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第五章 婴儿智力开发.doc

2017-10-06 50页 doc 151KB 39阅读

用户头像

is_153723

暂无简介

举报
第五章 婴儿智力开发.doc第五章 婴儿智力开发.doc 第五章 婴儿智力开发 本章主要问题 1、阐述婴儿视力发育过程。 、讲解新生儿的视力训练及操作方法。 2 3、提供婴儿视力发育的内容及训练方法、注意事项。 4、阐述一岁婴儿的视力发育的特点及一岁婴儿的视力训练的方法 5、探讨一岁婴儿听力发育的主要内容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6、阐述婴儿的听力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 7、阐述婴儿的味觉训练方法 8、探讨婴儿的触觉训练的方法 9、阐述婴儿的嗅觉训练办法 10、讲解如何对婴儿进行认知综合训练 11、阐述婴儿语言发育特点 12、探讨如何对婴儿...
第五章   婴儿智力开发.doc
第五章 婴儿智力开发.doc 第五章 婴儿智力开发 本章主要问 1、阐述婴儿视力发育过程。 、讲解新生儿的视力训练及操作方法。 2 3、提供婴儿视力发育的内容及训练方法、注意事项。 4、阐述一岁婴儿的视力发育的特点及一岁婴儿的视力训练的方法 5、探讨一岁婴儿听力发育的主要内容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6、阐述婴儿的听力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 7、阐述婴儿的味觉训练方法 8、探讨婴儿的触觉训练的方法 9、阐述婴儿的嗅觉训练办法 10、讲解如何对婴儿进行认知综合训练 11、阐述婴儿语言发育特点 12、探讨如何对婴儿进行语言能力的培养 本章学习方法及建议 1、学习本章内容要密切联系实际需要,提倡在反复研究案例的基础上模仿,掌握规范操作。也可围绕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查看有关的训练,带着问题学习。 2、在浏览学习各项技能的概念和有关理论的同时,通过参与学习活动,体验各项感官训练过程技能,通过研究和分析自己感兴趣的案例,加深对相关理论的理解,有利于更新科学教育观念,形成通过“学操作”来“学知识”,学会婴儿智力开发的基本理念。 3、 如果在学习过程中有疑难问题,可以通过网络或其他途径征求咨询或辅导。 4、在学习基本内容的基础上,多阅读有关书籍、资料,丰富婴儿保健常识和技巧。 5、大部分内容可以通过自学交流的方式学习,突出重点问题和个别问题。 心理学家研究证实,0,3岁是开发儿童智力的关键时期,因为0,3岁是人脑发育的重要阶段。此期婴儿的脑重增加特别快,刚出生时仅370克左右;9个月就增加至660克;3岁可达到1200克,约占成人脑重的70%,80%。此期幼儿的好奇心和接受外界事物的能力都很强,其记忆力也可达到成人的50%。心理学家华生对待童理发展本观源于洛克“白板说”,认为儿童生来类似一块“白板”,其后儿童的发展就在这块“白板”上学习并建立起S,R联结过程。其后儿童发展行为模式的习惯逐渐建立并复杂化,儿童的发展是一个量变过程,因而不体现出阶段性。 第一节 婴儿的视觉 1 人对周围环境的信息大多数是通过视觉系统获得的。视觉主要是对物体所展现的复杂信息的察觉和辨认。眼睛察觉和辨认刺激物需要具备一定的视觉技能,主要有视觉集中、视觉追踪运动、颜色视觉、对光的察觉和视敏度。 视觉是婴儿萌发最迟的一项感觉,但一旦把其萌发后,却是发展最迅速的。我们认为,“视觉启智”是比较容易做到的一种开发智力的方法,在婴儿三岁前提早培养一定能收效良好。因此,要想婴儿智能得以较好的开发,就首先要给予视觉刺激,尤其是颜色方面的视觉,它在人的心理发展中有重要作用。 一、 婴儿的视觉详细发育过程 对于婴儿的视觉智能来说,在0—6个月时是黑白期。这个时期的婴儿只能看到 光和影,吃奶的时候刚好可以看到妈妈的脸;等婴儿3个月时,就已经具有三色视觉, 但他们最感兴趣的还是对比强烈的黑白两色,尤其是黑白相间的图案,所以此时最好 在距离婴儿20—38厘米处放一些具有黑白对比色的玩具。到婴儿6—12个月,他们 的视觉智能就属于色彩期。这一时期也是婴儿辨别物体物象细微差别能力的发展关键 期,此时,对于婴儿来说,最需要的是颜色对比鲜明的图像和玩具。 1个月 新生儿具有生理性远视,即看不清近处而容易看见远处的东西,对于红色较敏感。出生2周对向自身方向移动、来自半米远的光线,两眼做出向内转动的动作。出生3周能注视较大的物体并分辨出颜色,两眼可单方向追随物体的移动。俯卧时当悬挂的彩色气球、玩具等从距离宝贝脚上方10-15厘米的地方向头部移动,至脸上25-30厘米时,能跟踪注视。将物体从宝贝头的一侧慢慢移动到头的另一侧(移动180度),当移到中央时两眼能跟随着看,但追视范围小于90度。当眼受到强光作用时瞳孔立即缩小,触及眼睛时会眨眼或眯眼,眼睛出现不协调运动。 2个月 当拨浪鼓从婴儿的脚移向胸上方时,能转过头来注视物体或注视大人拿玩具的手。 玩具在眼前晃动时能立即注视玩具,视野范围超过90度,距离在1米左右。 3个月 两眼不仅能够追随移动的物体,并且头部会随之转动。先将醒目的玩具放在桌上,再把宝贝抱在桌边轻敲桌面,会立刻明确地注意玩具。让宝贝仰卧并头偏向一侧,拿拨浪鼓给宝贝看。待宝贝注意到后,慢慢把拨浪鼓从一侧移到另一侧,两眼可跟随拨浪鼓至中线。 2 宝贝仰卧时将拨浪鼓从其头上部向胸上方移动,两眼能跟随拨浪鼓上、下移动。宝贝仰卧时把拨浪鼓拿到其胸上方,引起注意后拿着拨浪鼓围绕面部转圈圈,目光有时能跟随拨浪鼓转动,但不很随意。当拨浪鼓到达宝贝胸上方中线时,能够立即注意。仰卧时将拨浪鼓放在宝贝手中,能注视手中的拨浪鼓而不是看附近的东西,但还不能举起来看。先把桌面上的物体拿开,然后抱宝宝坐在桌边,能自发地注视桌面或桌面上自己的手。把大物体放在宝贝视线内,如方木或杯子,能够持续地注意。 4个月 将玩具拿到胸上方,看到玩具后双臂便活动起来,但手不一定会靠近玩具,或仅有微微抖动。让宝贝仰卧,头偏向一侧,当玩具从一侧进入宝贝视线时会引起注意。将玩具放在宝贝手中会握住,将玩具举离小床前并注视玩具。将玩具在宝贝对侧移动,两眼及头会从一端跟随到另一端,达到180度。看到小物体后会用一只或两只手去接触它。把一个有黑白相间条纹的圆筒放在宝贝眼前,同时水平方向移动、转动圆筒,眼球会追随圆筒来回转动。 5个月 当玩具掉在宝贝看得见的床面上,或当宝贝正在明确注视玩具时,大人移动玩具能转头去寻找。当小红球慢慢移动过桌面且让它掉到桌下时,能将头转向桌边,看着小红球消失的地方。 6个月 6个月的婴儿的视觉智能发展的已相当好,目光能随着在水平和垂直方向移动的物体在90?能够坐起,当头和眼随物体做较大转动时身体能随之转动,对色彩鲜艳的玩具能注视30秒。宝贝仰卧,当让他看到拨浪鼓或悬挂的玩具时,两手立即去抓握。让宝贝坐在桌边,看到桌上的玩具会用两手去抓握。当玩具掉落或将宝贝手中玩具拿下来,放在床上宝贝看得到的地方,会追着玩具并滚过去将玩具拿在手里。当玩具从桌子一边移向另一边,然后再从桌边滚下去时,会转头追找,并低头寻找桌子底下的玩具。 7-12个月 7个月时,看见玩具或其他东西不再两手同时伸向物体,而是伸出一只手去够。 9个月时,能注视画面上的单一线条,视力大约达到0.1左右。 12个月时,大多数能抚弄玩具并注视近物,可按照大人的指令指出自己的鼻、眼或头。 1岁时 逐渐发展出成熟的视觉区别能力,并可配合指令做出成功的配对。辨别形状的能力也随之增强,可以辨别简单的几何形状(如方形、圆形等)。随着活动力不断增加、空 3 间概念的形成,可以将东西做简单的归类。 2岁时 视觉发展已与成人接近。 二、宝宝的视觉训练方法 视觉训练在宝宝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非常重要,可以说通过视觉接收的信息占全部信息的80%以上,而视觉训练也很容易从生活中就地取材。1岁之后,可以和宝宝玩归类、配对或组合的游戏。 宝宝到1岁时就逐渐发展出成熟的视觉区别能力,并可配合指令做出成功的配对。辨别形状的能力也随之增强,可以辨别简单的几何形状(如方形、圆形等)。随着活动力不断增加、空间概念的形成,可以将东西做简单的归类。2岁 的宝宝的视觉发展已与成人接近 在婴儿进行视觉训练时,总的视觉训练方法可采取如下: 1.注视活动:可用硬纸片自制黑白两色的卡片,约为一块方瓷砖大,内容可有靶心图、棋盘图等对称性的图谱,可以是“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宝宝”等汉字或放大的父母彩照,也可以把拆开的《婴儿画报》等放在距离宝宝眼前20厘米处,让孩子注视。笔者曾让一名出生51天的女婴注视靶心图,她竟然一次注视了15分钟,前8分钟甚至没有眨眼。注视活动是训练宝宝对颜色、图形的感知和注意力的好方法。图或字卡可3—5张为一组,每天2—3次,每隔4—5天轮流更换。 2.追视活动:用直径约10厘米的红球或大吹气动物或你的笑脸,距宝宝眼前20厘米处,待其注视后,再从左到右、从上到下或成环形缓缓移动,让他的视线追随你移动。一定要注意拿远一点,别把宝宝练成了对眼。 还可以按婴儿的月龄来进行不同的训练。1-2个月龄的婴儿基本上从视力集中、视听定向两方面来进行训练。 1.视力集中 在宝宝小床的上方,挂一些使之感兴趣的能动的物体,如彩色的花环、气球等。每次挂一件,定时更换,最好是红色、绿色或能发出响声的玩具。触动这些玩具,能引起宝宝的兴趣,使他的视力集中到这些玩具上。每次几分钟,每日数次。有研究证明,高对比度的黑白图形对新生儿最有刺激性。可自制黑白图形,新旧图形轮换,婴儿注视新图时间越长就越聪明,观察注视时间是婴儿的第一个智力测验方法。婴儿以时间反应来区分新图和旧图,表明新生儿具有分辨能力和记忆能力。可用墨笔画女孩男孩的脸形、竖形条纹、葡萄状、棋盘状、地图状等供婴儿观看,边说话边逗笑以缓解疲劳,使这种视力分辨与视力训练成为快乐的活动。到婴儿两个月时,可继续训练,这时在宝宝视力集中时,可将人或 4 物距离变远;也可把宝宝抱起,让他观察眼前出现的人或物,待视力集中后,缓慢移动人或物,让其追视。当宝贝看到不熟悉的图画时,会因为新奇而长久注视。此时父母要记录宝宝所表达的偏爱,作为日后进一步的培养的参考。 2.视听定向 分有非生物视听定向:距宝宝眼睛20-25厘米处,将彩色带响声的玩具边摇边缓慢移动,使宝宝的视线随玩具移动。 生物视听定向: 和宝宝面对面,待宝宝看清你的脸后,边呼喊宝宝的名字,边移动脸,宝宝会随着你的脸和声音移动,以此可以促进宝宝视听识别和记忆的健康发展。 新生儿对盯人(生物视定向)比(非生物视定向)更有兴趣。 2个月的婴儿的视听定向可将各种发声体在宝宝的视线内弄响给他听,缓慢、清晰、反复地告诉他名称,待他注意后,再慢慢移开,让他追声寻源。注意视听训练的声响不能太强、太刺耳,要柔和,观察他感兴趣的部分,否则形成噪音,妨碍宝宝听觉统合的健康发展,甚至造成日后的拒听。 3-4个月的宝宝继续进行视线追踪的训练,让宝宝在觉醒时多看看周围的人和物,并用两个人或物训练,使宝宝的视线从一个人或物转移到另一个人或物,或者在他注视一个物体或人脸时,让其迅速移开,办法是用声音或动作吸引宝宝视线转移。还可以抱宝宝站在台灯前,用手拧开灯说:“灯”。初时宝宝盯住宝宝的脸,不去注意台灯。多次开关之后,宝宝发现一亮一灭,目光向台灯转移,同时又听到“灯”的声音,渐渐形成了条件反射。以后再听到家长说“灯”时,宝宝眼睛看着灯,就找到了目标。认识第一种物品后,照这种方法,宝宝可以逐渐认识家中的花、门、窗、猫、玩具汽车等物。以后渐渐学会用手去指,认识自己的玩具,听到声音会用手去拿。 第二节 婴儿的听觉 (一)、听觉的发展 听觉是婴儿从外部环境获取信息,认识和适应环境的重要手段。婴儿的听觉发展包括听觉辨别能力、语音感知、音乐感知和试听协调能力。 1.听觉辨别能力:出生第一天婴儿已有听觉反应。新生儿就能区别不同的音高。低音容易引起明确而一致的反应,而高音则多引起惊跳反应。婴儿对声音的反应主要有三种表 5 现,即感受抚慰、警觉、痛苦。 2.语音感知:婴儿对人的语音的感知能力十分敏感,对母亲的声音尤其偏爱。出生几天的婴儿在听到母亲声音时,吸吮活动加速。 3.音乐感知:婴儿偏爱轻松优美的音乐曲调。6个月以前的婴儿已经能够辨别音乐的旋律和曲调,6个月左右会出现表达愉快的身体动作,1岁左右已表现出伴随音乐节拍的身体动作。 听协调活动能力。新生婴4.视听协调能力:初生婴儿就有听觉定位能力,表现出视— 儿几乎都能将头转向声源,即根据听觉方向进行视觉定位;当声音刺激和视觉刺激来源于不同方向时,婴儿多倾向于注视声音刺激来源的方向;当声、像刺激来源方向一致,婴儿的注视时间会更长些。这表明婴儿视听协调能力已发展到能使他辨别视—听信息是否一致的水平。 (二)听觉的训练 良好的听觉功能是智力开发的重要条件,听力对语言的发育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专家指出,儿童学习语言的黄金时期是1,3岁。婴幼儿时期,主要是以听言语为主,若此时听力出现问题,必会造成语言发育障碍而导致学习和人际交往的困难,从而影响智力的发育。 孩子刚一出生就能听到声音,那么新生儿是不是怕声音,这问题经常困扰着没有经验的年轻母亲。依照传统方法,老人们总是把坐月子的母亲和新生儿的房间搞得静悄悄的,连走路也要小心翼翼,生伯弄出一点声音吓着新生儿。这种古老的办法应该结束了。 孩子刚出生就可以听到声音,但他们不知道声音从何而来,也不能分辨不同的声音。这时他们的听觉反射是简单的“惊吓反射”。所以说,新生儿突然受惊哭将起来,完全不必紧张,这并不是孩子的异常行为,而是正常的神经反射。那种因此而让房间里静得没一点声音,唯恐声音吓着新生儿的想法,是完全错误的。 为了孩子的智力发展,尽早训练婴儿的感觉、知觉异常重要,听力是其中一个方面,那么如何训练婴儿的听力呢, 首先要给婴儿一个有声的环境,家人的正常活动会产生各种声音,如:走路声、关开门声、水声、刷洗声、扫地声、说话声等等,室外也能传来许多声音:车声、人声嘈杂得很。这些声音会给婴儿听觉的刺激,促进听觉的发育。 除自然存在的声音外,我们还可人为地给婴儿创造一个有声的世界。例如:给婴儿买些有声响的玩具——拨浪鼓、八音盒、会叫的鸭子等等。此外,可让婴儿听音乐,有节奏 6 的优美的乐曲给婴儿安全感。他们会听得很高兴,当然,放音乐的时间要有节制,不能一早放到晚,另外也不宜选择过于吵闹的爵士乐等等。最好能和婴儿说话,虽然这时他还不能应答,但是家人,特别是母亲的亲热的话语,会使婴儿感受到初步的感情交流。当母亲面对婴儿亲切地说着、笑着、和婴儿交谈时,婴儿会紧盯着母亲的脸,似乎已懂得母亲散发出的身体语言。 具体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来进行训练:听音乐:妈妈在哄宝宝吃奶,或者宝宝躺在床上睁大眼睛看世界时,或者怀抱宝宝哄他高兴时,可播放一段旋律优美、舒缓的乐曲,最好是胎教时播放的音乐,这可以训练孩子的听觉、乐感与注意力。 说悄悄话:宝宝睡醒之后母亲用温柔缓慢的音调对宝宝说一些悄悄话,每天2—3次,每次2—3分钟,给宝宝提供听觉刺激,并促进亲子交流。 摇铃铛:在宝宝头部两侧各挂一个铃铛,不时摇一摇,节奏要快慢适中,音量也要大小适宜,观察他对铃声的反应,通过此种方法还可以检验孩子的听力,发展听觉。 总之,婴儿的听觉训练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随机应用,如有意制造些切菜声,倒水声,敲杯声等等,只要能让宝宝多接触各种丰富的声音就好。 第三节、婴儿味觉、嗅觉和触觉训练 味觉、嗅觉和触觉是婴儿感知觉体系中十分重要、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婴儿认识外界事物,探索世界奥秘的重要途径。长期以来,我们总以为它们对于婴儿生理、心理的发展不像视觉、听觉那样重要,但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它们是人类最初维护生存、防御危险、认识事物、积累经验的重要手段,在婴儿早期认识活动和防御反射机制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我们对婴儿的味觉、嗅觉和触觉的训练也要高度重视。 1.婴儿味觉、嗅觉和触觉发展特征 味觉是个体辨别物体味道的感知觉,也是选择食物的重要手段。物质溶解于水或唾液中后,作用于舌面、口腔粘膜和咽喉上的味觉细胞(味蕾),产生的兴奋传至大脑便引起味觉。人的味觉可分为基本的4种:酸、甜、苦、咸。其它味道都是由这4种混合而成。 婴儿的味觉系统在胎儿三个月时就开始发育,并且开始受到多种味觉刺激;出生前味觉系统已经发育成熟,新生儿一生下来就有了味觉,并且相当敏锐,表现出明显的对甜物的“偏爱”,对咸、酸、苦的液体有不愉快的表情;人类味觉系统在婴儿和儿童期最发达,以后就逐渐衰退,这与味觉在人类种系演化进程中的趋势是一致的。 嗅觉即辨别物体气味的感觉。嗅觉功能在出生24小时就有表现,并能形成嗅觉的习惯化和嗅觉适应。人对各种气味的辨别,一般通过4种嗅觉来实现,即香(芬芳)、酸、 7 焦气味(焦糖味)和腐臭。嗅觉的适宜刺激是有气味的物质,而且绝大部分是有机物质。嗅觉感受器是位于鼻腔上部两侧粘膜中的嗅细胞。嗅觉的传递较为特殊,一般认为不经过丘脑,嗅细胞受到刺激兴奋后,发放冲动直接传入嗅球而产生嗅觉。有许多人认为:嗅觉是一种较为原始的感觉,它是种系发生上很古老的功能之一,在进化早期也曾具有重要的保护生存、防御危险的价值,随着文明的发展,其作用日渐减弱,只和日常生活中感知事物的过程相关而存在。研究表明:胎儿在妊娠末期已具有了初步的嗅觉反应能力,已大致能区别不同的气味;新生儿已能对各种气味作出相应的各不相同的反应,如“喜爱”好闻的气味,“讨厌”或“躲避”不好闻的气味。新生儿已能够由嗅觉建立起食物性条件反射,并具有初步的嗅觉空间定位能力。 触觉是皮肤受到机械刺激时而产生的感觉。刚一出生就有温觉反应。触觉是婴儿认识世界的主要手段,在其认知活动和依恋关系形成的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新生儿的触觉器官最大,全身皮肤都具有灵敏的触觉。实际上婴儿在胎儿期就有了触觉,当他被子宫内温暖的软组织和羊水包围时就开始有了触觉,出生以后仍然习惯于温暖的怀抱和母亲的依偎;新生儿对不同的温度、湿度、物体的质地和疼痛有触觉感受能力,也就是说他们有冷热、疼痛的感觉,喜欢接触质地柔软的物体。嘴唇和手是触觉最灵敏的部位;婴儿也依靠触觉或触觉与其他感知觉的协同活动来认识世界,而依恋关系的建立主要依赖于身体的接触。触觉是一种最古老也是最原始的表达方式,在语言、动作与认知功能尚未成熟之前,宝宝们大量依赖触碰来探索环境、与外在世界接触,婴儿时期良好的触觉功能发展以及丰富多元的触觉刺激经验,对于孩童的整体生长以及未来高阶段功能的发展,都是极其重要且关键的。触觉神经和外界环境协调不足,会影响大脑对外界的认知和应变,就会造成一般所谓的触觉敏感(防御太强)或迟钝(防御太弱)。在感觉统合失调的孩子中,其中80,源于生理因素和生产环境因素。最为严重的是剖腹产。新生儿要通过母体的产道才能生产出来。而产道非常狭小,所以人类在出生那一刻是被挤压出来的。这个挤压把皮肤和大小关节、大小肌肉的神经全部活化起来。如果没有产道的挤压,而采用剖腹产或用产钳夹夹出母体产道的生产方法,都会使婴儿的触觉学习比正常生产的孩子少,触觉出现问题的几率自然也比较高,这样的孩子易出现一些语言障碍,比较性格化,特别怕生、挑食、厌食、吮手指和触摸生殖器,不喜欢被人拥抱,却喜欢拥抱别人,并常出现很多令人无法理解的行为。触觉神经和外界环境协调不足,会影响大脑对外界的认知和应变,就会造成一般所谓的触觉敏感(防御太强)或迟钝(防御太弱)。 8 2.婴儿味觉、嗅觉和触觉发展的训练方法 A、味觉训练方法 方法一 喂果汁:适当喂宝宝喝一点各种水果榨成的汁,一是可以刺激味觉的发展,二是可以增加维生素,为以后学会吃各种辅食作好味觉适应的准备 方法二 及时增加辅食:宝宝4个月时,不管母乳是否充足,都要开始逐渐增加辅食,一方面是为了满足宝宝身体发育的营养需求,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让宝宝除了习惯于母乳或其它乳品的味道以外,要让他的味觉早一点适应其它食品的味道(这些味道有咸的、甜的和酸的),为以后断奶作准备。有的宝宝很难断奶,依恋母乳,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及时给他增添辅食,使宝宝的味觉只适应母乳,而对其它食物的味道一概反感所致。 方法三 吃水果肉:宝宝从4个月开始,就可以用小勺刮一点苹果汁或果肉喂给他吃;还可以喂一点香蕉肉、桔橙肉等给宝宝吃,以促进他的味觉发育。 方法四 适当吃一点苦味:宝宝生病时,在他吃药时,告诉他药是苦的,让他体会食物的苦味。 B、嗅觉训练方法 方法一 闻花的气味 带宝宝到户外闻闻各种花的气味。边闻边说“花香、花香”。 方法二 闻生活用品 可以将宝宝的生活用品,如香皂、爽身粉、香水等给宝宝闻一闻。这种训练可以促进宝宝的嗅觉能力的发展 方法三 闻一闻酸味和臭味 可以让宝宝闻一闻香醋,以感受酸味;闻一闻腐乳制品,以感受臭味。 C、触觉训练方法 方法一 主动找奶水 新生儿的嘴唇是触觉的最敏感的部位,喂奶时可以将奶头在宝宝口边晃动,让他主动寻找奶水,以训练宝宝主动探求事物的能力。 方法二 抚摸头和四肢 在宝宝觉醒或洗澡时,一定要用手掌抚摸宝宝的皮肤。其部位可以是头发、四肢、脚、 方法三 勾拉手指 让宝宝的手握住大人的食指,大人用手指勾拉宝宝的手掌,以训练宝宝手掌的抓握能 9 力和触觉能力的发展。 方法四 活动手掌 方法五 用不同的织物抚摸皮肤 宝宝洗完澡以后,可以分别用干毛巾、丝绸布、纯棉布等不同的织物抚摸他的全身,使宝宝皮肤感受到不同的刺激。 方法六 触摸玩具 在宝宝床头,距他胸前20厘米处,轮换地悬吊不同的物品,如布娃娃、铃铛、气球等,引导宝宝用手去触摸。刚开始可以捉住宝宝的手腕,让他双手去摸触或摸打,以后就让宝宝自己去摸玩。 方法七 抓握小物品 宝宝3个月时,会出现用手够物的意识和动作,这时要让他用双手或单手抓握一些软硬不同的物品,如绒布娃娃、海绵块、乒乓球、小药瓶等,使宝宝感受到不同的物品刺激, 方法八 浴后刺激 洗澡后,用浴巾包住宝宝在床上滚动,这有利于对宝宝身体各部位触觉刺激的强化,对婴儿触觉及前庭固有平衡的发展也有帮助。还可以让宝宝躺在软垫上,在他的腋下、胸口搔痒,视宝宝的反应来控制用力的大小及刺激的强度,以训练宝宝触觉能力的发展。 方法九 抓握吊挂玩具 4个月的宝宝对有声响的玩具特别有兴趣。在门窗上分别吊挂一些一抓即响的小动物 方法十 做手心游戏 大人用食指当虫子,在宝宝的手心、脚心爬来爬去,同时可以念一些宝宝熟悉的儿歌。大人可以跟着儿歌的节奏在宝宝的手心或脚心做一些摩擦运动。这种游戏能刺激宝宝的手心和脚心,提高触觉反应能力,促进智力发展。 方法十一 触摸脚掌、小腿 大人用手掌触摸宝宝的脚掌、脚背、小腿、大腿等部位,以促进这些部位的神经发育。 A、使用物:触觉不同的两种布料,如丝绒和麻纱。 步骤: 1.让婴儿露出手脚坐在您膝上。 10 2.告诉婴儿布料的触感,“柔软”、“毛糙”边说边将布放在婴儿手中,使他握住。 3.用布摩擦婴儿的手掌。 4.换另?块布料,同样做三次。 5.脚也要用布料摩擦。 B、使用物:不需要。 步骤; 1.让婴儿裸体睡在大人的膝上或床上。 2.由头部向身体,再向手脚慢慢抚摸,1分钟约12次左右。 注意:进行2分钟左右。必须确认婴儿处在轻松偷快的状态。 C、使用物:清洁的粉扑。 步骤: 1、让婴儿躺在您的膝上或床上。 2、用粉扑摩擦他的腰部、胸部和背部各三次。 3、一面摩擦一面告诉婴儿身体各部位的名称。 注意:室内必须十分温暖,以免着凉。 注意:确认婴儿不发困的情况下才可进行。 还有成人应该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多进行触觉方面的训练,可以从以下这些活动着手:从小让孩子玩水、玩沙、玩泥土;让孩子学习游泳;经常让孩子光着脚走路;让孩子玩羊角球;给孩子洗完澡以后用比较粗糙的毛巾给孩子擦身体,并用电吹风给孩子吹干身体;经常用毛刷子给孩子刷身体;用毛巾把孩子卷起来和孩子一起游戏;和孩子玩一切需要身体接触的游戏。 第四节 婴儿的前庭觉 前庭觉是人体平衡感的关键。前庭觉是人体七大感觉系统之一,由于地球一直存在着地心引力,人的一生都难以脱离它的影响。举例来说,当人对于环境给予的重力反射讯息无法做出有效的处理时,人的平衡感和空间感应力就会受到干扰,它的重要性,可见一般。 一、婴儿前庭觉平衡的发展的意义 1.前庭觉的运作帮助我们保持身体姿势的平衡和有效率的运动。当个体进行加速或减速活动时,前庭会调整头部的相对位置,以维持身体的平衡,再撞到东西或跌倒时,能马上反应,以保护身体。 2.前庭觉掌管人体的平衡和空间方位的感应,有如一架飞机的方向陀螺仪,如果发展不佳,可能会使人在不同的空间中迷失方向。那怎么说呢,因为光靠视觉人是无法精准地 11 判断空间方向的哦!必须结合前庭三半规管所提供的重力讯息,才能使我们对所看到的景象赋予正确的诠释。 3(前庭觉的有效运作,有助于维持人体各种姿势的平衡和协调,大幅提升生活作息的品质;前庭搭配其他的感觉系统,人才可以精准地判断空间,并保持个体运动时的平衡,这样儿童才能做的轻松,玩的开心,学的快乐。 4(小朋友最喜欢跑跑跳跳了,而在追赶碰的同时,如果没有良好的前庭觉做基础,孩子可能曾经常跌倒,就很难快乐的起来。 5(前庭觉和其他感觉系统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诸如:眼球的追视能力、专注力、阅读力、音感能力、触觉傅等;而前庭同时引导肌肉张力的正常发展,牵动着筋肉关节的活动,进而影响到姿势机能的统合。 6(前庭系统与儿童的语言发展关系密切。由于语言的发展牵涉到视、听、触觉、以及嘴、舌、喉部、声带、腹部等的肌肉动作,都与前庭的平衡反射关联在一起。所以当前庭系统发展不良时,孩子的语言发展会受到影响,而产生迟缓或障碍。 7.前庭觉刺激过度和不及都是不恰当的。如果发展不佳,孩子的平衡感就会出现问题,不能精准地计算距离与测量高度、没有危险意识、大脑神经抑制功能失常、身体手眼无法协调等发展问题。但如果过于敏感,孩子也可能会出现惧高胆小、容易晕车船、恶心呕吐等现象。 8(一般而言,前庭觉发展不良、平衡反射失常时,孩子会有好动不安,喜欢捉弄人、经常跌倒、爱旋转爬高飙速或惧高怕快易晕眩;视知觉空间感应失常、容易碰撞桌椅、方向感不分,眼球追视能力弱、专注力差、不喜欢阅读写字,数学与理科学习严重困难;听知觉音感能力不理想、对声音反应过敏易惊慌、语言发展迟缓;本体运动觉不佳、身体双侧协调困难、动作不当;甚至有脑神经抑制功能失常,引发情绪障碍等。 二、婴儿前庭觉平衡的发展 新生儿时期 刚出生的新生儿对于策略和移动已经有明显的感觉,并且会做出反应。举例来说,当您将初生的宝宝抱起后忽然往下放低,他就会显得很慌张,并伸出双手做出类似拥抱的动作,这就是一种自然的反射动作。如果家里的小宝宝没有出现这些反射动作,则有可能为中枢神经异常,要特别留心。 出生1-3个月 12 宝宝能感受到自己身体和重力而来的感觉,并出现相当多的顺应性反应。如果宝宝感受到重力,则会出现强而有力抗拒感,从中学习顺应重力的刺激,并促使前庭和大脑产生相关反应,促使肌肉产生收缩、放松与协调。如:让宝宝趴着,他会抬头;大人如果撑住他的背部,他就可以坐的很好等。 出生4-6个月 4-5个月的宝宝头部就非常有力了,已经可以抬头和转头了呢!到了6个月大,趴着时由于神经系统对重力显得特别敏感,促使宝宝同时抬头,胸,并将手臂和腿抬离地面,仅依靠肚子来平衡全身做出像飞机起飞形状的“俯卧伸展姿势”。其实,如果抱起宝宝,作摇晃、翻转身体以及到处移动,这些强烈的重力和移动的感觉,能令他感到快乐。而如果受到重力、视觉指引和身体移动的影响,宝宝同时也会产生筋肉反应,如:可独立坐一会儿,而不会失去平衡。 出生7-9个月 自出生就一直发挥功能,帮助婴儿由仰卧翻转成俯卧的“头颈直立反射动作”(引发这种 -8个月大时,开始协助反射动作的感觉,来自重力以及头颈部筋肉和关节的感觉),到了6 宝宝由俯卧转换至趴着的姿势,使婴儿能移动身体,并在移动之间学习空间结构和距离概念。 出生10-12个月此时期的宝宝已经可以爬的更远了,并且和四周的环境产生更密切的关系。而骨骼也成长到足以支撑身体和头部的力量,且筋肉也具有协调动作和计划动作的能力;同时宝宝可以倚靠前庭协调肌肉关节、本体觉和视觉,来撑控一切的重力和移动,促使宝宝开始站起来,学习用双脚来支撑与平衡身体,并练习跨步来走路。 三、前庭觉平衡训练的具体方法 1(刺激足够 前庭发展绝佳 父母想要及早启发孩子的前庭觉,就得从胎儿期就展开积极培育计划。在胎儿8-9周大时,受孕情况稳定,就可开始刺激其前庭发展;并在婴儿出生至1岁左右,按月龄成长依序逐渐增加前庭感觉输入,以大幅度的增进宝宝的前庭平衡统合能力。所以,家长应从胎儿期就开始积极地给予刺激。 2(胎儿期 “鱼儿水中游” 胎儿所感受到的前庭刺激,主要来自于母体的活动。从胎儿期8-9周大开始,妈咪就可以与宝宝玩“鱼儿水中游”的游戏。玩法很简单,只要孕妇保持正常的生活作息即可,不必因为怀孕就刻意减少活动,这样才能刺激羊水运动,给宝宝足够的前庭感觉,增进其平 13 衡感。也可与宝宝来一场亲子共舞,以增加胎儿的前庭刺激,不过,还是要提醒孕妇,如果身体不适,就别勉强,安全最重要。 3(新生儿时期 “抱抱亲亲” 抱抱亲亲对新生儿来说就是最好的启蒙方式哦~让小婴儿从熟悉的海洋世界(羊水),适应充满地心引力的新世界,和学习新的动作反应是十分重要的。由于羊水里充满了摇晃的刺激,所以在宝宝出生之后, 成人可以轻柔地抱着宝宝亲亲他并轻轻摇晃,让他重温羊水世界的熟悉感觉,借以增加孩子的安全感。 前庭觉是人体最早发展的系统,如果刺激不足,胎儿的体重和筋肉发展会较差。适度的摇晃可以刺激胎儿大脑和肌肉的成熟。尤其是对早产儿和体重较轻的婴儿而言。适度的摇晃对于孩子体重的增加也有帮助, 成人不妨将宝宝抱在怀中或放在摇篮里轻摇5-10分钟,每日三次。 4(出生1-3个月 “摇摇乐” 宝宝的前庭持续在强化当中,而适度地将摇晃的感觉输入,就是促使前庭系统正常化的最佳利器,所以摇篮就是婴儿期最好的育婴用品啦! 成人可以在卧室内播放巴洛克音乐或是自然音乐,再将宝宝置于摇篮中,轻轻地摇晃,让宝宝在悠扬的乐音中享受前庭感觉刺激。此外,摇篮还有一个神奇的功效,就是安眠的作用,当宝宝似睡非睡时, 成人只要将宝宝置于摇篮中轻摇,大脑慢慢地就会进入休眠状态,宝宝自然容易入睡。 不过,为免孩子产生摇晃症候群,摇晃幅度婴儿不宜超过5度,一岁以下不宜超过10度;且时间不宜过长(一次5-10分钟为宜)。 5(出生4-6个月 “忽上忽下” 人体左右内耳均含有一对三半规管,主管人的前后,上下、左右不同纬度的重力平衡状态,与其间交错的空间方位,包含三度空间静和动态的加速度、旋转等任何头部的重力平衡反射,当人移动或晃动时,内耳的三半规管会统合前后距离,左右方位,上下高度,使人感受空间变化,并做适当的反应。 做“忽上忽下”游戏启蒙时,成人可将宝宝以水平的方式抱起,并且慢慢地上下移动,让宝宝感受上下不同的空间感,之后再改换一手托住宝宝的臀,另一手托住宝宝后头和头部的方式(即坐姿)平顺地上下移动,有时托高一点,有时托低一点。 6(出生7-9个月 “颠倒乾坤” 14 此时期的宝宝平衡感已经较为成熟,可以接受来自不同的方向的前庭刺激,以及复杂的重力、空间变化。 成人可以一手托住宝宝的臀,另一手托住宝宝的头颈部,使其呈现水平仰躺状,之后再慢慢地让孩子的脚上头下,头上脚下,使其有头脚位置的变化;或是先让孩子仰躺在床上,用手轻轻抓住孩子的两只小脚,平顺而自然地将孩子倒提起来,接着模仿老爷钟的钟摆的方式,将孩子左右轻摇5-10次,若孩子出现惊慌的表情,则不宜再进行。 再来, 成人也可以让宝宝俯趴在大枕头上,然后用手抓住并抬起宝宝的小脚(呈头下脚上的动作),停留约10-15秒,接着再放平。 7(出生10-12个月 “天旋天转” 前庭系统还有促进其他神经系统发展的功能!内耳的三半规管里充满了和神经细胞相连的绒毛,当外在刺激产生时,神经细胞就会获得讯息,并做出反应。而旋转可以促进三半规管内液体的流动,刺激管壁的绒毛,传讯多面向的重力平衡感觉,活化前庭感觉系统,可强化筋肉关节张力,有助于幼儿站立与行走平衡感的发展。 家长可让孩子俯趴在被单上,接着拉起头部方向的被角,然后慢慢地将被单沿顺时针方向转1-3圈,稍作停留后,接着再逆时针转1-3圈,借以活化孩子的前庭觉。其次,也可以让孩子趴在大人的肩膀上,由家长托起孩子的双脚,接着大人先顺时针自转1-3圈,稍作休息后,再逆时针转1-3圈。如果家长本身平衡感不佳,抱着宝宝坐在摇椅上玩,也是很好的刺激。 轻松 前庭觉启蒙游戏 观察新生儿发现,婴儿对于重力的刺激会出现反射动作,如:当家长将宝宝由腋下扶起时,他就会往前迈步,甚至能单手拉住木棒,全身悬空地被往上提起,这就是前庭反射的作用。在一岁前孩子会由躺而翻身,爬而站,所以,家长要好好把握胎儿期到出生1岁间的启蒙良机,多与孩子互动,将会让您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爸爸 妈妈 前庭觉健全发展小帮手! 前庭觉既然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家长在启蒙时需要注意哪些要项呢,前庭觉的刺激需要有足够的空间和安全保护措施,并依孩子的月龄发展给予适切的刺激,温和缓慢地加强神经抑制功能。其他的注意事项还有: 1(在婴儿脑部发育未成熟时,不可给予大幅度的摇晃,并避免因空间不足碰撞到物品,使得宝宝脑部受伤,或神经纤维破裂,造成四肢麻痹、认知障碍,或发展迟缓。 15 2(宝宝需要足够的地心引力刺激才会有良好的前庭觉哦!因此,家长应适度地让宝宝活动,不要老是将孩子抱在手上或放在婴儿车里,以免影响他的身体发展和认知反应。 3(摇篮是很好的育婴用品。它不仅可以启蒙孩子的前庭觉、促进平衡感,更可强化神经抑制功能,安稳情绪,选用摇篮以可以自行控制摇晃幅度的传统式手控式摇篮最为恰当,避免使用电动摇篮和弹力摇椅。 4(如果能组合其他感觉刺激,对孩子而言,将有更大的效果,但要注意,由于前庭感觉输入属于较强烈的感觉刺激,所以,在小朋友精神状况不佳,身体有病痛,或是临睡前,饭前饭后1小时都不适宜进行。 第五节 认知综合训练 婴儿知觉发展表现为各种分析器的协调活动,共同参加对复合刺激的分析和综合。婴儿的认知发展过程就是通过各种感官刺激大脑的发育过程,不同年龄阶段的宝宝其认知能力训练也有不同的内容。具体有: 1.形状知觉 通过习惯化研究说明,3个月的婴儿已有分辨简单形状的能力。有研究表明,幼小婴儿就具有模式化的、有组织的视觉世界。他们偏爱一定程度的复杂世界、信息量多的图形和对他们具有社会性意义的某些形状,不喜欢没有图案的模式。 2.深度知觉 6个月的婴儿就已经具有深度知觉。有人发现2—3个月的婴儿能够把视崖作为新异刺激物来辨认。 3.方位知觉 儿童方位知觉发展的顺序为先上下,次前后,再左右。通常到3岁能辨别上下,4岁能辨别前后,5岁能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方位知觉个别差异很大,有的人一生方位知觉都不清楚。 二 如何进行认知综合训练 婴儿最初的认知活动主要体现在感知觉和动作发展上,因此,要为婴儿提供丰富多彩的适宜刺激,如色彩鲜艳的玩具,动听悦耳的音乐。还要为婴儿提供足够的活动空间,让他们在“摸爬滚打”中发展自己的动作,为以后的认知发展打好基础。 第六节 语言能力训练 语言在儿童认知和社会性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语言是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获得的最复杂的符合系统。这一符号系统是以语音为载体、以词为基本单位、以语法为建构 16 规则而组织起来的符号系统。儿童言语的发展要经历漫长的过程,涉及复杂的理论问题。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思维能力又是智力的核心。因此,孩子早期的语言训练就成了其早期智力开发的关键。早期语言训练是开启孩子智慧大门的钥匙。要想把孩子培养得更聪明、更富有智慧,就要十分重视婴幼儿的早期语言训练。如今,许多年轻的父母也已意识到孩子早期语言训练的重要性,但在具体育儿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以下误区。 误区一:认为宝宝太小听不懂 父母是孩子学习语言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语言发展有深刻影响。婴儿听觉研究专家发现,婴儿脑内的“听觉地图”大概到1岁左右完成,在此期间,给零岁婴儿输送越多的有意义的声音,越能促进婴儿脑内主管听觉的神经元的敏感性。另外,还有研究表明,婴儿获得的词汇量的多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母亲对婴儿说话的数量。 刚出生的婴儿,对成人的话确实听不懂,但婴儿的学习能力很强,当妈妈总是冲他微笑,对他说:“宝宝,我是妈妈”、“宝宝,这是奶,你饿了吧”。当给宝宝穿衣服时,当给宝宝喂奶、换尿布时,要和宝宝说话,告诉他:“妈妈在给你换衣服,凉不凉啊?伸伸小胳膊、抬起头”等等。也就是说尽可能地与孩子多说话,这是发展孩子的语言能力所必不可少的。 时间一长,这种语言信息就储存在了他的脑子里。随着他的智力发育,再经过几十次的语言重复,他就明白,原来总抱着我的人就是妈妈。到了1岁的时候,他可能会叫“爸爸,妈妈”了,当成人对他说:“宝宝,你的球呢?”他会转身去找,说明他已经明白了话的意思。当到了一定时候宝宝的语言会突然爆发,于是很多话都会说了。 误区二:用“奶话”(儿语)和宝宝说话 “奶话”(儿语)指刚出生8,9个月的婴儿,随着成人的语音刺激“咿咿呀呀”学话。这时,年轻的父母看到孩子想要说话的急切样子,便教起了诸如“汪汪(狗)”、“咕咚咕咚(喝水)”之类的奶话。这种教授方法虽然生动有趣,符合孩子的特点,有助于孩子形象思维的开发,但是却容易忽略孩子抽象思维的培养与发展。其实,对于孩子来说,记住“狗”和“汪汪”所花的时间相差无几,而前者是迟早要学的语言,后者却是不久就要抛弃的语言。因此,为了使孩子的思维能力得到全面的开发,家长在教孩子学说话时,应注意将理性词汇和感性词汇相结合。 儿童语言发展有其自身的阶段性,一般都是经历单词句(用一个词表达多种意思)、多词句(两个以上词表达意思)。说出完整句子这几个阶段,父母对孩子进行教育时,应了解这一规律,但又不能迁就他,而应通过正确的教育引导孩子的语言向更高阶段发展。 17 0,1岁儿童语言的发展(前言语阶段) 一、简单音节阶段(0,3个月) (一)语言发展特点 1.听觉较敏锐,对语音较敏感,具有一定的辨音水平 2.与成人面对面进行“交谈”时,婴儿产生交际倾向,会作出相应的动作反应 3.能发出一些简单的音节,多为单音节 (二)语言教育活动建议 , 用多种语音和声音来刺激婴儿 , 多抚摸、拥抱婴儿,并和婴儿进行面对面的语言交流 , 睡前倾听摇篮曲等乐曲,训练婴儿的有意倾听能力 , 开展早期阅读,初步激发婴儿阅读的兴趣 , 开展一些听音和发音的游戏(发音、唤名、摸脸) , 多与孩子进行面对面的“语言交流” (三)、连续音节阶段(4,8个月) (一)语言发展特点 1.经常发出连续的音节 婴儿发音较多的是对成人的社会性刺激作出的反应 发音内容大多是以辅音和元音西相结合的音节为主,并且有一个从单音节发声过 渡到重叠音节发声的过程 2.与成人交往中出现学习交际“规则”的雏形 3.能辨别一些语调、语气和音色的变化 4.懂得简单的词、手势和命令,理解具有情境性 5.出现“小儿语”,会用语音来吸引别人的注意 (二)语言教育活动建议 • 继续坚持用语言刺激孩子,模仿学习发音 • 用强化、鼓励等方法诱导婴儿发音 • 用动作、实物配合法,建立语音和实体之间的联系 • 初步养成睡前倾听文学作品的习惯 • 和婴儿进行“平行”的亲字阅读活动,初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 开展语言游戏,提高听力和发音水平 18 (四)学话萌芽阶段(9,12个月) (一)语言发展的特点 1.不同的连续音节明显增加,近似词的发音增多 2.开始真正理解成人的语言(话语反应判定法) 3.语言交际功能开始发展 4.开口说话,出现第一个有意义的单词 (二)语言教育活动建议 • 丰富婴儿的生活内容,提供丰富的语言环境 • 鼓励婴儿掌握新的语音,并反复进行练习强化 • 在活动中伴随着语言刺激,让婴儿学说话 • 开展早期阅读,初步培养婴儿良好的阅读习惯 1,2岁婴儿语言的发展与教育(言语发生阶段) 一、单词句阶段(1,1.5岁) (一)语言发展特点 1.理解语言迅速发展:呼应、述事、述意 2.会给常见的物体命名 词义泛化、词义窄化、词义特化 3.继续讲“小儿语”,常用省略音、替代音和重叠音 (二)语言教育活动建议 • 帮助婴儿掌握新词,扩大词汇量 • 多跟孩子交谈,提供语言模仿的榜样 • 自制或购买图书,促进婴儿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的提高 • 鼓励婴儿多开口,成人要耐心倾听并予以应答 • 开展多种形式的语言游戏如猜猜看、打电话 二、双词句阶段(1.5,2岁) (一)语言发展的特点 • 能理解的词汇数目和种类“与日俱增” • 语言理解逐步摆脱具体情境的制约,词语理解能力不断提高 • 喜欢提问,语言上出现“反抗行为” • 掌握新词的速度突飞猛进,处于“词语爆炸” 阶段 19 • 处于双词句阶段,双词句增长速度加快 (二)语言教育活动建议 • 为婴儿提供良好的言语榜样和言语示范 • 主动告诉婴儿一切问题,对婴儿的提问和讲述要正确对待 • 倾听文学作品,观看儿童美术片或动画片 • 继续开展早期阅读指导 • 在游戏中进行词语练习如词语接龙、小喇叭 2,3岁儿童语言的发展与教育(基本掌握口语阶段) 一、初步掌握口语阶段(2,2.5岁) (一)语言发展特点 1.基本上能理解成人所用的句子 2.语言逐渐稳定和规范,发不出的语音逐渐减少 3.能运用多种简单句句型,复合句也初步发展 4.疑问句逐渐增多6个”w” 5.语言常常使用接尾策略 (二)语言教育活动建议 • 让婴儿多看、多听、多说、多练 • 鼓励婴儿同伴之间的自发模仿和相互交流 • 随时随地地帮助正确使用语言 • 提供语言模仿和语言练习的机会 • 在游戏中练习讲话 • 组织多种形式的语言教育活动 目标口语初步发展阶段(2.5,3岁) (一)语言发展特点 1.词汇量迅速增加,对新词感兴趣 2.能抽象句子规则,能表现出系统整合的语言内化能力 3.能说出完整的句子,出现了多词句和复合句 4.说话不流畅,表达常有“破句现象” 5.言语功能呈现出越来越丰富、准确的趋势 (二)语言教育活动建议 20 • 提供丰富的语言学习环境,丰富婴儿的语言经验 • 欣赏文学作品,重复和理解作品内容 • 组织婴儿进行谈话活动 • 在听说游戏活动中发展婴儿的语音:练习听力、发音、用词 • 开展早期集体阅读活动 0,3岁儿童语言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1.充分了解婴儿个体语言发展的差异性 2.处理好专门语言教育活动和渗透语言教育活动的关系 3.要充分注意婴儿语言的“输入”和“输出” “儿向语言”(CDS)的特点:动态性,语言所代表的认知难度稍微高一些; 大多是婴儿言语的重复、扩展和;语速较慢,语气具有夸张意味; 4.处理好语言模仿和语言创造的关系: 迁移、替换、扩展、删减、粘连 1岁左右的宝宝,语言处于单词句阶段,宝宝经常发出一些重叠的音,如“抱抱”、“饭饭”、“打打”,结合身体动作表情来表达他的愿望,如说抱抱时,就张开又臂面向妈妈,表示要妈妈抱。 到了1岁6个月左右,孩子能用二三个词组合在一起,表达意思,这就进入了多词句时期。开始时能把两个词重叠在一起,如“吃饭饭”、“妈妈抱”快到2岁时,出现简单句,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如说出“妈妈抱宝宝”,“宝宝吃饭饭”等。在这些发展阶段中,孩子用小儿语是因为其语言发展限制了他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有些家长因此以为宝宝只能听懂这些儿语或觉得有趣,也用同样的语言或宝宝讲话,这样做就很可能托延了孩子过渡到说完整话的阶段。 因此,不管孩子怎样说话,父母都应该用正确的语言来回每件事,并用的话语来纠正孩子的话,这样就可以通过父母的正确语言示范,宝宝能较早学会说完整的句子。 思考与作业 1、掌握婴儿各阶段视力发育过程 2、婴儿各阶段视力训练的方法具体有哪些 3、掌握婴儿各阶段听觉发育的特点;怎样训练婴儿的听觉, 4、一岁婴儿的味觉发育的特点;应如何培养, 5、怎样对各阶段的婴儿进行嗅觉和触觉的训练, 6、婴儿的前庭觉的良好发展的重要意义有哪些, 7、应如何对婴儿的前庭觉进行训练。 8、婴儿各阶段的认知发展特点有哪些, 21 9、应如何发展婴儿的认知能力,具体有哪些方法, 10、婴儿各阶段的语言发展特点有哪些, 11、怎样进行婴儿语言能力的培养, 12、婴儿语言能力培养时的注意事项, 13、怎样指导婴儿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意思, 14、婴儿言语发展中有哪些误区, 实训练习 一(教育技能练习 1、为各阶段的婴儿选择合适的玩具,图片 2、挑选适合一岁婴儿倾听的音乐 3、选择婴儿听觉训练的具体方法 4、给婴儿喂果汁,辨识各种味道 5、为婴儿选择各种气味的东西 6、对婴儿进行旋转训练 7、设计婴儿触觉训练所需要的用品 8、设计婴儿认知发展的方法 9、选择婴儿适合以婴儿言语发展的书籍 二(专业能力的锻炼 掌握如何就婴儿的智力潜能的开发对家长进行有效的指导,活动设计包括具体的婴 儿各项智能的开发的练习,观看亲子育婴的实况转播学习实际训练的技巧等。 阅读与探究 1、《跨世纪育儿》(1-3岁方案)李萍 张强等编著 远方出版社 2002年11月第三版 2、《婴儿心理学》 庞丽娟 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3年10月第一版 3、《实用育儿百科》陈帼眉 农业出版社 1990年5月第一版 4、搜集有关智力发育的好方法与大家分享。 5、观察婴儿个体之间发展的差异,做记录并分析。 6、高岚,《学前教育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7、李季湄,《幼儿教育学基础》,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8、刘晓东,《儿童教育新论》,江苏教育出版社。 还可以在课余时间查看以下参考资料: • 《幼教博览》月刊 • 《父母世界》(聪明宝宝) • 《学前教育研究》月刊 • 《孩子》月刊 • 《幼儿教育导读》月刊 22 • 《学前教育-幼教版》月刊 • 《幼儿教育》月刊 • 《早期教育》月刊 期刊:《父母世界》(聪明宝宝) 期刊:《父母世界》(聪明宝宝)杂志是由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主管,中国儿童中心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科普教育类月刊。 本刊宗旨 以倡导儿童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科学理念为根本,以"聪明宝宝"为主题,推行国际育儿新观念---"多元智能"理论为主的育儿期刊。 读者对象 0-6岁儿童的家长及相关的各界关心儿童成长的人士,同时也是当代年轻母亲自我健康发展的资深顾问。 《幼教博览》月刊 对象:0-6岁儿童家长及教师、教育 工作者 主办单位:浙江教育报刊社 部分栏目: 如何开发儿童智力 教育大家谈 让家长成为教师的合作者 23 第六章 婴儿社会行为及人格培养 本章主要问题: 1、理解婴儿的社会行为与其人格培养的关系 2、掌握婴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与婴儿社会性行为的关系 3、婴儿各种好习惯的培养对与婴儿以后人生发展的意义 本章学习方法及建议: 1、学习本章内容要密切联系教学实际需要,提倡在反复研究案例的基础上模仿,掌握规范操作。也可围绕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查看有关的训练,带着问题学习。 2、在浏览学习各项技能的概念和有关理论的同时,通过参与学习活动,体验各项感官训练过程技能,通过研究和分析自己感兴趣的案例,加深对相关理论的理解,有利于更新科学教育观念,形成通过“学操作”来“学知识”,学会婴儿智力开发的基本理念。 3 如果在学习过程中有疑难问题,可以通过网络或其他途径征求咨询或辅导。 行为是有机体的反应系统。行为主要分为两大类:本能行为和社会行为,前者是指先天遗传的,不经学习即可出现的典型、刻板、定型的行为模式,并且是有目的的指向性行为,如摄食、饮水、防御、性、睡眠、母性行为和好奇等。后者是指同种动物所激起,以对同种的其他成员有影响的行为,如家庭、学校、团体、医疗、健康行为、人际交往行为、领导与随从、侵略与攻击等。社会行为是人对社会因素引起的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系统。它包括个体的习得行为、亲社会行为和反社会行为、人际合作与竞争等等。 3岁前的早期行为发展是行为发展最快的时期,尤以出生后头几年,如脑的重量在头,年比刚出生婴儿的脑重增加了近四倍,已接近成人水平,为1280克,成人为1400克,为其92,。由于行为发展是连续的,早期行为发展又最快,这意味着早期行为发展的质量 24 和水平将会影响到成年,甚至终生,即早期行为发展极为重要在研究行为早期发展中注意到一个现象,即行为发展的关键期(key period)奥地利动物习性学家,(,(,orenz(1937)首先发现关键期的现象。他发现小鸭或小鹅在孵出后,,,个小时内将第一眼看到的对象当作自己的母亲,并对其产生一种偏爱和追随反应,他将这种现象叫“印刻”(in--printing)。小鸭或小鹅对人、球、木头都会产生印刻。,orenz认为小鸭获得印刻现象的时间是其生命中很短暂地关键期,一旦这个天生的生理上的关键期已过,则不会忘记。以后,许多学者认为,人的行为发展也存在着关键期。并将关键期定义为人的行为发展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当行为发展到某阶段时,只有在适当的环境刺激下该行为才会出现,若此期缺少适当的环境刺激,则这种行为就永不再出现,此期称为该种行为发展的关键期。3岁前期是人个性的奠基和萌芽时期,从这时起对宝宝进行人格品质培养,将有益于宝宝将来成为一个热爱生活、有所作为的人。 第一节、 婴儿社会性发展与婴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一、 婴儿社会性发展的意义 3周岁前是婴儿个性的初步萌芽时期,如果在这个年龄段忽视了对其个性的培养,那么对于以后宝宝的发展的消极影响是非常大的。婴儿良好个性发展,首先通过自主性的培养奠定宝宝良好的个性基础。早期在家庭中培养宝宝的自主性,主要处理好自由与限制的关系,简单的说就是该放的放,该收的收。独立自主性是指在思考、想像和活动中,不依赖、不追随别人,能够相对独立地进行思想活动。独立自主是宝宝健康人格发展的表现之一,它对孩子以后的生活、学习质量以及宝宝成年后事业的成功和家庭生活的美满都具有很重要的影响力。那么在进行宝宝独立性培养时,父母应该如何做呢,首先要正确认识和理解自己的宝宝。知道宝宝在什么年龄,应该会做什么事情,可以放手让宝宝去做。其次,父母还要了解宝宝的特别之处,并采取相应的教育。到孩子总有一天要自立于社会,自立于人生,具备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为孩子的体力、智力、良好的个性形成和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也是孩子形成健康人格的重要前提,对他们将来成为社会人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二、婴儿社会性发展的主要理论观点 (一)社会学习理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心理学中原来占主导地位的行为主义越来越不能适应人的真正发展需求,在这种情况下,认知心理学迅速崛起。作为其中的重要代表就是社会学习理论的兴起。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班杜拉()和沃尔斯特(0)。他们认为个体行为的变化是由个体的内在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这里简单的介绍一下社会学习理论关于婴儿社会性 25 发展的主要理论观点:1、班杜拉认为个体社会行为起源于以偶然强化为中介的直接学习和模仿。可以说,婴儿通过直接学习和模仿两种途径来进行社会行为的掌握。在直接学习中,婴儿的某种行为所产生积极的或消极的结果直接决定着婴儿是否重复这些行为。模仿在婴儿最初的行为习得中是一种更重要的途径或机制。在模仿学习的过程中,会产生一个注意过程,即婴儿对其身边的人的行为的注意;注意过的行为必须要记住,这是一个保持过程;总之,婴儿通过模仿加速了其社会化的进程。但社会学习理论对于婴儿早期的由于生理发育水平的局限在直接学习和模仿中的局限没有系统的分析和阐述。 (二)、认知发展理论 认知发展理论关于婴儿社会性发展的开发主要体现在皮亚杰和柯尔伯格等人的论述中。皮亚杰认为,个体从一出生就是其自身发展的积极动因。这种动因表现在他积极地从环境中寻找并选择适宜自己的刺激,积极主动的与环境发生交互作用。父母抚育孩子不是按照自己的观点对孩子进行塑造,而是与一个有着自己观点的伙伴共同成长的过程;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和其认知发展是一个相互依存的过程,而认知发展更是一个基本的过程。儿童的某些特定的社会机能只有在相应的认知机能形成之后才能出现。因此,可以通过儿童认知发展来阐述其社会性发展的特点。成人的作用就是设法使孩子获得适宜的经验,以保证孩子能够顺利的发展到下一阶段。 随着理论研究的深入,当前关于儿童早期即婴儿期社会性发展的理论观点日益集中在探讨儿童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的关系上,具体地表现在儿童的社会认知与社会行为;情感与社会行为;及其在儿童发展中的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的关系等问题的探讨研究。 (三)、婴儿的社会行为之一:培养婴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培养孩子衣食住行,吃喝拉撒等方面的自理能力和习惯,逐渐减少父母或其它成人的照顾,学会生存。在日常生活中,让他们学会自己起床睡觉,脱穿衣服鞋袜,铺床叠被,学会洗脸、漱口、刷牙、洗手、洗脚、自己大小便,学会摆放、洗涮碗筷、端菜盛饭,收拾饭桌;学会洗简单的衣物,如小手绢、袜子等。首先对于人生初始的婴儿来说,作为成年人应先做到以下几点: 1(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 孩子的自理能力差,往往起始于父母对子女的娇惯。独立自主性的培养,是需要以宝宝的信任感和安全感为基础,只有当宝宝相信,在他遇到困难时一定会得到帮助,宝宝才可能放心大胆地去探索外界和尝试活动。所以,在宝宝活动时,父母应该陪伴在他身边,给他鼓励。 26 2(给予宝宝充分的活动自由 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就要使孩子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到自己的事自己做。一般来说,孩子对于新鲜事物总是感兴趣的,对于帮助爸爸妈妈做一些事情也总是持积极态度的。因此,要注意引导,从收拾自己的玩具、用具、打扫房间的卫生、洗小衣物等小事做起,培养他们的劳动兴趣。 3(用模仿和强化的方法培养婴儿养成良好的自理习惯 俗话说:“习惯之始如蛛丝,习惯之后如绳索”。在婴儿期应该如何培养宝宝的生活自理能力呢,我们知道婴儿的学习主要通过两种方法:一是观察模仿;二是直接学习(成人创设操作条件)。一般情况下,婴儿从出生不久就会观察模仿,新生儿会模仿成人作出的多种表情;半岁婴儿能有意模仿他人的动作;1周岁的婴儿会给妈妈拿东西,随着妈妈一起洗衣,扫地;到2—3岁时,男孩学着爸爸的样子钉钉子,做木工等等。总之,婴儿在模仿中学会了许多技能和本领,产生了操作和探索的兴趣,从而也提高了认知水平。同时可以对婴儿的模仿给予适当的强化,这样能促进其学习行为。这个时候更为有益的教育可通过条件作用让婴儿直接学习。在婴儿偶然做出自理意识的活动时给予夸奖或奖励,他们就会不断地因得到奖励而重复这种活动。最重要的是让孩子养成自理的习惯。成人要给孩子指出行动的方向,规定其要达到的目的,并经常检查督促。同时在婴儿收拾玩具等活动时给予正面强化,要通过有规律的“按时吃饭”、“按时睡觉起床”和“饭前便后要洗手、常剪指甲”等,对孩子进行反复的实践锻炼和必要的夸赞,这样久而久之,婴儿就能形成良好的自理习惯了。 4(“管”、“放”结合 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要做到“管”、“放”结合。所谓“管”,就是在宝宝有感兴趣的事情时,要充分的给予关注,估计一下有什么困难,预先作一些必要的准备;所谓“放”,就是要放手让宝宝去做。在做的过程中,孩子才会增长才干。 5、创设良好的生活条件,科学护理婴儿的生活 6(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能来培养孩子的自我服务技能。例如:0---1岁的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主要是训练一些简单的自理方式。到婴儿10个月时,就可以培养婴儿自己捧杯喝水,由撒漏渐渐熟练到不撒漏,在脱衣服时教宝宝怎么配合,如穿上衣服时知道把胳膊伸入袖内。在培养孩子独立饮食方面,1岁时教孩子用小勺吃饭,到1岁半左右,就要教孩子用左手扶碗,右手拿勺自己独立吃饭,饭后用餐巾擦嘴。到了2岁半,孩子能顺 27 顺利利地、干净利落地吃完一顿饭。 7(要有耐心,持之以恒。 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家长要从生活的小事中开始培养,要持之以恒。孩子刚开始劳动时,往往做得很慢,有时甚至“闯祸”,家长不要因此就不让孩子动手,而要给孩子示范正确的动作,耐心教他们怎样做,鼓励孩子坚持劳动,养成习惯。例如:教孩子自己穿衣服、系扣子、家长要先教给孩子正确的方法,要及时地鼓励,耐心地帮助。 8( 采用多种形式,形象地教孩子学习各项生活、劳动技能。 (1)通过讲故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长大了”,与孩子一起唱“劳动最光荣”,念诗歌“别说我小”以及看相关的电视节目等,让婴儿知道自己的事情应该自己做,激发孩子动手参与的欲望。 (2) 可以通过游戏来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例如:教孩子叠衣服,可以“给衣服宝宝做操”引发孩子兴趣:如伸伸臂(整理衣服的袖子)、抱抱肩(叠衣服袖)、低低头(叠好帽子)、弯弯腰。在游戏的情景中,调动孩子的积极性,生活能力得到锻炼。 (3)可在婴儿身边放些玩具,让他自己单独玩一会儿,在孩子有困难时,成人可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指导,支持鼓励孩子施展自己的能力。 总之,培养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需要各方面的配合,家长要有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发展观,要相信孩子,大胆地让孩子自己动手操作,以积极的语言肯定每个孩子的点点进步,从而促进孩子在生活自理能力方面有所提高。 第二节、 培养婴儿的饮食习惯 一、人类饮食行为的特点 摄食行为是生命个体为维持生存所必需的手段。婴儿出生后就会吸奶。用乳头刺激婴儿唇部,他即可用最嘴衔住,开始吸吮。这种反射是本能动作。使人产生饥饿感,促使人进行求食行为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血糖降低、内分泌变化及胃壁收缩;二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下丘脑控制饥饿感。刺激下丘脑的“饱中枢”动物会有拒食的表现,甚至会引起长期拒食而死亡;刺激下丘脑的“饿中枢”,则动物食欲大增,吃个不停导致肥胖。这说明生命体内有一个完整系统控制饮食行为。这类研究对人类摄食行为以及体重的控制有一定启示。摄食与饮水虽然都是本能行为,但也受人类社会化的影响。如摄食的方式、种类、时间、地点等都与人的社会环境、生活习惯等有关。从小培养宝宝良好的饮食习惯是很重要的,这样有助于使婴儿自然形成一个有规律的生物钟。父母如果能从小培养宝宝定时喂 28 辅的好习惯,将来要求宝宝有规律地进食就容易的多了。因为从心理方面来说,婴儿认为到时间才进食是自然合理的;从生理方面来讲,婴儿的身体已经建立起了这样的生物钟,到一定的时间才感到饥饿,宝宝吃饭就会吃得又香又多。父母如果不注意,让宝宝的进餐时间混乱无章,婴儿一哭就喂他吃东西,就会使婴儿的肠胃该工作的时候不工作,该休息的时候不休息,这样必然会影响宝宝对营养成分的消化和吸收,长期下去还会导致消化不良等疾病的发生。在婴儿四个月以后,就可以逐渐添加辅食,此时成人就有意识培养婴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有规律地进食,可使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等协调工作,并建立起对进食时间的条件反射,如,在接近喂奶的时间,胃肠就开始预先分泌消化液,并产生饥饿感,这有助于增加食欲,促进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二、具体饮食习惯的养成 1、定时进食 4个月后,每日喂养次数可减为6次,白天哺喂4,5次,间隔3,4小时。夜间视小儿需要情况进行哺喂,一般1次即可,若婴儿夜间不醒或不愿进食,可不哺喂。可开始逐渐训练让婴儿学会用勺吞咽食物,为以后断奶用勺进食做准备。开始可先用勺喂开水,若不出现呛,可逐渐开始用勺喂果汁、菜汁、稀糊、蛋黄糊、果泥等。方法:将婴儿斜卧位抱置于胸前,用小勺将食物轻缓置入婴儿口中,当婴儿吞咽后,再喂第二口。开始不必太多,1,2勺即可,以后逐新增多,可以于喂奶前训练,以防婴儿吐奶。每次喂食时,告诉婴儿所进食辅食的名称及味道等。一般来说,从6个月开始就应该给婴儿的饮食立规矩了。这个年龄的婴儿一般每隔3---4个小时左右喂奶或辅助食品一次,半夜不起来吃东西,但也有一些7---8个月的婴儿还要在夜间吃一次奶。随着婴儿月龄的增大,吃粥或饭菜的次数逐渐增多,喂奶的次数也越来越少,直到彻底断奶。 2、固定餐位、餐具 一般婴儿到8个月时就可以独立坐着了。父母喂饭时可以让宝宝坐有东西支撑的地方,最好为宝宝准备婴儿专用的前面有托盘的椅子,总之每次宝宝每次吃饭靠坐的地方要固定,目的让宝宝明白,坐这个地方就是为了吃饭。 在父母给宝宝喂饭时,父母用一只勺子,让宝宝也拿另一只勺子,并允许宝宝用勺子插入碗中。此时,宝宝往往分不清勺子的凹面和凸面,往往盛不上食物。这个时候父母不要心烦,因为让宝宝拿勺子就会使他对自己吃饭产生积极性,有利于学习自己吃饭,同时也促进了宝宝手---眼---脑协调发展。 3、让宝宝明白吃饭是他自己的事 29 不要让宝宝看出爸爸妈妈对自己吃饭的问题特别关注,宝宝如果一顿饭吃少点,父母千万不要表现出焦急万分的样子。不要以为宝宝还小,他也会在家里“争权夺利”,以吃饭来控制大人。当宝宝不好好吃饭时,父母最好不动声色,让宝宝明白:吃饭完全是自己的事。 4、爱心和耐心 婴儿早期如获得均衡的营养对于孩子今后的发展都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只是单纯的喂养是不够的。应该让婴儿快乐的吃进食物,才能发挥食物的营养效果。因此,父母应该特别注意培养与孩子之间亲密的亲子关系。在吃饭时,千万不要因进食问题而责骂宝宝,甚至强迫宝宝进食。父母应该知道爱心和耐心是宝宝最需要的东西。 5、温馨的气氛 全家人在一起吃饭时应谈些令大家愉快的话题,也可以播放赏心悦耳的轻音乐。但不要逗得宝宝大笑,也不要在这个时候讨论宝宝的吃饭问题。总之,父母应尽量使进食过程充满着愉快温馨的气氛。 6、禁止吃饭时玩耍 一定要禁止宝宝边吃边玩、边吃边看电视的行为,尤其不要追着喂饭。父母应该帮助宝宝建立起进餐是该在餐桌上进行的正确观念,从小培养宝宝做任何事情都要集中注意力的好习惯,使宝宝全身心地投入进食过程,而不受周围事物的干扰。 7、规律的膳食制度 父母要给宝宝建立一个规律的膳食制度,定时进食。这样可以促进宝宝形成必要的条件反射,引发他们的主观食欲。喂饭时,最好在同一地点、用同样的餐具和相对固定的喂食者。到婴儿十一个月时就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培养婴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1)、正确使用餐具:培养婴儿逐步适应使用餐具,为以后独立进餐做好准备。训练正确的握匙姿势和用匙吃饭。(2)、进餐要有规律:让婴儿进餐的次数和进餐的时间要有规律。到该进餐的时间就喂宝宝,但如果宝宝不愿吃,就不必强迫宝宝吃饭;宝宝吃的好时,成人要及时表扬,长此下去便形成习惯。(3)、清洁卫生:培养清洁的卫生习惯。吃饭时让宝宝养成吃饭前洗手、洗脸、围上围嘴,固定喂饭地点,坚决杜绝宝宝边吃边玩的坏习惯。(4)、不挑食与偏食:要培养宝宝饭、菜、鱼、肉、水果都能吃,还要干、稀搭配,多咀嚼,饭前不吃零食、不喝水。(5)、保证色香味:食物的色香味可以激发宝宝对食物的兴趣和好感,引起宝宝的旺盛食欲,这有助于消化液的分泌,有利于消化和吸收。此外,给宝宝吃的食物还要软和烂,便于咀嚼和吞咽。 30 第三节 培养婴儿清洁卫生习惯 婴儿期的宝宝皮肤很柔嫩,如果不注意卫生,很容易引起发炎和皮疹。但如果宝宝养成了清洁卫生的好习惯,在懂事后就很容易形成勤洗手,不吃脏东西的好习惯。培养宝宝养成爱清洁的好习惯,可以使其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做起,有助于宝宝形成爱劳动和独立做事的好习惯。培养婴儿清洁卫生的习惯要从小事做起。婴儿时期清洁卫生习惯的培养要以训练和教育为主,此时宝宝还不懂事,经常有害怕和胆怯的情绪,此时一定不要强迫,而要多鼓励,反复教育。而成人要做到的最重要就是首先,要保持宝宝全身和衣服的清洁,做到勤换尿布、勤洗手脸、勤换衣服,并定期给宝宝洗头、洗澡、剪指甲。然后,爸爸妈妈们一定要以身作则,起到示范的作用。培养婴儿养成良好的卫生清洁习惯有以下几点: 1.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 对于宝宝来说,学会一项新本领前,必须有能让他产生兴趣的吸引他,这样才能产生深刻的记忆,这时父母可采用教儿歌的方法如:自来水,哗哗哗,洗一洗,擦一擦,饭前洗手讲卫生,看谁小手最干净。父母还可以准备一些讲卫生的图片。接下来,还要教宝宝怎样洗手才能把手洗干净的步骤。 2.养成睡前刷牙的习惯 首先训练宝宝认识牙刷、知道牙刷的用途,并学习儿歌,教育宝宝养成从小讲卫生的好习惯。 3卫生习惯的培养 当小儿将有危险或不干净的东西放人嘴里,成人应立即制止,用严肃口气对孩子说:"不行"。并将放入口的物品取走。小儿会从成人的行为、表情和语调中,逐渐理解什么可进食,什么不可以放入口中。婴儿对疾病的抵抗力很弱,易感染各种疾病。从小培养婴儿爱清洁的好习惯,可以使婴儿少生病,保持身体健康。父母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1. 勤换尿布:婴儿爱清洁的习惯始于要求换尿布。让婴儿养成尿湿后感到不舒适, 便以哭声来提醒成人及时为他换尿布的习惯。 2. 勤洗澡:婴儿皮肤娇嫩,身体分泌物多,长时间的睡眠使婴儿躺卧在床上,再 加上排尿、排便后常常不能及时清理,因此需要每天洗澡,以使婴儿感到干净、 舒适。 3. 勤洗手脸,排便后洗臀部:由于婴儿每日哺乳次数多,常将奶液或辅食残留在 脸颊、嘴、下巴等处,应及时清洁。婴儿的手常抓握,手掌内易分泌汗液,因 此要经常洗手,洗脸。排便易污染臀部,也应及时洗净。使婴儿感到清洁舒适。 4. 勤换衣服:由于婴儿新陈代谢旺盛,身体分泌物多,因此要勤换衣服。经常保 持衣服的清洁,也要从婴儿时期培养。 31 最后我们需要注意的是习惯成自然,好习惯有利于宝宝的健康成长,也有利于家长抚育。坏习惯一旦养成,要改正就很难。良好习惯的培养应该从婴儿时期开始。一方面,由于习惯是一种条件反射,而宝宝从出生时就有建立条件反射的能力,这就为培养良好习惯提供了可能性;另一方面,由于婴儿还没有形成不良习惯,这就为培养良好的习惯减少了不必要的阻力。另外,在婴儿时期形成的条件反射或神经联系更加固定~培养婴儿养成讲卫生、爱清洁的好习惯,这样既有利于婴儿的健康,也是对孩子进行文明美德教育的一个方面。小儿应养成天天早晚洗手、脸、刷牙,晚上洗会阴和肛门,饭前便后洗手,饭后擦嘴,手脏了后要主动去洗,定期洗澡、洗头、理发、剪指甲,每日随身带干净手帕,咳嗽和打喷嚏时用手帕掩住口鼻,用手帕擦鼻涕,注重环境的整洁,不随地丢果皮、纸屑,不随地吐痰,东西用完后放回原处,排列整洁等卫生习惯。从8,9月龄开始,则应培养小儿伸手、伸腿、偏头洗耳颈等配合盥洗的动作。1岁以后,鼓励小儿主动参加盥洗,洗前卷袖口,洗时不溅水,洗后擦干手。2岁以后,教小儿用肥皂自己搓洗手,大人拧干毛巾让其模拟洗脸动作,开始培养饭后冷开水漱口。2岁半以后,让小儿学习自己拧毛巾,自己洗手脸,用牙刷。同时培养小儿把握与盥洗有关的用语,如“牙刷、牙杯、毛巾、水冷、漱口”等等,大人教时要耐心,边讲解,边示范,并给以必要的帮助。须知,小儿的卫生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培养起来的,大人应经常督促、提醒。为了使小儿引起爱好,并能更好地把握盥洗方法,家长可将盥洗过程编成儿歌,如洗手歌、洗脸歌、刷牙歌等教唱给儿童。大人要持之以恒,才干经过不断的反复、巩固,使儿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宝宝,岁以后能主动参加一些洗漱活动,而且学习积极性很高。因此从这时候起,要逐渐让宝宝知道清洁卫生的内容,逐步培养宝宝自己动手做好清洁卫生的习惯和能力。 下面是清洁卫生的具体内容: ,(保持皮肤清洁:早晚要洗手洗脸,手随脏随洗,饭前便后一定要打肥皂洗手;睡前洗脚、洗屁股;定期洗头、洗澡,夏季每天至少一次,春秋季2,3天一次,冬季至少每周一次。勤剪指甲、勤理发。 ,(口腔卫生:1,2岁饭后要喝些温开水,以清洁口腔。2岁后开始培养饭后漱口、早晚刷牙的习惯。 ,(用手帕擦手、擦脸、擦鼻涕:不要让宝宝把鼻涕擦在衣袖上,不随地乱吐,不随地大小便,经常保持整洁卫生的习惯。 ,(养成不吃手指、不挖鼻孔、不抠耳朵的好习惯。 具体的可行操作方法: ,(洗手:挽好袖子,打开水笼头,打湿双手、擦肥皂、两手互搓洗手心、两手互搓手背、洗手指、用水清洗二三遍,擦干。 32 ,(洗脸:让宝宝闭上眼睛,用毛巾从眼内侧到外侧轻轻依次擦洗双眼、嘴、鼻子、面额部,清洗毛巾,洗双耳的耳廓、耳后、脖子、颈部;清洗毛巾、擦干。 ,(洗屁股:先洗会阴部(小便处),后洗臀部(大便处),以防引起泌尿道和阴道感染。 ,(擤鼻涕:用手绢或卫生纸盖住鼻子,先按住一个鼻孔,让另一个鼻孔轻轻出气,排出鼻涕,然后用同样办法擤另一个鼻孔。 ,(教育方法: ? 从配合开始:盥洗时先让宝宝配合你的动作,使宝宝熟悉程序。 ? 激起兴趣:用愉快、轻松的语言或儿歌诱导宝宝的活动,在游戏中让孩子理解语言,学会技巧,培养能力,养成习惯。如在给宝宝洗手时边洗边唱儿歌:“搓搓手心一、二、三,搓搓手背三、二、一,手指头洗仔细,小手腕别忘记。” ? 耐心细致:对于每个内容都要反复提醒、督促、反复练习,不怕麻烦、不怕弄湿衣服,让宝宝在愉快的情绪中形成较巩固的清洁卫生习惯。 ,(注意事项: ? 洗手、洗脸最好用流水。洗手、洗脸后的水不能再用来洗屁股。 ? 给宝宝洗脸时可不用肥皂,以免刺激宝宝的眼睛而不愿再洗脸。 盥洗用具和卫生角的准备 宝宝的盥洗用具主要有盆:洗脸盆、洗澡盆、洗脚盆、洗屁股盆;毛巾:洗脸毛巾、擦手毛巾、浴巾、擦脚巾;其它:漱口杯、牙刷、梳子。把上述各种用具放在固定的取放方便的一个角内,使它成为宝宝卫生专用的一个角。宝宝此时不完全会使用盥洗用具,为宝宝做这些准备的目的是: ,(使宝宝从小明白,一切盥洗用具和一些贴身衣裤均不能与别人共用,以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防止传染疾病。 ,(建立一个适合宝宝年龄特点的专用卫生角,方便安全,便于宝宝学习和掌握自我服务的本领。 ,(便于清洗、消毒、保持卫生。 33 ,(注意事项: ? 选择大小形状和花色不同的各种盆和毛巾,以便宝宝辨认。在给宝宝盥洗时要提醒宝宝识别和使用自己的用具。 ? 各种盆、毛巾不宜混淆、替代,也不宜堆在一起,应分开放置。 ? 定时洗净消毒。各种毛巾每天用肥皂分别搓洗一次,每周分别蒸或煮沸5,10分钟后晒干。卫生角要经常打扫。 第四节 培养婴儿的大小便习惯 一、婴儿期的排便特点: 婴儿从一出生,大便和小便都是天生就有的无条件反射,如果粪便在直肠内聚积很多就引起排便反射,就会自动排便;尿在膀胱里达到一定程度就会自动排出。半岁以内的宝宝,一昼夜小便约20次,7---12个月的宝宝会减少到15次,2----3岁时又减少到10次左右,每次尿量也会增加;大便的次数比小便次数少的多,一岁以内每昼夜1----4次,吃母奶的宝宝次数会更多些。一岁断奶,开始正常吃饭后,大便只有1-----2次。 二、婴儿的排便习惯的培养 婴儿的排便习惯应该从小培养。婴儿一般在生后3个月以上,就可以开始训练定时排便的习惯。父母平时要注意观察孩子大便的时间和神态。一般来说,婴儿在吃奶以后或睡觉醒来之时都要大便,便前常有面部发红、眼睛发呆、进气用力等表情,故当婴儿出现这些表情时,父母可把他抱起来大便,嘴里发出“嘘嘘”的声音。久而久之,婴儿就会养成了习惯。到了6,7个月时,就可训练婴儿坐便盆,大人在旁边扶持,8个月左右,孩子就可独立坐便盆了。教孩子排便,每次试行的时间一般不宜超过10分钟,免得婴儿过于疲劳;也不要在坐便盆时逗婴儿玩,避免他分散精力,难于形成条件反射。其实,1岁以后的宝宝就能有意识地控制大小便了。这时的宝宝的自我意识有了萌芽,父母就可以有规律地进行训练。当然,父母不可忽视个体差异,有的宝宝这时可能还不能有意识的控制自己的大小便,父母就更应该有耐心坚持对宝宝进行排便规律的训练。2,3岁以上的小儿,一般都能自己控制大便了。 34 婴儿每天小便次数比大便多,训练也较困难。一般6个月左右的婴儿,其大脑皮层的排尿中枢才开始建立,即才可开始训练定时排尿的习惯。可在睡前、醒后、哺乳前后、外出前和回家后,作为进行固定排尿训练的时间,在训练婴儿排尿的时候,嘴里也应发出“嘘嘘”的声音,教婴儿小便。坚持,段时间后,白天就可不用尿布了;如尿裤子时,也不要训斥孩子,而应耐心教育孩子,并找出原因加以纠正,使其养成良好的排尿习惯。到1岁半左右,开始训练婴儿夜间不尿床。晚饭时少食流质食物,饭后应少喝水或吃酸性水果;睡 或听太兴奋的故事;睡觉后每2,3小时叫醒一次小便,不能让婴前不宜做太剧烈的活动 儿在半醒半睡的状态下小便,这样的话则达不到训练的目的。另外,也无需由于怕尿床,而多次叫醒孩子,这样既影响婴儿的睡眠,又达不到训练婴儿养成良好的小便习惯之目的。在婴儿将近1岁时,父母就应该注意此时开始真正进入成人对他的“培养”期,而不是以前的简简单单的“养活”期了~一般情况下,有的孩子在排便时会有随地大小便的情况。此时,成人千万不要对此斥责,因为这个时期的婴儿已经开始有自己的想法,他已经能够根据自己的想法采取相应的行动了。更需要锻炼成人的忍耐和耐心的承受能力。父母一定要克制情绪,柔声细雨、不耐其烦的慢慢跟他讲道理。耐心劝他,告诉他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有些事情做了它的后果是什么样的....等等。总之一定要对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这样,对于孩子以后的健康人格的成长是十分有必要的。 思考与作业: 1、如何培养婴儿的清洁卫生习惯, 2、你认为对1岁以后的婴儿排便习惯的养成应该采取何种措施, 3、婴儿的健康饮食习惯的养成对婴儿来说有何重要意义, 实训练习: 本实训课程突出以下几个特点:一. 强调实践,着眼就业 .在学生掌握“够用”的基本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实际训练,使其将所学到的基础知识转化为实际运用能力,在毕业后能够学以致用,实现零过渡就业。二. 立足专业,拓展能力。在保证学生专业能力得到练习的基础上根据学院特色锻炼学生的教育技能。具体内容包括: 35 一(教育技能培养 通过实际培训练习使学生了解基本的婴儿社会行为及人格发展的理论知识,同时能熟练掌握如何对婴儿进行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饮食习惯、爱清洁,讲卫生的好习惯的养成以及本章重点难点的解释表述等,活动设计包括查阅图书馆文字或图象资料;利用互联网观摩优秀示范录象;将学生分组,讨论,通过实践演示进行实际练习。 二(专业能力的锻炼 通过实际培训练习使学生掌握如何就婴儿的社会行为发展的开发对家长进行有效的指导,活动设计包括具体的婴儿各项习惯的培养的练习,观看亲子育婴的实况转播学习实际训练的技巧等。 阅读与探究: 1、高岚,《学前教育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黄人颂,《学前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3、黄人颂,《学前教育学参考资料》(上、下),人民教育出版社。 4、李季湄,《幼儿教育学基础》,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5、刘晓东,《儿童教育新论》,江苏教育出版社。 6、刘晓红,吕斌,朱相珍;早期教育对婴幼儿发育影响的效果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03年06期 还可以在课余时间查看以下参考资料: • 《幼教博览》月刊 • 《父母世界》(聪明宝宝) • 《学前教育研究》月刊 • 《孩子》月刊 • 《幼儿教育导读》月刊 • 《学前教育-幼教版》月刊 36 • 《幼儿教育》月刊 • 《早期教育》月刊 期刊:《父母世界》(聪明宝宝) 期刊:《父母世界》(聪明宝宝)杂志是由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主管,中国儿童中心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科普教育类月刊。 本刊宗旨 以倡导儿童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科学理念为根本,以"聪明宝宝"为主题,推行国际育儿新观念---"多元智能"理论为主的育儿期刊。 读者对象 0-6岁儿童的家长及相关的各界关心儿童成长的人士,同时也是当代年轻母亲自我健康发展的资深顾问。 《幼教博览》月刊 对象:0-6岁儿童家长及教师、教育 工作者 主办单位:浙江教育报刊社 部分栏目: 如何开发儿童智力 教育大家谈 让家长成为教师的合作者 37 第七章 婴儿的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 本章主要问题: 1. 明确影响婴幼儿社会行为发展的因素。 2(掌握如何对婴儿的社会交往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 3. 理解婴儿期的早期依恋对于婴儿的社会交往能力有何重要意义。 本章学习方法及建议: 1. 本章重点是通过了解婴儿社会性发展的历程,理解婴儿社会交往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 可以采用自读、集体讨论交流、归纳的形式学习。 2. 理解掌握婴儿社会化的具体过程。 第一节、婴儿期的社会性发展 婴儿从生活在社会环境的一开始就从生物个体向社会个体发展,即社会化的历程。婴儿的社会化是指个体在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中掌握社会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社会行为技能,以适应社会生活,成为独立的社会成员的发展过程。社会化的过程就是人格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过程。具体有: 1.情绪的发展 人类婴儿天生具有情绪反应的能力。出生后即有情绪表现,或哭、或静、或四肢乱蹬。婴儿最初这种情绪反应大多是先天性的,是遗传本能,且与生理需要是否满足直接相关, 38 因此,它们是最初步的原始的情绪反应。随后,在生理成熟和后天环境的作用下,情绪不断分化。 2(气质 气质分类有很多种,本书选取以下研究成果对婴儿气质进行分类。按照婴儿的适应性、 生活节奏、情绪状态、趋避性等的表现,将婴儿气质分为以下三种: (1)容易型:易于适应环境,生活习惯规律,情绪愉快,喜欢探索,主动交往。容易型儿童容易获得父母和周围人的关怀和喜爱。 (2)困难型:难以适应环境,生活无节律,负性情绪多,对新异刺激反应消极。困难型儿童容易使亲子关系有所疏远。 (3)迟缓型:适应环境缓慢,生活习惯逐渐变化;情绪通常不甚愉快,对新刺激慢慢感兴趣,慢慢活跃起来。迟缓型儿童引起父母的反应往往介于前两种类型之间,并因具体情况而异。 3.社会性依恋 依恋是婴儿与主要抚养者(通常是母亲)之间的最初的社会性联结,也是婴儿情感社会化的重要标志。依恋有着深刻的生物根源。情绪的发展和认知机能的提高是依恋形成的基础(害怕情绪、记忆能力和客体永久性概念)。依恋的质量对于儿童日后形成人际关系的能力有深刻和长远的影响。 (一)婴儿依恋的发展阶段 心理学家鲍尔比等将婴儿依恋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无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0,6个月):对一切人都不加区别地反应。第二 阶段是有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6-8个月到2岁以后):对母亲有偏爱,对熟悉人和 陌生人有不同的反应。在伴随对专门照顾者的依恋的同时,还出现了“分离焦虑”和 “怯生”现象。第三阶段是特殊情感联结阶段:对母亲产生特别的依恋,形成了专门 的对母亲的情感联结。 (二)婴儿依恋的类型 艾斯沃斯将婴儿对母亲的依恋表现分为: 1.安全型依恋(占65,~70,),母亲在就有安全感,对外界积极反应。 2.回避型依恋(占20,),缺乏依恋,与母亲为建立起亲密的感情联结。 3.反抗型依恋(占10,~15,),既寻求与母亲的接触,又反抗母亲的爱抚,也称矛 盾型依恋。这类婴儿没有建立起依恋安全感,是典型的焦虑型依恋。 安全型依恋是积极依恋,回避型和反抗型依恋均属消极的不安全型依恋。 39 4.自我意识的发展 自我意识是个人作为主体的我,对自己以及对自己与他人的关系的认识。婴儿自我意识的发展是婴儿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化的一个具有关键意义的标志。心理学家哈特根据诸多研究结果,进行概括总结,按主体我和客体我的区分把婴儿自我意识发展分为两大阶段,第二阶段是客体我的发展。 1.主体我的发展(5---15个月) 8个月之前,婴儿的主体我认知尚未发生;9---12个月,婴儿产生了初步的主体我,能将自己作为活动的主体来认识;12—15个月,主体我得以明确的发展,这时婴儿能将自己与他人分开。 2.客体我的发展(15—24个月) 15—24个月的婴儿开始能把自己作为客体来认知,表现为可利用外表特征来认识自己;18---24个月,具有明确的客体我的认知,这一时期婴儿有了用语言标定自我的能力,具有了用适当的人称代词(如我,你)称呼自己和他人。这是个体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一个飞跃。婴儿的社会性要得以顺利发展,可以说家庭教育是实现儿童社会化基本内容的有效途径。有效的家庭教育能够促进儿童习得社会生活的基本行为规范、培养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和正确的角色意识、帮助儿童建立起和谐的友伴群体。家庭教育应该围绕儿童人格独立性培养这一主要任务,不断营造和谐的家庭育人氛围和良好的儿童社会化环境。 第二节、婴儿期社会交往能力发展的特点 交往是人类的基本需求之一。宝宝之间的交往是社会化行为发展的重要方面。1、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岁)信任感是建立人际关系、形成健康个性品质的基础 2、自主感对羞怯感(1-3岁)感觉到自己的力量(说、行走、控制等)。儿童和小伙伴之间的交往,对他们社会行为的发展起着积极作用。因为,宝宝的模仿性很强,儿童之间的行为,是彼此模仿的榜样。而且,他的行为正确与否,也在同伴的交往过程中得到积极的或消极的强化。最新研究表明,婴儿常见的社会行为有以下九种: 1、 害羞行为 认生是每个宝宝都会经历的发展阶段,有些长大后自然会减低,有的则会持续一生, 这与宝宝个人的气质有关。观察婴儿可以发现,有些活泼外向,有些则容易害羞,这 是很自然的现象。 2、模仿行为 40 模仿是人的社会行为的重要部分,与学习问题、解决能力有极大的关联,也是检查幼儿心智成长的重要依据。婴儿到三四个月时才会模仿,如模仿各种动作等,期待与妈妈建立关系。 3、竞争行为 处于婴儿时期的宝宝,并不真的具有攻击或竞争的意图,其注意力的焦点多半为玩具。宝宝经常会去抢别的小孩手上的玩具,有趣的是当玩具到手后,他可能马上就扔掉不要了,转而再去抢别人手上的另一个玩具。 4、反抗行为 2—3岁时的孩子已经进入了第一个心理叛逆期,具体表现是经常将“不要”挂在嘴边。很多父母为此很忧虑,不明白原来很乖的宝宝怎么突然变得不听话了。这一时期成人首先要先着手了解宝宝为什么会反抗,弄清原因就很好处理。其实从宝宝第18个月起,就开始有反抗意识,此时宝宝对自我有了认识,知道自己与其他人不一样,表现出来的就 ”。 是常说“不要 5、 亲社会行为 人类的天性中就含有利社会行为。从出生开始,人类就不断的发展利社会行为,唯有通过互助合作,种族才得以存活。宝宝从出生到6个月就开始展现此项行为的特质,例如心情好时对大人微笑,情绪不佳时则哭闹。此外,宝宝也会主动参加社会游戏,喜欢和妈妈玩躲猫猫等,待成长至6,12个月时,宝宝开始在游戏中扮演主动的角色,并开始学着与他人分享,也会对熟悉的人表达自己的情感。到1,2岁,小孩开始服从大人简单的要求,对游戏的规则有初浅的认识,并开始懂得安慰人,主动帮妈妈;2,3岁的幼儿的反应更加明显了,孩子知道应该要帮助人,也愿意表达乐于助人的意愿。婴幼儿的利社会行为表现还有哪些呢,比如同情和怜悯:到医院的育婴室走一趟,会发现一个奇特的现象,只要其中一个宝宝哭了,其他的宝宝也会哇哇哇的哭起来,这就是宝宝的伴哭现象。但这只是一种听觉刺激反应,不是真的有所反应。要到18个月左右,宝宝才能大略体会其他人的感受,并安慰人,如见到家人因伤心而哭泣,小宝宝摇摇晃晃的走去给对方一个拥抱。不过,并不是每个宝宝见到别人悲伤时,都会有相同的反应,其中仍存有个别的差异性。如有些宝宝会认为别人伤心的情绪可能影响自己,所以反而会伸手打正在哭的人,以期能解除自己不愉快的感觉。 6、.分享与合作 41 如果以为孩子什么都不懂,就太小看他们了。当不会说话的婴儿试图用手指东西与你沟通时,就是分享的开始。而当他开始会和你躲猫猫时,就是合作行为的开始。 7、攻击行为 婴儿时期的攻击行为多没有敌意,例如当宝宝动手抢别人手上的物品时,注意力多在物品上,而非人的身上,其目的只是在夺取物品,而不是真的想伤害人。所以时常会出现打人或力度稍重。 8、性别角色发展行为 什么是性别角色,在社会公认男性或女性应有的行为中,如女性应温柔文静,若男生有此特质,大家可能会嘲笑他娘娘腔,使他社会适应有困难。 而婴儿怎么认定自己是男是女,就与性别概念发展有很大的关系。3岁左右的幼儿对自己的性别并无太多的认知,若问一个两岁的男生,你是男孩还是女孩,他可能一会回答男孩,过一会却又变成女孩。1,3岁是孩子性别概念发展的关键期,所以家长应教导孩子,男孩与女孩性别角色上的差异,否则日后要调整就不容易了。 9、角色取替行为 当2岁孩子踏入幼儿园时,开始了有别于家庭的环境,就需要有“我”与别人不同,有不同的心情、能力及想法,也就是孩子必须脱离自我中心的想法,了解他人的想法与自己有所不同。想和他人做朋友就得站在对方的立场,帮助他建立良好的人际技能。 从儿童心理发展规律来看,婴儿在2---3周岁时期的心理特点是1、依赖心理与分离焦虑:此时的宝宝会对最亲近的人产生“分离焦虑”此时父母常常考虑是否应该将宝宝送到托儿所。2、逆反心理:这时期的宝宝的特点是凡事都想自己来做。由于各种能力的不断增长,宝宝会走、会跑、会说话,所以他常常会觉得:“我已经长大了,可以自己完成所有的事。”以至于凡事都想自己来做,但是往往做得不是很好,弄得父母也跟着紧张。3、难以与人相处:当几个宝宝在一起玩时,这时的宝宝比较容易出现抢小朋友玩具的情形,偶尔还会出现咬人、推人的情况。其实,这与宝宝心理的变化有一定的关系,就是原来在家里他是唯一的宝贝,会理所当然一般3岁左右的宝宝社会交往的欲望逐渐强烈,喜欢和小朋友之间玩耍。这时,家长应当放手让宝宝到同伴中去,最好能去幼儿园。宝宝在幼儿园里可以接触许多小朋友,他会感到集体生活的乐趣和温暖。通过幼儿园里有目的的活动及学习,可以培养宝宝们互相友爱的精神。如老师组织小朋友在做“乘公共汽车”的游戏时,有的当“老爷爷”,有的当“小学生”,当“老爷爷”上汽车时,“小学生”就让座,这就使宝宝懂得了在交往中要互相谦让,要富有同情心,要关心别人。如果有小朋友主动去扶起摔倒 42 的伙伴,并安慰他,老师可及时表扬这个小朋友。这样就会使他懂得助人为乐是好的行为。同时,宝宝在与同伴的交往中,从“自我中心”中解脱出来,逐渐学会自我克制,懂得自己不可随心所欲,体会到集体友好交往中的规则的制约性,以及合作、愉快地在一起生活,从而产生友谊和同情心。 在宝宝的交往中,家长要为他们创造一起玩的条件,提供玩的机会和环境。当小朋友之间发生矛盾而争吵时,应教育他们学会谦让,学会说“对不起”、“没关系”等礼貌用语,还要告诉他们“要看到别人的优点和自己的短处”,父母和老师常常是儿童模仿的榜样,因此,父母和老师应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用模范行为为孩子树立好榜样,使他们的交往能力随着心理活动的发展而获得发展。 有些宝宝缺乏社会交往能力,往往是家长对宝宝教育不当而形成的。家长不了解社会交往对宝宝心理发展的重要性,有的家长怕宝宝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会受到欺辱,有的则怕自己的宝宝学坏,因而阻止宝宝之间的交往,甚至用种种威吓、惩罚的手段来反对宝宝之间的正常交往。如果家长在宝宝交往的萌芽时期,把宝宝关在家里,不让他们与小朋友接触,那么宝宝交往的需要就会逐渐减退,而形成退缩、孤僻、不合群的不良个性倾向。 第三节、 婴儿期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 (一)鼓励宝宝与人交往 交流是宝宝与生俱来的本能,但并不是每个宝宝在长大后都具有良好的交往习惯。想培养一个与人友善的孩子,从他一出生就要开始了。 刚出生的小宝宝都是友善的,就像一句古话说的:“人之初,性本善。”他们来到了这个世界,在很大程度上会继承父母的性格和特征。但同时,他们天生也带有与人交流的能力,这是一种本能,这样,在爸爸妈妈与他们交流的时候,也可以得到相应的回应。换句话说,就是无论是父母还是新生的小宝宝都能影响对方,这为他们将来能够与人友善交往打下了基础。 只有父母才能够培养出小宝宝善于与人交往的气质。孩子们通过模仿我们成年人表现出他们的友善。他们会模仿我们的面部表情、手势、动作和各种各样的行为,所以,我们所有的行为动作都要表现得夸张和有戏剧性,以便吸引他们去模仿。 在婴儿出生后这短短的一年里,他将能够认识到很多的社交技能和礼节。婴儿天生就对人类的说话声有反应,所以,父母要一开始就不停地对他们说话。成人的谈话将能够培养出宝宝非常友善的性格。 (二)多方面感官统合能力的培养 43 1.认识自我:将小儿抱坐在镜子前,对镜中的小儿说话,引小儿注视镜中的自己和家长及相应的动作,可促进小儿自我意识的形成。 2.应随时随地教小儿周围东西的名称。多听多练,孩子的言语能力很快就会发生惊人的变化。和小儿说话,不仅有意识地给予不同的语调,还应结合不同的面部表情,如笑、怒、淡漠等,训练小儿分辨面部表情,使他对成人不同语调,不同表情有不同的反应,并逐渐学会正确表露自己的感受。 3.发音训练。和孩子说话时,应坐在孩子正对面的位置,使小儿能够清楚看到您的口形、表情,说话速度要慢、而明确。 4.躲躲藏藏游戏:既锻练了小儿感知觉的能力,培养小儿的注意力和反应的灵活性,还促进了小儿与成人间的交往,激发小儿愉快的情绪。 5. 动作与社会交流 心理学的实验证明, 运动经验在婴儿社会交流能力发展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有可能是动作的发展在诱导人社会交流能力的发展。 许多的心理学家都曾注意到婴儿爬行的开始给其亲子依恋关系所带来的某种变化。当婴儿学会爬行,试图爬到“远”处去作一番探索时,他必然要失去母亲身体接触建立起来的安全感。为“找回”安全,孩子必须发展起一些与母亲交流的新的形式,即学会接受和解释母亲的面部表情、声音、姿势等所传递的情感信息,只有这样,孩子才能籍此消除环境中不确定和不稳定的因素。爬行的技巧激起孩子寻向远处、探索环境的动机,这种动机推动孩子发展起社会交流的能力并从中获得安全感。只有感到安全的孩子,才乐意探索新的环境。 要想让孩子成为一个心理健康、性格开朗的人,那您就必须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多给孩子与人交流的机会,鼓励孩子说话,说错了不要打骂,要委婉的教育他改正;周末多带孩子去亲子园玩、去公园玩、和朋友的孩子一起聚聚,让孩子们自己用他们喜欢的方式进行交流,这样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就会得到锻炼~ 在宝宝出世后这短短的一年里,他将能够认识到很多的社交技能和礼节。小宝宝天生就对人类的说话声有反应,所以,我们要一开始就不停地对他们说话。你的谈话将能够培养出你的宝宝非常友善的性格。那么如何鼓励婴儿与人交往呢, 第一、 刚出生时妈妈的脸要靠近小宝宝的脸,最好的距离是20到25厘米,满足他想看和想听的愿望。妈妈可以和他自问自答地交谈,要面带微笑地回答他,可以高兴地欢呼,或者对他点点头,成人的这些行为将会鼓励他作出“回答”。 44 第二、在婴儿12周时教给宝宝什么是回报。当他对妈妈笑或者高兴地踢腿、挥动小胳膊的时候,成人的回应应该是给予他多多的拥抱,语调缓和令人欣慰。当然,不要忘记看着他的眼睛。 第三、在婴儿16周时,“演出开始了”。从现在开始,成人的一举一动要充满戏剧性。模仿小宝宝的各种动作,夸大自己的面部表情,使他确实感到成人对他的关注是专心致志的。他会非常喜欢妈妈和他在一起,而且他将停止哭闹。当妈妈走近他时,他会高兴地扭动着身体。 第四、在婴儿 20周时,如果这个时候宝宝开始认生了,妈妈就要先把宝宝抱在怀里让他有安全感,然后再把所有陌生人一一向他“介绍”。如果他只是听,没有任何反应,那么成人可以弄出一些柔和清脆的声音来引起他的兴趣,比如播放轻柔的音乐,或者轻轻摇动风铃。 第五、在婴儿24周时,宝宝在这个阶段已经能够做出一些明显的甚至有些“好斗”的动作了,比如拍、敲、抓、打。成人要做的是帮助他学会更多的动作,妈妈可以给他做出一些新动作的示范。比如,在妈妈把他抱起来之前,特意伸直双臂。那么他会模仿的。 第六、在婴儿28至36周时,如果宝宝喜欢听童谣的韵律,那么重复播放给他听。如果他呀呀学舌,那成人就发出一个新的音调,让他去模仿。他能够了解交谈是“说和听”的方式。而且在这个阶段,他能够第一次理解成人用冷冷的声音说出“不”的真正含义了。 第七、在婴儿37周至1岁时,妈妈应该用欢声笑语和有趣的笑话来培养小宝宝的幽默感;给宝宝示范一些与人交往的礼节,比如早上醒来说“你好”,挥挥手说“再见”;还可以把孩子介绍给其他小宝宝认识,或者让宝宝单独和他不太熟悉的人在一起。否则,将来当妈妈不在他的左右的时候,他就会有不安全的感觉了。 第八、在婴儿12至15个月时,在这个时期就要开始教导宝宝对人要客气。当妈妈和其他人聊天的时候,可以把他放在婴儿安乐椅上,让他和大人们在一起,他会很高兴的,偶尔还会嘣出某个字的音调呢。 第九、在婴儿15至18个月时,在这个阶段他将可以自己玩了,并不非要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他会对家人、宠物或者玩具表现出喜爱之情。作为父母必须赞赏他这些表达爱的行为,并且鼓励他继续这么做,还可以让他帮助大人做一些简单的家务事。 第十、在婴儿18个月至2岁时,在这个年龄段的小宝宝都会对“分享”这个概念感兴趣,所以成人可以尽量让你的小宝宝和其他小朋友在一起玩耍。一般情况下,宝宝总是在与他人分享之前最先和自己最亲近的人分享。当成人看到他与别人分享的时候,应该马上对他 45 这种行为表示赞赏。如果有的宝宝连抓带打那只是为了想引起成人对他的注意,那么这时最好不要去严厉地责怪他。 第十一、在婴儿 2岁到2岁半时,从现在开始就要教导宝宝如何礼貌待人,告诉他要尊重个人的私有物品。当宝宝2岁以后,他就会本能地表现出与人对抗的心理,所以成人要开始让他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做一些能够使他懂得共同分享这个概念的游戏。如果他做不到,不用去理他;如果他做到了,就夸奖他。成人说话的语气和腔调是使他能够表现出色的最佳妙方。 第十二、在婴儿3岁时,宝宝到了3岁就需要懂得诚实和正直的重要性了,因为这是使友谊牢不可摧所必需的品质。如果宝宝越来越表现得慷慨大方,并不自私自利,而且对伤心的人有同情心,成人就要对他多多赞赏。鼓励他多多与家人共同分享,告诉他他是家庭成员中的一个,他有责任像其他家里人一样分享他所拥有的。这种团队理念将对他的一生都有正面的影响。 遇到“问题宝宝”的具体方法 害羞和胆怯是因为没有安全感引起的。对于小孩子来说,通常* 宝宝胆子太小了 是因为他们没有得到大人足够的正面评价。害羞行为的普遍类型包括不喜欢面对新事情的发生,不喜欢团体聚会,不喜欢和新认识的人讲话,很难和别人交往成为朋友。 作为成人,不要认为害羞是宝宝的性格缺陷或者心理不健康。很多适应能力强和善于自我调整的成年人也会害羞的。所以,对待这种情形的最好办法是有意给宝宝安排一些他很可能遇到困难的场合,不要批评他,也不要强迫他做出改变,而是要鼓励他。 过分的胆小和害羞并不表明宝宝发育缓慢,成人这时候应该避免使自己变得太焦虑了,也不要过分地去保护他。时间和耐心是可以使胆小的宝宝发生改变的。 * 宝宝爱发脾气 不快乐的宝宝发脾气的次数要比快乐宝宝频繁得多,而且这些不快乐的宝宝也不能从他们的经历中学到任何东西。通常2岁到3岁的宝宝大发脾气是一种受挫感的发泄方式,当他们的“野心”超过了自己的能力范围的时候,他们的心理就会受到挫折,从而大发脾气。 成年人自然而然地认为小孩子发脾气是冲父母来的,其实不是,他们是冲着他们自己。所以,想把宝宝从对自己大发脾气的状态中解脱出来,成人的同情心和明智对策是必不可少的。 事实上,宝宝发脾气是一种正常现象,因为他们还没有足够的判断力,不能控制自己的意志力,也不能用语言清楚地表达他们的感受。乱发脾气通常情况下是因为受到挫折、生气了、妒嫉了或者不喜欢而引起的。 46 * 宝宝太好斗 一些小孩子有时候看起来凶巴巴的,其实这只是表面现象,肯定是曾经有人这样对待过他们,所以他们在一味地模仿。另一方面,如果他们的父母经常忽视他,经常不在他身边,对他过于严厉和苛求,或者总是动手打他也会使小孩子变得有时候面露凶相。 大多数小孩子有些时候都会很好斗,他们表现在言语上,或者表现为攻击冲撞其他的小朋友,而且往往这些小朋友都比他年龄要小。儿童心理专家们认为,小孩子的挑衅行为,欺负弱小者和破坏性行为是另一种哭喊着寻求帮助的行为方式,并不是小孩子自己的错。所以,父母应该不去责怪他,而是试着今后及时发现他挑衅前的征兆,然后避免这种行为的发生。千万不要惩罚他或者打他一顿,这只能使他更倾向于暴力行为。 父母的态度要坚决,明确告诉他你们不能容忍这种行为,如果他继续这样,爸爸妈妈将拒绝他的任何要求,但是如果他有所改变,他将会得到奖励,父母也会对他付出的努力而称赞不已。如果成人觉得这些对你的宝宝没有任何作用的话,那么就需要马上寻求儿童心理医生的帮助了,及时给他一些治疗。 *宝宝爱嫉妒 对小孩子来说,对竞争对手产生敌对感是非常正常的事情,我们成年人也都是这样。有时这会产生正面影响,激励小孩子们做得更好。就与人交往的话题而言,他们会表现得更友好,更愿意与人交往。但是,如果竞争导致了争吵或者自夸自大,就比较令父母头疼了。 当你亲密地抱着其他小孩子的时候,你的宝宝就会嫉妒了。这是因为他觉得自己像是被“打入冷宫”了,感到自己被遗忘了,所以他会做出一些引起你注意的行为:也许他会拒绝吃饭,坐在地上乱踢乱叫,甚至于去伤害这个小朋友。这个时候,成人不要责怪他,最重要的是首先保持冷静,然后告诉他父母对他的爱是永远不会变的,当他对其他小朋友表示出爱心的时候,父母要给予他多多的赞赏。 但是,如果他继续在公共场合乱发脾气,把他带到远离人群的地方。回到家以后,让他独自呆在一个房间里,告诉他你仍然爱他,你是害怕自己也会发脾气所以让他一个人呆一会儿。不要限制他只能呆在这个房间里,这样他才有机会走到你身边,向你说对不起。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对外面广阔世界的认识和经历也增多了,这种乱发脾气的现象也就逐渐消失了,所以他的意向与你的愿望针锋相对的状况也就很少发生了。 * 宝宝太淘气 一些孩子总是淘气,另一些则是喜欢逆反。不同情况要不同地处理。对淘气的解释应该是这样的:小孩子发育还不成熟,他们还没有能力使自己能够确实自我控制去做那些他们认为正确的事情。但是,喜欢违抗的小孩子却是已经发育成熟了,他们是明知故犯,他们非常清楚父母的愿望和制定的规矩是什么,但他们对这些不理不睬。 淘气的孩子很健忘,不仅忘记你所制定的规矩,也会忘记你对他的惩罚。一个小时之前你告 47 诉他应该这么做,一个小时之后你又会追着他再次告诉他。对于淘气的孩子,你需要不断地去告戒他,去提醒他。他将会很惊奇地发现自己又做错了,然后很快就会向你表示道歉,并且深感后悔。你所应该做的就是欣然接受,并且表示理解。 那么,淘气的孩子什么时候才能够真正明白他们那样做是错误的呢,作为父母,始终不要使用体罚,欲速则不达。但是可以收回你对他奖励的诺言,严肃告诉他你是认真的,当他能够真正改正错误的时候才能恢复对他的诺言。 然而,相对那些喜欢违抗的孩子来讲,他们是不会道歉的。你可能会发现你的生活真是糟透了,你要面对他不断的逆反行为,他的吵闹和反过来对你的责备。所以,你要尽量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对小孩子来说,如果因为你生气了就给他一连串的限制,那么这将刺激他们继续对抗和采取暴力行为。所以,比较好的方法是向他解释为什么他不应该总是这样对抗父母,告诉他这是很危险的,使父母非常伤心。 总之,无论怎样都不要采取疏远孩子的方法,因为父母是孩子的全部。相反,父母应该经常向孩子表达对他的爱,让他明白无论什么时候他都可以去寻求父母的帮助和安慰。 思考与作业: 1、婴儿期的依恋对婴儿以后的健康成长有何重要意义, 2、婴儿期特别的社会行为是什么, 3、如何培养婴儿期的社会化行为,塑造出心理发展健康的宝宝, 实训练习: 本实训课程突出以下几个特点:一. 强调实践,着眼就业 .在学生掌握“够用”的基本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实际训练,使其将所学到的基础知识转化为实际运用能力,在毕业后能够学以致用,实现零过渡就业。二. 立足专业,拓展能力。在保证学生专业能力得到练习的基础上根据学院特色锻炼学生的教育技能。具体内容包括: 一(教育技能培养 48 通过实际培训练习使学生了解基本的婴儿社会化发展理论,包括理解婴儿期社会化的特点以及本章重点难点的解释表述等,同时重点掌握如何培养婴儿期的社会化行为的健康发展。活动设计包括查阅图书馆文字或图象资料;利用互联网观摩优秀示范录象;将学生分组,讨论,通过实践演示进行实际练习。 二(专业能力的锻炼 通过实际培训练习使学生掌握如何就婴儿的社会化行为的培养对家长进行有效的指导,活动设计包括具体的婴儿各项社会习得行为的养成的练习,观看亲子育婴的实况转播学习实际训练的技巧等。 阅读与探究 1、高岚,《学前教育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黄人颂,《学前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3、黄人颂,《学前教育学参考资料》(上、下),人民教育出版社。 4、李季湄,《幼儿教育学基础》,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5、刘晓东,《儿童教育新论》,江苏教育出版社。 还可以在课余时间查看以下参考资料: • 《幼教博览》月刊 • 《父母世界》(聪明宝宝) • 《学前教育研究》月刊 • 《孩子》月刊 • 《幼儿教育导读》月刊 • 《学前教育-幼教版》月刊 • 《幼儿教育》月刊 • 《早期教育》月刊 期刊:《父母世界》(聪明宝宝) 49 期刊:《父母世界》(聪明宝宝)杂志是由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主管,中国儿童中心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科普教育类月刊。 本刊宗旨 以倡导儿童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科学理念为根本,以"聪明宝宝"为主题, "多元智能"理论为主的育儿期刊。 推行国际育儿新观念--- 读者对象 0-6岁儿童的家长及相关的各界关心儿童成长的人士,同时也是当代年轻母亲自我健康发展的资深顾问。 《幼教博览》月刊 对象:0-6岁儿童家长及教师、教育 工作者 主办单位:浙江教育报刊社 部分栏目: 如何开发儿童智力 教育大家谈 让家长成为教师的合作者 50 第八章 培养婴儿良好情绪 本章主要问题: 1、明确掌握如何培养婴儿具有良好的情绪。 2、了解婴儿的情绪特点及其养成方式。 本章学习方法及建议: 一、明确本章学习的两条主线 本章的教学内容沿着两条主线展开,一是婴儿情绪特点的知识体系的建构,二是学生育婴职业技能的训练。前者重点在学生形成现代教育观念上下功夫,在学生掌握婴儿情绪良好发展的基本原理上下功夫,在学生掌握情绪的心理发展的基本结构上下功夫。后者重在强化实践环节,训练学生的职业培训技能。 二、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讨论 学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提出自己的问题,做学习的主人,而不是学习的奴隶。 三、认真完成综合性实践教学任务 第一节、婴儿情绪的发展 婴儿良好情绪的发展对于婴儿的一生来说都很关键。 一、情绪发展对婴儿健康成长的意义 婴儿先天就对一切新异的事物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并总是试图去接触,把弄。在婴儿到8—10月龄时,就会出现社会性参照行为,即当婴儿在遇到不能理解的情境时,他会从成人的面孔和声音中寻求信息,以确定新异事物的意义。有专家指出:社会性参照作用是人与人之间、特别是婴儿与成人之间的主动的情绪交流活动,是在环境变化时婴儿的一种自我调节过程。出现了意义分享对于,,3岁婴儿来说,这一时期宝宝良好情绪的把握对以后的性格以及是否具有高情商来说都有很大影响。愉快的情绪使宝宝食欲旺盛、睡得安稳,也乖巧听话,招人喜爱。相反,情绪不好不仅影响到宝宝身体健康,变得不听话,爱发脾气,而且给作父母的带来许多麻烦,一天不得安宁。 三、情绪发展理论 情绪发展理论主要从心理学的角度去阐述的。关于个体情绪发展的原因、途径,情绪对个体发展的作用和结果方面,心理学的各学派都有着不同的观点。主要有学习理论、心理分析理论、认知学理论和人性学理论。其中学习理论中华生的著作最具有代表性,他认 51 为所有的情绪反应都是儿童学习的直接结果。心理学史上曾经有过著名的婴儿害怕实验:华生运用条件反射理论所做的婴儿害怕实验,为心理发展的行为决定论作了最有力的说明。男孩艾伯特11个月时与小白鼠玩了3天,后来,当艾伯特开始伸手去触摸白鼠时,脑后突然响起了钢条的敲击声。艾伯特受到了惊吓,但没有哭。第二次,当他的手刚触摸到白鼠时,钢条又被敲响,他猛然跳起,向前摔倒,开始哭泣。如此反复多次,以后当白鼠单独出现时,艾伯特会表现出极度恐惧,转过身去,躲避白鼠。在这个实验里,白鼠成为剧烈声响的替代刺激,引发了艾伯特的条件反应。华生解释说,任何行为(包括情绪),不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都可以通过条件反射习得。艾伯特虽然起初形成的条件作用是对白鼠的恐惧,以后则泛化到多种毛皮动物,并表现出对毛皮上衣和圣诞老人的胡子也产生恐惧。华生提示,许多成年人的厌恶情绪、恐怖症、畏惧和焦虑,虽然本人做不出什么合理的解释,很可能也是多年前由某一条件作用过程引起的。这样的实验本身是有违道德的,但不可否认,早期行为义理学强调客观与实证,把重点从对意识过多关注转向行为研究,注重刺激与反应间可预测关系,有助于促进我们对儿童行为发展进程的了解。但由于华生排斥对中间理过程研究,因而早期行为义发展观难以解释个体高级心理过程的发展机制;过分强调环境教育作用,虽然在行为矫治方面有独特意义,但否定了儿童自身在发展中主动性和能动性,否定了心理发展的阶段性年龄特征。它为行为的习得与消除提供了事实依据。心理分析理论认为情绪可以帮助儿童组织自己的行为和调节情绪本身。所以心理分析理论很注重婴儿的感情,十分注重母—婴关系及其相互作用的问题。其中有(1)婴儿社会性微笑的产生:如果母---婴相互作用的过程越完善,那么3个月的婴儿对母亲的微笑更频繁、更肯定和更明确。6—7个月时,婴儿出现了能分辨母亲与别人的惊人能力。(2)婴儿分离焦虑和陌生人焦虑的产生问题:如果婴儿完成了母亲表象的建立和对母亲与他人的区分,那么就会引起一种新的感情社会化现象:分离焦虑和陌生人焦虑。6个月以后,母亲离开,婴儿就会感到痛苦,但同时它也是婴儿自我发展的反映。 四、3岁前婴儿情绪的特点: 1.大脑皮层的兴奋过程占优势,而且兴奋中心扩散,因而宝宝的情绪易冲动、易变、极不稳定。宝宝很容易高兴,也很容易不高兴。挂着眼泪破涕而笑是常有的事。 2.宝宝情绪还有极大感染性。看见人家笑,会莫名其妙地跟着笑。父母要注意多用自己愉快、乐观的态度感染他,在宝宝面前尽量控制自己不良情绪。如看见别的宝宝哭闹,宝宝也会学样,这时父母最好把他抱开。父母对宝宝要多体贴、爱抚,态度要亲切和蔼。 52 ,,,岁的宝宝感到有人爱护他,有人保护,就会觉得安全可靠,心里踏实,情绪自然稳定愉快。 3.婴儿的笑是与人交往,吸引成人照料的基本手段。笑有其一定的发展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1)自发性微笑(0—5周):婴儿出生1—2天就有笑的反应,这种笑的反应是反射性的,而不是社会性的微笑。(2)无选择的社会性微笑(5周—4个月):这个时期引起婴儿微笑的刺激主要是人的语音和面孔;他们对熟悉人与陌生人都可以报以微笑,是不加区分的;这时期的微笑已属于社会性微笑。(3)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4个月以后):这个时期婴儿对熟悉的人比不熟悉的人有更多的微笑,这属于真正意义上的社会性微笑。 4.婴儿的哭是一种不愉快的消极反应,并具有重要的适应功能。在婴儿学会语言之前,哭声是表达需要的惟一方式。婴儿的哭声自出生就有,且较早出现分化。最初的哭声多属于生理反射性的哭,进而由不适宜的环境刺激引起的应答性的哭;再进一步便出现主动的操作性哭泣。这后一种哭是从经验中学到的,是社会性的哭。 5、恐惧的发展 婴儿的恐惧是一种消极的情绪,这种情绪体验会引起儿童的紧张感,造成逃避和退缩。经常有恐惧情绪,可导致儿童形成怯懦的人格特征。婴儿的恐惧可分为:(1)本能的恐惧:这是一种自出生就有的反射性反应。这 种恐惧多半由于大的声响、突然位置变化以及疼痛等因素引起。(2)与知觉和经验相联系的恐惧:这是一种由不愉快或痛苦的经验所引起的惧怕反应。(3)怕生:这是一种由于陌生人接近而引起的恐惧反应,这种恐惧大约在婴儿6---8个月时出现,也称为陌生人焦虑。(4)预测性恐惧:这是一种由想像引起的恐惧,如害怕黑暗,害怕“狼外婆”。 第二节、 培养良好情绪行为的知识与方法 (一)、 培养婴儿良好情绪行为的方法 1.经常让婴儿获得快乐。满足婴儿的合理要求。 2.让婴儿慢慢学会控制情绪, 1-2岁时性格基本定型。让婴儿学会忍耐和宽容。 3.和谐美好的家庭生活是培养良好情绪的环境因素。 4.增加爱抚和情感交流的机会,不要限制婴儿的环境探索活动 5.为婴儿设计一个丰富而适宜的智力游戏 6.对婴儿的行为进行评价,扩大婴儿的接触面 7.不用恐怖的表情和语言吓唬婴儿 53 (二)、 与心理“反抗期”婴儿沟通的方法 1.合理满足法 2.转移注意法 3.故意冷淡法 4.后果惩罚法 (三)、培养婴儿良好情绪的具体的策略 :对待宝宝要有耐心 以尽可能的耐心最大限度地满足宝宝的合理要求。宝策略1 宝其实就是父母的影子,父母亲以怎样的态度对宝宝,这种态度也会潜移默化地成为宝宝性格的一部分。必要的时候,要让宝宝承受一些忍耐和等待,即使他的要求是合理的。例如父母亲在忙很重要的事情,就可以耐心地告诉他,让他知道你忙完了会再去陪他。 策略2:言出必行 家长千万不要以为偶然骗骗宝宝是无所谓的,要知道宝宝对欺骗是很敏感的。要时刻让宝宝意识到你答应他的事情你一定会去做,一方面让他获得信任,另一方面在他面前树立威信。 策略3:始终如一 做任何事情要始终如一,处理同样的事情要给出同样的标准,让宝宝明白任何事情的原则性是不能轻易改变的。因为父母亲可能忘记你给出的标准,但宝宝是不会忘记的。 策略4:不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宝宝 每个宝宝都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和爱好爱好,即使是父母,也无权让他们事事都按你的意愿来完成。例如,强迫宝宝参加或学习各种他不感爱好的兴趣等。凡事可以和宝宝商量,这样既不会影响宝宝的情绪,又能培养宝宝的独立性和主见性。 策略5:忽视宝宝的无礼要求 有时宝宝会提出无礼的要求,碰到这种情况家长一定不能满足,一次也不能妥协。有时宝宝不会马上放弃自己的要求,他会试探性地观察家长的态度,因此家长一定要态度果断,完后和宝宝以理沟通。 策略6:适当地给宝宝一点权力 有时,宝宝会对某件事很感爱好,这时不妨给宝宝一点选择的权力。比如,妈妈在厨房切菜,宝宝也想尝试,家长可以让宝宝帮忙洗菜,做些辅助性工作,这样既可让宝宝远离危险,又能让他体验到参与厨房工作的快乐,并告诉宝宝刀是很危险的东西,不能随便碰。 策略7:让宝宝承担一点责任 从小就要注重培养宝宝的责任感,让宝宝明白做任何事情都要承担责任。比如自己玩好了玩具要收拾干净;做错了事情要勇于承担后果,接受批评并努力改正。 策略8:让宝宝了解别人的感受 学前的宝宝处于以自我为中心的阶段,因此得让宝宝学会了解别人的感受,体谅别人。比如,让宝宝了解父母的感受,体谅父母的辛劳。 54 让他知道父母忙的时候,宝宝自己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打别人,别人会痛的;当人碰到困难是很希望得到帮助的,等等。 宝宝的良好性格是靠平时一点一点培养起来的,作为宝宝的父母就更加要注重给宝宝做个好的榜样,起到监督和指导的作用。相信拥有良好性格的宝宝,在未来的道路上会更能经历风雨,取得成功的。 (四)、注意事项: 1.过多的阻止会限制婴儿合理的探索和创造性的发展;过多的鼓励会引起婴儿危险的举动和任性。 2.与婴儿用互动的方式(说、笑、逗)进行沟通,有利于培养良好的情绪。 3.为婴儿提供经常与同伴交往的机会。 4.在婴儿与同伴发生冲突时,成人不宜过多干预。 5.让婴儿学会与人交换、分享和等待等习 (五)、父母的教养态度对婴儿的影响非常重要 1、要从习惯中建立教养模式 有些孩子遇到想要玩具,就会哭泣不止,直到愿望得到满足为止,当这样的模式建立后,孩子可能会自动类推,认为只要哭闹父母就会满足自己的需求,自己则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得到任何东西,这样会极大的影响孩子自我探索的动机,严重的话可能会造成发展迟缓的状况。 2.孩子的个性和照顾者易相近 0-3岁的孩子正是个性形塑的时期,照顾者若是个性温柔平和,孩子的个性也会较稳定;反之,则个性较急躁。 3.孩子的气质会转变 针对气质理论,专家指出,孩子在三岁前后,气质仍会再转变,父母应当把握这段时间,给孩子好的教育环境。 4.常和他人接触 不少父母害怕孩子会被传染疾病,不敢带孩子出入公共场所,但这是个群体的社会,孩子从小就需要和他人互动,接触不同的社会环境,孩子不会怕生,认知学习能力也会因而提升。所以孩子四个月大后,可以带孩子去公园、百货公司、亲子园,或者邀请朋友进行家庭互访,让孩子多和他人互动,这能增强孩子的语言沟通和人际交往能力。其实父母 55 只要注意孩子互动时的周边环境安全,就不用太在乎孩子不小心受伤、弄脏衣服或偶尔有挫折,给孩子独立自由的探索空间,孩子会成长得较快。 5.懂得与他人分享 不少家中的独生子女,父母都会尽自己所能给予一切,但是孩子却不懂得和别人分享,所以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要适时教导孩子“舍”与“得”。 6.主动告知不适当行为 孩子在与他人的互动中,若出现不适当的行为,如耍脾气、打人、抢玩具、父母应主动告知孩子,不要认为孩子还小,就任他为所欲为,而要适时教导他正确的态度,建立明确的价值观,从小就和孩子讲道理。教孩子应适当应用机会教育,孩子在互动过程中,有危及他人或自身安全情况,如拿火柴、刀子、剪刀等,父母必须及时给予明确纠正,并解释原因,千万不能忽视不理。若孩子只是反射性的哭闹,父母可以慢慢开导,或者让孩子自行发泄情绪。还要注意维护孩子自尊,但若孩子在公共场所或客人来时犯错,父母可以带孩子到特定的地点再纠正或处罚,如百货公司楼梯间、书房,以维持孩子的自尊心,也让宝宝知道就算在公共场所或他人来时,也不能逾矩。 7.给孩子正面积极的信息 父母在教孩子的过程中,应尽量以正面的语言和积极的情绪教孩子,让孩子乐观地面对外在环境,如:告诉孩子:妈妈要上班,你乖乖待在奶奶家,姐姐会很爱你,妈妈晚上就会来接你。给孩子十足的信心。 六、孩子和他人互动的重要性 孩子应尽早与群体接触且接触越多越好,父母应多安排家庭聚会或带孩子出去玩,让孩子习惯与他人互动,自然而然学习社会礼仪,培养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1.孩子间互相扶持和模仿:大点的宝宝和小点的宝宝在一起,大点的宝宝会自然照顾小点的,小点的宝宝也会模仿大点的宝宝的行为,这就间接促成两个孩子的共同成长。 2.融合教育:同年龄孩子的互动也非常重要,就像发展迟缓的孩子和正常孩子多互动,孩子间的互相模仿,会刺激孩子的表现欲,让他们表现更好。 3.父母可适时辅导:孩子和他人互动,父母可以适时给予机会教育,不管是正面或反面的行为,都是生活教材,孩子由此学得是非对错。 4.习惯团体活动:宝宝和他人多互动很重要,千万不要总是亲子间一对一的游戏,因为这样的宝宝会比较依赖父母,日后走入团体或幼儿园会比较困难,所以父母可以主动安排聚会,让孩子习惯和自己的朋友或陌生人相处。 56 七、增进宝宝情商的团体互动 1.123木头人:妈妈可以带着还在学走路的孩子,和其他朋友或孩子,一起玩此游戏,由一个人当鬼面对墙壁喊123木头人,当转过身时还在动者,就必须当鬼。让孩子在游戏中和他人轻松互动。 2.老鹰抓小鸡:妈妈可以带着还在学走路的孩子,和其他朋友或孩子,一起玩“老鹰抓小鸡”,由其中一个大人当老鹰,一个大人当母鸡,其他当小鸡,老鹰追着抓小鸡时,母鸡要护卫小鸡,让孩子在团体游戏中伸展肢体。 3.伦敦大桥倒下来:所有人站着或蹲着,双手举高互握,即团成一个隧道状,孩子在歌声中轮流穿越(父母可抱着孩子穿过山洞),歌声停止后抓住某个人,被抓住者就输了,让孩子自然活跃在欢笑中。 八、后天培养很重要 宝宝出生时,继承了父母的智慧潜能。每个宝宝的潜能,基本上相差不多。然而长大后,孩子究竟能变得多聪明,要靠以后的学习了。学习机会越多,大脑潜能就开发得越多,孩子就越聪明;学习的机会越早提供,宝宝的智能提升就越早起步,而孩子也能更早变得聪明。智能提升的方法有很多,就是利用小小的厨房,也能让宝宝愉快地参与。 总之,要想帮宝宝把握情绪,成人时时都要以愉快、亲切、温柔的态度和情感照看婴儿。特别是婴儿,个月时,已认识母亲,喜欢看母亲的脸,爱听母亲的声音,母亲要多和婴儿说话,引逗他发声,激发婴儿积极愉快的情绪。婴儿有了积极的情绪,就会愉快地进食,并有助于他消化系统的功能。婴儿通过视、听等感官看到和感受到母亲带给他的爱抚,得到愉快、满足。 成人每天都要多次以婴儿喜爱的玩具、好听的轻音乐等培养婴儿愉快情绪。这阶段的婴儿视、听等感官已具有初步的发展,婴儿看到色彩鲜艳的形象玩具,好看、发光、又会发声,会高兴地手舞足蹈,或目不转睛,并伸手去抓握,去玩。婴儿对玩具有很大兴趣,由此激发积极愉快的情绪。 培养孩子的情商能力,高学历未必是重要的条件,孩子若有创造力、懂得和人轻松相处、能容忍高压力,就较能适应多变的社会环境;再者,孩子若是闹脾气或情绪不佳。这时候父母的教养态度,是影响孩子人格形塑的关键。 孩子的个性,是父母一点一滴、潜移默化塑造而成。 现在城市里几乎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很多家长反应自己的宝宝和别的宝宝一起玩时,舍不得把玩具和他们分享;当家里来客人时,宝宝也总是很害羞,看见陌生人会不 57 知所措,或者一副耍赖的模样。父母可能不知如何是好,也不知道随着年龄的增长会不会有所改变,那么,父母应该如何从小建立宝宝的人际关系,培养一个能适应环境、和他人相处愉快的孩子,让他成为一个人见人爱的小宝宝呢, 为宝宝安排一个舒适有秩序的生活环境,给宝宝提供适量的玩具和任宝宝随意支配的物品,在一定范围内让宝宝自由活动;制定适合宝宝身心发展的生活制度,使宝宝一天的生活过得有张有驰,有动有静,丰富多彩,有规律。这些都是形成宝宝良好情绪的保证。 思考与作业: 1、婴儿情绪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2、如何培养婴儿的情商, 实训练习: 本实训课程突出以下几个特点:一. 强调实践,着眼就业 .在学生掌握“够用”的基本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实际训练,使其将所学到的基础知识转化为实际运用能力,在毕业后能够学以致用,实现零过渡就业。二. 立足专业,拓展能力。在保证学生专业能力得到练习的基础上根据学院特色锻炼学生的教育技能。具体内容包括: 一(教育技能培养 通过实际培训练习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婴儿智力发展技能,包括如何发展婴儿的认知能力以及本章重点难点的解释表述等,活动设计包括查阅图书馆文字或图象资料;利用互联网观摩优秀示范录象;将学生分组,讨论,通过实践演示进行实际练习。 二(专业能力的锻炼 58 通过实际培训练习使学生掌握如何就婴儿的智力潜能的开发对家长进行有效的指导,活动设计包括具体的婴儿各项智能的开发的练习,观看亲子育婴的实况转播学习实际训练的技巧等。根据教学任务的实际需要,我们在教学中至少安排三类综合性教育实践活动,包括: 1、教育见习活动:组织学生到亲子园和幼儿园分别观摩育婴实践,写出见习,并组织讨论、交流。 2、教育调研活动:安排学生利用假期深入亲子园,就当前育婴教师队伍现状、德育现状、课堂教学改革等进行专题性实地调研,撰写调查报告。 这些活动不仅仅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需要,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每位学生都要吃透活动精神,明确活动要求,规范活动程序,圆满完成活动任务。 阅读与探究 1、高岚,《学前教育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黄人颂,《学前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3、黄人颂,《学前教育学参考资料》(上、下),人民教育出版社。 4、李季湄,《幼儿教育学基础》,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5、刘晓东,《儿童教育新论》,江苏教育出版社。 还可以在课余时间查看以下参考资料: • 《幼教博览》月刊 • 《父母世界》(聪明宝宝) • 《学前教育研究》月刊 • 《孩子》月刊 • 《幼儿教育导读》月刊 • 《学前教育-幼教版》月刊 • 《幼儿教育》月刊 59 • 《早期教育》月刊 期刊:《父母世界》(聪明宝宝) 期刊:《父母世界》(聪明宝宝)杂志是由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主管,中国儿童中心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科普教育类月刊。 本刊宗旨 以倡导儿童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科学理念为根本,以"聪明宝宝"为主题,推行国际育儿新观念---"多元智能"理论为主的育儿期刊。 读者对象 0-6岁儿童的家长及相关的各界关心儿童成长的人士,同时也是当代年轻母亲自我健康发展的资深顾问。 《幼教博览》月刊 对象:0-6岁儿童家长及教师、教育 工作者 主办单位:浙江教育报刊社 部分栏目: 如何开发儿童智力 教育大家谈 让家长成为教师的合作者 阅读与探究: 60
/
本文档为【第五章 婴儿智力开发.doc】,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