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河北教师招聘“经典条件反射”与“操作性条件反射”对比分析

2017-09-19 3页 doc 30KB 40阅读

用户头像

is_721103

暂无简介

举报
河北教师招聘“经典条件反射”与“操作性条件反射”对比分析河北教师招聘“经典条件反射”与“操作性条件反射”对比分析 “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这两个学习理论在《教育心理学》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历年教师资格证和教师招聘考试中也是一个高频考点。而很多学员在备考过程中,总觉得这两个理论比较难理解,也不太好区分清楚。下面中公资深讲师就此问题和大家做一个简单的介绍,希望能为大家的学习提供一些帮助。 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都属于条件反射的范畴。说到条件反射,就不得不先说一下反射这一概念。反射是有机体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做出的规律性应答。比如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瞳...
河北教师招聘“经典条件反射”与“操作性条件反射”对比分析
河北教师招聘“经典条件反射”与“操作性条件反射”对比 “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这两个学习理论在《教育心理学》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历年教师资格证和教师招聘考试中也是一个高频考点。而很多学员在备考过程中,总觉得这两个理论比较难理解,也不太好区分清楚。下面中公资深讲师就此问和大家做一个简单的介绍,希望能为大家的学习提供一些帮助。 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都属于条件反射的范畴。说到条件反射,就不得不先说一下反射这一概念。反射是有机体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做出的规律性应答。比如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瞳孔反射(瞳孔遇强光缩小)、吃东西流口水、手碰到烫的东西会迅速地缩回来等等现象都属于反射现象。反射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种叫无条件反射,一种叫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是与生俱来的,是不学即会的反射,即本能,是反射活动的基本形式。比如朝向反射、膝跳反射、瞳孔反射等都是无条件反射。而条件反射是机体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后天训练和学习建立起来的反射,是反射活动的高级形式。比如多次吃过梅子的人,当他看到梅子就会流口水。 经典条件反射(又称巴甫洛夫条件反射),是指一个刺激和另一个带有奖赏或惩罚的无条件刺激多次联结,可使个体学会在单独呈现该一刺激时,也能引发类似无条件反应的条件反应。经典条件反射最著名的例子是巴甫洛夫的狗的唾液条件反射实验。 俄国生理学家伊凡·巴甫洛夫(Ivan Pavlov, 1849-1936)是最早提出经典性条件反射的人。他在研究消化现象时,观察了狗的唾液分泌,即对食物的一种反应特征。他的实验方法是,把食物显示给狗,并测量其唾液分泌。在这个过程中,他发现如果随同食物反复给一个中性刺激,即一个并不自动引起唾液分泌的刺激,如铃声,这狗就会逐渐“学会”在只有铃响但没有食物的情况下分泌唾液。一个原是中性的刺激(铃声)与一个原来就能引起某种反应的刺激(食物)相结合,而使动物学会对那个中性刺激(铃声)做出反应,这就是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内容。 巴甫洛夫的这个实验可以简化示为三部分: A:非条件刺激(食物)→ 非条件反应(分泌唾液) B:非条件刺激(食物)+ 中性刺激(铃声)→ 非条件反应(分泌唾液) C:条件刺激(=中性刺激)(食物) → 条件反应(=非条件反应)(分泌唾液) 经典条件反射涉及了四个比较重要的基本规律:获得、消退、泛化及分化。具体来说:(1)获得是指将中性刺激与无条件刺激多次结合呈现,可以获得条件反应和加强条件反应。在本实验中,将声音刺激与喂食结合呈现给狗,狗便会获得对声音的唾液分泌反应,这个过程就是获得。 (2)消退是指对条件刺激反应不再重复呈现无条件刺激,即不予强化,反复多次后,已习惯的反应就会逐渐消失。在本实验中,已经学会对铃声产生唾液分泌的狗,在一段时间听到铃声而不喂食之后,可能对铃声不再产生唾液分泌反应,此过程即为消退。 (3)泛化是指某种特定条件刺激反应形成后,机体对与之类似的刺激也做出相同的反应。在本实验中,最初训练狗对1000赫兹的铃声产生唾液分泌的反应,然后呈现1100赫兹和1200赫兹的铃声,狗也能狗产生唾液分泌的反应。“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便是获得与泛化的最好例证。 (4)分化是指通过选择性和消退是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在巴甫洛夫的实验里,只有在呈现1000赫兹的铃声时呈现食物,而在1200赫兹的铃声时不呈现食物,狗逐渐学会了 只在1000赫兹的铃声的时候,产生唾液分泌的反应。 这四个基本规律中,获得与消退是两个相反的过程,泛化与分化是相对而言的。大家在理解和记忆的时候,可以对比着来处理。 说完经典条件反射,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下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内容。 操作性条件反射是由美国著名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B.F. Skinner,1904—1990)提出来的。其核心内容是:如果一个人做出组织所希望的行为,那么组织就与此相联系提供强化这种行为的因素;如果做出组织所不希望的行为,组织就应该给予惩罚,据此,就让组织成员学习组织所希望的行为并促使组织成员矫正不符合组织要求的行为。因此,也把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称为强化理论或行为学习理论。 斯金纳关于操作性条件反射作用的实验,是在他设计的一种动物实验仪器即著名的“斯金纳箱”中进行的。箱内放进一只白鼠,并设一杠杆,箱子的构造尽可能排除一切外部刺激。白鼠在箱内可自由活动,当它压杠杆时,就会有一团食物掉进箱子下方的盘中,白鼠就能吃到食物。箱外有一装置记录动物的动作。斯金纳通过实验发现,动物的学习行为是随着一个起强化作用的刺激而发生的,学习的实质不是刺激的替代,而是反应的改变。 在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中,同样涉及了三个比较重要的基本规律,即强化、消退和惩罚。其中强化又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两种。下面我们将以一个表格的形式呈现这几项规律的基本内容。 从这个表格中我们可以发现,无论是正强化还是负强化,都会使行为发生的频率增加,而消退和惩罚,都会使行为发生的概率减少。这里面中公资深讲师着重强调一下负强化,它最终导致的是行为发生频率的增加,而非减少。 以上就是关于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的主要内容。那么,对比来看,经典条件反射与操作性条件反射这两者之间又有哪些异同点呢? (一)相同点: 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基本原理相同,都是以强化为基本条件,都有消退的现象; (二)不同点: (1)在经典条件发射中,刺激物(即强化物——食物)是在行为(分泌唾液)发生之前就呈现的,即强化刺激引起非条件反应;在操作性条件反射中,刺激物(即强化物——食物)是在行为(按压杠杆)发生之后呈现的,即非条件反应引发了强化刺激。 (2)经典条件反射中,有机体的行为反应是天生就有的,具有被动性的特点;而操作性条件反射中,有机体的行为反应是后天塑造起来的,且具有主动性的特点。 (3)在经典条件反射中,有机体的反应是在植物性神经系统的支配下产生的,是不随意的,具有被动性;操作性条件反射中,有机体的反应是在躯体性神经系统的支配下(往往有高级的神经系统参与到活动中去)产生的,是随意的,具有主动性。 通过以上描述和分析,相信大家对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这两个学习理论都有了一个更加系统的了解,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对相似的知识点采用对比的方法来理解,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本文档为【河北教师招聘“经典条件反射”与“操作性条件反射”对比分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