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会计信息失真经济学透视

2017-10-17 4页 doc 15KB 18阅读

用户头像

is_180829

暂无简介

举报
会计信息失真经济学透视会计信息失真经济学透视 会计信息失真是指有关经济人为了实现其自身的利益目标所采取的违反国家法律和制度的行为,或虽然不违反国家法律和制度,但违背了经济活动客观事实。这些行为会带来十分严重的经济后果,它将引起投资决策失误和社会经济资源的无效配置,使交易费用越来越高昂,最终导致交易的停顿,企业由于无法筹集到资金而纷纷破产,银行倒闭,失业率高,物资短缺,物价飞涨,整个社会将陷入严重经济危机之中。1929-1933年美国经济危机就是会计信息失真“催化”的结果。 目前我国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如不加以解决,它将可能...
会计信息失真经济学透视
会计信息失真经济学透视 会计信息失真是指有关经济人为了实现其自身的利益目标所采取的违反国家法律和的行为,或虽然不违反国家法律和制度,但违背了经济活动客观事实。这些行为会带来十分严重的经济后果,它将引起投资决策失误和社会经济资源的无效配置,使交易费用越来越高昂,最终导致交易的停顿,企业由于无法筹集到资金而纷纷破产,银行倒闭,失业率高,物资短缺,物价飞涨,整个社会将陷入严重经济危机之中。1929-1933年美国经济危机就是会计信息失真“催化”的结果。 目前我国的会计信息失真问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如不加以解决,它将可能成为制约我国改革政策选择、改革中的资源配置和改革后的绩效评估的“瓶颈”。据2003年10月23日的《中国证券报》转载了这样一组统计数字:上海对22家市管企业及202家子公司进行了经济责任审计,审计前这些企业财务会计报显示的利润总额达26 45亿元,审计查出114家企业虚增利润22 69亿元,65家企业虚减利润4 93亿元,相抵后共计虚增利润17 76亿元,实际利润仅8 69亿元,还不到“报表利润”的三分之一! 上述事实,从不同侧面反映出会计信息失真的严重性和普遍性。因此,探究会计信息失真 1 根源,对防止会计信息失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国有企业产权不明晰 制度经济学认为,产权结构影响组织中个体的行为,即不同产权结构可以导致同一个体做出不同行为。产权是主体拥有的对物和对象的最高的排他的权力。产权安排实际上规定了人与人的相互交往中必须遵守的与物有关的行为规范。产权经济学家登姆塞茨认为产权“就是指使自己或他人受损或受益的权利”。因而企业的任何一个利害关系人都有可能成为企业的产权关系人。产权不明晰是我国企业制度变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也是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本原因。 产权不明晰可分为两个方面。 第一,产权缺少明确归属。产权归属明确是确定会计监督权的前提条件,产权归属明确也有两层含义:一是产权必须归属于一定的产权主体,二是共有产权必须有有效的代理。从第一方面看,只有企业的产权归属人才会为企业会计信息失真付出成本,因而才有动力去监督企业的会计信息,并愿意为此承担一定的代价。所以只有明确企业的产权归属,才能明确谁对企业的会计信息拥有监督权。从第二方面来看,共有产权由于属多人所有,在产权主体内无法避免个人成果被集体分享,加之交易费用过高,各产权人之间几乎不可能就每一问题达 2 成共同协议,因而必须选出代表以代理他人产权。由于我国市场经济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所以共有产权的代理问题就显得比较突出,目前所说的国有企业产权虚置也正是指产权缺少有效代理。 第二,产权界定不明确。产权界定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在产权明确界定的条件下,产权主体拥有的权利明确,当其产权受到侵害时,产权主体之间便可通过交易行为达成协议,以确定损害方应为此付出的代价,从而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例如承包经营,产权界定是基于短期利润指标,承包人就倾向于通过少提或不提折旧、将费用资本化等手段追逐短期利润,不顾企业的长远发展。 二 委托人和代理人效用函数不一致 根据科斯奠基的”契约理论”,企业是一个在其框架中由相互合作的大量生产要素所有者达成的书面或非书面的契约。由于资产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而产生了契约的双方,即作为委托人的资产的所有者和作为代理人的资产使用者。在契约关系中,因委托人和代理人在交易过程中往往追求自身效用的最大化,不可避免出现委托人与代理人的效用函数不一致的情况。 委托人和代理人都是有限理性的经济人,都会追求自身效用的最大化,但委托人追求效用最大化的目标与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是一致的,而代理人除了寻求以货币衡量的物 3 质报酬以外,还追求一些非物质性因素以实现其效用最大化,如要求增加休闲时间、谋求政治资本等等,这一目标可能背离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委托人和代理人双方中任何一方要求实现效用最大化的目标均会损害另一方效用最大化目标的实现,因而始终无法达到最优状态。经营者作为有限理性的经济人,经营者为追求契约利益或契约外自身最大利益即为实现其自身效用的最大化,未必会提供所有者决策所需的全部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甚至制造虚假的会计信息以欺骗所有者。可见,委托代理双方的效用函数不一致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内在动机。 三企业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 “内部人控制”理论是美国斯坦福大学青木昌彦教授针对前苏联,东欧各国国有企业特有情况,而提出的关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公司治理结构缺陷问题的一种理论。它是指从前的国有企业的经理或厂长在企业公司化的过程中获得相当一部分控制权的现象。应该说,在我国经济转轨过程中,同样存在着内部人控制的问题。在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及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分离,并且信息不对称外的情况下,产权制度缺陷,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不合理、不规范,缺乏强有力的激励约束机制,是导致内部人控制现象产生的重要原因。具体来说,目前我国的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4 1、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不规范。股份制改造已成为深化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手段。但我国现有企业治理结构流于形式,制衡功能失效,与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差距甚远,极易形成“内部人控制”。蒋义宏等人的研究表明,上市公司内部人控制与股权高度相关,并且随着股权的集中,内部人控制呈现增大的趋势,即国有股(包括国家股和国有法人股)在公司所占比例越大,内部人控制就越强。因此,我国许多上市公司的代理问题就从股东一经理的冲突转向控股股东和中小股东的矛盾与冲突,即我国上市公司存在着另一层意义上的“内部人控制一大股东控制”。 2、对经营者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不配套。解决企业内部人控制问题就是要建立完善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就是在对经营者实行责任目标约束时,要能够通过一套有效的奖惩措施,对其行为产生激励和约束。现行企业业绩评价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已成了会计信息失真的诱囚。长期以来我们对企业业绩的考核评价局限于若干个主要指标,无论是过去考核企业生产经营情况曾用过的总产值、企业利润指标,还是现在我们所提倡的利润率、企业价值等指标,无一不是侧重于对企业一定期间经营结果的考核。这样,对经理人员的约束,就建立在脆弱的道德机制和一系列的指标考核基础上,势必导致企业管理人员只注重眼前利润而忽视长远利润,甚至诱使企业管理人员投机行为,以损害企业长期业绩的成长来换取暂 5 时优秀的业绩。当即使通过以牺牲长期利益也无法使财务评价指标达到预期标准时,这种投机行为发展到极端就演化为直接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编造数据以达到预期的业绩评价标准,出现了“内部人控制”的业绩虚假问题。可见,内部人控制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直接原因。 ,作者系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生, 6
/
本文档为【会计信息失真经济学透视】,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