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五言绝句与五言律诗]五言律诗:五言律诗

2017-09-26 43页 doc 76KB 689阅读

用户头像

is_321635

暂无简介

举报
[五言绝句与五言律诗]五言律诗:五言律诗[五言绝句与五言律诗]五言律诗:五言律诗 [五言绝句与五言律诗]五言律诗:五言律诗 篇一 : 五言律诗:五言律诗-概述,五言律诗-五言律诗的发展 五言律诗,又称五律,是中国近体诗中的一种样式,全诗共8句,每句5个字,三四句、五六句均为对仗句。较著名的诗作有唐代诗人杜甫的《春望》,李白的《送友人》等。发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期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时基本定型,成熟于盛唐时期。全诗共八句,每句五个字,有仄起、平起两种基本形式,中两联须作对仗。 五言律诗格式_五言律诗 -概述 律诗是中国近体诗的1种。格...
[五言绝句与五言律诗]五言律诗:五言律诗
[五言绝句与五言律诗]五言律诗:五言律诗 [五言绝句与五言律诗]五言律诗:五言律诗 篇一 : 五言律诗:五言律诗-概述,五言律诗-五言律诗的发展 五言律诗,又称五律,是中国近体诗中的一种样式,全诗共8句,每句5个字,三四句、五六句均为对仗句。较著名的诗作有唐代诗人杜甫的《春望》,李白的《送友人》等。发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期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时基本定型,成熟于盛唐时期。全诗共八句,每句五个字,有仄起、平起两种基本形式,中两联须作对仗。 五言律诗格式_五言律诗 -概述 律诗是中国近体诗的1种。格律严密。发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时正式定型,成熟于盛唐时期。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 律诗由八句组成,五字句的称五言律诗。 五言律诗,如戴叔伦的《除夜宿石头驿》: 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 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这是除夕夜晚远离家乡亲人独宿逆旅感慨称自身遭际的诗。全诗八句,40个字,押“十一真”韵,平仄合规则。律诗的一二句称“首联”, 三四句称“颔联”,五六句称“颈联”,七八句称“尾联”。律诗的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如这首的颔联“一年”对“万里”,“将尽”对“未归”,“夜”对“人”;颈联“寥落”对“支离”,“悲”对“笑”,“前事”对“此身”。 五言律诗格式_五言律诗 -五言律诗的发展 汉代以前,偶有五言的诗句,但没有完整的五言诗。五言诗是在两汉民谣和乐府民歌中首先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据《汉书(五行志》和《尹赏传》索引西汉成帝时歌谣,已为完整的五言形式;东汉时五言歌谣继续产生,并被采入乐府,其中如《陌上桑》、《江南可采莲》等,已是比较成熟的五言作品。 文人五言诗始于何时,前人的看法颇不一致。旧传西汉枚乘、李陵、苏武、班婕妤等人的五言作品,实际上不可靠。今存最早的文人的五言诗当为东汉班固的《咏史》? 咏史 三王德弥薄。惟后用肉刑。太苍令有罪。就递长安城。自恨身无子。困急独茕茕。小女痛父言。死者不可生。上书诣阙下。思古歌鸡鸣。忧心摧折裂。晨风扬激声。圣汉孝文帝。恻然感至情。百男何愦愦。不如一缇萦。 钟嵘《诗品》说他「质木无文」,这说明文人初学五言诗体,技巧还很不熟练。 继作者有张衡《同声歌》、秦嘉《赠妇诗》和赵壹《疾邪歌》等,表现技巧日趋成熟。东汉末年无名氏《古诗十九首》的出现,标志着五言古诗已经达到成熟阶段。至建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五言诗已「居 文辞之要」,成为最盛行的诗体,出现了大批名作。 五言诗可以容纳更多的词汇,从而扩展了诗歌的容量,能够灵活细致地书行和叙事。在音节上,奇偶相配,也更富于音乐美。因此,它更为适应汉以后发展的社会生活,从而逐步取代了四言诗的正统地位,成为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初唐以后,产生了近体诗,其中即有五言律诗、五言绝句。唐代以后的五言诗便通称为「五言古诗」或「五古」。 成熟 五言律诗是从五言古诗中脱胎出来的新诗体,它继承了五古的句有定字和隔句压韵的原则,并且借鉴了骈体文的声律和对偶原则,有多方面的发展: 1、每首八句; 2、第三句和第四句、第五句和第六句必须对仗; 3、平仄必须按照特定的格式安排,一联内讲对,两联间讲粘; 4、只能押平声韵,并且押韵有固定的位置,即偶数句押韵; 5、节奏形式是严格的2个双音步加1个单音步,并且单音步只能出现在句子的中间或者末尾,不能出现在开头,2个相邻的双音步的平仄必须相反。 根据以上规则,五言律诗分为平起和仄起两体,每体又分为正格和偏格二种。关于近体诗的具体平仄格式,我们将在《格律论》中专门讨论。 五律从五古中继承了每句5个音节、全篇两两句一组、总句数为偶 数的基本特征,同时增加了对偶和平仄的规则;而这些规则是从骈体文中借鉴过来的;骈体文则是由楚辞到汉赋而产生的;因此,说到底五律是五古和骈体文嫁接的产物,其发源都是诗歌。 初唐五律已经完全成熟。特别是沈佺期、宋之问等诗人,总结了南朝以来新诗体的成就,把已经成熟的形式肯定下来,最后完成了“回忌声病,维句准篇”的任务,在创作中使五律正式定型。《全唐诗》收宋之问诗三卷198首,沈佺期诗三卷156首,绝大部分是律诗。胡应麟:“五言律体,兆自梁陈。唐初四子,靡缛相矜,时或拙涩,未堪正始。神龙以还,卓然成调。” 五律定型于初唐,沈宋之外,王绩、苏味道、“四杰”、杜审言、陈子昂、李峤、张说等人颇有佳作。 五律定型于初唐,而最高成就却在盛唐。盛唐最能代表五律成就的是杜甫、李白、王维。 明代胡应麟在他的《诗薮》中说:“唯工部诸作,气象巍峨,规模巨远,当其神来境诣,错综幻化,不可端倪。千古以还,一人而已。”评价之高达到极点。杜甫作诗,以“语不惊人死不休”为座右铭,律诗和新乐府的成就确实无人可及。《全唐诗》收杜甫诗十九卷1300余首,其中近体诗占多数,近体诗中律诗又占多数。其中五律名篇有:《登岳阳楼》、《春望》、《江上》、《旅夜抒怀》、《江汉》、《月夜》、《春夜喜雨》等百余首,不愧是“千古以还,一人而已。” 杜甫的近体诗,以卓绝的工巧表现深邃的思想感情,形式和内容都达到了前无古人后鲜来者的境界,表现出了儒家风范。中唐直到明清, 学杜者一直是多数,有的在思想感情上接近,有的在艺术形式上接近,这已经是很了不起的了。至于两相接近者,就寥寥无几了。 元稹以来,许多诗人抑李扬杜。如果就律诗而言,特别是就七律而言,是有道理的。李白浪漫豪放,不屑于受格律的约束,长处在于杂言,杜甫严谨刻苦,长处在于律诗。但是,五律形成于南朝,李白之精熟于五律,是韵味天成的。胡应麟说:“太白风华逸宕,特过诸人。而后之学者,才匪天仙,多流率易。”充分肯定了李白五律的成就。 李白的五律象他以道家为主的思想基础一样,是非常飘逸自然的,他的《塞下曲》、《夜泊牛渚怀古》、《送友人》、《渡荆门送别》等,没有修饰雕琢的痕迹,平仄和对仗,都是浑然天成的。没有融会贯通的学识和才华,是很难学得好的。 李杜之外,王维的五律最好。《全唐诗》收王维诗四卷387首,其中最主要的成就是五律。王维的思想基础主要是佛家,他的诗歌也充满了佛家“禅”的意境。他的五律名篇有《山居秋暝》、《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归辋川作》、《秋夜独坐》、《江汉临眺》、《使至塞上》等几十首。 盛唐五律佳作浩淼,如孟浩然的《临洞庭》、《过故人庄》、《舟中晓望》,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王湾的《次北固山下》等,都很著名。 盛唐中唐之际韦应物、刘长卿稍好,“大历十才子”等人偶有佳作。 到了韩、柳、白、刘时代,又见中兴。 晚唐李商隐近体诗的境界直追杜甫,略见余响,成就在中唐诸人之 上,名篇有《夜饮》、《楚宫》、《落花》、《裴明府居止》等。李商隐之外,许浑、温庭筠、马戴也有独到之处。 五言律诗最高成就在盛唐,中唐以后逐渐衰落,五代几乎鲜可提及者。宋代近体诗多是七言,五律成就不高,佳作也少,名篇更是罕见,只有梅尧臣的《岸贫》、吕本中的《兵乱后杂诗》、汪藻的《己酉乱后寄常州使君侄》、戴复古的《庚子荐饥》、林景颐的《枯树》等。 元代崇尚唐诗,近体诗的艺术成就反高于宋代。比较著名的诗人和作品有吴澄的《送富州尹刘秉彝入京》、胡炳文的《拜岳鄂王墓》、汪珍的《山居夏日》、陈深的《江上》、黄庚的《渔隐为周仲明赋》、宋无的《铜陵五松山中》、吴镇的《野望》、成原常的《赋林泉民》、傅若金的《金陵晚眺》、泰不华的《送友还家》和陈高的《新岁忆曾子白》等。 明清以下,五律名作就更少了,只有屈大均的《于忠肃墓》、《云州秋望》、夏完淳的《即事》、《别云间》、吴伟业的《过吴江有感》、朱彝尊的《王处士》和赵执信的《萤火》等数首有些特色。 五言律诗格式_五言律诗 -五言律诗 * 仄平平仄, 平 平仄仄平。 ???? ????? ??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 仄平平仄, 平 平仄仄平。 ??????????????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 五言律诗格式_五言律诗 -五律作法 炼句与字眼 冯友兰先生曾说过,有一些人写的东西都符合平仄,也都是分行写出,然而就不是诗。一件文字的产品要能成为诗,当然首先需要诗心,需要诗人向其中注入自身的生命精神,同时,要注重意象和意境的营造,但在句法上亦不容忽视。诗不同与散文,很大程度上即因诗有着不同与散文的句法。故学诗当由炼句始。而炼句,则在变日常语言而为语序错综、结构特殊的诗化句式。五言是近体诗的基础句式,欲得炼句之法,当由五言入手。 先来看一首王维的五律: 从岐王过杨氏别业应教 王维 杨子谈经所,淮王载酒过。 兴阑啼鸟换,坐久落花多。 迳转回银烛,林开散玉珂。 严城时未启,前路拥笙歌。 第二联,如依散文语序,则当为:兴阑始知啼鸟换,坐久更觉花落 多。第三联,则正如上堂课所讲,不能用现代语法去分析。古人或称之为错综问答格,即“迳转者何,回银烛也;林开者何,散玉珂也”。从经验的角度来说,是这样的情形:路径转弯的地方传来了光亮,那是在银烛之光照耀下,一群人回程;树林陡然开阔,空中遂飘散着玉珂的声音。这两联,既有成分的省略,又有语序的错综,复杂多变,不同于散文的句式。而这样的句子,就是诗化的句式,就是诗中能够出彩的句子。 大致说来,诗化的句式,不同于散文句之处在于以下数点: 一、语序的错综 如: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柳色春山映,梨花夕鸟藏 检书烧烛短,看剑引杯长 脆添生菜美,阴益食单凉 醒酒微风入,听诗静夜分 短褐风霜入,还丹日月迟 盍簪喧枥马,列炬散林鸦 饭抄云子白,瓜嚼水精寒 崩石攲山树,清涟曳水衣 去矣英雄事,荒哉割据心 烽举新酣战,啼垂旧血痕 路人纷雨泣,天意飒风飘 …… 这种语序的错综,在王维那里还不是特别常见,而发展到杜诗,就随处可拾了。一般而言,这种错综的句式有1个原则,就是要把你最想强调的东西放在最前面。另外,通常是用在律诗中间对仗的二联,如果一联用了错综句式,另一联就不要这样用了。 二、成分的省略 如: 方朔金门侍,班姬玉辇迎 渔舟胶冻浦,猎火烧寒原 书生邹鲁客,才子洛阳人 五湖三亩宅,万里一归人 绿尊虽尽日,白发好禁春 归路翻萧飒,陂塘五月秋 伊昔黄花酒,如今白头翁 今天江南老,他时渭北童 故国风云气,高堂战伐尘 故国犹兵马,他乡亦鼓鼙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水静楼阴直,山昏寒日斜 国破河山在,城春草木深 …… 句子中成份的省略,就使得句子更加的紧凑,能够容纳更多的东西, 也能够引起更多的联想。 三、十字格 有的时候,诗的上下句连在一起,才能表达1个完整的意思。上下 两句贯注一气,有1个专门的名字叫“十字格”。如: 仍闻遣方士,东海访蓬瀛 结束平阳骑,明朝入建章 唯有白云外,疏钟闻夜猿 闻道皇华使,方随皂盖臣 今年寒食酒,应是返柴扉 巳公茅屋下,可以赋新诗 何时一尊酒,重与细论文 只疑淳朴处,自有一山川 重来休沐地,真作野人居 看君用幽意,白日到羲皇 寂寞书斋里,终朝独尔思 …… 这种句式,可以用在首联,亦可用在尾联。但以用在尾联为佳。用 在尾联,一气直下,更增诗的雄健之气。 而如果上下两句合起来表达1个意思,贯注一气,且是对仗的句式, 则即俗称所谓流水对。如: 方将与农圃,艺植老丘园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嘉此幽栖物,能齐隐吏心 野老来看客,河鱼不取钱 何路沾微禄,归山买薄田 老夫怕趋走,率府且逍遥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一秋常苦雨,今日始无云 …… 五言诗因字数少,要求下语经济,故有字眼之说。五言句的字眼多 在第三字,也有在第二字、第五字或第二及第五字的。一般字眼不用 虚字,而用表示动词或形容词的实字。字眼用得好,诗句自然矫健。 字眼在第三字: 月迥藏珠斗,云消出绛河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渔舟胶冻浦,猎火烧寒原 树色分扬子,潮声满富春 沙平连白雪,蓬卷入黄云 落雁浮寒水,饥乌集戍楼 鼓角悲荒塞,星河落晓山 江莲摇白羽,天棘蔓青丝 竹光团野色,舍影漾江流 艰难归故里,去住损春心 天上多鸿雁,池中足鲤鱼 …… 字眼在第二字: 帆映丹阳郭,枫攒赤岸村 坐对贤人酒,门听长者车 水落鱼龙夜,山空鸟鼠秋 …… 字眼在第五字: 九门寒漏彻,万井曙钟多 为客黄金尽,还家白发新 孤嶂秦碑在,荒城鲁殿余 枕簟入林僻,茶瓜留客迟 野鹤清晨出,山精白日藏 四十明朝过,飞腾暮景斜 两行秦树直,万点蜀山尖 …… 字眼在第二及第五字,老杜最喜用之。此法最能令诗句振起: 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 山临青塞断,江向白云平 饭抄云子白,瓜嚼水精寒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缆侵堤柳系,幔宛浪花浮 瓢弃尊无绿,炉存火似红 只益丹心苦,能添白发明 地坼江帆隐,天清木叶闻 野润烟光薄,沙暄日色迟 楚设关河险,吴吞水府宽 一句之中,字眼最多不要超过2个,一首之中,不要有两联以上字眼位置相同。过犹不及,如果多了,也就会让人审美疲劳了。最怕通首字眼都在1个位置,那是最要不得的。 对仗与谋篇 律诗的中间二联要讲求对仗。所谓对仗,就是颔联、颈联的上下二句,每个字的平仄、词性、意义都是相对的。对仗之法,古人归纳为六对:“一曰正名对,天地日月是也;二曰同类对,花叶草芽是也;三曰连珠对,萧萧赫赫是也;四曰双声对,黄槐绿柳是也;五曰叠韵对,彷徨放旷是也;六曰双拟对,春风秋池是也。”但即使是唐人,对仗也从未严格执行这六对之说,如同类对本要求飞鸟对飞鸟,而唐人很多是用僧对鸟,这个现象还被写进了宋人的诗话中。对于对仗,应该讲求,但不应过执。我以为,只要词性、意义、平仄相对即可了,没有必要太过工整。太过工整的,往往显得雕琢而死板,要不然就伤于纤巧缳薄。对仗的原则是宁粗毋弱,宁拙毋巧,宁朴毋华,只要不流于俗野——大白话就好。但有一点需要注意,对仗不允许上下句是1个意思,这种情形叫合掌,是极不能犯的错误。比如“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虽是名句,但却犯了合掌。又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也都是合掌。 好的对句,往往是以纤微对宏大,如“树色分扬子,潮声满富春”、“五湖三亩宅,万里一归人”,或以阳刚对阴柔,如“崩石攲山树,清涟曳水衣”、“黄云断春色,画角起边愁”,或以实对虚,如“江莲摇白羽,天棘梦青丝”、“绿尊虽尽日,白发好禁春”。这种阴阳相生相济的思想发源于易经,也一直贯穿在古代诗家的创作实践中。 有的时候,诗人故意突破格律,让首联对仗,而中二联只有一联对仗,如下文所举杜甫《一百五日夜对月》诗即是。又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或者首联、颔联、颈联都用对仗,如杜甫的《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又或首联不对仗,但后三联均对仗,如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种情况,通常只出现在七律当中。 五律的谋篇布局,不外起承转合四字。一般而言,都是首联第一句起,首联第二句承,颔联、颈联是衬贴题目,尾联上句转,下句合。中间二联或就景物加以渲染勾勒,或就人事加以点染,或叙写,或议 论,或引事,或比拟,皆为深化题目。如:王维的《送张道士归山》: 先生何处去,王屋访茅君。 别妇留丹诀,驱鸡入白云。 人间若剩住,天上复离群。 当作辽城鹤,仙歌使尔闻。 又如杜甫的《李监宅》: 尚觉王孙贵,豪家意颇浓。 屏开金孔雀,褥隐绣芙蓉。 且食双鱼美,谁看异味重。 门阑多喜色,女婿近乘龙。 下面大略说一下五律起承转合的方法。 一、起法 1、对景兴起 如王维的《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复如杜甫的《重题郑氏东亭》: 华亭入翠微,秋日乱清晖。 崩石攲山树,清涟曳水衣。 紫鳞冲岸跃,苍隼护巢归。 向晚寻征路,残云傍马飞。 2、比起或引事起 如王维的《从岐王过杨氏别业应教》: 杨子谈经所,淮王载酒过。 兴阑啼鸟换,坐久落花多。 迳转回银烛,林开散玉珂。 严城时未启,前路拥笙歌。 是以扬雄比杨氏,淮南王比歧王。 复如杜甫的《崔驸马山亭宴集》: 萧史幽栖地,林间蹋凤毛。 洑流何处入,乱石闭门高。 客醉挥金碗,诗成得绣袍。 清秋多宴会,终日困香醪。 是以萧史比崔驸马。 而王维的《送平澹然判官》: 不识阳关路,新从定远侯。 黄云断春色,画角起边愁。 瀚海经年到,交河出塞流。 须令外国使,知饮月氏头。 则以班超定远的典故引出。而引事,说到底也是1种比。 3、就题直起 杜甫诗法,往往就题直起。不作铺垫,如狂风卷浪,势欲滔天: 如《晚行口号》: 三川不可到,归路晚山稠。 落雁浮寒水,饥乌集戍楼。 市朝今日异,丧乱几时休。 远愧梁江总,还家尚黑头。 《月》: 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 入河蟾不没,捣药兔长生。 只益丹心苦,能添白发明。 干戈知满地,休照国西营。 《一百五日夜对月》: 无家对寒食,有泪如金波。 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 仳离放红蕊,想像颦青蛾。 牛女漫愁思,秋期犹渡河。 此种起法,必作者具充沛之情感,写诗时激情澎湃,不可遏止,否 则起句突兀,后面承接不上,殊碍通篇圆融浑化。初学者不适合尝试。 二、承法 1、写自家心意承题 如王维《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 寒更传晓箭,清镜览衰颜。 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 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闲。 借问袁安舍,翛然尚闭关。 又《寄荆州张丞相》: 所思竟何在,怅望深荆门。 举世无相识,终身思旧恩。 方将与农圃,艺植老丘园。 目尽南飞雁,何由寄一言。 复如杜甫《登衮州城楼》: 东郡趋庭日,南楼纵目初。 浮云连海岳,平野入青徐。 孤嶂秦碑在,荒城鲁殿馀。 从来多古意,临眺独踌躇。 又《奉酬李都督表丈早春作》: 力疾坐清晓,来时悲早春。 转添愁伴客,更觉老随人。 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 望乡应未已,四海尚风尘。 2、直书事承题 如王维《奉和杨驸马六郎秋夜即事》 高楼月似霜,秋夜郁金堂。 对坐弹卢女,同看舞凤凰。 少儿多送酒,小玉更焚香。 结束平阳骑,明朝入建章。 复如杜甫《刘九法曹郑瑕丘石门宴集》: 秋水清无底,萧然静客心。 掾曹乘逸兴,鞍马去相寻。 能吏逢聊璧,华筵直一金。 晚来横吹好,泓下亦龙吟。 3、就首句直承 如王维《酬比部杨员外暮宿琴台朝跻书阁率尔见赠之作》: 旧简拂尘看,鸣琴候月弹。 桃源迷汉姓,松树有秦官。 空谷归人少,青山背日寒。 羡君栖隐处,遥望白云端。 复如杜甫《春日忆李白》: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尊酒,重与细论文。 次句承接首句,须如骊龙之珠,抱而不脱。若有意,若无意者最佳。 三、尾联转合之法 1、就题转合 如王维《酬严少尹徐舍人见过不遇》: 公门暇日少,穷巷故人稀。 偶值乘篮舆,非关避白衣。 不知炊黍谷,谁解扫荆扉。 君但倾茶碗,无妨骑马归。 复如杜甫《捣衣》: 亦知戍不返,秋至拭清砧。 已近苦寒月,况经长别心。 宁辞捣熨倦,一寄塞垣深。 用尽闺中力,君听空外音。 就题转合,往往流于平板直白,如能似杜甫此首,运用诗人的联想, 写出一些带有普遍性的东西,扣题而又不为题为囿,那就非一般水平 所能及了。 2、推开1步转合 如王维《酬虞部苏员外过蓝田别业不见留之作》: 贫居依谷口,乔木带荒村。 石路枉回驾,山家谁候门。 渔舟胶冻浦,猎火烧寒原。 唯有白云外,疏钟闻夜猿。 复如杜甫《初月》: 光细弦岂上,影斜轮未安。 微升古塞外,已隐暮云端。 河汉不改色,关山空自寒。 庭前有白露,暗满菊花团。 此种转合法,词有尽而意无穷,摩诘时时用之,最是五律正格。 3、承颈联意转合 此种结法,惟老杜最善用之。如《秦州杂诗二十首》之七: 莽莽万重山,孤城山谷间。 无风云出塞,不夜月临关。 属国归何晚,楼兰斩未还。 烟尘独长望,衰飒正摧颜。 同题之十: 云气接昆仑,涔涔塞雨繁。 羌童看渭水,使客向河源。 烟火军中幕,牛羊岭上村。 所居秋草净,正闭小蓬门。 《萤火》: 幸因腐草出,敢近太阳飞。 未足临书卷,时能点客衣。 随风隔幔小,带雨傍林微。 十月清霜重,飘零何处归。 《蒹葭》: 摧折不自守,秋风吹若何。 暂时花戴雪,几处叶沈波。 体弱春风早,丛长夜露多。 江湖后摇落,亦恐岁蹉跎。 4、用事作转合 用事作转合,实际就是用比为转合。如王维《送李判官赴东江》: 闻道皇华使,方随皂盖臣。 封章通左语,冠冕化文身。 树色分扬子,潮声满富春。 遥知辨璧吏,恩到泣珠人。 复如杜甫《巳上人茅斋》: 巳公茅屋下,可以赋新诗。 枕簟入林僻,茶瓜留客迟。 江莲摇白羽,天棘梦青丝。 空忝许询辈,难酬支遁词。 最后,再来说一说中间二联的章法。 颈联和颔联,在诗中的作用都是为了深化题旨,但要注意颈联下意要和颔联相应相避,要有变化。变化的方法之一是颔联既然写景了,颈联就要写人事;颔联写了人事,颈联就要写景。如果二联都是写景,那么一般颔联侧重写整体,骋目四顾的远景,颈联则着重勾勒细节;同写人事,往往颔联写他人,颈联写自己。这种在诗的内在意脉上的转折,须多读古人名作,自然有得。白居易《金针诗格》说“第三联谓之警联,欲似疾雷破山,观者惊骇。”这一联,如能用上精心锤锻的警句,则一篇生机,大略已备。兹举二首杜诗为例: 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 百顷风潭上,千重夏木清。 卑枝低结子,接叶暗巢莺。 鲜鲫银丝脍,香芹碧涧羹。 翻疑柁楼底,晚饭越中行。 秦州杂诗二十首: 闻道寻源使,从天此路回。 牵牛去几许,宛马至今来。 一望幽燕隔,何时郡国开。 东征健儿尽,羌笛暮吹哀。 老杜诗法,往往首联第一句关合颔联,第二句关合颈联,这是杜甫律诗的1大特点。如《过宋员外之问旧庄》: 宋公旧池馆,零落守阳阿。 枉道祗从入,吟诗许更过。 淹留问耆老,寂寞向山河。 更识将军树,悲风日暮多。 “宋公旧池馆”是“枉道祗从入,吟诗许更过”二句之主,“零落守阳阿”又是“淹留问耆老,寂寞向山河”二句之主。复如《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之三: 万里戎王子,何年别月支。 异花开绝域,滋蔓匝清池。 汉使徒空到,神农竟不知。 露翻兼雨打,开坼日离披。 “万里戎王子”是“异花开绝域,滋蔓匝清池”二句之主,“何年别月支” 则是“汉使徒空到,神农竟不知”二句之主。 五言律诗格式_五言律诗 -例词参考 春 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峰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说明:此五言律诗的另一式,首句改为仄仄平平,其余不变。 五言律诗 *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 ????? ?? 仄平平仄, 平 平仄仄平。 ??????????????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 仄平平仄, 平 平仄仄平。 ?????????????? ?例词参考? 山居秋螟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青泉石是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说明:五言律诗的另一式,首句改为平平仄仄平,其余不变。 五言律诗格式_五言律诗 -典范诗作 苏味道《正月十五夜》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骆宾王《在狱咏蝉》 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过故人庄》 孟浩然《岁暮归南山》 孟浩然《与诸子登砚山》 孟浩然《留别王维》 王维《终南山》 王维《山居秋暝》 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王维《酬张少府》 王维《使至塞上》 王维《观猎》 李白《听蜀僧浚弹琴》 李白《赠孟浩然》 李白《塞下曲》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渡荆门送别》 李白《送友人》 杜甫《登岳阳楼》 杜甫《旅夜书怀》 杜甫《天末怀李白》 杜甫《春日忆李白》 杜甫《春望》 杜甫《月夜》 杜甫《月夜忆舍弟》 杜甫《春夜喜雨》 杜甫《春宿左省》 岑参《寄左省杜拾遗》 王湾《次北固山下》 戴叔伦《除夜宿石头驿》 卢纶《李端公》 钱起《谷口书斋寄杨补阙》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刘长卿《新年作》 刘长卿《饯别王十一南游》 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 刘禹锡《蜀先主庙》 柳宗元《秋晓行南谷经荒村》 张籍《没蕃故人》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司空曙《贼平后送人北归》 许浑《早秋》 温庭筠《商山早行》 温庭筠《送人东游》 李商隐《晚晴》 李商隐《楚宫》 李商隐《北青萝》 李商隐《风雨》 马戴《灞上秋居》 篇二 : 五言绝句与五言律诗的区别什么是五言绝句,什么是五言 律诗,他们的区 五言绝句与五言律诗的区别 什么是五言绝句,什么是五言律,他们的区别是什么, 简而言之: 一, 五言绝句是五字一句,共四句20字. 五言律诗是五字一句,共八句40字. 二,律诗的中间四句,即3,4和5,6要分别对仗,有点象对联,绝句不必对仗. 三.当然无论绝句,律诗都要按诗的规矩,有平仄的要求,也就是每句的仄 要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这就是基本的区别. 篇三 : 五言诗:五言诗-概述,五言诗-溯源 五言诗,古代诗歌体裁。是指每句五个字的诗体,全篇由五字句构成的诗。五言诗可以容纳更多的词汇,从而扩展了诗歌的容量,能够更灵活细致地抒情和叙事。在音节上,奇偶相配,也更富于音乐美。因此,它更为适应汉以后发展了的社会生活,从而逐步取代了四言诗的正统地位,成为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之一。初唐以后,产生了近体诗,其中即有五言律诗、五言绝句。唐代以前的五言诗便通称为“五言古诗”或“五古”。 五言诗_五言诗 -概述 五言诗 五言诗是每句5个字的诗体。它作为1种独立的诗体,大约起源于西汉而在东汉末年趋于成熟。当然,《诗经》中早就有五言的句子,如《召南?行露》:“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狱?”汉魏六朝时期的诗作,以五言为主。说明五言诗形成于此一时期。古代本有五言诗起于李陵《与苏武诗》的说法,但后人多加以否认,如苏软题,成为最盛行的诗体,出现了大批名作。 五言诗可以容纳更多的词汇,从而扩展了诗歌的容量,能够更 灵活细致地抒情和叙事。在音节上,奇偶相配,也更富于音乐美。因此,它更为适应汉以后发展了的社会生活,从而逐步取代了四言诗的正统地位,成为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之一。初唐以后,产生了近体诗,其中即有五言律诗、五言绝句。唐代以前的五言诗便通称为“五言古诗”或“五古”。 五言诗_五言诗 -溯源 《诗经》 五言诗起源很早,《诗经》里就有一些五言诗句。但它的正式兴起,还是在汉代。汉初的《戚夫人歌》后四句是五言,西汉中后期的乐府民歌,如《汉书?五行志》所载的童谣“邪径败良田,谗口乱善人。桂树华不实,黄雀巢其颠。昔为人所羡,今为人所怜”,也是一篇完整的五言作品。 相对于四言诗,五言诗虽然只是增加了1个字,但它增加的是整整1个节奏,因此,句中的容量就大不少,表现功能也强得多,并且给诗句的变化提供了更多余地。在东汉,无论民间歌谣还是文人创作,都有了长足发展。《饮马长城窟行》、《上山采蘼芜》、《十五从军征》等乐府民歌,都是一些令人注目的作品。 班固则是最早从事五言诗写作的文人,他的《咏史》,五言十六句,显示了文人学习民间新诗体之初的现象。后来,又有张衡《同声歌》、秦嘉《赠妇诗》、郦炎《见志诗》等产生。到汉末,随着“古诗十九首”的出现,五言诗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从建安时期开始,五言诗压倒了四言诗,进入了它的全盛时期。 五言诗_五言诗 -演进 汉代乐府诗 《诗经》里多是四言的句子,耳熟能详的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都是四言的。上古时候,单音词占绝对优势,汉字一般都是代表单音词,而四言基本上可以“一句成意”,其句法结构和节奏顿挫等方面来说,是一中最简单并且完备的形式。但是四言加单音的形式,在表现力上不够,节奏上也缺少变化。并且由于上古诗歌都是要入乐的,也就是是配合音乐歌唱的,所以诗经里四言诗出现了大量的重言和衬字的形式。 诗歌当中很重要的1个问题,节奏问题即可相应的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两汉时期,出现了大量的合成词,随之而来的是汉语由单音词为主逐渐转变为双音词为主。这样四言诗在新的语言形式下,表现力就大大折扣了。并且,书面语总是晚于民间口语的,在大量的民间口语歌谣的冲击下,汉代开始出现了文人创作的五言诗。五言诗相比四言诗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如果以2个字为一拍的话,五言可以组成两拍半,并且在那半拍的变化上可急促可缓慢,增加了诗歌的变化和美感。 到了汉代,一件大事就是设立了乐府,但是乐府这个机构究竟是什么设立的,历来争论不休,乐府是1种机构,类似于现在国家级的交响乐团,有团长,有第一小提琴手,司鼓手等等。乐府的歌曲乐府基本上就是以五言为主了,但是杂以三、四、七言等等。由于当时的主要活动就是音乐,加上国家进行了大规模的普及推广工作,五言 这种形式便流传的非常广了。关于乐府,余冠英的《乐府诗选》,曹道衡《乐府诗选》,都有比较详细的介绍。 关于第一首五言诗,历来争论不休,有传说是虞美人《和项王歌》:汉兵已略地,四面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乐生。不过这个不是很可信,因为公认是比较早期的班固的《咏史》五言诗:三王德弥薄,惟后用肉刑。太仓令有罪,就逮长安城。班固的五言诗基本上没有一点诗味,像流水帐,说明当时的五言发展是极不成熟的。 公认的比较成熟并且成就最高的文人五言作品就是著名的浪子最爱的《古诗十九首》。读五言古诗,这十九首是必读的。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古诗才从乐府中独立出来,形式成了2种形式。当然关于这十九首的成诗年代争议也是极大的,从句式上来说,乐府诗是杂言的,就是混用三五七言的,著名的一些乐府诗《东门行》、《有所思》。古诗都是五言的。乐府诗还有1大特点就是叙事的,古诗则比较抒情,读十九首,可以明显感觉到文人参于创作的痕迹,有非常细腻的内心情感的描写。古诗十九首用韵基本上都是两句一韵。这就直接导致了后来的五言古体诗,和近体诗都是基本隔句一韵,和七言不同,首句也是不用韵的。 曹丕 到了汉末,建安诗人开始对乐府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造,著名的有:三曹,建安七子等等。李白不是有名句“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吗?经过文人的改造,乐府也趋向于整齐的五言的形式。甚至曹丕还写了一首的七言古诗《燕歌行》。稍后一点的左 思,阮籍,陶渊明等对五言诗的贡献也是很大的,魏晋南北朝时期诗歌创作分成了士人之诗和贵游之诗。五言诗格律,或者说近体诗格律的形成,主要还是由贵游诗人的努力而成的。而贵游诗人则在形式上开始下功夫了,这个时候,一部分诗歌开始脱离音乐而独立存在了。贵游诗的代表有太康体,玄言诗,元嘉体,终于到了永明体,开始了古体诗到近体诗的转折。永明诗人的代表有“竟陵八友”,是竟陵王周围的一些好朋友。八友著名的有谢眺,刚刚引的李白的句子中的小谢就是说的他。还有沈约。四声八病的说法便是从沈约开始提起的,也就是说,在这之前,基本上写出来像诗的东西,大家都是承认的,根本没有什么平仄之分,怎么押韵和谐之说,流传下来的那些古诗的优秀作品都是古人们在不自觉的状态下的天才流露。 诗歌在魏晋形成了1种风气,相当于现在的主流娱乐活动吧,于是开始了例如,限时竞赛,限题赋诗等形式。这样更加促使了永明诗人在声律,形式上下功夫。五言诗到此,算是发展到了1个比较成熟的阶段。再提一下押韵的问题。最初是用口语进行押韵的,汉之前,韵非常宽,基本上念着顺口就行了。到了六朝,格律要求严了,韵自然要求严了,六朝时,已经有了一些私人的韵书出现,不过做诗的人基本都按自己的喜好押,不买这些韵书的帐。 隋朝时有了《切韵》,被定成了官书,这就是现在知道的平水韵的雏形。韵书几经变化修改,形成了现在通行的平水韵。再回到五言,永明体诗歌经过宫体诗的进1步发展,来到了初唐。初唐基本上还是宫体诗的天下,宫体顾名思义就是写的声色犬马1类的事情,用 词华丽,音韵优美严格可想而知。唐太宗李世民就好宫体诗这一口,他喜欢的上宫仪以及后来的上官婉儿也是宫体诗的高手。一些诗人开始从创作理论的高度有意识的开始规范五言诗的创作了。宋之问,沈佺期则基本完成了近体诗-也就是格律诗定型工作。两人在初唐影响极大,五律受到了初唐文人的普遍追捧。 五言诗_五言诗 -特点 四言诗的典范《诗经》 五言比四言至少有3个优点: 1、由于增加了1个字,内容的含量扩大,从而能更好地叙事抒情。这也就是钟嵘在《诗品序》里所说的“指事造形、穷情写物,最为详切”。钟嵘在当时还未能发现七言的长处,这个“最”字用得有点过头;但若光就五言、四言来比较,他的上述意见还是对的。例如“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之类漂亮的诗句,用四言是怎么也写不出来的。四言诗当然也有写得美的,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但它的美在于这些诗句所组成的整个境界。如孤立起来看,那么,无论“杨柳依依”还是“雨雪霏霏”都不见有太突出之处;不像“澄江静如练”或“余霞散成绮”那样,每个孤立的句子都给人以较强的美感。 2、四言的句式大抵以2个字为一组,每句两组,显得较为单调、板滞。五言的句式则既可由两组组成,也可由三组组成。两组的可以第一组2个字,第二组3个字,也可以倒过来。前者如“驱车上东门”,“上东门”为洛阳城门名;后者如“富贵者称贤”。三组的则有“一、 二、二”、“二、一、二”、“二、二、一”等格式,分别如“出郭门直视”、“松柏夹广路”、“孟冬寒气至”。因组合方式繁多,在同一首诗中可不断变换,故有灵动之致。 3、五言诗的句子组合方式不断变换,得以与感情的起伏转折相应,因而能适应多种感情的表达需要。而四言诗则句式较单调、板滞,其能适应的多为庄重、舒缓的感情;苍凉、怅惆、轻微的感伤或喜悦也还可以,因为那都不属于浓烈、激动、明快、尖锐一路,多少可与庄重、舒缓相通。除此以外,就难免有些扞格。请看《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这是第一章。以下还有两章,基本相同,只是个别词语有所调整。此诗为祝贺青年新婚,本应充满热烈、欢乐的气氛,却因句式的单调、板滞,虽用了“夭夭”、“灼灼”等鲜丽之词,仍难以形成热烈、欢乐的情调。总之,由于四言存在着这样3个重大的不如五言之处,其主导地位被五言所取代原是历史的必然。但其被取代的过程是从东汉开始的,当时又是哪些具体因素在起作用呢? 由于增加了1个字而导致的所谓“指事造形、穷情写物,最为详切”的优点要到建安时才开始显示出来,因为必须经过许多作家的长期努力才能达到这样的水平;而五言诗取代四言诗主导地位的过程却在这之前早就开始了。更确切些说,五言诗在开始取代四言诗的主导地位时,其“指事造形、穷情写物”的能力未必比四言诗强。即使是著名的《古诗十九首》,其好处也为真挚自然,所显示的美,是总体的境界上的美,而不是“指事造形、穷情写物”之工;这是用四言诗来 写也可以达到的。另外还有些当时的五言名篇,甚至可以很容易地将其改造为四言诗而并不影响其“指事造形、穷情写物”的水平。例如东汉秦嘉《赠妇诗》其一: 七言诗 人生譬朝露,居世多屯蹇。忧艰常早至,欢会常苦晚。念当奉时役,去尔日遥远。遣车迎子还,空往复空返。省书情凄怆,临食不能饭。独坐空房中,谁与相劝勉。长夜不能眠,伏枕独展转。忧来如循环,匪席不可卷。现把它改为四言试试:人生朝露,居世多蹇。忧艰早至,欢会苦晚。念当奉役,去尔日远。遣车迎子,空往空返。省书凄怆,临食难饭。独坐空房,谁相劝勉?长夜无眠,伏枕展转。忧来循环,匪席曷卷~经过这样的改动,情韵固然有异,那是由句式、音节的改变所形成,而在“指事造形、穷情写物”上则并无多少差别。但如把“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改作“余霞成绮,澄江如练”,原句的“指事造形、穷情写物”之妙就全都被破坏了。 其次,在五言诗取代四言诗的主导地位之初,五言诗在音节组合上的灵动善变以及由此而米的对多种感情的适应,固然对其取得主导地位发生过作用,但又不能仅仅归功于此。试看秦嘉妻子徐淑的《答秦嘉诗》:妾身兮不令,婴疾兮来归。沉滞兮家门,历时兮不差。旷废兮侍觐,情敬兮有违。……整首诗都由这样的句式组成。如把每句中的“兮”去掉,就成了纯粹的四言诗。这种诗的出现,说明当时的五言诗作者不但还未能掌握五言诗独有的“指事造形、穷情写物”之妙,就是对其句式组合上的灵动善变也还未能自觉领会。此诗除了每句比 四言诗多1个字外,其句式的单调、板滞实与四言诗无异;由句式组合的灵动善变而来的对多种感情的适应,自然也谈不上了。既然如此,作者为什么不干脆写四言诗,却硬要每句加个“兮”字,使之成为五言呢?唯一可能的回答,就是她认为5个音节比4个音节美。由于审美意识具有时代性,整个社会都不认为是美的东西,某1个人突然认为它美,这样的可能性是不存在的。所以,在徐淑生活的汉桓帝时期,以五音节为美这一点必已成为相当一部分人的共识。五言之得以取代四言的主导地位,这种共识当也是原因之一。 五言诗_五言诗 -代表 五言诗的典范之作当推《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组诗名,最早见于《文选》,为南朝梁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编者把这些亡失主名的五言诗汇集起来,冠以此名,列在“杂诗”类之首,后世遂作为组诗看待。 《古诗十九首》习惯上以句首标题,依次为:《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青青陵上柏》、《今日良宴会》、《西北有高楼》、《涉江采芙蓉》、《明月皎夜光》、《冉冉孤生竹》、《庭中有奇树》、《迢迢牵牛星》、《回车驾言迈》、《东城高且长》、《驱车上东门》、《去者日以疏》、《生年不满百》、《凛凛岁云暮》、《孟冬寒气至》、《客从远方来》、《明月何皎皎》。 古诗十九首 关于《古诗十九首》的作者和时代有多种说法,《昭明文选?杂诗?古诗一十九首》题下注曾释之甚明:“并云古诗,盖不知 作者”。曾有说法认为其中有枚乘、傅毅、曹植、王粲等人的创作,例如其中八首《玉台新咏》题为汉枚乘作,后人多疑其不确。今人综合考察《古诗十九首》所表现的情感倾向、所折射的社会生活情状以及它纯熟的艺术技巧,一般认为它并不是一时一人之作,它所产生的年代应当在东汉顺帝末到献帝前,即公元140—190年之间。 《古诗十九首》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汉末文人对个体生存价值的关注,使他们与自己生活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建立起更为广泛而深刻的情感联系。过去与外在事功相关联的,诸如帝王、诸侯的宗庙祭祀、文治武功、畋猎游乐乃至都城官室等,曾一度霸踞文学的题材领域,现在让位于与诗人的现实生活、精神生活患患相关的进退出处、友谊爱情乃至街衢田畴、物候节气,文学的题材、风格、技巧,因之发生巨大的变化。 《古诗十九首》在五言诗的发展上有重要地位,在中国诗史上也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它的题材内容和表现手法为后人师法,几至形成模式。它的艺术风格,也影响到后世诗歌的创作与批评。就古代诗歌发展的实际情况而言,称它为“五言之冠冕”、“千古五言之祖”是并不过分的。诗史上认为《古诗十九首》为五言古诗之权舆的评论例如,明王世贞称“谈理不如《三百篇》,而微词婉旨,碎足并驾,是千古五言之祖”。陆时庸则云“谓之风余,谓之诗母”。 五言诗_五言诗 -著名五言诗 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译文 叹息声接着叹息声,木兰对着门在织布。听不见机杼作响,只听见木兰在叹息。 问木兰在叹息什么,问木兰在思念什么,我也没有想什么,也没有思念什么。昨天晚上我看见征兵文书,知道皇上在大规模征兵,那么多卷征兵文册,每一卷上都有爸爸的名字。爸爸没有大儿子,我没有 兄长,我愿意为此去买马鞍和马匹,替代爸爸去应征。 在集市各个地方买出征用的东西。早晨离开父母,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黄河水流的哗哗声。早晨离开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燕山胡兵战马啾啾的鸣叫声。 不远万里奔赴战场,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北方的寒气中传来打更声,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铠甲。将士们身经百战,有的战死沙场,有的凯旋归来。 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在殿堂。给木兰记很大的功勋,得到的赏赐千百金还有余。天子问木兰有什么要求,木兰不愿做尚书郎,希望骑上千里马,回到故乡。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城外迎接她;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着门户梳妆打扮起来;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忙着霍霍地磨刀杀猪宰羊。打开我闺房东面的门,坐在我闺房西面的床上,脱去我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我以前女孩子的衣裳,当着窗子、对着镜子整理漂亮的头发,在面部贴上装饰物。走出去见同去出征的伙伴,伙伴们很吃惊都说我们同行数年之久,竟然不知道木兰是女孩子。 据说,提着兔子耳朵悬在半空中时,雄兔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所以容易分辨。雄雌两兔一起并排跑,怎能分辨哪个是雌兔哪个是雄兔呢, 孔雀东南飞 刘兰芝 序曰: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府吏长跪告:“伏惟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府吏默无声,再拜还入户,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我自不驱 卿,逼迫有阿母。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 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纭。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焦仲卿 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 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下马入车中,低头共耳语:“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吾今且赴府,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 新妇谓府吏:“感君区区怀~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 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入门上家堂,进退无颜仪。阿母大拊掌,不图子自归:“十三教汝织,十四能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知礼仪,十七遣汝嫁,谓言无誓违。汝今何罪过,不迎而自归,”兰芝惭阿母:“儿实无罪过。”阿母大悲摧。 还家十余日,县令遣媒来。云有第三郎,窈窕世无双。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 阿母谓阿女:“汝可去应之。” 阿女含泪答:“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结誓不别离。今日违情义,恐此事非奇。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 阿母白媒人:“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不堪吏人妇,岂合令郎君,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媒人去数日,寻遣丞请还,说有兰家女,承籍有宦官。云有第五郎,娇逸未有婚。遣丞为媒人,主簿通语言。直说太守家,有此令郎君,既欲结大义,故遣来贵门。 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 阿兄得闻之,怅然心中烦。举言谓阿妹:“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 兰芝仰头答:“理实如兄言。谢家事夫婿,中道还兄门。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虽与府吏要 篆刻-孔雀东南飞 ,渠会永无缘。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 媒人下床去,诺诺复尔尔。还部白府君:“下官奉使命,言谈大有缘。”府君得闻之,心中大欢喜。视历复开书,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良吉三十日,今已二十七,卿可去成婚。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青雀白鹄舫,四角龙子幡。婀娜随风转,金车玉作轮。踯躅青骢马,流苏金镂鞍。赍钱三百万,皆用青丝穿。杂彩三百匹,交广市鲑珍。从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门。 阿母谓阿女:“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举~” 阿女默无声,手巾掩口啼,泪落便如泻。移我琉璃榻,出置前窗下。左手持刀尺,右手执绫罗。朝成绣夹裙,晚成单罗衫。晻晻日欲暝,愁思出门啼。 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来。举手拍马鞍,嗟叹使心伤:“自君别我后,人事不可量。果不如先愿,又非君所详。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以我应他人,君还何所望~” 府吏谓新妇:“贺卿得高迁~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 新妇谓府吏:“何意出此言~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执手分道去,各各还家门。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念与世间辞,千万不复全~ 府吏还家去,上堂拜阿母:“今日大风寒,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儿今日冥冥,令母在后单。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命如南山 石,四体康且直~” 阿母得闻之,零泪应声落:“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东家有贤女,窈窕艳城郭,阿母为汝求,便复在旦夕。” 府吏再拜还,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 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我命绝今日,魂去尸长留~”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 府吏闻此事,心知长别离。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 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行人驻足听,寡妇起彷徨。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五言诗_五言诗 -相关词条 四言诗律诗西汉散文西汉辞赋七言诗《诗经》《古诗十九首》东汉辞赋绝句秦汉文学楚辞东汉散文 篇四 : 五言诗 五言诗有很多,本文收集了部分五言诗,整理后列表如下: 《静夜思》作者是唐朝文学家李白。其全文古诗如下: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明亮的月光洒在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七步诗》作者为魏晋南北朝文学家曹植。其古诗全文如下: 煮豆持作羹, 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 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过后,留下豆汁来做成羹,把豆渣压干做成豆豉。豆茎在锅下燃烧,豆子在锅里哭泣。你我本来是同条根上生出来的,你又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我呢。 《春夜喜雨》作者是唐朝文学家杜甫。其全文古诗如下: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多好的春雨啊,好像知道时节变化,到了春天,它就自然地应时而生。伴随着和风在夜里悄悄飘洒,滋润着万物轻柔而寂然无声。野外的小路上空乌云一片漆黑,只有江面小船还亮着一盏孤灯。清晨观赏细雨湿润的处处春花,朵朵沉甸甸地开遍美丽的成都。 《游子吟》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孟郊。其全文古诗如下: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渡汉江》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频。古诗全文如下: 岭外音书绝,经冬复立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独自在岭外经过冬天和春天,同家人音信已完全隔绝。越走近故乡心里越是胆怯,担心出事不敢问家乡来人。 《送别》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维。其古诗词全文如下: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请你下马来喝一杯酒,敢问你要到哪里去,你说因为不甚得志,要到终南山那边隐居。只管去吧,我不再多问,那白云没有穷尽的时候。 《问刘十九》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白居易。古诗全文如下: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新酿的米酒,色绿香浓;红泥炉的小火苗,烧得殷红。天色阴沉,貌似晚上要下雪,能否留下与我共饮一杯。 《弹琴》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刘长卿。其全文古诗如下: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七弦琴上弹奏出清幽的琴声,静静地听就像寒风吹入松林那样凄清。虽然我十分喜爱古老的曲调,但如今的人弹奏的不多了。 《春晓》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孟浩然。其全文古诗如下: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春夜酣睡天亮了也不知道,醒来只听到到处有鸟儿啼叫。想起昨夜里风声紧雨声潇潇,花儿不知道被打落了多少。 《赋得古原草送别》作者是唐朝文学家白居易。其古诗全文如下: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草原上的野草长得很旺,每年都会经历枯萎和繁荣的过程。野火也无法将它烧尽,春风一吹,它又生长了出来。野草的香味远远传来,阳光下,翠绿的野草通向那荒凉的城镇。又送走了亲密的好朋友,这繁茂的草儿也充满着离别之情。 《夜泊牛渚怀古》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白。古诗全文如下: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去,枫叶落纷纷。 秋夜行舟停泊在西江牛渚山,天空湛蓝湛蓝没有一丝游云。我登上小船仰望明朗的秋月,徒然记起了东晋的谢尚将军。我[]也是一个善于吟唱的高手,但识贤的谢尚如今难得有闻。知音难遇明早只好挂帆远去,前景宛若深秋枫叶飘落纷纷。 《送崔九》作者为唐朝文学家裴迪。古诗全文如下: 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 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你若要归山无论深处浅处都要去看看;要尽情地赏玩山峦沟壑的清净秀美。千万别学陶渊明笔下那个武陵人,只在桃花源暂时游了游就匆匆出山。 《玉阶怨》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白。古诗全文如下: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玉砌的台阶夜里已滋生了白露,夜深久伫立露水便浸湿了罗袜。只好回到室内放下了水晶帘子,仍然隔着透明的帘子凝望秋月。 《行宫》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元稹。其古诗全文如下: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空旷冷落的古旧行宫,只有宫花寂寞地艳红。几个满头白发的宫女,闲坐无事谈论唐玄宗。 《登鹳雀楼》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之涣。其古诗全文如下: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 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终南望余雪》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祖咏。其古诗全文如下: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终南山的北面山色秀美;山上的积雪好像与天上的白云相连。雨雪后初晴的阳光照耀着树林表面;城中也增加了一丝寒意。 《所见》作者是清朝文学家袁枚。其古诗全文如下: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下。 《独坐敬亭山》作者是唐朝文学家李白。其全文古诗如下: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鸟儿们飞得没有了踪迹,天上飘浮的孤云也不愿意留下,慢慢向远处飘去。只有我看着高高的敬亭山,敬亭山也默默无语地注视着我,我们谁也不会觉得满足。谁能理解我此时寂寞的心情,只有这高大的敬亭山了。 《春怨》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金昌绪。其古诗词全文如下: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我敲打树枝,赶走树上的黄莺,不让它在树上乱叫。它清脆的叫声,惊醒了我的梦,害得我在梦中不能赶到辽西,与戍守边关的亲人相见。 《相思》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维。其古诗全文如下: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红豆树生长在南方,春天到了它将生出多少新枝呢,希望你多采摘一些红豆,它最能够引起人们的思念之情。 《登乐游原》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商隐。其全文古诗如下: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临近傍晚时分,觉得心情不太舒畅;驾车登上乐游原,心想把烦恼遣散。看见夕阳无限美好,一片金光灿烂;只是将近黄昏,美好时光将要结束。 《新嫁娘词三首》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建。古诗全文如下: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新娘婚后三天就下厨房,洗净双手亲自制作羹汤。还未熟悉婆婆的口味,先请小姑品尝。 《八阵图》作者是唐朝文学家杜甫。其全文古诗如下: 功盖三分国,名高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三国鼎立,孔明的功勋最为卓著,他创制的八卦阵,更是名扬千古。任凭江流冲击,石头却依然如故,千年遗恨,在于刘备失策想吞吴。
/
本文档为【[五言绝句与五言律诗]五言律诗:五言律诗】,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