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聚焦《居民身份证法》修改-给我的信息上把锁

聚焦《居民身份证法》修改-给我的信息上把锁

2017-09-21 5页 doc 17KB 23阅读

用户头像

is_037433

暂无简介

举报
聚焦《居民身份证法》修改-给我的信息上把锁聚焦《居民身份证法》修改-给我的信息上把锁 聚焦《居民身份证法》修改:给我的信息上把锁 泄露公民个人信息,不仅要面临刑事处罚,还要承担经济赔偿、精神赔偿等民事责任,明显加重的处罚力度,对公民个人信息将会起到多重保护作用。 2011年10月29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的决定》,对2004年施行的居民身份证法作了相应修改并重新公布,自2012年1月1日起施行。 此次修改涉及的条款有若干项,主要内容是,明确了一代身份证停止使用的期限,增加了...
聚焦《居民身份证法》修改-给我的信息上把锁
聚焦《居民身份证法》修改-给我的信息上把锁 聚焦《居民身份证法》修改:给我的信息上把锁 泄露公民个人信息,不仅要面临刑事处罚,还要承担经济赔偿、精神赔偿等民事责任,明显加重的处罚力度,对公民个人信息将会起到多重保护作用。 2011年10月29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的决定》,对2004年施行的居民身份证法作了相应修改并重新公布,自2012年1月1日起施行。 此次修改涉及的条款有若干项,主要内容是,明确了一代身份证停止使用的期限,增加了登记指纹信息的内容,强化了对公民信息的安全保护,完善了依法查验居民身份证的规定。这些修改,将提高居民身份证的防伪性能,便于公民依法进行社会活动,加强社会管理的基础性制度建设,体现了尊重和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立法原则。 你的隐私只值1毛钱 接到陌生人的推销电话,对方却对自己的个人信息了如指掌,这是当下大家经常遇到的事情,可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2011年9月19日,北京市公安局丰台分局通过缜密侦查,一举打掉了一个专门在网上买卖公民个人信息的犯罪团伙,在其电脑中发现上千万条公民个人信息。信息涉及人员遍及全国所有地区,内容包括“省市、地区、性别、职业、年龄”等,甚至具体到拥有汽车的保险期限。 9月14日,丰台警方接群众举报称:一个写字楼里有人贩卖公民的个人信息,其中不乏知名企事业负责人的电话、地址等详细信息。“以1毛钱一条的价格对外出售,如果大量购买,还可以有价格优惠或额外赠送。”警方接报后立即展开秘密侦查,发现被举报的是一家信息咨询公司,名义上的主要业务是替客户代打信封封皮信息。 经查,该公司于2010年成立,法人代表为王某,只有两名工作人员:王某本人和丈夫赵某。公司内的两台电脑存放了大量文件,其中还有一个被密码锁着的庞大数据库,里面有数量巨大的个人信息。一位民警将自己的手机号输入检索,屏幕中赫然显示出了包括民警姓名、年龄、地址、名下车辆等多项详细情况在内的个人信息。 这个庞大的数据库究竟从何而来, 2007年,赵某和王某一起来北京打工。打工之余上网聊天时,一名网友向赵某详细传授了买卖个人信息的具体步骤,并告诉他“这个活儿可以轻易赚到很多钱”,同时还透露了几个买卖信息的QQ交流群。第一次,赵某试着从一个QQ群中花费100元买入了1000条个人信息,然后毫不费力地将1000条信息以200元卖给了另一个群里的买家。 “只需要点点鼠标,钱就会自动进账”,这让赵某以为找到了一条发财捷径。赵某向警方交代,此后,他一般在网络上以几分至两角一条的低价收购信息,然后赚取5分至1角的销售差价,成为一名“网络二道贩子”。 一心只想把生意做得更大的小两口,不久后在丽泽桥西北角的一栋写字楼租下一间办公室,开起公司,专门倒卖信息。为了扩大客户群,他们还在网络上发布广告代客户打印信封,当客户联系时,他们就兜售手中的信息。警方披露,两年下来,赵某用倒卖信息挣来的钱买了一辆别克君越高级轿车。 个人信息又是从哪里泄露出去的呢,警方,个人信息的泄露源自多方面,许多行业的工作人员都有机会接触、掌握大量公民个人信息,有些从业人员的法律意识不强,视保密协议和条款如同空文,有意无意地泄露甚至出卖信息,这使得个人信息进入庞大的网络交易市场。 个人信息泄露已不是新闻,但数量如此之大,内容如此具体还是令人惊讶。这引发了公众对信息安全的担忧。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的危害不仅在于侵犯公民的个人隐私,同时还会催生很多次生犯罪,然而目前,面对公民个人信息的大量流失,社会公众大多手足无措。其中,居民身份证法的不健全是导致公众信息流失的重要原因之一。 个人信息被泄露可索赔 自2004年居民身份证法开始施行后的近八年时间,我国社会发展迅速,经济增长,社会安定,人口整体素质提高。政府职能在向服务型政府转变,人权保障意识提高,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也在不断完善。于是,在居民身份证法实施过程中出现了法律规定滞后于社会发展的情形,网络信息的膨胀又放大了种种不足,迫切需要立法作出应对,居民身份证法的修改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进行的。 第二代身份证虽然在技术上加强了防伪功能,但因身份证上承载信息简短,极易被仿造,且在使用的过程中,各国家机关或者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单位只是形式审查,难以鉴别真伪,给冒用他人居民身份证信息提供了空间,极端案例是被犯罪分子冒用身份证而成为被通缉的犯罪嫌疑人;同时,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大量存储、篡改和应用个人信息成为可能,现实中频发泄露和提供居民身份证个人信息的事件,或无意或有意,对公民权利造成了侵害。 居民身份证侵权责任制度不完善。尽管居民身份证法第17、19 条对身份证侵权主体规定了行政、刑事责任,但未规定民事责任;同时,第19 条只规定了人民警察侵权的法律责任,并未涉及其他有权接触身份证信息的主体,而后者的范围要广得多,包括国家机关和社会服务机构等。 另外居民身份证记载的个人信息权利性质定位也不清。一般情况下,人们会将个人信息保护与隐私权保护相等同,而隐私权长期被作为私法上的权利,由侵权行为法予以规范。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个人信息的侵犯案例层出不穷,法律对包括个人信息在内的隐私权保护力不从心;同时,由“个人信息控制权”理论发展成为宪法上基本权利的隐私权保护扩展到基本权利保护领域,法律也没有作出及时应对。现行法律没有对隐私作出明确界定,也没有对个人信息权保护给以足够重视。 2011年10月2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听取了公安部副部长杨焕宁受国务院委托作的关于居民身份证法修正案草案的说明。为了加强对公民个人信息保护,修正案草案第十九条规定,国家机关或者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单位的工作人员泄露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五千元罚款。单位有这些行为的也被处以相应处罚。对他人造成损害的,还将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李连宁认为,此规定意味着泄露公民个人信息,不仅要面临刑事处罚,还要承担经济赔偿、精神赔偿等民事责任,明显加重的处罚力度,对公民个人信息将会起到多重保护作用。 这让我们看到了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安全的曙光。 公民权益保护与社会稳定并重 居民身份证是国家依法颁发给居住在本国境内的中国公民用于证明个人身份的法定证件。它是一国国籍的身份证明,也是公民具有从事某些社会活动的能力证明,是社会管理的重要手段。 宪法第33条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公民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刑 法修正案(七)》规定了“非法泄露公民个人信息罪”,因此,承载公民重要个人信息的居民身份证在立法修改和完善时应当加以体现。从此次居民身份证法修改的六项条文看,除了上述公民信息泄露可索赔的条款,还有两项重要修改。 一是第3条规定居民身份证登记的项目包括指纹信息。公民在申领、换领、补领居民身份证时应当登记指纹信息,从技术上完善并保护公民的个人信息,从立法上杜绝冒用他人居民身份证信息的违法行为,是对个人信息安全的尊重和保护;同时,登记指纹信息并不影响按照居民身份证法领取的所谓二代身份证的效力,可以在换领或补领时登记,并非强制性规定立刻补充登记,便于公民选择,体现了对公民权利的尊重。 二是第15条增加规定人民警察依法执行职务查验居民身份证的情形,即“(四)在火车站、长途汽车站、港口、码头、机场或者在重大活动期间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规定的场所,需要查明有关人员身份的”。 这一规定出台之后引发了一些质疑,认为增加了公民义务,扩张了行政机关的职权范围,是对基本权利的侵害。事实上,为维护公共利益或他人的合法权益而对权利施以合理的限制是正当的,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立法都会对权利作出合理限制。在恐怖事件频发的当下,在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或重大活动期间查验居民身份证,是为了保护大多数人的安全和权益,个人应当积极配合。 中国政法大学的张金晓博士认为,这次居民身份证法修改顺应了社会发展形势,弥补了原有立法的不足,体现了保障社会稳定和对公民权利保护的并重。(本刊综合)
/
本文档为【聚焦《居民身份证法》修改-给我的信息上把锁】,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