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数学符号的起源

2017-09-20 5页 doc 32KB 78阅读

用户头像

is_477730

暂无简介

举报
数学符号的起源数学符号的起源    数学除了记数以外,还需要一套数学符号来表示数和数、数和形的相互关系。数学符号的发明和使用比数字晚,但是数量多得多。现在常用的有200多个,初中数学书里就不下20多种。它们都有一段有趣的经历。     例如加号曾经有好几种,现在通用"+"号。"+"号是由拉丁文"et"("和"的意思)演变而来的。十六世纪,意大利科学家塔塔里亚用意大利文"più"(加的意思)的第一个字母表示加,草为"μ"最后都变成了"+"号。     "-"号是从拉丁文"minus"("减"的意思)演变来的,简写m,再省略掉字母,就成了"-"...
数学符号的起源
数学符号的起源    数学除了记数以外,还需要一套数学符号来示数和数、数和形的相互关系。数学符号的发明和使用比数字晚,但是数量多得多。现在常用的有200多个,初中数学书里就不下20多种。它们都有一段有趣的经历。     例如加号曾经有好几种,现在通用"+"号。"+"号是由拉丁文"et"("和"的意思)演变而来的。十六世纪,意大利科学家塔塔里亚用意大利文"più"(加的意思)的第一个示加,草为"μ"最后都变成了"+"号。     "-"号是从拉丁文"minus"("减"的意思)演变来的,简写m,再省略掉字母,就成了"-"了。也有人说,卖酒的商人用"-"表示酒桶里的酒卖了多少。以后,当把新酒灌入大桶的时候,就在"-"上加一竖,意思是把原线条勾销,这样就成了个"+"号。     到了十五世纪,德国数学家魏德美正式确定:"+"用作加号,"-"用作减号。     乘号曾经用过十几种,现在通用两种。一个是"×",最早是英国数学家奥屈特1631年提出的;一个是"· ",最早是英国数学家赫锐奥特首创的。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认为:"×"号象拉丁字母"X",加以反对,而赞成用"· "号。他自己还提出用"п"表示相乘。可是这个符号现在应用到集合论中去了。     到了十八世纪,美国数学家欧德莱确定,把"×"作为乘号。他认为"×"是"+"斜起来写,是另一种表示增加的符号。     "÷"最初作为减号,在欧洲大陆长期流行。直到1631年英国数学家奥屈特用":"表示除或比,另外有人用"-"(除线)表示除。后来瑞士数学家拉哈在他所著的《代数学》里,才根据群众创造,正式将"÷"作为除号。     平方根号曾经用拉丁文"Radix"(根)的首尾两个字母合并起来表示,十七世纪初叶,法国数学家笛卡儿在他的《几何学》中,第一次用"√"表示根号。"r"是由拉丁字线"r"变,"--"是括线。     十六世纪法国数学家维叶特用"="表示两个量的差别。可是英国牛津大学数学、修辞学教授列考尔德觉得:用两条平行而又相等的直线来表示两数相等是最合适不过的了,于是等于符号"="就从1540年开始使用起来。     1591年,法国数学家韦达在菱中大量使用这个符号,才逐渐为人们接受。十七世纪德国莱布尼茨广泛使用了"="号,他还在几何学中用"∽"表示相似,用"≌"表示全等。     大于号"〉"和小于号"〈",是1631年英国著名代数学家赫锐奥特创用。至于≯""≮"、"≠"这三个符号的出现,是很晚很晚的事了。大括号"{ }"和中括号"[ ]"是代数创始人之一魏治德创造的。 数学符号太多,不数学运算中经常使用符号,如+,-,×,÷,=,>,<,∽,(),√ 等,能找得太全,也不是那么容易的,这里只找了一些常用的。 加减号“+”,“-”,1489年德国数学家魏德曼在他的著作中首先使用了这两个符号,但正式为大家公认是从1514年荷兰数学家荷伊克开始。 乘号“×”,英国数学家奥屈特于1631年提出用“×”表示相乘。另一乘号“·”是数学家赫锐奥特首创的。 除号“÷”,最初这个符号是作为减号在欧洲大陆流行,奥屈特用“:”表示除或比。也有人用分数线表示比,后来有人把二者结合起来就变成了“÷”。瑞士的数学家拉哈的著作中正式把“÷”作为除号。 等号“=”,最初是1540年由英国牛津大学教授瑞柯德开始使用。1591年法国数学家韦达在其著作中大量使用后,才逐渐为人们所接受。十七世纪微积分创始人莱布尼兹广泛使用了这个符号,从此人们普遍使用。 在(小)于号“>”,“<”,1631年为英国数学家赫锐奥特创用。相似号“∽”和全等号“≌”是数学家莱布尼兹创用。括号“( )”,1591年法国数学家韦达开始使用括线,1629年格洛德开始使用括号。 平方根号“√ ”,1220年意大利数学家菲波那契使用R作为平方根号。十七世纪法国数学家笛卡尔在他的《几何学》一书中第一次用“√ ”表示根号。“√ ”是由拉丁文root(方根)的第一个字母“r”变来,上面的短线是括线,相当于括号。 学习数学时,我们经常要和各种各样的数学符号打交道。如果以年龄来说的话, “+”和“一”算老大哥了。早在五百多年前,德国科学家魏德美采用在横线上加竖的方法,来表示增加的意思。在加号上去掉一竖用来表示减少,真正使用于1514年的荷兰。(剩余0字) (一)关系符号:<、>、=     大于号“>”和小于号“<”是1631年由英国数学家郝瑞奥特首先使用的,距今已有300多年。     等号“=”是16世纪英国数学家雷科德最早开始使用的。他说:“再没有任何记号比等长的两条线表示相等更为恰当。”     <、>、=真正为大家公认并普遍使用已经是18世纪的事了。     (二)结合符号:()、[]、{}     括号是一种运算符号,它的作用在于表明运算的顺序。中括号[]和大括号{}是16世纪法国数学家韦达开始使用的,小括号()是17世纪荷兰数学家吉拉特开始使用的。这些符号到18世纪才得到普遍使用。   从幼儿园、小学、中学,一直到大学,在数学课堂里,我们学习的数学符号有几十个,而且有些符号我们还天天在用,但你如果知道这些数学符号的来历,可能更有助于对它们的理解和运用.符号“+”,“-”,“×”,“÷”分别表示数、式间的加、减、乘、除.“+”,“-”符号是15世纪德国数学家韦德曼(Widman)首先在其著作里采用的;“×”符号是17世纪由英国数学家奥特雷德(Oughtred)最先使用的,而“÷”符号则是瑞士人创造的. 一些数学符号的来历 数学运算中经常使用符号,如+,-,×,÷,=,>,<,∽,(),√ 等,你知道它们都是谁首先使用,何时被人们所公认的吗?加减号“+”,“-”,1489年德国数学家魏德曼在他的著作中首先使用了这两个符号,但正式为大家公认是从1514年荷兰数学家荷伊克开始。乘号“×”,英国数学家奥屈特于1631年提出用“×”表示相乘。另一乘号“·”是数学家赫锐奥特首创的。除号“÷”,最初这个符号是作为减号在欧洲大陆流行,奥屈特用“:”表示除或比。也有人用分数线表示比,后来有人把二者结合起来就变成了“÷”。瑞士的数学家拉哈的著作中正式把“÷”作为除号。等号“=”,最初是1540年由英国牛津大学教授瑞柯德开始使用。1591年法国数学家韦达在其著作中大量使用后,才逐渐为人们所接受。十七世纪微积分创始人莱布尼兹广泛使用了这个符号,从此人们普遍使用。在(小)于号“>”,“<”,1631年为英国数学家赫锐奥特创用。相似号“∽”和全等号“≌”是数学家莱布尼兹创用。括号“(  )”,1591年法国数学家韦达开始使用括线,1629年格洛德开始使用括号。平方根号“√ ”,1220年意大利数学家菲波那契使用R作为平方根号。十七世纪法国数学家笛卡尔在他的《几何学》一书中第一次用“√ ”表示根号。“√ ”是由拉丁文root(方根)的第一个字母“r”变来,上面的短线是括线,相当于括号。 加号和减号   加减运算是人类最早掌握的两种数学运算 ,且载于人类最早的文字记载中。古埃及的阿默斯纸草书就载有加号(Sign for Addition)及减号( Sign for Subtraction):向右走的两条腿“ ”是加号,而向左走的两条腿“ ”是减号。后者于莫斯科纸 草书中则表示“平方”。   古希腊的丢番图以两数并列表示相加,偶 然亦以一斜线“∕”及曲线“ ”分别作加号和减号使用。古印度人一般不用加号,只有在 公元三世纪的巴赫沙里(Bakhshali)残简中以“yu”作加及“+”作减。   中国古代因注重以工具计算,一般运算全 在算筹或算盘上进行,只其结果,因此并无采用甚么数学符号,记录时用文字表达运算。十五世纪阿拉伯人盖拉萨迪以两数并列作加而以一特别符号“γs”作减号。   法国人许凯(1484)、意大利人帕乔利(1494)及十六世纪大多数学家都以拉丁词语plus(加)与minus (减)之首字母分别作加号( 或p)和减号( 或m)。   十五世纪后廿年之德国人是最早使用现代 的加号“+”与减号“-”。德国德累斯顿(Dresden)图书馆所保存之手稿卷c.80(1486)中便正式使用了“+”、 “-”号。而最先于印刷的书内使用加号“+”与减号“-” 的是捷克人维德曼(1489)。   从十五世纪末至整个十六世纪,意大利人 仍以 及 作加减号。到了1608年,德国人克拉维乌斯于罗马出版的《代数》一书内采用了“+”“-” 号,意大利人才开始采用这两符号,但到卡瓦列里时代已很纯熟。   此外,英国首个使用这两符号(1557)的是雷 科德,而荷兰则于1637年由胡克引入这两符号,同时亦传入其他欧洲大陆国家,后渐流行于 全世界。 乘号   乘法(Multiplication)亦是最早产生的运算之一,且出现于人类最早的文字记载当中。   中国古人及古希腊的丢番图都不用乘号(Signs of multiplication) ,但后者则以两数并列表示相乘(与加法相同)。印度的巴赫沙里残简中,把数排成 表示 ;排成 表示  x x   施蒂费尔于1545年出版的一本算术书内以大写字母M 及D分别表示乘和除。斯蒂文于1634年出版的书内亦采用 了这符号,他以 表示现在的3xyz2。这儿的sec 及ter分别表示第二、三个未知数。   韦达(1591)以AinB作为A与B的乘积。一些十五世纪的手稿及印刷品仍以并列表示相乘,如6x,5x2等,但必须有 字母才行,因5 表示5+ 而非5x ,这记法至今还沿用着。   西方称“X’为圣安德鲁斜十字(St. Andrew's cross)(因安德鲁为耶稣的十二门徒之一,传说他被钉在十字架上处死),这 名称与数学全无关系。十六世纪出版的一些数学书就有采用这号,但开首并非现代用法,而是以它表示两个独立的乘法运算,如以 表示现在的315172x174715 及395903x295448两个乘法。   奥特雷德于1631年在其著作《数学之钥》(clavis mathematicae) 中首次以“×”表示两数相乘,即现代的乘号,后日渐流行 ,沿用至今。莱布尼茨于1698年7月29日给J.伯努利的一封信内提出以圆点“.”表示乘,以防“×”号与字母X相混 淆。后来以“.”表示乘法的用法亦相当流行,现今欧洲大陆派(德、法、苏等国)规定以“.”作乘号。其他国家则以“×” 作乘号,“.”为小数点。而我国则规定以“×”或“.”作乘号都可,一般于字母或括号前的乘号可略去。 除号   1544年,施蒂费尔于其出版的《整数算术》(Arithmetica integra) 中以一个或一对括号作除号(Signs for division),如以 8)24或8)24(表示24÷8;奥特雷德则以a)b(c表示b÷a=c;J.马洪(1701年)则以D)A+B-C表示(A+B-C)÷D。至1545年, 施蒂费尔又改以大写德文字母D表示除(Division),其后,斯蒂文亦采用了这符号,他以 表示 ,而戈里马德(1751年)则以反写字母 表示除,如12 4=3及a2b2 a2。另外,昆尼亚于1790年出版的《数学原理》中,以平放的小写字母 表示除。   现今之除号“÷”称为雷恩记号(Rahn's notation),是瑞士人J.H.雷恩于1659年出版的一本代数书中引用为除号。至 1668年,他这本书之英译版面世,这记号亦得以流行 ,沿用至今。   此外,莱布尼兹于他的一篇论文《组合的艺术》“Dissertatio de arte combinatoria” 内首以冒号“:”表示除,后亦渐通用, 至今仍采用。
/
本文档为【数学符号的起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