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word】 阿倍仲麻吕的中国情结分析

2017-09-01 10页 doc 30KB 18阅读

用户头像

is_037433

暂无简介

举报
【word】 阿倍仲麻吕的中国情结分析【word】 阿倍仲麻吕的中国情结分析 阿倍仲麻吕的中国情结分析 ValueEngineering?325? 阿倍仲麻吕的中国情结分析 AbeNakamaroSAnalysisofChineseComplex 李妮娜LiNiHa (渭南师范学院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渭南714000) (CollegeofForeignLanguages,WeinanNormalUniversity,Weinan714000,China) 摘要: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阿倍仲麻吕是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为 了深入研究他为中日两国的友谊和...
【word】 阿倍仲麻吕的中国情结分析
【word】 阿倍仲麻吕的中国情结 阿倍仲麻吕的中国情结分析 ValueEngineering?325? 阿倍仲麻吕的中国情结分析 AbeNakamaroSAnalysisofChineseComplex 李妮娜LiNiHa (渭南师范学院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渭南714000) (CollegeofForeignLanguages,WeinanNormalUniversity,Weinan714000,China) 摘要: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阿倍仲麻吕是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为 了深入研究他为中日两国的友谊和文化交流所作出的贡献,采用文史 结合归纳分析的方法,阐述了他留学中国唐朝的经历,以及他与中国 唐代着名诗人李白,王维等人的交往事实,反映了唐朝时期中国文化向 外输 出的多种形式及其意义,同时也显示了他很深的中国情结. Abstract:InthehistoryofChina-Japanculturalexchanges,AbeNakamaroisoneofthemostrepresentativefigures.Inordertostudythe contributionhemadeforChineseandJapanesefriendshipandculturalexchanges,literatureandhistoryinductiveanalysismethodiscombined,his experienceofstudyinginChineseTangDynastyisdescribedandthefactthathisassociationwiththeChineseTangDynastypoetLiBaiandWangWei etc.ItreflectsthecultureofTangDynastyChinaexportingofvariousformsan ditssignificance,andalsoshowedhisdeepChinesecomplex. 关键词:阿倍仲麻吕;中国情结;中日交流 Keywords:AbeNakamaro;feelingtowardChina;China—Japanexchange 中图分类号:G11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中国的文化能用八个字概括:”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特别是繁 荣的隋唐时期,经济发达,国力强盛,深深地影?向着亚洲各国.一时 邻国竞相学习,尤其是日本曾多次不断派遣遣使团,留学生和学问 僧来到中国学习先进的文化.其中8世纪的日本留学生阿倍仲 麻吕入唐54年,终身留仕长安,将毕生精力献给了中国唐朝.他博 学多才,深得唐玄宗,肃宗信任,与李白,王维等友谊笃厚,也是当时 唯一参加科举考试,进士及第的外国留学生,也是中国历史长河上 首位外国学者任秘书监(国家图书馆馆长).本文拟以阿倍仲麻吕留 作者简介:李妮娜(1980一),女,陕西西安人,助教,研究方向为日本文化. 文章编号:1006—4311(2011)33—0325—02 学唐朝的经历为线索,考察和分析了唐朝时期中国文化向外输出的 多种形式及意义. 1仰慕中国.入唐留学 中国与日本一衣带水,中日之间的文化交流有着悠久的历史. 早在秦汉时期,日本就开始学习中国的耕种及冶炼等技术;汉光帝 时期,两国即有官方往来;隋朝时,已缔结睦邻邦交;而在唐代,两国 的文化交流则达到了鼎盛.唐朝的政治经济在当时都处于世界领先 地位,唐朝的都城长安不仅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而且也 是亚洲各国文化交流的中心. 日本是派使入唐学习次数,人数最多的国家.自舒明天皇二年 至宇多天皇六年,日本共l9次遣使入唐.遣唐使们全面学习唐朝的 市理论和方法.也就是说,仅仅通过节能减排的技术手段尚不能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问题,还需要以更加多元的衡量城市规划 与建设方面的问题,通过低碳城市规划来寻求城市发展的低碳化方 向,探索可持续发展的低碳城市模式.要揭示低碳城市规划建设,低 碳城市运行系统,低碳城市生产生活方式之间的耦合关系,研究低碳 城市——低碳社会——气候变化之间是如何科学联接的,创新低碳 城市的系统构建.在城市总体结构方面,要减少碳排放,重在从城市 整体形态构成,地面布局,高度造型,地下利用,土地利用模式,综合 交通体系,基础设施建设及捕获固碳等方面入手. 3.2以低碳示范区建设做为城市低碳发展的探索方向中国的 城市与国际上的其它低碳城市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不能单 纯借鉴国外的发展模式,而是应采取发展自己的低碳示范区的形 式.比如对于一些综合型城市,可以先申请建立低碳发展示范区,进 行开发规划和政策试点,探索低碳发展经验.示范区的发展模式,能 为城市的全面发展提供宝贵的经验甚至教训,该种模式也是国内目 前开始普遍运作的一种低碳城市发展方式.探索出成功经验后,要 考虑如何将示范区的发展经验扩展到其他城市甚至更多条件相似 的地区,是示范区发挥作用的关键. 3.3培养城市居民的低碳生活方式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 城市的过程中,仅靠低碳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是不够的,城市居民生 活方式和消费方式的转变同样可以对气候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 低碳城市建设,必须使低碳理念深入人心,并引入到城市生活的各 个方面,推进城市居民生活低碳化.低碳生活,是指尽量减少生活作 息时所耗用的能量,从而降低碳排放量;尽量减少使用消耗能源较 多的产品,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比如在建筑物的 建设中,大力推广利用太阳能;选用节能型取暖和制冷系统;在家庭 推广使用节能灯和节能电器等,在不影响生活质量的同时有效降低 日常生活中的碳排放量.在交通运输方面,鼓励城市居民短距离步 行,长距离多采用公共交通工具,建设和完善现代物流信息系统,减 少运输工具空驶率:加强智能管理系统建设,加强电力和清洁能源 在交通工具中的使用.低碳城市建设的重点是将低碳城市建设理念 深入人心,使居民养成一种良好的低碳生活习惯,形成一种良好的 低碳生活方式. 4我国发展低碳城市的道路任重道远 我国正处于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上升期,所以对能源的消耗 也必然处于上升阶段,因此,既要保证经济的快速增长,又要建设绝 对的低碳城市是不现实的.所以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我国要在一 定程度上相对地降低能消耗和碳排放量,再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 逐步降低碳排放,打造符合中国国情的低碳城市,提升我国城市的 可持续发展能力.在此过程中,需要时间来进行经济结构的调整,经 济模式的转换.我们既要保证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又要有充足的资 金和核心技术优势,所以要在短时间内制造低碳社会效应是不符合 客观规律的.我国的低碳城市建设目前还处于起步状态,面临很问 题和困难.要有效应对这些问题,首先需要地方政府明确发展思路 和发展战略,其次需要国家有关部门有效组织,各领域的研究和咨 询服务机构大力参与,最后还需要广大企业在技术和产品领域的积 极创新. 参考文献: 【1]姚秀德.以低碳为目标的低碳城市规划探讨一记保定中国电谷概念 规划设计实践城市建设,2010. 『21蔺雪峰.中新天津生态城:低碳发展新模式IJI.建设科技,2009. f31毕军等.中国低碳城市发展的路径与困境『J1.现代城市研究,2009,(11). f4]江琴.1氏碳城市发展的作用机理与对策叽.青海社会科学,2010,(2). f5]寇有观.建设低碳城市促进科学发展『J1.中国信息界,2010,(3). f61陈国伟.1氏碳城市研究理论与实践初探.江苏城市规划,2009,(7). f71刘文玲,王灿_1氏碳城市发展实践与发展模式『J1_中国人口?资源与环 境,2010,(41. ? 326?价值工程 先进文化,学习范围涉及政治,律令,经教,制度,礼乐,兵法,天文, 医学,技艺等各个方面.遣唐使每次都是满载而归,带回大量汉籍诗 文以及佛经等.据不完全记载,隋唐时期流入日本的中国典籍多达 18000余卷,大致已经摄取了隋唐宫廷藏书的一半左右.ill 公元716年,日本政府决定派出第9次遣唐使团,任命多治比 县守为押使,大伴山守为大使,藤原宇合为副使.同时选拔优秀留学 生,年仅18岁的阿倍仲麻吕光荣入选.由于当时的航海技术还相当 落后,从日本到中国的旅程十分艰险,葬身大海的事时有发生.然而 年轻的阿倍抱着对中华文化的敬仰,不顾艰险,仍然义无反顾地踏 上了留学唐朝的旅途.可见能够学习先进中华文化,对于当时的阿 倍来说,这是多么难得的机会.经过半年左右的艰苦跋涉,遣唐使团 终于经濑户内海来到中国.当他们到达长安时,已是”秋风吹渭水, 落叶满长安”的时节了.阿倍自幼勤奋好学,原来在日本时就擅长于 和歌,尤其钦慕唐朝文化,热爱汉家文学.因而,留唐一段时日后,阿 倍就奉特许就学于国子监太学. 2留唐仕官.效忠皇帝 太学的学习科目主要是经学:《礼记》,《左传》为大经,《诗经》, 《周礼》,《仪礼》为中经,《书经》,《易经》,《公羊传》,《谷梁传》为小 经,合成九经.阿倍仲麻吕与唐公卿贵族比席受业,卒业后参加科举 考试,进士及第,成为来华留学生中唯一的进士.进士要求长于论述 国家大政方针的诗文,具有政治家的才能.阿倍正是如此,他才能出 众,得到玄宗的赏识,科举后不久就被挽留在唐任职当官了. 阿倍先任左春坊司经局校书(正七品下),进入东都洛阳皇太 子李瑛的东宫,刊校经史子集四库之书,并辅佐太子李瑛研习学 问.阿倍是开元十四年(公元726年)的进士,与之同为进士的还有 诗人储光羲,二人情意笃厚.储光羲曾用”朝生(指阿倍仲麻吕)美 无度,高驾仕春坊”的诗句赞美他.这句描述的是阿倍仲麻吕在春 坊书库里辛勤校刊书籍,与友人漫步纵谈学问的生活.开元十九 年(公元731年),阿倍仲麻吕受到朝廷的破格提拔,晋升为门下省 左补阙(从七品上),掌供奉.左补阙这个官职,虽然品级不高,但必 须由才识高超的人担任,在宫中经常有和皇帝接触的机会.大概就 在他担任这个职务的期间,玄宗赐给他一个中国姓名朝(晁)衡.可 见玄宗对阿倍仲麻吕的欣赏与信任.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 以多治比真人广任大使的第10次遣唐使将回国.此时,阿倍向朝 廷提出归国的请求,但由于玄宗皇帝的挽留,他没能实现愿望.于 是他十分感慨地写下了一首五言汉诗:”慕义名空在,输忠孝不全. 报恩无有日,归国定何年.”f3]这首诗反映了阿倍报恩玄宗和思念故 国之情,以及忠孝不能两全的矛盾心态.阿倍在唐深受唐玄宗的赏 识,不断荣升高位.此后不久,阿倍仲麻吕由左补阙晋升为仪王友 (从五品下),职掌侍游和规讽之事.天宝末年又晋升为卫尉少卿 (卫尉寺卿之副,从四品上),职掌国家器械文物,总管武库,武器, 守宫三署. 贞观元年至玄宗天宝十四年,正是唐朝图书事业发展的黄金时 代.唐朝廷十分重视图书的收集整理,发动了大规模的校书,写书和 编目活动,形成了”藏书之盛,莫盛于开元,其着录者,五万三干九百 一 十五卷,而唐之学者白为之书者,又二万八千四百六十九卷,呜 呼,可谓盛矣”H的景况.而阿倍仲麻吕在”藏书盛世”之时,于天宝十 一 年就任秘书省长官秘书监(从三品)(注:其职责相当于现代国家 图书馆馆长).此时的阿倍已经54岁,正值事业顶峰,他除了致力于 唐朝图书事业之外,还接待日本使臣来唐陪同参观.天宝十二年日 本国使臣藤原河清一行访唐,阿倍奉玄宗之命,接待使臣,并陪使臣 参观皇室书库以及收藏佛,道,儒经典的三教殿. 总之,阿倍自科举及第,在唐屡任要职,功在中国.但是可以看 出他对唐朝的政治,经济,军事和典章制度以及唐朝的社会状况都 有着相当深入的研究.以他对唐朝了解的角度,向日本使臣们介绍 唐朝的典章制度和人文社会,这更利于日本使臣更好地了解中国唐 朝的政治,经济,律法等各个方面,这样他在唐朝的作用相当于日本 的驻华大使. 3心系日本.长眠中国 天宝十二年阿倍仲麻吕借日本国使臣藤原河清一行访唐之际, 阿倍再次申请归国.唐玄宗感念阿倍赤诚仕唐30余年,批准了他归 国的请求,并特命他为送使(注:以皇帝特派大使的资格伴送日本大 使归国).阿倍一时兼具”箧命赐之衣,怀敬问之诏”“佩两国之印”的 双重身份.能够任命一个外国人为中国皇帝的使臣,说明了唐玄宗 对他是何等的信任和器重. 当阿倍仲麻吕获准回国的消息传出以后,长安与阿倍交好的友 人,无不依依难舍.唐朝廷及阿倍仲麻吕的长安诗友们为他举行了 盛大的告别宴会.这时李白已离开长安出游,未能赴会.王维,储光 羲以及各国使节都来为他送行.席上他们怀着深厚惜别之情,挥笔 作诗赠别.诗豪王维作《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表达了与阿倍之间深 厚的友谊.诗云:”积水不可极,安知沧海东.九州何处远,万里若乘 空.向国惟看日,归帆但信风.鳌身映天黑,鱼眼射波红.乡树扶桑 外,主人孤岛中.别离方异域,音信若为通.”目王维还专为此诗写了 很长的序,热情赞颂了阿倍仲麻吕的高尚德行及其为中日友好多做 出的贡献.由这些诗,可以看出阿倍仲麻吕已经完全融入了当时唐 朝的上流社会. 公元753年6月,阿倍仲麻吕随遣唐大使藤原河清等一行辞别 长安,南下扬州.途中不幸的是,当航行到阿尔奈波(今冲绳岛)时, 船在海上遇到了风暴的袭击.其中三船后来各自回到了日本,唯独 阿倍仲麻吕一行的归帆杏无音信.其实阿倍仲麻吕和藤原河清大使 所乘的船,被风暴吹到了越南皮州海岸.登陆后又遇劫祸,全船一百 七十多人,绝大多数惨遭当地人杀害,幸存者只有阿倍仲麻吕和藤 原大使等十余人. 公元755年6月,阿倍历尽艰险,又回到了长安.上元元年遣使 高元度子长安东返,提议将阿倍仲麻吕和藤原河清接回国,但两人 都已老迈不堪而绝意返乡.同年,阿倍举荐藤原河清任秘书监,为唐 效力.于是,藤原河清继阿倍之后,任职肃宗,代宗两朝,随着政局的 稳定,图书事业也得到了较好的发展. 公元766年,阿倍仲麻吕被唐代宗李豫任命为安南节度使,上 任不久,便患重病,公元770年1月,阿倍仲麻吕在长安病逝,并埋 葬在长安,唐代宗追赠他”璐州大都督”的称号,而日本天皇特为之 超授正二品,诏文日:”故留学生从二品安部朝臣仲满,身涉鲸波,业 成鳞角,词峰耸俊,学海扬漪,现位斯升,英声已播.如何不,莫逐言 归.惟有剡天之章,长传掷地之响.追贲幽垠,即隆与前命;重叙崇 班,俾给予命诏.”[61给予了他极高的评价. 4结论 阿倍仲麻吕入唐54年,历侍玄宗,肃宗,代宗三朝,备受殊遇, 荣达公爵,为中日两国友谊和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是中日 文化交流的先驱者. 在他留学经历的基础上,通过他与唐朝文人交往的诗文分析, 探讨了他在唐学习,工作,生活的史实,展示了阿倍仲麻吕和唐代诗 人们交往的一个比较详细的状况.尽管阿倍仲麻吕一生都未能实现 归乡报国的愿望,但他却在中国用其所学的知识以及由此获得的地 位,为日本全面,迅速地吸收中国的先进文化做了大量工作.同时, 也反映出唐朝时期中日文化交流中的中华文化的向外输出,传播的 多重形式和意义. 参考文献: f11池田温.古代日本摄取中国典籍问题【A].中央研究院国际汉学会议论 文集[C].台湾:中央研究所,1981:815. 『21王建新.唐代的日本留学生与遣唐使西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 版,2004.34(6):15—16. f3]qcJl~0.阿倍仲麻吕的求学进取与怀国思乡IJ1.日本学论坛.1998,(3): 3-4. 『41木宫泰彦.中日文化交流史『M1.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98—102. [5]叶渭渠.日本文化史.[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67—70. 『61藤原良房.续日本后纪:卷五『M】.东京:吉川弘文馆,1980:34—36.
/
本文档为【【word】 阿倍仲麻吕的中国情结分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