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内隐联想测验法在留守儿童电视认知研究中的应用

2017-10-23 20页 doc 47KB 33阅读

用户头像

is_014457

暂无简介

举报
内隐联想测验法在留守儿童电视认知研究中的应用内隐联想测验法在留守儿童电视认知研究中的应用 内隐联想测验法在留守儿童电视认知研究 中的应用 内隐联想测验法在留守儿童 电视认知研究中的应用 耿柳娜周文君 [摘要]本研究分别通过问卷法和内隐联想测验法调查了留守儿童有关电视认知的问题——对电视虚拟和现实 生活的外显与内隐区分程度,并考察了留守儿童电视认知水平的性别和年级差异.结果显示:留守儿童的外显 区分能力较弱,而内隐区分能力较强,外显和内隐区分能力相分离;性别对留守儿童的内隐和外显区分能力均 无显着影响;年级对留守儿童的外显区分能力无显着影响,而对其内隐区分...
内隐联想测验法在留守儿童电视认知研究中的应用
内隐联想测验法在留守儿童电视认知研究中的应用 内隐联想测验法在留守儿童电视认知研究 中的应用 内隐联想测验法在留守儿童 电视认知研究中的应用 耿柳娜周文君 [摘要]本研究分别通过问卷法和内隐联想测验法调查了留守儿童有关电视认知的问题——对电视虚拟和现实 生活的外显与内隐区分程度,并考察了留守儿童电视认知水平的性别和年级差异.结果显示:留守儿童的外显 区分能力较弱,而内隐区分能力较强,外显和内隐区分能力相分离;性别对留守儿童的内隐和外显区分能力均 无显着影响;年级对留守儿童的外显区分能力无显着影响,而对其内隐区分能力有显着影响.本研究根据所得 结果对留守儿童的电视认知教育工作给出了建议,并对内隐联想测验法在新闻传播中的运用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内隐联想测验法;留守儿童:电视虚拟;现实生活 中图分类号:G2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26(201I)1O-_0144---05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改善农村留守儿童信息环境的对策研究”(09CXW014)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耿柳娜(1976一),女,山西左权人,南京大学社会学院融合应 用实验室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传播学,社会心理 学;周文君【1988一).女,安徽和县人,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心理学系硕 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新闻传播学.江苏南京210093 当今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城市 化进程深入开展.在这一过程中,劳务输出已成 为农村发展经济的一个重要渠道,随之而来的农 村留守儿童问题,也日益引起政府和社会的关注, 并成为心理学,教育学,传播学等诸多学科的重要 研究课题. “留守儿童”是指因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 而被留在户籍所在地由亲属,朋友或邻居等代为 照看的16岁以下的孩子.LIJ(_U留守儿童由于父母 双方或一方不在身边,缺少父母的关爱,缺乏亲子 的沟通,所以往往转向电视获得慰藉.刘欣和陈 青萍2009年对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收视动机 的调查发现:与非留守儿童相比,留守儿童的收视 动机普遍更加强烈,他们更倾向于”把电视当作是 伙伴”,”从电视上了解新闻”,”想通过看电视让 自己放松一下”,”从电视上寻找刺激和兴奋”o[2J 与此同时,一方面,留守儿童在看电视过程中缺少 父母的监督和指导,另一方面,因为当前不少媒介 对社会需求一味迎合,形成浅薄的社会文化,加上 艺人明星文化泛滥,以及商业化操作蔓延使得媒 介的科教责任淡化.3留守儿童的电视使用行为 确实值得深入研究. 迄今为止,有关儿童对电视虚拟和现实生活 的认识问题已有不少研究,且大多数研究都明 儿童难以区分电视虚拟和现实生活.例如,Wright 等1995年的一项研究指出,儿童分别从电视虚拟 的场景和现实生活的经验中获得两种社会信息图 式,但那些认为电视中展现的都是现实生活的儿 童会倾向于把电视里的信息融合进自己基于现实 的图式中.随后,Schmitt和Anderson于2002年 研究了幼儿利用从电视虚拟场景中获得的信息指 导现实中行为的能力.另外,Strouse和Tros— eth2008年的实验对比了儿童模仿电视虚拟和现 实生活中行为的程度,指出了他们对电视中行为 的强烈模仿倾向.因此,如果儿童不能很好地区 分电视虚拟和现实生活,那么他们就可能盲目地 模仿电视中的不当行为,把从电视里学到的东西 不恰当地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此外,国内学者郭 鉴的一项调查也揭示了青少年看电视的频次与他 们对电视虚拟真假的鉴别力呈显着负相关.L 不过,如何采用有效的研究方法准确,及时地 掌握留守儿童对电视虚拟和现实生活区分能力的 现状是当前值得关注的重要问题,需要从科学知 识的维度作出回答.然而,以往多是通过问卷法, 访谈法等手段进行研究,很大程度上依赖被试儿 童的自我来了解他们此方面的情况.但儿童 的口头表述能力有限,并且有时他们可能出于自 我防御或自我矫饰等原因而有意报告虚假内 容,所以用上述方法收集的研究资料往往不够 理想.故此,本研究没有仅仅因循传统研究方法, 电视与网络145 而是除了采用问卷法外,还结合内隐联想测验法 由表及里,深层次地研究了留守儿童对电视虚拟 和现实生活的区分问题. 一 ,内隐联想测验法与留守儿童研究 内隐联想测验法(ImplicitAssociationTest,简 称IAT)是美国心理学家Greenwald等于1998年 提出的一种采用计算机化的辨别分类任务,以反 应时为指标,通过对目标概念和属性概念之间的 自动化联系的评估来对个体的内隐态度等进行间 接测量的方法.它的测验原理是:当两个概念联 系紧密时,人们容易对其样例作同一反应,而当两 个概念联系不是很紧密甚至存在冲突时,人们如 果对其样例作同一反应就会相对困难.于是,利 用人们对不同概念的样例作同一反应的难易程度 即可获得个体在内隐认知层面关于这两者的联系 强度.在此,人们作反应的难易程度以反应时长短 为指标.JSriram和Greenwald于2009年在上述标 准内隐联想测验的基础上又进一步提出了简版内 隐联想测验(BriefImplicitAssociationTest,简称BI— AT)0[1o]这种简化了的内隐联想测验尤其适用于注 意力保持时间和理解能力都很有限的儿童.同时, 相当多的研究表明,相对于成人而言,内隐认知研 究更适于未成年人,因为未成年人更多依赖于自动 的,情感性的内隐认知,而成年人更依赖于理性认 知.未成年人对内隐认知的依赖倾向性或许源于 生物因素的作用.比如,大脑额叶是用来解决,推 理,分析认知问题的部位,与冲动控制有关,但直到 25岁前,个体的额叶一直处在发展成熟的过程中. 所以,儿童往往更多地靠冲动性的内隐认知做决 定.L1这又一次说明本研究中采用的内隐联想测验 法是很适用于儿童这一群体的. BIAT作为科学实验的测验方法,虽然不能被 当作考察留守儿童对电视虚拟和现实生活的真实 态度的唯一依据,但是它至少为我们辨析留守儿 童这方面的电视认知现状开辟了一个崭新的视 角,对于我们有针对性地引导和教育留守儿童正 确看待,利用电视媒体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Greenwald和Banaji曾指出,内隐态度与对态 度直接测量的结果可能不一致,这即是内隐态度和 外显态度的分离.【l引Wilson,Lindsey和Schooler提 出的双重态度模型对内隐和外显态度的关系作了 进一步的探索,指出人们对于同一态度客体可能同 时存在两种不同的评价,一种是能被人们所意识 到,所承认的外显态度,这是个体内省后的评价性 产物;另一种则是无意识的,自动激活的内隐态度, 具有无意图性或不可控性的特点.内隐态度可以 自动激活而在提取时几乎不耗能量;相反地,提取 外显态度则需要更多的认知容量和动机.如果主 体能够提取出外显态度且它的强度超过或能压制 住内隐态度,那么它将决定主体态度报告的结果, 否则由内隐态度决定该结果.双重态度并不引起 主观的冲突状态,主体只报告更易提取的态度.? 由于社会称许性,社会内隐认知等原因,个体往往表 现一种”社会所提倡”的外显态度,而掩盖自己的内 隐态度.然而,真正对行为起作用的常常是个体内隐 态度,而不是表面陛的”社会所提倡的态度”;教育工 作的对象也应是个体的内隐而非外显态度.? 因此,我们需要面对的关键问题是被考察对 象的内隐态度与外显态度之间究竟存在多大的差 别,以及该对象的行为主要受内隐态度还是外显 态度影响.在此,留守儿童对电视虚拟和现实生 活的内隐态度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他们把来自 他人如老师,家长的态度看作是自己的态度,而自 己并不清楚自身的内隐态度;另一种是他们已经 意识到了自身的内隐态度.前面一种情况可能是 由于留守儿童年纪尚小,认知能力和口头表述能 力有限,无法认识到自己的内隐态度.而在第二 种情况下,迫于社会称许性等压力,留守儿童即使 意识到自己的内隐态度,也极可能会刻意隐瞒,而 将老师,家长赞同的对电视虚拟和现实生活的态 度报告为自己的态度.比如,针对电视剧中展现 某贪官以不法手段谋取暴利的情节,老师可能教 导留守儿童应对该行为持反对,鄙视的态度.但 儿童们自己可能被该贪官的一时荣耀所吸引,在 内心认可这种行为,只不过害怕被老师批评而口 头上说自己也是反对该行为的.总之,传统的自 我报告法等态度测量法测得的结果往往是留守儿 童的外显态度,虚假态度,而与研究者真正希望了 解的态度有偏差.本研究中所采用的BIAT作为 一 种互动陛较强的科学心理测验方法,其类似游 戏的调查方式使得它更容易被留守儿童所接受, 能较好地测出留守儿童的内隐态度,为获得其态 度的相关信息提供科学依据. 二,被试取样和研究 (一)被试 在安徽金寨燕子河镇某小学和中学,随机抽 取160名留守儿童参加问卷调查.有效问卷为 143份(问卷回收率为89.38%).其中男生63人 (44.1%),女生80人(55.9%);五年级,六年级, 初一,初二分别有34(23.8%),29(20.3%),36 (25.1%),44(20.8%)人.被试年龄在9至l5岁 之间(12.42?1.52岁). 在进行BIAT正式实验之前,通过预测验发 现,五年级学生尚不能很好地理解BIAT的实验操 146<西南民族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O期 作程序.同时,由于研究希望了解留守儿童BIAT 得分是否存在年级差异,而考察六年级与初一,初 一 与初二两对相邻的年级的差异意义不太大,故 最终只在上述143名学生中通过分层随机抽样, 抽取六年级和初二各3O人参加BIAT测试,每个 年级的男生和女生各有15名.最终有效的数据 包含男生24人(45.3%),女生29人(54.7%);六 年级24人(45.3%),初二29人(54.7%).有效 被试率为88.33%.被试年龄在1O至15岁之间 (12.924-1.27岁). (二)研究 本研究使用了留守儿童电视使用情况问卷调 查了留守儿童对电视虚拟和现实生活的外显区分 程度. 问卷借鉴了Persegani等2002年对儿童电视 使用情况的调查——从电视节目的偏好,电视收 看经验,对电视中行为的模仿程度及收看电视的 时间等方面进行测量,?副并且参考了张轶楠和陈 锐对留守儿童媒体使用情况的调查材料以及郭鉴 的青少年电视素养量表. 问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留守儿童基本 情况”,包括人口统计学情况,家长外出务工情况, 监护人基本情况等;第二部分为”留守儿童电视认 知情况”,由”电视虚拟和现实生活”总量表构成, 它包含两个分量表:一个分量表为”电视虚拟”.共 8题;另一个分量表为”现实生活”,也有8题.两 个分量表得分之差的绝对值即为被试对电视虚拟 和现实生活的外显区分程度.在本研究中,”电视 虚拟和现实生活”总量表的信度为.86. 本研究利用Inquisit3软件实施BIAT,测量了留 守儿童对电视虚拟和现实生活的内隐区分程度. 本研究对测量任务进行了如下设定:先在计 算机屏幕上向被试呈现既定的四组刺激(包括词 语和图片),它们是一对目标概念和一对属性概 念,目标概念为”电视剧(代表电视虚拟)”(包括 四幅代表电视剧的图片)和”现实生活”(包括四 幅代表现实生活的图片),属性概念为”真的”(包 括”真实”,”实际”,”现实”,”如实”四个词语)和 “假的”(包括”虚构”,”演戏”,”伪装”,”骗人”四 个词语).然后,要求被试在这些刺激呈现后尽可 能迅速又准确地作反应.这里的反应是指通过按 相应的键来给刺激分类.这种分类任务包括”相 容任务”和”不相容任务”.其中,相容任务中被归 为一类的目标概念和属性概念的关系与被试的内 隐认知结构是相一致的,而不相容任务中被归为 一 类的目标概念和属性概念的关系与被试的内隐 认知结构是不一致的.目标概念和属性概念在被 试内隐认知结构中联系越紧密,被试完成相容任 务就越容易,反应时就越短;而被试在完成不相容 任务时,就会因存在认知冲突而越困难,反应时就 越长.这两类任务平均反应时之差就是BIAT获 得的测量指标,该指标间接反映了被试对目标概 念的内隐认知. 三,研究结果 (一)留守儿童对电视虚拟和现实生活的外显 区分程度 通过”电视虚拟和现实生活”量表考察留守儿 童对电视虚拟和现实生活的外显区分程度.对留 守儿童在”电视虚拟”和”现实生活”两个分量表 中的得分进行相关样本T检验,由表1和表2可 看出,不论是在有143名被试的样本,还是在只有 53名被试的样本中,被试在这两个分量表中的得 分都没有显着差异,即他们难以区分电视虚拟和 现实生活.以下的数据分析将只用参加BIAT实 验的53名被试的BIAT数据及量表数据. 表1留守儿童在”电视虚拟”和”现实生活” 两者上得分的T检验(N=143) 平均数差T显着性(p) 电视虚拟2.890.69一.61.54 现实生活2.860.72 表2留守儿童在”电视虚拟”和”现实生活” 两者上得分的T检验(N=53) 平均数标准差T显着性(p) 电视虚拟2.99.75.09.93 现实生活3.oo.75 此外,将留守儿童”对电视虚拟和现实生活的 外显区分程度”计为E,计算得出,53名留守儿童 的E分数的平均数为.43,标准差为.39. (二)留守儿童对电视虚拟和现实生活的内隐 区分程度 被试在计算机上每一步操作的反应时及对错 情况均由Inquisit3软件自动收集.根据Greenwald 等提出的计分方法,删除错误率超过20%,或者反 应时小于300ms的次数超过10%的被试;删除超 过10000ms的反应时(但不删除该被试).留守儿 童对电视虚拟和现实生活的内隐区分程度由BI— AT中所得的D分数反映.由下列公式得到D分 数:(不相容反应的平均反应时一相容反应的平均 反应时)/相应的标准差=D分数.【】刮此D分数即 是表示被试对于电视虚拟和现实生活内隐区分程 度的客观指标.若D分数显着大于0,则D越大 说明被试内心越倾向于”现实生活一真的”这一态 度;若D分数显着小于0,则D越小说明被试内心 越倾向于”电视剧一真的”这一态度;若D分数与 0相比没有显着差异,说明被试可能在上述两种态 度之间没有明显的倾向性,或在这两种态度之间 电视与网络147 摇摆不定.接下来,将各被试的D分数整合到 SPSS16.0进行相应的统计分析. 53名被试儿童的D分数的平均数为.35,标准 差为.5O.根据Sriram和Greenwald的判断标准,这 里D分数显着大于0,说明被试内心倾向于”现实生 活一真的,电视剧一假的”这一态度,即从内隐方面 来说,他们能够区分电视虚拟和现实生活. (三)留守儿童对电视虚拟和现实生活的内隐 与外显区分程度的比较 对代表留守儿童内隐区分程度和外显区分程 度的指标,即D分数和E分数,进行皮尔逊相关分 析,结果显示两者不显着相关(r=.03,P=.86). 这说明留守儿童对电视虚拟和现实生活的内隐与 外显区分程度相互独立,呈结构性分离. (四)留守儿童对电视虚拟和现实生活区分程 度的性别差异和年级差异 本研究采用了独立样本T检验考察了不同性 别的被试对电视虚拟和现实生活的区分程度是否 存在差异,如表3所示,不论是从内隐方面(T=一 1.19,P=.24)还是从外显方面(T=1.29,P=.21) 来看,不同性别的留守儿童对电视虚拟和现实生 活的区分程度都没有显着差异. 表3留守儿童对电视虚拟和现实生活区分 程度的性别差异 性别人数平均数标准差T显着性(p) 内隐男24.26.49—1.19.24 女29.42.5l 外显男24.51.491.29.2l l女29.37.27 此外,本研究采用了单因素方差分析(one— wayANOVA)考察了不同年级的被试对电视虚拟 和现实生活的区分程度是否存在差异.如表4所 示,不同年级的留守儿童对电视虚拟和现实生活 的内隐区分程度有显着差异(F=8.74,P<.01); 而不同年级的留守儿童对电视虚拟和现实生活的 外显区分程度则没有显着差异(F=.06,P=.80). 表4留守儿童对电视虚拟和现实生活区分 程度的年级差异 年级人数平均数标准差T显着性(p) 内隐六年级24.14.418.74tilt 初二29.52.52 外显六年级24.42.35.o6.8O 初二29.44.42 四,讨论与建议 (一)留守儿童对电视虚拟和现实生活的内隐 与外显区分程度 本研究结果表明,在外显方面,留守儿童相对 难以区分电视虚拟和现实生活;而在内隐方面,他 们则可以区分电视虚拟和现实生活.以往的研究 多采用问卷等方法让被试自我报告对电视虚拟和 现实生活的区分程度,即测查他们的外显区分能 力.这些前人的研究结果显示,儿童通常难以区 分电视虚拟和现实生活.从这个角度来说,本研 究的结果是与既有研究一致的.不过,相比前人 的研究,本研究的一个突破之处是除了测量被试 对电视虚拟和现实生活的外显区分能力,还同时 测量了他们的内隐区分能力,并且得到了与外显 方面截然不同的结果.内隐与外显区分能力的不 显着相关也说明了留守儿童在区分电视虚拟和现 实生活这一问题上,内隐和外显态度呈分离态势. 由于以往的外显研究都认为儿童会混淆电视 虚拟和现实生活,从而不能客观实际地看待现实生 活中的问题,不能很好地适应现实生活,目前的很 多教育工作都是针对引导儿童正确理解电视虚拟, 纠正他们对现实生活的错误观念而展开的.这些 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之一是”儿童的认知能力较 低”.而本研究对儿童电视认知内隐能力的调查却 表明,儿童具有区分电视虚拟和现实生活的潜质. 这一现象或许可以用核心知识系统理论来加以解 释.该理论认为人类具有某些认知功能模块,它们 是对特定类别的,具有重要生态学意义的实体和事 件加以表征和进行推理的机制,称作核心知识系 统.其中,表征社会模式的核心知识系统是用来识 别和推理关于社会模式和社会群体成员的.它指 导着儿童进行”文化学习”,即习得在一个人类群体 中生存的技能和行为;它可以帮助人们从其他群体 中区分出潜在的自己社会团体的成员,并可能指导 者人们对社会的认知.研究表明,人们以核心知识 系统为基础,可以在认知发展的过程中建构出一系 列复杂的技能和信仰系统,即核心知识系统可以看 作是人类认知能力的基本功能单元.【1因此,在本 研究中,留守儿童对电视虚拟和现实生活的内隐区 分能力或许可以看作是表征社会模式的核心知识 系统在发挥作用.他们的这种认知能力还可以结 合认知心理学中的信息加工理论来进一步解释. 该理论指出信息加工系统的基本任务和功能就是 辨认出相同的符号和区分不同的符号,对符号进行 操作就是对符号进行比较.而如前文所述,在核心 知识系统中,”比较”这种认知操作起着至关重要的 作用,l1副如表征社会模式的核心知识系统指导人加 工信息时就要作比较,如区分不同社会群体.故 而,留守儿童可能就是凭借表征社会模式的核心知 识系统来比较和区分代表”他群体”的电视虚拟和 代表”我群体”的现实生活. 所以,教育者在引导留守儿童正确看待电视虚 拟和现实生活的过程中,应首先了解儿童区分这二 者的内在能力,以发展的观点积极地看待儿童,着 148<西南民族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0期 眼于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的内在潜 能,而不是一味地”填鸭式”灌输理念,靠强制手段 达到教育目的. (二)性别和年级因素对留守儿童区分电视虚 拟和现实生活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不论从外显方面还是从内 隐方面看,留守儿童对电视虚拟和现实生活的区 分程度都没有显着的性别差异.这与以往的很多 研究结果也是一致的.例如郭鉴的调查就表明, 性别对青少年整体的电视素养无显着影响;其中, 电视素养就包括区分电视虚拟和现实生活.r 此外,本研究结果表明,从外显方面看,不同年 级的留守儿童对电视虚拟和现实生活的区分程度 没有显着差异;而从内隐方面看,六午级和初二的 留守儿童对电视虚拟和现实生活的区分程度则有 显着差异.前人对年级差异的研究大多只从外显 方面着手,其结论与本研究外显方面的结论有分 歧.例如,郭鉴的研究就指出,年龄越大的青少年, 其对电视节目真实性的鉴别能力就越强,即对电视 虚拟和现实生活的区分能力越强.”本研究在外显 方面得出了与前人不一致的结果.对于内隐方面 的年级差异,或许可以从以下方面加以阐释:根据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四阶段理论,儿童的认知发展可 分为下述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 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一ll岁),形式 运算阶段(11—16岁)0[19]由于六年级的儿童大体 处在具体运算阶段,还需通过对具体实物的操作来 协助思考;而初二的儿童已进入形式运算阶段,已 经具有了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初二的儿童比六年 级的儿童在认知上有了质的飞跃,初二的儿童甄别 电视虚拟和现实生活的能力更强.结合前文所述 的核心知识系统理论,虽然初二和六年级的儿童都 具有潜在的区分虚拟和现实的能力,但后天的教育 使初二儿童的这一潜力得到了更好的发挥,初二儿 童的区分能力发展得更为成熟. (三)BIAT对传播研究的启示 目前在传播学领域,受众调查主要采用的是 问卷法和访谈法.然而,这些方法有其局限性:它 们对于评估外显态度和内隐态度一致的受众是有 效的,但对于测查这两种态度分离的受众则是无 效的.特别是在很多情况下,受众在接受调查时 会有意识地去推测调查目的和期望效果,进而并 不根据真实想法回答调查问题,或者,他们因表述 能力有限而无法真实表达自己的想法.这些都削 弱了调查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而本研究中运 用的BIAT是采用计算机化的辨别分类任务,以反 应时为指标的一套科学的态度评估体系来对受测 者的内隐态度进行间接测量的方法.整个测量过 程是机体的内部加工过程,受外部动机,社会环境 因素的影响极小,所以受测者很难隐藏自己的真 实态度.因此,我们可以更有把握地根据受测者 的具体测量结果了解传播工作的成效.显然,这 对于我们提高传播工作水平,繁荣我国传媒事业 具有重要的意义.故此,本研究可以看作是将BI— AT引入新闻传播领域的有益尝试和良好开端. 参考文献: [1]张轶楠,陈锐.留守儿童媒体使用情况调查[J].现代传 播,2007(5). [2]刘欣,陈青萍.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研究[J].徐特立研究——长沙师范专科学校,2009(5). [3]杨拓新,王晨,王弱.论大众媒介对青少年受众的影 响——兼谈青少年的媒介素养教育[J].当代电视,2007(1). [4]Wrisht,J.C.,Huston,A.C.,Trn81io,R.,Fitch,M., Smith,E.,&Piemyat,S.Occupationalportrayalsontelevision;Chil— dren,groleschemata,careeraspirations,andperceptionsofreality, ChildDevelopment.Dee1995. [5]Sehmitt,K.L.,&Anderson,D.R.Televisionandreality: Toddlersu5eofvisualinformationfromvideotoguidebehavior.Media Psychology,Jan2002. [6]Strouse,G.A.,&Troseth,G.L.”Don’时thisathome”: ToddlersimitatiOBofnewskillsfrompeopleDnvideo.Journalofexper— imentalchildpsychology,Dee2008. [7][19][2O]郭鉴.青少年电视素养影响因素探究[J].当代 传播,2007(6). [8]Banse,R.,Seise,J.,&Zerbes,N.Implicitattitudestoward homosexuality:reliability,validity,andcontrolabilityoftheIAT, ZeitschriftfurExperlmentellePsyehologie,Feb2001. [9]Greenwald,A.G.,MeGhee,D.E.,Schwartz,J.L.K.Meas- uringIndividualDifferencesinImplicitCognition:TheImplicitAssoci- ationTest,JournalofPersonalandSocialPsychology,Jun1998. [103O21Sfiram,N.&Greenwald,A.G.TheBriefImplicitAs— sociationTest,ExperimentalPsychology,Apr2009. [11]耿柳娜,沈晖.青少年物质滥用防治的内隐认知研究 [J].中国特殊教育,2010(3). [12]Greenwald,A.G.,&i,M.RImplicitsocialcognition: Attitudes.self—esteem,andstereotypes,PsychologicalReview,Jan1995. [13]张林,张向葵.态度研究的新进展——双重态度模型 [J].心理科学进展,2003(2). [14]罗品超.论内隐联想测验法在大学生价值认同问题中的 适用[J].社科纵横,2009(1). [15]Persegani,c.,Russo,P.,Carueci,C.,Nieolinl,M., Papcsehi,L.,&Trimarchi,M.Televisionviewingandpersonalitystrue— tureinchildren,Personalityandindividualdifferences,Apr,2002. [16]Greenwald,A.G.,Nosek,B.A.,&Banaji,M.R.Under- standingandusingtheImplicitAssociationTest:I.AnimprovedSCO- ringalgori~m,Journalof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Aug2003. [17]Spelke,E.S.,&Kinzler,K.D.(2007).Coreknowledge. DevelopmentalScience,10(1),89—96. [18]孙宇浩,傅小兰.核心知识系统及其对相关研究的启示 [J].心理科学进展,2003(1). [19]Piaget,J.Piaget”stheory.NewYork:Wiley.1970. 收稿日期:2011—06—30责任编辑吴定勇
/
本文档为【内隐联想测验法在留守儿童电视认知研究中的应用】,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