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国民党元老胡汉民秘书王养冲教授访谈录》补正——兼谈如何提高“口述历史”的史料价值

2017-12-12 15页 doc 34KB 38阅读

用户头像

is_037433

暂无简介

举报
《国民党元老胡汉民秘书王养冲教授访谈录》补正——兼谈如何提高“口述历史”的史料价值《国民党元老胡汉民秘书王养冲教授访谈录》补正——兼谈如何提高“口述历史”的史料价值 《国民党元老胡汉民秘书王养冲教授访谈录》补正——兼谈如何提高“口述历史”的史 料价值 2006.6第28卷哲学社会科学版 《国民党元老胡汉民秘书 王养冲教授访谈录》补正 —— 兼谈如何提高”口述历史”的史料价值 陈红民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浙江杭州31~28) 摘要:”口述历史”的史学价值日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曾任胡汉民秘书的王养冲教授 的访谈录有无可替代的价值,但由于年代久远,记忆错误及访谈者设问不妥等,出现了诸如历...
《国民党元老胡汉民秘书王养冲教授访谈录》补正——兼谈如何提高“口述历史”的史料价值
《国民党元老胡汉民秘书王养冲教授访谈录》补正——兼谈如何提高“口述历史”的史料价值 《国民党元老胡汉民秘书王养冲教授访谈录》补正——兼谈如何提高“口述历史”的史 料价值 2006.6第28卷哲学社会科学版 《国民党元老胡汉民秘书 王养冲教授访谈录》补正 —— 兼谈如何提高”口述历史”的史料价值 陈红民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浙江杭州31~28) 摘要:”口述历史”的史学价值日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曾任胡汉民秘书的王养冲教授 的访谈录有无可替代的价值,但由于年代久远,记忆错误及访谈者设问不妥等,出现了诸如历 史事件时间与名称的差错,与史实不符等失误.本文依据新的资料,对此进行补正,并对如何 提高”口述历史”的质量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胡汉民;王养冲;口述历史 中图分类号:K206.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444(2006)06~773-04 上海档案馆主办的《档案与史学》2004年 第6期的”口述档案”栏刊登了《国民党元老胡 汉民秘书王养冲教授访谈录》(以下简称《访谈 录》).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王养冲1928--1936 年问曾在胡汉民身边工作生活,胡晚年的不少 文章,函电都经由王教授起草,王夫人钟慧中女 士系胡汉民义女,由他们口述胡汉民相关历史, 自然具有不可替代的权威性.正如编者所说, 王教授”长期担任胡汉民先生的贴身秘书,亲 身见证了许多重大历史事件,他的回忆将有助 于后人揭开某些历史迷谜团,深化研究”(《档 案与史学12004年第6期,第25页.以下引用 该文,只注页数).更可贵的是,王教授是位治 学严谨,成就卓着的历史学家,其叙述平实,不 哗众取宠.《访谈录》是一份史料价值很高的 “口述历史”资料,体现了口述历史(回忆录) “三亲”(亲历,亲见,亲闻)的基本.笔者 长期研究胡汉民,2O年来曾数次请教王养冲教 授,仍能从《访谈录》中得到许多的启示.如 《访谈录》中说,胡汉民主持立法院,积极制订 法律的一个动机是为收回外国租界——”他把 收回租界的必要法律都制订了出来”(第27 页).再如,《访谈录》中有红军长征路过粤境 时,陈济棠没有阻拦,他事先曾请示胡汉民, “胡先生说这些人都是老百姓啊,他们已经要 走了,就让他们走啊”(第33页).这都是以往 任何资料所不曾提到的.而《访谈录》中所透 露的许多细节,非长期生活在胡汉民身边的人, 不可能了解. “口述历史”作为重要的研究资料,具有无 可替代的价值,近年来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 如同其它史料一样,它也有其局限性.有学者 归纳了回忆录的几个局限:由于回忆者记忆不 清带来的差误;有意夸张或缩小历史的真实情 况;受到政治环境的影响或在一定压力下写的 回忆录,真实性受到影响;回忆者在历史事件发 生时受地位,观察角度的影响,只能反映事件的 局部与侧面;有些回忆录经者文字加工,真 实性也受影响,等等.”口述历史”的史料价值 与回忆录相近,其局限性也有相似之处. 即以《访谈录》为例,王养冲教授接受访问 时已年逾9O,所回忆的主体又是7O年前的故 事,难免有记忆模糊与错误的地方,而采访者事 先案头准备欠周,访问时设问欠妥,致使《访谈 收稿日期:2006~8-20 作者简介:陈红民(1958.),男,山东泰安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 从事中国近现代史,中华民国史研究. 773 SocialScienceVo1.286,2006 录》有些错失之处.考虑到王教授与胡汉民的 关系,及《档案与史学》在学术界的影响,笔者 深恐《访谈录》里的某些瑕疵会以讹传讹,形成 误导.而这些错失又是”口述历史”(回忆录) 较普遍的问题.故笔者在此结合史实与史料, 分类对《访谈录》中一些问题进行补正.不当 之处,尚祈王养冲教授与采访者指正. 一 ,时间,名称等差错 《访谈录》有,胡汉民因”约法之争”被蒋介 石扣押后,”5个监察委员联名通电全国,全党, 提出弹劾蒋介石”(第29页).事实是,1931年 4月30日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邓泽如,古应 芬,萧佛成,林森4人在广州联名发表弹劾蒋介 石的通电(其时林森尚在国外).是4位而不 是5位. 《访谈录》有,”蒋介石就准备在5月1日 召开的国民会议上把胡汉民先生抬出来……所 以就在国民会议召开的前两天,蒋介石亲自到 胡先生家,想请他参加国民会议”(第29页). 事实是,国民会议召开于1931年5月5日.5 月4日,国民党中常会决定敦劝胡汉民出席国 民会议,蒋介石当天”屈尊”去见胡汉民.蒋认 为这是他”一生之至难能的事”,并自己记载下 了相见的过程:两人”始相见似甚不悦,继则互 相含泪,谈十五分钟而回”. 《访谈录》有,”他们(指蒋介石,胡汉 民——引者)本身都没有参加上海的和平会议 …… 蒋介石根本就没有到上海来”(第30页). 事实是,胡汉民10月14日获释从南京到上海, 22日,蒋介石也赶到了上海,与胡汉民,汪精卫 相见,但结果是不欢而散. 《访谈录》有,”1932年汪精卫被刺以后不 久,他就出国了”(第31页).事实是,汪精卫 多次出国,其中1932年10月因与张学良政争 辞职后出国.但汪精卫遇刺是在1935年l1 月,其后赴欧洲疗伤. 《访谈录》有,胡汉民1936年初回国,许多 人欢迎,”其中最老的就是萧佛成,还有邓泽如 等等,为胡先生开了一个欢迎会”(第32页). 事实是,邓泽如是胡汉民晚年的政治密友,但在 1934年12月已经病故.胡汉民还曾专门撰文 《悼邓泽如先生》一文,发表于1935年2月出版 的《三民主义月刊》第5卷第2期上.故邓不 可能出现在1936年初的欢迎会上. 774 二,与史实不符者 《访谈录》中关于1935年胡汉民出国养病 的与史实不符者较多.这次出国,王养冲 教授并未随行,王夫人钟慧中女士虽随同,但在 当时情况下,钟女士参与机密的可能性较小. 1,关于胡汉民在国外时与国内的联系.钟 女士对该问题的回答是:”一直都没有联系.” (第32页)而事实上,胡汉民在国外期间,对国 内政局极关注,与国内保持密切联系.在美国 哈佛燕京图书馆保存的胡汉民资料中,有一册 题名”胡先生廿四年游欧与各方来往函电”,收 有胡1935年出国期间与国内来往的近百件函 电稿.当时与胡联络的大致有三方面:一是在 西南的陈融,萧佛成,李宗仁等,二是参与与南 京协商的邹鲁,李晓生等人,三是南京方面的孔 祥熙等人.如1935年11月胡汉民拟回复国内 的电稿如下: t衣(1)宥两电,力(2)俭电,佛(3)艳电 均诵悉.弟仍须休养,俟亮畴(4)先归,再 酌行止.宁有孔,蒋(5)两电,是否算数? 然当以政见主张为断.迟速却不成问题. 至取消党治,断不能出自我口,且无与人 心,惟政府要有责任,大事要合主义耳. 展.齐. 电文中的衣指邹鲁,力指陈融,佛是萧佛 成,亮畴是王宠惠,孔,蒋分别代指孔祥熙与蒋 介石.从电文内容看,是胡汉民在接到各方请 示电报后,指示广州与南京谈判下一步的方针. 有趣的是,留在国内的王养冲先生与胡汉 民也有数份电报来往.在一份电报中,王先生 向胡汉民:刘芦隐等人拟提请李晓生”任 铨叙部次长,是否公意?请电示以后方针”. 胡拟的复电稿为:”北行事见复李宗仁电.’铨 次事’无所闻,向对个人更无所言.”王先生在 接受访问时没提,可能是有遗忘. 2,关于胡汉民回国前是否知道已经当选国 民党中央常会主席,是因为当选才回国,还是事 先就决定回国了,钟女士的回答是否定的:”没 有,因为春节到了,是回来过春节的.”(第32 页)事实是,胡汉民1935年出国养病,有身体方 面的因素,也有政治方面的考虑:邹鲁等人与南 京已经在接洽合作事宜,胡汉民出国静观结果, 正可进可退.胡清楚地知道1935年底广州方 面派代表参加的国民党五全大会的进程,10月 下旬蒋介石即致电王宠惠,胡汉民,邀其参加五 全大会:”尚望二公早日命驾回国,共肩艰巨. 万一展公尊恙未痊,则务请亮公提前驾回,俾得 切商大计.兹中央再派季陶兄赴粤,专邀粤中 全体中委,并望二公去电敦促.关于大会诸问 题,凡有洽商,只要以团结为前提,则无不可解 决之事.”会前,大会主席团去电敦促.会议结 束后,蒋又去电报,促胡返国.五届一中全会选 举胡汉民为国民党中常会主席,大会主席团当 即致电胡汉民: 胡委员汉民大鉴:本日一中全会决议 推胡委员汉民为中央常务委员会主席,谨 以奉闻,即希命驾来京,主持大计.中全主 席团.阳. 孙科,于右任,张继,覃振,焦易堂也联名电 促胡汉民归国.对此,胡拟复电稿如下: 中全主席团大鉴:阳电敬悉.候船返 国.再闻,并复孙,于,张,覃,焦诸兄. 由此可见,胡汉民清楚地知道国内的政治 发展,是在确认当选后,才响应国民党中央的召 唤”候船返国”的. 3,关于孑L祥熙给胡汉民4万元旅费的问 题.《访谈录》对此有较详细的叙述.王养冲 教授说:”有这个消息,但是他并没有收到这笔 钱.也有人说因为胡先生不知道这件事,所以 被别人吃掉了,大概是这样.因为给胡先生钱 他不会写个收条给你,人家也不会跟他要收条, 是不是?反正我们没有收到这笔钱.钱的事情 也说不清楚,并不是公开的.”钟慧中女士补充 说:”有人说过当时的旅费被李文范吞掉了.” 并以李文范此前代胡收过蒋介石给的钱,自己 “用这笔钱买了许多东西”为旁证(第32页). 这笔钱的来往是清楚的,有孑L祥熙与胡汉民之 间往来的电稿为证: 胡展堂先生:协密.中央常会兄任主 席,领导得人,党国之幸,盼即回国主持. 兹备旅费四万元,购佛郎汇由巴黎使馆转 奉,祈察收.另寄嫂夫人壹万元,并希释 念.弟熙叩.阳.(七E1) 阳电诵悉.多病之身,岂胜重责.国 事日急,义不逗留.惟旅费尚可支持,赆赠 不敢拜领,谨辞谢.民.×.(十一月七 日由巴黎使馆转发.) 电敬悉.尊旆东返,为国庆幸.款已 汇法,仍祈留备旅用为祷.弟熙叩. 2006.6第28卷哲学社会科学版 盛意感谢.该款已促原行汇返.汉民 口P. 弟不便携金返国,此款幸谢介公(蒋 介石——引者)或暂存兄处,备不时之需 耳.民. 由这5份往来电报可知,胡汉民当选为国 民党中常会主席,即将返国之际,孑L祥熙受蒋介 石之命,赠胡汉民4万元的旅费,并寄给在香港 的胡夫人1万元.胡汉民”辞谢”.孑L以”款已 汇法”为由,再请胡接收,胡再次谢绝,并”促原 行汇返”,但留了尾巴——可暂存孑L处,”备不 时之需”.李文范是不可能”吞掉”的. 4,关于胡汉民如何得到汪精卫遇刺消息 的.钟女士的回答是:”我不知道,不知道胡先 生知道不知道.”王教授接着说:”刺汪的消息 在向全世界传播的时候胡先生肯定知道了,但 是我们没有特地传给他.”(第32页)事实是, 广州方面仇视汪精卫,以汪去职为与南京合作 的条件,1935年11月1日汪在参加四届六中 全会时突然遇刺,意外地帮助他们除去了障碍. 遇刺事件发生的当天,全会用电报向胡汉民等 人报告.胡汉民随后复电如下: 南京.第四届中央执行委员会第六次 全会大鉴:汉民于X日由荷兰乘轮,到法 (国)南后始得荷使馆转来冬电.惊闻汪 委员遇刺受伤,幸伤势尚轻,经过良好.所 望善为调理,早日就痊.即请代为致候一 切.弟汉民叩.X日.(九日) 胡汉民是在第一时间通过最权威的渠道得 到汪遇刺消息的. 此外,《访谈录》还有一史实失误之处:廖 仲恺遇刺后,蒋介石把罪名加在胡汉民头上,”胡 先生就被送到苏联去考察.他代理的大元帅职 权自然被取消”(第26页).实际上,孙中山逝 世后,1925年7月1日广卅I成立委员制的国民政 府,汪精卫担任国民政府主席,胡汉民出任国民 政府委员,外交部长.大元帅府与代理大元帅均 自动取消,廖案则发生于其后的1925年8月. 三,设问不当者 《访谈录》是由问答形式完成的,设问是引 导访谈的主要线索,十分重要.但访问者的设问 却有些欠妥,甚至有错误的地方.访问者问:”在 这一时期国内召开的五届一中全会上,胡汉民当 (下转第793页) 775 王卫平.清代江南市镇慈善事业[J].史林,l999 (1);论中国传统慈善事业的近代转型[J].江苏 社会科学,2005(1);传统仓储社会保障功能 的近代发展——一以晚清苏州府长元吴丰备义仓为 例[J].中国农史,2005(2);清代江南地区的育婴 事业圈[J].清史研究,2000(1);王卫平,黄鸿山. 清代江南地区的乡村社会救济——以市镇为中心 的考察[J].中国农史,2003(4). 吴滔.清代江南地区社会赈济发展简况[J].中国 农史,2001(1);清至民初嘉定宝山地区分厂传统 之转变——从赈济饥荒到乡镇自治[J].清史研 究,2004(2). 张礼恒.略论民国时期上海的慈善事业[J].民国 档案,1996(3):l39一l44. 汪华.近代上海社会保障事业初探(1927—1937) [J].史林,2003(6);冯筱才,夏冰.民初江南慈善 组织的新变化:苏州隐贫会研究[J].史学月刊, 2003(1);宫宝利.清代后期苏州地区公所的善举 2006.6第28卷哲学社会科学版 活动[J].史学集刊,1998(1). 周秋光,曾桂林.近代慈善事业与中国东南社会变 迁(1895--1949)[J],史学月刊,2002(11):84-93. 熊秋良清代湖南的慈善事业[J].史学月刊,2002 (12):88. 陈丽华,罗彩云.会馆慈善事业述论[J].株洲师范 高等专科学校,2003(1):73. 魏文享.近代工商同业公会的慈善救济活动[J]. 江苏社会科学,2004(5):210. 彭南生,晚清无业游民与政府救助行为[J].史学 月刊,2000(4):48. 池子华.”振兴工业”:清末”再就业”工程的一个 断面[J].江苏社会科学,2003(5). 邓小东,杨骏.民国时期的乞丐及乞丐救济[J].晋 阳学刊,2004(1):47—50. 责任编辑:仇海燕 (上接第775页) 选为国家主席,他事先知道么?是因为当选国 家主席才回国的,还是在知道当选国家主席之 前就决定回国的?”(第32页)这个问题里,三 次提到”国家主席”.在国民党统治中国的 19271949年问,没有”国家主席”一职,有的 只是”国民政府主席”,这一职务自1932年至 1943年一直由林森担任.国民党五届一中全 会选举胡汉民担任的是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 主席.笔者注意到,王教授在回答时,没有重复 “国家主席”一职,不知是否已经觉察到设问者 用词不准. 此外,”全国有六个政治分会,要取消武汉 政治分会?”(第26页)这样的设问,没有铺垫, 突兀其来,使受访者难以回答. 顺便说一下,《访谈录》刊出时,配发了一 些照片,其中一张画面为胡汉民坐在椅子上抱 一 女童,所配文字为:”1931年l1月胡汉民与 女儿在香港.”(第31页)胡汉民夫妇只育有一 女胡木兰,生于民国建立之前,1931年时已2O 多岁,结婚有女,故照片的文字说明绝对有误. 以上所列《访谈录》的三种失误,在”口述 历史”中有相当的代表性.受访者年龄过大, 对史实细节记忆有误,由于种种限制,对事情的 了解不一定全面,是可以理解的,甚至是难以避 免的.访问者的责任就显得特别重要,”口述 历史”不是任由当事人随意谈,不是聊天,谈什 么记什么.这就要求访问者必须事先阅读相关 文献,做充分的案头工作,访问中引导叙述者提 供最具价值的信息,事后要将访谈内容与文献 资料核对,如发现两者有冲突者,可再与受访者 沟通,或以注释的方式指出差别,供日后采用者 参考,而不是只将录音整理照登.前述《访谈 录》的失误,有些是常识性的,只要略查文献, 完全可以避免. 笔者曾数次进行访问,也发表过”访谈 录”,愿意将自己的经验与同仁分享.访问前, 必认真研究相关的文献与受访者的历史,确定 访问提纲,条件许可的话在访问前几天就先给 受访者,使其有充分的思考时间,回答更周全精 确,也能大大提高访问的效率.访问结束,整理 完录音后,再将整理好的稿件送给受访者审查, 核对校正,进行修改,避免理解误差.在正式发 表前,还须将访谈内容与文献资料再度核对. 经过这样的往返作业,可以使访谈的内容更准 确翔实,史料价值更高.司 责任编辑:仇海燕 793 叫? 1j]j1J1J 妯” rlrLrLrL
/
本文档为【《国民党元老胡汉民秘书王养冲教授访谈录》补正——兼谈如何提高“口述历史”的史料价值】,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