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血府逐瘀汤治疗脉痹的临床运用

2017-11-11 3页 doc 14KB 18阅读

用户头像

is_496339

暂无简介

举报
血府逐瘀汤治疗脉痹的临床运用血府逐瘀汤治疗脉痹的临床运用 [关键词] 血府逐瘀汤;脉痹;治疗 [中图分类号] R249[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5(b)-097-01 脉痹多发生在腹部及下肢,感觉疼痛、活动受限、不能直腰及站立等,其局部可能触及条状及索条状硬物,少则一条,多则几条。清代医学家王清任所著《医林改错》之代表方剂血府逐瘀汤,其功效为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临床加减运用,近1年治愈4例脉痹患者,现报道如下: 1 医案举例 1.1举例1 患者,男,51岁, 2006年4月初诊,自述腹部有一条索状硬物,推之...
血府逐瘀汤治疗脉痹的临床运用
血府逐瘀汤治疗脉痹的临床运用 [关键词] 血府逐瘀汤;脉痹;治疗 [中图分类号] R249[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5(b)-097-01 脉痹多发生在腹部及下肢,感觉疼痛、活动受限、不能直腰及站立等,其局部可能触及条状及索条状硬物,少则一条,多则几条。清代医学家王清任所著《医林改错》之代表方剂血府逐瘀汤,其功效为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临床加减运用,近1年治愈4例脉痹患者,现报道如下: 1 医案举例 1.1举例1 患者,男,51岁, 2006年4月初诊,自述腹部有一条索状硬物,推之不移,不能直腰,站久患处牵拉样痛。经中国医科大学诊断,左下腹部3,4 cm肿物,剖腹探查,手术治疗,患者本人不同意手术治疗,白细胞5.8×109/L,红细胞3.5×1012/L,来门诊要求中医治疗, 左腹脐旁,触之如中指粗一条索状物,局部压痛,脉象沉而无力,舌质暗,中医四诊合参诊为血瘀脉痹症,治以理气活血化瘀法。 方剂:当归20 g、赤芍20 g、川芎15 g、生地20 g、桃仁15 g、红花15 g、青皮20 g、陈皮20 g、皂角刺15 g。口服3剂后加苏木15 g、香附20 g,条索状硬物随之缩短,10剂后病情随之而愈。 1.2举例2 患者,男,40岁,干部,自述腹部及小腹部疼痛1个月余,每遇寒冷疼痛明显加重,得热则舒,近1周疼痛加重,不能直腰,活动受限,无外伤及扭伤史,经当地医院外科治疗效果不明显,拟定手术治疗。患者来门诊要求中医治疗,小腹两侧可触及条索状肿物,局部压痛,血常规在正常范围,脉象沉涩,舌边有瘀斑,脉证为血瘀阻塞脉道致气血不畅,治疗原则:理气、活血化瘀。 方剂:当归20 g、赤芍20 g、川芎15 g、生地20 g、桃仁15 g、红花15 g、青皮20 g、枳壳15 g、柴胡15 g、川楝子15 g。3剂,早晚水煎100 ml口服,因痛在少腹,重用柴胡、川楝子以行气止痛。经用血府逐瘀汤加减20剂,症状消失。 1.3举例3 患者,女,45岁,因吃生冷食物后自觉腹部不适,随之疼痛加剧,自觉有一条状物,推之不移,月经来潮时腹痛加重,一诊脉象沉,舌淡,证系瘀血停滞而致脉痹。 方剂:当归20 g、赤芍20 g、川芎15 g、熟地20 g、桃仁15 g、枳壳15 g、青皮15 g、乳香10 g、没药10 g。3剂,每日两次,100 ml温服,服后症状缓解,二诊,脉缓、舌淡、脉证属瘀血停滞,因体虚无力出微汗,上方加黄芪、党参。 经用血府逐瘀汤加减后,患者上述症状消失。 1.4举例4 患者,女,47岁,腰痛,双下肢肿痛明显,既往患静脉炎,在当地医院行手术治疗。因经济问题,来我门诊治疗。脉沉,舌淡,边有瘀斑,诊断脉痹症,瘀血阻滞脉道,致气血疏通不畅,治以活血化瘀止痛。 方剂:当归20 g、川芎15 g、赤芍20 g、生地20 g、桃仁15 g、红花15 g、乳香15 g、没药15 g、牛膝15 g、车前子15 g。3剂,经用20剂后,双下肢静脉炎明显好转,肿痛症状减轻,为防止复发加双花、蒲公英以固疗效。 2讨论 血府逐瘀汤来源于清代医学家王清任所著的《医林改错》,为活血化瘀方中具有代表性的方剂。由桃仁、红花、当归、生地、川芎等多味中药组成,主要用于胸痛、头痛、呃逆、不寐等症。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其不仅具有改善心功能、抗心律失常、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血液流变学及微循环作用,而且具有抗低氧、镇痛、抗炎、降血脂、增强免疫功能等多种药理作用[1]。近几年,笔者对血府逐瘀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发现其对脉痹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血府逐瘀汤由桃仁四物汤和四逆散演化而成,用于行血分之瘀,理气分之滞,有升有降,从而使气血升降条达。但其病各有不同,用药也亦有出入,病在上肢者重用桂枝,病在下肢者重用牛膝,病在腹部者重用青皮,伴有毒热者加双花、蒲公英、连翘、地丁,患处坚硬者加皂角刺,气血虚者加黄芪、人参,气滞者加枳壳、柴胡、木香。血府逐瘀汤用桃仁、红花、川芎、赤芍为活血化瘀,又能配合当归、生地活血养血,使瘀血出而不伤血,柴胡、枳壳疏肝理气,使气行则血行,牛膝破瘀通经,引瘀血下行。甘草缓急,通百脉而调和诸药。本组4例脉痹患者,经服用血府逐瘀汤后,观察其临床变化,见条索状物由长缩短,而后逐渐缩成小结节,随之而痊愈。 活血化瘀的血府逐瘀汤在临床中还可以治疗多种疾病。近几年来国内外不少资料介绍[2],用本方治疗由瘀血引起的头痛、肋间神经痛、胸痹、慢性肝炎、溃疡病、腹痛、流产后腰痛、产后身痛、下肢疼痛、流产后出血、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肝脾肿大等,也均取得一定疗效,体现了祖国医学一方治多病,一病用多方的辨证施治特点。 [参考文献] [1]王学洋,丁涛. 血府逐瘀汤药理学研究进展[J].中国社区医师,2007,9(165):8. [2]陈冬燕.自拟脉痹宁外治输液后静脉炎54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1997, 1:26( (收稿日期:2008-01-28)
/
本文档为【血府逐瘀汤治疗脉痹的临床运用】,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