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学士论文-金融证券-浅谈我国非正规金融的制度经济学分析

2017-11-21 6页 doc 21KB 8阅读

用户头像

is_654168

暂无简介

举报
学士论文-金融证券-浅谈我国非正规金融的制度经济学分析学士论文-金融证券-浅谈我国非正规金融的制度经济学分析 论文关键词:非正规金融 制度经济学 双层制度安排 论文摘要:文章从制度经济学角度分析我国非正规金融,非正规金融历来 是理论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根据诺斯和托马斯的双层制度安排假说,我国的正 规金融体系是基础性的制度安排,但在改革开放后,这种制度供给已经不能满 足私营企业和社会居民的制度需求,使得制度供求处于不均衡状态。我国的非 正规金融正是以中小企业和社会居 民为主体,进行制度创新的结果。 对我国的非正规金融产生与兴起的原因,已有的文献大都从以下两个方向 展开:一条思路...
学士论文-金融证券-浅谈我国非正规金融的制度经济学分析
学士-金融证券-浅谈我国非正规金融的制度经济学分析 论文关键词:非正规金融 制度经济学 双层制度安排 论文摘要:文章从制度经济学角度分析我国非正规金融,非正规金融历来 是理论界关注的热点问,根据诺斯和托马斯的双层制度安排假说,我国的正 规金融体系是基础性的制度安排,但在改革开放后,这种制度供给已经不能满 足私营企业和社会居民的制度需求,使得制度供求处于不均衡状态。我国的非 正规金融正是以中小企业和社会居 民为主体,进行制度创新的结果。 对我国的非正规金融产生与兴起的原因,已有的文献大都从以下两个方向 展开:一条思路是沿着麦金农的非正规金融源于金融抑制的观点进行拓展,如 史晋川(1997)、张军(1998)等的研究;另一条思路是沿着 Stiglitz和 Weiss(1981)的信贷配给均衡的框架进行研究,如林毅夫(2003)、林毅夫(2005) 等认为,信贷活动中的信息不对称是非正规金融产生和广泛的根本原因,从信 息经济学的角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视角。应当说,这两种观点都可以 用来解释我国的非正规金融的起源问题,但他们都无法解释非正规金融为什么 会在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后逐步壮大兴起。首先,金融抑制并非产生于改革之 后,相反,改革前我国的金融抑制尤为突出;其次,不完全信息是银行信贷过 程中不可避免的一个问题,不会因改革而有所改变;最后,在我国这样一个具 有“二重结构”的国家里,中央政府的强大控制力也不会因改革而失效,但非 正规金融为什么会屡禁不止。从这个意义上说,它们都没有很好的解释我国非 正规金融的产生问题。 根据诺斯和托马斯的双层制度安排假说,制度安排可分为基础性制度安排 和次级制度安排。前者一般由政府充当制度供给主体,通过引入法律、法规、 政令等手段加以实施。基础性制度安排具有较大的稳定性和滞后性。 后者是个人或个人团体在获利机会诱导下自发倡导实施的,多表现为私人 间的契约安排,具有非正式的特征。在渐进改革进程中。次级制度安排大体上 是对现存基础性制度安排的弥补和修正,在某些范畴甚至是一定程度的背离, 从而导致对基础性制度安排进行根本性的修改。次级制度安排之所以存在,根 本原因在于基础性制度供给和需求之间的矛盾。作者认为,非正规金融是我国 经济制度转轨过程,因正规金融制度供给滞后于中小企业和社会居民对制度服 务的需求,由中小企业和社会居民在正规金融制度边际进行非正式制度创新的 结果。因此只有从我国的经济制度变迁入手,才能找到非正规金融产生的原 因,正确把握非正规金融的发展趋势。 2.1 制度环境变迁:非正规金融的产生的制度需求因素 分析制度环境是指一系列用来建立生产、交换、与分配基础的政治、社会 和法律的基本规则。从逻辑上讲,如果法律上或政治上的某些变化可能会使制 度环境发生变迁,并导致利用现存的外部利润机会获利成为可能,那么与制度 环境相关的制度安排就会处于非均衡状态,不得不做出一些调整或在其边界进 行制度创新。 在经济体制改革以前,我国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这种制度 选择从功能上使得金融实际上成了政府财政的一部分。社会资金大都通过财政 手段进行分配,银行的作用只是充当政府的“出纳”,金融对经济发展所起的 作用非常有限。在此阶段,一方面非公有制经济 被普遍禁止;另一方面,由于 经济的货币化水平低,人们 在解决其基本生活需要后几乎没有多少货币剩余。因此,虽然我国存在深度的金融抑制,但在这种制度环境下,金融制度的供给 与制度需求是相适应的,整个金融制度处于均衡状态,非正规金融根本没有任 何的生存空间。 1979年以后,我国开始了以市场为导向的渐进式的经济体制改革。这次改 革的后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所有制结构和经济资源分配方式的 不协调。我国的私营企业不断的发展壮大,对经济资源的需求不断扩大,但在 金融资源分配方面,为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 有经济提供更多的金融支持仍是我国正规金融机构的首要任务,对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无暇顾及,个私企业从正 规金融部门融资变得十分困难。按照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当正规金融的进人变 得更昂贵时,中小企业必然会寻找新的金融服务机会、形成相应的规则和约束 并使之合理化,即从非正规金融部门筹集资金。 其次,国家对经济活动的控制程度也有所改变。在经济体制改革以前,政 府利用其在政治、经济资源上的绝对的控制权,对经济活动进行严格的管制。 与此相适应的是政府在制度的供给方面长期居于垄断地位,未得到政府允许的 任何制度创新都是非法的,以此将其他个人或团体排除在制度创新的空间之 外。改革开放以后,政府逐渐放松了对经济活动的管制,将一部分经济资源的 控制权从政府手中转移到私人部门,为权利主体的多元化创造了条件。 最后,经济运行的货币化程度日益提高。改革开放后,收入的货币化分配 逐渐取代了传统经济制度下的实物分配,我国居民在满足其基本生活需要之 后,积累了大量的剩余货币。为使其货币资产保值增值,社会居民或组织在运 用其货币资产时要兼顾安全性、流动性与收益性建立在地缘基础上的非正规金 融正好可以满足这种要求,因此,数量巨大的民间资本所有者受利益驱动而成 为非正规金融的供给者或中介人,将小规模的短期储蓄集中起来,为各种类型 的非公有制企业提供资金供给,促进货币或资本向投资转化,对正规金融产生 “挤出”效应。 2.2 正规金融制度变迁:非正规金 融产生的制度供给因素分析 虽然在我国社会、经济制度环境变迁中成长起来的中小企业和社会居民对 金融制度服务产生强烈的需求,但在我国,中小企业和社会居民只是正规金融 制度的接受者。我国的正规金融制度变迁是强制性制度变迁,即它是由政府通 过法令等手段进行的,政府在制度选择与制度变革中处于主动地位,是正规金 融制度的决定者。由于制度供求主体的地位不同,两者的制度效益分析的出发 点也不尽相同,对于作为制度接受者的中小企业和社会居民来说,只要现有的 制度安排使得其净效益不是可供选择的制度安排中最大的一个,就会使其产生 对新的制度服务的需求和新的制度安排的需求以及新制度的潜在供给,即原有 的制度安排因供给不能满足需求而处于非均衡状态。作为制度供给者的政府, 其制度变迁的供给虽然也是建立在制度成本和效益分析的基础之上,但所依据 的不是制度的个别净效益,而是制度的社会成本和社会效益。由于制度需求和 制度供给中存在个人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差异,因此在现实生活中,因制度变迁 的供给不足而导致的制度非均衡是一种常见的现象。这一点在我国的正规金融 制度变迁的历史过程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改革开放后,国民收入的大部分以各种金融资产的形式,经过银行完成由 储蓄向投资的转化,原有的“大财政、小银行”格局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国家 利用财政手段支持国有经济发展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这使得国家在金融制 度安排和变迁过程中必然要加强对正规金融机构的控制,通过国有金融系统对 金融活动垄断,从居民储蓄中获得大量的资金剩余,为公有制经济发展筹集所 需资金,对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采取制度性歧视政策,尽量少地满足其融资需 求。由此可见,政府作为金融制度的供给者,由于受到自身偏好以及意识形态 的影响,在进行金融制度安排时并不一定以国民财富最大化为目标,必然会导 致制度供给结构扭曲。即使政府能够克服以上影响,但由于其有界理性、社会 科学知识的局限性以及设计、建立金融制度安排所需信息的复杂性 ,它仍然不 能校正制度安排的供给不足。此外,由于政府缺乏管理市场经济的经验,对变 革的金融制度供给采取“摸着石头过河”方式逐步进行的,对正规金融制度的 强制性变迁存在着认识和组织、发明或引进 、菜单选择、启动时间等四重时滞,因此这种强制性的金融制度变迁并不能完全反映市场的需求 。 在金融制度变迁中,即使政府放松对正规金融机构的控制,金融行业的经 营特点也会造成金融服务的供给不足。首先,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正规 金融机构逐步成为自负盈亏的经营实体,安全性 、流动性和收益性兼顾成为其 经营目标。商业银行按照商业化、市场化原则对贷款行为进行,信贷 日趋严格。而民营中小企业由于信息不透明,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比大企业 要高得多。正规金融部门对中小企业群体自然会抑制其贷款冲动。另外,中小 企业的资金需求具有“时间急、频率高、额度小”的特点,正规金融部门贷款 手续繁杂,不能及时满足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同时“频率高、额度小”的资 金需求也提高了银行提供单位贷款的交易成本。 由于政府对正规金融机构的控制以及正规金融机构的经营特点,使得我国 的银行信贷分配存在严重的不平等现象。据资料显示,在我国整非国有经济部 门从国家银行系统中获得的贷款不足银行贷款的 20%,有组织的银行系统中 80%多的信贷都被分配给了国有经济部门。而在直接投融资中,我国资本市场 的发展被定位于为国有企业改革服务,在股票发行中,有限的额度基本都被分 配给国有企业,迄今为止,股票市场中,上市的民营企业不足 10%,通过发行股票筹资的比重则更低。 总之,在我国经济制度发生巨大变革的社会背景下,制度环境的变迁不仅 生产出对非正规金融有着强烈需求的中小企业,也生产出拥有大量货币剩余的 私人部门和允许多样化权利主体进行制度创新的基本的制度安排。由于正规金 融制度的供给不足,金融制度供求失衡意味着现存制度下的巨大利益空间,因 而孕育着巨大的制度变迁收益。为了争取现有制度安排下不能获得的外部利 润,他们必然会在现有制度的边际进行金融制度创新,导致我国非正规金融最 终得以产生,发展和壮大。由此可见,我 国的非正规金融具有 内生性 ,因此对非正规金融不能采取简单的取缔态度,必须通过立法途径引导非正规金融合 法化,正规化,推动我国的经济发展。联系到我国经济发展面临世界性金融危 机冲击的现实,政府更应当充分发挥非正规金融的优势,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 增长。 参考文献: [1]杜朝运,许文彬.制度变迁背景下非正规金融成因及出路初探[J].福建论坛,1 999,(3). [2]曹洪军,窦娜娜,王乙伊.信息不对称非正规金融与中小企业融资 [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05,(4). [3]柳松,程昆.农村非正规金融的生成逻辑及其发展趋势研究[J].广西金融研究,2005,(8). [4]孙莉.我国非正规金融产生的内在性及其正规化[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5,(2).
/
本文档为【学士论文-金融证券-浅谈我国非正规金融的制度经济学分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