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人生的艺术与艺术的人生

2017-12-03 9页 doc 77KB 24阅读

用户头像

is_751406

暂无简介

举报
人生的艺术与艺术的人生人生的艺术与艺术的人生 人生的艺术与艺术的人生 大多数人对彭吉象的直观印象来自于三个关键词:艺术学概论、小品大赛、北京大学。 《艺术学概论》是一本书,迄今为止出版了三版,印数高达数十次,印量多达近百万册,目前被全国200多所高校艺术院系确定为教材,同时也是艺术类研究生考试的专业参考教材。该书是艺术学领域内印数最多、转载率最高的书目之一。 “小品大赛”是一项活动,由中央电视台举办,两年一届。彭吉象曾经两次受聘担任小品大赛文化评委,同艺术家阎肃一道对选手进行文化考核,因其语言幽默生动,言语犀利,为广大观众所熟悉。 北京...
人生的艺术与艺术的人生
人生的艺术与艺术的人生 人生的艺术与艺术的人生 大多数人对彭吉象的直观印象来自于三个关键词:艺术学概论、小品大赛、北京大学。 《艺术学概论》是一本书,迄今为止出版了三版,印数高达数十次,印量多达近百万册,目前被全国200多所高校艺术院系确定为教材,同时也是艺术类研究生考试的专业参考教材。该书是艺术学领域内印数最多、转载率最高的书目之一。 “小品大赛”是一项活动,由中央电视台举办,两年一届。彭吉象曾经两次受聘担任小品大赛文化评委,同艺术家阎肃一道对选手进行文化考核,因其语言幽默生动,言语犀利,为广大观众所熟悉。 北京大学则是彭吉象学习并供职30多年的地方,在这里,他获得学士、硕士、博士学位;在这里,他两次被评为北京大学十佳教师,并获得众多社会殊荣。他开设的全校选修课《艺术学概论》脍炙人口,北京大学可以容纳500人的教室常常座无虚席,学生因座位不足而站着听课10多年来已经成为这门课堂上的一道风景;在这里,他追随并继承着冯友兰、朱光潜、宗白华等大师求索的脚步,以超过300万字的著作、论文和闪光的艺术思想耕耘杏坛,回报社会„„ 结识彭吉象,始自2010年春天的一次以“艺术学提升为学科门类”为主题的论证会。作为该项工作最初的发起者和一贯的呼吁者之一,在那次会议上,彭吉象再次从中国艺术和艺术精神的原动力与演变过程出发,以及艺术学学科体系的系统设计,深入论证了艺术 学提升为学科门类的充分性和必要性。 在那次会议召开一年后的2011年春天,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艺术学正式成为我国第13个学科门类。 2012年,又是一个春天,未名湖暖,海棠花开,记者再次见到了他。 “不通一艺莫谈艺” 如今的彭吉象,是一位有着丰富知识与多学科背景的学者,他博览群书,著作等身,研究领域涵盖哲学、美学、艺术、影视等,对待学术的勤奋态度和执著精神使他成为影视评论界的引领者之一。说起自己如何走上艺术之路,彭吉象充满感慨地提起30多年前研究生入学时朱光潜先生的教诲:“不通一艺莫谈艺,实践实感是真凭。” 彭吉象坦言,最初引导他走向艺术道路的是他的中学语文老师。“我是四川省最好的中学——成都七中毕业的。当时我的语文老师是成都市少有的一位一级语文教师,是他引导、培养了我对文学艺术的爱好,所以在后来下乡期间,我始终带着那些所谓的‘禁书’——《红与黑》《三国演义》《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等。” 中学毕业后的彭吉象先是“上山下乡”当了知青,后来又入伍当了基建工程兵,跟随部队辗转于东北、山东等国家重点工程的现场。恢复高考后的1978年,彭吉象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四年本科毕业后,在竞争异常激烈的情况下,他顺利考取北京大学美学专业研 究生。一同考入的还有如今活跃在学术界的中国人民大学的张法教授、刘晓峰教授,北京电影学院的王志敏教授等8人,他们是“文革”后北京大学招收的第一批美学专业研究生,同时也是朱光潜、宗白华两位大师的最后一批弟子。 “在北大对我影响最大的是朱光潜和宗白华,这两位老先生都是安徽人,同年出生,同年去世,都活了89岁,是中国美学界的两位泰斗。朱光潜的特长是西方美学和文艺心理学,宗白华擅长的是中国美学,他们两个人的风格不一样,朱先生哲学思辨强一点,著作较多;宗先生则是真正的道家学派,27岁从德国留学回来就当了北大哲学系主任,除了他的学生们给他整理的《美学散步》之外,一辈子不怎么写书。” 在宗白华先生位于未名湖畔的一个四居室的房子里,彭吉象和其他7位同学每周来这里上课。也正是在那里,在一次次与大师的交流中,彭吉象吸收了最丰富的艺术涵养、最完善的思维方式和最严谨的学术态度,为他日后进行艺术理论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80万字的《中国艺术学》其实就是我的老师宗白华先生《美学散步》的放大版。” 在朱光潜先生“不通一艺莫谈艺”的启发下,彭吉象选择了学习电影学,这个时候,一次偶然事件让彭吉象结识了后来被他称为“中国电影美学大厦奠基者、引我走向电影之路的人”——钟惦棐先生。 “在钟惦棐先生的呼吁下,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于1983年在大连成 立。并在报纸上刊登了广告,希望以文会友。我就贸然写了一篇,是关于当时的一批散文诗电影如《城南旧事》等的美学价值的。很荣幸被选中,虽然当时我还是一个在校的北大研究生,但是在众多专家云集的这次盛会上,我却被安排在大会上第一个发言,文章后来也被刊登在《电影艺术》杂志第一篇发表。” 此后两年间,彭吉象和他的同学刘晓峰被邀请加入钟惦棐先生组织的“电影美学研究小组”,这个组当时有不少人,其中就有当时同为年轻人的仲呈祥先生,他们与钟惦棐一起看电影、评电影、研究电影„„ “我个人的经历对我的知识结构很有好处,我是先学习哲学,然后在这个基础上来学习美学,在美学的基础上研究艺术学,在艺术学的基础上研究电影学,在电影学的基础上研究影视美学。” 由于自身具备比较完整的学术结构,令彭吉象深谙艺术学学科体系的内涵和外延,他和中国艺术研究院的李心峰教授一道最早在国内提出了艺术学的概念,并且进而从理论上论证了艺术学提升为门类的必要性,在长达10年的艺术学升门类的漫漫征程中,彭吉象做了大量的理论准备工作。而具体到人才培养,彭吉象认为,优秀的艺术人才应当具备“五层金字塔”式的知识体系。 “第一层是人文科学,甚至包括了一部分自然科学,比如心理学;第二层是美学,我觉得搞艺术的人,都应该有美学的基础。什么是美学,黑格尔最简单的话就是:美学就是艺术哲学,人类感性认识 的最高峰是艺术,人类理性认识的最高峰是哲学,架在这两个高峰之上的桥梁就是美学;第三层是艺术学,凡是艺术的所有门类的学生都应该学习艺术学。第四层是专业艺术,比如本科目录中的电影学、戏剧学、音乐学、舞蹈学等,本科生应当在前三层的基础上来学习这一层的艺术领域;第五层是金字塔的塔尖,即硕士和博士研究的内容,对于我来说就是影视美学。” “中国艺术与艺术精神” 相比于印刷数量可观的《艺术学概论》,彭吉象更愿意将他主编的另一本80万字的著作《中国艺术学》作为自己真正的代表作。大部分从事艺术理论研究的教师和学生都将《中国艺术学》视为该领域最好的书籍之一。认为这本书以史论并重的方式,梳理并总结了中国艺术的思想流变和本体特征。这本书获得了目前为止中国文科的最高奖——首届中国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成果奖,这个奖项,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只颁发过一次。全国获此殊荣的150个文科成果中,只有7个属于艺术领域:一等奖是王朝闻先生七卷本的《中国民间美术史全集》;二等奖中,一个是彭吉象的《中国艺术学》,另一个是中国作协副主席廖奔的《中国剧场史》;另外有4个三等奖。 从《艺术学概论》《中国艺术学》《影视美学》等一系列著作中,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彭吉象对中国艺术核心价值的深入解读。在记者看来,这种思考反映在三个层面。 首先是艺术语言层面。艺术通过语言方式完成从创作到兴发再到鉴赏的全过程,这给我们的最大启发是,要实现艺术传播过程的最优化,必须创造具有国际性、时代性、创新性的艺术语言。那么,如何创造呢, “通过现代创新的艺术语言来体现富有特色的中国传统文化。这种成功的经验,我们几乎在各个艺术门类里都不难发现,并且在一批享誉世界的著名华人艺术家那里找到例证。在舞蹈领域中,舞蹈家杨丽萍运用现代的舞蹈语言来体现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她担纲主演的大型舞蹈作品《云南映象》中,将极具地方色彩和民族风情的云南少数民族文化,通过极富创新精神和时代色彩的现代舞蹈语汇体现出来,受到世界许多国家观众的热烈欢迎。在绘画艺术领域中,旅美华人画家丁绍光被称为‘云南画派’的代表人物,善于运用最具有现代创新意识的绘画语言来表现最富有民族文化特色的云南风情。此外,还有旅居法国的画家赵无极,善于将国画与油画打通,将东西方文化的神韵通过自己的画笔有机融汇在一起。在建筑艺术领域中,享誉世界的建筑艺术大师贝聿铭善于运用现代建筑艺术语言来体现浓郁的东方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他设计的北京香山别墅就是一个典型的作品,极富时代特征的建筑手法与宛若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风格交相辉映;他设计的另一个建筑艺术作品——巴黎卢浮宫门前的金字塔型建筑也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在音乐艺术领域中,旅美音乐家谭盾在香港回归音乐晚会上,将古代乐器编钟与现 代音乐语汇有机结合起来,在他为获奖影片《卧虎藏龙》所创作的音乐中,更是将中国乐器鼓、锣、钹、板巧妙地编织为乐曲。在电影艺术领域中,20世纪80年代两岸三地的电影艺术家,包括以陈凯歌、张艺谋为代表的大陆第五代导演群体,他们尽管有着各自不同的艺术风格与美学追求,但是他们的影片至少也有着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用现代的电影语言来体现中国的传统文化。此外,一批成功进军好莱坞的华人电影艺术家如李安、吴宇森、成龙等,同样也是如此。也就是我们所讲的‘用现代的艺术语言来体现中国的传统文化’。” 其次是艺术哲学层面。有人认为,《中国艺术学》的上编,可以称得上是中国版的《艺术哲学》。在这部分文字中,作者详细地考证了从远古到近代中国艺术的民族风格和美学特征,为读者勾勒出了一幅中国传统艺术发展与流变的坐标图。从气魄宏大的秦汉艺术,到艺术自觉时代的六朝风韵,从富于乐舞精神的唐代艺术,到推崇文人心态的宋代艺术,再到处于社会巨大裂变期的元明清艺术,组成了一幅极其壮观的中国传统艺术的历史长卷。 最后是艺术精神层面。中国传统艺术这种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审美特征,甚至在某些艺术技巧、表现手法,乃至材料工具、物质媒介等方面体现出来。尤其是中国传统艺术深深植根于民族传统文化的丰富土壤之中,体现出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和审美意识,形成了中 国传统艺术精神。 “目前,学术界一般认为,对中国传统艺术影响最大的主要是以孔子和孟子为代表的儒家美学、以老子和庄子为代表的道家美学和以六祖惠能为代表的禅宗美学,正是这三者的不断冲撞和融汇,影响和决定着中国传统艺术思想、审美趣味的不断变化与发展,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艺术的精神。” “不平衡中找平衡” 对于当前艺术教育领域内的一些热点问题,如“艺考热”“就业难”“文化发展”等,彭吉象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中国哲学向来讲究‘中和为美’,这里的‘中’并不是和稀泥,恰恰是在不平衡中找平衡。我比较同意著名画家黄宾虹先生的比喻,他认为中国哲学的‘中’有点像中国的老秤,老秤不同于西方的天平,天平必须两边一样长短,一样重才能平衡;而中国的老秤却是一头短、一头长,但通过精心的设计,也能够平衡,艺术现象中所讲究的‘中’,就是在不平衡中求平衡。” 第一,在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之间寻找平衡。 对于当前艺术教育面临的尴尬境地,即:一方面各个艺术院校因为扩招导致师生比失调、大班上课、学生质量参差不齐等众多问题;另一方面,专业艺术院校又应当完成培养优秀艺术人才,特别是少数拔尖人才的任务。彭吉象认为,应当一分为二地看待这些问题,“在不平衡中寻找平衡”。 “首先,针对目前艺术教育呈现多元化格局的现实,我们应当尽快对其进行分类分级管理。第二,针对目前我国艺术学升格成为门类拥有了5个一级学科的新情况,应当采取有效,积极鼓励和引导各个艺术院校重点发展其中的一个学科,真正发挥出自己的优势,真正办出自己的特色,真正使自己这门艺术学科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第三,针对目前全国各院校普遍扩招、学生众多的现实,各艺术院校应当真正因材施教,大胆实行对于少数艺术尖子学生的倾斜政策,敢于给他们开小课、吃小灶,从入学门槛、培养计划、配备导师、提供机会等多方面,真正向他们倾斜。当然,对于大多数学生也要严格按照原来的教学计划,保质保量、认真负责地把他们培养好。第四,必须坚决重申和提倡,师范院校艺术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艺术教育师资,职业学院艺术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艺术职业人才,专业艺术院校的任务是出作品、出人才,真正各守本分、各尽其能。总而言之,对于艺术教育来讲,精英教育和大众教育两者同样重要,不可偏废,关键是处理好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 第二,在产业发展与艺术发展之间寻找平衡。 对于宏观政策利好作用下文化产业发展过快、过热,但整体发展质量不高的问题。彭吉象认为,“同样要从不平衡中找平衡”,关键是处理好数量与质量的平衡,创作者、管理者、表演者之间的平衡,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平衡。 )电视剧,精品不到十分之一, “我国每年大概生产一万多部(集 不少积压在仓库,永无出头之日,这是一个很大的浪费。”分析文化产业上不去的原因,彭吉象认为是多方面的:“首先,缺乏真正的精品。再者,创作思想上还存在误区。我们的很多片子没有做到寓教于乐,是死板地把教育摆在第一位,把娱乐放在第二位,这样就叫好不叫座。这恰恰违背了艺术的根本规律,艺术的作用我曾概括过12个字,即潜移默化、寓教于乐、以情感人。我们的一些影视剧比较直白、粗陋,教育的意识非常明显,一个片子首先展示主题,根据主题再来构思故事,再来编情节,找人物,都倒过来了。显然,应该是从生活中来发掘潜在的演员,挖掘潜在的教育意义,而不是直奔主题,倒行逆施。” 第三,在文化艺术的传统性与现代性、民族性与世界性之间寻找平衡。 时代在发展,文明在前进。人类文化是一个不断创造、不断发展、不断更新的过程。人类文化既有民族性,也有时代性;既有继承性,也有创造性,正因为如此,中国当代文化是传统性与现代性的统一,也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中华文化具有5000年的历史,继承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艺术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未来的中华文化一定会朝着现代化方向发展,我们的民族艺术必须正视并且顺应这一历史发展的趋势。我们更要看到,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大众传媒的普及,我们的一些传统艺术正在遭到现代化强有力的冲击,特别是大众传播媒介对于传统艺术 的冲击和影响更是不能低估。这就要求我们的民族艺术不断超越传统、不断追求创新,真正做到传统性与现代性的有机统一。 采访结束时,我们聊起天来,记者问起人生和艺术的问题,彭吉象回答道:“儒家强调人生的艺术,道家强调艺术的人生。两者相比,我更追求艺术的人生~”
/
本文档为【人生的艺术与艺术的人生】,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