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2011届高考第一轮复习《语文易错考点(古代散文阅读)》教案

2017-10-19 50页 doc 265KB 11阅读

用户头像

is_682974

暂无简介

举报
2011届高考第一轮复习《语文易错考点(古代散文阅读)》教案2011届高考第一轮复习《语文易错考点(古代散文阅读)》教案 交流教案 会员交流资料 2011届高考第一轮复习《语文易错考点(古代散文阅读)》教案 第一层阶 纠错特训——精题分解 【易错考点一】筛选和整合 1、阅读选文,完成题目 送石昌言为北使引 苏 洵 昌言举进士时,吾始数岁,未学也。忆与群儿戏先府君侧,昌言从旁取枣栗啖我;家居相近,又以亲戚故,甚狎。昌言举进士,日有名。吾后渐长,亦稍知读书,学句读、属对、声律,未成而废。昌言闻吾废学,虽不言,察其意甚恨。后十余年,昌言及第第四人,守官四方,不相闻。吾日以壮...
2011届高考第一轮复习《语文易错考点(古代散文阅读)》教案
2011届高考第一轮复习《语文易错考点(古代散文阅读)》 交流教案 会员交流资料 2011届高考第一轮复习《语文易错考点(古代散文阅读)》教案 第一层阶 纠错特训——精分解 【易错考点一】筛选和整合 1、阅读选文,完成题目 送石昌言为北使引 苏 洵 昌言举进士时,吾始数岁,未学也。忆与群儿戏先府君侧,昌言从旁取枣栗啖我;家居相近,又以亲戚故,甚狎。昌言举进士,日有名。吾后渐长,亦稍知读书,学句读、属对、声律,未成而废。昌言闻吾废学,虽不言,察其意甚恨。后十余年,昌言及第第四人,守官四方,不相闻。吾日以壮大,乃能感悔,摧折复学。又数年,游京师,见昌言长安,相与劳问如平生欢。出文十数首,昌言甚喜称善。吾晚学无师,虽日为文,中甚自惭;既闻昌言说, ?乃颇自喜。今十余年,又来京师,而昌言官两制,乃为天子出使万里之外强悍不屈之虏庭, ?建大旆,从骑数百,送车千乘,出都门,意气慨然。自思为儿时,见昌言先府君旁,安知其至此, 富贵不足怪,吾于昌言独自有感也。大丈夫生不为将,得为使,折冲口舌之间,足矣。 ?往年彭任从富公使还,噗我言曰:“既出境,宿驿亭,闻介马数万骑驰过,剑槊相摩,终夜有声,从者怛然失色。及明,视道上马迹,尚心掉不自禁。”凡虏所以夸耀中国者多此类也。中国之人不测也,故或至于震惧而失辞,以为夷狄笑。呜呼!何其不思之甚也!昔者奉春君使冒顿,壮士健马,皆匿不见,是以有平城之役。今之匈奴,吾知其无能为也。孟子曰:“说大人,则藐之。”况于夷狄,请以为赠。 【注】?两制:宋指翰林和中书两部门。?大旆:大旗。?介马:披甲的战马。 (1)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昌言关心苏洵和苏洵折节向学的一组是( ) A(?昌言从旁取枣栗啖我筑?吾后渐长,亦稍知读书 B(?昌言举进士,日有名筑?相与劳问如平生欢 C(?虽不言,察其意甚恨筑?乃能感悔,摧折复学 保护原创权益?净化网络环境 - 1 - 交流教案 会员交流资料 D(?出文十数首,昌言甚喜称善筑?虽日为文,中甚自惭 (1)C(本题考查理解文中句子含意的能力。A项首句表明二人关系亲近。B项首句表现昌言举进士后的名气影响,次句表明苏洵听到昌言的称赞后感到高兴。D项次句表明苏洵因“为文”水平不高而心中自惭)。 【参考译文】 昌言应进士科科考试时,我才几岁,还没有上学。回忆当时同一群小孩在我父亲身边嬉戏,昌言从旁边拿枣子和板栗给我吃,我们两家相距很近,又因为是亲戚的缘故,我同他很亲近。昌言应进士科考试后,一天天地有名气。我后来渐渐长大了,也稍微懂得读书,学习断句、对联及声韵格律,没有学成功就荒废了。昌言听说我荒废了学业,口里虽然不说,但看他的意思很遗憾。此后十多年,昌言中了第四名进士,在四方做官,彼此就不通音讯了。我一天天地长大,就有所感而悔悟,改变过去的旧习重新学习。又过了几年,我到京城游学,在长安见到昌言,互相慰问如平常一样高兴,我拿出十多篇文章,昌言见了很高兴,称赞写得好。我很晚求学又没有老师,虽然每天写文章,但自己心里很惭愧,等听到昌言的称赞,才稍微有点自喜。现在过了十多年,我又来京城,可是昌言已在翰林和中书两部门做官了,竟替天子出使到万里之外强悍不屈的虏庭,(出发前),树起了大旗, 有几百名随从,前来送行的车子有上千辆,送出都门外,昌言意气是何等的慷慨激昂了~我自思孩提时,在父亲身旁见到昌言,哪里料想到他今天有这样显赫呢, 富贵没有什么稀奇,我对昌言独自有此感慨。大丈夫活着不做将军,能够做使者,凭口舌在外交上取胜也足够了~往年,彭任随富公出使契丹回来,给我讲,出边境以后,住在驿亭里,听到几万匹披甲的战马奔驰而过,剑矛彼此撞击,整夜听到响声,跟随的人害怕得变了脸色,等到早晨起来,看到路上战马跑过的痕迹,还胆颤心惊,情不自禁。大凡敌人用来向中原夸耀的大多像这样,中原人不能看透这一点,因此有的人以至于震惧而失言,被夷狄笑话。唉~他们多么不会思考问题啊~从前奉春君出使匈奴,匈奴把壮士健马藏匿起来,不让它们显露,因此才有平城之战。现在的匈奴,我知道他们没有多大能耐了。孟子说:“游说大人物时,要藐视他们。”何况对于夷狄呢,请让我将这名言作为赠言。 保护原创权益?净化网络环境 - 2 - 交流教案 会员交流资料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题。 燕昭王求贤 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欲将以报仇。故往见郭隗先生曰:“齐因孤国之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得贤士与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敢问以国报仇者奈何,” ?郭隗先生对曰:“帝者与师处,王者与友处,霸者与臣处,亡国与役处。诎指而事之, ?北面而受学,则百己者至。先趋而后息,先问而后嘿,则什己者至。冯几据杖,眄视指使, ?则厮役之人至。若恣睢奋击,呴籍叱咄,则徒隶之人至矣。此古服道致之法也。王诚博选国中之贤者,而朝其门下,天下闻王朝其贤臣,天下之士必趋于燕矣。” 昭王曰:“寡人将谁朝而可,”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 ?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 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凑燕。 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甘共苦。二十八年,燕国殷富,士卒乐佚轻战。于是遂以乐毅为上将军,与秦、楚、三晋?合谋以伐齐,齐兵败,闵王出走于外。燕兵独追北,入至临淄,尽取齐宝,烧其宫室宗庙。齐城之不下者,唯独莒、即墨。 (选自《战国策•燕策一》) 【注】?诎指:折节,屈尊。诎通“屈”。?嘿:通“默”。?呴籍:脚跺地跳跃的样子。呴,通“吼”;籍,通“藉”,践踏。?涓人:宫中负责洒扫的官吏,也泛指亲近的内侍。?三晋:指韩、赵、魏三国。 (1)下列句子都表现燕昭王礼贤下士的一组是( ) ?卑身厚币,以招贤者 ?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王诚博选国中之贤者而朝其门下 ?天下之士,必趋于燕矣 ?往见郭隗先生 ?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 A(??? B(??? C(??? D(??? 保护原创权益?净化网络环境 - 3 - 交流教案 会员交流资料 【答案】C 【解析】(??是郭隗回答的话,?是燕昭王的愿望和目的)。 【参考译文】 燕昭王收拾了残破的燕国之后,登上了王位。他谦卑恭敬,以厚礼重金招聘贤才,准备依靠他们报仇雪耻。于是,他去见郭隗先生,说:“齐国趁我国内乱,发动突然袭击,打败了燕国。我深知国小力弱,不可能报仇。然而如果能得到有才干的人,与他们共同管理国家,来雪洗先王的耻辱,这是我的愿望。请问要报国家的大仇,应该怎么办,” 郭隗先生回答说:“成就帝业的国君,以贤者为师,同朝共事;成就王业的国君,以贤者为友,同朝共事;成就霸业的国君,以贤者为臣,同朝共事;亡国的国君,以贤者为奴仆,则不能保有国家。折节屈尊侍奉贤者,面向老师接受教导,那么,才干超过自己百倍的人就会到来;先于别人去劳役,后于别人去休息,先去求教别人过后再默思,那么,才干超过自己十倍的人就会到来;靠着几案,拄着手杖,颐指气使,指手划脚,那么,干杂活、服苦役的人就会到来;如果对人暴虐粗野,随便发怒,任意呵斥,那么,只有唯唯诺诺、唯命是从的犯人、奴隶才会到来。这些都是古代施行王道、招揽人才的办法。大王如果能够广泛选拔国内的人才,亲自登门拜访,天下人听说大王亲自拜访贤臣,天下的贤士一定都会奔赴燕国。” 昭王说:“我应当拜访谁才合适呢,”郭隗先生说:“我听说,古代有个君王,想以千金求购千里马,经过三年,也没有买到,宫中有个内臣对国君说:‘请让我去买吧~’国君就派他去。三个月后他找到了千里马,可是马已经死了,就以五百金买了那匹死马的头,回来报告国君。国君大怒,说:“我要找的是活马,死马有什么用,还白白花了五百金。’内臣回答说:‘死马尚且肯花五百金,更何况活马呢,天下人由此一定会认为大王善于买马,那么千里马就会买到。’于是,不到一年,三匹千里马就送上门来。现在大王果真想招揽人才,就先从我开始吧;像我这样的人尚且被任用,何况比我更有才干的人呢,难道他们还会把千里的路当作远路吗,” 于是,燕昭王专为郭隗修建了官宅,并且尊他为师。不久,乐毅从魏国来了,邹衍从齐国来了,剧辛从赵国来了,有才干的人都争先恐后地奔赴燕国。 保护原创权益?净化网络环境 - 4 - 交流教案 会员交流资料 燕昭王悼念死去的人,安慰活着的人,与老百姓同甘共苦。28年后,燕国殷实富裕了,士兵生活安定,不惧怕为国而战。于是,昭王就任命乐毅为上将军,与秦、楚、赵、魏、韩等国合谋讨伐齐国。齐国大败,齐闵王逃往国外。燕国的军队单独追击败逃的齐军,攻下齐都临淄,缴获了那里的全部宝物,烧毁了齐国的宫殿、宗庙。齐国的城邑没有被攻下的,只有莒和即墨两处。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吕元膺,字景夫,郓州东平人。质度瑰伟,有公侯之器。贞元初,论惟明节制渭北,延在宾席,自是名达于朝廷。惟明卒,王栖曜代领其镇。德宗俾栖曜留署使职,咨以军政。累转殿中侍御史,征入,真拜本官,转侍御史。丁继母忧,服阕,除右司员外郎。出为蕲州刺史,颇著恩信。尝岁终阅郡狱囚,囚有自告者曰:“某有父母在,明日元正不得相见。”因泣下。元膺悯焉,尽脱其械纵之,与为期。守吏曰:“贼不可纵。”元膺曰:“吾以忠信待之。”及期,无后到者。由是群盗感义,相引而去。 元和初,迁谏议大夫、给事中。规谏驳议,大举其职。及镇州王承宗之叛,宪宗将以吐突丞璀为招讨处置使。元膺与给事中穆质、孟简,兵部侍郎许孟容等八人抗论不可。指谕明切,宪宗纳之,为改使号,然犹专戎柄,无功而还。出为同州刺史,及中谢,上问时政得失,元膺论奏,辞气激切,上嘉之。翌日谓宰相曰:“元膺有谠言直气,宜留在左右,使言得失,卿等以为何如,”李籓、裴垍贺曰:“陛下纳谏,超冠百王,乃宗社无疆之休。臣等不能广求端士,又不能数进忠言,孤负圣心,合当罪戾。请留元膺给事左右。” 度支使潘孟阳与太府卿王遂迭相奏论,孟阳除散骑常侍,遂为邓州刺史,皆假以美词。元膺封还诏书,请明示枉直。江西观察使裴堪奏虔州刺史李将顺赃状,朝廷不覆按,遽贬将顺道州司户。元膺曰:“廉使奏刺史赃罪,不覆检即谪去,纵堪之词足信,亦不可为天下法。”又封诏书,请发御史按问,宰臣不能夺。 代权德舆为都畿防御使。十年七月,郓州李师道留邸伏甲谋乱。师道伏甲百余于邸院,将焚宫室而肆杀掠。已烹牛飨众,明日将出。会小将李再兴告变,元膺追兵伊阙,围之„„及穷按之,嘉珍、门察皆称害武元衡者。元膺以闻,送之上都,赏告变人杨进、李再兴锦彩 保护原创权益?净化网络环境 - 5 - 交流教案 会员交流资料 三百匹、宅一区,授之郎将。无膺因请募山河子弟以卫宫城,从之。盗发之日,都城震恐,留守兵寡弱,不可倚,而元膺坐皇城门,指使部分,气意自若,以故居人帖然。 数年,充河中节度等使。时方镇多事姑息,元膺独以坚正自处,监军使洎往来中贵,无不敬惮。入拜吏部侍郎,因疾固让,改太子宾客。元和十五年二月卒,年七十二,赠吏部尚书。 (选自《旧唐书》,有删改) 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吕元膺“大举其职”的一组是(3分) ( ) ?尽脱其械纵之 ?元膺与给事中穆质等八人抗论不可 ?皆假以美词 ?请明示枉直 ?纵堪之词足信,亦不可为天下法 ?元膺追兵伊阙,围之 A(??? B(??? C(??? D(??? 【答案】C 【解析】?放囚犯回家,是他体恤囚犯思亲之苦,以忠信换忠信,但不是“大举其职”:恰有违规之嫌。?是朝廷诏书的内容,不分是非,是元膺反对的做法。) 【易错考点二】分析和概括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圣人之所以全民生也,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而毒药则以之攻邪。故虽甘草、人参,误用致害,皆毒药之类也。古人好服食者,必有奇疾,犹之好战胜者,必有奇殃。是故兵之设也以除暴,不得已而后兴;药之设也以攻疾,亦不得已而后用。其道同也。 故病之为患也,小则耗精,大则伤命,隐然一敌国也。以草木之偏性,攻藏腑之偏胜,必能知彼知己,多方以制之,而后无丧身殒命之忧。是故传经之邪,而先夺其未至,则所以断敌之要道也;横暴之疾,而急保其未病,则所以守我之严疆也。挟宿食而病者,先除其食,则敌之资粮已焚;合旧疾而发者,必防其并,则敌之内应既绝。 辨经络而无泛用之药,此之谓向导之师;因寒热而有反用之方,此之谓行间之术。一病 保护原创权益?净化网络环境 - 6 - 交流教案 会员交流资料 而分治之,则用寡可以胜众,使前后不相救,而势自衰;数病而合治之,则并力捣其中坚,使离散无所统,而众悉溃。病方进,则不治其太甚,固守元气,所以老其师;病方衰,则必穷其所之,更益精锐,所以捣其穴。 若夫虚邪之体,攻不可过,本和平之药,而以峻药补之:衰敝之日,不可穷民力也。实邪之伤,攻不可缓,用峻厉之药,而以常药和之:富强之国,可以振威武也。 然而选材必当,器械必良,克期不愆,布阵有方,此又不可更仆数也。孙武子十三篇,治病之法尽之矣。 下列各项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全篇以用药宜慎为总原则,提出了一些用药之道,论说精辟透彻,层次分明。作者对孙子兵法很有研究,并且在指导用药中运用灵活自如。 B(药是在人的肌体中发挥作用的,是内在的;兵是在战场上发挥作用的,是外在的。“用药如用兵”的说法将内在的转换成外在的,浅显易懂。 C(作者认为药可以用来治病邪,但也有毒害人体的一面,“好服食者,必有奇疾”,是“不得已而后用”的,这体现了他对“药”的辨证认识。 D(文章多用排比句,语言整齐有力,气势充足,以用兵喻用药,突出了用药和用兵之间的相似性,从而更形象地突出了药的作用,易于接受。 【答案】D 【解析】本题侧重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突出了药的作用”,错误,应为“突出了用药的重要性”。 【参考译文】 圣人保全人民生计的方法,是把谷物作为主食,果品作为副食,牲畜作为滋补品,菜蔬作为供养物,药物就用它攻治病邪,所以即使甘草、人参这一些平和的药物,错误地使用也会造成危害,都是毒药这一类啊。喜爱服食丹药的古人,必然产生重病,好像贪求作战逞胜的人,一定招致大祸一样。因此设置军队用来除害,不得已然后才动用;准备药物用来治病,也是不得已后才使用。它们的道理是相同的。 保护原创权益?净化网络环境 - 7 - 交流教案 会员交流资料 疾病造成祸患,小患就耗散正气,大祸便伤害性命,严重得好比一个敌对的国家。用药物的特性,攻治脏腑的疾病,如果能既了解疾病,又掌握药性,用多种方法制服病邪,然后才没有丧失性命的忧虑。因此对循着六经传变的病邪,便预先占据它尚未侵袭的部位,就好比切断敌军必经之道的方法;对来势迅猛的病邪,便赶快守护那尚未致病的部位,就好比守卫我方险要疆土的方法。对挟带积食而造成的病,首先消除那积食,就好比敌方的财物粮食已经烧毁;对并合旧疾而发作的病,一定要防止新旧病邪会合,就好比敌方的内应已经断绝。 辨明经络便没有泛泛而用的药物,这好比先头侦察的部队;依据寒热便有反治的方法,这好比分化离间的策略。一种病如果分割治疗它们,那么用少量药物就可以战胜众多的病症,使它们前后不能互相救援,那么病势自然衰退;几种病如果同时治疗它们,那么集中药力摧毁它们的主要病邪,使它们分散没有统领的力量,那么众多的病邪完全溃退。病势正在进展,就不宜在病邪猖獗时攻治,应坚守正气,这好比使敌军疲怠的方法;病势正在衰退,就必定穷追到病邪退去之处,再增加精练勇锐的药物,这好比摧毁敌人巢穴的方法。 至于对邪气伤身而正气已衰的人,攻治不可迅猛,应主要运用性味平和的药物,而用性味猛烈的药物辅助它;好比衰弱困败的时候,不可竭尽人民的力量啊。对邪气伤身而正气尚实的人,攻治不可轻缓,应主要运用性味猛烈的药物,而用性味平和的药物调和它;好比富有强盛的国家,可以振兴军威武力啊。 虽然这样,但是选材一定要恰当,器具必须要精良,限定日期,不得延误,排列阵势,要有规律,这些又是数不胜数的。《孙子兵法》十三篇,治病的方法完全包括在里面了。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与元九书(节选) 白居易 仆始生六七月时,乳母抱弄于书屏下,有指“之”字、“无”字示仆者,仆虽口未能言,心已默识。后有问此二字者,虽百十其试,而指之不差。则知仆宿昔之缘,已在文字中矣。及五六岁,便学为诗。九岁谙识声韵,十五六始知有进士,苦节读书。二十已来,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以至于口舌成疮,手肘成胝。既壮而肤革不丰盈,未老而 保护原创权益?净化网络环境 - 8 - 交流教案 会员交流资料 齿发早衰白;瞀瞀然如飞蝇垂珠在眸子中也,动以万数,盖以苦学力文之所致~又自悲矣。 家贫多故,年二十七方从乡赋。既第之后,虽专于科试,亦不废诗。及授校书郎时,已盈三四百首。或出示交友如足下辈,见皆谓之工,其实未窥作者之域耳。自登朝来,年齿渐长,阅事渐多。每与人言,多询时务;每读书史,多求理道。始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时皇帝初即位,宰府有正人,屡降玺书,访人急病。 仆当此日,擢在翰林,身是谏官,月请谏纸。启奏之外,有可以救济人病,裨补时阙,而难于指言者,辄咏歌之,欲稍稍进闻于上。上以广宸聪,副忧勤;次以酬恩奖,塞言责;下以复吾平生之志。岂图志未就而悔已生,言未闻而谤已成矣~ 又请为左右终言之。凡闻仆《贺雨诗》,众口籍籍,以为非宜矣;闻仆《哭孔戡诗》,众面脉脉,尽不悦矣;闻《秦中吟》,则权豪贵近者相目而变色矣;闻《登乐游园》寄足下诗,则执政柄者扼腕矣;闻《宿紫阁村》诗,则握军要者切齿矣~大率如此,不可遍举。不相与者,号为沽名,号为诋讦,号为讪谤。苟相与者,则如牛僧孺之戒焉。乃至骨肉妻孥,皆以我为非也。其不我非者,举世不过三两人。有邓鲂者,见仆诗而喜,无何而鲂死。有唐衢者,见仆诗而泣,未几而衢死。其余即足下。足下又十年来困踬若此。呜呼~岂“六义”“四始”之风,天将破坏不可支持耶,抑又不知天之意不欲使下人病苦闻于上耶,不然,何有志于诗者不利若此之甚也~ 然仆又自思,关东一男子耳,除读书属文外,其他懵然无知,乃至书画棋博,可以接群居之欢者,一无通晓,即其愚拙可知矣~初应进士时,中朝无缌麻之亲,达官无半面之旧;策蹇步于利足之途;张空拳于战文之场。十年之间,三登科第,名入众耳,迹升清贯,出交贤俊,入侍冕旒。始得名于文章,终得罪于文章,亦其宜也。 (选自《古代文论名篇详注》,有删节) 〔注〕《与元九书》写于元和十年(815年),其时作者在江州司马任上。 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白居易自幼聪慧,十五六岁就立志苦学,后因勤学苦读而未老先衰。 B(白居易既专注于科举考试,也酷爱写诗,他写的诗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高,常常 保护原创权益?净化网络环境 - 9 - 交流教案 会员交流资料 受到朋友的称赞。 C(白居易认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肯定了诗歌的社会功效和现实意义。 D(白居易通过写诗来救民疾苦、针砭时弊,得罪了权贵豪强,但是妻子儿女依然理解、支持他。 【答案】D 【解析】(原文说“乃至骨肉妻孥皆以我为非也”,即妻子儿女兄弟也认为“我”不对。) 【参考译文】 我出生六七个月的时候,乳母抱着我在书屏下边玩,有人指着“无、字”二字教给我。我虽然嘴上说不出来,但是心里已经默默地记住了。后来有人拿这两个字问我,即使试上十次百次,我都能准确地指出来。那么我是生来就与文字有缘了。五六岁时,就学习做诗,九岁通晓声韵,十五六岁开始有志于进士之业,发愤苦读。二十岁以来,白天学习做赋,夜里刻苦读书,间隙又学习做诗,连睡眠和休息都顾不上了。甚至于口舌生疮,手、肘成茧。少壮之时,体态瘦削,还没有老,就早早的齿衰发白,看东西总是恍恍惚惚,瞳仁里好象有蝇乱飞、珠摇晃。这大概是刻苦学习、奋力创作造成的,自己也感到很悲哀。 我家庭贫困又多遇事故,二十七岁才参加地方上的乡试。考中以后,虽然专心于科举考试,还是没有停止做诗。到了做校书郎的时候,诗作足有三四百首。有时拿出来让足下这样的朋友们看。大家一见都说写得工巧,其实我并没有达到真正诗人的境地。入朝为官以来,年龄渐长,经历的事情多了,每逢与人谈话,多询问时政,每逢读书、史,多探求治理国家的道理。这才知道文章应该为时事而著写,诗歌应该为现实而创作。这时候,皇帝刚刚继位,宰府中有中正之人主持,屡次下诏书,调查人民的疾苦。我正是在这时被提拔为翰林学士,又身兼左拾遗之职,亲自领取写谏章用纸,除了写奏章直接向皇帝陈述之外,把那些可以解救人民疾苦,弥补时政的缺失,而又难于直接说明的事项,写成了诗歌,想循序渐进、潜移默化地让皇帝知道。首先是使皇帝耳目广远,有助于其处理繁杂国事机务。其次是报答皇帝的恩遇,尽到谏官的职责。最后是实现个人平生振兴诗道的心愿。没有想到,心愿未遂 保护原创权益?净化网络环境 - 10 - 交流教案 会员交流资料 而怨悔已生,诗歌没有达于上,而诽谤却已汹涌而来。 还是让我给您说个透吧。每每听到我的《贺雨诗》,众人就喧嚷起来,已经觉得不合时宜了;听到我的《哭孔戡》诗,众人则面带尴尬,都显得很不高兴;听到我的《秦中吟》,豪门权贵与骄矜近臣则面面相觑为之色变;听到我寄给您的《乐游园》诗,把持朝政之人都会扼腕愤怒;听到我的《宿紫阁村》诗,操纵军权的那些人就切齿痛恨。情况大体就是这样,不能够一一列举。与我没有交谊的人说我是沽名钓誉,是在诋毁攻击,诽谤侮辱。假使是与我有交谊的,就拿牛僧孺揭露时政而被斥逐的教训劝诫我,甚而我的骨肉至亲都认为我不该如此。认为我所行直正的,世上也不过二三个人。有一个邓鲂,看见我的诗就高兴,不久他就死了。还有一个唐衢,读了我的诗就哭泣,不久唐衢也死去了。另外就是足下了,而足下十年来又困顿到这步田地。唉~难道“六义、四始”的精义,是上天要让它败亡而不能支撑延续了吗,还是上天的意愿就是不让人民疾苦传达到天子那里呢,不是这样的话,为什么有志于做诗的人不顺利到这样严重的地步呢, 但是,我自己也思量过,我只不过是关东一个普通男子罢了。除去读书作文,其它事一无所知,甚至连书法、绘画、弈棋、博戏那样可以与众人一起娱乐的事情,也没有一样通晓,我的愚鲁拙笨就可想而知了。最初考进士的时候,朝中连个远亲都没有,达官显贵也一个都不认识,拖着笨拙的步子和善跑之人竞争于同一道路,赤手空拳在著文战场上打拼。十年之间,分别有三次中第登科,名声流传于外,官也升到了清高之职,在朝廷之外与贤俊之士相交结,在朝廷之中近辅天子。开始我是由于文章获取了名声,末了又由于文章获罪,也是应该的~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唐柳先生集》后序 穆 修 唐之文章,初未去周、隋、五代之气。中间称得李、杜,其才始用为胜,而号雄歌诗,道未极浑备。至韩、柳氏起,然后能大吐古人之文,其言与仁义相华实而不杂。如韩《元和圣德》《平淮西》,柳《雅章》之类,皆辞严义密,制述如经,能崒?然耸唐德于盛汉之表蔑 保护原创权益?净化网络环境 - 11 - 交流教案 会员交流资料 愧让者,非先生之文则谁与, 予少嗜观二家之文,常病柳不全见于世,出人间者,残落才百馀篇。韩则虽目其全,至所缺坠,忘字失句,独于集家为甚。志欲补其正而传之,多从好事访善本,前后累数十,得所长,辄加注窜。遇行四方远道,或他书不暇持,独赍《韩》以自随,幸会人所宝有,就假取正。凡用力于斯,已蹈二纪?外,文始几定。而惟柳之道,疑其未克光明于时,何故伏真文而不大耀也,求索之莫获,则已矣于怀。不图晚节,遂见其书,联为八九大编。夔州?前序其首,以卷别者凡四十有五,真配韩之巨文与~ 书字甚朴,不类今迹,盖往昔之藏书也。从考览之,或卒卷莫迎其脱误,有一二废字,由其陈故劘灭,读无甚害,更资研证就真耳。因按其旧,录为别本,与陇西李之才参读累月,详而后止。 呜呼~天厚予者多矣。始而餍我以韩,既而饫我以柳,谓天不吾厚,岂不诬也哉~世之学者,如不志于古则已;苟志于古,则践立言之域,舍二先生而不由,虽曰能之,非余所敢知也。 【注】?崒:zú险峻。?纪:古代以十二年为一纪。?夔州:指刘禹锡。刘曾为夔州刺史,故称。 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穆修为他所刻印的柳宗元文集所写的缀于书后的序,因为刘禹锡已在卷首之前写了一篇序。 B(文章评述唐文,以“初”“中间”“至韩、柳起”的时间为序,是为了表明韩柳散文地位的历史渊源和发展沿革。 C(作者评李杜的文章,用“道未极浑备”,似乎可从两方面理解:其一,“道”指文章内容,是说李杜的散文在内容上还有局限性;其二,“道”指为文之道,是说在表达上还欠火候。 D(这篇序文本身即具韩柳之风。全文纯用古体而绝少骈俪,少用典故。长、短句式及设问、感叹句法的交替使用,增加了文章的气势和节奏感。 保护原创权益?净化网络环境 - 12 - 交流教案 会员交流资料 【答案】C 【解析】A(“后序”不等于缀于书后;B(“是为了„„”错误,是为了突出韩柳开创唐代新古文的宗师地位;D(文章无一处用典,也无设问而是反问。 【文言文翻译】 唐代的文章,一开始并未去除掉周、隋等五代的气息。中间值得称道的李白、杜甫,他们的才气开始施展成为一道胜景,但(只)称雄于歌诗方面,文章之道尚未十分浑厚完备。到韩愈、柳宗元兴起,这以后才能大量创作古文,他们的语言与内容相互完美融合而不混杂。如韩愈的《元和圣德》《平淮西》、柳宗元的《雅章》之类的文章,都是语言严谨文义严密,表达如经典一样,能够使唐王朝的美德高立于盛汉之前而无所愧让,这不是柳先生的文章还能有谁, 我少时就爱看韩柳二家的文章,常为柳文不能完全地出现于世间而忧虑,那出现于世间的,残破零落才有一百多篇。韩文虽然看得到全部,但文句文字的缺失,尤以编纂成集的最严重。我有志于补充修正然后把它传播开去,于是多处寻访善本,前后积累了几十本,找到好的,就加以注释和修改。遇到出远门,或者别的书无暇读,就只随身带着《韩》文,如果幸运地遇到他人手中的宝物,就借来订正。在这方面花费力气,已超过二十四年,文稿才差不多定下来。而只有柳宗元的文章,我怀疑它未能在当时光芒显耀,不然为什么真文隐藏而不能显耀于世,四方寻求无所收获,就在心中放弃这事了。没想到晚年,竟见到了柳宗元的书,串联起来有八九厚册。刘禹锡在书的前面有序,按卷目共分四十五编,真真地能和韩愈的巨著相配~ 书上的文字很朴拙,不像现在的,大盖是过去的藏书。从考证角度看,有的整卷没有遇到错误和脱漏,有一两个废字,也是由于陈旧而磨掉,阅读也没有什么损害,还能帮助研究考证来求真相。于是核对旧本,记为别本,和陇西李之才参读几月,详尽后才停下来。 哎呀,老天爷对我太优厚了。一开始拿韩文满足我,接着用柳文充分满足我,说老天爷不厚待我,难道不是诬蔑吗,世上求学的人,如果不立志于学古文就算了;如果有志于学古文,那么确立立言的范围,若放弃二位先生不学,即使说他有才能,这不是我所敢苟同的。 保护原创权益?净化网络环境 - 13 - 交流教案 会员交流资料 第二案 能力?提升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岘山亭记 欧阳修 岘山临汉上,望之隐然,盖诸山之小者。而其名特著于荆州者,岂非以其人哉,其人谓谁,羊祜叔子、杜预元凯是已。方晋与吴以兵争,常倚荆州以为重,而二子相继于此,遂以平吴而成晋业,其功烈已盖于当世矣。至于风流余韵,蔼然被于江汉之间者,至今人犹思之,而于思叔子也尤深。盖元凯以其功,而叔子以其仁,二子所为虽不同,然皆足以垂于不朽。 余颇疑其反自汲汲于后世之名者,何哉,传言叔子尝登兹山,慨然语其属,以谓此山常在,而前世之士皆已湮灭于无闻,因自顾而悲伤。然独不知兹山待己而名著也。元凯铭功于二石,一置兹山之上,一投汉水之渊。是知陵谷有变而不知石有时而磨灭也。岂皆自喜其名之甚而过为无穷之虑欤,将自待者厚而所思者远欤, 山故有亭,世传以为叔子之所游止也。故其屡废而复兴者,由后世慕其名而思其人者多也。熙宁元年,余友人史君中辉以光禄卿来守襄阳。明年,因亭之旧,广而新之,既周以回廊之壮,又大其后轩,使与亭相称。君知名当世,所至有声,襄人安其政而乐从其游也。因以君之官,名其后轩为光禄堂;又欲纪其事于石,以与叔子、元凯之名并传于久远。君皆不能止也,乃来以记属于余。 余谓君如慕叔子之风,而袭其遗迹,则其为人与其志之所存者,可知矣。襄人爱君而安乐之如此,则君之为政于襄者,又可知矣。此襄人之所敬书也。若其左右山川之胜势,与夫草木云烟之杳霭,出没于空旷有无之间,而可以备诗人之登高,写《离骚》之极目者,宜其览考自得之。至于亭屡废兴,或自有记,或不必究其详者,皆不复道。 熙宁三年十月二十有二日,六一居士欧阳修记。 1(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保护原创权益?净化网络环境 - 14 - 交流教案 会员交流资料 A(至于风流余韵,蔼然被于江汉之间者 被:遍及 ( B(其功烈已盖于当世矣 盖:压倒 ( C(然独不知兹山待己而名著也 待:对待 ( D(若其左右山川之胜势 胜:美好 ( 2(下列各组加点的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君皆不能止也,乃来以记属于余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 (( B(襄人安其政而乐从其游也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 C(盖元凯以其功,而叔子以其仁 王好战,请以战喻 (( (明年,因亭之旧,广而新之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D((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是一篇碑记,是作者应襄阳知府史中辉之请而写的。文章略去岘山的自然风貌,而着重抒发由岘山这一名胜所引起的感想,这在碑记文中是别具一格的。 B(岘山是一座普通的山,但因为晋朝两位开国元勋羊祜、杜预曾在此与吴激战并最终平定吴国为晋朝立下大功而著名。 C(作者一向反对趋时邀誉,所以文章一方面肯定羊祜、杜预“垂于不朽”的功业,一方面对他们的“汲汲于后世之名”,也发出了“自待者厚”的讥评。 D(文章中说到襄人打算把史中辉的事迹刻在石碑上,以和羊祜、杜预的名字一样永远流传。作者是希望史中辉在政事上能更加有所建树。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而其名特著于荆州者,岂非以其人哉,(3分) (2)岂皆自喜其名之甚而过为无穷之虑欤,将自待者厚而所思者远欤,(4分) (3)既周以回廊之壮,又大其后轩,使与亭相称。(3分) 【答案及解析】 1(C(“待”在此是“依靠。) 2(B(“而”均为连词,表递进。A“于”分别是表对象、表被动, C“以”分别为“因 保护原创权益?净化网络环境 - 15 - 交流教案 会员交流资料 为”、“用”,D“因”分别为表原因;介词,经由、通过。) 3(B(“在此与吴激战”误) 4((1)然而它在荆州特别有名,这难道不是因为那里的人(才著名)吗,(“著”1分,“以”1分,句意1分) (2)难道(他们)都太重视自己的名声影响而作如此充分的忧虑呢,还是(他们为此)作得很周全而想得很深远呢,(“其名之甚”1分,“将”1分,“自待者厚”1分,句意1分) (3)用壮丽的回廊环绕着亭子之后,又扩大了亭子后轩,使后轩与亭子的大小规模相称。(“周”1分,“以回廊之壮”介宾结构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岘山亭记 岘山面临汉水,看上去山势突出高大,(实际上)它是周围群山之中的小山。然而它在荆州特别有名,这难道不是因为那里的人(才著名)吗,那些人是谁呢,是羊祜叔子、杜预元凯。当晋与吴用武力相争时,常常要倚仗荆州,以它为军事重地,而羊祜杜预二人相继在这里,就平定东吴,成就了晋的统一大业,他们功业已经超过了当世之人。至于他们成功的事迹产生的影响,广泛传扬于江汉之间,到现在人们仍然思念他们,而对于羊叔子的思念特别深。大概是元凯凭他的功劳业绩,叔子凭他的仁义品行,二人所作所为有所不同,然而却都足以流传不朽。 我很怀疑那些(已有功业传世)却又反过来急切追求后世功名的人,什么原因呢,传说羊叔子曾登上这座山,很有感慨地告诉他的部下,认为这山一直矗立在那里,而前世的名人都已泯灭无闻,因此羊叔子联想到自己而十分悲伤。然而(他)惟独没有想到这座山是因为有了自己才特别著名的。元凯在两块石碑上刻了自己的功业,一块安置在这座山上,一块投到汉水之中。(他这样做)是知道山峦沟壑有变化,而不知道石碑有时也会磨灭的。难道(他们)都太重视自己的名声影响而作如此充分的忧虑呢,还是(他们为此)作得很周全而想得很深远呢, 岘山上本来有亭,世上人们传说是羊叔子所游历休憩之处。那里建筑屡兴屡废的原因,就是后世之人敬慕他们的名声而思念他们的人很多。熙宁元年,我的朋友史君中辉凭光禄卿 保护原创权益?净化网络环境 - 16 - 交流教案 会员交流资料 的身份作襄阳长官。第二年,因为岘山亭的破旧,(史君中辉)就扩大并且重新建造了这座亭,在环绕着亭子建造了壮丽的回廊后,又扩大了亭子后轩,使后轩与亭子的大小规模相称。史君辉闻名于世间(天下),在他从政过的地方都留下了很高的声望。襄人安定于他的执政,乐于跟从着他,也就根据史君的官职名号,为岘山亭的后轩命名为光禄堂;他人又想在石碑上记录史君的事迹,打算用这办法让史君与羊叔子、杜元凯之名声一起流传久远。史君不能阻止襄人的这种行为举动。于是他前来向我托付写亭记。 我认为,史君知道并敬慕羊叔子的风范而(想)承袭他在民间流传的事迹,那么史君的为人表现和志向(如何)就可以想见了;襄人敬爱史君而生活安定乐逸,那么史君的为政(如何)又可以知道了。这些就是襄人想写下来的。(我想)那岘山周围的秀丽风光和笼罩于幽深杳远之中的草木云烟,它们于空旷原野上时隐时现,可以供给登高远望写出忧思愁苦诗文的人,适合他们观览时得到它,满足它。至于这座岘山亭的屡兴屡废,(或许)有人自会写出亭记,有人认为不必深究其中的详情,(这些)我都不再说明了。 2、、文言文阅读(共22分) 书剑 侠 事 新城令崔懋,以康熙戊辰往济南。至章邱西之新店,遇一妇人,可三十余,高髻如宫妆,髻上加毡笠,锦衣弓鞋,结束为急装。腰剑,骑黑卫,极神骏,妇人神采四射,其行甚驶。试问:“何人,”停骑漫应曰:“不知何许人。”“将往何处,”又漫应曰:“去处去。”顷刻东逝,疾若飞隼。崔云:“惜赴郡匆匆,未暇蹑其踪迹,疑剑侠也。” 祯从侄鹓因述莱阳王生言:顺治初,其县役某,解官银数千两赴济南,以木夹函之。晚将宿逆旅,主人辞焉。且言镇西北里许有尼庵,凡有行橐者,皆往投宿。因导之往。方入旅店时,门外有男子著红帩头,状貌甚狞。至尼庵,入门,有廨三间,东向;北为观音大士殿;殿侧有小门,扃焉。叩门久之,有老妪出应。告以故,妪云:“但宿西廨,无妨。”持朱封鐍山门而入。是夜,役相戒勿寝,明灯烛、手弓刀以待曙。至三更,大风骤作,山门砉然而辟。方愕然相顾,倏闻呼门声甚厉,众急持械谋拒之。廨门已启,视之,即红帩头人也。徒手握束香掷地,众皆扑。比天晓,始苏,银已亡矣。急往市询逆旅主人。主人曰:“此人时游市 保护原创权益?净化网络环境 - 17 - 交流教案 会员交流资料 上,无敢谁何者,唯投尼庵客,辄无恙,今当往诉耳。然尼异人,吾须自往求之。” 至则妪出问故。曰:“非为夜失官银事耶,”曰:“然。”入白。顷之,尼出,命妪挟蒲团跌坐。逆旅主人跪白前事。尼笑曰:“此奴敢来作此狡狯,罪合死。吾当为一决!”顾妪入,牵一黑卫出,取剑背之,跨卫向南山径去。其行如飞,倏忽不见。 移时,尼徒步手人头驱卫返,驴背负木夹函数千金,殊无所苦。入门呼役曰:“来,视汝木夹函官封如故乎,”验之,良是。掷人头地上,曰:“视此贼不错杀却否,”众聚观,果红帩头人也。罗拜谢云。比东归,再往访之,庵已空无人矣。 尼高髻盛妆衣锦绮行缠罗袜年十八九好女子也市人云尼三四年前挟妪俱来不知何许人尝有恶少夜入其室腰斩掷垣外自是无敢犯者。 (选自清•王士祯《池北偶谈》,有删改) 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妇人神采四射,其行甚驶 驶:驾车 A( B、殿侧有小门,扃焉 扃:关,锁着 ( C、大风骤作,山门砉然而辟 辟:开 ( D、罗拜谢云 罗:围绕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告以故,妪云:“但宿西廨,无妨。” 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 、持朱封鐍山门而入 山门砉然而辟 B(( C、叩门久之,有老妪出应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 (( D、非为夜失官银事耶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 3、对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尼高髻/盛妆衣锦绮行/缠罗袜/年十八九/好女子也/市人云/尼三四年前挟妪俱来/不知何/许人尝有恶少/夜入其室腰斩掷垣外/自是无敢犯者 B、尼高髻盛妆/衣锦绮/行缠/罗袜/年十八九/好女子也/市人云/尼三四年前/挟妪俱来/不知何许人/尝有恶少夜入其室/腰斩掷垣外/自是无敢犯者 保护原创权益?净化网络环境 - 18 - 交流教案 会员交流资料 C、尼高髻盛妆/衣锦绮行/缠罗袜/年十八九/好女子也/市人云/尼三四年前挟妪俱/来不知何/许人尝有恶少夜入其室/腰斩掷垣外/自是无敢犯者 D、尼高髻盛妆/衣锦绮/行缠罗袜/年十八九/好女子也/市人云/尼三四年前挟妪俱来/不知何许人/尝有恶少夜入其室腰/斩掷垣外/自是无敢犯者 4、下列有关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允许别人投宿尼庵和帮差役斩杀红帩头男子夺回官银这两件事看来,尼庵剑侠是一个性格豪爽、行侠仗义的女子。 B、戴红帩头的男子是个武功高强的劫匪,他早就盯上了押送官银的这些差役,并且凭一己之力打倒了众差役,劫走了官银。 C、尼庵剑侠行动迅速,在答应了差役后没多久,就杀了红帩头,她让护卫先行回来,而自己另雇驴驮着官银回来。 D、从上下文看来,新城令崔懋在章丘西新店遇到的年三十余的妇人,就是他的侄子鹓所听故事中那个年十八九的尼姑。 5、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役相戒勿寝,明灯烛、手弓刀以待曙。(3分) ? ? 此人时游市上,无敢谁何者,唯投尼庵客,辄无恙,今当往诉耳。(4分) ? 此奴敢来作此狡狯,罪合死。吾当为一决!(3分) 【答案及解析】 1.A(“驶”应解释为“迅捷”) 2.C(“之”都是音节助词,无实义。A“以”:“把”,介词/引出动作工具的介词,意思是“用、拿”。B项“而”:连词,表示承接关系/连词,表示修饰关系。D项“为”:连词,表示目的关系,“为了”/动词,“是”) 3.B 4.A(B项中并不是打倒了差役,而是靠迷香;C项黑卫是驴的称呼;D项并非新城令的侄子。) 保护原创权益?净化网络环境 - 19 - 交流教案 会员交流资料 5.(1)县里的差役相互告诫不能睡觉,点亮灯烛,手持弓刀,来等待天亮。(戒、明、手各1分,共3分) (2)带红帩头的这个人时常在市井游逛(为非作歹),没有人敢过问,只有投宿尼姑庵的旅客才能平安无事。今日(发生这样的事情),应该去尼姑庵述说了。(“游市上”倒装句1分,何、辄、诉各1分,共4分0 (3)这个恶人竟敢做这种狡诈奸猾的事情,(他犯下这样的)罪过应当处死,我应该为(你们)去惩处这个恶人。(猾、合各1分,省略句1分) 【参考译文】 新城县令崔懋,在康熙戊辰年前往济南府。到章丘西面的新店的时候,遇见一个妇人:大约三十多岁,头上挽着高髻,如宫中的打扮,高髻上戴着毡笠,穿锦衣,着弓鞋,穿着打扮为紧身衣。腰佩宝剑,骑一匹黑色驴子,形象不凡。这个妇人神采四射,驰行急速。崔懋试着搭话道:“哪里人啊,”妇人停下来,随意答道:“不知道什么地方人~”又问:“将往何处去,”妇人又随意应道:“去该去的地方~”随即向东驰去,很快不见了踪影,快若鹰隼。崔懋说:“可惜我匆匆忙忙要赶赴济南府,没有时间去追赶她,这个妇人应该是个剑侠啊。” 我的堂侄鹓于是讲述了莱阳一个姓王的后生的话:顺治初年,他们县的某个差吏解送几千两官银赴济南,用木箱装好银子。到了晚上,县役要投宿一个旅店,旅店主人拒绝了县役,并告诉他们:“在此镇西北一里多地的地方,有一个尼庵,凡是有行李包裹的,都往那投宿。”于是领着县役前往。在县役进入旅店时,门外有一个以红帩包头的男子,相貌极为凶恶可怕。到了尼庵,进入山门,有三间房屋,坐西向东;北面是观音大士殿;殿的旁边有一小门,上着锁。敲门敲了很长时间,有一老妇人出来应答。把原因告诉她,老妪说:“只管住在西面的房屋内,不会有什么损害。”县役们相互告诫不能睡觉,点亮蜡烛,手持弓刀,来等待天亮。到了夜半三更,大风突然吼了起来,山门哗地一声开了。众县役大惊,正面面相觑的时候,突然听到门外大呼开门的声音,众人急忙哪起武器准备迎战。这时,房门已经打开,一看,就是那个戴红绡头的人。(那个人)只是手握一束香,掷于地下,众县役立即倒了下去。等到天明,县役们才苏醒过来,官银已经都没了。县役们急忙去市镇向旅店主人质问。旅店 保护原创权益?净化网络环境 - 20 - 交流教案 会员交流资料 主人说道:“戴红头绡的这个人时常在市井游逛(为非作歹),无人敢去呵问他是谁,只有投宿尼姑庵堂的旅客才能平安无事。今日发生这样的事情,那就去尼庵诉说了,但庵主是一个非同寻常的人,我得亲自前往向她求助。” 到了尼庵,那个老妇人出来问原因,说“莫不是为了昨夜丢失的官银之事吧,”旅店主人说:“是的。”老妇人进去禀报。过了一会儿,尼姑出来,让老妪拿来蒲团,尼姑盘腿坐下。旅店主人跪下诉说此前官银被抢之事。尼姑笑着说到:这个恶奴竟敢到我这儿施弄狡狯之技,罪该当死。我必当为你们去惩处此恶奴。“于是,回头示意老妪入内牵出一匹黑驴,尼姑取出一把宝剑,背在身上,飞跃而上向南方径直驰去。疾弛如飞,一会儿就不见了踪影。不多时,尼姑徒步驱驴而返,手持一个人头,驴背上驮着用木箱装的数千两银子,尼姑无丝毫疲惫之意。入得山门,呼叫县役:“过来~看看你们的木箱子,官府封印是否照旧,”县役们仔细查验,果然确实还是那样。尼姑将人头掷于地上,说道:“看看这贼奴,我是否错杀了,”众人围上来一看,果然是那个戴红绡头的人。县役们围成一圈拜谢而去。等到他们从东边回来,再去拜访那个尼姑,尼庵早已空无一人。 那个尼姑挽高髻,化浓妆,穿着华丽,打着绑腿,脚着丝袜,十八九岁的样子,容貌美丽。市井中的人说:“尼姑三四年前,和那个老妇人一起来到尼庵,不知是什么地方人。曾经有一个恶少在夜里闯入她的房间,结果被杀死,死体抛在墙外,从此没有人再敢冒犯。” 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 木假山记 【宋】苏洵 木之生,或孽?而殇,或拱?而天;幸而至于任为栋梁,则伐;不幸而为风之所拔,水之所漂,或破折或腐;幸而得不破折不腐,则为人之所材,而有斧斤之患。其最幸者,漂沉汩没于湍沙之间,不知其几百年,而其激射啮食之余,或仿佛于山者,则为好事者取去,强之以为山,然后可以脱泥沙而远斧斤。而荒江之 ?,如此者几何,不为好事者所见,而为樵夫野人所薪者,何可胜数?则其最幸者之中,又有不幸者焉。 予家有三峰。予每思之,则疑其有数存乎其间。且其孽而不殇,拱而夭,任为栋梁而不 保护原创权益?净化网络环境 - 21 - 交流教案 会员交流资料 伐;风拔水漂而不破折不腐,不破折不腐而不为人所材,以及于斧斤之,出于湍沙之间,而不为樵夫野人之所薪,而后得至乎此,则其理似不偶然也。 然予之爱之,则非徒爱其似山,而又有所感焉;非徒爱之而又有所敬焉。予见中峰,魁岸踞肆,意气端重,若有以服其旁之二峰。二峰者,庄栗刻峭,凛乎不可犯,虽其势服于中峰,而岌然?决无阿附意。吁!其可敬也夫!其可以有所感也夫! 注:?孽(niè):树木的嫩芽。?拱(gǒng):指树有两手合围那般粗细。? (fén):水边。?岌(ií)然:高耸的样子。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或孽而殇 或:有的 A( B(而其激射啮食之余 啮:咬 ( C(则疑其有数存乎其间 数:命运 ( D(而不为樵夫野人之所薪 薪:木柴 (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 强之以为山 B( 以及于斧斤之 (( 斧斤以时人山林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 C( 然予之爱之 D(非徒爱之而又有所敬焉 ((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 ) A(不幸而为风之所拔 不幸的是因为大风拔起了它 B(然后可以脱泥沙而远斧斤 从此它就可以脱离泥沙而且远离斧砍刀削 C(予见中峰,魁岸踞肆 我看到中间的峰,魁梧奇伟,傲然蹲坐 D(若有以服其旁之二峰 保护原创权益?净化网络环境 - 22 - 交流教案 会员交流资料 好像有什么办法使它旁边 的两座峰倾服似的 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作者以“木假山记”为题,借欣赏木假山,抒发感慨,阐述事理。 B(树木遭受斧伐、风拔、水漂之后而成为木假山,是不幸中的大幸。 C(作者对木假山的“爱”与“敬”,不是因其外形像山,而是心有所感。 D(本文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叙议结合,使文章显得厚重,耐人寻味。 5(文中描写二峰“虽其势服于中峰,而岌然决无阿附意”,请写出这句话的意思,并从下面三位古人中任选一人为例,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看法。(不少于200字)(10分) 陶渊明 李白 苏轼 6(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5分) 顾彦先平生好琴及丧家人常以琴置灵床上张季鹰往哭之不胜其恸遂径上床鼓琴作数曲竞抚琴日顾彦先颇复赏此不因又大恸遂不执孝子手而出。 (取材于《世说新语•伤逝》) 【答案及解析】 1(D(薪:名词做动词,砍木柴) (C(c项都为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A项,介词,把;按时。B项,介词,表被动;2 比。D项,连词,表递进关系“而且”;表修饰,可不译) 3(A(不幸被大风刮起) 4(C(“不是因其外形像山”过于绝对) 5(答案示例: 造句话的意思是:虽然他们所处的地位是服从于中峰的,但那高耸挺立的样子,绝对没有奉迎敝附的意思。速句话赞美的就是中国人“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精神,这正是人最宝贵的做骨。比如苏轼,他虽然多次遭到贬谪,在仕途上身处弱势,但是他却始终不阿谀奉承,不向杖贵低头。流放黄州时,他不仅寄情于“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表现出洒脱旷达的人生态度,更书写下“们杖芒鞋轻胜马,谁怕”的句子来表达自己的傲岸和高贵。 (评分要点:?句子意思,2分。?看法,6分。能够准确表达出对“身 保护原创权益?净化网络环境 - 23 - 交流教案 会员交流资料 处弱势,刚健不阿”精神盼认识,2分;所表述内容符合人物实际,所述事实与本句含义有关,2分;能够围绕观点叙述和分析例子,2分。?表达清楚明白,连贯流畅,2分。?出现2个影响句意表达的错别字扣1分,最多扣3分;每少30个字溅1分) 6(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5分) 顾彦先平生好琴,及丧,家人常以琴置灵床上/张季鹰往哭之,不胜其恸,述径上床鼓琴,作数曲,竟/抚琴曰/顾彦先颇复赏此不/因又大恸,遂不 执孝子手而出。(共5分,每两处1分,多断、少断视同浸断,每两处扣1分) 【参考译文】 顾 彦先(顾荣)生前喜欢弹琴,去世后,家人把琴放在灵床上。张季鹰来吊唁,抑制不住内心的悲痛,就径直走向灵床,弹起琴来。弹罢几首曲子,他抚摩着琴说道:“顾彦先还能欣赏这些曲子吗?”随即又大哭起来,哭完连孝子的手都不拉就走了。 【参考译文】 树木生长,有的还在幼苗时便死了,有的长到两手合围粗细时就死了。幸而长成可以用作栋梁的,也就被砍伐了。不幸而被大风拔起,被流水漂走,有的折断了,有的腐烂了;幸而能够没有折断,没有腐烂,便被人认为是有用之材,于是遭受到斧头砍伐的灾祸。其中最幸运的,在急流和泥沙之中漂流沉埋,不知经过几百年,在水冲虫蛀之后,有的形状好似山峰一样,就被喜欢多事的人拿走,加工做成木假山,从此它就可以脱离泥沙而且避免斧砍刀削的灾难了。但是,在荒野的江边,像这样形状似山峰的树木有多少啊,不被好事的人发现,却被樵夫农民当作木柴的,哪里数得清呢?那么在这最幸运的树木中,又存在着不幸呢! 我家有一座三个峰头的木假山。每当我想到它,总觉得在这中间似乎有命运在起作用。况且,它在发芽抽条时没有死,在长成两手合抱粗细时没有死,可用作栋梁而没有被砍伐,被风拔起,在水中漂浮而没有折断,没有腐烂,没有折断腐烂却未被人当作材料,以至于遭受斧头的砍伐,从急流泥沙之中出来,也没有被樵夫、农民当作木柴,然后才能来到这里,那么这里面的理数似乎不是偶然的啊。 然而,我喜爱木假山,不光是喜爱它像山,而是还有感慨寄寓其间;不仅喜爱它,而且 保护原创权益?净化网络环境 - 24 - 交流教案 会员交流资料 对它又有敬意。我看到中间的峰头,魁梧奇伟,神情高傲舒展,意态气概端正庄重,好像有什么办法使它旁边的两座峰倾服似的。旁边的两座山峰,庄重谨慎,威严挺拔,凛然不可侵犯。虽然它们所处的地位是服从于中间峰头的,但那高耸挺立的样子,绝然没有丝毫奉迎依附的意思,啊!它们是令人敬佩的呀!它们是令人感慨的呀! 4、、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 传是楼记 〔清〕汪琬 昆山徐健庵先生,筑楼于所居之后,凡七楹。间命工木为橱,贮书若干万卷,区为经史子集四种,经则传注义疏之书附焉,史则日录家乘山经野史之书附焉,子则附以卜筮医药之 ?书,集则附以乐府诗余之书,凡为橱者七十有二,部居类汇,各以其次,素标缃帙,启钥灿然。于是先生召诸子登斯楼而诏之曰:“吾何以传女曹哉,吾徐先世,故以清白起家,吾耳目濡染旧矣。盖尝慨夫为人之父祖者,每欲传其土田货财,而子孙未必能世富也;欲传其 ?金玉珍玩、鼎彝尊斝之物,而又未必能世宝也;欲传其园池台榭、舞歌舆马之具,而又未必能世享其娱乐也。吾方以此为鉴。然则吾何以传女曹哉,”因指书而欣然笑曰:“所传者惟是矣~”遂名其楼为“传是”,而问记于琬。琬衰病不及为,则先生屡书督之,最后复于先生曰: 甚矣,书之多厄也~由汉氏以来,人主往往重官赏以购之,其下名公贵卿,又往往厚金帛以易之,或亲操翰墨,及分命笔吏以缮录之。然且裒聚未几,而辄至于散佚,以是知藏书之难也。琬顾谓藏之之难不若守之之难,守之之难不若读之之难,尤不若躬体而心得之之难。是故藏而勿守,犹勿藏也;守而弗读,犹勿守也。夫既已读之矣,而或口与躬违,心与迹忤, ?采其华而忘其实,是则呻佔记诵之学所为哗众而窃名者也,与弗读奚以异哉~ 古之善读书者,始乎博,终乎约,博之而非夸多斗靡也,约之而非保残安陋也。善读书者根柢于性命而究极于事功:沿流以溯源,无不探也;明体以适用,无不达也。尊所闻,行所知,非善读书者而能如是乎~ 【注】?缃帙(zhì):浅黄色的书套。 保护原创权益?净化网络环境 - 25 - 交流教案 会员交流资料 ?彝(yí):古代盛酒的器具,也泛指祭器。斝(jiǎ):古代盛酒的器具。 ? 呻佔(zhān):诵读。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启钥灿然 启:启发 ( (盖尝慨夫为人之父祖者 慨:叹息 B( C(又往往厚金帛以易之 易:交换 ( D(而或口与躬违,心与迹忤 迹:行为 ( 2(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汪琬认为是正确的读书方法的一组是 ( ) ?部居类汇,各以其次 ?藏而勿守,犹勿藏也 ?采其华而忘其实 ?始乎博,终乎约 ?沿流以溯源,无不探也 ?尊所闻,行所知 A(??? B(??? C(??? D(??? 3(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作者描述徐健庵造楼藏书的言行,交代了“传是楼”的来历。 (楼主人认为把书传给子孙更有价值,因此汪琬将其楼命名为“传是楼”。 B C(文章由藏书写到守书,再写到读书,由表及里,思想有深度,启人深思。 D(因为生病,为楼主人写记的事一拖再拖,最后在楼主人的催促下才完成。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吾方以此为鉴。然则吾何以传女曹哉,”因指书而欣然笑曰:“所传者惟是矣~”(5 分) 译文: (2)古之善读书者,始乎博,终乎约,博之而非夸多斗靡也,约之而非保残安陋也。(5 分) 译文: 【答案及解析】 保护原创权益?净化网络环境 - 26 - 交流教案 会员交流资料 1(A(启,打开。) 2(D(?是楼主人关于藏书的做法;?和读书无关;?是错误的读书方法。) 3(B(“传是楼”是由楼主人命名的。) 4((1)“我正把这些事例看作教训。那么我拿什么东西来传给你们呢?”这时他指着书高兴地笑着说:“我传给你们的,就是这些了!” (正确翻译“鉴”“女曹”“是”各1分,大意2分,共5分。大意正确即可。) (2)古代善于读书的人,开始时博览,到最后就专攻,博览群书并不是为了炫耀自己的广博,专攻一门也不是抱残守残。 (正确翻译“约”“斗”“保残安陋”各1分,大意2分,共5分。大意正确即可。) 【参考译文】 昆山徐健菴先生在他的住宅后面造了一幢楼房,共有七间,同时命工匠砍削木材,起造大橱,贮书若干万卷,区分为经史子集四部,经部中附以经传义疏等方面的书,史部中附以日录、家乘、山经、野史等方面的书,子部中附以卜筮、医药等方面的书,集部中附以乐府、诗余等方面的书,共有七十二个橱,按照部类置放,都有一定秩序,白色的标签,浅黄的封套,打开橱门,灿然在目。于是先生召集儿孙,登楼而教训他们说:“我用什么东西来传给你们呢,我们徐家先世,本来就身家清白,以读书应试起家,我耳濡目染已很久了。我曾感慨那些做父祖辈的,有的想把土地家产传下去,而子孙不一定能世世代代富下去;有的想把金玉珍玩、鼎彝尊斝之类的宝贵文物传下去,而子孙又不一定能够世世宝爱这些东西;有的想把园池台榭、舞歌车马之类传下去,而子孙后代又不一定能世世享受这些娱乐。我正把这些事例看作鉴戒。那么我拿什么东西来传给你们呢,”这时他指着书高兴地笑着说:“我传给你们的,就是这些了~”于是就以“传是”两字作为楼名,而要我作一篇记。我体衰多病,不能一下子写出来,先生多次写信催促,最后我只得用下面这些话来回复先生: 书遇到的灾难太厉害了~从汉代以来,皇帝常常用官家的丰厚赏金去买书,皇帝以下,名公贵卿又常常用许多钱物去换书,有的亲自动笔,有的雇请抄手,加以誉录。但是聚集不久,就常常遭故散失,由此可知藏书之难了。不过,我以为藏书之难还比不上守书之难,守 保护原创权益?净化网络环境 - 27 - 交流教案 会员交流资料 书之难又比不上读书之难,更比不上亲身去实行了而有所体会之难。所以藏书而不能守,同不藏书没有什么两样;守住了而不能读,同守不住没有什么两样。虽然已经读了,而如果嘴上是一套,实行的又是另一套,心中想的和实际做的不一致,采了它的花而忘记了它的果实,那么就是用记诵之学来骗骗众人而欺世盗名的人了,同不读书又有什么不同呢, 古代善于读书的人,开始时博览,到最后就专攻,博览群书并不是为了炫耀自己的广博,专攻一门也不是抱残守残。善于读书的人以性命之理为基础,而最终则要体现在事业和功绩中:循着流追溯源,没有什么不能弄明白的;明白了道理再去实行,没有不能做到的。尊重所听到的教诲,力行所学到的道理,不是善于读书的人能这样吗, 5、、文言文阅读,完成题目(19分) 近奉违,亟辱问讯,具审起居佳胜,感慰深矣。轼受性刚简,学迂材下,坐废累年,不敢复齿缙绅。自还海北,见平生亲旧,惘然如隔世人,况与左右无一日之雅,而敢求交乎~数赐见临,倾盖如故,幸甚过望,不可言也。 所示书教及诗赋杂文,观之熟矣。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孔子曰:“言之不文,行而不远。”又曰:“辞达而已矣。”夫言止于达意,即疑若不文,是大不然。求物之妙,如系风捕影,能使是物了然于心者,盖千万人而不一遇也,而况能使了然于口与手者乎,是之谓辞达。辞至于能达,则文不可胜用矣。扬雄好为艰深之辞,以文浅易之说,若正言之,则人人知之矣。此正所谓雕虫篆刻者,其《太玄》、《法言》,皆是类也。而独悔于赋,何哉,终身雕篆,而独变其音节,便谓之经,可乎,屈原作《离骚经》,盖《风》、《雅》之再变者,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可以其似赋而谓之雕虫乎,使贾谊见孔子,升堂有馀矣;而乃以赋鄙之,至与司马相如同科。雄之陋如此比者甚众,可与知者道,难与俗人言也。因论文偶及之耳。欧阳文忠公言:“文章如精金美玉,市有定价,非人所能以口舌定贵贱也。”纷纷多言,岂能有益于左右,愧悚不已。 所须惠力法雨堂字,轼本不善作大字,强作终不佳,又舟中局迫难写,未能如教。然轼方过临江,当往游焉。或僧有所欲记录,当为作数句留院中,慰左右念亲之意。今日至峡山寺,少留即去。愈远,惟万万以时自爱。 ——苏轼《答谢民师书》 保护原创权益?净化网络环境 - 28 - 交流教案 会员交流资料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具审起居佳胜 审:清楚,明白 ( B、坐废累年 废:废黜,放逐 ( C、能使是物了然于心者 了:完结 ( 、而乃以赋鄙之 鄙:轻视,看不起 D(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扬雄好为艰深之辞,以文浅易之说 B、所示书教及诗赋杂文 (( 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 、终身雕篆,而独变其音节 D、使贾谊见孔子 C(( 清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 (( 3、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是说文章要根据内容的要求,自由表达,摆脱形式限制,使之恰到好处,以取得自然流畅,波澜起伏的艺术效果。 B、在苏轼看来,《离骚》的突出价值在于具有“风雅”的讥刺作用。 C、从“求物之妙,如系风捕影,能使是物了然于心者,盖千万人而不一遇也;而况能使了然于口与手者乎~”中,我们可以看到苏轼更多地关注着灵感思维的直觉性与短暂性。 D、从最后一段看,苏轼不愿意答应谢民师给惠力法雨堂题字。 4、把材料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夫言止于达意,即疑若不文,是大不然。 (2)辞至于能达,则文不可胜用矣。 (3)可以其似赋而谓之雕虫乎, 【答案及解析】 1、C(了:明白、懂得) 2、D(假如\让 A、连词 表目的 B、构成所字短语 C、连词 表转折 保护原创权益?净化网络环境 - 29 - 交流教案 会员交流资料 3、并非不愿意,而是苏轼认为创作不可不经深思强力而为。 4、(1)言辞仅要求能达意,好象是不讲究文采,这是很不对的 (2)言辞要做到能够达意,那么文采就运用不尽了。 (3)难道我们可以因为它象赋而称之为雕虫小技吗, 【参考译文】 最近我俩分别之后,多次承你来信问候,详知你日常起居安好,十分欣慰。我禀性刚直简慢,学问迂阔,才质驽钝,因事连年被废黜,不敢再自居于士大夫行列。自从回到海北,见到旧日亲友,也已经漠然如同隔代之人,何况与您平素没有交往,还敢与您订交吗,您数次屈尊光临,立谈之间一见如故,使我万分欣幸,意想不到,无法用言辞来形容。 您给我看的书启、诗赋、杂文,我已读了多遍。大作犹如行云流水,原本无一定的形式,飘荡流动,当行则行,当止则止,文理毫不做作,千姿百态,舒卷自如。孔子说:"说话不讲究文采,流传就不会广远。"又说:"言辞只求能表达意思就行了。"言辞仅要求能达意,好象是不讲究文采,这是很不对的。要把握住事物的微妙处,真象拴风捉影那样难。心中能把事物彻底弄清楚的,大概在千万人中也找不到一个,而何况是要用口说和手写把事物表达清楚呢,表达清楚的,这就叫"辞达"。言辞要做到能够达意,那么文采就运用不尽了。扬雄喜欢用艰深的辞藻来文饰浅显易懂的意思,假如直捷了当地说出来,就人人都能明白了。这种写作方法正是扬雄自己所批评的"雕虫篆刻"那一套。他的《太玄》、《法言》都属于这一类。而他偏偏只对作赋追悔,这是为什么呢,终身经营雕虫小技,而写作《太玄》、《法言》时仅仅变有韵之文为无韵之文,便称之为经,这可以吗,屈原作的《离骚》,是《风》、《雅》传统的再发展,即使与日月争辉也不逊色。难道我们可以因为它象赋而称之为雕虫小技吗,如果贾谊赶上了作孔子的学生,那么他的学行已经足以"入室"了。而扬雄却因他作过辞赋而看不起他,以至与司马相如等同。象这样浅陋的见解,在扬雄身上是很多的。这些话可以同明白人说,不能同一般人讲,我因为议论文章,所以偶然谈到。欧阳修先生说:"文章象赤金美玉,市上本有定价,不是凭谁的一句话就能论定价格的贵贱。"我啰里啰索讲了一大堆,对您未必有什么好处吧,真是惭愧惶恐不已。 保护原创权益?净化网络环境 - 30 - 交流教案 会员交流资料 您索要惠力寺法雨堂的题字,我本来不善于书写大字,勉强写来终究不好,又加上船上地方狭窄难以书写,所以未能遵命写好。但是我将路过临江,理当前去游览。或者寺僧要我写一点什么,我会写上几句留在寺院内,以安慰您的乡土之思。今天到达峡山寺,稍作逗留后就离开。相距越来越远,希望你千万随时珍重。 6、、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 伐树记 欧阳修 署之东园,久茀不治。修至始辟之,粪瘠溉枯,为蔬圃十数畦,又植花果桐竹凡百本。 春阳既浮,萌者将动。园之守启曰:“园有樗?焉,其根壮而叶大。根壮则梗地脉,耗阳气,而新植者不得滋;叶大则阴翳蒙碍,而新植者不得畅以茂。又其材拳曲臃肿,疏轻而不坚,不足养,是宜伐。”因尽薪之。明日,圃之守又曰:“圃之南有杏焉,凡其根庇之广可六七尺,其下之地最壤腴,以杏故,特不得蔬,是亦宜薪。”修曰:“噫,今杏方春且华,将待其实,若独不能损数畦之广为杏地邪。”因勿伐。 既而悟且叹曰:吁,庄周之说曰:樗、栎以不材终其天年,桂、漆以有用而见伤夭。今樗诚不材矣,然一旦悉翦弃;杏之体最坚密美泽可用,反见存。岂才不才各遭其时之可否邪, 他日,客有过修者。仆夫曳薪过堂下,因指而语客以所疑。客曰:“是何怪邪。夫以无用处无用,庄周之贵也;以无用而贼有用,乌能免哉。彼杏之有华实也,以有生之具而庇其根,幸矣。若桂、漆之不能逃乎斤斧者,盖有利之者在死,势不得以生也。与乎杏实异矣。今樗之臃肿不材,而以壮大害物,其见伐诚宜尔。与夫‘才者死、不才者生’之说,又异矣。凡物幸之与不幸,视其处之而已。”客既去,修善其言而记之。 [注]?樗(chū):臭椿树。 1(下列语句巾,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署之东园,久茀不治 茀:杂草丛生。 ( B(然一旦悉翦弃 翦:修剪,修整。, ( C(庄周之贵也 贵:看重,崇尚。, ( 保护原创权益?净化网络环境 - 31 - 交流教案 会员交流资料 D(以无用而赋有用 贼:侵害,妨害。, ( 2(下列符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 A(?其根壮而叶大 ?视其处之而已 (( B(?以杏故,特不得蔬 ?夫以无用处无用,庄周之贵也 (( (?桂、漆以有用而见伤天 ?美泽可用,反见存 C(( D(?若桂、漆之不能逃乎斤斧者 ?才者死、不才者生 (( 3(下列语句编为旧组,与庄子“才者死、不才者生”的态度完全相反的一组是 ( ) ?(樗)不足养,是宜伐 ?以杏放,特不得蔬,是亦宜薪 ?今樗诚不材矣,然一旦悉翦弃 ?杏之体最坚密,美泽可用,反见存 ?若桂、漆之不能逃乎斤斧者 ?凡物幸之与不幸,视其处之而已 A(??? B(??? C(??? D(??? 4(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守同人向作者建议把东园里的一些树木砍去,使园子更加宜于种植蔬菜。 (改造东园时,作者生出疑问,觉得园内树木的去留原则与庄周之说相反。 B C(在客人看来,树木的去留要看它的地位作用,有用者留之,无用者去之。 D(作者记伐树事,主要意图是反思自己的主观和片面,主张看问题应客观。 5(用斜线(/)给下列短文划横线的部分断句。(5分) 根 壮 则 梗 地 脉 耗 阳 气 而 新 植 者 不 得 滋 叶 大 则 阴 翳 蒙 碍 而 新 植 者 不 得 畅 以茂 又 其 材 拳 曲 臃 肿 疏 轻 而 不 坚 【答案及解析】6(B(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理解)。[翦:砍伐。] 1(C(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用法的理解)。[c项两个“见”都是介词,表被动。A 项第?句中的“其”,代词,“它的”;第?句中的“其”,代词,“它”。B项第?句中的“以”,连词,“因为”;第?句中的“以”,介词,“凭”“根据”。D项第?句中“者”,语气词,引出下文的原因、解释等;第?句中的“者”,代词,用在动词、形容词等后面指代 保护原创权益?净化网络环境 - 32 - 交流教案 会员交流资料 相关的人和事物。] 2(A(本题考查对文中信息的分析和筛选)。[???三句话都与庄子的观点“才者死、不才者生”相反,其中?是守园人对“不才者”樗的处置办法,认为“宜伐”;?是作者欧阳修想到的,樗“不材”,所以对其“一旦悉翦弃”;?也是作者欧阳修想到的,杏树是“才者”,而不死,“体最坚密,美泽可用,反见存”。?是守园人向作者建议的话,要将还有用的杏树砍掉。?是庄子“才者死”这一观点的例证。?是“客”议论庄子对待事物的态度与作者处置东园树木的看法。这是一个新的视角,而非与庄子态度“完全相反”。] 3(D(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归纳和概括、对作者观点的分析和概括)。[作者的写作意图在 于揭示“有益者生存发展,无益者遭淘汰”的客观规律,而非“反思自己”。] 4(根壮则梗地脉,耗阳气,而新植者不得滋,叶大则阴翳蒙碍,而新植者不得畅以茂,又其材拳曲臃肿,疏轻而不坚[(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评分:本题5分。共6处断点,断对2处给1分,3处给2分,以此类推。在不当断处断,要倒扣分。] 【参考译文】 衙署的东因,长久地荒芜已经很长时间没有人治理了。我来到以后,才开始整治这个为贫瘠的土地施肥浇水,种了菜蔬十几畦,又种植了花卉、果树、梧桐、竹子等共百来春天到来阳气上升之后,许多树木已经发:茅生长。守园的人告知说:“园中有一些臭椿树,它们的根系壮大、枝叶茂盛。根系壮大那么就会阻塞地脉,消耗土壤的许多养分,因而使得那些新种的花果桐竹得不到滋养;(臭椿)枝繁叶茂那么遮挡了阳光,因而新种的植物受到影响,不能自然繁茂地生长。再有臭绪哟树干扭曲多节,木质疏松不坚硬,(臭椿)不值得种植,是应该把它们砍掉。”于是就将臭椿树都砍去了。第二天,守园的人又说:“菜园的南边有些杏树,大凡它们的根扎在地下方圆可达六七尺,那儿的土地非常肥沃,因为蚤树生长的缘故,白白地不能再种蔬菜。,因此也应当砍去杏树。’我说:“哎,现在正是春天,杏树将要开花,(我们)如果等到秋天,杏树就可以结果实了。你难道不能减少几畦菜地的面积作为种植杏树的地方吗?”因此没有砍掉杏树。 事过之后不久,我有所感悟就发了一番感慨:“唉!庄子的学说中说:臭椿、栎树因为不 保护原创权益?净化网络环境 - 33 - 交流教案 会员交流资料 是好木材使它们活到应活的年限,桂树、漆树因为有用而被人们很早就砍伐折断。现在臭椿确实不能成材,可是人们有一天将它们全部砍伐掉了;杏树的木材很坚硬细密,(木材)有漂亮的色泽又可供人们使用,反而被保存下来。难道是成材的与不成材的各自遭遇的情况不同而出现不同的结果吗? 有一天,来了位客人来拜访我,差役正拖着砍下的椿树经过堂前,(我)指着臭椿就对客人说出了自己对庄子所论述的怀疑。客人说:“这有什么感到惊讶的呢?凭着无用的态度处置无用之材正是庄周所崇尚的。世上凭借自己无用反而侵害有用之材,(那么有用之材)哪里还能幸免呢!那些杏树可利用的是花和果,因为(杏树)有花果这些供人们享用的生存的条件保护着它的根部,所以(它)幸免予被砍伐。至于桂树、漆树不能从砍伐的厄运中逃避,是因为它们被人们利用的东西只有被砍下来才能利用,所以这样一种状况必然无法生存。这跟那些杏树凭借开花结果免予砍伐是不同的啊。而今臭椿高大不成材,反而因高大妨害了别的花木生长,他们被砍去的确是理所应当的。跟那庄子“有用的死没有用的生”之说又是不同的。大约世上万物能够幸免于难与不能幸免于难,要看它所处的地位和用途罢了。”客人离去后,我认为他说的很对,写此文以记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22分) 7 哀穆先生文并序 (北宋 苏舜钦) 呜呼~穆伯长以明道元年夏,客死于淮西道中,友人苏叔才子美作诗悼之, 遣人驰吊之;痛夫道不光予,又次其一二行,以鉴于世,为文哀之。 先生字伯长,名修。幼嗜书,不事章句,必求道之本原,皆记士徒无意处,熟评论之。性刚峭,喜于背俗,不肯下与庸人小合,愿交者多,固拒之。议事坚明,上下合古,皆可录。然好诋卿弼,斥言时病,谨细后生畏闻之。又独为古文,其语深峭宏大,羞为礼部格诗赋?。 咸平中,举进士,得出身,调泰州司理参军。牧守称其才,贰郡者恶之。又尝以言忤贰郡者?,守病告,贰郡者私黠吏,使诬告先生赂。具狱,聚左证,后召先生,使众参考之,由是贬池州。中道窜,诣阙下,叩登闻鼓称冤,会贰郡者死,复受谴于朝。后累恩得为蔡州参军。 保护原创权益?净化网络环境 - 34 - 交流教案 会员交流资料 先生自废来,读书益勤,为文章益根柢于道,然耻以文干有位,以故困甚。张文节守亳,亳之士豪者作佛庙,文节使以骑召先生作记。记成,竟不窜士名。士以白金五斤遗之,曰:“枉先生之文,愿以此为寿。”又使周旋者曰:“士所以遗者,乞载名于石,图不朽耳。”既而亟召士让之,投金庭下,遂俶装去郡。士谢之,终不受。常语人曰:“宁区区糊口为旅人,终不为匪人辱吾文也。”天圣末,丞相有欲置为学官者,耻诣谒之,竟不得。 常客京师南河邸中,往往醉,暮归逿地,如不省持者。夜半邸人犹闻其诵吟喟叹声因隙窥之则张灯危坐苦矉?执卷以至曙用是贷其资母丧徒跣自负榇成葬日诵《孝经》《丧记》未尝观佛书饭浮屠氏也。识者怜哀之,或厚遗,则必为盗取去;不然且病,或妻子卒。后得柳子厚文,刻货之,值售者甚少,逾年积得百缗,一子辄死。将还淮西,道遇病,气结塞胸中不下,遂卒。 嘻吁~天之厌文久矣,先生竟以黜废穷苦终其身,顾其道宜不容于今世。然由赋数踦只?,常罹兵贼、恶少辈辱困,其节行至死不变。有孤,懦且幼,遣文散坠不收,伯长之道竟已矣乎~初,先生死,梁坚自解以书走上党遗予,欲访其文,俾予集序之。去年赴举京师,历问人,终不复得一篇,惟有《任中正尚书家庙碑》、《静胜亭记》、《徐生墓志》、《蔡州塔记》,皆平昔所为,又不足成卷。余作文哀之,道不胜于命,命不会于时,吁嗟~先生竟胡为~ 【注】?礼部格诗赋:题目、用韵等都有一定格式要求的诗赋。是当时文人考取进士以致身通显的敲门砖。?贰郡者:指通判。宋代的通判并非州的一般副职,而是具有与知州联署公文和监视知州的实权。 ?苦矉:使劲睁大眼睛。?赋数踦只:旧指天命不好。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不肯下与庸人小合 下:屈就 ,放弃操守 B(贰郡者私黠吏 私:暗地里 (( C(贰郡者恶之 恶:嫉恨 D(既而亟召士让之 让:责备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客死于淮西道中 性刚峭,喜于背俗, (( B(又尝以言忤贰郡者 先生竟以黜废穷苦终其身 (( C(终不为匪人辱吾文也 或厚遗,则必为盗取去 (( 保护原创权益?净化网络环境 - 35 - 交流教案 会员交流资料 D(天之厌文久矣 伯长之道竟已矣乎 (( 3(下列各句中,都能表现穆修性格刚直清峻的一组是(3分) ?然好诋卿弼,斥言时病 ?牧守称其才,贰郡者恶之 ?士谢之,终不受 ?丞相有欲置为学官者,耻诣谒之,竟不得 ?先生竟以黜废穷苦终其身 ?先生竟胡为 A(??? B??? C(??? D(???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穆修做泰州司理参军时,遭贰郡者的诬告而被贬,他中途逃跑,鸣鼓喊冤,这反映了他倔强的冒死不认输的斗争精神。 B(亳州有豪士作佛庙,他派人去请穆修为之撰写记文,穆修鄙其为人,记文写成后,却不写上豪士的名字。 C.穆修提倡古文,他刻印售卖古文运动倡导者柳宗元的文集,但卖出甚少,获利甚微,一个孩子因贫困而死去。 D(穆修愤世嫉俗,既为人所敬仰,亦为人所畏惧。作者怀着沉痛的心情,通过几个典型事例生动刻画了这一极具个性、正直倔强的文人形象。 5(翻译和断句。(10分) ?用“/”给下列文段断句。(4分) 夜半邸人犹闻其诵吟喟叹声因隙窥之则张灯危坐苦矉执卷以至曙用是贷其资母丧徒跣自负榇成葬日诵《孝经》《丧记》未尝观佛书饭浮屠氏也。 ?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 皆记士徒无意处,熟评论之。 ? 士所以遗者,乞载名于石,图不朽耳。 保护原创权益?净化网络环境 - 36 - 交流教案 会员交流资料 【答案及解析】 1.B(私:暗中勾结) 2.B.介词,因为(A.介词,在;动词、形容词后缀,不译。C.介词,因为;介词,表被动 D.助词,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的。) 3.C?是写牧守、通判对穆修欣赏和嫉恨;?是作者感慨穆修坎坷的人生历程;?抒发了作者沉痛的哀情。 4.B(“ 他派人去请穆修为之撰写记文”有错,原文写的是张文节派人请穆修作记) 5.(10分) (1)(4分) 夜半/邸人犹闻其诵吟喟叹声/因隙窥之/则张灯危坐/苦矉执卷以至曙/用是贷其资/母丧/徒跣自负榇成葬/日诵《孝经》/《丧记》/未尝观佛书/饭浮屠氏也。( 每三处1分。) (2)(6分) ?把(其他)读书人不留心的地方都记录下来,反复、深透的分析研究。 译出“意”为“留心”1分;“熟”为“反复、深透的”或“仔细、深入细致”1分。大意1分。共3分。 ?豪士送金给你的原因,(只是)希望把(他的)名字刻入石头,以求永存不灭而已。 译出“所以”为“„„的原因” 1分,译出后两句大意各给1分(“乞载名于石”可以不用状语后置句翻译),共3分。 6(7分 ??仕途失意(或壮志难酬)之悲?世态炎凉之苦?年华已老之哀?万念俱灰的无奈(或绝望、失望)(1点1分,2点2分,3点4分) ?窗前松下一片月光增加了空虚(松间明月照着我的窗台,一切是那么空寂~注:意思相近即可。)该句以清冷寂寥之景写绵长不尽之愁,以景结情(或情景交融、借景抒情、语意双关),韵味悠长。(划线处各1分,答对3处即可) 【参考译文】 保护原创权益?净化网络环境 - 37 - 交流教案 会员交流资料 唉~穆伯长在明道元年夏天,客死于去淮西的途中,他的朋友(我)苏子美写了一首诗悼念他,派人前往吊唁,(我)痛感他的品行没有广泛传播,又记录下他的几件事迹,用来给当世作为借鉴,(所以)写下这篇文章哀悼他。 先生字伯长,名叫修。小时酷爱读书,他不是致力于文章的章节句读,而是一定要探求道理的本原,把(其他)读书人不留心的地方都记录下来,反复、深透的分析研究。他的个性刚直清峻,喜欢离俗背道,不肯放弃操守而与庸人有一点点的同流合污,想和他交往的人很多,(但先生都)坚决地拒绝了他们。他评议事情明确无误,全都符合古圣贤之道,全都值得采纳。然而先生喜欢斥骂权贵,指斥时弊,谨小慎微的、循规蹈矩的小人害怕听他的言语。先生推崇古文,他的文章深峻峭拔,却羞于写题目、用韵等都有一定格式要求的诗赋。 宋真宗咸平年间,先生考中进士,取得出身的等级,被任命为泰州司理参军。知州赞许他的才华,州通判因此嫉恨他。先生曾经因为言语触犯通判,当牧守因病休假时,通判便暗中勾结阴险狡猾的官吏,叫他诬告先生受贿,(他们)准备了判决狱讼的文书,收集了证据,然后就传召先生,让众官员参核考定他的罪名,因为这件事,先生被贬到池州。先生在中途逃跑,到了朝廷,他敲登闻鼓鸣冤,(这时)恰巧通判死了,先生受到朝廷的贬谪。后来连续任职做到蔡州的参军。 先生自从被贬谪以来,读书更加勤奋,写文章更加立足于古道,然而却耻于拿文章拜求权贵,因为这个缘故生活十分困窘。张文节做亳州郡守,亳州有个豪士修建了佛庙,张文节便派人用马请先生来作记。记文写成后,先生竟然不写上豪士的名字。豪士拿白金五斤送给先生,说:“委屈先生写记,愿用这五斤白金为你祝寿。”又叫一个会说话的人去劝说:“豪士送金给你的原因,(只是)希望把(他的)名字刻入石头,以求永存不灭而已。”不久,先生多次叫豪士来,责备他,把白金扔到院子里,然后整理行装离开该郡。豪士向他道歉,先生始终不肯接受。先生常常对别人说:“宁可做一个只能勉强糊口的漂泊之客,也始终不能因为不正当之徒使我的文章蒙受羞辱。”天圣末年,有丞相想任命先生做主管学务的官员,但先生耻于拜访他,学官终于没做成。 先生常常寄居京城南河的旅馆,常常喝醉酒,傍晚就跑到远郊,像是很不清醒的人。半 保护原创权益?净化网络环境 - 38 - 交流教案 会员交流资料 夜了,旅馆里的人还听到他诵读吟咏,感慨叹息,就借着隙缝偷看他,看见先生点着灯端正的坐着,使劲睁大眼睛,拿着书卷(读)到天亮,因此就借钱给他。先生的母亲去世,他光着脚亲自背棺材下葬,每天读《孝经》《丧经》,未曾看佛书,请和尚吃饭。认识他的人可怜他,有人送了很多钱物(给他),但(这些钱财)肯定会被盗贼偷走,不这样(没人送钱物)他就(生活)困苦,或妻儿(因贫困)死去。后来,先生得到柳宗元的文章,就刻印这些文章售卖,但卖出的书很少,过了一年才存到一百缗钱,一个孩子则死了。他打算回淮西,在路上生了病,气结塞胸,不得宣泄,就去世了。 唉~上天不喜欢文章很久了,先生终于因为被黜免而贫困终身,看来他的学问应该不被当世所容。然而因为命运多舛,先生常常遭受兵祸、恶人的困扰和凌辱,但他的节操品行却至死不变。先生有一个遗孤,弱小年幼,先生留下的文章散失没收集,伯长的学问竟然失传了~当初,先生死的时候,梁坚亲自写文章对先生的学问做了解说,到上党送给我,想寻求先生的文章,让我结集并为之写序。我去年去京师考试,逐个问人,最终都不能再多找到一篇先生写的文章。只有《任中正尚书家庙碑》、《静胜亭记》、《徐生墓志》、《蔡州塔记》,这些都是以前所写的,又不足以编成卷。我写文章哀悼他,学问赢不过命运,命运又不逢时,唉~先生你是为什么~ 8、阅读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哭庵传 清•易顺鼎 哭庵者,不知何许人也。其家世姓名,人人知之,故不述。 哭庵幼奇惠,五岁陷贼中,贼自陕、蜀趋郧、襄,以黄衣绣褓缚之马背,驰数千里。遇蒙古藩王大军,为骑将所获,献俘于王。哭庵操南音,王不能辨,乃自以右手第二指濡口沫书王掌。王大喜曰:“奇儿也~”抱之坐膝上,趣召某县令使送归。十五岁为诸生,有名。十七岁举于乡。所为诗歌文词,天下见之,称曰才子。巳而治经,为训诂考据家言;治史,为文献掌故家言;穷而思反于身心,又为理学语录家言。然性好声色,不得所欲,则移其好于山水方外,所治皆不能竟其业。年未三十而仕,官不卑,不二年弃去;筑室万山中居之,又 保护原创权益?净化网络环境 - 39 - 交流教案 会员交流资料 弃去。 综其生平二十余年内,初为神童,为才子,继为酒人,为游侠。少年为名士,为经生,为学人,为贵官,为隐士,忽东忽西,忽出忽处,其师与友谑之,称为神龙。其操行无定,若儒若墨,若夷?若惠?,莫能以一节称之。为文章亦然,或古或今,或朴或华,莫能以一诣绳之。要其轻天下、齐万物之性,非尧舜、薄汤武之心,则未尝一日易也。 哭庵平时谓天下无不可哭然未尝哭虽其妻与子死不哭及母没而父在不得渠?殉则以为天下皆无可哭,而独不见其母可哭。于是无一日不哭,誓以哭终其身,死而后已。因自号曰“哭庵”。 注:?夷:伯夷 ?惠:柳下惠 ?渠:通“遽”,立即 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趣召某县令使送归 趣:急忙 A( B(十七岁举于乡 举:推举 ( C(忽东忽西,忽出忽处 处:隐居 ( D(莫能以一诣绳之 绳:衡量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誓以哭终其身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 B(为骑将所获 耳得之而为声 (( (穷而思反于身心 善假于物也 C(( D(而独不见其母可哭 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作者易顺鼎,别号“哭庵”,此文为自传。既是自传,便少了许多为文的羁绊,在二、三两节介绍自己时,语含戏谑,自夸中透出自嘲。 B(第三节用语简省,短句连用,句式工整,节奏明快,音韵爽利,将哭庵才华横溢、率性放诞的“神龙”形象描述得淋漓尽致,谐趣横生。 C(易顺鼎自号“哭庵”,所以从文中可以看出,他一贯坚持认为,天下无不可哭”因而 保护原创权益?净化网络环境 - 40 - 交流教案 会员交流资料 “无一日可哭”,这恰恰举是才子至性至情的表现。 D(文章先叙再议后解说:既概述人物主要生平,又对人物自圈自评,结尾道破“哭庵”一名的由来。结构合理,短小精洁,是传记的佳作。 4(用/文中画波浪线线的部分断句。(3分) 哭 庵 平 时 谓 天 下 无 不 可 哭 然 未 尝 哭 虽 其 妻 与 子 死 不 哭 及 母没 而 父 在 不 得 渠 殉 则 以 为 天 下 皆 无 可 哭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则移其好于山水方外,所治皆不能竟其业。 (2)非尧舜、薄汤武之心,则未尝一日易也。 【答案及解析】 1((3 分)C(C 项所指是“方向”,不是“措施”。) 2((3 分)B(“环境恶化和能源短缺”才是瓶颈。) 3((3 分)一是能源的短缺、环境的污染,二是减少排放所需花费比不行动导致的损失要少,三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必由之路。(写出一点得1 分,写出两点得3 分。) ((3 分)发展低碳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途径,能促使我国经4 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1 分);同时,在向低碳经济转型过程中尚未有可资借鉴的成熟模式,中国有可能在这一新兴领域超越其他国家(1 分)。指明了我国实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的必要性和现实性(1 分)。 【参考译文】 哭庵,不知道他是什么人,他的家世姓名人人都知,所以我不作介绍。哭庵小时候出奇地聪明,五岁时落在贼人手中。贼人从陕西四川到湖北郧县襄阳,用黄色的小儿绣被包裹绑在马背上,奔驰几千里,遇上了蒙古藩王的大军,被骑兵将领俘虏,献给了藩王。哭庵讲南方话,藩王听不懂,哭庵自己用右手食指濡口水在藩王手心上写字。藩王十分高兴地说:“真是个奇儿~”抱他坐在自己膝上,立即叫县令派人送他回家。哭庵十五岁时在县学读书,有名。十七岁考取乡试,所写诗词文章,天下人看后,称他为“才子”。接着研究经书,写出 保护原创权益?净化网络环境 - 41 - 交流教案 会员交流资料 训诂考据文章;研究历史,写出文献学、历史掌故的文章;穷究之后想回过头来研究身心的学问,又写了理学语录。但哭庵后来转移他的兴趣爱好于游山玩水及僧道之学,对这方面的研究没有完成。年龄不到三十便做官,官位不低,不到两年弃官而去。在大山里建房居住,又丢下而去。综合他二十年里的生平事迹,开始是神童、才子,接着是酒徒、游侠,少年时是名士、研究经书的人、学者、大官、隐士,一会儿在东一会儿在西,一会儿出山一会儿隐居。他的老师与朋友开玩笑地称他为“神龙”。他的品行说不清,像儒家又像墨家,像伯夷又像柳下惠,不能用一种气节称赞他。写文章也是这样,有的古奥有的现代,有的朴素有的雕琢,不能用一种流派去衡量它。重要的是他轻视天下齐一万物,非薄尧舜汤武的心,不曾一日改变。哭庵平时说天下没有不值得令人哭的事,但他不曾哭过,即使他的妻子与儿子死了也不哭。等到母亲去世而父亲健在,他不能从母而死,就又认为天下的事都没有值得令人哭泣的,但只有见不到他的母亲可以哭,于是天天哭,发誓用哭度过一生,死了就算了。便自称“哭庵”。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后出师表 诸葛亮 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固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得偏全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也;而议者谓为啡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谨陈其事如左。 高帝明并日月,谋臣渊深,然涉险被创,危然后安。今陛下未及高帝,谋臣不如良、平,而欲以长计取胜,坐定天下,此臣之术解一也。刘繇、王朗,各据州郡,论安言计,动引圣人,群疑满腹,众难塞胸;今岁不战,明年不征,使孙策坐大,遂并江东,此臣之未解二也。曹操智计,殊绝于人,其用兵也,仿佛孙、吴。然困于南阳,险于鸟巢,危于祁连,逼于黎阳,几败北山,殆死潼关,然后伪定一时耳。况臣才弱,而欲以不危而定之,此臣之未解三 保护原创权益?净化网络环境 - 42 - 交流教案 会员交流资料 也。曹操五攻昌霸不下,四越巢湖不成,任用李服而李服图之,委任夏侯而夏侯败亡。先帝每称操为能,犹有此失,况臣驽下,何能必胜?此臣之来解四也。自臣到汉中,中间期年耳,然丧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邻、邓铜等,及曲长、屯将七十余人,突将、无前、賨叟、青羌,散骑、武骑一千余人。此皆数十年之内,所纠合四方之精锐,非一州之所有;若复数年,则损三分之二也,当何以图敌?此臣之未解五也。今民穷兵疲,而事不可息;事不可息,则住与行,劳费正等。而不及今图之,欲以一州之地,与贼持久,此臣之未解六也。 夫难平者,事也。昔先帝败军于楚,当此时,曹操拊于,谓天下已定。然后先帝东连吴、越,西取巴、蜀,举兵北征,夏侯授首;此操之失计,而汉事将成今。然后吴更违盟,关羽毁败,秭归蹉跌,曹丕称帝;凡事如是,难可逆见。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选自《古文观止》)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众难塞胸 难:非议 B(殆死潼关 殆:危险 (( C(中间期年耳 期年:一周年 D. 当何以图敌 图:对付 ((( 2(以下句子中,全都表现出诸葛亮对蜀汉忠诚的一组是(3分) ?寝不安席,食不甘味 ?深入不毛,并日而食 ?涉险被创,危然后安 ?论安言计,动引圣人 ?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A(??? B(??? C(??? D???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二项是(3分)(八 ) A(诸葛亮在这篇写给后主刘禅的《后出师表》中,分析了当时敌我形势,指出讨贼的必要性。 B(诸葛亮针对当时朝廷内部反对北伐的意见,用六个“未解”驳倒众议,独申已见。 C(本文旨在说明,处于敌强我弱的局势下,虽说不是为了奉行先主的遗志,但为了维护蜀国的安全,应该抓住战机出师北伐。 D(诸葛亮最后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表示讨贼的决心。文章情真辞切,极能激励 保护原创权益?净化网络环境 - 43 - 交流教案 会员交流资料 人心。 4(把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3分) (2)先帝每称操为能,犹有此失,况臣驽下,何能必胜?(3分) 【答案及解析】 1.(3分) B(几乎) 2.(3分)C 3.(3分)C. (“虽说不是为了奉行先主的遗志”有误。应该是:不但是为了奉行先主的遗志,即便为了维护蜀国的安全,也应该抓住战机出师北伐。) 4. (1)(3分)只是坐着等待灭亡,哪里比得上去讨伐敌人呢,(“惟”“孰与”各1分,通顺1分) (2)(3分)先帝常常称赞曹操是个有才能的人,他还有这些失误的地方,何况我才能平庸低下,哪里就一定能获胜呢,(“为”“驽”各1分,通顺1分) 【参考译文】 先帝考虑到蜀汉和曹贼是不能并存的,复兴王业不能偏处一隅而自安,所以他才把征讨曹贼的大事托付给我。凭着先帝的英明,来量度我的才干,本来他是知道我去征讨曹贼,我的才能是薄弱的,而敌人是强大的。但是,不征伐曹贼,他所创建的王业也会丢掉,只是坐着等待灭亡,哪里比得上去讨伐敌人呢,因此,先帝毫不迟疑地把讨伐曹贼的事业托付给我。我自接受遗命之时起,就每天睡不安稳,食无滋味。思虑北伐中原,应该先平定南方。所以我五月领兵渡过泸水,深入到连草木五谷都不生长的地区作战,两天只吃一天的食粮。我不是不爱惜自己,只是想到蜀汉的王业决不可能偏处于蜀地一隅而得以保全,所以我冒着艰难危险,来奉行先帝的遗意。可是争议者却说这并不是上策。如今曹贼恰好在西方显得疲困,又竭力在东方和孙吴作战,按照兵法应当趁敌军疲劳的时候向他进攻,现在正是进攻的时候。我恭敬地把对这件事的看法向陛下陈述如下: 汉高帝的明智可以和日月相比,他手下的谋臣们智谋渊博深远,但还是要历经艰险,受 保护原创权益?净化网络环境 - 44 - 交流教案 会员交流资料 过创伤,遭遇危难以后才得以安定。现在陛下及不上高帝,谋臣也不如张良、陈平,却想要用长期相持的策略来取得胜利,坐着平定天下,这是我不理解的第一点。刘繇、王朗,各自占据州郡,谈论安定天下的计策,动辄就引用古代圣贤的话,大家满腹疑虑,各种非议充塞胸中,今年不出战,明年又不出征,使得孙策自然而然强大起来,终于吞并了江东。这是我不理解的第二点。曹操的智慧计谋,远远地超过一般人,他用起兵来,就好像孙膑、吴起一样。可是他还被困于南阳,在乌巢遇险,在祁连山上遭到危险,在黎阳被逼,几乎在北山失败,差一点死在潼关,然后来才在表面上稳定了一段时间。何况我的才能微弱,却想不冒险而安定天下。这是我不理解的第三点。 曹操五次攻打昌霸而未攻下,四次渡过巢湖都未成功。任用李服,可是李服却图谋杀害他;委用夏侯渊,可是夏侯渊却战败身亡。先帝常常称赞曹操是个有才能的人,可他还有这些失误,何况我才能平庸低下,哪里就一定能获胜呢,这是我不理解的第四点。自从我到汉中,其间不过一年罢了,可是却失去了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邰、邓铜等人,以及部曲中的首领、屯兵中的将官共七十多人,突将、无前、賨叟、青羌、散骑、武骑等一千多人。这些都是几十年内从四方聚合起来的精锐力量,不是我蜀地一州所能拥有的;如果再过几年,那就要损失三分之二了,那时当怎么去对付敌人呢,这是我不理解的第五点。现在百姓穷困,兵士疲惫,可是战事不能停息;战事不能停息,那么军队驻扎下来和去攻打敌人,所付出的辛劳和费用正好是相等的。如果不趁现在考虑去征讨敌人,却想用一州之地,去和曹贼长期相峙。这是我不理解的第六点。 天下的事情最难于评论断定的,是战事。从前先帝在楚地打了败仗,在这时,曹操拍手称快,认为天下已经平定了。但是后来先帝东边与吴越联合,西边攻取了巴蜀,出兵北伐,斩了夏侯渊的头;这是曹操未曾想算计到的,而复兴汉朝的大业将要成功了。但是后来孙吴又背了盟约,关羽兵败被杀,先帝伐吴又在秭归遭到挫败,曹丕称帝。所有的事情都像这样,很难预料。我恭敬效劳,竭尽全力,直到死为止。至于复兴大业是成功是失败,是顺利还是不顺利,那就不是我的智慧所能够预见的了。 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新修滕王阁记 保护原创权益?净化网络环境 - 45 - 交流教案 会员交流资料 韩 愈 ?愈少时则闻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伟绝特之称;及得三王所为序、赋、记等,壮其文辞,益欲往一观而读之,以忘吾忧;系官于朝,愿莫之遂。十四年,以言??事斥守揭阳,便道取疾以至海上,又不得过南昌而观所谓滕王阁者。其冬,以天子进大号,加恩区内,移刺袁州。袁于南昌为属邑私喜幸自语以为当得躬诣大府受约束于下执事及其无事且还傥得一至其处窃寄目偿所愿焉。至州之七月,诏以中书舍人太原王公为御史中丞,观察江南西道;洪、江、饶、虔、吉、信、抚、袁悉属治所。八州之人,前所不便及所愿欲而不得者,公至之日,皆罢行之。大者驿闻,小者立变,春生秋杀,阳开阴闭。令修于庭户数日之间,而人自得于湖山千里之外。吾虽欲出意见,论利害,听命于幕下,而吾州乃无一事可假而行者,又安得舍己所事以勤馆人,则滕王阁又无因而至焉矣~ 其岁九月,人吏浃和,公与监军使燕于此阁,文武宾士皆与在席。酒半,合辞言曰:“此屋不修,且坏。前公为从事此邦,适理新之,公所为文,实书在壁;今三十年而公来为邦伯,适及期月,公又来燕于此,公乌得无情哉,”公应曰:“诺。”于是栋楹梁桷板槛之腐黑挠折者,盖瓦级砖之破缺者,赤白之漫漶不鲜者,治之则已,无侈前人,无废后观。 工既讫功,公以众饮,而以书命愈曰:“子其为我记之~”愈既以未得造观 为叹,窃喜载名其上,词列三王之次,有荣耀焉;乃不辞而承公命。其江山之好,登望之乐,虽老矣,如获从公游,尚能为公赋之。 元和十五年十月某日,袁州刺史韩愈记。 (选自《昌黎先生文集》) [注] ?王勃作《滕王阁序》,王绪作《滕王阁赋》,王仲舒作《修滕王阁记》。后两作已失传。? 言事:指上《论佛骨表》被贬斥揭阳。?大号:年号。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壮其文辞 壮:以„„为壮,认为„„壮美。 ( B(窃寄目偿所愿焉 窃:私下里。 ( C(公与监军使燕于此阁 燕:同“宴”,设宴席。 ( 保护原创权益?净化网络环境 - 46 - 交流教案 会员交流资料 D(于是栋楹梁桷板槛之腐黑挠折者 槛:门槛。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十四年,以言事斥守揭阳 ( 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 ( B(又不得过南昌而观所谓滕王阁者 ( 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升斗之禄 ( C(词列三王之次,有荣耀焉 ( 去年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 ( (子其为我记之 D( 王之好乐甚,而齐国其庶几乎 (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滕王阁是初唐时高祖之子滕王李元婴官洪州都督时所建,危楼高耸,下临赣江,远览山川,俯瞰城府。后又曾改建,壮丽非凡,独为江南第一。韩愈在此正是以对滕王阁的赞美开始行文的。 B(因为有“壮美之辞”的“序赋记等”,作者自然“益欲往一观而读之”,以忘却自己的烦忧。下面笔势一转,却是“系官于朝,愿莫之遂”,并未能如愿前去观赏。 C(末尾“其江山之好,登望之乐,虽老矣,如获从公游,尚能为公赋之”,作者在叙事之外,又以不尽之言,寄寓了老之将至兴尽而归之意。 D(全篇除用少数文字扼要记叙了滕王阁的修建过程外,几乎全是围绕登阁一事倾诉心向往之而不得偿愿之情,勾起读者去想象滕王阁的美。 4(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用? 断开。(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5分,共10分) ? 而吾州乃无一事可假而行者,又安得舍己所事以勤馆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保护原创权益?净化网络环境 - 47 - 交流教案 会员交流资料 ?今三十年而公来为邦伯,适及期月,公又来燕于此,公乌得无情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及解析】 1(D (槛:栏杆) 2(B (B项都为连词,表承接。A项,介词,因为;连词,表原因。C项,语气词,啊;代词,表代五人。D项,副词,表期望语气,相当于“希望”;表揣测语气,相当于“大概”。) 3(C(“寄寓了老之将至兴尽而归之意”错,应为寄寓了满腔不尽之意。) 4(袁于南昌为属邑,私喜幸自语,以为当得躬诣大府,受约束于下执事,及其无事且还,傥得一至其处,窃寄目偿所愿焉。(每处0.5分) 5(翻译(10) ? 但是我的地方没有一件事情可借来出行,又怎么能放下自己的事情来使您的接待之人辛劳呢,(而、假、安、以、勤,五个关键点) ? 现在,(您离开南昌)三十年后,您来到南昌做地方长官,今天刚好一周月,您又来这设宴。您怎么能没有情感呢,(伯、适、燕、乌、与此,五个关键点) 【文言文翻译】 韩愈年轻的时候听说江南江南多有(宜于)登临游赏的所在,只有滕王阁是第一。有瑰丽,雄伟、奇绝、独特的称号。等到三王写这些文章,觉得他们文章很壮美,更加想去那里看一看然后来阅读前人文章,以便忘记我的忧愁。受在朝廷做官的束缚,参观滕王阁的愿望没有机会实现他。14年,因为谈论事情(佛骨)被贬留守揭阳,因为想近便,走了捷径,以至取道海上,又不能够过往南昌来看看所说的滕王阁。这年冬天,因为皇帝庆祝年号,在国内施加恩德,转任袁州。袁州是南昌的附属地方,我私下里高兴侥幸的对自己说,认为应当能够亲自到南昌府,接受您的管制在你的手下做官,等到没有事情将要返还的时候,或许可以有一机会到滕王阁的所在,我私下里寄托眼睛满足所期望的事情啊。到了袁州七月的时候,把中书舍人太原王公作为御使中丞的诏书下达了,考察江南西道;洪、江、饶等地都是所属管治的地方。八个地方的百姓,以前不方便的以及要求不能满足的,王公到了之后,都停止 保护原创权益?净化网络环境 - 48 - 交流教案 会员交流资料 了,一切都正常运行。大的事情通过使者告知,小的事情立刻就改变了,过了一些时日,在短时间内,百姓有美好的品德,然而您在很远的地方游山玩水。我虽然想提出些意见,谈论利益和弊端,在你的府下听从命令,但是我的地方没有一件事情可借来出行,又怎么能放下自己的事情来麻烦你的接待之人,于是滕王阁又没有机会来到达啊! 这年九月,百姓和官员融洽,您和监军让人设宴在这个地方,文官武将宾客士人都在酒席上。宴会进行中途,汇合各种言辞说,这阁子若不修整,将毁坏。以前您作为这里的官员,有恰当理由来使它新,您的文章,确实写在墙壁上。现在三十年后,您来到南昌做地方长官,今天刚好一周月,您又来这设宴。您怎么能没有情感呢,您说是。于是栋梁,腐烂变黑弯曲折断的楹柱屋梁椽子木板栏杆,破败残缺的屋盖瓦片台阶砖子,色彩中浸坏模糊不鲜艳的,修治他就停止。没有比前人奢侈,没有荒废作为后人的景观。 工程已经完成,您和大家喝酒,同时写信命令我替你记录这件事情。我既然因为没有到达景观做叹息,私下里高兴名字能列在它的上面,文章列在三王的下边,有荣耀啊。于是不推辞接受了您的命令。那山河的优美,登临眺望的快乐,即使年龄很大了,如果能获得机会和您一起游玩,还能为您做文章 。 第三案 高考?练兵 1、、(10年江苏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南阳县君谢氏墓志铭 欧阳修 庆历四年秋,予友宛陵梅圣俞来自吴兴,出其哭内之诗而悲曰:“吾妻谢氏亡矣。”丐我以铭而葬焉。予未暇作。 居一岁中,书七八至,未尝不以谢氏铭为言,且曰:“吾妻故太子宾客讳涛之女、希深之妹也。希深父子为时闻人,而世显荣。谢氏生于盛族,年二十以归吾,凡十七年而卒。卒之夕,敛以嫁时之衣,甚矣吾贫可知也。然谢氏怡然处之。治其家,有常法,其饮食器皿, 保护原创权益?净化网络环境 - 49 - 交流教案 会员交流资料 虽不及丰侈,而必精以旨;其衣无故新,而浣濯缝纫必洁以完;所至官舍虽卑陋,而庭宇洒扫必肃以严;其平居语言容止,必怡以和。吾穷于世久矣,其出而幸与贤士大夫游而乐,入则见吾妻之怡怡而忘其忧。使吾不以富贵贫贱累其心者,抑吾妻之助也。吾尝与士大夫语,谢氏多从户屏窃听之,间则尽能商榷其人才能贤否,及时事之得失,皆有条理。吾官吴兴,或自外醉而归,必问曰:‘今日孰与饮而乐乎,’闻其贤者也则悦;否,则叹曰:‘君所交皆一时贤隽,今与是人饮而欢耶,’是岁南方旱,仰见飞蝗而叹曰:‘今西兵未解,天下重困,盗贼暴起于江淮,而天旱且蝗如此。我为妇人,死而得君葬我,幸矣~’其所以能安居贫而不困者,其性识明而知道理多类此。呜呼~其生也迫吾之贫,而殁也又无以厚焉,谓惟文字可以著其不朽。且其平生尤知文章为可贵;殁而得此,庶几以慰其魂,且塞予悲。此吾所以请铭于子之勤也。”若此,予忍不铭, (选自《欧阳修全集》,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年二十以归吾 归:出嫁 ( B.其平居语言容止 容止:形貌 (( C.谓唯文字可以著其不朽 著:彰显 ( D.庶几以慰其魂 庶几:希望 (( 2.下列句子中,全部表现梅圣俞夫妇情深的一组是(3分) ?出其哭内之诗而悲 ?其衣无故新,而浣濯缝纫必洁以完 ?入则见吾妻之怡怡而忘其忧 ?闻其贤者也则悦 ?我为妇人,死而得君葬我,幸矣 ?且其平生尤知文章为可贵 A.??? B.??? C.??? D.???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A.梅圣俞在妻子去世以后,请求好友欧阳修为她写墓志铭,后来在给欧阳修的多封信中,又一再提及此事。 保护原创权益?净化网络环境 - 50 - 交流教案 会员交流资料 B.谢氏出身名门望族,但安贫乐道,治家有方,并且十分关心丈夫与士大夫的交往,是名副其实的贤内助。 C.西兵进攻江淮地区,随后又相继发生旱灾、蝗灾,谢氏仰天长叹,忧心忡忡,可见她关注百姓疾苦。 D.谢氏秉性明慧,懂得事理,时不时和梅圣俞探讨来访者才能高下,以及世事得失,都能讲得头头是道。 4.把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敛以嫁时之衣,甚矣吾贫可知也。 (2)使吾不以富贵贫贱累其心者,抑吾妻之助也。 (3)君所交皆一时贤隽,今与是人饮而欢耶, 答案: 【答案及解析】 1、B 【解析】B(容止:仪容举止(根据《汉语大词典》解释)。“止”即有“居住、止息”意,所以此词不单指“形貌”。 2、B 【解析】?表现其妻之贤惠,?表现其妻子之贤、明事理,?表现其妻把文章看的很重。 3、C 【解析】“西兵未解”、“盗贼暴起于江淮”指西部边境战争威胁未能解除、江淮地区盗贼作乱,并非指“西兵进攻江淮地区”。 4、(1)用出嫁时的衣服(给她)穿上人棺,我的喷穷超乎寻常,就可以知道了。 (2)让我不因为财富多少、地位高低而焦虑,这是妻子对我的帮助吧。 (3)您所交往的都是当今品德高尚、才能杰出的人,现在竟与这种人喝酒取乐了, 【解析】(1)要点:殓、介宾结构后置、主谓倒装句式、甚 (2)要点:使、累其心、抑(副词。表示语气。相当于或许、或者。)、判断句。 保护原创权益?净化网络环境 - 51 - 交流教案 会员交流资料 (3)要点:所交、一时、邪(句末语气词,表疑问或反问) 【参考译文】 庆历四年的秋天,我的朋友宛陵梅圣俞先生从吴兴来看我,拿出他悼念亡妻的诗作,并悲伤地说:“我的妻子谢氏死了。”请我写一篇墓志铭来安葬她。我当时没有空闲写作。 过了一年,他写了七八封书信来,书信中没有不提到给谢氏写墓志铭的。并且说:“我妻子是已故太子宾客谢涛的女儿、希深的妹妹。希深父子当时都是举世闻名的人,世家荣耀。谢氏生于一个富盛的家族,她二十岁嫁给了我,总共过了十七年就去世了。死的时候,用出嫁时的衣服(给她)穿上入棺,我的贫穷超乎寻常,就可以知道了。可是谢氏却安适自在(不嫌弃)。治理家庭,有她自己的办法,家里的饮食器皿,虽然不是很多,但(饭菜)一定做得精细又有味;我们的衣服不论旧的新的,都一定清洗得干干净净,并缝补得整整齐齐;所居住的房舍虽然简陋卑微,但一定把庭院洒水清扫得干净整洁;她的一言一行和日常起居,都很和悦从容。我一世贫穷由来已久,外出时有幸能与贤士大夫共游而感到快乐,回家则能见到我妻子的淡静怡然从而忘掉烦忧。让我不因为财富多少、地位高低而焦虑,这是妻子对我的帮助吧。我经常与士大夫交谈,谢氏多从屏风后悄悄听我们谈话,过后,她对某人的才能、品德好坏以及时事的得失都能作出评价,都评说得有条有理。我在吴兴做官,有时从外面喝醉了回来,她一定会问:‘今日和谁饮酒这么快乐呢,’听说是与贤能的人饮酒,就高兴;如果不是,就感叹道:‘您所交往的都是当今品德高尚、才能杰出的人,现在竟与这种人喝酒取乐了,’这一年,南方大旱,她仰头看见飞蝗而感叹说:‘如今西夏的战争威胁还没有解除,天下苍生赋税很重、生活困难,盗贼又在江淮地区强势出来作乱,而且天又大旱、飞蝗灾害又来。我作为妇人,死了还得能有夫君埋葬我,已经算是幸运的了~’她之所以能安然面对贫困的生活而不感到困苦,是因为她见识高明而且懂得道理多才能如此。(此处翻译值得商榷,应该是两个方面,一是安居贫而不困,一是性识明而知道理,对上文的总结。可翻译为:她能安然面对贫困的生活而不感到困苦的情形,她见识高明而且懂得道理,大多像这样。“之所以”可不必译出。)哎!她一生受我贫困所累,而去世后也没有得到厚葬,只有文字可以彰显她的不朽。而且她的平生尤其懂得文章是最珍贵的;死后能得到这样的墓志 保护原创权益?净化网络环境 - 52 - 交流教案 会员交流资料 铭,希望能以此安慰她的灵魂,而且弥补我的悲痛。这是我经常向您请求为她写墓志铭的原因啊。”像这种情况,我能忍心不写吗? 2、、(10年湖北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原 弊 [宋] 欧阳修 农者,天下之本也,而王政所由起也。古之为国者未尝敢忽,而今之为吏者不然,薄书听断而已矣,闻有道农之事,则相与笑之曰:鄙。夫知赋敛移用之为急,不知务农为先者,是未原为政之本末也。知务农而不知节用以爱农,是未尽务农之方也。 古之为政者,上下相移用以济。下之用力者甚勤,上之用物者有节,民无遗力,国不过费,上爱其下,下给其上,使不相困。一夫之力,督之必尽其所任;一日之用,节之必量其所入。一岁之耕,供公与民食,皆出其间而常有余。故三年而余一年之备。今乃不然,耕者,不复督其力;用者,不复计其出入。一岁之耕供公仅足,而民食不过数月。甚者,场功甫毕,簸糠麸而食秕稗,或采橡实、畜菜根以延冬春。不幸一水旱,则相枕为饿殍。此甚可叹也~ 国家罢兵, 三十三岁矣,兵尝经用者老死今尽,而后来者未尝闻金鼓、识战阵也。生于无事而饱于衣食也,其势不得不骄惰。今卫兵入宿,不自持被而使人持之;禁兵给粮,不自荷而雇人荷之。其骄如此,况肯冒辛苦以战斗乎,就使兵耐辛苦而能斗战,虽耗农民,为之可也。奈何有为兵之虚名,而其实骄惰无用之人也。 古之凡民长大壮健者皆在南亩,农隙则教之以战,今乃大异,一遇凶岁,则州郡吏以尺度量民之长大而试其壮健者,招之去为禁兵;其次不及尺度而稍怯弱者,籍之以为厢兵。吏招人多者有赏,而民方穷时争投之。故一经凶荒,则所留在南亩者,惟老弱也。而吏方曰:不收为兵,则恐为盗。噫~苟知一时之不为盗,而不知终身骄惰而窃食也。古之长大壮健者任耕,而老弱者游惰;今之长大壮健者游惰,而老弱者留耕也。何相反之甚邪~然民尽力乎南亩者,或不免乎狗彘之食,而一去为僧、兵,则终身安佚而享丰腴,则南亩之民不得不日减也。故曰有诱民之弊者,谓此也。 (选自《欧阳文忠公集》,有删改) 保护原创权益?净化网络环境 - 53 - 交流教案 会员交流资料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则相与笑之曰:鄙 鄙:卑鄙 ( B(场功甫毕 甫:刚刚 ( C(或采橡实、畜菜根以延冬春 畜:通“蓄” ( (籍之以为厢兵 籍:登记 D( 【参考答案】A 【试题分析】鄙,见识浅薄。 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明不重视农业所造成的恶果的一组是 ?一岁之耕供公仅足,而民食不过数月 ?不幸一水旱,则相枕为饿殍 ?生于无事而饱于衣食也,其势不得不骄惰 ?一遇凶岁,则州郡吏以尺度量民之长大而试其壮健者 ?则南亩之民不得不日减也 ?故曰有诱民之弊者,谓此也 A(??? B(??? C(??? D(??? 【参考答案】A 【试题分析】?是说后来的士兵;?是说饥荒时选厢兵的标准,?是作者的结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农业是天下之本,当政者只知使用民力而不知爱惜民力是不可取的。 B(作者通过古今施政的对比,揭示了宋朝农民在利益被严重侵害下的悲惨遭遇。 C(作者认为,休战以来的士卒已经老迈,因此背军粮的任务只好雇请他人来做。 D(作者指出,高大健壮的不种田,年老体弱的却在田地劳作,有时吃的是猪狗食。 【参考答案】C 【试题分析】文中说:“国家罢兵, 三十三岁矣,兵尝经用者老死今尽,而后来者„„ 其势不得不骄惰„„禁兵给粮,不自荷而雇人荷之。”作者认为,休战以来的士卒已经老迈 保护原创权益?净化网络环境 - 54 - 交流教案 会员交流资料 逝世已经都没有了,后来的人未曾经历战争,士兵骄惰,禁军背军粮的任务自己不做,雇请他人来做。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而今之为吏者不然,簿书听断而已矣。(3分) (2)耕者,不复督其力;用者,不复计其出入。(3分) (3)苟知一时之不为盗,而不知终身骄惰而窃食也。(3分) 【参考答案】(1)但是如今当官的不是这样,只是处理公文、办理政务罢了。 (2)耕种的人不再督责尽力耕种,消费者不再更具收入确定支出。 (3)只知道他们一时不去做盗贼,却不知道他们一生都在骄横懒惰窃取衣食。 【试题分析】(1)为吏、然、簿书听断;(2)督、用者、计其出入;(3)苟知、而、窃食 【参考译文】 农业是天下的根本,也是国家制订统治措施的起源。古代治理国家的人不曾敢轻视疏忽,但是如今当官的不是这样,只是处理公文、办理政务罢了。听见有人说起农业之事,就相互笑他说:(这是)低贱的事情。他们知道通过赋税将农业物资移用到自己身上是紧急的事情,不懂得致力于农业是首先要考虑的,这是没有弄清统治措施的根本啊。懂得致力于农业而不懂得节约用度来爱护农民,这是没有尽到致力于农业的办法啊。 古代治理国家的人,统治者和百姓相互移用来互相补充。处于下位的百姓尽力很勤勉,处于上位的统治者使用物资有节制,百姓不保留自己的气力,国家不过分浪费,统治者爱护他们的百姓,百姓提供物资给统治者,使得上下都不相困扰。一位男子的力气(官府)督促他一定要尽力完成自己的职责,一天的用度(官府)约束他一定要衡量自己的收入,一年种出的庄稼供给官府和百姓,食物都从这里面出来,因而常常有富余的,所以三年便能余下一年的储备。现在却不是这样,耕种的人不再督责尽力耕种,消费者不再更具收入确定支出。农民一年耕种打下的粮食供给官府才刚刚够,而农民自己的食物却不超过几个月。严重的,收获的事情刚刚结束,农民只能将簸出来的糠麸或秕稗作为食物,或者采摘橡树的种子、存 保护原创权益?净化网络环境 - 55 - 交流教案 会员交流资料 储菜根来勉强度过冬春的饥荒时节。如果遭受不幸遇到水灾旱灾,就会纷纷倒下成为饿殍。这样的情况很是可悲可叹啊~ 国家停止用兵已经33年了,士兵中那些身经百战的人有的老的老死的死现在几乎都没有了,而后来当兵的人不曾听见过战鼓。懂得战阵。生活在没有战事的时代而衣食不缺,那情势不能不骄傲懒惰。现在士兵进入兵营,不自己抱着自己东西而让别人抱着;禁兵领取粮食,不自己挑着而雇人挑着。他们的骄纵懒惰就是这样,又怎么愿意冒着辛苦而参加战斗呢,如果能让士兵能承受辛苦而能够战斗,即使损耗农民的利益,这样做也是可以的。但奈何他们只有当兵的虚名,而实际上是一群骄纵懒惰的无用之人啊。 古代大凡身材高大身体健壮的人都在田间劳作,农闲的时候就将作战的技能教给他们,现在却完全不同,一旦遇到灾年,那么各州郡的冠岩就用尺子度量百姓中身材高大身体健壮的人,招他们去做禁兵,稍差一点低于尺度且稍微有些瘦弱的,登记在册作为厢兵。官员招人多的有赏赐,而百姓正处于穷困之时争相投军。所以,一遇上凶年荒灾,那么留在田地的,只有老弱之人了。而官方这时也说:如果不将他们收留当兵,那么恐怕就会做强盗。唉~只是知道他们某段时间不做强盗,却不知道他们一生骄纵兰度而窃取食物啊。古代那些身材高大身体健壮的人承担种田的工作,而年老体弱的游玩;现在身材高大身体健壮的人游玩,而老弱之人却留守在田地间。为什么相反到了这么严重的程度呢,然而百姓在田间尽力耕作的,有时不免于吃猪狗之食,而一旦离开田地做僧人或士兵,就终身安乐舒适而享有丰美的食物,那么种田的农民不能不一天天减少啊。所以说有引诱农民离开田地的弊端,说得就是这种情况。 3、、(10年天津卷)阅读下面古文,完成题目。 南人祖传,秦汉前有洞主吴氏,土人呼为吴洞,取两妻,一妻卒,有女名叶限,少惠,善淘金、父爱之,末岁父卒,为后母所苦,常令樵险汲深。 时尝得一鳞,二寸余,赪?髻金目,遂潜养于盆水,日日长,易数器,大不能受,乃投于后池中,女所得余食,辄沉以食之。女至池,鱼必露首枕岸,他人至,不复出,其母知之,每伺之,鱼未常见也。因诈女曰:“尔无劳乎,唔为尔新其糯。”乃易其弊衣。后令汲于他泉, 保护原创权益?净化网络环境 - 56 - 交流教案 会员交流资料 千里数百也。母徐衣其女衣,抽利刃行向池乎渔,鱼即出首,因斫杀之。鱼已长丈余,膳其肉,味倍常鱼,藏其骨于郁栖2之下。 逾日,女至向池,不复见鱼矣,乃哭于野,忽有人被发粗衣。自天而降,慰女曰:“尔无哭,尔母杀尔鱼矣~骨在粪下,尔归,可取鱼骨藏于室,所须第祈之,当随尔也。”女用其言,金玑衣食随欲而具。 及洞节,母往,令女守庭果,女伺母行远,亦往,衣翠纺上衣,蹑金履,母所生女认之,谓母曰:“此其似姊也。”母亦疑之,女觉遽反,遂遗一只履,为洞人所得。母归,但见女抱庭树眠,亦不之虑。 其洞邻海岛,岛中有国名陀汗,兵强,王数十岛,水界千里。洞人遂货其履于陀汗国,国主得之,命其左右履之,足小者履减一寸,乃令一国妇人履之,竟无一称者。其轻如毛,履石无声。陀汗王意其洞人以非道得之,遂禁锢而栲掠之,竟不知所从来。乃以是履弃之于道旁,既遍历人家捕之,若有女履者,捕之以告。得叶限,令履之而信。叶限因衣翠纺衣,蹑履而进,色若天人也。始具事于王,载鱼骨与叶限俱还国。其母及女即为飞石击死。洞人哀之,埋于石坑,命曰“懊女冢”。 陀汗王至国,以叶限为上妇。 一年,王贪求,祈于鱼骨,宝石无限,逾年,不复应。王乃葬鱼骨于海岸。用珠百斛藏之,以金为际。至征卒叛时,将发以赡军。一夕,为海潮所沦。 ——选自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卷一《支诺皋上》。略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 乃易其敝衣 敝:破旧 ( B(女角遽反 遽:急忙 ( C(始具事于王,载鱼骨与叶限俱还国 具事: 陈述事实 (( D(至社卒叛时,将发以嶦军 发:发放 (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因诈女曰:“尔无劳乎,吾为尔新其儒” 因泣下霑矜 ,与武诀去 (( 保护原创权益?净化网络环境 - 57 - 交流教案 会员交流资料 B(忽有人被发粗衣 ,自天而降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 C(乃以是履弃之于道旁 斧斤以时入山林 (( D.一夕,为海潮所沦 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 3(下列各组句子中,能分别表现“叶限所得鱼乃神奇之物”和“后母虐待叶限”的最 恰当的一组是 A. 女至池,鱼毕露首枕岸,他人至,不复出 母所生女认之,谓母曰:“此甚似姊也。”母亦疑之 曾其肉,味倍常鱼 B. 常令樵险汲深 其轻如毛,履石无声 C( 及洞节,母往,女守庭果 女用其言,金及衣食随欲而具 D( 后令汲于他泉,计里数百也 4.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叶限的好运表面看来是鱼给的,实际上是她的善良带来的 B. 叶限暗中去参加洞节,是对后母的无声的反抗,也侧面反映出洞节的吸引力。 C. 叶限的后母,妹妹被飞石击死,洞人为她们建懊女冢,以示追悔。 D. 这个故事借助神力的不可抗拒,警示人们要远离邪恶,不要贪得无厌。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母徐衣其女衣,袖利刃有向池呼鱼。 (2)母归,但见女抱挺树眠,亦不之虑。 保护原创权益?净化网络环境 - 58 - 交流教案 会员交流资料 (3)陀汗于意其洞人以非道得之,遂禁锢拷掠之,竞不知所从来。 【答案】: 1 D 2 A 3 D 4 C 5((8分) (1)后母慢慢穿上它女儿的衣服,袖子里藏着锋利的刀子走到池塘边呼唤鱼。 (2)后母回来,只见女儿抱着院子里的树睡觉,也就不再怀疑她了。 (3)陀汗王猜测那个洞人是通过不正当的途径得到鞋的,于是拘禁并拷打他,最终也不知鞋是从哪里来的。 4、、(10年广东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丁丑,俞瑱在居庸关剽掠,居民窃走来告,上曰:“居庸关山路险峻,北平之襟喉,百人守之,万夫身窥,据此可无北顾之忧。今俞瑱得之,利为彼有,势在必取,譬之人家后户,岂容弃与寇盗。今乘其初至,又兼剽掠,民心未服,取之甚易;若纵之不取,彼增兵守之,后难取也。”乃命徐安往讨之、安攻其城,俞瑱走怀来,依宋忠。捷至,上曰:“使贼知固结人心,谨守是关,虽欲取之,岂能即破,今天以授予,不可失也。”乃令千户吴玉守之。 上语诸将曰:“宋忠拥兵怀来,居庸关有必争之势, 因其未至,可先击之。”诸将皆曰:“贼众我寡,难与争锋,击之未便,宜固守以待其至。”上曰:“非公等所知,贼众新集,其心不一,宋忠轻躁寡谋,狠愎自用,乘其未定,击之必破。” 癸未,上率马步精锐八千,卷甲而进。甲申,至怀来。先是,获贼间谍,言宋忠诳北平将士云:举家皆为上所杀,委尸填满沟壑,宜为报。将士闻之,或信或否。 上知之,乃以其家人为前锋,用其旧日旗帜,众遥见旗帜,识其父兄子弟咸在,喜曰:“噫~我固无恙,是宋都督诳我也,几为所误。”遂倒戈来归。宋忠余众仓皇列阵未成,上麾师渡河,鼓噪直冲其阵,宋忠大败,奔入城。我师乘之而入,宋忠急匿于厕,搜获之,并擒俞瑱,斩孙泰于阵,余众悉降, 诸将已得宋忠颇有喜色,上曰宋忠本庸材以利口取给谄谀奸恶货赂得官才掌兵柄便尔骄 保护原创权益?净化网络环境 - 59 - 交流教案 会员交流资料 纵此辈荧惑小人视之如狐鼠耳区区胜之何足喜也咸顿首称善。 (选自明 谢黄《后登陆》卷下,有删改) 【注】?上:皇上指朱棣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上语诸侯曰„ 谈论 A.( B(委尸填满沟壑 放置 ( C(识其父兄子弟咸在 标志 ( D(噫~我固无姜 祸患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今俞瑱得之 乃令吴玉守之 (( 利为彼有 宜为报仇 B.(( C.降家皆为上所杀 儿为所误 (( D.我师乘之而入,宋忠匿于厕 斩孙泰于阵,余众悉降 (( 3.下列各句,都能表现朱棣“料事如神”的一组是 (3分) ?居庸关山路险峻,北平值襟喉 ?譬之人家后户,岂容弃与寇盗 ?今乘其初至,又兼剽掠,民心未服,取之甚易 ?贼众新集,其心不一 ?乘其未定,击之必破 ?乃以其家人为前锋,用其旧日旗帜 A(??? B. ??? C. ??? D. ???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朱棣深谋远虑,迅速出击居庸关,打败了俞瑱;然后进军怀来,一举击溃敌军,活捉宋忠、俞瑱。 B.俞瑱逃往怀来,投靠宋忠;朱棣打算乘胜追击,于是分析了敌人的实际情况,确定了制胜之策。 C(为了稳定军心,鼓舞士气,宋忠用欺骗手段来蒙蔽下属,但被敌方间谍获知,最终 保护原创权益?净化网络环境 - 60 - 交流教案 会员交流资料 未达到目的。 D(宋忠失败的原因在于轻率浮躁,加上计策失当,不少部下临阵哗变,以致不堪一击, 兵败如山倒。 5.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4分) 诸将已得宋忠颇有喜色上曰宋忠本庸才以利口取得谄谀奸恶货赂得官才掌兵 柄便尔骄纵此辈荧惑小人视之如狐鼠耳区区胜之何足喜也诸将咸顿首称善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今天以授予,不可失也 ?上麾师渡河,鼓噪直冲其阵。 答案: 1、B委 放置,丢弃 A语,说C识,明白,知晓,动词D恙,病,担忧。 2、B利为彼有,为,二解。其一,介词,表被动。其二,判断动词,不译。 宜为报仇 为+动词,判介词,省小宾。译:给,替 A代词且皆为居庸关 D方位地点 C表被动,为„所结构 3、D 排除法。1句,地势之要,2句,喻证地势之要,皆与形势分析无关。 4、C 敌方间谍,错。原文中,“获贼间谍”,其人为宋忠部下。 5、(1) 诸将已得宋忠/颇有喜色/上曰/宋忠本庸才/以利口取得/谄谀奸恶/货赂得官/才掌兵 柄/便尔骄纵/此辈荧惑小人/视之如狐鼠耳/区区胜之/何足喜也/诸将咸顿首称善 (2) ?今天以授予,不可失也 翻译:而今上天把(居庸关)授予我们,不可以(再)丢失。 赋分:授予,古今异义1分,省略句1分,大意1分。 ?上麾师渡河,鼓噪直冲其阵。 保护原创权益?净化网络环境 - 61 - 交流教案 会员交流资料 皇上指挥军队度过黄河,呐喊(着)直接冲击宋忠的军阵。 赋分:麾,1分,河,1分,大意1分。 5、、(09年江苏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书沈通明事 汪 琬 淮安沈通明,尝为前明总兵官。任侠轻财,士大夫皆称之。顺治二年,先是有巡抚田仰者,素习通明之为人,加礼遇焉;至是见明将亡,遂属其家通明,而身自浮海去。通明匿仰妻子他所。 会清军渡淮,购仰妻子急,踪迹至通明家。是时通明杜门久矣。捕者围其居,通明走入寝门,饮酒数斗,裂束帛缚其爱妾,负之背,牵骑手弓矢以出,大呼曰:“若辈亦知沈将军耶!”遂注矢拟捕者,皆逡巡引却。通明疾驰,与爱妾俱得脱。赁居苏州,变姓名,卖卜以自活。未几爱妾死,意不自聊,祝发为浮屠。已,复弃浮屠服,北访故人于邓州。 通明故魁垒丈夫也,美须髯,以饮酒自豪。每醉辄歌呼邓州市上,一市皆以为狂。彭公子篯,其州人也,素有声望于江淮间,方罢巡抚家居,独闻而异之。侦得通明所在,徒步往与之语, 默不应。已询知为彭巡抚,乃大喜吐实。公捉其手曰:“君状貌稍畀,必将有物色之者,通明 非我其孰为鲁朱家耶?”引与俱归,日夜与通明纵酒甚欢。居久之,遇赦始得出。 通明少以勇力闻,尝与贼战,贼射之洞胸,通明即拔矢裂甲裳裹其创,往逐射者,竞杀其人而还,一军皆壮之。今且年八十余,膂力稍衰矣,饮酒犹不减少时,任侠自喜,亦如故也。 夫明季战争之际,四方奇才辈出,如通明之属,率倜傥非常之人,此皆予之所习闻也。其他流落湮没,为余所不及闻而不得载笔以纪者,又不知几何人。然而卒无补于明之亡也,何与?当此之时,或有其人而不用,或用之而不尽。至于庙堂秉事之臣,非淫邪朋比即怀禄耽宠之流。当其有事,不独掣若人之肘也,必从而加媒孽焉。及一旦偾决溃裂,束手无策,则概诬天下以乏才。呜呼!其真乏才也耶?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保护原创权益?净化网络环境 - 62 - 交流教案 会员交流资料 A.遂属其家通明 属:托付 ( B.皆逡巡引却 引却:后退 (( 通明故魁垒丈夫也 魁垒:高大 C.(( D.率倜傥非常之人 率:率领 ( 答案 D 解析 属(托付)、引却(后退)、魁垒(高大)均正确,错误设置在D项“率倜傥非常之人”“率”为“率领”, 实同“六国互丧,率赂秦耶,”之“率”(都,全)。 2下列句子中,表现沈通明“有情”“有义”的一组是 ( ) ?通明匿仰妻子他所 ?裂束帛缚其爱妾,负之背 ?若辈亦知沈将军耶 ?意不自聊,祝发为浮屠 ?每醉辄歌呼邓州市上 ?已询知为彭巡抚,乃大喜吐实 A.??? B.??? C.??? D.??? 答案 A 解析 抓住表现沈通明“有情”“有义”即可。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沈通明原为明末军官,为人仗义轻财,年轻时以勇猛闻名,八十多岁时酒量仍不减当年,还像过去一样以行侠自豪。 B.入清以后,沈通明闭门不出,后来移居苏州,改名换姓,靠给人算命维持生活,后出家为僧,不久还俗,北上邓州寻访故人。 C.彭子篯注意到沈通明在邓州的异常行为,前去察看,但两人一见如故,相处很好,于是彭子篯免除了他的罪责,将他释放。 D.作者认为明末像沈通明那样的人才得不到重用,而朝廷中掌权的大臣都是些心术不正、结党营私、追名逐利的小人。 答案 C 保护原创权益?净化网络环境 - 63 - 交流教案 会员交流资料 解析 C 项“彭子篯注意到沈通明在邓州的异常行为,前去察看,但两人一见如故,相处很好,于是彭子篯免 除了他的罪责,将他释放”中后半部分的分析明显不合文意。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购仰妻子急,踪迹至通明家。 译文: ?方罢巡抚家居,独闻而异之。 译文: ?然而卒无补于明之亡也,何与? 译文: 答案 ?紧急悬赏捉拿田仰的妻子儿女,追踪觅迹直到沈通明家。?刚刚不做巡抚待在家里,唯独他(彭子篯) 听到这件事而感到惊奇。 ?然而最终对明朝的灭亡没有起到补救作用,为什么(什么原因)呢? 解析 第?句“购仰妻子急,踪迹至通明家”,重点落实在“购”(悬赏缉捕)、“妻子”(妻子儿女)和“踪迹”(追踪行迹)上;第?句“方罢巡抚家居,独闻而异之”主要点在“家居”(在家居住)、“异之”(认为他是奇特 的);第?句“然而卒无补于明之亡也,何与,”分别落在“然而”(虽然这样,那么)、“卒”(最后)和“与”(通“欤”)上。文言文材料面孔似乎陌生,但实际阅读难度并未增大,与前两年持平。 【参考译文】 淮安的沈通明,曾经做过前明朝的总兵官。他行侠仗义,重义轻财,士大夫都称道他。顺治二年,先前有个巡抚叫田仰的人,一向知道沈通明的为人,很是礼待他;等看到明朝大势已去即将灭亡,于是就把家人托付给沈通明,而自己浮海远去。沈藏通明匿田仰的妻子和孩子到其他地方。 保护原创权益?净化网络环境 - 64 - 交流教案 会员交流资料 恰逢清军渡淮河,紧急悬赏捉拿田仰的妻子儿女,追踪觅迹直到沈通明家。当时沈通明已经不出门很长时间了。围捕的人包围了沈通明的住所,沈通明来到卧室,饮酒几碗,撕裂束帛缚上他的爱妾,背在背上,持上骑手的弓箭出门,大叫道:“你们也知道沈将军吗!”于是上箭对准围捕的人,围捕的人都左右躲闪后腿。沈通明迅速地跑开,和他的爱妾斗得以脱险。租赁房屋定居到苏州,改变姓名,以卖卜糊口。不久爱妾死了,很是无聊,削发为和尚。后来,又脱去僧服,去北方邓州拜访老朋友。 沈通明,是个身材高大的大丈夫,有漂亮的胡须,把饮酒作为豪爽的事情。每次喝醉之后就在邓州的街市上大呼小叫,全街上得人都认为他是个狂人。彭公子篯,邓州人,向来在江淮间有声望,刚刚不做巡抚待在家里,唯独他(彭子篯)听到这件事而感到惊奇。了解到沈通明的住址,徒步前往和他交谈,沈通明默不作声。等知道是彭巡抚,才非常高兴地如实相告。彭公抓住他的手说:“先生的状貌稍畀,一定有物色的,不是我其谁为鲁朱家呢?”带着沈通明一起回家,日夜与沈通明纵酒,非常高兴。住了很长时间,遇大赦才得以外出。 沈通明少年以勇力著名,曾经和强盗决斗,强盗用箭射中他的胸部,沈通明即拔箭撕开甲裳裹好他的创口,去追逐开弓的强盗,最后杀了那人才回来,一军将士都钦佩他。如今年已八十多岁,膂力稍衰减了,饮酒还不减少时,任侠自喜,还像过去一样。 明朝末年正当战争的时候,四方奇才辈出,像沈通明这样的人,全都是倜傥非常之人,这都是我向来所听到的。其他流落淹没,不被我所听到而不能够以纪记载下来的人,又不知多少人。然而最终对明朝的灭亡没有起到补救作用,为什么(什么原因)呢?当这个时候,或有这样的人而不被重用,或任用他们而不能够用尽他们的才能。至于庙堂执事的大臣,不是淫邪朋比就是怀禄耽宠之流。当天下一旦有事,这些奸臣不独掣那些人的肘,一定还要添油加醋,落井下石。等到一旦大势已去,束手无策,就会笼统地诬称天下没有贤能的人才。哎!难道是真的天下没有贤才吗? 6、、(09年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晋文公攻原,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而退,罢兵。士有从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群臣左右谏曰:“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侍之。”公曰: 保护原创权益?净化网络环境 - 65 - 交流教案 会员交流资料 “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馆,吾不为也。”遂罢兵而去。原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乃降公。卫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乃降公。孔子闻而记之,曰:“攻原得卫者,信也。” 文公问箕郑曰:“救饿奈何,”对曰:“信。”公曰:“安信,”曰:“信名、信事、信义。信名,则群臣守职,善不断改进不逾,百事不怠;信事,则不失天时,百姓不逾;信义,勉而远都归之矣。” 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令返而御。吴子曰:“侍公而食。”故人至墓不来,起不食侍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民。故人来,方与之食。 魏文候与虞人期猎。明日,会天疾风,左右止文候,不听,曰:“不可。以风疾之故而失信,吾不为也。“遂自驱车住,犯风而罢虞人。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楚厉王有警,为鼓以与百姓为戍。饮酒醉,过而击之也,民大警。使人止之,曰:“吾醉而与左右戏,过击之也。”民皆罢。居数月,有警,击鼓而民不赴。乃更令明号而民信之。 李悝警其两和?曰:“谨警~敌人旦暮且至击汝。”如是者再三而敌不至。两和懈怠,不信李悝。居数月,秦人来袭之,至,几夺其军。此不信之患也。 卫嗣公使人伪客过关市,关市呵难之,因事关市以金,关市乃舍之。嗣公谓关市曰:“某时有客过而子汝金,因遣之。”关市大恐,以嗣公为明察。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略有改动) 【注】 ?虞人:古代掌管山泽苑,的官。?两和:指古代军队左右营垒中的将士。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遂与大夫期十日 期:约定 ( B.会天疾风 会:适逢 ( 保护原创权益?净化网络环境 - 66 - 交流教案 会员交流资料 C.犯风而罢虞人 犯:冒着 ( D.过而击之也 过:经过 ( 答案 D 解析 过:错误。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 攻原得卫者 假舆马者 (( B( 侍公而食 信而见疑 (( C( 为鼓以与百姓为戍 洎牧以谗诛 (( ( 敌人旦暮且至击汝 若属且为所虏 D(( 答案 D项均为副词,将要。 解析 A 第一个表提顿语气,不译;第二个“„„的人”。B 第一个“而”表顺承;第二个“而”表转折,却。C第一个“以”,表目的,来;第二个“以”,因为。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部直接体现诚信的一组是 ( ) ?遂罢兵而去 ?群臣守职,善恶不逾,百事不怠。 ?故人来,方与之食 ?遂自驱车往,犯风而罢虞人 ?曾子欲捕彘杀之 ?乃更令明号而民信之 A.??? B. ??? C. ??? D. ??? 答案 B 解析 ??并非直接体现诚信。 4.下列对原文有关的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晋文公用十天时间没有攻下原邑而主动撤兵,由于坚守诚信,文公感动了原邑和卫国的人,反而得到了两地。孔子对此表示赞赏。 B.吴起在“故人至暮不来”时仍坚持不食而等待,魏文侯在“会天疾风”时仍不失信于虞人,体现出了高尚的诚信品格,令人钦佩。 C.楚厉王因醉酒击鼓为戏而失信与民,致使有警而百姓不来;李悝因欺骗将士而失信于 保护原创权益?净化网络环境 - 67 - 交流教案 会员交流资料 军,险致全军覆没。这两个故事从反面强调了诚信的重要。 D.卫嗣公派人假扮客商通过关口的集市,集市的官吏刁难客商并接受了贿赂。卫嗣公知道后要罢免这个官吏,他非常害怕,认为卫嗣公能明察秋毫。 答案 D 解析 “卫嗣公知道后要罢免这个官吏”有误。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 译文: (2)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 译文: (3)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译文: 答案 (1)有君王像文公这样讲信义的,怎可不归附他呢~ (2)从前吴起外出,遇到了老友,就留他吃饭。老友说:“好啊。” 3)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相信他的母亲,这不是教育孩子的方法啊。 ( 7、、(09年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桓公自莒反于齐,使鲍叔牙为宰,鲍叔辞曰:“臣,君之庸臣也,君有加惠于其臣,使臣不冻饥,则是君之赐也。若必治国家,则非臣之所能也,其唯管夷吾乎~臣之所不如管夷吾者五:宽惠爱民,臣不如也;治国家不失秉,臣不如也;忠信可结于诸侯,臣不如也;制礼义可法于四方,臣不如也;介胄执枹,立于军门,使百姓皆加勇,臣不如也。夫管仲,民之父母也。将欲治其子,不可弃其父母。”曰:“管夷吾亲射寡人,中钩,殆于死,今乃用之,可乎,”鲍叔曰:“彼为其君动也,君若宥而反之,其为君亦犹是也。”公曰:“然则为之奈何,”鲍叔曰:“君使人请之鲁。”公曰:“施伯,鲁之谋臣也。彼知吾将用之,必不吾予也。”鲍叔曰:“君诏使者曰:‘寡人有不令之臣,在君之国,愿请之以戮群臣。’ 鲁君必诺。且施伯之知夷吾之才,必将致鲁之政。夷吾受之,则鲁能弱齐矣。夷吾不受,彼知其将反于齐, 保护原创权益?净化网络环境 - 68 - 交流教案 会员交流资料 必杀之。”公曰:“然则夷吾受乎,”鲍叔曰:“不受也,夷吾事君无二心。”公曰:“其于寡人犹如是乎,”对曰:“非为君也,为先君与社稷之故,君若欲定宗庙,则亟请之。不然,无及也。” 公乃使鲍叔行成。曰:“公子纠,亲也,请君讨之。”鲁人为杀公子纠。又曰:“管仲,雠[同“仇”]也,请受而甘心焉。”鲁君许诺。施伯谓鲁侯曰:“勿予。非戮之也,将用其政也。管仲者,天下之贤人也,大器也。在楚则楚得意于天下,在晋则晋得意于天下,在狄则狄得意于天下,今齐求而得之,则必长为鲁国忧。君何不杀而授之其尸,”鲁君曰:“诺。”将杀管仲。鲍叔进曰:“杀之齐,是戮齐也;杀之鲁,是戮鲁也。弊邑寡君愿生得之,以徇于国,为群臣戮。若不生得,是君与寡君之贼比也。非弊邑之君所谓也,使臣不能受命。”于是鲁君乃不杀,遂生東缚而柙 [xiá,木笼]以予齐。 (节选自《管子•小匡》) 【注】 管夷吾,字仲,初事公子纠。齐国内乱,公子小白(桓公)奔莒,管夷吾随公子纠奔鲁。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君有加惠于其臣 加:增加 ( B(治国不失秉 秉:同“柄”,权柄 ( C(君若宥而反之 宥:宽恕 ( (是君与寡君之贼比也 比:并列 D( 答案 A 解析 A项中的加有“增加”的意思,但是考生可以根据语境加以推断,“增加”的含义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再加,而在语境中没有原来的标准,所以可以推测“加”的其他动词的含义,可以解释为:施加。 答案 D 解析 A项中“乃”的含义分别是“竟然”和“才”的意思,同样是作副词,但是可以透过语境推测出不同的含义;B项中的“其”,第一个其用作句首,做主语,应为代词,他, 保护原创权益?净化网络环境 - 69 - 交流教案 会员交流资料 指代管仲,第二句中的“其”也是代词,表示物主,他的;C项中的“于”均做介词,前者表示动作的方向,可解释为“到”,后一个可解释为“和”;D项中的“而”均做连词,表示承接关系,可以解释为“然后”“接着”“再”等义。 2.下列各项中每句话都体现管仲是治国之能臣的一组是 ( ) ?夫管仲,民之父母也。 ?将欲治其子,不可弃其父母。 ?夷吾受之,则鲁能弱齐矣。 ?夷吾事君吾二心。 ?君若欲定宗庙,则亟请之。 ?在楚则楚得意于天下,在晋则晋得意于天下。 A.??? B. ??? C.??? D. ??? 答案 A 解析 ?是将任用管仲的依据,是执政的方法;?不是表现管仲是治国之能 臣,而是表现他是国家的忠臣。 3.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鲍叔牙深知管仲才能出众,劝说齐桓公予以任用,并设巧计使管仲回到齐国。 B.鲁国的施伯识破了齐国的计谋,劝鲁候杀掉管仲,以绝后患,说明施伯很有远见。 C.鲍叔牙认为,如果齐桓公不及时迎回管仲,管仲必将为鲁国所重用,会削弱齐国的力量。 D.本文表现了鲍叔牙知人能让、举贤荐能的品德,同时也反映了齐桓公重视人才、善于纳谏。 答案 C 解析 C项中的信息“管仲必将为鲁国所重用,会削弱齐国的力量”在原文中的表述是“夷吾 保护原创权益?净化网络环境 - 70 - 交流教案 会员交流资料 受之,则鲁能弱齐矣”,意思是说“如果管仲接受鲁国的任用,就会是齐国的力量削弱”是假 设的情况,而不是“必将”被鲁国任用。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必治国家,则非臣之所能也,其唯管夷吾乎~ 译文: (2)彼知吾将用之,必不吾予也。 译文: (3)于是鲁君乃不杀,遂生来缚而柙以予齐。 译文: 答案 (1)如果一定要使国家治理得好,那不是我所能做到的,大概只有管夷吾才行吧~ (2)他知道我们将要任用管仲,一定不会(把管仲)交给我们。 (3)在这种情况下鲁国国君就没有杀(管仲),于是(把他)活着捆绑起来用木笼装着交给齐国。 解析 (1)“治”的意思是“治理、管理”,在这里就要译成“如果一定要治理国家”那么和后文不连贯,且不合常理,因为管仲未到任时齐国也在管理国家,所以要主要到效果“管理得好”。这个意思是从与“乱”相对的词义上来理解,所以应该是使动用法“使„„治”解释成“使„„治理得好”。“则非臣之所能也”注意是判断句式,要翻译出来。 “其唯”是两个词,其,语气副词,表揣测语气,译为大概、恐怕;唯,只有。 (2)“必不吾予也”是一个否定句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的句式现象,正常的语序应该是“必不予吾”,还要注意省略现象,就是“予”的对象——管仲。 (3)“于是”是个古今异义词,翻译的时候要注意分解成两个词“于”和“是”,解释成“在这种情况下”。“生来”也是古今异义词,“生”这里是修饰动词“来”,解释成“活着”;而“来”在这里应该为使动用法,“使„„来”,可译成“交来、送来”。“柙”文中有注释— 保护原创权益?净化网络环境 - 71 - 交流教案 会员交流资料 —柙 [xiá,木笼],在句中作动词,用木笼装着 。“以予齐”中的“以”是目的连词,可以为“来给齐国”。 8、、(09年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宝绘堂记 (宋)苏轼 ?君子可以寓意于物,而不可以留意于物。寓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乐,虽尤物不足以为病。留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病,虽尤物不足以为乐。老子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然圣人未尝废此四者,亦聊以寓意焉耳。刘备之雄才也,而好结髦。嵇康之达也,而好锻炼?。阮孚之放也,而好蜡屐。此岂有声色臭味也哉,而乐之终身不厌。 ?凡物之可喜,足以悦人而不足以移人者,莫若书与画。然至其留意而不释,则其祸有不可胜言者。钟繇至以此呕血发冢,宋孝武、王僧虔至以此相忌,„„皆以儿戏害其国,凶其身。此留意之祸也。 ?始吾少时,尝好此二者,家之所有,惟恐其失之;人之所有,惟恐其不吾予也。既而自笑曰:吾薄富贵而厚于书,轻死生而重于画,岂不颠倒错缪失其本心也哉,自是不复好。见可喜者虽时复蓄之,然为人取去,亦不复惜也。譬之烟云之过眼,百鸟之感耳,岂不欣然接之,然去而不复念也。于是乎二物者常为吾乐,而不能为吾病。 ?驸马都尉王君晋卿虽在戚里,而其被服礼义,学问诗书,常与寒士角。平居攘去膏粱,屏远声色,而从事于书画。作宝绘堂于私第之东,以蓄其所有,而求文以为记。恐其不幸而类吾少时之所好,故以是告之,庶几全其乐而远其病也。熙宁十年七月二十二日记。 (本文有删节) 【注】 ?锻炼:打铁。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虽尤物不足以为病 病:祸害。 ( B(然去而不复念也 去:归去。 ( 保护原创权益?净化网络环境 - 72 - 交流教案 会员交流资料 C(常与寒士角 角:较量。 ( D(以蓄其所有 蓄:收藏。 ( 答案 B 解析 信息源在第三段:“见可喜者虽时复蓄之,然为人取去,亦不复惜也。譬之烟云之过眼,百鸟之感耳,岂不欣然接之,然去而不复念也。”这两句的大意是用过眼云烟比喻喜爱的书画被人取走后也就不再想念了。因此,“去”解释为“归去”不当,应解释为“离开”,引申为“消失”。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 ) (皆以儿戏害其国 几以捕系死 A(( B(轻死生而重于画 不患贫而患不安 (( C(然为人取去 君为我呼入 (( D(譬之烟云之过眼 不知东方之既白 (( 答案 C项第一个“为”作介词用,表被动关系,可译为“被”;第二个“为”作介词用,可译为“替”。 解析 A(介词,“因为”;B(连词,表转折关系;D(助词,无实意,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足以悦人而不足以移人者 B(凶其身 (( C(吾薄富贵而厚于书 D(庶几全其乐而远其病也 (( 答案 C 解析 C项属于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其余三项均为形容词用作动词。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文构思极具特色。作为记文,作者不从宝绘堂的建筑、景物着眼,而先以论点开篇,直到文末交代为宝绘堂作记之事,可谓别开生面。 B(本文层次清晰,论证严密。先讲道理,再引历史人物正反论证,后又以个人经历佐 保护原创权益?净化网络环境 - 73 - 交流教案 会员交流资料 证,紧扣可“寓意于物”而不可“留意于物”这个中心展开论述。 C(本文以散句为主,兼用对偶、排比句式,整散交错,颇具气势;而比喻、用典等方法的运用,使文章言简意丰,文采斐然。 D(本文用老子之言,说明五色、五音、五味、田猎等可使人得到感官上的享受,但不能沉溺其中。圣人并未废此四者,也未“发狂”,就是这个道理。 答案 D 解析 D项原文信息在第一段:“老子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然圣人未尝废此四者,亦聊以寓意焉耳。”可见,“也未‘发狂’”与原文不一致。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然至其留意而不释,则其祸有不可胜言者。 译文: (2)人之所有,惟恐其不吾予也。 译文: 答案 (1)但是到了沉溺(书画)而不能舍弃(的地步),那么这祸害将难以说尽。(2)别人拥有的(书画),只担心他们不肯给我啊。 解析 (1)句中的重要词语“释”(舍弃)、“胜”(尽)。(2)句中的重要词语“恐”(担心)、“予”(给),同时注意“不吾予”这一宾语前置句式的翻译。 【参考译文】 君子可以把心意寄托在事物中,但不可以把心意留滞于事物中。如果把心意寄托在事物中,即使事物很微小也会很快乐,即使事物特异也不会成为祸害。如果把心意留滞在事物中,即使事物很微小也会成为祸害,即使是特异的事物也不会感到快乐。老子说:“缤纷的色彩使人目盲;动听的音乐使人耳聋;丰美的食物使人口伤;骑马打猎使人心发狂。”但是圣人并没有因此而废除这四样东西,也是暂且用来寄托心意罢了。刘备有雄才大略,却性喜织毛物。嵇康恬静寡欲却喜爱打铁。阮孚狂放不羁却喜爱制鞋子。这难道有什么音乐美色和香气 保护原创权益?净化网络环境 - 74 - 交流教案 会员交流资料 吗,但他们终身喜欢而不厌弃。 事物之中最可喜而且足以取悦于人而不足以移动人心的,莫过于书和画了。然而到了那把心意留滞在书画上而放不下的程度,它的祸害就说不完了。钟繇发展到因此吐血盗墓,宋孝武帝和王僧虔发展到因此互相猜忌;桓玄发展到打仗时还把书画装在船上带在身边,王涯发展到把书画藏在夹墙内,都是由于小孩子玩的把戏害了他们的国家,害了他们的身体。这就是把心意留滞在事物中带来的祸害。 原来我在年少的时候,也曾经喜好这两样东西。家里所有的都担心失去,别人所有的又担心不给我。不久就自我嘲笑说:我看轻富贵而看重书画,看轻生死而看重书画,岂不也是厚薄轻重颠倒错误,丧失自己的本心吗,从这以后就不再那样喜好了。看见喜欢的书画虽然也想再收藏它,然而被人取走了,也不再感到可惜。就像烟云从眼前闪过,百鸟的鸣叫从耳边掠过,岂不愉快的接受,但是一旦消失,也就不再记挂。于是书画二物就常常带给我快乐而不会成为祸害。 驸马都尉王君虽然是皇亲国戚,但他牢记并遵循礼义,学习《诗》、《书》,经常与贫寒的读书人比赛,平日里也排斥精美的食品,弃绝远离歌舞和女色,却专心在书画方面,又建了宝绘堂在私宅的东边,用来储蓄全部的书画,并要求我写文章来记录这件事。我担心他弄不好会像我年少时的爱好,所以写这篇文章告诫他,也许可以使他真正得到快乐而远离祸害。熙宁十年七月二十二日记。 保护原创权益?净化网络环境 - 75 -
/
本文档为【2011届高考第一轮复习《语文易错考点(古代散文阅读)》教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