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高考数学公式大全

2017-10-22 19页 doc 60KB 14阅读

用户头像

is_003124

暂无简介

举报
高考数学公式大全高考数学公式大全 数学必修1-5常用公式及结论 必修1: 一、集合1、含义与表示:(1)集合中元素的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2)集合的分类;有限集,无限集 (3)集合的表示法:列举法,描述法,图示法 2、集合间的关系:子集:对任意,都有 ,则称A是B的子集。记作 AB,xA,xB, 真子集:若A是B的子集,且在B中至少存在一个元素不属于A,则A是B的真子集, 记作AB 集合相等:若:,则 ABBA,,,AB,,, ,3.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属于 不属于: 空集: ,, 4、集合的运算:并集:由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
高考数学公式大全
高考数学公式大全 数学必修1-5常用公式及结论 必修1: 一、集合1、含义与示:(1)集合中元素的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2)集合的分类;有限集,无限集 (3)集合的表示法:列举法,描述法,图示法 2、集合间的关系:子集:对任意,都有 ,则称A是B的子集。记作 AB,xA,xB, 真子集:若A是B的子集,且在B中至少存在一个元素不属于A,则A是B的真子集, 记作AB 集合相等:若:,则 ABBA,,,AB,,, ,3.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属于 不属于: 空集: ,, 4、集合的运算:并集:由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并集,记为 AB 交集:由集合A和集合B中的公共元素组成的集合叫交集,记为 AB 补集:在全集U中,由所有不属于集合A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补集, CA记为 U nnn{,,,}aaa5(集合的子集个数共有 个;真子集有–1个;非空子集有 –1个; 22212n *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 6.常用数集:自然数集:N 正整数集:N 二、函数的奇偶性 1、定义: 奇函数 <=> f (– x ) = – f ( x ) ,偶函数 <=> f (–x ) = f ( x )(注意定义域) 1)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图形; 2、性质:( (2)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成轴对称图形; (3)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那么这个函数是奇函数; (4)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那么这个函数是偶函数( 二、函数的单调性 1、定义:对于定义域为D的函数f ( x ),若任意的x, x?D,且x< x 121 2 ? f ( x) < f ( x ) <=> f ( x) – f ( x) < 0 <=> f ( x )是增函数 1 2 1 2 ? f ( x) > f ( x ) <=> f ( x) – f ( x) > 0 <=> f ( x )是减函数 1 2 1 2 2、复合函数的单调性: 同增异减 2三、二次函数y = ax +bx + c()的性质 a,0 22,,,4acbb4ac,bb,,1、顶点坐标公式:, 对称轴:x,,,最大(小)值: ,,,,4a2a2a4a,, 2.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的三种形式 22fxaxbxca()(0),,,,fxaxhka()()(0),,,,(1)一般式; (2)顶点式; fxaxxxxa()()()(0),,,,(3)两根式. 12 四、指数与指数函数 1、幂的运算法则: mnm,nm nm + nm n m n nnn(1)a • a = a ,(2)a,a,a,(3)( a ) = a (4)( ab ) = a • b nnnn,aa11,,nmn,0mma,a,a,(5) (6)a = 1 ( a?0)(7) (8)(9) a,,,nnmnbab,,a2、根式的性质 nn()aa,(1). aa,0,,nnnnnn(2)当为奇数时,; 当为偶数时,. aa,aa,,||,,,aa,0, 1 x4、指数函数y = a (a > 0且a?1)的性质: (1)定义域:R ; 值域:( 0 , +?) (2)图象过定点(0,1) Y Y a > 1 0 < a < 1 1 1 X 0 X 0 b5.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 logNbaN,,, .(0,1,0)aaN,,,a 五、对数与对数函数 1对数的运算法则: logNbb a (1)a = N <=> b = log N(2)log 1 = 0(3)log a = 1(4)log a = b(5)a = N aaaa M(6)log (MN) = log M + log N (7)log () = log M -- log N aaaaaaN logNbb(8)log N = b log N (9)换底公式:log N = aaalogab nn(10)推论 (,且,,且,,). loglogbb,mn,0, a,0a,1m,1n,1N,0maam 1(11)log N = (12)常用对数:lg N = log N (13)自然对数:ln A = log A a10elogaN (其中 e = 2.71828„) 2、对数函数y = log x (a > 0且a?1)的性质: a (1)定义域:( 0 , +?) ; 值域:R (2)图象过定点(1,0) Y Y a >1 0 < a < 1 X X 0 1 1 0 a六、幂函数y = x 的图象:(1) 根据 a 的取值画出函数在第一象限的简图 . 0 < a < 1 a < 0 a > 1 11,122y,x,x例如: y = x y,,x x ay,f(x)七.图象平移:若将函数的图象右移、上移个单位, b y,f(x,a),b得到函数的图象; 规律:左加右减,上加下减 八. 平均增长率的问题 2 xyNp,,1)(如果原来产值的基础数为N,平均增长率为,则对于时间x的总产值,有. py九、函数的零点:1.定义:对于,把使的X叫的零点。即 yfx,()fx()0,yfx,() 的图象与X轴相交时交点的横坐标。 yfx,() 2.函数零点存在性定理:如果函数在区间上的图象是连续不断的一条 yfx,()ab,,, 曲线,并有,那么在区间内有零点,即存在, fafb()()0,,yfx,()ab,cab,,,,,, 使得,这个C就是零点。 fc()0, ,二分法求函数零点的步骤:(给定精确度) 3. ab, (1)确定区间,验证;(2)求的中点x, fafb()()0,,ab,ab,,,,,12 fx()fx()0,fafx()()0,,x (3)计算?若,则就是零点;?若,则零点 1111 fxfb()()0,, ?若,则零点; xax,,xxb,,,,,,10101 ,a (4)判断是否达到精确度,若,则零点为或或内任一值。否 ab,,,ab,b,, 则重复(2)到(4) y,y21必修2:一、直线与圆 1、斜率的计算公式:k = tanα= (α ? 90?,x ?x ) 12x,x212、直线的方程(1)斜截式 y = k x + b,k存在 ;(2)点斜式 y – y = k ( x – x ) ,k存在; 00 y,yx,xxy11xxyy,,,,(3)两点式 () ;4)截距式 (ab,,0,0) ,,11212y,yx,xab2121 AxBycAB,,,0(,0不同时为)(5)一般式 3、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l:y = k x + b l: A x + B y + C = 0 1111111 l:y = k x + b l: A x + B y + C = 0 2222222 ABC111 ,,重合 k= k 且b= b 1212ABC222 ABC111 ,,平行 k= k 且b? b 1212ABC222 垂直 k k = – 1 A A + B B= 0 12 1212 22,,,,4、两点间距离公式:设P ( x , y ) 、P ( x , y ),则 | P P | =x,x,y,y 111 222 121212 Ax,By,C005、点P ( x , y )到直线l:Ax + B y + C = 0的距离: d,00 22A,B7、圆的方程 圆的方程 圆心 半径 222x + y = r (0,0) r 标准方程 2 2 2(x – a ) + ( y – b ) = r (a,b) r DE1,,2222,,, D,E,4F ,,一般方程 x + y +D x + E y + F = 0 222,,8.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22222Pxy(,)(x,a),(y,b),rdaxby,,,,()()点与圆的位置关系有三种若,0000 3 则 点在圆外;点在圆上;点在圆内. PPPdr,,dr,,dr,, 9.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为d) 222(x,a),(y,b),r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有三种: Ax,By,C,0 ;;. d,r,相离,,,0d,r,相切,,,0d,r,相交,,,010.两圆位置关系的判定方法 设两圆圆心分别为O,O,半径分别为r,r, OO,d121212 ; d,r,r,外离,4条公切线12 d,r,r,外切,3条公切线; 12 ; r,r,d,r,r,相交,2条公切线1212 ; d,r,r,内切,1条公切线12 . 0,d,r,r,内含,无公切线12 11.圆的切线方程 22xyDxEyF,,,,,0(1)已知圆( (,)xy?若已知切点在圆上,则切线只有一条,其方程是 00 DxxEyy()(),,00 . xxyyF,,,,,00022 DxxEyy()(),,00(,)xy当圆外时, 表示过两个切点xxyyF,,,,,0000022 的切点弦方程( yykxx,,,()?过圆外一点的切线方程可设为,再利用相切条件求k,这时必00 有两条切线,注意不要漏掉平行于y轴的切线( ykxb,,?斜率为k的切线方程可设为,再利用相切条件求b,必有两条切线( 222xyr,,(2)已知圆( 2xxyyr,,Pxy(,)?过圆上的点的切线方程为; 00000 2?斜率为的圆的切线方程为 ykxrk,,,1k 二、立体几何 (一)、线线平行判定定理:1、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2、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直线平行。3、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和这个平面相交,那么这条直线和交线平行。 4、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与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 (二)、线面平行判定定理 1、若平面外的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 2、若两个平面平行,则其中一个平面内的任何一条直线都与另一个平面平行。 (三)、面面平行判定定理: 如果一个平面内有两条相交直线分别平行于另一个平面,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 (四)、线线垂直判定定理: 若一直线垂直于一平面,则这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内的所有直线。 (五)、线面垂直判定定理 1、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那么这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 2、如果两个平面互相垂直,那么在一个平面内垂直于它们交线的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六)、面面垂直判定定理 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4 (七)(证明直线与直线的平行的思考途径 (1)转化为判定共面二直线无交点;(2)转化为二直线同与第三条直线平行; (3)转化为线面平行;(4)转化为线面垂直;(5)转化为面面平行. (八)(证明直线与平面的平行的思考途径 1)转化为直线与平面无公共点;(2)转化为线线平行;(3)转化为面面平行. ( (九)(证明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思考途径(1)转化为判定二平面无公共点; (2)转化为线面平行;(3)转化为线面垂直. (十)(证明直线与直线的垂直的思考途径 (1)转化为相交垂直;(2)转化为线面垂直;(3)利用三垂线定理或逆定理; (十一)(证明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思考途径 (1)转化为该直线与面内任一直线垂直;(2)转化为该直线与平面内相交二直线垂直; (3)转化为该直线与平面的一条垂线平行;(4)转化为该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行平面; (十二)(证明平面与平面的垂直的思考途径 P (1)转化为判断二面角是直二面角;(2)转化为线面垂直. 三、空间几何体 (一)、正三棱锥的性质 三角形,若设底面正三角形的边长为a,则有 1、底面是正A C O D B 图形 外接圆半径 内切圆半径 面积 A 3332正三角形 OD,a OA,aS,a O 436 B D 2、正三棱锥的辅助线作法一般是: 作PO?底面ABC于O,则O为?ABC的中心,PO为棱锥的高, 取AB的中点D,连结PD、CD,则PD为三棱锥的斜高,CD为?ABC的AB边上的高, 且点O在CD上。??POD和?POC都是直角三角形,且?POD =?POC = 90? (二)、正四棱锥的性质 1、底面是正方形,若设底面正方形的边长为a,则有 P 图形 外接圆半径 内切圆半径 面积 a22O A OA = 正方形 S = a C aOB = B 2O 2 E B D A 2、正四棱锥的辅助线作法一般是: 作PO?底面ABCD于O,则O为正方形ABCD的中心,PO为棱锥的高,取AB的中点E,连结PE、OE、OA,则PE为四棱锥的斜高,点O在AC上。??POE和?POA都是直角三角形,且?POE =?POA = 90? (三)、长方体 长方体的一条对角线长的平方等于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的平方和。 3特殊地,若正方体的棱长为a ,则这个正方体的一条对角线长为a 。 5 (四)、正方体与球 1、设正方体的棱长为a,它的外接球半径为R,它的内切球半径为R,则12 3a,2R, a,2R12D C11 A 1B 1 O D C A B (五)几何体的表面积体积计算公式 21、圆柱: 表面积:2πR+2πRh 体积:πR?h 2、圆锥: 表面积:πR?+πRL 体积: πR?h/3 (L为母线长) 22,,,rRrRl,,,()3、圆台:表面积: 体积:V,πh(R?,Rr,r?)/3 432 4、球:S = 4πRV = πR (其中R为球的半径) 球面球3 5、正方体: a,边长, S,6a? ,V,a? 6、长方体 a,长 ,b,宽 ,c,高 S,2(ab+ac+bc) V,abc 7、棱柱:全面积=侧面积+2X底面积 V,Sh 8、棱锥: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 V,Sh/3 19、棱台:全面积=侧面积+上底面积+下底面积 Vssssh,,,,()11223 四、三视图 1.投影:把光由一点向外散射形成的投影称为中心投影。 把在一束平行光线照射下形成的投影,称为平行投影。平行投影按照投射方向是否正对着投影面,可以分为斜投影和正投影两种。 2、光线从几何体的前面向后面正投影,得到投影图,这种投影图叫做几何体的正视图(也叫主视图);光线从几何体的上面向下面正投影,得到投影图,这种投影图叫做几何体的俯视图;光线从几何体的左面向右面正投影,得到投影图,这种投影图叫做几何体的侧视图(或左视图) 3、“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是三视图之间的投影规律,是画图和读图的重要依据. 画几何体的三视图时,能看见的轮廓线和棱用实线表示,不能看见的轮廓线和棱用虚线表示。 必修3: 第一章 算法初步 1、算法概念:在数学上,现代意义上的“算法”通常是指可以用计算机来解决的某一类问题是程序或步骤,这些程序或步骤必须是明确和有效的,而且能够在有限步之内完成. 6 2、构成程序框的图形符号及其作用 程序框 名称 功能 表示一个算法的起始和结束,是任何图 起止框 不可少的。 表示一个算法输入和输出的信息,可用在算 输入、输出框 法中任何需要输入、输出的位置。 赋值、计算,算法中处理数据需要的算式、 处理框 公式等分别写在不同的用以处理数据的处 理框内。 判断某一条件是否成立,成立时在出口处标 判断框 明“是”或“Y”;不成立时标明“否”或 “N”。 3、算法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循环结构。(结构图请看教材) 4、(1)、辗转相除法:用较大的数除以较小的数所得的余数和较小的数构成新的一对数,继续做上面的除法,直到大数被小数除尽,这个较小的数就是最大公约数。 (2)、更相减损术。以较大的数减去较小的数,接着把较小的数与所得的差比较,并以大数减小数。继续这个操作,直到所得的数相等为止,则这个数(等数)就是所求的最大公约数。 (3)进位制 ?以k为基数的k进制换算为十进制: nn,110 aaaaakakakak...,,,,nnknn,,110()110 ?十进制换算为k进制:除以k取余,倒序排列 第二章 统计 1(总体和样本:在统计学中 , 把研究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 把每个研究对象叫做个体(把总体中个体的总数叫做总体容量( 为了研究总体的有关性质,一般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部分:, , , 研究,我们称它为样本(其中个体的个数称为样本容量( 2、简单随机抽样,也叫纯随机抽样。就是从总体中不加任何分组、划类、排队等,完全随机地抽取调查单位。特点是:每个样本单位被抽中的可能性相同。(总体个数较少) 3、简单随机抽样常用的方法:(1)抽签法;?随机数表法;?计算机模拟法; 4、系统抽样(等距抽样):把总体的单位进行排序,再计算出抽样距离,然后按照这一固定的抽样距离抽取样本。第一个样本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办法抽取。(总体个数较多) K(抽样距离)=N(总体规模)/n(样本规模) 5、分层抽样:先将总体中的所有单位按照某种特征或标志(性别、年龄等)划分成若干类 7 型或层次,然后再在各个类型或层次中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或系统抽样的办法抽取一个子样本,最后,将这些子样本合起来构成总体的样本。先以分层变量将总体划分为若干层,再按照各层在总体中的比例从各层中抽取。(总体中差异明显) 6、总体分布的估计:?一表二图:?频率分布表——数据详实 ?频率分布直方图——分布直观 ?频率分布折线图——便于观察总体分布趋势 注:总体分布的密度曲线与横轴围成的面积为1。 ?茎叶图:?茎叶图适用于数据较少的情况,从中便于看出数据的分布,以及中位数、众位数等。 ?个位数为叶,十位数为茎,右侧数据按照从小到大写,相同的数重复写。 7、用样本的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s 为标准差) 222xxx,,?,()()()xxxxxx,,,,,,12nn12x(1)、平均值:(2)、 ,s,nn ,,, 8、两个变量的线性相关(1)、概念:(1)回归直线方程: yabx,, n ,,xynxy,,,iii,1b,(2)回归系数:,aybx,, n22,,xnxii,1 (3)(应用直线回归时注意:回归前,最好先作出散点图; 第三章 概率 一、概念 1、事件:试验的每一种可能的结果,用大写英文字母表示; (1)必然事件:在条件S下,一定会发生的事件,叫相对于条件S的必然事件; (2)不可能事件:在条件S下,一定不会发生的事件,叫相对于条件S的不可能事件; (3)随机事件:在条件S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叫相对于条件S的随机事件; 2、古典概型:?基本事件:一次试验中可能出现的每一个基本结果; ?古典概型的特点:基本事件可列举;每个基本事件都是等可能发生 ?概率计算公式:一次试验的等可能基本事件共有n个,事件A包含了其中的m个基本事 m 件,则事件A发生的概率 pA(),n 3、几何概型:?特点:?所有的基本事件是无限个;?每个基本事件都是等可能发生。 构成事件A的区域长度(面积或体积) 试验的全部结果所构成的区域长度(面积或体积)?几何概型概率计算公式: 。 4、若A?B=ф,即不可能同时发生的两个事件,那么称事件A与事件B互斥; 5、若A?B为不可能事件,A?B为必然事件,即不能同时发生且必有一个发生的两个事件, 那么称事件A与事件B互为对立事件; 二、概率的基本性质:1)必然事件概率为1,不可能事件概率为0,因此0?P(A)?1; 2)当事件A与B互斥时,满足加法公式:P(A?B)= P(A)+ P(B); 8 3)若事件A与B为对立事件,则A?B为必然事件,所以P(A?B)= P(A)+ P(B)=1,于 是有P(A)=1—P(B); 4)互斥事件与对立事件的区别与联系,互斥事件是指事件A与事件B在一次试验中不会同时发生,具体包括三种不同的情形:(1)事件A发生且事件B不发生;(2)事件A不发生且事件B发生;(3)事件A与事件B同时不发生,而对立事件是指事件A与事件B有且仅有一个发生,其包括两种情形;(1)事件A发生B不发生;(2)事件B发生事件A不发生,对立事件是互斥事件的特殊情形。 必修4 一、三角函数与三角恒等变换 1、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函数 正弦函数 余弦函数 正切函数 图象 ,{x| x?+kπ,k?Z} 定义域 R R 2值域 [-1,1] [-1,1] R 周期性 2π 2π π 奇偶性 奇函数 偶函数 奇函数 ,,增区间[-π+2kπ, 2kπ] 增区间 增区间[-+2kπ,+2kπ] ,,减区间[2kπ,π+2kπ] 22(-+kπ,+kπ) 单调性 ,,3( k?Z ) 22减区间[+2kπ, +2kπ] ( k?Z ) 22 ,x = + kπ( k?Z ) 对称轴 x = kπ ( k?Z ) 无 2 ,,(+ kπ,0 )( k?Z ) ( k,0 ) ( k?Z ) 对称中心 ( kπ,0 ) ( k?Z ) 22 ,sin22,tan,2、同角三角函数公式 sin α+ cos α= 1 tanαcotα=1 cos, 3、二倍角的三角函数公式 2222sin2α= 2sinαcosα cos2α=2cosα-1 = 1-2 sinα= cosα- sinα ,2tan,tan2, 21,tan, 1cos21cos2,,,,22cossin4、降幂公式 ,,,,22 2225、升幂公式 1?sin2α= (sinα?cosα) 1 + cos2α=2 cosα 1- cos2α= 2 sinα 6、两角和差的三角函数公式 sin (α?β) = sinαcosβ土cosαsinβ cos (α?β) = cosαcosβ干sinαsinβ 9 ,,tan,tan,,,,tan,, 1,tan,tan, 7、两角和差正切公式的变形: tanα?tanβ= tan (α?β) (1干tanαtanβ) ,,,,tan45:,tantan45:,tan1,tan1,tan,,== tan (+α) == tan (-α) 1,tan,1,tan45:tan,41,tan,1,tan45:tan,48、两角和差正弦公式的变形(合一变形) b22 (其中,) tan,,,asin,,bcos,,a,bsin,,,a ,1,cos,,1,cos,sin,,cos,,9、半角公式: 2222 ,,,,1,cossin1,costan,,,, 21,cos,1,cos,sin, 10、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 “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 sin (π,α) = sinα, cos (π,α) = ,cosα, tan (π,α) = ,tanα; sin (π+α) = ,sinα cos (π+α) = ,cosα tan (π+α) = tanα sin (2π,α) = ,sinα cos (2π,α) = cosα tan (2π,α) = ,tanα sin (,α) = ,sinα cos (,α) = cosα tan (,α) = ,tanα ,,,sin (,α) = cosα cos (,α) = sinα tan (,α) = cotα 222 ,,,sin (+α) = cosα cos (+α) = ,sinα tan (+α) = ,cotα 222 11.三角函数的周期公式 yx,,sin(),,yx,,cos(),,函数,x?R及函数,x?R(A,ω,为常数,且A?0,, 2,,yx,,tan(),,ω,0)的周期,;函数,xkkZ,,,,(A,ω,为常数,且AT,,2, ,?0,ω,0)的周期T,. , 二、平面向量 (一)、向量的有关概念 2a1、向量的模计算公式:(1)向量法:|| =a,a,a; 22aa(2)坐标法:设=(x,y),则|| = x,y2、单位向量的计算公式: ,,xy,,a,(1)与向量=(x,y)同向的单位向量是; 2222,,xyxy,,,, 10 ,,xy,,(2)与向量a=(x,y)反向的单位向量是,; ,,2222,,xyxy,,,,3、平行向量 :零向量与任一向量平行。设a=(x,y),b=(x,y),λ为实数 1122 向量法:a?b(b?0)<=> a=λb xx12坐标法:a?b(b?0)<=> x y– xy= 0 <=> ,(y?0 ,y ?0) 12 2 1 1 2 yy12 4、垂直向量 规定:零向量与任一向量垂直。设a=(x,y),b=(x,y) 1122 向量法:a?b<=> a?b= 0 坐标法:a?b<=> x x + y y = 0 1212 5.平面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22d(,)xy(,)xy =,,,,()()xxyy(A,B). ||ABABAB,,AB,11222121 (二)、向量的加法 (1)向量法:三角形法则(首尾相接首尾连),平行四边形法则(起点相同连对角) abab(2)坐标法:设=(x,y),=(x,y),则+=(x+ x,y+ y) 112212 12(三)、向量的减法 (1)向量法:三角形法则(首首相接尾尾连,差向量的方向指向被减向量) abab(2)坐标法:设=(x,y),=(x,y),则-=(x- x,y- y) 11221 2 12 ababab(3)、重要结论:| || - || | ? |?| ? || + || a,b(四)、两个向量的夹角计算公式:(1)向量法:cos = , |a||b| xx,yy1212ab(2)坐标法:设=(x,y),=(x,y),则cos = ,11222222x,yx,y1122 abab(五)、平面向量的数量积计算公式:(1)向量法:?= || || cos , abab(2)坐标法:设=(x,y),=(x,y),则?= x x + y y 11221212 (3) a?b的几何意义: 数量积a?b等于a的长度|a|与b在a的方向上的投影|b|cosθ的乘积( (六).1、实数与向量的积的运算律:设λ、μ为实数,那么 (1) 结合律:λ(μa)=(λμ)a;(2)第一分配律:(λ+μ)a=λa+μa; (3)第二分配律:λ(a+b)=λa+λb. 2.向量的数量积的运算律:(1) a?b= b?a (交换律); (2)(a)?b= (a?b)=a?b= a?(b);(3)(a+b)?c= a ?c +b?c. ,,,, 11 3.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如果e、e 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那么对于这一平12 面内的任一向量,有且只有一对实数λ、λ,使得a=λe+λe(不共线的向量e、e叫12112212做表示这一平面内所有向量的一组基底( (七).三角形的重心坐标公式 B(x,y)C(x,y)A(x,y)?ABC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则?ABC的重心的坐 223311 xxxyyy,,,,123123 标是 G(,)33 必修5 一、解三角形:ΔABC的六个元素A, B, C, a , b, c满足下列关系: 1、角的关系:A + B + C = π, 特殊地,若ΔABC的三内角A, B, C成等差数列,则?B = 60º,?A +?C = 120º 2、诱导公式的应用:sin ( A + B ) = sinC , cos ( A + B ) = --cosC , ABABCC,, sin () = cos , cos () = sin 222222 3、边的关系:a + b > c , a – b < c(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abc4、边角关系:(1)正弦定理: (R为ΔABC外接圆半径) ,,,2RsinAsinBsinC a : b : c = sinA : sinB : sinC 分体型a = 2R sinA , b = 2R sinB , c = 2R sinC , 22 222 2(2)余弦定理:a = b + c – 2bc•cosA , b = a + c – 2a c•cosB , 22 2+ b – 2 a b•cosC c = a 222222222bcaacbabc,,,,,,cosAcosBcosC,,,, , 2bc2ac2ab 11115、面积公式:S = a h = ab sinC = bc sinA = ac sinB 2222 二、数列 (一)、等差数列{ a } n 1、通项公式:a = a + ( n – 1 ) d ,推广:a = a + ( n – m ) d ( m , n?N ) n 1n m n(a,a)11n2、前n项和公式:S = n a +n ( n – 1 ) d = n 122 3、等差数列的主要性质 ? 若m + n = 2 p,则 a + a = 2 a (等差中项)( m , n?N ) m n p ? 若m + n = p + q,则 a + a = a + a ( m , n , p , q?N ) m n p q ?S , S -- S , S – S 组成等差数列,公差为n d。 n2 n n3 n2 n n – 1n – m(二)、等比数列{ a }1、通项公式:a = a q ,推广:a = a q ( m , n?N ) n n 1 n m 2、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na,aqa(1,q)1n1当q?1时,S = =, 当q = 1时,S = n a n n 11,q1,q 3、等比数列的主要性质 2 ? 若m + n = 2 p,则a = a • a (等比中项)( m , n?N ) pm n ? 若m + n = p + q,则 a • a = a • a ( m , n , p , q?N ) m n p q n?S , S -- S , S – S 组成等比数列,公比为q。 n2 n n3 n2 n (三)、一般数列{ a }的通项公式:记S = a + a + „+ a ,则恒有n n 1 2 n 12 ,,Sn,1,1 ,a,n,,n,2,n,NS,Snn,1, 三、不等式 2 2(一)、均值定理及其变式(1)a , b ? R , a + b ? 2 a b 2a,b,,+ + ab(2)a , b ? R , a + b ? 2 (3)a , b ? R , a b ? ,,2,, 222a,ba,b(4) ,以上当且仅当 a = b时取“ = ”号。 ,ab,,1122,ab 22axbxc,,,,0(0)或(0,40)abac,,,,,a(二).一元二次不等式,如果与 22a同号,则其解集在两根之外;如果与异号,则其解集在两根之axbxc,,axbxc,, xx,间.简言之:同号两根之外,异号两根之间. 设 12 ()()0xxxxxxx,,,,,,()()0,xxxxxxxx,,,,,,或; 12121212(三).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当a> 0时,有 2222xa,,. 或. xaxaaxa,,,,,,,xaxaxa,,,,,(四).指数不等式与对数不等式 fxgx()()aafxgx,,,()()(1)当时, ; a,1 fx()0,, ,log()log()()0fxgxgx,,,. ,aa ,fxgx()(),, fxgx()()aafxgx,,,()()(2)当时, ; 01,,a fx()0,, ,log()log()()0fxgxgx,,, ,aa ,fxgx()(),, (五). AxByC,,,0或所表示的平面区域: 直线定界,特殊点定域。 ,0 13
/
本文档为【高考数学公式大全】,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