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急性迟缓性麻痹病例监测

急性迟缓性麻痹病例监测

2017-11-10 5页 doc 18KB 49阅读

用户头像

is_769254

暂无简介

举报
急性迟缓性麻痹病例监测急性迟缓性麻痹病例监测 [摘要] 目的 分析宜宾市2007-2011年急性迟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病例流行病学特征,评价监测系统运转情况,提高检测灵敏性、特异度,巩固无脊灰成果。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宜宾市AFP病例流行病学特征;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卫生部规定的各项监测指标,评价AFP监测系统运转情况。结果 宜宾市2007-2011年共报告,15岁儿童非脊灰AFP 病例136例,年报告发病率均,1/10万,其中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
急性迟缓性麻痹病例监测
急性迟缓性麻痹病例监测 [摘要] 目的 宜宾市2007-2011年急性迟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病例流行病学特征,评价监测系统运转情况,提高检测灵敏性、特异度,巩固无脊灰成果。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宜宾市AFP病例流行病学特征;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卫生部规定的各项监测指标,评价AFP监测系统运转情况。结果 宜宾市2007-2011年共,15岁儿童非脊灰AFP 病例136例,年报告发病率均,1/10万,其中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报告发病率分别为2.15/10万、1.90/10万、2.95/10万、3.15/10万和2.48/10万;年平均报告发病率2.53/10万;各年度合格便标本采集率均,80%,2007-2011年各年合格便标本采集率分别为80.8%、95.0%、87.1%、93.9%和88.5%;各年度含零病例报告的县、乡每月均达100%;结论 宜宾市2007-2011年AFP病例监测系统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到WHO和卫生部要求,AFP病例监测系统运转良好;继续加强AFP监测,提高合格粪便标本的采集率。 急性迟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是消灭脊髓灰质炎(脊灰)的重要组成部分[1];提高AFP病例监测系统的敏感性和保持高水平的监测质量,对于及时发现输入脊灰野病毒(Wild Poliovirus ,WPV)疫情和疫苗衍生脊灰病毒(Vaccine-derived Poliovirus ,VDPV),指导采取相应措施防止病毒传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2]。卫生部下发的《急性迟缓性麻痹病例监测》明确了非脊灰AFP病例监测敏感性指标,即:15岁以下儿童AFP病例报告发病率?1/10万[3]。四川省宜宾市自1989-09以来,已连续24年未发现WPV病例。2000年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卫生组织(WHO)西太平洋区已证实无脊灰[4]。2011年我国新疆发生了输入脊灰野病毒引起的引起并造成局部传播[5],2012年四川省发生疫苗衍生脊灰病毒(VDPV)引起的病例,这些都给维持无脊灰状态带来新的挑战。因此,加强我市AFP病例监测系统运转,提高监测质量尤为重要。现就宜宾市2007-2011年AFP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及监测系统运转情况分析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AFP病例监测数据来自全市AFP监测系统上报的旬报、AFP病例个案表、随访表;病例最终诊断分类由四川省AFP病例分类专家诊断小组按病毒学标准进行[6]。人口资料来自2007-2011年宜宾市统计年鉴。 1(2病毒分离与鉴定 病毒分离结果来自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脊灰实验室,脊灰病毒阳性分离物送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预防控制所国家脊灰实验室进行型内鉴定。 1(3 统计方法 采用描述性方法,对宜宾市2007-2011年AFP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对监测系统所有结果采用EPI Info和Excel软件进行资料整理、分析。 2结果 2.1AFP病例监测系统报告情况 2.1.1 AFP病例流行病学特征 宜宾市辖2区8县,,15岁人口约85万。2007-2011年AFP病例监测系统累计报告AFP病例137例,经四川省AFP病例分类诊断专家小组讨论,剔除非AFP病例1例,非脊灰AFP病例136例,根据病毒学标准,既无脊灰野病毒病例,也无临床符合脊灰病例。年平均报告AFP病例 27例,,15岁儿童AFP病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2.53/10万。 2.1.1.1 地区分布 5年间宜宾市有8区县每年均有AFP病例报告, 2008年有2县无AFP病例报告,2009年有1县无AFP病例报告。无明显的聚集性。其中翠屏区报告AFP病例较多,共30例,占全市AFP病例的22.06%;南溪区报告AFP病例较少,共6例,共占全市AFP病例的4.41%。 2.1.1.2 季节分布 2007-2011年共报告136例AFP病例,年均报告27.2例。每年各月均有病例报告,无明显季节分布。 2.1.1.3 年龄、性别分布 136例AFP病例中,?1岁24例,占17.65%;2,4岁 41例,占30.15%; 5,9岁 42例,占30.88%;10-14岁29 例,占21.32%。,5岁病例占总病例数的47.8%。男性82例,女性 54例,男女比例为1.52:1 2.1.1.4 OPV免疫史 136例AFP病例中,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全程免疫116例、未全程免疫7例、免疫史不详10例,分别占总病例数的85.3%、 5.15%、 7.35%;零剂次免疫3例,占2.20%,未免疫的3例中,1岁1例,2岁1例,4岁1例;在,1岁2 例中,未全程免疫的2例。 2.1.2 AFP病例粪便标本采集情况 2007-2011年,全市报告的136例AFP病例均采集了粪便标本,采集率为100%;其中122例采集了合格粪便标本,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为89.70%。主要相关监测指标均达到世界卫生组织和卫生部的要求(表2)。 2.1.3 AFP病例粪便标本病毒分离鉴定结果 136例AFP病例中,分离到肠道病毒(EV)30株,阳性率22.06 %;其中脊灰病毒(PV)6株(I型 1株,II型 2株,III型2株,II+ III型1株),非脊灰肠道病毒(NPEV)24株。分离出的PV经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家脊灰实验室进行型内鉴定均为疫苗株。 2.1.4 AFP病例分类 四川省AFP病例分类专家诊断小组对先后对报告的136例AFP病例逐个讨论分析,最后诊断均为脊灰排除病例,其中格林-巴利综合征80 例,占58.82%;非脊灰肠道病毒(NPEV)所致的麻痹24例,占17.65%;其他(脊髓炎、横贯性脊髓炎、感染性肌炎、周期性麻痹、肌炎、神经根炎、低钾麻痹等)32例,占23.53%。 2.2 AFP病例监测系统评价 2.2.1敏感性 2007,2011年,各年报告发病率均在1/10万以上,其中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报告发病率分别为2.15/10万、1.9/10万、2.95/10万、3.15/10万和2.48/10万;5年报告发病率均达到卫生部要求的?1/10万标准,宜宾市AFP病例监测系统敏感性较高。 2.2.2及时性 2007-2011年,宜宾市AFP病例48 h内调查率均在93.9%以上,粪便标本7 h内送达率90%以上,随访表75 d内送达率96.2%以上、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80.8%以上,分离结果30内反馈率89.5%以上;各项指标均达到了WHO和卫生部的要求。 2.2.3特异性 2007-2011年全市共有14例AFP病例未采到合格粪便标本,经省AFP病例专家诊断小组核实诊断,均为脊灰排除病例。 2.2.4 主动监测 区县级疾控中心到全市的42所市级和县级医疗机构开展主动监测,202所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开展AFP监测。2007-2011年主动监测旬报表、月报表报告率均为100%。 3讨 论 2000-10,包括中国在内的WHO西太平洋区宣布无脊灰区,标志着中国进入了维持无脊灰时期。但周边其他国家存在脊灰野病毒流行,中国面临输入WPV的危险较大[7]。2011年新疆就发生了输入I型脊灰野病毒引起的病例并造成局部传播;2012-02四川省阿坝州阿坝县发生1例VDPV病例。为应对WPV输入疫情和VDPV病例的发生,必需维持AFP病例监测系统的高敏感性。 宜宾市 2007-2011年AFP病例监测系统保持较高的运转质量,AFP监测系统各项指标每年都达到WHO和卫生部的要求[8-9]。但以县为单位,部分县的监测指标未达标,有的县连续2年未报告AFP病例,提示存在监测空白,应加强县级医院临床医生的培训,及时发现和报告AFP病例;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加强AFP病例主动监测,及时发现漏报病例, 进一步提高监测系统的敏感性[10],有效识别WPV和VDPV, 及时阻断WPV和VDPV的循环的可能传播。 在2007-2011年监测的136例AFP病例中,分离到脊灰病毒(PV)6株,其中I型 1株,II型 2株,III型2株,II+ III型1株,经进一步调查核实,携带这6株PV病毒的病例均有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的免疫史,分离出的脊灰病毒类型与疫苗所含病毒分型一致,并经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家脊灰实验室进行型内鉴定均为疫苗株。 2007-2011年的监测资料显示,免疫史,3次和免疫史不详的占 14.71%,其中大部分为流动儿童和外生育儿童,说明部分地区常规免疫工作不落实,应加强对流动及计划外生育儿童的管理,努力提高簿弱地区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免疫覆盖率。 合格粪便标本的采集对于实验室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VDPV或输入野病毒极为重要。2007-2011年有4个县(区)的合格便采集率,80%,共有14例AFP病例未采到合格粪便标本,分析其原因,均为粪便标本采集时间超过了麻痹出现后14 d,从而未达到卫生部的要求。因此,只有县级医院及时发现AFP病例,提高首诊报告及时性,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才能及时开展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和粪便标本采集,麻痹-采集环节的及时性才能提高[2]。 通过对宜宾市2007-2011年AFP病例监测资料的分析,市、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加强对AFP病例监测的督导,提高监测系统的灵敏度,有效地识别WPV和VDPV,及时阻断WPV和VDPV的循环。只有继续保持监测系统的敏感性和及时性,不断提高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的接种率,才能更好地维持无脊灰状态。
/
本文档为【急性迟缓性麻痹病例监测】,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