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同仁堂财务分析

2017-09-28 50页 doc 106KB 73阅读

用户头像

is_686908

暂无简介

举报
同仁堂财务分析同仁堂财务分析 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案例分析 ——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案例分析 指导老师:桑士俊 陈守德 小组成员:丁吉晶,23, 林 萍,28, 徐 阳,60, 刘爱琴,68, 政,71, 成 完成时间:2007年6月9日 1 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案例分析 目 录 前 言 ............................................................ 3 一、战略分析........................................
同仁堂财务分析
同仁堂财务分析 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案例分析 ——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案例分析 指导老师:桑士俊 陈守德 小组成员:丁吉晶,23, 林 萍,28, 徐 阳,60, 刘爱琴,68, 政,71, 成 完成时间:2007年6月9日 1 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案例分析 目 录 前 言 ............................................................ 3 一、战略分析....................................................... 3 ,一,医药行业分析 ............................................. 3 ,二,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概述 .................................... 5 ,三,同仁堂竞争战略分析 ........................................ 9 ,四,同仁堂的SWOT分析 ........................................ 9 二、会计分析...................................................... 12 ,一,应收账款分析 ............................................ 12 ,二,存货分析 ................................................ 14 ,三,收入分析 ................................................ 15 三、财务分析...................................................... 18 ,一,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指标体系的三维分析 ................. 18 ,二,因素分解分析 ............................................ 32 ,三,财务状况总体 ........................................ 34 四、前景分析...................................................... 37 ,一,行业及公司前景 .......................................... 37 ,二,企业未来发展设想 ........................................ 38 后 记 ........................................................... 42 2 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案例分析 前 言 北京同仁堂距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在中国这样一个短命企业辈出的国家里,同仁堂人恪守“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 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传统古训,树立“修合无人见 存心有天知”的自律意识,确保了同仁堂金字招牌的长盛不衰。然而随着国家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百年老店同仁堂也面临着各种严峻的考验。2006年,在行业改革和自身改革的双重影响下,同仁堂的业绩出现了负增长。我们小组以此为切入点,着重分析了同仁堂销售能力、成长能力、管理状况等。当然,由于知识所限,主要都是侧重于财务角度的分析。本案例整体上按照哈佛分析框架进行分析,即分为战略分析、会计分析、财务分析和前景分析。 一、战略分析 (一)医药行业分析 有研究表明,行业的平均盈利能力受“五种力量”的影响,这五种力量分别是现有公司间竞争、新进入者的威胁、替代产品的威胁、购买者讨价还价的能力、供货商讨价还价的能力。竞争强度决定公司在行业中创造超常利润的潜力,潜在利润能否由行业保持则取决于该行业中的公司与其客户和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下面就这五方面的力量对医药行业展开分析。 1、现有公司间的竞争 医药行业包括化学制药工业、中成药工业、中药饮片工业、生物制药工业、医疗器械工业、其他工业。在过去的十几年里,医药经济工业总产值的年平均增长率是17.3,,一直比GDP的平均增长率高出一倍,2006年医药行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5536.9亿元,同比增长18.43%。全年累计实现工业销售产值5267.82亿元,增长19.41%,说明该行业尚属高速增长期。 大部分制药企业在GMP改造过程中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产能扩充。为解决新增的产能,多数企业选择了仿制这一“投入少、周期短”的捷径,导致同品种生产企业数量众多,产品同质化程度较大。 3 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案例分析 从上面分析可知,虽然医药行业尚属增长期,各公司市场份额较为充足,但由于产品日趋同质化,公司间的价格竞争将日益严重,这将对医药行业的盈利能力产生一定的影响。 2、新公司加入的威胁 中成药行业通常属传统产业,生产老牌产品,品牌产品已深入人心,借助品牌优势开拓了一定的销售渠道,具有先发优势,再加上医药行业特有的许可证规则限制,新公司介入的威胁相对较小,对医药行业盈利能力影响不大。 3、替代产品的威胁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替代产品将日益增多,替代产品将带来同等疗效甚至更佳疗效,这无疑将给现有的医药产品带来冲击。消费者在现有产品与替代产品之间的选择也将是重要因素,对盈利能力有一定影响。 4、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 价格指数 115 15%加价 100 医院赚 终端环节 取的药 品差价 65 渠道利润 55 营销流通环节 费用 25 制造利润 15 生产环节 制造费用 图1:我国医药行业的产销价值链 4 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案例分析 占整体费用40%左 药品制造企业的营医院补贴收入 右~主要应用于医院 销费用 医疗设施设备的更 新等 医生应得而未得的收入 医生灰色收入 利用处方权获得的暴利 医院赚钱的药品差 价 产业链上其他获占整体费用20%~主要 进入了医药销售代表、益人 部分掌握渠道资源的 经销商等个人收入手 中。 图2:我国医药行业的产销价值链 从以上图可以看出,医药产品在流通环节和终端环节承担了很多不必要的成本,如医生及销售代表的大额回扣,这些都无形中增大了药品的最终销售价格,消费者的讨价还价能力有限,但医药行业的利润并未最终流向医药企业,相当一部分的利润在流通环节和终端环节流失。 5、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 2006年以来,在上游原辅材料、水电煤运价格处于高位压力的同时,企业开工严重不足等原因导致企业成本费用持续上升,行业毛利水平下降,赢利能力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对行业未来一段时期内效益水平的提高形成较大压力。2003年底以来,水、电、煤、汽等上游生产要素持续处于较高的价格水平,医药生产成本也相应提高,医药工业成本费用的增长幅度一直领先于业务收入水平的增长。2006年医药工业主营业务成本同比增长20.86%,比主营业务收入增幅高了2.62个百分点。这些直接导致医药行业盈利能力的下降。 (二)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概述 1、公司简介 同仁堂始创于清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至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自清雍正元年(1723年)开始供奉御药,得到了清宫皇族近二百年的支持,现又作为中南海用药的供应单位。同仁堂在300多年的发展中,历经战乱而长盛不衰。同仁 5 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案例分析 堂的药之所以功效神奇,就在于同仁堂生产的药品是以质取胜、以效为先,视质量如生命的同仁堂人制药必求道地药材,在遵古炮制方面极其认真,并不惜工本,因而疗效颇佳,成为中国中药第一品牌。 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是以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公司为独家发起人,以集团公司中的北京同仁堂制药厂、北京同仁堂制药二厂、北京同仁堂药酒厂、北京同仁堂中药提炼厂、进出口分公司和外埠经营部共六个单位的生产经营性资产投入该公司,以募集方式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100, 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公司 55.24, 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 图3:同仁堂股权结构 2、公司发展历程 1669年(清康熙八年),乐显扬创办同仁堂药室。 1702年,乐凤鸣将药铺迁至前门大栅栏路南。 1706年,乐凤鸣完成了《乐氏世代祖传丸散膏丹下料配方》一书,该书序言明确提出“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不敢减物力”的训条,成为历代同仁堂人的制药原则。 1723年(清雍正元年),由皇帝钦定同仁堂供奉清宫御药房用药,独办官药,历经八代皇帝,达188年之久。 1948年,乐氏第十三代传人乐松生接任同仁堂经理。 1954年,同仁堂率先实行了公私合营。 1955年,同仁堂经理乐松生在中南海受到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同年被选为北京市人大代表,并出任北京市副市长。历任全国一、二、三届人大代表,全国工商联副主任委员。 6 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案例分析 1956年,乐松生经理代表北京工商界在天安门城楼向毛泽东主席、刘少奇主席、周恩来总理递交北京市私营企业全面实行公私合营的喜报。 1957年,同仁堂中药提炼厂正式成立,开创中药西制的先河。 1979年,同仁堂厂、店、牌号得以恢复。 1985年,北京市政府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同仁堂成立315周年庆祝大会。 1989年,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局认定“同仁堂”为驰名商标,受到国家特别保护,“同仁堂”商标还是中国第一个申请马德里国际注册的商标,大陆第一个在台湾申请注册的商标。 1991年,同仁堂制药厂晋升为国家一级企业。 1992年,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公司组建成立。 1997年,国务院确定20家大型企业集团为现代化企业制度试点单位,同仁堂作为全国惟一一家中医药企业名列其中。 1997年,由集团公司六家绩优企业组建成立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7月,同仁堂股票在上证所上市。 1997年,集团公司所属企业八条主要生产线通过澳大利亚GPA认证,为同仁堂产品进一步走向世界奠定了基础。 1999年,同仁堂发展委员会成立。委员会的宗旨是:立足全国、面向世界、着眼未来,提高同仁堂产品的科技含量,为同仁堂在21世纪的腾飞提供拥有知识产权的“重磅产品”。 2000年,同仁堂大厦落成。 2000年,同仁堂股份作为主要发起人成立了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同年10月在香港创业板上市,实现了国内首家A股分拆成功上市。 2001年,北京同仁堂崇文中医医院揭牌,标志着同仁堂在实现中医中药有机结合方面,正在进行有益探索。 2001年,由北京市政府授权的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揭牌。这标志着同仁堂实现了化的公司制的转变,也是体制上的一次重大变革。 2005年公司投资2.83亿元新建亦庄生产基地。该基地于2006年正式投产,并以其先进的硬件水平和科学规范的管理,成为公司名符其实的窗口单位。 7 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案例分析 3、公司经营范围 同仁堂的主要经营范围有:授权内的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投资及投资管理;加工、制造、销售中药材、中成药、饮片、营养保健品、药膳餐饮、化妆品、医药器械并提供有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药用动植物的饲养、种植;购销西药、医疗器械、卫生保健用品、建筑材料、五金交电、化工、金属材料;货物储运;出租汽车业务;经营所属企业自产产品及相关技术的出口业务;经营生产所需原辅材料、机械设备及技术的进口业务;开展对外合资经营、合作生产、来料加工、来样加工及补偿贸易业务;经营经贸部批准的其他商品的进出口业务。 同仁堂有五个传统产品:同仁大活络丸、同仁乌鸡白凤系列、同仁牛黄清心丸、安宫牛黄丸、国公酒。2006年全年公司主导产品六味地黄丸系列实现销售收入33268.04万元,占总销售收入的13.89,。2006年公司共取得8个仿制品种的药品注册批件,5个增加规格品种的药品补充申请批件,完成55个品种的延长有效期申报并取得批复,完成42个品种按照部颁标准提高质量标准的研究,取得自主申报发明专利3项,21项外观设计专利授权。 4、主要财务状况 经过以上增资扩股后,同仁堂规模不断扩大,在同行业中树立了显赫地位。据大智慧2006年12月31日统计数据,在中药材及中成药加工行业中,同仁堂流通股市值排第七,总资产排三,主营业务收入排五,每股收益排的十二。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2004-2006年的主要财务指标如下表所示。 项 目 2006年 2005年 2004年 2396.51 2605.73 2445.25 主营业务收入 289.62 461.21 435.63 利润总额 156.02 301.23 286.78 净利润 3815.66 3779.68 3553.46 总资产 1842.46 1834.91 1685.90 股东权益(不含少数股东权益) 0.36 0.69 0.79 每股收益(元) 5.53 5.41 5.92 每股净资产(元) 0.89 0.44 1.15 每股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元) 表1:同仁堂2004-2006年的主要财务指标(单位:百万元) 8 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案例分析 (三)同仁堂竞争战略分析 近两年,同仁堂在营销模式、品种研发、机构设置、员工考核、压缩成本费用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与尝试。在营销改革方面,2006年初公司确定实施了以品种为主线的销售管理模式,配套成立了按品种划分的四个经营分公司,推行品种群责任制,目的是发挥公司品种群优势,在保证主导品种份额的基础上逐步开发和激活潜力品种,拉动需求。2006年底,公司重新审视经营模式和销售组织体系,重新整合资源,调整销售队伍,建立品种目标与区域责任相结合的新的经营管理组织。2007年,同仁堂提出以“发展创新、机制创新、文化创新”的发展观为指导,继续深入改革——创新营销模式,提高市场控制力,扩大销售,提升业绩;强化管理——管理内控制度和考核体系,加大监督执行力度,提高管理水平,优化经济运行质量。公司将按照主导产品、发展产品、潜力产品、培育产品和开发品种五类建立品种梯队,发挥现有品种优势。 从上面分析可以知道,同仁堂一方面强化内部管理,力图控制管理费用;另一方面,借助品牌优势,建立品种梯队,以产品差异化的竞争战略满足不同客户需求,开拓营销市场。 (四)同仁堂的SWOT分析 通过以上对同仁堂外部行业状况和自身竞争战略分析之后,我们对同仁堂的优劣势进行一个总体的分析,这部分主要采用SWOT分析方法。 1、优势分析(Strength Analysis) 1)品牌优势明显 ( 同仁堂是中国中药行业的金字招牌,创建于清康熙八年(1669年);公司控股股东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被国务院国资委列为04年全国十家重大典型企业之一,是北京市惟一一家、医药行业惟一一家、中华老字号惟一一家进入国家级重点典型的企业。 (2)国家政策重点扶持 2004年9月16日发布的《医保目录》中公司合计拥有143个医保药品,05年新增33种产品,公司从中受益较大。06年6月同仁堂中医药文化作为传统医药 9 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案例分析 类入选由国务院批准文化部确定颁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3)子公司香港上市 公司投资近1亿元人民币,控股54.7%的子公司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联合交易所创业板市场挂牌上市,成为沪深两市中第一家成功完成分拆上市的公司。这对同仁堂进行海外扩张有着独特的优势。 (4)公司中药品种繁多 由于同仁堂历史悠久,保留下了许多质优产品。公司年产中成药约21个剂型、400余种。公司5个传统产品:同仁大活络丸、同仁乌鸡白凤系列、同仁牛黄清心丸、安宫牛黄丸、国公酒,荣获北京2006年中国名牌产品暨北京名牌产品称号。 2、劣势分析(Weakness Analysis) 同仁堂同样也存在着国有企业常见的通病,那就是人员老化。而且同仁堂的产品生产成本较高,相对较高价格也使其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尤其是一些由地方定价的产品。在药品持续降价和中药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双重压力下,公司的综合毛利率也出现了明显的下滑。同仁堂发展的“软肋”就是营销意识薄弱,没有紧跟市场的变化,而要改变这一现状必须综合治理。业内人士指出,虽然同仁堂在营销改革方面下了大力气,已经基本搭建完成属于公司自己的营销框架,公司也在营销体系上略有变化。但是,由于公司前期营销的底子薄弱,终端网络建设欠账太多,但是目前很难说营销改革有很大的成果。 3、机会分析(Opportunity Analysis) (1)中国加入WTO 中国加入WTO后,各成员国间的关税壁垒和人为限制将被取消,我国中药凭借资源优势、劳动力优势、价格优势就可以平等而又极具竞争力地进入各国市场,这为我国中药产业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WTO中的一项重要条款就是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中药企业应该充分利用法律手段来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中药国际地位提高 随着化学药品毒副作用不断出现,药源性疾病日益增加,以及生化药品研制成本大,医药费用昂贵等问题的存在,人们开始呼唤回归大自然,希望用天然药物和绿色植物来治疗疾病和保健。从北美、西欧等国家草药市场的兴起,到“世界 10 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案例分析 传统医药日”的确定都表明一个有利于中药发扬光大的社会环境正日渐形成。中药已经显现出进入主流社会的新趋势,除香港外,澳大利亚、新加坡和泰国都立案给予中医药合法地位;中药已在东南亚、日本、韩国等国得到广泛应用;欧美一些国家也在逐步改善对中医药的限制。 (3)国家对中药事业的支持 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创造的医学科学,是我国优秀民族文化中的瑰宝,其地位、作用及科学性不容置疑。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在2007年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切实推进继承创新,充分发挥特色优势,坚定不移地发展中医药事业。她强调要进一步加强中医药科研和人才队伍建设,落实好《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规划纲要(2006,2020年)》。 (4)医疗体制改革 我们认为,医疗体制改革对于同仁堂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随着覆盖农村和社区的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普药与医药流通行业将受益较大。目前,国家已经确定基础用药将定点生产,大型普药生产企业的效益改善将逐步显现。由于同仁堂具有广泛的销售终端,同时国家也对优质优价的产品进行重点保护,所以某些药品不降价或少降价的可能性,这些对于同仁堂来说都是一些利好消息。但是,药品降价毕竟是一个大势所趋,前几次国家药品大调整也对同仁堂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其面临的挑战也是巨大的。 4、威胁分析(Threat Analysis) (1)原材料价格上涨,部分原材料枯竭 由于中草药是不可再生资源,而且其培养都要经过较长的生命周期,受外界大自然环境影响较大。一来由于不断的开采,有些中药珍贵、重要的原材料已经面临减产或者枯竭。二来由于近年来油气煤电及运费等的上扬,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成本的上升,售价的下降,两股力量不断地挤压着中药行业的利润空间。 (2)西药不断挤压中药的生存空间 由于中药和西药药理学的不同,其在疗效上存在很大的差异。西药因其见效快,而受到绝大多数患者的亲睐。在这个注重实效的社会当中,即使中药副作用小,也未能获得比西药更广泛的市场,所以中药市场不断地被西药所排挤。 (3)中药科学性受质疑,海外扩张不受阻 11 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案例分析 在相当长一个时期,海外市场仍会以西医标准对药品进行规范。天然药物以药品身份注册,必须提供充分的实验数据。而传统中药千百年来依循的“君臣佐使”、阴阳五行、四气五味、升降沉浮、卫气营血等概念,既难被西方人理解,也难用现代科学的方法来证实。传统的中药煎煮法其疗效相对显著,但煎熬过程和火候是西方人难以掌握的;另外欧美人服药普遍追求立竿见影。这种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决定了目前中药国际化的尴尬。 二、会计分析 由于我们主要针对同仁堂的销售和管理进行分析,所以我们确定重点关注的对象有:资产负债表中的应收账款、存货以及坏账准备和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情况,还有就是利润表中的收入及其确认政策和持续性分析。 (一)应收账款分析 1、坏账准备的确认和计量 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年报显示,公司采用备抵法核算坏账损失,对期末应收账款采用账龄分析法计提坏账准备,各账龄计提坏账准备的比例如下: 账龄 同仁堂 九芝堂 云南白药 5% 5% 3% 一年以内 10% 10% 7% 一至二年 20% 15% 17% 二至三年 50% 20% 30% 三到四年 50% 30% 30% 四到五年 50% 50% 30% 五年以上 表2:同仁堂、九芝堂和云南白药坏账百分比估计表 但是,其控股子公司(香港上市)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虽业采用备抵法核算坏账损失,却是对应收账款的可收回性做出计提评估后计提坏账准备当有迹象表明应收关联方款项及应收非关联方款项的回收出现困难时,计提专项坏账准备;对于其他未计提专项坏账准备的应收非关联方款项,运用账龄分析 12 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案例分析 法按以下比例计提一般坏账准备。 账龄 计提比例 四个月以内 5, 四个月至一年 20, 一年以上 100, 表3:同仁堂控股子公司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坏账百分比估计表 由以上估计的账龄计提比例可以看出,同仁堂的坏账计提比例明显高于同行业中其他两家公司。 2、应收账款及其坏账准备和销售收入的关系 项目 2006年 2005年 2004年 303.03 371.15 300.86 应收账款余额 34.54 71.09 60.43 坏账准备 11.40% 19.15% 20.09% 坏账计提比例 表4:同仁堂2004-2006年应收帐款和坏账准备关系表(单位:百万元) 由以上同仁堂2004-2006年应收帐款和坏账准备计提情况表我们可以发现,同仁堂坏账计提比例逐年下降,其中2006年下降幅度最大,原因是公司2006年三年以上的应收账款急剧减少,并转出坏账准备77784148.16元。 项目 2006年 2005年 2004年 303.03 371.15 300.86 应收账款余额 2396.51 2605.73 2445.25 主营业务收入 3815.66 3779.68 3553.46 总资产 34.54 71.09 60.43 坏账准备 12.64% 14.24% 12.30% 应收账款占主业务收入比 11.40% 19.15% 20.09% 坏账计提比例 7.94% 9.82% 8.47% 应收账款占总资产比 表5:同仁堂2004-2006年销售收入、应收账款及其坏账准备关系表(单位:百万元) 从近三年的趋势来看,应收账款占主营业务收入比基本不变,但是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却在不断下降,可见,与历史相比,公司对坏账估计有所不足。 13 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案例分析 项目 同仁堂 九芝堂 云南白药 303.03 80.34 162.6 应收账款余额 2396.51 946.53 3200.34 主营业务收入 3815.66 1373.26 2191.37 总资产 34.54 5.88 6.34 坏账准备 12.64% 8.49% 5.08% 应收账款占主业务收入比 11.40% 7.32% 3.90% 坏账计提比例 7.94% 5.85% 7.42% 应收账款占总资产比 表6:同仁堂、九芝堂和云南白药2006年销售收入、应收账款及其坏账准备关系表(单位:百万元) 从2006年同行业比较来看,公司应收账款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明显偏高,表明公司对应收账款的管理水平低于竞争对手。相应地,公司对坏账的计提比例也远高于竞争对手。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同仁堂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越来越低,但和同行业相比,其应收账款占销售的比例及坏账准备计提比例都偏高,因此,与竞争对手相比,同仁堂的销售现金回收情况并不十分理想,应收账款质量不高,坏账较多。 (二)存货分析 1、存货的确认和计量 同仁堂的存货分为原材料、在产品、产成品及库存商品、低值易耗品、在途物资、委托加工物资、材料物资和包装物等。原材料(包括主要材料、辅助材料、外购半成品)采用成本核算;低值易耗品在领用时采用五五摊销法;产成品按实际成本计价,发出时采用加权平均法;属于商品流通企业的公司,库存商品发出时采用售价法核算;包装物周转使用,在报废时一次性列支费用。 同仁堂期末对存货进行全面清查,对存货遭受毁损、全部或部分陈旧过时或销售价格低于成本等原因,使其成本不可收回的部分,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计提时,按单个存货项目的成本与可变现净值的差额确认存货跌价准备,存货可变现净值按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估计成本、费用和税金后的金额确认。 14 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案例分析 2、存货及其跌价准备分析 项目 2006年 2005年 2004年 1382.90 1409.12 1233.99 存货余额 2.31 0.00 0.00 存货跌价准备 0.17% 0.00% 0.00% 跌价准备计提比例 1.72 1.97 2.15 存货周转率 表7:同仁堂2004-2006存货相关比率关系表(单位:百万元) 由上表我们可以发现,公司在存货周转率不断下降的情况下,加大了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比例,其中05年存货周转率下降是有部分原材料储备,因此未计提跌价准备,但06年主要是产品滞销,所以计提了相应的跌价准备。 项目 同仁堂 九芝堂 云南白药 1382.90 131.16 655.39 存货余额 3815.66 1373.26 2191.37 总资产 1.72 3.22 8.84 存货周转率 2.31 1.47 4.67 存货跌价准备 36.24% 9.55% 29.91% 存货占总资产比例 0.17% 1.12% 0.71% 跌价准备计提比例 表8:同仁堂、九芝堂和云南白药2006年存货相关比率关系表(单位:百万元) 2006年与同行竞争对手相比,同仁堂存货占总资产的比例最高,存货周转率最低,但存货跌价准备计提比例也最低,没有充分估计存货的风险。 (三)收入分析 1、收入确认原则 (1)销售商品 对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或报酬转移给购货方,不再对该商品实施继续管理权和实际控制权,相关的收入已经取得或取得了收款的凭据,且与销售该商品有关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时,本公司确认商品销售收入的实现。 (2)提供劳务 对同一会计年度内开始并完成的劳务,本公司在完成劳务时确认收入;对劳 15 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案例分析 务的开始和完成分属不同的会计年度,在提供劳务交易的结果能够可靠估计的情况下,本公司在资产负债表日按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收入。 (3)让渡资产使用权 与资产使用权让渡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及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时,本公司确认收入。 2、收入持续性分析 同仁堂的收入主要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其中主营业务收入为销售商品的收入,其他业务收入主要由租赁、提供加工、销售材料及半成品、出租、煎药及诊所收入等,06年其他业务收入12555028.29元,是主营业务收入的0.5%,其中主要为出租、煎药及诊所收入,而后两者所占比例在稳步上升。 (1)产品销售优势 同仁堂作为中药第一品牌,在消费者当中具有很高的声誉和口碑。以六味地黄丸为例。六味地黄丸上百家生产厂商,同仁堂销量最大,而且集中在OTC市场。通过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成都、南京、杭州、沈阳八个城市240家药店抽样数据显示:同仁堂品牌提及率和销量第一。同时,同仁堂六味地黄丸每日用药金额和出厂价远高于同类产品,具有较强的消费者议价能力。我们认为,品牌和品牌内含的品质构建了同仁堂强大的核心竞争力。 同仁堂集团下属的健康药业已在四个直辖市、各省会城市、沿海城市及全国许多大中城市各大商场、综合超市拥有近500家“北京同仁堂专卖店”及近千家形象专柜;集团还在全球的13个国家和地区开设了20家分店。同仁堂西部市场的第一家分店成都形象店正式开张后,还将在重庆、昆明、绵阳等大中型城市设立连锁店,展开西南市场扩张。 (2)产品销售劣势 2006年,同仁堂实现的主营业务收入同比下降8.03%,主营业务利润同比下降18.46%,净利润同比下降48.21%,毛利率同比下降4.97个百分点。且从03年开始就出现了销售逐年下滑的趋势。 同仁堂业绩下滑,受困于内外环境。从外部来看,医药行业整体不景气,出现了增收不增利的局面,而中药行业原材料价格上涨,竞争也在不断加剧。在内部,同仁堂推行的营销模式改革尚未见效,主导产品销售量下降严重。此外,公 16 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案例分析 司在06年大规模清理资产,计提坏帐和报废库存约5400万元,成为公司业绩低于市场预期的非经常性因素。 (3)产品营销改革 同仁堂也意识到了自身营销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从2005年4季度开始,同仁堂推出第一轮营销改革措施,改革的核心思路为清理10%非核心经销商,并将5个区域分公司调整为4个产品分公司。而且,在以品种为主线的营销模式下,同仁堂突出了品种责任,量身定制每个产品的推广。但此次营销改革的效果却出人意料:由于模式的转换缺乏好的衔接,这一改革对同仁堂的产品销售反而造成负面影响;另外,为了控制应收账款增长所造成的风险,同仁堂开始实施现款现货销售,这触及了部分经销商的利益,导致同仁堂产品销售下滑。 可以说,第一轮改革是不成功的。因而,在第一轮营销改革的基础上,同仁堂近期启动了第二轮营销改革。目前,同仁堂集团和同仁堂已提出“发展创新、机制创新、文化创新”的发展观,表示将继续深入改革。06年底,母公司的营销工作的高振坤上任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的总经理,从高层领导的互换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同仁堂对营销改革的坚定决心。 在不断改革营销模式的基础上,同仁堂不断加大对新产品的研发。2006年,公司共取得8个仿制品种的药品注册批件,5个增加规格品种的药品补充申请批件,芪黄降糖胶囊(原名胰复康胶囊)已完成临床总结并申报生产,双参通冠胶囊已完成三期临床试验,准备申报生产,贞芪益肾颗粒已经取得新药证书。同时,国家也对中药的发展给与了政策上的鼓励和支持,而且在药品降价政策中,会考虑执行优质优价的药品不降价或者少降价,这些都是同仁堂进一步发展的契机。 总之,如果同仁堂能够在营销模式上实现成功改革,那么其销售逐年下降的趋势必然会得到扭转,盈利能力也将不断提高。 3、销售收入、应收账款和存货之间的关系 项目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12.73% 6.56% -8.03% 销售收入增长率 59.31% 23.36% -18.35% 应收账款增长率 18.76% 14.19% -1.86% 存货增长率 表9:同仁堂2004-2006销售收入、应收账款和存货之间的关系 17 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案例分析 70.00% 60.00%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0.00% -10.00%2004年2005年2006年 -20.00% -30.00% 销售收入增长率应收账款增长率存货增长率 图4:同仁堂2004-2006销售收入、应收账款和存货之间的关系 一般来说,随着销售的增长,应收账款和存货都会相应增加,反之亦然。从上面的图表我们可以直观地发现,最近三年,同仁堂的销售收入增长率在不断下降,06年出现了负增长,应收账款和存货的增长趋势和销售收入也是相同的。存货减少的比率和销售收入减少趋势相当,但是应收账款的下降趋势明显快于其他两者,其中部分原因是06年现款销售所致。 三、财务分析 (一)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指标体系的三维分析 1、历史比较分析 这部分通过对同仁堂近三年财务历史数据的计算分析,剖析同仁堂的发展趋势及内外部原因。 (1)盈利能力分析 财务指标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45.55% 43.80% 38.83% 销售毛利率 11.73% 11.56% 6.51% 销售净利率 8.07% 7.97% 4.09% 资产净利率 ROE 13.39% 12.82% 6.51% 表10:同仁堂2004-2006年度盈利能力 18 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案例分析 同仁堂2004-2006年盈利能力变化图 50.00% 40.00% 1.营业毛利率30.00%2.销售净利率 3.资产净利率20.00%4.ROE 10.00% 0.00% 200420052006 图5:同仁堂2004-2006年盈利能力变化图 同仁堂的盈利能力显示出逐年下降的趋势,尤其是2006年,下降幅度明显。导致盈利能力下降的原因主要包括: 第一,药品价格下调。2006年是国家全面整顿医药卫生行业的一年,医疗改革政策出台较为集中,同时也是行业监管最为严格的一年。政府确立了“覆盖全民基本医疗服务”的医改方向,从治理商业贿赂、药品降价等环节入手,大力整顿行业突出问题。国家最近一次中成药调价涉及到了270多个品种,1000多个规格,其中约70%的价格进行了下调,公司的个别品种也在调价之列。今后对于中成药的调价仍将继续,该公司其他产品面临降价可能。 第二,生产成本升高。从生产成本看,中药原材料整体价格依然持续上涨,部分贵重稀缺原材料价格居高不下,生产辅料、包装材料价格也出现大幅度上涨,从而导致原材料及包装成本上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盈利能力。 第三,公司正在进行销售模式改革,但转型尚未完成。作为从事中成药科研、生产、销售的专业公司,近年来一直致力于实施营销改革,报告期内处于行业改革和自身改革的双重影响下,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的变化都使经营困难增加,业绩同比出现下降。此外,中药材特别是贵重药材天然牛黄和天然麝香等的供应短缺,导致某些特色品种只能采取限量保价策略,产品很难进行大规模生产,从而也影响到了企业的正常销售。 需要说明的是,母公司和子公司销售收入下降的主要原因各不相同。母公司销售收入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受到营销模式调整的影响,以及中药材特别是天然牛 19 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案例分析 黄和天然麝香等供应短缺。而子公司销售收入下降的主要原因便是税收优惠到期,从2006年开始按15%征收,公司所得税大幅增长所引起。 总之,根据盈利能力指标分析,同仁堂的盈利能力正在逐年下降,而且盈利能力下降的原因中涉及到一些核心原材料的匮乏,这是人力所不能为的。如果公司无法找到合适的替代原材料,公司的核心业务必然会受到很大影响,而这不仅导致了公司盈利能力的必然下降同时也会影响到公司的成长能力。 (2)流动性分析 财务指标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62 2.80 3.08 流动比率 1.28 1.20 1.42 速动比率 表11:同仁堂2004-2006年度流动性对比 同仁堂2004-2006年流动性对比3.50 3.00 2.50 2.001.流动比率 2.速动比率1.50 1.00 0.50 0.00 200420052006 图6:同仁堂2004-2006年流动性对比 公司资金流动性状况很好,显现出富裕资金没有充分利用。流动资产逐年增加,而流动负债逐年减少,其中短期借款2006年减少较为显著。 虽然从短期来看,公司不存在任何财务风险,但是公司的富余资金没有被充分利用,这影响了公司的现金创造价值的能力,从而对公司的盈利能力造成一定影响。 (3)偿债能力分析 财务指标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6.93% 24.23% 22.60% 总资产负债率 0.76% 0.75% 0.74% 长债资产比 20 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案例分析 26.17% 23.47% 21.86% 短债资产比 44.69% 38.97% 35.97% 负债权益比 60.26% 62.16% 62.84% 股东权益比 19.59 20.66 14.98 利息保障倍数 表12:同仁堂2004-2006年度负债能力对比 同仁堂2004-2006负债能力对比 70.00% 60.00% 1.总资产负债率50.00%2.长债资产比40.00%3.短债资产比30.00%4.负债权益比20.00%5.股东权益比 10.00% 0.00% 2004年2005年2006年 图7:同仁堂2004-2006年负债能力对比 公司采用极为稳健的财务政策,资产负债比率偏低。资产总规模扩大,而负债总额减少,主要是由于流动负债逐年降低。目前,企业拥有大额的自有资金,并通过逐步还贷减少债务融资,从而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 同仁堂2004-2006年利息保障倍数变化 25.00 20.0020.6619.59 15.0014.986.利息保障倍数10.00 5.00 0.00 2004年2005年2006年 图8:同仁堂2004-2006年利息保障倍数变化 2006年息税前利润下降过多,所以2006年的利息保障倍数也明显下降。但总体而言,公司财务风险很低,支付利息没有问题。 如果单纯地从财务风险来看,同仁堂的偿债能力毋庸置疑,但是其偿债能力高并不是因为其资金盈利能力强,而是因为公司的举债极低,这又从另一角度说明公司的可持续盈利能力及成长性方面存在较大的风险。 21 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案例分析 (4)资产营运能力分析 财务指标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0.78 0.71 0.63 总资产周转率 2.56 2.24 1.95 固定资产周转率 2.15 1.97 1.72 存货周转率 169.65 185.12 212.44 存货周转天数 11.57 9.64 8.43 应收账款周转率 31.55 37.86 43.30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表13:同仁堂2004-2006年度资产营运能力对比 同仁堂2004-2006资产周转能力对比 3.00 2.50 2.001.总资产周转率 1.502.固定资产周转率 3.存货周转率1.00 0.50 0.00 2004年2005年2006年 图9:同仁堂2004-2006年资产周转能力对比 公司的资产周转能力显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总资产周转率每年都有一定幅度的下降,这一状况不容忽视。同时也显现出公司运营方面的问题,对资产的使用效率存在隐忧。 具体而言,固定资产周转率下降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企业规模扩大、总资产增加及2006大额新增固定资产所致。 存货周转天数的增加,主要是由于2005年稀缺原材料储备的增加所致。公司管理层出于控制原材料涨价风险、降低生产成本考虑,通过囤积原材料对市场原材料价格波动做出了积极的防范措施。 22 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案例分析 同仁堂2004-2006年应收帐款周转率变化趋势14.00 12.00 10.00 8.004.应收帐款周转率6.00 4.00 2.00 0.00 2004年2005年2006年 图10:同仁堂2004-2006年应收账款周转变化趋势 2005年起公司为扩大销售,在一定程度上放宽了信用政策,导致应收账款剧增。2006年应收账款绝对值比上年下降10.52%,这主要得益于母公司实施的现款现货销售政策,使应收账款得到一定控制。但同仁堂下属子公司的应收账款回收情况仍然不是很理想,导致周转天数进一步增大。 以上几项资产周转率在2006出现大幅下降,很大程度上是受到该年销售改革失败的影响所致。现销政策虽然缓和了应收账款进一步恶化的现状,但同时也造成销售收入锐减,导致企业盈利能力的急剧下降。 总体而言,公司对资产的营运能力有所下降,而这也必然会影响到公司盈利能力和成长能力。从公司的长远发展方面考虑,公司必须加强资产营运方面的能力。 (5)成本费用分析 财务指标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59.62 53.27% 55.20% 主营业务成本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 % 16.35 18.22% 17.74% 营业费用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 % 10.54 9.42% 8.67% 管理费用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 % 0.56% -0.11% 0.26% 财务费用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 表14:同仁堂2004-2006年度成本费用对比 23 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案例分析 同仁堂2004-2006成本费用对比 70.00% 60.00%1、主营业务成本占主营业50.00%务收入比例 2、营业费用占主营业务收40.00%入比例30.00%3、管理费用占主营业务收20.00%入比例 4、财务费用占主营业务收10.00%入比例0.00% 2004年2005年2006年-10.00%图11:同仁堂2004-2006成本费用对比 2006年开始,企业实行了加强管理与成本控制的改革措施,力图以改变以往所存在的销售成本高、管理费用高的不利状况。经过上半年的努力之后,公司的各项费用得到有效控制。2006年上半年,同仁堂的营业费用减少9817万元,管理费用减少1220万元,财务费用减少158万元,三项费用同比减少28%。但从全年来看,2006年的管理费用却有明显上升,这其中的原因因为资料的收集困难,我们还不得而知,我们估计有可能是因为年报的审计调整导致。 此外,公司债务融资较少,相应的财务费用较低,且不存在大幅变动趋势,同时能够长期保持在一个令人满意的额度内。2005年由于受到国家的政策性补息较高,财务费用甚至出现了负数。因此,也造成了2006年财务费用320.06%巨额的增长率。 但是需要强调的是,成本费用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的上升,很大程度上也是和销售收入的下降密不可分的,因此说销售是企业生存之根本,企业的盈利能力的高低与其销售能力之高低密不可分。根据成本费用分析,我们同样可以发现同仁堂的盈利能力正在逐年下降。 (6)成长能力分析 财务指标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12.73% 6.56% -8.03% 主营收入增长率 19.73% 5.04% -48.21% 净利润增长率 11.31% 2.47% -18.46% 主营利润增长率 29.39% 6.37% 0.95% 总资产增长率 30.91% 9.73% 2.06% 股东权益增长率 表15:同仁堂2004-2006年度成长能力对比 24 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案例分析 图6 同仁堂2004-2006成长能力对比 40.00% 30.00% 20.00% 10.00%1.主营收入增长率 0.00%2.净利润增长率 -10.00%2004年2005年2006年3.主营利润增长率 -20.00%4.总资产增长率 -30.00%5.股东权益增长率 -40.00% -50.00% -60.00% 图12:同仁堂2004-2006成长能力对比 2004年总资产增长率和股东权益增长率较高,主要是当期内收到配股资金及大额新增利润所致。此外,公司当期合并报表范围增加,即首次将北京同仁堂太丰制药有限公司、北京同仁堂(保宁)株式会社、北京同仁堂(印尼)有限公司、北京同仁堂(澳门)有限公司等若干家控股子公司及孙公司纳入合并会计报表范围,从而造成公司各项收入利润指标的大幅度增长。 公司从1997年上市,至今已有9年时间。公司在上市的初期经过了快速增长,至今利润翻3翻,销售和利润的基数都比较大。因此,从公司的发展阶段来看,公司从2005年开始进入了一个发展的平台期,也就不存在大幅增长。 2006年公司处于最为艰难的一年,国家政策及经济环境的限制,及企业自身改革尚未见成效,公司各项指标表现都不尽人意,对此文章多处均有涉及,在此不作赘述。 从上述的成长能力分析中可以看出,仅从公司近三年的财务数据来看,公司的成长能力逐年巨降,如果不采取恰当的措施,公司必将无法长久生存难。好在集团已经认识到问题的严峻性,公司更换了高层管理人员,同时不断推进营销体制改革,上海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有限公司认为公司业绩有望实现恢复性增长。 (7)每股盈利及现金流分析 财务指标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0.793 0.694 0.359 每股收益 5.920 5.413 5.525 每股净资产 1.150 0.441 0.886 每股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 表16:同仁堂2004-2006年度每股盈利对比 25 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案例分析 由于2006年营销模式改革的不成功,造成净利润出现负增长,最终使得2006年的每股收益比2005年下降了近一半。但是,有一点是值得肯定的,那就是现款销售提高了公司销售收入的质量,使得每股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比2005年提高了近一倍。 同仁堂2004-2006年盈利与市场表现变化1.4 1.2 1每股收益0.8 每股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0.6 量净额0.4 0.2 0 2004年2005年2006年 图13:同仁堂2004-2006盈利与市场表现变化 同仁堂2004-2006每股净资产 6 5.9 5.8 5.7 5.6每股净资产5.5 5.4 5.3 5.2 5.1 2004年2005年2006年 图14:同仁堂2004-2006每股净资产 2、同行业对比分析 我们选择同处于中药材及中成药加工业中的云南白药和九芝堂这两家企业来进行行业比较分析。 云南白药于1993年在深圳交易所上市交易,经营范围是:以中成药为主的药品生产经营和药品批发零售,医疗器械(二类、医用敷料类、一次性使用医疗卫生用品)。该公司是云南最大的中成药生产企业,是中国中成药五十强之一,1997 26 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案例分析 年被确定为云南省首批重点培育的四十家大企业大集团之一。 九芝堂于2000年在深圳交易上市交易,其主要产品有:驴胶补血冲剂、乙肝宁冲剂、结肠宁和健胃愈疡片等。该公司是国家重点中药工业企业,湖南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企业和长沙市扶优扶强企业,其经济效益连续多年在湖南省医药行业排名第一。 下面以2006年度财务数据为准,对三家公司的有关指标进行比较分析。 (1)盈利能力比较分析 财务指标 同仁堂 九芝堂 云南白药 6.51 3.9931 26.23 净资产收益率(%) 38.83 42.66 28.97 销售毛利率(%) 6.51 4.26 8.63 销售净利率(%) 0.359 0.1625 0.571 每股收益(元) 表17:盈利能力指标行业比较 从指标上看,同仁堂的盈利水平介于其他二者之间,销售利润率高于云南白药低于九芝堂,但云南白药的净资产收益率明显高于同仁堂和九芝堂,这与云南白药主要利用债务融资,权益资本较少有关。从行业平均数据来看,同仁堂的净资产收益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10.95%),销售净利率也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18.95%)。可见,同仁堂财务风险较低,偏向于保守的融资政策,没有充分利用财务杠杆提高净资产收益率。此外,盈利水平在同行业中并没明显优势,三项间接费用仍然偏高,还有待于进一步控制。因此,在面对今后价格下降、原材料上涨的趋势,同仁堂将如何应对仍是严峻挑战。 (2)流动性比较分析 财务指标 同仁堂 九芝堂 云南白药 3.08 2.61 1.8 流动比率 1.42 2.25 1.15 速动比率 表18:流动性指标行业比较 从流动性来看,三家公司均较强,财务风险较小。这可能与医药行业主营突出,较少涉及其他领域,债务融资较少有关。同仁堂的流动比率居三者首位,但速动比率居第二,从这也可以看出,同仁堂的存货较大,一定程度上影响其流动 27 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案例分析 性。同仁堂高额存货的原因主要是增加对部分稀缺原材料的储备所致。事实上,我国中药企业长期发展面临着一个重大隐忧——中药原材料的枯竭,需要引起人们关注。 (3)偿债能力比较分析 财务指标 同仁堂 九芝堂 云南白药 22.6 26.3 47.68 资产负债率(%) 34.67 4.13 219.15 利息保障倍数 0.36 0.3578 0.99 负债权益比 表19:长期偿债能力指标行业比较 同仁堂的资产负债率低于其他两家公司,且显著低于同行业46.79%的平均水平,负债权益比较低,利息保障倍数也较高,居其他两家公司中间,说明同仁堂的资金较为充裕,偿债能力强。相比之下,云南白药较高的资产负债率下,仍有超过同仁堂几倍的利息保障倍数,可见其良好的盈利能力,这体现了同仁堂的盈利能力与同行业之间的差距,从另一个角度验证了我们之前认为同仁堂盈利能力不足的结论。 (4)资产营运能力比较分析 财务指标 同仁堂 九芝堂 云南白药 0.63 0.7073 1.71 总资产周转率 8.43 13.35 31.03 应收账款周转率 1.72 3.22 8.84 存货周转率 表20:资产营运能力指标行业比较 同仁堂的三项资产营运能力指标均明显低于其他两家公司,说明其资产使用效率较差:应收账款管理不容乐观,长年的赊销已经导致累积应收账款进入恶性循环状态;存货流动性差,管理效率低,除了因存储部分稀缺原材料引起外,可能还存在着滞销的问题,尤其在2005年底开始实施的现销政策影响下,销售急剧下滑,销售形势堪忧。 通过与同行业的比较,又一次验证了同仁堂的资产使用效率低下,盈利能力下降,成长能力堪忧。 28 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案例分析 (5)成本费用指标比较分析 财务指标 同仁堂 九芝堂 云南白药 0.596 0.5644 0.7主营成本占主营收入 1 0.1054 0.09317 0.0512 管理费用占主营业务收入 0.0026 0.01627 0.00047 财务费用占主营业务收入 0.16 0.2733 0.1279 营业费用占主营业务收入 表21:成本费用指标行业比较 从成本费用指标分析,同仁堂的主营业务成本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营业费用占主营业务成本的比例均居其他两家公司中间,与九芝堂较接近,说明其在主营业务成本、营业费用的控制上较为正常。但,同仁堂的管理费用明显高于其他两家公司,说明其在成本费用上的控制措施还需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上有待进一步挖潜。财务费用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较低,公司负债程度低。 虽然从成本费用指标的行业分析中我们发现同仁堂在同行业中有可圈可点之处,但是其并不存在较强的优势,从这一点上仍可以看出其成长能力与盈利能力存在一定问题。 (6)行业比较小结 与同行业相比,同仁堂的盈利水平居中间,负债低,偿债能力较强,并未较好地利用财务杠杆为股东创造更大的财富。另一方面,其资产使用效率明显低于其他两家公司,在应收账款管理上有待进一步加强,存货管理效率也较低,有滞销现象,应进一步疏通销售渠道,扩大销售规模。管理费用相对也较大,内部管理上有待进一步加强,进一步实施节约挖潜工作。 3、结构分析 (1)资产负债表的构成比较分析 06/05 05/04 指标名称 2006年 结构比 2005年 结构比 2004年 结构比 变动比 变动比 货币资金 805.65 21.11% 682.22 18.05% 845.76 23.80% 18.09% -19.34% 应收账款 268.49 7.04% 300.06 7.94% 240.43 6.77% -10.52% 24.80% 应收票据 80.24 2.10% 35.04 0.93% 48 1.35% 128.99% -26.99% 存货 1380.59 36.18% 1409.12 37.28% 1233.99 34.73% -2.02% 14.19% 流动资产 2573.27 67.44% 2481.09 65.64% 2433.14 68.47% 3.72% 1.97% 固定资产合1214.24 31.82% 1243.34 32.90% 1078.08 30.34% -2.34% 15.33% 29 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案例分析 计 无形资产 3.97 0.10% 4.19 0.11% 7.06 0.20% -5.11% -40.70% 长期投资 24.18 0.63% 51.05 1.35% 35.11 0.99% -52.64% 45.41% 总资产 3815.66 100.00% 3779.68 100.00% 3553.46 100.00% 0.95% 6.37% 短期借款 243 6.37% 293 7.75% 283 7.96% -17.06% 3.53% 应付帐款 342.89 8.99% 338.39 8.95% 391.02 11.00% 1.33% -13.46% 预收账款 96.82 2.54% 83.24 2.20% 102.89 2.90% 16.32% -19.10% 流动负债 834.14 21.86% 887.19 23.47% 929.99 26.17% -5.98% -4.60% 负债合计 862.39 22.60% 915.65 24.23% 956.91 26.93% -5.82% -4.31% 股本 434.02 11.37% 434.02 11.48% 361.68 10.18% 0.00% 20.00% 未分配利润 736.58 19.30% 714.56 18.91% 579.38 16.30% 3.08% 23.33% 股东权益合2397.86 62.84% 2349.47 62.16% 2141.22 60.26% 2.06% 9.73% 计 负债和股东3815.66 100.00% 3779.68 100.00% 3553.46 100.00% 0.95% 6.37% 权益合计 表22:同仁堂2004-2006年度资产负债表结构分析(单位:百万元) 由上表中可以看出,公司近三年不存在资金短缺问题,除了2005年外,货币资金占总资产比率均超过20%。这一点也可以从公司的短期借款项目中得以反映,公司近三年的短期借款占总资产比率均不超过8%。 应收账款在2005年较2004年增长了一个百分点后,在公司加大现款销售政策来控制应收账款后,2006年较2005年降低了近一个百分点。但是尽管应收账款降低了一个百分点,但是这个政策的实施对主营业务收入的影响还是比较大,这在后面的利润表的结构分析中再详细分析。但是,随着现销政策的实施,2006年同仁堂的销售收入质量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总之,公司近三年的资产负债表的结构没有异常变动,这显示了公司目前还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但是这也恰恰说明同仁堂的成长能力存在一定问题。 (2)利润表的构成比较分析 06/05 05/04 指标名称 2006年 结构比 2005年 结构比 2004年 结构比 变动比 变动比 主营业务收入 2396.51 100% 2605.73 100% 2445.25 100% -8.03% 6.56% 主营业务成本 1428.9 59.62% 1438.49 55.20% 1302.67 53.27% -0.67% 10.43% 主营税金及附 加 36.94 1.54% 25.86 0.99% 28.7 1.17% 42.83% -9.87% 主营业务利润 930.67 38.83% 1141.38 43.80% 1113.88 45.55% -18.46% 2.47% 其他业务利润 11.31 0.47% 7.82 0.30% 11.49 0.47% 44.57% -31.92% 销售费用 391.92 16.35% 462.19 17.74% 445.48 18.22% -15.20% 3.75% 管理费用 252.7 10.54% 225.98 8.67% 230.28 9.42% 11.83% -1.87% 30 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案例分析 财务费用 6.33 0.26% -2.87 -0.11% 13.63 0.56% 320.06% -121.08% 营业利润 291.03 12.14% 463.91 17.80% 435.98 17.83% -37.27% 6.41% 营业外收入 0.88 0.04% 0.36 0.01% 1.02 0.04% 143.09% -64.73% 营业外支出 3.44 0.14% 4.68 0.18% 2.67 0.11% -26.51% 75.42% 利润总额 289.62 12.09% 461.21 17.70% 435.63 17.82% -37.20% 5.87% 所得税 56.97 2.38% 48.08 1.85% 53.9 2.20% 18.48% -10.79% 少数股东损益 76.63 3.20% 111.89 4.29% 94.95 3.88% -31.51% 17.84% 净利润 156.02 6.51% 301.23 12.00% 286.78 11.73% -48.21% 5.04% 表23:同仁堂2004-2006年利润表结构分析(单位:百万元) 从上表可以看出,公司2006年的主营业务收入相比2005年下降了8.03%,主要是因为公司采取了现款销售政策,影响了公司的销售收入。但是在主营业务收入下降的同时,主营业务成本仅下降了0.67%,其主要原因在于原材料价格上升幅度较高导致的。由此导致主营业务利润下降的幅度比较大。虽然同仁堂从2006年开始致力于成本费用的控制改革,但由于受到外部原材料价格的影响,整个行业的盈利状况均出现下滑趋势。 值得关注的是公司在主营业务收入下降的时候其管理费用却上升了11.83%,其主要原因在于公司管理层调动、而且公司正在进行改革以及海外市场的拓展。但不可忽视的是,同仁堂内部管理层思想过于保守,管理效率长期低下,这将严重阻碍企业各项改革的实施。这一点已经在2006年未见成效的现销政策中暴露无遗,亟待改进。 2006年公司所得税比2005年增长18.48,主要是因为子公司的税收优惠到期,从2006年开始按15%征收,06年该子公司的所得税影响大约1800多万元。因此,税收优惠到期也是影响企业销售收入下降的主要原因。 从同仁堂利润表的结构分析中,可以看出公司的盈利能力相比前两年急剧下降,如何加强公司的盈利能力成为新任管理层首要任务。 (3)现金流量表的结构分析 06/05 05/04 指标名称 2006年 2005年 2004年 384.56 191.54 415.82 101.00% -54.00%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 -39.11 -217.66 -281.21 -82.00% -23.00%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 -217.48 -131.01 164.13 66.00% -180.00% 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 123.43 -160.07 299.87 177.00% -153.00%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值 表24:同仁堂2004-2006年现金流量表结构分析(单位:百万元) 31 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案例分析 公司在2006年的现金净流入与2005年相比变动较大,主要原因在于2006年实行的现款销售政策导致企业2006年的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大幅上升。公司2006年的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出额减少主要是公司在2006年并没有新的投资活动。筹资活动的现金流出大幅增加主要是因为公司归还借款导致。 仅仅从现金流量表的结构分析来看,同仁堂的主营业务创造现金的能力似乎没有下降,但是通过前面与同行业的比较中我们发现,同仁堂主营业务创造现金的能力还是亟待加强。 (二)因素分解分析 1、ROE因素分解分析 ROE 指标 营业利润率 资本周转率 财务成本率 财务结构 税收效应 14.67% 68.81% 94.96% 1.66 84.18% 13.39% 2004年 14.05% 68.94% 95.42% 1.61 86.24% 12.82% 2005年 9.50% 62.81% 93.57% 1.59 73.25% 6.51% 2006年 表25:同仁堂2004-2006年ROE因素分解分析 200.00% 150.00% 100.00% 50.00% 0.00% 2004年2005年2006年 营业利润率资本周转率财务成本率 财务结构税收效应ROE 图15:同仁堂2004-2006年ROE因素分解分析 同仁堂2004-2006三年净资产收益率逐年下降,虽04和05年相差不大,但是06年比05年下降了49.25%,波幅巨大。其主要原因是营业利润率降低,资产周转速度变慢所致。进一步说明公司2006年销售能力降低,资产使用效率不高,盈利能力减弱。从财务成本率和财务结构来看,虽有下降趋势,但是同仁堂三年 32 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案例分析 来都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上,说明公司债务成本和资本结构控制较好。 ROE 指标 营业利润率 资本周转率 财务成本率 财务结构 税收效应 9.50% 62.81% 93.57% 1.59 73.25% 6.51% 同仁堂 10.55% 146.04% 97.71% 2.08 83.79% 26.23% 云南白药 5.16% 69.52% 98.71% 1.36 83.56% 4.04% 九芝堂 表26:2006年同行业ROE因素分解分析比较 250.00% 200.00% 150.00% 100.00% 50.00% 0.00%营业利润率资本周转率财务成本率财务结构税收效应ROE 同仁堂云南白药九芝堂 图16: 2006年同行业ROE因素分解分析比较 从同行业水平来看,各家公司财务成本率和税收效应相当,反映了中药材及中成药加工行业的整体状况。虽然同仁堂和同行业的云南白药的营业利润率相差不大,然而较低的资本周转率和财务结构比例使得同仁堂的净资产收益率远远低于云南白药的26.23%。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营业利润率较低成为行业普遍现象,但是同仁堂的资产利用率在同行业中却处于低水平,且债务融资较低,公司的运营主要依靠自身的权益资本。因此公司可以考虑适当增加债务融资比例,并努力提高资产的周转效率。 2、风险分解分析 财务项目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净利润 239.53 286.78 301.23 156.02 净利润增长率 19.73% 5.04% -48.21% 利息支出 15.74 18.09 16.76 14.64 所得税 45.76 53.90 48.08 56.97 EBIT 301.03 358.76 366.08 227.63 ?EBIT 57.73 7.32 -138.45 EBIT增长率 19.18% 2.04% -37.82% 33 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案例分析 主营业务收入 2169.09 2445.25 2605.73 2396.51 ?主营业务收入 276.17 160.48 -209.23 主营收入增长率 12.73% 6.56% -8.03% 经营杠杆程度 1.51 0.31 4.71 财务杠杆程度 1.05 1.05 1.07 总杠杆程度 1.59 0.33 5.03 表27:2004-2006年同仁堂经营风险、财务风险和总风险分解分析(单位:百万元) 从以上三个风险指标来看,这三年公司的风险波动较大,虽然2005年风险有所降低,但是2006年急剧恶化。其主要原因是在财务杠杆程度稳定的条件下,2006年经营杠杆较2005年提高了14.16倍,这是由公司2006年主营业务收入出现8.03%的负增长所造成,因此公司经营风险就增加。因此,虽然公司的财务风险相对稳定,但是经营风险的剧烈波动成为公司发展的主要障碍,为稳定经营风险,一方面是要提高产品的销售额,另一方面是改善公司经营资产结构,减少固定成本。 3、可持续增长率分解分析 ROE 年份 留存率 可持续增长率 次年销售增长率 13.39% 65.29% 9.58% 6.56% 2004年 12.82% 69.98% 9.86% -8.03% 2005年 6.51% 30.45% 2.02% 2006年 , 表28:同仁堂可持续增长率分解分析 2004年,同仁堂的自我可持续增长率是9.58%,表明在不增发新股并保持目前经营效率和财务政策条件下,其能在2005年支持的最大销售增长率是9.58%,而实际上2005年同仁堂的实际销售增长率只有6.56%,说明其“资金剩余”;2005年,同仁堂的自我可持续增长率是9.86%,而实际上2006年同仁堂的实际销售增长率只有-8.03%,再次说明其“资金剩余”。由于同仁堂无法实现其快速增长,2006年提升股利支付率,将剩余资金部分以股利形式返还给投资者,再加上该年销售利润率和资产周转率大幅下降,使得2006年的可持续增长率仅有2.02%,远远低于前两年水平。 (三)财务状况总体评价 1、资本结构政策 34 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案例分析 总体来看,同仁堂的资本结构政策偏于保守,2004-2006年负债权益比逐年下降,2006年达到最低水平35.97%,而该年的负债权益比与九芝堂相当,但远低于云南白药的99%。这也可能是同仁堂的权益收益率低于云南白药的原因之一。 2、营运资本管理政策 (1)应收账款管理。同仁堂2005年实行扩张的销售政策,造成应收账款、坏账增加,应收账款周转率下降。因此,2006年母公司进行销售政策改革,实施现款销售,加大了对应收账款的控制力度。但是从纵向指标来看,2006年应收账款周转率比2005年低1.21次,可见其管理成效不佳。另外原因可能是由于子公司目前尚未实施现款销售,所以在一定时期内,应收账款在资产总额中仍然保持一定的比例,给公司带来一定的风险。从横向比较来看,即使在母公司实施现款销售政策的2006年,其应收账款周转率仍远低于同行业水平,其中九芝堂为13.35,而云南白药为31.03。可见同仁堂应收账款管理欠佳。 (2)存货管理。总体来看,和同行业相比,公司存货量较大,存货周转率低,且有逐年下降的趋势。其中部分原因是由于原材料成本的上升,公司于2005年开始进行原材料战略性储备。但是和九芝堂和云南白药相比,2006年同仁堂的库存商品占总资产的比率为14.84%,处于最高水平,因此,同仁堂可能存在产品滞销问题,存货管理水平不高。 3、股利政策 同仁堂保持稳定的股利政策。自上市以来,每年都发放一定量的股利,近三年的股利政策分别是:2004年每10股分红2.5元,2005年每10股分红2.5元,2006年每10股分红1.5元,其中2004年还进行了配股,每10股配3股,配股价格11.00元。由此可见,公司的股利政策是和经营状况紧密相连的。因为公司2004年投资亦庄生产基地项目,所以通过配股筹集了大量的资金。2004、2005年经营状况较好,仍然保持以往各年的分红比例,但是2006年销售状况急剧恶化,公司适当减少了股利发放比例,也可以将公司中部分剩余的资金返还给投资者,这样对投资者是有利的。 4、投资政策 根据公司近三年的年报显示,同仁堂投资活动现金流出量、在建工程数量逐年减少,2004年的重大投资项目亦庄生产基地已经完工,未来几年没有新的投资 35 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案例分析 项目。此外,在长期股权投资项目中,同仁堂主要投资于药品的零售批发等下游企业,由于原材料价格的上升,为控制产品成本,同仁堂也控股了几家上游中药材生产企业,如:北京同仁堂吉林人参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同仁堂毫州中药材发展有限公司、北京同仁堂陵川党参有限责任公司等。所以我们觉得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中药材及中成药加工业中,同仁堂整个投资策略应该是对内投资不断增加产品的研发和生产能力,向上游企业投资控制原材料的来源,降低生产成本,向下游销售网络企业投资以扩大销售。 5、盈利能力和成长能力总体评价 (1)盈利能力 从前面的三维分析及因素分解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到,同仁堂代表赢利能力的各个指标都出现下降,公司的盈利能力正在恶化。国家对药品价格的治理、上游原材料价格上升等宏观经济因素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的盈利能力产生了负面的影响。在整个行业的不景气的情况下,如何调整自己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实现逆流而上,是公司必须努力实现的目标。但与同行业公司的对比中,我们发现同仁堂的盈利水平介于其他二者之间,销售利润率高于云南白药低于九芝堂。从行业平均数据来看,同仁堂的净资产收益率和销售净利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公司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组织,盈利能力的下降对公司未来的发展是极为危险的信号。当然,我们可以看到同仁堂正在进行内部的管理改革和销售模式的改革,改革需要一定隐性成本,而改革的成效如何由不得预知,应该说同仁堂正在经历一次发展的过程中考验。 (2)成长能力 从同仁堂的成长能力分析部分可以看到公司的成长性的下降,甚至出现了负成长。一方面,公司2004年增发配股,并收购多家公司,呈现出较高的成长性。另一方面,在公司进入2006年后,没有新的投资计划,而公司的销售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而走下坡路,所以几个成长性指标都出现负值。 分析也发现,同仁堂良好的资金流状况完全可以支撑企业更快速度的发展,近两年,同仁堂的自我可持续增长率一直高于销售增长率,说明公司需要做更多销售方面的努力,使公司的销售增长率与公司自我可持续增长率相比配。 36 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案例分析 四、前景分析 (一)行业及公司前景 2007年,国内医药市场药品降价、成本费用压力仍然存在,但拉动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仍未改变,药品终端市场依然旺盛,医药行业的发展将继续呈现较好的增长态势。 首先,产销继续较快增长。2007年国际医药贸易,尤其是对原料药及中间体的贸易需求仍将稳定增长。国内方面,随着医改方案出台,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正在各地推广,农村市场医药消费的巨大潜力正在逐渐显现。初步估计,2007年工业总产值和销售收入的增长率将保持在18%左右。 其次,医药行业面临重大调整。2007年,随着医改的加速,社区医疗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的发展,将改变目前药品消费过分集中于城市大医院的市场格局。各项政策和医药专项的出台和实施,使医药企业在研发、生产、营销等各环节上的运作方式都面临重大调整,行业资源将进一步向优势企业集中,提高行业进入门槛,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对行业的未来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 从发展趋势来看,医药行业效益持续20多年高速增长的态势正在发生变化,效益水平趋降,进入平稳增长期。2007年,在深入展开整顿与规范药品市场秩序专项行动和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的大背景下,医药行业经济效益水平将维持在10%,12%水平。 面对医药行业继续稳步发展的大环境下,同仁堂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品牌优势、产品质量优势、国家政策优势等,加强内部管理的不断改革和完善,加大营销这一薄弱环节的投入,扭转2006年的不利局面。 从2007年第一季度业绩来看,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08亿,高于上年第三、第四季度的5.13和5.28亿,同比增长12.48%,净利润实现同比增长5.28%,每股收益0.1731元。中金公司等投资机构认为,同仁堂最差的两个季度(06年第3和第4季度)已经过去,07年将迎来恢复性增长,08年有望平稳增长,预计 07年和08年的每股收益分别为0.57元和0.64元。但是同仁堂在改革的路上要走的路还是很多也是挺艰难的。 37 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案例分析 (二)企业未来发展设想 1、销售方面 同仁堂于2005年底推行了营销改革,实施了以品种为主线的销售管理模式,配套成立了按品种划分的4个经营分公司;并且,为了防止应收账款继续增长,采取了现款现货的销售方式,还替换了10%的经销商。尽管此举完善了营销渠道和网络终端,但却减少了渠道商进货的积极性,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不适应市场变化的状况,导致部分地区的销售出现下降。 06年初推行的现款现货的销售政策,其初衷旨在解决05年因放松信息政策所导致的大量应收账款问题,以及长期以来高销售、高应收账款的恶性循环。虽然,应收账款情况有所改善,但这让部分不能支付现款的经销商只能对同仁堂药品望而却步了,也严重影响了公司的销售收入。 2006年底,结合行业政策新规和市场情况,公司重新审视经营模式和销售组织体系,决定重新整合资源,调整销售队伍,建立品种目标与区域责任相结合的新的经营管理组织。原4个经营分公司整合重组,形成一个新的经营分公司,内部成立“六部一室”。 (1)加大销售改革的执行力度 同仁堂实行现款现货政策是无可厚非的,这是一种降低应收账款、提高销售质量的是有效措施。目前,国内医药工业企业20%都采取这个政策,成功的例子也比比皆是。同仁堂销售改革之所以不见成效,内部调整不到位,最终未能体现出改革的优势,其主要原因在于改革逐步深入后各业务、组织、管理环节问题暴露,尤其是受到体制和人员执行力的制约,并没有有效的贯彻实行。因此,销售改革的实施需要有良好的管理体制相配套,加大销售改革的执行力度,将销售改革贯彻执行到底。 (2)实行多层次的销售组合方案 现销政策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一些现金能力较弱的经销商,从而使企业整体销售收入下滑。因此,同仁堂销售改革的失败原因在于现销政策实施方式的问题上。销售组合方案上应该有所区别,针对公司主打产品,或者新产品采用现款现货,老的弱势产品还应延续原来的方法。其次,针对应收账款回收情况,可以根据经销商的信用状况分层次应用现销政策,对部分信用好的经销商,仍可 38 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案例分析 以采用适当的赊销政策以开拓销售渠道。 (3)加大各销售环节的激励措施 所谓的销售环节,包括企业内部销售部门及其所属的销售人员,以及外部批、零售商等。企业内部各销售人员必须责任明确,目标清晰,将自身利益与企业销售业绩挂钩,以调动和激发人员活力。针对批发商、零售商分别采取相应的鼓励措施,促使经销商推销公司产品的积极性,提高产品在零售终端铺货率和首推率。此外,还可以配合开推广会、打广告、药店终端助销等通过招聘终端推销员帮助帮助商业公司进行销售,扩大产品影响力。 2、管理方面 2003年2月15日同仁堂发生重大人事变动,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毕界平与下属子公司同仁堂科技总经理匡桂申互换,经营作风大胆开放的匡桂申取代作风谨慎保守的毕界平成为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掌舵人,事实上从2002年6月开始同仁堂科技的高管就有计划的流动到了同仁堂,人事变动的背后是同仁堂集团去年已制定了十年发展战略。 2005年11月5日,根据工作需要,匡桂申不再担任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职务,其职位由现任同仁堂科技发展公司总经理毕界平担任。同时,公司副总经理、总会计师人员也分别所有变动。匡桂申目前代理在香港上市的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为拓展同仁堂的海外市场作积极准备。 (1)改革管理人员保守作风 同仁堂历经三百多年,保持了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但其管理理念也相应过于保守。近年来,公司虽然根据需要不断地整顿管理人员,但管理效率并没有显著提高,各项改革措施实施力度较弱。同时,执行人员缺乏积极性,一直未探索出应对行业竞争态势、适合同仁堂自身发展的营销、管理模式,致使同仁堂遭受2006年医药行业严峻的形势和同仁堂自身营销改革所产生的“阵痛”叠加,导致销售收入的下滑和毛利率降低。因此,只有改革管理人员保守作风,才能保障各项改革的有效实施,支持企业现销政策的运作。 (2)实施先进的管理体制改革 宛西制药能打败同仁堂把六味地黄丸做到行业第一,汇仁集团的乌鸡白凤丸改变了同仁堂独占市场鳌头的局面„„,一些企业的成功虽然依靠了营销的力量, 39 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案例分析 但如果没有健全的管理机制做保障,如果没有得力的管理团队认真执行,恐怕也会出现象同仁堂那样的改革效果。知名中药品种繁多的同仁堂却不断被后来者超越,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尤其是,国有体制的一些弊病使得同仁堂仍受到陈旧模式的约束,独立董事、薪酬委员会、更市场化的职业经理人队伍是否真正发挥了其应有的效用,这将成为公司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点。 3、财务方面 (1)提高资产使用效率 总的来说,同仁堂在财务方面的表现以及其所追求的稳健的财务政策是值得认同的。现金持有量适中,能够充分利用短期投资来提高流动资金的盈利能力。在06年“现款现货”政策的实施下,应收账款的恶性循环有所改善。但06年公司对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作为坏账损失进行核销,损失达3 886万元,造成了该年利润率的大幅下降。存货方面,虽然为防止原材料上涨主动增加储备,但不可否认产品滞销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资产使用效率仍有待提高。 (2)适当条件下提高财务杠杆利用率 同仁堂的财务杠杆和同行业相比较低,从而导致净资产收益率等与权益相关的某些指标表现不佳。在肯定同仁堂对资本结构控制能力的前提下,我们觉得如果同仁堂在风险和政策条件允许的情况况下,可以适当增加负债融资,这样可以减少权益代理成本,激励管理层,也可以提高股东报酬率,为股东创造更大的价值。 (3)为实行股权激励机制作积极准备 由于公司市场化程度不够、中国的资本市场还不够规范等原因导致同仁堂高管股权激励方案的难产,从而也对公司业绩产生了负面影响。一般来说,股权激励不能获批,公司股价上升和公司高管没有利益关联,提升业绩的动力就不足,反而可能故意做低业绩以便低成本获取股权等激励。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同仁堂在2006年的多数时间遭受了市场的冷遇。因此,同仁堂应该积极推动股权激励机制的实施,并为其做好一些相应的准备工作。 4、产品方面 (1)加大产品的二次开发力度 同仁堂在传统药物二次开发的力度、速度方面严重落后于某些中药企业,其 40 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案例分析 研发仅仅停留在更改剂型等浅层上,而近期又没有高附加值的新产品问世,产品的净利润将越来越薄,如果不大力加强同仁堂的研发水平,公司中长期的增长将有较大的阻力。尤其在中国加入WTO后,药品进口关税将大大降低,从而降低西药的价格,国内医药市场将受到国外品牌的冲击,这无疑会影响同仁堂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2)针对不同消费层次,推出不同价位产品 同仁堂的药品一直坚持着“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古训,这就造成了同仁堂药品较之同类药品更为昂贵的现实,因此,受原料药材市场的制约也更严重。同仁堂追求药品质量的理念,从理论上而言是无可厚非的。但在实施过程中,其消费群体必然受到严重限制,也难以应对竞争者的低价策略。如果今后无法针对各类消费层次推出不同价位的产品,加强其销售渠道的扩展,即使药品再好也难逃“孤芳自赏”的命运。 (3)加强相关产品多元化发展 虽然同仁堂每年都会投入一定的产品研发费用,但都太过分注重原有产品的发展,却忽视了多元化产品的开发。因此产品的同质化竞争越来越剧烈,原有传统产品六味地黄丸、乌鸡白凤丸等也被竞争对手占据了上风。但另一方面,其又没有后备力量可以在同业中竞争,从而导致销售状况每况愈下。因此,同仁堂应该在保持原有产品竞争优势的基础上,不断开发新的、多元化的产品,从竞争的“红海”中解放出来。 (4)倡导产品的中国传统文化精华 同仁堂是中国传统文化精华养育出来的,也是中国特色文化的一部分。同仁堂在向外发展中,不仅应该输出产品,更应该强调其文化的影响力,从而使每一个消费者都怀着对中国文化的景仰走进药店,提高顾客的品牌忠诚度,这对竞争越来越激励的医药行业尤为重要。尤其是对于同仁堂海外拓展方案上,更应该提倡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使同仁堂在向海外发展的同时,成为外国了解中国文化、了解中医的窗口。 41 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案例分析 后 记 企业财务报表分析是一门十分实用的课程,它是对会计、审计、财务管理、企业管理等多学科的融合应用,对于我们这些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不仅能丰富我们的专业知识,而且能够开阔我们的视野,将所学知识融汇贯通,应用于实践中。 这个案例作为本学期高级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期末作业,是我们对所学知识的一次实际运用,也是我们五个组员团队合作的结晶。从选择上市公司、收集资料到最终撰稿,大家都十分积极。在这过程中,不断对阶段性成果进行讨论,大家献计献策,各抒己见,气氛活跃。然而,由于时间、精力还有专业水平所限,案例分析中不免存在一些不当之处,恳请老师批评指正。 最后,非常感谢桑老师和陈老师这个学期对我们的谆谆教导,以及陈老师对我们小组在做报告陈述中提出的宝贵意见。 丁吉晶 林萍 徐阳 刘爱琴 成政 2007年6月9日于厦门大学会计系 42
/
本文档为【同仁堂财务分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