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血常规化验单

2017-09-02 45页 doc 254KB 158阅读

用户头像

is_471618

暂无简介

举报
血常规化验单血常规化验单 [英文缩写]blood routine; 血RT。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英文缩写]CD 代号 项目 参考范围 结 果 WBC 白细胞 成人 4.0-10.0 10*9/L 6个月-2岁婴儿 11-12 10*9/L 新生儿 15-20 10*9/L RBC 红细胞 成年 男性 4.0-5.5 10*12/L 女性 3.5-5.0 10*12/L 新生儿 6.0-7.0 10*12/L HGB 血红蛋白 成年 男性 120-160g/L 女性 110-150g/L 新生儿170-200...
血常规化验单
血常规化验单 [英文缩写]blood routine; 血RT。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英文缩写]CD 代号 项目 参考范围 结 果 WBC 白细胞 成人 4.0-10.0 10*9/L 6个月-2岁婴儿 11-12 10*9/L 新生儿 15-20 10*9/L RBC 红细胞 成年 男性 4.0-5.5 10*12/L 女性 3.5-5.0 10*12/L 新生儿 6.0-7.0 10*12/L HGB 血红蛋白 成年 男性 120-160g/L 女性 110-150g/L 新生儿170-200g/L HCT或 红细胞比积 或 红 男性 PCV 细胞压积 0.42- 0.49 L/L 或42%-49% 女性 0.37-0.43L/L 或37%-43% PLT 血小板 100-300 10*9/L MPV 平均血小板体积 7-11fl PCT 血小板压积 0.11-0.28% MCV 平均红细胞体积 82-95 fl MCH 平均血红蛋白量 27-31pg MCHC 平均血红蛋白浓度 320-360g/L NEUT% 中性细胞比率 杆状核 0.01-0.05 (1%-5%) 分叶核 0.50-0.70 (50%-70%) LYMPH% 淋巴细胞比率 (20%-40%) MONO% 单核细胞比率 (3%-8%) EO% 嗜酸性粒细胞比率 (0.5%-5%) BASO% 嗜碱性粒细胞比率 (0%-1%) NEUT# 中性细胞数 杆状核0.04-0.5 10*9/L 分叶核2-7 10*9/L LYMPH# 淋巴细胞数 0.8-4.0 10*9/L MONO# 单核细胞数 0.12-0.8 10*9/L EO# 嗜酸性粒细胞 0.05-0.3 10*9/L BASO# 嗜碱性粒细胞 0-0.1 10*9/L RDW_SD 红细胞分布宽度 SD 37-51% RDW_CV 红细胞分布宽度CV 11.5-14.5% PDW 血小板分布宽度 15%-17% P-LCR 大型血小板比率 13-43% ESR 血沉 男性0-10 mm/L 女性O-15 mm/L 1. 检测项目:WBC,GR#,GR%,LY#和MON#,LY%和MON%,HGB,MCHC,PLT,HCT及推算项目RBC,MCV,MCH,PCT,MPV,RCDW,LCDW。 2.三分群血常规,就是说五种白细胞被分成了大中小三群: LY% MO% GR% ( 3.中文名称、英文缩写 (仪器不同,某些缩写也不同,仅供参考) 中间细胞绝对值MO#,MONO#,W—MCC 粒细胞绝对值GR#,GRAN#,W—LCC 淋巴细胞绝对值LY#,LYM#,W--SCC, 淋巴细胞百分比LY%,LYM%,W--SCR% 中间细胞百分比MO%,MONO%,W--MCR% 粒细胞百分比GR%,GRAN%,W--LCR%. 1.问:血常规检查包括哪些内容? 答:血常规检查是医院中最常见的一项化验,用于对病人身体状 况的一般了解和对疾病的初步判断和对治疗疗效的观察。血常规 一般应包括 。但由于现代实验室中做血常规检查常使用多参数血细胞 计数,一次测定可以得到多达十几项参数,所测定的项目除上述 四个参数外还包括 等许多参数,甚至还有。所以血常规的概念可以扩大为含有多项红细胞参数,血小板计数和白细 胞分类等多达十余项指标的一组实验内容,较为常见的是含有 16~18项参数的血常规化验结果。血常规具体各项目的名称、 参考值、临床意义参考中各项目的详细介绍。 2.问:什么是血象? 答:这是一个习惯的称呼,某些临床医生和病人习惯将血常规检 查称为“血象”,在某些书中甚至专业书中也有类似的写法。如 医生说:“先去查个血象”,实际上这时候要病人做个血常规检查, 这个血象检查指包括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就是 人们所说的血色素)和白细胞分类等一些最常见的检验项目。 3.问:为什么要常做血常规检验? 答:在医院看病时,医生往往病人首先做个血常规检查。血 常规检验虽不是什么特异性的实验,但由于血液不断的在全身循 环,流经身体的各个重要器官,渗透到各组织中,参与人体的新 陈代谢,调节和维护人体各处机能活动和内外环境的平衡,人体 各部位稍有异常改变,都会由血液携带其各种信息传达出来,故 检查血液中各种细胞成分的量和质的变化即可协助判断肌体各 种组织器官的病变情况。血常规中的许多项具体指标都是一些常 用的敏感指标,对机体内许多病理改变都有敏感反映,其中又以 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和血小板最为具有诊断参考价值,所 以,许多病人在病因不明时都要做血常规检查。另外,一些已经 明确诊断或治疗过程中的患者也需要经常做血常规检查,这时观 察治疗效果、用药或停药、继续治疗或停止治疗、疾病复发或痊 愈的常用指标。需要特别提到的是,在化疗、放疗及血液病等特 殊病人中,血常规检查是个非常重要的和经常需要检测的观察指 标。 4.问:仪器化验和打印的血常规检验内容又多又复杂,如何看 懂? 答:现在在一般大中型医院做血常规检验,多采用自动血细胞分 析仪测定。患者拿到的是列有十几项参数的化验结果。因为医院 采用的仪器不同,打印结果的编排顺序也不一样。表1、2、3列出自动血细胞计数仪测定血细胞各项参数的中文名称、英文缩写 (仪器不同,某些缩写也不同,仅供参考)、参考值、测定单位。 表1 多参数血常规项目、缩写、参考值和单位简表 中文名称 英文缩写 参考值范围 单位 红细胞计数 RBC 男4.0~5.5 女3.5~5.0 新生儿6.0~7.0 10*12/L或106/μl 血红蛋白(血色素) HGB或Hb 男:120~170 女:110~160 新生儿:170~200 g/L 平均红细胞体积 MCV 80~98 fl 平均细胞血红蛋白 MCH 27~31 pg 平均细胞血红蛋白浓度 MCHC 320~360 g/L 红细胞压积 HCT 男:40~50 女:37~48 % 红细胞分布宽度 RDW 11~15 % 白细胞计数 WBC 4.0~10.0 10*9/L或103/ml 中性粒细胞 NEU;NE;GR; 50~70 % 杆状核粒细胞 1~4 % 嗜酸粒细胞 EOS 2~6 % 嗜碱粒细胞 BAS 0~1 % 淋巴细胞 LYM;LY 20-40 % 单核细胞 MON;MO 3-8 % 血小板计数 PLT 100-300 10*9/L或103/ml 平均血小扳体积 MPV 6.0-11.5 fl 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 PDW <20% % 血小板压积 PCT 0.115-0.285 % 表2 多参数血液细胞分析[血常规)化验单打印样式 (日本光电MEK6108K型) 日期和时间 17/AUG/98 16:12 标本编号 NO.0113 白细胞 WBC 7.7x10*9/L 淋巴细胞百分比 LY% 23.3% 中间细胞百分比 MO% 8.3% 粒细胞百分比 GR% 68.4% 淋巴细胞绝对值 LY 1.8x10*9/L 中间细胞绝对值 MO 0.6x10*9/L 粒细胞绝对值 GR 5.3x10*9/L 红细胞 RBC 3.06L×10*12/L 血红蛋白 Hgb 92g/L 红细胞压积 HCT 27.2L% 平均红细胞体积 MCV 89fl 平均红细血红蛋白量 MCH 30.1pg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 MCHC 338g/L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 RDW 13.5%CV 血小板 PLT 174x10*3/mL 血小板压积 PCT 0.11% 平均血小板体积 MPV 6.8fl 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 PDW 18.9% 表3 多参数血液细胞分析(血常规)化验单打印样式 (日本东亚 SYSMEX F-820型) 编号和日期 NO.10 25/8/98 时间 10:00 白细胞 WBC 7.0x10*9/L 红细胞 RBC 4.48x10*12/L 血红蛋白 HGB 133g/L 红细胞压积 HCT 0.397 平均红细胞体积 MCV 88.6fl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 MCH 29.7pg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 MCHC 335g/L 血小板 PLT 103x10*9/L 小细胞(淋巴细胞为主)百分比 W-SCR 0.285 大细胞(粒细胞为主)百分比 W-LCR 0.715 小细胞(淋巴细胞为主)绝对值 W-SCC 2.0x10*9/L 大细胞(粒细胞为主)绝对值 W-LCC 5.0x10*9/L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 RDW-CV 0.121 血小板分布宽度 PDW 12.2fl 平均血小板体积 MPV 11.4fl 5.问:红细胞的生理功能是什么,红细胞测定有何意义? 答:红细胞是人体中最多的一类细胞,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通过 细胞内所含有的血红蛋白进行氧与二氧化碳的交换。红细胞的寿 命约为120天,每天有许多细胞因衰老而死亡,另有许多新生的 红细胞取代衰老的,使红细胞数量保持着动态平衡,以保持身体 新陈代谢的正常需要。机体发生出血、血液生成障碍、红细胞破 坏严重或红细胞异常增生等问时红细胞数量都可发生变化。此 时需做红细胞计数以得到红细胞的确切数量。 红细胞英文缩写为RBC。正常人红细胞因性别和年龄差异有所不同: 男 性:(4.0~5.5)x10*12/L 女 性:(3.5~5.0)x10*12/L 新生儿:(6.0~7.0)x10*12/L (1)红细胞相对增多 血浆容量减少而使红细胞数量相对增多,超过参考值上限或红细胞与血红蛋白比例失常。常见于以下 情况:严重呕吐和腹泻、大量出汗、大面积烧伤所致的脱水、尿 崩症、晚期消化道肿瘤、糖尿病酸中毒等均因血浆中水分丢失过 多而使红细胞呈现相对增加。 (2)红细胞绝对增加 此为多种因素引起红细胞数量的增加。如居住在高原地区;新生儿生理性红细胞数量相对增加;严重的 慢性心肺疾病,如阻塞性肺气肿、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 等可使红细胞数量呈病理性增加;血液系统疾病之一的真性红细 胞增多症也属红细胞数量病理性绝对增加。 红细胞数量减少可以分为红细胞生成减少、红细胞破坏过多 和大量失血三种主要原因。 (3)红细胞生成减少,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骨髓瘤、 骨髓纤维化等;各种慢性疾病导致肌体长期消耗,如恶性肿瘤、 尿毒症、肝病、风湿病、内分泌疾病等;造血物质缺乏或利用障 碍引起的疾病,如缺铁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叶酸或维生 素B12缺乏导致的巨幼细胞性贫血。 (4)红细胞破坏过多导致红细胞数量的减少,多见于溶血性贫 血、地中海性贫血、异常血红蛋白病、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症、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机械性溶血性贫血等。 (5)各种急性慢性失血,如外伤大出血、手术大出血、产后大 出血、急性消化道出血、溃疡所致的慢性失血、其他慢性失血等 因素可导致红细胞数量减少。 6.问:血红蛋白是用于评价人是否贫血的主要指标吗? 答:血红蛋白是人体血液中红细胞内的主要成分,它的主要生理 功能是作为呼吸系统的载体,它具有易与氧和二氧化碳结合的特 性,可将人体吸入的氧气从肺部输送到全身各组织,再将组织中 的二氧化碳运送到肺后呼出体外。血液的颜色是红色的,这也与 血红蛋白有关。 血红蛋白确是用于评价是否贫血的一个重要和常用指标,但 不是唯一指标。医生常说的贫血和不贫血也多以血红蛋白测定值 为主要依据。这里需要解释的是,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计数具有基 本相同临床应用价值,血红蛋白与红细胞还有特定的比例关系, 如每升血液中有1.00×10*12个红细胞,相当于每升血液中血红 蛋白浓度为30克(30g/L)。可以通过这个比例关系分析血红蛋 白浓度和红细胞数量是否平行。如有较大的差异则说明红细胞的 体积大小和形态有所改变,或红细胞内含的血红蛋白的量有所改 变,此时应该注意MCV、MCH、MCHC等几个红细胞参数,他 们也是分析判断贫血的几个重要指标。 7.问:“你有几克血”是怎么回事儿,血红蛋白的参考值是多 少? 答:临床工作中经常听到有病人说“医生,我的血色素有几克?”;“我有几克血?”这样的问题。其实这里面所涉及的只是一个常 用的测定项目:血红蛋白。血色素即是血红蛋白,是非标准的称 呼,或者叫“俗称”,英文缩写可写为HGB或Hb。血红蛋白可以用“克”这一单位来计量,是表示单位体积血液中携带的血红 蛋白量。惯用测量单位是每百毫升(分升)血液中含有多少克血红 蛋白,而现在多统一采用国际单位制,以每升(一千毫升)血液中有血红蛋白多少克为准。例如以前人们说“我的血色素是15克(15g/dl)”,而现在应该说“我的血红蛋白是150克(150g/L)”。血 红蛋白参考值因性别和年龄不同而略有差异,国内较为公认的参 考值如下: 男 性:120~160g/L,最高不应超过175g/L。 女 性:110~150g/L,最高不应超过165g/L。 新生儿:170~200g/L。 儿童的血红蛋白量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渐降低而接近于成年 人,居住在高原地区的人血红蛋白比居住在平原地区的人偏高, 这是一种生理性的增高。 血红蛋白与红细胞的使用价值近似,血红蛋白的升高和降低 可参考红细胞升高与降低的临床意义。 8.问:什么是血色素,观察人的皮肤和眼皮能判断贫血吗? 答:血色素是习惯称呼,现在统称为血红蛋白。 8.问:什么是血色素,观察人的皮肤和眼皮能判断贫血吗? 答:血色素是习惯称呼,现在统称为血红蛋白,是评价病人是否 贫血的一个重要指标。各种原因造成的血液丢失和减少,使得血 红蛋白低于参考值时即为贫血。长期贫血的病人除了有具体的临 床表现外,还可能在外表上有不同的表现。如皮肤颜色和巩膜(俗 称白眼球)与血色素高低有一定关系,一些有经验的医生和人士 可以通过仔细观察人的巩膜,眼皮、面颊、指端、嘴唇等部位初 步判断是否贫血及贫血的程度,如发现上述部位呈现苍白色,没 有健康的血色或粉红色,即疑及贫血问题,但最终的和准确的血 红蛋白结果还必须由实验室测定后得到。 9.问:表示贫血的红细胞参数有哪几项? 如何用它们判断贫血类型? 答:医生用于判断贫血的主要指标是血红蛋白浓度,除了血红蛋 白外还可参考红细胞数量,如二者比例失调,还应进一步参考平 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 传统上贫血可分为大细胞性贫血、正细胞性贫血、单纯细胞 性贫血和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它们的分类方法是按照MCV、MCH、MCHC的不同而设定的,详见表4。 表4 贫血的MCV、MCH、MCHC分类法 贫血类型 MCH(pg) MCV(fl) MCHC(g/L) (参考值) 27~31 80~98 320~360 >正常32~50 >正常,100~160 正常,320~360 正常,27~31 正常,80~98 正常,320~360 <正常,21~24 <正常,70~80 正常,320~360 <正常,12~29 <正常,50~80 <正常,240~300 大细胞性贫血,常见于因叶酸及维生素B12缺乏导致的巨幼 细胞性贫血、妊娠期或婴儿期巨幼细胞性贫血、恶性贫血等。 正常细胞性贫血,常见于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失血性 贫血、溶血性贫血等。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常见于缺铁性贫血和海洋性贫血。 单纯细胞性贫血,常见于慢性感染、炎症、肝病、尿毒症、 恶性肿瘤、风湿性疾病、其它慢性消耗性疾病引起的贫血。 10.问:RDW是什么参数,它与贫血的分类有何关系? 答:RDW是一个新的红细胞参数,它的全称是红细胞体积分布 宽度,它的所表达的内容是红细胞体积大小的均匀程度,如果红细胞体积大小均匀一致,则该参数较低,在参考值范围以内。如 红细胞体积大小不一致,差异较大,则该参数高于参考值。参考 值为:11%~14.5%。RDW作为一种新的红细胞测量参数。它只 能出现在用自动化细胞计数仪测定的结果中。它同样可以作为贫 血分类的指标之一,一般可以通过RDW和MCV这两个参数进行贫血的形态学分类。具体贫血分类指标和常见疾病如下: (1)MCV降低,RDW正常小细胞均一性贫血。常见于慢性 疾病、轻型地中海贫血、儿童。 (2)MCV降低,RDW升高小细胞非均一性贫血。常见于缺 铁性贫血、β-型地中海贫血、血红蛋白H病、血红蛋白S病。 (3)MCV正常,RDW正常正常细胞均一性贫血。正常人属 于此种情况。其他异常表现可有慢性疾病、慢性肝病、脾切除术 后、急性出血、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化疗 后等情况。 (4)MCV正常,RDW升高正常细胞非均一性贫血。如早期 或混合性营养缺乏、血红蛋白异常的贫血症、骨髓纤维化、骨髓 发育不良、铁粒幼细胞性贫血等。 (5)MCV升高,RDW正常大细胞均一性贫血。如再生障碍 性贫血、白血病前期、冷凝集素升高等。 (6)MCV升高,RDW升高大细胞非均一性贫血。加叶酸或 维生素B12缺乏导致的巨幼细胞性贫血、部分镰刀状细胞性贫 血。 11.问:什么是红细胞压积,测定红细胞压积有何意义? 答:血液经抗凝处理后,通过离心可以把血液分为两大部分,血 浆和血细胞。如果将血液放在一个特殊的试管中(温氏管)按规定 的时间和速度进行离心,最终使得红细胞完全压实在试管的底 端,红细胞之间互相接触密切,尽可能排除所有血浆,此时血浆 会全部被挤出到血细胞的上面,这时红细胞所占全血的百分比就 是我们所要得到的红细胞压积,即压实的红细胞所占的体积数 (或百分比),也叫红细胞比积或红细胞比容。测定红细胞压积还 可用毛细管法和血细胞计数仪法测定。红细胞压积通常缩写为 HCT或Ht,测定单位现在多用每升血液中红细胞占有多少升来 表达(L/L)。 参考值: 男:0.40~0.50L/L(40%~50%) 女:0.37~0.45L/L(37%~45%) 红细胞压积的测定有助于了解红细胞的增多与减少,当各种 原因所致的红细胞绝对值增高时,红细胞压积也会有相应的增 加。血液浓缩时红细胞压积可达50%以上,临床上常用于了解脱 水病人的血液浓缩程度,作为计算补液量的参考。红细胞压积降 低于各种贫血有关,因红细胞体积大小的不同,红细胞压积的改 变并不与红细胞数量平行,需同时测定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浓 度,并用于计算红细胞各项平均值才有参考价值。 12.问:血液是由那些部分组成的? 答:血液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维持着人体各部分的生理功 能,是维持生命的基本成分之一,没有了血液,人的生命将不会 存在。血液是如此的重要,那么血液的组成是怎样的呢? 简单地说,血液主要由血浆和血细胞(就是人们所说的血球) 两大部分组成,将血液用抗凝剂抗凝处理后,放在离心机内离心 或静置一段时间后就可发现血浆和血细胞明显分为两部分,血细 胞因为分量较重被沉淀在底部,悬浮在红色血细胞上面的黄色透 明液体就是血浆。 血细胞部分是由有固定形态的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三部 分组成的。 血浆中含有91%~92%的水分,其他的主要成分是血浆蛋 白、激素、营养物质、代谢产物、酶类、电解质、微量元素和血 液气体等。 如果血液不经过抗凝处理,让其自然凝固,血液也会分成两 大部分,沉淀在下面的是凝固在一起的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三种有形成分;浮在上面的清晰透明的淡黄色液体是血清,血清 中不含有血细胞和纤维蛋白原成分。 13.问:血液是如何循环的,人有多少血液? 答:血液是一种黏稠的红色液体,它流经人体的各个部分,从心 脏出发,经过动脉到小血管到毛细血管,再到静脉,回到心脏, 经过心脏将血液送入肺内,静脉血在肺脏的肺泡中进行气体交换 后,血液重新带足氧气变为鲜红的动脉血,再回流到心脏中,进 行下一轮的循环。 一个成人大约有相当于体重的8%的血液在全身各个部位循环,也就是说如果体重为60公斤的人约有4.8公斤的血液。血液的比重约为1.060,因此4.8公斤重的血液约有4.5升。 14.问:化验中要求的全血、血浆和血清有何区别? 答:血液经抗凝处理后的全部血液为全血;离心除去血细胞后所 得到的淡黄色液体为血浆。 如血液不经抗凝处理,让他自行凝固,则在抽血后的一段时 间内,血液会自动在一系列凝血因子的作用下发生凝集,血液首 先凝固成一个整体,再经过一段时间或用离心机离心,血液中凝 固的部分会与一些清澈淡黄色的液体分离开,这些液体称为血 清。血清与血浆从表面上看似乎没有什么不同,但其内在的主要 区别是血清中不含纤维蛋白原,是未经抗凝处理过的血液凝固后 得到的。 抽血做化验中常遇到某些化验要求用血清测定、用全血测 定、用血浆测定,即是指血液标本的三种主要处理方式和要求。 血清多用于血液生化、免疫等方面的测定;血浆多用于凝血 等方面的测定;全血则多用在血细胞、血常规、血沉等方面的测 定。 血液的抗凝处理需要抗凝剂,选用什么抗凝剂应根据具体的 实验要求进行选择。 15.问:血液应该是鲜红的,为什么有时抽出的血是暗红的或 黑红色的呢? 答:前面说过血液有动脉血和静脉血之分。人体动脉多处于身体 的较深部位,因此不易看到,动脉中流动的血液因含有较多的氧 份而呈鲜红色,因此在动脉末梢部位如耳垂或指尖部取血或皮肤 外伤后流出的血常显红色或鲜红色,此外略有贫血的患者血液也 多显鲜红色。静脉一般分布在身体的表浅部位,如在肘部、手背、 大腿和脚面极易看到,并且呈青紫色,静脉中流淌的血液为静脉 血,静脉血因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和其他代谢产物而显得颜色暗 淡。做血液化验时多从肘部静脉抽血,因此你看到的抽出的血液 常为暗红色或黑红色,此时也可表明你的血液中含红细胞和血 红蛋白较多。此外当血液浓缩时或患有肺心病的病人静脉血可呈 黑紫色。 在指尖等末梢部位取血时也有可能见到血液的颜色较深,类 似于静脉血,这是因为它们多来源于末梢静脉一端,或血红蛋白 浓度较高,或血液浓缩等因素造成。 16.问:抽静脉血化验之前有哪些准备? 答:提到化验,病人就会联想到抽血和疼痛,心情就会有不同程 度的紧张,小孩还可能会大哭大闹。抽血固然会疼,但程度很轻。 紧张甚至恐惧主要是心理作用。为保证化验结果的稳定和准确, 病人应给予积极的配合,保持放松状态。 抽血检查一般采静脉血,静脉血化验除特殊要求的项目以 外,一般要求在上午抽血,抽血前尽量减少运动量,不要吃食物, 保持空腹,可以喝少量的水,除某些必须按时服用的药物以外, 尽量将其他药物移到抽血之后再服用,以免对某些实验结果有所 干扰。如是住院病人,应在比较平稳的状态下,由医生或护士为 您抽血。抽血前应尽量清洁抽血部位的皮肤。抽血量的多少是根 据化验内容的不同及项目的多少来决定的,抽血量一般在2~20 毫升,最多不会超过50毫升。经常听患者说“抽了这么多的血 需要多少营养才能补回来呢?”其实这完全没有必要担心和紧张, 因为这只占人体全部血量的0.5‰~3‰,不需要任何补充和特殊营养,人体完全可自动进行调整和适应。 抽血后医生或护士会将血液分配在不同的试管内以适应不 同的实验要求。 17.问:采末梢血有何要求和准备? 答:末梢血主要有耳垂取血和指尖取血两个部位,婴儿可在脚后 跟取血。耳垂取血痛感较轻,但取血量较少,特别是耳垂较小的 人比较难于取血。指尖取血痛感较明显,但采血量较多,特别是 对于血常规化验,可得到较为稳定的测定结果。 采血前应将皮肤清洗干净。在冬季寒冷的室外进到室内后不 要立即取血,应使身体暖和以后,特别是应使采血的耳垂和手暖 和起来。在采指血前不要用热水烫手,保持手指干燥,如指尖有 伤口、甲沟炎、红肿或皮肤病应避开使用此手指。指尖采血一般 用无名指,因无名指刺破后不会影响手的日常生活功能,当然也 可用中指或食指,无特殊区别。采耳垂血时应将耳垂上的耳环等 挂饰物取下,采血后不要立即挂上。 采血后应用消毒棉块或其他消毒止血物品压紧针刺破处,不 要触及脏物,不要立即浸水洗手。 18.问:末梢血可用于哪些化验? 答:末梢血因其取血方便,多用于一些简单易行,用血量少,测 定快速的化验检查。较为常用的项目有血常规化验、血型、微量 法或称快速血糖(使用血糖试纸条法)、微量法血沉(潘氏法血沉)、 微量红细胞压积测定等。 由于现代化测定技术的飞速发展,一些原来需用静脉血或用 血量较大的项目也有了快速的微量法;这些项目也可使用末梢 血,如与肝功能有关的谷丙转氨酶、胆红素、谷草转氨酶、乙肝 表面抗原(澳抗)等测定;与肾功能有关的肌酐、尿素氮和尿酸; 与血脂有关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测定;某些酶类如激酸激酶、乳 酸脱氢酶、胰淀粉酶、微量元素的测定等。许多新的可用微量末 梢血进行快速检测的项目还在不断建立中。 19.问:许多实验为何要求空腹抽血? 答:空腹抽血已成为许多项化验检查基本要求,主要有以下原因: (1)许多抽血化验项目的正常参考值均来源于正常人群空腹 抽血的结果,经统计分析后得到的。 (2)进食后可血液中许多化学成分可发生改变,因而不能得到 准确的化验值,如进食含脂肪高的食物后可使甘油三酯明显升高 数倍;食用高糖食物两小时内可使血糖迅速生高。在头天晚间进 食后到第二天清晨,空腹时间达十小时以上,体内各种物质已达 到相对稳定和平衡,食物性因素对血液成分基本没有影响,此时 抽血可得到相对稳定准确的结果。 (3)人体生物周期的变化,某些项目指标因采血时间不同,变 化较大,如皮质醇分泌高峰在早晨,下午至晚间则逐渐下降,因 此在同一时间测定的结果具有可比性。 (4)人在早间运动较少,而进食、劳动、运动、工作等诸多因 素的影响,可使一些化验指标波动,有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也 不利于与以前所做结果的比较。 20.问:耳垂血、指血、静脉血、动脉血各有何用? 答:人体血液是通过心脏和动脉、静脉以及遍布全身的毛细血管 进行循环的。人们在医院中进行抽血化验主要有两种方式,即静 脉血和末梢血。 静脉血一般采用肘静脉(俗称:胳膊血),用注射器穿刺抽血,抽血量根据化验项目不同及项目多少不同,抽血几毫升至几十毫 升不等,一般常用于血糖、血脂、肝肾功能、免疫球蛋白、甲状 腺功能等生物化学及免疫学实验和绝大多数特殊实验。 耳垂血和指血统称为末梢血,常自耳垂部或指尖取血,采血 量较少,多在0.1毫升左右,常用于血常规检查、血型、快速 血糖等简单快速的实验,但现在有许多医疗单位血常规检验也用 静脉血来做,可获得更准确稳定的结果。 动脉血因携带氧气,为人体新陈代谢提供能量,通常用于做 血液气体分析。 [定义] 贫血(Anemia)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一种症状或综合征,是指 末梢血液中单位容积内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以及红细胞压积低 于正常,或其中一项明显低于正常。由于地理环境因素的影响, 此三项正常值国内外均有差异。因为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二者 与红细胞压积不一定平行,故临床多以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作 为衡量有无贫血的标准。须指出的是,由于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 量与血容量有关。例如在血容量减少时(脱水),虽然单位容积 内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是正常,但可能已有贫血。此时单凭红 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就不能反映贫血的真实情况。 [分度] 临床上根据血红蛋白量和红细胞数降低程度的不同而将贫 血分为以下几度:血红蛋白在9-12克/分升为轻度,6-9克/分升为中度,3-6克/分升为重度,3克/分升以下为极重度。 红细胞数在300万-400万/立方毫米(以下单位同)为轻度,200万-300万为中度,100万-200万为重度,100万以下为极重度。 必须指出的是,血红蛋白量的减低与红细胞数的减低程度在 不同种类的贫血可不平行,例如在大细胞性贫血时,红细胞数的 减低较血红蛋白量的减低为显著,在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时,血 红蛋白量的减低则较红细胞数的减低为显著。 此外,在诊断贫血时必须参照不同年龄小儿血红蛋白量和红 细胞数的正常值作比较,才能较准确地判断贫血的程度,例如新 生儿初生时,其血红蛋白量如为12克%,这与初生时血红蛋白 的正常值比较,则表明患中度贫血。 [分类] 由于贫血的病因和发病原理多种多样,因此,迄今尚无一个 既能阐明病因与发病原理,又能指导临床的统一分类法。目前一 般采用形态分类和病因分类。 一、形态分类 这种分类的基础是根据红细胞平均容积(MCV,正常值80-94立方微米),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正常值27-32微微克)和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正常值32-38克/分升红细胞)的测定结果而将贫血分为四类:1)大细胞性贫血 MCV>94立方微米,MCH为>32微微克,MCHC正常。属于此类贫血者有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2)正细胞性贫血 MCV、MCH和MCHC均正常。此类贫血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 急性失血后贫血。3)单纯小细胞性贫血 MCV为<80立方微米,MCH小于正常,MCHC正常。慢性感染、慢性肾脏疾病所 致的贫血属于此类。4)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MCV<80立方微米,MCH为12-20微微克,MCHC<30克/分升。此类贫血见于 缺铁性贫血、地中海贫血等。 二、病因分类法 这种分类法是根据疾病发生的原因进行分类,故对诊断和治 疗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造成贫血的原因是由于红细胞的生成与 破坏二者不平衡所致,据此将贫血分为失血性,溶血性和造血不 良三类: 1)失血性 急性失血(如创伤大出血,出血性疾病等)和 慢性失血(如溃疡病、钩虫病、肠息肉等)。 2)溶血性 红细胞内的异常(内因性)包括(1)红细胞膜缺陷 如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遗传性椭圆形细胞增多症。(2)红细胞酶缺陷 如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缺陷症、丙酮酸激酶缺陷症等。(3)血红蛋白合成与结构异常 如地中海贫血、异常血红蛋白病等。 红细胞外异常(外因性)包括 (1)免疫因素 存在有破坏红细胞的抗体,如新生儿溶血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药物所致 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 (2)感染因素 因细菌的溶血素或疟原虫等 对红细胞的破坏。(3)化学物理因素 如苯、铅、砷、蛇毒、烧伤 等可直接破坏红细胞。(4)其他 如脾功能亢进。 3)造血不良 如缺乏造血物质(缺铁性贫血,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骨髓抑制 (先天性再生低下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感染、 恶性肿瘤,血液病等)。 以上两种分类法各有其优缺点,目前国内外多采用病因分类 法。由于形态分类可用于推断病因,对病因诊断起辅助作用。因 此,可互相补充。 [临床] 贫血的临床表现与其病因,程度轻重、发生急慢和年龄等因 素有关。一般而论,急性的贫血如急性失血或溶血,虽贫血程度 较轻,亦可引起严重症状甚至休克。而慢性贫血,早期由于机体 各器官的代偿功能较好,可无症状或症状较轻,当代偿不全时才 逐渐出现症状。小儿对慢性贫血的耐受性一般较成人为大。个别 慢性贫血患儿(如重型β-地中海贫血),在重度贫血时仍可走路上楼。由于红细胞主要功能是携带氧气输送全身,贫血时,血 液含氧量减少而呈低血氧症,这就引起组织与器官功能减退而产 生各系统症状。主要临床表现可分为三方面; 一、 一般表现 皮肤、粘膜苍白为突出表现。由于红细胞数及血红蛋白含量 减低,使皮肤(面,耳轮、手掌等)、粘膜(睑结膜、口腔粘膜) 及甲床呈苍白色。重度贫血时皮肤往往呈蜡黄色,每易误诊为合 并轻度黄疸,相反,伴有黄疸,青紫或其他皮肤色素改变时可掩 盖贫血的表现。此外,病程较长的还常有易疲倦,毛发干枯,营 养低下,体格发育迟缓等症状。 二、 造血器官反应 婴儿期由于造血器官的功能尚未稳定,当造血需要增加时, 往往骨髓外造血器官和组织呈增生性反应,回复到胎儿时期的造 血状态,出现肝脾和淋巴结不同程度增大(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 外造血一般不增强),末梢血液中可出现有核红细胞、幼稚粒细 胞。 三、各系统症状 1)循环和呼吸系统 这两个系统的症状是互相联系的,贫血时,由于组织缺氧, 可出现一系列代偿功能改变,如通过心率加快和呼吸加速来达到 增加运输氧气的能力(活动后更明显)。体格检查可发现心率加 快,脉搏加强,动脉压增高,有时可见毛细血管搏动。到重度贫 血代偿功能失调时,出现心脏扩大,心前区收缩期杂音,甚至发 生充血性心力衰竭。 2)消化系统 胃肠蠕动及消化酶的分泌功能均受到影响,出现食欲减退、 恶心、腹胀或便秘等。偶有舌炎,舌乳头萎缩等。 3)神经系统 常表现精神不振、注意力不集中,性情易激动等,脑组织严 重缺氧可出现昏厥。年长儿可有头痛、昏眩、眼前有黑点或耳鸣 等。 [治疗] 一、去除病因 这是治疗贫血的关键,但尚有某些贫血趵病因尚未充分明 了,对此,应积极加以研究,明确其病因,并予以去除。 二、一般疗法 适当,预防感染,注意饮食疗法,饮食的质和量应取决 于小儿的年龄和病情。 三、药物疗法 治疗贫血的药物主要有:铁剂、维生素Bl、和叶酸。铁剂 仅适用于治疗缺铁性贫血,维生素Bl和叶酸适用于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此外, 氯化钴、睾丸酮、中药首乌、阿胶、当 归、鸡血藤、熟地黄等均有刺激骨髓造红细胞的作用。肾上腺皮 质激素可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和先天性再生低下性 贫血。 四、输血疗法 重度贫血或因贫血而引起心功能不全,输血是抢救措施。长 期慢性贫血者,若代偿功能良好,可不必输血,必需输血时宜注 意输血量和速度。输血量一般10ml/kg/次。输血速度不宜过 快,以免引起心力衰竭和肺水肿。对于贫血合并肺炎的患儿,每 次输血量和速度更应减少和减慢。 五、并发症处理 婴幼儿贫血易合并急、慢性感染,营养不良,消化紊乱等, 对此,除应积极处理外,还需要考虑某些特点,如贫血患儿在消 化紊乱时,对于体液失调的调节能力较无贫血的患儿差,在处理 时宜结合具体情况,仔细分析观察,并及时给以对症和针对病因 的治疗。 作者:杨慧 文章来源:好医生 利用血细胞计数仪进行血常规检查是目前临床应用最为广 泛的检查项目,正确合理地使用和解释检验项目及结果是临床诊 断的前提和必要条件。 多参数血细胞计数仪的使用为临床提供了大量普通手段难 以测量的参数,使血细胞形态学观察不再局限于显微镜下少数细 胞的微观结构,对血细胞的体积分布情况,离散程度,特别是异 常体积血细胞的数量、分布区域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使形态学 和病因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更能反映病因学。利用血细胞计数 仪对血细胞进行分析,其优越性不光表现在血液病的筛查与早期 诊断上,对疾病治疗过程中的动态观察也是其它检查所不能及。 现就常见的血细胞参数变化及血细胞直方图等问题作初步探讨。 一、血细胞计数仪的优点 最新出现的血细胞计数仪采用了电子、光学、化学等技术, 可以更全面、更准确、更快速对单个或多个样本血液中的白细胞、 红细胞及血小板等进行分析,精确度高,成本低廉,在第一时间 为临床医生提供了准确、丰富的实验检查资料。数据储存方便、 利于提取和分析,已成为临床医学实践中最为重要的诊断方法之 一。 比起传统的手工方法,血细胞计数仪具有明显的优势, 但如果操作不当,结果的可信度也会大打折扣。 二、如何保证血细胞计数仪结果的可信度? 保证标本的生理状态 采集标本应严格按照标准的操作流 程,避免溶血、污染等现象的发生,防止“垃圾进垃圾出”。 分析中做到准确、精确 使用血细胞计数仪进行分析是要做 到操作熟练,参数设置恰当,保证监测信息的准确可靠。 合理评价检测结果 由于血细胞计数仪获得的数据是立体 的,多方面的,因此有必要全面、详细地分析和评价试验的结果, 切不可武断行事,同时应该结合病人的临床症状给出正确的诊断 结论。 三、血细胞直方图的临床应用 直方图是血细胞计数仪用电阻抗原理对血细胞进行检测,以 细胞体积为横坐标,细胞的相对数量为纵坐标,表示某一种细胞 数量分布情况,可反映细胞体积大小异质性的直观的表达方式, 主要由白细胞直方图、红细胞直方图和血小板直方图共同组成。 不同型号的血细胞计数仪的分析结果稍有不同,本文以KX-21型血细胞计数仪为例,分别就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直方图的 临床应用进行讨论。 下面让我们先看看报告的组成吧 (一) KX-21型血细胞计数仪报告组成 1. 普通血常规结果 包括白细胞总数(WBC)、红细胞总数(RBC),血红蛋白浓度(HGB),红细胞比积(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 (MCHC)以及血小板计数(PLT)等。这些指标的正常参考值 见表1。 表1 血常规正常参考值 2. 正常白细胞直方图特征 白细胞分类及正常参考值见表2,主要有6个部分,分别如图1所示。其中:(1) (2) 表示滴入溶血剂后的小白细胞个数比率 和个数,相当于淋巴细胞;(3) (4) 表示滴入溶血剂后的中细胞个 数比率和个数,相当于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 (5) (6) 表示滴入溶血剂后的大白细胞个数比率和个数,相当于嗜 中性粒细胞。 表2 白细胞正常参考值 图1 正常白细胞直方图 3. 正常红细胞直方图特征 红细胞分类及正常参考值见表3,图2是正常红细胞直方图的分布特征,(7)表示RDW-SD,即红细胞分布宽度—SD,它是将直方图顶点的高度定位100%,自下而上高度为20%时红细胞分布宽度,是反映红细胞体积异质性改变的参数,能客观地反 映红细胞大小不等的程度。主要用途是?缺铁性贫血的诊断和疗 效观察;?缺铁性贫血和地中海贫血的鉴别诊断;?有助于贫血 的病因学分类。 表3 红细胞正常参考值 图2 正常红细胞直方图 4.正常血小板直方图特征 血小板分类及正常参考值见表4,图3是正常血小板直方图 的分布特征。(8)PDW:血小板分布宽度,将直方图顶点的高 度定位100%,自下而上高度为20%时血小板分布宽度,对检测 血小板凝集,与红细胞的重叠等有意义。(9)MPV:平均血小板容积,低鉴别线和高鉴别线之间的血小板平均容积,被认为可以 提供血小板早血功能,体内血小板动态等有用信息。(10)P-LCR:大血小板比率,12fl与高鉴别线之间的血小板比率,对检测血小 板凝集,与红细胞的重叠以及监测血小板造血功能等有意义。 图3 正常血小板直方图 下面让我们着重看看这些直方图的临床意义 (二)白细胞直方图的评价 1.白细胞系统的指标(表5) 表5 白细胞系统的指标 细胞总数 WBC 中性粒细胞百分率 GRAN%,绝对值GRAN 淋巴细胞百分率 LYM%,绝对值LYM 中值细胞百分率 MID%,绝对值MID 嗜酸性粒细胞百分率 EO%,绝对值EO 嗜碱性粒细胞百分率 BASO%,绝对值BASO 单核细胞百分率 MONO%,绝对值MONO 变异淋巴细胞百分率 ALYM% 2.白细胞直方图 (1)嗜中性粒细胞增高,核左移 如图4所示,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或淋巴细胞比例减低时, 白细胞直方图表现为粒细胞峰明显变大,淋巴细胞峰明显变小。严重细菌感染时,如果中性粒细胞发生中毒性改变,粒细胞峰可 向左移动或向右延伸。 图4 嗜中性粒细胞增多 图5 单核细胞增多 (2)单核细胞比例增高(图5) 白细胞直方图表现为在单核 细胞区出现一个明显的峰,其大小与单核细胞比例增高的程度有 关,常显示“R3”报警提示。值得注意的是,仪器显示的“MO”或“MID”增高仅表示可能是单核细胞增高,也可能是嗜酸性粒 细胞或幼稚细胞等,因此,必须涂片染色后经显微镜确认。 图6 淋巴细胞减少 图7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3)淋巴细胞减少(图6) (4)酸性粒细胞比例增高(图7) 白细胞直方图上也在单个 核细胞区出现一个明显的峰,其大小也与嗜酸性粒细胞增高的程 度有关,注意事项与单核细胞比例增高相同。 红细胞溶解不全,白细胞凝集等的直方图特征分别见图8和9。值得注意的是,异常的直方图仅提示检查者粗略判断各类白 细胞细胞比例变化或有无明显异常细胞出现,提示在显微镜复检 时应注意这些变化的真正病理意义,或在正常人体检中筛选是否 需要进一步血涂片检查,仅根据白细胞直方图的变化来进行临床 诊断的说法是不正确的。 图8 红细胞溶解不全 图9 白细胞凝集 (三)红细胞直方图的评价 1. 红细胞系统的指标 主要包括: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浓度(HGB),红细胞比积(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 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的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分布宽度(RDW),红细胞直方图(RBCHISTOGRAM)等。其中,MCV,MCH,MCHC三项又被称为红细胞指数,是判断 贫血的经典参数,但临床实践发现,MCHC的异常往往是由测 量误差所致,而并非真实的疾病状态,给临床判断带来不便。但 有两种情况例外,一个是严重缺铁性贫血MCHC表现为减少,另一个是遗传性球性红细胞增多症时MCHC增高,这两种情况 MCHC具有重要的实验室检查价值。 RDW是由红细胞体积的变异系数表示,比红细胞大小不均 的观察更为客观准确,其增大的临床意义有: (1)用于IDA诊断与疗效观察,IDA时,增高,当MCV正常时,RDW增大为早期缺铁的指征,补铁后,RDW正常。 (2)用于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的鉴别诊断,IDA时RDW升高,而轻型地中海贫血时,RDW正常。 (3)对贫血进行分类(Bessmanff分类法):将MCV与RDW结合对贫血分类更完善。 关于传统的RBC参数与RDW变化与贫血的关系总结如表 6,7,8。 表6 各种贫血MCV、MCH、MCBC的变化 表7个中贫血RDW的变化 表8基于MCV和RDW的贫血分类法 早期或混合营养叶酸 儿童 缺铁 成人 再障 缺乏 /B 12 Hbs(2/3) 慢性疾慢性疾贫血性血红蛋白 肝病 病 病 病 或地贫 无贫血 无贫血 骨纤 的血红 HbH病 肝病 杂合子 蛋白或免疫性溶血 地贫 酶一场 冷凝集素病 CLL MDS 新生儿 2. 红细胞直方图 正常红细胞分布在50~200fl范围内,呈左偏态分布,利用 红细胞体积的异质性可以一目了然的观察到根据MCV和RDW为基础的贫血分类,观察贫血治疗后的反映以及各群红细胞的 MCV。如红细胞大小发生变化或异质性改变,均可见红细胞直 方图左移或右移,或出现双峰。 (1)小细胞贫血时,RDW正常,红细胞主群左移,分布在 0-100fl,峰顶在75fl处。主要是“小细胞低色素”RDW轻度增高,红细胞主群左移,分布在50~100fl,峰顶在65fl处,主要见于“小细胞低色素和不均一性。RDW明显增高,直方图表现 为有两个细胞峰,小细胞峰左移,峰顶在50fl处,大细胞峰封顶在90fl处,“小细胞低色素和不均一性”。 (2)大细胞性贫血(图10,11)时,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 RDW正常,红细胞主群右移,分布在75~130fl,峰顶在100fl处,即“大细胞性”。?RDW轻度增高,红细胞主群明显右移, 分布在75~150fl,峰顶在105fl处,RDW轻度增高,“大细胞、 均一性”。?RDW明显增高,红细胞峰明显右移,有两个细胞峰, 峰顶在100fl处为主,“大细胞、不均一性”。 (3)正常细胞性贫血:? RDW正常,红细胞主群分布在 55~110fl,峰顶在88fl处,“正常分布”。?RDW轻度增高,红细胞主群分布在40~120fl,峰顶在80fl处,“不均一性”。?RDW明显增高,红细胞分布在40~150fl,峰顶在90fl处,怀疑异常 分布,“不均一性”。各种常见贫血RBC直方图见图12,13。 缺铁早期,血细蛋白(Hemoglobin, Hb),MCV尚属正常的情况下HDW可增高。故RDW在缺铁贫的早期诊断上有意义, 经铁剂治疗恢复期的红细胞直方图,由于造血原料得补充,造血 系统增生,网织红细胞增高,此时红细胞直方圈出现大小不同的 细胞群体,RBC直方图呈现取峰,基线增宽,标志着治疗有效, 一段时期还会增高,且MCV、MCH、MCHC值均恢复正常。巨幼细胞性贫血图峰右移,峰值低,基底部增宽,说明体积大的细 胞分布多,示为大细胞性贫血(图14)。 图10 大细胞性贫血 图11红细胞大小不等 图12 各种常见贫血的RBC直方图 图13 缺铁性贫血与轻型低贫的RBC比较 A治疗前 B治疗后7天 C治疗后17天 D治疗后20天 E治疗后26天,F治疗后223天 图14 某贫血患者治疗前后红细胞直方图的变化情况 (四)血小板直方图的评价 仪器在2~30fl范围内分析血小板,直方图上正常血小板集 中在2~15fl,呈左偏态分布,在25~30fl处,曲线逐渐接近横坐标(图15)。 (1) 大血小板(图16):峰右移,35fl处接近横坐标,MPV 明显增高。 (2) 血小板凝集(图17):分布峰左侧起点高,离横坐标 0.6cm,右侧在20fl处,离横坐标0.4cm.与正常差别明显。血片上可见5~15个凝集成堆的血小板。 (3) 此外还有例如小红细胞干扰,小血小板等均可导致血 小板直方图异常。 血小板为多功能的细胞.在生理止血及某些病理过程起着重 要的作用。血小板是巨核细胞浆分出的片断, 易于粘附、聚集和破坏,干扰因素多,必须对图形、数据进行谨慎分析,并且寻 找出结论的实验室和临床证据。除了以上分析的干扰外,还应结 合显微镜下分析结果。 图15 正常血小板直方图 图16 巨大血小板 图17 血小板聚集 课后总结: RDW在直方图上的应用 白细胞是周围血的有核细胞,其数量显著少于红细胞,占0.1%~0.2%。根据其形态特征可以分为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 细胞,其中粒细胞还可以分为 。白细胞的检查对临床诊断有重要的意义。 通常白细胞计数波动在30%以下,在临床诊断上无意义, 只有通过定时和反复观察才有意义。 1、年龄:成人的白细胞总数为(4~10)×109,新生儿为(15~20)×109,6月~2岁为(11~20)×109, 2、日间变化;午后高于清晨:一日之内最高和最低可相 差一倍。 3、安静松弛时稍低,活动和进餐后稍高, 4、运动、疼痛、和情绪的影响。 5、妊娠和分娩常常升高,尤其是最后一个月。 1: 周围血中杆状核细胞增多,甚至出现晚幼粒、中幼粒等细胞。 常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白血病、急性中毒、急性溶血。 2 正常人周围血中的中性粒细胞核以2-3分叶为主,若5分叶核以上超过3%时叫核右移。常伴白细胞总数减少,为造血功能 衰退的表现。主要见于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和其他恶性贫血。 3 a. 急性感染:白细胞增高的程度与感染灶的范围感染的 严重性及机体的反应性有关。 b. 急性中毒:如急性化学药物中毒,白细胞升高,可达 20×109/L以上,以中性分叶核为主。 c. 急性大出血:白细胞升高程度与机体的应激状态,出 血造成的一过性缺氧有关。 d. 严重组织损伤:较大手术后12-36小时,白细胞常在10×109/L以上。 e. 白血病或恶性肿瘤:如急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和其他 肿瘤等。 4 a. 某些感染:如某些革兰氏阴性菌的感染,如伤寒副伤 寒;病毒感染和原虫感染(如疟原虫感染)。 b. 某些血液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 c.慢性理化损伤:长期化疗和放疗的病人,骨髓造血功能 会明显受到抑制而导致白细胞减少。 d.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由于自身免疫 性抗核抗体导致白细胞减少。 e.脾功能亢进。 5 a. 某些病毒感染:如风疹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等 b. 某些慢性感染:如结核的恢复期。 c. 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细胞白血病。 6.淋巴细胞减少: 如接触放射线或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会导致淋巴细胞 减少。 7 生理变化,劳动、寒冷、精神刺激等使嗜酸性粒细胞降低, 白天低,夜晚高,上午波动较大,下午比较恒定。 其病理变化为: a、增多:如过敏性疾病、寄生虫病、某些传染病、皮肤 病、某些恶性肿瘤、某些血液病; b、减少: 如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某些传染病早期。 8 a. 嗜碱性粒细胞增多: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嗜酸性粒 细胞也可增多),嗜碱粒细胞白血病(少见),某些转移癌及骨髓 纤维化。 b. 嗜碱性粒细胞减少的意义不大。 1. 由于中性粒细胞在白细胞中所占百分率最高(50%~70%),因此它的数值增减是影响白细胞总数的关键。 (1) ? 见于胎儿、新生儿,妊娠5个月以上白细胞增多可达15× 109/L,分娩时疼痛和产伤可使其进一步增高,如无合并10症于产后2周左右恢复正常;剧烈运动、严寒、暴热等刺激也可见白 细胞增多。 以上一过性白细胞增多在去除影响因素后不久则可恢复正 常,系边缘池内的白细胞过多地进入循环池所致,而持续时间较 长的白细胞增多则与贮备池加快释放等有关。 A.反应性增多 最常见于急性化脓菌感染,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 等。其白细胞总数的增高视感染范围、严重程度及机体反应性如 何而有所不同.轻度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可正常,分类时可见中性 粒细胞百分率增高;中度感染时白细胞多>l0×109个/L并可伴轻度核象左移;重度感染时白细胞明显增高常>20×109个/L并出现明显的核象左移。感染过于严重如感染中毒性休克或机体反应性 较差时白细胞可不增高反而减低但伴有严重的核象左移。 严重的组织损伤如严重的烧伤、机械性损伤、较大手术后、 心肌梗塞等均可见白细胞增高,并可借此来区别心梗与心绞痛。 大量血细胞破坏内脏(如肝、脾)破裂或宫外孕破裂所致大出 血,此时白细胞可迅速增高,达20×109/L,且可出现于血红蛋 白降低之前。 急性中毒 见于急性化学药物中毒如安眠药、有机磷等中毒; 代谢性中毒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尿毒症等也常见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增多。 以上反应性白细胞增多常与边缘池内细胞过多释放入血且 机体动用贮备池、成熟池乃至分裂池内的白细胞有关。 B.肿瘤性或持续性白细胞增多 常见于急、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急性者白细胞一般 <100×109/L,分类时以原、幼粒细胞为主,而慢性型者白细胞 常>100×109/L,分类时以中幼、晚幼以下各阶段粒细胞为主,并 伴有较多的嗜酸、嗜碱粒细胞,此时须与中性粒细胞型类白血病 反应相鉴别。 (2) ?某些感染 见于某些革兰氏阴性杆菌(如伤寒、副伤寒沙门氏菌)感染及病毒感染时如无并发症均可见白细胞减少。 ?某些血液病 如再生障碍性贫血及非白血性白血病,此时 白细胞可< 1×109/L,分类时呈淋巴细胞相对增多,非白血性白 血病只有经骨髓检查才能确诊。 ?慢性理化损伤度 长期接触电离幅射(如X射线等,或应用、接触某些化学药物、有毒物质(如氯霉素及含有机磷的农药等)。 ?自身免疫性疾病 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因自身免疫性抗核 抗体导致白细胞减低。 ?脾功能亢进 肿大的脾脏中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吞噬破坏过多的白细胞及分泌过多的脾素灭活了促进粒细胞生成的某些 因素。 2. (1) A.过敏性疾患 如支气管哮喘、血管神经性水肿、风疹、食 物过敏、血清病等均可见血中嗜酸粒细胞增多,可>10%。 B.寄生虫病 特别是肠道寄生虫如钩虫、蛔虫感染等。 C.某些皮肤病 湿疹、天疱疮、银屑病、剥脱性皮炎等可见 血中嗜酸粒细胞轻或中度增多。 D.某些传染病 一般急性传染病血中嗜酸粒细胞均减少唯 猩红热时嗜酸粒细胞增多,可能系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能产生活化 补体的酶继而引起嗜酸粒细胞增多。 A.某些恶性肿瘤 尤其是淋巴系统的恶性疾患如何杰金病 及某些上皮系肿瘤,肺癌时也可见嗜酸粒细胞增多。 B.某些血液病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嗜酸粒细胞可>10%,并可见其幼稚型;罕见的嗜酸粒细胞性白血病,其白血病性嗜酸 粒细胞可达90%,出现较多的幼稚型,并可见形态学改变。 (2)嗜酸粒细胞减少 由于嗜酸粒细胞在白细胞中所占百分率较低故其减少多无 临床意义。在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时由于它抑制组胺合成可 间接导致嗜酸粒细胞减少。 3. (1)嗜碱粒细胞增多见于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时常伴嗜碱粒细胞增多,可达10%或 更多。 ?罕见的嗜碱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嗜碱粒细胞异常增多,可 达20%以上,多为幼稚型。 ?骨髓纤维化和某些转移癌时也可见嗜碱粒细胞增多。 (2)嗜碱粒细胞减少 由于嗜碱粒细胞所占百分率甚低故其减少多无临床意义.于速发型过敏性反应如寻麻疹、过敏性休克、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 糖皮质激素应用过量以及应激反应等可见嗜碱粒细胞减少。 4. (1)淋巴细胞增多 ?生理性增多 出生后一周的婴儿淋巴细胞可达50%以上,可持续到6~ 7岁,其后逐漱接近成人的数值。 ?病理性增多 A.相对增多 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等因中性 粒细胞明显减少以致淋巴细胞百分率相对增高。 B.绝对性增多 某些病毒或细菌所致的传染病如风疹、 流行性腮腺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 百日咳等常见淋巴细胞增多;某些慢性感染如结核病恢复期亦可 见淋巴细胞增多;急、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时前者以原幼淋巴 细胞为主,后者则以白血病性成熟淋巴细胞为主,并均可导致白 细胞总数增高.白血病性淋巴肉瘤时多以原、幼淋巴细胞为主。 (2)淋巴细胞减少 主要见于长期接触放射线和应用肾上 腺皮质激素之后,在急性化脓性感染时由于中性粒细胞明显增高 导致淋巴细胞相对减少。 5. (1)单核细胞增多 ?生理性增多 出生后二周的婴儿血中单核细胞增多可 达15%,儿童亦可较成入稍高。 ?病理性增多。 A.某些感染 如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疟疾、黑热病、 急性感染的恢复期均可见单核细胞增多.活动性结核如严重的浸润性肺结核、粟粒性结核等单核细咆百分率可明显增高,可达 30%以上而使白细胞总数可达20×109 /L B.某些血液病 粒细胞缺乏症的恢复期可见一过性单核 细胞增多;恶性组织细胞病、恶性淋巴瘤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等单核细胞也可增多;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时白细胞总 数增高且出现大量原始、幼稚单核细胞,成熟单核细胞亦可增多。 (2)单核细胞减少的意义不大。
/
本文档为【血常规化验单】,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