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夯实文化建设基础 促进珙县文化大发展

夯实文化建设基础 促进珙县文化大发展

2020-03-09 6页 doc 19KB 4阅读

用户头像

is_266065

暂无简介

举报
夯实文化建设基础 促进珙县文化大发展夯实文化建设基础促进珙县文化大发展 珙县人民政府副县长郑静 珙县山川秀美,物产丰富,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素有“中华僰人故里”之称。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与之相比,珙县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相对滞后。按照党的十七大作出的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部署以及县委、县政府建设“蜀南咽喉重镇、中华神韵僰都”的县域经济战略定位,认真审视县情,破解制约文化发展瓶颈,加强文化建设,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促进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时间紧迫,意义重大。 一、充分认识加强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与命脉。...
夯实文化建设基础 促进珙县文化大发展
夯实文化建设基础促进珙县文化大发展 珙县人民政府副县长郑静 珙县山川秀美,物产丰富,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素有“中华僰人故里”之称。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与之相比,珙县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相对滞后。按照党的十七大作出的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部署以及县委、县政府建设“蜀南咽喉重镇、中华神韵僰都”的县域经济战略定位,认真审视县情,破解制约文化发展瓶颈,加强文化建设,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促进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时间紧迫,意义重大。 一、充分认识加强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与命脉。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文化的觉醒,一个国家的强盛离不开文化的支撑。文化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经济、政治、社会建设的反映,又能为经济、政治、社会建设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仅能引领人们确立新的文化发展观和文化价值观,有助于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还能引领人们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有助于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更能引领人们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更加自觉地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有助于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道德规范、价值取向,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客观要求,也是人民群众对先进精神文化需求的主观愿望。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文化作为“软实力”在国际竞争中作用日趋明显。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相对经济发展速度而言,我国文化发展相对滞后。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党中央、国务院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将文化建设摆上了空前重要的位置,吹响了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号角。这不仅体现党和国家高度的文化自觉,顺应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的愿望;同时也展现博大包容的文化姿态,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起点。 珙县作为山区欠发达县,目前经济发展正处在蓄势正发的阶段,发展态势迅猛,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极大改善,其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对文化建设提出了新要求,这构成了文化建设与发展的强大动力。环顾周边区县,在经济发展的同时,长宁的“竹文化”、兴文的“石文化”等竞相发展,而作为僰文化的资源大县——珙县,文化建设虽有资源优势,但又处于发展滞后的不利地位。因此,更新观念,开阔思路,发挥优势,兴起文化建设新高潮,提升珙县新形象,已是时不我待。 二、正视珙县文化建设的制约瓶颈 近年来,珙县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事业发展,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着力推进文化惠民工程,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得到极大改善,城乡文化建设呈现较好的发展局面。但总体而言,文化建设与时代进步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文化需要还存在差距。主要现在: 一是投入不足,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全县17个乡镇虽全部建立了宣传文化服务中心,但除巡场、珙泉等条件较好的乡镇外,基本没有专门的活动阵地及设备设施。有活动阵地的地方如洛表镇,电影院也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建设 的,由于缺乏维修管理经费,现已成为危房。县城缺乏大型的文化活动中心,图书馆、文化馆未投入使用,群众性活动开展受到较大限制。 二是文化人才缺乏。受管理体制、编制束缚,人才引进困难。目前,全县专职文化干部仅有6人,有11个乡镇无文化专干。大部分业务人员文化偏低,素质参差不齐,且缺乏专业,文化活动的开展极不平衡。加之,由于缺乏专业的组织机构和管理人员,民间文化人不能很好的发挥其文化传承的作用。 三是地方特色文化开发不够。珙县是古僰人的最后聚居地,也是这个古老神秘民族历史遗存最集中,保护最完整的唯一县域。但受资金、交通等因素的影响,僰文化还有待进一步开发。同时,大多数乡镇很少组织大型的的民间文体活动。即使有,形式都较为单一,如苗族古歌等特色艺术很少出现在节目中,很难促进地方特色文化的繁荣。 四是文化产业不发达。总体来说,珙县文化场所和项目以民营和个体经营为主,而且集中在城镇。而民营和个体经营者以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目的,收费高、活动良莠不齐,很难成为人民群众文化消费的主阵地。同时,因各种因素制约,珙县文化旅游景点参观人少,文化旅游产品匮乏,文化旅游产业不发达。 为此,必须加强和改进基层文化建设,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珙县文化形象和影响力,使之成为名副其实、独具特色的“中华神韵僰都”。 三、加强文化建设的对策措施 (一)加强领导,为文化建设提供组织保障。领导重视,机构健全,是推进文化建设发展的重要前提。要牢固树立“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文化也是生产力”的思想,将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切实把文化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要建立“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部门齐抓共管,群众密切配合”的工作格局,由各级党委、政府总揽全局,整合社会各方力量,形成推动文化建设大发展的强大合力。同时,要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及时研究解决文化建设的矛盾和问题。更要充分调动各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的积极性,发挥其优势,主动参与,为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积极建言献策。 (二)加大投入,为文化建设提供经济保障。确保资金投入,是推进文化建设的生命线。在把文化建设资金列入财政预算的基础上,要进一步确保文化建设投入的逐年增加,特别是要加大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不断提高用于乡镇和村的比例。可以设立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确保农村重点文化建设的资金需求,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同时,要加大公共财政对文化事业的投入,大力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和文艺精品创作、文化人才培养等工作。可设立专项资金,重点用于支持文化创新成果。 (三)健全体制,为文化发展提供政策支撑。加快文化发展,提高文化软实力,必须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在思想上,要树立“用抓工业的理念抓文化事业,以工业反哺文化事业”的理念,制定和完善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鼓励文化创新、引进文化人才等方面的政策。一是制定和完善文化投入扶持政策,一方面加大政府对文化事业的投入,形成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确保对文化建设的财政投入逐年增长;另一方面制定土地征用、规费减免、税收优惠等政策,吸引、鼓励各类经济成分投资文化产业,促进其尽快做大做强、做优做久。二是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坚定不移地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建立健全竞争、激励、约束机制和岗位目标责任制,激发内部活力;放宽市场准入条件,积极引导和鼓励民营资本进入文化经营领域,扶持私营文化企业实施规模扩张,支 持各类文艺人才领办、创办文化企业,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文化企业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三是制定科学的文化创新激励机制。通过设立专项激励资金,对创新文化成果或重点文化产业项目进行奖励、补助,对有突出贡献的文化人才、民间艺人进行奖励。实施精品文化工程,催生一批精品力作。四是强化依法行政,加强文化市场监管,建立统一、高效的文化市场综合执法体系,整顿和规范文化市场秩序,改善文化消费环境,增强文化消费市场的活力,确保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四)挖掘地方特色文化,发展特色文化产业。从历史上看,珙县既是“僰道”的重要腹地,又是古僰侯国曾经的首府之地。“僰文化”是珙县的一张独具特色的名片。但“僰文化”不单指悬棺葬俗,而应包括在僰人聚居区域内,以僰人为主体,汉、苗、白等民族相互交融的各种文化现象与活动。因此,必须找准定位,深入挖掘和发挥地方特色,发展特色文化产业,才能提升珙县形象和综合竞争力。一是营造“僰文化”浓厚氛围。立足僰苗特色,在文化设施、文化景点上增加僰苗文化元素,营造浓郁特色风情,增加旅游吸引力;充分利用僰文化研究会等组织,深入挖掘、整理地方特色文化,着力创造一批有强烈“僰文化”气息的文化产品和文艺创作,不断充实僰苗文化内涵,提高“僰文化”的影响力;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和利用,积极开展“申遗”工作,使之成为珙县对外的文化名片和城市名片。二是发展特色群众文化。努力开发具有传统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如苗族手毽比赛、僰人赛神节等,掀起繁荣特色民间文化活动高潮。不断创新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充分利用各乡镇的电声乐队、秧歌队等,组织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文体娱乐活动,丰富城乡文化生活。同时,通过积极开展“特色文化之乡”、“文化先进乡镇”、“文化示范社区”等创建活动,促进群众文化的繁荣发展。三是加快僰文化特色产业开发。深入研究、发掘僰人的生活、宗教、军事等历史,形成特色文化产品,采取措施促进成果转化,推动僰文化特色产业的尽快形成。积极支持“珙石雕”、“僰乡猪儿粑”、“僰乡白酒”等一批有一定基础的特色产业,出台优惠政策,助其做大做强。 (五)建设城乡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搭建文化发展平台。建立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是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主要标志。一要科学规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坚持“统筹兼顾、因地制宜、发展均衡、网络健全、惠及全民”的原则,结合全县实际,对城乡公共文化设施网点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努力推动文化建设各环节、各领域相协调,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二要建立健全城乡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加快县城文化馆、图书馆、体育活动中心、文化宣传走廊等公益性文化设施的建设步伐,拓展县会议中心功能,建成集会议、文艺演出、培训展览、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共设施,全面向公众开放。进一步加强乡(镇)、村(社区)文化设施建设,利用国债项目建设契机,建设集图书阅览、宣传教育、文艺演出、科普培训、体育和青少年校外活动于一体的乡镇综合文化站,合力推进农家书屋、村文化室等文化活动场地建设。力争到2010年基本实现每个乡(镇)有综合文化站,每个村(社区)有文化活动室。三要整合资源,大力开展文化惠民活动。以县文化馆、图书馆为中心,乡镇综合文化站为基层服务点,建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体系,和广播电视村村通、农村党员干部及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村村通电话工程相结合,实现共建共享。大力开展“公益电影到农家”、“四下乡”等活动,进一步丰富农村文化生活。 (六)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为文化发展提供活力源泉。人才是发展文化 生产力的第一要素,提高文化软实力关键靠人才队伍。要根据文化发展规律,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着力培养造就一批优秀文化人才、一批懂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一批掌握现代传播技术的专门人才。要坚持用事业激励人、用感情凝聚人、用待遇吸引人、用市场感召人,营造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良好环境,形成有利于文化队伍人才辈出、富有生机活力的体制机制。一是建立健全人才培养、使用、激励、评价机制,制定优秀文化人才奖励办法,吸纳和引进新闻、出版、文学、艺术、文化经营管理等紧缺文化人才进入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切实解决文化人才匮乏的问题。二是配齐配强县文化事业单位专业人员、乡(镇)文化专干,并定期开展业务培训,逐步提高其组织和管理素质。三是积极培养群众文化骨干,成立民间文艺团队、专业协会等,并为他们创设交流活动的舞台,充分发挥民间艺人、文化能人在活跃基层文化生活、传承发展民族民间文化方面的作用,构建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社会公共文化人才网络。
/
本文档为【夯实文化建设基础 促进珙县文化大发展】,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