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生子当如孙仲谋

2017-09-02 7页 doc 20KB 48阅读

用户头像

is_003124

暂无简介

举报
生子当如孙仲谋生子当如孙仲谋 三国中孙吴政权存在的时间是最长的,在蜀汉和曹魏灭亡将近二十年后它才灭亡。就让我们来看一下它的基本情况吧。 诸葛亮在隆中对中称孙权割据江东已历三世,所以谈论孙吴政权首先就要从孙坚谈起。孙坚在东汉末年混到了个长沙太守干干,在董卓事件发生后,各地组织了讨伐董卓的联军,孙坚也积极的投入到其中。应该说他本来也是打算为恢复东汉王朝而建功立业的。所以在战争中表现的很突出,被任命为先锋。但是关东诸侯的表现让孙坚很失望,所以他也就开始有了私心。在攻下洛阳后,他前往洛阳的皇宫中救火,无意之间得到了传国玉玺,他就把这件象征着政权...
生子当如孙仲谋
生子当如孙仲谋 三国中孙吴政权存在的时间是最长的,在蜀汉和曹魏灭亡将近二十年后它才灭亡。就让我们来看一下它的基本情况吧。 诸葛亮在隆中对中称孙权割据江东已历三世,所以谈论孙吴政权首先就要从孙坚谈起。孙坚在东汉末年混到了个长沙太守干干,在董卓事件发生后,各地组织了讨伐董卓的联军,孙坚也积极的投入到其中。应该说他本来也是打算为恢复东汉王朝而建功立业的。所以在战争中表现的很突出,被任命为先锋。但是关东诸侯的表现让孙坚很失望,所以他也就开始有了私心。在攻下洛阳后,他前往洛阳的皇宫中救火,无意之间得到了传国玉玺,他就把这件象征着政权的物件给藏了起来。当别人追问的时候他就发誓说自己没有见过。在诸侯的军队散了以后,孙坚就开始在江东地区谋求发展,最后在军阀的混战中被 杀。 孙坚的大儿子孙策是个很了不起的人物,继承了父亲的未遂之志。他一开始依靠袁术,后来通过用传国玉玺来向袁术借来了几千兵,然后经过了几年的战斗逐渐取得了江东的控制权。就在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孙策却意外遇刺而身亡。因为孙策十分爱好打猎,一次在打猎的过程中落了单,恰巧遇到了以前被他消灭的许贡的门客三人,结果被三人所伤,最后伤重而亡。如果不是这样的话,后来历史的发展会是一个什么样子是很难说的。 在孙策去世后,江东的基业就传到了孙权的手中。正如孙策所说的,凭借江东的力量以向中原争衡孙权不如孙策,但是守成治国,孙策又不如孙权。在孙权继承了父兄基业后就制定了立足江东,巩固后方以观中原成败的战略。孙氏兄弟的出身并不是很高贵,他们虽然靠征伐起家,但是离不开世家大族的支持,所谓的顾、陆、朱、张。孙氏集团不仅取得了世家大族的支持,而且还积极的吸引人才,江东地区一时之间也是人才济济。我们来看大将有周瑜、鲁肃、吕蒙、甘宁、太史慈、陆逊等人,文人有张昭、诸葛瑜等人。这些人中甚至很多原来都是敌对阵营中的人,后来被孙氏兄弟所收服,而且他们兄弟很能对这些人推心置腹,赢得了他们的忠心。所以年少的孙权才能在这些人的辅佐下而站稳了脚跟。接着孙权又进行了讨伐山越的战争,也就是把居住在山区里的原来江南地区的土著居民从山上赶下来,这对山越当然是一种灾难,但却加速了民族融合的进程。接着他们还战胜了在江夏地区的黄祖,报了杀父之仇。 就在这个时候,曹操已经统一了中原地区,江南已经成了曹操的下一个目标,于是,曹操就给孙权写了封信,首先说了自己的功业如何,然后又说表示要与孙将军一起在长江上打一次猎。这当然是比较含蓄的说法,也就是要宣战的意思。但这时的江南却并没有下定决心来进行战争。当时内部分为投降派和主战派,投降派认为主动投降说不定还可以保住富贵,而如果抵抗的话结果可能是如同袁绍集团的结果一样。但是以周瑜、鲁肃等人为首的主战派却主张进行抵抗。你们在高中语文课中有没有学过《资治通鉴》里的《赤壁之战》,前人曾 经选出过《资治通鉴》里最有名的十段,其中就包括了《赤壁之战》。里面就有鲁肃劝说孙权的一段话,他就对孙权说如果我投降的话,将来大概也还能当到州郡一级的官,但是你要是投降的话,恐怕就再也不能象今天这样呼风唤雨了。钱穆对劝孙权抵抗的人很没有好感,说这些人都是惟恐天下不乱的人,他说如果孙权投降的话,可能就不会有后来的三国分立了,天下也就太平了。这其实对古人就有点不厚道了,为什么一定要由曹操来统一呢,难道孙权就不能当皇帝吗, 在《三国演义》中关于孙权最后下定决心抵抗,说是由于周瑜的劝说,而周瑜抵抗决心的树立则是由于诸葛亮的激将法。说诸葛亮把曹操南征的意图不过是未了谋求两个美女,就是大乔和小乔,只需要将这两个美女送过去战争就不用打了。我们知道大乔是孙策的夫人,而小乔则是周瑜的老婆,于是气得周瑜七窍生烟,于是就非和曹操拼命不可。这当然是小说的演绎了。不过看来这一说法也还是流传非常广的,所以杜牧才会有“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深闺锁二乔”的诗句。 于是孙刘联军就和曹操在赤壁打了一仗。这一仗也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故事,比如群英会蒋干中计,稀里糊涂地就使曹操杀了自己的水军都督,不仅如此,蒋干后来又一次中计引来了庞统,献了连环计,使曹操把自己的战船都用铁链子连了起来。然后就是周瑜大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在这个过程中还穿插了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其实草船借箭的故事并不是诸葛亮的功绩,也是孙权的父亲孙坚的创举。赤壁之战主要是周瑜的功劳。后来黄盖表示要投降就带着引火的 战船驶入了曹操的水军,结果曹操的大军被烧了个七零八落。在赤壁之战后,曹操势力暂时北撤,孙权和刘备平分了荆州,不过这样的平分不过是暂时的。他们谁都惦记着整个的荆州。不过当时他们还处于蜜月期间。而且他们还真的联了姻。这段故事你们也都知道,尤其是经过了戏剧《甘露寺招亲》的渲染,几乎是人尽皆知了。刘备也有机会到江南地区一游,他和孙权一块到了今天的南京一带,一致认为这是个风水宝地。当时刘备就劝孙权一定要在这里建城,后来,孙权就把国都定在了建邺,这是南京建都之始。 后来在刘备夺取了汉中后,两家终于翻脸了。这就是所谓的吕蒙白衣渡江,关羽在长江沿岸修的有烽火台,但是吕蒙的军队却化装成了普通百姓渡过了长江。关于吕蒙也有一个典故,所谓的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就是说他。一开始孙权劝吕蒙应该读点书,可是吕蒙说自己太忙了,孙权就说难道你比我还要忙吗,我都每天坚持读书。后来孙权过了一段时间再来看吕蒙,发现他的学问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就说吕蒙已经不再是昔日的吴下阿蒙了。吕蒙出身是很低贱的,吕蒙的成长,可以说是孙权用心栽培的结果。用《三国演义》的说法,吕蒙是被关羽的魂要了命,其实吕蒙后来病死了。 孙权夺了荆州,刘备当然要来报仇。于是就发生了非常著名的夷陵之战。这也是一个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当时的刘备已经六十多岁了,自以为打了一辈子仗,犯了轻敌的错误。而孙权则起用了著名的年轻将领陆逊,陆逊采用了周瑜对付曹操的办法,又是一把火,把刘 备烧回到了白帝城。其实,孙权的外交政策是很灵活的。他和刘备结盟,但又在必要的时候向曹操称臣,甚至还要上表劝曹操称帝。曹操后来也曾经南伐,结果也没有取得什么战果,到是留下了非常著名的一句话;生子当如孙仲谋。后来孙权还平定了南方的交州、广州,彻底控制了整个南方。在曹魏政权正式建立后,孙权向曹丕称臣,被封为吴王。其实对他的实际地位并不能有什么改变,反倒可以用曹魏的声势来震慑蜀汉。后来在东汉灭亡九年后,孙权才正式称帝。孙权虽然在很多时候都能够表现出很大度的帝王风范来。但是他对张昭曾经劝说他投降一事却一直是心存芥蒂。当他称帝举行典礼后,就对张昭说当年如果听从你的建议的话,哪里还会有今天,后来张昭虽然被任命为丞相,但却抑郁而终。 当然孙权的帝业也不是凭白就能建立的,孙权也的确有过人之处,比如,他在用人上就表现出出众的才能。他对部属能够做到知人善任,而且能够使他们发挥特长,也能听从别人的。当然在用人上,三国的领导人都有着各自的特点。清代著名的历史学家赵翼在他的考史名著《廿二史札记》中就专门列了一条叫“三国之主用人各不同”。在孙氏兄弟主政江南期间,江南地区的战乱相对来说还是比较的少,所以就有很多中原地区的人士前往江南避难,这样也就为孙氏兄弟带来了许多不可多得的人才。在为孙吴政权的发展提供了人力的支持。当时人们不仅到了江南,甚至在交、广州地区也聚集了很多的人才,这些人才后来都成为孙吴政权的一部分。而且非常时期,是一个人才很容易脱颖而出的时代。许多人都是少年得志。其实和平年代 里也不缺乏人才,只不过是很难被人们发现,很难有机会施展才能。所以处于和平年代的苏东坡才会那么羡慕周瑜 “小乔初嫁了”时候的雄姿英发了。孙权也有着自己的缺点,就是他十分喜欢喝酒,而且强迫自己的大臣陪着喝,不喝醉不拉倒的。 不过孙吴政权由于对士族采取的是妥协的政策,比如一般的将领死后都是由他的儿子来作为继承人带领原来的部队,像在消灭关羽中立下战功的潘璋死后,他所带领的三千人就归了他的儿子。不仅是这三千人,这三千人的家属和他们耕种的土地也都属于了潘璋的儿子。但是中原到了人们和当地土著之间的关系一直没有能够很好的协调,于是就不断出现矛盾。这是孙氏政权内部矛盾重重的重要原因。 为了换取江南家族的支持,所以孙吴政权还在上保证他们的利益。就是:东吴时,推行复客制和世袭领兵制来保障世家豪族的利益。 复客制,即国家允许官僚大族所占有的佃客免除赋役。他们的佃客多由国家赐予,他们的佃客也有自行招募的,但也不向国家服役纳税。 世袭领兵制,东吴政权允许大族将领率领的兵可以世代相袭。东吴的兵需为将领种地,服各种杂役,实际上是将领的农奴。 孙吴政权在江南的立足,靠的是江南四大家族的支持。所以他们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不得不对世家大族有所妥协。所以田余庆就指 出:“孙吴霸业之起,在魏、蜀前;称王称帝,在魏、蜀后,其建国道路,曲折而又漫长。孙氏霸业稽延,症结盖在于调整与江东大族关系的需要。„„其内核则是求得孙吴政权的江东地域化。” 孙权在位时间是比较长的,他活了七十多岁。在他统治期间也曾经发生过一些问比如张温等人的反叛。但是孙权在位期间还基本保持了比较稳定的局面。但是孙权并没有很好的解决继承人的问题。他的儿子在孙权生前就争个不休。最后孙权只能选择了一个小儿子来继承皇位。而且在陆逊为孙吴政权立下汗马功劳之后,却引起了孙权的猜忌,最后抑郁而终,所以孙权死后朝中有威望的大臣都死得差不多了。之后就出现了长期的权臣专权的局面。首先是诸葛亮的侄子诸葛恪的专权。后来诸葛恪被杀后,全氏长期专权。这样的局面一直持续到了末帝孙皓即位才告一段落。可是在孙皓即位后,虽说政治的纷争局面暂时结束了,可是孙吴政权却到了最黑暗的时期了。孙皓是一个著名的暴君。他在铲除了一些重要的大臣以后,接着开始对付宗室,孙权的子孙几乎被他杀了干净。完成这些工作以后,他自认为自己的地位已经足够稳固了,所以就开始为所欲为。大兴土木,横征暴敛,导致民不聊生。最后在西晋的进攻下,投降了事。 在孙吴政权存在的几十年间,江南地区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我们前面讲过在西汉时期人们还认为江南卑湿丈夫早夭,是很落后的地区。而到了东汉,江南地区的社会经济开始有了显著的发展。而孙 吴政权存在时期,江南地区继续了东汉以来的发展趋势。孙吴政权对江南地区的开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屯田:大量北方人口的南下,使促进了农耕技术向南方的传播。数以万计的山越走出山林,也使劳动人手得到了增加。在此基础之上,孙吴开始了屯田的事业。长江两岸地区都设有屯田区,其中毗陵屯田区最大。据说这里有数万人进行生产。当时会稽郡农业生产是比较发达的。 2、水利:孙吴为了发展农业生产,也继承了前代进行的水利建设。同时,还陆续修成了许多重要的运河。历代陆续修成的浙东运河和江南运河在孙吴时发挥了通航效益。秦淮河和江南运河相联通,为三吴至建业的便捷水道。这些都为东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的进一步开发奠定了基础。 3、青瓷业也在东汉釉陶制造基础上走向成熟。 4、造船业很兴盛,海船经常北航辽东,南通南海诸国。汉、魏时称今天的台湾为夷洲。三国时,台湾高山族还处在原始部落阶段,“各号为王,分划土地人民,各自别异”。高山族人经常到吴国的会稽出售他们织的布,滨海的会稽人也多有到台湾去的。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诸葛直统率甲士万人,航海到达夷洲。这是大陆人大规模到达台湾的第一次明确的。孙吴政权还曾经派大军经过海路去 辽东。当时割据辽东的公孙氏家族反叛曹魏,于是孙权就派了数万人 去接应。最后虽然失败了,但是这已经说明了孙吴政权的航运水平。 不仅如此,孙吴政权还曾经派人出师东南亚各国。
/
本文档为【生子当如孙仲谋】,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