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用word识别图片上的文字的方法

2017-09-21 2页 doc 13KB 87阅读

用户头像

is_348501

暂无简介

举报
用word识别图片上的文字的方法第5单元伟大的悲剧荒岛余生登上地球之巅真正的英雄精品教案 茨威格 人类生存在这个星球上,心中永远挥之不去的是探索星球奥秘的情结。在神奇的自然面 前,探险者品尝过成功,也啜饮过失败,但仍前赴后继,永不停歇。探险的行动固然值得关 注,但探险的意义和动因更值得我们冷静沉思。因此,斯科特南极探险的意义、失败的探险 者的价值定位、机遇在探险成败中的作用、失败的探险者的心路历程、重复探险的价值评估、 探险与冒险的区分等等,都可以作为本文学习(教学)的选题,进行扩展,组织教学。 设计A选择了斯科特探险的正面意义来组织教学,强调对文本进...
用word识别图片上的文字的方法
第5单元伟大的悲剧荒岛余生登上地球之巅真正的英雄精品教案 茨威格 人类生存在这个星球上,心中永远挥之不去的是探索星球奥秘的情结。在神奇的自然面 前,探险者品尝过成功,也啜饮过失败,但仍前赴后继,永不停歇。探险的行动固然值得关 注,但探险的意义和动因更值得我们冷静沉思。因此,斯科特南极探险的意义、失败的探险 者的价值定位、机遇在探险成败中的作用、失败的探险者的心路历程、重复探险的价值评估、 探险与冒险的区分等等,都可以作为本文学习(教学)的选,进行扩展,组织教学。 A选择了斯科特探险的正面意义来组织教学,强调对文本进行正面的理解把握,在 整体感知、把握故事梗概的基础上,抓住主要的语言材料,从自己领会的感人片段入手体会 人物身上蕴涵的伟大精神,较多地注重学生的体验学习、自主参与学习。 设计B相对较为开放,从斯科特探险的“悲剧”性质切入,以“悲情”为教学线索,引 导学生在把握悲剧事实的基础上,自主对这一“悲剧”的意义(伟大?不伟大?)作出自己 独立的判断,强调培养学生系统思考的能力、独立思维的品质和探究的方法。 1、能快速默读,复述课文情节,把握悲剧发生的过程。 2、品味感人的情节和关键语句,感受人物的伟大精神。 3、从题目的“伟大”“悲剧”中,理解这一事件的伟大意义。 中国“神舟”五号成功飞行,美国“勇气”号、“机遇”号火星车成功登陆火星 表面,中国人王富洲、贡布、屈银华于1960年5月25日首次从“不可逾越”的北坡登顶 珠峰,秦大河成为首位成功参与南极科学考察的中国科学家,香港女性李乐诗成功踏上地 球三极„„在人类太多成功的探险活动背后,也有着太多的失败,太多的失败的英雄。 设立在南极南纬90度的科学实验站取名为阿蒙森—斯科特站。这就是为了纪念人类历 史上最早到达南极点的两名科学探险家——挪威人阿蒙森和英国人斯科特。当年他们各自 率领一支探险队,为使自己成为世界上第一批到达南极的人而进行激烈的竞争。结果阿蒙 森队比斯科特队早了近五个星期到达极点,并顺利班师,斯科特等五人却永远长眠在茫茫 冰雪之中。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回到那时的南极,一起来感受斯科特他们一步一步走向悲 剧的最后日子。 1、快速默读全文,并用自己的话简洁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用200字左右写出来。 2、脱离课本,以自己概括的内容为蓝本,适当进行扩充,在小组内轮流复述故事的主 要内容,相互指出需要补充调整的内容。推荐代表在班级内复述;同学、教师点评,指导抓 住斯科特5人一步一步走向悲剧的过程(主要行程和5个人死亡的情形)。(此指导环节也可以提前) 3、给学生2分钟时间,将先前概括的内容缩写成一句话。交流评价,教师明确。(参考: 文章记叙了斯科特5人到达南极点后,在返回途中一步一步走向死亡的悲惨历程。) 4、简要谈谈对文章的初步感受。(不要求深入,不求统一说法) 1、找出你认为最感人的片段,带着充沛的感情读一读,写一写你感动的原因(集中于 体会这些探险家透露出来的精神)。然后,小组内交流读一读(品读),说一说(感动的原因), 小组代表作全班交流(一人品读;一人谈感动的原因)。 教师指导:(1)重点抓住写队员的章节,如:第2、6、7、9、10、11、12、13、14等 小节。(2)原因着重感受人物在这一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伟大精神:勇于探索求知的精神, 勇于为追求的事业献身的精神,勇于为集体利益而识大局舍自己的精神。 2、你觉得斯科特是怎样一个人?请你用恰当的词语来描述。(教师提示:是一个具有无 畏的探索精神,强烈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使命感,坚韧顽强的意志,战胜困难的豪迈气概, 直面现实接受失败的理性精神,诚实的人格品质的伟大探险家。) 3、上述人物的这些精神,你觉得是从哪些具体的语句中体现出来的?请你找出来,并 一一进行对应分析,将该句体现出的精神以旁批的形式注出。对于难于理解的语句,组内共 同探讨,必要时提出,在全班内解决,教师帮助解难。(也可直接品读分析“研讨与练习二” 中的语句) 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再好好地品读这些句子,试着当堂记住,以它所包含的深刻含义 勉励自己。 1、同样是探险南极,阿蒙森成功了,斯科特失败了。可是茨威格这位著名的传记作家, 为什么要充满激情地给失败的斯科特作传?在文中你能找出体现作者对这一事件的态度的 句子吗?试着品读分析,谈一谈你的看法。(明确:文章结尾句子,能较明显地体现作者的 态度。因为作者看中的是斯科特失败背后所体现的伟大精神,特别是与自然顽强搏斗、以无 比的勇气战胜困难的豪迈气概,这种精神是人类的伟大财富。) 2、题目为《伟大的悲剧》,既然是“悲剧”,那又为何“伟大”?这是否矛盾? 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可指导学生充分开展讨论,各抒己见。 (教师提示:按常理,斯科特等历经艰险终于到达南极点,实现了追求的目标,应该 是成功的,但悲哀的是他们不是第一个,也就失去了行动原本所追求的意义;特别是在沮丧 心情下不断走向归途时,绝望心理笼罩着整个集体,实为一起悲剧。但是,斯科特等人顽强 走向困难并战胜困难的意志和勇气、为集体甘愿牺牲个人的精神、接受失败的科学精神、忍 受失败的屈辱甘为胜利者作证的胸怀、热爱祖国亲人的人生态度、为集体荣誉而甘于献身的 探索精神的意义,是远远大于失败的,是“悲剧”之外的“伟大”体现。这也是作者写本文 的目的,斯科特等人在悲剧中表现出来的伟大是人类精神的骄傲,这是事件的伟大之处。) (任选其一) 1、学习本文后,联系自己学习中、生活中的情况,回忆一个事件,用文字的形式写出 自己的经历和感慨,体现真情实感和思想深度,字数不限。 2、斯科特一行明知困难重重、明知已经不能第一个到达了,还要继续前进,到底值不 值?请你谈谈你的看法,写一写。 笛福 我们希望人生能够一帆风顺,但谁都不能保证这一切,现实可以残酷地粉碎我们的良愿, 就像鲁滨孙离奇的人生意外。鲁滨孙他满可以无限悲伤,怨天尤人,一蹶不振,但他却无比 坚强地鼓舞自己,以顽强的意志力和超凡的创造力,演绎了生存的神话。鲁滨孙的生存经历 是我们学习的最好素材。基于此,概括与复述故事梗概、感受鲁滨孙近乎绝望中的求生欲望、 探询鲁滨孙在逆境中心境不断坚强的过程、体味鲁滨孙独特的自我激励之法、感悟鲁滨孙战 胜困难的可贵精神、学习应对灾难等,都不失为好的教学角度。 保持积极进取的心态,战胜困难,超越自我,这是本文的精髓。设计A着重于鲁滨孙战 胜困难的心理过程的分析,学习其战胜困难的精神。设计B着重从生存需要的最低条件的角度出发,剖析鲁滨孙战胜困难的心态,教给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在“资料平台”中特别选编了三篇文章,第一篇中的人物面临死亡和良知的两难抉择, 内容侧重于对生存困境时刻人的良知的拷问;第二篇中霍金面临的则是来自于自身的困境, 实现“我”的心灵内部的伟大历险,是对自我的伟大超越,其意义同样等同于对心灵之外的 自然的超越;第三篇人物的探险行动中弥漫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民族豪情,对生活在优越 环境中的学生是一种很好的熏染,希望三篇文章能够从上述两种设计之外,对学生的思维方 式和思想体系的构建起到填补作用。 1、快速默读课文,理清鲁滨孙面临的主要困难。 2、分析心理描写,体会鲁滨孙心态变化的过程,感受鲁滨孙在困境中所表现出来的可 贵精神。 3、感受野外生存对人的能力的挑战。 阅读《鲁滨孙漂流记》;收集有关野外生存常识的资料。 请同学自己介绍《鲁滨孙漂流记》。 我们现在安坐教室,条件舒适,心情轻松愉快。可是,假如我们像鲁滨孙一样,不幸流 落到了荒无人烟的海岛,情形会怎样呢? 快速默读全文,边读边划出你认为关键的词句,说一说鲁滨孙初到荒岛时遇到了哪些 困难? 请归纳出来。 (明确:物质生存需要方面的困难和精神上生存的勇气。) 面对诸多困难,鲁滨孙经过了深沉而复杂的思考。请以下列问题为导引,再确定需要重 点品读(静心默读)有关片段,以理解下列问题: 1、鲁滨孙的思考经历了哪几个阶段?这几个阶段思考的侧重点是否一样?它们之间有 什么联系吗?(明确:经历了三个阶段,侧重点不一样,分别侧重思考:要不要活下去;怎 么活下去;怎样安心地活下去。分别涉及生存信念、物质需求、精神需求等问题,按他当时 需求的急缓程度依次出现,体现了人类进化的几个主要阶段,从中可以看出人类前进发展的 影子。) 2、鲁滨孙能够活下去,他是怎么为自己找理由的?找了哪些理由?他的思考方法有什 么特点?(明确:采用对比列举好处和坏处的方法来劝慰自己,看到生活的积极面,树立积 极的生活态度。从与同伴的命运和最糟糕的情形作对比来找理由,理由略。思考的方法充满 着理性和辨证的特点:能冷静地用理智同情感作斗争;能用“借方”和“贷方”的格式来对 比思考。) 3、鲁滨孙为什么一定要计算时间、写日记、保存几本书本?你觉得有必要吗?(明确: 有必要。这也是他充实自己的心灵,保持一个文明人的高级趣味,不至于沦落为低等的求生 者的智慧之处。) 4、你觉得鲁滨孙有哪些方面值得我们学习?(明确:敢于直面困难,坚忍不拔,积极 进取,勤勉务实,善于创造,热爱生命,战胜困难的经验) 整体讨论: 1、为什么鲁滨孙能够孤身一人活下去? 2、假如你知道了鲁滨孙的处境,你还能为他提供哪些远距离的生存指导?运用上你课 前所收集的资料。 假如你也像鲁滨孙一样身陷荒岛,你有这个能力和勇气,会像他一样活下去吗?问问自 己,试着写一写自己的心里话。(课外完成) 1、体会鲁滨孙在危难处境中调整心态的方法,感受他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2、领悟生活的心态比生活的条件重要、精神的生存比物质的生存重要的道理。 鲁滨孙从小就渴望冒险、流浪的生活。流落荒岛之后,鲁滨逊面对绝境,很快就 克服了消极情绪,不畏惧,不颓丧,进行了一场征服大自然的斗争,更进行了一场征服自我的 斗争。在荒岛上的28年间,他克服了种种意想不到的困难,尤其是心理上的煎熬。那么他是 靠什么走过这28年的呢? 快速默读全文,完成: 1、用一话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2、简要复述课文内容。 3、本文在描写鲁滨孙时主要采用了什么手法? 精读关于鲁滨孙心理描写的部分,思考探究: 1、从文章的首尾来看,鲁滨孙的心态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2、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3、如果他的心态不发生这样的变化,你觉得鲁滨孙能在荒岛上生存下去吗?(明确: 即使他吃住不愁,最终也会因为精神的空虚和寂寥而死) 4、如果换了其他任何一个人,也许就没有了鲁滨孙这样的生存神话了。那么,你认为: 鲁滨孙能够活下去,最重要的是靠什么?由此你可以得出一句什么样的结论?(明确:靠的 是心态,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说明积极的心态是维系生命的首要支柱,生活的心态比生活 的条件重要,精神的生存比物质的生存重要。) 1、当下,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生活富足,可自杀等轻生的事件仍然屡见报端。假如 鲁滨孙知道了这些,他会作何感想?你能走进鲁滨孙的内心世界,揣摩出他的真实想法吗? 试试看,组内谈一谈,请使用第一人称。 2、有的同学感慨现在早出晚归,学习负担繁重,生活枯燥,爸妈唠叨,知心朋友缺少, 不太满意目前的状况。你对你目前的学习和生活满意吗?想一想,谈一谈,和鲁滨孙比一比, 和同学坦诚交流交流。 3、用一句精练的话说出自己学习本文的感受。 找一些面对困难、激励人奋进的格言,做成贺卡送给你的朋友或者自己。 1、(丹麦)哈夫?B?卡威《浮冰上的两者》。 2、《斯蒂芬?霍金——划时代的英雄》。 3、郭正刚《漂流长江第一人》。 登上地球之巅,是王富洲等人的坚定目标,哪怕是历经千险万阻,献出生命。在这种精 神驱使下,他们所表现出来的超乎生理条件和自然条件的非凡精神,正是本文深深打动人的 地方。抓住这一点进行教学,对帮助学生理解人物的行为,帮助学生迁移到自身的生活中, 形成健全的人格,无疑是有益的。另外,团队的合作精神、对科学与理性的尊重、对类似行 为进行的反向解读,对多元思考的鼓励,都可进行教学解读。 设计A的处理较常规,抓住内容把握、精神把握、景色描写等三个教学要点,倾向于指 导学生从对文本内容的整体感知和重点章节中去作把握。设计B则意在将我们的阅读视线指向一个不太被人关注的群体,关注探险活动中的王连满之类的人物的故事,与《伟大的悲剧》 中的奥茨进行比较阅读,体味探险活动中团结协作、为集体而勇于牺牲的可贵精神,这也是 决定探险活动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让学生体会合作的精神。 :1、了解珠穆朗玛峰的有关地理知识。2、查找关于纪念人类登顶珠峰50周 年活动的有关资料。3、阅读郭超人长篇通讯《红旗插上珠穆朗玛峰》。4、查阅2000年湖北 卫视《往事》栏目关于登顶珠峰的节目资料,特别是关于王连满的部分(教师可以提供“教 师教学用书”上的文字材料)。 1、能抓住要点概括登顶的几个阶段。 2、能突出重点,复述故事,从中感受登山运动员的英雄气概。 3、体会景色描写的作用。 珠穆朗玛峰是地球上的最高峰,其北坡被许多登山家认为“连鸟也无法越过”, 是一条“充满死亡的路线”。而在1960年,年轻的中国登山运动员,把鲜艳的五星红旗插上 了地球之巅。今天就让我们随着他们的足迹,去感受他们登顶的气概。(可出示相关图片) 1、请同学们快速默读全文,按一定的顺序理清运动员登顶主峰的几个阶段,分别用简 短的语言概括出每一阶段的主要内容。(参考概括:1)登山队出发;2)运用人梯战术突击第二台阶;3)留下刘连满,三人继续登顶;4)三人无氧攀登,登顶成功。) 2、有针对性地快速浏览部分章节,小组讨论完成: (1)登山队登顶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明确:寒冷、缺氧、虚弱、黑夜) (2)他们是如何克服的?(明确:依靠顽强的毅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1、选择自己认为最感人的段落,进行复述。要求:能体现出自己认为最感人的特点(可 参照上述二、2的问题),能体现出运动员的英雄气概,能做到详略兼顾。 2、5分钟反复默读体会你认为最感人的部分。 3、默读写王连满的段落,思考:文章集中写了王连满哪些事例?你觉得王连满是怎样 一个人?文章为什么单用了两个段落来突出写他一个人?(明确:写了三件事:甘当人梯; 放弃登顶;留下氧气。他是一个默默奉献、顾全大局、勇于牺牲、意志顽强的人。王连满的 身上,集中了登山队群体的优秀品质,单写他,是通过对他的典型描写,来表现以他为代表 的登山队群体的精神风貌。) 4、文章最后以“他们终于登上了珠穆朗玛峰,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从北路攀上世界最高 峰的创举”一句戛然而止,读后总觉得言犹未止,意犹未尽,你是否也有这样的体会呢?那 么,请你把觉得还应该说的话,还应该写的文字,接着补充出来。(教师提示:可着重写出 登顶成功后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 1、找出课文中你认为最精彩的景色描写,读一读,想一想这些景色描写是抓住什么特 点来写的?这些景色描写有什么作用?(教师提示:本文的写景,一类是写环境的恶劣,突 出队员的精神;另一类是写景色的美丽,既烘托队员美好的追求,又带给读者美的享受,调 节阅读的情绪。) 2、找出《伟大的悲剧》中你欣赏的景物描写,小组交流,进一步品味它的作 用。 3、模仿文中景物描写的方法,抓住自己生活周围景物的特点,写一个片段,力图体现 人物的情感。 本文实际为一篇通讯的节选,请你参考身边的报纸,模仿新闻(消息)的写法,把本文 改写成一篇200字左右的现场新闻报道。 1、速读全文,能把握感人的细节与人物。 2、选取典型人物(中途退出的人物王连满),进行比较阅读,感受探险活动中蕴涵的可 贵精神。 横亘我国和尼泊尔境内的珠穆朗玛峰,一直成为众多探险活动家征服的目标。1960 年5月,中国登山队首次从北坡登顶成功,打破了珠峰不可征服的神话。让我们随着冲顶队 员一起来体验那伟大的时刻。 快速默读全文,整体感知,注意感人的情节和感人的人物,完成: 1、文章所写的登顶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请你划分并归纳各阶段的主要内容。 2、三名队员最后能够登顶成功,从文章看来,你觉得靠的是什么?(明确:靠的是顽 强坚韧的意志,为国勇于拼搏献身的精神,舍己为集体的团结协作精神) 3、王连满对于三名队员成功登顶,起了什么样的作用?(明确:用人梯的方法帮助队 员登上第二台阶;为保集体登顶成功,主动放弃登顶;宁可牺牲也要留下氧气给下撤的队友。 王连满为全队成功登顶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伟大的悲剧》一文中的奥茨同本文的王连满一样,因故不能同队友一起继续行进。请 找出二文中写二人的部分,进行比较阅读,体会两个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中的人物,讨论,交 流: 1、两人终止同队友的行进,是出于个人目的吗?(教师提示:原因分析——是因为身 体的原因不允许继续行进,不是因为个人的荣辱的原因,是为了整个集体的存亡和荣誉考虑 而作出的决定。) 2、作出终止前进的决定时,两人的想法是一样的吗?(教师提示:总的是一样的,即 不拖累和影响整个集体的行动,主动牺牲自己。不一样的具体的想法,可大胆揣测,合符情 理即可。) 3、奥茨留给队友最后的话是“我要到外边去走走,可能要多呆一些时候”,王连满留给 队友的是足足用了半个小时才艰难写成的77个字的遗书,请仔细默读体会,你能从中感受 到什么?(教师提示:言之成理即可。) 4、你怎么看待探险活动中他们二人这种中途退出的行为?(教师提示:这不是逃避的 行为,这是为实现集体的目标而勇于自我牺牲的行为,他们没有站在荣誉的光环下面,但仍 然是英雄,恰恰相反,这反映了探险活动中一种极为可贵的精神——为了集体而团结协作、 甘于牺牲的精神,许多探险活动的成功,正是有这样无数的幕后英雄的无私奉献,中国登山 队登顶成功同样得益于此。) 1、在你的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失败的英雄或幕后英雄的故事?相互交流,谈一谈。 2、俗话说“胜者为王,败者为寇”,但现在你对这些观念有了新的认识吗?请你结合一 些事例,写一写自己的体会,字数不限。(可课外完成) 1、郭超人《红旗插上珠穆朗玛峰》。 2、《50年,人类与珠峰激情碰撞:永远不言征服》等纪念人类登顶珠峰50周年(2003 年)报道资料。 3、李钟琴《莫名其妙的“挑战”》。 我们有热情憧憬探险,我们有勇气进行探险,但我们是否有勇气面对失败?尤其是面对 一场公众都知晓的失败,我们应该如何进行危机公关,我们如何安慰公众?里根的提供 了一个好的范例。本文可以抓住这一特点进行教学,指导学生如何组织此类演讲,如何聆听 此类演讲,学会抓住演讲的精髓,理解人类永不言输的探索精神。 设计A抓住的基本特点,以读为主线,通过不同形式的读的练习,达到领会课文 所传达的主要信息的目的。设计B则意在指导学生一种自主学习的方法,在占有一定量的背 景资料的基础上,总体把握(教师提供的和学生自己收集的)系列事件中所包含的意义,并 以写的练习从成功的角度(课文是从失败的角度)感悟航天研究事业的进步意义,培养学生 热爱航天科学的感情。 1、听读课文,能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朗读课文,能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调。 3、品读课文,感受百折不挠探索未知领域的精神。 搜集阅读关于航天探索的资料。 1986年1月28日,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第十次发射升空后,突然发生 爆炸,舱内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悲剧,美国陷入一片悲哀之中,世界 也为之震惊。1月31日,里根总统发表了这篇电视讲话。今天就让我们从这篇讲话中,再 次认识这些真正的英雄。 1、听读课文(录音、录象或范读),整体感知思考、回答以下问题: (1)演讲稿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听后归纳,用100字左右文字写出。(教师提示:哀 悼遇难的英雄;颂扬人类探索的精神;号召化悲痛为力量,激励继续探索。) (2)在听的过程中,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情节?你记住了哪些感人的话?组内交流 谈一谈。 (3)演讲稿表达了里根总统怎样的感情?(教师提示:悲痛,哀悼,敬佩。) 2、你对这件事持什么态度?请你有感情地自由朗读课文。 (1)理清演讲中隐含的感情变化脉络。(教师提示:前半部分抒发悲痛的心情,后半 部分表达继续探索的力量。) (2)从写作思路的角度,将文章分成三个部分,概括每部分的主要内容。(教师提示: 前四节表达哀痛和颂扬之情;中间追忆英雄的故事;后八节号召继续英雄未竟的事业。) (3)文章为什么花了大量篇幅来一一追忆几位英雄?(教师提示:通过回忆他们的点 滴事迹,颂扬他们的英雄行为;借他们的事迹鼓舞人们继续探索太空的信心和勇气;表明总 统对他们非常熟悉,增强演讲感人的力量。) 3、(1)美国精神的具体内涵是什么?(2)你如何看待里根总统所宣扬的美国精神? (教师提示:1)、开拓精神,想象力,英雄主义,献身精神,巨大的勇气,令人信赖的声誉, 刚毅不屈的品质等。2)、这里所指的美国精神,已不仅是指美国的精神,这种精神代表了人 类无畏地探索未知领域的伟大精神,是人类精神的精华,值得我们敬仰学习。) 1、再仔细品读文章,从文中划出最让你感动的句子,并说出你对这些语句的体会。 2、背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让这些句子随时都能激励自己。 (教师提示:不求答案一致,但“研讨与练习”二中的几个句子应该进行分析。) 课外查找关于美国“勇气”号和“机遇”号火星车登陆火星的材料,访问美国宇航局网 站,综合课文读后的感想,自由命题写一篇随笔。 这两篇文言小短文,包含着古人对太阳这一永恒话题的不折不挠的探索精神。由于二文 简短,教法可以相近,因此纳入一起设计,课时可以灵活安排。由于课文文字精练而意蕴丰 富,学生易于掌握,因此设计A强调指导学生多多诵读,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引导、鼓励学 生发表独立见解。二文文字极其简练,其中的省略之处也就构成了许多空白点,适合于指导 学生进行审美的、想象性的扩写训练,进一步揣摩人物形象,强化对内容的理解,设计B便体现了这一特点。 1、能翻译,掌握基本字词。 2、能背诵默写二文。 3、能理解文章的主题。 :人类的生活与太阳息息相关,关于太阳的讨论也进行了几千年,而人们似乎从 未因此而停止过对太阳的探索。说说你读到过的有关太阳的故事。 1、各自大声朗读全文几遍,要求读准字音及停顿,达到流畅的程度。 注意重要字词的读音: 河渭(《夸父追日》) 盘盂(《两小儿辩日》) 2、自己口头翻译两遍短文,在文中注出对关键字词的解释。如有疑难字词,在四人小 组内讨论,落实翻译。 需要重点注意的词:(1)《夸父追日》:逐走 入 欲 得 河 北 大泽 邓林 (2) 《两小儿辩日》:东 故 以 去 及 汤 为 决 孰 汝 3、全班集体朗读,限时背诵,默写。 《夸父逐日》: 1、你怎样看待夸父“与日逐走”的行为?(教师提示:表现了夸父宏伟的志向,神奇 的力量,英勇的气概。注意引导学生从神话特点出发正面理解,也允许保留个人见解。) 2、对“弃其杖,化为邓林”的结尾,你是怎样理解的?(教师提示:力量巨大,勇于 追求,死而后已,为人类造福) 3、你认为这篇文章的主题是什么?(教师提示;表现中国古代人民敢于探索自然、挑 战自然的强烈愿望。) 《两小儿辩日》: 1、你怎样看待两小儿对孔子的讥笑?(教师提示:孔子不能理解,在当时很正常。讥 笑反映了学派之争,不值得肯定。) 2、两小儿的辩斗对你有什么启发?(教师提示:敢于发表自己独立的见解;对同一事 物可以从不同角度理解;古人强烈要求认识自然现象的愿望。) 3、“孔子不能决”说明了什么?(教师提示:博学之人认识能力也有限,人在自然面前 也需要不断学习。) 自主思考,写出自己的理解,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归纳点评。 :阅读《后羿射日》、《精卫填海》(原文略) 1、自由、流畅地朗读。 2、借助工具书读懂故事,能翻译全文。 3、说说这则神话表现的中心是什么。 1、巩固背诵、默写两篇短文。 2、课外阅读《山海经》。
/
本文档为【用word识别图片上的文字的方法】,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