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台湾GDP序列结构突变与经济周期

2017-09-01 18页 doc 168KB 37阅读

用户头像

is_014457

暂无简介

举报
台湾GDP序列结构突变与经济周期台湾GDP序列结构突变与经济周期 2009年第 3期 台湾研究集刊 No. 3 2009 ()TA IWAN RESEARCH QUARTERLY General No. 105 总第 105期 台湾 GDP序列结构突变与经济周期 1, 2 2胡少东 , 李 非 ( )11汕头大学 商学院 , 广东 汕头 515063; 21厦门大学 台湾研究中心 , 福建 厦门 361005 ()摘 要 : 本文首先对台湾 GD P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 , 发现剔除结构突变因素 重大冲击 后 , 原来为一阶差分平稳的台湾 GD ...
台湾GDP序列结构突变与经济周期
台湾GDP序列结构突变与经济周期 2009年第 3期 台湾研究集刊 No. 3 2009 ()TA IWAN RESEARCH QUARTERLY General No. 105 总第 105期 台湾 GDP序列结构突变与经济周期 1, 2 2胡少东 , 李 非 ( )11汕头大学 商学院 , 广东 汕头 515063; 21厦门大学 台湾研究中心 , 福建 厦门 361005 ()摘 要 : 本文首先对台湾 GD P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 , 发现剔除结构突变因素 重大冲击 后 , 原来为一阶差分平稳的台湾 GD P序列为一趋势平稳序列 。这明重大冲击对台湾 GD P序 列 的长期变动具有永久效应 , 改变了变量潜在数据生成过程的趋势函数。通过分离 GD P序列 的趋 势成分和周期性成分 , 研究认为重大冲击是台湾经济周期形成的关键因素 , 在 1952—2006 年间 , 台湾经济波动可分为三个周期 。台湾经济周期的形成一方面是由于台湾经济容易受到世界 经济景 气的影响 ; 另一方面与台湾经济所处的发展阶段和采用的经济发展策略有密切关系 。 关键词 : 台湾经济 ; 经济周期 ; 结构突变 ; 经济增长 () 中图分类号 : F127158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2 - 1590 200903 - 0039 - 09 一 、引 言 作为新兴工业经济体的台湾 , 其经济发展引人瞩目 , 在 1952—2006 年的 55 年间 , 实际 GD P () 以 2001年为基期 从 1952年的 2 146178亿新台币增长到 2006年的 123 506138亿新台币 , 实际增 长 5715倍 , 从落后的农业经济发展成为一个现代经济体 。作为一个开放的经济体 , 台湾经济高度 依赖于世界经济 , 所以 , 台湾经济与世界经济景气密切相关 , 更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 。2008 年 的世界金融危机无疑将对台湾经济增长产生重大冲击 , 未来台湾经济增长趋势将会发生什么样 () 的变 化 ? 研究台湾经济增长的突变因素 重大冲击 和经济周期波动性 , 将有助于我们对台湾经济发展 的理解和对未来的判断 。 () 在结构突变因素 重大冲击 与台湾经济增长研究方面 , 国内学者大多从定性的角度分析结构 () ( ) 突变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李非 , 2004, 482—495; 邓利娟 , 2002 ; 台湾学者徐之强 2001 运用结构突变理论研究认为 , 台湾的实际 GD P、实际人均 GD P均存在多次结构变动 , 台湾宏观经 济指标多为趋势平稳序列 。而结合结构突变因素与经济周期进行研究的文献更为少见 。 ( )基金项目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06ZD032 作者简介 : 胡少东 ,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博士研究生 , 汕头大学商学院副教授 ; 李 非 ,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教授 , 博士生导师 , 国家 “985工程 ”台湾研究创新基地领导小组成员 。 在经济周期研究中 , 最常用的经济变量是国内生产总值 GD P, 因为国内生产总值 GD P不仅能 够在总体上度量国民产出和收入规模 , 也能够在整体上度量经济波动和经济周期状态 , 所以本文将 利用台湾 GD P序列研究其结构突变和经济周期。 对于宏观经济序列的研究 , 首先要检验其平稳性 。对宏观经济变量的平稳性进行检验 , 目前有 ( 两种观点 , 一种是认为多数宏观经济变量为含有单位根的差分平稳过程。Nelson和 Plo sser 1982, ) 139—162使用 ADF检验 , 对美国 14个宏观经济序列进行了检验 , 结果判定其中 13个含有单 位根 , 即属于差分平稳变量 , 从而得出结论认为 , 对于大多数宏观经济变量 , 当前冲击对其长期水 ( ) 平将具有永久性影响 。第二种观点认为宏观经济变量为趋势平稳过程 。 Perron 1989, 1529—1554 在 ADF检验的基础上引入结构突变成分 , 并建立相对完备的理论体系 。针对 Nelson和 Plo sser研究 的美国宏观经济变量 , Perron将 1929年的经济危机作为结构突变点进行退势处理 , 将相应的冲击从 噪声函数中剔除 , 结果认为 Nelson和 Plo sser所认为的 13个含有单位根的宏观经济变量中有 10个为 趋势平稳序列 。同样的 , 如果把 1973年的石油大危机作为结构突变点的话 , 美国的 GN P序列也为 趋势平稳序列 。这意味着经济危机和石油危机对宏观经济序列的冲击是有永久效应的 , 改变了变量 潜在数据生产过程的趋势函数 , 影响了序列的长期变动 。结构突变的经济学含义是 , 大而持久的供 给冲击事件只是偶尔才发生的 , 在这些事件之间的时期 , 占主导地位的还是需求冲 () 击 栾惠德 , 2007。这里 , Perron假定这两次冲击事件是外生的 、发生在已知时点的 “干涉 ” ( ) () intervention Box, Tiao, 1975, 70—79。 Perron的发现也因此被称为 Perron现象 , 成为结构突变问研究的一 个里程碑 。目前结构突变问题研究已经成为计量经济学界的前沿研究热点 。 从台湾经济增长过程来看 , 1974、 1981、 2001 年经济增长率均出现快速下滑 , 这三次下滑与 1973年的石油危机、1979—1982年的世界经济危机、 2000 年网络经济泡沫破灭密切相关 , 这些重 大冲击对台湾经济周期有什么影响 ? 下文第一部分将对台湾 GD P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 , 如果台湾 GD P序列为差分平稳序列 , 则进一步剔除结构突变点的影响 , 如果序列转变为趋势平稳序列 , 则表 明结构突变点的冲击对序列具有永久性的影响 ; 第二部分分析结构突变对台湾经济周期的影响 ; 第 三部分通过将 GD P序列的趋势成分剔除 , 进而分析台湾经济周期 。 二 、台湾 GD P序列平稳性检验 1. 不考虑结构突变的平稳性检验 () ( ) 时间序列的产生有两种过程 , 即差分平稳过程 DSP或趋势平稳过程 TSP。如果时间序列 本身含有单位根 , 通过对原序列进行差分处理 , 如果能够获得平稳性 , 则序列为差分平稳过程 ; 如 果将时间序列对时间做回归能获得平稳性 , 则序列为趋势平稳过程 。若一个时间序列是 DSP而把它 当做 TSP来处理 , 这种情况被称为差分不足 ; 另一方面 , 若一个时间序列是 TSP而把它当做 DSP处 理 , 则称之为过度差分 。 ) (本文采用的数据为 1952—2006年台湾实际 GD P 以 2001 年为基期 , 数据来源为 Ta iw an S ta2 () tistica l D ata B ook 1985—2007。台湾 GD P序列单位根检验结果见表 1。 在不考虑结构突变因素的情况下 , 检验结果表明 , 在 5%的显著性水平下 , 台湾 GD P序列为一 阶差分平稳序列 , 而非趋势平稳序列 , 平稳性检验表明台湾 GD P序列为差分平稳过程。 不过 , 如果将台湾经济受到的重大冲击作为结构突变点进行退势处理 , 将相应的冲击从噪声函 数中剔除 , 台湾 GD P序列会是一个趋势平稳序列吗 ? 下面对此进行检验。 ?40? 表 1 台湾 GD P序列单位根检验结果 检验形式 统计ADF序列 ()C, T, K ()量 p值 GD P水平序列 ( )N, N, 5 31024 019992 GD P水平序列 ( )C, N, 5 21306 019999 GD P水平序列 ( )C, T, 5 - 11567 01793 3 3GD P一阶差分序列 C, N, 7 ( ) - 31379 010162 () 注 : 检验形式 C和 T分别表示检验方程包含截距项和趋势项 N 表示没有相应项 , 滞后期数 K以 SC值为最 小准则确定 。 3 3 表示在 5%显著性水平下可以拒绝非平稳性原假设 。 2. 带有结构突变的平稳性检验 根据台湾 GD P序列历史上受到的重大冲击 , 本文以 1974、 1981、 2001 年为结构突变点检验台 湾 GD P序列的平稳性 。 通过对 PERRON模型的扩展 , 建立结构突变模型如下 : n n n n 2 2 k k αααβαμβββGD P=+ ρ du+T + ρ duT +T + ρ duT + +T + ρ duT + t 0 oi i 1 1 i i 2 2 i i k k i i ti = 1 i = 1 i = 1 i = 0 模型说明如下 : GD P表示台湾历年实际 GDP; n表示结构突变点的个数 , i表示具体结构突变点 t ) ) (( ( 的序号 ; du为虚拟变量 , du= 0 t <突变点时间 , du= 1 t?突变点时间 ; T表示时间 1952年 取i i i k ) 值为 1; du T表示施加干扰后序列趋势的变化 , k的取值取决于序列的时间轨迹是平缓还是陡峭 , 一i μαβ般来说 , k越小 , 时间序列越平缓 , 反之则越陡 ; 为误差项 , 代表 GDP序列的随机因素 ; 、为t k k i 系数。 k β本模型将漂移项 、干扰项和时间趋势项分离出来 。对于第 i个突变点 , 若只有 du T前的系数 i k i k β β 没通过检验 , 则模型退化为只有截距项发生突变的模型 ; 如果 没通过检验 , du T前的系数 有一 o ii k i ββ() 项或一项以上通过检验 , 则模型退化为斜率发生突变的模型 ; 如果 和 有一项或一项以上 都 oik i ββ通过检验 , 这模型为截距和斜率双突变模型 ; 如果 和 两者都没通过检验 , 则不存在结构突变。 oik i () 运用 Eview s510软件 , 建立包含 1974、1981、2001年三个结构突变点的模型如下 表 2。 表 2 模型 1: 含结构突变因素回归模型 3 3 2 TVariable C du74 du81 du01 T du81T du01T 363088 - 172777 - 3321215 9249404 - 36263 101538 - 201915 4058 Coefficient ( )( )( )( )( )()( )()7160 - 21370 - 6144 81389 - 41579 51747 - 91440 131026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2 值 值 FD - W Adjusted R019995 14475 1134 A IC S IC 25159 25188 注 : du74、 du81、 du01分别表示 1974、1981和 2001年的结构突变点 ; 括号中数字为 t值 ; 3 、 3 3 、 3 3 3 分别表示 10%、5%、1%的显著性水平 。 对模型 1的残差项进行单位根检验 , 结果见表 3。 表 3 模型 1残差序列单位根检验结果 检验形式 ()序列 统计量 p值 结论 ADF()C, T, K 3 3 3模型 1残差序列 ( ) ( )N, N, 1 - 5135 010000 I 0 () 注 : 检验形式 C和 T分别表示检验方程包含截距项和趋势项 N 表示没有相应项 , 滞后期数 K以 SC值为最 小准则确定 。 3 3 3 表示在 1%显著性水平下可以拒绝非平稳性原假设 。 ?41? ADF检验表明 , 残差序列在 1%显著性水平下为稳定序列 , 这表明考虑结构突变因素后 , 存在 ( ) 单位根的台湾 GD P序列为一趋势平稳序列 , 这与徐之强 2001的结论是一致的 , 即台湾 GD P序 (列为带有结构突变的趋势平稳序列 。这意味着重大冲击 石油危机 、世界经济危机 、网络泡沫破 ) 灭 对台湾 GD P序列的长期变动具有永久效应 , 改变了变量潜在数据生成过程的趋势函数 。其中 , 1974年的结构突变改变了 GD P序列的截距 , 使 GD P潜在均值下降 , 但没有显著改变原来的增长趋 势 ; 1981年的结构突变表明 , 外部冲击在当期就对经济增长造成负面影响 , 使潜在的均值下降 , 3 du81T前的系数为正 , 表明拟合的 GD P序列的斜率有所提高 , 台湾经济增长函数的趋势发生了正 (( ) ) 向变化 见图 1, 文中各图除特别注明外 , 均来自 Ta iw an S ta tistica l D ata B ook 1985—2007 ; 2001年的结构突变 , 虽然对截距的影响为正 , 但突变因素对斜率的负面影响还是使当期的 GD P潜 在均值下降 , 拟合 GD P序列的斜率下降 , 表示结构突变后 GD P增长趋势减慢 。结构突变后台湾 () GD P增长趋势的变化可以从历年台湾 GD P的增长速度演变中得到印证 见图 2。 图 1 模型 1的残差图 图 2 台湾 GDP实际增长率 三 、结构突变对台湾经济周期的影响 () 对于一个单位根序列 差分平稳序列 , 如果在剔除结构突变点的影响后能转变为趋势平稳序 ?42? 列 , 则表明结构突变点对序列的长期水平产生了永久性的影响 ; 进一步 , 如果在剔除结构突变点后 的序列拟合残差中没有表现出周期特征 , 而原序列的拟合残差中却表现出周期特征 , 则表明结构突 变点是形成经济周期的关键因素 。 图 1为模型 1的残差图 , 可以发现残差序列为一白噪音序列 , 大部分残差落在 5%的显著带宽 中 , 没有显示出明显的周期特征 。也就是说 , 剔除三次重大冲击的影响后 , 台湾经济增长表现出相 当的随机性 , 周期特征不明显 。为还原台湾经济周期 , 不剔除三次重大冲击的影响 , 还原当年实际 (() ) 经济波动 , 建立不剔除结构突变因素的回归模型 2 见表 4, 从而得到模型 2的残差图 见图 3。 表 4 模型 2: 不剔除结构突变因素的回归模型 2 Variable C T T 3 3 33 3 33 3 3Coefficient ( ) ( ) () 42035412 31058 - 5555815 - 41906 47351763 24116 2值 FAdjusted R 019915 3132 D - W 值 A IC 0117 2812 SIC 2813 注 : 括号中数字为 t值 ; 3 、 3 3 、 3 3 3 分别表示 10%、5%、1%的显著性水平 图 3 模型 2的残差图 从图 3中可以清楚看出残差序列表现出明显的周期特征 。三个突变点均处于周期的衰退阶段 , 是衰退的重大力量。1974、1981年还是周期进入衰退的转折点 。在 1974 年 , 台湾经济一改以往增 长的势头 , 掉头向下 , 引起台湾经济的首次衰退 。在 1981 年 , 台湾经济经过前几年的良好发展后 , 经济略有回升趋势 , 可受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 , 1981 年台湾经济再次陷入衰退 。 2001 年 , 本来就 处于衰退通道的台湾经济 , 受美国网络经济泡沫破灭的影响 , 加速了衰退的进程 , 并从此处于衰退 的通道中 。比较模型 1和模型 2的残差图 , 模型 1剔除了三次重大冲击的影响 , 其残差序列没有显 示出明显的周期特征 , 但模型 2在不剔除三次重大冲击的情况下 , 其残差序列呈现出明显的周期特 征 。可以判断三次重大冲击是台湾经济周期形成的关键因素 , 重大冲击改变了台湾 GD P序列潜在 的趋势函数 , 具有持久性影响 , 使台湾经济呈现出明显的周期特征 。三次重大冲击均与世界经济景 气 , 特别是与美国经济景气密切相关 , 这说明了作为外贸导向且高度依赖美国市场的台湾经济 , 其 ?43? 经济周期的形成与世界经济景气 , 特别与美国的经济景气密切相关 。 四 、台湾经济周期性波动分析 根据图 3残差序列的变化 , 我们可以分析台湾经济的周期性波动 。在现代宏观经济学中 , 经济 () () 周期发生在实际 GD P相对于潜在 GD P上升 扩张 或下降 收缩或衰退 的时候 。每一个经济周 期都可以分为上升和下降两个阶段 。上升阶段也称为繁荣 , 最高点称为顶峰 。然而 , 顶峰也是经济 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 此后经济就进入下降阶段 , 即衰退 。衰退严重则经济进入萧条 , 衰退的最低点 称为谷底 。当然 , 谷底也是经济由衰转盛的一个转折点 , 此后经济进入上升阶段 。经济从一个顶峰 到另一个顶峰 , 或者从一个谷底到另一个谷底 , 就是一次完整的经济周期 。按照 “上升 —下降 ”两 阶段划分方法 , 台湾经济发展可以划分为 3 个周期 , 即 1952—1975 年 , 1976—1982 年 , 1983— 2006年。 1. 周期 1: 1952—1975年 本周期上升阶段为 1952—1973年 , 整个时期历时 22年 , 中间虽然有波动 , 但经济增长的趋势 () 非常明显 , 在此期间平均年实际经济增长率为 9188% 见图 2 。衰退阶段为 1974—1975 年 , 1973 年 10月石油危机的出现加剧了世界经济的衰退 , 对外贸易依赖度高的台湾经济在 1974 年迅速陷入 衰退 , 不仅进口物价巨幅上升造成岛内通货膨胀 , 而且出口市场萎缩导致生产衰退 , 1974年台湾实 ( ) 际经济增长率出现首次负增长 - 913% , 台湾经济迅速陷入低谷。 (上升阶段以 1960年为界可分为两个阶段 , 即台湾现代经济起步和起飞阶段 李非 , 2004, 55— ) 102。在起步阶段 ,在美国的经济援助下 ,台湾经济从困境中解脱出来 ,逐步走上依附于“美援 ”的发 展道路 。这一时期 , 台湾开始实施四年期经建计划 , 贯彻 “以农业培养工业 , 工业发展农业 ”的基 本政策 , 促进了农业的扩张和进口替代工业的建立 , 三次产业比重从 1953年的 3813 ?1717 ?4410演 () 变为 1960年的 3219 ?2419 ?4212 见图 4。农业比重的下降和工业比重的上升 , 显示台湾经济开 始向工业化社会迈进 。在 1953—1960年间 , 台湾经济 GD P实际增长率为 712%。这一时期台湾贸 易依存度平均仅为 2519% , 其中出口依存度为 1613% , 进口依存度为 916% , 台湾经济受外部影响 不大 , 经济波动幅度很小。 20世纪 60年代是台湾现代经济从起步转向起飞的年代 , 也是战后台湾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 。 台湾充分利用了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繁荣和国际分工模式调整的时机 , 通过改革对外经贸体制 , 实行 奖励投资政策 , 采取了出口扩张的发展战略 , 创设加工出口工业区 , 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 促进经济 快速成长 , 经济实际增长率平均达到 1116% , 增长成为各部门的正常现象 。工业在三次产业中的比 重从 () 1961年的 25%提升到 1973年的 4318% 见图 4, 实现了经济结构从农业主导转向工业主导 的第一次飞跃 。随着贸易依存度的提高 , 进入 20世纪 70年代后台湾经济波动幅度不断加大 。 2. 周期 2: 1976—1982年 本周期上升阶段为 1976 —1979 年 , 实际增长率平均为 11187 % ; 1980 —1982 年为下降阶段 , 实际增长率下调为 4164 % 。台湾经济经过 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的调整和巩固 , 至 70 年代后期大 致恢复到石油危机前的增长状态 , 而通货膨胀控制在 5 %以下 , 短暂地重现 20 世纪 60 年代黄金 时期的稳定增长局面 。然而 , 好景不长 , 第二次世界经济危机又使台湾经济增长再度陷入低迷与 徘徊状态 。 ?44? 图 4 台湾产业结构演变图 ( ) 注 : 1952—1976年数据来源为 Ta iw an S ta tistica l D ata B ook 1985, 1977—2007 年数据来源为台湾经济部统计 ( ) 年报 2008。 在本周期 , 面对台湾经济发展出现的新问题以及世界经济结构调整的新机遇 , 台湾的经济发展 战略在初步实现制成品出口扩张后 , 开始转向第二次进口替代 , 即在加强轻纺工业的基础上 , 增加 对基础工业的投资和建设 , 加快重化工业发展 , 促进工业化层次的提高 。工业产值结构比重从 1975 年 3912%上升到 1982年的 42% , 服务业突破 50%。随着对外贸易的迅速扩张 , 台湾外贸依存度至 1979年突破百点大关 , 达 10619% , 台湾经济的波动性也随之扩大。 随着经济发展战略的调整 , 台湾将经济建划从四年转变为六年 , 并实施卓有成效的十大建 ( ) 设 20世纪 70年代中后期 , 刺激经济复苏 , 台湾经济经过 1973—1976年的剧烈动荡 , 至 20世纪 70年代中期逐渐走出低谷 , 70年代中后期经济增长迅速 , 推动台湾经济向成熟阶段发展 。在本周 期 , 采用第二次进口替代战略和实施六年经济建设计划是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原因。 3. 周期 3: 1983—2006年 本周期 1983—1998年为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 , 年均增长率为 7171% ; 1999—2006 年为下降阶 段 , 年均增长率为 2198%。 20世纪 80年代中期是台湾经济从低迷状态重新进入快速增长的时期 。经过 80年代初期的危机 与萧条 , 自 1982年起 , 伴随着新的四年经建计划的实施和重点建设工程的推动 , 台湾经济开始步 入新的扩张期 。从 20世纪 80年代中后期起 , 台湾现代经济发展面临新的转型期 : 生产形态从传统 的轻纺和石化工业为主导 , 逐步转向以技术层次和附加价值较高的策略性工业为重点 , 并选择新兴 的电子资讯工业作为主导产业 , 产业结构的转变推动经济持续增长 。同时 , 台湾经济体制从管制 、 集中和垄断性经济 , 逐步走向自由化 、国际化和制度化 。三次产业的结构比重从 1983年的 7112 ? 42183 ?50105演化为 1998 年的 2136 ?31122 ?66142, 服务业逐步成为主导部门 , 台湾经济逐步向 后工业化社会演进 。同时 , 实行 “三化 ”政策后 , 香港及中国大陆 、东南亚 、欧共体与美国并列为 台湾四大出口市场 , 台湾对美出口依赖大幅减轻 。尤其是中国大陆市场的崛起 , 从贸易结构上彻底 改变了台湾的对外经贸关系 , 大陆成为台湾贸易顺差重要来源地。 可以判断 , 1981年产生结构突变后 , 四年经建计划的实施和重点建设工程的推动 、产业结构调 () 整和经济体制改革是台湾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 李非 , 2004, 126—133。 ?45?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对台湾经济当期的冲击并不明显 , 但金融危机的影响日渐凸显出来 , 从 1999年起 , 台湾经济开始进入衰退通道 。受网络经济泡沫破灭等因素的影响 , 2000 年后台湾经济 加速下滑 , 出现了 50年来罕见的衰退 , 各项经济指标全面恶化 , 创下战后最低纪录 。台湾的支柱 () 产业电子信息业没能摆脱 “浅碟型 ”加工经济的特性 李非 , 2006 , 产业缺乏竞争力 。同时 , 工 业生产也因制造业的萎缩而增速下降 。再加上民进党财经政策不力和大陆政策僵化等 , 以往景气循 () 环明显复苏的情形已不复存在 李非 , 2004, 494, 台湾经济增长趋势下降相当明显 。 与前两次冲击不同 , 2001年发生结构突变后 GD P增长趋势下降 , 台湾经济发展从 “中速增长 ” () 阶段逐步转入 “低速增长 ”阶段 , 甚至有可能从长盛期开始进入长衰期 李非 , 2004, 482。 五 、结 论 结构突变对台湾经济周期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 三次重大冲击是台湾经济衰退的重大力量 , 是 台湾经济周期形成的关键因素 。三次重大冲击均改变了台湾经济的趋势函数 , 1974、 1981年的重大 冲击是周期进入衰退的转折点 , 2001年的重大冲击则加剧了衰退的趋势 。 从台湾经济周期波动性来看 , 在 20世纪 70年代前 , 台湾经济的周期波动幅度比较小 , 经济发 展比较平稳 , 进入 20世纪 70年代后 , 台湾 GD P波动的幅度加大 。台湾经济周期的形成一方面是由 于台湾经济容易受到世界经济景气的影响 ; 二是与台湾经济所处的发展阶段和采用的经济发展策略 有密切关系 。 在第一个周期 , 石油危机使台湾经济在 1974 年迅速陷入衰退 , GD P序列的截距项向下移动 , 但并没有显著地影响经济的增长趋势。1975年后台湾经济又进入短暂的快速增长阶段 。采用第二次 进口替代战略和六年经济建设计划的有效实施, 是台湾经济恢复原有增长趋势的重要原因 。 在第二个周期 , 刚刚走出谷底 , 短暂实现高速稳定增长态势的台湾经济再一次受到世界经济危 机的重创 , 1981年成为再次衰退的转折点 , 但经过短暂的衰退后 , 台湾经济又开始新一轮的高速增 长 。产业结构的转变与经济发展政策是影响台湾经济增长趋势发生正向变化的重要推动力 。 在第三个周期 , 进入衰退通道的台湾经济在网络经济泡沫破灭的重大冲击下 , 加速了衰退的速 度 。进入 21世纪后 , 台湾继续向后工业社会演进 , 作为一个比较成熟的现代经济体 , 本身难以长 期保持高速或中速的经济增长速度 , 台湾经济进入低速增长有其必然性 。但更主要的是 , 产业竞争 力下降 , 民进党财经政策不力和大陆政策僵化是台湾经济在 2001 年发生结构突变后经济增长趋势 下降的主要原因。 2008年的金融危机已对台湾经济造成重大冲击 , 2008 年台湾经济增长率仅为 0106%。如果没 能采取有效的经济发展策略 , 台湾经济增长趋势将会进一步放缓 。所以 , 帮助企业加快科技创新 , 获取核心技术 , 实现产业结构升级是未来台湾经济增长的重要策略 。再者 , 加强两岸经贸合作是台 湾经济增长的重要保障 。目前两岸关系发生重大积极变化 , 大三通基本实现 , 如果台湾能够发挥其 比较优势 , 采用有效的政策 , 有效运用大陆的劳力 、市场 、资源等优势 , 与大陆经济形成互补互 利 、共同繁荣的发展格局 , 那么 , 台湾经济将会逐步向积极方向变化 。 参考文献 : () 邓利娟 , 2002:《台湾经济增长速度的新转变 》,《厦门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第 5期 。 李非 , 2004:《台湾经济发展通论 》,北京 :九州出版社 。 ?46? 李非 , 2006:《当前台湾经济发展的困境与出路 》,《台湾研究 》,第 4期 。 栾惠德 , 2007:《带有结构突变的单位根检验 ———文献综述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第 3期 。 徐之强 , 2001:《多次结构变动下趋势稳定与差分稳定之认定 ———台湾总体资料实证研究 》,《经济论文 》,第 3期 。 Box, G_E. P. & G. C. Tiao. , 1975,“ Intervention Analysis with App lications to Econom ic and Environm ental Problem s”. Journal of the Am erican S ta tistica l Association, 70. Nelson, C. R. & C. I. Plosser. , 1982,“Trends and Random W alks in Macroeconom ic Time Series: Som e Evidence and Imp lica2 tions”. Journal of M onetary Econom ics, 10. Perron, P. , 1989,“The Great Crash, the O il Price Shock and the Unit Root Hypothesis”. Econom etrica. 57. GD P Tim e Series with Structural B reak and Business Cycle in Taiwan HU Shao - dong, L I Fei Abstract:U sing structural break theory, this paper exam ines the unit root of Taiwan GD P tim e seri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aiwan GD P time series is a trend stationary p rocess with structural break. Thismeans that the structural break changes the data generating p rogress of variable, influencing on the longtime change of Taiwan GD P fo rever. By separating the trend component and residual component of the Taiwan GD P tim e series, the research finds that the structural break is the key facto r shap ing the Taiwan business cycles. The research finds that there are three business cycles in Taiwan econom y in 1952—2006. On the one hand, the world econom ic clim ate is the key power shap ing Taiwan business cycles. On the other hand, the develop ing stages of Taiwan econom y and the Taiwan econom ic policies are associated with Taiwan business cycles. Keywords: Taiwan economy, business cycle, structural break, econom ic grow th ?47?
/
本文档为【台湾GDP序列结构突变与经济周期】,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