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城市化演进的一般规律和中国实践

2017-09-20 7页 doc 118KB 30阅读

用户头像

is_637320

暂无简介

举报
城市化演进的一般规律和中国实践目录 1城市化    2 1.1 含义    2 1.2演进过程    2 2城市化的一般规律    2 2.1城市化进程规律    2 2.2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水平    4 3中国城市化道路    5 3.1中国城市化的实践    5 3.1.1工业化起步时期的城市化阶段    5 3.1.2城市化的“大跃进”阶段    5 3.1.4 改革开放以来的高速城市化时期    6 3.2中国城市化中存在的问题    6 3.2.1城市化严重滞后于工业化和国民经济发展水平    6 3.2.2中心城市辐射力、凝聚力、带动力不够...
城市化演进的一般规律和中国实践
目录 1城市化    2 1.1 含义    2 1.2演进过程    2 2城市化的一般规律    2 2.1城市化进程规律    2 2.2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水平    4 3中国城市化道路    5 3.1中国城市化的实践    5 3.1.1工业化起步时期的城市化阶段    5 3.1.2城市化的“大跃进”阶段    5 3.1.4 改革开放以来的高速城市化时期    6 3.2中国城市化中存在的问题    6 3.2.1城市化严重滞后于工业化和国民经济发展水平    6 3.2.2中心城市辐射力、凝聚力、带动力不够强    6 3.2.3城市结构趋同,质量不高,基础设施建设薄弱    7 3.3针对中国城市化出现的问题的对策    7 3.3.1更新旧观念,消除思想障碍    7 3.3.2 制订具体规划,绘制发展蓝图    7 3.3.3改革旧体制,消除体制障碍    8 3.3.4 加大投融资体制改革,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    8 4结论    8 参考文献    9 城市化的一般规律和中国实践    摘要:本文用过对城市化的一般规律探求以及中国城市化发展现状的分析。对城市化的一般规律在中国城市化发展中的体现, 针对国内外城市化的进程与发展的模式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对比,同时在国内城市化发展方面的利弊及一些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做出了一些分析和提出部分对策,对中国城市化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 关键词:城市化  一般规律  国内  实践 1城市化 1.1 含义 城市化,又称城镇化,是指伴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社会活动中农业活动的比重下降,非农业活动的比重上升的过程。城市化和工业化是同一经济过程的不同表现形式。 1.2演进过程 正常的广义城市化进程都会经历从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的过程,但是本质上讨论的城市化是不包括逆城市化的。而这一过程不足以解决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问题,需在世界范围内进行二次城市化解决。联合国碳熵行动纲领是人类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指导纲领,让占地球2%面积却消耗地球80%资源的城市可持续科学发展。 城市化一般指人口向城市地区集聚的过程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2城市化的一般规律 2.1城市化进程规律 美国地理学家诺瑟姆通过对各个国家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变化研究发现,城市化进程具有阶段性规律,全过程呈一条稍拉平的S型曲线。第一阶段为城市化的初期阶段,城市人口增长缓慢,当城市人口超过10%以后,城市化进程逐渐加快, 当城市化水平超过30%时进入第二阶段,城市化进程出现加快趋势,这种趋势一直要持续到城市人口超过70%以后才会趋缓,此后为城市化进程第三阶段,城市化进程停滞或略有下降趋势。由此可知,城市化进程会经历发生、发展、成熟三阶段,其                  图1 诺瑟姆曲线          规律性的变化是发生阶段速度缓慢,发展阶段速度加快,成熟阶段速度又            趋缓慢。 根据联合国人居署的统计数据,1970年世界城市化水平只有37%,到2000年上升为47%,在2008年的某个时间,世界城市人口首次超过了农村人口。根据预测,带2030年,全球将有60%的人居住在城市中。从时间上来看,城市化发展进程在各个国家存在着极大的不平衡。英国在19世纪末即进入稳定期,美国在20世纪城市化进程最快,现已稳定。当前发展中国家是城市增长速度最快的地区。 城市一旦形成,由于聚集效应和规模经济使城市成为区域经济增长极,具有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这两者都造成城市自身的扩张,扩张的速度取决于这两者效应力的大小。城市经济具有规模经济递增的特点,但城市的规模不能也不可能无限扩大,随着城市的扩大,城市病会越来越严重,形成负的聚集效应,当负效应压倒正效应时即是城市的扩张边界。大城市的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最强,大城市的增长速度也最快。在城市化进程的不同阶段,大城市的这种超先增长速度也是不同的。在城市化的初期阶段,由于经济水平很低和整体城市化速度较慢,大城市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不易发挥,在城市化的加速阶段,大城市的超先增长体现得尤为明显,而到城市化进程趋缓阶段,已不存在大城市超先增长规律。此外,大城市只有达到其城市边界前才遵循超先增长规律。 2.2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水平 城市化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与许多因素有关,但经济因素与城市化进程最为密切也最为关键。许多研究发现,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呈高度相关性。从世界大部分国家城市化的进程来看,也证实了城市化的特点、城市密集度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密切关系。例如,从1960-1981年,低、中收入国家的城市化水平由24%提高到33%,5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人口占城市总人口的比例也由28%骤增到47%,这表明为数众多的发展中国家,由于它们绝大多数是在战后才获得独立,开始走上发展民族经济并开始走向工业化的道路,因而发达国家在二百年前就开始的劳动力的第一次大转移,在这些国家有的刚刚开始,有的正在继续,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尤其向该国的大城市集中,出现了城市数量和规模飞速发展的过程。这表明这些处在工业化时期的发展中国家正处于城市发展的集中化阶段。与此相反,高收入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在1960-1981年提高了18%,而50万以上城市人口的比例只增加了13%。这说明自上世纪中叶以来,发达国家的城市化开始进入第二阶段。其具体表现为某些历史悠久、规模巨大的城市人口开始下降,而处在这些大城市周围的中小城市人口却开始出现持续增加的现象。如据美国1980年的人口普查,在整个七十年代,美国五十个大城市 的人口下降了4%,而处在这些大城市周围的五十个中等城市的人口却增加了5%,50个小城镇的人口增加了11%。  英国、  西德的情况也很相似,尽管城  表1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关系表(1981年) 市化水平在 提高,但大城市人口比例却在不断下降,即开始了城市分散化过程。这一现象表明发达国家的城市化开始走向发展以大城市为中心的城市群体,建立并完善合理的城市体系和结构阶段。 3中国城市化道路 3.1中国城市化的实践 3.1.1工业化起步时期的城市化阶段(1949-1957) 新中国成立后最初几年,我国并没有立即采取经济体制,而是进入了一个过渡阶段,社会经济发展较为协调。不久后就开始了“一五”计划,多项重大城市工业发展项目的确立以及当时推行的城市对农村开放的政策,积极吸收农民进入城市和工厂矿区就业,推动了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到1957年,我国城市数量已从建国前夕的86个,增加到176个。城市人口达到了9950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5.4%。8年间城市化水平由10.6%上升到15.4%,年均增长0.53个百分点,略高于世界平均速度。 3.1.2城市化的“大跃进”阶段(1958-1960) 在1958-1960年的三年大跃进时期,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也随之进入了一个大跃进阶段,这三年期间重工业产值年均增速高达49%,轻工业年均增速达14%。全国职工猛增2860万人,年均增长率高达9%,城镇人口比重从1957年的15.4%猛增到1960年的19.25%,每年平均上升1.2个百分点。1961年城镇人口比重升至19.3%。 3.1.3 逆城市化阶段(1961-1976) 大跃进期间农村人口过度流入城市,一方面造成农村劳动力减少,影响了农业生产,粮食总量供给不足,另一方面城镇人口过度膨胀,使城镇基础设施紧张,城镇人口口粮供应短缺,使得决策层对城市化猛踩刹车,大力精减城市人口,充实农业第一线,同时提高设镇,压缩城市数目。使得城市化率从1961年的19.3%下降到1965年的17.98%。这是我国城市化的第一次大落时期。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又一轮的反城市化的浪潮,一是用行政力量和思想动员迫使知识青年下乡;二是出于对国际政治形势的严峻估计,进行“三线”建设,沿海工厂大量内迁。 3.1.4 改革开放以来的高速城市化时期(1978年至今)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进程彻底摆脱了长期起伏、徘徊不前的局面,城市化水平不断上升,在1978-2002年,城市数量从193个增长到660个,城市人口从1.7亿人上升至5亿人,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率也从17.92%上升为39.09%。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资料,1970年至1980年,我国的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仅为3%,大大低于低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3.6%;但是,从1980年至1995年,我国城市人口的年均增长率为4.2%,高于低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4%,这标志着我国开始步入了城市化发展的“快车道”。 3.2中国城市化中存在的问题 3.2.1城市化严重滞后于工业化和国民经济发展水平 世界各国的城市化经验表明,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城市化率往往是超过工业化率的,而我国目前城市化水平滞后工业化约10个百分点,工业建筑业在GDP中的比重占到51.1%,但城市化水平只有36.2%。这一水平比发达国家低很多,比许多工业化程度相近的发展中国家也要低10个百分点以上。这表明我国城市化水平明显偏低,发展严重滞后。 3.2.2中心城市辐射力、凝聚力、带动力不够强 目前我国城市规模普遍偏小,集聚功能较弱,缺乏辐射力较强的超大中心城市。如湖南省29个城市中,100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只有省会长沙1个,50万~100万的大城市3个,占10.3%;20万~50万的中等城市8个,20万人口以下的小城市17个,85%以上的城市都为中小城市,这种现象在我国具有普遍性。城镇规模达到25万人以上才会产生一定的规模效益。城市规模偏小,城市经济集聚能力和集聚效益就弱,特别是支柱产业作用不突出,产品竞争力差,城市通过产品扩散、技术扩散等形式对周围地区所起的组织、协调作用难以发挥,城市经济的辐射功能不强,难以集聚人气,形成巨大的人流、物流和资金流。 3.2.3城市结构趋同,质量不高,基础设施建设薄弱 我国大多数地方的城市体系比较单一,基本按省会城市、地级城市、县级城市、建制镇等不同的行政建制层次而分布。绝大多数城镇都是各级政府的所在地,在行政中心区域内极力发展较为完善的工业体系,尽可能使之具有完善的生产功能、设施及自我服务体系,从而形成了大批大而全、小而全的城镇,加上在城市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产业结构雷同、重复建设严重等现象,造成城市规划和布局缺乏鲜明的个性和特色,城市结构和功能雷同,城市之间相对封闭,缺乏互补性。十六大以来,我国城市数量不断增多,规模逐步扩大,但整个发展过程仍属于外延式扩张,城市内涵不深,质量不高。由于城市建设资金投入较少,致使城市基础设施相当薄弱,存在市内交通堵塞、居民住房拥挤、用水用电紧张、环境污染严重等一系列突出问题,并严重制约我国国民经济特别是城市经济的发展。 3.3针对中国城市化出现的问题的对策 3.3.1更新旧观念,消除思想障碍 城市化的过程是人口、市场、企业、生产要素、基础设施等在地理上的集中过程,推进城市化发展就是要从空间上最大限度地推动那些从事农村经济的过剩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由从事第一产业转移到第二、三产业上来。为此必须更新旧观念,消除思想障碍。一是要改变离土不离乡的旧思维 3.3.2 制订具体规划,绘制发展蓝图 制订规划要有创新意识和发展眼光,面向21世纪,充分考虑未来城市发展的新趋势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城市的要求,立足高起点,编制出具有超前性、阶段性和科学性的发展规划。要注意城市规划与区域规划相结合、城市形态规划与产业规划相结合、静态规划与动态规划相结合,搞好城市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城市短期发展与中长期发展的有机衔接和协调。 3.3.3改革旧体制,消除体制障碍 打破长期限制劳动力流动、影响人力资源合理配置的根本约束。并要解决好新入城居民就业、求医、子女入学、社会保障等问题。其次要调整城乡土地政策,缓解城市发展与用地的矛盾。在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的基础上,按照自愿有偿的原则,依法进行土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积极鼓励离乡进城农民将原承包的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 3.3.4 加大投融资体制改革,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 资金问题是制约城市化加速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解决这一问题,要充分依靠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新的投资体制,吸引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城市建设。一是要通过市场运作方式,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二是对城市存量土地和其他存量资产实行有偿开发,通过开发升值,增加城建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对于属于城市非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的部分基础设施如专用道路、桥梁等,实行有偿使用,回收资金,实现城建滚动投资。 4结论 (1)世界城市化的一般规律在中国不能体现,原因在于中国公民不具备迁徙自由选择和完全的市场经济环境的前提条件,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主要是在计划控制下进行,是在控制中发展,而不像多数国家那样在发展中控制。 (2)中国城市化水平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特别是出现了工业化率高于城市化率的反常现象,可解释为中国50多年来实行的工业化赶超战略、“城乡分治,一国两策”的二元社会结构、“离土不离乡”的农村工业化和渐近式经济体制改革等多种因素的结果。 (3)我国已进入城市化的高潮期。根据世界城市化的一般规律,城市化率达到30%左右,城市化过程将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2002年我国的城市化率为39.09%,根据世界城市化的规律判断,我国已进入城市化的加速期。但是,城市化进程阶段性规律是在实行市场经济和没有人口迁移限制的条件下实现的,因此未来几十年城市化水平能否顺利加速,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参考文献 [1]高佩义1中外城市化比较研究[M]1南开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2]王小鲁、夏小林1优化城市规模,推动经济增长[J]1经济研究,1999年(9); [3]高佩义1中外城市化比较研究[M]1南开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4]同一星1城市地理学[M]1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5]杨治、本朝晖1经济结构的进化与城市化[J]1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0年(6);
/
本文档为【城市化演进的一般规律和中国实践】,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