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GSM 网络无线参数优化调整原理

2018-01-06 50页 doc 174KB 23阅读

用户头像

is_196623

暂无简介

举报
GSM 网络无线参数优化调整原理GSM 网络无线参数优化调整原理 R 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 空页 邮电部电信总局移动局 2 GSM无线参数调整 3.1.1 BCCH载频发射功率(BSPWRB) ......................................................7 3.1.2 小区全球识别码(Cell Global Identity,CGI) ......................................7 3.1.3 基站识别码(Base...
GSM 网络无线参数优化调整原理
GSM 网络无线参数优化调整原理 R 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 空页 邮电部电信总局移动局 2 GSM无线参数调整 3.1.1 BCCH载频发射功率(BSPWRB) ......................................................7 3.1.2 小区全球识别码(Cell Global Identity,CGI) ......................................7 3.1.3 基站识别码(Base Station Identity Code,BSIC) ..................................10 3.1.4 BCCH载波频率(BCCHNO) .........................................................11 3.1.5 BCCH组合类型(BCCHTYPE) .......................................................13 3.1.6 接入允许保留块数(AGBLK) .......................................................14 3.1.7 寻呼复帧数(MFRMS) ............................................................15 3.1.8 帧偏置(FNOFFSET) .............................................................16 3.1.9 移动站最大发射功率(MSTXPWR) ...................................................17 3.1.10 跳频状态(HOP) ................................................................18 3.1.11 跳频序列号(HSN) ..............................................................18 3.1.12 SDCCH/8信道数(SDCCH) .........................................................19 3.1.13 小区广播信道(CBCH) ...........................................................20 3.2.1 最小接入电平(ACCMIN)..........................................................20 3.2.2 控制信道最大发射功率(CCHPWR) ..................................................22 3.2.3 小区重选滞后(CRH) ............................................................23 3.2.4 允许的网络色码(NCCPERM) .......................................................24 3.2.5 BCCH系统消息开关(SIMSG和MSGDIST).............................................25 3.2.6 小区接入禁止(CB) .............................................................26 3.2.7 小区禁止限制( Cell Bar Qualify ,CBQ) .........................................27 3.2.8 接入控制等级(ACC) ............................................................29 3.2.9 最大重发次数(MAXRET)..........................................................30 3.2.10 发送分布时隙数(TX) ...........................................................31 3.2.11 IMSI结合分离允许(ATT) ........................................................33 3.2.12 周期位置更新定时器(T3212) .....................................................34 3.2.13 小区重选偏置(CRO)、临时偏置(TO)和惩罚时间(PT) ..............................35 3.3.1 算法类型(EVALTYPE) ...........................................................37 3.3.2 上行无线链路超时(RLINKUP) .....................................................38 3.3.3 下行无线链路超时(RLINKT) ......................................................39 3.4.1 新建原因指示(NECI) ...........................................................40 3.5.1 下行不连续发射(DTXD)..........................................................43 3.5.2 上行不连续发射(DTXU)..........................................................44 3.6.1 跳频状态(HOP) ................................................................44 3.6.2 跳频序列号(HSN) ..............................................................45 3.7.1 空闲信道测量状态(ICMSTATE) ....................................................50 3 GSM无线参数调整 3.7.2 信道分配开关(NOALLOC) .........................................................51 3.7.3 空闲信道干扰电平平均周期(INTAVE) ..............................................52 3.7.4 干扰带边界(LIMITn) ...........................................................53 3.8.1 多频段指示(MBCR) .............................................................54 3.8.2 CLASSMARK 早送控制(ECSC) ......................................................55 4 GSM无线参数调整 900/1800MHzT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GSM)是一个集网络技术、数字程控交换技术、各种传输技术和无线技术 等领域的综合性系统。从网络的物理结构分析,GSM系统一般可分为三个部分,即网络分系统(NSS)、基站分系统(BSS)和移动台(MS)。从信令结构分析,GSM系统中主要包含了MAP接口、A接口(MSC与BSC间的接口)、Abis接口(BSC与BTS间的接口)和Um接口(BTS与MS间的接口,通常也称作空中接口)。所有这些实体和接口中都有 大量的配置参数和性能参数。其中的一些参数在设备的开发和生产过程中已经确定,但更多的参数是由网络运营部 门根据网络的实际需求和实际运作情况来确定。而这些参数的设置和调整对整个GSM网的运作具有相当的影响。因此,GSM网络的优化在某种意义上是网络中各种参数的优化设置和调整的过程。 作为移动通信系统,GSM网络中与无线设备和接口有关的参数对网络的服务性能的影响最为敏感。GSM网络中的无线参数是指与无线设备和无线资源有关的参数。这些参数对网络中小区的覆盖、信令流量的分布、网络的业务性能等 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合理调整无线参数是GSM网络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无线参数在网络中的服务对 象,GSM无线参数一般可以分为二类,一类为工程参数,另一类为资源参数。工程参数是指与工程设计、安装和开通 有关的参数,如天线增益、电缆损耗等,这些参数一般在网络设计中必须确定,在网络的运行过程中一般不易更 改。资源参数是指与无线资源的配置、利用有关的参数,这类参数通常会在无线接口(Um)上传送,以保持基站与移动台之间的一致。资源参数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大多数资源参数在网络运行过程中可以通过一定的人机界面进 行动态调整。本文所涉及的无线参数主要是无线资源参数(若无特别说明,在本文中所描述的无线参数实际上是指 无线资源参数)。 当营运者准备建设一个移动通信网络时,首先必须根据特定地区的地理环境、业务量预测和测试得到的无线信道的 特性等参数进行系统的工程设计,包括网络拓扑设计,基站选址和频率规划等等。然而与固定系统相比,由于移动 通信中用户终端是移动的,因此无论是业务量还是信令流量或其它一些网络特性参数,都具有较强的流动性、突发 性和随机性。这些特性决定了移动通信系统设计与实际情况在话务模型、信令流量等方面一般存在较大的差异。所 以,当网络运行以后,营运者需要对网络的各种结构、配置和参数进行调整,以使网络更合理地工作。这是整个网 络优化工作中的重要部分。 无线参数优化调整是指对正在运行的系统,根据实际无线信道特性、话务量特性和信令流量承载情况,通过调整网 络中局部或全局的无线参数来提高通信质量,改善网络平均的服务性能和提高设备的利用率的过程。实际上,无线 参数调整的基本原则是充分利用已有的无线资源,通过业务量分担的方式使全网的业务量和信令流量尽可能均匀, 以达到提高网络平均服务水平的目标。 根据无线参数调整需解决问题的性质可以将其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为了解决静态问题。即通过实测网络各个地区的 平均话务量和信令流量,对系统设计中采用的话务模型进行修正,解决长期存在的普遍现象。另一类调整用于解决 由于一些突发事件或随机事件造成在某个时间段中,局部地区发生的话务量过载、信道拥塞的现象。 对于第一类调整,营运者仅需定期地对网络的实际运行情况进行测量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对网络全局或局部的参 数和配置进行适当调整。而第二类调整则是网络操作员根据测量人员即时得到的数据,实时地调整部分无线参数。 无论无线参数调整是哪种类型,对参数自身而言其意义是相同的。因此在本文的描述中从参数的意义着手,对参数 的调整范围和调整结果对网络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文章中没有涉及调整的实时性问题。 网络操作员必须首先对各个无线参数的意义、调整方式和调整的结果有深刻的了解,对网络中出现问题所涉及的无 线参数类型有相当的经验。这是作有效的无线参数调整的必要条件。另一方面,无线参数的调整将依赖于实际网络 运行过程中的大量实测数据。一般地,这些参数可以由两种手段获得,一是在网络的操作维护中心(OMC)或无线段的操作维护中心(OMC-R)上获取的统计参数,如CCCH信道的承载情况、RACH信道的承载情况以及其它信道(包括有线和无线信道)的信令承载情况等等;另一些参数,如小区覆盖情况、移动台通信质量等等,需通过实际的测量 和试验获得。因此营运者欲有效地调整无线参数必须对网络的各种特性进行长期的、经常性的测量。 5 GSM无线参数调整 在GSM系统中,大量的无线参数是基于小区或局部区域设置的,而区域间的参数通常有很强的相关性,因此在作参 数调整时必须考虑到区域的参数调整对其它区域尤其是相邻区域的影响,否则参数的调整会发生很强的负面影响。 此外,当网络中局部区域出现问题时,首先需确定是否由于设备故障(包括连接问题)造成,只有在确定网络中的 问题确实是由于业务原因引起时,才能进行无线参数的调整。本文中所建议的无线参数调整方式是基于无设备问题 的前提下作出的。 本文旨在对ERICSSON公司GSM系统设备中可设置的无线参数进行研究和分析,参数的依据为ERICSSON公司的用户操作手册《Radio Network Parameter & Cell Design Data For CME 20 R6》,该手册中的参数很多,但本文仅选择了其中与 网络优化有关的无线参数进行了分析。 为阅读方便,本文依然按原文对参数的分类进行格式编排。分类方式如下: , 公共参数(第3.1节) , 空闲模式(第3.2节) , 位置(第3.3节) , 信道管理/TCH上的立即指配(第3.4节) , 不连续发射(第3.5节) , 跳频(第3.6节) , 空闲信道测量(第3.7节) , 多频段操作(第3.8节)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基于邮电部颁布的有关第二阶段900/1800MHzT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的有关体制和规范、欧 洲电信化协会(ETSI)制定的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的有关规范(参见附录),以及ERICSSON公司的用户操作手册 《Radio Network Parameter & Cell Design Data For CME 20 R6》。 由于移动通信的特殊性和各地应用状况的不同,无线参数优化难有统一的标 准,因此本文提出的各种无线参数优化观点。 6 GSM无线参数调整 GSM系统是由欧洲电信标准化协会(ETSI)研究确定的一种标准化系统。其中的大部分参数在GSM规范中都有严格的定义。但在每家生产厂商研制过程中,根据自身的经验都会增加许多优化网络的参数设置,或则将规范的参数作适 当的修改以适应自身设备的。本文主要研究ERICSSON公司研制的GSM系统设备中用户可设置的无线参数,对其 定义、取值范围、设置方式及其对网络性能的影响进行分析和描述。 文章中描述的无线参数可以大致分为二类,一类是在无线接口(Um)上传输的参数,这类参数一般在GSM规范中都有严格的定义,以保证Um接口的标准性;另一类则是用于基站分系统的各种内部控制操作。 在ERICSSON公司的用户操作手册 《Radio Network Parameter & Cell Design Data For CME 20 R6》中,还有许多没有包含在本文中的参数。一些参数是由于对网络的 无线性能没有较大影响;另一些参数是用于控制基站系统中 的各种内部操作或算法,如:切换准则、切换门限等等,这类参数一般在GSM规范中都没有定义,它们对系统的正 常运转和合理工作有较大的影响。但由于这些系统内部参数一般均是由生产厂商自定义的,系统内部的一些算法一 般也不提供给用户,在缺乏资料的情况下,很难对这些参数进行分析和描述,所以我们在本文中没有提及。 在本文的最后,我们列出了ERICSSON公司的用户操作手册 《Radio Network Parameter & Cell Design Data For CME 20 R6》中的所有参数,对这些参数进行了大 致的描述(按照字面理解,可能有误),并按照我们的理解对参 数进行了分类,包括以下几种: 1. 在本文中有专门章节描述的无线参数 2. 我们无法进行分析的无线参数 3. 与无线参数无关或对网络的无线性能影响不大的参数 今后在可能的情况下,我们将对上述2的无线参数进行描述和分析。 7 GSM无线参数调整 3.1.1.1 定义 BTS输出的功率电平一般是可调的,并且对于BCCH载频和非BCCH载频可以设置不同的功率电平。功率电平指的是功率放大器输出的功率。BSPWRB设置的是基站BCCH载频的发射功率电平。此参数对基站的覆盖范围有很大影响。 3.1.1.2 格式 BSPWRB以十进制数表示,单位为dBm,范围为0~63。 对于ERICSSON设备RBS200,以下功率值有效: GSM900:31~47dBm,奇数有效。 GSM1800:33~45dBm,奇数有效。 对于ERICSSON设备RBS2000,以下功率值有效: GSM900(TRU:KRC 131 47/01):35~43dBm,奇数有效。 GSM900(TRU:KRC 131 47/03):35~47dBm,奇数有效。 GSM1800:33~45dBm,奇数有效。 3.1.1.3 传送 此参数为内部使用。 3.1.1.4 设置及影响 BSPWRB对小区的实际覆盖范围有较大的影响。此参数设置过大,会造成小区实际覆盖范围变大,对邻区造成较大干 扰;此参数设置过小,会造成相邻小区之间出现缝隙,造成“盲区”。所以BSPWRB应严格按照网络规划的设计设 定。一旦设定,在运行过程中一般应尽量不作改动。 当网络发生扩容或由于其它原因(如地理环境发生变化)应该修改此参数时,在修改此参数前后,均应在现场进行 完整的场强覆盖测试,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小区的覆盖范围。 3.1.1.5 注意事项 一般不建议采用修改BSPWRB来解决临时的网络问题。 3.1.1.6 与第一分册参数对应关系 无。 小区全球识别码(Cell Global Identity,CGI) 8 GSM无线参数调整 3.1.1.7 定义 作为一个全球性的蜂窝移动通信系统,GSM对每个国家的每个GSM网络,乃至每个网络中的每一个位置区、每个基站 和每个小区都进行了严格的编号,以保证全球范围内的每个小区都有唯一的号码与之对应。采用这种编号方式可以 达到下列目的: , 使移动台可以正确地识别出当前网络的身份,以便移动台在任何环境下都能正确地选择用户 (和运营者)希望进入的网络。 , 使网络能够实时地知道移动台的确切地理位置,以便网络正常地接续以该移动台为终点的各 种业务请求。 , 使移动台在通话过程中向网络报告正确的相邻小区情况,以便网络在必要的时刻采用切换的 方式保持移动用户的通话过程。 小区全球识别(CGI)是主要的网络识别参数之一。 CGI由位置区识别(LAI)和小区识别(CI)组成,其中LAI又包含移动国家号(MCC)、移动网号(MNC)和位置区码(LAC),如图1所示。CGI的信息在每个小区广播的系统信息中发送。移动台接收到系统信息后,将解出其中的 CGI信息,根据CGI指示的移动国家号(MCC)和移动网号(MNC)确定是否可以驻留于(Campon)该小区。同时判断当前的位置区是否发生了变化,以确定是否需要作位置更新过程。在位置更新过程时,移动台将LAI信息通报给网络,使网络可以确切地知道移动台当前所处的小区。 MCC MNC LAC CI LAI CGI 图1小区全球识别(CGI)的组成 3.1.1.8 格式 CGI的格式为:MCC-MNC-LAC-CI。 MCC(Mobile Country Code):三个十进制数组成,取值范围为十进制的000 ~ 999。 MNC(Mobile Network Code):二个十进制数,取值范围为十进制的00~99。 LAC(Location Area Code):范围为1~65535。 CI(Cell Identity):范围为0~65535。 3.1.1.9 传送 CGI在每个小区的系统消息中周期广播。 3.1.1.10 设置及影响 作为全球唯一的国家识别标准,MCC的资源由国际电联(ITU)统一分配和管理。中国的移动国家号为460(十进制)。 MNC一般由国家的有关电信管理部门统一分配,目前中国有两个GSM网络,分别由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公司营运,他 们的MNC分别是00和01。 LAC的编码方式每个国家都有相应的规定,中国电信对其拥有的GSM网上LAC的编码方式也有明确的规定(参见邮电部有关GSM的体制规范)。一般在建网初期都已确定了LAC的分配和编码,在运行过程中较少改动。 GSM无线参数调整 9 位置区(LAC)的大小(即一个位置区码(LAC)所覆盖的范围大小)在系统中是一个相当关键的因素。一般地,建 议在可能的情况下应使位置区尽可能大。 对于小区识别CI的分配,一般没有特殊的限制条件,可以在0~65535(十进制)之间任意取值。但必须保证在同一个位置区中不可以有两个小区有相同的小区识别码。通常在网络的系统设计中已经确定。除特殊情况外(如系统中 增加基站等),系统运行过程中不应该改变小区的CI值。 3.1.1.11 注意事项 MCC不可改变。 MNC不可改变。 位置区码的设置必须严格按照中国电信的有关规定执行,切忌在网络中(全国范围)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位置区 采用相同的位置区码。 CI取值应注意在同一个位置区不允许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小区使用相同的CI。 3.1.1.12 与第一分册参数对应关系 本参数请参照: 1. 第一分册第3.1节:移动国家号MCC。 2. 第一分册第3.2节:移动网号MNC。 3. 第一分册第3.3节:位置区码LAC。 4. 第一分册第3.1节:小区识别CI。 10 GSM无线参数调整 3.1.2.1 定义 在GSM系统中,每个基站都分配有一个本地色码,称为基站识别码(BSIC)。若在某个物理位置上,移动台能同时 收到两个小区的BCCH载频,且它们的频道号相同,则移动台以BSIC来区分它们。在网络规划中,为了减小同频干 扰,一般都保证相邻小区的BCCH载频使用不同的频率,而蜂窝通信系统的特点决定了BCCH载频必然存在复用的可能性。对于这些采用相同BCCH载频频率的小区应保证它们的BSIC的不同,如图所示。 图2BSIC选取示意图 图中小区A、B、C、D、E和F的BCCH载频具有相同的绝对频道号,其它小区则采用不同的频道号作为BCCH载频。一般要求小区A、B、C、D、E和F采用不同的BSIC。当BSIC的资源不够时,应优先考虑它们中相近的小区采用不同 的BSIC。以小区E为例,若BSIC的编号资源不够,应优先考虑小区D和E、B和E、F和E之间采用不同的BSIC,而小区A和E、C和E之间可采用相同的BSIC。 基站识别码(BSIC)由网络色码(NCC)和基站色码(BCC)组成,如图3所示。BSIC在每个小区的同步信道(SCH)上发送。其作用主要有: BCC NCC BSIC 图3基站识别码(BSIC)的组成 , 移动台收到SCH后,即认为已同步于该小区。但为了正确地译出下行公共信令信道上的信 息,移动台还必须知道公共信令信道所采用的训练序列码(TSC)。按照GSM规范的规定,训练序 列码有八种固定的格式,分别用序号0~7表示。每个小区的公共信令信道所采用的TSC序列号由 该小区的BCC决定。因此BSIC的作用之一是通知移动台本小区公共信令信道所采用的训练序列 号。 , 由于BSIC参与了随机接入信道(RACH)的译码过程,因此它可以用来避免基站将移动台发往 相邻小区的RACH误译为本小区的接入信道。 , 当移动台在连接模式下(通话过程中),它必须根据BCCH上有关邻区表的规定,对邻区BCCH 载频的电平进行测量并报告给基站。同时在上行的测量报告中对每一个频率点,移动台必须给出 它所测量到的该载频的BSIC。当在某种特定的环境下,即某小区的邻区中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 小区采用相同的BCCH载频时,基站可以依靠BSIC来区分这些小区,从而避免错误的切换,甚至 切换失败。 , 移动台在连接模式下(通话过程中)必须测量邻区的信号,并将测量结果报告给网络。由于 移动台每次发送的测量报告中只能包含六个邻区的内容,因此必须控制移动台仅报告与当前小区 确实有切换关系的小区情况。BSIC中的高三位(即NCC)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网络运营者可以通 过广播参数“允许的NCC”控制移动台只报告NCC在允许范围内的邻区情况。 3.1.2.2 格式 BSIC的格式为:NCC-BCC。 NCC取值范围为:0~7。 BCC取值范围为:0~7。 GSM无线参数调整 11 3.1.2.3 传送 BSIC在每个小区的同步信道(SCH)上传送。 3.1.2.4 设置及影响 在许多情况下,不同的GSMPLMN采用了相同的频率资源,而它们的网络规划却又有一定的独立性。为了保证在这种 情况下还能使具有相同频点的相邻基站有不同的BSIC,一般规定相邻GSMPLMN选择不同的NCC。 中国的情况比较特殊。严格地说,中国电信提供的GSM网络是一个完整的、独立的GSM网络,尽管中国电信下属有众多的当地移动局,但他们属于同一个运营者--中国电信。然而,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实现完全意义上的统一管 理是相当困难的。因此整个GSM网络按地区划归各省、市的移动局(或相当的机构)管理。而各地的移动局在进行 网络规划时是相对独立的。为了保证各省市边界地区使用相同BCCH频率的基站具有不同的基站识别码(BSIC),中 国各省市的NCC应由中国电信统一协调。 基站色码(BCC)是BSIC的组成部分,它用于在同一个GSMPLMN中识别BCCH载频号相同的不同基站。其取值应尽可能满足上述要求。另外按照GSM规范的要求,小区中广播信道(BCCH)载频的训练序列号应与该小区的基站色码(BCC)相同。通常生产厂商应保证该一致性。 3.1.2.5 注意事项 必须保证使用相同BCCH载频的相邻或相近小区具有不同的BSIC,尤其当某小区的邻区集合中有两个甚至两个以上的 小区采用相同的BCCH载频时,必须保证这两个小区有不同的BSIC,应特别注意各省、市交界处小区的配置情况,否则可能造成越区切换失败。 3.1.2.6 与第一分册参数对应关系 本参数请参照: 1. 第一分册第3.5节:网络色码NCC。 2. 第一分册第3.6节:基站色码BCC。 BCCH载波频率(BCCHNO) 3.1.2.7 定义 按照GSM系统要求,在每个小区中必须有且只有一个载频用于发送一些广播消息。 MS应经常聆听驻留小区和邻小区的广播消息,这些广播消息包括: 1. 同步消息-包括频率同步和时间同步 2. 系统配置-包括CCCH信道组合、邻近小区描述等等 3. 系统参数-包括随机接入控制参数、小区参数等等 在这个小区的邻小区的系统消息的邻小区描述中,应该包含此小区的BCCH载波频率,以便MS对该小区的BCCH进行 测量和聆听。 BCCHNO表示的就是BCCH载频的绝对频道号。 3.1.2.8 格式 BCCHNO以十进制数表示,取值范围为: 对于GSM900 :1~124。 12 GSM无线参数调整 对于GSM1800:512~885。 3.1.2.9 传送 此参数用于系统内部,且在邻小区的系统消息中的邻小区描述中发送。 3.1.2.10 设置及影响 BCCH载频的设置在网络规划时决定,在选择某个小区的BCCH载频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 使BCCH载频与附近所有使用的载频距离尽可能大。 2. 与使用相同BCCH载频的小区尽可能远。 在设置或改变了BCCH载频之后,应注意在该小区的所有邻小区中均应进行相应的设置或修改。 当两个相邻小区的BSIC相同时,应注意设置它们的BCCH载频不同。 3.1.2.11 注意事项 无。 3.1.2.12 与第一分册参数对应关系 无。 13 GSM无线参数调整 3.1.3.1 定义 广播消息在BCCHNO定义的载频上发送。根据小区中业务信道的配置情况和业务需要,在这个物理信道上可以有多种 组合方式。 3.1.3.2 格式 BCCHTYPE用字符串表示,范围为:COMB,COMBC,NCOMB三种。其意义为: COMB:表示BCCH与独立专用控制信道(SDCCH/4)组合。 COMBC:表示BCCH与SDCCH/4组合,带有小区广播信道(CBCH)信道。 NCOMB:表示BCCH不与SDCCH/4组合。 默认值为NCOMB。 3.1.3.3 传送 此参数为系统内部使用。 3.1.3.4 设置及影响 当采用COMBC的方式时,由于CBCH占用了SDCCH的第二个子块,共用信令信道的数目最少,所以小区的容量也最 小;采用COMB的方式时,有四个SDCCH信道,小区容量稍大;采用NCOMB的方式时,小区可能有一个或多个SDCCH/8的信道组合,小区容量可以很大。 在设置这个参数时,应该根据小区的容量来确定取值。根据一般经验,对于小区中的TRX数为1个或2个的情况, 建议BCCHTYPE采用一个基本物理信道且与SDCCH共用(COMB或COMBC);小区中的TRX数大于2个的情况,建议 BCCHTYPE采用不与SDCCH共用(NCOMB)。 3.1.3.5 注意事项 无。 3.1.3.6 与第一分册参数对应关系 无。 14 GSM无线参数调整 3.1.4.1 定义 由于公共控制信道(CCCH)既有准许接入信道(AGCH)又有寻呼信道(PCH),因此网络中必须设定在CCCH信道消 息块数中有多少块数是保留给准许接入信道专用的。为了让移动台知道这种配置信息,每个小区的系统消息中含有 一配置参数,即接入准许保留块数(AGBLK)。 3.1.4.2 格式 AGBLK以十进制数表示,取值范围为: BCCH信道不与SDCCH信道组合:0~7。 BCCH信道与SDCCH信道组合:0~2。 默认值为1。 AGBLK的取值表示在CCCH信道中AGCH信道的占用数。其意义如表1。 BCCH与SDCCH组合情AGBLK编码 每个BCCH复帧中保留给AGCH信道的块数 况 0 0 组合 1 1 2 2 0 0 1 1 2 2 不组合 3 3 4 4 5 5 6 6 7 7 表1参数AGBLK的意义 3.1.4.3 传送 AGBLK包含于信息单元“控制信道描述”中,在每个小区广播的系统消息中传送。 3.1.4.4 设置及影响 在确定BCCH信道与SDCCH信道组合情况以后,参数AGBLK实际上是分配AGCH和PCH在CCCH上占用的比例。网络操作员可以通过调整该参数来平衡AGCH和PCH的承载情况。在调整时可以参考下列原则: , AGBLK的取值原则是:在保证AGCH信道不过载的情况下,应近可能减小该参数以缩短移动台 响应寻呼的时间,提高系统的服务性能。 , AGBLK的一般取值建议为1(BCCH信道与SDCCH信道组合时)、2或3(BCCH信道与SDCCH信 道不组合时)。 , 在运行网络中,统计AGCH的过载情况适当调整AGBLK。 3.1.4.5 注意事项 无。 15 GSM无线参数调整 3.1.4.6 与第一分册参数对应关系 本参数对应于第一分册第4.3节:接入准许保留块数BS_AG_BLKS_RES。 寻呼复帧数(MFRMS) 3.1.4.7 定义 根据GSM规范,每个移动用户(即对应每个IMSI)都属于一个寻呼组(有关寻呼组的计算参见GSM规范05.02)。在每个小区中每个寻呼组都对应于一个寻呼子信道,移动台根据自身的IMSI计算出它所属的寻呼组,进而计算出属于该寻呼组的寻呼子信道位置,在实际网络中,移动台只“收听”它所属的寻呼子信道而忽略其它寻呼子信道的内 容,甚至在其它寻呼子信道期间关闭移动台中某些硬件设备的电源以节约移动台的功率开销(即DRX的来源)。寻呼信道复帧数(MFRMS)是指以多少复帧数作为寻呼子信道的一个循环。实际上该参数确定了将一个小区中的寻呼信 道分配成多少寻呼子信道。 3.1.4.8 格式 MFRMS以十进制数表示,取值范围为2~9,单位为复帧(51帧),默认值为2。其意义如表。 MFRMS 同一寻呼组在寻呼信道上循环的复帧数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表2参数MFRMS的意义 3.1.4.9 传送 MFRMS包含于信息单元“控制信道描述”中,在每个小区广播的系统消息中传送。 3.1.4.10 设置及影响 根据BCCH信道与SDCCH信道的组合情况、AGBLK和MFRMS的定义,可以计算出每个小区寻呼子信道的个数: , 当BCCH信道与SDCCH信道组合时:(3-AGBLK)×MFRMS。 , 当BCCH信道与SDCCH信道不组合时:(9-AGBLK)×MFRMS。 由上述分析可知,当参数MFRMS越大,小区的寻呼子信道数也越多,相应属于每个寻呼子信道的用户数越少(参见 GSM规范05.02寻呼组计算方式),因此寻呼信道的承载能力加强(注意:理论上寻呼信道的容量并没有增加,只是 在每个BTS中缓冲寻呼消息的缓冲器被增大,使寻呼消息发送密度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更均匀)。但是,上述优点的 获得是以牺牲寻呼消息在无线信道上的平均时延为代价的,即MFRMS越大使寻呼消息在空间段的时间延迟增大,系 统的平均服务性能降低。可见,MFRMS是网络优化的一个重要参数。 网络操作员在设置MFRMS时建议参考下列原则: , MFRMS的选择以保证寻呼信道不发生过载为原则,在此前提下应使该参数尽可能小。 , 一般建议:对寻呼信道负载很大的地区(通常指话务量很大的区域),MFRMS设置为8或9 (即以8个或9个复帧作为寻呼组的循环);对寻呼信道负载一般的地区(通常指话务量适中的 区域),MFRMS设置为6或7(即以6个或7个复帧作为寻呼组的循环);对寻呼信道负载较小的 地区(通常指话务量较小的区域),MFRMS设置为4或5(即以4个或5个复帧作为寻呼组的循 环)。 , 在运行的网络中应定期测量寻呼信道的过载情况,并以此为根据适当调整 MFRMS的数值。 16 GSM无线参数调整 3.1.4.11 注意事项 由于同一个位置区(相同LAC)中任何一个寻呼消息必须同时在该位置区内的所有小区中发送,因此同一位置区中每 个小区的寻呼信道容量应尽可能相同或接近(指最终计算出每个小区的寻呼子信道数)。 3.1.4.12 与第一分册参数对应关系 本参数对应于第一分册第4.4节:寻呼信道复帧数BS-PA-MFRMS。 帧偏置(FNOFFSET) 3.1.4.13 定义 此参数规定了由一个BTS构成的多个小区之间的帧号偏差。 3.1.4.14 格式 此参数以十进制数表示,单位为TDMA帧,范围为0~1325,默认值为0。 3.1.4.15 传送 此参数为内部使用。 3.1.4.16 设置及影响 一个BTS往往用来构成多个小区。这些小区一般采用同一时钟,相互之间是同步的,甚至帧号也是相同的,这样这 些小区均在同一时间发送SCH和BCCH。在这种情况下,由于MS只有一套收发信机,当一个MS收听这些小区的SCH或/和BCCH时,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得到所有信息。通过对这些小区设置一个帧号的偏差,可以使这些小区发送SCH和BCCH的时间错开,减少MS得到这些信息的时间。 3.1.4.17 注意事项 在设置帧号偏差时,应注意不要取10、20、30、40、51和51的倍数。因为在取这些数值时,仍然会造成SCH或BCCH的同时间发送,可能没有效果。 3.1.4.18 与第一分册参数对应关系 无。 17 GSM无线参数调整 3.1.5.1 定义 移动台在通信过程中所用的发射功率是受BTS控制的。BTS根据上行信号的场强、上行信号的质量,以及功率预算的 结果控制移动台提高或降低移动台的发射功率(在任何情况下,BSS都首先以功率控制优先于相应的切换处理,只有 但功率控制后依然无发得到所需的上行信号场强和规定的话音质量时,BSS才启动切换过程)。 为了减小邻区之间的干扰,移动台的功率控制一般都设有上限,即BTS控制移动台的发射功率不可以超过该门限。 参数“移动台最大发射功率(MSTXWR)”规定了在连接模式下,BTS可控制的 MS的最大发射功率。 3.1.5.2 格式 MSTXPWR以十进制数表示,单位为dBm,取值范围为: , 对GSM900系统:13~43 dBm,奇数有效。 , 对GSM1800系统:4~30 dBm,偶数有效。 3.1.5.3 传送 MSTXPWR为系统内部使用。 3.1.5.4 设置及影响 MSTXPWR的设置主要是为了控制邻区间的干扰。MSTXPWR过大会增加邻区间的干扰;而MSTXPWR过小可能导致话音质量的下降,甚至产生不良的切换动作。 在实际的网络中,若BTS不采用天线分集,则移动台的最大发射功率应与BTS的最大发射功率相当(若移动台不能支持相应的功率电平,则取最相近的值),而BTS的最大发射功率则是根据网络的实际情况由网络设计确定的。若 BTS采用天线分集技术(分集增益为G),则移动台的最大功率应设置为BTS最大发射功率与分集增益G的差值(若移动台不能支持相应的功率电平,则取最相近的值)。 3.1.5.5 注意事项 无。 3.1.5.6 与第一分册参数对应关系 无。 18 GSM无线参数调整 3.1.6.1 定义 根据GSM规范,规定GSM无线设备应支持跳频功能。理论分析表明,跳频可以改善空间的频谱环境,提高全网的通 信质量。网络中是否应用跳频,可以通过设置参数“跳频状态(HOP)”来实现。 3.1.6.2 格式 此参数采用字符串表示,取值范围为ON、OFF和TCH,其意义如下: ON:在信道组中,所有的TCH信道和SDCCH信道均采用跳频。 OFF:在信道组中,所有的信道均不采用跳频。 TCH:在信道组中,所有的TCH信道均采用跳频,SDCCH信道不采用跳频。 默认值为OFF。 3.1.6.3 传送 此参数为内部参数,但它的取值会影响参数“跳频应用(H)”。跳频应用包含于信息单元“信道描述”之中,在 “立即指配命令”、“指配命令”等消息中由基站发送给移动台。 3.1.6.4 设置及影响 在条件成熟时,建议运营部门采用跳频功能。 3.1.6.5 注意事项 由于没有网络实际应用的经验,建议在局部地区先对跳频功能作试验,在得到一定经验之后,再全网推广。 3.1.6.6 与第一分册参数对应关系 本参数请参照第一分册第6.6节:跳频应用(H)。 跳频序列号(HSN) 3.1.6.7 定义 GSM系统中,每个小区所使用的载频的集合用“小区分配(CA)”表示,记为{R0,R1,„„,RN-1},其中Ri表示绝对频道号。对于每次通信过程,基站和移动台 所用的载频的集合用“移动分配(MA)”表示,记为{M0,M1,„„,Mn-1},其 中 Mi表示绝对频道号。显然MA是CA的一个子集。 在通信过程中,空中接口上采用的载频号是集合MA中的一个元素。变量“移动分配索引(MAI)”即用来确定集合MA中一个确切的元素,0,MAI,n-1。根据 GSM规范05.02的给定的跳频算法,MAI是TDMA帧号FN(或缩减帧号RFN)、跳频序列号(HSN)和移动分配索引偏置(MAIO)的函数。其中HSN确定了跳频过程中频点运行的轨迹, 相邻的采用相同MA的小区,取不同的跳频序列号可以保证在跳频过程中频率的利用不发生冲突。 3.1.6.8 格式 此参数以十进制数表示,范围为0~63,其中: 0:为循环跳频。 19 GSM无线参数调整 1~63:为伪随机跳频。 3.1.6.9 传送 跳频序列号HSN包含于信息单元“信道描述”之中,在“立即指配命令”、“指配命令”等消息中由基站发送给移 动台。 3.1.6.10 设置及影响 在采用跳频的小区中可任选跳频序列号,但必须注意采用相同频率组的小区必须采用不同的跳频序列号。 3.1.6.11 注意事项 无。 3.1.6.12 与第一分册参数对应关系 本参数对应于第一分册第6.8节:跳频序列号(HSN)。 SDCCH/8信道数(SDCCH) 3.1.6.13 定义 表示系统中SDCCH/8信道组合的数目。在ERICSSON的设备中,由BCCHTYPE,SDCCH和CBCH三个参数决定了BCCH和SDCCH的信道组合情况。可能的组合有以下几种: , 采用与BCCH共用一个物理信道的SDCCH/4,不包含CBCH信道(BCCHTYPE=COMB),此时小区有4 个SDCCH子信道。 , 采用与BCCH共用一个物理信道的SDCCH/4,包含CBCH信道(BCCHTYPE=COMBC),此时小区有3 个SDCCH子信道。 , 采用不与BCCH共用一个物理信道的SDCCH/8,不包含CBCH信道(BCCHTYPE=NCOMB,CBCH=NO), SDCCH/8的数目由参数SDCCH决定,SDCCH子信道的数目为SDCCH*8。 , 采用不与BCCH共用一个物理信道的SDCCH/8,其中SDCCH/8信道包含一个CBCH信道(BCCHTYPE= NCOMB,CBCH=YES),SDCCH/8的数目由SDCCH决定,SDCCH子信道的数目为SDCCH*8-1。 3.1.6.14 格式 SDCCH以十进制表示,范围为0~16,默认值为1。 3.1.6.15 传送 此参数在系统内部使用。 3.1.6.16 设置及影响 BCCH信道和SDCCH信道的组合情况,决定了小区内公共控制信道(CCCH)和SDCCH信道的数目。由于这些资源是小 区内公用的,所以应该根据小区的话务量和配置情况给予适当的设置。 根据一般的经验,对于小区中的TRX数为1个或2个的情况,建议公共控制信道的配置采用一个基本物理信道且与 SDCCH共用;小区中的TRX数为3个或4个的情况,建议公共控制信道的配置采用一个基本物理信道且不与SDCCH共用。对于小区中的TRX数超过4个的情况,有待进一步研究。 20 GSM无线参数调整 3.1.6.17 注意事项 无。 3.1.6.18 与第一分册参数对应关系 无。 小区广播信道(CBCH) 3.1.6.19 定义 此参数决定小区中的SDCCH/8信道中是否包含小区广播信道(CBCH)。CBCH是用于广播短消息的发送,它占用SDCCH信道的第二块。网络操作者根据网络是否开通了此项功能,决定是否打开此参数。 3.1.6.20 格式 此参数采用字符串表示,取值范围为: YES:在一个SDCCH/8信道组合中应包含CBCH信道。 NO:在SDCCH/8信道组合中不应包含CBCH信道。 默认值为NO。 3.1.6.21 传送 此参数用于系统内部。 3.1.6.22 设置及影响 应根据网络实际是否开通广播短消息功能,来决定如何设置此参数。当采用CBCH时,CBCH信道将占用SDCCH/8信道 的第二块。 3.1.6.23 注意事项 由于CBCH信道占用了SDCCH信道的第二块资源,所以应根据网络实际是否开通广播短消息功能,来决定如何设置此 参数,以免造成资源的浪费。 3.1.6.24 与第一分册参数对应关系 无。 3.2.1.1 定义 为了避免移动台在接收信号电平很低的情况下接入系统(接入后的通信质量往往无法保证正常的通信过程),而无 法提供用户满意的通信质量且无谓地浪费网络的无线资源,在GSM系统中规定,移动台需接入网络时,其接收电平必须大于一个门限电平,即:移动台允许接入的最小接收电平(ACCMIN)。 21 GSM无线参数调整 3.2.1.2 格式 ACCMIN以十进制表示,取值范围为47~110,默认值为110,其意义如下表所示。 ACCMIN 意义 47 > -48dBm(等级63) 48 -49- -48dBm(等级62) „ „ 108 -109- -108dBm(等级2) 109 -110- -109dBm(等级1) 110 <-110dBm(等级0) 表3参数ACCMIN的编码 3.2.1.3 传送 允许接入的最小接收电平包含于信息单元“小区选择参数(CellSelectionParameter)”中。该信息单元在每个小区广播的系统消息中周期发送。 3.2.1.4 设置及影响 ACCMIN是网络操作员可以设置的,它的设置需遵从路径损耗准则C1的要求,通常建议的数值应近似于移动台的接收灵敏度。由于ACCMIN还影响到小区选择参数C1,因此灵活地设置该参数对网络业务量的平衡和网络的优化至关重 要。 对于某些业务量过载的小区,可以适当提高小区的ACCMIN,从而使该小区的C1和C2值变小,小区的有效覆盖范围随之缩小。但ACCMIN的值不可取得过大,否则会在小区交界处人为造成“盲区”。采用这一手段平衡业务量时,建 议ACCMIN的值不超过-90dBm。 3.2.1.5 注意事项 除了在一些基站密度较高、无线覆盖较好的地区外,一般不建议采用ACCMIN来调整小区的业务量。 3.2.1.6 与第一分册参数对应关系 本参数对应于第一分册第5.3节:允许接入的最小电平RXLEV_ACCESS_MIN。 22 GSM无线参数调整 3.2.2.1 定义 移动台与BTS的通信过程中,其发射功率是受网络控制的。网络通过功率命令(PowerCommand)对移动台进行功率设置,该命令在慢速随路控制信道(SACCH)上传送,(SACCH有两个头字节,一个是功率控制字节,另一个是时间 提前量)。移动台必须从下行的SACCH中提取功率控制头,并以其规定的发射功率作为输出功率,若移动台的功率 等级无法输出该功率值,则以能输出的最相近的发射功率输出。 由于SACCH是随路信令,它必须与其它信道如SDCCH、TCH等组合使用。因此网络对移动台的功率控制实际上是在移 动台接收SACCH以后才开始。移动台在收到SACCH前使用的功率(即在发送RACH时使用的功率)则由控制信道最大功率电平(CCHPWR)决定。 3.2.2.2 格式 控制信道最大功率电平采用十进制表示,单位为dBm,范围为: GSM900:13~43,步长为2dB。 GSM1800:4~30,步长为2dB。 3.2.2.3 传送 控制信道最大功率电平包含于信息单元“小区选择参数(CellSelectionParameter)”中。该信息单元在每个小区广播的系统消息中周期发送。 3.2.2.4 设置及影响 控制信道最大功率电平是关系移动台接入成功率和邻信道干扰的重要参数,可以由网络操作员设定。该参数设置过 大(指移动台输出的功率)时,在基站附近的移动台会对本小区造成较大的邻信道干扰,影响小区中其它移动台的 接入和通信质量;反之,若该参数设置过小(指移动台输出的功率)则使在小区边缘的移动台接入成功率降低。 控制信道功率电平的设置原则为:在确保小区边缘处移动台有一定的接入成功率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小移动台的接 入电平。显然,小区覆盖面积越大,要求移动台输出的功率电平越大。该参数一般的设置建议为33dBm(对应GSM900移动台)和26dBm(对应GSM1800移动台)。在实际应用中,设定该参数后,可以通过实验方式,即在小区 边缘做拨打试验,在不同的参数设置下测试移动台的接入成功率和接入时间以决定提高或降低该参数的数值。 3.2.2.5 注意事项 无。 3.2.2.6 与第一分册参数对应关系 本参数对应于第一分册第5.2节:控制信道最大功率电平MS_TXPWR_MAX_CCH。 23 GSM无线参数调整 3.2.3.1 定义 移动台进行小区重选时,若原小区和目标小区属不同的位置区,则移动台在小区重选后必须启动一次位置更新过 程。由于无线信道的衰落特性,通常在相邻小区的交界处测量得到的两个小区的C2值会有较大的波动,从而使移动台频繁地进行小区重选。尽管移动台两次小区重选的间隔时间不会小于15秒,但对位置更新而言15秒的时间是极其短暂的。它不但使网络的信令流量大大增加、无线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并且由于移动台在位置更新的过程中无 法响应寻呼,因而使系统的接通率降低。为了减小这一问题的影响,GSM规范设立了一个参数,称为小区重选滞后。 要求邻区(位置区与本区不同)信号电平必须比本区信号电平大,且其差值必须大于小区重选滞后规定的值,移动 台才启动小区重选。 3.2.3.2 格式 CRH以十进制数表示,单位为dB,范围为0~14,步长为2dB,默认值为4。 3.2.3.3 传送 小区重选滞后包含于信息单元“小区选择参数(CellSelectionParameter)”中。该信息单元在每个小区广播的系 统消息中周期发送。 3.2.3.4 设置及影响 选择合适的小区重选滞后电平对网络优化有重要的意义。 小区重选滞后通常建议设置为8dB或10dB。在下列情况下建议作适当的调整: , 当某地区的业务量很大,经常出现信令流量过载现象,建议将该地区中属于不同LAC的相邻 小区的小区重选滞后参数增大。 , 若属于不同位置区的相邻小区其重叠覆盖范围较大时,建议增大小区重选滞后参数。 , 若属于不同LAC的相邻小区在邻接处的覆盖较差,即出现覆盖的“缝隙”时,或这种邻接处 地理位置处于高速公路等慢速移动物体较少的地区,建议将小区重选滞后参数设置在2~6dB之 间。 3.2.3.5 注意事项 除非常特殊的情况外,建议该参数不要设置为0dB。 3.2.3.6 与第一分册参数对应关系 本参数对应于第一分册第5.1节:小区重选滞后Cell Selection Hysteresis。 24 GSM无线参数调整 3.2.4.1 定义 在连接模式下(通话过程中),移动台需向基站报告它测量得到的邻小区的信号情况,但每次的报告中最多只能容 纳6个邻小区,因此应尽可能使移动台只报告有可能成为切换目标小区的情况,而非毫无选择地、仅按信号电平大 小来报告(通常应使移动台不报告其它GSMPLMN的小区)。上述功能可以通过限制移动台仅测量网络色码为某些固 定值的小区来实现。参数NCCPERM给出了移动台需测量的小区的NCC码。 由于每个小区的SCH信道上不断传送BSIC,而BSIC的高3比特正是网络色码NCC,因此移动台只需将测量得到的邻区的NCC与参数PLMN比较。若在该集合中,就报告给基站,否则将测量的结果丢弃。 3.2.4.2 格式 此参数以十进制数表示,取值范围为0~7。当设置NCCPERM为某个值时,表示移动站需对NCC码为这个值的小区进行测量。 3.2.4.3 传送 参数“允许的网络色码”在每个小区广播的系统消息中周期传送。 3.2.4.4 设置及影响 在我国,一般每个地区分配有一个(或数个)网络色码,在该地区的所有小区中的参数“允许的网络色码”中必须 包含本地区的网络色码,否则会引起大量的越区掉话和小区重选失败。此外,为了保证地区间的正常漫游,在每个 地区的边缘小区中应包含邻近区域的NCC码。 3.2.4.5 注意事项 该参数的设置不当可能是引起掉话的主要原因之一。 3.2.4.6 与第一分册参数对应关系 本参数对应于第一分册第4.9节:允许的网络色码NCC Permitted。 25 GSM无线参数调整 3.2.5.1 定义 在GSM规范中定义了多种在BCCH信道上发送的系统消息,这些系统消息有一些是系统必须发送的,有一些则是不必 须的。那些不必须发送的系统消息,是由网络操作者根据网络的情况,决定是否发送,系统消息1,7,8就是这一类系统消息。 系统消息类型1在系统采用跳频时必须发送,发送的位置为BCCH信道。系统消息类型7和系统消息类型8在系统消息类型4不能包含所有的小区重选参数时必须发送,发送位置在CCCH信道上。在不满足上述条件时,这些系统消息 可以发送,也可以不发送。 通过对参数SIMSG和MSGDIST的组合使用,网络操作者可以设置系统是否发射系统消息1,7或8。 3.2.5.2 格式 SIMSG此参数以十进制数表示,取值范围为: 1:代表系统消息类型1。 7:代表系统消息类型7。 8:代表系统消息类型8。 MSGDIST以字符串表示,取值范围为: ON:发送SIMSG指示的系统消息。 OFF:不发送SIMSG指示的系统消息。 3.2.5.3 传送 这两个参数为内部使用。 3.2.5.4 设置及影响 系统消息类型1的发送位置为BCCH信道的某个特定时间,在这个时间里只能发送系统消息类型1。若不发送系统消息类型1,只能发送填充消息,也没有其它用途。所以在不一定要发送时,建议发送系统消息类型1。 系统消息类型7和系统消息类型8的发送位置为CCCH信道,若发送系统消息类型7和类型8必须占用一定的CCCH信道资源,所以在不一定要发送时,建议不发送系统消息类型7和类型8。 3.2.5.5 注意事项 在系统采用跳频时,注意一定要将系统消息类型1打开。 在系统采用小区广播信道(CBCH)时,系统消息类型4可能不能包含所有的小区重选参数。这时应注意系统消息类 型4是否能包含所有的小区重选参数,若不能则应将系统消息类型7和类型8打开。 3.2.5.6 与第一分册参数对应关系 无。 26 GSM无线参数调整 3.2.6.1 定义 在每个小区广播的系统消息中有一比特信息指示该小区是否允许移动台接入,即小区接入禁止。参数CB用于表示小区是否设置小区接入禁止。 3.2.6.2 格式 此参数以字符串表示,取值范围为: YES:设置小区接入禁止。 NO:不设置小区接入禁止。 默认值为NO。 3.2.6.3 传送 参数CB包含于信息单元“RACH控制参数”之中,在每个小区广播的系统消息中周期发送。 3.2.6.4 设置及影响 小区接入禁止比特是网络操作员可以设置的参数。通常所有的小区均允许移动台接入,因此该比特置为NO。但在特殊情况下,营运者可能希望某个小区只能用于切换业务,这种要求可以通过设置该比特为YES来实现(CBQ需为NO,参见第0节)。如图4所示。 图4小区接入禁止示意图 假设图中区域A(图中的阴影部分)为繁忙区(大城市商业区等),为了在有限的频率资源下提高该区域的接入性能 通常采用微蜂窝的覆盖方式。同时为了使移动台在高速移动时减少越区切换的次数,通常采用双层网的概念,即建 立基站A(容量可以较小)覆盖整个区域A。一般情况下,移动台均工作于微蜂窝中(可以设置小区的优先级和适当 的重选参数来达到此目的),当移动台在通话过程中高速移动时,网络将强制移动台切换至基站A。若通话完毕时移动台恰好停留在基站A附近且处于微蜂窝小区的边缘,由于基站A的信号质量将远远优于微蜂窝基站的信号(如图 所示),根据GSM规范的规定,移动台不会启动小区重选过程,因此移动台将无法返回微蜂窝小区中。由于基站A的容量一般都较小,上述情况的发生会导致基站A的拥塞。解决这一问题的是将基站A的小区接入禁止位设置为1,即禁止移动台直接接入基站A,只允许切换业务进入基站A的覆盖区。 3.2.6.5 注意事项 小区接入禁止仅用于一些特殊的场合,一般的小区该参数应该设置为NO。 27 GSM无线参数调整 3.2.6.6 与第一分册参数对应关系 本参数对应于第一分册第4.12节:小区接入禁止CELL_BAR_ACCESS。 小区禁止限制( Cell Bar Qualify ,CBQ) 3.2.6.7 定义 对于小区重叠覆盖的地区,根据每个小区容量大小、业务量大小及各小区的功能差异,营运者一般都希望移动台在 小区选择中优先选择某些小区,即设定小区的优先级,这一功能可以通过设置参数“小区禁止限制”(CBQ)来实现。 3.2.6.8 格式 CBQ以字符串表示,取值范围为:HIGH或LOW,默认值为HIGH。CBQ与参数“小区接入禁止CB”(参见第3.2.6 节)共同组成小区的优先级状态,如表. 小区禁止限制 小区接入禁止 小区选择优先级 小区重选状态 NO NO 正常 正常 NO YES 禁止 禁止 YES NO 低 正常 YES YES 低 正常 表4小区优先级 在上述表格中有一个例外,即当下列条件同时满足时,小区选择优先级和小区重选状态应为正常: , 小区属于移动台归属的PLMN , 移动台处于小区测试操作模式 , 小区接入禁止为YES , 小区禁止限制为NO , 接入控制等级15被禁止(参见第3.2.7 节) 3.2.6.9 传送 小区禁止限制(CBQ)包含于信息单元“小区选择参数”中,在每个小区广播的系统消息中周期发送。 3.2.6.10 设置及影响 在通常情况下,所有的小区应设置优先级为“正常”,即CBQ=0。但在某些情况下,如:微蜂窝应用、双频组网 等,运营者可能希望移动台优先进入某种类型的小区,此时网络操作员可以将这类小区的优先级设为“正常”,而 将其它小区的优先级设为“低”。 移动台在小区选择过程中,只有当优先级为“正常”的合适小区不存在时(所谓合适是指各种参数符合小区选择的 条件,即C1>0且小区没有被禁止接入等),才会选择优先级较低的小区。 下述的两个范例说明了合理应用参数CBQ的意义。 范例一: 假设如图5的小区覆盖情况,图中每个园表示一个小区。由于某种原因小区A和B的业务量明显高于其它相邻的小区,为了使整个地区的业务量尽可能均匀,可以将小区A和B的优先级设置为低,而其它小区优先级为正常,从而 使图中阴影区中的业务被相邻小区吸收。必须指出,这种设置的结果是小区A和B的实际覆盖范围减小,但它不同于将小区A和B的发射功率降低,后者可能会引起网络覆盖的盲点和通话质量的下降。 28 GSM无线参数调整 图5CBQ用于均匀小区业务量 范例二: 如图6所示,假设某微小区B与一宏小区A重叠覆盖一区域(图中阴影区)。 图6微小区情况下CBQ的应用 为了使微蜂窝B尽可能多地吸收B区的业务量(尤其是B区的边缘),可以设置小区B的优先级为“正常”,小区A 的优先级为“较低”。这样在小区B的覆盖范围内无论其电平是否比小区A的低,只要符合小区选择的门限,移动台将选择小区B。 3.2.6.11 注意事项 在用小区优先级为手段对网络优化时需注意,CBQ仅影响小区选择,而对小区重选不起作用。因此要真正达到目的必 须结合使用CBQ和C2。 3.2.6.12 与第一分册参数对应关系 本参数对应于第一分册第5.6节:小区禁止限制CBQ。 29 GSM无线参数调整 3.2.7.1 定义 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营运者希望在某些特殊区域中禁止全部或部分移动台发出接入请求或寻呼响应请求。例如, 在某些地区出现紧急状态或某个GSM公用陆地移动网发生严重故障等等。因此,GSM规范(02.11)规定一般给每一个GSM用户(一般用户)分配一个接入等级。接入等级分为等级0至等级9等十种,它们储存于移动用户的SIM卡中。对于一些特殊用户GSM规范保留有5个特殊的接入等级,即等级11至等级15。这些等级通常具有较高的接入优先级。特殊用户同时可以拥有一个或多个接入等级(11~15之间),它们的接入等级同样储存于用户的SIM卡中。接入等级的分配如下: 等级0~9:普通用户; 等级11:用于PLMN的管理等; 等级12:安全部门应用; 等级13:公用事业部门(如:水、煤气等); 等级14:紧急业务; 等级15:PLMN职员。 接入等级为0~9的用户,其接入权力同时适用于归属的PLMN和拜访的PLMN;接入等级为11和15的用户,其接入权力仅适用于归属的PLMN;接入等级为12、13、14的用户,其接入权力适用于归属PLMN所属的国家区域内。 接入等级为11~15的用户比接入等级为0~9的用户具有较高的接入优先级,但在接入等级0~9之间以及在接入等级11~15之间,接入等级数值的大小并不表示接入优先级的高低。 3.2.7.2 格式 接入等级控制参数以十进制数或字符串表示,范围为: 0~15:表示16个接入等级中(其中10表示紧急呼叫允许)某一个被禁止接入。 CLEAR:表示16个接入等级允许接入。 3.2.7.3 传送 接入等级控制参数包含于信息单元“RACH控制参数”之中,在每个小区广播的系统消息中周期发送。 3.2.7.4 设置及影响 C0~C15(不包括C10)可以由网络操作员设定,一般情况下这些比特应被设置成1。合理地设置这些比特对网络的优化具有很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下列方面: 1.在基站的安装、开通过程中或在对某些小区的维护测试过程中,操作员可以将C0~C9设置为0,以强行禁止普通用户的接入从而减小对安装工作或维护工作的不必要影响。 2.在一些业务量很高的小区,忙时会出现拥塞现象,表现为RACH冲突次数较高、AGCH流量过载、Abis接口流量过载等等。在GSM规范中,有许多方式处理过载与拥塞现象,但大多数方式会影响设备资源的利用率。网络操作员可 以采用设置适当的接入控制参数(C0~C15)来控制小区内的业务量。例如当小区出现业务量过载或拥塞时,设置某 些Ci为0,强制这些接入等级的移动台不可以接入本小区(Ci的改变对正在通信过程中的移动台没有影响),从而 减少小区内的业务量。上述方式的缺点在于使某些移动台得到“不公平”的待遇,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周期地改 变小区中C0~C9的数值,如以五分钟为间隔,交替允许接入等级为奇数和偶数的移动台接入。 3.2.7.5 注意事项 无。 30 GSM无线参数调整 3.2.7.6 与第一分册参数对应关系 本参数对应于第一分册第4.13节:接入等级控制AC。 最大重发次数(MAXRET) 3.2.7.7 定义 移动站在启动立即指配过程时(如移动台需位置更新、启动呼叫或响应寻呼时)将在RACH信道上向网络发送“信道请求”消息。由于RACH是一个ALOH信道,为了提高移动台接入的成功率,网络允许移动台在收到立即指配消息前 发送多个信道请求消息。最多允许重发的次数(MAXRET)则由网络确定, 3.2.7.8 格式 MAXRET以十进制数表示,取值有4种,即:1、2、4和7(参见GSM规范04.08表10.48),默认值为7。 3.2.7.9 传送 最大重发次数包含于信息单元“RACH控制参数”中,在每个小区广播的系统消息中周期发送。 3.2.7.10 设置及影响 网络中每个小区的最大重发次数是可以由网络操作员设置的。一般地,MAXRET越大,试呼的成功率越高,接通率也越高,但同时RACH信道、CCH信道和SDCCH信道的负荷也随之增大。在业务量较大的小区,若最大重发次数过大, 容易引起无线信道的过载和拥塞,从而使接通率和无线资源利用率大大降低。相反,若最大重发次数过小,会使移 动台的试呼成功率降低而影响网络的接通率。因此合理地设置每个小区的最大重发次数是充分发挥网络无线资源和 提高接通率的重要手段。最大重发次数M的设置通常可以参考下列方法: , 对于小区半径在3公里以上,业务量较小地区(一般指郊区或农村地区),MAXRET可以设置 为11(即最大重发次数为7)以提高移动台接入的成功率。 , 对于小区半径小于3公里,业务量一般的地区(指城市的非繁忙地区),MAXRET可以设置为 10(即最大重发次数为4)。 , 对于微蜂窝,建议MAXRET设置为01(即最大重发次数为2)。 , 对于业务量很大的微蜂窝区和出现明显拥塞的小区,建议MAXRET设置为00(即最大重发次数 为1)。 3.2.7.11 注意事项 无。 3.2.7.12 与第一分册参数对应关系 本参数对应于第一分册第4.10节:最大重复次数MAX retrans。 31 GSM无线参数调整 3.2.8.1 定义 由于GSM系统中RACH信道是一种ALOH信道,为了减少移动台接入时RACH信道上的冲突次数,提高RACH信道的效率,GSM规范(04.08第3.3.1.2节)中规定了移动台必须采用的接入算法。该算法中应用了三个参数,即:发送分 布时隙数TX、最大重发次数MAXRET和与参数TX及信道组合有关的参数S。 其中参数MAXRET在本文的其它章节中已有描述(参见第0节)。参数TX表示移动台连续发送多个信道请求消息时, 每次发送之间间隔的时隙数,参数S是接入算法中的一个中间变量,由参数TX和CCCH与SDCCH的组合方式确定。 3.2.8.2 格式 TX以十进制数表示,其取值范围为3~12、14、16、20、25、32和50,默认值为50。参数S取值方式由表确定。 CCH信道组合方式 TX CCCH不与SDCCH共用 CCCH与SDCCH共用 3,8,14,50 55 41 4,9,16, 76 52 5,10,20, 109 58 6,11,25, 163 86 7,12,32, 217 115 表5参数S的取值 3.2.8.3 传送 TX包含于信息单元“RACH控制参数”之中,在每个小区广播的系统消息中周期发送。 3.2.8.4 设置及影响 当移动台接入网络时需启动一次立即指配过程,该过程的开始,移动台将在RACH信道上发送(MAXRET+1)个信道请求消息。为了减少RACH信道上的冲突次数,移动台发送信道请求消息的时间必须遵循下列: , 移动台启动立即指配过程开始到第一个信道请求消息发送之间的时隙数(不包括发送消息的 时隙)是一个随机数。这个随机数是属于集合{0,1,„„,MAX(TX,8)-1}中的一个元素。移 动台每次启动立即指配过程时,按均匀分布概率从上述集合中取数。 , 任意两次相邻的信道请求消息之间间隔的时隙数(不包括消息发送的时隙)由移动台以均匀 分布概率方式从集合{S,S+1,„„,S+TX-1}中取出。 由上述分析可知,参数TX越大,移动台发送信道请求消息之间的间隔的变化范围越大,RACH冲突的次数相应减少。参数S越大,移动台发送信道请求消息之间的间隔越大,RACH信道上的冲突减少,同时AGCH信道和SDCCH信道的利用率提高(网络每收到一次信道请求,只要有空闲信道都会分配一个信令信道而不论信道请求消息是否由同一个移 动台发出)。然而,参数TX和S的增大却会延长移动台的接入时间,从而导致整个网络的接入性能下降,因此必须 选择合适的TX和S。 参数S实际上是由移动台根据参数TX和CCH信道的组合情况自行计算得到,而参数TX则在小区广播的系统消息中周期发送。网络操作员可以根据系统的实际应用情况设置适当的TX值以使网络的接入性能最佳。TX值的选择一般可参考下列原则: , 在一般情况下,应取参数TX使参数S尽可能小(以减小移动台接入时间),但必须保证AGCH 信道和SDCCH信道不出现过载。操作过程中,对业务量不明的小区可以任意取一个TX值使参数S 最小,若小区的AGCH或SDCCH信道出现过载则改变TX使S增大一次(参照表5)直到小区不再出 现AGCH或SDCCH信道过载情况。 , 根据上述原则,可以确定TX值的取值范围(对应参数S的每个取值参数TX可以取数个), 当小区RACH冲突数较大时,应取较大的TX值(在上述范围内);在RACH冲突数较少(定量分析 需在实验以后进行)的情况下,应使TX值尽可能小。 32 GSM无线参数调整 3.2.8.5 注意事项 RACH信道上的冲突次数是一个相当关键的性能参数。 3.2.8.6 与第一分册参数对应关系 本参数对应于第一分册第4.11节:发送分布时隙数Tx_integer。 33 GSM无线参数调整 3.2.9.1 定义 IMSI分离过程是指移动台向网络通告它正从工作状态进入非工作状态(通常指关机过程),或SIM卡已从移动台中取出的过程。网络在收到移动台的通告后将指示该IMSI用户处于非工作状态,因此以该用户作为被叫的接续请求将 被拒绝。与分离过程相应的是IMSI结合过程,它是指移动台向网络通告它已进入工作状态(通常指开机过程),或 SIM卡再次被插入移动台。移动台重新进入工作状态后将检测当前所在位置区(LAI)是否和最后记录在移动台中的LAI相同,若相同则移动台启动IMSI结合过程,否则移动台启动位置更新过程(代替IMSI结合过程)。网络接收到位置更新或IMSI结合过程后,将指示该IMSI用户正处于工作状态。 参数ATT用于通知移动台,在本小区内是否允许进行IMSI结合和分离过程。 3.2.9.2 格式 ATT以字符串表示,取值范围为: NO:表示不允许移动台启动IMSI结合和分离过程。 YES:表示移动台必须启用结合和分离过程。 默认值为NO。 3.2.9.3 传送 ATT包含于信息单元“控制信道描述”中,在每个小区广播的系统消息3上传送。 3.2.9.4 设置及影响 ATT标志通常应设置为YES,以便在移动台关机后网络不再处理以该用户为被叫的接续过程,这样不仅节约了网络各 个实体的处理时间,还可以大大节约网络的许多资源(如寻呼信道等)。 3.2.9.5 注意事项 ATT的设置必须注意:在同一位置区的不同小区其ATT设置必须相同。因为,移动台在ATT为YES的小区中关机时启动IMSI分离过程,网络将记录该用户处于非工作状态并拒绝所有以该用户为被叫的接续请求。若移动台再次开机时 处于它关机时的同一位置区(因此不启动位置更新过程)但不同的小区,而该小区ATT设置为NO,因此移动台也不启动IMSI结合过程。在这种情况下,该用户将无法正常成为被叫直到它启动位置更新过程。 3.2.9.6 与第一分册参数对应关系 本参数对应于第一分册第4.1节:IMSI结合和分离允许ATT。 34 GSM无线参数调整 3.2.10.1 定义 GSM系统中发生位置更新的原因主要有两类,一种是移动台发现其所在的位置区发生变化(LAC不同);另一种是网络规定移动台周期地进行位置更新。周期位置更新的频度是由网络控制的,周期长度由参数T3212确定。 3.2.10.2 格式 T3212以十进制数表示,取值范围0~255,单位为6分钟(1/10小时),如T3212=1,表示0.1小时;T3212=255,表示25小时30分。 T3212设置为0表示小区中不用周期的位置更新。 默认值为240。 3.2.10.3 传送 T3212包含于信息单元“控制信道描述”中,在每个小区广播的系统消息中传送。 3.2.10.4 设置及影响 周期位置更新是网络与移动用户保持紧密联系的一种重要手段,因此周期时间越短,网络的总体服务性能越好。但 频繁的周期更新有两个负作用:一是网络的信令流量大大增加,对无线资源的利用率降低,在严重时会直接影响系 统中各个实体的处理能力(包括MSC、BSC和BTS);另一方面则使移动台的功耗增大,使系统中移动台的平均待机 时间大大缩短。因此T3212的设置需权衡网络各方面的资源利用情况而定。 T3212可以由网络操作员设置,参数的具体取值取决于系统中各部分的流量和处理能力。一般建议在业务量和信令流 量较大的地区,选择较大的T3212(如16小时、20小时,甚至25小时等),而对业务量较小、信令流量较低的地 区,可以设置T3212较小(如3小时、6小时等)。对于业务量严重超过系统容量的地区,建议设置T3212为0。为适当地设置T3212数值,在运行的网络上应对系统中各个实体的处理能力和流量作全面的、长期的测量(如MSC、BSC的处理能力,A接口、Abis接口、Um接口以及HLR、VLR等)。上述任何一个环节出现过载时,都可以考虑增大 T3212的值。 3.2.10.5 注意事项 T3212不宜取得太小,因为它不仅使网络各个接口上的信令流量大大增加并且使移动台(特别是手提电话)的耗电量 急剧上升。小于30分钟的T3212(除0以外)可能对网络产生灾难性的影响。 3.2.10.6 与第一分册参数对应关系 本参数对应于第一分册第4.5节:周期位置更新定时器T3212。 35 GSM无线参数调整 3.2.11.1 定义 移动台选择小区后,在各种条件不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移动台将停留在所选的小区中,同时移动台开始测量邻 近小区的BCCH载频的信号电平,记录其中信号电平最大的6个相邻小区,并从中提取出每个相邻小区的各类系统消 息和控制信息。在满足一定的条件时移动台将从当前停留的小区转移到另一个小区,这个过程称为小区重选。所谓 一定的条件包含多方面的因素,如小区的优先级、小区是否被禁止接入等等。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是无线信道的 质量,当邻区的信号质量超过本区时会引起小区重选。小区重选时采用的信道质量标准为参数C2,其计算方式如下: C2=C1+CELL_RESELECT_OFFSET-TEMPORARY_OFFSET×H(PENALTY_TIME-T) 当PENALTY_TIME不等于11111时 C2=C1-CELL_RESELECT_OFFSET 当PENALTY_TIME等于11111时 其中: , 函数H(x)=0,当x<0时;H(x)=1,当x,0时 , T是一定时器,它的初始值为0,当某小区被移动台记录在信号电平最大的六个小区表中时, 则对应该小区的计数器T开始计数,精度为一个TDMA帧(约4.62毫秒)。当该小区从移动台信 号电平最大的六个邻区表中去除时,相应的计数器T被复位。 , CELL_RESELECT_OFFSET用来人为地修正小区重选参数C2。 , TEMPORARY_OFFSET的作用是:从计数器T开始计数到计数器T的值达到PENALTY_TIME规定的 时间期间,给C2一个负作用的修正。 , PENALTY_TIME是TEMPORARY_OFFSET作用于参数C2的时间。但PENALTY_TIME的全1编码保留 用于改变CELL_RESELECT_OFFSET对C2作用的符号。 , CELL_RESELECT_OFFSET、TEMPORARY_OFFSET和PENALTY_TIME是小区重选参数。当小区重选参 数指示PI为1时,它们在小区的BCCH信道上广播;若PI=0,则移动台认为上述三个参数为0, 因此C2=C1。 若移动台计算某邻区(与当前小区位于同一位置区)的C2值超过移动台当前停留小区的C2值,且维持5秒钟以上,则移动台将启动小区重选而进入该小区。若移动台测量到一个与当前小区不在同一个位置区的小区,其计算得 到的C2值超过当前小区C2值与小区重选滞后参数的和,且维持5秒钟以上,则移动台将启动小区重选而进入该小 区。但必须注意,每次由参数C2引起的小区重选至少间隔15秒,这是为了避免移动台频繁的小区重选过程。 由无线信道质量引起的小区重选以参数C2作为标准。C2是基于参数C1并加入一些人为的偏置参数而形成的。加入 人为影响是为了鼓励移动台优先进入某些小区或阻碍移动台进入某些小区,通常这些手段都用来平衡网络中的业务 量。 影响参数C2的因素除C1之外,还有以下三个因素,即:小区重选偏置(CELL_RESELECT_OFFSET,以下简称CRO)、临时偏置(TEMPORARY_OFFSET,以下简称TO)和惩罚时间(PENALTY_TIME,以下简称PT)。 CRO为一量值,它表示对C2的人为修正值。TO表示对C2的临时修正值。所谓临时是指它仅在一段时间内对C2发生作用。而这段时间则由参数PT确定。 3.2.11.2 格式 小区重选偏置(CRO)以十进制数表示,单位为dB,取值范围为0~63,表示0~126dB(以2dB为步长)。默认值为0。 临时偏置(TO)以十进制数表示,单位为dB,取值范围为0~7,表示0~70dB(以10dB为步长),其中70表示无穷大。默认值为0。 36 GSM无线参数调整 惩罚时间(PT)以十进制数表示,单位为秒,取值范围为0~31,其中0~30表示20~620秒(以20秒为步长)。取值31保留用于改变CRO对参数C2的作用方向。默认值为0。 3.2.11.3 传送 参数CRO、TO和PT在每个小区广播的系统消息中传送。 3.2.11.4 设置及影响 上述三个参数的调整可以分为三种情况。 第一,对于业务量很大或由于某种原因使小区中的通信质量较低时,一般希望移动台尽可能不要工作于该小区(即 对该小区具有一定的排斥性)。这种情况下,可以设置PT为31,因此参数TO失效。C2的数值等于C1减CRO,因此对应于该小区的C2值被人为地降低,从而使移动台以该小区作为重选的可能性降低。此外,网络操作员根据对该小 区的排斥程度,可以设置适当的CRO。排斥越大,CRO越大,反之,CRO越小。 第二,对于业务量很小,设备利用率较低的小区,一般鼓励移动台尽可能工作于该小区(即对该小区具有一定的倾 向性)。这种情况下,建议设置CRO在0~20dB之间,根据对该小区的倾向程度,设置CRO。倾向越大,CRO越大,反之,CRO越小。TO一般建议设置与CRO相同或略高于CRO。PT主要作用是避免移动台的小区重选过程过于频繁, 一般建议的设置为20秒或40秒。 第三,对于业务量一般的小区,一般建议设置CRO为0,PT为640秒从而使C2=C1,也即不对小区施加人为影响。 3.2.11.5 注意事项 上述参数的调整必须注意下列问题。 , 无论在何种情况下不建议设置CRO的数值超过25dB,因为过大的CRO会使网络发生一些不稳 定的现象。 , 上述参数的设置是基于每个小区的,但由于参数C2的性质与邻区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在设置 这些参数时必须注意相邻小区之间的关系。 3.2.11.6 与第一分册参数对应关系 本参数对应于第一分册第5.7节:小区重选偏置、临时偏置和惩罚时间CRO、TO&PT。 37 GSM无线参数调整 3.3.1.1 定义 当MS建立一个RR连接后,就不断地向网络报告对本小区和邻小区的测量结果,同时BTS也不断对上行信号进行测量,这些数据在BSS被存储并处理。当处理结果表明应当进行切换时,网络根据处理的结果,对切换的候选小区进 行排队,再进行小区判决,以决定将MS切换到哪一个小区。这个过程称为切换算法。 由此可见,切换算法分为数据处理过程、小区排队过程和小区判决过程。对于这些过程的算法在GSM规范中,并没有给出硬性的规定,仅仅在GSM规范05.08的附录中给出了一个建议的算法,并说明允许不同的厂商自定义算法。 因此对于切换算法(包括测量数据的处理算法、小区排队算法和判决算法等),个个厂家往往有各自不同的算法。 在ERISSON的设备中有两种切换算法,一种是基于GSM规范05.08的附录中所建议的算法,一种为ERICSSON自定义的切换算法。用户可以通过设置参数EVALTYPE选择使用的切换算法。 3.3.1.2 格式 此参数以十进制数表示,范围为1~2,其意义为: 1:采用ERICSSON小区排队算法。 2:采用GSM规范05.08附录A给出的小区排队算法。 3.3.1.3 传送 此参数为内部使用。 3.3.1.4 设置及影响 切换算法对网络的质量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一个好的切换算法应该在各种情况下均能对MS的切换作出合理的处理,从而保证MS的通信质量,而且还应该允许网络的操作者施加一定的人为影响。另外在双频组网和多层网络的情况 下,切换算法均应所不同。 GSM规范05.08附录A中给出的切换算法仅是一个示意性算法,ERICSSON设备可能在这个算法的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的完善,形成了它的“基于GSM规范05.08附录A的小区排队算法”。 因为厂家保密,ERICSSON的这两种小区排队算法我们均无从得到。在一定的网络情况下,采用哪种算法,包括在采 用这种算法时各个参数的取值,这些经验的获得在厂家不提供具体算法的情况下,均需要网络操作者进行大量的实 验。通过在一个小范围的区域进行的大量实验,确定在何种情况下,采用哪种算法能得到最优的网络质量,进而全 网推广。 3.3.1.5 注意事项 无。 3.3.1.6 与第一分册参数对应关系 无。 38 GSM无线参数调整 3.3.2.1 定义 当网络在通信过程中上行话音(或数据)质量恶化到不可接受,且无法通过射频功率控制或切换来改善时(即所谓 的上行无线链路故障),网络可以强行拆链。由于强行拆链实际上引入一次“掉话”的过程,因此必须保证只有在 通信质量确实已无法接受(通常的用户已不得不挂机)时,网络才认为上行无线链路故障。网络检测上行无线链路 故障的方法在GSM规范没有硬性规定,但提出了两种选择,一种是基于上行无线链路质量的检测,另一种是基于对 上行无线链路的SACCH的译码成功率。ERICSSON设备采用第二种方法判断上行无线链路故障,其具体过程与手机使 用的判断下行无线链路故障的过程相一致:网络中需有一计数器S,该计数器在通话开始时被赋予一个初值,即参数--“上行无线链路超时”的值。若每次网络在应该收到SACCH的时刻无法译出一个正确的SACCH消息时,S减1。 反之,网络每接收到一正确的SACCH消息时,S加2,但S不可以超过参数上行无线链路超时的值。当S计到0时, 网络报告上行无线链路故障。 3.3.2.2 格式 此参数以十进制数表示,范围为1~63,默认值为16。 3.3.2.3 传送 此参数为内部使用。 3.3.2.4 设置及影响 请参见下一节。 3.3.2.5 注意事项 请参见下一节。 3.3.2.6 与第一分册参数对应关系 无。 39 GSM无线参数调整 3.3.3.1 定义 当移动台在通信过程中下行话音(或数据)质量恶化到不可接受,且无法通过射频功率控制或切换来改善时(即所 谓的无线链路故障),移动台或者启动呼叫重建,或者强行拆链。由于强行拆链实际上引入一次“掉话”的过程, 因此必须保证只有在通信质量确实已无法接受(通常的用户已不得不挂机)时,移动台才认为下行无线链路故障。 为此GSM规范规定,移动台中需有一计数器S,该计数器在通话开始时被赋予一个初值,即参数--“下行无线链路 超时”的值。若每次移动台在应该收到SACCH的时刻无法译出一个正确的SACCH消息时,S减1。反之,移动台每接收到一正确的SACCH消息时,S加2,但S不可以超过参数下行无线链路超时的值。当S计到0时,移动台报告下行无线链路故障。 3.3.3.2 格式 下行无线链路超时以十进制表示,范围为4~64,步长为4,默认值为16。 3.3.3.3 传送 下行无线链路超时参数由基站在系统消息中发送给移动台。 3.3.3.4 设置及影响 参数“下行无线链路超时”的大小会影响网络的断话率和无线资源的利用率。如图所示。 图7无线链路超时参数应用示意图 若小区A和B是两个相邻的小区,假设一移动台在通话过程中由P点移动至Q点。通常将发生一次越区切换。如果下行无线链路参数设置过小,则因为在A、B小区交界处信号质量较差,很容易在启动越区切换前引起无线链路故障 而造成断话。反之,若该参数设置过大,则当移动台停留在P点附近通话时,尽管话音质量已无法接受,网络却需 很长时间(等到无线链路超时)才能释放相关的资源,从而使资源的利用率变低。因此网络操作员设置适当的数值 至关重要。该参数的设置与系统的实际应用情况密切相关,一般可以参考下列规则: , 在业务量稀少地区(一般指边远地区),该参数建议设置在52~64之间。 , 在业务量较小,覆盖半径较大(一般指郊区或农村地区),该参数建议设置在36~48之间。 , 在业务量较大的地区(一般指城市),该参数建议设置在20~32之间。 , 在业务量很大的地区(通常由微小区覆盖),该参数建议设置在4~16之间。 , 对于存在明显盲点的小区,或发现在移动过程中断话现象严重的地区建议将此参数适当增 大。 3.3.3.5 注意事项 在基站一侧,同样有无线链路故障的监测,但其监测方式可以是基于上行的SACCH错误情况,也可以基于上行的接收电平和接收信号质量。按GSM规范,基站一侧无线链路故障监测方式由营运者决定,因此与营运者购置的系统相 关。必须注意:上、下行的监测标准应在同一个水平上。 3.3.3.6 与第一分册参数对应关系 本参数对应于第一分册第4.7节:无线链路超时(Radio-Link-Timeout)。 40 GSM无线参数调整 3.4.1.1 定义 根据GSM规范GSM系统中的业务信道可分为全速率和半速率信道。一般的GSM系统均支持全速率信道,网络是否支持半速率业务则由网络营运部门决定。新建原因指示参数(NECI),用以告知移动台该地区是否支持半速率业务。 3.4.1.2 格式 NECI由十进制数字表示,范围为0~1,其意义如下: , NECI为0表示本小区不支持半速率业务的接入; , NECI为1表示本小区支持半速率业务的接入。 默认值为0。 3.4.1.3 传送 NECI包含于信息单元“小区选择参数”中,在每个小区广播的系统消息中传送。 3.4.1.4 设置及影响 由于中国电信的GSM网目前并没有开通半速率业务,因此NECI应设置为0。 3.4.1.5 注意事项 无。 3.4.1.6 与第一分册参数对应关系 本参数请参照第一分册第6.3节:新建原因指示(NECI)。 41 GSM无线参数调整 3.5.1.1 定义 为了在一定的通信质量下,尽量减小无线空间的干扰,GSM系统中具有MS的功率控制能力。功率控制是否运用则可以通过设置参数“MS动态功率控制状态(DMPSTATE)”来确定。 3.5.1.2 格式 此参数以识别符表示,范围为ACTIVE或INACTIVE,其意义为: ACTIVE:MS使用动态功率控制。 INACTIVE:MS不使用动态功率控制。 默认值为INACTIVE。 3.5.1.3 传送 此参数为内部使用。 3.5.1.4 设置及影响 采用MS动态功率控制可以减少网络中的无线干扰,可以提高网络的服务质量,所以一般应采用MS的功率控制,即 DMPSTATE应设置为“ACTIVE”。 3.5.1.5 注意事项 无。 3.5.1.6 与第一分册参数对应关系 无。 42 GSM无线参数调整 3.6.1.1 定义 为了在一定的通信质量下,尽量减小无线空间的干扰,GSM系统中一般都具有 BTS的功率控制能力。功率控制是否运用则可以通过设置参数“BTS动态功率控制状态(DBPSTATE)”来确定。 3.6.1.2 格式 此参数以识别符表示,范围为ACTIVE或INACTIVE,其意义为: ACTIVE:BTS使用动态功率控制。 INACTIVE:BTS不使用动态功率控制。 默认值为INACTIVE。 3.6.1.3 传送 此参数为内部使用。 3.6.1.4 设置及影响 采用BTS动态功率控制可以减少网络中的无线干扰,可以提高网络的服务质量,所以一般应采用BTS的功率控制, 即DBPSTATE应设置为“ACTIVE”。 3.6.1.5 注意事项 无。 3.6.1.6 与第一分册参数对应关系 无。 43 GSM无线参数调整 3.7.1.1 定义 下行非连续发送(DTXD)方式是指网络在与手机的通话过程中,话音间歇期间,网络不传送信号的过程。 3.7.1.2 格式 此参数以字符串表示,范围为ON或OFF,其意义为: ON:下行链路使用DTX。 OFF:下行链路使用DTX。 默认值为OFF。 3.7.1.3 传送 此参数为内部使用。 3.7.1.4 设置及影响 下行链路DTX的应用使通话的质量受到相当有限的影响,但它的应用有两个优越性,即:无线信道的干扰得到有效 的降低,从而使网络的平均通话质量得到改善;同时,下行DTX的应用可以减少基站的处理器负载。因此在可能的情况下,建议在网上采用下行DTX。 3.7.1.5 注意事项 根据GSM 规范,下行的非连续发送是一种选项。若基站设备支持该选项,则建 议使用该功能,但必须注意,该功能需有语音编码器(Transcoder)的支持。 3.7.1.6 与第一分册参数对应关系 无。 44 GSM无线参数调整 3.7.2.1 定义 上行非连续发送(DTXU)方式是指移动用户在通话过程中,话音间歇期间,手机不传送信号的过程。 3.7.2.2 格式 网络中是否允许上行链路使用DTX是由网络操作员设置的,即设置参数DTXU。该参数以十进制数字表示,范围为0~2,其意义如下: 0:MS可以使用上行不连续发射。 1:MS应该使用上行不连续发射。 2:MS不能使用上行不连续发射。 3.7.2.3 传送 参数DTXU包含于信息单元“小区选项”中,在每个小区广播的系统消息和 SACCH中周期传送。 3.7.2.4 设置及影响 上行链路DTX的应用使通话的质量受到相当有限的影响,但它的应用有两个优越性,即:无线信道的干扰得到有效 的降低,从而使网络的平均通话质量得到改善;同时,DTX的应用可以大大节约移动台的功率损耗。因此,建议在网 上采用DTX。 3.7.2.5 注意事项 无。 3.7.2.6 与第一分册参数对应关系 本参数对应于第一分册第6.2节:非连续发射DTX。 请参见3.1.6节。 45 GSM无线参数调整 请参见0节。 46 GSM无线参数调整 3.9.1.1 定义 移动站在连接模式下,基站需不断测量移动站的上行电平和上行通话质量。一般情况下,上行接收质量与上行接收 电平成正比,但当上行信道有外部干扰时会出现上行接收电平很高而接收质量却很差的情况。移动站在通话过程中 不断地向网络发送下行测量报告,报告的内容包括服务小区的接收电平和接收质量、服务小区的基站识别码、邻小 区的接收电平、邻小区的基站识别码等等。一般情况下,服务区的接收质量与其接收电平成正比,但当下行信道有 外部干扰时会出现接收电平很高而接收质量却很差的情况。 在以上两种情况下,均将导致一个切换过程。这个切换可以是小区内切换,也可以是小区间切换。系统是否使用小 区内切换功能是由参数“小区内切换开关(IHO)”决定的。 3.9.1.2 格式 此参数以字符串表示,范围为: ON:系统开启小区内切换功能。 OFF:系统不开启小区内切换功能。 默认值为OFF。 3.9.1.3 传送 此参数为内部使用。 3.9.1.4 设置及影响 接收电平很高,接收质量却很差的情况一般是由于存在一个外部干扰造成的,这种干扰一般也仅仅存在于个别频率 点上。采用小区内切换可以减少对通话过程的影响,所以一般应采用小区内切换,IHO应设置为ON。 3.9.1.5 注意事项 无。 3.9.1.6 与第一分册参数对应关系 无。 47 GSM无线参数调整 3.10.1.1 定义 在呼叫建立的指配过程中,由于拥塞的原因可能导致指配失败。一般情况下这种指配失败将导致整个呼叫的失败。 但在GSM系统中规定了一种避免此类失败的功能,实际上是BSS直接将MS指配到邻区的TCH信道上。但并非所有的系统均能支持这个功能。参数“指配其它小区允许(ASSOC)”用以控制系统中是否采用该功能。 3.10.1.2 格式 此参数以字符串表示,范围为: ON:系统开启指配到其它小区的功能。 OFF:系统不开启指配到其它小区的功能。 默认值为OFF。 3.10.1.3 传送 此参数为内部使用。 3.10.1.4 设置及影响 指配到其它小区可以提高系统的呼叫成功率。若条件允许应启用该功能。但这个功能要求系统中的各小区之间有良 好的同步关系,在目前中国电信的GSM网络上不具备此条件,因此ASSOC应设置为“NO”。 3.10.1.5 注意事项 无。 3.10.1.6 与第一分册参数对应关系 无。 48 GSM无线参数调整 3.11.1.1 定义 GSM系统中的BCCH分配(BA)是每个小区所有邻区的BCCH载频频道号的集合。 参数MBCCHNO定义了所有相邻小区的BCCH载频所用的绝对频道号,它用于移动台的小区选择和切换。 3.11.1.2 格式 此参数以十进制数表示,单位为绝对频道号(AFRCN),范围为: GSM900:1~124。 GSM1800:512~885。 3.11.1.3 传送 MBCCHNO以BA表的形式在小区的系统消息中发送。 BA频率表在小区BCCH信道的系统消息2、2bis和2ter中周期广播。当移动台处于连接模式时,BA表还会在SACCH信道上的系统消息5、5bis和5ter中发送。 3.11.1.4 设置及影响 MBCCHNO必须按网络实际上的邻区情况设置。否则可能引起切换失败或小区选择与重选的障碍。 3.11.1.5 注意事项 , 由于中国电信GSM网没有占用GSM系统可用的所有频段,因此设置时必须注意不能超越可用的频 段。 , 每个MA集合中的元素个数不可以超过32个。 , MBCCHNO必须与相邻小区的BCCH载频所用的绝对频道号相同。 3.11.1.6 与第一分册参数对应关系 本参数与第一分册的第4.8节相对应。 49 GSM无线参数调整 3.11.2.1 定义 处于空闲状态的移动台,必须接受小区广播的系统消息2、2bis和2ter中的BA表,以确定邻区的BCCH载频频道号。 当MS处于连接模式(即所谓激活状态)时,MS将无法提取系统消息2、2bis和 2ter)中有关邻区的参数。为了保证MS正常的切换过程,在连接模式下的MS将从 SACCH信道上广播的系统消息5(或系统消息5bis、5ter)中提取邻区的BCCH分配表(BA)。根据网络的实际情况,系统消息5、5bis和5ter)中的BA表可以与系统消息2、2bis和2ter的相同,也可以与之不同。 参数LISTTYPE指明了通过MBCCHNO设置的BCCH频率是用于哪一个BA表的。 3.11.2.2 格式 此参数以识别符表示,范围为: ACTIVE:表示设置的BCCH频率仅影响系统消息5(或系统消息5bis、5ter)中的BA表。 IDLE:表示设置的BCCH频率仅影响系统消息2(或系统消息2bis、2ter)中的BA表。 如果没有设置LISTTYPE,表示设置的BCCH频率影响两个BA表。 3.11.2.3 传送 此参数为内部使用。 3.11.2.4 设置及影响 一般情况下系统消息5(或系统消息5bis、5ter)中的BA表和系统消息2(或系统消息2bis、2ter)中的BA表是一致的,因此应该不设置LISTTYPE。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可以使上述两中情况中定义的邻区有所区别。例如:在 双频组网时,为了使双频MS在空闲模式下尽可能驻留于GSM1800系统,可以设置GSM1800系统的系统消息2、2bis和2ter中不包含相邻的 GSM900的小区,但为了保证MS在连接模式下,为 维持正常的通信必须作的正常切换,在 系统消息5、5bis和5ter)中必须包含相邻的GSM900的小区频率表。 3.11.2.5 注意事项 无。 3.11.2.6 与第一分册参数对应关系 无。 50 GSM无线参数调整 3.12.1.1 定义 按GSM规范05.08的规定,在信道空闲的情况下,BTS必须对每个信道上接收到上行信号进行测量。这时测量到的信 号被认为是一个干扰信号,它的信号强度反映了某个信道受到的干扰大小,称为空闲信道干扰电平。空闲信道干扰 电平的作用主要有两个: 1. 空闲信道干扰电平可以作为OMC或OMC_R中的一项统计数据,反映网络中无线干扰的情况。 2. 空闲信道干扰电平可以作为指配信道时的一个参考因素,在指配信道时,优先考虑干扰比较小的 信道,使用户得到较好的服务。 在ERICSSON的设备中,空闲信道干扰电平的测量可以通过参数ICMSTATE来设置。 3.12.1.2 格式 此参数以识别符表示,有三种合法的识别符:ACTIVE、PASSIVE和NOALLOC,其意义如下: ACTIVE:BSS测量空闲信道干扰电平,并将空闲信道干扰电平用于统计和信道指配过程。 PASSIVE:BSS不测量空闲信道干扰电平。 NOALLOC:BSS测量空闲信道干扰电平,并将空闲信道干扰电平仅作为统计的目的。 默认值为PASSIVE。 3.12.1.3 传送 此参数为内部使用。 3.12.1.4 设置及影响 空闲信道干扰电平反映了系统中无线干扰的情况,有助于网络操作者了解系统的实际情况,在作为信道指配的标准 时,可以提高网络的服务质量,使用户得到较好的服务,显然BSS对空闲信道干扰电平的测量是有益的。但是BSS 对空闲信道干扰电平的测量势必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占用处理器的资源,加重处理器的负载。 空闲信道干扰电平是否作为信道分配的参考因素在GSM规范中没有硬性规定。网络操作者可以根据实际应用的效 果,决定是否将空闲信道干扰电平作为信道分配的参考因素。 在一般情况下,建议网络操作者将此参数设置为ACTIVE或NOALLOC。在特殊情况下,如处理器过载,可以将此参数 设置为PASSIVE。 3.12.1.5 注意事项 无。 3.12.1.6 与第一分册参数对应关系 无。 51 GSM无线参数调整 3.12.2.1 定义 按GSM规范05.08的规定,BTS必须测量所有空闲信道上行链路的干扰电平,其目的是为无线资源的管理和分配提供 依据。空闲信道干扰电平是否作为信道分配的参考因素在GSM规范中没有硬性规定。网络操作者可以根据实际应用的效果,决定是否将空闲信道干扰电平作为信道分配的参考因素。参数NOALLOC决定了是否将空闲信道干扰电平用 于信道分配算法。 3.12.2.2 格式 此参数以字符串表示,范围为NOALLOC。用户在人机命令中加入这个字符串则表示在信道分配算法中不使用空闲信道 干扰电平。 3.12.2.3 传送 此参数为内部使用。 3.12.2.4 设置及影响 空闲信道干扰电平是否作为信道分配的参考因素在GSM规范中没有硬性规定。网络操作者可以根据实际应用的效果,决定是否将空闲信道干扰电平作为信道分配的参考因素。 3.12.2.5 注意事项 无。 3.12.2.6 与第一分册参数对应关系 无。 52 GSM无线参数调整 3.12.3.1 定义 按GSM规范05.08的规定,BTS必须测量所有空闲信道上行链路的干扰电平,其目的是为无线资源的管理和分配提供 依据。由于无线信道干扰的随机性,BTS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对测量的上行干扰电平作平均处理,其平均的周期由参数 “空闲信道干扰电平平均周期(INTAVE)”确定。 3.12.3.2 格式 此参数以十进制数表示,单位为SACCH复帧,范围为1~31,默认值为6。 3.12.3.3 传送 此参数为内部使用。 3.12.3.4 设置及影响 INTAVE的取值越小,测量的实时性越强,但同时在Abis接口上的流量也越大。一般建议INTAVE取6~10的范围。 若Abis信令流量负荷较重时,INTAVE的取值可以适当增大。 3.12.3.5 注意事项 无。 3.12.3.6 与第一分册参数对应关系 无。 53 GSM无线参数调整 3.12.4.1 定义 按GSM规范05.08的规定,BTS必须测量所有空闲信道上行链路的干扰电平,其目的是为无线资源的管理和分配提供 依据。另外,BTS必须对所测得的结果进行分 析,将干扰电平分成5个级别报告给BSC(当MSC询问时,BSC将这些 信息报告给 MSC)。对于5个干扰级别的划分(即所谓干扰带),则由操作人员通过人机界面进行设置。参数“干 扰带边(LIMITn)”确定了划分5个干扰带的边界。 3.12.4.2 格式 此参数以十进制数表示,范围为0~62,其意义如下: 0 <-110dBm 1 -110dBm - -109dBm 2 -109dBm - -108dBm „ „ 61 -50dBm - -49dBm 62 -49dBm - -48dBm 默认值为: LIMIT1:4 LIMIT2:8 LIMIT3:15 LIMIT4:25 3.12.4.3 传送 此参数为内部使用。 3.12.4.4 设置及影响 干扰带的划分应有利于说明系统中的干扰情况。一般建议采用系统的默认参 数。一般情况下,空闲信道干扰电平都较小,因此LIMIT1~4的值应较小。当系统中出现明显的较大干扰时,为了确切了解干扰的大小,可以将LIMIT1~4 适当增大。 3.12.4.5 注意事项 设置时必须注意LIMIT1~LIMIT4的对应关系,保证: LIMIT1?LIMIT2?LIMIT3?LIMIT4 3.12.4.6 与第一分册参数对应关系 无。 54 GSM无线参数调整 3.13.1.1 定义 在单频段的GSM系统中,移动台向网络报告邻区测量结果时,只需报告一个频段内信号最强的6个邻区的内容。当多频段共同组网时,运营者通常根据网络的实际情况希望移动台在越区切换时,优先进入某一个频段。因此希望移 动台在报告测量结果时不仅根据信号的强弱,还需根据信号的频段。参数“多频段指示(MBCR)”即用于通知移动台需报告多个频段的邻区内容。 3.13.1.2 格式 多频段指示(MBCR)由十进制数字表示,范围为0~3,意义如下: , 0:移动台需根据邻区的信号强度,报告6个信号最强的NCC已知的且是允许的邻区测量结 果,而不管邻区处于哪个频段。 , 1:移动台需报告邻区表中包含的每个频段(不包含当前服务区所用频段)的、信号强度最 强、NCC已知且是允许的一个邻区测量结果。在剩余位置上报告当前服务区所用频段中的邻区。若 还有剩余位置,则报告其余邻区的情况,而不管邻区处于哪个频段。 , 2:移动台需报告邻区表中包含的每个频段(不包含当前服务区所用频段)中、信号强度最 强、NCC已知且是允许的两个邻区的测量结果。在剩余位置上报告当前服务区所用频段中的邻区。 若还有剩余位置,则报告其余邻区的情况,而不管邻区处于哪个频段。 , 3:移动台需报告邻区表中包含的每个频段(不包含当前服务区所用频段)中、信号强度最 强、NCC已知且是允许的三个邻区的测量结果。在剩余位置上报告当前服务区所用频段中的邻区。 若还有剩余位置,则报告其余邻区的情况,而不管邻区处于哪个频段。 默认值为0。 3.13.1.3 传送 多频段指示(MBCR)包含于信息单元“邻小区描述”中,在每个小区广播的系统消息2ter和5ter中发送。 3.13.1.4 设置及影响 多频段指示(MBCR)的取值范围是0~3。在多频段应用的环境下,它的取值与各个频段中的业务量有关。一般在设 置时可以参考下列原则: , 各频段的业务量基本相同,运营者对频段无选择性时,应设置多频段指示为“0”。 , 各频段的业务量明显不同,运营者希望移动台能优先进入某一频段,应设置多频段指示为 “3”。 , 介于上述两种情况间时,可设置多频段指示为“1”或“2”。 在目前中国电信的GSM网上,正准备引入GSM1800系统与GSM900系统共同组网。由于在组网初期,GSM1800系统的业务量很小,一般希望移动台能尽可能地工作于该频段上。因此应设置GSM1800小区的切换优先级较高,相应的多频段指示应选择“3”为宜。 3.13.1.5 注意事项 在单频系统中,不应该使用系统消息2ter和5ter。因此不存在参数“多频段指示”。 3.13.1.6 与第一分册参数对应关系 本参数请参照第一分册第4.15节:多频段指示(Multiband_Reporting)。 55 GSM无线参数调整 3.13.2.1 定义 对于每个MS均有一些关于MS能力的信息,如MS的功率等级、支持的加密算法、是否支持MS起始的短消息等等,这些信息称为MS的CLASSMARK,这些信息一般存放在网络的数据库中。在单频网络中,MS的CLASSMARK一般不发生变化,当MS接入网络请求服务时,网络通过查询数据库可以得到这些信息,不需要MS向网络报告。若MS的这些数据发生变化或网络向MS查询它的CLASSMARK时,MS通过发送CLASSMARK CHANGE消息向网络报告自己的 CLASSMARK。 由于双频组网的出现,双频手机应运而生。而在不同的频段中,同一双频手机的CLASSMARK往往是不同的,如功率等级等等。当手机接入网络时,网络并不清楚手机目前在哪一个频段,因此也无从得到MS的CLASSMARK。这样势必会造成手机每次接入网络时,网络均要询问手机的CLASSMARK。所以在GSM规范Phase2plus中增加了“CLASSMARK早送”的选项,当网络采用这个选项时,支持这个选项的手机在接入网络后会在尽可能早的时间向网络发送 CLASSMARK CHANGE消息,这 样就避免了网络的查询过程。 3.13.2.2 格式 此参数采用字符串表示,取值范围为:YES或NO,其意义如下: YES:小区采用“CLASSMARK早送”选项。 NO:小区不采用“CLASSMARK早送”选项。 默认值为NO。 3.13.2.3 传送 此参数在系统消息类型3中发送。 3.13.2.4 设置及影响 这项功能是适应双频组网的情况而产生的,因此在单频组网的情况下,建议将此参数设置为“NO”;在双频组网、允许双频手机在双频网络之间进行切换的情况下,将此参数设置为“YES”,可以减少信令流量。 3.13.2.5 注意事项 在双频组网的情况下,应将网络中所有小区的此参数设置为同一值,不能有一个或多个小区的此参数设置为不同的 值,否则引起网络质量的下降。 3.13.2.6 与第一分册参数对应关系 无。 56 GSM无线参数调整 [1] YD/T855.21-1996 900MHz TDMA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无线接口信令部分 [2] YD/T855.22-1996 900MHz TDMA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无线接口物理层部分 [3] YDN 041-1997 1800MHz TDMA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技术要求 [4] TZ 019-1995 900MHz TDMA 数字公用陆地蜂窝移动通信网技术体制 [5] NOKIA,《DX200 BSS Radio Network Parameter dictionary》Operating Manual,Document Class 2.3 [6] GSM 02.01 Version 5.2.0 :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Phase 2+); Principles of telecommunication services supported by a GSM 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 (PLMN)". [7] GSM 02.03 Version 5.3.1 (ETS 300 905):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Phase 2+); Teleservices supported by a GSM 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 (PLMN)". [8] GSM 02.04 Version 5.6.1 (ETS 300 918):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Phase 2+); General on supplementary services". [9] GSM 02.09 Version 5.1.0 (ETS 300 920):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Phase 2+); Security aspects". [10] GSM 02.11 Version 5.0.1 (ETS 300 921):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Phase 2+); Service accessibility". [11] GSM 03.01 Version 5.1.0: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Phase 2+); Network functions". [12] GSM 03.02 Version 5.1.0: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Phase 2+); Network architecture". [13] GSM 03.03 Version 5.0.2 (ETS 300 927):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Phase 2+); Numbering, addressing and identification". [14] GSM 03.04 Version 5.0.0: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Phase 2+); Signalling requirements relating to routing of calls to mobile subscribers". [15] GSM 03.05 (ETR 351): Version 5.0.0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Phase 2+); Technical performance objectives". [16] GSM 03.07 Version 5.0.0: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Phase 2+); Restoration procedures". [17] GSM 03.09 Version 5.1.0: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Phase 2+); Handover procedures". 57 GSM无线参数调整 [18] GSM 03.10 Version 5.2.0: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Phase 2+); GSM 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 (PLMN) connection types". [19] GSM 03.11 Version 5.0.0 (ETS 300 928):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Phase 2+); Technical realization of supplementary services". [20] GSM 03.12 Version 5.0.0: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Phase 2+); Location registration procedures". [21] GSM 03.13 Version 5.0.0: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Phase 2+);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DRX) in the GSM system". [22] GSM 03.30 (ETR 364): Version 5.0.0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Phase 2+); Radio network planning aspects". [23] GSM 03.50 Version 4.1.1 (ETS 300 903):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Phase 2); Transmission planning aspects of the speech service in the GSM 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 (PLMN) system". [24] GSM 04.01 Version 4.0.3 (ETS 300 550):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Phase 2+); Mobile Station - Base Station System (MS - BSS) interface General aspects and principles". [25] GSM 04.02 Version 5.0.0: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Phase 2+); GSM 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 (PLMN) access reference configuration". [26] GSM 04.03 Version 5.2.0: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Phase 2+); Mobile Station - Base Station System (MS - BSS) interface Channel structures and access capabilities". [27] GSM 04.04 Version 5.0.1 (ETS 300 936):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Phase 2+); layer 1 General requirements". [28] GSM 04.05 Version 5.0.1 (ETS 300 937):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Phase 2+); Data Link (DL) layer General aspects". [29] GSM 04.06 Version 5.1.1 (ETS 300 938):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Phase 2+); Mobile Station - Base Station System (MS - BSS) interface Data Link (DL) layer specification". [30] GSM 04.07 Version 5.2.0 (ETS 300 939):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Phase 2+); Mobile radio interface signalling layer 3 General aspects". [31] GSM 04.08 Version 5.6.2 (ETS 300 940):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Phase 2+); Mobile radio interface layer 3 specification". [32] GSM 04.13 Version 5.1.1 (ETS 300 944):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Phase 2+); Performance requirements on mobile radio interface". [33] GSM 04.21 Version 5.2.0 (prETS 300 945):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Phase 2+); Rate adaption on the Mobile Station - Base Station System (MS - BSS) interface". [34] GSM 04.22 Version 5.2.0 (prETS 300 946):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Phase 2+); Radio Link Protocol (RLP) for data and telematic services on the Mobile Station - Base Station System (MS - BSS) interface and the Base Station System - Mobile-services Switching Centre (BSS - MSC) interface". 58 GSM无线参数调整 [35] GSM 05.01 Version 5.3.0: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Phase 2+); Physical layer on the radio path General description". [36] GSM 05.02 Version 5.4.0 (prETS 300 908):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Phase 2+); Multiplexing and multiple access on the radio path". [37] GSM 05.03 Version 5.3.1 (ETS 300 909):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Phase 2+); Channel coding". [38] GSM 05.04 Version 5.0.1 (ETS 300 959):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Phase 2+); Modulation". [39] GSM 05.05 Version 5.5.0 (prETS 300 910):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Phase 2+); Radio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40] GSM 05.08 Version 5.4.0 (prETS 300 911):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Phase 2+); Radio subsystem link control". [41] GSM 05.10 Version 5.1.1 (ETS 300 912):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Phase 2+); Radio subsystem synchronisation". [42] GSM 06.01 Version 5.0.1 (ETS 300 960):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Phase 2+); Full rate speech processing functions". [43] GSM 06.10 Version 5.0.1 (ETS 300 961):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Phase 2+); Full rate speech transcoding". [44] GSM 06.31 Version 5.0.1 (ETS 300 964):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Phase 2+); Discontinuous Transmission (DTX) for full rate speech traffic channel". [45] GSM 06.32 Version 5.0.1 (ETS 300 965):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Phase 2+); Voice Activity Detection (VAD)". [46] GSM 06.02 Version 5.. (ETS 300 966):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Phase 2+); Half rate speech processing functions". [47] GSM 06.20 Version 5.. (ETS 300 969):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Phase 2+); Half rate speech transcoding". [48] GSM 06.41 Version 5.. (ETS 300 972):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Phase 2+); Discontinuous Transmission (DTX) for half rate speech traffic channels". [49] GSM 06.42 Version 5.. (ETS 300 973):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Phase 2+); Voice Activity Detection (VAD) for half rate speech traffic channels". [50] GSM 08.01 Version 4.0.2 (ETS 300 587-1):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Phase 2); Base Station System - Mobile services Switching Centre (BSS - MSC) interface General aspects". [51] GSM 08.02 Version 5.1.0: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Phase 2+); Base Station System - Mobile-services Switching Centre (BSS - MSC) interface Interface principles". [52] GSM 08.04 Version 4.0.2 (ETS 300 588):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Phase 2); Base Station System - Mobile-services Switching Centre (BSS - MSC) interface Layer 1 specification". 59 GSM无线参数调整 [53] GSM 08.06 Version 5.1.0: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Phase 2+); Signalling transport mechanism specification for the Base Station System - Mobile-services Switching Centre (BSS - MSC) interface". [54] GSM 08.08 Version 5.6.3 :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Phase 2+); Mobile Switching Centre - Base Station System (MSC - BSS) interface Layer 3 specification". [55] GSM 08.20 Version 5.2.0: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Phase 2+); Rate adaption on the Base Station System - Mobile-services Switching Centre (BSS - MSC) interface". [56] GSM 08.51 Version 4.0.3 (ETS 300 592):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Phase 2); Base Station Controller - Base Transceiver Station (BSC - BTS) interface General aspects". [57] GSM 08.52 Version 4.0.3 (ETS 300 593):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Phase 2); Base Station Controller - Base Transceiver Station (BSC - BTS) interface Interface principles". [58] GSM 08.54 Version 5.0.0: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Phase 2+); Base Station Controller - Base Transceiver Station (BSC - BTS) interface Layer 1 structure of physical circuits". [59] GSM 08.56 Version 4.0.1 (ETS 300 595):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Phase 2); Base Station Controller - Base Transceiver Station (BSC - BTS) interface Layer 2 specification". [60] GSM 08.58 Version 5.3.0: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Phase 2+); Base Station Controller - Base Transceiver Station (BSC - BTS) interface Layer 3 specification". [61] GSM 08.60 Version 5.1.0 (prETS 300 737):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Phase 2+); Inband control of remote transcoders and rate adaptors". [62] GSM 08.61 Version 5.0.1 (ETS 300 979):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Phase 2+); Inband control of remote transcoders and rate adaptors (half rate)" BCC:BaseStationColourCode.基站色码。 BSIC:BaseStationIdentificationCode.基站识别码。 CA:CellAllocation.小区配置。 CGI:CellGlobalIdentification.小区全球识别。 CI:CellIdentification.小区识别。 HSN:HoppingSequenceNumber.跳频序列号。 LAC:LocationAreaCode.位置区码。 LAI:LocationAreaIdentification.位置区识别。 60 GSM无线参数调整 MA:MobileAllocation.移动配置。 MAI:MobileAllocationIndex.移动配置。 MAIO:MobileAllocationIndexOffset.移动配置偏移。 MCC:MobileCountryCode.移动国家号。 MNC:MobileNetworkCode.移动网号。 NCC:NetworkColourCode.网络色码。 SCH:SynchronizationChannel.同步信道。 61 GSM无线参数调整 参数类型 参数归属 参数名 注 位置数据 公共位置数据 位置数据 RSITE 3 DL 3 BSC数据 UL 3 BSPWRB 1 CELL 3 CGI 1 BSIC 1 小区数据 BCCHNO 1 BCCHTYPE 1 AGBLK 1 MFRMS 1 FNOFFSET 1 SCTYPE 2 公共数据 资源类型识别符 CHTYPE 3 CHRATE 3 TSC 3 小区/子小区数据 MSTXPWR 1 小 BSPWRT 2 CHGR 2 HOP 1 HSN 1 区 NUMREQBPC 3 信道组数据 DCHNO 3 SDCCH 1 TN 3 数 CBCH 1 CELLR 3 CTYPE 3 邻小区有关数据 据 RELATION 3 邻小区 CS 3 有关数据 邻小区的附加参数 外部邻小区数据 PAGREP1LA 3 PAGREPGLOB 3 PAGNUMBERLA 3 寻呼-MSC数据 PAGTIMEFRST1LA 3 PAGTIMEFRSTGLOB 3 PAGTIMEREP1LA 3 空闲模式 PAGTIMEREPGLOB 3 BTDM 3 隐含IMSI分离-MSC数据 3 GTDM 自动除名MSC数据 TDD 3 ACCMIN 1 空闲模式-小区数据 CCHPWR 1 参数类型 参数归属 参数名 注 CRH 1 小 NCCPERM 1 SIMSG 1 空闲模式 空闲模式-小区数据 MSGDIST 1 区 CB 1 CBQ 1 62 GSM无线参数调整 ACC 1 MAXRET 1 数 TX 1 ATT 1 T3212 1 CRO 1 据 TO 1 PT 1 HNDRELCHINTRA 3 HNDSDCCH 3 MSC内部切换-MSC数据 HNDSDCCHTCH 3 HNDTCMDINTRA 3 HNDTGSOPINTRA 3 HNDSDCCHINTO 3 MSC间切换-原MSC数据 HNDBEFOREBANSW 3 MSC间切换-非原MSC数据 HNDSDCCHINTI 3 系统类型BSC数据 SYSTYPE 3 算法选择BSC数据 EVALTYPE 1 TINIT 2 流量控制-BSC数据 TALLOC 2 TURGEN 2 位 滤波器控制BSC数据 TAAVELEN 2 SSEVALSD 2 QEVALSD 2 SSEVALSI 2 QEVALSI 2 SSLENSD 2 置 QLENSD 2 滤波器控制-小区数据 SSLENSI 2 QLENSI 2 SSRAMPSD 2 SSRAMPSI 2 MISSNM 2 BSPWR 2 MSRXMIN 2 基本排队-小区数据 BSRXMIN 2 MSRXSUFF 2 BSRXSUFF 2 基本排队小区/子小区数据 BSTXPWR 2 KHYST 2 基本排队-邻小区数据 LHYST 2 参数类型 参数归属 参数名 注 TRHYST 2 小 KOFFSET 2 基本排队-邻小区数据 LOFFSET 2 TROFFSET 2 TALIM 2 PSSBQ 2 位 紧急条件-小区数据 PSSTA 2 PTIMBQ 2 置 PTIMTA 2 区 紧急条件-邻小区数据 BQOFFSET 2 紧急条件-外部邻小区数据 EXTPEN 2 QLIMDL 2 紧急条件小区/子小区数据 QLIMUL 2 切换失败小区数据 PSSHF 2 63 GSM无线参数调整 PTIMHF 2 IBHOSICH 2 信令信道切换BSC数据 IHOSICH 2 数 信令信道切换小区数据 SCHO 2 RPD负载-小区数据 CELLQ 2 MAXTA 2 断链算法-小区数据 RLINKUP 1 RLINKT 1 BSC交换性能数据 CHALLOC 2 信道管理 CHAP 2 /TCH指配 小区数据 NECI 1 据 小区数据 DMPSTATE 1 SSDES 2 INIDES 2 SSLEN 2 INILEN 2 LCOMPUL 2 动态MS 功率控制 小区/子小区数据 PMARG 2 QDESUL 2 QLEN 2 QCOMPUL 2 REGINT 2 DTXFUL 2 小区数据 DBPSTATE 1 SDCCHREG 2 SSDESDL 2 REGINTDL 2 SSLENDL 2 动态BTS 功率控制 小区/子小区数据 LCOMPDL 2 QDESDL 2 QCOMPDL 2 QLENDL 2 BSPWRMIN 2 参数类型 参数归属 参数名 注 DTXD 1 小 DTX 小区数据 DTXU 1 HOP 1 信道组数据 HSN 1 跳频 FHOP 3 硬件特性 数据 COMB 3 IHO 1 TMAXIHO 2 区 TIHO 2 小区内切换 小区/子小区数据 MAXIHO 2 QOFFSETUL 2 QOFFSETDL 2 SSOFFSETUL 2 小区内切换 小区/子小区数据 SSOFFSETDL 2 ASSOC 1 IBHOASS 2 数 BSC数据 TINITAW 2 指配到 TALLOCAW 2 其它小区 小区数据 AW 2 CAND 2 邻小区数据 AWOFFSET 2 Overlaid Overlaid子小区数据 LOL 2 64 GSM无线参数调整 /underlaid LOLHYST 2 据 子小区 TAOL 2 TAOLHYST 2 LEVEL 2 LEVTHR 2 多层小区结构 小区数据 LEVHYST 2 PSSTEMP 2 PTIMTEMP 2 扩展范围 小区数据 XRANGE 3 MBCCHNO 1 双B 小区数据 LISTTYPE 1 A表 MRNIC 3 ICMSTATE 1 NOALLOC 1 空闲信道测量 小区数据 INTAVE 1 LIMITn 1 BSC数据 LSSTATE 3 BSC交换特性数据 CLSTIME-INTERVAL 3 CLSSTATE 3 CLSACC 3 小区负载分担 CLSLEVEL 3 小区数据 CLSRAMP 3 HOCLSACC 3 RHYST 3 65 GSM无线参数调整 参数类型 参数归属 参数名 注 BSC交换特性数据 CLMRKMSG 3 MODE 3 BSC数据 GSYSTYPE 3 多频段操作 CSYSTYPE 3 小区数据 MBCR 1 ECSC 1 硬件特性数据 BAND 3 CAPLTCHSCH 3 小 CAPLTCHEMER 3 CAPLTCHMOVAL 3 CAPLSCHMOVAL 3 CAPLTCHMTVAL 3 区 CAPLSCHMTVAL 3 MSC交换特性数据 CAPLTCHMTOVERR 3 CAPLSCHMTOVERR 3 数 CAPLTCHMTPREF 3 不同的 CAPLSCHMTPREF 3 信道分配 SMOASSIGN 3 SMTASSIGN 3 据 BSC交换特性数据 DCAHANDOVER 3 DCASTATE 3 BSC数据 EMERGPRL 3 STATSINT 3 资源类型数据 PP 3 PRL 3 优先级描述数据 INAC 3 PROBF 3 CHGR 3 TG 3 TFMODE 3 ANT 3 ANTA 3 ANTB 3 发信组的 硬件特性 分配数据 TRXC 3 TEI 3 CTEI 3 TXID 3 MPWR 3 RXD 3 注:表示按照我们的理解对参数进行的分类,包括以下几种: 1. 表示在本文中有专门章节描述的无线参数 2. 表示用于缺少资料,我们无法进行分析的无线参数 3. 表示与无线参数无关或对网络的无线性能影响不大的参数 66 GSM无线参数调整 版本号 修改内容 时间 作者 V1.0.0 初版 98/9/5 邮电一所 67 GSM无线参数调整 随着中国移动通信的高速发展,中国电信正面临严峻的挑战。一方面由于移动用户数的惊人发展,通信网络的扩容 使各个管理部门不得不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员;另一方面如何提高通信质量、提高网络的平均服务水平以及提高系 统设备的利用率又是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 长期以来邮电部电信总局及所属移动局在GSM网络的优化工作中作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通过不懈的努力,近一年 来GSM网络的通信质量有了明显的改善。但GSM网络的优化工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手段也多种多样。其中通过 调整无线参数的方式具有相当大的优越性,因为这一优化过程不需要进行设备的大量投资,且可以解决许多工程上 难以解决甚至根本无法解决的问题。因此邮电部电信总局移动局设立了“无线参数优化调整方式”的软课题项目。 该课题的研究预示着中国GSM网络的优化工作开始进入一个新的、更高层次的阶段。 邮电部第一研究所是国内最早从事GSM系统设备研究的单位之一。在国家“八五”攻关期间研制出国内第一套GSM 系统。根据邮电部关于把工作重点转移到支撑网络上的精神,邮电部第一研究所积极争取了移动局设立的“无线参 数优化调整方式”项目,期间与移动局进行了多次磋商,得到了移动局的大力支持,于一九九七年七月取得了该项 目的研究资格。与此同时,邮电部第一研究所组织了大量曾参与GSM系统设备研究的技术人员从事该项目的研究。 根据移动局的精神,该项目的研究将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根据GSM规范整理出有关的无线参数,说明每个参数的意义及调整范围,分析参数调整引起的结果,建 议调整的方式。 第二阶段,根据目前国内常用的GSM国外设备,包括阿尔卡特(ALCATEL)、西门子(SIEMENS)、爱立信 (ERICSSON)、诺基亚(NOKIA)和摩托罗拉(MOTOROLA)公司的设备,分别制定出相应的无线参数调整方式,并与 GSM规范规定的参数建立对应关系。 第三阶段,将上述研究结果应用到试验网上进行验证和修正。 根据上述项目,拟定首先编写一套无线参数调整手册,共分六册: 第一分册:基于GSM规范的无线参数调整方式分析; 第二分册:基于西门子GSM设备的无线参数调整方式分析; 第三分册:基于阿尔卡特GSM设备的无线参数调整方式分析; 第四分册:基于爱立信GSM设备的无线参数调整方式分析; 第五分册:基于诺基亚GSM设备的无线参数调整方式分析; 第六分册:基于摩托罗拉GSM设备的无线参数调整方式分析。 在手册的编写过程中,由于GSM无线参数的种类和数量繁多,难以保证一次将参数整理完整,因此将各个手册设定 了版本号,在今后根据需要对手册进行重新修正或补充并更新版本号。版本号由一个字母和三个数字组成,按如下 的形式组成: 版本号:Vx.y.z。 其中: , V表示版本(Version)。 , x是一个大于0的整数,由1开始编号,当版本中的内容与原有内容有较大的修改或补充时, X递增1; , y是大与等于0的整数,在初始版本中或每次x递增时y设为0,当版本中的内容与原有内容 在局部发生变动或修改时y递增1; 68 GSM无线参数调整 , z是大与等于0的整数,在初始版本中以及每次x或y递增时z设为0,当版本中的内容与原 有内容只在语法或表达形式上发生变动时z递增1。 由于时间仓促及编写人员对网络操作员了解较少,因此手册中在参数的分类和归纳上有一定的偏面性,有待今后在 试验后进一步修改、调整。 关于移动通信系统,特别是GSM系统的话务模型依然是一个正在研究的学术问题,且话务模型随地理位置的不同有 较大的离散性,加之编写人员对实际网络的运行情况了解较少,因此在初始版本中大量的分析基于定性的水平。例 如在话务量、信令流量以及其它指标的比较中一般以“很大”、“较大”、“一般”和“较小”来衡量。对于这些 指标的定量分析将在确立实际的话务模型后,在大量试验的基础上进行。 手册的编写受到邮电部电信总局移动局的大力关心和支持,并给予了大量的帮助和指导。 在手册的编写过程中,邮电部第一研究所投入了一批有经验的科技人员,他们应用在“八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期 间掌握的GSM技术,对各个参数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因此,在一定意义上本手册的编写是基于“八五”攻 关成果之上的。但是,由于编写人员对GSM规范的理解尚不够精确,加之能力所限,手册中难免有不妥之处,恳请 有关专家予以指正。 69 GSM无线参数调整 R 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 CCCH RACH(SDCCH,MS/) DCCH SDCCH(/);TCHSACCH (/MS);TCHFACCH(TCH,20ms) BCHCCCH FCCH(MS);PCH(MS); SCH (MSFRAME NOBTSBSIC);AGCH(MSSDCCH) BCCH(BTS) 1 TRX == 1×BCCH +CCCH +4SDCCH / 4 2-5TRX == 1×BCCH +CCCH ------------- (TS0) 1×8SDCCH / 8 6-8TRX == 1×BCCH +CCCH ------------- (TS0) 2×8SDCCH / 8 6-8TRX == 2×BCCH +CCCH ------------- (TS0,2,4,6) 4×8SDCCH / 8 邮电部电信总局移动局
/
本文档为【GSM 网络无线参数优化调整原理】,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