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心理压力理论

心理压力理论

2020-03-22 78页 ppt 2MB 17阅读

用户头像 个人认证

不系舟红枫

从教近30年,经验丰富,教学水平较高

举报
心理压力理论心理压力理论 浙江大学医学院姜乾金心理压力(应激)长期被多学科所关注参考读物:5、7、8年制规划教材《医学心理学》(姜乾金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005)第五章、第七章应用心理学规划教材《心身医学》规划教材(姜乾金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第三章个人网站:www.medline.com.cn个人邮箱:jqj@zj.com第一部分:心理压力(应激)的有关概念1.生活事件(压力源)生活事件(lifeevents)是指可造成心理应激并可能进而损害个体健康的生物性、心理性、社会性和文化性刺激,又称压力源。生活事件...
心理压力理论
心理压力理论 浙江大学医学院姜乾金心理压力(应激)长期被多学科所关注参考读物:5、7、8年制规划教材《医学心理学》(姜乾金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005)第五章、第七章应用心理学规划教材《心身医学》规划教材(姜乾金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第三章个人网站:www.medline.com.cn个人邮箱:jqj@zj.com第一部分:心理压力(应激)的有关概念1.生活事件(压力源)生活事件(lifeevents)是指可造成心理应激并可能进而损害个体健康的生物性、心理性、社会性和文化性刺激,又称压力源。生活事件的种类(1)现象学分类:家庭、人际关系、工作、经济、环境等(2)按事件的性质分类:正性事件和负性事件(3)按事件的主客观属性分类主观事件和客观事件2.压力反应在生活事件的作用下,个体会出现一下列的反映,包括心理反应、行为反应和躯体反应压力的心理反应(涉及知、情、意、个性各方面)(1)应激的情绪反应:涉及焦虑、恐惧、抑郁、愤怒等(2)应激的认知反应:如使认知能力和自我意识变狭窄、注意力不集中,判断力下降等压力的行为反应逃避与回避退化与依赖敌对与攻击(伤人和自伤)失助(helplessness)与自怜物质滥用(substanceabuse)压力的心理行为综合反应(1)亚健康(Sub-health):又称第三健康状态(thethirdhealthsituation),表现慢性疲劳和精力低下等系列综合症状。(2)崩溃(burnout):是由强烈心理应激而带来的一种无助、绝望的情感体验。(3)延缓应激反应(delayedstressresponse):又称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stressdisorder,PTSD)是指在应激事件后一段时间才严重影响患者的心理和社会功能。压力的躯体反应压力的躯体反应以神经解剖学为基础,最终可涉及全身各个系统和器官(包括GAS三阶段)。这其涉及神经、内分泌和免疫三条中介途径。但必须指出,这三条中介途径其实是一个整体,而且其中有关细节问题正是目前深入研究的领域。3.认知认知评价(evaluationorappraisal)是指个体对遇到的生活事件的性质、程度和可能的危害情况从自己的角度的认知认知的信息加工过程按信息加工的观点,“认知(Cognition)”是指信息为人接受之后再经历转换、简约、合成、储存、重建、再现和使用等之后的加工过程。认知的三个层面(Alford和Beck1997把认知划分为三个层面) 产生自动思维(automaticthoughts)的前意识或自动层面 意识层面 产生现实、恰当或理性思维的综合认知(meta-cognitive)层面认知与知识、逻辑与人格4.应对方式应对(coping)是个体对生活事件以及因生活事件而出现的自身不平衡状态所采取的认知和行为措施。应对又称应付应对方式的种类(1)根据应对的指向分类针对问题的应对(problem-focusedcoping)针对情绪的应对(emotion-focusedcoping)(2)根据应对的过程分类过程应对(process-orientedcoping)特质应对(trait-orientedcoping)(3)根据应对主体心理活动应对:如再评价、幻想、自责等行为操作应对:如回避、服药、倾述等躯体变化的应对:如放松等应对方式的种类(续)(4)根据应激系统中的因素与环节针对生活事件:、回避、面对、分散注意、升华等针对认知评价:自责、幻想、淡化等。针对社会支持:如求助、倾述、隔离等。(5)根据特定事件对象的应对医学应对问卷(MCMQ)心肌梗塞病人的“否认”问卷5.社会支持社会支持(socialsupport)又称社会网络,是指个体来自社会各方面包括家庭、亲属、朋友、同事、伙伴、党团、工会等组织所给予的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帮助和支援,反映了一个人与社会联系的密切程度和质量社会支持的种类(1)社会支持的数量、获得的支持的满意程度(2)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其它人支持(3)主观支持、客观支持、个人利用等。6.个性(人格)人格,是指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人格与认知第二部分:心理压力(应激)理论的发展一、将心理应激作为“点或面”加以认识1.医学和精神病学界——重视生理,重视反应例如:加拿大病理生理学家塞里(H.Selye,1936)关于应激是的“全身性适应综合征”(generaladaptationsyndrome,GAS)的认识,包含警戒、抵抗和衰竭三个阶段的全身性生理反应。又例如:精神医学的延缓应激反应(delayedstressresponse)或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stressdisorder,PTSD)是指在应激事件后一段时间才严重影响患者的心理和社会功能反应。2.心理学界——重视心理,重视刺激例如:心理学有关应激研究代表人物马森(J.W.Mason,1968)和Lazarus(1966)等,较多地研究生物、心理、社会和文化因素对人的有害刺激作用。3.预防医学和行为医学——重视“压力”现代社会医学研究社会环境因素对人生存的影响,不主张stress翻译为“应激”,而就是社会生活中的“压力”二、将心理应激作为“过程”加以认识1.在认知理论基础上提出的认知应激作用理论2.在认知和应对研究基础上提出的心理应激作用过程说3.国内有关作者提出的心理应激过程理论结构4.本人设想的心理应激多因素作用过程的理论构式三、本人将心理应激作为“系统”加以认识多年来,我们在心理病因、心理干预、心理健康研究中发现,在心-身相关问题上,各因素之间并不总是一种前因后果的直线关系,而是相互之间均存在相关性。例如:认知因素可以是影响应激源到应激反应的重要中介因素,但生活事件和应激反应也同样明显影响一个人在应激过程中的认知活动。又例如:关于应对活动。如果我们置应对是在应激反应之后还是在应激反应之前的分歧不提(见前述),而是将应对看成是应激源到应激反应的重要中介因素(这是有理论依据的),那么生活事件、认知评价、社会支持和应激反应等因素也同样地明显影响一个人在应激过程中的应对活动。因此,我们提出:心理应激实际上是一个多因素的“系统”(模型之一)因此,我们提出:心理应激实际上是一个多因素的“系统”(模型之二)健康疾病生活事件认知评价个性特征心身症状社会支持自然生物性别年龄应对方式压力系统对重型犯的实证研究:(结构方程研究结论1)1.应激系统论的对象集:通过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和结构方程分析表明对于本研究对象男性服刑人员的应激系统的主要对象集是:艾森克人格P、E、N、L维度,消极应对、积极应对、负性自动思维、消极认知、家庭内支持、家庭外支持、经济因素和已服刑期。(结构方程研究结论2)2.应激系统论的关系集:应激是应激多因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反馈调节的系统;其中人格是核心因素;认知评价是关健因素;应对是重要因素;社会支持是间接因素。人格不直接产生应激反应,但强烈影响着消极应对、积极应对、负性自动思维、家庭内支持、家庭外支持。从结构上看,负性自动思维和消极认知对应激反应有强烈的直接和间接的影响,人格、社会支持、应对对应激反应的作用都得经过负性自动思维和消极认知;从效应上看,负性自动思维和消极认知对应激反应的直接和间接效应非常大。应对尤其消极应对对应激反应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消极应对对应激反应的产生有着直接而显著的正向作用。社会支持对应激反应没有直接的显著效应,主要是通过降低负性自动思维和增加积极应对来缓冲应激反应。所以本研究支持社会支持的应激缓冲假说应激反应对负性自动思维、消极认知、消极应对有直接的负反馈调节作用;消极认知对负性自动思维有负反馈调节作用。家庭内支持和家庭外支持之间有正反馈调节作用。第三部分:压力系统理论——法则与应用一、本人压力(应激)研究的发展主线本人20多年应激研究中的系统论思考与成果——20年自祭1987年中国心理卫生杂志创刊号——癌症的应激有关因素1989-1992的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心理社会应激调查表制订,1993、1995、1998有关——应对、特质应对、应激评估近年的研究生各种论文——应激是多因素互相作用的系统二、压力系统论的基本法则多因素系统(人生活于多因素的压力系统)因素的互动(多因素之间互为因果,且易成良性或恶性循环)动态的平衡(系统的动态平衡即是适应和健康)认知的作用(认知因素在系统失衡中的关键作用)人格的作用(人格因素在系统失衡中的核心作用)有关认识已部分反映在新的各版教材之中认知改变应激源控制个性矫正生物自然应对指导社会支持心理健康问题?干预措施:教育、指导、治疗缓和心身反应三、心理压力系统理论与心理干预策略(模型之一)(一)心理教育心理指导(二)心理治疗(三)对症处理心身反应认知评价应对方式(躯体反应)(心理反应)人格生活事件社会支持(行为反应)四、心理压力系统理论与心理干预策略(模型之二)谢谢!压力管理 1、找到压力的源头并清晰内心的需要,从而减少内在的焦虑、矛盾、冲突;2、掌握专业的情绪释放技术,与自已的负面情绪和谐相处;3、学习实用的身心动作技术,缓解与消除身体的紧张与压力;4、发展自身的力量和资源,培养出有效思考和解决的能力课程收益123团队员工管理通过身心情综释放了解压力的源头CONTENTS你的压力从何而来压力的来源外部的压力源:工作、家庭、情感、人际关系、社会、经济、环境等内部的压力源:个人的情绪、性格、自我要求、健康、面对选择或改变123团队员工管理通过身心情综释放了解压力的源头CONTENTS压力负面的影响斯坦福大学研究:95%的疾病都由压力引起的,剩下的5%来自基因压力负面的影响①焦虑、紧张、迷惑、烦躁、敏感、喜怒无常;②道德和情感准则削弱;③感情压抑,兴趣和热情减少,厌倦工作;④意志消沉,自信心不足,出现悲观失望和无助的心理;⑤短期和长期记忆力减退;⑥精神疲劳,错觉和思维混乱增加。压力过大的心理症状压力负面的影响①心率加快、血压增高;②身体疲劳,肌肉紧张(尤其是头、颈、肩、背的紧张);③汗流量增加,恶心,胸闷,头痛;④睡眠不好,精神萎靡,注意力很难集中;⑤皮肤干燥、有斑点和刺痛(皮肤对压力特别敏感);⑥消化系统问题,如胃痛、消化不良或溃疡扩散。压力过大的生理症状压力的倒“U”法则有压力一定是坏事吗?压力影响行为的规律工作表现压力水平压力与工作绩效的关系压力就像一根小提琴的弦,没有压力,就不会产生音乐。但是,如果琴弦绷得太紧,就会断掉。疲惫挫折不满无聊创造力满意合理解决问题灵活成就感融会贯通耗竭疾病问题低自尊崩溃应对方式:减少压力应对方式:减少压力最高绩效通常处理释放压力情绪的三种途径忍泄逃隐藏在心里发泄出来忙碌起来不去想123团队员工管理通过身心情综释放了解压力的源头CONTENTS透过身体释放配合:身体扫描图透过心态释放内心导师法1、选择一个困扰、待解决的问题或希望提升的方面;2、回顾人生,选出三个良师益友;3、想像自已与每一位导师融为一体,对前方处于压力状况的自已提出建议;4、回到压力状况的自已,注意导师的建议和指导怎样改变了你对这个处境的认识和理解;5、通过自已的体验由内而外地检视问题点;透过心态释放4X9=368X8=646X8=483X7=215X9=54透过心态释放注意力法则把焦点放在你想要的,然后你将得到它关注事情带给你的价值、意义和成长,而非困难和麻烦注意力=事实透过情绪释放幸福的秘密你想幸福吗?有啥你就享受啥没啥你就琢磨啥你想痛苦吗?透过心态释放幸福五问1、今天有什么事值得你快乐?2、今天有什么事值得你感激?3、今天有什么事值得你自豪?4、生命中有谁爱你?你更爱谁?5、生命中有什么事值得你努力追求?配合:冥思蜜想透过其它方式释放意念呼吸法1、全身放松2、选一个词,不断默念3、停止默念,静坐1分钟,感受此刻宁静放松、健康、快乐、平安、爱、净化、信任、自信、力量………..透过其它方式释放凡事必有至少三个解决相信总有可能找一个方法去做有效继续,无效换个方法123团队员工管理通过身心情综释放了解压力的源头CONTENTS改善工作安排很多压力问题表面上看是员工感到压力问题,但实际上问题可能是出在工作的安排、上。因而,管理者要尽量改善工作安排设计,是工作达到合理有效。管理方法一管理方法二营造融洽的组织氛围不定期组织开展文体活动,让组工干部在活动中交流情感、增进团结、提升素质,在劳逸结合中释放情绪、放松心情、缓解压力,真正做到“快乐工作,健康生活”。关怀员工,解决员工后顾之忧管理方法三从人本关怀的角度出发,多渠道帮助企业员工解决自身困境及其婚恋、购房、子女上学、住宿、交通等涉及员工最关心的问题,解决员工的后顾之忧。一.了解压力的源头压力来源哪里?压力过大时的行为特征、心理特征和生理特征倒“U”法则三种常用途径回顾二.通过身心情综释放身:身体扫描图、脉轮平衡法心:内心导师法、注意力法则情:幸福五问、冥思蜜想综:三个解决方法、意念呼吸法三.组织压力管理改善工作安排营造融洽氛围解决员工后顾之忧突破压力困境以上四个模块用图画出 现在的状态 最近最有压力的一件事 你有什么方法解决 想象压力解决后是什么状态思考与分享1、在小组中分享自已的画2、你从自已的绘画及他人的分享中得到哪些启发和感受?我不能也不应该消灭我的压力,但可以教会自已去享受它。——压力理论之父汉斯・塞利@LINDA
/
本文档为【心理压力理论】,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