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从电影《返老还童》看西方的生死观

2018-05-05 5页 doc 17KB 21阅读

用户头像

is_337177

暂无简介

举报
从电影《返老还童》看西方的生死观从电影《返老还童》看西方的生死观 关键词:生存 死亡 选择 摘 要:西方现代价值观已由以神为主转变为以人为主,真正观察人类生命的特色,以及人性究竟为何。科幻片《返老还童》正是这样一部探讨生命意义的影片,影片通过大量死亡的叙述和生存状态描写,展现了西方现代“乐生安死”的生死观。 一、引言 马克吐温曾说:如果我们能出生时80岁,然后逐渐接近18岁,人生一定会更美好。也许正是这句话启发了小说家史考特?费兹杰罗,写出了一个违反人类自然规律,越长越年轻的“怪胎”本杰明的生平故事。根据此故事摄制的电影《The curious ca...
从电影《返老还童》看西方的生死观
从电影《返老还童》看西方的生死观 关键词:生存 死亡 选择 摘 要:西方现代价值观已由以神为主转变为以人为主,真正观察人类生命的特色,以及人性究竟为何。科幻片《返老还童》正是这样一部探讨生命意义的影片,影片通过大量死亡的叙述和生存状态描写,展现了西方现代“乐生安死”的生死观。 一、引言 马克吐温曾说:如果我们能出生时80岁,然后逐渐接近18岁,人生一定会更美好。也许正是这句话启发了小说家史考特?费兹杰罗,写出了一个违反人类自然规律,越长越年轻的“怪胎”本杰明的生平故事。根据此故事摄制的电影《The curious case ofBeniamin Button》(中文译名:返老还童)因其丰富的想象力和高超的化妆技术获得众多电影奖项的关注,但是本片吸引观众的却是那些似乎不经意间掠过的生活画面和富含哲理的语言。整部电影以本杰明和戴茜的爱情为主线,但更多展现的是关于生命的思考。笔者认为。死亡和存在才是影片真正想要探讨的话题。 二、宁静而艺术的死亡之美 这部定义为科幻片的电影,从头至尾充满关于死亡的叙述:影片的开始即设在一个病危病房中,观众看到的是奄奄一息、行将离世的老年戴茜,影片又以戴茜的离世为结束:在倒叙中,本杰明的出生以其生母的死去为代价,他在教堂如获神力终于站立行走反衬牧师的猝死:他在养老院长大,每天面对的是等待死亡并陆续离世的老人:他人生的中年经历了养母之死、生父之死和朋友之死,最终他自己如婴儿般在爱人戴茜的环抱中死去。除此之外,影片中通过只言片语叙述了许多小人物的死亡。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导演对不同角色的离世安排:体现人性美与善的养母和戴茜因为衰老而死去,遗弃怪胎儿子并因此一直心怀愧疚的本杰明的生父死于疾病,追求人生价值的船长则在战斗中阵亡。这也许只是一种巧合,但谁不觉得这种安排更符合人物的命运呢?不过,无论是哪种死亡,共有的特点是死亡叙述中不动声色的冷静和略带忧伤的唯美。比如,当迈克船长被敌人的机枪打烂胸膛的时候,这位一直有艺术家梦想的粗俗的拖船船长只是咒骂敌人打烂了他身上的艺术作品。死亡,即使是结伴着血腥的死亡,在这里也被艺术净化了。船长的最后一句话发人深省:You can be mad asa mad dog about what went around,youcan swear,and curse the fates,but whenit comes to the end,you have to let go(你可以像疯狗那样对周围的一切愤愤不平。你可以诅咒你的命运,但是等最后一刻到了之时,你只能轻轻放手)。对待死亡的豁达在这里第一次进行了完整的阐释;当本杰明的父亲病重即将死去的时候,本杰明背他到儿时常去的湖边看日出,两人相坐无语,摄影师捕捉的是日出的景象:湖面湛蓝,初阳的红晕渐渐浸染了整个湖面,父亲对着湖水安详的笑。顺应自然,坦然迎接死亡的到来,死亡的态度第二次进行了展现。同样,当给予本杰明一生爱与呵护的养母奎尼去世后,本杰明在教堂里看着奎尼的躺在花丛中,表情是平静的。整部影片中,面对死亡生者没有痛哭,死者没有恐惧,死亡留下的是宁静之美。 尼采曾说,人生的价值在于艺术,而不在于真理。因为真理揭示人生的实生,把美丽的面纱全然掀去,暴露出可怕的真相,而艺术的眼光却能弥补人生的种种缺陷,使他充满希望和魅力。这部电影关于死亡的描述与现代生命哲学的思想不谋而合,从艺术的角度去分析生死,把美学与死亡相结合,达到一种审美的境界。 这种宁静的死亡观在西方死亡文化的历史上也是有迹可循的。从原始时代至中世纪早期,西方人对死亡的态度基本是一种顺其自然的态度。死亡既然是人的宿命,无论贵族还是平民。多以平静坦然迎接为美。比如,即使杀气冲天的荷马史诗,对死亡的描写也是相当平静与冷漠的。其实,这种平静坦然的死亡观对于中国人来说又何尝不熟悉呢?儒家极力推崇的人格思想和人生价值,正是鲜明地体现在“乐生安死”中。在积极的八世精神中完善人生,由此来坦然地面对死亡,展示出的宁静淡泊的美正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的底蕴。或许我们可由此说明,西方和中方的各种学派在人生智慧上其实是相融互摄。对待死亡这一宇宙普遍现象中有着许多类似的观点。 三、无奈与选择交织的生命思考 死亡的审美价值的契机之一是由死反观生,凸现生的意义。影片中多处表达了对生的思考。 无奈似乎是个消极词汇,但这里指的是生命的不可控制和不可选择性。生命中本有许多不受个人掌控的因素,如同影片中所体现的那样:本杰明的逆向人生不是他想要的,却是不可控的:本杰明的“返老还童”必将使其与戴茜之间的爱情如同两列逆向行使的列车。只有一个短暂的交汇。这是一个无奈的现实:迈克船长本想做个艺术家,但最后还是子承父业,无奈地当了拖船船长:影片着重描述的那场“偶然”车祸更是耐人寻味:戴茜遭遇的车祸似乎是由一系列偶然事件所导致,改变其中的任一环节都可以避免,但人生中不正是偶然所造成的必然?如果说戴茜遭遇车祸是个偶然事件,戴茜与本杰明在养老院的相遇更是一个偶然 事件。而本杰明的存活本生就是一个偶然事件。如果没有这些偶然,人生将会变成另外一种样子,偶然中隐藏的必然,生命的不可控制性在这里得到了强烈体现。 影片中也使用大量的台词来表达这种生命的无奈。如:Sometlmes we’re on aco„is’ion course,and we just don’c knowit Whether it‘s by accident or by design,there is not a thing we can do about Jc(有时我们生命中出现交集,我们却浑然不知。无论是偶然还是刻意,我们都无法掌控):younever know what is coming for you(你永远不知道等待你的是什么)。 当然,如果影片只是宣扬这种宿命论的无奈思想,未免过于消极。与西方传统文化的价值观相符,影片中肯定了人生的意义、价值、和理想,并倡导积极向上、勇于承担的人生观。因此,与无奈交织的正是积极选择的存在:当本杰明的生父抛弃了本杰明时,本杰明的养母选择收留和爱护这个怪胎:迈克船长选择在身上刺青来延续自己的艺术家梦想:本杰明和戴茜都选择无奈生命中最好的方式来守护一生的爱情和亲人。同样,影片中人物对待痛苦的态度是积极的。主人公没有像基督教一样,如同耶稣背十字架一般承受痛苦(十字架代表重担,背十字架就是承受痛苦),而是像佛教一样,靠智慧解脱痛苦。当本杰明知道曾经遗弃自己的生父生命垂危的时候,他的心情复杂而痛苦,此时他选择了陪伴父亲看日出,在自然中释然怨恨、内疚:为了让女儿健康成长,本杰明选择了离开独自承担痛苦。 影片中最能体现这种积极选择的生存观莫过于本杰明寄给女儿的明信片里的一句话:I hope you live a fe you’re proud of,lf you find that you’re not l hope you havethe strength to start all over again(我希望你能有一个自豪的一生,即使实际情况和你想的有所不同,我也希望你能够有足够的勇气,重新启程)。 四、结语 这是一部长达两个半小时、情节略显平淡而琐碎的影片。虽无跌宕起伏的情节,影片却绝不单调,在展开本杰明这个非正常人的生命画卷的过程中,时时带给观众感动和心灵的震撼。笔者认为,在爱情这一线索外,《返老还童》是一部纯粹探讨生命意义的电影,整部影片充满了关于生命的哲学式的思考。 此外,影片中也还有一些宗教思想的影子:本杰明生命的开始始自其母亲生命的结束。本杰明在牧师的祈祷中,获得了神奇的力量,牧师却当场死去,都体现了宗教中重生的思想。但整体来说,这部影片体现的是一种哲学、宗教、文化相交融而混杂的朴素的生死观。泰戈尔的名句也许是对这部影片生死观最好的诠释:Let life be beautiful like summerflowers and death like autumn leaves(使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
本文档为【从电影《返老还童》看西方的生死观】,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热门搜索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