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我看改革开放30年 从洋火匣子到液晶电视

我看改革开放30年 从洋火匣子到液晶电视

2017-12-10 2页 doc 12KB 12阅读

用户头像

is_321575

暂无简介

举报
我看改革开放30年 从洋火匣子到液晶电视我看改革开放30年 从洋火匣子到液晶电视 我看改革开放30年 从洋火匣子到液晶电视 我看改革开放30年 从洋火匣子到液晶电视 人家严老师家又搬回来了一台液晶大彩电,34英寸的,可气派了。 这消息传遍了西华池镇严沟圈村。 年近花甲的严老师是合水县第一中学的退休教师,上世纪60年代他从西北师范大学化学系毕业后分配到合水县第一中学工作时,工资只有30多元,这在当时已属于高工资。但一直到上世纪70年代末,严老师的工资再没有涨过。到了80年代,严老师的工资开始一次七八元地往上涨,后来是几十、几百地涨,如今严老师退休金已达2015多元...
我看改革开放30年 从洋火匣子到液晶电视
我看改革开放30年 从洋火匣子到液晶电视 我看改革开放30年 从洋火匣子到液晶电视 我看改革开放30年 从洋火匣子到液晶电视 人家严老师家又搬回来了一台液晶大彩电,34英寸的,可气派了。 这消息传遍了西华池镇严沟圈村。 年近花甲的严老师是合水县第一中学的退休教师,上世纪60年代他从西北师范大学化学系毕业后分配到合水县第一中学工作时,工资只有30多元,这在当时已属于高工资。但一直到上世纪70年代末,严老师的工资再没有涨过。到了80年代,严老师的工资开始一次七八元地往上涨,后来是几十、几百地涨,如今严老师退休金已达2015多元。说起与电视机的渊源,严老师颇为感慨地说: 从 洋火匣子 到 液晶电视 ,这电视机的变化可以看出我们生活的巨大变化。 严老师回忆说,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直至到八十年代,我国物资紧缺,什么都要凭票供应,买粮要有粮票,买肉要有肉票,买油要有油票,买布要有布票。有的人家孩子多,粮食不够吃,还要找人口少、饭量小的人家把自家的细粮换成粗粮,这样才能保证一家人一个月的粮食够吃,买点肉都是想方设法要点肥肉。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市场供应的丰富,票证也逐渐被取消,可以说要啥有啥。 谈起住的变化,严老师说,30年来,他共换了4次房子,第一次是单位分给的一间集体宿舍,后来又搬到一间独门独院、面积20平方米左右的平房,到了上世纪80年代末,全家终于住上了学校盖的公房,40多平方米,当时全家人高兴得不得了,过去也没有装修一说,擦擦玻璃收拾收拾就搬进去了。随着收入越来越高,2015年,严老师选择在环境幽雅的村居民小区盖了一幢 小洋楼 。 严老师最早买的家用电器是一台收音机。当时,周围的很多人都没见过,因为样子跟火柴盒很像,所以大家都叫 洋火匣子 。当时他最喜爱听的是每天准点播出的评。上世纪80年代,陆续有人家买回了黑白电视机。那时,谁家有电视,晚上孩子们便拿着小板凳到这家去看电视。严老师记得非常清楚,他家的第一台电视机是1988年购买的14英寸 春风 牌黑白电视。那一年正赶上电视连续剧《射雕英雄传》在全国热播,村里的老老少少几乎每天晚上都聚集到他家里看电视,炕上,地下,屋里屋外都是人,那才叫热闹, 占个位置 成了那一年全村的常用词。到了上世纪80年代末,村里有的人家买上了彩电,严老师 家也买了一台21英寸 熊猫 彩电。这台彩电一直用了10年。近年来,严老师家日子越过越好,于是又添了一台29英寸的平板高清电视。家里有了两台电视,老两口看一台,儿女们看一台,喜欢看戏剧的看戏剧,喜欢体育节目的看球赛,再也不用为看电视 争嘴 了。本来严老师觉得年纪大了不想再更换电视,可是儿女不同意,说电视小,回家看起来不舒服。于是,严老师就又搬回来了这台34英寸的液晶电视。
/
本文档为【我看改革开放30年 从洋火匣子到液晶电视】,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