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暑湿 vs 病毒

2017-10-27 2页 doc 12KB 9阅读

用户头像

is_841159

暂无简介

举报
暑湿 vs 病毒暑湿 vs 病毒 手头上有一本《蒲辅周医案》。蒲老出身四川,家学渊源,尤其擅长治疗急性传染病。想当年北方流行乙型脑炎的时候,蒲老就大显身手。书上记载: 1956年8月23日,一个王姓的9岁男孩患乙型脑炎,从19日发病到入院就诊,一直是高烧不退,最后神志昏迷,非常危险。这时,蒲老辨证为高热是由暑湿之邪引起的,所以需要立刻地清热化湿。 一般人可能不好理解暑湿是什么东西,它们怎么会引起乙型脑炎呢,脑炎不都是感染病毒引起来的吗,这种理解也没错,不过这是西医认识疾病的方式,因为他们有高级的显微镜,可以找到病原体,最后确认这个病是由...
暑湿 vs 病毒
暑湿 vs 病毒 手头上有一本《蒲辅周医案》。蒲老出身四川,家学渊源,尤其擅长治疗急性传染病。想当年北方流行乙型脑炎的时候,蒲老就大显身手。书上记载: 1956年8月23日,一个王姓的9岁男孩患乙型脑炎,从19日发病到入院就诊,一直是高烧不退,最后神志昏迷,非常危险。这时,蒲老辨证为高热是由暑湿之邪引起的,所以需要立刻地清热化湿。 一般人可能不好理解暑湿是什么东西,它们怎么会引起乙型脑炎呢,脑炎不都是感染病毒引起来的吗,这种理解也没错,不过这是西医认识疾病的方式,因为他们有高级的显微镜,可以找到病原体,最后确认这个病是由病毒引起的。可中国古代的医学家可没有电子显微镜,他们只能根据病人的症状、体征和脉象来辨别、推导致病的原因。比如说乙型脑炎多发于夏季。夏季又热又闷,这就是暑和湿的特征。暑,大家都知道代夏天,像暑假、防暑、酷暑,都代表暑比热还能体现夏季的特点。湿,也不用多说,夏天多雨,湿度大,尤其是南方和沿海的地方更是如此,严重的时候都会让人感觉憋闷。在这种特殊的条件下而出现的流行病,中医就会把病因归结到暑(热)和湿这两点上。 在50年代,流行性乙脑是非常恶性的传染病,就如同现在的甲流一样,治疗不当,说完就完。可蒲老治这个病人只开了三付药,而且是三付不同的药。 第一付药是针对患儿高烧不退,暑湿邪气很重,所以先用金银花、石膏来清热退烧,用芦根、淡竹叶利湿。这里面最有味道的是还加入了葱白、淡豆豉。老百姓都知道,事事是温性的,葱白是温性的,吃到嘴里辣辣的。这孩子本来就是有暑热,怎么还用温热的药啊,这不是火上浇油吗,这里就要特别提示一条治疗外感病的基本原则:开门放邪。意思就是,给邪气打开一扇门,让它离开,而不是关门打狗。像豆豉、葱白都是具有发散的特性,它们就相当于是去开门的。其实用芦根、淡竹叶利小便,也是给湿邪打开了一条通路。果然,这三管齐下,一付药下去小男孩儿的体温就从39.6度降到了38度。 第二天,辅老再见病人时,发现舌苔还是黄腻,但仍未出汗,说明暑湿邪气还没有完全清干净。于是开了第二张方子。或许有人认为,既然第一付药有效,那就接着吃呗,为什么要换方子呢,这算问着了。中医治疗必须要根据病情随时的变化调整治疗方法。第二张方子与第一张方子相比,主要是减少了石膏的用量,增强了利湿的药效,因为烧已经减退,不需要再下大力气去清热,所以要减石膏。现在主要的矛盾就由原来的湿热并重,变成了湿重热轻,所以就用茯苓皮、滑石、茵陈、藿香等来化湿利湿。大家可以回想一下,夏天如果只是干热,倒也问题不大。可如果湿度大,气温就算不高,浑身粘粘乎乎的,别提多难受了。这种情况下,只开空调降温是不够的,还要打开除湿功能,人才会觉得舒服。这治疗暑湿引起的病症也是一样的道理。 再说这个小男孩,吃了第二付药之后,汗就发出来了,体温恢复到正常的36.8度。这么快的效果,西药比不了吧, 第三张方子是善后的,主要是预防复发和调理脾胃的,就不多说了。三付药下来,按现在的物价,不过三、四十块钱。这病要是放给医院治,花费若少于五千,而且还没有任何的后遗症,我就天天给医院的院长烧香,求神保佑他长命百岁。
/
本文档为【暑湿 vs 病毒】,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