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社会主义500年

2019-07-31 34页 ppt 1MB 443阅读

用户头像 个人认证

李青

本人自上班以来兢兢业业,曾获得县劳动模范,县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举报
社会主义500年——理学院数学系社会主义五百年1内容组成第一部分:社会主义的六个阶段第二部分:社会主义道路挫折的原因第三部分:专家的观点第四部分:历史所给经验与启示第一部分社会主义500年的六个阶段空想社会主义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时间 16至17世纪 18世纪 19世纪 代表人物 莫尔、闵采尔、康帕内拉 摩莱里、马布利、巴贝夫 圣西门、傅立叶、欧文 主要特点 对未来的理想社会制度只是一种文学描述;提出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的基本原则,如公有制、人人劳动、按需分配等,但还是一个粗糙而简单的轮廓;在设计未来理...
社会主义500年
——理学院数学系社会主义五百年1组成第一部分:社会主义的六个阶段第二部分:社会主义道路挫折的原因第三部分:专家的观点第四部分:历史所给经验与启示第一部分社会主义500年的六个阶段空想社会主义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时间 16至17世纪 18世纪 19世纪 代表人物 莫尔、闵采尔、康帕内拉 摩莱里、马布利、巴贝夫 圣西门、傅立叶、欧文 主要特点 对未来的理想社会制度只是一种文学描述;提出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的基本原则,如公有制、人人劳动、按需分配等,但还是一个粗糙而简单的轮廓;在未来理想社会时以手工工场为原型。 认识进入理论探讨和论证阶段,用“法典”形式作出明确规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探索,对私有制、特别是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批判,对私有制引起的经济上的不平等,进而导致政治上的不平等的论述,对过去所有国家制度都是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并为富人服务的等,已接近历史实际;有了初步的阶级观点,绝对平均主义、禁欲主义、斯巴达式共产主义是其突出特点;在设计未来理想社会蓝图时,以农村公社和手工工场为原型。 批判矛头直接对准资本主义制度;理论上提出了经济状况是政治制度的基础,私有制产生阶级和阶级剥削等观点,并用这种观点去分析历史和现状,从而预测到资本主义制度的剥削本质;在设计未来社会蓝图时以大工厂为原型,完全抛弃了平均主义和苦修苦炼的禁欲主义,使社会主义成为一种具有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社会。托马斯·莫尔,16世纪英国伟大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和人文主义思想家。著有《关于最完善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的既有益又有趣的金书》(简称《乌托邦》1516)。莫尔在人类思想史上第一次提出私有制是万恶之源,设计了一个“公有”的乌托邦社会。莫尔是空想社会主义的第一位探索者,揭露了私有制是一切罪恶的根源,并在此基础上描绘了新社会的蓝图。但他只限于把自己的思想以文学形式表达,且寄希望于自上而下地实现其理想,没有,也不可能指出理想社会取代现实社会的任何途径。莫尔的“乌托邦”早期空想社会主义托马斯·闵采尔用泛神论否决神权论,否认《圣经》是惟一正确的启示,确信真正的启示是理性。建设理想社会,千年天国。主张暴力革命。托马斯·闵采尔的思想代表了当时平民中刚刚开始发展的无产阶级因素,是对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的天才预测,具有从异端共产主义向空想社会主义发展的过渡性特征。“千年太平王国”托马斯·康帕内拉(1568—1639):17世纪意大利伟大的空想社会主义者。1602年在狱中写成《太阳城》。康帕内拉的“太阳城”第一、“按照自然,一切都公有”。第二、宗教和俗界贤人掌管全部统治权。第三、和谐的劳动分工与生活方式。第四、落后的婚姻观。康帕内拉提出了劳动光荣的思想,不允许存在奴隶和仆人,并重视科学技术知识及教育的重要性,但他对公有制的理解较莫尔粗俗。6空想平均共产主义摩莱里的《自然法典》1)理性论。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为理性—理性的错误—理性的发现,即公有制—私有制—公有制。2)共产主义的法律蓝本:《自然法典》。十一项单项法可以归结为以下五个方面:1、生产方面2、分配方面3、婚姻和家庭方面4、教育方面5、刑法方面摩莱里用法律条文将未来的理想社会置于现实生活的基础上,在关于公有制、劳动权和各尽所能三条基本法的基础上,勾画了未来社会的蓝图。局限性在于其思想带有浓厚的平均主义色彩,无法提出如何由私有制走向生产资料公有制。马布利的“完美共和国”加布里埃尔·博诺·德·马布利(1709-1785):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1)论私有制。私有制是给人们在经济上带来不平等。私有制在政治上的不平等。私有制败坏社会道德。2)完美的共和国,四个方面:1、制订“反豪华法”。2、取消对公务人员的特殊报酬。3、限制和取消财产继承权。4、颁布土地法。马布利论证了未来社会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必要性,提出了同消灭私有制的目的结合在一起的改造现实社会的措施,以及暴力革命在社会改革过程中的重要性。局限性在于,他不懂得社会发展的根本规律;不懂得共产主义社会必须建立在生产力高度发达、产品极大丰富的基础上,因此,他的共产主义不可避免地带有平均主义和禁欲主义的色彩。格拉古·巴贝夫(1769~1797):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平等派运动的领袖、空想共产主义的代表。1)实现社会平等。人与人之间除了年龄和性别的区别外,没有其他任何差别。2)应该废除财产继承权和私有制。3)主张通过暴力推翻现存社会制度。4)通过科学技术促进社会生产。巴贝夫的理论已成为“超出整个旧世界秩序的思想范围的思想”,“这种思想经过彻底的研讨,就成为新世界秩序的思想”(马克思)。局限性:其社会主义是一种农业社会主义,绝对平均主义。巴贝夫的“平等共和国”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圣西门的“实业制度”克劳德·亨利·圣西门(1760-1825):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实业制度:把国家管理事业交给实业家和学者,让这些人来掌握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各方面权力的制度。1)大力倡导实业制度。2)认为应该有计划地组织整个社会生产。圣西门的思想为社会主义理论宝库增添了丰富的内容,“后来的社会主义者的几乎一切并非严格地是经济的思想都以萌芽状态包含在他的思想中”(马克思)。局限性:不主张消灭私有制,反对暴力革命,认为实现实业制度的途径在于扩大宣传,可以通过道德进步来实现社会理想。傅立叶的“和谐社会”傅立叶(1772-1837):杰出的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著有《全世界和谐》、《四种运动论》、《论商业》等。1)对资本主义“作了非常尖锐、生动和明睿的批判”。——马克思2)在文明制度下,贫困是由富裕产生的3)首次提出妇女解放的程度是衡量普遍解放的天然尺度。4)为人类精心设计了和谐社会。傅立叶不主张废除私有制,在他的“和谐”社会中还保留了许多资本主义因素。欧文的“共产主义公社制度”罗伯特·欧文(1771—1858):英国伟大的空想社会主义者。1)对资本主义社会作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指出私有制、宗教、现存的婚姻制度是三大祸害。2)提出了消灭私有制,建立以大生产和公有制为基础、实行共同劳动、共同分配、权利和义务平等的社会方案。欧文首次运用政治经济学的原理揭示出无产阶级贫困的原因是因为私有制,并预言了共产主义社会的一些基本原则,从而把空想社会主义理论推到了最高峰。同时,欧文还是杰出的空想社会主义的实践家。“当时英国的有利于工人的一切社会运动、一切实际成就,都是和欧文的名字联在一起的”。——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社会主义 历史条件 第一,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社会经济前提。第二,独立工人运动的兴起,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阶级基础。第三,欧洲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来源之一。 创立标志 1848年2月24日,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问世。书中全面论述,并阐明实现这一伟大学说的基本道路和策略思想。 伟大发现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文化条件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标志着在19世纪上半叶为止的人类文化发展的最大成果,为人们考察人类社会特别是考察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和论据。黑格尔(1770年-1831年):德国哲学家,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黑格尔第一次――这是他的巨大功绩――把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写为一个过程,即把它描写为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转变和发展中,并企图揭示这种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费尔巴哈(1804年一1872年): 德国唯物主义哲学家。费尔巴哈肯定自然离开意识而独立存在;空间、时间和机械运动是物质的存在形式;人是自然的产物,是思维和存在的统一体,因此人能认识客观世界和客观规律。宗教和唯心主义在本质上的联系,指出唯心主义只是用理性改造了的神学。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是以人本主义的形式出现的。其缺点在于不理解革命实践的意义、人与自然之间的辩证的交互作用,以及人类本身在生产过程中的变化,把人只看作是一种脱离历史和社会关系而存在着的生物,唯心主义地解释社会现象。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地位:1)唯物史观的发现是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第一块基石。马克思、恩格斯第一次把唯物论和辩证法结合起来,并且把辩证唯物论运用于观察分析人类社会历史,形成唯物史观。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遵循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这一基本规律唯物史观认为,在阶级社会里,各敌对阶级的经济利益和政治要求是根本对立的2)剩余价值的发现是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第二块基石。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阐明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对立的经济根源剩余价值学说阐明了无产阶级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使命3)《共产党宣言》标志1848年2月。全面论述,并阐明实现这一伟大学说的基本道路和策略思想。4)马克思恩格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阐述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规律。关于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原理。关于未来社会的发展阶段。关于未来社会的基本特征。人本身的发展也会出现新的形式。列宁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 历史条件 俄国是一个落后的、农民的、小资产阶级的国家(帝国主义发展不平衡的规律,使得一个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有可能突破帝国主义统治的薄弱环节,首先取得胜利。而当时的俄国就是这样的一个国家。 十月革命道路 工人武装起义夺取中心城市,革命有城市向农村扩展,最后夺取全国胜利 苏维埃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②新的经济政策③提出了要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建设社会主义的新理论④提出了在社会主义发展的一定阶段上,即“不发达”的阶段上,存在着两种公有制形式,甚至会存在多种所有制的新构想⑤提出了要利用资本主义的一切优秀成果列宁在这一时期对社会主义的几点认识:第一次把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讲的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称做“社会主义”;把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概括为生产资料公有和按劳分配;坚持社会主义是商品经济生命终结的论点认为在共产主义第一阶段,作为强制性的机构的“非政治国家”将仍然存在。列宁关于帝国主义时代的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发展。这些理论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转变为现实社会主义制度的思想,是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指路明灯。苏联模式 历史条件 ①内因:苏联是一个落后的以小农经济为主的国家,而斯大林的个人品性在斯大林模式的形成中也起着相当大的作用②外因:帝国主义包围和封锁的产物 理论贡献 ①深化了列宁关于非西方国家在取得社会主义胜利后,能团结和改造广大农民并引导他们走社会主义的思想。②发扬了列宁的关于非西方国家在社会主义胜利之后,只有尽快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才能使新生的人民政权不断得到巩固的思想。③推进了列宁关于非西方社会落后国家社会主义经济和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相互依赖的思想。 主要弊端及其影响 ①经济发展不均衡,片面发展重工业,使轻工业和农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②对农民的剥夺太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③长期执行指令性计划严重削弱了企业的生产自主权,不利于发挥企业的生产积极性,制约了苏联经济的可持续发展。④计划经济体制确立后,没有随着社会变化进行调整,二战后逐渐僵化,丧失了自我完善的功能,成为苏联解体的重要因素。第四阶段:斯大林模式逐渐形成斯大林的主要理论贡献首先,深化了列宁关于非西方国家在取得社会主义胜利之后,能够团结和改造广大农民并引导他们走社会主义的思想。其次,发扬了列宁的关于非西方国家在社会主义胜利之后,只有尽快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才能使新生的人民政权不断得到巩固的思想。再次,推进了列宁关于非西方社会落后国家社会主义经济和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相互依赖的思想。党对社会主义的探索与实践毛泽东1955年就提出“以苏为戒”,找到一条适合国情的道路。1956年,他发表《论十大关系》,阐述了如何正确处理社会建设的重大关系。1957年,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提出社会基本矛盾和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理论,要求学会用民主的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由于在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是个复杂的新课题,我们党缺乏经验,加之国内外形势复杂,党内左倾思想滋长,使得一些正确方针没有得到贯彻。但是毛泽东的艰辛探索为我们党提供了宝贵财富,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来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1、邓小平第一次正式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命题1982年,邓小平在十二大开幕词中首次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第二代领导集体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形成了邓小平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开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飞跃。十三大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在对社会主义再认识的过程中,发挥和发展了一系列科学理论观点,构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轮廓。十四大明确提出并系统阐述了“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十五大将这一理论正式定名为邓小平理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命题的提出,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始形成。邓小平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创造性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础。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进一步发展世纪之交,世界局势发生深刻变化。3、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的提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发展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和平发展合作成为时代潮流,世界多样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第二部分社会主义道路为什么是挫折的 社会主义为什么经历巨大挫折? 原因一:文明传统的制约 原因二:革命斗争的惯性 原因三:体制模式的僵化 原因四:发展道路的封闭由于受“资本主义总危机”和“两个平行市场”理论的影响较深,东欧各国普遍犯了“左”的教条主义错误,既看不到战后资本主义平稳快速发展的事实,又不能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的差距,故步自封;同时又急躁冒进,严重脱离实际情况、脱离人民群众,改革变成了“改向”,最终导致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社会主义阵营不复存在。综上所述:社会主义国家在建国之初,对马克思主义的阶段性和微观理论理解上的偏差和理论认识不足造成了确立国家领导阶层的阶段性错误,从而导致一系列的国家上层理论和政治体制的缺陷建构。这些先天不足势必为社会主义国家未来的发展埋下隐患,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值得一提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结合中国实际情况,提出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虽然也有挫折,但最终探索出了一条适合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由一国发展为多国,本该是生命力旺盛的重要佐证,但是由于苏联模式高度统一、高度集权的弊端,最终葬送了社会主义“遍地开花”的可能。第三部分专家的观点观点一(高放):这500年涵盖了社会主义思想从乌托邦到科学的发展、社会主义运动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变、社会主义制度从一国到多国的演进、社会主义革新从地区到全球的拓展四大历史进程,这500年告诉我们,建设社会主义,需要处理好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这四个主义的关系:要彻底铲除封建主义余毒,不能让专制主义等渗透到社会主义体制中来;要充分利用资本主义文明成果,不能急于消灭资本主义;要逐步发展社会主义,不能用党政命令和群众运动办法急于过渡到社会主义;要领导人作"社会公仆"表率,与民众同甘共苦,逐步为长远的共产主义目标做准备,不能先享有"各取所需"的特权,命令群众加快进入共产主义。观点二(北京大学孙代尧教授):回顾社会主义500年,是为了追寻本来,把握当代,开创未来。十八大后,习近平在一系列讲话中以更宏阔的历史视野,着重从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和中华文明发展史这两个维度解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即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置于人类思想文明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进行考察,以凸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人类文明发展大道上的产物,也是对世界文明进步的贡献。在世界文明发展历史中考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建构的意义在于,社会主义是500年来人类对文明进步不懈追求的理想;社会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人类先进思想一脉相承;在中国道路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愿景,是对世界文明发展和人类探索理想社会做出的重大贡献,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发展。观点三(崔佳):一、可以增强我们的社会主义信念。近500年来,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一路并行,历史表明: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的对立物、取代物和创新物,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符合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大势。二、社会主义取代世界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曲折、渐进的过程,不可能在短期内突击获胜,因而千万不能急躁冒进、急于求成,也不能错失可能取胜的难得机遇。三、要善于继承占有300多年时间的“乌托邦” 更多还原。观点四(青海省委党校薛红焰教授):须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评价苏联模式。第一,不能过度否定苏联模式。过度否定苏联模式,不仅不符合实际,而且在思想上和政治上都是有害的,会重生“多米诺骨牌”式的严重政治后果。第二,科学全面看待苏联模式。评价苏联模式,必须分清两个层次:一是根本性质的层次;二是具体实现形式的层次。既应该全面地分析,既看到苏联模式存在弊病的一面,也看到正确的一面。又应该历史地分析,把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各项制度、方针、政策放到当时的国际国内的政治经济环境中进行评价。第四部分经验与启示一、世界社会主义500年的经验1.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必须在社会主义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完善。实践永无止境,创新也永无止境。2.必须以科学和正确的态度对待社会主义的曲折发展,正确对待社会主义的曲折。3.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国情相结合,走出自己的革命和建设的道路。4.革命胜利后,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和尽快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5.建设社会主义必须进行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同时把改革和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起来。6.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借鉴和吸收人类包括资本主义的一切文明成果,武装自己,发展自己。7.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消除封建主义和自然经济的遗毒。二、世界社会主义500年的启示1.必须增强我们的社会主义信念、信心与信仰。2.必须理清社会主义在价值、制度和体制三个范围内的不同含义,找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理基点。3.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4.“乌托邦”空想社会主义在历史上占有330多年的时间,我们要善于继承其中的科学成分,切不可重犯空想的错误。5.要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6.大力加强与改善与人民群众雨水相连的党的建设。7.要通过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加深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参考文献1、《批判”与“求实”的双重变奏——论社会主义500年的基本经验》谢世良赵世豪;中共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网研中心2、《世界社会主义风云激荡500年——正确把握四大历史进程处理好四个主义间的关系》高放3、《世界社会主义500年历史大视野小总结》高放;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4、《社会主义500年历史启示》崔佳5、《社会主义500年的历史经验——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2016年年会综述》郇雷,中央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谢谢34
/
本文档为【社会主义500年】,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