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老舍与赵树理作品言语风格比较研究

2017-11-30 11页 doc 32KB 63阅读

用户头像

is_650122

暂无简介

举报
老舍与赵树理作品言语风格比较研究老舍与赵树理作品言语风格比较研究 老舍与赵树理作品言语风格比较研究 目 录中文摘要................................................ IAbstract................................................II前 言 .................................................. 31(研究 对象........................................................
老舍与赵树理作品言语风格比较研究
老舍与赵树理作品言语风格比较研究 老舍与赵树理作品言语风格比较研究 目 录中文摘要................................................ IAbstract................................................II前 言 .................................................. 31(研究 对象.......................................................... 32(研究现 状.......................................................... 3一、老舍和赵树理作品的艺术风 格 .......................... 41(艺术风格与言语风格概述 ............................................ 42(老 舍的“京味”.................................................... 53. 赵树理的“山药蛋 味”.............................................. 5二、老舍与赵树理言语使用的差异 ...................... 61(词语的选用........................................................ 62(句法与句式的选 用.................................................. 73(创作特色.......................................................... 9(1) 幽默技巧........................................................ 9(2)环境描 写....................................................... 10(3)“京”“晋”风格............................................... 11三、老舍与赵树理言语风格形成的原因分析...................121(生活背 景......................................................... 12(1)家庭背景各 异................................................... 12(2)社会背景相近................................................... 12(3)个人经历不同................................................... 132(作者的描写对象不 同............................................... 133(针对的读者不同................................................... 14结 语 ..................................................15参考文献................................................16致 谢 .................................. 错误~未定义签。 中文摘要 老舍和赵树理两位作家是群 众性语言大师,语言艺术的相似是他们艺术风格中的最主要相似之处,他们语言艺 术风格都是走大众化群众化道路,同是语言大众化作家,但是其现形式——言语 的使用却不是一腔一调。本文通过对老舍与赵树理小说的言语风格进行比较研究, 深入挖掘他们言语使用的不同点,多角度多侧面地进行分析考察,包括对两位大师 的生活背景、个人经历、描写对象和读者进行分析,以求更深入地认识他们的言语 风格表现,从而更好地了解老舍和赵树理作品的言语风格和特色。关键词:老舍 赵 树理 言语风格 Abstract Laoshe and zhaoshuli are the masters of crowded language whose styles haveunique features as well as some similarities which can match perfectly anddevelop splendidly. The similarity of language art is the main similarity ofits art style. As the same writers of popular language their language artsare in a popular style but their expression forms of using language are notstiff. By studying the art style of these two especially by exploring andstudying the using of language and analyzing their reasons mainly becauseof their differences of background personal experiences described objectsthe text still get the same consequence of language style that they aredifferent in approaches but equally satisfactory in results. The text startswith the analysis of language style to comprehend better their novels and learnsdifferent language expressions among different styles.Key words: Laoshe zhaoshuli language style 前 言1(研究对象 在城市 和农村两个不同的文学艺术世界里老舍与赵树理都是深受大众 喜爱的语言大师他 们都是现代小说家,人民艺术家,他们的文学创作都构 成了重要的文学现象。 这 两位作家在创作方面各有特色,但又有不少相似之 处。 他们一个是洋包子、一个 是土包子;一个是城里人,一个是山里人;一 个是“京味小说”的开创者,一个是“山 药蛋派”的开创者;但是他们在首 届北京文代会上分任市文联的正、副主席,两人 之间有着亲密无间的友谊。 两年龄仅仅相差七岁,五四运动对他们的影响很大。 “他 们都酷爱各式民间文艺、地方戏,而且对其中的有些形式,自己会 写、会唱、会表 演; 他们都热爱自己的家乡,一个是一辈子写北京城,一个是一辈子写山 西农村,他们作品的主角都是小人物,而且是土生土长的; 他们都认为艺术必须是社会的、民众的,才会有发展的前途; 他们都认为文学的创作,关键在于语言和文字; 1连他们的离去都惊 ” 人的相似,都是当文革的风暴到来时,遭到了最残酷的迫害,老舍投湖自杀 赵树理被折磨致死。 他们最大的相似点是都是群众语言大师,语言走群众化、大众化路线,被群众 喜闻乐见,正是这些相似点才给本文以启示,分析两者的艺术风格,发现其语 言风格相似,但是其言语使用不同。2(研究现状 老舍和赵树理在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学术界对他们的研究比较 多,但是绝大多数是对他们的分别研究,纵观国内外,对老舍的研究主要 有:对他重要的作品和创作的特点深入开掘的文本方面的研究;对老舍的 思想气质进行透彻分析的人本方面的研究;从文化视角审视老舍作品等等。 对赵树理的研究主要有:对他写作背景方面的研究;对他 “山药蛋味”的 语言特点的研究;对他创作的特点研究等等。其中,对他们进行对比研究 的文献屈指可数,本人收集到的仅有:济宁师专中文系张丽丽的《老舍与 1胡絮青:《老舍和赵树理》J.晋阳学刊 198002 赵树理比较散论》;武汉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王长中的《老舍与赵树理小 说叙事模式比较分析》等;其他的是对于老舍和赵树理言语风格方面的分 别研究:例如 、 《lt骆驼祥子gt语言特色的再现》 《论老舍小说的语言艺术》、 《论赵树理小说lt小二黑结婚gt语言的可读效果》等等。 在参考大量的文献后发现,其言语有所不同,但是却达到同样的语言 艺术效果,收到异曲同工之妙,虽然他们都是语言大众化作家,但不是一 腔一调的,本文的立意点是通过对他们作品的言语进行比较研究,深入挖 掘他们言语使用的不同点,多角度多侧面地进行分析考察,包括对两位大 师的生活背景、个人经历、描写对象和读者进行分析,以求更深入地认识 他们的言语风格表现,从而更好地了解老舍和赵树理作品的言语风格和特 色。 一、老舍和赵树理作品的艺术风格1(艺术风格与言语风格概述 风格,是指由于作者的生活经历和艺术素养等造成的不同的创作特色, 是作家通过作品表现出来的创作语言特有的格调。 艺术风格是作家在思想、艺术上走向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作家的艺 术风格是由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因素决定的。所谓客观因素是指一定时期 的时代精神、社会风尚、民族传统和阶级斗争总的趋势 所谓主观因素 是指作家阶级立场、世界观、生活经历、艺术修养以及个人气质。而正是 由于主客两方面的影响使作家进入具体创作过程时在情节安排、题材选 取和语言运用方面出现了差异这便形成了各自不同的风格。 艺术作品风格主要集中体现在主题的提炼、题材的选择、形象的塑造、 体裁的驾驭、艺术语言、艺术手法的运用等方面。 语言风格属于艺术风格中的艺术语言,对于语言风格,学术界的看法 并不一致。郑远汉主编的《修辞风格研究》中指出“一般来说,语言风格 是人们运用语言表达手段形成的诸多特点的综合表现,是主客观因素影响 下运用语言表达手段的诸多特点综合表现出来的格调与气氛。” 语言学指出言语是个人说话的行为和结果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 指人们说话(或写作)的行为;二是指人们所说(或所写)出来的话,通 语 常称之为言语作品。 言则是指从言语中概括出来为社会所公认的词语和 规则的总和。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语言是抽象的,封闭的,具有社会 性;言语是具体的、开放的、带有个人属性;一方面,语言存在于言语之 中,言语是语言的存在形式,没有言语就没有语言;另一方面,言语是运 用语言的行为和结果。2所以语言风格是通过言语风格体现出来的,研究语 言风格必须在言语风格中研究,语言只有在具体的言语行为中,在一定的 言语作品中,才可能成为审美对象。胡名扬说过“我们说语言和言语密切 地结合在一起,不但是因为语言存在于言语之中,贯穿在言语的各个方面, 并且也因为语言从言语中得到滋养和补充,而且依靠在言语中所创作出来 的要素(从个别的词,词的形式以至于整个句子)而得到发展”。32(老舍的“京味” 老舍是现代小说家、文学家。他的名字是与北京题材和市民题材紧密 联系在一起的。他善于描绘城市底层贫民的命运和生活,尤其擅长刻画保 守落后和浸透了封建宗法观念的中下层市民和贫民,他努力从人民群众的 口头语言中汲取和提炼所需的文学 语言,他所使用的是真正体现艺术形 式的活的语言。开创了“京味小说”的文学流派。 老舍的艺术风格可以概括为:故事情节活泼生动形成一个丰满完整、 “京味”浓郁的世界;作品语言口语化、幽默、通俗;作品具有大众化、 通俗性、民族色彩浓厚等特点,从形式到内容都雅俗共赏。3. 赵树理的“山药蛋味” 赵树理是现代小说家、人民艺术家。他的作品多以华北的农村为背景, 大多反映农村的社会变迁和社会不同时期的矛盾斗争, 塑造农村各式各样 的人物形象,他的作品乡土气息浓厚,有一种新鲜活泼、为百姓喜闻乐见 的大众化风格,生动活泼的群众语言,清新浓郁的乡土气息,开创了“山 药蛋派”的一种文学流派。 赵树理的艺术风格可以概括为:情节巧妙完整,形象生动逼真,文风 朴实自然,作品语言口头化、故事化、幽默感十足、通俗流畅。 在城市和农村两个不同的文学艺术世界里老舍与赵树理都称得上 “人民语言艺术大师”,从上述老舍和赵树理的艺术风格可以分析出,他 们作品的语言风格尤其突出,即具有社会性、大众化、民族化、口语化和 地方化的特色这也是他们艺术风格中的最大相似点,他们都是善于运用 群众语言的语言大师,他们从群众生活和民间艺术中汲取丰富的语言养料 和素材,经过收集、整理、分析和加工,形成文字,应用于文学创作中, 不论人物的对话还是叙述和描写,都力求口语化、故事化、简单、准确、 朴实、生动,字字经过揣摩和锤炼。使群众能看懂听懂,且赏心悦目,并 从中能够读懂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2周静 刘冬冰:《语言学概论》,河南大学出版社,1999 年,第 14 页 3胡名扬译:《语言学论文选择》(第五辑),中华书局,1958 年,第 126 页 老舍作品“京”味浓郁,赵树理作品“晋”味醇厚,他们的“京” 味和“晋”味,不仅增加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而且彰显了地方民族色彩。 笔者通过比较研读他们作品,发现虽然他们都是语言大众化的作家,但不 是一腔一调的, 他们言语风格是不一样的。研究语言风格必须在言语中研 究,必须以尽可能丰富的言语作品作为基础进行研究,从语言学家的观点 来看,最基本的言语作品是作品中的句子。所以下文主要是从赵树理和老 舍的言语使用的差异来进行探究与分析。 二、老舍与赵树理言语使用的差异分析1(词语的选用 “洋气”一些,而“洋”中也有“土”— 老舍作品的词语属于藻丽型, —运用北京方言土语和一些社会方言。老舍作品中大多是北京口语,最常见 的是,带有北京的胤教厣偷胤酱驶悖渲卸实氖褂茫沟米髌酚镅?带上北京口语的特有亲切和自然韵味。 例如:“汤儿事、上眼、抹稀泥、没落子的、赶早儿、鼻翅儿、嗝儿、 车份儿、整天儿、法儿、主儿、没生意、吹腾、拉拉着腿、活展……”有的 是土语或者行话、地方方言。 赵树理作品的词语选用则普通一些,更多地体现言语的民族传统和风 格,基本是一些通用词,采用一般性和通常性的用法,很少用方言和土语, 他深知通俗化的诀窍,并不仅仅在于文字的浅显,还要讲究句子的合辙押韵, 以便读起来可以朗朗上口。例如: “她吃完了饭, 换上新衣服、新手帕、绣花鞋、镶边裤,又擦上一 次粉,然后叫于福给她备上驴,她骑上”。 ——《小二黑结婚》 老舍的作品中总有词语的非正常使运用,例如:《断魂枪》中的“破坏 着风水”“王三胜和小顺们都不敢”按普通话通常的用法,动词“破坏”应 该带表示完成动作的助词“了” 。 ,不可以带表示持续体的助词“着”“们” 用在专有的名词后面表示“连类复数”,有“及其他的”意思。这些特殊的 或在普通话中正式语体一般不采取的用法,在老舍作品里有一些,赵树理的 作品里基本上没有。 老舍作品的结尾句有时会带有“啊、呀、吧”这些感叹词,赵树理的小 说结尾干净利落,“啊、了、吗”在文章结尾处很少见。 对于小说人称的选用,赵树理从来不用第一人称“我”,因为假如用第 一人称,农民读者闹不清小说中的“我”和念的人是什么关系,所以会为作 品中的每个主人公都起名字, 对于人名的选择,赵树理也独出心裁地选择了 农村当地既形象又生动的词语作为人名,例如: “小二黑、二妞、小飞娥、 三仙姑、小腿疼、吃不饱”等。而老舍在人称的选择上没有这么讲究, 《我 这一辈子》《月牙儿》《黑白里》等作品都是采用第一人称。2(句法与句式的选用 老舍句法多样、灵活,多用简单句、短句,又有受印欧语言影响、非汉 语传统的使用的句式,赵树理多取严整的句法、常规使用的句式,句式一般 不变。 (1)短句和长句的运用 老舍多采用简洁的短句,结构单纯,一般通俗明了。有短句、特殊句式、 独语句式等,结构简单的短句的运用,使得作品语言更加贴近生活,丰富多 彩。尤其是人物的语言,每用脱略体,口语色彩浓。 例如:“一股辣气有力的,慢慢的,准确的,往下走”“脚上是宽双脸千 层底青布鞋;干净、利落、神奇”“好吧,老实、规矩,要强,既然都没有 用,变成这样的无赖也不错”“不,不能当贼,不能~不能去,穷死,不偷~” 在老舍的作品中,很多都是短句。 而赵树理的作品多采用长句不仅叙述语言的句子结构比较的严整, 人物 的语言也很少有简略的情况,例如“恒远的孩子是本村的小学教员,名叫家 祥,一九三 O 年在县里的简易师范毕业”“邻家的青年后生领着表兄就开开 门走进来” 都是比较完整的一句话。(2)陈述式和倒叙式 汉语的表达在词语、语句的次序安排方面一般有一个特点,即通常与事 件发展的顺序保持一致的言语次序,即“陈述式”。文章普遍采用陈述式是 汉语的言语和民族特点,尤其是“五四”以前的传统特点。“倒叙式”是指 与事理、事件的先后顺序并不一致的言语次序,老舍作品中语句中经常采用 倒叙式,位置安排不一致,例如老舍《我这一辈子》中“我的聪明也许一点 也显露不出来,假若我是去学打铁,或是拉大锯——老那么打,老那么拉, 一点变动没有。幸而我学了裱糊匠” 如 在结构安排上老舍也常用倒叙法, 《我 这一辈子》中第五段,先说了我改行的结果,然后再娓娓道来改行的原因。 《骆驼祥子》采用倒叙的方式来解释骆驼祥子这个名字的由来。 然而,赵树理作品中普遍采取陈述式,就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故事 似的铺展开来,“三仙姑有个女孩叫小芹”“阎家山有个李有才”等。(3)套叠式和平列式 这里说的平列式,主要是指同型结构平列的排列,显得文章语言均衡而 舒缓,套叠式则主要是指非同类的结构层层叠叠地组织在一起,形成参差错 落的结构体。赵树理惯用结构单纯、形式均衡的平列式,例如“论一论阴阳 八卦, “不论白胡老汉, 看一看黄道黑道” “几分派头、 不论才会说话的小孩” 几分客气、几分豪爽、几分自己”两个述宾结构平列、单纯。特别是《李有 才板话》中李有才编的板话,都是对应的平列式,听起来朗朗上口。 老舍作品则不然,即使联合结构,其联合的成分也往往不均衡、不一致, 他的句子很少有平列式,是不同结构的句子杂糅在一 起,形成不同的言语风 格,例如“这一喊——虽然痛快了些——马上使他想起危险来。别的先不去 管吧,逃命要紧”“吃苦,他不怕”“凭什么把人欺悔到这个地步呢,凭什 么,凭什么,”等。(4)段落的严整与灵活 这里的“段落”指作品的自然段。老舍作品划段比较零碎——不拘语义 的独立性和完整性,如散文诗式的章法,一句即一段,不讲求段落的独立性 和完整性,句与句、段与段之间不拘于言辞的照应、转成。不是为加强语意, 也不是为了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但是虽然行文则比较灵活,但是他注意全盘 布局。 赵树理作品没有像老舍这样散文式的章法,按赵树理的言语风格,有密 切关联的句子,通常合为一段。形成一个结构谨严、语意完整的段落。一段 有一个中心,讲求篇章的“起”与“合”,有头有尾、紧凑和贯通。(5)衔接的隐显和缓急 段落与段落之间、句与句之间的成转衔接,全章、全篇的开头结尾,两 位作家各不相同的言语风格在成转衔接方面的表现是:赵树理起承转合缓而 显,老舍起承转合急而隐。 就全篇看,赵树理的《李有才板话》是缓起缓收,从“阎家山有个李有 才,外号叫气不死”叙起,逐步展开情节,到恒元压榨外乡客,到丈地,到 最后取得争斗胜利完篇,有始有终,交待得清清楚楚,中间还有李有才的板 话见证。 而老舍的《月牙儿》开篇一句劈头盖脑:“是的,我又看见月牙儿了, 带着点寒气的一钩儿浅金。 多少次了,我看见跟现在这个月牙儿一样的月牙 儿。” 很突兀,没有交代背景,作品的结尾是:“月牙儿~多久没见着它了~ 妈妈干什么呢,我想起来一切。” 点到即止,不多赘述,引人思索,已结尾却似未完,收势之急可见一斑。 老舍作品中的急起急收和赵树理作品中的缓起缓收,形成鲜明的对比。 再看老舍和赵树理作品的段落结构情形。赵树理作品的每个段落(尤其 是基本段落)内部的起承转合都很明确,似故事性的叙述,交待得清清楚楚, 其脉络读者一读便知。而老舍作品的段落组织,却没有严格的程式,起承转 合往往没有明显的痕迹,比较自由。 分 还有段落之间的情况也是这样, “一、 二、三”这种章节法,段与段之间的连接没有那么严格。3(创作特色(1)幽默技巧 老舍和赵树理的语言都很幽默,被群众所喜爱,但是他们的幽默又有差 别,一个是幽默中夹带讽刺,一个是浅显的幽默。 老舍作品是幽默中透着讽刺,他常用幽默加讽刺的技法描写他所恨着或 爱着的人或事。虽然在文学形式上幽默和讽刺是有区别的,但是老舍认为幽 , 默和讽刺密不可分,老舍曾经说过“讽刺必须幽默,但它比幽默厉害”“幽 4 默者有个热心肠儿,讽刺家则进为笑骂和嘲弄” 他的幽默趋向于讽刺,是 一种苦的微笑,含泪的笑,在幽默中蕴含着深远的悲剧的意蕴。 他主要通过用词的选择和句子的构造来达到这一讽刺兼幽默的效果 最根本的在于他使用语言变异的结构方式这种变异是幽默语言的骨架通 过语言的变异来创造出幽默。具体来说,是通过对语言的要素:词汇、文字、 语音、句式的变异使用来达到的通过各种辞格的兼用而形成的,使的他所 要表达的幽默能够在话语和句子中得到动态显现。例如: “算了吧,我还是少思索吧,没头儿,说不尽~个人的寿数是有限的, 困难可是世袭的呢~子子孙孙,万年永实用,窝窝头~” “心中记得的景象与眼前看见的忽然碰到一处,碰出一些泪花来。这 就叫作“惨”吧,” ——《我这一辈子》 “改良改良越改越凉冰凉什么都改良为什么工钱不跟着改.
/
本文档为【老舍与赵树理作品言语风格比较研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