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服务业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模型

2017-09-15 13页 doc 29KB 25阅读

用户头像

is_005190

暂无简介

举报
服务业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模型服务业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模型 服务业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模型 一、行业介绍 (一)行业定义 一般认为服务业即指生产和销售服务产品的生产部门和企业的集合。服务产品与其他产业产品相比,具有非实物性、不可储存性和生产与消费同时性等特征。在我国国民经济核算实际工作中,将服务业视同为第三产业,即将服务业定义为除农业、工业、建筑业之外的其它所有产业部门。 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业发展水平不仅代表了一个地区市场经济的成熟和发达程度,也是地区综合竞争力的体现,高水平的服务业更是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随着经济...
服务业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模型
服务业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模型 服务业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模型 一、行业介绍 (一)行业定义 一般认为服务业即指生产和销售服务产品的生产部门和企业的集合。服务产品与其他产业产品相比,具有非实物性、不可储存性和生产与消费同时性等特征。在我国国民经济核算实际工作中,将服务业视同为第三产业,即将服务业定义为除农业、工业、建筑业之外的其它所有产业部门。 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业发展水平不仅代表了一个地区市场经济的成熟和发达程度,也是地区综合竞争力的体现,高水平的服务业更是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三次产业不断融合,服务行业交叉叠加,服务业的外延不断拓宽,对于不同的国家、地区及不同的发展阶段,服务业的往往也有所不同,对服务业内涵准确界定国内外尚无统一标准。我国目前用第三产业的统计体系代替服务业统计体系,但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产业不断融合,目前在农业、工业、建筑业中的部分服务业,尚未纳入第三产业统计范畴,因此事实上服务业的范畴大于第三产业统计范畴。 (二)企业类型划分 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包括除了农业、工业、建筑业之外的所有其它十五个产业部门。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国际组织。 (三)行业经营规律 服务业经济活动最基本的特点是服务产品的生产、交换和消 1 费紧密结合。由此而形成了其经营上的特点:范围广泛。由于服务业对社会生产、流通、消费所需要的服务产品都应当经营。因此,在经营品种上没有限制。服务业可以在任何地方开展业务,因而也没有地域上的限制。在社会分工中,是经营路子最宽、活动范围最广的行业。综合服务。消费者的需要具有连带性。如旅店除住宿外,还需要有通讯、交通、饮食、洗衣、理发、购物、医疗等多种服务配合。大型服务企业一般采取综合经营的方式;小型服务企业多采取专业经营的形式,而同一个地区的各专业服务企业必然要相互联系以形成综合服务能力。业务技术性强。分散性和地方性较大。服务业多数直接为消费者服务,而消费是分散进行的。因此服务业一般实行分散经营。各地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的不同,经济、文化发展的一定差别,特别使一些为生活服务的行业,地方色彩浓厚,因而服务业又具有较强的地方性。 二、纳税评估方法模型 (一)信息来源 1(综合征管软件。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及附表等。 2(取数口径:(1)行业代码为“6300 批发业”; (2)剔除重复申报数据(多次申报,只取最后一次申报数); (3)评估模型适用于企业所得税查账征收户。 (二)风险点识别 根据批发行业的特点,所有风险指标预警值根据企业年销售收入规模分两档设定,具体划分为 1000 万元以上(含 1000 万元)和 1000 万元以下。评估样本企业必须持续经营满两年(评估年度加评估上年度)以上企业。 1(企业所得税应税收入与增值税销售收入异常 (1)原理 通过企业全年所得税应税收入总额和增值税销售收入总额进行对比,发现年度所得税应税收入总额小于增值税销售收入总额,展开进一步,以发现税收问题的一种方法。 (2)数据模型 2 两税收入差异额=全年所得税应税收入-全年增值税销售收入 (3)数据采集 该指标数据项来源列表如下: (4)预警值设置 两税收入差异额预警值为 0。差异额大于等于 0 为正常;差异额小于 0 为异常, (5)评分标准 对被评估企业的两税收入差异额为负数,该项指标为满分;差异额大于或等于零, 该项指标为 0 分 (6)应用要点 一般来说,企业所得税的全年应税收入应大于或等于增值税销售收入,如两税收入差异额为负数,企业可能隐瞒所得税应税收入。 2(企业所得税税收负担率 (1)原理 通过企业所得税税收负担率与行业税负预警值的比较,对税负异常的企业围绕关联指标展开分析,以发现税收问题的一种方 3 法。 (2)数据模型 企业所得税税收负担率,应纳所得税额?利润总额×100% (3)数据采集 该指标数据项来源列表如下: (4)预警值设置 对行业平均所得税税负运用统计学方法计算出预警值。 预警值标准根据样本离散情况确定: 离散系数小于 0.6,预警值,平均值,标准差;离散系数大于或等于 0.6,预警值,平均值,0.6×平均值。 (5)评分标准 对被评估企业所得税税负按低于预警值的幅度计算得分;低于预警值,且低于预警值幅度为 0.6 倍预警值以上的,该项指标为满分;高于预警值该项指标为 0 分。 指标得分,|(企业税负,预警值)?(预警值×0.6)| (6)应用要点 将批发业评估期所得税税收负担率与当地同行业同期相比,低于标准值视为异常,企业可能存在不计或少计营业收入、多列成本费用、扩大税前扣除范围等问题,可结合其他相关指标深入分析。本指标还受到下列因素的影响: A(本地经济发展状况、行业景气度; B(企业注册资本及营业收入规模; C(企业的营销模式等。 4 因此,在运用该项指标时应参考上述因素,进行综合判断。 3(销售成本利润率 (1)原理 通过企业销售营业成本利润率与评估期行业销售成本利润率的对比,筛选出差异较大的企业,用于判断纳税人成本的真实性。 (2)数据模型 评估期销售成本利润率=评估期利润额?评估期销售成本×100%。 (3)数据采集 该指标数据项来源列表如下: (4)预警值设置 对销售成本利润率运用统计学方法计算出预警值,以离散系数是否小于等于 0.6 参考,预警值=平均值,标准差(或预警值=平均值-0.6×平均值)。 (5)评分标准 评估企业销售成本利润率低于预警值确定为异常,按低于预警值的幅度计算得分;低于预警值幅度为 0.6 倍预警值以上的,该项指标积满分;高于预警值该项指标为 0 分。 指标得分=|(销售成本利润率-预警值)/(预警值×0.6)| (6)应用要点 根据该行业的经营特点,本指标还受到国家宏观经济形势和企业营销策略的影响。 5 4(营业收入费用率 (1)原理 通过企业收入费用率与评估期行业收入费用率的对比,筛选出差异较大的企业,用于判断纳税人收入、费用的真实性。 (2)数据模型 评估期收入费用率=评估期营业费用?评估期营业收入×100% (3)数据采集 该指标数据项来源列表如下: (4)预警值设置 对收入费用率运用统计学方法计算出预警值,以离散系数是否小于等于 0.6 参考,预警值=平均值+标准差(或预警值=平均值+0.4×平均值)。 (5)评分标准 评估企业收入费用率高于预警值确定为异常,按高于预警值的幅度计算得分;高于预警值幅度为 0.6 倍预警值以上的,该项指标积满分;低于预警值该项指标为 0 分。 6 指标得分=|(收入费用率-预警值)/(预警值×0.6)| (6)应用要点 要与所得税税负率、资产所得税贡献率等指标配合使用,以便进一步判断该指标的风险。 5(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与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比值(主营业务成本收入弹性系数) (1)原理 通过企业成本收入弹性系数与同行业成本收入弹性系数对比,筛选出差异相对比较大的企业,结合主营业务成本和主营业务收入等关联指标展开分析,以发现税收问题的一种方法。 (2)数据模型 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本期主营业务成本-基期主营业务成本)?基期主营业务成本×100%。 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本期主营业务收入-基期主营业务收入)?基期主营业务收入×100% 主营业务成本收入弹性系数=(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100% (3)数据采集 该指标数据项来源列表如下: 7 (4)预警值设置 对行业平均主营业务成本收入弹性系数运用统计学方法计算出预警值。 预警值标准根据样本离散情况确定:离散系数小于 0.6,预警值区间[平均值-标准差,平均值+标准差];离散系数大于或等于 0.6,预警值,平均值+0.6×平均值。 (5)评分标准 正常情况下二者应基本同步增长。(1)当比值大于[弹性系数平均数,标准差],二者都为正时,可能存在多列成本(费用)、扩大税前扣除范围问题。(2)当比值小于[弹性系数平均数,标准差],二者都为负时,可能存在少计收入问题。(3)当比值为负数,且前者为正后者为负时,可能存在多列成本费用、扩大税前扣除范围,或少计收入等问题。 A(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为正,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为负,该项指标得满分。 B(对被评估企业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和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均为正,且主营业务成本收入弹性系数高于预警值上限,且超过预警值幅度为 0.6 倍以上的,该项指标为满分。 指标得分,|(主营业务收入成本弹性系数,预警值)?(预警值×0.6)|。 C(对被评估企业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和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均为负,且主营业务成本收入弹性系数低于预警值下限,且低于预警值幅度 0.6 倍以下的,该项指标为满分。 指标得分,|(主营业务收入成本弹性系数,预警值)?(预警值×0.6)|。 (6)应用要点 对产生本疑点的纳税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结合 8 “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指标,对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情况进行分析,通过分析企业年度申报表及附表一,了解企业收入的构成情况,判断是否存在少计收入的情况;结合《资产负债表》中“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和“其它应付账款”等科目的期初、期末数额进行分析,如“应付账款”和“其它应付账款”出现红字和“预收账款”期末大幅度增长情况,应判断是否存在少计收入问题;结合主营业务成本率对年度申报表及附表进行分析,了解企业成本的结转情况,分析是否存在改变成本结转方法、少计存货(含产成品、在产品和材料)等问题。 6(管理费用变动率与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比值(管理费用与主营业务收入弹性系数) (1)原理 通过企业管理费用与主营业务收入弹性系数与评估期行业弹性系数对比,筛选出差异相对比较大的企业,结合管理费用、销售收入等关联指标展开分析,以发现税收问题的一种方法。 (2)数据模型 管理费用变动率=(本期管理费用-基期管理费用)/基期管理费用×100%。 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本期主营业务收入-基期主营业务收入)?基期主营业务收入×100% 管理费用与主营业务收入弹性系数=管理费用变动率?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 (3)数据采集 该指标数据项来源列表如下: (4)预警值设置 对行业管理费用与主营业务收入弹性系数运用统计学方法计算出预警值。 预警值标准根据样本离散情况确定: 离散系数小于 0.6,预警值,平均值+标准差;离散系数大于或等于 0.6,预警值,平均值+0.6×平均值。 (5)评分标准 正常情况下二者应基本同步增长。(1)当比值大于[弹性系数平均数,标准差],二者都为正时,可能存在多列管理费用、扩大税前扣除范围问题。(2)当比值小于[弹性系数平均数,标准差],二者都为负时,可能存在少计收入问题。 (3)当比值为负数,且前者为正后者为负时,可能存在多列管理费用、扩大税前扣除范围,或少计收入问题。 A(管理费用变动率为正,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为负,该项指标得满分。 B(对被评估企业管理费用变动率和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均为正,且管理费用与主营业务收入弹性系数高于预警值上限,且超过预警值幅度为 0.6 倍以上的,该项指标为满分。指标得分,|(主营业务收入成本弹性系数,预警值)?(预警值×0.6)| C(对被评估企业管理费用变动率和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均为负,且管理费用与主营业务收入弹性系数低于预警值下限,且低于预警值幅度 0.6 倍以下的,该项指标为满分。指标得分,|(主营业务收入成本弹性系数,预警值)?(预警值×0.6)| (6)应用要点 对产生疑点的纳税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结合《资产负债表》中“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和“其它应付账款”等科目的期初、期末数进行分析。如“应付账款”和“其它应付账款”出现红字和“预收账款”期末大幅度增长等情况,应判断存在少计收入问题;通过《损益表》管理费用的若干年度资料分析增长较多的费用项目。 10 7(综合折旧变动率异常识别 (1)原理 通过企业综合折旧变动率与评估期行业综合折旧变动率对比,筛选出差异相对比较大的企业,结合在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关联指标展开分析,以发现税收问题的一种方法。 (2)数据模型 综合折旧变动率=(本期综合折旧-基期综合折旧)/基期综合折旧×100%。 (3)数据采集 (4)预警值设置 对行业综合折旧变动率运用统计学方法计算出预警值。 预警值标准根据样本离散情况确定: 离散系数小于 0.6,预警值,平均值+标准差;离散系数大于或等于 0.6,预警值,平均值+0.6×平均值。 (5)评分标准 对被评估企业财务费用变动率按超过预警值的幅度计算得分;高于预警值上限且超过预警值幅度为 0.6 倍预警值以上的,该项指标为满分;在预警值范围内该项指标为 0分。 指标得分,|(营业收入成本率,预警值)?(预警值×0.6) (6)应用要点 综合折旧变动率用于反映企固定资产折旧额的变化趋势,同行业、同规模的企业综合折旧变动率应差别不大,对综合折旧变动率超过预警值范围的企业,预示着企业可能存在加大折旧,扩 11 大当期税前扣除等问题。 (三)风险评定 1(指标权值设置 (1)两税收入差异额指标权值为 10; (2)企业所得税税收负担率指标权值为 15; (3)销售成本利润率指标权值为 10; (4)营业收入与费用率指标权值为 15; (5)主营业务收入成本弹性系数指标权值为 20; (6)主营业务收入与管理费用弹性系数指标权值为 20 (7)综合折旧变动率指标权值为 10; 2、评定模型 纳税人的总积分 M=?指标权值×单项积分,根据纳税人的总得分,分别确定风险等级。 三、主要税收风险点 (一)隐瞒应税收入 1(隐瞒商品销售收入。如商品批发企业可采取不开或少开发票隐匿销售收入,形成“账外循环”;折扣、折让、返利等涉税处理不符合政策规定,详细内容见批发业增值税评估模型。 2(隐瞒视同销售收入。对企业发生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以及将货物、财产、劳务用于捐赠、偿债、赞助、集资、广告、样品、职工福利或者利润分配等用途的,不做视同销售货物、转让财产或者提供劳务处理。 3(虚列不征税收入或免税收入。将本应属于所得税应税收入作为不征税收入或免税收入进行处理,减少企业所得税应税收入额。 (二)虚增主营业务成本。批发企业成本采取售价法核算的,一是通过虚增库存商品及售价金额,致使商品销售后多结转主营业务成本;二是在年度终了不将商品进销差价冲减主营业务成本;或通过人为降低进销差价率,少冲主营业务成本。批发企业成本采取进价法核算的,通过人为调减毛利率,达到多列主营业务成本。 12 (三)扩大营业费用。批发企业可能将资本性支出或不可扣除项目列入营业费用,或将广告和宣传费等限额扣除费用没有进行进行纳税调整,或将一些销售费用跨年度进行结转。对营业费用变动异常的,要审核金额发生变化的原因,重点税前扣除的合法性。对运输、装卸、包装费等与经营销售规模密切相关的项目异常增长的,应结合主营业务收入进行进一步查证。 (四)虚增财务费用。批发企业存在在建工程的,可能存在将资本化利息列入当期财务费用进行税前扣除;对超过银行同期贷款利率不做纳税调整进行税前扣除;对从关联方的借款,超过规定的比例在税前扣除;对应由投资者个人负担的利益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 (五)增加综合折旧。批发企业可能存在固定资产分类不符合税法的所属类别;折旧年限小于税法规定的折旧年限而不做纳税调整;没有经过备案而采取加速折旧方法,扩大折旧扣除额;固定资产的评估增值没有经过税收确认而以评估价计提折旧;年度之间人为调高残值率,扩大扣除金额。 四、纳税评估指引 (一)两税收入差异额与企业应税收入有关。发现应税收入有问题的,应结合销售毛利率和库存销售收入测算数等进行进一步分析。 (二)主营业务成本、营业费用、财务费用和综合折旧指标,与企业成本、费用扣除有关。通过这些指标的变动率测算,可以排除项目绝对额对统计分析的干扰,具有较强的科学性。主营业务成本异常可结合库存商品的变动率及存货周转率进行进一步分析,看库存商品变动率与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应付账款、预收账款的变动是否同步。营业费用异常要关注限额扣除费用是否做纳税调整问题,以及运输费、装卸费、包装费、销售佣金、代理手续费以及运输途中合理损耗是否偏高,是否以虚列的方式扩大费用范围和金额。财务费用异常变动应结合在建工程、关联方借款等账户进一步核实,关注有无将资本化利息进行费用化处理。综合折旧异常要进一步分析固定资产是否为企业所有,是否 13 存在将经营租赁固定资产提取折旧;要结合资产项目,分析折旧额的计算是否正确。 (三)对所得税税收负担率异常的企业,应进一步分析所得税税收负担变动率、应纳税所得额变动率等指标。所得税税收负担变动率异常的企业,可能存在不计或少计营业收入、多列成本费用、扩大税前扣除范围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分析企业营业收入、成本、费用的变化和异常情况及其原因;对应纳税所得额变动率变动较大的企业,应关注企业是否处于所得税税率及税收优惠政策变动影响期间,是否存在人为调节利润、费用配比不合理等问题。 14
/
本文档为【服务业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模型】,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