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足跟痛

2017-09-27 18页 doc 42KB 24阅读

用户头像

is_597436

暂无简介

举报
足跟痛足跟痛 夏天贪凉,在家里老喜欢赤着脚在地板上走来走去,感觉很惬意。直到立了秋,还是如此这般地藐视老天。没想到,那报应很快地就造访我了。 某一日晨起以后,突然感觉右脚后跟隐隐作痛,因为不大严重,也就没理睬它。然而,才没过了几日,那隐痛就渐渐地变得有些疼痛难忍了。紧接着,甚至走路也开始一瘸一拐的了起来,状况似乎还比较严重呢。我判断应该是贪凉惹得祸,没有大事儿,于是也就没有太管它,只是不赤脚了而已。谁知道呢,一个多月了,这疼痛却一天比一天地严重起来,后来甚至已经累及小腿后部了。 看这病起得这么急,发展得也还这么快,还耽误了很久...
足跟痛
足跟痛 夏天贪凉,在家里老喜欢赤着脚在地板上走来走去,感觉很惬意。直到立了秋,还是如此这般地藐视老天。没想到,那报应很快地就造访我了。 某一日晨起以后,突然感觉右脚后跟隐隐作痛,因为不大严重,也就没理睬它。然而,才没过了几日,那隐痛就渐渐地变得有些疼痛难忍了。紧接着,甚至走路也开始一瘸一拐的了起来,状况似乎还比较严重呢。我判断应该是贪凉惹得祸,没有大事儿,于是也就没有太管它,只是不赤脚了而已。谁知道呢,一个多月了,这疼痛却一天比一天地严重起来,后来甚至已经累及小腿后部了。 看这病起得这么急,发展得也还这么快,还耽误了很久,我开始重视了起来。一天,听邻居说,有个男学生,小腿疼了才一个星期,才去医院看了一次,哪想就成了骨癌,一星期以后就死掉了。我心里顿时吃了好大的一个惊,竟然还有这种事,那还是赶快去医院看看吧,可别踉成了大错。 ——“站起来走几步看看。” ——我拐答拐答地晃着走了一小圈儿,自己也禁不住地低着头偷偷地小笑了一把。 ——“你不会是在演吧,” ——啊,你怎么这么说啊,我一大早跑来,好不容易才挂上号来给你表演,有这种可能吗,我很不满地回答。 医生端详了片刻、询问了几句、用手捏了几下,便动手开了张单子,去照个片子吧。 我只是受凉了,没有外伤史的。我再三地声明着。 没人理我了。 我甚至都有些奇怪了。现在的医生都怎么了,难道不使用设备就不会看病了吗, 紧接着,一通排队、交费,换窗口排队、交单子、约时间、派机房…,然后乖乖地把片子递给医生。 骨头没事儿啊~医生说。你是拿点儿药还是打针呢, 那我是什么病啊,打什么针呢, 骨头没事儿啊~打封闭解决疼的问题。 一想到那深蓝色的细针管儿、长针头,我就头皮发紧发麻。以前得腱鞘炎和网球肘的时候,就几次打过封闭。那东戳戳、西捅捅的扎法我真得很怵得慌。 不是骨癌就算了吧~我打道回府。 求医不如求己。 看看挂图、对比经络穴位塑料人,我判断疼的部位是膀胱经的下端、末端,寒凝膀胱经所致。我马上开始制作治疗。 (1) 申时,喝热水300毫升徐徐下入谷道热肠。 (2) 按摩膀胱经,从委中开始直至小趾缝内侧100遍,并在痛点加按摩50遍。 (3) 热水泡脚40分钟。 治疗计划是非常有效的。其实,才按摩一次,甚至还没达标,那扰人已久的疼痛就基本消失了,继而相安无事。简直是手到病除、轻而易举啊,我欣喜若狂。 不料,第二天晨起时,一夜未活动的脚就又开始不依不饶疼痛起来,丝毫没有减轻的感觉。昨天不是很见效吗,难道那寒凝没有出去,依然在膀胱经里,或者是仅仅把寒凝热化了,热源没有了那寒凝又还原了不成, 若干天以后,这种现象反复出现。我很无奈,也几乎没有信心了。 关键的问题是要让寒凝出来。可是我不会扎针,这是难点。我忽然想出一个办法来。我还是按照计划行事,喝水——按摩——泡脚,然后用针将痛点的皮肤扎破,再用最小号的玻璃罐儿将针孔嘬住,只见乌黑的血涌出来了。只片刻,我取下带血的玻璃罐儿,凝望着自己的黑 血,发足了呆,然后用创可帖粘在了出血点上。 结果怎么样呢,当然是万事大吉了啊, 哈哈哈,这骚扰我已久的、来无影的“足跟痛”就这么着去无踪啦。 足跟痛的针灸治疗方法 问帮手给我写信RSS订阅邮件订阅 373人关注 网站承诺:阿邦网坚持写作客观独立的立场,永远不受金钱影响。秉承为人民生活服务的宗旨,与您分享特邀帮手的经验和知识,帮您解决生活问题,提高生活品质。本文系阿邦网独家稿件,未经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违者必究。 足跟痛是患者在行走或站立时足跟部感觉疼痛,严重者足跟不能着地行走。此病多由跟骨长骨刺或跟骨有滑囊炎而致。 中医学认为足跟痛是由于肾阴不足即肾虚,又受风寒湿等外邪侵袭所致,经脉之气受阻而致疼痛。 本病的治疗应遵循的原则是滋补肾阴,通经活络,活血化瘀。虽然西医认为本病的病因是因为长骨刺所致,但它表现出来的症状却是足跟部疼痛为主,因此只要我们把足跟部的疼痛解决了,即便有骨刺,患者已不痛苦了,我们也认为患者的病已经好了,而不需要把骨刺拿掉。 针灸穴位:太溪,照海,足跟部阿是穴可针三到五针,每个阿是穴重灸。每晚用热水烫脚。 治疗足跟痛的治疗偏方: 1(足跟痛消除法:双手扣脑后站立,然后蹲下,立刻再起来,如此为1次。每天做200次,分2回进行,3个月可见效。 2(中药跟骨消痛贴:取杜仲、补骨脂、丹参、桂枝、川芎等中药,传统熬制而成,再用生姜擦拭皮肤,将膏药贴在肌肤上。每付贴3天,十贴1疗程。 中药“跟骨消痛贴”贴于足跟肌表可刺激神经末梢,扩张血管,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周围组织营养,达到消肿,消炎和镇痛之目的。此“外治法”避免了手术治疗费用高、风险高、痛苦大且恢复、易感染的缺陷,又无内服药物易影响肝肾等脏腑功能之弊端,实为中医治疗足跟痛之典范。 3(尿渍法治足跟痛:取较大的花岗石,煅烧后置于地,以童尿渍于上并立即将足跟部置于石上,任水汽蒸腾,切勿烫伤脚。无花岗石可用铁块代之。临床常用芒硝饱和液与白酒调匀,取代童尿,亦效。 4(点穴按摩法治双足跟凉痛:用一手拇指尖尽力捏压另一手内掌纹尽处掌根部位(稍偏拇指侧),施术手另四指握手背作依托,在患者能接受的情况尽量用力。捏压3分钟后,变为一松一压,有规律、有节奏地点穴36次为1遍,缓解后再继续捏压5分钟。用此法治病:右足跟痛,点压左手;左足跟痛,点压右手。双足跟痛,可先后点压双手穴位。 5(祁艾、乌梅法治足跟痛:取祁艾60克,乌梅10克,放入水中煎出药汁,倒入盒内,再将烧砖烧红放入药液盆内,患足放于蒸汽上熏洗,并用衣物遮盖,待药冷至温度适当后,将患足跟底部放于砖块上乘热下压数分钟(药液可以反复使用),每日l,2次,连续7~10天为1个疗程。 6(乌梅、醋法治足跟痛:取乌梅适量去核加入醋少许捣烂,再加入少许盐,搅匀,涂敷在患足处,用纱布盖好胶布固定。每天敷1次,连用一段时间,有效果。 7(川芎法治足跟痛:取川芎45克研成细末,分成3份,装入小布袋内缝好。将药袋装入鞋里,直接与患足痛处接触,每次用l袋,3袋交替使用,换下药袋晒干仍可用。 8(鲜苍耳叶治足跟痛:取鲜苍耳叶适量,捣烂敷患处,外用塑料薄膜覆盖胶布固定,干后换药,不拘数次,如有起泡,可按烫伤处理,愈后再继续使用。注:一般5-6天见效,疼痛消失,骨增生存在但不发展。 9(夏枯草治足跟痛法:取夏枯草50克,用食醋1000毫升,浸泡2—4小时,然后煮沸15分钟,先熏后冼患足30分钟,每日1,3次,每剂可用2天。 浏览: 更新: 2012-02-20 14:29 举报作者声明:本篇经验系本人依照真实经历原创,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足跟一侧或两侧疼痛,不红不肿,行走不便。又称脚跟痛。是由于足跟的骨质、关节、滑囊、筋膜等处病变引起的疾病。常见的为 跖 筋膜 炎 ,往往发生在久立或行走工作者,长期、慢性轻伤引起,表现为跖筋 膜纤维断裂及修复过程,在跟骨下方偏内侧的筋膜附丽处骨质增生及压痛,侧位X 射线片显示跟骨骨刺。但是有骨刺不一定有足跟痛,跖筋膜炎不一定有骨刺。 中医学认为,足跟痛多属肝肾阴虚、痰湿、血热等因所致。肝主筋、肾主骨,肝肾亏虚,筋骨失养,复感风寒湿邪或慢性劳损便导致经络瘀滞,气血运行受阻,使筋骨肌肉失养而发病 足跟痛的治疗方法和偏方 推拿方法 推拿术可以起到提高痛阈,改善骨刺与软组织的关系,疏通经络,活血散瘀,松解粘连的作用,有利于改善局部血循,加快新陈代谢,促进炎症,水肿的吸收,对缓解或消除临床症状也起到积极作用。 针灸疗法 中医学认为足跟痛的病因之一跟骨刺,多因老年肝肾虚损,筋骨失养,感受风寒湿邪,或因损伤筋骨,导致气血瘀滞,痰瘀内阻所致。针灸有舒筋通络、疏通经脉、温经散寒和通畅气血之功,因而达到治疗目的。 外敷疗法 中药的外敷对局部起到活血化瘀、温经通络、散寒止痛之功,因此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增加血液供应,促进炎症、水肿吸收而达到治疗本病的目的。彻底解决了该病反复发作的医学难题。 小针刀疗法 跟痛症不一定都是骨质增生所引起,相当一部分病者是由于长期负重行走,跟骨下的跖长韧带和跖筋膜受到长期持续的牵拉、挤压,使筋膜韧带劳损或形成滑囊炎变,从而导致局部肌腱痉挛,张力升高而产生疼痛的症状的。小针刀疗法原理为削去跟骨刺或将跟骨结节下滑囊处粘连的肌腱切开剥离、松解,以消除肌痉挛,降低局部软组织的张力,从而达到“松则不痛”的目的。 夏枯草50克,浸入1000克食醋内,经2 4小时,煮沸15分钟,然后以热气熏蒸患处,待醋温适宜时浸泡患处20分钟。每日2 3次,1剂药可用2日。 茄子根500克,加水4000毫升,浸泡30分钟,以文火煎30分钟,先熏后洗患处,每次1小时(水温下降后可再加热)。每晚1次,10天为1疗程。 足跟痛应该如何预防 1(青少年跟骨骨骺炎多数由于跟骨外伤,长期跑跳引起,因而在此期患者,跟骨骨骺正在发育阶段应避免跑跳,尤其是高处跳下。在症状早期应注意此点。 2(老年性足跟痛多由于劳损,跖腱膜炎,跟骨结节滑囊炎,脂肪垫变性引起。此期应避免 长期站立,长期行走,抬高足跟可以减轻足跟负荷。穿软底、后跟部垫一软而圆型垫,圆垫中央凹陷,高度约2,3厘米高,这样使全身重心前移,减少足跟部受压,减肥治疗。 3(平足症引起足跟痛是由于足弓减少或消失,足跟骨向前倾倒,则在长期行走时疼痛出现,故应在足底中央垫一软垫,软垫高度2,3厘米,并使内侧高外侧低,中央高前后侧逐渐变平,呈斜坡状。 4(类风湿性跟骨炎,应先用药控制类风湿后,并在鞋内垫软垫。 5(外伤性跟骨痛多由于石膏固定不当,在制做石膏时足底应用力将湿石膏向足心挤压,以免因长时固定石膏做成平底,而引起足弓消失。同时尽可能减少卧床时间,尽早下地步行锻炼。避免脂肪垫萎缩。 一)病因与病理 足跟痛是常见的疾病,造成足跟痛的疾病有足跟脂肪纤维炎、跟腱周围炎、跟部滑囊炎、跟骨骨刺、跖腱膜炎、跟骨病(骨髓炎、肿瘤、畸形性骨炎)、距跟关节炎等,最常见的是前五种疾病。 足跟脂肪纤维垫由弹力纤维分隔、包绕脂肪组织构成,有吸震作用。当跟部被硬物硌伤、长期压迫、受风、着凉等能使跟垫发生炎症,患者足跟下疼痛、肿胀,有浅在性压痛;如伤及跟下滑囊或滑膜,则会出现跟下深部疼痛。 跟腱周围炎是跟腱附着部位的周围组织,因外伤、劳损发生炎症,引起跟腱部位肿胀和疼痛。 以老年女性发生率高,多为足脂肪纤维垫部分消退、急性滑囊炎或平底跖足等原因引起。此外,跟骨骨刺也可引起疼痛。足跟痛起病突然,常无明显外伤史,患者在站立或行走时感到针刺样疼痛,局部有明显压痛,?线拍片除跟骨骨刺外,一般无任何骨质病变。 (二)治疗 1、按摩法 引起足跟痛的疾病,都可以应用按摩疗法,有他人帮助完成。病人取俯卧位,从足跟部沿跖腱膜按揉数遍,然后用拇指弹拨跖腱膜,重点放在跟骨附着点周围,按压然谷、太溪等穴,再沿跖腱膜方向用擦法,以透热为度。 2、药物外治法 应用万应如意膏外贴,能很快奏效。 3、药物内服法 体力虚弱、体格肥胖、卧床日久,引起足跟皮肤变软,跟部脂肪纤维垫萎缩,可造成站立和行走时跟底疼痛。产后妇女多见这种性质的足跟痛。中医学认为足跟痛与肝肾亏虚、阴血不足、风寒湿邪侵袭有关,使用中草药治疗有明显的效果。 属血虚受寒者,用养肝汤加味: 当归10克、熟地24克、白芍10克、川芎10克、麦冬10克、炒枣仁10克等,水煎服,一般服用4,5剂即可见效。 属肾虚受寒者,用桂附八味丸加味:熟地24克、山药15克、山萸肉10克、丹皮10克、茯苓15克、泽泻10克、肉桂6克、附子6克、独活10克、细辛3克、当归10克、秦艽(jiao ,一声)10克,水煎服,4,5剂即可见效。 因肝肾亏虚,感受风湿侵袭而致者,方用独活寄生汤加减: 独活10克、寄生10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桃仁10克、红花6克、灵仙10克、秦艽10克、 杜仲15克、川断10克、鸡血藤15克,水煎服,一般3,5剂,症状会明显减轻。 以局部治疗为主,手法治疗为辅。可采用以下治疗方法: 1、局部热疗或理疗:按摩法 引起足跟痛的疾病,都可以应用按摩疗法,有他人帮助完成。病人取俯卧位,从足跟部沿跖腱膜按揉数遍,然后用拇指弹拨跖腱膜,重点放在跟骨附着点周围,按压然谷、太溪等穴,再沿跖腱膜方向用擦法,以透热为度。 2、局部外敷止痛药物:药物外治法 应用万应如意膏外贴,能很快奏效。 3、压痛点及穴位针灸、按摩,并进行药物封闭。 4、用上述方法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方法有以下几种: ?足跟骨刺切除术。对于顽固性足跟疼痛,?线片证实有骨刺存在者疗效较好。 ?跟骨神经切断术。对于不明原因顽固性足跟痛患者可采用此法,不过这是一种破坏性手术。 ?跟骨滑囊切除术。 有些患者手术后骨刺仍重新生长,甚至恢复原状。因此,这种手术对于足跟痛症的治疗多以能解除痛苦的非手术治疗为主。 5、本病属中医“痹症”范畴。中医认为,风寒湿三邪侵袭,痹阻局部经络气血,气滞血瘀,或因年老肾气亏虚,筋骨不健,故见此症。故中医治疗原则以祛风除湿,活血通络,补益肝肾,强健筋骨为主,可采用中草药、中成药、药膳食疗及外治方法预防与治疗。 (三)注意事项 1、中医无论是采用内治法,还是外治法,都要注意药物配伍禁忌,如“十八反”、“十九畏”等。 2、有些药物如白芥子等,外用时可出现局部皮肤发红、起疱、瘙痒、皮疹等;有些患者属特异体质,用药后可能出现变态反应。出现这些症状后,应停用此类药,使用抗炎、抗变态反应药物对症治疗。 3、使用足浴疗法及热敷疗法时,要注意温度适中,防止灼伤皮肤。 4、老年人反应迟钝,在治疗时要注意观察病情,采用必要的防护措施,防止意外发生。 5、使用外治疗法治疗时,所用的外治药物剂量一般都较大,有些药物尚有毒性,故不宜入口,孕妇也不宜选用。 足跟痛药方 1、川芎验案一 于某某,男,30岁。2年前线照片发现有双跟骨刺,行走疼痛难忍,影响劳动。1973年10月用川芎粉治疗。方法如下:用川芎研极细末,装入小布袋内,将小布袋垫在鞋内,小布袋内的川芎可每周一换。15天后,疼痛基本消失。随访1年 多来,未见复发。 来源:《新医学》1975年第2期 2、跟腱炎、风湿性足跟痛 处方:乳香、没药各90克,红花、土鳖虫、三七、血竭、川乌、草乌、当归、川断、透骨草各45克,马钱子6个,麝香1克。 用法:药研细末,每用50克,装入双层纱布袋中,放黄酒内浸泡两天后,热熨患处,日熨两次,每次30分钟。 疗效:用药3个月,有效率达95.5% 。 来源:王文安 《中国民间医术精华》 1999 3、足跟骨刺 取透骨草500克,醋1500克。用醋泡透骨草半小时,然后再加热。把加热后的醋和透骨草倒入洗脚盆中泡脚,每次半小时左右。每天一次,连泡一个月,即可收到明显效果。 4、足跟痛消除法:双手扣脑后站立,然后蹲下,立刻再起来,如此为1次。每天做200次,分2回进行,3个月可见效。 5、药浸法治足跟痛:取苏木、白附子、麻黄、当归、川芎各30克,水煎浸洗脚部,同时用手搓揉足跟,以利药液浸入肌肤。每次15分钟,每日2次。 6、尿渍法治足跟痛:取较大的花岗石,煅烧后置于地,以童尿渍于上并立即将足跟部置于石上,任水汽蒸腾,切勿烫伤脚。无花岗石可用铁块代之。临床常用芒硝饱和液与白酒调匀,取代童尿,亦效。 7、点穴按摩法治双足跟凉痛:用一手拇指尖尽力捏压另一手内掌纹尽处掌根部位(稍偏拇指侧),施术手另四指握手背作依托,在患者能接受的情况尽量用力。捏压3分钟后,变为一松一压,有规律、有节奏地点穴36次为1遍,缓解后再继续捏压5分钟。用此法治病:右足跟痛,点压左手;左足跟痛,点压右手。双足跟痛,可先后点压双手穴位。一般治疗5日后,病愈。注:(此法用于骨质增生型足跟痛效果不大) 8、祁艾、乌梅法治足跟痛:取祁艾60克,乌梅10克,放入水中煎出药汁,倒入盒内,再将烧砖烧红放入药液盆内,患足放于蒸汽上熏洗,并用衣物遮盖,待药冷至温度适当后,将患足跟底部放于砖块上乘热下压数分钟(药液可以反复使用),每日l,2次,连续7~10天为1个疗程。 9、乌梅、醋法治足跟痛:取乌梅适量去核加入醋少许捣烂,再加入少许盐,搅匀,涂敷在患足处,用纱布盖好胶布固定。每天敷1次,连用一段时间,有效果。 10、川芎法治足跟痛:取川芎45克研成细末,分成3份,装入小布袋内缝好。将药袋装入鞋里,直接与患足痛处接触,每次用l袋,3袋交替使用,换下药袋晒干仍可用。 11、鲜苍耳叶治足跟痛:取鲜苍耳叶适量,捣烂敷患处,外用塑料薄膜覆盖胶布固定,干后换药,不拘数次,如有起泡,可按烫伤处理,愈后再继续使用。注:一般5-6天见效,疼痛消失,骨增生存在但不发展。 12、夏枯草治足跟痛法:取夏枯草50克,用食醋1000毫升,浸泡2—4小时,然后煮沸15分钟,先熏后冼患足30分钟,每日1,3次,每剂可用2天。 13、仙人掌治足跟痛:取仙人掌适量,刮去其两面毛刺,然后剖成两半,用剖开的一面敷于患足痛处,外用胶布固定,敷12小时后再换半片,冬天可将剖开一面烘热再敷患处,一般宜晚上敷,治疗期间宜穿布底鞋,适量活动,使气血经脉畅通。 14、鲜川楝叶治疗足跟痛:取鲜川楝叶30-60克,加红糖适量,捣烂成膏状,外敷患足跟,24小时后更换,一般用药2-3次疼痛消失 。 15、跟骨骨质增生中药方剂 【辨证】气血不足,肝肾虚亏,经络闭塞。 【治法】壮阳补肾,养血化瘀,软坚止痛。 【方名】补肾养血化瘀汤。 【组成】熟地30克,盐杜仲12克,白芍15克,牛膝15克,黄芪15克,淫羊藿9克,当归12克,红花9克,鸡血藤30克,肉苁蓉20克,狗脊9克,木香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王振中方 16、肾虚性跟痛症 一、内服法: 1(肉桂黄芪酒:肉桂100g,黄芪100g,巴戟天60g,石斛60g,泽泻30g,独活30g,白术30g,甘草20g,冰糖60g。用法一:上药装入布袋内,加白酒5000ml,浸泡30天。用法二:上药研制成末,装入布袋内,加白酒5000ml,浸泡20天,滤汁后加冰糖60g密封备用。服法:每日2次,每次20,50ml。适用于气短乏力,腰酸膝软足跟部疼痛者。 2(牛膝酒:牛膝50g,川芎50g,巴戟天50g,附子30g,五味子30g,五加皮30g,肉苁蓉30g,生姜30g,防风30g,川椒30g。上药研制成粗末加白酒5000ml,浸泡20天。每日2次,每次20,50ml,或不拘时频频温饮之,常令有酒气。适用于肾阳虚之足痛症。 3(参芪酒:人参50g,黄芪50g,白术30g,独活30g,甘草10g。上药加白酒或米酒,或黄酒3000g,浸泡20天,滤汁备用。早晚各1次,可随性饮用,以不醉为佳。适用于气血亏虚之足痛症。 4(补骨脂茱萸酒:补骨脂100g,山茱萸100g,肉桂60g,桑枝30g,桂枝30g。上药共研制成粗末,装入布袋内,加白酒或米酒5000ml、冰糖30g,浸泡20天,密封备用。每日2次,每次20,50ml,或随量饮用。适用于肝肾亏虚之足痛症。 二、外用法: 1(附子巴戟天酒:附子60g,巴戟天60g,独活60g,防风30g,川椒30g。上药加水适量煎煮20分钟,加入白酒200ml,用文火续煮10分钟。先薰洗后浸泡,每日1次,每次10,20分钟。保持一定温度,注意不要烫伤皮肤。 2(补骨脂酒:补骨脂60g,制草乌60g,五加皮60g,干姜60g,川椒30g。上药加白酒2000ml,浸泡20天。使用时取药适量,用毛巾蘸药汁擦足跟部,以透热为度。或取药汁100ml,加开水500ml,薰洗浸泡足跟部。每日2次,每次10,20分钟。 三、验案举例: 伍某某,男,62岁。2005年9月12日初诊。自述近2年来,自觉身体状态每况愈下,动则心慌气短,时有腰部酸胀疼痛,膝部乏力,今年5月份以来,足跟部时时隐隐作痛,且逐渐加重。现在每次走路达10分钟后,即感疼痛加剧。观患者面色不华,自述饮食尚可,但食不知味,舌质淡苔薄白略干,三部脉按、寻均无力,尺脉沉细,重按全无。证属肝肾亏虚之足跟痛。拟“补骨脂茱萸酒”、“肉桂黄芪酒”和“补骨脂酒”按上述方法浸泡20天以上备用。 治疗时方案如下: 1(先用“附子巴戟天酒”按上述用法每日1次,先薰洗后浸泡,每次10,20分钟。 2(20天后,内服“补骨脂茱萸酒”每日2次,每次20,50ml;外用“补骨脂酒”取药适量,用毛巾蘸药汁擦足跟部,以透热为度。或取药汁100ml,加开水500ml,薰洗浸泡足跟部。每日2次,每次10,20分钟。 3(上药服完后,内服“肉桂黄芪酒” 每日2次,每次20,50ml,或随性而饮,以不醉为佳。 患者按上述方法治疗1月后症状明显减轻,继服3月后足跟部疼痛完全消失。 17、足跟痛:中医认为,足跟痛为肾虚寒凝所致。《灵枢•经脉篇》:“肾足少阴之脉,起于小趾之下,斜走足心,出于然谷之下,循内踝之后,别入跟中。”其发病与足少阴肾经有关。治宜补肾散寒:补骨脂10g,吴茱萸、五味子各15g。补骨脂补肾阳祛寒湿,吴茱萸暖肝散寒,五味子益肾软坚,如此组方,使寒湿去,骨刺软而痛自止,方法简便,疗 足跟痛是一种症状名称,是指多种慢性疾患所引起的足跟部急慢性疼痛,包括跟后、跟下、跟内侧和跟外侧。国内对这种症状还没有统一的名称,医疗界通常称为:跟痛症、跖腱膜炎/跟骨骨刺综合征等。 1、推拿方法 推拿术可以起到提高痛阈,改善骨刺与软组织的关系,疏通经络,活血散瘀,松解粘连的作用,有利于改善局部血循,加快新陈代谢,促进炎症,水肿的吸收,对缓解或消除临床症状也起到积极作用。 2、针灸疗法 中医学认为足跟痛的病因之一跟骨刺,多因老年肝肾虚损,筋骨失养,感受风寒湿邪,或因损伤筋骨,导致气血瘀滞,痰瘀内阻所致。针灸有舒筋通络、疏通经脉、温经散寒和通畅气血之功,因而达到治疗目的。 3、中药熏洗、外敷疗法 中药的外敷对局部起到活血化瘀、温经通络、散寒止痛之功,因此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增加血液供应,促进炎症、水肿吸收而达到治疗本病的目的。 推荐用药:足跟痛消散 足跟痛消散为中药散剂,主治各种原因引发的足跟痛、足跟骨刺引发的各种酸麻肿痛不适。 所谓足跟痛属于中医“痹症”范畴,多为风、寒、湿等外邪入侵人体,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致。据此症的特点,足跟痛消散运用辛散温通、舒筋活络、活血止痛的伸筋草、红花、制草乌、制川乌、威灵仙、细辛、白芷组成。威灵仙辛咸温,辛能走散,咸能软坚,文能通络,《药品化义》:“因其力猛,亦能软骨”。乳香调气活血,定痛,追毒,《纲目》:“消痈疽诸毒,托里护心,活血定痛,伸筋”。两方经本研究所发掘、研究以及实践针对足跟痛、跟痛症、足跟骨刺有显著之功效。 足跟痛消散组成: A、桃仁、红花、牛膝、木瓜、制川乌、制草乌、威灵仙、细辛、白芷、伸筋草。(熏洗) B、威灵仙、急性子(透骨草)、生乳香、罂粟壳。(外敷) 用法用量: 一、将A号半瓶放入沸水中熏足,至水温可将足入水,然后泡足20分钟擦干。 二、取B药粉适量与醋混合,置于容器中加热,5分钟后取出,摊于敷料上3-5毫米厚(敷料可选用纱布、保鲜膜),敷于患处30-40分钟后取下,晾干后,洗净。 三、每日一剂,6天为一疗程。 本研究所通过对56例进行治疗和跟踪,经过30天治疗,32例康复,18例显效,5例有效,1例无效,总有效率98.2%。 4、小针刀疗法 跟痛症不一定都是骨质增生所引起,相当一部分病者是由于长期负重行走,跟骨下的跖长韧带和跖筋膜受到长期持续的牵拉、挤压,使筋膜韧带劳损或形成滑囊炎变,从而导致局部肌腱痉挛,张力升高而产生疼痛的症状的。小针刀疗法原理为削去跟骨刺或将跟骨结节下滑囊处粘连的肌腱切开剥离、松解,以消除肌痉挛,降低局部软组织的张力,从而达到“松则不痛”的目的。 足跟痛的原因及症状,足跟痛的治疗方法2012/2/8 13:25:23 标签: 足跟痛原因症状治疗方法关节 足跟痛医学上称之“跟痛症”,是一种以足跟疼痛为主要症状的常见病症,多发生于中老年及肥胖的女性。导致足跟痛有多方面的原因,可由不同的疾病引起,而不同的疾病又有各自的特点: 1、跟下脂肪垫炎:我们人类在跟骨下方有一个脂肪垫,它的主要作用是吸收震荡,缓解重力对跟骨的冲击。如果脂肪垫受伤,比如走路时足跟部被高低不平的路面或小石子硌伤,或由于长时间站立行走的*刺激,就会使脂肪垫发生无菌性炎症,出现充血、水肿、甚至增生等改变,从而出现跟下疼痛。 2、跖筋膜炎与跟骨骨刺:跖筋膜位于足下方,起自跟骨结节前下方。如果长期站立工作,或因扁平足,跖筋膜长期处于紧张状态,筋膜的起点即跟骨结节前下方处,因反复的牵拉刺激会发生充血、水肿、渗出,形成无菌性炎症而出现疼痛。日久还可出现骨质增生,形成骨刺。 3、跟腱止点滑囊炎:跟腱附着在跟骨结节的后上部,在其周围有许多小滑囊。如果外伤或 劳损,如穿鞋摩擦或长时间走路,就可导致滑囊发炎,出现疼痛。 4、跟骨骨骺炎:该病多见于6,14岁的少年儿童,由于过多跑跳或运动不当所致。 5、其他:跟骨高压与跟骨周围筋膜炎等,均可以导致跟部疼痛。 中医学对跟痛症的认识 隋代著名医学家巢元方在《诸病源侯论》中,称足跟痛为“脚根颓”,书云:“脚根颓者脚跟忽痛,不得着也,世俗呼为脚根颓。”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大医学家朱丹溪在《丹溪心法》中称之为“足跟痛”。中医学把足跟痛的病因病机分为三类: 1、气滞血瘀型:各种原因导致局部血行缓慢、瘀血阻滞,脉络被阻,则气血运行不畅而痛,且痛有定处,疼痛拒按,行走受限。 2、寒凝血瘀型:气血运行缓慢,复感寒邪,寒主凝滞、主收引,致使经络被阻、气血凝滞不通而痛,疼痛拒按,喜热怕凉。 3、肝肾亏虚型:肝肾及其分支别络绕跟部行走,肝主筋、主藏血,而肾主骨、主藏精、精生髓。年老之体,肝肾不足,精血亏虚,经脉失充,则筋失所养,骨失所主,骨萎筋弛,故站立或行走时跟部酸痛、隐痛、乏力,疼痛喜按,触之痛减。 足跟痛有什么特点, 1、跟骨下脂肪垫炎:站立或行走时跟骨下方疼痛,有僵硬肿胀感,压痛明显,压痛点在跟下负重区及其内侧。X线片可见跟骨负重区下方的软组织影像密度增高。 2、跖筋膜炎与跟骨骨刺:站立或走路时,足底或跟骨前下方疼痛,压痛明显,牵扯足底跖筋膜可使疼痛加重。有跟骨骨刺者,X线片可见增生。但跟骨骨刺的大小与跟部疼痛程度不成正比,跟痛症在经过治疗疼痛消失后,跟骨骨刺仍然存在。 3、跟腱止点滑囊炎:跟腱附着处疼痛,肿胀,疼痛可因走路过多而加重。局部压痛明显,踝关节背伸、跖屈时疼痛加重,不能踮脚。部分患者的X线片可见局部钙化影。 4、跟骨骨骺炎:足跟后下部疼痛,走路可现跛行,运动后疼痛加剧,跟骨后下部压痛,有轻微肿胀。X线片可见跟骨骨骺变扁平,密度呈不均匀的增高,外形不规则,呈波浪状或虫蚀状,骺线增宽。 5、其他:跟骨高压与跟骨周围筋膜炎的跟部疼痛散在,压痛较广泛,久走久站后会加重症状。 足跟痛如何治疗: 一、中医疗法:治疗原则是活血化瘀,温通经络,补益肝肾。 1、中药内服:血气滞瘀型选用七厘散、跌打丸;寒凝血瘀型以独活寄生汤加减;肝肾亏虚者服用六味地黄丸。 2、中药外敷:中药外敷是最常见但是效果也最好的一种治疗方法,选择具有消炎、镇痛、活血化淤、通经走络、开窍透骨、祛风散寒等功效的中药进行治疗。中药中又以膏药贴剂治疗最佳,将由穿山甲、透骨草、麝香、土鳖虫、续断等多味地道苗岭珍奇药材熬制而成的“龙氏苗方跟痛贴”贴于足跟肌表刺激神经末梢,扩张血管,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周围组织营养,达到消肿,消炎和镇痛之目的。 3、中药外洗:海桐皮、艾叶、红花、刘寄奴、酒军、川椒、川牛膝、茯苓、泽泻、路路通、伸筋草、透骨草、威灵仙、青皮等,酌情加减,水煮熏洗,每日一剂。 4、推拿按摩:主要是点按揉压跟部痛处,捋顺足底经络,归挤足跟两侧,循经点穴,揉按太溪、昆仑、涌泉、大钟、三阴交、照海、然谷、承山、阴陵泉等穴位。手法的作用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活血化瘀,温通经络,消肿止痛。 5、针灸治疗:以足跟局部和足少阴、足太阳经腧穴为主,针灸并用可增强疗效,针刺用泻法或平补平泻法。常用穴位有太溪、照海、昆仑、申脉、悬钟、阿是穴等。 二、西医疗法: 1、消炎镇痛:对疼痛不甚的,可口服消炎止疼药物 2、封闭疗法:有较好的消炎止痛作用,适用于疼痛较甚、压痛明显的患者。但封闭疗法不能彻底治愈足跟痛,只是起到缓解的作用,复发率高。 3、手术治疗:对跟骨高压症引起的疼痛,经保守治疗无效者可考虑做跟骨钻孔减压治疗,以减小髓内静脉压力,缓解疼痛。
/
本文档为【足跟痛】,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