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举重理论教案

2017-12-11 50页 doc 295KB 190阅读

用户头像

is_037433

暂无简介

举报
举重理论教案举重理论教案 人 数: 第 1~2 课时 年 月 日 主题:举重运动的概念、特点和作用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在了解举重的概念、特点和作用 重点难点:举重运动的特点、作用 教法:采用多媒体和讲授等教学方法进行授课 第一章 举重运动概述 一、 举重的概念 举重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和方法举起重物,达到发展力量、增强体质、磨练意志为目的的运动项目。 广义的举重的方式十分多,其范围十分广泛,不受场地、器材的影响,在农村可以有举石锁、石担,学校有杠铃、哑铃举重器等。现在比较普遍的有杠铃、哑铃、壶铃、拉力器、组合器等力量练...
举重理论教案
举重理论 人 数: 第 1~2 课时 年 月 日 主:举重运动的概念、特点和作用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在了解举重的概念、特点和作用 重点难点:举重运动的特点、作用 教法:采用多媒体和讲授等教学方法进行授课 第一章 举重运动概述 一、 举重的概念 举重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和方法举起重物,达到发展力量、增强体质、磨练意志为目的的运动项目。 广义的举重的方式十分多,其范围十分广泛,不受场地、器材的影响,在农村可以有举石锁、石担,学校有杠铃、哑铃举重器等。现在比较普遍的有杠铃、哑铃、壶铃、拉力器、组合器等力量练习,这些都属于举重的范畴。 狭义的举重(竞技举重)是国际和国内按照一定的比赛规则,采用统一的器材(杠铃),统一的技术标准进行的。其器材的具体的标准:杠铃杆长为2200毫米,杠铃杆的直径为28毫米,最大杠铃片的直径为450毫米,杠铃片的颜色也有具体的要求:25公斤为红色,20公斤为兰蓝色,15公斤为黄色,10公斤为黑色,5公斤为白色。比赛场地:在4米见方的叫胶制或者木制的举重台上进行比赛。 竞技举重属于第一届现代奥运会开始比赛9个项目之一,也是亚运会、全运会的比赛项目之一,在近100多年的时间里昌盛不衰,体现了举重的重要性。它是每个项目运动员的基本身体素质之一,是竞技体育不可缺少的部分。 二、 举重的分类 举重的练习的方法很多,采用不同的方法和不同的技术练习会对不同的肌肉力量、身体形态,产生不同的影响。按照其性质分类可以分为四大类: (一)竞技举重(狭义的举重)。 1) 以规定的技术动作完成抓举、挺举,计算总成绩(从1896年第一( 届 奥运会开始列为比赛项目,技术在不断完善、取舍)。 (2) 国际举重联合会1920年成立于巴黎,总部在匈牙利的布达佩斯。 (3) 特点是:速度、力量、技术相结合。 (二)力量举重 (1)力量举重是表现人体的局部绝对力量。如:卧推、硬拉、深蹲,实力推等。其特点是显示局部的肌肉绝对力量。现在国际上有此比赛,属于非奥运会项目。 (2)力量的分类:相对力量、速度力量、最大力量、力量耐力。竞技举重主要表现为速度力量和相对力量相结合。 (三)发展力量和专项力量为目的的力量练习法 (1)发展全身的力量练习 (2)发展上肢的力量练习 (3)发展腰背的力量练习 (4)发展下肢的力量练习 1 (5)根据不同的项目选择不同的练习方法和有针对性的进行局部的力量练习,以适应专项的需要。(项目力量的需要、项目肌群力量的需要、力量类型的需要) (四)健美运动 (1)主要是使用举重器械和力量练习器械,采用一定的力量练习方法有针对性进行肌肉训练,以全面发达肌肉,改善体形,矫正体形,是一种形体练习。 (2)练习的方法和举重有很多不同,在运动量和运动强度也不一样。 (3)现在健美和健美操运动划分到群体司,属于非奥运会项目。但是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健身需求将有不断的、新的要求。 三 、举重的意义 (一)发展力量。举重的整个过程是通过负重的练习不断的使肌肉从不适应到适应,从适应到不适应的过程,通过对抗练习,不断的增加重量,不断的恢复,从而达到发展力量的目的。同时也提高了人体的基本活动能力,提高身体的抵抗能力。对于医疗康复也有一定的意义,可以具有针对性的提高局部力量和关节的活动能力。 (二)增强体质。经常举重练习能有效的增强骨骼、几肌肉、肌腱和韧带等运动器官,提高内脏器官特别是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机能,同时中枢神经的机能也在运动中得到相应的改善。 (三)磨练意志。举重苦、枯燥,要在千百次的举起重物或负荷很大的运动量,练习者往往要举起超过自己身体一倍或更多的重量,运动员的一次训练课,要举起几千或上万千克的重量,还要坚持不懈,这些都需要顽强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 四、举重的特点 (一)负重。负重是举重练习的一个基本的特点。 (二)按照年龄、性别、体重进行分级别比赛 1、按年龄分组:少年组(13-17岁)、青年组(18-20岁)、成年组(20-39岁)、老年组(39岁以上) 2、 按体重分组(是在不断的变化的,下面讲的是现在奥运会中的级别设置,具体的演变将在举重史部分上进行具体的讲解) 女子组:48、53、58、63、68、75、75以上公斤级 男子组:56、62、69、77、85、94、105、105以上公斤级 (三)场地器材简单,容易开展。举重的场地只要求4米见方的地方就可以进行训练,在大众健身的力量练习中器材也可以很简单,用石锁、石担等自制器材便可进行锻炼或比赛。 思考题: 1、 举重运动的概念。 2、 发展力量和专项力量为目的的力量练习法 3、 举重的分类 4、 举重的意义、特点 2 举重理论教案 人 数: 第 3—4课时 年 月 日 主题:举重运动发展概况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举重各个时期的特点 重点难点:举重运动各个时期的特点 教法:采用多媒体和讲授等教学方法进行授课 五、举重运动发展概况 (一) 我国举重运动的发展概况 1、 我国古代部分 古代举重运动的发展是与生产劳动、军事斗争以及武艺的发展分不开的,两千多年前都有一定的记载,他是古代劳动人民强身健体的有效手段。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汉以前是举鼎、晋唐为翘关、明清为举石。(参考书:《中国举重史》) “鼎”是一种三足两耳的金属器皿,是皇帝祭祀和烹饪的用具,又是处以“鼎镢之罪”的刑具。 “翘关”,是晋唐以后“翘关”逐渐取代了“举鼎”。“翘”是“举”的意思,“关“是指古时后城墙门上的门关,翘关就是句门关的意思。到晋唐时期则专门制成一种作为举重器械的铁杠。也作为考兵的一种手段唐代,作为科举的一门考试内容。 “举石”,明清时期也沿用了唐朝的科举制度,也有举重科目,不过是把翘关改为举石。石就是石墩,是一种特制的举重器材,两边有手扣,以便抓握。其动作象现代的硬拉。举重的发展同习武者的锻炼内容分不开的,使用兵器的人都需要过人的力量,举重是一门必练的项目。谁着举重运动的发展,器械也在不断的变化,形成了不同重量的石担、石锁。举重的方式也有单手举、双手举、头花、背花、腰花、颈花,以及石锁的各种抛掷和接法等。 2、 我国举重的现代部分 近代举重一方面以石担、石锁民间的形式广泛的开展,另一方面杠铃也逐渐流入我国,使举重进入新的时期。 旧中国时期的举重 (1) 1925年开始在上海、广州等沿海发展 (2) 1929年上海精武会设置了第一副铁制杠铃,主要用于“健美运动” (3) 1935年10月,旧中国在六运会(上海)举重第一次列为表演项目,有14人参加,只有几位侨胞能正确掌握抓举、挺举、推举。 (4) 1936年4月正式公布了第一批举重纪录。 (5) 1936年5月11日,在上海举行选拔赛参加柏林奥运会,共派了3人(60公斤级---沈良---抓-80-挺-110-推-80;60公斤级---王绍基—抓-85-挺—115—推—75;82、5公斤级—翁康定—抓—95—挺—115—推—87、5公斤) (6) 1948年5月,旧七运会,举重列为正式比赛项目,有相当部分华侨参加,同时有一名女运动员参加,侨胞的参加为我国是举重事业发展做出了不 3 朽的贡献。 新中国时期的举重 新中国的成立,在举重史上华侨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特别是南洋一代的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的侨胞,在二十世纪初,漂洋过海谋生,他们开始无地位受到歧视,但由于他们的节俭、苦心经营,成为该地区的发展和繁荣的支柱。华侨为了继承和发扬祖国的文化,培养有知识的、有教养的有、 体魄的健壮后代,便纷纷集资办教育,开展体育运动,为了洗刷“东亚病夫”的耻辱,积极锻炼身体,开展举重活动,雇主为了榨取更多的钱也为他们的健身提供了锻炼的可能。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宏扬祖国、振兴中国的举重事业,有的华侨毅然回国,如著名的教练员黄强辉,曾经是印尼的最轻量级冠军,1952年回到中国后,为中国的举重事业和现代举重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支持下,体育运动得到了蓬勃的发展,毛泽东同志发出了“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口号,对举重事业的发展也提供了民众基础。 1952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届运动会上,举重被列为比赛项目,也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全国举重比赛 1955年,我国在北京举行了全国举重测验赛,组成“中央体育学院竞技指导科举重队”赴苏联学习。共十二人:陈镜开、薛得明、陈永博、黄强辉、赵庆奎、殷国华、朱鸿全、曲炳瑜等。 1955年10月,国际举联通过我国为会员国。 1958年8月19日中国体育总会宣布退出该会。 1974年9月20日在28届举联大会上恢复了我国的合法席位。 1956年6月7日我国举重运动员,56公斤级陈镜开创造了我国体育史上的第一个世界记录,成为第一个我国的世界记录创造者。以133公斤的挺举成绩打破了美国选手温奇保持的132、5公斤的世界纪录,从而使我国的举重走向世界举坛。(这次比赛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上海联队同苏联进行的友谊比赛,地点是:上海) 1956年-----1966年,我国共计有10名运动员31次5个级别的11项世界纪录,使我国的举重达到了世界的先进水平。 郭沫若写了一首浪漫主义的诗篇,歌以咏之: 谁把太阳和月亮串成杠铃, 我们要举起来在太空中固定, 使地上无昼无夜永远是清晨, 使地上无冬无夏永远是阳春。 1967----1972年,由于“文化大革命”在批判“修正主义体育路线”的鼓噪声中,举重被扣上“有害身体健康”等莫须有的罪名而被取消,各队纷纷解散,一大批优秀举重教练员被下放到工厂、农村,运动员被迫离开举重台,致使中国的举重事业又一次走向低谷。 1973年,在广西南宁举行的全国举重测验赛,推动了举重的恢复和提高,迎来了第二春天。 1976年,国家体委对举重进行了调整,充分发挥了各级举重队的积极性,由于推举的取消,广大教练员重点抓了一大批青少年的训练,先后有4人打破4次世界记录(蔡峻成、吴数德、陈伟强、刘航远) 1979年,是我国举重发展史第二高峰,出征日本迎战法国,参加世界锦标赛和世轻赛,吴数德获得了52公斤级的世界冠军,在这一年的国内外比赛中,先后三次 4 打破一项世界纪录,六次打破三项世界青年记录,九次打破25项全国记录。 八十年代取得的成绩: 第一次 在美国的檀香山举行的第一届美洲杯国际举重邀请赛中,获得4金5银、1铜,团体冠军。 第二次 1980年10月12-17日,在上海举行是国际举重友好邀请赛,获得15金,创造三项亚洲记录,团体冠军。 第三次 1982年在印度新德里举行的第九届亚运会夺得4金,3银,3铜团体冠军 第四次 1984年第23届美国奥运会上获得4紧2银,同年的亚锦标赛,获得9金和团体冠军。 第五次 1986年第11届亚运会获得5紧4银。 九十年代后我国举重发展概况: 90年北京亚运会 第一次, 1997年广州世锦赛团体第一,多人打破世界纪录 第二次, 2000年奥运会获得5金 第三次, 2002年世锦赛团体第一 第四次, 2004年奥运会获得5金 女子举重发展 1984年国际举联在奥运会后修改了规程,将女子举重列为比赛项目。 1985年列为正式比赛项目。 1987年在美国举行了第一届举重女子锦标赛。 2000年被国际奥委会列为奥运会项目。 我国1984年开始发展举重,1985年5月在山东济南举行了第一次全国“浪潮杯”女子举重邀请赛。 (二) 世界举重发展概况 思考题: 1、 我国举重运动古代、近代的特点。 2、 新时期我国举重运动的概况。 3、 世界举重发展概况。 5 举重理论教案 人 数: 第5—6课时 年 月 日 主题:举重运动竞赛动作的技术原则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举重竞赛动作的技术原则 重点难点:举重运动竞赛动作的技术原则 教法:采用多媒体和讲授等教学方法进行授课 第二章 竞赛动作的技术 第一节 竞赛动作的技术原则 举重竞赛动作(又称标准动作)包括抓举和挺举两项.理论和实践已经证明,运动员除具有强大的快速力量之外,还必须具备良好的全面发展的身体素质,勇猛顽强的意志品质,最佳的心理状态以及合理而熟练的技术.在教学和训练中必须统筹兼顾,而不能从兴趣出发,偏爱某一个方面。 举重竞赛动作技术,就是运动员最大限度地充分利用内力(运动员自身的体能)和外力(支撑面的反作用力,杠铃弹性力和重力),举起最大杠铃重量之技巧。运动员在举起杠铃的各个阶段中,用力是否最有成效,是由身体各主要关节形成的适宜角度和杠铃所处的相应的适宜位置来决定的,所以整个动作过程只有在符合生物力学原理和运动员个人特点的情况下,才能以有限的力量举起更大的杠铃重量.用力过程中的实效性,经济性和合理性是衡量两项竞赛动作的客观标准.在具体应用时,尽管动作方法不同,运动员的特点各异,但必须遵循一些共同性的原则,这些技术原则是人们长期从事举重运动的经验总结,也是今天从事该项运动的理论依据。 在举重时应遵循下述四项原则。 一:“近”的含义 第一, 在举杠铃过程中,人体重心和杠铃重心的运动轨迹与两脚构成的支撑面中心的垂直线应尽量接近,简称“近”。 近的首要意义是为了获得稳固的支撑和平衡。 影响平衡稳固的因素有:1 杠铃重心 ,2 质量 ,3 摩擦力 ,4 支撑意识和心理状态 ,5 运动员各主要关节的灵活性, 6 支撑面和稳定角。 所谓稳定角,就是指重力作用线和重心到支撑面边沿相应点的连线之间的夹角,稳定角大,则稳度大;稳定角小,则稳度小。 第二,是最有效的充分发挥人体的最大力量。如果杠铃重心投影线通过或接近支撑面的中心,不发生或少发生向后的水平分力,那就可以把人体力量集中于向上提铃,这正是技术和理性的一个重要标志。 第三个,省力。在举杠铃过程中,只有杠铃贴近身体时,才能缩短阻力臂,故省力;反之,阻力臂长,则费力。依据杠杆原理,动力乘动力臂等于阻力乘阻力臂,这不难看出当重力投影线通过或接近支撑面中心时,其阻力臂最短,因而在提拉同样杠铃重量时就比较省力。 二:“快”的含义 在举杠铃的过程中,杠铃应呈加速运动,在发力阶段杠铃应达到最大速度。 第一,只有加快动作速度,才能获得更大力量,从而举起更大的杠铃重量。 6 第二,只有加快杠铃运动的速度,杠铃重心才能超越同向运动(完成下蹲支撑动作时呈反向运动)的身体重心,从而使杠铃达到预想的和必需的高度。运动学公式:S=1/2*at的平方。 第三,只有加快杠铃运动的速度,才能赢得杠铃惯性上升瞬间和身体积极向下撑接纲领的时间。据公式:t=V/g. 三,“短”的含义 举杠铃时,在保证最大用力的前提下,应尽量缩短杠铃的行程。 一般来讲下蹲翻比高翻要多举20-30公斤,其原因就是因为下蹲翻时杠铃行程比高翻短的多。 四,“协调”的含义 在举重过程中,肌肉用力要协调产生最大的功效。这种协调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不同肌肉群在不同的动作阶段中用力的先后顺序要协调。 2 协同肌与对抗肌的用力配合要协调。 3 不同肌群的不同用力方式要协调配合。 4 不同阶段的动作节奏要协调。 以上四项技术原则,分别从不同的方面阐述了举重技术中的一些带有普遍性的规律,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互相补充,缺一不可的。四项技术原则中快是关键,近是基础,短是为了提高快的效果,协调配合是完成整体动作的保证。近代竞技举重的发展的基本规律是如此,每一个技术的发展都充分体现了四个技术原则的具体应用,同时也体现了技术动作的经济性、合理性、实效性。 思考题: 1、 简述举重竞赛动作“近”原则的含义。 2、 简述举重竞赛动作“快”原则的含义。 3、 简述举重竞赛动作“短”原则的含义。 4、 简述举重竞赛动作“协调”原则的含义。 7 举重理论教案 人 数: 第7—8课时 年 月 日 主题:抓举技术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举重抓举技术各个阶段的动作要领 重点难点:开始提铃、发力、下蹲支撑与起立阶段的动作要领 教法:采用多媒体和讲授等教学方法进行授课 第二节 抓举技术分析 抓举是运动员以快速连续不断的动作将杠铃从举重台上举起至两臂在头上完全伸直,它是举重比赛中第一项竞赛动作。运动员有信心地走向杠铃后,两脚在横杠中部下面左右对称站好,屈体屈膝用锁握法握住横杠,握距比肩宽;借助伸膝的力量将杠铃提至膝前,接着主要借助伸髋的力量再将杠铃提到大腿上三分之一处,这便是开始提铃阶段;而后以全身(蹬腿,展体,举踵,耸肩,提肘)的力量作用于杠铃,使杠铃加速上升,这个动作叫做发力;只依靠发力的动作,不可能将很重的杠铃直接举到两臂在头上伸直的位置,所以在发力后,必须及时迅速地屈膝下蹲,使身体降到杠铃之下,两臂伸直举起杠铃;然后由下蹲中直臂持铃起立并站稳,待裁判员发令后,再将杠铃从身体前面放到举重台上。根据规则规定,运动员可采用任何一种握法,握距,和下蹲方法。由于下蹲方式的不同,抓举分为下蹲式抓举和箭步式抓举两种。具体来讲,速度快,时间短,路线长,技巧性强,整个动作复杂是抓举的技术特点。因此,抓举对运动员的各种素质要求很高,在选材和训练中一定要符合抓举的技术特点和要求。完整的技术动作是由预备姿势,开始提铃,发力,下蹲支撑与起立,放下杠铃等五个互相衔接的动作组成,此外,还有呼吸方法。 一 预备姿势 预备姿势的任务(心理和动作两个方面)是为试举做好准备,使身体各个部位处于有利于开始提铃的姿势。由于抓举是一个快速连续不断的动作,后一个动作阶段是以前一个动作阶段为基础的,因此预备姿势是否正确,关系到整个动作的成功与失败。握杠方法有锁握,普通握和空握三种。锁握是食指和中指压住拇指;普通握是拇指压在食指和中指上;空握是五指并拢握杠。从握杠的方法来讲,锁握法最好,因为在采用锁握时,食指和中指能够扣紧拇指,在上拉时横杠不容易脱手,因此锁握是最牢固的握法,普通握次之,空握最无力。握距通常有窄握,中握和宽握三种。当运动员上体前倾,两手握杠屈臂拉起至上臂与肩平时,上臂与前臂夹角为直角时称中握;其夹角小于直角者为窄握;其夹角大于直角者为宽握。在三种握距中,抓举采用宽握较为优越。因为: 1 宽握距延长了上体的运动路线 2 宽握距相对降低了上举杠铃的高度,节省了用力,体现了用力的经济性 3 宽握距缩短了两臂向上运动的路线,这是由于两臂所处的位置不同而引起的。 两脚间距离以脚外缘为准,约同髋宽,主要使腿部力量在上拉时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和集中。两脚过宽在上拉时腿力就会削弱,过于靠拢,在预备姿势时腿部肌肉容易处于紧张状态,也会影响腿力的充分发挥。在做预备姿势时,两脚要注意近站, 8 使小腿靠近或贴住横杠,目的是使杠铃和身体共同重心线接近支撑面中心,这样支撑稳固,提铃才好用力。运动员走向杠铃后按站距和近站的要求摆好两脚的位置,并用宽握距和锁握法握住横杠,此时两脚尖自然分开,两臂自然下垂牵引杠铃,臀部要低于肩而高于膝。臀位的高低是由伸膝,伸髋力量的大小和体型特点来决定,伸髋力量强而躯干又短的采用高臀位有利,一是使杠铃重心更加接近支撑面中心,二是使上体前倾角度增大,能充分发挥伸髋肌和躯干伸肌的力量,并能加快提铃的速度。而躯干长,伸膝力量强的人可采用低臀位,由于臀位低,上体前倾角度小,这对缩短阻力臂,减轻腰部的负担和充分发挥伸膝的力量有利。屈膝向脚尖的方向,有利于腰背肌自然收紧,在提铃时能使内收大腿的肌肉参加工作,另外还可使杠铃重心更接近身体重心。总之,在做预备姿势时头部要整治,眼视前下方,小腿紧贴横杠。 二 开始提铃 开始提铃的任务是利用伸膝,伸髋的力量给杠铃一定的初速度,向上运动到适宜的高度,为发力创造最有力的条件。按照肌肉用力的顺序和性质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当预备姿势做好后,由伸膝带动下的提臀和升肩使杠铃离开举重台,并基本上沿垂直方向上升到膝前下面。第二个阶段,杠铃从膝关节下面上升到膝关节上面是靠继续伸膝和开始伸髋的力量来完成的,简称膝髋并伸阶段。第三个阶段是杠铃从膝关节上面再上升到大腿上三分之一处,即发力之前是靠继续伸髋(向前下送髋)展体和屈膝(膝部回降)来完成,简称伸髋引膝阶段。引膝动作不但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而且由于引膝和送髋的结果使杠铃重心和身体重心更加接近,从而减小了阻力臂,尤为重要的由于膝部的前引和回屈,使本来已无能为力的股四头肌得到重新拉长,从而为膝关节伸肌参加发力创造了最有利的力学条件。引膝结束之后,要使身体各部分都处于快速用力的状态,以便为发力创造最佳条件。 三 发力 发力是在开始提铃的基础上,引膝动作结束的瞬间进行的,发力的任务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充分发挥出肌肉最大的力量来,使杠铃获得向上运动的最大加速度以便上升到必要的高度,为下蹲支撑创造良好的条件。用力顺序是以快速蹬腿和伸髋为基础的,只有在快速蹬腿和伸髋带动下才能使整个身体加快向上伸展,从而使杠铃获得最大的向上速度。及时地耸肩提肘和提踵来加力,可使发力强度增大。在抓举发力动作中,必须固定发力点(即开始发力的部位)。抓举发力点一般在杠铃提到大腿上三分之一的部位,也就是在引膝动作结束之后。发力是抓举提铃时的关键,而蹬腿和伸髋使发力的核心。发力时的提踵,可增大发力强度,提高杠铃位置和起下蹲的过渡作用,这一动作必须十分短促,否则会影响下蹲的速度。积极耸肩提肘除增强发力的强度之外,更重要的是控制杠铃贴身运动和对身体起制动作用,使身体在充分伸展后及时转入下蹲。 四 下蹲支撑与起立 下蹲支撑的任务是:发力后借杠铃惯性上升的机会,使身体迅速向杠下屈膝蹲低以缩短上举杠铃的距离,及时地甩直两臂在头顶上方支撑杠铃,两臂伸直后迅速起立,站稳,整个抓举动作就基本完成了。下蹲的方式有两种:“下蹲式”与“箭步式”。(一)下蹲式支撑与起立:这是借两脚左右分开深屈膝,使身体重心降低的一种下蹲方式。发力结束后,两脚应立即向两侧分开,深屈膝下蹲。下蹲过程中,两臂向上用力时,必须注意使肩带和上体迅速前移至横杠下面,并屈膝深蹲使身体重心下降。在下蹲式下蹲支撑时,两脚须向两侧平均对称分开,约与肩同宽,脚尖向外成倒八字形,下蹲结束时,应尽量屈膝深蹲挺胸塌腰,头稍抬,眼视前上方,两 9 臂在头后侧上方伸直支撑住杠铃,两肩要锁紧。两脚尖向侧分开,可带动大腿向侧分开,这样既能使臀部靠近支撑面中心垂线,使上体正直,有助于挺胸塌腰的动作,使下蹲更加稳固。膝盖应尽量弯曲,因为屈膝越深,蹲的越低,可使杠铃的行程缩短。在下蹲过程中,以及在完成下蹲的稳定支撑姿势中,应始终使腰部肌肉收紧,作出挺胸塌腰的动作,这对下蹲支撑的稳定性有很重要的作用。头稍抬,眼视前上方,有助于腰背肌收紧和使上体正直以及挺胸塌腰的姿势,也有助于牢固的锁肩,所以头的位置也是形成稳固支撑必不缺少的条件。当下蹲快结束,两前臂甩直的一瞬间,必须有一个锁肩动作。所谓“锁肩”,就是两前臂在头顶向外翻转(解剖学叫内旋)甩直,同时使两个肩胛骨向脊柱收紧。当下蹲完成以后,应及时利用下蹲的反弹力迅速起立。否则,身体几乎由静止状态开始站起,这种站立方法太费力。起立时,伸膝和伸髋动作协调配合是十分必要的。如果过多的伸膝,臀部就会高抬,上体更加前倾,从而使重心前移,杠铃容易从前面掉下。最好是在起立时既伸膝又伸髋,使身体保持正直的起立。起立时腰背伸肌仍要继续收紧,肩要锁紧,头部稍抬,这样就能使杠铃的支撑更加稳固。(二)箭步式下蹲支撑与起立:下蹲支撑的第二种方式是借两腿前后分开而使身体重心降低去支撑杠铃。由于前后分腿时,后脚经过路线比前脚长,因此一般来说,后脚总比前脚先离地,然后两脚腾空。但是后脚过早离地是不利的,那样会影响发力的效果,而使重心向支撑腿移动。腾空后两脚前后分开,然后着地。这时应使上体急速地降到杠铃下方,肩带和臀部都要向前移。同时前腿要向前用力屈膝。这时两臂要做甩前臂和翻腕的动作,使杠铃后移。这些动作的协调配合,就能使身体进入横杠下面以支撑杠铃。“下蹲式”和“箭步式”下蹲是两种有着很大区别的下蹲方式,一般说下蹲式比较优越。目前,国内外抓举成绩优秀的运动员一般都是采用下蹲式。 五 放下杠铃和呼吸方法 起立后,全身直立,两臂伸直。裁判员发出放下的信号后,运动员先屈臂将杠铃逐渐降低到胸前,稍屈膝蹲低,再向下翻腕将杠铃靠近身体放下。放杠铃要求平稳轻放,规则规定放杠铃时两手必须伴随杠铃下降,严禁随意扔放杠铃,否则将判为犯规。一次抓举动作的用力时间很短,而且是一气呵成的,所以时在憋气的状态下进行的。在做预备姿势时,运动员做正常呼吸,随即憋气使胸廓固定,然后就在憋气状态下完成整个抓举动作,直至起立站直,才开始换气。 思考题: 1、举重抓举技术开始提铃阶段的动作要领。 2、举重抓举技术发力阶段的动作要领。 3、举重抓举技术下蹲支撑与起立阶段的动作要领。 10 举重理论教案 人 数: 第9—10课时 年 月 日 主题:挺举技术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举重挺举技术各个阶段的动作要领 重点难点:挺举技术上挺各阶段的动作要领 教法:采用多媒体和讲授等教学方法进行授课 第三节 挺举技术分析 挺举是举重比赛中最后进行的竞赛动作。一般来讲,一个发展均衡的运动员的挺举与抓举相比较是4:3。运动员做好预备姿势后,先用一个连续不断的动作将杠铃从举重台上提起(提铃过程同抓举)并置于胸上,此时可采用任何下蹲方式完成下蹲支撑动作;随即持铃借反弹站起,起立后两脚收回并对称的站在一条横线上;然后两腿弯曲预蹲,随后迅速伸膝伸髋伸臂和屈踝将杠铃从胸上听其,两腿蹬直后迅速作箭步式(两腿前后分开)分腿下蹲或半蹲式(左右分腿)下蹲,同时将双臂在头上伸直并锁肩支撑,之后直臂持铃起立两脚收回并对称的站稳在一条横线上;待裁判员发令后,从前面放下杠铃。 一 提铃至胸 提铃至胸是挺举的第一步动作,挺举的提铃至胸可采用任何一种下蹲方式。提铃至胸的下蹲方式有下蹲式和箭步式两种。(一)下蹲式提铃至胸:1 预备姿势:两脚在横杠下的位置,腿部,上体和头部的姿势,握杠铃的方法与抓举的预备姿势基本相同,唯握距比抓举窄。挺举的握距一般采用与肩同宽或比肩稍宽的距离较合适。2 开始提铃:开始提铃的任务是为发力做好准备,用力方法与抓举相同,按照肌肉用力顺序的先后,可分成三个阶段:伸膝用力阶段 膝髋并伸阶段 伸髋引膝阶段。3 发力:下蹲翻的发力基本同抓举,发力时必须全力以赴,并在最短的时间内全身爆发出最大的肌肉力量,才能使杠铃获得向上最大的加速度。另外由于挺举握距窄,发力时杠铃的位置较抓举低。4 下蹲支撑与起立:发力后,杠铃主要靠惯性向上运动,此时运动员应迅速分腿下蹲,将杠铃翻至胸上,并借下蹲的反弹站起。有力地耸肩提肘对控制杠铃的路线和加快下蹲速度有积极意义,快而及时的转肘能将杠铃平稳的至于锁骨和两肩上,转肘实际上是以横杠为轴靠身体的积极下蹲而实现的,要防止以肘为轴甩前臂或将肘消极的转向杠下,否则就会出现下蹲迟缓,杠铃离身以致冲击胸部或前掉后倒等现象。杠铃的位置应在锁骨与两肩三角肌上,重量由三点分担。(二)箭步式提铃至胸:简称箭步翻。箭步翻是采用前后分腿进行提铃至胸动作的一种方式,在分腿支撑时杠铃和身体重心比下蹲翻的重心高,杠铃走的路线长,因此举的重量轻,对于下肢力量和柔韧性差,而伸髋和屈臂肌力量强的人仍可采用箭步翻。作为辅助练习仍有一定的实用意义。箭步翻的起立动作也和箭步式抓举一样,先蹬直前出腿,同时后出腿用力蹬地,然后前出腿后退半步,后出腿向前靠上,左右脚对称站好成上挺的预备姿势。 11 二 上挺 上挺是将至于锁骨上的杠铃通过预蹲和借助于上挺发力使杠铃举过头顶至两臂伸直支撑的动作。上挺是举重竞赛动作中技术最复杂的环节,上挺动作中腿部和臀部共同完成退让性和克制性工作,如果从整个上挺动作来分析,则以上体为中枢和全身各部所完成的静力支撑性的成分在整个上挺动作中占有更加重要的地位。从预备姿势开始至分腿下蹲后两臂完全伸直时止,杠铃上升的高度一般在20厘米左右。~(一)预备姿势:预备姿势的任务是为预蹲和上挺做好准备。从下蹲起立后,首先要调整好呼吸和杠铃的位置以及两脚之间的距离,两脚外侧的距离应与臀同宽,两脚尖微外分呈倒八字,腿伸直,腰背肌收紧,挺胸微收腹,使上体挺直,抬头收下颌,杠铃和身体重心垂线应通过髋部落在踝关节前面两脚的后三分之一处。(二)预蹲:预蹲的任务在于给上挺发力创造最佳条件,是上挺动作中最重要的环节,该动作节奏性强,技术复杂,不少运动员往往由于预蹲欠佳而导致上挺失败。预蹲按其用力的性质可分为加速预蹲和制动预蹲两个阶段。预蹲动作是在上体,头部和臂部保持原有姿势不变和杠铃固定在原来位置上瞬间进行的,动作开始时两膝沿脚尖的方向弯曲,臀部向脚跟方向垂直下沉,身体和杠铃的联合重心垂线在整个预蹲过程中应落在两脚掌的后三分之一处,屈膝的角度和下蹲的速度要适中。目前对屈膝的角度一般的看法是100--110度角,预蹲的深度一般为身高的百分之十,另外还要根据杠铃的重量,身高,体型,素质发展水平来确定,不能强求一律,要做到因人而异。(三)上挺发力预蹲::上挺发力的任务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全身爆发出最大的力量,使杠铃获得最大的上升速度并上升到必要的高度,为下蹲分腿支撑创造条件。上挺发力是在制动预蹲结束的瞬间,以快速的伸膝,伸髋,屈踝和伸臂使身体获得一个足够的支撑反作用力,通过躯干和肩臂传至横杠,使杠铃以最大的速度上升至两臂在头上伸直的动作过程。上挺发力的主要力量来自伸膝和伸髋肌群快速有力的收缩,膝关节夹角在135度以下时股四头肌动作电位极为明显。(四)下蹲支撑与起立:为了举起杠铃和完成支撑动作,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分腿下蹲,降低身体重心,缩短杠铃的行程,使两臂在头上伸直,而后直臂持铃,从下蹲中起立,两脚对称的站稳在一条横线上,待裁判员发令后再放下杠铃。下蹲的方式有箭步式和半蹲式(两脚左右分开下蹲)两种。1 箭步式下蹲与起立:发力后,两脚采用前后分开的方式下蹲,称为箭步式。箭步式分腿下蹲应在上挺发力后借杠铃快速上升的瞬间进行,此时由于开始起踵对支撑面的压力已极大的减少,是分腿的最好时机。分腿时下肢动作同箭步式下蹲翻铃,由于杠铃所处的位置较高,下蹲不需像翻铃那么深,所以两脚前后分出的距离比较平均,前腿屈膝角约90度左右,小腿垂直,后腿近伸直状态,后脚用力蹬地,上体保持垂直,挺胸收腹,总重心投影落在两腿之间。2 半蹲式下蹲与起立:发力后两脚采用向侧分的方法称为半蹲式。半蹲式下蹲对运动员各种素质的要求更高一些,运动员可根据个人的素质状况来选择适合自己的下蹲支撑方法。由于重量大,重心高,支撑面小,尤其是前后平衡区特小,为此起立时特别需要将肩肘锁紧,腰背肌收紧,如重心不稳,可移动下肢来调整,两腿甚至后保持静止。(五)放下杠铃和呼吸方法:完成上挺后放下杠铃的方法是先直臂支撑杠铃,屈膝在伸腿起踵,在提踵的同时屈臂将杠铃放下,当杠铃接触胸锁时再屈膝以缓冲杠铃的压力,随后翻腕将杠铃平稳放回举重台上。挺举的呼吸方法是:提铃前作一至两次深呼吸,而后正常呼吸,上拉和起立过程中憋气,憋气时吸气量在三分之二至四分之三间,当起立两腿接近伸直时借调整杠铃位置的瞬间做短促的呼吸,然后憋气上挺,直至分腿支撑起立后再自然呼吸。挺举过程中的憋气有利于固定胸廓和提高腰背肌的紧张程度,对形成稳固的支撑有利。 12 思考题: 1、挺举技术上挺预备姿势的要领。 2、挺举技术上挺预蹲的要领。 3、挺举技术上挺发力预蹲的要领。 4、挺举技术下蹲支撑的要领。 5、挺举技术起立放下杠铃和呼吸方法。 13 举重理论教案 人 数: 10人 2006 年 2月 22 日 星期三 运动训练专修 航空港校区 主题:举重运动专项辅助动作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举重的专项辅助动作 重点难点:专项辅助动作 教法:采用多媒体和讲授等教学方法进行授课 教学过程 专项辅助动作 各种运动项目由于它们的动作结构和用力性质不同,需要不同部位的肌肉力量和不同性质的力量素质 专项辅助动作的主要作用是发展竞赛动作所需要的肌肉力量和改进竞赛动作的技术,这些动作都和竞赛动作关系比较密切,在他们当中,有些是改进技术的,有些是发展力量的,有些则是既可以发展力量,又可以改进技术的。根据它们对竞赛动作的作用,分为抓举辅助动作和挺举辅助动作两大类。抓举辅助动作中又分为班级书性动作、上拉类动作、支撑类动作;在挺举辅助动作中又分为班级书性动作。上拉类动作、起立类动作、上推类动作、支撑类动作。当然这些分类只是想对的。 一、 抓举的辅助动作 抓举辅助动作是与抓举关系密切,主要用来提高抓举的力量和技术的动作 (一) 半技术性动作:是技术性较强的辅助动作。完成是不用标准的下蹲,而是用不下蹲,半蹲,箭步下蹲,或从悬垂、垫铃、垫人开始做动作。这些动作可以发展抓举的力量,提高抓举的技术。 1、 直腿抓 2、 高抓 3、 箭步抓 4、 宽高抓 5、 悬垂抓和垫铃抓 (二) 上拉类动作:主要用来提高抓举的上拉力量和提铃技术。 1、 不下蹲宽拉 2、 宽拉 3、 悬垂宽拉和垫铃宽拉 4、 垫人宽拉 5、 宽硬拉 14 (三) 支撑类动作:主要用来提高抓举的支撑力量和技术 1、 抓举支撑深蹲 2、 颈后宽挺蹲 3、 颈后宽推和颈后宽借力推 (一) 半技术性动作:所谓半技术动作就是技术性较强的动作 1、 直腿翻 2、 高翻 3、 箭步翻 4、 下蹲翻 5、 借力推 6、 半挺 7、 架上挺 8、 悬垂窄拉和垫铃窄拉 9、 垫人窄拉 。 10、 窄硬拉 11、 窄静拉 12、 退让窄拉 13、 直立窄硬拉和直立翻 (二) 上推类动作:主要用来发展臀部上推的力量,以利于上挺动作。 1、 力量推 2、 颈后推 3、 坐推 4、 握推 5、 斜板推 思考题: 1、 举重专项辅助动作的注意事项。 2、 举重抓、挺举专项辅助动作。 15 举重理论教案 人 数: 10 2006 年 3 月 15 日 星期三 运动训练专修 航空港校区 主题:举重运动一般辅助动作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举重的一般辅助动作 重点难点:一般辅助动作 教法:采用多媒体和讲授等教学方法进行授课 教学过程 一般辅助动作 在举重训练中,除了采用专项辅助动作来发展竞赛动作所需的肌肉力量和改进竞赛动作的技术外,还必须采用一般辅助动作来发展人体个部位的肌肉力量。 肌肉、韧带的伸展性可以影响肌肉工作的效果,以及正确技术动作的掌握,也可以影响运动损伤的预防。 一般辅助动作的主要作用是发展身体各部位的肌肉力量和肌肉与韧带的伸展性。 一、 发展上肢力量的动作 (一) 直臂前上举 (二) 直臂前下压 (三) 直臂扩胸 (四) 直臂侧上举 (五) 直臂侧下压 (六)直臂绕环 (七)弯举 (八)前臂绕环 二、 发展躯干力量的动作 16 (一) 转体和转体侧拉 (二) 体回环 (一) 侧箭步蹲 (二) 单腿深蹲 (三) 腿举 (四) 体后硬拉 (五) 直腿后摆 (六) 直腿侧摆 (七) 直腿侧下压 (八) 腿屈伸 四、 发展全身力量的饿动作 五、 发展柔韧性的动作 主要用来发展人体各关节的肌肉和韧带的伸展性 (一) 压肩 (二) 转肩 (三) 直臂倒立 (四) 箭步压腿 (五) 劈腿 (六) 压踝 (七) 做桥 (八) 悬垂 第四章 举重教学法 教学与训练是从事举重练习过程中的两个基本阶段。教学是举重从不知到知 的阶段,训练则是从知之不多到知之多的阶段。这两个阶段既有区别,又是密切联 系不可分割的,因为在教学过程中,离不开训练实践;而在训练过程中,仍有新的 东西要学。 由于教学是从事举重练习过程的开始阶段,开始基础打好,以后提高就有保 证,所谓“善始则功成其半”,因此,必须结合举重的特点认真搞好教学工作。 思考题: 1、 发展上肢力量的动作。 2、 发展躯干力量的动作。 3、 发展下肢力量的动作。 17 举重理论教案 人 数: 第15—16课时 年 月 日 主题:举重教学的任务、特点、要求和内容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举重教学的概况 重点难点:举重教学的要求 教法:采用多媒体和讲授等教学方法进行授课 第一节 举重教学的任务、特点、要求和内容 一、任务 举重的教学的任务是: (一) 培养优良的思想和道德品质、以及勇猛顽强的意志品质; (二) 初步掌握举重的基本知识,技术、技能,以及发展力量的基本方法 (三) 改善身体机能,增强体质,发展身体素质,特别是力量素质,提高运动成绩。 二、特点 体育教学和一般课教学过程虽然有其共同点,表现在两者都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自觉积极地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并在这个基础上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培养学生的优良思想和道德品质的过程。但是,这两个过程又各有不同的特点。一般课的教学过程主要是通过思维活动,以掌握前人所积累的、系统的科学知识和技能:而体育的教学过程中虽然也要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但它主要是通过掌握技能、运动技术以及反复的练习,以达到增强体质和提高运动成绩的目的。因此,体育教学过程的特点是:有机体直接参加运动活动;思维活动和体力活动紧密结合;技能、技术的掌握、提高以及反复练习的过程,也是发展身体、提高身体训练水平的过程。 举重教学过程是通过掌握一定的技能、技术以及运动的反复练习来进行的,因此,了解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的特点,对于教学工作有特殊的意义。 18 初学者从不会到掌握完整的技术动作要经过一个学习过程。实践经验证明,举重技术的掌握、提高和巩固大致包括三个阶段: (一) 技术动作的分解教学阶段:根据动作结构把技术动作分成几个部分来学,最后连接成一贯完整的动作,也就是用分解教学法来进行教学。分解法的优点是简化教学过程,有利于更好地掌握动作,但要注意动作的有机体联系。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讲解示范,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动作的能力,并利用各种方法和措施来帮助学生迅速掌握动作。 (二) 用轻杠铃改进技术动作阶段:在初步掌握各个分解动作和完整动作以后,就应及时转入这一阶段。用轻杠铃练习能使初学者把注意力集中在对技术的要求上,从而更好的掌握动作要领。这一阶段主要是通过轻杠铃的反复练习,以及深入细致的讲解示范,从而不断改进和提高动作的质量,逐渐消除动作的紧张、牵强以及多余的或错误的因素。这一阶段的特点是条件联系处于分化阶段,动作逐渐变得连贯、准确和轻快起来,用杠铃已能作出较正确的技术。教师还应善于引导学生在反复练习的过程中不倦地钻研,掌握动作的内在联系,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还要知其所以然。例如让掌握动作较好和较差的向出来示范,大家观察、分析,能有效地帮助学生跟精密准确地掌握动作. (三) 增加重量,继续提高和巩固技术动作阶段:当学生用轻杠铃已能作出正确的动作后,就应及时转入这一阶段。用轻杠铃能作出较正确的技术动作,只是完成了教学第二阶段的任务,举重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在适当增加重量以后还能作出较正确的技术动作。因此,随着技术的改进和力量的增长,练习时杠铃的重量可适当加重一些,但因动作还不巩固,故应防止片面地追求大重量,以免破坏正确动作。增加重量应以练习者在加重后仍能基本上作出正确动作为原则。在这个阶段中,应更多注意个别对待,对于动作已不能流于一般的要求,而应针对没个人的情况,重点纠正某些主要错误动作,还要根据个人特点选择合理的技术。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动力定型已经初步形成,能较准确、熟练和省力地完成动作。在教学和训练中应创造条件,更深入细微地分析和改进技术中的某些细节问题,以便不断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创造优异的成绩。 上述举重技术教学三个阶段是相互联系的,也是相对而言的,不应截然分开,只不过在不同阶段中的任务、内容和要求有所侧重而已。由于学生基础、教师水平,动作特点、教学时间,以及其他有关的条件不同,教学工作应从实际出发,灵活运用这个规律,以加速掌握和提高技能和技术。 三、要求 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必须根据上述认识活动和人体机能活动的特点,以及举重运动的特点来安排教学工作,并贯彻以下要求: (一) 必须加强思想教育。人们的一切行动都是在小的支配下完成的,如果思想问题不解决,教学任务是不能完成。所以,要使学生在学习中有高度的的自觉性,严肃认真的态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必须在教学中有高度的自觉性,严肃认真的态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必须在教学中注意集合学生的实际思想和举重课的特点深入细致地进行思想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 (二) 必须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从培养目标和对举重课要求的实际需要出发, (三) 合理安排理论部分、实践部分和技能培养的教学内容和时数分配。 (四)必须走群众路必须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起着主导作用。教学内容、练习方法、运动负荷、组织教法等安排是否合理,主要决定于教 19 师的能 四、举重普修课的教学内容,它是由教育计划和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它主要包括举重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三个方面,这些都规定在教学大纲,教学进度中。 (一) 理论部分主要讲授举重运动概论、竞赛动作的技术、举重教学法、举重竞赛和发展力量的方。 (二) 实践部分: 1( 重点内容:(1)竞赛动作:抓举、挺举;(2) 基本力量动作:上拉、深蹲、卧推(力量推)、俯卧拉(划船)、弓身(挺身)、仰卧起坐(收腹举腿); 2( 一般内容:小肌群和其他项目发展力量的练习; 3( 介绍内容:箭步抓、箭步翻挺; 4( 自选内容:结合个人特点自选部分动作。 (三) 技能培养: 1( 保护与帮助。在练习过程中进行; 2( 教学实习 3( 制定个人的课或周的力量训练计划; 4( 组织教学比赛与裁判实习。期终搞一次教学比赛,让学生组织和担任裁判。 思考题 1、 举重教学的任务。 2、 举重教学的特点。 3、 举重教学的要求和内容。 20 举重理论教案 人 数: 第17—18课时 年 月 日 主题:举重教学的方法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举重教学方法 重点难点:举重教学的具体方法 教法:采用多媒体和讲授等教学方法进行授课 第二 节举重教学的方法 理论联系实际,是举重教学发的根本原则.举重教学方法是根据举重的任务、内容、特点、对象及其他具体条件而确定。教学方法必须保证技能、技术的迅速形成和巩固,使教学工作能有效地促进身体健康及全面发展,提高身体训练水平及运动成绩。 一、 竞赛动作和辅助动作教法 竞赛动作和半技术动作由于结构复杂,多以分解法进行教学。分解法就是把动作分成几个部分,按部分依次地进行学习,最后连接成一个完整动作,达到全部掌握。它的优点主要是简化教学过程,有利于更快更好地掌握动作。 (一) 挺举教法:挺举包括提铃至胸(高翻、下蹲翻)教学顺序如下: 1(高翻: (1) 预备姿势:明确预备姿势的任务、要领,初步掌握预备姿势动作。 主要要求:近站、挺胸、直腰。 易犯错误:小腿离横杠过远;含胸弓腰。 教法提示:?这一动作只须做2—3次,以初步体会预备姿势的动作要领,主要应在以后各个动作的练习中,严格要求做好预备姿势后再开始提铃。?练习是适当将杠铃垫高,以便做出正确动作。?出现含胸弓腰错误动作时,练习者可挺胸直腰后在慢慢屈膝下蹲。 21 (2) 开始提铃:明确开始提铃的任务、要领、主要环节运动、主要肌肉用力,初步掌握开始提铃的动作。 主要要求:保持挺凶直臂,第一阶段主要伸膝,第二阶段膝髋并伸,第三阶段主要伸髋,同时膝前移至杠下。 易犯错误:拉臂过早;含胸弓腰;杠铃不贴身;展体过早;抬臀过早。 教法提示:?练习时注意两臂伸直,以防拉臂过早。?做几组体验,这个动作的预防就是在以后的教学中严格要求。 (3) 膝上高翻:这个动作是由发力和下蹲支撑两个部分组成的,明确发力和下蹲支撑的任务、要领、主要环节运动、主要肌肉用力,初步掌握发力和下蹲支撑动作。 (4) 高翻:将预备姿势、开始提铃、膝上高翻等动作连接起来就成为一个完整动作。 主要要求:近、快、短。 易犯错误:发力过早和过晚;发力不猛;蹬展不充分;耸肩提肘不好;杠铃不贴身;下蹲 不积极。 教法提示:?提铃时拉臂过早,蹬腿耸肩不好,下蹲不积极,可做徒手蹬腿和下蹲配合的动作,或做悬吊式高翻。?杠铃翻上胸后,应要求将杠铃至于胸锁骨连接处和两三角肌上,不要单纯用两臂支持住杠铃。 2(下蹲翻:下蹲翻与高翻的动作结构和要领基本相同,所不同的高翻是半蹲,下蹲是全蹲。 ?前蹲:目的是为了体会目的是为了体会深蹲中的支撑,明确前蹲的要领,初步掌握前蹲动作 主要要求:杠压三点(胸锁骨连接处和两三角肌)挺胸、直腰。 易犯错误:含胸弓腰;下蹲太快。 教法提示:做2—3组体会即可,如踝关节太僵硬蹲不下去,要多做压踝练习。 ?膝上下蹲翻:主要学习发力与下蹲的配合,明确发力和下蹲的任务、要领、主要环节运动、主要肌肉用力,初步掌握膝行下蹲翻动作。 主要要求:蹬腿、耸肩、快蹲。 易犯错误:在高翻里已分析。 教法提示:为了体会发力和下蹲的配合,在准备活动中先做几次徒手发力下蹲的动作初学者往往不敢快速下蹲,因此除了通过讲解消除顾虑外,对蹲的深度和速度可逐渐提高要求。初学者往往拉臂太多那么杠铃会很高的砸下去,因此,发力时可着重要求蹬腿、耸肩、快蹲。为了使两臂保持自然伸直放松,可将杠铃垫高来做。 ?下蹲翻:密切下蹲翻的作用、要领、主要环节运动、主要肌肉用力,以及完整的技术概念,初步掌握下蹲翻动作。 主要要求:近、快、低。 易犯错误:在高翻里已分解。 教法提示:提铃时拉臂过早、蹬腿耸肩不好,下蹲不积极,可做悬吊式下蹲翻。初步掌握下蹲翻后,简单介绍起立动作。 3(上挺 (1) 预备姿势:明确预备姿势的任务、要领,初步掌握预备姿势的动作。 22 主要要求:挺胸、直体、杠压三点。 易犯错误:用手托着;含胸弓腰;身体和杠铃中心偏前。 教法提示:在讲解后做2—3次体会一下即可。强调杠铃压三点,两臂高抬,挺胸直腰,杠铃重心落在支撑面中心。 (2) 预蹲:明确预蹲的任务、要领,初步掌握预蹲动作。 主要要求:稳、直、适中。 易犯错误:身体前倾;杠铃滑动;太浅或太深。 教法提示:做2—3组体会即可。强调两膝分开,做到稳、直、适中,杠铃重心落在支撑面中心。 (3) 架上挺:从架上持铃做上挺,可省去提铃动作,把注意力集中在上挺的技术上。明确发力、分腿支撑和收腿的任务、要领、主要环节运动、主要肌肉用力,初步掌握上挺动作。 主要要求:猛蹬、快分、直体。 易犯错误:发力不猛;下蹲不积极;身体前倾;前出腿太小;后腿拉太长;先收后腿。 教法提示:学习架上挺之前,可做徒手箭步分腿,可在地下画出“十”字标记练习。强调 发力时蹬腿夹臀、夹肘抬上臂、下蹬积极、身体正直。 5。完整挺举:挺举提铃至胸的方式有两种,即下蹲翻和箭步翻。目前运动员广泛采用下蹲翻。将下蹲翻和上挺连接起来就成了完整的挺举动作。 主要要求:近、快、低。 易犯错误:在高翻和挺举里已分析。 教法提示:每组翻一次挺2—3次。注意完整动作的协调配合,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要求。初步掌握后介绍呼吸方法。 (二) 抓举教法:抓举一般可采用高抓、下蹲抓箭步抓三种姿势。教学顺序如下: 1(高抓:高抓的预备姿势、开始提铃、发力和下蹲基本同高翻。所不同的高翻采用窄握距;高翻的下蹲支撑将杠铃置于胸锁骨连接处和两三角肌上,高抓的下蹲支撑是两臂伸直在头后上方支撑杠铃,因此有个伸前臂、翻腕和锁肩动作。 (1)预备姿势:明确预备姿势的任务、要领,初步掌握一般姿势动作。 主要要求:近站、挺胸、直腰。 易犯错误:在高翻里已分析。 教法提示:?首先讲清高抓与高翻的区别,然后做2—3次的体会即可。?练习时可将铃垫高,以便做出正确动作。 (2)开始提铃:明确开始提铃的任务、要领、主要环节运动、主要肌肉用力,初步掌握开始提铃动作。 主要要求:挺胸、直腰、直臂,第一阶段主要伸膝,第二阶段膝髋并伸,第三阶段主要伸髋,同时膝前移至杠下。 易犯错误:在高翻里已分析。 教法提示:?练习时两臂牵引住杠铃,两臂保持伸直,以防开始就用臂力提铃。?做3—4组初步体会即可,主要应在以后各动作的练习中严格要求。 (3)膝上高抓:这个动作主要由发力和下蹲支撑两个部分组成,明确发力和下蹲支撑的任务、要领、主要环节运动、主要肌肉用力,初步掌握发力和下蹲支撑动作。 23 主要要求:蹬腿、耸肩、快蹲、锁肩。 易犯错误:在高翻里已分析。 教法提示:发力和下蹲的配合是提铃技术的核心,如掌握的好对学习下蹲抓是很有利的,故可多练几组。 (4) 高抓:将预备姿势、开始提铃、膝上高抓等动作连接起来就成了一个完整的高抓动作。明确高抓等动作的作用、要领、主要环节运动、主要肌肉用力,以及完整的技术概念,初步掌握高抓的完整动作。 2(下蹲抓:下蹲抓与高抓的动作结构和要领基本相同。所不同的高抓是半蹲,下蹲抓是全蹲。故教学中主要结合下蹲抓的特点与高抓对照起来进行。 (~)抓举支撑深蹲:目的是为了体会在深蹲中如何支撑和平衡。明确抓举支撑深蹲要领,初步掌握抓举支撑深蹲的动作。 主要要求:挺胸、直腰、锁肩。 易犯错误:在高抓里已分析。 教法提示:?用高抓举起杠铃后,接做2—3次支撑深蹲。?初学者教学中应强调锁肩、挺胸直腰、躯干稍前倾。?需人保护进行练习。 (2)膝上下蹲抓:这个动作主要由发力和下蹲支撑两个部分组成,明确发力和下蹲支撑的任务、要领、主要环节运动、主要肌肉用力,初步掌握膝上下蹲抓动作。 主要要求:蹬腿、耸肩、快蹲、锁肩。 易犯错误:在高翻里已分析。 教法提示:?初学者往往不敢快速下蹲,因此,除通过讲解示范消除顾虑外,对深蹲的深度和速度可逐渐提高要求。?着重要求蹬腿、耸肩、快蹲。为了使两臂提铃时更好的伸直放松,可将杠铃垫高来做。?做这一练习前,可做徒手发力和下蹲支撑的配合动作。?加强双人保护与帮助,基本掌握后介绍自我保护。 (3)下蹲抓:明确下蹲抓的作用、要领、主要环节运动、主要肌肉用力,以及完整的技术概念,初步掌握下蹲抓完整动作。 主要要求:近、快、低。 易犯错误:杠铃不贴身;锁不住肩;蹲不下去。 教法提示:?强调发力时蹬腿、耸肩提肘、快蹲、锁肩。?初步掌握后介绍放下杠铃及呼吸方法。 二、示范、讲解与口令运用 (一)示范与讲解:在教学中,示范与讲解对于正确掌握举重技术是有重要作用的。因为教学是学生认识某一动作的最初阶段,正确的示范与讲解,往往对于以后的学习效果有较大影响。 示范与讲解是帮助学生建立正确动作概念的基本途径,应力求达到下面要求: 1( 示范动作力求正确。正确的示范是使学生建立正确动作概念的因素之一,并为学生在练习中所摹仿;不正确的示范往往会成为产生技术错误的原因之一。 2( 选择最有效的示范方向和距离。示范方向根据不同动作目的而变换。总之,要使所要观察的动作的面,与学生的视线成垂直的部位,这是最有利于观察的位置。 3( 讲解要真确并符合学生的程度。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口齿清楚、富有逻辑性,要用启发式,防止注入式。 4( 扩大直观效果。可采用挂图、表格、模型、幻灯、电影、录象、编写小黑板等直观教具,充实性认识,启发积极思维,进一步理解动作,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 总之,师范与讲解必须结合起来运用,使直观与思维相结合,以提高学习的效果。 24 一般示范在前、讲解在后。也有讲解在前、示范在后的。结合的方式,要随练习内容、对象水平等而有所不同。 (二)口令运用:由于两项竞赛动作都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的,同时又是负重进行,因此在举重技术中,对于动作的方向、速度、路线、节奏等要求是比较严格的。实践表明,在教学中如能适当地运用口令来强化学生的练习将能使他们较快地建立起正确的动作方向感与节奏感。 在举重教学中,通常采用的口令有素质、单字或短词。 单字或短词口令: 上拉:用“快”或“蹬”帮助形成上拉中发力动作的正确部位和速度,用“提肘”来强化提肘动作的时间和幅度等。 运用口令时应注意动作的连续性,口令的高低缓急应符合各种动作的技术要求。 三 防止与纠正错误方法 教学过程中,要正确掌握技术,就应经常注意防止与纠正可能产生的某些缺点和错误,教师在工作中,应深入调查研究,钻研教材、教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及采取其他各种措施,防止错误产生。在教学过程中,错误动作,会给提高带来很大的困难,因此,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防止与纠正错误。 要防止与纠正错误,首先要在课上防止与纠正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错误,教师站立的位置很重要。教师站立的位置视野要广,便于观察到大多数学生做练习,及时发现问题。应从造成动作错误的错综复杂的情况中,根据具体对象、时间、地点找出最主要的原因,针对这些原因,采用有效的措施,以防止和纠正错误。个别纠正是看到某个学生在做练习时产横缺点和错误,及时地给他出来使其在下一次练习中注意克服。集体纠正是暂时停止练习,将大家集中在一起,通过讲解示范,正误对比,对主要的带有普遍性的错误进行集体纠正。此外,还要发动学生互相看动作、分析动作和纠正动作,以发挥“小先生”的作用。 四 保护与帮助方法 为了避免伤害事故,以及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技术动作,在教学中应学会必要的保护与帮助方法。 (一) 两人保护与帮助方法(通常采用此法):保护者各自站在杠铃横杠的两端,面对杠端,很体距杠端,,,,,厘米,两手掌心向上,虎口向前,手指重叠放在体前,两臂微屈。当练习者动作失败或支撑不住时,两名保护者应即及时地同时用双手接住杠铃进行保护,待练习者走开后,再将杠铃放下。保护时力求快速、准确。 这种保护方法常常是和帮助结合进行的,特别是在下蹲抓和下蹲翻的教学中,当练习者不能维持平衡时,保护者往往扶住杠铃两端,将杠铃扶正而帮助维持平衡来完成动作,但必须注意在比赛中如何保护者碰到杠铃则为犯规。 (二) 一人保护与帮助方法(在某些动作中用此法):保护者根据动作的特点站在练习者的身后或背后,以不妨碍运动员做动作为原则,两手放在胸前,两眼注视运动员动作。发现失败,立即进行帮助,扶住(或给予助力)或接住杠铃。一般在下蹲抓、深蹲、卧推等动作中采用。 (三) 自我保护方法:当练习者的技术湖连以后,主要靠自我保护。此种保护方法可以在运动实践中学习体会。 ? 下蹲抓的自我保护:当杠铃重心偏前无法挽救时,则用两手将杠铃向前推开,人向后跳,或两膝伸直以保护膝关节不致被砸着,当杠铃中心偏后而无法挽救时,则向后转肩将杠铃向后推掉,人向前跳或向前挺腹,这样就可以保证安全。也 25 可以手臂握牢杠铃,一后松开并向握杠手方向转体,,,度,使身体迅速躲开。 ? 下蹲翻的自我保护:当由于提铃高度不够或展体不充分而造成杠铃重心偏前并无法挽救时,则两手用力将杠铃向前推开,人向后跳或上体前倾直以保护膝关节。当由于提铃路线部队而造成杠铃重心偏后并无法挽救时,则两手应更加用力向前推开杠铃,人向后跳或抬臀,上体前倾使两膝伸直,以保护膝关节。 ? 上挺未完成而支撑不住时则用胸部承接杠铃(就在箭步姿势中承接),同时两膝随着胸部接着杠铃而向下微屈以进行缓冲,注意在杠铃下落时,两臂不可完全放松,臂伸肌应继续用力使杠铃较慢下落,以减轻杠铃对胸部的压力。 思考题: 1、举重竞赛动作和辅助动作教法。3、示范、讲解与口令运用 2、抓举教法。 举重理论教案 人 数: 第19—20课时 年 月 日 主题:举重教学的计划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举重教学计划制订 重点难点:举重教学的工作计划 教法:采用多媒体和讲授等教学方法进行授课 第三节 举重教学的计划 组织和检查 一 举重教学工作计划 在调查研究和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制订出教学工作计划,可以使教学工作得到科学和合理的安排,作出既有长期的奋斗目标,又有阶段与当前的具体安排,并能在全部工作过程中系统而均匀地分配各项工作,既有重点,又有一般,从实际出发,逐步提高要求。由于计划能做到有目标、有内容、有要求、有步骤、有措施、有方法,所以能使教师在工作时心中有数,有助于发挥主动性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举重教学工作计划是以教育计划作为总的根据而制订的,而教育计划中所规定的目的任务和培养目标是要通过每一门课程,都有相应的教学大纲。 (一)举重教学大纲:上课前由举重教学组或教师制订好教学大纲。它是根据教育计划和学生的情况来制订。教学大纲是教学工作中法定性文件,一定要很好地贯彻落实大纲所规定的内容和要求。当然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不断总结和提高。举重大纲规定了以下几方面的内容与要求: ? 前言(或说明):主要说明制定大纲的依据。 ? 教学任务和要求:包括思想、理论、技术和技能方面的内容。 ? 教学内容与时数分配:包括理论部分、实践部分、技能部分的内容,、、时数分配、教学方式、考核安排等。另外还包括部分的总学时熟和占课时数的百分比(参考附表)。 ? 内容纲要:主要提出各部分内容的教学要点与要求。 ? 考核:包括考核的要求、内容、办法、方式,评分标准和安排等。 26 ? 完成大纲措施。 (二)教学进度:上课前由任课教师制定好教学进度。它是根据教学大纲进一步制订的。教学进度是把教学大纲中规定的教学(包括理论部分、实践部分、考核等),根据一定的要求,落实到每次教学课中去(理论课、技术课、教学比赛、技评达标、理论考试、机动等)。它是教师编写教案的直接依据。教学进度安排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教学的效果。 教学进度表内容:标明什么课、学年度、第几学期、周次、课次、教学内容。 (三)举重课教案:任课教师上每次课前都要编写好教案。它是根据教学程度进一步编写的。教学程度是确定每次课的主要内容。但如何把这些内容有效地教给学生,而且全面地实现课的任务,就必须有更具体的内容安排,练习分量与组织教法(即教案)。表写教案是在充分了解学生情况及钻研教学大纲、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的。 举重课教案的内容主要包括“课的任务、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的练习内容、分量、时间、组织教法和课的小结等。 以上各教学工作计划,是正确组织教学过程所必须的。制订计划应有明确的目的,要结合当时、当地的具体轻狂 ,并深入进行调查研究。 (四)教学内容、举重课教案示例。教师在制订计划时,还应从实际出发、灵活地运用。 举重课教案(示例) 课次: 日期: 课的任务: 第一, 培养严格训练、严格要求、自觉遵守纪律的良好作风。 第二, 复习高翻挺,重点纠正提铃拉臂过早的错误动作。 第三, 通过深蹲、卧拉、弓身练习发展上、下肢和躯干的肌肉力量。 一、 开始部分:时间月,分钟。 (一) 学生集合报告。 (二) 下达课目:高翻挺、深蹲、卧拉、弓身、自选怜惜。 (三) 检查人数和服装,处理见习生。 (四) 思想动员:结合课的任务和内容,以及学生的思想实际进行思想动员。 二、准备部分:时间月,,分钟。 (一) 队形队列练习或集中注意力练习。 (二) 一般准备活动:腕、踝、肘、肩、躯干、髋、膝等关节活动。 (三) 专门准备活动:结合课的内容做一些模仿能够练习和发展专项素质的练习。 三、基本部分“时间月,,分钟。 (一)复习高翻挺。 ? 示范、讲解: ? 示范:做,,,次高翻挺。 ? 讲解:主要要求:蹬腿、耸肩、快蹲。重点纠正拉臂过早的错误动作。 27 ? 再示范:做,,,次高翻挺。 ? 分组练习: ?分,组进行练习。练习方法:,,, ,,, ,,, ???, 、 ??? ,、 ??? ,。 ,,, ,,, ,,, 注:上面的数字表示重量,下面的数字表示次数,右面的数字表示组数,“,”是该项最高重量的百分比(以下同)。 ?教法提示:互相观察动作、分析动作和纠正动作、互相保护。提铃拉臂过早的学生,采用悬吊高翻。 (二) 蹲、卧拉、弓身练习。 ?示范、讲解: ? 示范:各做,,,次。 ? 讲解:这三个动作的作用和要领。主要要求:挺胸、紧胸。 ?分组练习: ? 分,组进行练习,交替进行。练习方法:轻杠铃活动后,,,, ??? ,,, ,,, ? 教法提示:互相保护,严格训练,严格要求,保质保量。 (三) 自选练习。结合专项和个人特点,选择一些动作进行练习。 四、 习:时间月,分钟。 (一) 肌肉腊肠和放松练习:悬吊蛙式举腿、互相背人、互相按摩。 (二) 课终讲评:课的任务完成情况,表扬好人好事,对教学提出建议,不止课外作业等。 (三) 整理场地器材。 课的总结。 二、 举重教学的组织 (一) 举重教学的组织形式:举重教学的组织形式是根据教学的具体任务,内容和对象的特点而决定。一般包括理论作业和实际作业连类。 (二)课的结构:举重技术教学课的结构是指在一堂课中合理地安排和进行教学、训练和教育工作的顺序。它是由教学、训练的目的任务、教材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学生的特点所决定的。 根据体育教学过程的客观规律,举重课的组织结构基本上有四部分:即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 开始部分:它主要任务是组织学生,使学生明确课的任务和要求。 准备部分:它的主要任务是使身体器官系统迅速进入工作状态,为基本部分的学习做好充分准备。同时,还要解决部分一般身体发展的问题。准备部分一般包括如下内容: 集中注意力的练习或建立适宜兴奋性的练习。做准备活动。准备活动按性质和任务可分为一般准备活动和专门准备活动。举重练习哟求举的重量由轻到重,本身就起和准备活动的作用,因此,没有必要或多地进行一般准备活动。专门准备活动 28 主要是在进行基本部分前,其动作性质要与基本部分的内容相适应。如做一些模仿练习和发展专项素质的练习(速度、弹跳练习)。准备部分的时间,应根据课的性质和任务、学生特点、教材内容、气候因素而定。在,,,分钟的课中,一般约占,,分钟左右。 基本部分:一堂课的任务主要是在基本部分来完成的。它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和提高举重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发展身体素质,特别是力量素质,改善身体器官的技能,增强体制,提高学生的身体训练水平,培养共产党义道德品质。基本部分的内容主要包括技术练习和力量联系,以及有关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基本部分的组织方法最主要的是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和它的排列顺序,它对教学效果有较大影响。一般情况下安排,,个练习,其中,,,个重点联系。发展身体素质的练习安排在课的最后。一堂课约,,组左右,运动量的安排应逐渐增大。组织教法一般是示范、讲解,再示范,然后分组练习。基本部分的时间,在,,,分钟的课中,一般约占,,分钟左右。起哄各个动作所需的时间,应根据课的任务和要求、学生情况,以及动作的性质、难度等作适当安排,不要机械地平均划分,执行时也不应太死。 结束部分:它的主要任务是有组织地结束一堂课,使人体参与用力的肌肉拉长和放松,并转入相对安静的状态和进行课的总结。结束部分的内容一般采用放松慢跑、悬吊练习、按摩,同时还要作课的总结和布置课外作业。最后整理场地器材。结束部分的时间,在,,,分钟的课中,一般约占,分钟左右。在实际教学工作中不能忽视这部分的内容,更不能因为其他原因挤掉它的时间,以至影响课的结束。 课的四个部分是互相联系的,是一个统一的教学、训练和教育的过程。这种有机联系体现在四部分都是共同完成课的总任务而服务的。因此,我们在教学工作中既要看到四部分的区别,又要看到四个部分的联系。这样,才能使一堂课的安排形成一个统一的有机的教学、训练和教育的过程。 总之,课的组织结构是根据教学目的任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学生的特点决定的、多样的和不断发展变化的。因此,课的结构是生动的、多样的和不断发展变化的。在我们的工作中,绝不能硬套公式,而因从实际出发,灵活地运用,以便更有效地完成教学、训练的目的和任务。 (三)课的密度:课的密度是指课的各项活动合理运用的时间和课的总时间的比例,以及各项活动安排之间的比重关系。 举重普修课教学,由于时间短,人数多,器材少,提高课的密度,对于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的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堂课合理运用的时间包括合理的知道(讲解、示范、矫正错误等)、做练习、互相观察与帮助、必要的休息和组织措施等。 课的密度的大小,应根据课的任务、练习内容、对象特点以及气候条件等而决定的。在安排和调节课的密度时应从以西几方面入手: ? 教师应在课前人很备课。 ? 分班分组和练习方法合理。 ? 课上的组织工作应尽可能减少一切不合理的措施如整队和调动队伍,以及场地器材的布置等。 ? 从教法措施上来调整密度。例如做练习的密度太大时,可通过讲解、示范、矫正动作等方法进行调节。 ? 充分调动学生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在,,,分钟的课中,基本部分一般约占,,分钟左右。 29 (四) 课的运动量:课的运动量是指在一堂课中学生所承受的生理负担量。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当学生的身体获得必要的、适宜的运动量的时候,才能解决 增强体质、发展力量和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的任务。教师在课前安排运动量时,应全面地考虑下列几点: ? 根据完成课的任务的需要来安排。例如教学的三个阶段,运动量的安排是有所不同的。 ? 运动量应符合学生的身体发展和训练水平。安排运动量时,应周密考虑学生的年龄、性别、项目、身体发展情况和训练水平。 ? 安排运动量时,要认真考虑教学内容的强度 性质,以及与学生身体发展特点之间的关系。例如,抓举和挺举技术性较强,上拉、很吨强度较大,因此运动量就较大。 ? 考虑与安排运动量有关的其他因素。如学生的生活制度、学生训练安排、其他体力活动的负担量、气候因素和卫生情况等,对于安排课的运动量有很大意义。 总之,课的密度和运动量是根据课的任务、对象的特点和教材的性质来安排的,是为了更有效地运用课的时间和合理的安排课的生理负荷量,以便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所以,片面追求课的密度和运动量也是不好的。 (五) 课前准备工作:举重课是一个教学、训练和教育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增强体质和使学生掌握知识、技术、技能,而且要进行思想和道德品质的教育。要达到上述目的,钻研教材,了解和分析学生的共同点、个别差异,以及场地器材情况。在上课过程中,要使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活动配合好,也必须在上课前进行严密的计划和组织。 备课不仅对提高课的质量有重要意义,而且也是提高教师水平的一项重要措施。因为每一堂课都有不同的任务和要求,都会有新的情况和新的问题,需要认真、细致地去考虑和安排,同时对于有经验的教师来说,备课应有更高的要求。不仅对新课、新教材要认真准备,而且对复习更高的要求。不仅对新课、新教材要认真准备,而且对复习课、复习教材也要周密细致地准备。 备课的内容和要求: 教师的备课活动首先应从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开始,同时,应在深入调查研究、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制订好教学进度,使每一堂课与整体联系起来。 对于每一堂课来说,准备工作一般包括: ? 明确课的任务和要求。 ? 了解情况。充分了解学生情况是搞好备课工作的前提,只有充分掌握学生的情况,才能使教学工作切合学生的实际,从而更完美地完成课的任务。 ? 深入钻研一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法。钻研教学内容首先要明确教学内容的目的性及其特点(难度、活动部位、运动量大小、对素质的影响等)、难点和关键,前后课内容之间和同一课的不同内容之间的联系。 ? 编写教案: ? 编写教案首先由确定课的任务开始。一般来说,课的任务包括掌握和提高知识、技术、技能,发汗身体素质以及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等方面。这几方面的任务是有机地联系着的。教师在确定任务时,可根绝对象的特点、教学训练的不同阶段而有所侧重,但不能片面鼓励地强调其中的一面,而忽略了另一面。任务要提得清楚,简明,要抓住关键,文字要确切。 ? 根据课的任务和学生的情况,要合理安排课的叫许内容及各项内容的练习重量、组数和时间,使之符合任务的要求和保证任务的实现。准备部分和结束部分的 30 内容应围绕基本部分的教学内容进行安排,以便密切配合,共同完成课的任务。 ? 教案中还应根绝课的任务、对象特点及场地器材等有关条件,安排组织教法,并确定全班和个别学生的课外作业。 ? 培养积极分子,准备上课的场地和器材。积极分子的培养应在平时的实际活动中进行。 根据体育教学的特点,还应注意到现场进行备课,以便更好地安排教学内容和组织教法。在不影响学生学习的情况下,还可将新授教材找个别学生事先进行练习,以便了解掌握的情况和问题及进一步研究教法措施等。 (六) 课的进行:在课的进行中,对教师来或是一个严肃的劳动过程,是以系统的知识、技术、技能武装学生的过趁,也是以自己的模范作用影响学生和教育学生的过程。 在备课的真个过程中,正确地运用表扬与批评,严格地要求学生,培养学生的勇猛顽强和集体主义精神 、组织性和纪律性等优良品质也和重要方面。课后教师应将上课的一般情况、计划完成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记录下来,以作为下次课进行教学的参考。 (七) 课的分析:为了提高教学质量,除了要抓好备课和上课这两个环节外,还要重视课后的检查和分析,以便找出教学过程中的优缺点,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意见,不断提高教学工作的质量。 一堂课的质量总的应从完成课的任务的情况来衡量。而任务完成的好坏和教师课前的准备及课上的一系列工作是分不开的。分析课的质量时一般应从如下几方面来考虑。 首先,要分析教师课前的准备工作,其中包括:是否掌握了学生的情况。任务是否定得正确,课的内容是否符合课的任务,课的时间分配、课的组织与教学方法的运用及教案的质量如何,场地器材的准备情况等。 其次,要分析教师在课上的组织教法和教育工作的质量。如: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是否正确、熟练,组织教法是否符合任务、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教育工作的质量,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的运用,密度和运动量的掌握,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的发挥,积极分子的使用,师生关系等。 分析时,可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根据解决问题的广度和深度的不同,分析课的方法可分为一般分析和专题分析两种。一般分析是围绕课的中心任务,对课上有关的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专题分析只针对某一个或两个问题进行系统、深入的分析。 分析课的形式通常采用字我分析,互相提意见,以及组织公开课,开评议等。 三 教学的检查和评定 教学的检查和评定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各个方面检查材料的比较、分析,能经常地了解到学生的知识、技术、技能、素质、身体等方面的的变化情况,以及他们对作业的态度等,因而能较全面地、客观地反映教学工作的实际效果,使教学工作建立在客观实际的基础上,并能帮助教师经常检查和评定自己的工作,及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调整教学计划,以不断改进工作。所以,教学的检查和评定对提高教学工作的质量具有很大的意义。 为了全面地反映教学工作的质量,检查工作应包括教学工作的各个主要方面。如:教学工作进行的情况,学生的健康情况,运动创伤的情况,运动成绩及 31 身体素质的情况,以及学生成绩评定等。 (一) 教学工作情况的检查:她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来进行的,是检查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它不仅包括教师对学生课内情况的检查,一般包括学生出席的情况,课上学习的态度,学习成绩和完成计划的情况。对教师工作质量等形式来进行。 (二) 身体检查:体育运动的根本任务是为了增强体质,所以,身体检查的材料是科学地安排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之一,也是衡量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方面。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而正确合理的教学训练过程是其中主要的积极的因素之一。 根据举重项目的特点,身体检查的内容可包括:身高、体重、体围、(胸、腰、上臂、大腿、小腿围等)、脉搏、血压、肺活量、握力、,光透视、心电图等。 举重普修课由于课时少,时间短,因此,一般不进行身体检查。身体检查适用于举重专修课和业余体校经验中课的教学工作。 (三) 运动创伤登记:运动创伤是和教学任务矛盾的,会严重影响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为了预防伤害事故,教学中对于伤害事故的发生应进行认真的分析和总结。 运动创伤的登记一般包括下列内容:受伤者姓名、年龄、性别、受伤的时间、地点、性质(如挫伤、拉伤、扭伤、劳损等)和部位;受伤时活动的内容及受伤的原因;当场处理的方法及效果;急救者姓名、任课教师姓名、治疗方法和恢复性矿等。 (四) 运动成绩及身体素质的检查:运动成绩及很体素质的检查,对检查教学工作效果,以及研究和分析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教学工作中,运动成绩急身体素质的测验,是教师根据教学任务和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的。 (五)修课的考核方法:考核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复习、巩固、提高所学的知识、技术、技能掌握的情况,也是检查教师教学质量的一种方法。因此,要重视举重课的考核工作。 考核的内容和方法: ,(平时成绩:以学习态度、课堂提问、课外作业、成绩提高等方面来评定。占,,,。 ,(技 评:占20% 3( 达 标:占30% 4( 理论考试:理论的内容,进行比卷考试。占40% 考试学横机由以上四个部分内容评定。积分方法采用百分制。 上述机关方面的检查,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根据所要完成的任务和解决的问题,通过警察检查的办法和简短检查的办法来进行的。如:对教师工作质量的检查,可以通过经常地相互看课的办法进行,也可以在一定的阶段着重地研究教学过程中的某些问题进行阶段性的检查课;运动成绩和身体素质的检查可以经常地进行,也可以在某一阶段或课的结束时进行全面的测验;身体检查可以分散地个别地进行,也可以定期地集中地进行等。经常检查和阶段检查的材料,应与教学前的调查研究的各有关材料对比、分析,以便更好地发现问题,改进工作。 为了全面地、系统地总结教学工作,学期结束时,通常应进行总结性的检查和评定,以便全面地分析和研究教学工作,总结工作的优缺点、经验、存在的问题与提出改进意见。总结性的检查和评定应充分运用教学前的调查研究的材料和教学过 32 程中进行检查和阶段检查的材料。 总结性的检查和评定一般包括:学生的基本情况;学生的学习态度;教学大纲、教学进度完成的情况;学生的理论、技术、技能掌握情况;运动成绩和身体素质提高情况;工作中的优点、缺点、经验、问题和改进工作的建议。 总结性的检查和评定,可参照上述内容进行全面的总结,也可以着重总结某一部分或几部分的内容。在总结的过程中要走群众路线,充分反映有关人员及向的意见,如召开有系科领导和学生代表参加的总结座谈会,以便更深入地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和改进教学工作。 教学的计划、组织和检查评定是相互联系着的几个重要的环节,脱离例如哪个环节都是不行的。所以,要提高教学工作的质量,就必须全面地、有重点地安排好这几个方面的工作。在进行这些工作时,要始终坚决贯彻调查研究的精神,一切从实际出发,只有这样才能时主观的认识逐步符号教学的客观实际,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思考题: 1、举重教学工作计划的制订。 2、举重教学进度的制订, 3、举重教学课时计划的制订。 33 34 举重理论教案 人 数: 第21—22课时 年 月 日 主题:举重训练法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举重训练的方法 重点难点:力量训练的方法 教法:采用多媒体和讲授等教学方法进行授课 第五章 举重训练法 第一节 训练概述 训练是教学的继续和深入。 一. 训练基本原理 运动训练是指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为了不断提高运动员专项运动技术水平而专门组织的一种教育过程。 训练从某中意义上说,实质上就是给机体以刺激,大运动量训练就是机体以更大的刺激,因而机体所引起的反应也强烈而深刻,训练效果也显著。运动训练时,运动员机体内能量物质的分解代谢加强,即异化作用占优势;而运动训练后机体内能量的合成代谢加强,即同化作用占优势,恢复再生过程加强加深。这时不仅能恢复到原有的水平,而且能超越原有水平,这就是“超量恢复”。但是,这种超量恢复只有在正常生理极限范围内的训练刺激下才能产生,所以,训练(狭义的)和恢复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 运动员的整个训练过程,实质上就是一个由不适应——适应——再不适应——再适应„„的过程。 二(举重训练的任务 举重训练的饿中心任务就是从身体(技术(心理(战术(恢复(智力和思想更各方面不断提高运动员的训练水平,创造优异成绩。 (一) 增强运动员的健康, (二) 建立正确而完整的技术概念, (三) 改善运动员的心理过程, (四) 培养举重比赛中必须的战术意识和各中战术素养 (五) 学习和掌握举重运动员必须的恢复手段和方法, (六) 学习和掌握举重运动员必须的体育基本理论知识和有关举重专项运动理论。 (七) 提高运动员对祖国和人民而练繁荣目的性和自觉性,培养为祖国体育事业而勇攀高峰的献身精神,培养勇敢顽强坚定的意志品质。 上述七条具体任务是紧密联系(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在训练中应全面贯彻,不要偏废。但因对象(训练时期个需要的不同,可以有所侧重。 三(举重训练原则 训练乃是运动训练客观规律的概括和总结。 35 (一) 系统性原则:贯彻这一原则主要有三个方面具体要求。 一是在整个运动生涯中,训练应该按照各年龄阶段的不同解剖形态(生理和心理特征,按阶段有重点的进行安排,即要有规律性。 二要循序渐进, 三是要有连贯性,不能中断, (二) 全面身体训练和专项训练相结合原则: 全面身体训练可以为专项训练打好基础,可以弥补专项训练的不足,可以起促进作用。 (三) 周期性原则: 主要依据是竞技状态形成的客观规律,竞技状态不是随便可以获得的,它是要通过一段时间的系统训练才能出现。其发展过程有三个阶段,即获得阶段、保持阶段和暂时消失阶段。一个周期可相应地分为准备期、基本期、竞赛期和休整期四个互相紧密衔接的时期。 (四) 严格要求,从实战出发,坚持科学的大运动量训练原则: 科学的大运动量训练,可以不断的提高人体的机能,促进运动成绩的更快增长。运动量是指人体在身体练习中所能承受的生理负荷量。科学的饿大运动量是指在一定的范围内接近人体所能承受的最大生理负荷量。 (五) 区别对待:人是有个体差异的应对个别运动员区别对待。 (六) 有效组数训练与强度训练相结合的原则。 四、举重训练的内容 举重训练的内容应该包括身体训练、技术训练、心理训练、战术训练、恢复训练、智力训练和思想教育训练七个方面。它们之间有区别,又有联系,它们互相影响、互相渗透、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良好的身体素质乃是技术的基础,而身体素质又必须通过正确熟练的技术才能发挥出来。发展身体素质直接关系着技术的提高,而在技术训练的同时,也能进一步促进素质的发展,所以两者应该有及的结合。 要提高举重成绩,还必须有足够的信心和决心,要有顽强的意志以及其它心理品质。 训练是为了比赛,既要参加比赛,就要想办法战胜对手,就要运用战术。战术技术又是以身体素质、技术、心理品质和思想等因素作基础的。 训练(狭义的)与恢复是对立统一。恢复饿快就能承受更大的运动量,因此恢复训练必不可少。然而恢复的内容、手段的选择和运用却又要与寻来年相适应,两者密不可分。 现在寻来年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越来越科学化。加强智力训练可以大大提高运动训练的科学性,提高运动员的自觉性。 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受思想支配的,因此应该把思想教育作为运动训练的一个重要内容。 训练的七个方面内容有区别,又有联系,但是,它们都是为这同一个目的,围绕着同一个中心,这就是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创造优异成绩,攀登举重运动的高峰。 思考题:1、举重训练的原理。 2、举重训练的基本原则。 3、举重训练的任务 36 举重理论教案 人 数: 第23—24课时 年 月 日 主题:举重身体训练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举重身体训练的方法 重点难点:举重力量训练的方法 教法:采用多媒体和讲授等教学方法进行授课 第二节 身体训练 一、 身体训练的概念、意义、任务和要求 (一)概念:在运动新年连过程中,运用各种有效的手段和方法,以增进运动员的健康、提高机体的技能、提高运动员承受运动量的能力、发展各种身体素质为目的的训练。 健康的身体是发展身体素质的前提和基础。但身体训练的直接的主要的目的乃是发展各种一般身体素质和专项身体素质, 一切运动活动都是在大脑皮质支配下的肌肉活动。通常我们把人体在运动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及柔韧性等机能能力称为身体素质。 (二)良好的身体素质是掌握运动技术、提高运动成绩的基础。身体素质好还可以减少运动创伤,延长运动寿命。 (三)任务:身体训练的主要任务就是发展专项和一般身体素质,提高人体的各种机能能力,为掌握完善的运动技术、提高人体运动的各种良好的基础。 (四)要求: 1、 按照儿童和青少年身体素质发展的客观规律进行训练。 2、 专项素质训练和一般素质训练相结合。 3、 身体素质训练和技术训练相结合。 二、专 项身体训练 (一)举重专项身体训练的概念和特点: 1、 概念:对举重运动起主要影响的身体素质是力量素质,因此力量是举重的专项素质,举重的专项身体训练也就是力量训练。 肌肉的力量也可以分为克制性力量(通常所说的动力性力量)、退让性力量和静力性力量。而动力性力量又可分为重量性和速度性两种。 2、 特点:举重的最主要特点就是要经常举起很大的重量。 (二)力量素质增长的生理基础:力量是肌肉收缩或紧张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能力, 它主要表现出来在三个方面,即肌肉本身结构和机能的改善,肌肉工作是功能和神经调节技能的改善。 经常进行力量训练,会使肌肉的生理横断面增大。肌肉生理横断面增大,这在举重运动员身上是表现十分明显的。 经常进行力量训练,能够改善神经系统的调节机能。训练又可以改善支配不同肌肉群的各中枢间的协调关系,从而提高主动肌同对抗肌、协同肌、固定肌之间的协调能力。训练还可以改善神经控制和增强神经冲动的传递,使一些不活动的 37 肌纤维也活动起来。 经常进行力量训练,还能使肌肉工作时的功能情况得到改善。 此外,由于力量练习时的不断牵扯,还能使肌肉中的结缔组织增多、增强,使脂肪减少,从而提高肌肉的收缩能力。 力量训练会引起上述一系列生理、生化和形态结构的变化,而这些变化又反过来提高了人体的力量素质。 (三)力量训练的任务和要求: 1、 任务:历来能够训练的任务就是要发展抓举和挺举两项竞赛动作需要的各部分和各种性质的力量,为掌握完善的运动技术,为提高两项竞赛动作的成绩,打下良好的力量基础。 2、 要求 (1) 全面而有重点地发展抓举和挺举所需要的各部分和各种肌肉力量。 第一,要使抓举和挺举两项动作所需要的力量得到均衡的发展。 第二,在发展抓举和挺举所需要的各部分肌肉力量时,既要主次分明,又要全面照顾。首先应通过对两项竞赛动作结构的技术分析,全面地认识完成这两个动作究竟需要哪些部分的肌肉力量。然后再在全面认识的基础上,区分主要和次要。 第三,应使两项动作所需要的噶中不同力量都得到发展。 (2) 既要注意克服力量训练中的薄弱环节,也要注意扬己所长。 (3) 主要辅助动作的成绩与抓举挺举要按比例发展。 (4) 力量训练时,辅助动作的技术上要与抓举挺举的技术要求相一致,要保证动作质量。 (5) 进行力量性辅助动作训练应从难要求。 (四)力量训练的内容:为了发展抓举和挺举动作所需要的肌肉力量,应该在 析这两个动作结构、主要环节运动和主要用力肌群的基础上,来确定训练 内容。综观这些练习动作基础上可以分成三类:一类是包括较多的环节运动、 与技术结合较密切的动作,或者是发展主要肌群的动作,我们称它为主要 辅助动作。第二类是包括较少的环节运动,与技术关系不太密切,发展局部 或小肌肉群的练习,我们称它为局部力量辅助动作。第三类是结合动作,可 在加大难度、强度训练时,成了某个特定的目的时而采用。 1、 抓举力量辅助动作有高抓、直腿抓、窄高抓、高翻、宽高翻、宽拉(垫人拉、垫铃拉、膝上拉)、矿硬拉(垫人和不垫人)、弓身、颈后宽挺蹲、抓举支撑深蹲、颈后宽借立推;俯卧拉、直立提肘拉、引体向上、负重挺身;拉抓、抓拉、高抓接颈后宽借立推、颈后推接抓举支撑深蹲等。 2、 下蹲翻力量辅助动作有高翻、箭步翻、膝上下蹲翻、窄拉(垫人拉、垫铃拉、膝上拉)、窄硬拉、前蹲、后蹲;窄拉静力。 3、 上挺力量辅助动作有半挺、架上挺、颈后挺、借立推、预蹲、预蹲发力、箭步支撑、半蹲支撑、上挺支持静力;预蹲静力、实力推、坐推、壶铃推、箭步蹲、半蹲、体侧屈、箭步行进;前蹲接上挺、借立推接半挺、半挺接分腿挺等。 (五)力量训练的方法:由于肌肉工作基本上可以分为克制性工作、退让性工作和静力工作三类,因此力量训练方法也相应地分为克制训练法、退让训练法、静力训练法以及动静结合训练法四种。 1、 克制训练法:又叫动力训练法,这是举重发展力量的主要训练方法。其特点是肌肉在收缩时,以缩短来克服阻力而进行工作,即肌肉主要做克制性工作,这时主动肌和协同肌群缩短,对抗肌被拉长,人体在运动状态中进行练习,人体有关 38 环节的相对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叫克制或动力训练法。 (1) 大重量、少次数的训练方法。 (2) 中上重量、少次数、快速度的训练方法 (3) 小重量、多次数的饿训练方法 (4) 小重量、多次数、交替速度快的训练方法。 (5) 较大重量、慢速度的训练方法。 (6) 等动力训练法。 2、 退让训练法:其特点是当肌肉工作时,肌肉渐渐退让,这时的外型由较短、较粗逐渐变得较长、较细,但摸起来还是比较硬。进行退让训练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负重。还有一种叫超长训练法(也有的叫超等长训练法),这实际上是一种把退让和克制结合起在一起的训练方法。超长练习的目的在于使纯力量转变成爆发力。在超长训练时,必须特别注意动作要快速有力。 3、 静力训练法:这种方法的好处是可以把身体位置保持在最吃力的角度或者是技术动作所需要的位置进行用力。 静力训练一般均采用较大的重量进行练习,而且肌肉群又保持长时间(10秒钟左右)的持续紧张,因而能引起大脑皮纸指挥肌肉活动的神经细胞产生强烈而持续的兴奋。 静力练习的基本训练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持续用力6—10秒,间歇4秒,重复3—4次为一组,每个动作重复3—4组。另一种方法是持续用力直至疲劳,一组就是一次,一个动作重复3—4组。 静力练习的动作也分为两种,一种叫负重静力,一种叫对抗静力。 对抗静力练习的方法是身体在某种姿势中保持静力紧张去与固定物体进行对抗。 静力练习时肌肉保持紧张,应注意积极休息和深呼吸,以促进呼吸和血液循环,偿还氧债。 静力训练对发展绝对力量和支持力量固定有交好作用,但过多的静力练习将会影响动作速度和速度性力量的发展,故举重训练中,仍应以动力练习为主,使动静结合起来。 4、 动静结合训练法:实质上是一种属于动静结合的训练法 着一类动作有宽拉结合静力、坐弓身结合静力、后蹲结合半蹲静力、四次停顿宽(窄)拉(杠铃在离台瞬间、在膝关节处、在大腿中部、在提锺站立姿势时停顿)等。 三、一般身体训练 (一) 概念和意义:凡是为了发展除专项身体素质(举重为力量)以外的其他身体素质而进行的训练,称为一般身体训练。 (二) 要求: 1、 进行一般身体训练,既要结合专项特点进行,也要注意全面发展。 2、 进行一般身体训练时,要注意掌握其它运动项目的技术和基本训练方法。 (三) 内容: 1、 弹跳力练习:纵跳、立定跳远、多级跳、跳台阶、跳上山羊、跳深等。 2、 速度练习:短距离冲刺跑(30米、50米、100米 ),或其它以短跑为主要内容的游戏。 3、 柔韧练习:举重运动对肩、肘、腕、髋、膝、踝等关节的柔韧性要求都很高,又由于肌肉力量的增长对关节起加固作用,因此,在训练的全过程中,必须始终注意坚持柔韧性的练习,否则随着力量的增强、肌肉的增大将可能使关节变僵。内容有压肩、转肘、单杠吊肩、压肘、压踝、箭步压腿、体前后屈、劈叉、倒立等 39 练习。 4、 灵敏和协调性练习:技巧运动的翻腾练习,足、篮球练习等。 5、 耐力练习:足、篮球比赛,连续跳绳,中距离跑(1500米)。 6、 爆发力练习:双手后抛铅球或实心求、其它投掷练习(弹跳力的练习实际上也是发展爆发力的练习)。 (四) 安排:在青少年时期打下良好的一般身体素质基础,切莫错过良机。 思考题:1、身体训练的概念、意义、任务和要求。 2、克制训练法。 3、静力训练法。 4、动静结合训练法。 40 举重理论教案 人 数: 第25—26课时 年 月 日 主题:举重技术训练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举重技术训练的方法 重点难点:举重技术训练的方法 教法:采用多媒体和讲授等教学方法进行授课 第三节 技术训练 一、 技术训练的概念、意义和任务 (一) 概念:凡是为了建立正确完整的技术概念,改进、提高和熟练抓举挺举两项竞赛动作的技术而进行的训练,就称为举重的技术训练。因此,技术训练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建立运动条件反射的过程 二) 意义:技术训练是运动训练的重要一环。只有掌握完善的技术,才能( 充分发挥运动员的身体训练水平,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 (三) 任务:技术训练的任务是建立正确而完整的技术概念,锻炼做动作时肌肉 用力的协调和敏锐的肌肉用力感觉,培养准确、熟练、巩固、稳定的技术风格,以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 建立正确而完整的技术概念,对于尽快正确的技术动作是机器重要的。 正确技术概念的形成,绝不是靠一两次讲解或示范就能够达到的,它必须在训练过程中,通过做动作的肌肉用力感觉,反复实践、反复体会、不断总结,才能逐步形成。 训练中还必须培养肌肉用力的协调性,不管是建立正确的技术概念,还是培养肌肉用力的协调性和肌肉用力感觉,这都是一个长过程,是整个技术训练过程中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 二、 举重技术训练的要求 (一) 要练想结合: (二) 既要遵循技术动作的基本要求,又要考虑运动员的个人特点教练员还要注意避免本身的某些习惯动作对运动员产生的不良影响。、 (三) 要认真的对待每一次试举,保证正确性和成功率:有些运动员往往过分迷恋于冲大强度,而不重视动作的正确性和成功率,失败了也不分析失败的原因,到比赛时动作无把握,靠碰运气,甚至造成三次失败。所以必须养成严格要求的好习惯。 (四) 要掌握适当的重量:重量太轻则刺激太弱,以至某些肌纤维乃至个别小肌肉不参加收缩即可完成动作,重量过重,则运动员也不可能把注意力集中在技术动作上,容易产生错误,破坏技术动作。技术训练应该采用以能够基本上做出正确动作的重量为适宜,这样的重量一般为个人最高成绩80—90%。 (五) 要不断的克服薄弱环节,注意抓举和挺举成绩按比例发展。 41 (六) 技术要不创新:一个新技术的出现往往会大幅度地提高运动成绩,教练员和运动员都应保持敏锐的感觉,勇于试验,勇于创新。 三、 举重训练的范围和内容 (一) 技术寻来年的范围:对于技术训练范围作全面的理解,否则将会影响训练效果。举重技术训练的范围应该包括下列九个方面: 1、 三个预备姿势:即抓举预备姿势、下蹲翻预备姿势和上挺预备姿势; 2、 两个提铃:即抓举提铃和下蹲翻提铃; 3、 三个发力:即抓举发力、下蹲翻发力和上挺发力; 4、 三个下蹲支撑和一个预蹲支撑:即抓举下蹲支撑、下蹲翻下蹲支撑、上挺下蹲支撑和上挺预蹲支撑; 5、 三个起立:即抓举起立、下蹲翻起立和上挺起立; 6、 两个定铃:即抓举定铃和挺举定铃; 7、 两个放下杠铃:即抓举放下杠铃和挺举放下杠铃; 8、 两个呼吸方法:即抓举呼吸方法和挺举呼吸方法 9、 九个连接: 之所以要罗列这么仔细,这是因为第一,近几年来技术训练实践已经是越来越细,同时解决某些技术细节的训练手段也不断出现;第二由于某些教练员和运动员对技术寻来年的范围理解得不够全面,或者是只抓了主要方面,而忽视了次要的方面,因此,在比赛中已经暴露出了一些弱点。 (二) 技术训练的内容:技术训练的内容包括抓举挺举两项竞赛动作和为了改进与提高这两项竞赛动作的技术性辅助动作。 抓举主要分为开始提铃、发力和下蹲支撑三个部分,相应的技术辅助动作有高抓、垫人抓、膝上抓、垫铃抓、悬垂抓、直立抓、窄高抓、宽提肘拉、抓举支撑和颈后宽挺蹲。 下蹲翻除握距较窄和定铃的位置不同外,与下蹲抓结构基本相同,相应的动作有高翻、垫人翻、膝上翻、垫铃翻和耸肩等。 上挺动作主要分为预蹲、发力、下蹲支撑三部分,相应的动作有负重预蹲、预蹲发力、架上挺、半挺、颈后架上挺、上挺支撑、半蹲支撑和箭步翻等。 四、 举重技术训练的阶段划分有安排方法 形成运动技能,实际上就是建立复杂的、连锁的、本体感受性的运动条件反射。而这种反射的形成过程分为四个互相联系的阶段,即泛化阶段、分化阶段、巩固阶段和自动化阶段。教学过程中主要表现为泛化阶段、分化阶段和初步的巩固阶段。因此,举重运动员的技术训练一般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进行,即改进技术阶段、巩固与熟练技术阶段和提高与发展技术阶段。 (一) 改进技术阶段:1:任务 技术训练的第一个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讲解、示范和技术练习,进一步建立正确的技术概念,继续改进错误动作,消除多余动作,促进动作技能进一步分化、巩固,逐步地达到用力协调、节奏明显、动作和杠铃线路基本正确。总之,改进错误动作是这一阶段的中心任务。 2:内容:除了要进行抓举和挺举完整动作的技术训练外,较多地采用技术辅助练习来进行训练,但是,应当注意训练中不要过多长时间地专门进行分解练习。 3:方法:训练方法主要采用强度小(最高成绩的70%左右),每组举的次数较多(3—5次), 训练中还要多做正误对比的示范动作,并配合以讲解分析,帮助分化抑制的 42 建立。 (二) 巩固与熟练技术阶段: 1:任务:这个阶段训练的只要任务就是使已经比较正确、比较协调而有节 奏的动作更加巩固有熟练起来,建立完整的饿技术概念。 2:内容:同第一阶段。 3:方法:第一阶段的训练方法是70%的重量,而第二阶段可采用不同的重量每组举3次,作两组后,如动作正确,再增加重量,最后再降到70%重量重复两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巩固正确的动作。 (三) 提高与发展技术阶段: 1:任务:在巩固熟练技术基础上,使动作走向自动化,改正细小的错误动作,进一步掌握先进的、适合个人特点的技术,不断提高技术水平。 2:内容:以抓举挺举的完整动作为主,也要有选择地安排一些技术性辅助动作。 3:方法:主要是中大强度(80%—90%)的有效组数训练。 思考题: 1、技术训练的概念、意义和任务。 2、技术训练的要求。 3、技术训练各阶段的内容、任务、方法。 43 举重理论教案 人 数: 第27—28课时 年 月 日 主题:举重心理训练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举重心理训练的方法 重点难点:举重心理训练的方法 教法:采用多媒体和讲授等教学方法进行授课 第四节 心理训练 一、心理训练的概念和作用 心理训练就是有意识地对运动员的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方面)和个性心理特征施以影响,发展各种必须的积极的心理品质,并使运动员学会调节自己心理状态的各种方法,从而为更好地参加运动训练和完成复杂的比赛任务作好各种心理准备,这样一个目的有计划的训练过程,就称为心理训练。 运动员的心理训练,可分为一般心理训练和准备比赛心理训练两类。一般心理训练又叫长期心理训练,它的主要目的认识是根据本项目特点的需要,来改善运动员现有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提高心理品质,从而形成运动员能有效地参加比赛的心理准备状态。准备比赛心理训练又叫短期心理训练,它是指比赛短期内和比赛过程中,以运动员现有心理水平为基础,根据参加具体比赛的任务而安排的心理训练。主要目的,是使运动员学会自我调节状态的方法,促进形成最佳竞技状态,以便在比中争取优良成绩。由此可见,一般心理训练与准备比赛心理训练是互相一览、互相联系的,相反如果不进行准备比赛训练心理训练,则平时长期心理训练的作用也就不能得到更好的发挥,所以,一般心理训练是必要的基础训练和准备比赛心理训练则是在特殊条件下的继续和提高。 (二)作用:运动训练的直接目的,一言以蔽之,就是要充分挖掘人体的运动潜力。所以,心理训练的主要作用就在于发觉云动员的内在心理潜力,训练运动员能有效地控制自己的心理活动,使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的困难条件下,具有稳定的、积极的、适宜的心理状态,并进入最佳竞技状态,从而保证训练的质量和比赛中表现出最高的运动水平,创造优异成绩。 二、心理训练的任务 心理训练的基本任务就是要改善运动员的心理过程;形成个性心理特征;发展积极的心理品质(以上主要为一般心理训练的任务);创造适宜的心理状态并培养运动员具有控制自己心理稳定性的能力(以上主要为准备比赛心理训练的任务);从而使心理准备程度达到高度水平,为训练和比赛创造良好的心理条件。 三、心理训练的要求 (一) 充分发挥自觉性积极性。 (二) 心理训练必须与身体训练、技术训练、战术训练及思想教育等有机结合进行 (三) 要掌握好循序渐进与重复性原则,心理品质的改善,个性心理特征的提高,都是长期教育训练的结果。 44 (四) 注意区别对待。 四、心理训练的方法 (一) 模拟训练:可称为适应训练或实战训练。它是赛前进行的准备参加比赛的心理训练方法。 1:适应比赛环境的训练;大致分为三个方面: (1) 适应地点、气候、时差、温度、饮食等自然等因素的变化而进行的训练 (2) 适应场地、设备、器材、照明、音响等物的因素的改变而进行的训练。 (3) 适应观众、裁判和对手等人的因素的改变而进行的训练。 2:提高试举成功率的训练: (1) 赛前要特别强调抓竞赛动作的成功率。 (2) 在训练时间、举的重量、加重方式、间歇时间、规则要求等方面,应尽量有比赛相适应。 (二) 自我暗示:自我暗示的套语多种多样,套语按其作用和性质一般分为下面几种: 1:意念套语:主要用于技术方面。 2:自我控制、自我调整套语:用意识来使肌肉放松。 3:自我动员和自我命令套语:以增强决心和信心,克服一些消极情绪。 (三) 放松训练:分为三步。 1:开始姿势 2:通过默念语词使骨骼肌放松。 3;利用慢而深的吸气——自然舒适的屏气(约两秒钟)——舒畅自如的深呼气。 (四)注意力集中训练: 1:注意培养训练和比赛的目的性。 2:注意兴趣的培养。 3:加强以至努力。 (五)意志训练:意志是指人们为了达到既定的目的,而去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动,自觉地克服各种困难。 良好的意志品质主要有:自觉性、果断性、勇敢、主动性、自制性、顽强性、坚定性等。 举重运动员的意志品质训练,一般采用的方法有如下一些: 1:不断教育运动员明确训练和比赛的目的。 2:严格要求遵守各种生活制度。 3:通过举重训练中的技术、力量、运动量等各种因素来培养意志品质。 4:在疲劳厌倦的状态下要求完成一定的任务,这可以培养运动员的顽强性。 5:利用大重量培养勇敢精神。 6:利用不利的气候条件培养刻苦精神。 7:在伤痛情况下注意加强意志品质的训练。 8:运用比赛场合进行意志训练。 9:要重视运动员在意志方面的自我调整能力的培养。 思考题:1、心理训练的概念和作用。 2、心理训练的任务。 3、心理训练的要求和方法。 45 举重理论教案 人 数: 第29—30课时 年 月 日 主题:举重战术训练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举重战术训练的方法 重点难点:举重战术训练的方法 教法:采用多媒体和讲授等教学方法进行授课 第五节 战术训练 一、 战术训练的概念和意义 战术是根据比赛双方情况,正确地分配力量,充分发挥己方身体、技术和心理等方面的特长,限制对方特长,争取胜利的比赛艺术。 凡是为了运动员掌握最合理的战术手段和战术方法,培养运用这些手段和方法的能力,以便发扬自己特长,限制对方特长,为比赛作好战术准备而进行的训练,叫做战术训练。战术得当,常常以弱胜强;战术不当,强者也会变成弱者而失败。 二、 举重战术训练的要求 (一)要树立正确的战略思想。举重比赛中必须坚决贯彻“以我为住,以成功率为住”的战略方针。运动员牢固树立了两个为主的战略思想,才能在比赛中更好地更恰当考虑如何限制对手特长。 (二)培养战术意识是举重战术训练的中心环节。 有了战术意识,才能自觉地贯彻两个为主的战略思想;有了战术意识,才能预见比赛过程,预测可能发生的变化,从而提出自己的战术;有了战术意识才能自觉地控制比赛中自己的每一个表情和行动;有战术意识,才能不会轻易被对手所调动,而却会有意识地去调动对手;有了战术意识才会自觉地根据场上情况的变化,及时改变自己的战术;有可战术意识,才会自觉地调整自己的战术心理活动;有可战术意识,才能与教练员取得密切而默契的配合。 (三)掌握具体的战术手段和战术方法,并且提高对这些战术手段和方法的运用能力。举重的战术手段主要有体重、试举重量和战术心理三个方面。 三、 举重比赛的战术手段和战术方法 (一)体重战术: 1:体重战术的意义:按体重分级别比赛是举重运动员的重要特点之一。 2:运用体重战术的要求: (1) 预见性: (2) 战术考虑与保持充沛的毅力结合: 3:体重战术的运用方法: (1) 确定级别: ?要充分了解对方参加比赛人员的名单、级别、体重和成绩,然后根据对对手的 46 分析判断,再作出本队的安排。 ?个人的级别安排要服从于团队取胜是否有利。 ?体重如超过级别标准太多,则应服从长远利益,以升一级比赛为妥。 ?准备临时根据情况作升降级调动的运动员, (2)控制赛前体重:运用赛前体重战术应注意下列几点: ?成绩稍占优势者,应少考虑体重战术,而应多注意保持充沛体力,主要依靠试举重量战术去战胜对手。 ?原有体重较重饿日又必须降级比赛时,应少考虑体重战术而多注意保持体力,体重宜控制在刚好符合级别标准。 ?原有体重超过级别标准不多的运动员,在不影响体力的前提下,为了在战术上有利,可以把体重控制在比级别标准低0.5千克左右的水平上,以取得战术上的主动权。 ?当自己成绩与对手相近时,赛前应注意体重保密,同时可采取正当的手段了解对手情况,力争使自己的体重轻于对手。 ?在成绩相近的情况下,如已得知对手的确实体重,而自己又是力所能及,可以采取措施临时再控制0.1千克左右,以取得体重上的主动。 (二)试举重量战术: 1:试举重量战术的意义:试举重量是举重比赛的主要战术手段。试举重量选定得正确,获得很高的试举成功率,取得良好的成绩。反之,如果试举重量选定得不恰当,脱离实际,产生不良影响,小则影响成功率,影响成绩和名次,大则可能使三次试举全部失败。 2:确定试举重量应考虑的因素:确定试举重量这是主观判断的问题,然而判断的依据是客观存在着的各种因素。 (1) 平时训练,特别是赛前一个月训练的各种情况。 (2) 心理状态,尤其是运动员的信心。运动员这方面的表现主要有三种情况: ?赛前比较紧张、害怕、信心不足。 ?赛前信心不足,但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高。 (3) 是否减轻体重,这也是确定试举重量应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人工减轻体重一般来说对体力往往有些影响。减得多者影响大些,减的者影响小些或不受影响;轻级别影响大,重级别影响小;脂肪少者影响大,脂肪多者影响小;力量小而技术好者影响大,力量大而技术差者影响小; (4) 比赛经验问题。 (5) 对手情况,无疑这是确定试举重量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 3:确定试举重量的原则:举重比赛确定试举重量的基本原则是以我为主、保成功率、稳拼结合、兼顾对手、失败不加、灵活掌握。 (1) 以我为主 (2) 保成功率 (3) 稳拼结合 (4) 兼顾对手 (5) 失败不加 (6) 灵活掌握 ?第一次试举重量尽量不改,即灵活性主要表现在第二、三次试举。 ?灵活的幅度一般为2.5千克,最多不要超过5千克。 ?灵活掌握以减轻重量为主,只有非增加重量不可时再增加。 47 4:三次试举要重量的基本要求及试举方案:第一次试举的基本要求是稳,应 该是很有把握成功的重量, 第二次试举重量一般比较固定,即比第一次重量增加5千克,接近或达到运动员的赛前训练最高成绩。 第三次试举的基本要求是拼。 (三)心理战术: 1:心理战术的意义:比赛胜负取决于双方的身体、技术、战术等多种因素,其中心理状态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身体素质和技术是心理战术的基础,而成功的心理战术的运用,则能充分调动运动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促进运动员身体素质和技术的发挥。 2:心理战术的运用方法: (1) 尽量了解对方,而不给对方了解自己: (2) 麻痹对方和给对方以心理负担:(3)通过暗示给我方以鼓舞和信心。 思考题:1、战术训练的概念和意义。 2、战术训练的要求。 3、试举重量战术。 48 举重理论教案 人 数: 第31—32课时 年 月 日 主题:举重恢复训练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举重恢复训练的方法 重点难点:举重恢复训练的方法 教法:采用多媒体和讲授等教学方法进行授课 第六节 恢复训练 一、恢复训练的概念和意义和任务 (一)概念:在训练和比赛之后,对运动员使用合理的恢复手段和方法。以消除运动员体力和精神疲劳、恢复工作能力为目的的训练,就称做恢复训练。 (二)意义: 1:能尽快地促进恢复过程,消除疲劳,提高运动员的运动能力。 2;能预防运动性疾病和运动损伤。 3:通过恢复手段和方法,还能对一些运动性疾病和运动损伤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 (三)任务:恢复训练的中心任务就是使举重运动员学会一些专门的恢复手段和方法,并运用于实践,借以加快消除疲劳和恢复工作能力,努力预防运动性疾病和运动损伤的发生,并起一定的治疗作用。 二、恢复训练的要求 (一)恢复训练也应遵循一般的训练原则,如系统性、一般与专门相结合、区别对待等。 (二)恢复手段的内容、数量和时间的安排,应与运动量的特点和运动员机体的反应相适应。 (三)恢复训练应该有计划地进行。 (四)一定要持之以恒才能受到显著的效果。 三、举重运动员恢复训练的手和方法 (一)一般的恢复手段有方法: 1:改变各次训练课之间、比赛之间和练习之间的休息时间,以达到调整恢复的目的。 2:改变周、月、年训练计划、调整负荷。例如休整期的安排,大小中运动量的节奏等。 3:合理安排作息制度, (二)放松练习: 1:慢跑步: 2:反向拉长练习 (三)按摩: 1:手按摩:主要按摩负担量最大的那些部位。 2:各种震动按摩。 49 3:水按摩。 4气压按摩。 (四)沐浴:1:热水沐浴。2:冷热交替沐浴。3:旋涡浴。4;蒸汽浴 (五)紫外线照射和吸取氧气。 (六)气功。 (七)营养和药物。 (八) 恢复手段。 思考题:1、恢复训练的概念、意义和任务 2、举重运动员恢复训练的手段和方法 50 举重理论教案 人 数: 第33—34课时 年 月 日 主题:举重智力训练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举重智力训练的方法 重点难点:举重智力训练的方法 教法:采用多媒体和讲授等教学方法进行授课 第七节 智力训练 一、智力训练的概念和意义 (一)概念:智力训练是指为了提高运动技术水平,有目的、有计划安排运动员学习体育的基本理论和专项运动理论,培养智力能力的过程。 (二)意义:现代运动的显著特点之一,是越来越科学化和现代化。 二、智力训练的要求 (一)智力训练应列入多年和全年训练计划之中,并应在实际工作中予以落实。 (二)应提高运动员对学习理论知识重要意义的认识,启发他们学习的自觉性和 积极性。 (三)积极创造条件,尽量在训练工作中利用一些现代化的技术手段。 三、智力训练的内容和方法 智力训练包括理论知识教育和智力能力培养两个方面。理论知识教育的只要内容有: (一)体育运动的基本理论:包括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医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心理学、生物化学、体育教学训练原理等。 (二)专项运动理论:包括专项技术分析、专项教学训练方法、竞赛规则与裁判方法等。 智力能力的培养包括:感觉和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探索知识的想象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接受信息的能力等。 思考题: 1、智力训练的概念和意义。 2、智力训练的要求。 3、智力训练的内容和方法 51 举重理论教案 人 数: 第35—36课时 年 月 日 主题:举重思想教育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举重思想教育的方法 重点难点:举重思想教育的方法 教法:采用多媒体和讲授等教学方法进行授课 第八节 思想教育 一、思想教育的概念和意义 (一)概念:凡是为了保证胜利完成训练和比赛任务,而在整个运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对运动员进行的思想教育,这就是运动训练工作中的思想教育。 思想教育也是整个运动训练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内容。 (二)意义: 1:保证训练工作的正确方向,培养德才兼备的运动员。 2:保证寻来年工作的顺利进行和训练比赛任务的胜利完成。 二、思想教育的基本要求 (一)要根据训练的实际需要确定思想教育的内容, (二)要有针对性,要有的放矢。 (三)对运动员要一视同仁,不能偏爱,特别对后进队员更应多加关心。 (四)教练员要以身作则,起模范带头作用。 (五)教育方法要灵活多样,要以说服教育为主,把说服教育与必要的规章制度、奖惩手段结合起来,把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结合起来。 三、思想教育的内容 (一)进行训练目的性教育 (二)进行事业心教育。 (三)进行勤学苦练,不怕困难,勇敢顽强坚定的意志品质教育。 (四)进行体育道德、作风和文明礼貌的教育。 (五)进行遵守社会公德和遵纪守法的教育。 四、思想教育的方法 (一)和运动员交知心朋友 (二)要以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为主,开展谈心活动。 (三)正确开展表扬和批评,以表扬为主。 (四)建立评比制度,通过树立榜样和先进典型,主要从正面来教育大家、推动全局。 (五)要建立各种必要的规章制度和条例,以便限制和约束运动员的不良行为。 (六)正确运用奖励和惩罚。 (七)要调动各方面力量进行教育,并应协调配合、意见一致。 (八)采取多种多样、生活活泼的形式进行思想教育。 52 思考题:1、思想教育的概念和意义。 2、思想教育的基本要求。 3、教育的内容。 4、思想教育的方法。 53 举重理论教案 人 数: 第37—38课时 年 月 日 主题:举重训练运动量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举重训练运动量 重点难点:训练中运动量的安排 教法:采用多媒体和讲授等教学方法进行授课 第九节 运动量 一、科学安排运动量的意义 运动量是指人体在运动训练中所能完成的生理负荷量。 刺激越大,机体反映也越大。经过恢复,效果也越大。运动量太小,则刺激小,因而机体的反映也小,机能扎也就得不到多大的带山。反之,运动量太大,超过运动员的负担能力,则也会造成运动员过度疲劳或伤害事故。 二、举重运动量的特点、因素和指标 (一)特点举重训练运动量的特点是强度大、时间短、负荷重。 (二)因素和指标:举重遇到弄量的因素包括数量、强度、时间、密度和动作特性五个方面。 1:数量:数量是指一组练习、一个动作或一次训练课中重复练习的量或 训练总量等。 2:强度:是举重运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强度这一因素一般是指单位时间诶所做的功,或者是指单位时间内的生理负荷量。 3:时间:这一因素是指训练中练完单个动作的时间、训练总时间以及间歇时间等。 4:密度:是指单位时间内重复练习的量。 5:动作的性质:这个因素往往在实际训练中安排运动量时被忽视,而实际上在举重训练中它也是比较重要的因素之一。 三、 运动量的统计方法现以一次训练课为例,来说明举重运动量的统计方法。一次课的训练内容如下: 抓举:70/3、80/2、90/2、100/1、(90/2)4. 挺举:70/3、90/3、110/2、120/2、130/1、(120/2)4。 宽拉:(95/3)8 力量推:50/3、60/3、70/2、(75/2)3、(70/3)2. 后蹲:90/3、120/3、140/3、150/3、160/2、(150/3)3. 而目前较为简便易行并且也较为可靠的指标,可以选用每分钟心率表示。 四、安排运动量的要求 (一)安排运动量时,特别当加大运动量时,应加强对运动员的思想教育。 (二)要勇于打破平衡,不断提高承担运动量的能力。 (三)安排运动量一定要有节奏。 54 (四)要区别对待。 五、运动量的安排方法 在考虑运动量的安排方法时,主要有两个问题:一是运动量(主要是数量和强 度)大小如何掌握。二是各种不同性质的动作如何安排和搭配, (一)运动量大小如何掌握:在影响运动量大小的几个因素中,数量和强度是两 个主要因素。 关于运动量中数量和强度,不外有下面几种方式: 1:增加量减小强度; 2:增加量保持强度; 3:增加量增加强度; 4:保持量增加强度; 5:减少量增加强度; 以上五种是加大运动量的方式 6:适当减量保持强度; 7:适当减强度白痴量; 8:量和强度均似的哪个减小。 6—8种方式使用于运动量的适应和巩固阶段。 在上述8种方式中,究竟采用何种方式,要视训练时期、训练任务以及运动员 习惯的不同而变化。 (二)不同性质动作安排方法: 1:全面影响: 2:集中刺激。 3:重点刺激与全面影响相结合。 思考题:1、科学安排运动量的意义。 2、举重运动量的特点、因素和指标。 3、运动量的安排方法。 55 举重理论教案 人 数: 第39—40课时 年 月 日 主题:举重训练计划与训练日记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举重训练计划及日记 重点难点:训练计划的制订 教法:采用多媒体和讲授等教学方法进行授课 第十节 训练计划与训练日记 有了切实可行的好的计划,才能使训练的目标任务得到落实,保证训练工作有步骤地进行,促进运动成绩的迅速提高。 每次训练课以后,运动员要认真写训练日记,及时记下实际完成计划的情况以及初步的体会和小结。 有了训练计划、训练日记和训练笔记,就便于及时检查工作,总结经验,不断提高训练工作的质量。 训练计划包括:多年训练计划、全年训练计划、阶段训练计划、周训练计划和课训练计划五种。 一、制订训练计划的基本要求 (一)计划要尽可能反映训练的客观规律,切忌盲目性和主观片面性。 (二)计划要尽可能符合训练对象及与训练有关的各种实际情况,避免脱离实际。 (三)训练任务和各种指标要恰到好处。 (四)各种措施、手段及安排应尽量周到、具体、落实 (五)应订出检查、考核和总结的时间和办法。 二、多年训练计划 多年训练计划一般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一)基本设想和总任务。 (二)运动员基本情况分析: (三)按阶段按年度制订任务和指标。 (四)完成任务和指标的基本和主要措施。 (五)各种训练内容和运动量的大体安排。 (六)参加比赛的大体安排。 (七)测定和评定训练水平时间和方法。 (八)执行计划情况的检查与考核措施。 模式训练是根据控制的理论,结合训练的基本理论与时间创造出俩的。模式训练是指对优秀运动员创造优异成绩时所起作用的各种因素和指标,事先进行收集或测定,然后将所得数据进行处理,这样的训练比单纯靠经验有把握,成功率也比较高。 三、全年训练计划 全年训练计划应根据多年训练计划中所规定的年度任务和指标内容以及当年的比赛任务来制定。因此,一般都比较重视全年训练计划的制定。 56 全年训练计划的内容包括以下各项: (一)上一年度简要回顾:概括说明上一年度训练工作的进展情况,存在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措施有方法。 (二)全年训练的基本任务。 (三)身体素质、技术、战术、心理、智力等的各项训练指标。 (四)各项训练的基本手段、要求与措施。 (五)全年训练周期的划分。各个时期的训练任务、时间及各项训练内容比例和运动量安排。而每个周期分为下列不同的时期。 1:准备期。2:基本期。3:竞赛期。4:休整期。每一期又分为4个小段:任务、时间、内容和运动量。 (六)身体检查与机能测验等医务监督的安排。 (七)检查测定各项训练指标的时间以及考核与总结。 四、阶段训练计划 由于举重全年训练计划是采用双周期安排。在一个周期中每个训练时期的时间不是很长,因而通常就可以训练时期作为阶段来制定阶段训练计划。其中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安排阶段中各周之间的运动量节奏。通常可以采用一周大、一周小的节奏安排。 五、周训练计划 (一)任务和要求:应把阶段任务具体化。 (二)训练内容:技术训练内容通常包括抓举、挺举和各种技术性辅助动作;力量练习包括发展拉力、腿力、腰背力量、臂力和支撑力量的各种专项辅助动作,以及必要一般辅助动作。 (三)训练次数:主要应根据运动员的训练水平特别是承担运动量的能力以及客观上所能提供的时间而确定。 (四)运动量安排:负荷量与强度可参见运动量一节。 运动量节奏是因人而异的,每个运动员在训练时间中去摸索适合自己的运动量节奏。年轻的运动员可以因训练水平的提高而提高自己承担运动员的能力,而老运动员随着年龄的增长,承担运动量的能力也将会下降,所以只能从实际出发。 周计划定好后,应坚持一个阶段,不宜变动太大,但也不能长期不变。 随着运动量的日益加大,如今恢复训练已经越来越显得重要。现在国外一些高级运动员的训练中,已将恢复训练的内容和运动负荷的训练内容一起订入周训练计划,这是值得重视和学习的。 六、课训练计划 课训练计划是根据手计划所规定的任务、内容和运动量而制订的。 (一)任务和要求:将周计划中所规定的任务和要求再进一步分配和落实到每次训练课中。 (二)训练内容:训练的选择和安排是制订课训练计划的主要工作之一。选择内容应根据任务的需要和从运动员的实际出发,安排内容的原则是:只要动作在,前次要动作在后;技术性动作在前,力量性动作在后;既可集中刺激,也可全面兼顾;注意循序渐进。 下面再介绍三种类型的几种具体的组合方法: 1:项目组合法:按照抓举和挺举两项竞赛动作来进行练习组合。 2:一条龙组合法:这主要是力量练习时集中刺激的一种安排方法。 3:重点混合组合法:这是一种重点刺激与全面影响相结合的安排方法。 57 4:全面混合组合法:这是全面影响的一种安排方法。这种方法在安排少年训练时时常采用。 (三)训练方法:主要有下面几种方法: 1:固定重量法。 2:递增重量法: (1) 有效组训练法: (2) 大强度训练法: 七、训练日记 运动员在每次训练后都应认真记好训练日记,并养成习惯。训练日记的内容一般包括训练内容、运动量、训练前后的体重、晨起前和晚睡时的脉搏、睡眠、食欲、自我感觉、小结和教练员评语。 训练日记是运动员训练的第一手资料,认真记训练日记能培养运动员具有分析问题和总结工作的能力,也能为教练员不断总结和改进训练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 思考题:1、多年训练计划的制订。 2、周、课训练计划的制订。 3、怎样写训练日记。 58 举重理论教案 人 数: 第41—42课时 年 月 日 主题: 青少年训练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青少年训练的特点 重点难点:青少年训练的特点 教法:采用多媒体和讲授等教学方法进行授课 第十一节 青少年训练 要培养一名优秀运动员,从开始接触杠铃到世界水平,需要八九年的时间。因此,现在早已不是讨论青少年能否从事举重训练的年代了,而是培养一个高水平的运动员,必须从青少年抓起。 一、青少年训练的任务 (一)培养兴趣,锻炼意志。 (二)发展素质,增强体能。 (三)学习和掌握抓举、挺举的基本技术动作和多种运动技术。 (四)循序渐进地加大负荷量和强度,提高训练水平。 二、青少年训练的年龄分组 (一)少儿组(12—13岁):主要训练任务是培养兴趣和发展速度、灵敏以及柔韧素质,其次才是专项素质。 (二)少年乙组(14—15岁):其训练任务在专项方面是继续培养对举重的兴趣,抓好基本技术和素质训练。 (三)少年甲组(16—17岁):其任务是加强对举重事业心的培养,进行正规的举重专项训练,并继续发展一般身体素质。 (四)青年组(18—20岁): 三、青少年训练应注意的问题 (一)要树立事业心,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加强纪律性养成好的生活习惯,遵守严格的生活制度,训练中要做到团结互助,互相看动作,分析和纠正动作;轻放杠铃,整理杠铃片,养成爱护器材的习惯。 (二)要培养高水平的运动员,必须在青少年时期,打下坚实的思想、素质和技术基础。 (三)安排多年寻来年规划和全年寻来年计划时,各阶段要有指标, (四)建立训练档案,保证必要的医务监督。 (五)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教育青少年重视文化课和理论学习,养成分析问题的习惯,学会和坚持写训练日记和比赛小结。 四、青少年训练方法 (一)培养儿童少年对举重的兴趣和爱好:在举重训练中,从增加举的次数多增加举的重量,成绩的提高是十分具体的,举重训练之所以能引起人们的兴趣和爱好,这是主要的原因之一。而这种劳动是能结出丰硕成果的。 (二)技术寻来年:打好基本技术基础,是青少年寻来年的主要任务之一。要求 59 教练员在抓技术训练时,必须严格训练,严格要求,引导他们自觉地重视技术训练。在训练过程中,还要注意要求运动员必须认真对待没一次试举,动作完成的好时,要有体会;动作不好时,要有问题;技术不正确时,不准增加重量。 (三)身体素质寻俩:一是要抓住儿童少年的素质发展敏感期;二是要有的放矢地安排素质训练。 (四)心理训练:要抓住儿童少年求知欲高、上进心强的特点,结合举重训练中成绩提高具体的特点,培养青少年对举重的浓厚兴趣。 (五)战术训练:要利用儿童少年好胜心强的心理特点,在教学和训练过程中安排各种不同方式的比赛内容, (六)恢复训练:基本同训练部分中恢复训练的内容,青少年的特点是恢复能力强,但是容易疲劳,这与成年人是不同的。 (七)智力训练与思想教育:通过教练员的启发和提问,使儿童少年学会练想结合,学会如何分析自己和同伴在技术、素质和意志品质等各方面的优缺点及纠正方法。 (八)运动量:儿童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所以训练中必须注意循序渐进地逐步加大负荷量和强度,有计划地提高他们承担运动量的能力。青少年的运动量安排和成年人一样的是要从不适应——适应——再不适应——再适应,也要进行大负荷量、大强度的训练,只是要注意循序渐进,不能冒进。 思考题: 1、 青少年训练的任务。 2、 青少年训练的方法。 3、 青少年训练的内容。 60 举重理论教案 人 数: 第43—44课时 年 月 日 主题: 女子举重运动训练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女子举重运动员训练的特点 重点难点:女子举重运动员训练 教法:采用多媒体和讲授等教学方法进行授课 第十二节 女子举重运动员的训练 一、身体训练 女子一般来说肌肉没有男子发达,力量较差,皮下脂肪较男子厚,易发胖。对女子举重运动员应注意加强一般身体训练,安排的量也可以比男子多一些。 女子的关节柔韧性普遍比男子要好。 女子的协调性、平衡能力均较好,但是女子举重运动员应加强灵活性和一般爆发力的训练。 举重的专项素质是力量,而女子的力量本来就比男子差,女子举重运动员必须比男子更加重视力量训练,以弥补自身的不足。 女运动员腕部位和肩胛骨周围的力量比较差,这些部位往往容易受伤,因此,应专门安排一些练习, 女运动员的伸肌力量和腰腹部位的力量也比较差,因此,女子运动员应比男子更加重视支撑力量的训练。 二、技术训练: 由于各个关节的柔韧比较好,能够满足抓举和挺举技术动作的要求;她们的协调性和稳定性也逼肖好,因此,可以很好地掌握举重动作的技术结构。经过一、二年系统专项训练的女子举重运动员,往往就可以做出漂亮的抓举、挺举动作,在技术训练中教练员应该充分发挥其长处,使她们的动作日()完善。 但是,女子由于力量和支撑比较差,因此,她们在动作的速度、力量和节奏感方面往往要下比较大的功夫,教练员必须及时地加强动作的速度、力量和节奏方面的训练,一方面在技术训练中要突出强调着方面的要求,另一方面则要加强爆发力的训练,提高速度力量素质,这样才能较快地达到要求。 教练员应该根据女子的特点,把女子举重运动员的技术训练与其专项素质训练很好地结合起来。 三、心理训练 由于举重历来被看作男子的项目,同时有不少女子有往往表现出胆量比较小,对自己缺乏信心,对自己在历来能够方面的能力估计不足。因此,训练中必须注意加强勇敢精神的批样和自信心的培养,这对迅速提高举重训练水平是很重要的。 女运动员的顽强性和刻苦性往往向两个极端发展,有些女子常常娇气比较重,对 61 于这种运动员,一方面要加强启发和教育,另一方面则要严格要求,同时采取逐步提高难度的办法,让她们在长期的寻来年实践中,来培养自己的顽强竟和刻苦性。而另一些女子则正好相反,对于这种运动员,教练员一方面应充分肯定她们良好的意志品质以教育大家,另一方面则应更多关心她们,以使训练获得更好的效果。 一般来说,女子的自尊心比较强,爱面子,对挫折和批评的心理承受能力多数较男子差。 女子的依赖性也往往比较大,这与胆量较小有关。 女子在从事举重专项训练的过程中,还常常会产生一些不利的思想顾虑。 四、运动符合 中国女子历来是比较能够吃苦耐劳的,因而她们在举重训练中承受运动负荷的能力丝毫不比男子差,完全能够象男子那样进行大运动量训练。 另外,由于女性比男性要早发育两年,骨化也要早2—3年完成,因此,女子完全因该比男子在一些开始举重训练,女少年完全可以不同龄男少年受更大的运动量,更早地达到高水平的运动成绩。 五、经期训练和比赛 根据女子的生理机能特点,特别是月经周期的变化,合理安排女子举重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无疑是很重要的。 一般来说,经期无任何不良反映、血量不多者,可以照常训练,只是动作安排上可以少做下蹲和腰腹肌的专项练习。 经期如果有腰腹不适等一般不良反应、血量中等者,可一做一般性的训练。 经期如果反应比较大,出现腹痛、腰痛、无力、烦躁、头晕等不良反应,属于痛经者,或血量较多者,当然应停止训练。 运动训练的安排在正常情况下也有一定的节奏性, 有时候女运动员常常会碰到比赛的时候正好是月经来潮的时间。如果经期无不良反应,出血量少,而平时也照常寻来年者,则可以不必控制经期,照常参加比赛。至于是经期提前参赛好,还是经期延后参赛好,这应该从实际出发,总结运动员个人的训练经验。总之,应该从实际出发,区别对待,使运动员在其身体处于较好的机能状态下去参加比赛,从而取得较好的运动成绩。 思考题: 1、 女子举重训练的内容。 2、 女子经期举重训练的注意事项。 62 举重理论教案 人 数: 第45—46课时 年 月 日 主题: 参加比赛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举重参赛的各种要求 重点难点:比赛前的准备工作 教法:采用多媒体和讲授等教学方法进行授课 第十三节 参加比赛 一、运动竞赛的概念和意义 (一)概念:运动竞赛是指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为了检查体育锻炼、教学和训练的效果,促进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而专门组织的一种教育过程。它是实现体育目的任务的四个基本途径之一。也是体育运动的基本特点之一。 (二)意义: 1:可以促进运动技术水平的迅速提高。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 2:可以有效地检查和促进运动训练的效果。 3:可以促进运动员的相互学习和交流。 4:可以发现和选拔新生力量。 5:可以推动群众性举重运动的开展。 二、比赛前准备工作 (一)赛前准备工作的重要意义: (二)准备工作的内容和方法:举重运动员的赛前准备工作包括:赛前训练、思想教育、确定级别和控制体重、制定战术方案、生活安排、准备会等内容、 1:赛前训练:赛前训练是赛前准备工作中很重要的一环。赛前训练的中心任务就是使运动员从身体、技术、战术、心理、恢复、智力和思想等方面做好充分的准备,安排赛前训练,在内容和方法上应注意下列几点: (1) 一般身体寻来年的内容应更加结合专项特点,要少而精,可以只保留弹跳力练习和柔韧性练习。 (2) 力量练习的内容应注意突出重点和兼顾一般相结合。 (3) 技术训练、特别是技术强度训练的比重应适当加大。 (4) 应有意识地加多战术训练,特别要注意体重和试举重量等方面的战术意识的培养。 (5) 赛前的恢复训练也非常重要,应予高度重视。 (6) 要结合比赛实际加强智力训练,进行比赛中将会碰到的各种有关知识的教育(如减轻体重、确定试举重量、规则裁判、心理自我调整、生活制度等)。 (7) 赛前两周训练计划的安排是否恰当,对比赛影响特别重大,必须非常仔细认真。 2:思想教育:比赛前做好运动员的思想工作,对胜利完成比赛任务有着重要的 63 意义。教练员应在赛前深入实际,及时了解队员的各种思想情况,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工作,使队员明确比赛的目的任务,端正比赛态度,调动全体队员的积极性,团结一致,以饱满的热情、旺盛的斗志,共同完成比赛任务。 3:确定级别和控制体重。 4:制定战术方案。 5:生活安排。准备事项大致包括衣、食、住、行、医、用六个方面。 6:准备会。 三、临场指导,临场指导工作非常重要。特别是双方势均力敌的情况下,指导正确对取得比赛的胜利,更起着决定性作用。 (一)临场指导的要求: 1:临场指导工作的核心问题,是要充分调动运动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通过调查研究,达到知己知彼,是实现正确指导的前提。 3:根据比赛中的实际情况,特别是运动员懂得各种心理状态,及时作好运动员的思想工作,是临场指导工作中的中心环节。 4:教练员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多谋善断。 (二)临场指导中各种问题的处理方法: 1:围绕体重升降而出现的问题:在比赛过程中,经常要求教练员根据当时情况的变化,对体重的轻重升降做出判断。这种情况主要反映在下列几个方面: (1) 级别升降: (2) 超过体重或体重不足 (3) 体重相同。 2:临时病伤、抽筋或头晕:一旦出现时,教练员的应急措施主要有三个方面。 (1) 一定要保持冷静,切勿惊慌失措、手忙脚乱。 (2) 采取应急处置,并进一步请医生妥善处理。 (3) 处置病伤的同时,要给运动员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要安慰、鼓励、关心,尽量接触其顾虑,克服恐惧心理。 3、准备活动和1分钟主呢比时间的掌握。 4、上场和下场。 5、规则裁判的争执。 6、试举重量。 7、其它注意事项: (1) 要适当发挥助手的作用。 (2) 要严格遵守生活制度。 (3) 比赛后应适当调整。 四、赛后总结 总结是一个很好的学习过程,比赛可以暴露出技术、训练、思想教育、生活管理等各方面的实际情况,总结应一分为二、实事求是。 思考题:1、运动竞赛的概念和意义。 2、赛前的准备工作。 3、临场的知道工作包括哪些。 64 举重理论教案 人 数: 第47—48课时 年 月 日 主题: 举重运动员选材概述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举重运动员选材的基本知识 重点难点:举重运动员选材的各阶段要求 教法:采用多媒体和讲授等教学方法进行授课 第六章 举重运动员的选材 a) 一 什么是运动员的选材 (二) 概念:运动员选材就是根据运动项目的特点和要求,以科学理论为指导,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测试和预测,并经过一定时间的考察,从众多的少年儿童中,准确的选拔出那些各方面条件优越,适合于某一运动项目需要的人才,以便从小进行系统的训练,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 (三) 科学依据: a) 各运动项目都有自己的特点,这种特点又对从事该运动项目的运动员提出了各自特殊的要求,这就为选材提供了最基本的依据。 b) 先天遗传素质是创造优异运动成绩的重要因素,这是选材的又一依据 c) 人体生长发育在不同年龄阶段所表现出的规律性,也是运动员选材的依据之一 d) 身体素质的提高与形态,机能变化的统一性,这也是选材的依据之一。 (四) 核心问题:运动员选材的核心问题是科学预测 思考题:1、运动员选材的概念。 2、运动员选材的意义。 3、 运动员选材的科学依据。 65 举重理论教案 人 数: 第49—50课时 年 月 日 主题: 举重运动员选材的意义及不同阶段的要求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举重运动员选材的意义及不同阶段的要求 重点难点:举重运动员选材不同阶段的要求 教法:采用多媒体和讲授等教学方法进行授课 i. 二,运动员选材的重要意义 ii. “选材成功就意味着训练成功的一半”,我们需要的是先天与后天的结合,条件与训练的结合,主观与客观的结合,而不是两者的对立和排斥。因为我们选材的目的不是要培养一般的人,而是要培养优秀运动员,培养尖子,培养攀登世界体育高峰的人 iii. 三(不同阶段举重运动员的测试内容(指标),标准和要求 iv. 选材是按年龄以及各级体校和运动队的培养目标和任务分阶段进行的,包括初选和精选两个阶段 (五) 初选阶段:这一阶段主要以12——13岁末进行过举重专项训练的少年儿童为对象,选材的目的就是要把那些身体形态,生理机能,心理素质以及身体素质都比较好,特别适合练举重的少年儿童挑选出来,以便进行举重的早期专门化训练 a) 身体形态:身体形态包括身高,体重,胸围,四肢和躯干的长度,围度,肩宽以及身体个部分的比例关系等。 i. 身高与体重:举重运动是按体重分级别比赛的项目,体重当然也是重要的指标,但是从选材角度看,身高却更为重要。而体重却关系不太大,选材时要考虑的关键问题在于各级别运动员的最佳声高是多少,所以必须把身高与体重两个指标综合起来考虑才有意义 ii. 体型:这是形态方面的一个综合指标。因为举重是力量性项目,肌肉比例与肌力的大小对成绩的高低起着重大作用,所以,应该选那些体格健壮,肌肉发达,而且线条明显,肩较宽,臂较厚的粗壮型运动员。实践表明,身体素质好的匀称型小级别运动员往往可以达到很高的运动水平。在选材时还应在另一个角度对体型进行观察,这就是躯干和四肢的比例关系。 1. 身体机能:身体机能主要是指内脏系统的机能状况,当然首先是指呼吸和心血管系统,肌力一般也包括在内。 2. 心理素质: (六) 神经类型:神经类型实质上主要讲兴奋和抑制过程的强度,均衡性和灵活性问题。举重运动员以选择活泼型和安静型为好。 66 (七) 意志品质:一名优秀的举重运动员应具备的只要意志品质是顽强 ,勇敢,沉着,自信和好胜。这种运动员具有控制自己情绪的自控能力,同时充满自信,好胜心强,不服输。其次要考虑主动性,独立性和果断性 1. 柔韧性:在各种身体素质中,在十二,十三岁的初级选材阶段,将柔韧性放在重要位置上加以考虑,这一方面是因为举重的专项动作对各主要关节的柔韧性确实要求很高,某些关节的柔韧性如果达不到要求,轻则影响技术的发挥和成绩的提高,重则不能很好的完成技术动作,甚至无法掌握先进的下蹲式技术。另一方面也因为柔韧性的敏感发展期很早。所以在初级选材阶段,必须对各主要关节的柔韧性提出较高要求。 2. 专项技术:初选阶段的对象都是没有进行过举重专项的少年儿童,但是在专项技术方面却必须对他们提出恰当的要求,这时最重要的是动作架子。 3. 其他身体素质:除柔韧性以外,在其他身体素质中,力量尤其是爆发力,速度,弹跳力,灵敏性和协调性,对举重运动员的初级选材也是比较重要的 i. 初级选材一般分为三步进行:第一步先通过一些测试手段,称为预选。第二步是对预选出来的对象举办为期一个月左右的举重培训班,让他们在初级举重教学的实践中进一步接受考察,第三步,就是对筛选出来的较好苗子进行稍长一些时间的试训,以便选出较为优秀的少年儿童,再进入业余体校进行较系统的举重训练。这样选材的成功率会高点. (二)精选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以14---15岁的业余体校举重班学员为选拔对象。他们一般都进行过1—2年的举重专项训练,有的时间更长一些。选材的目的就是要把那些身体形态,生理机能,身体素质,心理素质都比较好,而经过一段时间举重初级实践,证明是比较好的举重运动员挑选出来,进一步的训练培养,使他们成为优秀的举重运动员。层次越高的对选材时标准越高,要求越严。 b) 身体形态: (八) 上体:因为经过几年的举重专项训练,理所当然的要求上体更壮实一些。大纲要求肩宽胸厚,胸挺背直,胸围较大,同时还要求胸腔的季肋缘角度比较大。 (九) 上肢:上臂和前臂比例要匀称,在实践中应以做下蹲翻铃动作时,杠铃横杠能够很好的放于锁骨以及两肩三角肌上,同时能很好的出肘为标准。 (十) 下肢:大小腿比例要匀称,应以能够蹲的较低 同时又能有力的站起。16—17岁男子举重运动员的大腿/小腿的指数约为1.18左右。 (十一) 体型:由于被选对象已经从事了几年的举重专项训练,因此,其体型应比同龄人更加壮实一些。 a) 2.身体机能:在精选阶段是结合举重项目的特点,主要围绕着肌力大小而提出。 (十二) 肌肉:举重是典型的力量项目,而力量来源于肌肉的收缩和紧张。因此,精选时应选那些肌肉发达,肌腹稍长,肌力较大的运动员。在选材时还应该把肌肉发达的情况与反映肌力大小的相应辅助动作成绩的高低结合起来考虑。 (十三) 特征:精选阶段应对运动器官的生长发育情况做进一步的观察。骨骼粗大,韧性坚实,发育良好,这样才能承担更大的负荷。还可根据骨龄片来预测身高和体重级别,以提高选材的成功率。 a) 身体素质与专项技术:由于被选对象已经过几年的举重专项训练,因此,这时应更多的注意专项身体素质的发展水平,应选爆发力比较好的人。 对于专项技术,在初选时着重是在动作结构上考虑的,要求动作架子好,平衡区大,而精选时则应 67 在动作的内在质量上提出进一步的要求。 b) 动态观察:这是选材时很重要的一步。在精选阶段,必须充分了解运动员在过去从事举重专项训练的几年中,训练情况究竟如何。 (十四) 参考指标:为了使精选阶段考虑的问题更周到一些,这里再列出几项参考指标以供选择。 a) 身体技能: 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体脂 b) 心理品质 ii. 四:选材应考虑的其他因素 iii. 遗传因素:遗传对运动员的身体形态,内脏器官功能和运动能力等方面均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这是选材时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 iv. 成熟期的早晚:区别早熟,晚熟和正常三种不同情况 。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1. 骨龄 2. 性征 3. 青春期第二年身高增长绝对值的百分比: v. 身体素质发展敏感期:在分析身体素质发展水平时,要注意他的年龄正处在那种身体素质的敏感发展期,以作出客观的评估,而不要被表面的身体素质指数迷惑。同时要根据运动专项的要求,掌握选择主要身体素质发展敏感期的时机,选进来的年龄一般是主要素质的敏感发展期尚未到来时。 vi. 准备参加重大比赛的时间:任何项目要达到高水平的运动成绩,都必须经过几年的系统训练时间,也都有其达到最好成绩的最佳年龄,这些均与重大比赛的时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必须将他们联系起来进行考虑。 i. 选材测试内容和需要考虑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要求被选对象各方面条件都很优越是不实际的,这就要突出重点,全面分析,抓住主要指标和因素,科学的确定人选。 b) 五(科学预测 c) 运动员的选材的核心就是科学预测。所谓科学预测,就是运用各种有关学科的知识和技术手段来预测被选对象未来各方面的发展情况,从而为选材做出准确的判断,以最大限度的减少淘汰率,提高成功率。 d) 目前预测的内容基本上分为身高,体重级别,生理机能,运动能力三个方面。 ii. 身高 体重级别预测: b) 身高预测: 1. 以青春期开始时的身高(男骨龄13岁 女11岁) i. 预测方法是青春期 起点身高+各型身高曾长平均值=最终身高。 ii. (2)回归预测法:将青春期开始时的身高(X)代入回归方程式Y=a+Bx(a,b为常数),即可算出未来身高估计值。 ii. 从骨龄预测身高:根据骨龄和相当于成年身高的百分数,参考现有年龄和身高来预测,其公式是:现在身高/骨龄% X100=预测身高 c) 体重级别预测:这里只讲举重运动员的体重级别预测,只要身高能较为准确的预测,那么举重运动员的未来体重级别一般也能较为准确的进行预测。我们可以根据预测的身高,然后对照举重运动员的各级别平均身高表,再参考其体型特点,来预测其未来的体重级别。同时在训练实践中也应该按照预测来掌握,而不要为了眼前的利益让青少年过多的去减轻体重。 i. 理机能预测:这方面目前基本上处于研究阶段,也没有较好较准确的方法。 68 ii. 运动能力预测:这方面也没有准确可靠的方法。遗传因素对身体素质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特别是速度。预测身体素质不但要看一开始的水平,特别要看训练一年半以后的曾长水平,因为此时的水平同最后的水平相关系数最大。还有材料认为可利用肌肉长度来预测肌肉的力量。 i. 六.选材的途径和 步骤 ii. 选材的途径一般有三种:一是层层推荐,级级筛选(包括个别推荐);二是通过比赛进行选材,三是集中报名测试选拔。 iii. 选材的步骤一般包括: ii. 制定选材方案; iii. 初级测试 iv. 试训三个月到半年。在科学选材方法还不完善的情况下,这一不很重要。 v. 在训练实践中进一步筛选 思考题:1、举重运动员选材的意义。 2、举重运动员选材粗选阶段的要求。 3、举重运动员精选阶段的要求。 69 举重理论教案 人 数: 第51—52课时 年 月 日 主题: 举重运动员的医务监督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举重运动员医务监督 重点难点:举重运动员医务监督 教法:采用多媒体和讲授等教学方法进行授课 第七章 举重运动员的医务监督与运动创伤 第一节 举重运动员的义务监督 医务监督在训练工作中是必不可少的一方面,他的任务是保证运动员在从事训练的过程中,健康水平得到提高,为提高运动成绩创造条件。 每个运动员都应该掌握运动医学的基本知识,并自觉地运用到自己的训练中去。 本部分主要结合举重运动特点,谈些医务监督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 举重运动员的卫生要求和生活制度 运动员必须具备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坚持严格的生活制度,戒绝烟酒等不良嗜好,才能保证训练的正常进行。 (一) 早操:目的在于经过一夜睡眠的集体苏醒过来,驱散大脑皮层的抑制,提 高工作能力。举重运动员在早操中进行跑步、拉长韧带和肌腱的徒手练习、模仿练习或力量练习。也可发展速度、弹跳等一般的身体素质。早操应尽量在室外进行,因为举重一般都是在室内进行训练,早操的新鲜气对运动员的身体健康是有好处的。 (二) 饮食:举重训练的运动量是很大的,肌肉 要进行紧张的工作,神经过程的强度是很大的,因此机体所 消耗的能量就比较大,同时机体的组织和细胞也有很多得到破坏。运动员在训练中所消耗的能量,主要靠食物来补充。举重的主要特点之一就是发展肌肉力量,使肌肉体积增加,而肌肉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因此在举重运动员的饮食中,需要供给的蛋白质(尤其是动物蛋白)比其它运动员多,这对于增进健康和促进运动成绩的提高幼直接关系。 (三) 休息:分积极性休息(只文体活动、变换工作内容和方式等)和消极性休息(睡眠)两种。由于举重训练引起的疲劳程度大,这就需要较多的时间恢复体力,因此,举重运动员必须保证8小时的睡眠时间 。另外听音乐以及进行其他的文体活动,对恢复体力和增进健康是有好处的,但进行这些活动要适度。 (四) 生活制度:坚持严格的生活制度,使运动员的一切活动都很有规律,这样就能减轻大脑皮层的 负担。每天应按时起床、早操、工作或学习、用饭、训练和睡眠。作息时间表应固定下来,这样可是机体建立起稳定的动力定型,到训练时就能精神焕发,情绪饱满。要 保持午睡,午饭后睡1—2小时,这对消耗上午工作的 70 疲劳和保证下午能够精力充沛的进行训练是有好处的。 (五) 竞赛期的生活制度:一般说来,运动员在赛前的生活制度是不应过多的改变的,因为运动员对原来的生活制度,已形成了习惯。突然改变会感到不适应。但是,运动员在参加比赛期间的生活制度 肯定要有所变化,特别是根据举重比赛按体重分级的特点 ,到比赛时,多数运动员要控制体重,即使不控制体重,生活制度也要有所改变,如比赛时间、赛前训练安排、饮食条件等等。改变里正常的生活制度,也不一定影响运动成绩,相反地应该通过赛前生活和训练安排,使运动员尽快适应新的条件。有比赛经验的运动员,就比新手要适应的要快些。另外还要教育运动员,月会尽快地适应竞赛期间的作息和训练制度。 下面谈谈减轻体重的运动员在竞赛期间的生活 制度中应注意的问题。 为了减轻体重,赛前要减少水和脂肪的摄取量以减轻体内多余的水分和一部分皮下脂肪。减体重的运动员食物的成分和数量应作适当的改变。少吃淀粉类食物,吃一些体积较小而营养丰富,发热量高容易消化的食物。 比赛当天的饮食依然应该是体积小,易消化和营养丰富的食物,还应该增加维生素C、B1和E的含量 称量体重后,应适当吃些易消化和营养丰富的食物,并加盐片,以防抽筋。应注意的是不能吃的太多,因为这样会增加肠的负担,影响比赛时的兴奋性。赛后也不应过多的进食,而应逐渐的增加,使消化系统不致在段时间内 负担过重。 为了 在比赛中能够 有充沛的的体力,适当的增加些休息时间是有好处的,但也不要睡的太多,那样湖是头脑昏沉、肌肉松弛,影响比赛成绩。实际有8 小时的睡眠就够了,其他时间可适当加一些不至消耗很多精力的积极性休息。早操还应坚持做,主要做一些柔韧性练习和模仿练习。有的运动员在赛浅聒噪的产生了临塞前状态,兴奋性高 ,以致赛前睡不好觉。克服这种赛前状态,主要靠平时训练中掌握完善的技术,端正对比赛的认识 ,学会 控制自己,不要过多的想比赛,这样就容易入睡。 二、 举重运动员的自我检查 自我检查(即自我监督)在运动训练过程中是十分必要的。它可以了解运动员的训练安排是否恰当,对健康是否有不良的影响,是否引起过度疲劳,因而能保证运动员进行正常 的训练和提高运动成绩。 每个运动员都应积极的自觉的进行这项工作,与医务监督的工作者和教练密切的配合 ,以便正确的安排训练。尤其当缺少医务监督工作的时候 ,运动员的自我检查就更为重要。 在训练以后,运动员的身体状况、各器官系统的机能、训练效果,都会从各个方面反映出来。通过一系列的观察、感觉和检查,就可以获得可靠的材料作为安排训练的依据,这些材料可以从下列两个方面获得 (这里只谈与举重运动员关系比较密切的一些问题): (一) 自我检查的主观材料: 1、 自我感觉:指运动员是否精神充沛、情绪饱满、积极想参加训练;运动员是否有头晕、头疼得便法身体不是的感觉;运动员对疲劳的感觉如何。不许说明,训练以后感到疲劳是正常现象,因为不疲劳机体的组织和机能就不可能改善。但是连续几天或者经常感到很疲劳,这就要引起注意,从这里可以发现训练过度的早期征象,如精神不振、对训练没有兴趣、四肢无力和身体感到很疲倦等等。当出现这种请卡时,就应适当、减小运动量,以消除这些不良反映。 71 2、 睡眠:适度的训练对睡眠能起积极作用,因为适度的运动会引起机体的疲劳,在大脑皮质里形成了抑制点,这有助于睡眠时所必须的抑制扩撒。但是,过度的训练则会引起过度的兴奋而导致失眠。睡眠的好坏能够反映出机体的情况和训练安排是否合适,如果不易入睡、多梦、易醒甚至失眠,这都可能是运动量大了,应适当减量。 3、 食欲:一个健康的举重运动员,食欲因该是正常的。但是运动量过大时,运动员适应不了,其食欲就会降低,所以食欲下降往往是疲劳或患病的征兆。 4、 肌肉疼痛:中断训练后重新开始训练或者是加大运动量时,肌肉感到一定程度的疼痛,这是正常现象,只要进行按摩、恢复就可继续训练,大约四天以后,疼痛就会消失。但是连续五六天能够同不消失,也不减轻,甚至有所加重,、就应引起注意,应请医生检查。因为这种疼痛已经不是一般训练引起的正常反应,有可能是肌肉受伤造成的,所以不应忽视。运动员经过训练后,应该自己能够区别训练后正常的肌肉疼痛和肌肉拉伤的不同感觉。 (二) 自我检查的客观材料: 1、 体重:可以作为检查举重运动员身体情况和训练情况的基本标志之一。训练时所消耗的能量和破坏的组织,必须在训练后的恢复和休息中得到补充和再生,这样才能保证身体健康和促进运动成绩的提高。体重一般应保持正常或者略有增加,因为举重运动员由于训练的结果,肌肉的体积和重量会不断增加,这是正常现象。但是短期内体重增加很多,这就说明运动量不大,应适当加大运动量。反之,当体重减轻时,就可能是运动量太大了,以致吸收的营养物质补充不了消耗,引起了体重减轻,这时由于身体内的水分和多余脂肪消耗的结果,这对健康是没有妨碍的。 每次训练以后,体重减轻0.5—1千克左右,夏天要减轻得更多些,这是正常的,这种损失应在一天内恢复,否则就可能是运动量太大了。 体重过多的下降,并且长时期不恢复,这是训练过度的一种征象,必须给以足够的重视。在训练日记上,应记载每次训练前后的体重变化。举重运动员必须注意自己体重的变化,通过适当的控制,使体重保持在一定的级别内。但是,不能过多地控制体重,那样会妨碍肌肉的增长,阻碍运动成绩的提高,对健康也不利。对正处在生长发育期的少年运动员,应禁止控制体重。 2、 脉搏:脉搏能反映出心脏功能的情况,也是检查运动量是否合适和运动员训练水平的一个依据。脉搏的测量可分为训练课中和课后两种。在课中,运动员举杠铃后马上进行测量,脉搏可加到每分钟105—165次,举的重量越大,则增加越多。一般来说,经过10—12分钟休息,脉搏可恢复正常。如经过15分钟后仍不能恢复,甚至心跳有不规律现象出现,就应引起注意。课后的测量,可以放在早晨、晚上和训练前后。一般来说,训练后,当晚的脉搏会比训练前多几次,但是这种现象到下次训练课前就应该恢复或基本恢复。如果增加太多或恢复时间太长,则都是不良现象。 3、 工作能力:运动员有机体的技能状况好坏,必然会通过工作能力的高低表现出来。举重运动员的工作能力的高低,首先表现在完成计划的好坏上,表现在承担运动量的能力上和力量指标上,如果运动员尽了很大的努力,还是完不成计划,成绩降低,完成动作的质量很差,动作的速度和协调性比平时差,所能负担的运动量比平时少,这就说明运动员的能够状况已经在恶化。如果再测量一下,他的握力和背力也低于平时,这就应该对运动量进行调整,使批咯啊能够得到及时的消除。 4、 体格测量:在开始训练时应该把自己的身高、体重、颈围、胸围以及上臂、前臂、大腿和小腿围等进行一次测量。当锻炼一定时间后,再进行测量,加以对比, 72 这可以检查训练对机体的影响,检查训练效果。 分析身体自我检查材料时,应该把主观和客观的各种材料,结合起来进行研究。有时候主观感觉和客观材料是不完全一致的,所以应进行全面分析,看其总的趋势是什么,再作出结论,采取适当的措施。 运动员应即使的将检查的材料,逐项的记载在运动员自我检查日记中,以便查阅。自我检查的内容,应放在每天训练日记的前面,后面记训练内容。 三、 按摩 训练或比赛后,集体处于疲劳状态时满摸是恢复机体工作能力的一种好方法。它可以增强几容的弹性和张力,改善肌肉住址的营养供给,消除疲劳,增进健康。比赛中,运动远出现兴奋过高或者怯场陷入抑制状态时,进行按摩也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 训练或次塞后的按摩,在训练或比赛后的第二天,或者是训练比赛以后,可进行按摩。特别应按摩身体负担最重的部位,如腰部、背部、三头肌、三角肌和股四头肌等等。这种按摩的目的是消除疲劳,因此手法应轻一些,多用推摩、摩擦、揉摩和振动。 (二) 比赛时的按摩:比赛时的按摩分两种:兴奋性高的运动员,为了防止过度兴奋,应在前三十分钟进行一些轻手法的按摩,使其镇静些;另外有些运动员比赛兴奋性不够高,或者因怯场而陷入抑制状态(这在新手中常见),对于这类运动员,可在上台试举前数分钟进行一些重手法的按摩,使其神经中枢的兴奋性增高。 四、 人工减轻体重 由于举重比赛是按运动员的体重分级进行的,因此运动员必须学会减轻体重的方法,这样才能使运动员既能符合比赛级别体重的要求,又不影响比赛成绩。运动员减体重应注意体重不可减得太多,一般不应超过2—3千克,减体重主要是减去体内2—3公斤的自由水和少量脂肪,把这部分水分减去,一般来说对身体健康和运动成绩影响不大,若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减去一部分组织中的水分,破坏有机体的正常代谢过程,给身体带来不良影响,运动成绩也还因此降低;其次是减体重不可过于频繁,次数太多读身体也有害的;再是少年运动员应禁止减体重,以免影响他们的生长发育。 减轻体重的方法: (一) 控制饮食,主要是控制饮水量,适当地减少脂肪和淀粉。这种方法可以在比赛一周内减少,也可以在赛前的两三天内减少。不过,用急剧地减少水分和食量的方法来大量减体重,对身体是不好的,因为有机体不能适应这种突然变化。如果要减少2—3千克体重,最好在赛前一周开始,先少量控制饮水,用五天左右时间,使体重逐渐减轻1—1.5千克,剩下的1—1.5千克,在最后两天内用较多的控制饮水和适当地控制食物来减掉。 (二) 训练时穿暖和的衣服,或穿厚衣服跑步、跳绳,促使身体流汗来减轻体重,这种方法往往和控制饮食结合进行。如果称量体重时,体重超过标准0.5千克以下,也可用穿厚衣服跑步或跳绳来减轻体重。当然,如果超过太多则是减不下去的。 (三) 通过蒸汽浴或其他提高体温排汗的方法来减轻体重。 减体重的同时,要服钠、钾盐片,以防抽筋现象出现。 应注意的是控制体重是运动员必须学会并且要经常注意的,举重运动员必须对自己的\体重的增减规律予以严密注意,每天早晨的体重、练前练后的体重都要了解清楚,不能只是到了赛前才考虑控制体重。 73 思考题:1、举重运动员的生活制度、卫生要求包括哪些内容。 2、举重运动员的自我检查的概念。 3、举重运动员自我检查包括哪些内容。 举重理论教案 人 数: 第53—54课时 年 月 日 主题: 举重运动员的运动创伤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举重运动员的创伤 重点难点:举重外伤的预防 教法:采用多媒体和讲授等教学方法进行授课 第二节 举重运动员的运动创伤 一、产生举重外伤的原因 根据举重运动最段时间内发挥最大肌肉力量,即训练强度的特点,产生外伤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思想上不重视; (二) 准备活动不充分 (三) 训练组织不好,系统性不够,运动量太大或增加太快,要求过急等; (四) 技术尚未掌握就试举大重量; (五) 缺乏医务监督或自我监督,有病或疲劳时还要举大重量 (六) 场地器材和气候的影响,举重台不平或太滑,杠铃不转,气候寒冷致使肌肉僵硬。 以上原因是一般性的,由于举重是个要求肌肉用力强度很大的运动项目,因此,由于某部分肌肉力量不足引起的运动创伤,乃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在原因。例如,协同用力肌群的历来能够不足是一个方面,由于对抗肌群的力量不足,导致受伤是另一个方面。在安排辅助练习时,运动员往往哪个对主要用力肌群练得较多,而对抗肌群,如大腿后群的肌肉、腹肌、肱二头肌、屈腕肌群等练得少,当举大强度的爆发用力时,由于对抗肌群历来能够不足而引起的运动创伤,为数是不少的;再有就是在训练中,比较注意安排动力练习,如上拉、深蹲和上推练习,对静力支撑如箭步支撑、抓举支撑、半蹲支撑等安排得少,对去固定作用的腰背肌力量往往也练得不够;目前运动员举起杠铃后就扔放杠铃,由于轻放杠铃的退让练习少,也是出现运动创伤原因之一。总之,肌肉力量发展得不全面,是举重运动创伤的主要内在原因。 二、举重受伤的特点 (一) 受伤的性质多为拉伤、挫伤和劳损。 (二) 受伤部位多为腰、膝、肩、肘和腕关节的韧带、肌腱或肌肉。肩、肘和腕关节,在抓举时容易受伤;上拉强度大时易伤腰;下蹲和深蹲时,技术动作不好或运动量太大则易伤腕、膝。 (三) 劳损是举重运动员最常见的一种损伤,它是劳累引起的机体局部负担过大, 74 使内部产生病变或关节变形,如关节的石灰盐分解,形成关节内的沉淀物,关节软骨增厚等。举重运动员最常见的腰、膝关节损伤,就是因为腰膝部位的负担过重引起的劳损。 三、举重外伤的预防 (一) 加强教育,提高知识,重视创伤预防。 (二) 练习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 (三) 加强技术训练,技术动作不正确不举大重量。 (四) 加强保护和自我保护。 (五) 加强医务监督和自我监督。 (六) 练习前认真检查场地器材。 (七) 训练后做整理放松活动,即做一些相反的伸展拉长练习,使运动训练的用力部位得到放松和恢复到来年前的状态。 (八) 关于劳损的预防,一般的当然要安排好运动量节奏,防止机体的局部负担过重,但这是消极性的预防。目前防止劳损的积极方法是循序渐进地提高负担重的机体某些局部的肌肉历来能够,提高运动员承担运动量的能力。由于举重运动员腰、膝、肩、肘等部位在训练中负担量最大。因而特别需要加强这些部位的肌肉力量,除做上拉、深蹲和支撑等大强度的力量练习外,还要加强局部小肌肉群和对抗肌群的力量,力量发展全面了,薄弱环节加强了,伤害事故就会出现得少些。如腰部训练除上拉练习外,还要做挺身、弓身以及腹肌和腰肌的训练;腿部寻来年除做深蹲练习外,还要做股二头肌的练习、小腿三头肌的练习和跑跳练习,使腿部肌群全面发展。实践证明,跑跳对加强腿部肌群力量的原棉发展、防止腿部受伤是行之有效的。同时,跑步还能增强内脏器官的功能,对提高运动员消除疲劳的能力是有好处的。上肢训练除抓举、上挺和上推的支撑练习外,还要加强股二头肌、三角肌和前臂肌群的练习,这对加强支撑力量是有好处的。再有就是一定要加强轻放杠铃的退让练习,这对发展全面支撑的力量也是行之有效的。 四、举重外伤的处理 (一) 积极进行治疗:受伤后应立即进行治疗,不使起变成慢性病,即使是轻伤,也应积极治疗。治疗方法拉伤最好用按摩、针灸和封闭。 (二) 保证休息:治疗和休息结合起来,就能保证伤处更快治愈。 (三) 受伤后的训练:伤后训练是为了使训练内水平不致下降太多,还能加强一些未伤部位的力量,同时进行一些受伤部位的局部轻微练习,加强患处的血液循环,使之能加快恢复。当然,伤后训练不应对受伤部位产生不良影响。伤后训练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减小运动量。由于受伤,限制了某些动作的练习,整个课的运动量自然应减小。 2、 最好不做竞赛动作练习。因为竞赛动作要求身体较多的部位参加工作,这样会影响受伤部位的恢复或使伤势加重,同时做动作时,由于伤处疼痛,运动员为了护痛,会不自觉地减少伤处的负担,这样容易使动作变形,出现技术上的错误。 3、 未伤部位也不要训练过度。有些运动员由于伤后受伤部位不能来年,就加多未伤部位的训练,由于加的太快、太多,造成这些部位负担过重,出现新伤。 4、 加强对伤处的保护,并随着注意伤处的变化。一旦有不良反应,应立即停止造成不良反应的练习。但受伤部位并不是完全不能训练的,当伤处消肿后,还应适量地进行练习,以配合治疗和恢复,采用的练习和重量以不产生不良反应不宜,这样能加快受伤后恢复,防止伤处肌肉萎缩。 75 伤愈后恢复训练时,必须注意运动量逐渐增加,还应注意关节可能僵硬或变形,技术也可能变形,应加强活动和注意纠正。 总之,在安排伤后训练和伤愈的训练时,必须注意到机体因受伤而产生的变化,采取更谨慎的态度去对待它。 思考题: 1、 举重运动产生外伤的原因。 2、 举重受伤的特点。 3、 举重外伤的处理及预防。 76 举重理论教案 人 数: 第55—56课时 年 月 日 主题: 举重科研概述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举重科研的概况 重点难点:举重科研的内容 教法:采用多媒体和讲授等教学方法进行授课 第八章 举重科学研究方法 第一节 举重科研概述 一 、举重科研的意义的任务 体育科研就是用科学的方法去研究体育领域中的矛盾及我国体育科学发展的客观规律,探求增强人民体质和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的客观规律。 举重运动的其它运动项目一样,包括在体育科学范畴之内。举重科研的任务是高度地发展我国举重事业,探求新的训练规律,不断地更新训练方法,以挖掘人体的最大潜力;研究人体运动的客观规律,改善健康状况,有效地增强体质,发展力量素质;寻求新的、先进的技术、战术;改进场地器材设施„„。 我们应正视我国举重科研跟不上形式的要求,努力提高我国举重教练员、运动员、科研人员队伍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理论水平,加强科学实验和经验总结,使我国举重科研工作大大提高,推动我国举重事业快速发展,进快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二 、举重科研的内容 举重科研包括普及和提高两个方面,主要内容有: (一) 研究举重发展史、发展趋向; (二) 研究如何通过举重练习增强体质; (三) 研究如何提高举重运动水平; (四) 研究如何把举重发展力量的一般原理运用到其它项目,促进该项运动成绩提高。 具体研究问题如下: 1、 举重运动对增强体质和防治外伤,用于运动医学方面的研究。 2、 妇女、少儿、老年人从事举重、发展力量可能性的研究。 3、 其它运动项目发展力量的方法。 4、 举重技术原理、训练原则的研究。 5、 基础理论在举重运动中运用的研究。 6、 体育院系举重教学、训练的基础规律和特点的研究。 77 7、 中学开展举重运动的内容及方法。 8、 先进科学在举重运动训练中的运用。 9、 举重运动员的选材。 10、 抓举、挺举新技术及其推广的研究。 11、 举重运动员多年训练计划、全年训练计划、阶段训练计划、周训练计划的研究。 12、 举重训练方法的研究。 13、 举重训练量及诸因素:强度、数量、时间、密度、节奏、速度等相互关系的研究。 14、 举重运动员创伤防治和伤后训练的问题。 15、 举重裁判法。 16、 发展力量的有效练习和训练方法。 17、 人工减轻体重,膳食营养及恢复措施等问题的研究。 18、 举重场地器材和教具的研究。 19、 举重科研仪器的研制。 思考题: 1、 举重科研的意义和任务。 2、 举重科研的内容。 78 举重理论教案 人 数: 第57—58课时 年 月 日 主题: 举重科研的基本方法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举重科研的各种方法 重点难点:举重科研文献综述的撰写 教法:采用多媒体和讲授等教学方法进行授课 第二节 举重科研基本方法 一 、文献研究法 文献研究法主要是通过查阅有关 研究题目的大量文献,将搜索到的各种材料加以整理和研究,从而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阐明所要研究的问题。其一般用于写作文献综述。 (一) 查找文献资料: 1、 运用各种专门寻找文献的工具书,如索引、书目、目录、文献杂志等。 2、 养成经常翻阅各种书刊的习惯,留心书刊的目录、摘要,对于自己专业或研究题目有关的目录用卡片或笔记本抄下 3、 向有关问题的专家、有经验的教师或研究生、特别的图书资料管理人员请教。 (二) 阅读和积累文献资料:阅读和积累资料,对于科学研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1、 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阅读 2、 要把精读、粗读及翻看标题、图表和结论的有重点的读结合起来,重要的论点应精读,一般的内容则粗读。 3、 把阅读和写、剪、拍、录结合起来。 (三) 写文献综述:“文献综述”就是对所阅读的文献资料进行综合的阐述。它具有综合性、总结性和评论性的特点。它的作用是积累、理解和传播资料。 1、 写文献综述的步骤: (1) 编写提纲:确定综述的范围、重点写作内容、分几个部分写、列出题目及文中小标题、然后请导师指导、修改。 (2) 整理、筛选材料 (3) 按提纲所划分的小标题写出初稿 (4) 在导师的帮助下,修改、补充、提高文章质量,最后定稿。 2、 文献综述的组成:文献综述通常由前言、主体部分、总结和参考文献目录 79 四个部分组成。 (1) 前言:说明写作的目的、意义及综述范围。 (2) 主体:根据所搜集到的材料内容说明国内外对有关问题的研究做了那些工作,取得了什么成就,有哪些教训,还有那些问题有待于解决,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比较各家学说及其论据来阐明有关问题的历史现状和发展方向。 (3) 总结:即由文献综述而得到的结论。 (4) 参考文献目录:在文献综述写完以后,列出所用参考文献目录。这种传统的方法一是为了尊重原创的劳动,提出资料来源根据;二是为了阅读者便于查阅原文。 参考文献目录的排序,即可以按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有可以按文献写作年代顺序排列。 二 、观察统计法 研究者带着需要研究的问题,有计划、有目的地参观体育比赛,或者观摩教学、训练活动,并运用事先设计好的统计表格,记录各种具体材料,然后进行研究,这就是观摩统计法。这种方法的特点是研究者不干预研究对象的活动进程,比较真实、自然。 (一) 做好观察统计工作: 1、 制订计划 2、 确定观察统计的内容,列出常规性及专门性观察统计的具体条目。 3、 选择观察统计的对象 4、 选择好观察统计的位置。 5、 设计简明的观察统计表格,作好现场记录,这样便于整理、分析和保存。 6、 观察统计不仅限于用眼看、耳听、手记,还应广泛运用先进的视听工具, (二) 观察统计及测量、测验的内容: 1、 观察统计的内容: (1) 比赛时运动员技术上存在的问题。 (2) 运动员的赛前训练及赛前准备活动。 (3) 比赛战术及成功率的统计。 (4) 教练员的临场指导工作及运动员的心理准备。 (5) 训练计划、训练日记、练习手段、训练方法的采用。 (6) 运动量诸因素:强度、组数、次数、密度、时间等。 (7) 抓举、挺举的教学步骤和教学方法。 (8) 举重普修课的内容、进度、运动量统计。 (9) 举重教学法的运用、教学效果调查。 (10) 其它运动项目发展力量的手段、方法。 2、 测量、测验的内容: (1) 人体测量:测量身高、坐高、四肢及躯干长度及围度,X光射线测定骨结构、骨龄。 (2) 技能测验:测各种生理、生化指标以及脑电、肌电,以观察不同动作结构对神经、肌肉的刺激反应。 (3) 素质测验:测速度、弹跳力、爆发力、柔韧性及各种专项力量素质测验。 (4) 心理测验:可利用填表或仪器进行测验。 80 3、 观察统计注意的问题: (1) 注意力集中,每次统计都不放松。 (2) 要防止主观臆断。 (3) 分析所统计的材料要有统计学观点,最好能经过统计学处理,这样可靠性较大,切忌表面花看问题。 (4) 防止技术性偏差。 (5) 观察前要选择好将来作为论据的指标。选择指标时要注意符合客观性和合理性和技术上的可能性。 客观性:是指该指标是客观存在的,可以采取一定的方法观测出来 合理性:指所选定的指标要确实代表所要研究的对象 (6) 观察前要进行预习。 (7) 在调查访问和函询、问卷时,一定要采取诚恳、恭敬的态度最好是登门拜访、口问手记,函询和问卷的效果一般不好,因此要尽量选择便于回答的问题,采用简单的办法。 在科学研究过程中允许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结合运用。可同时进行调查访问、测量、测验等方法综合搜集资料进行研究,观察的结论必须经过实践检验,是真实可靠之后才能推广运用。 三 、实验法 (一) 实验法的概念、特点和作用:实验法是体育科研中采用广泛、价值比较大的一种方法。实验是对所研究的现象加以适当控制进行观察的方法。 实验的作用有如下几点: 1、 实验具有深化及过滤的作用 2、 实验具有缩小的作用 3、 实验具有纯化作用 (二) 实验法的种类:根据实验作用的不同,可分为: 1、 定性实验:用以判定某种因素是否存在,或某些因素是否有关,研究事物性质的属于定性实验 2、 定量实验:用以测定某些数值,或求出数量关系的属于定量实验。 (三) 实验法的组织形式:实验有三种基本组织形式,即单组实验、等组实验和循环实验 1、 单组实验:一个人或一组受试者,接受某个或数个处理因素的影响,然后测量其所发生的反应,将其与未施加处理因素时比较,以确定处理因素所产生的效果,称单组实验或自身对照实验。 2、 等组对比实验法:这是实验中比较有效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要求比较严格,组织严密。采用等组实验时,除处理因素外,各组其它条件须相等,否则实验效果的可靠程度就会受到影响。 3、 循环实验:将各种处理因素轮换实施于各组,然后根据每种处理因素所产生的反应的总和来比较实验的结果。 四、运动技术分析法 依靠一般的观察,只能概括地了解一下技术动作的形象和大概地分析动作。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通过各种动力装置来了解技术动作和掌握运动的规律,为运动技术分析提供了更可靠的方法。 根据目前的情况,我们通常采用拍摄技术电影、录象;利用测力台;杠铃运动路线描记器等手段分析抓举、挺举的技术。 81 (一) 拍摄技术电影或录象 1、 拍摄位置通常用正侧未或前斜侧位。 2、 拍摄前设高2米、宽5---10厘米的画有标志的标志物,点好运动员的关节点。 3、 拍摄完毕冲洗出图片。然后测量计算各种数据和描绘连续图、运动轨迹。 4、 根据冲洗的图片,在人像上点出各关节点,连接各关节点,则可画出动作的线条图,根据图可测量所需要的各种动作部位的角度。 5、 计算完成动作的时间和垂直速度的公式如下; t = 1/C×(N – 1) ,即: 时间 = 1/摄影机每秒转动的格数×(完成动作图片数 – 1) 6、 录象则更便于观察技术动作,可停、可退、可快、可慢,效果好。 (二) 杠铃运动轨迹描记器的运用:杠铃运动轨迹描记器比较普通的是在杠铃横杠顶端套筒上安装上一个有粉笔头的弹簧描记器使其侧面顶在竖直的黑板上即可画出杠铃的运动轨迹;目前已有用圆珠笔原理设计的改进型在厚纸上描出杠铃的运动轨迹。 (三) 测力台的运用:目前我国已生产出近千千克压力的测力台,运用测力台能描记出杠铃运动各阶段的压力曲线,能计算出提举杠铃过程中各阶段的速度;运用测力台得知:肌肉有退让性工作快速转入克制性工作时压力最大,力值最高,因此教练员要特别注意这种肌肉快速转换能力的训练,以适应竞赛动作用力性质的需要。 (四) 肌电图的运用:目前国内外以广泛采用肌电描记这种方法,它可以举重各阶段的肌肉用力情况。可以根据放电频率、振幅、平均电压的变化、放电持续时间和肌肉活动与放电的相互关系来分析动作。 简答题:1、简述文献综述的撰写方法。 2、简述观察法。 3、简述实验法。 82 举重理论教案 人 数: 第59—60课时 年 月 日 主题: 进行举重科研的步骤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举重科研的步骤 重点难点:选题的依据 教法:采用多媒体和讲授等教学方法进行授课 第三节 进行举重科研的步骤 在具体进行科研工作时,一般将全过程分三个阶段进行,即开始阶段、基本阶段、结束阶段。 开始阶段包括:选定题目;提出假说;确定研究范围及研究方法,制订研究工作计划。 基础阶段包括:阅读搜集材料;整理、分析材料;提出结论和建议;撰写论文及论文摘要;准备论文报告用的图表等;试讲论文摘要,修改论文摘要。 结束阶段包括:论文报告、答辩及评定;修改并抄写好论文;上交论文。 一、 选题 这是一个重要步骤,能否选择一个有价值而又切实可行的题目,对研究成果有决定性的因素,必须谨慎。 选题一般要依据以下几个方面: (一) 要从当前举重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选择那些当前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或具有高度科学价值对将来具有普遍意义的题目,通过研究,使有关问题得到解决或初步解决。 (二) 要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来选题。 (三) 要从客观条件出发,不要勉强去做那些实在做不到的事情。 (四) 要从文献中,从自己的学习的课程中,从教学、训练的实践中,从其它领域、其它运动项目中发现的新原理或新技术中寻找科研题目。 (五) 要丛“边缘”学科里寻找引进。 (六) 对出学科研的人员和学生,由于缺少经验还可以向有实践经验的人请教,也可有教师提出一些带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选择。 二、提出假说 83 假说是科学研究工作重要的智力活动手段。它通过提出新的设想或新实验,有时会导致新的发现。假说也何以说是揭示新事物的工具,是科学发展的重要形式,是科研工作为自己设置的奋斗目标。 假说的建立要靠推理,其基本形式有: (一) 类比推理: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某些性质上的相同,推出它们在另外的性质上也相同。 (二) 演绎推理;是从已知的一般原理出发,推知个别事物的结论。 (三) 归纳推理:是从个别事物和现象中概括出一般性结论。 三、制定科学研究工作计划 工作计划应包括下列内容: (一) 题目名称; (二) 选题依据 (三) 研究的目的任务 (四) 研究的对象和范围 (五) 研究方法、步骤 (六) 研究各阶段的具体任务 (七) 研究的经费预算 (八) 知道教师的意见 四、编写论文 (一) 论文的结构:论文是由论点、论据和论证组成,他的结构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 序言或目的任务: (1) 讲选题依据 (2) 说明研究的主要任务和所采用的方法。 2( 正文 (1) 围绕研究任务详细、周密地加以论证,引用具体数据说明问题; (2) 要重点阐明发现的新问题、新结论。 3( 结论:简单而明确的写出新原理,新结论、画龙点睛,结论要切题。 4( 附件:包括有关图表和参阅的主要文献资料。著名出处,作者。 (二) 编写论文: 1( 在编写论文之前,应草拟详细提纲,提出主要论点,安排使用论据。 2( 对研究结论进行分析讨论时论点要明确,数据要确切,论证材料充分、可靠。 3( 要用的语言不要用地方语言,文字表达要通顺,术语概念要清楚 4( 为了使论文简明、可以用图表、数字及连续技术图片等,在报告时还可以用幻灯机、照片或电影,录象,这样用时不多效果明显。 5( 论文写好后对初稿要进行多次审阅修改,对图表中的所有数字要核算无误,对病句或繁杂之处求改的妥帖,对错别字和自创字一律要改正。 6( 清时字迹要工整,标题段落要空格,数码字顺序排列,图表编号也要力求统一。 84 7( 在论文写好之后,要征询导师,专家,同行的意见,这也是提高论文质量的好办法。 思考题:1、简述选题的依据应注意哪些方面。 2、简述论文的格式。 3、怎样编写论文。 85 举重理论教案 人 数: 第61—62课时 年 月 日 主题: 举重竞赛规则中的运动员条件、组别和举重级别及竞赛动作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举重运动员条件、组别和举重级别及竞赛动作 重点难点:举重级别及竞赛动作 教法:采用多媒体和讲授等教学方法进行授课 中国举重竞赛规则 1. 运动员条件、组别和举重级别 1.1运动员条件: 1.1.1凡身体健康并有一定专项训练基础的男、女运动员均可参加竞赛 1.1.2凡参加竞赛的运动员,必须经医生检查,并持有身体合格证明。 1.1.3青少年运动员须持有出生证明和骨龄检测合格证明。 1.1.4女运动员须持有性别检查证明。 1.2 运动员年龄组别: 1.2.1少年组为13——17岁。 1.2.2青年组为18——20岁。 1.2.3成年组21岁以上。 1.2.4男、女运动员年满15岁,可参加全国青年和成年比赛。 注:运动员的年龄以出生年度计算,如1998年举行竞赛,运动员只要在1978年1月1日以后出生,就可参加青年组比赛。 1.3 体重级别: 1.3.1男子举重竞赛可按运动员体重分为下列8个级别:、 (1)56公斤级 体重不超过56公斤 (2)62公斤级 56.01——62公斤 (3)69公斤级 62.01——69公斤 (4)77公斤级 69.01——77公斤 (5)85公斤级 77.01——85公斤 (6)94公斤级 85.01——94公斤 (7)105公斤级 94.01——105公斤 (8)105公斤以上级 105.01以上公斤 注:1青年举重比赛可增设52公斤级。 2少年举重比赛,可根据情况再增设48公斤级或更轻级别。 86 1.3.2女子举重竞赛可按运动员体重分为下列7个级别: (1)48公斤级 体重不超过48公斤 (2)53公斤级 48.01——53公斤 (3)58公斤级 53.01——58公斤 (4)63公斤级 58.01——63公斤 (5)69公斤级 63.01——69公斤 (6)75公斤级 69.01——75公斤 (7)75公斤以上级 75.01公斤以上 注:女子青少年组比赛,可根据情况增设更轻级别,如44公斤级等。 1.3.3运动员只能参加自己性别和体重所属级别的竞赛。 1.3.4竞赛时,举行哪些级别和每个级别中每单位可参加的人数,由竞赛规程规定。 2 竞赛动作 2.1 两种举试: 2.1.1 在举重比赛中,必须采用国际举联承认的两种举式,并按下列顺序在同一场地进行; (1) 抓举 (2) 挺举 2两种举式必须用双手完成 3两种举式只允许三次试举 2. 2抓举 运动员将杠铃平行的放在两小腿前面,两手握杠,掌心向下,以一个连贯动作把杠铃从举重台上举至两臂在头上完全伸直,两腿可用“下蹲”式或其他方式,运动员应使杠铃沿身体往上举起,在上举过程中,除两足外,身体其他部分不得触及举重台。在杠铃还未举过头顶前,不得翻腕。从下蹲姿势起立的时间,次数不限。运动员举起杠铃后,须两臂两腿伸直,两足站在与躯干和杠铃的平面相平行的同一横线上,全身保持静止稳定姿势。一旦如此,则裁判员发令后,将杠铃平稳的放回举重台。 2.3 挺举 2.3.1 翻铃:运动员将杠铃平行的放在两小腿前面,两手握杠,掌心向下,以一个连贯动作把杠铃从举重台上举至肩部,运动员可用下蹲或其他方式。从下蹲姿势起立的时间,次数不限。在提铃过程中,横杠可滑过膝盖或大腿,但在达到最后位置以前不得触及胸部,横杠最后应置于锁骨上、乳头上的胸部,或全屈的两臂上,上挺前须两腿伸直,两足站在与躯干和杠铃的平面相平行的同一横线上,全身保持静止稳定姿势。 2.3.2 上挺:先屈膝欲蹲,接着用伸腿伸臂动作将杠铃举起至两臂完全伸直,两腿可用健步式或下蹲式,运动员起立时,须保持两臂伸直,起立后,须两臂两腿伸直,两足站在与躯干和杠铃的平面相平行的同一横线上,全身保持静止稳定姿势。一旦如此,则裁判员发令后,将杠铃平稳的放回举重台。 2.3.3 重要说明:翻铃后上挺前,运动员可调整杠铃的位置,但不允许运动员做二次上挺动作。只允许他: (1) 在用锁握时,可该为普通握或空握,可改变握距。 (2) 如横杠放的太低,可在起立过程中上调。 (3) 如横杠放得太高,因妨碍呼吸或引起疼痛时,可将横杠降至肩际。 2.4 两种举式通则: 87 (1) 允许采用锁握 (2) 运动员提铃后,杠铃达到膝盖高度,即为一次试举。 (3) 裁判员发令放下杠铃后,运动员必须在身前放下杠铃,不得有意或无意让杠铃下,当杠铃降至腰部一下时,方可放下杠铃。 (4) 如果运动员因肘部生理缺陷,臂部不能充分伸直,须于赛前经医生检查证明并向仲裁委员会写出书面报告,由仲裁委员会转告裁判员。 (5) 运动员在下蹲起立过程中,可借助身体的弹动,时间、次数不限制 (6) 禁止运动员在大腿上涂抹油脂、水、滑石粉或其他润滑剂。运动员在到达赛场时,腿上不能有任何东西。一经发现即令其擦掉。此时继续记时。上场后允许在手、大腿或胸前等处涂抹镁粉。 2.5 两种举式犯规动作 (1) 从悬垂状态提铃。 (2) 提铃过程中有停顿。 (3) 除两足外,身体任何部位触及举重台 (4) 在完成动作时,两臂伸展不平均或不完全。 (5) 伸展臂部过程中有停顿。 (6) 用推举完成比赛。 (7) 起立时臂有屈伸。 (8) 在试举过程中离开举重台, (9) 在裁判员发令前将杠铃放下。 (10) 在裁判员发令后杠铃在身后落下,或故意从身前仍下。 (11) 未能使两足站在与杠铃和躯干的平面相平行的同一横线上来完成动作。 (12) 放铃时,未能使杠铃整体接触举重台。 2.6 抓举犯规动作:在完成动作过程中,横杠触及头部 2.7 挺举翻铃犯规动作:在转肘前横杠触及胸部;肘、上臂触及大腿 及头部 2.8 上挺犯规动作:翻铃起立后,两腿未伸直,即进行上挺;起立静止后,屈膝上挺未完成动作;上挺前有意使杠铃颤动。 思考题:1、简述举重运动员的参赛条件。 2、简述举重运动竞赛的组别、级别。 3、简述举重运动竞赛中犯规动作的认定。 88 举重理论教案 人 数: 第63—64课时 年 月 日 主题: 举重竞赛规则中的竞赛规定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举重运动竞赛规定 重点难点:举重运动竞赛对体重的规定 教法:采用多媒体和讲授等教学方法进行授课 3 竞赛 3.1 确定场次: 竞赛场次的安排,按体重级别的轻重,由轻到重逐级进行。在运动员人数不多的情况下,可合并两级或两级以上的运动员参加同一场比赛,成绩则按实际级别计算;如同一级别人数过多,可按报名成绩或中国举协的最新排名分成若干组,但必须在同一天内进行比赛。 3.2 技术会议与抽签: 3.2.1比赛前1—2天召开技术会议。 3.2.2技术会议由仲裁委员会主任、总裁判长、副总裁判长、记录长、一位记录员和各队教练员参加,有总裁判长主持会议。 3.2.3在技术会议上,统一竞赛规则和竞赛规程中的有关疑难问题。 3.2.4在技术会议上,最后确定参赛运动员名单,注明运动员姓名、体重级别、出生年月、近年在比赛中获得的最好成绩。运动员参赛级别以报名时为准,一经报名则不得在升降级参加比赛。 3.2.5在技术会议上抽签,以确定每个参赛运动员的号码,并以此签号确定运动员称量体重和试举顺序。 3.2.6抽签有记录长带领记录员按大会秩序册顺序进行,各队参赛运动员进行一次性抽签。抽签时,不分级别,签号数量根据大会参赛运动员人数确定。 3.2.7运动员将在整个比赛中保持这个签号。 3.2.8混合级别比赛,轻级别运动员在前,重级别在后;同级别按签号大小依次排列,小签号再先。 3.3 称量体重 3.3.1运动员在该场竞赛前2小时开始称量体重。称量时间为1小时,时过作弃权论。 3.3.2各队在称量体重前5分钟领取运动员卡片。 3.3.3根据签号由小到大逐个称量,当轮到某运动员称量时,如果他不在场,回来时将被安排在最后称量。 3.3.4运动员上称时即将填写好抓举、挺举第一次试举重量的运动员卡片交给记录员。运动员两项竞赛动作的第一次试举重量之和不得低于报名时总成绩20公斤,否则不得参加比赛。 89 3.3.5称量体重由副总裁判、2-3名执行裁判和记录员组成的小组执行该项工作。磅秤由主裁掌握。称得的重量经其他裁判员同意后,由记录员记下。称量体重时,运动员听到点名后,除本人外,允许该队派一人陪同到场,称完后应立即离场。 3.3.6运动员应裸体称量(男运动员可穿紧身三角裤;女运动员可戴胸罩,穿紧身三角裤)。每人只能称量一次,如体重不符合该级别的重量时,可在规定时间内再行称量,次数不限,直到合格为止。 3.3.7在该场运动员的体重全部称量完毕后方可公布该场运动员的体重表。 3.3.8女运动员称量时,必须由女裁判员和女记录员执行。 3.3.9称量体重时,按实到运动员人数,根据原签号大小顺序,依次改为1、2、3„„顺序排列,最后确定比赛序号。 3.3.10称量体重时,由检录员按各单位参加该场比赛人数(如一名运动员,陪同人员不超过三人;两名运动员,陪同人员不超过四人)的有关规定,分发“准备活动室入门证”。 3.4 介绍仲裁委员、裁判员和运动员: 3.4.1每个级别(或组)开始比赛前15分钟,按如下顺序介绍:按比赛序号介绍运动员;介绍裁判员和候补裁判员;比赛前5分钟介绍仲裁委员会成员、总裁判长、副总裁判长、值班总裁判长和记录长。介绍他们在原位起立。 3.4.2执行裁判员向仲裁委员会递交裁判员证书。 3.4.3裁判员检试裁判灯光系统。 3.5 竞赛进程: 3.5.1加重员离开举重台后,立即开始点名,先报场上杠铃重量,再报序号、单位、姓名和第几次试举,接着报下一个运动员准备。 3.5.2点名试举音落后,计时钟才开始走动,等运动员将杠铃提离举重台立即停表。 3.5.3运动员试举后检录员应立即要求教练员填报下一次试举重量。如不及时填下次试举重量,前一次试举成功后则作后一次试举增加2.5公斤论,失败按重量不处理。 3.5.4教练员预报或更改的运动员试举重量,检录员必须及时通知记录员和后场公布员;后场公布员将预报重量及时填写在公布牌上,以便各队作好试举准备。 3.5.5在竞赛规程规定计算单项成绩的竞赛中,任何一种举式连续三次失败(抓举失败,可继续参加挺举比赛),在另一种举式中如能取得名次,则其单项得分可计在团体得分之内,但不计总成绩。 3.5.6不参加抓举的运动员不得参加挺举比赛。 3.5.7一旦运动员或教练员正式提出放弃一次试举或退出比赛,事后则不允许再重复参赛。 3.6 试举顺序: 3.6.1试举顺序的确定均以2.5公斤倍数的重量为依据,遇有0.5公斤倍数重量时,应先去掉其不足2.5公斤的重量,然后以其剩下的2.5公斤倍数的重量来安排试举顺序。 3.6.2运动员的试举顺序取决于下列四个因素: (1) 试举重量; (2) 试举次数; (3) 比赛序号(依签号排列) (4) 参加额度(这次新要重量与上次试举重量之差) 90 3.6.3参照上述4个因素,确定试举顺序的原则如下: (1) 试举重量轻的运动员先举。 (2) 当试举重量相同,试举次数不同时,次数少者先举。 (3) 当试举重量相同而试举次数又相同时,则比赛序号小者先举。 (4) 在第二、三次试举中,试举重量相同、次数有相同,与前次相比增加额度不同时,则增加额度高者先举。 3.6.4上述试举顺序原则适用抓举和挺举两项。 例一 抓举 序号 运动员 1 2 3 1 甲 102.5(2) 105(5) 108(8) 2 乙 100(1) 102.5(4) 107.5(7) 3 丙 102.5(3) 105(6) 107.5(9) 注:括号内数字为试举顺序,原记录为107.5公斤。 3.7 试举重量: 3.7.1杠铃重量是逐渐增加的,试举重量轻的运动员先举。杠铃重量增加后,点过名的运动员已经开始试举,则场上杠铃重量不得再减轻。 3.7.2试举杠铃重量必须是2.5公斤的倍数,破记录试举必须是0.5公斤的倍数。 3.7.3每次试举成功后,必须增加至2.5公斤。 3.7.4竞赛中,场上杠铃重量男子不得低于27.5公斤。女子不得低于22.5公斤。 3.7.5运动员要求改变试举重量,必须在最后一次点名前提出(即30秒以前)。并由本人或其教练员填卡签名。在来不及填卡情况下,教练员或运动员可口头要求改变重量。但每次试举的重量只能更改两次。 3.7.6若要降低原报重量,其所降低后的重量可以等于场上已举过的重量,但不得违反试举顺序的规定。 例二: 试举次数 序号 运动员 1 2 3 1 甲 150x 150 2 乙 152.5(原报) 在1号甲第一次试举150公斤失败,且尚未点名甲做第二次试举前,2号乙欲从152.5公斤改为150公斤,应允许。因为第一次试举甲和乙均为150公斤,按试举顺序乙应排在1号甲后。 例三: 试举次数 序号 运动员 1 2 3 1 甲 152.5(原报) 2 乙 150x 150 2号乙第一次试举150公斤失败,1号甲原报重量152.5公斤,见乙失败,要降低重量至150公斤,则不允许。因为第一次试举均为150公斤按试举顺序规定1号甲应排在2号乙前面。 91 3.7.7已点名通知某运动员出场试举,若该运动员要求改变重量时,计时暂停。重量改变后,如仍由该运动员试举,则继续计时;否则重新开始计时。 3.8 试举时间: 3.8.1场上杠铃重量好后,加重员离开举重台,记录员开始点名至运动员将杠铃提离举重台,允许有1分钟的间歇时间。最后半分钟发出信号。如到1分钟运动员还未将杠铃提离举重台,即判该次试举失败。 3.8.2运动员连续试举时,允许有2分钟的间歇时间,最后半分钟发出信号。 注:同一运动员两次试举之间无其他运动员实际试举、裁判员无判决的情况下,称为“连续试举” 3.8.3抓举比赛结束后,休息10分钟再开始挺举比赛。 3.9 名次评定: 3.9.1单项名次:在抓举或挺举的三次试举中,举起最高的一次重量,其重量是2.5公斤的倍数,即为单项成绩。单项名次由单项成绩来确定。 3.9.2总成绩名次:总成绩名次以抓举和挺举两项成绩的总和来确定。若某单项三次试举失败而无成绩,则也无总成绩。 3.9.3单项成绩或总成绩相等时,以赛前体重轻者名次列前。如成绩和赛前体重均相等,则以先举起该重量的运动员的名次列前。 3.9.4根据单位运动员所得分数的总和来确定团体名次。 3.9.5计分办法: (1) 取前六名计分办法为:7、5、4、3、2、1;取前十名计分办法为:11、9、8、7、6、5、4、3、2、1。取前十五名计分办法为:16、14、13、12、11、10、9、8、7、6、5、4、3、2、1。最后根据得分多少确定团体名次,得分多的团体名次列前。 (2) 团体积分办法是否只计总成绩得分,或者还计单项得分,可由竞赛规程另行规定。 3.9.6团体得分相等时,以得第一名较多的团体名次列前;如仍相等,则以得第二名较多的团体名次列前;以次类推。如仍相等则按运动员总成绩总和被体重总和除,每公斤体重举起杠铃重量多的名次列前。 3.9.7录取名次:名次录取按规程规定执行。 3.10 颁奖: 3.10.1一个级别比赛结束后,宣布比赛结果,并按抓举、挺举和总成绩的顺序为前三名获奖者颁奖。 思考题:1、怎样确定举重比赛的场次。 2、怎样确定举重比赛的试举顺序。 3、举重比赛怎样记分。 92 举重理论教案 人 数: 第65—66课时 年 月 日 主题: 举重竞赛规则中的破记录规定及仲裁委员会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举重运动破记录规定及仲裁委员会重点难点:举重竞赛破记录规定 教法:采用多媒体和讲授等教学方法进行授课 4 破记录规定 4.1凡运动员在两种举式中,任何一种试举成功的重量,超过该记录0.5公斤或0.5公斤的倍数,即承认为新记录。新记录一旦创造,其他人不得再以同样的重量破该记录。 4.2 凡运动员的总成绩,为超过原记录2.5公斤或2.5公斤倍数的重量,即承认为新记录。如遇到两名或两名以上运动员以同样重量超过原记录,则先获得该总重量的运动员为新记录创造者。 4.3 破记录加重原则: (1) 破记录杠铃重量可以是0.5公斤的倍数。0.5公斤倍数的重量是比赛中的附加重量,因此比赛中的试举顺序和加重原则均不受其限制。 (2) 破记录第一次试举可以要0.5赶紧倍数的重量。 (3) 破记录试举成功后,应在成绩的基础上至少曾加2.5公斤。 (4) 破记录试举失败,下次试举仍可举原重量,也可去掉0.5公斤倍数的小数或增加重量。 4.4 在不同地方进行相同级别的竞赛时,以破记录日期的先后决定谁是单项或总成绩记录的创造者,破记录日期先者为记录创造者。如在同一天创造相同的记录,则均为记录创造者。 4.5 只有按规定参加竞赛的运动员,才能作破记录的试举,测验运动员不得破记录。 4.6全国记录,须在国际比赛、全国比赛或经国家体育总局核准的全国对抗赛中所创造,须有三名国家级以上的裁判员临场执行裁判工作。亚洲或世界记录,按国际举联竞赛规则及国际举联代表大会决议执行。 4.7 未具备四个条件(竞赛规模、裁判员职称、兴奋剂检查以及场地器材)的要求而产生的新记录,只能作为超记录,不承认破记录。 4.8 记录一旦被打破,记录长应准确的记下破记录的日期和地点,严格审查场地器材和成绩的可靠性,并详细的签署意见后方可上报。 4.9 新记录(全国记录)由承办单位按国家体育总局规定的表格详细的填写,经当地体委审查属实并签署意见后,逐级报送体育总局审批。 4.10 全国记录的申请、审查和上报手续,须在竞赛大会结束后一周内全部办 93 完。 5.仲裁委员会 1.仲裁委员会组成 (1) 比赛前,由主办单位与承办单位体委及举重协会协商任命仲裁委员会,组成仲裁委员会。仲裁委员会设主任一人,人两个组,每组三至五人,每组设一个负责人,两组轮流担任工作。 (2) 仲裁委员会成员来自不同单位。各队领队和教练员不能参与仲裁委员会工作。 (3) 仲裁委员会必须是精通竞赛规则和裁判法的相应级别的裁判员。全国性比赛仲裁委员会应由举重国家级或国际级裁判员担任,并应在三年内曾在省级以上担任过举重裁判工作。省、自治区、直辖市级比赛的仲裁委员会应由一级或一级以上裁判员担任。 (4) 仲裁委员会的席位应设在视线看的清楚的地方,一般设在举重台前方的一侧。 5.2 仲裁委员会职责: (1) 比赛前,接受执行裁判员递交的裁判证书。比赛后,仲裁委员会主任须在执行任务裁判员的证书上签字,待一个级别比赛结束后并退还给执行裁判员。 (2) 保证技术规则的执行,对执行裁判进行考核,并提出书面报告。 (3) 当执行裁判员出现判断上的严重错误时,仲裁委员会(一个组)在取得一致意见后,可允许运动员在下一个运动员试举前重举一次。对不称职的裁判员进行警告,以至撤换。 (4) 如遇加重员加错重量,记录员报错或漏报,或其他裁判人员疏漏而产生错误时,仲裁委员会应协同总裁判或副总裁判按规则规定,迅速作出决定。 5.3 对裁判组工作失误的处理: (1) 当杠铃重量的增加轻于运动员所要的重量时,如试举成功,只要该重量符合2.5攻击们的倍数,运动员愿意接受,即可算作他的一次试举;如运动员拒绝接受,那就应使杠铃重量增加到运动员原来所要的重量,让他重举一次。如试举失败或杠铃重量不符合2.5公斤的倍数,那就应使该运动员用他原来所要的重量,重举一次。 (2) 当杠铃重量的增加重于运动员所要的重量时,如试举成功,只要该重量符合2.5公斤的倍数,运动员愿意接受,即可算作他的一次试举;如试举失败或杠铃重量不是2.5公斤的倍数,那就应让他用原来所要的重量重举一次。 (3) 当杠铃两端的重量加的不相同,或在试举过程中卡箍脱落,或要改换杠铃或杠铃片,或举重台没有安排好,仲裁委员会应取消这次试举而让运动员重举一次。 (4) 当报告员错将一位运动员所要的重量报错,报错重量轻于或重于该运动员原来所要的重量时,仲裁委员会应按处理加重错误的同样规定处理。 (5) 在某次比赛中,当运动员不是被规定留在举重台附近,因而无法随时得知其他运动员的试举重量增加情况,这时若报告员漏点了一名将轮到进行试举的运动员,而杠铃重量已加至高于该运动员所要的重量时,则应将杠铃降到他所要的重量,让他补举一次。 (6) 计时员工作失误,音响信号造成运动员放杠铃过早,如动作基本完成或正在正常进行造成失败,仲裁应让他重举一次。 (7) 如记录员失误颠倒了试举顺序,举过的试举结果不变,以后的试举应 94 及时纠正。 思考题:1、简述举重竞赛中的破记录规定。 2、简述举重竞赛中的仲裁委员会的职责及对裁判员失误的处理。 95 举重理论教案 人 数: 第67—68课时 年 月 日 主题: 举重竞赛规则中的裁判员及工作人员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举重竞赛规则中的裁判员及工作人员的职责 重点难点:裁判员的职责 教法:采用多媒体和讲授等教学方法进行授课 6 裁判人员极其职责: 6.1裁判人员: 举重竞赛时,由总裁判、副总裁判、裁判员、记录长、副记录长、记录员、检录员、计时员、加重员、公布员、报告员、医务监督员(或值班医生)等负责进行裁判和临场工作。工作人员的人数根据竞赛规模而定,他们之间可互相兼任。重大竞赛应把裁判人员分成两组,由正、副总裁判分别领导,轮班工作。 6.2 裁判员服装: 参加全国比赛工作的裁判员应按中国举协规定穿着举重裁判员制服:深蓝色西服,上衣口袋佩带举协徽章,白色衬衫,系领带,灰色裤子(女子穿灰长裤或灰裙子),深色袜子,黑色皮鞋。(大型比赛可穿专门制服)天气炎热经仲裁许可,可脱去外衣。并应带好裁判员证书请负责人填写。 6.3裁判人员职责: 裁判人员要严格遵守国家体委颁布的《裁判员守则》,全力做好裁判工作。具体职责如下: 6.4总裁判: 6.4.1领导裁判工作人员进行学习和工作,制定竞赛程序,明确裁判人员的分工,密切裁判工作人员的联系,使裁判工作顺利进行。 6.4.2召开技术会议,确定参赛运动员的名单,统一规则规程。 6.4.3竞赛前检查训练、竞赛场地和器材设备。 6.4.4领取并核对各项记录。 6.4.5协同仲裁委员会,处理竞赛中发生的有关裁判方面的重大问题。 6.4.6每级、每项比赛结束后,审核竞赛成绩和名次,宣布获奖运动员名单。 6.4.7在仲裁委员人数不够时,总裁判可兼任仲裁委员。 6.4.8大会结束后,做好工作总结。 6.5 副总裁判: 6.5.1协助总裁判进行工作,在总裁判缺席时代行其职责。 6.5.2协同记录长进行抽签。 6.5.3正、副总裁判之间可适当分工。 6.5.4担任值班总裁判时哦,直接领导该场比赛的裁判组各项工作,并注意检 96 查出场运动员服装、护具以及大腿上是否抹违禁物品。 6.6执行裁判员: 6.6.1一场竞赛有三名执行裁判员和一名候补执行裁判员,他们必须来自不同单位,根据不同位置分为主裁判员(2号裁判员)、左侧裁判员(1号裁判员)和右侧裁判员(3号裁判员)。主裁判员的位置,在举重台(场)中心正前方不少于6米处,两侧裁判员的位置,应分设在距举重台(场)中心的左、右斜前方不少于6米处。候补裁判员临场待命。 6.6.2比赛前检查备用红、白旗,主裁判员还要检查0.5公斤(4片)和0.25公斤(2片)的杠铃片是否已放在桌子上。 6.6.3竞赛前参加称量运动员的体重。 6.6.4竞赛开始前裁判员入场后,须将裁判员证书递交仲裁委员会。 6.6.5检查电子裁判灯光系统。 6.6.6竞赛中判定运动员的动作是否正确,如已正确完成,应立即发令。 6.6.7若在试举中已出现犯规动作,裁判员应立即按红灯,令其放下杠铃。如未采用电子裁判灯光系统,则发令犯规动作的裁判员,应立即举手示意,当判定已构成多数时,主裁判应立即发令,让运动员停止试举。 6.6.8如运动员在上举杠铃过程中转移方向,裁判员可起立到能看到的位置观察动作,随后回到原位发信号。 6.6.9竞赛时注意加重员加的重量是否正确,杠铃在台上的位置是否适当。注意运动员服装、护具是否符合规定,大腿上是否涂擦润滑剂。 6.6.10竞赛结束后,裁判员向仲裁委员会领回裁判员证书。并在成绩记录表、破记录证明单等表格上签字。 6.7 记录长: 6.7.1参加技术会议,负责搞好抽签工作。 6.7.2协同竞赛组根据赛前技术会议确定的运动员参赛名单,送竞赛组审核付印。 6.7.3向裁判组公布当日比赛运动员人数以及更正名单。 6.7.4准备好本次比赛所需要的各种记录和表格。 6.7.5比赛中审核试举顺序,及时处理记录工作中发生的问题。 6.7.6每级各项比赛结束时,审核得奖运动员名次,经总裁判审批,立即分送值班总裁判和检录员。 6.7.7每级比赛结束后,及时向竞赛组送交该级成绩表。 6.7.8每场比赛结束后,审核记录表、等级运动员成绩证明单和破记录成绩证明单。 6.7.9协助竞赛组编印成绩册,整理比赛资料送竞赛组归档。 6.8 副记录长: 协助记录长工作,并负责另一组的记录工作。 6.9 记录员: 6.9.1参加技术会议,记录运动员签号。 6.9.2按最后确定的参赛运动员名单,依抽签号顺序填写运动员卡片。并准备好称量体重表。 6.9.3称量体重时,填好运动员体重。 6.9.4编写成绩记录表,整理运动员卡片。 6.9.5在加重过程结束后,宣布杠铃重量、点名(签号、单位、姓名和第几次试举)运动员出场,预告下一个运动员准备。 97 6.9.6记下运动员每次试举的成败和裁判员的判决。 6.9.7向记录长送交获奖运动员名次表。 6.9.8比赛结束时,请值班总裁判和执行裁判员签名。 6.9.9比赛结束后,按总成绩整理该级成绩单,填写好破记录成绩证明单和等级运动员成绩证明单等 6(10 检录员: 6(10(1赛前两小时零五分钟发放运动员卡片。 6(10(2赛前两小时,按签号通知运动员进入称量体重室。按各对上报的陪同人员名单发给进入准备室活动是入门证。 6(10(3去赛场前(开车前),检查队员否到齐。赛前20分钟,集合运动员讲解注意事项。发现弃权运动员立即通知记录员和报告员。 6(10(4比赛开始,介绍运动员时,带领运动员入场、退场。 6(10(5按记录员的点名,审核督促运动员出场试举和准备试举。 6(10(6检查运动员出场时的服装、护具和大腿上是否涂润滑剂。 6(10(7运动员更改试举重量后,应及时通知记录员和后场公布。 6(10(8运动员试举后,及时请教练员填写下一次试举重量。 6(10(9用牌、手势或步话机及时向记录员和后场公布员通报下一次试举重量。 6(10(10比赛结速后,及时向记录长索取获奖运动员名单,召集、带领获奖运动员出场领奖。 6(10(11发奖后,召集被指定检查兴奋剂的运动员去检查室。 6(11计时员: 6(11(1全国性比赛的计时员,必须由国家级以上裁判员担任。省、市、自治区比赛由一级以上裁判员担任。 6(11(2赛前认真检查、核准计时钟,表,。 6(11(3计算运动员从点名到杠铃提离举重台的时间。 6(11(4最后半分钟发出低音信号,到规定时间如运动员未把杠铃提离举重台,应立即发出信号通知执行裁判员已超过试举时间。 6(11(5当发现改变试举重量或发生问题需要进行研究时,应立即停表。在裁判组处理结速后,应立即准确掌握继续计时或还原后再开表。 6(12加重员: 6(12(1赛前协助总裁判核查比赛使用的杠铃重量。 6(12(2按记录员报告的重量,准确地加好杠铃重量。必须对称地把最重片加在最里面,依次将较轻的片向外加。检查杠铃片是否加紧,卡箍是否松动,以及杠铃的位置是否合适。 6(12(3竞赛中,注意保护运动员的安全。 6(12(4随时保持举重台和杠铃的清洁。 6(12(5破记录需要0(5公斤倍数的杠铃片时,向主裁判领取,用后及时归还。 6(13公布员: 6(13(1用记录牌或其它方式,及时公布运动员的签号、单位、姓名、体重、试举重量及试举次数、试举成败结果,以及各项记录等。 6(13(2注意杠铃重量是否与公布的相符。 6(13(3后场公布员及时公布运动员的体重及每次预报重量。 6(13(4及时公布单项成绩、总成绩以及规定录取的名 98 6(14报告员: 6(14(1赛前掌握运动员、仲裁委员和裁判员的等级称号,了解裁判员分工等情况。 6(14(2赛前向观众宣布大会注意事项,维持赛场秩序,介绍本届比赛情况。 6(14(3宣布竞赛开始、结束。宣布竞赛内容和次序。 6(14(4介绍运动员、仲裁委员会成员和裁判组人员。 6(14(5竞赛中介绍举重常识和优秀运动员的情况,活跃赛场气氛,鼓动运动员发扬拼搏精神、创造优异成绩。 6(15医务监督员(或值班医生): 6(15(1对提出有生理缺陷的运动员进行核查,并作签定上报仲裁委员会。 6(15(2竞赛中,对发生创伤的运动员,做急救治疗,如增用胶布、绷带,须向仲裁委员会主任报告。 思考题:1、简述执行裁判员的职责。 2、简述记录长的职责。 3、简述加重员的职责。 99 举重理论教案 人 数: 第69—70课时 年 月 日 主题: 举重竞赛规则对服装和护具场地器材等的要求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举重竞赛规则对服装和护具场地器材等的要求 重点难点:举重竞赛规则对服装和护具场地器材等的要求 教法:采用多媒体和讲授等教学方法进行授课 7(服装和护具 7(1运动服: 7(1(1男女运动员必须穿举重服。 举重服式样的紧身衫裤,它必须覆盖身体的躯干部位,裤腿必须完全遮盖臀部,长度不能超过膝盖。 7(1(2男运动员必须穿护身或紧身三角裤参加比赛。 7(1(3女运动员必须戴胸罩、穿紧身三角裤参加比赛。 7(1(4男女运动员均可在举重服内穿低领短袖衫,其袖长不得超过肘关节。低领短袖衫和举重服颜色不限,它们可带有国家或本单位的标志。,如印有产品标志,大小不准超过500/厘米。 7(1(5举重服内或外可再穿上整洁的紧身骑行裤,但裤长不能过膝。不得以低领短袖衫和骑行颗来代替举重服。 7(1(6在一场比赛中,运动员不得更换所穿的服装。 7(2举重鞋: 举重鞋的后跟应是正常形状。鞋底不得超过鞋帮宽度5米,鞋帮不得超过130。不能穿锥跟鞋,鞋底厚度不限、形状不限、制作的材料不限。 7(3袜子: 可穿袜子。但其高度必须在膝盖之下,不得与护具项链。袜子内不准有护具,不允许用护具代袜子。 7(4腰带: 举重腰带系在举重服外,其最宽处不得超过120毫米。在腰带或服装内均不准垫用它物。 7(5绑带、护膝、胶布: 7(5(1运动员可在手腕和膝部使用绑带,它包括纱布、弹性绑带、皮革制的护腕和有弹性的护膝、护腕。绑带的长度不限。 7(5(2绑带覆盖在手腕处皮肤表面,最宽为100毫米;覆盖在膝部的皮肤表面最宽为300毫米。 7(5(3绑带或胶布可使用在手心和手背上,但不许使它和手腕或杠铃缠扎在一起。 100 7(5(4胶布可包在手指上,但不得超过指尖(不含指甲)。 7(5(5绑带不准使用在身体下列部位上:肘部、躯干、大腿、臀部和小腿胫骨。比赛中禁止使用护肘。 7(5(6运动员如有创伤,经医生治疗贴用了胶布,医生应及时通知仲裁委员会。 7(5(7为保护手掌,允许使用不带手指的专用手套。如体操或健美运动员所戴的手套。 7(5(8身体的任何部位只能使用同一类型的绑带。 7(5(9绑带和服装必须明显分离。 8场地、器材设备 8(1举重台(场): 8(1(1重大竞赛,应在正方形举重台上进行。举重台可用木料、塑胶或其它坚固的材料制成,但台面不得涂以润滑的涂料。举重台长4米、宽4米、高50-150毫米,台面保持完整平整。 8(1(2非正式比赛如无举重台,可在平硬场地上画上出线宽150毫米、长4米、宽4米的平地上进行。举重场地由画线的内沿算起。 8(2杠铃: 8(2(1举重比赛必须使用国家体育总局所规定的标准杠铃,起横杠的两端,可装上包胶的杠铃片(圆盘形)。杠铃片和卡箍三部分构成,其标准规格如下: 8(2(2横杠: ? 横杠重量男子为20公斤。女子15公斤。 ? 横杠长度男子为2200?1(毫米)。女子为2010?(毫米)。 ? 横杠直径男子为28?0。03(毫米)。女子为25?0。03(毫米)。 ? 套筒直径为50?0。02(毫米)。 ? 两个内卡卡箍之间的距离为1310?0。5(毫米)。 ? 内卡箍的宽度,包括套筒卡箍的宽度为30?0。1(毫米)。 ? 横杠上应该花以利握杠和掌握握距。 ? 刻花上应加宽5毫米的间距隔条纹,以利于握把的定位。 8(2(3杠铃片: ? 重量和颜色 25公斤片??红色 20公斤片??蓝色 15公斤片??黄色 10公斤片??绿色 5公斤片??白色 2(5公斤片??黑色 下列重量的杠铃片为镀铬黄色 1(25公斤片 0(5公斤片 0(25公斤片 ? 最大杠铃片的直径为450?1(毫米)。 ? 直径450毫米的杠铃片须包胶(橡胶或塑胶)。 ? 10公斤以下的杠铃片,可以全用金属制,不包胶。 ? 所有杠铃片上,都必须有清楚的重量标志。 101 8(2(4卡箍: ? 每副杠铃必须配有用两个卡箍,以把杠铃片套紧在横杠上,每个卡箍重2。5公斤。 ? 杠铃每一部件的重量的误差宽容必须为其规定重量的?0。04%。 8(3磅秤: 8(3(1必须有国家体育总局指定的磅秤。磅秤应能称量200公斤重,必须准确。其最小单位为0。01公斤。如果磅秤达到了这一精确度,就必须按这样的精确体重记录下来。 8(3(2重大比赛使用的磅秤必须有离比赛日期不超过一年的检验合格证书。 8(3(3在称量体重室附近或主出以及训练场地,必须配备一个同样精确的磅秤,以供运动员控制体重使用。 8(4电子灯光系统: 8(4(1三位执行裁判每位各有红、白灯按钮控制器,白灯表示“成功”,红灯表示“失败”。并连接放下信号装置。 8(4(2一个能发出声音和灯光的“放下”信号器放在主裁判的侧面1米处。该信号器必须有两个裁判按了同样灯光键钮才能发出声个光。一白一红不能显示,第三者按后才能显示。 8(4(3装配三红、三白裁判员裁决灯光平面显示器,面向观众。该灯光系统必须三个执行裁判均按了按钮才能显示。、 8(4(4杂仲裁委员会的桌行,装有三红、三白显示器,任何裁判按了按钮应立即显示。同时配有信号装置,以便召集任何一个或全体裁判员到仲裁委员会桌前。 8(4(5在“放下”信号发出后,“裁决灯光”显示之前,裁判员有3秒钟时间可进行改判(即白改红或红改白)。 8(4(6电子裁判灯光系统。 8(4(7一般竞赛或电子裁判灯光系统失灵时,主裁判应及时采用口头叫“下”,挥手示意;吹哨举旗表示失败,举白旗表示成功,举红旗表示失败。 8(5电子计时钟: 8(5(1重大比赛必须有电子计时钟,要求有同步运行的两个显示器,准备活动室和台前各一台。 8(5(2电子计时器至少能连续运行15分钟。并具有10分钟、5分钟、2分钟、1分钟的调节设定装置。 8(5(3电子计时钟能以秒为单位倒数计时。 8(5(4最后30秒能自动发出“嘟、嘟”两声,同时也能控制它不发出声。时间走完立即发出长声信号。 8(5(5能有暂停再继续走的功能。 8(6记录牌: 8(6(1不论采用全自动、半自动或人工记录牌中的哪一种操作,都应显示出以下内容:比赛的级别、项目、试举次数、时间、有关的最高记录、运动员的序号、单位、姓名、体重、抓举、挺举每次试举的重量及其成败和总成绩以及名次等。 8(7闭路电视和步话机: 8(7(1全国以上规模的竞赛必须使用,其它竞赛如条件许可,应尽量使用。 8(8其他有关器材设备: 8(8(1例如杠铃片架、后场公布牌、广播喇叭、镁粉盒、松香盒、深蹲架 102 以及其他有关的器材设备。 8(8(2使用任何可以改进比赛进程但符合竞赛规则的仪器设备(如电脑) 9.竞赛表格和文件 为使比赛顺利进行,需要有下面的表格和文件。 9(1秩序册:包括竞赛规程、组织机构名单、裁判员名单、裁判委员名单、各代表队名单(含姓名、级别、出生年月)、大会活动日程、竞赛日程(各级别分组名单及称量体重与比赛的时间)、最高记录表、运动员等级标准、团体总分表等。 9(2称量体重表(表1):记录员在每场称量体重前必须准备好该场比赛的称量体重表,它包括下列内容:签号、比赛序号、单位、姓名、体重、抓举和挺举的第一次试举预报重量。并在该场运动员的体重称量完毕后,由值班裁判长、三名执行裁判员和记录员签名认可,作为被确认的称量体重的正式文件。 9(3运动员卡片(表2)一式两份,记录和检录组各一份。 9(4成绩记录表(表3)是比赛中原始成绩的记录表,也是留档的资料,竞赛中最详细的成绩依据。 9(5准备活动室入门证(表4)统一印刷后,根据每场级别打上级别数字号码,如一级两组可用各种颜色加以区别。 9(6破记录证明单(表5) 9(7等级证明单(表6)发给新通过等级的运动员作成绩证明使用。 9(8名次表(表7)在各级比赛结束时,评定名次使用。 9(9团体总分表(表8)作统计团体名次用。如一个单位两名运动员均得分,必须分开记分,以便检查每级得分情况。 9(10报名单(表9) 9(11参赛运动员更动表(表10)技术会议开始时,发给各队教练员填写,以统计各队参赛运动员的弃权人员和正式参赛队员名单,以便按实际参赛人数进行抽签,并由记录组作参赛组别等的调整。 9(12成绩册:内容包括获得体育道德风尚奖的运动队、运动员和裁判员名单,各级别破记录统计表,团体总分统计表和反映各级别所有参赛运动员的各次试举情况的每场比赛成绩记录表。 说明: 1( 以上规则根据《中国举重》2001年第一期关于《中国举重竞赛规则》的修改和补充说明,对3(2(4条款、3(3(4条款、3(8(3条款进行了相应修改。 2( 所有抓举、挺举图及表格略。 思考题:1、举重竞赛规则对举重运动员的着装的要求。 2、举重竞赛对杠铃片的要求。 3、举重竞赛需要哪些表格、各种表格的格式。 103 举重理论教案 人 数: 第71—72课时 年 月 日 主题: 举重竞赛的组织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举重竞赛组织的程序 重点难点:竞赛规程的制订 教法:采用多媒体和讲授等教学方法进行授课 一、 竞赛的意义 (一) 通过举重竞赛,促进群众性举重活动的开展,增强人民体质,活跃人民文化生活。 (二) 通过举重竞赛,交流和总结教学与训练的经验,促进运动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创造记录,为国争光。 (三) 通过竞赛的开展,增进我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及运动员之间的友谊和交往。 二、举重竞赛的特点 (一) 举重是按年龄性别分组,按体重分级的竞赛项目,对竞赛的组织要求细致、严密。 (二) 举重竞赛中,动作快、成败界线分明,三个执行裁判要独立果断地判断,不是判成功就是判失败。 (三) 举重进塞裁判人员分工明确、环节多、劳动强度大,要求密切配合,保证竞赛的顺利进行。 三、举重竞赛的组织工作 竞赛组织工作是顺利完成竞赛任务的可靠保证。竞赛组织工作包括制订计划、竞赛规则,建立竞赛组织机构等项。 (一) 年度竞赛计划:我国运动竞赛是由国家体委统一领导的。 (二) 竞赛规程:主办单位根据竞赛计划,制订出竞赛规程。 举重竞赛规程内容应括:竞赛名称、竞赛日期、竞赛地点、参加单位、参加办法、名次评定、奖励办法、裁判员要求、报名和接待以及其它规定等。 (三)竞赛组织机构:赛前要组成竞赛组织机构,负责进行赛前、赛后的一切工作。竞赛组织机构的大小应根据竞赛的规模决定。全国性的国际竞赛活动,组织工作较复杂,要在主办单位(有关体委)的领导下,组成组织委员会来领导和掌握全部工作。 四、举重竞赛的裁判组织 举重竞赛的裁判组织是否健全有力,裁判人员的职责分工是否明确,是比赛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 104 (一)竞赛的编排:秩序册是组织竞赛的主要文件,是各代表队和有关部门了解竞赛日程安排的主要依据。各队要根据秩序册来准备和安排赛前训练计划。秩序册也是记录运动员临场比赛成绩的手册。因此,必须认真细致的编排。 ?秩序册内容:秩序册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举重竞赛规程; ? 组织委员会及组织机构人员名单; ? 裁判员名单; ? 各代表队名单; ? 大会活动日程表; ? 竞赛日程表; ? 举重全国记录、世界记录表; ? 等级运动员标准; ? 团体总分记录表。 其中竞赛日程表的编排最为重要。 ?编排原则: ? 掌握竞赛规程精神,细致安排竞赛日程和场次; ? 每场比赛人数以15人左右为宜,超过17人即可分组进行; ? 每级的分组,按成绩高低依次排列,成绩较高的运动员尽量安排在后一组,尽可能安排在晚上或下午比赛。在同组中也要尽量安排不同单位的运动员以促进互相竞争,有利于发挥运动水平; ? 一个级别要在一天内比赛完毕,而且要在同一举重台上进行; ? 如遇有特殊情况,也可以两个级别合并进行。 ? 比赛是的安排要考虑到观众,开幕式和闭幕式最好放晚上或假日,以便吸引广大观众来参观。 ?编排方法:根据各单位参加竞赛的级别和人数,先登记好举重竞赛报名汇总表。根据汇总表,按照大会日程进行编排。 ? 编排时首先审定报名单,检查各单位报名人数、级别、年龄、运动等级是否符合规定; ? 根据编排原则排出初稿,送竞赛组领导和组织委员会审批; ? 征求各单位意见,纠正遗漏或音同字不同的名字,以免印出后不准确,最后再付印。 ?编印竞赛表格:赛前应编印好各种竞赛表格备用。举重竞赛的表格主要有运动员报名单、运动员卡片、成绩记录表、成绩名次表、等级运动员成绩证明单、破记录证明单、团体总分表。 思考题:1、举重竞赛的意义。 2、简述举重竞赛的特点。 3、简述举重竞赛秩序册的制订。 105 举重理论教案 人 数: 第73—74课时 年 月 日 主题:某些项目的力量训练方法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某些项目的力量训练方法 重点难点:发展弹跳力的训练方法 教法:采用多媒体和讲授等教学方法进行授课 第十章 某些项目的力量训练方法 现代训练学的研究证实;全面身体素质高度发展,能迅速地提高运动成绩。力量是各项素质的基础,它有助于速度、灵敏、力量耐力和爆发力的提高。 第一节 发展弹跳力的方法 弹跳力是通过跳跃(下肢蹬离地面)动作使人体产生位移(向上或向前)的一种爆发力量。 弹跳力是很多项目的重要专门素质,它的好坏与该项运动水平有直接的关系,如田径的跳跃、短跑和投掷等项目都有需要强大的腿部爆发力(弹跳力); 篮排球的制空权是身高和弹跳力的结合;体操的空翻要翻得既高又飘,跳马的第二腾空高度都于弹跳力好坏有密切关系;武术的空中造型要美就必须有足够的滞空时间,这就要有很好的弹跳力;上肢已起主要作用的游泳项目,在出发跳水、 转身蹬池边,及在蛙泳中腿部爆发力也起这着重要作用„„。因此,发展弹跳力 已是许多运动项目训练中的重要课题。 一、动作结构、肌肉用力及用力性质的分析 弹跳动作是下肢各关节由屈曲(踝关节为背屈)变为伸展的运动过程,向 上纵跳时的摆臂,主要是肩关节屈,由胸大肌和三角肌前束等克服重力完成向心 工作。摆臂目的是为了增加下肢的支撑反作用力,以及使动作协调,更有力地向 上跳起。 弹跳力的特点是最短的时间最大的用力,如测得体操双腿起跳是时间仅为0.07—0.10秒,而蹬地的作用力却超过自身重量的十倍左右。因此,弹跳的用力 性质属于爆发力。 二、发展弹跳力的练习 发展弹跳力的练习有多种多样,根据肌电研究和训练实践提供的材料,可以初步提出以下十个发展弹跳力的有效练习: (一) 宽上拉和箭不抓:上拉、抓举的发力阶段,不仅使小腿三头肌和屈足肌群发生强烈活动,同时也使股后肌群的电活动发生中等或显著变化。 (二) 负重垫足趾提踵:这是一个既发展股四头肌、股后肌群力量, 又发展屈足、屈趾肌群力量的练习。 (三) 负重并腿慢速深蹲后减重(或加助力)站起;这是通过退让 练习来发展腿力的有效练习。 106 (四) 腿蹬出:通常在综合练习架上训练。 (五) 负重连续跳栏架或跳上多级台阶。 (六) 负重登板凳。 (七) 跳深:连续跳上不同高度的跳登。 (八) 下肢爆发力的组合练习或循环练习;其做法是持壶铃蹲跳、负重蹲跳、负重挺身等练习组合在一起或分别进行练习,或循环进行训练,以达到集中刺激的功效。 (九) 半蹲后捆上砂袋跳台阶,一周1—2次,每次练习做150次左右,这是排球运动员提高弹跳力的有效手段之一。 (十) 各种形式的负重提踵。 三、训练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 (一) 采用中等重量、组数较多、次数中等、速度快的方法来发展爆发力,在训练的最后可以做几组重量轻、组数少、次数多、混合速度的训练,借以发展弹跳耐力,控制体重。 (二) 所选练习应与专项技术动作结构相结合。 (三) 在弹跳训练中,要把发展腿部绝对力量和发展腿部爆发力结合起来;把发展大腿前群肌力和发展股后肌群以及屈足肌群力量结合起来;把腿力练习和多种跳跃练习结合起来;把单个动作的多组数训练和几个动作的循环练习结合起来。 (四) 注意心理训练,解除女运动员怕腿粗臀大,体重增加和青少年运动员怕压矮的不必要思想顾虑。 四、弹跳力训练计划示例 某排球队冬训发展弹跳力的训练计划 一周练4次,每次练1.5—2小时 采用双日循环,即第一次课练第一次计划内容,第二次课再练第二次计划内容;然后又重复执行第一次计划和第二次计划。 思考题:1、简述发展弹跳力训练方法。 2、简述发展弹跳力训练法应注意的问题。 3、弹跳力训练计划的制订。 107 举重理论教案 人 数: 第75—76课时 年 月 日 主题:田径运动员的力量训练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田径项目的力量训练方法 重点难点: 教法:采用多媒体和讲授等教学方法进行授课 第二节 田径运动员的力量训练 一、 短跑运动员的力量练习 (一) 肌肉用力特点分析;参加大腿后蹬动作的肌群有:使髋关节伸直的肌群是臀大肌、臀中肌后半部、大手肌、股二头肌、半腱肌和半膜肌的近侧支撑工作;使膝关节伸直是股四头肌的近侧支撑工作和小腿三头肌的远侧支撑工作;是踝关节 屈的肌群是小腿三头肌、拇长屈肌、趾长屈肌、胫骨长肌和腓骨短肌。 综上分析:短跑运动员最需要发展臀大肌、股四头肌、及二头肌以及小腿三头肌,还要重视腹部肌肉及上肢屈肌是力量。 (二) 主要力量练习及训练方法:(图表 见书464—465)。 (三) 训练计划示例: 某队男子短跑组冬训周计划 1、 任务: A、 掌握正确3的用力技术,发展全身爆发力; B、 发展大腿前群及股后肌群力量; C、 发展小腿后群肌力及屈足、屈趾肌力。 2、训练次数及时间:一周三次,一次1.5—2小时。 编者按:大地涵藏万物,孕育生命,被誉为人类的母亲。但是,近年来,伴随我国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大地不断遭到各种污染的伤害。仅仅因土壤污染防治不足、环境监管乏力,导致的食品药品安全事件就频频发生,2008年以来,全国已发生百余起重大污染事故。目前我国大地污染现状严峻,成因十分复杂,形成令人扼腕的“大地之殇”。《经济参考报》以此为主题,探寻大地污染背后所触及的我国农业、工业、城市化进程中关于生存与发展的一系列深层矛盾与两难抉择,并以“大地之殇”系列报道的形式在“深度”版推出,敬请关注。 大地之殇一?黑土地之悲 占全国粮食总产五分之一的东北黑土区是我国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但一个并不为多数人了解的严峻事实是,支撑粮食产量的黑土层却在过去半个多世纪里减少了50%,并在继续变薄,几百年才形成一厘米的黑土层正以每年近一厘米的速度消失。照此速度,部分黑土层或将在几十年后消失殆尽,东北这一中国最大粮仓的产能也将遭受无法挽回的损失。 108 ?记者 孙彬 管建涛 连振祥 吉哲鹏 娄辰 李松 南京 哈尔滨 兰州 昆明 济南 重庆报道 毒土:GDP至上的恶果 当前,我国土壤污染出现了有毒化工和重金属污染由工业向农业转移、由城区向农村转移、由地表向地下转移、由上游向下游转移、由水土污染向食品链转移的趋势,逐步积累的污染正在演变成污染事故的频繁爆发。 日益加剧的污染趋势可能还要持续30年 “目前,我国土壤污染呈日趋加剧的态势,防治形势十分严峻。”多年来,中国土壤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张维理教授一直关注我国土壤污染问题“我国土壤污染呈现一种十分复杂的特点,呈现新老污染物并存、无机有机污染混合的局面。” “现在我国土壤污染比各国都要严重,日益加剧的污染趋势可能还要持续30年。”中国土壤学专家,南京农业大学教授潘根兴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这些污染包括随经济发展日益普遍的重金属污染、以点状为主的化工污染、塑料电子废弃物污染及农业污染等。 国土资源部统计表明,目前全国耕种土地面积的10%以上已受重金属污染。环保部南京环科所研究员单艳红说,华南部分城市约有一半的耕地遭受镉、砷、汞等有毒重金属和石油类有机物污染;长三角有的城市连片的农田受多种重金属污染,致使10%的土壤基本丧失生产力,成为“毒土”。 农药化肥污染同样严重。张维理说,我国农药使用量达130万吨,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5倍。黑龙江农业监测站杜桂德站长说:“目前,农药和化肥的实际利用率不到30%,其余70%以上都污染环境了。”云南农业大学测算,每年大量使用的农药仅有0.1%左右可以作用于目标病虫,99.9%的农药则进入生态系统,造成大量土壤重金属、激素的有机污染。 “不仅污染加重,而且还在转移扩散。”潘根兴说,当前,我国土壤污染还出现了有毒化工和重金属污染由工业向农业转移、由城区向农村转移、由地表向地下转移、由上游向下游转移、由水土污染向食品链转移的趋势,逐步积累的污染正在演变成污染事故的频繁爆发。 2008年以来,全国已发生百余起重大污染事故,包括砷、镉、铅等重金属污染事故达30多起。其中浏阳镉污染事件不仅污染了厂区周边的农田和林地,还造成2人死亡,500余人镉超标。 频繁爆发的污染事故损失惨重,不仅增加了环境保护治理成本,也使社会稳定成本大增,而土壤污染修复所需的费用更是天价。常州农药厂土壤修复需2亿元,无锡 109 胡埭电镀厂重金属铬污染修复费用890万元,苏州化工厂需数亿至数十亿元。 每年因土壤污染致粮食减产100亿公斤 污染的加剧导致土壤中的有益菌大量减少,土壤质量下降,自净能力减弱,影响农作物的产量与品质,危害人体健康,甚至出现环境报复风险。 潘根兴教授说“许多土壤污染地区已超过土壤的自净能力,没有外来的治理干预,千百年后土壤也无法自净,有的地块永远都无法自净,甚至出现环境报复。” 一是生态关系失衡,引起生态环境恶化。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在长江三角洲等地调查的主要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率高达16%以上,致使稻田生物多样性不断减少,系统稳定性不断降低。 “吃土吐土,净化土壤,作为土壤的„义工?,蚯蚓的存在是土壤重要的环境指标,对土壤具有重大意义。”令潘根兴教授忧心的是,现在,土壤中的蚯蚓、土鳖及各种有益菌等大量消失,农作物害虫的天敌青蛙的数量大减,自然生态面临危机。 云南农业大学副教授周江鸿等人在湖北、安徽等地的农田里发现,杀虫剂的使用对稻田节肢动物物种有损害作用,使得稻田天敌和害虫的平衡关系被打破。 二是土壤质量下降,使农作物减产降质。 重金属污染的增加,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造成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土壤板结,导致农产品产量与品质下降。农业部全国农技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陈志群认为,由于农药、化肥和工业导致的土壤污染,我国粮食每年因此减产100亿公斤。 环保部门估算,全国每年因重金属污染的粮食高达1200万吨,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亿元。 三是重金属病开始出现,人们身体健康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构成严重威胁。 汞、镉、铅、铬、砷五种重金属被称为重金属的“五毒”,对人有致命的危害。苏州环境科学研究所所长杨积德说“这些污染严重影响儿童发育,使人致病、致癌,危及人体生命健康。”上世纪70年代,日本曾出现“痛痛病”,是镉对人类生活环境的污染而引起的,影响面很广,受害者众多,所以被公认为是“公害病”。 潘根兴教授在全国各地市场上进行的调查也显示,约有10%的大米存在重金属镉超标。他说:“这些镉米对自产自食的农民来说无疑是致命的风险。”令人担忧的是,一些“痛痛病”初期症状已开始在我国南方部分地区出现“土壤污染导致的疾病将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最终危害中华民族的子孙未来。” “宁愿毒死也要GDP”,产业模式亟待反思 110 土壤污染如隐形“杀手”,难以察觉却可能直接危害人体健康,特别是重金属在蔬菜、粮食中的累积,将处于食物链顶端的人类置于危险境地,甚至产生环境报复。“土壤污染的加剧原因有天灾,但更多是人祸,不科学的发展是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南京农业大学教授潘根兴认为,土壤污染主要一来自矿山采冶、工业“三废”、污灌、固废堆放等,基本上都属于人为因素,表明近年来的产业发展模式亟待反思。 当前,令人忧心的是各地以追求G D P为核心的政绩观,不科学的产业发展模式和大量违法排污、超量排污。记者在调研中发现,一些地方发展心切,抱着“宁愿毒死也要G D P”的心态,有意无意地忽视环境保护,导致“引进企业就是引进污染,发展经济就是破坏环境”的恶果。 面对企业违法排污,一些地方政府成为企业的保护伞,通过变通政策打擦边球,甚至开绿灯,最终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保护环境不被污染,是各级政府的法定职责。污染事件暴露了各地环保意识薄弱,政府监督缺失,是整个社会的耻辱。 “不断发生的污染事件告诉人们,缺乏对自然环境的敬畏与呵护,对公共利益和公众生命漠不关心,暴露出企业环境意识薄弱和地方政府缺失。”江苏省小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江苏省委党校教授冯治指出,必须反思高歌猛进的产业发展模式,真正落实转变发展方式的政策,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黑土层流失 危及中国最大粮仓 黑土层变薄,是指黑土地的有效耕层变薄,直接导致支撑粮食产能的有机质含量降低,土壤肥力下降。然而,农业科技进步和高产作物增加作用下的粮食增产,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黑土层日渐变薄、耕地质量下降的严峻现实,导致农民和相关部门放松对耕地质量的保护。有关专家建议,应尽早完善耕地质量建设法规,扩大保护性耕作技术应用,用最小代价守住我国最大“粮仓”的产粮之本。 “一两黑土换二两油”的日子再不会有了 “以前挖两锹深还是黑土,现在一锹后就基本看不到了。”黑龙江省依兰县三道岗镇三道岗村农民程先粟从自己地里抓起一把黑土,“你瞅瞅,黑土都不太„黑?了,„一两黑土换二两油?的日子再也不会有了。” 作为世界三大黑土区之一,东北黑土区总面积约3523.3万公顷,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境内,粮食年产量约占全国五分之一,是我国重要的玉米、粳稻等商品粮供应地,粮食商品量、调出量均居全国首位。 由中国科学院、东北农业大学、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等院所专家联合调研形成的“东北黑土资源利用现状及发展战略研究”指出,东北黑土地初垦时黑土厚度一般在60至80厘米,开垦20年的黑土层则减至60至70厘米,开垦70至80年的黑土层只剩下20至30厘米。 111 “建国初期,黑龙江省黑土层大都一米多厚,现在找半米深的都难了,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只剩下表皮薄薄一层,颜色也由黑变黄。”黑龙江省土肥管理站站长胡瑞轩有些感慨,形成1厘米的熟化黑土层大约需要50年,半米就得上千年,而现在东北黑土区平均每年流失0.3至1厘米的黑土层。有专家担心,“如果不及早治理,部分黑土层或将在几十年后消失殆尽。” “黑土层变薄,就是指黑土地的有效耕层变薄,直接导致支撑粮食产能的有机质含量降低,土壤肥力下降。”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韩晓增断言,这势必影响我国粮食安全。 黑龙江省土肥管理站对肇东、讷河等县市区的耕地检测显示,从1982年第二次土壤普查到2007年的25年间,耕地土壤有机质已相对下降两成,严重地区下降六成。 地越来越没劲儿,想增产就得大量用化肥。最近几年,45岁的张艳峰感觉自家水稻田患上了“化肥依赖症”。老张是吉林省前郭县平凤乡黑岗子村农民,“10年前一亩水稻就用60多斤肥,如今已经翻番到120斤了,不施肥就得减产一半”。老张还有些担心,现在能靠化肥增产,这地要是越来越没劲儿,以后可能化肥也无能为力了。 据了解,吉林省位于东北黑土区中部“十一五”期间完成小流域综合治理840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600多平方公里,但黑土地水土流失还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全省仍有3.15万平方公里的水土流失面积亟须治理。 “几年后就不是自己的地了,谁还愿意投入保护,” 《经济参考报》记者在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粮食主产区了解到,当地一些土地已连续十几年种玉米、水稻等同一种作物,吸收养分单一,加上盲目施肥普遍,土壤养分失衡加剧。由于土地分散,不少农民常年使用小型农机具耕作,耕层越来越浅板结严重“晴天硬邦邦,雨天不渗汤”就是真实写照。 由于高产作物面积增加、农田水利设施不断完善,特别是化肥使用量大增等因素支撑,在黑土层日渐变薄的同时,东北黑土区粮食产量仍然稳中有升。但专家指出,恰恰是粮食增产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黑土层变薄、耕地质量下降的严峻现实,这反倒容易导致农民和有关部门放松对耕地质量的保护。东北部分黑土区在发展粮食生产过程中已透支耕地产出能力,黑土层变薄的风险性被粮食增产淡化,严重性正在人为和自然因素的“合谋”影响下加剧。 “最重要的是耕地质量保护法规不完善,作为耕地使用主体的农民缺乏保护耕地质量的主动性。”中国农科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土壤学会副理事长张维理一语道破黑土质量下降的玄机,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农村耕地转化为一家一户的经营方式,耕地管理单元变小,使用权变更频繁,农民保护耕地积极性不足“种几年后就不是自己的地了,谁还愿意投入保护,” “技术层面上也落后,没有有效的监测体系就无法及时发现耕地质量变化的最新 112 情况,不能制定准确的修复方案。”张维理认为,耕地质量测试指标和方法陈旧,比如我国对地力的评价通常采用土壤有机质含量,但实际测定的却是有机物质全量,而不是活性有机质,这样的测试结果根本无法准确反映耕地地力和土壤演变。 此外,地方在建设桥梁、道路时会占用优质的黑土农田,补回来的却多是相对贫瘠的土地,“这就不仅是黑土层流失问题,占一亩就少一亩。”即便新增土地具备改造成黑土地的条件,还需要大量人力、物力。黑龙江省国土资源厅土地开法整理处处长任百会说,耕地占补平衡中对新增土地的整理费用每亩在10万元左右。 生源地说明: 1、由应届本科生考入硕士研究生的,生源地区指考入本科前的生源省区; 2、由应届本科生考入硕士研究生又由硕士研究生考入博士研究生的,生源地区指考入本科前的生源省区; 3、由非应届本科生考入硕士研究生又由硕士研究生考入博士研究生的,生源地区指考入硕士前的生源省区; 4、由非应届本科生考入硕士研究生或博士研究生的,生源地区指入学前的户口及档案所在省区。 2、签三方就业协议程序 (1)收到有用人指标(能解决毕业生户口和档案关系)的用人单位接收函或录用通知或毕业生就业推荐表回执,本人经慎重考虑,同意到该单位工作,开始进入签约程序。 (2)凭用人单位的接收证明到研究生部领取《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毕业研究生就业协议书》(简称“三方协议书”,签署后培养单位、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三方各留存一份)。(注:“三方协议书”每人只有一份,请慎重考虑后签约)。 (3)毕业生个人签字。需要毕业生准确填写个人相关资料,并签字确认。 (4)用人单位签字盖章。用人单位填写单位相关资料并签字盖章,如果本单位无人事权,还需该单位的上级单位(具有人事接收权)签字盖章。 个别用人单位需要《毕业生就业推荐表》,《毕业生就业推荐表》可以到所网站“教育园地,研究生,下载表格”栏自行下载,填好后到研究生部盖章。 113 注意:用人单位签字盖章后,视为协议生效,一经确定不能随意更改,否则将视为违约。 (5)到研究生部签字、盖章。 (6)广东省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确认。 (7)领取就业报到证。 根据广东省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的安排,1月底左右集中办理春季毕业生的就业报到证,6月底前后集中办理夏季毕业生的就业报到证。如果在1月20日之前或6月20日之前完成《就业协议书》签约程序的毕业生,可在办理毕业离所手续时领到《就业报到证》。过此期限后(含寒暑假期间),研究生部将根据广东省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的工作安排和规定时间内办理《就业报到证》,毕业生到研究生部领取就业报到证。 (8)办理户口和档案关系(必须办理离所手续)。 领取就业报到证后,凭就业报到证到所综合办公室户籍管理工作人员借户口卡,再到广州市天河区公安分局办理户口迁移手续;凭就业报到证到研究生部办理档案转移手续。 3、户档派回原籍程序 (1)毕业时未落实去向(如出国、考研、签三方协议),可向研究生部提交户口和档案派回原籍的申请书,申请书中应写明派遣单位(可派到生源省就业主管部门或市、县人事局)。由研究生部将按派回生源地信息上报广东省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 (2)由广东省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办理派回生源地的就业报到证。毕业生在研究生部领取报到证。 (3)凭就业报到证到所综合办公室户籍管理工作人员办理户口迁移手续,凭就业报到证下联到研究生部办理档案转移手续。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劳动和土地,是财富两个原始的形成要素。”恩格斯的定义是:“其实,劳动和自然界在一起它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自然界为劳动提供材料,劳动把材料转变为财富。”(《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第373页,1995年6月第2版。)马克思、恩格斯的定义,既指出了自然资源的客观存在,又把人(包括劳动力和技术)的因素视为财富的另一不可或缺的来源。可见,资源的来源及组成,不仅是自然资源,而且还包括人类劳动的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还包括人力、人才、智力(信息、知识)等资源。据此,所谓资源指的是一切可被人类开发和利用的物质、 114 能量和信息的总称,它广泛地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是一种自然存在物或能够给人类带来财富的财富。或者说,资源就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一种可以用以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具有一定量的积累的客观存在形态,如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海洋资源、石油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等。 资源是一切可被人类开发和利用的客观存在。资源一般可分为经济资源与非经济资源两大类。经济学研究的资源是不同于地理资源(非经济资源)的经济资源,它具有使用价值,可以为人类开发和利用。 《经济学解说》(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将“资源”定义为“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投入”,这一定义很好地反映了“资源”一词的经济学内涵,资源从本质上讲就是生产要素的代名词。“按照常见的划分方法,资源被划分为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加工资源。”(《经济学解说》,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编辑本段人类对资源的认识概述 对自然资源的看法,历来都是以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为基础的。从技术进步和生产力发展的角度来看,经济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劳力经济阶段、自然经济阶段和知识经济阶段。 劳力经济阶段 劳力经济是指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劳力资源的占有和配置。由于科学技术不发达,人类开发自然资源的能力很低。对多数资源来说,短缺问题并不突出生产的分配主要是按劳力资源的占有来进行,劳动生产率主要取决于劳动者的体力。相对于农业经济时期。 自然经济阶段 传统经济学往往把农业经济叫做自然经济。从资源学的角度,所谓自然经济就是指工业经济,即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自然资源的占有和配置。由于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人类开发自然资源的能力不断增强,使得大多数可认识资源都成为短缺资源。尽管19世纪以来工业革命的完成使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但铁矿石和煤、石油等发展机器生产的主要资源很快成为短缺资源,开始制约经济发展,因此,这一阶段的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自然资源的占有,生产的分配主要按自然资源的占有来进行。 知识经济阶段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产业为基础产业的经济,其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智力资源的占有和配置。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科学成果转化为产品的速度大大加快,形成知识形态生产力的物化,人类认识资源的能力、开发富有资源替代短缺资源的能力大大增强。因此,自然资源的作用退居次要地位,科学技术成为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 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这三个阶段中,人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天命论、决定论、或然论、征服论等多种认识阶段与相应的处理方式,才进入到协调论的现代,即人、自然和技术这个大系统应该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在工业时代,人类对资源采取耗竭式的占有和使用方式,不断使人与自然这个大系统产生强大震动。人与自然不能协调发展,使得经济不能持续发展,不断出现能源危机,导致人类生活不能稳步提高,时常出现巨幅涨落。进入到现代,人们逐渐悟出,人类只不过是人与自然这个大系统中的一个要素,必须和其它要素协调发展,力争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自然与经济的关系。编辑本段新的资源观定义 在知识经济条件下对某种资源利用的时候,必须充分利用科学技术知识来考虑利用资源的层次问题,在对不同种类的资源进行不同层次的利用的时候,又必须考虑地区配置和综合利用问题。这就是“新资源观”,是在知识经济条件下解决资源问题的认识基础。 资源系统观 115 资源系统观是资源观中最核心的观点。只有当人类充分认识到自己是人与自然大系统的一部分的时候,才可能真正实施与自然协调发展。而且,也只有当人类把各种资源都看成人与自然这个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并正确处理这个资源子系统与其它子系统之间的关系时,人类才能高效利用这种资源。 资源辩证观 以新的资源观看待资源问题时,我们应当正确处理几个重要的资源矛盾关系: 1(资源的有限性与无限性问题 自然资源就其物质性而言是有限的,然而人类认识、利用资源的潜在能力是无限的。片面的悲观和盲目乐观都是不正确的。 2(资源大国与资源小国问题 分析一国的资源情况既要看到宏观上综合经济潜力巨大的因素,又要清醒的认识到在微观上人均可利用资源限度的现实问题。 3(资源的有用性与有害性问题。 4(资源的量与质问题。 资源层次观 资源是相对于人类认识和利用的水平来区分层次的,材料,,能源,,信息是现实世界三项可供利用的宝贵资源,而整个人类的文明又可根据人类对这三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划分层次。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发展决定的。起初,人类最先学会了利用材料来加工制作简单的生产工具,提高劳动生产力,但仅用材料来制作的工具是一种“死的工具”,要靠人力来驱动和操作,这大体是农业——手工业时代生产力的情形;后来人类进一步学会了利用能量资源,把材料和能量结合在一起制造新型生产工具,使原来“死的工具”变成了“活的工具”,但这种工具还是要靠人来驾驭和操纵,劳动生产力的提高仍受到人的身体因素的限制,这大体是工业时代的社会生产力的情形。到了现代,人类逐渐学会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并把材料和能量同信息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了不仅具有动力驱逐而且具有智能控制的先进工具系统,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开辟了无限广阔的前景。在传统经济中,人们对资源的争夺主要表现在占有土地、矿藏和石油等。而今天,信息资源日益成为人们争夺的重点。这大体是信息时代生产力的情形。 总之,人类从学会利用材料资源再到能量资源到信息资源,推动了人类社会从农业时代向工业时代再向信息时代的不断迈进,材料枣能源枣信息“三位一体”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源,只有全面地开发和综合利用三大资源,才能不断地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资源开放观 知识经济是世界一体化的经济,资源的开放观是从地区到全球,从微观到宏观,从局部到整体,在不同层次上都要确立的一种基本观点。我国地区差别很大,资源组合错位,地区间的资源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和动态交流的必然性。以资源的开放观为指导,就是要打破地区经济封锁以实现产业结构动态优化,合理配置资源。 资源动态平衡观 资源动态平衡观是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在人与自然大系统中,人的发展变化要依靠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而自然资源系统由于自身动因和人的作用也在发展变化,在发展过程中人与自然要达到动态平衡,同时也需要地区间的资源互补和动态交流,防止资源组合错位的差距。 今天我们对自然资源保证的估计,必须考虑高技术因素的影响。以智力资源为主要依托的知识经济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识为转移的。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及新材料技术为核心的高技术将极大地改变世界面貌和人类生活。盲目的资源悲观论是没有根据的,但是如不从现在起就下大力气实抓基础研究、可能有所突破的应用研究和高技术产业化,将来就可能制约人的发展。因此,在知识经济发展的条件下,所谓资源保证,关键在于这些高技术的科学应用,可以达到商用阶段,以便在经济生活中用富有资源替代短 116 缺资源。目前的最新研究及实际发展成果表明,绝大多数高技术的应用期的预测都是提前的,这也证实了科学技术的加速发展趋势。因此,我们对前景持谨慎的乐观态度是有道理的。编辑本段资源系统及其分类 在人类经济活动中,各种各样的资源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一个结构复杂的资源系统。每一种资源内部又有自己的子系统。资源系统可从性质、用途等不同角度进行不同的分类。 按资源性质分类 1(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一般是指一切物质资源和自然过程,通常是指在一定技术经济环境条件下对人类有益的资源。 自然资源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 从资源的再生性角度可划分为再生资源和非再生资源: 再生资源:即在人类参与下可以重新产生的资源,如农田,如果耕作得当,可以使地力常新,不断为人类提供新的农产品。再生资源有两类:一类是可以循环利用的资源,如太阳能、空气、雨水、风和水能、潮汐能等;一类是生物资源。 非再生资源:(或耗竭性资源),这类资源的储量、体积可以测算出来,其质量也可以通过化学成分的百分比来反映,如矿产资源。 再生资源和非再生资源的区分是相对的,如石油、煤炭是非再生资源,但它们却是古生物(古代动、植物)遗赅在地层中物理、化学的长期作用变化的结果,这又说明二者之间可以转化,是物质不灭及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的表现。 从资源利用的可控性程度,可划分为专有资源和共享资源。 专有资源:如国家控制、管辖内的资源。 共享资源:如公海、太空、信息资源等。 2(社会经济资源和技术资源 自然资源、社会经济资源、技术资源通常被称为人类社会的三大类资源。社会经济资源又称社会人文资源,是直接或间接对生产发生作用的社会经济因素。其中人口、劳动力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条件。 技术资源广义上也属于社会人文资源,其在经济发展中愈益起着重大作用。技术是自然科学知识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是直接的生产力,是改造客观世界的方法、手段。技术对社会经济发展最直接的表现就是生产工具的改进,不同时代生产力的标尺是不同的生产工具,主要是由科学技术来决定的。在当代,科学技术对生产力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集中表现在邓小平的论断“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按资源用途分类 1(农业资源 2(工业资源 3(信息资源(含服务性资源) 按资源可利用状况分类 A、现实资源:即已经被认识和开发的资源。 B、潜在资源:即尚未被认识,或虽已认识却因技术等条件不具备还不能被开发利用的资源。 C、废物资源:即传统被认为是废物,而由于科学技术的使用,又使其转化为可被开发利用的资源。编辑本段资源系统的特点自然资源系统的特点 根据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认知度,其主要特点是: 自然资源分布的不平衡性和规律性; 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无限性(现实资源是有限的,但开发利用及转化是无限的); 自然资源的多功能性; 自然资源的系统性;等。 社会资源系统的特点 社会资源同自然资源相比较,具有以下突出特点: 1(社会性。人类本身的生存、劳动、发展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形态、社会交往、社会活动中实现的。劳动力资源、技术资源、经济资源、信息资源等社会资源无一例外。社会资源的社会性主要表现在: (1)不同的社会生产方式产生不同种类、不同数量、不同质量的社会资源。 (2)社会资源是可超越国界、超越种族关系的,谁都可以掌握和利用它创造社会财富。 2(继承性。社会资源的继承性特点使得社会资源不断积累、扩充、发展。知识经济时代就是人类社会知识积累到一定阶段和一定程度的产物,就是积累 117 到"知识爆炸",使社会经济发展以知识为基础,这种积累使人类经济时代发生了一种质变,即从传统的经济时代(包括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农业经济到工业经济有局部质变)飞跃到知识经济时代,这是信息革命、知识共享必然的结果。社会资源的继承性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实现; (1)人力资源通过人类的遗传密码继承、延续、发展。 (2)通过载带信息的载体长期保存、继承下来。人类社会通过书籍、音像、磁带和教育手段等,继承人类的精神财富。 (3)劳动创造了人本身,人又把生产劳动中学会的知识、技能物化在劳动的结果,,物质财富上而继承下来。 社会资源的继承性,使人类社会的每一代人在开始社会生活的时候,都不是从零开始,而是从前人创造的基础上迈步的。 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人类一方面把前人创造的财富继承下来,另一方面又创造了新的财富。也正因为这样,科技知识不断发展,一代胜过一代,并向生产要素中渗透,使劳动者素质不断提高,生产设备不断更新,科研设备得到改进,并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社会财富的积累、反过来又加速了科技的发展。 3(主导性 社会资源的主导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社会资源决定资源的利用、发展的方向。 (2)把社会资源变为社会财富的过程中,它表现、贯彻了社会资源的主体,,人的愿望、意志和目的。这就是马克思讲的“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02页。) 4(流动性。 社会资源流动性的主要表现是: (1)劳动力可以从甲地迁到乙地。 (2)技术可以传播到各地。 (3)资料可以交换,学术可以交流,商品可以贸易。 利用社会资源的流动性,不发达国家可以通过相应的政策和手段,把他国的技术、人才、资金引进到自己的国家。我国改革开放、开发特区的理论依据也含有这方面的内容。 5(不均衡性。 社会资源的这种不均衡性是由以下原因形成的: (1)自然资源分布的不平衡性。 (2)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 (3)管理体制、经营方式的差异性。 (4)社会制度对人才、智力、科技发展的影响作用的不同。 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都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必不可少的投入。 网络资源是网络上互连起来的计算机提供给各用户分享的信息。这些信息放在各自的计算机上(www服务器、ftp服务器、bbs服务器、vod服务器等),因为有网络互连,大家都能通过internet访问到。编辑本段中国资源状况 中国水资源总量占世界水资源总量的7%,居第6位。但人均占有量仅有2400立方米,为世界人均水量的25%,居世界第119位,是全球13个贫水国之一; 中国森林面积为15894.1万公顷,全国森林覆盖率达到16.55%,森林蓄积量112.7亿立方米。全国除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外,人工林面积4666.7万公顷,居世界首位; 中国石油资源量约为1040亿吨,天然气资源量约47万亿立方米。通过对不同类型盆地油气勘查,新增储量规律和各种方法的 分析,测算出中国石油可采资源量为150亿,160亿吨,天然气可采资源为10万,14万立方米。按照国际上(油气富集程度)通常的分类标准,中国在世界103个产油国中,属于油气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 煤的资源总量稳居世界第一,而且如果全世界都只烧煤的话,我国的煤的储量可功全世界的人烧大约100年。编辑本段中国的资源问题 中国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少,总体质量不高,分布不均(概括出的特点:总量大、人均少、开发程度和利用率低)。表现:?资源危机、水危机 ?因使用不当造成浪费和环境污染。 解决方法:“开源”与“节流”——用可再生资源代替非可再生资源,解决矿产资源用一点就少一点的问题;努力发掘新资源,研制新材料;大力发展“废弃物资源化”;跨区域调配——南水北调、西气东输;立法保护——《土地管理法》、《草原法》、《森林法》等。编辑本段资源应用 许多资源在其原始形式的情况下是无法消费或者说使用的。为了将其转变化更加方便可用的商品, 118 就必须对它们予以加工处理。这就是所谓的资源开发。例如,将原油变为汽油。随着全球范围内人口的增多,对于资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然而,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资源分布情况各不相同。发达国家所使用的资源要多于发展中国家。 与资源之过度消费相关的需求上涨已经造出了若干的问题: 资源枯竭 资源在少数人手中的积累 环境退化 公地悲剧 资源诅咒 小学常用歇后语 1.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2.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3.蚕豆开花--------黑心 4.车到山前--------必有路 5.打破砂锅--------问到底 6.和尚打伞--------无法无天 7.虎落平阳--------被犬欺 8.画蛇添足--------多此一举 9.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10.井底青蛙--------目光短浅 11.大海捞针--------没处寻 12.竹篮打水--------一场空 13.打开天窗--------说亮话 14.船到桥头--------自会直 15.飞蛾扑火-----自取灭亡 16.百米赛跑--------分秒必争 17.拔苗助长-----急于求成 18.仇人相见--------分外眼红 19.芝麻开花----节节高 20.新官上任--------三把火 21.瞎子点灯--------白费蜡 22.兔子尾巴--------长不了 23.偷鸡不成----蚀把米 24.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25.老虎屁股---- 摸不得 26.老虎拉车--------谁敢 27.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28.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29.墙上茅草----随风两边倒 30.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31.塞翁失马----焉知祸福 32.壶中无酒--------难留客 33.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34.有借有还--------再借不难 35.猫哭耗子---假慈悲 36.铰子破皮--------露了馅 37.扁担挑水---一心挂了两头 38.对牛弹琴--------白费劲 119 39.八仙聚会--------神聊 40.霸王敬酒--------不干也得干 41.板上订钉--------跑不了 42.背鼓上门--------讨打 43.草把做灯-----粗心(芯) 44.竹笋出土--------节节高 45.菜刀切豆腐----两面光 46.钉头碰钉子--------硬碰硬 47.高山上敲鼓--四面闻名(鸣) 48.铁打的公鸡-----一毛不拔 49.关公走麦城----骄必败 50.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51.鸡蛋碰石头----不自量力 52.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53.脚踏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 54.孔夫子搬家--------净是书 55.老鼠钻风箱-----两头受气 56.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57.门缝里看人---把人看扁了 58.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 59.泼出去的水----收不回 60.骑驴看唱本--------走着瞧 61.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62.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63.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64.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65.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66.王八吃年糕--------铁了心 67.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 68.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 69.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 70.周瑜打黄盖--------两厢情愿 71.赶鸭子上架----吃力不讨好 72.擀面杖吹火----- -一窍不通 73.瞎子戴眼镜----装饰 74.猴子捞月亮--------空忙一场 75.秀才遇到兵----有理讲不清 76.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77.黄牛追兔子---有劲使不上 78.和尚训道士--------管得宽 79.过年娶媳妇----双喜临门 80.聋子见哑巴--------不闻不问 120 六字短语 81.铜钣上钉铆钉---一是一,二是二 82.里弄里扛竹竿---直来直去 83.苦水里泡黄连----苦上加苦 84.驴唇不对马嘴----答非所问 85.猪鼻子里插葱-----装象 86.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87.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88.放风筝断了线-----没指望了 89.池塘里的风波-----大不了 90.关门掩着耗子-----急(挤)死 91.顶风顶水划船----硬撑 92.东北的二人转--------一唱一和 93.东洋人戴高帽----假充大个 94.到火神庙求雨--------找错了门 95.鲁班门前耍斧----有眼无珠 96.老太太吃汤圆--------囫囵 吞 97.出太阳下暴雨---假情(晴) 98.挂羊头卖狗肉--------虚情假意 99.担着胡子过河----谦虚过度 100.唱歌不看曲本--------离谱 121 122 123
/
本文档为【举重理论教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