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血常规报告中的四项基础检测指标

2017-12-09 4页 doc 16KB 11阅读

用户头像

is_751406

暂无简介

举报
血常规报告中的四项基础检测指标血常规报告中的四项基础检测指标 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血常规报告中的四项基础检测指标所在栏目:化验单 分享: 7次 拿过一张血常规报告单,首先看到的就是很多的字母和数字,一般人都会挑选出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和血小板这四项看,确实这四项是血常规里面最基础、最重要、最需要掌握的四项指标。 白细胞(WBC) 成年人正常值是(4-10)×109/L,婴幼儿要高一些。白细胞是人体内最忠诚无私的卫士,机体一遇到感染,白细胞就会奋勇向前,来抵御外来侵略的细菌和病毒,进行激烈的战斗。如果人体白细胞数量充足,战斗力强...
血常规报告中的四项基础检测指标
血常规中的四项基础指标 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血常规报告中的四项基础检测指标所在栏目:化验单 分享: 7次 拿过一张血常规报告单,首先看到的就是很多的字母和数字,一般人都会挑选出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和血小板这四项看,确实这四项是血常规里面最基础、最重要、最需要掌握的四项指标。 白细胞(WBC) 成年人正常值是(4-10)×109/L,婴幼儿要高一些。白细胞是人体内最忠诚无私的卫士,机体一遇到感染,白细胞就会奋勇向前,来抵御外来侵略的细菌和病毒,进行激烈的战斗。如果人体白细胞数量充足,战斗力强,细菌和病毒就会被消灭,当然白细胞也会有部分伤亡,流出的白色脓液就是伤亡的白细胞。如果白细胞数量不足,战斗力差,或外来细菌、病毒过于强大,白细胞全部英勇就义,就会出现感染加重,高烧不退,严重者可发生败血症等。 白细胞总数高于正常高值,称白细胞增多,低于正常低值,称白细胞减少。 中性粒细胞(N),又分为两种:杆状核和分叶核,以分叶核居多,一般占白细胞总数的50%-70%。 中性粒细胞增多:见于急性感染,特别是化脓性感染,如:肺炎、阑尾炎等。还见于严重的组织损伤、大量细胞破坏如外伤、大手术后、急性心梗;急性大出血、急性中毒、白血病骨髓增殖性疾病及恶性肿瘤。 中性粒细胞减少:多见于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如:伤寒、副伤寒杆菌感染,某些病毒性感染如流感、病毒性肝炎;血液系统疾病如再障(AA)、恶组(恶性组织细胞病)等;射线照射和苯、铅、汞中毒;药物影响,主要有氯霉素、磺胺类、抗肿瘤、抗糖尿病、抗甲状腺药物等;、此外还有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功能亢进或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 淋巴细胞(L)一般占白细胞总数的20%-40%,增多常见于病毒性感染,还见于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移植排斥反应、急性传染病的恢复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烷化剂、抗淋巴细胞球蛋白等治疗药物减量后,以及放射线损伤、免疫缺陷性疾病等。 异型淋巴细胞就是形状不正常的淋巴细胞,常分为泡沫型、不规则型、幼稚型三型,正常人偶见,小于2%,增多见于:感染性疾病,药物过敏,输血或血液透折后,其他疾病如免疫性疾病、粒细胞缺乏、放射治疗等。 单核细胞(M)一般占3%-8%,增多常见于某些感染性心内膜炎、疟疾、黑热病等,还可见于某些血液病如单核细胞白血病、粒细胞缺乏症恢复期、多发性骨髓瘤、恶性组织细胞病、淋巴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此外,就是白血病化疗后也可见单核细胞增高。 嗜酸性粒细胞(E)占0.5%-5%,增多常见于支气管哮喘、药物、食物过敏、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等过敏性疾病,还有许多皮肤病如湿疹、剥脱性皮炎、银屑病等;血液病(慢粒、嗜酸细胞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嗜酸性粒细胞肉芽肿)和恶性肿瘤;寄生虫病如血吸虫、蛔虫、钩虫,及传染病如猩红热。嗜酸性粒细胞减少的临床意义不大。 嗜碱性粒细胞(B)占0%-1%,增多常见于过敏性结肠炎、药物、食物过敏、红斑、类风湿性关节炎等,一些血液病如慢粒、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纤维化、和转移性恶性肿瘤也可以见到。 红细胞(RBC)和血红蛋白(Hb) 红细胞正常值是(3.5-5.5)×1012/L,数量最多,平均寿命大约120天,主要作用是运输人体内的氧气和二氧化碳。人类血型有A、B、AB、O等,决定这些血型的就是位于红细胞膜上的一种物质。红细胞内主要成分是血红蛋白,正常值是(110-160)g/L,红细胞能够运 莘莘学子必备的交流网站----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输氧气和二氧化碳主要是血红蛋白的功劳。 值得一提的是,红细胞自知生命短暂,故一刻不停的运输着体内所需要的氧气,并及时排出体内产生的废气二氧化碳,勤勤恳恳,任劳任怨。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增多分为相对性和绝对性。 相对性增多:是失水过多如严重呕吐、腹泻、出汗、大面积烧伤等;绝对性增多:按照发病原因又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多能造血干细胞受累,红细胞超过7×1012/L,血红蛋白超过180g/L。继发性:是血中红细胞生成素增多引起;代偿性:因为缺氧代偿性(高原居民、新生儿、肺心病)等。非代偿性:如某些肿瘤和肾脏疾病,肾癌、肝癌、卵巢癌、多囊肾等。 红细胞数或血红蛋白量低于正常值时称为贫血,一般用血红蛋白浓度作为贫血的指标,低于110g/L可以定为贫血,90g/L以上为轻度贫血,低于90g/L为中度贫血,低于60g/L为重度贫血,不足30g/L为极重度贫血。重度贫血的患者,如果身体不能耐受贫血的症状,就要考虑输血,一般输浓缩红细胞即可。 贫血分为三大类 一是红细胞生成减少,如再生障碍性贫血(造血干细胞或红系祖细胞增殖或分化异常);巨幼性贫血(DNA合成障碍);缺铁性贫血(血红蛋白合成障碍)。 二是红细胞破坏增多,分为内在性异常原因导致的破坏增多,如遗传性球形、椭圆形细胞增多症(膜缺陷)、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丙酮酸激酶缺陷、镰形细胞贫血(珠蛋白生成异常)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外在异常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新生儿贫血、药物诱发红细胞相关抗体所致贫血;机械性如行军性血红蛋白尿,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苯中毒或大面积烧伤、蛇毒、脾功能亢进;三是红细胞丢失过多,如急慢性失血性贫血。 血小板(PLT) 正常值是(100-300)×109/L,作用是止血。如果身上某个部位出血,血小板就像消防员一样,快速的聚集、黏附在出血的部位,堵住破裂的血管,阻止出血,同时血小板还可以分泌和释放出促进凝血的物质来帮助止血。血小板减少的患者容易引起出血,比较严重的是脑出血和消化道大出血。如果血小板低于20×109/L,并伴有口舌大片紫斑或起血疱,头痛、呕吐等症状,往往是脑出血先兆,要引起警惕,考虑输血小板。血小板减少的病人饮食也要注意,不能食用芹菜、竹笋等粗长纤维食物和坚硬油炸食物,以免划伤胃肠道,引起出血。 血小板增多有原发性骨髓增殖性疾病,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骨髓纤维化早期等;减少多见于生成障碍,如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破坏或消耗增多如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红斑狼疮(SLE)、恶性淋巴瘤。 血小板分布异常如脾肿大。 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学习路上必备的交流学习网站 莘莘学子必备的交流网站----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
本文档为【血常规报告中的四项基础检测指标】,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