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央行农村金融服务报告

2017-10-14 10页 doc 25KB 114阅读

用户头像

is_654168

暂无简介

举报
央行农村金融服务报告央行农村金融服务报告 《中国农村金融服务报告(2014)》【宜信研究院】 一、 金融机构涉农贷款稳定增长 近年来,在多个部门多项政策支持和广大金融机构的共同努力下,金融支持“三 农”发展的力度持续加大。截至2014年末,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农村(县及县以下) 贷款余额19.4万亿元,同比增长12.4%,占各项贷款余额比重23.2%,较2007年末增长 285.8%,7年间平均年增速为21.7%;农户贷款余额5.4万亿元,同比增长19.0%,占各项 贷款余额比重6.4%,较2007年末增长299.9%,7年间平均年增速22....
央行农村金融服务报告
央行农村金融服务报告 《中国农村金融服务报告(2014)》【宜信研究院】 一、 金融机构涉农贷款稳定增长 近年来,在多个部门多项政策支持和广大金融机构的共同努力下,金融支持“三 农”发展的力度持续加大。截至2014年末,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农村(县及县以下) 贷款余额19.4万亿元,同比增长12.4%,占各项贷款余额比重23.2%,较2007年末增长 285.8%,7年间平均年增速为21.7%;农户贷款余额5.4万亿元,同比增长19.0%,占各项 贷款余额比重6.4%,较2007年末增长299.9%,7年间平均年增速22.0%;农林牧渔业贷款 余额3.3万亿元,同比增长9.7%,占各项贷款余额比重4.0%,较2007年末增长121.8%,7 年间平均年增速为12.5%;全口径涉农贷款23.6万亿元,同比增长13.0%,占各项贷款余额比重28.1%,涉农贷款较2007年末增长285.9%,7年间平均年增速为21.7%。 二、 农村金融体系不断完善,有效提升服务覆盖面和渗透率 通过多年持续努力,我国正在形成银行业金融机构、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和其他微型金融组织共同组成的多层次、广覆盖、适度竞争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和合作性金融功能互补、相互协作,推动农村金融服务的便利性、可得性持续增强。此外,近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深入普及,通过互联网渠道和电子化手段开展金融 业务的互联网金融发展迅猛,众筹融资、网络销售金融产品、手机银行、移动支付等互联网金融业态也在快速涌现,部分互联网金融组织还在支持“三农”领域开展了有益探索。 三、 农村金融机构改革加速,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提升 2003年以来,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全面启动,以此为标志的新一轮农村金融改革创新全面推进。主要涉农银行业金融机构坚持服务“三农”的市场定位,按照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的要求,不断推进涉农金融机构改革和创新,坚持下沉服务重心,切实做到不脱农、多惠农。经过十年改革探索,人民银行等部门提供的2600多亿元政策支持资金全部 落实到位,基本实现了“花钱买机制”的政策目标,农村信用社(含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支农能力不断增强,涉农贷款和农户贷款分别占全部金融机构的三分之一和近7成,金融支持“三农”的主力军作用得到持续发挥。 农业银行“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在治理机制、财务核算、风险管理等方面赋予一定独立性,试点范围扩大后,试点县支行的业务量及利润额占全行县支行业务量及利润额的比例从40%提升至80%左右,农村 金融服务水平得到有效改善。农业发展银行改革实施总体于2014年11月正式完成,未来将进一步强化政策性职能,在农村金融体系中切实发挥出主体和骨干作用。邮政储蓄银行发挥网络覆盖全国、沟通(来自:WWw.XieLw.com 写 论 文 网:央行农村金融服务报告)城乡的优势,不断强化县域金融服务。国家开发银行发挥开发性金融支农作用,在促进农村和县域社会建设、积极稳妥支持农业“走出去”方面持续发挥积极作用。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在丰富县域金融体系,解决农村地区银行业金 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金融 服务不足、竞争不充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 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不断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 推动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的政策方面,围绕农村金融服务满意度、便利度和可得性,人民银行等部门大力推动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近期重要进展包括: 一是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引导各地金融机构不断创新服务机制,大力推 广低成本、可复制、可持续、“量体裁衣”式的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 二是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改革部署贯彻落实工作,按照中央对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经营权流转的要求,慎重稳妥地推进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探索实现农民对农村集体资产股份的抵押、担保权能,促进农业生产规模化、农业现代化、农民增收和城乡统筹发展。 (1) 积极指导试点地区做好粮食生产规模经营主体营销贷款业 务,有效拓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抵 押担保物范围,确保现代农业 加快发展。 (2) 切实做好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产业化龙头 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服务,积极推动金融产品、利率、 期限、额度、流程、风险控制等方面创新,合理调配信贷资源, 加大对其金融支持。 (3) 进一步健全完善林权抵押登记系统,扩大林权 抵押贷款 规模。 (4) 推广以农业机械设备、运输工具、水域滩涂养殖权、承包 土地收益 权等为标的的新型抵押担保方式。 (5) 加强涉农信贷与涉农保险合作,将涉农保险投保 情况作 为授信要素,探索拓宽涉农保险保单质押范围。 五、 农村融资环境进一步改善,融资方式由间接融资向直接融资扩展 改善农村融资环境政策方面,人民银行、证监会、发展改革委等部门积极发挥股票、债券市场的融资功能,拓宽 农村金融市场的多元化融资渠道,促进农村金融市场健康、快速、有序发展,农村金融融资模式由间接融资向直接融资扩展。 债券融资方面,截至2014年末,218家涉农企业(包括农林牧渔业、农产品加工业)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782只、7233.39亿元债务融资工具,期末余额2953.58亿元。 2013—2014年,共4家涉农企业在证券交易所债券市场发行公司债券融资23.4亿元;共49 家涉农企业发行中小企业私募债融资80.24亿元;1只涉农小额贷款资产支持专项成功设立,融资5亿元。 股票融资方面,2013—2014年间,首发上市的农业企业有3家,融资17.3亿元;农业类上市公司再融资20家,融资250.6亿元。截至2014年底,共66家涉农非上市公众公司在全国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其中2013年新增公司4家,1家涉农公司发行股份649万股, 募集资金5 841万元;2014年新增公司55家,5家公司共发行股份4 556.9万股,共募集资金12511.45万元。 期货市场方面,2013—2014年,商 品期货交易所分别挂牌了4个和2个农产品期货品种,其中,2013年上市的期货品种包括鸡蛋、粳稻、纤维板和胶合板,2014年上市的期摘要 13 货品种包括晚籼稻和玉米淀粉。这些农产品期货的上市,填补了相关产业的空白,扩展了宜信农民和农业企业套保避险的渠道。 篇二:04-中国农村金融服务报告解读 《中国农村金融服务报告2010》是农村金融领域的一本综合报告,内容涵盖各相关部门推进农村金融工作的主要政策和措施,主要涉农金融机构农村金融创新的实践和经验。该报告由中国人民银行牵头,会同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办、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等部门共同完成。报告全面介绍了近两年来涉农金融机构的改革与发展情况,农村金融市场发展与创新实践,梳理了各相关部门对农村金融的主要扶持政策,并分析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进一步提高农村金融服务的基本思路。 深化改革适度竞争 这份报告提出,在增强涉农机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农信社改革,继续深化农业银行“‘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进一步发挥农业发展银行的政策性金融服务功能,利用邮储银行的网络优势,拓展服务范围,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建立适度竞争的农村金融市场。 当前我国多层次、多样化、适度竞争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远未形成。因此,建立分层次、有特点、优势互补、相互联系的农金服务体系,形成强大的农金服务网络十分必要。体系健全,适度竞争,对于“三农”再好不过。 现代农业农金重点 央行的报告认为,随着农村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农业生产组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金融支持“三农”的重点,也应由主要针对农户生产性周转贷款,转向以支持农业科技发展、开发中低产田、农业产业化生产以及农业风险管理等为主。 过去金融支持农业发展主要满足的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农户生产所需要的资 金,而对于现代农业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基本处于空白。当下的“三农”已经从低水平重复的发展模式中起飞,因而农村金融亦应改变思路,跟上时代发展步伐。 离农脱农不利发展 这份权威报告指出,目前部分农村金融机构存在“离农脱农”倾向,部分法人金融机构在经营过程中倾向于“做大做强”,取消基层法人,其金融服务有脱离农村、远离农民的倾向,不利于经营优势发挥。 最近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对商业银行一味求大状况的批评,对于农金机构来说有同样的指导意义。为“做大做强”,丢掉责任,抛弃优势,“离农脱农”,到头来说不定就是丢了西瓜捡了芝麻。 民间资本准入受限 报告承认,我国农村信贷市场准入政策逐步放宽,但市场开放程度仍需逐步提高。一是民间资本进入农村金融市场仍受到限制,二是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设立受到众多约束。政策制定者本身认识到了这个问题,那么离解决就不太远了。只有多倾听来自基层的和老 百姓的呼声,政策的制定才不至于滞后太多,才能达到引导、规范和激励的作用。农金生态仍需改善 该报告强调,当前农村地区金融生态环境相对较差,突出表现在缺乏资产评估、担保公司、征信登记等金融中介机构,金融教育发展相对滞后,广大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对金融的认识和自身金融意识还比较薄弱。 信用建设是发展农村信贷的基础。建立一套针对”三农”特点、行之有效的定价机制,开展农信评估、担保、评级工作十分必要。较之单纯的金融教育,最关键的是让农户树立信用观念,并在信用中得到红利。 农金教育第次展开 报告介绍说,按照农村金融教育活动十年规划,10年内要在我国中西部地区592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分层次开展农村金融教育活动、小额信贷业务和技术培训以及农村金融改革、小额信贷、农业保险及合作经济等方面培训。 从最原始的以物易物到简单的现金交易,再到小额信贷、电子支付,对于中国广大落后农村地区的老百姓以及农 信管理干部来说,都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升级和挑战。在帮助他们过上好生活的同时还要告诉他们获得好生活的手段,此举明智。 篇三:关于开展加强和改进农村金融服务专题的调研报告 关于开展加强和改进农村 金融服务专题的调研报告 按照中央关于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和加大对薄弱领域金融的支持的总体部署,我行从XX月XX日到XX月XX在XX县全县地区范围进行深入调查。在此期间我行成立调研小组,行长任组长。通过实地考察、走访,等方式对全县范围内银行金融机构开展农村金融服务情况进行调查,金融机构在加强金融服务方面即有成就,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根据调研内容作出以下归纳: 一、支持“三农”发展的金融机构主要有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目前看,农村信用社以重点扶持小额贷款、五户联保贷款等为主,同时注重开发新的的小额贷款种类和贷款方式,积极探索产业化项目贷款管理模式;农业银行以农业产业化项目为主,注 重多种经营贷款的开发,积极探索农业基础设施项目贷款;农业发展银行坚持以粮食收购贷款为主,注重农业基础设施贷款的投入,探索开发农业产业化项目的贷款。三家“农字”机构在政府、人民银行和当地监管部门的共同扶持、服务和引导下发挥各自优势,相互协调和补充,实现了对“三农”经济的最有利得支持。 二、近年来,随着农村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规模集镇 的形成,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使得农村个体经营不断加强,促进了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逐步向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方向发展。但是,农村经济形式过于单一,收入来源渠道有限,原始积累很少,群众难以依靠自身力量扩大再生产,只有通过贷款来解决。特别是农村税费改革后,农业生产成本明显降低,要求贷款的农户明显增加。再者随着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变革,单户的资金需求额明显增加。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的同时,农村、农业、农民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问题也随之出现,主要体现在: (一)农村地区金融服务机构网点不足,只有城镇才有金融机构网点,以信用社为主,使得当地农户无法得到便捷的金融服务,办理业务要到十几公里以外的乡镇或县城,加重了农民的经济负担和融资困难。 (二)金融服务手段单一,难以满足“三农”需求。在农村地区经营贷款的金融机构主要是信用社,信用社的贷款业务主要包括短期农户贷款,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普遍存在期限短、金额小的特点,难以满足新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 (三)贷款利率定价固化,不利于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农村地区的金融机构贷款利率都是由上级管理行/社统一规定,基层金融机构必须严格执行规定利率,没有利率定价权限。这种简单的浮动利率式定价方法虽方便操作,但忽视了 农村信贷市场对利率定价的需求。 (四)农村金融法治环境较差,司法执法难、对拖逃债务人的处罚难以落实,导致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挫伤农村金融机构的信贷服务热情。同 时农村信用咨询征信体系建设滞后,农村信用环境较差,部分农民缺乏信用意识、甚至有部分债务人恶意赖账。 对于以上出现的问题,农村金融机构应该从以下几点入手去解决问题。 (一)扩大营业规模,在农村地区增加营业网点,安装ATM机、POS机等支付工具,建设助农取款服务点,拓宽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的广度,增加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的时间。 (二)在不断完善短期农户贷款,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的基础上,根据各地区经济情况增加大额农户贷款、涉农企业贷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助学贷款及大学生返乡创业贷款等贷款项目。 (三)实行差别化利率,主管行/社要根据各地区的实际情况下放利率定价权限,金融机构要坚持让利于农民,科学、合理、灵活地进行利率定价,在信贷资金安排和贷款利率档次上实施支农优惠政策。 (四)金融机构要肩负起对农村地区进行法制教育和提高个人信用意识的责任。让农民知法懂法,了解认识个人 信用的重要性,促进农村地区金融法治环境、信用环境的提升。 三、“三化同步”是中国共产党在十七届五中全会审时度势,高瞻远瞩而提出的“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大战略要求和历史任务。围绕这一主题,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要进一步强化“三农”服务,更好的发挥支农主力军的作用要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要确立发展战略,以服务“三农”为主旨,努力优化信贷结构,保障“三农”领域的信贷投放。稳步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涉农贷款投放力度,支持涉农企业,不断提升涉农贷款占比,增强农村地区经济增长的内动力,努力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二)规范业务操作流程,简化流程提高效率。提供简便优质的服务,提高运作效率。不论营业部还是信贷部必须做到合规合法,规范业务流程,对外公布业务办理需要的条件,提高业务办理的透明度。 (三)不断推进农村金融服务产品创新。创新信贷产品要增加信贷种类, 研发适销对路的消费贷款品种,重点扩展教育、医疗保健、建房等生活需要贷款;创新中间业务,运用农村地区和县域居民的闲散资金,开展风险可控、收益较高、手续便捷的结算、汇兑、投资理财等金融服务,满足农村经济发展对金融机构业务的多元化需求。 (四)建立支农导向绩效考核机制,员工工资分为基础工资和绩效工资,基础工资按下发,考核绩效工资 按考核结果进行下发。 四、在遵循激励与约束相容的原则上,提升农村金融服务质量和水平具体监管意见: 服务承诺方面:金融机构要强化支农力度,不断提升农村金融服务质量和水平。因此,建立支农服务承诺制度必不可少,不论是主管行、社还是基层行、社的“一把手”都要在新一年工作前制定支农计划,并鉴定支农服务承诺书。确保支农的服务力度,明确贷款投向,服务农村金融,同时也为监管部门监管提供了依据。 市场准入方面:在符合市场准入基本原则和条件的情况下,还要考虑其他 因素,如一个地区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情况、银行业发展的动向和趋势、金融市场的规模及潜力。同时新开办的银行是否有利于银行间的有效竞争,是否有利于加强银行之间在提供服务时的配合与协作,最重要的是,是否有利于提高银行服务农村地区的效率。 差异化考核方面:在强化支农力度的基础上,对各地区进行差异化考核。金融机构深入农村地区进行调查,对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形势、变化有一定的了解,再此基础上建立支农考核制度,确定支农考核标准,因地制宜,量体裁衣,提升农村金融服务质量。 监管指标适度容忍方面:在复杂多变的经济金融形势下,只有深入调查研研究,才能做到底子清、情况明。有的业务
/
本文档为【央行农村金融服务报告】,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