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骨骼与肌肉X线解剖

2017-12-07 8页 doc 24KB 20阅读

用户头像

is_314871

暂无简介

举报
骨骼与肌肉X线解剖骨骼与肌肉X线解剖 本文由kaka01010101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第二章 一、四肢影像解剖特征概述 骨骼肌肉系统 骨组织:骨的基本组织包括骨、软骨和骨膜,骨的附属组织包括血管、 神经、脂肪、骨髓等。骨的成分:有机质的骨基质(胶原纤维、粘多糖) 和骨细胞(成骨细胞、破骨细胞、骨细胞)、无机质的钙和磷、纤维。 软骨的成分:软骨基质(胶原纤维、粘多糖)、软骨细胞(成软骨细胞、 破骨细胞、软骨细胞)、纤维。 骨的发育与生长 骨化分为膜内化骨与软...
骨骼与肌肉X线解剖
骨骼与肌肉X线解剖 本文由kaka01010101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第二章 一、四肢影像解剖特征概述 骨骼肌肉系统 骨组织:骨的基本组织包括骨、软骨和骨膜,骨的附属组织包括血管、 神经、脂肪、骨髓等。骨的成分:有机质的骨基质(胶原纤维、粘多糖) 和骨细胞(成骨细胞、破骨细胞、骨细胞)、无机质的钙和磷、纤维。 软骨的成分:软骨基质(胶原纤维、粘多糖)、软骨细胞(成软骨细胞、 破骨细胞、软骨细胞)、纤维。 骨的发育与生长 骨化分为膜内化骨与软骨内化骨。膜内化骨是由间充质(间叶细胞)凝 成结缔组织直接发育成骨,见于大部分扁骨和所有长骨的骨膜下骨化, 即长骨增粗。软骨性骨发生最初由间充质细胞集合成团形成软骨雏形, 且具有一定的形态。分为骨干和骨骺,外面有软骨膜,软骨通过外加生 长和软骨内生长, 软骨不断长大, 软骨雏形虽很小, 但初具长骨的外形。 软骨周骨化发生在软骨雏形的中段(骨干部)是最早出现的成骨区,并 向两端延伸,以后逐渐改建成骨干的密质骨。成骨细胞在残留的钙化软 骨基质面开始形成原始的骨小梁,于是在软骨内出现了初级骨化中 心。次级骨化中心的发生与初级骨化中心相似,它呈辐射状扩大,在骨 端形成骨骺,骨骺的出现,在关节面终生保留一薄层透明软骨,即关节 软骨,此处无软骨膜,有骨骺与骨干之间暂保留的软骨,称骺板,它是 长径增长的基础。最后根据应力塑性成型。 骨生理 主要表现为成骨与破骨以及钙磷代谢的动态平衡。 X 线上表现为骨质 在 密度的增高与降低,形态与结构的改变和破坏。影响骨代谢的因素有食 物、小肠的吸收与肾脏的排泄、内分泌、维生素以及运动和力量等诸多 因素的综合作用。 骨结构 1.骨外膜和骨内膜 骨皮质外面,除关节端外,都被有骨外膜,可分两 层,两者分界不清。外层是致密的胶元纤维,内层细胞多,骨生长时或 骨折后这些细胞分化为成骨细胞; 骨内膜贴附在骨干的骨髓腔面, 很薄, 是网状结缔组织。 2.骨密质和骨松质 骨密质有环骨板和哈氏骨板组成。环骨板,位于皮质 表层的叫外环骨板,排列整齐,骨板间有分散的陷窝, 内藏骨细胞, 骨外膜下的小血管穿过环骨板进入内部, 形成一个隧道,叫 Volkmann 氏管。骨皮质内层的叫内环骨板,不整齐, 随着骨髓腔面凹凸不平成层排列,层次少。哈氏骨板,在内、外环骨板 之间有顺骨干长轴纵形的圆筒形骨管叫哈氏骨,是血管、淋巴管和神经 的通路。骨壁是同心排列的骨质,叫哈氏骨板。哈氏骨板与哈氏管共同 组成哈氏系统,在各层骨板之间和骨板内,有骨陷窝,为骨细胞所在部 位。哈氏管之间有交通管相通,并与 Volkmann 氏管相通。管内的血管 都直接或间接与骨膜血管、营养血管或骨髓腔相通。骨组织的物质交换 是通过血管和骨小管。 松质骨由骨小梁组成,小梁之间有骨髓腔。 3.骨髓腔 骨的中央位骨髓腔,充填骨髓组织。 四肢骨骼正常 X 线表现 骨骼是人体组织结构中显示密度最高的组织, 它与周围组织形成鲜 明的对比,而在骨骼的本身结构中,周围的骨皮质密度高,内部的松骨 质密度较低, 而中央的骨髓腔密度更低, 它们之间也存在着鲜明的对比。 由于骨与周围的组织结构具有良好的自然对比,因此,一般摄影即可使 骨、关节清楚显影。 小儿长骨的 X 线表现 分为骨干(diaphysis)、干骺端(metaphsis)、骨骺(epiphysis)、骨骺 板/线(epiphyseal plate or line)几个部分。1. 骨干(黑长箭) 骨皮 (黑长箭) 质外面是外骨膜,为软组织密度,故在,线片上不显影。骨皮质含钙多 为骨密质。,线表现为密度均匀的致密影,骨干中部最厚,向两端延伸 性变薄,外缘光滑整齐。骨干中央为骨髓腔,含造血组织和脂肪组织, ,线表现为由骨干皮质包绕的无结构的半透明区。 2. 干骺端(黑短箭) 由松质骨组成,骨小梁彼此交叉呈海绵状(骨纹 (黑短箭) 理),周边为薄的骨皮质。顶端为一横形薄层致密影,为干骺端 的临时 骨化带,是骨骺板软骨位干骺端软骨基质的钙化,经软骨内成骨即为骨 组织代替,形成骨小梁,经改建塑形变为干骺端松质骨结构。此临时钙 化带随着软骨内成骨而不断向骨骺侧移动,骨即不断增 长。骨干与干骺端间无清楚分界线。 3. 骨骺(白长箭) 在胎儿及儿童时期多为软骨,即骺软骨,,线片上不 (白长箭) 显影。骺软骨有化骨功能,在骨化初期于骺软骨中出现一个或几个二次 骨化中心,即骺核。,线表现为小点状骨化影。骺软骨不断增大,而骺 核也不断骨化增大,形成松质骨,边缘由不规则变为光整。,线片上, 常将这样的骺核称之为骨骺,其边缘仍有薄层软骨。骨骺的干侧软骨成 骨逐渐停止,形成一层薄的骨质,为骨骺终板,,线表现为一条骨性致 密影。 4. 骨骺板/线(白短箭) 当骨骺与干骺端不断骨化,两者间的软骨呈板 (白短箭) 状时, 则称为骨骺板。 随着骨的生长, 骨骺软骨板逐渐变小呈线状结构, ,线片上呈横形透明线,位于骨骺与干骺端之间,称之为骺线。最后骨 骺线消失,即骨骺与骨干结合,完成骨的发育。,线表现为骺线消失。 成年长骨 X 线 成年骨骼不再有骨骺与骺线,而只有骨干与骨端。其外形与小儿骨骼相 似,单骨已发育完全。成年长骨骨皮质较厚、密度高。骨端各部位所承 受重力、肌肉张力以及功能活动不同,其骨小梁分布的比例和排列方向 也不同,粗隆及结节更明显,有时不甚光滑,但骨结构清楚。此外,靠 近关节附件,还常有光滑的子骨,附于骨骼附近的肌腱中。位置与数目 与正常有所差异。以手及足部为多见。 四肢关节 X 线 关节包括骨端(黑箭)、 (黑箭) 关节软骨和关节囊(白 ( 箭头) 箭头)。关节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骨端组成, 每个关节的骨性关节面上覆盖的关节软骨为透明软骨。关节囊(内层滑 膜和外层纤维)是骨与骨的连接,由外层致密的结缔组织和内层较薄的 滑膜所组成。滑液囊是骨与肌腱的连接。关节囊与滑液囊内层的滑膜可 分泌少量的关节液。另外,关节的辅助结构包括韧带、关节盘、关节盂 唇等。X 线上,由于关节软骨、关节囊都是软组织密度,不能显示,所 以,线关节间隙(白箭)是相对骨端之骨性关节面间呈半透明的间隙, (白箭) 包 括了关节软骨、辅助结构及其间的真正微小间隙和少量滑液。两个相对 骨端的骨性关节面光滑整齐,相距均称、间隙清晰、宽度均匀。 附 1:骨龄 骨龄有两种解释和计算方法 ?在骨的发育过程中, 每一个骨骼骺软骨内二次骨化中心出现的年龄和 骨骺与干骺端完全结合,即骺线完全消失的年龄,就是骨龄。 ?出生后大多数正常儿童随年龄增长而出现有规律性骨骺,线解剖变 化标志,称为骨龄。如二次骨化中心出现的年龄与骺核增大及形态的变 化,关节面出现的年龄与形成,骨突出现的年龄与形成,骺线变为均匀 一致和变窄,骨骺与干骺端部分结合与完全结合等加以综合判定,如根 据手与腕 10 个骨的发育分期和,线解剖,来判定骨龄。这个方法 虽稍复杂,但较准确。 手及腕部为测定骨龄的适合部位,因腕骨及桡骨远端骨骺变异较少。骨 龄对判断骨骼发育情况是参考资料之一,但正常骨龄因种族、地区及性 别而有所不同,正常标准还有一个标准差范围。 附 2:副骨与子骨 副骨和子骨常见于手、 足骨。 副骨(右图白箭) (右图白箭) 是某一骨骼的多个骨化中线在发育中未合并, 以致形成多一块或几块骨, 或有额外独立的骨 化中心发育二来,副骨在腕骨和跗骨中常见。子骨(左图白箭)是附于骨 (左图白箭) 骼附近肌腱中的下骨,以掌、指、跖、趾处多见,可有多个中心骨化, 又不结合而成,拇指和拇趾旁的子骨经常存在,膝后方的腓肠子骨也很 常见。髌骨是体内最大的子骨。四肢骨骼中的子骨和副骨相当常见,认 识这些解剖变异,可避免误诊。 指掌部 手的常规 X 线投照有后前位和斜位 (一)指骨 短管状骨,只有一个骨骺。拇指只有 两节指骨,其他四指有三节(近侧节、中间节和 远侧节)指骨,相互之间构成近侧和远侧指间关节。(二)掌骨 有五 块短管骨各有一个骨骺,第一掌骨的骨骺位于基底部,其他掌骨的骨骺 位于远端。指掌骨均分为头、体和基底部,掌骨与指骨构成掌指关节。 附图说明:1.第二掌骨 2.掌指关节 3.中节指骨 4.远节指间关节 腕部 腕关节由尺桡骨远端、尺骨远侧的三角软骨、腕骨和五个掌骨近端关节 共同构成。包括腕掌关节、腕骨间关节和桡腕关节。远排腕骨与掌骨基 底部构成腕掌关节。 远排腕骨自拇侧顺序编号 1、2、3、4,恰与?,? 掌骨顺序相对应,第五掌骨与第四掌骨(钩状骨)相对。第一掌骨与大 多角骨的鞍状关节,两者形成一单独关节。腕骨由八块骨组成,列成两 排。近排从外向内是舟骨、小多角骨、头状骨和钩状骨。各骨的手背面 和背缘连结成一凸面,掌侧则成一凹面。凸面外侧缘由舟骨结节与大多 角骨的嵴所形成。豆骨附着在三角骨的掌侧面。舟骨、月骨与桡骨形成 桡腕关节。三角软骨位于三角骨和尺骨远端之间,其尖端附着于尺骨茎 突,基底附着于桡骨远端的尺骨切迹,于桡骨远端关节面共同构成桡腕 关节的近侧壁,并将桡腕关节和下尺桡关节分开。桡骨下端膨大,外侧 为桡骨茎突,内侧有一切迹与尺骨小头形成下尺桡关节。尺骨下端为尺 骨小头,小头背缘正中突起为茎突。 腕部常规 X 线投照为后前位和侧位: 腕部侧位像 桡骨纵轴线通过月骨和头状 骨,在此线稍前方(掌侧)为小多角骨及舟 状骨,前方为豆骨,再前方为大多角骨。线 的后方(背侧)是钩状骨和三角骨。记忆口诀为:"月骨托着头状骨, 中心连成一条线,小豆在前钩角后,大舟斜行最前头桡骨前倾角:于腕 关节侧位片桡骨远端关节面的连线同垂直于桡骨长轴的直线所形成的 夹角即为前倾角, 正常为 10~15 度。 ?quot; 腕部正位像 桡骨内倾角: 腕关节正位, 通过桡骨关节面 的内缘做桡骨纵轴的垂线, 此线与关节面切 线的夹角为桡骨内倾角,正常为 20~35 度。腕骨角:于腕关节正位,分 别作舟骨、 月骨及三角骨、 月骨近侧面之切线, 两线间的夹角为腕骨角, 正常均值为 130 度。腕部化骨核出现顺序记忆口诀为:"头钩三月舟, 大小角豌豆,一岁出两个,七岁全出够。" 肘部 肘关节为活动关节,由肱桡、肱尺及近端尺桡三个关节组成。桡骨小头 如一个环状小盘,扁平的关节面与肱骨小头构成关节。尺骨上端有一半 月形切迹,与肱骨滑车构成关节。切迹前下缘为喙突,后上为鹰嘴突。 喙突外下侧有一桡骨切迹,与桡骨小头形成上尺桡关节。肱骨下端可分 为关节面和非关节面两部分, 前者为连接尺骨的肱骨滑和连接桡骨的肱 骨小头;后者包括内上髁、外上髁、鹰嘴窝和冠突窝。两窝前后相对, 其间骨质甚薄,有时甚至为一小孔。 线正位片,肱桡关节间隙显示清晰。前臂外翻角:肱骨干轴线与前臂 X 线正位片 轴线相交成角,顶端向内,正常为 165~170 度。小于此值为肘外翻;相 反,为内翻。 线侧位片:可显示肱尺关节间隙的全部。X 线征为正常肱骨 X 线侧位片 下端前方的冠状窝和后方的鹰嘴窝骨皮质所形成的连续的 "X"样高密度表现称 X 线征。 桡骨小头测量:在 X 线正、侧位片上,任何程度的肘关节伸屈位,正常 桡骨小头测量 者桡骨纵轴延长线,都应通过肱骨小头的中心。肘关节化骨核出现年龄 记忆口诀为:"肱骨小头一岁多,桡头内上五岁过,鹰嘴滑车十一岁, 十二岁出外上髁。" 肩部 锁骨和肩胛骨属上肢带骨,与躯干骨连接,肱骨是游离肢骨,三骨共同 构成肩胛部。还包括锁骨、肩胛骨构成的肩锁关节和肩胛盂与肱骨头构 成的肩关节。 肩关节正位,肱骨头对向肩胛盂,大结节向外突出,小结 肩关节正位 节居中偏外,大小结节间为二头肌腱沟。肩胛盂内侧盂缘 为肩盂前缘,外侧盂缘为肩盂后缘。肩峰指向外侧,在肱 骨头之上。 喙突指向前方, 在肩盂之上。 肩峰与锁骨远端形成肩锁关节。 肩关节间隙(肩胛盂内侧缘与肱骨头内侧缘之间的距离)为 4mm-6mm。 肩关节盂与肱骨头重叠影,正常应呈纺锤状。肩锁关节间隙为 2-5mm。 肩肱间隙(肩峰下缘与肱骨头上缘之间的距离)为 6-14mm。 足部 组成:趾骨,踇趾同拇指一样也有两节粗而短的短管状骨,其余每趾各 有三节趾骨,结构与指骨相似。跖骨,共有五块,各与其近端的跗骨及 远端的趾骨构成关节。跗骨,共有七块,即跟骨、距骨、舟骨、骰骨及 三块楔骨。诸骨相互之间构成关节。 足部 X 线解剖测量: 足正位:踇趾外翻测量,跖踇关节两骨纵轴线交角正常值为 10-20 度。 外翻时角度加大。 足侧位:正常足弓测量 1、内弓 由以下三点构成:?距骨头最低点; ?跟骨与水平线接触最低点;?第一跖骨头与水平线接触的最低点。三 点连线所形成的夹角即为内弓,正常值为 113,130 度。2、外弓 由以 下三点构成:?跟骰关节的最低点;?跟骨与水平线接触 的最低点;? 第五跖骨头与水平线接触的最低点。三点连线所形成的夹角即外弓,正 常值为 130,150 度。3、跟距角 由跟距关节的后上缘经跟骨的后上缘 引一直线, 再由跟距关节的后上缘至跟骰关节的跟骨前突起的上缘引一 直线,此两线相交即跟距角,正常为 25,42 度。 跟骨轴位:正常跟骨轴位角为 17 度。 踝部 正侧位 X 线表现:踝关节是由胫、腓骨的下端与距骨的上面 及关节 囊构成。胫骨下端,内侧有内踝,后面为后踝,整个关节面与距骨构成关节。腓 骨下端即为踝关节的外踝。踝关节间隙规则,平行等宽,3-4mm,呈倒"U"字形。 踝关节的 X 线测量:正位片上,胫骨干的中轴线与距骨的垂直轴线相一致,且垂 直于踝关节的水平面。 正侧位 X 线表现:膝关节由股骨髁、 胫骨髁、 髌骨、 关节内半月板及十字韧 带和几个滑液囊所构成。 胫骨上端两髁 与股骨髁构成关节,两髁间为髁间隆 起。 股骨远端两髁在前面连接, 并形成 光滑的滑车面,与髌骨构成关节。内侧、外侧半月板自外向内渐变薄, 冠状面的断面呈三角形,即为关节间隙的主要组成部分。观察关节内结 构须做关节造影检查。 膝关节正位 X 线测量:膝关节的股、胫关节面 切线互相平行,即关节间隙内外距相等。 髋部 正位 X 线:髋关节为球窝关节,由髋臼,股骨头、颈及大小粗隆所组成。 髋臼呈球窝形,由髂、耻、坐骨三骨之膨大体部所构成,关节间隙呈半 月形。正常髋臼较深,可容纳股骨头 2/3 的关节面,两侧对称。股骨头 为球形,表面光滑,中心有一浅窝即股骨头窝,为圆韧带所附着。股骨 颈长约 2-3cm,上下径宽,前后径窄,皮质甚为坚强。以粗隆间嵴为界 将股骨颈与股骨干分开。大、小粗隆为粗隆间线两端形成的突出部。髋 关节囊前面附着在股骨粗隆间线, 后面附着在股骨颈中下 1/3 段的交界 处。 图:成人与儿童髋关节正位 X 线表现 成人髋关节 X 线测量: 1. 髋关节正位 Shenton 氏线(耻颈线):闭孔上缘与股骨颈内缘的连线,正常为一光 滑的曲线。髋脱位及股骨颈骨折可使此线不连续。 Calve 氏线(髂颈线):髂骨外缘与股骨颈外上缘的连线,正常为一光 滑的曲线。 Skinner 氏线:由股骨大粗隆顶端向股骨干轴线引的垂直线,通过或低 于股骨头圆韧带窝。髋脱位或股骨颈骨折时,不能画出此线。 股骨颈干角: 股骨纵轴与股骨颈纵轴线的内侧夹角, 正常为 120-130 度。 大于 130 度为髋外翻,小于 120 度为髋内翻。 2. 髋关节侧位 股骨颈前倾角:股骨干纵轴线与股骨颈纵轴线的夹角,正常为 12-15 度 儿童髋关节 X 线测量: Penkin 氏方格:作水平线 A 使之经过双侧"Y"形软骨(髋、坐、耻三骨 联合处),再经髋臼窝的上外突起做垂线 B,正常股骨头骨骺中心位于 此方格的内下 1/4 区域内。若向外或向上移位,均表示髋关节脱位。 髋臼角:自髋臼髂部斜面所引的斜形线,与"Y"形软骨连线所形成的夹 角,即髋臼角。正常值,新生儿为 30 度,一岁以后不应超过 25 度,两 岁为 20 度,成人为 10 度。如角度增大表示髋臼变浅。 髌骨角:系髂前下棘同髋臼外上缘间连线与"Y"形软骨连线的夹角。新 生儿为 55 度,正常范围在 43-67 度之间,角度减小为异常。 髋臼指数:系髋臼角与髂骨角之和,正常范围在 78-97 度,新生儿为 81 度。
/
本文档为【骨骼与肌肉X线解剖】,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