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必修三3.1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教案)

2020-03-09 10页 doc 40KB 1阅读

用户头像

is_447713

暂无简介

举报
必修三3.1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教案)江苏省口岸中学2018年秋学期高三地理教案 《必修三》 3.1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教学目标】 课标 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产生的危害、综合治理与保护措施     【重点、难点】 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分析方法及其运用 【教学方法】图示法,归纳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内容】【知识梳理】 一、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1、水土流失在我国的分布: 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地区、横断山区、四川盆地边缘、东北地区表现明显。其中,黄土高原尤为明显。 2、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流失 (1)黄土高原概况: 范围:太行...
必修三3.1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教案)
江苏省口岸中学2018年秋学期高三地理 《必修三》 3.1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教学目标】 课标 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产生的危害、综合治理与保护措施     【重点、难点】 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分析方法及其运用 【教学方法】图示法,归纳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内容】【知识梳理】 一、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1、水土流失在我国的分布: 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地区、横断山区、四川盆地边缘、东北地区表现明显。其中,黄土高原尤为明显。 2、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流失 (1)黄土高原概况: 范围:太行山以西、日月山以东、秦岭以北、长城以南的广大区域。 地貌特征:厚层黄土覆盖——______________(外力作用); _________、支离破碎(沟谷发育)——___________(外力作用) (2)水土流失的危害: ①耕地(农业):耕地土层变薄,土壤养分流失,耕地质量下降,农作物单产降低; ②河流:黄河含沙量剧增,泥沙淤积,下游河床抬升,形成地上悬河,严重威胁两岸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③环境:造成当地生态环境恶化,直接或间接诱发和加剧了自然灾害。 (3)水土流失的成因 自然 原因 地理位置 地理位置特殊: ①从________向山地高原过渡; ②从______向干旱区过渡; ③森林向_______过渡; ④从农业区向________过渡。 气候 降水多集中于_____,且多____ 土壤 黄土质地特殊,干燥时坚实,遇水易_____ 地质灾害 __________________等时有发生 地形(坡度) 地势起伏大 人为 原因 ________________(露天开矿、轮荒耕作、工程建设) ________________(农垦、伐木烧薪、战争) 人口过快增长       (4)水土流失的治理 ①合理利用土地:调整____________,因地制宜安排农业生产,实行_________综合发展。 ②以水土保持为中心,将工程措施、农业技术措施、生物措施相结合,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 根本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生物措施) 目的:改善___________,配合当地群众___________,最终实现区域的______________。 【方法突破】 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分析方法: (1)分析区域地理背景: ①自然地理特征: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人文地理特征:___________                  __________等区域开发状况与程度 (2)找出该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常见的生态环境问题有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了解其危害(主要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思考) (3)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般从_______原因和_______原因两方面分析 ________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策分析: ①根据区域生态问题的成因确定相应措施 ②根据区域内部不同部分(如河流上、中、下游)的特点确定 ③借鉴典型区域成功经验来确定与之具有相似特征区域的发展措施 【问题探究】 分析我国西北地区的土地荒漠化 材料1:中国是世界上荒漠化严重的国家之一,荒漠化土地面积为262.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7.4%,近4亿人口受到荒漠化的影响。土地的沙化给大风起沙制造了物质源泉,因此中国北方地区沙尘暴发生越来越频繁,且强度大,范围广。 材料2:浑善达克沙地南部由于过度放牧和砍柴,短短9年间流沙面积增加了98.3%,草地面积减少了28.6%。 材料3:1993年5月5日新疆、甘肃、宁夏先后发生强沙尘暴,造成116人死亡或失踪,264人受伤,损失牲畜几万头,农作物受灾面积33.7万公顷,直接经济损失5.4亿元。 (1)描述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      大体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古长城以北,主要包括:内蒙古大部、新疆、宁夏、甘肃北部。 (2)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原因?    自然原因:①气候:深居内陆,降水稀少,大风日数多且集中②地形:山脉盆地相间分布加剧干旱③水文:河流欠发达,流水作用弱④植被:稀少⑤土壤:疏松沙质沉积物 人为原因(决定因素):过度开垦;过度樵采;过度放牧;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工矿开发、居民点和道路等建设中不注意环保。 (3)土地荒漠化的危害? 可利用土地资源减少,土地生产力严重衰退;自然灾害加剧,如沙尘暴等;影响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加剧了地区贫困。 (4)土地荒漠化的防治措施?    ①合理利用水资源:农作区要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牧区草原要减少水井数量。②利用生物措施(营造防护林)和工程措施(设置沙障工程)构筑防护林体系。③因地制宜,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退耕还林还草,宜林则林,宜牧则牧。④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生活用能问题:营造薪炭林、兴建沼气池(开发新能源)、推广省柴灶。⑤控制人口增长。 过渡:我国主要的生态问题:水土流失、森林锐减、草场退化、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湿地减少、土壤次生盐渍化、海洋生态破坏、水资源危机等。 【拓展延伸】 请课后查阅相关资料,分析我国主要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 区域 生态问题 形成原因 整治措施 东北地区 ①黑土遭冲刷,土壤肥力下降②森林生态和森林资源遭到破坏③湿地遭到破坏 ①黑土被开垦为耕地②重采轻育,毁林开荒,滥砍乱伐、森林火灾等。 ①改革耕作,加强黑土培肥,增施有机肥,植树造林,加强坡面、沟壑的治理。②以营林为主,合理采伐,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③建湿地保护区,退耕还湿,采取工程措施以恢复已退化的湿地。 黄淮海平原 旱涝、风沙、盐碱 ①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多风沙②降水集中且变率大等特点③地势低洼;④大水漫灌、只灌不排等不合理的灌溉方式⑤不合理开垦土地 治理措施:①低湿地治理——鱼塘—台田模式②盐碱地治理——调节、控制水盐运动         【提升】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环境问题是在发展中产生的,是区域自然和人文双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分析一个地区会产生哪些环境问题,要分析当地的自然背景、分析当地人类长期的生产方式,找到各要素之间的相关性,才能找到问题产生的原因,对症下药,从而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大班学习交流】 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1271~1295年马可·波罗东行路线示意图。 材料二 下图分别是青海和江苏两省耕地面积变化图。 青海                                      江苏 (1) 根据材料一分析,马可·波罗从威尼斯出发,途中经过A、B、C、D、E、F等地,其中A地夏季的气候特征是              ,由B到C水平方向上自然景观的变化非常明显,这体现了       的地域分异规律,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马可·波罗乘船返回途中,途经的D处为    海峡,F地自然带是       。 (2) 根据材料一分析,图中的A、C、F三地,太阳能最丰富的是哪里?请说明理由。 (3) 根据材料二,分析2000-2005年期间,青海和江苏两省耕地变化的共同趋势怎样?说明导致江苏省耕地变化的主要原因和该省在耕地保护中应采取的最主要措施。 (4) 青海省由于过度开垦与放牧,加上连年干旱,植被遭到了破坏,土地资源退化严重。为应对这种危机,当地农业可能采取哪些措施? (1)夏季炎热干燥;沿海向内陆    水分  马六甲;热带荒漠带 (2)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热带沙漠气候,云量少,降水少,晴天多 (3)耕地总量下降  因人口增加、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城乡建设占用大量耕地        措施:严格控制城乡建设占用耕地,科学合理地利用耕地。 (4)①合理利用水资源,推广节水农业    ②因地制宜,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退耕还林还草,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利用生物措施(营造防护林)和工程措施(设置沙障工程)构筑防护林体系。③控制人口增长。④严禁过度开垦,退耕还草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早期的石羊河和弱水流域面积较现在大很多,是祁连山北麓的两大水渠。 材料二 相关研究表明,阿拉善高原沙漠(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是中国黄土地区粉尘堆积的主要物源区,并且两者均来自于祁连山北麓高山作用(风化剥蚀和冰川作用)形成的碎屑物质。 材料三 中国局部相关区域图。 (1) 祁连山北麓的碎屑物质被河流带至下游地区的阿拉善高原,形成大面积的        (地貌类型),在西北    的气候环境下,近地面的风再将较细小的物质带离原地,形成沙漠;并通过    风将粉尘继续向东部地区搬运,途中受      山脉的阻挡,大量的粉尘被沉积在黄土高原。 (2) 贺兰山以西的沙漠中分布着100多个盐湖,简述该区域湖泊含盐量高的自然原因。 (3) 黄土土质疏松,易发生水土流失。你认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对黄河下游地区农业生产的影响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简要说明你的理由。 (1) 洪积—冲积扇(或冲积扇) 干旱 西北 太行山、秦岭等  (2) 该湖区位于大陆内部的干旱与半干旱地区(或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年降水量少;地处内流区,多内流河,河流径流量小,入湖水量少;太阳辐射强(光照强,日照时间长),故蒸发量大;多大风天气,加剧了淡水蒸发。  (3) 利大于弊 理由:黄河下游地势渐趋平缓,水流速度降低,泥沙大量沉积,形成沿岸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为当地农业生产提供了广阔的耕地和肥沃的土壤。(或弊大于利 理由: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导致大量泥沙涌入河流,使河道淤塞,河床抬高,形成“地上河”,旱涝频发,影响了当地农业生产。) 【知识、方法识记】 1.区域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2.区域环境问题的防治措施 【课时训练】《世纪金榜》课时作业三十一 继续阅读
/
本文档为【必修三3.1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教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