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2020年国家级新区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

2020-03-20 4页 pdf 2MB 409阅读

用户头像 个人认证

孔孙居士

在高校主要负责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指导创业类型社团,以及高校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工作的组织指导工作。

举报
2020年国家级新区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2020国家级新区高质量发展白皮书WHITEPAPER目录CONTENTS洞见对标实践010918方略33国家级新区高质量发展白皮书01洞见国家级新区整体发展情况加强规划引领发展环境着力提升当前,包括上海浦东新区、河北雄安新区在内的19个国家级新区或已提出新的规划,或正在加快制定新一轮发展实施意见。其中,浦东新区、雄安新区、舟山群岛新区、江北新区、赣江新区等新区已提出并发布了新的规划,而南沙新区、滇中新区、金普新区、兰州新区等新区正在有序实施规划体系的编制。从已发布的规划中可以看出,打造国家级甚至世界级产业集群成为不少新区的目...
2020年国家级新区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
2020国家级新区高质量发展白皮书WHITEPAPER目录CONTENTS洞见对标实践010918方略33国家级新区高质量发展白皮书01洞见国家级新区整体发展情况加强规划引领发展环境着力提升当前,包括上海浦东新区、河北雄安新区在内的19个国家级新区或已提出新的规划,或正在加快制定新一轮发展实施意见。其中,浦东新区、雄安新区、舟山群岛新区、江北新区、赣江新区等新区已提出并发布了新的规划,而南沙新区、滇中新区、金普新区、兰州新区等新区正在有序实施规划体系的编制。从已发布的规划中可以看出,打造国家级甚至世界级产业集群成为不少新区的目标。例如,浦东新区将整合大飞机总装产业基地、临港主产业基地和重装备产业基地资源,构建世界级先进制造基地,舟山群岛新区将聚焦四大千亿产业集群和若干百亿产业集群。贵安新区将围绕智能终端、新能源汽车、新型显示、集成电路等产业加大扶持力度,打造“端+车+屏+芯”产业集群。与此同时,合肥滨湖新区、武汉长江新区、沈阳沈抚新区、郑州郑东新区、曹妃甸新区等逾10个新区仍在积极申报。由此看来,未来国家级新区将加快进入提质扩面阶段。国家级新区高质量发展白皮书02践行高质量发展打造新区增长速度国家级新区充分发挥先行先试优势,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瞄准产业高端,优化产业结构,工业发展质效不断提升,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保持高位运行。2018年,18个国家级新区(雄安新区除外,贵安新区和江北新区仅统计直管区数据)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93万亿元,占全国经济总量的4.4%。其中,上海浦东新区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万亿,达到10460亿元,同比增长7.9%;天津滨海新区地区生产总值接近7500亿元,同比增长6.0%。兰州新区、两江新区同比增长分别为17.1%、16.4%,大幅高于全市8.3%、6.0%的增速;贵安新区(直管区)、西咸新区、天府新区、湘江新区、江北新区(直管区)、福州新区、滇中新区等同比增长分别达12.9%、13.3%、12.1%、10.5%、13.1%、10.2%、13.1%,均保持在10%以上的高速增长。此外,各新区落实生态环保和投资强度要求,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导向,积极培育引进能够延伸产业链、带动全局、增强后劲、产生重大拉动和深远影响的重大项目,以大项目好项目带动产业转型升级。例如贵安新区依托大数据产业,加快三大运营商、华为、苹果、腾讯等“6+N”大中型数据中心建设,印发《贵安新区2018产业大招商突破年行动》,以产业招商带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落地开工一批效益好、质量优、技术含量高的产业项目,大数据产业规模上达到了376.09亿元。国家级新区高质量发展白皮书03国家级新区高质量发展白皮书04对接国家重大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国家级新区在国家重大发展和改革开放战略全局中承担着重要任务和使命,是统筹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抓手。国家级新区均位于国家级优化开发区和重点开发区,地处“两横三纵”的国土开发主轴,直接服务于“一带一路”倡议和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一体化等重大国家战略,具备区域合作的有利基础。各新区因地制宜探索发展新路径,积极打造贯彻落实重大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节点和功能平台,以点带面,通过深入推进区域合作,深化省内、跨省区域合作,不断丰富拓展发展空间和内涵。例如,南沙新区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核心门户和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雄安新区规划体系逐步落地,推进京津冀一体化进程进入加速阶段。天府新区、西咸新区、贵安新区等主动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加速对外开放与区域发展。江北新区加快打造层次高、创新活跃、创新主体高度融合的综合性科学中心核心承载区和科技产业创新中心重要基地,不断增强区域经济创新力和带动力,力争打造成长江经济带的创新支点。武汉长江新城、湖南湘江新区、江西赣江新区、合肥滨湖科学城则共同签署《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新区发展合作框架》,提出共同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推动长江经济带科学、有序、高质量发展。紧抓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实体经济能级实体经济是国家级新区的立身之本。2018年,国家级新区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产业结构上注重将原有产业和新一代信息技术跨界融合,推动传统工业加快向高端制造、智能制造转型,巩固提升实体经济能级,实现产业链向价值链中高端延伸。例如,浦东新区加大“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聚焦最强光、中国芯、创新药、蓝天梦、智能造、未来车、数据港等七大产业,推动制造产业升级,形成新的业态。贵安新区探索大数据与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有效途径,依托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大力推进“互联网+”协同制造专项行动,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生产技术、装备和产品更新换代,推动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等产业链各环节的大数据应用,加快推进一系列典型示范项目。国家级新区高质量发展白皮书05国家级新区高质量发展白皮书06激活发展新动能双创彰显新区活力2018年,各国家级新区深入落实《国务院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国发〔2018〕32号),以双创示范基地为重要载体,举办“创响中国”系列活动,打造创新创业平台,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新环境持续优化,“双创”成效显现。2018年,西咸新区举办2018年“创响中国”西咸站暨“一带一路”创新创业促进大会,加强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研发,着力推动创新创业向纵深发展。长春新区、哈尔滨新区、赣江新区、天府新区、贵安新区等以双创示范基地建设为重要抓手,集聚创新创业资源,增强发展动力。天津滨海新区深入落实京津两市合作协议,加快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建设,成为京津两地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重要平台。浦东新区推动创新要素资源加快集聚,全面推进张江科学城建设。湘江新区紧扣“三区一高地”战略定位,建立联席合作机制,加快构建立体、多元的双创载体和空间,2018年新区全域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40家,占全省的17.8%,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3%。西海岸新区运用市场化机制,重点推动龙头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中小微企业、创客等多方协同建设专业化众创空间,为创客创造更加有效的成长平台。江北新区以新型研发机构建设为抓手,深入推进“两落地一融合”工程,已签约落户新型研发机构40家,其中22家获南京市备案;累计孵化和引进企业197家,在研在孵项目150项,数量居全市前列。加快推进政务改革,营造良好营商环境精简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是确保新区竞争力和吸引力的核心要素。2018年,各新区以创新促转型、以改革促发展,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不断探索新的经验和做法,最大限度释放改革红利,着力构建市场化营商环境。国家级新区高质量发展白皮书07例如,浦东新区改单一服务模式为综合性模式,打造服务总部经济发展生态链。西咸新区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出台《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实施方案》,提出30条具体举措,细化成为266项任务台账,实施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一方面持续优化“3450”审批流程,创新打造“多评合一”“多图联审”“容缺受理”“套餐审批”等模式;另一方面,制定“6789”便民服务改革方案,将改革范围扩大到所有政务服务事项。西海岸新区紧抓新区获批全省“证照分离”改革试点的契机,将“证照分离”改革与“五十三证合一”有效整合,在全省率先改革实施“一窗受理、受审分离、一网通办、一口出证”政务服务新模式,大力减税降费,对小型微利企业、科技型小微企业等全面落实所得税、增值税、印花税等减免政策,印发《关于大力培育市场主体加快发展民营经济的意见》,激励企业“专精特新”、培育“隐形冠军”,实现2018年新增市场主体57452户。湘江新区打通省“互联网+政务服务”网上办事大厅和新区“多规合一”平台,实现新区所有事项网上申报和网上办结,网上可办率达100%,2018年11月底实现78项“最多跑一次”事项100%全覆盖。南沙新区自贸片区推出优化营商环境十大举措,推行商事登记确认制、建立企业证照信息“一码关联”应用模式和探索建立合格假定监管示范区,打造营商环境改革的“南沙样本”。精简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是确保新区竞争力和吸引力的核心要素。2018年,各新区以创新促转型、以改革促发展,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不断探索新的经验和做法,最大限度释放改革红利,着力构建市场化营商环境。国家级新区高质量发展白皮书08例如,浦东新区改单一服务模式为综合性模式,打造服务总部经济发展生态链。西咸新区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出台《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实施方案》,提出30条具体举措,细化成为266项任务台账,实施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一方面持续优化“3450”审批流程,创新打造“多评合一”“多图联审”“容缺受理”“套餐审批”等模式;另一方面,制定“6789”便民服务改革方案,将改革范围扩大到所有政务服务事项。西海岸新区紧抓新区获批全省“证照分离”改革试点的契机,将“证照分离”改革与“五十三证合一”有效整合,在全省率先改革实施“一窗受理、受审分离、一网通办、一口出证”政务服务新模式,大力减税降费,对小型微利企业、科技型小微企业等全面落实所得税、增值税、印花税等减免政策,印发《关于大力培育市场主体加快发展民营经济的意见》,激励企业“专精特新”、培育“隐形冠军”,实现2018年新增市场主体57452户。湘江新区打通省“互联网+政务服务”网上办事大厅和新区“多规合一”平台,实现新区所有事项网上申报和网上办结,网上可办率达100%,2018年11月底实现78项“最多跑一次”事项100%全覆盖。南沙新区自贸片区推出优化营商环境十大举措,推行商事登记确认制、建立企业证照信息“一码关联”应用模式和探索建立合格假定监管示范区,打造营商环境改革的“南沙样本”。国家级新区高质量发展白皮书09对标国家级新区主要指标对比国家级新区高质量发展白皮书10新区发挥引领作用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保持高位114711651458181622962441294935177476104606.70%13.1%6.5%10.2%7.0%10.5%16.4%9.8%6.0%7.9%舟山群岛新区江北新区(直管区)南沙新区福州新区金普新区湘江新区两江新区西海岸新区滨海新区浦东新区地区生产总值(亿元)地区生产总值增速(%)2018年,18个国家级新区(雄安新区除外,贵安新区和江北新区仅统计直管区数据)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93万亿元,占全国经济总量的4.4%。地区生产总值排名前十的新区除两江新区外均位于东部和中部,其中,上海浦东新区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万亿,达到10460亿元,同比增长7.9%。就经济增长速度而言,两江新区和江北新区直管区同比增长分别为16.4%、13.1%,大幅高于所在市的6.0%和8.0%的增速;而包括贵安新区、西咸新区、天府新区、滇中新区等在内的西部新区虽然经济总量较为落后,但增速明显,均保持在10%以上的快速增长。值得关注的是,广州南沙新区2018年GDP增速仅为6.5%,较2017年下降4个百分点,和广州全市GDP增速持平。2018年地区生产总值排名前十新区及其地区生产总值增速情况东北地区新区引擎功能显著提升国家级新区高质量发展白皮书11比较2017-2018年国家级新区在所在市GDP的占比情况,发现,超过80%的新区在两年间的变化区间维持在0-2个百分点之间,而金普新区和哈尔滨新区2018年在所在市GDP的占比达到33%和20%,分别较2017年上升3.1个和8.4个百分点。这表明,在当前我国深入推进新时代东北振兴的背景下,国家级新区作为区域经济的重要引擎,正在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有望成为实现东北全面振兴的重要抓手。其中,金普新区近年来通过传统企业增资扩产的方式使制造业税收占比从2010年的29.5%升至超过70%,与此同时,金普新区新型特色小镇也在有序建设中,这为东北制造业企业的转型方式和区域振兴提供了借鉴。13.013.413.511.621.723.128.532.029.937.914.014.014.020.021.023.029.332.033.040.0两江新区赣江新区长春新区哈尔滨新区湘江新区福州新区西海岸新区浦东新区金普新区滨海新区2018年新区GDP在所在市的占比(%)2017年新区GDP在所在市的占比(%)2018年新区GDP在所在市占比排名前十新区及其与2017年对比情况注:雄安新区和贵安新区不算在内,由于西咸新区由西安代管,故以其GDP在西安占比计算得到国家级新区高质量发展白皮书12新区经济密度差异明显浦东新区遥遥领先近年来,浦东新区以重点发展片区的打造为依托,产业集聚效能不断增强,新动能培育步伐加快,创新驱动能力持续释放。当前,浦东新区产业发展重点在于陆家嘴、保税区、张江、金桥等“四个成熟开发区”和世博、临港、国际旅游度假区和航空城等“四个新兴区域”,2018年其经济密度达到8.64亿元/平方公里,在所有新区中遥遥领先。2018年,两江新区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全年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20%,高技术制造业产值增长16.3%,由此带动两江新区经济密度大幅提升,增幅高达16.1%,位居全部新区第一。1.441.531.551.731.782.112.773.114.517.981.571.681.681.821.942.453.023.294.988.649.0%9.8%8.4%5.2%9.0%16.1%9.0%5.8%10.4%8.3%赣江新区西海岸新区哈尔滨新区南沙新区长春新区两江新区江北新区(直管区)滨海新区湘江新区浦东新区2018年地均GDP(亿元/平方公里)2017年地均GDP(亿元/平方公里)2018年地均产值增长率2018年经济密度排名前十新区及其与2017年对比情况新区投资吸引力强湘江新区表现突出国家级新区高质量发展白皮书13在固定资产投资总量上,2018年,湘江新区固定资产投资达2621亿元,在18个新区中居于榜首,这得益于2018年湘江新区以“产业项目发展年”为机遇,统筹融合重大产业定位和招商,突出500强招商、小分队招商、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基金招商、盘活资源招商等方式,实现更有效率、更高质量的招商。在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上,总体来说,三分之二的新区固定资产投资在2018年均保持了两位数增长,对投资保持了较强的吸引力。福州新区2018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达40.2%,而滨海新区固定资产投资则大幅下降,表现为35.4%的负增长。1550155919061928200323402356255825872621-35.4%7.5%40.2%18.0%5.2%8.0%12.5%13.1%12.4%13.3%滨海新区舟山群岛新区福州新区江北新区浦东新区两江新区西咸新区西海岸新区天府新区湘江新区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增速2018年固定资产投资排名前十新区及其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情况国家级新区高质量发展白皮书14超过60%的新区“项目建设年”成效显著2018年国家级新区纷纷以产业项目为抓手,大力发展实体经济。超过60%的新区2018年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市比重皆有所提升,“项目建设年”成效显著。以赣江新区和湘江新区为代表的中部新区持续发力,2018年其固定资产投资额占全市比重分别达32%和31.1%,磁场集合效应加快凸显。20.7%24.5%26.3%26.1%26.3%27.7%23.3%29.1%30.6%30.2%21.6%25.0%26.3%27.9%28.3%28.8%29.3%30.5%31.1%32.0%兰州新区天府新区浦东新区金普新区江北新区西咸新区福州新区西海岸新区湘江新区赣江新区2018年新区固定资产投资占所在市的比重2017年新区固定资产投资占所在市的比重注:雄安新区和贵安新区不算在内,由于西咸新区由西安代管,故以其固定资产投资在西安占比计算得到2018年固定资产投资占所在市比重排名前十新区及其与2017年对比情况新区财政实力增强西咸新区增速最快国家级新区高质量发展白皮书15从总量来看,浦东新区在2017年较高的财政基数上实现了7.0%00的增长,2018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首次突破千亿,达到1066.20亿元,财政实力依旧强劲。从增速来看,除去未有公开数据的雄安新区、滨海新区、天府新区和福州新区,2018年国家级新区财政收入都实现了稳步增长,超过70%的新区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其中增速最快的仍然是西咸新区,同比增长48.4%,较2017年提高8.2个百分点,但其财政收入偏低,仅为52亿元。金普新区增速最慢,仅为3.1%,相较2017年下降11.9个百分点。75144146149154173263403106633.7%6.4%22.8%16.1%3.1%9.0%25.7%13.6%16.5%7.0%滇中新区76南沙新区哈尔滨新区舟山群岛新区金普新区两江新区江北新区西海岸新区湘江新区浦东新区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亿元)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2018年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排名前十新区及其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情况国家级新区高质量发展白皮书16哈尔滨新区和湘江新区对全市财政贡献度大幅增加14.0%5.4%10.0%12.4%16.4%15.0%21.9%21.1%12.9%15.3%6.8%7.6%11.7%12.4%12.8%15.0%21.1%21.3%26.1%37.6%两江新区西咸新区江北新区赣江新区滇中新区浦东新区金普新区西海岸新区湘江新区哈尔滨新区比较2017-2018年国家级新区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在所在市的占比情况,发现,2018年超过60%的新区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比较2017年都有所提升,而哈尔滨新区和湘江新区2018年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在全市的占比达到37.6%和26.1%,分别较2017年上升22.3个和13.2个百分点。其中,哈尔滨新区表现突出主要得益于其创新创业工作的顺利开展。哈尔滨新区按照国务院对其确定的“三区一极”的发展定位,在科技创新城创新创业广场实行市场化运营模式,2018年孵化器园区、江南园区产值和税收同比均实现两位数增长。2018年新区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所在市的比重2017年新区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所在市的比重2018年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所在市比重排名前十新区及其与2017年对比情况注:雄安新区和贵安新区不算在内,由于西咸新区由西安代管,故以其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在西安占比计算得到浦东新区消费驱动力强贵安新区潜力凸显国家级新区高质量发展白皮书1754858069770273776112001233220112.0%12.8%12.0%14.8%9.3%13.5%11.3%-2.5%9.2%8.1%5.8%8.6%12.8%15.3%18.9%17.6%13.6%20.9%15.3%18.6%西咸新区天府新区西海岸新区湘江新区金普新区福州新区江北新区滨海新区两江新区浦东新区品零售总额高达2201.34亿元,同比增速8.1%,社会消费驱动力强大。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来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最少的贵安新区增速却最大,达到了94.8%,表明其未来消费潜力巨大;而滨海新区增速最小,同比下降2.5%。另外,滨海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在所在市的占比在所有新区中最大,达到20.9%,增速最小和占比最大的矛盾暗示着滨海新区未来社会消费增长乏力。24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ܘᤳ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ӳ੝ڙࣉඊ᧗2017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排名前十新区及其零售总额增速与占所在市比重情况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来看,2017年除雄安新区外的18个国家级新区中浦东新区依旧排名第一,社会消费注:由于西咸新区由西安代管,故以其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在西安占比计算得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洞观国家级新区高质量发展白皮书18国家级新区高质量发展样本国家级新区高质量发展白皮书19上海浦东新区创新与科技创新“双轮驱动”壮大浦东新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一是进一步推进“双区联动”。浦东新区2018年7月发布《深入推进张江-临港“双区联动”,打造浦东“南北科技创新走廊”的行动方案》,全面推进张江-临港“双区联动”。其中,张江依托张江实验室、复旦、交大、上海科技大学等科研院所,致力于打造脑科学、类脑智能科学研究高地,而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产业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建设正在临港地区有力推进。二是进一步深化“双自联动”。浦东新区持续促进自贸试验区与自主创新示范区的联动,成立浦东新区产业创新中心,优化了产学研用联动协同机制,中国(浦东)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正式运行。发布浦东人才发展“35条”,自贸试验区率先开展持永久居留身份证的外籍高层次人才注册科技型企业试点。自贸试验区率先开展持永久居留身份证的外籍高层次人才注册科技型企业试点。三是进一步突出“双城辉映”。浦东新区持续加强金融城与科学城联动发展,多层次科技金融服务体系不断优化。自主创新能力持续提升,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到2247家,外资研发中心累计达到233家,经认定的孵化器和众创空间达到156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63件。国家级新区高质量发展白皮书20滨海新区2018年全面推进协同发展深化行动,突出“抓项目、聚人气、优功能”三大主攻方向,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做强滨海-中关村科技园、中欧先进制造产业园、北方航空物流基地、南港石化产业基地和未来科技城等五大承接载体,推进五大重点领域合作,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新成效。滨海新区紧紧扭住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这个“牛鼻子”,狠抓协同项目引进,聚焦产业发展重点,不断完善项目推进机制,建立了京津冀协同发展项目库。2018年全年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项目591个,协议投资额1155.6亿元。其中,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累计注册企业941家,注册资金104.3亿元,成为京津两地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重要平台。未来科技城京津合作示范区开工建设,中欧先进制造产业园、航空物流区、南港工业区承载能力全面提升。与河北省合作的滨唐、滨沧协同发展合作示范产业园相继揭牌运营。滨海新区推进协同发展深化行动深度融入京津冀一体化国家级新区高质量发展白皮书南沙新区加快建设广州超级环线赋能大湾区主阵地建设当前,南沙新区正多措并举,大力推进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一是建设大湾区交通中心。南沙依托国家级新区和自由贸易试验区“双区”叠加优势,通过搭建高铁、城际、地铁、高快速路相互衔接的路网体系,努力实现从大湾区几何中心到粤港澳大湾区交通中心转变。二是建设粤港澳开放门户。南沙充分发挥土地资源承载空间大、制度创新能力强、优势产业加加快形成等优势,并出台了一系列对港澳籍人才专21项扶持奖励政策,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核心门户。2018年在南沙新设港澳企业1504家(累计2872家)、投资额496亿美元,分别增长7倍和6倍。三是建设粤港澳人才高地。近年来,南沙创新开展粤港澳青少年深度合作发展促进工作,精准对接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细分需求,大力推进港澳青年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建设。“创汇谷”粤港澳青年文创社区和粤港澳(国际)青年创新工场已成为最具特色的两大港澳青年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四是建设现代产业新高地。近年来,南沙自贸区加快引进培育创新型产业,以广州建设国际科技创新枢纽为契机,发挥自贸区、自主创新示范区“双自”联动优势,加快推动新兴产业发展,催生一批以人工智能、海洋科技、新一代信息技术、新等为代表的特色科技创新产业。国家级新区高质量发展白皮书22西咸新区是全国首个以创新城市发展方式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承担着探索出一条城市在发展进程中,如何让城市居民拥有更舒适、更幸福、更美好的生活方式的国家使命,是大西安发展的核心承载区。一是抓好顶层设计,明确城市“脉络”。西咸新区制定了创新城市发展方式三年行动计划,进一步优化了新区创新城市发展方式的顶层设计,明确了时间表和路线图。二是创建创建绿色基底,涵养城市“气质”。西咸新区结合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坚持以生态红线、水资源底线框定开发建设边界,正在全域推广海绵城市技术、中深层地热供热技术,全面建设无煤城市。除此之外,2018年10月,西咸新区举办了“首届创新城市发展方式(西咸)国际论坛”,西咸新区和全国10个国家级新区共同发出了《西咸宣言》,从推动城市引领性开放、努力深化城乡融合发展、全面融入“一带一路”重大倡议等十三个方面携手共进,共同推进城市发展方式创新。西咸新区创新城市发展方式大力推进产城融合国家级新区高质量发展白皮书23西海岸新区深化“放管服”改革营造良好营商环境青岛西海岸新区聚焦“证照分离”改革、“提速增效”工程、“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互联网+服务”模式等重点,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着力营造法治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一是聚焦“证照分离”改革,打造宽松平等市场准入环境。西海岸新区深化“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将103项行政许可事项纳入改革;统筹推进“证照分离”和“多证合一”改革,做到“成熟一批、整合一批”;统筹推进“证照分离”和全程电子化登记,将传统的“面对面”转变为“键对键”服务,实现网上申报、受理、审核、发照和电子归档。二是聚焦“提速增效”工程,打造优质高效项目建设环境。西海岸新区推进流程再造,在全国率先把涉及工商、国土、税务等十几个部门的“社会投资类项目”前置审批全部取消,并在项目立项、规划许可、施工许可、竣工验收四个阶段,实行“一口受理、并联审批、限时办结”;设立代办服务中心,指派“行政服务专员”对所有入驻新区的投资项目和项目涉及的所有审批服务事项开展全过程跟踪协调、精准代办和定制服务;运行网上中介超市,最大限度方便项目方和中介服务机构。三是聚焦“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打造规范有序政府监管环境。西海岸新区规范事中事后监管,检查结果全公开;开展双随机监管体制改革,实现全体执法人员、全区监管对象和全流程监管业务的双随机监管全覆盖。四是聚焦“互联网+服务”模式,打造便民务实政务服务环境。西海岸新区率先改革实施“一窗受理、受审分离、一网通办、一口出证”政务服务新模式,设立行政服务局和政务服务大厅制证中心;创新设立审批服务事项“二维码”清单。国家级新区高质量发展白皮书24天府新区是“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节点,2018年新区继续围绕“重要节点”战略定位,以“四个转向”为路径突破,努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一是由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转向构建高品质生活圈、高质量产业生态圈。成都坚持“公园城市”建设理念,2018年新区全面启动北部生态隔离廊道、白沙湖、籍田湖、雁栖湖、青松湿地等17个重大生态项目。培育业态高端复合的产业生态圈,加快构建新经济发展应用场景,大力发展以新一代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经济。二是由主要依靠区域配置资源转向面向全球配置高端资源。一方面,优化“一心三城”功能布局,加快天府中心东区、成都科学城起步区建设,启动“独角兽岛”、紫光芯城建设,建成创新载体196万平方米,新开工产业载体182万平方米。另一方面,做强项目支撑,累计签约引进重大项目98个。三是由传统管理体制转向现代化国际化治理体系。天府新区正在研究形成“两级架构”专业高效管理的新形态,建立以事设岗、以岗择人、以岗定薪的新机制,探索建立以主体功能区为基本单元的管理新体制,创新推进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四是由主要依靠投资驱动转向主要依靠创新型人才支撑发展。成立了天府新区校院企地深度融合发展工作推进小组,搭建起“领导小组+主管部门+园区”的三位一体组织架构,瞄准新一代人工智能、国际会展、总部经济、新金融等产业细分领域,实施产业生态链全环节创新团队招引,大力引进国际化高端创新型人才团队。天府新区突破“四个转向”强化重要节点战略定位国家级新区高质量发展白皮书25江北新区聚焦核心指标开展对标找差工作2018年江北新区深入开展对标找差,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在整体上,江北新区自觉对标雄安新区的高质量发展理念、浦东新区的高质量发展水平,研究梳理了28项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明确了2018、2020、2025年三个时点的奋斗目标,以更高的工作要求传导发展压力。在片区上,新区内的中央商务区、高新片区、化工产业片区依据各自功能定位,在经济发展、自主创新、绿色共享3个方面的核心指标进行对比。其中,中央商务区在规划、产业集聚、城市建设等指标上与陆家嘴金融贸易区进行对比,高新片区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科技创新能力、国际化和参与全球竞争力等方面进行对比,化工产业片区在产业结构、亩均产出、节能减排等方面进行对比。国家级新区高质量发展白皮书26哈尔滨新区构建“双创+共享”模式打造全国双创示范基地2018年,哈尔滨新区围绕落实哈尔滨市政府双创工作部署,抓住国家表彰哈尔滨新区双创示范基地的有力契机,发挥哈尔滨新区及哈工大两个国家双创示范基地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示范带动作用,有序推进双创工作。一方面,哈尔滨新区从整合老工业基地创新资源、释放产业配套潜力入手,精心打造开放式的共享平台,积极谋划共享加工中心、共享实验室和共享仓储,探索构建“双创+共享”的发展模式。2018年6月17日,九洲电气投资6亿元建设的“九洲电气科技服务产业园”正式启动,拉开了新区打造“双创+共享”发展模式的序幕。该园区将利用企业拥有的各大生产线优势产能,打造开放式的加工中心,为新区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的配套服务,提供立体数字化仓储等服务。另一方面,新区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同时发力,进一步梳理供给和需求方的诉求,与省知识产权局、金融机构、新区企业召开对接会,定期发布配套或共享信息。同时,新区统筹策划了2018“创响中国·哈尔滨站”系列活动,通过“创业集结赛焦点活动”“创响中国标志性活动”“哈尔滨新区双创基地专项活动”“哈工大双创基地专项活动”四类双创特色活动的集中举办,助力新区加快打造创新创业升级版。赣江新区国家级新区高质量发展白皮书27以绿色金融探索新区高质量发展新模式《江西省赣江新区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总体方案》于2017年6月获批复,标志着赣江新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正式启动,当前,赣江新区正在加速形成“产业+金融”创新发展模式,推进绿色金融创新发展。在制度设计上,新区出台了《赣江新区关于促进绿色金融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具体举措,从操作层面明确了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工作的保障措施、时间表和路线图,初步形成绿色金融发展“四梁八柱”的政策框架。在推动金融业态集聚发展上,赣江新区以绿色金融示范街、“双创”集市和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为一体的绿色创新发展综合体于2018年7月20日正式开业。目前,综合体已聚集300余家各类企业,其中,金融示范街里已聚集已有17家商业银行、5家保险公司、4家互联网金融公司、8家交易场所及其他近百家金融机构入驻,初步形成绿色金融发展生态圈,驻新区的7家银行获批绿色银行,成为全国首批绿色支行网点,进一步促进了资本、人才、科技、产业的集聚与融合。在推进项目落地上,赣江新区强化政银企对接,在2018年9月12日举办的江西省绿色金融政银企对接会上,正式发布《赣江新区绿色项目清单》,根据《项目清单》,赣江新区有两批共106个绿色项目入选,项目总投资1100多亿元。国家级新区高质量发展白皮书28湘江新区紧抓重大产业项目助力新区高质量发展2018年,湘江新区在盯紧先进储能材料、高端装备与人工智能、基因工程和生命技术、信息终端、3D打印和工业机器人等五大高端制造业,以及移动互联网、现代金融、文化旅游等三大现代服务业“5+3”产业发展格局的基础上,加快布局一批现代新兴产业、未来产业,重点围绕“一体两翼三个走在前列”发力,推进新区高质量发展。“一体”,就是牢牢把握“产业转型、动能转换”这一主体目标,加快推进新区由土地财政、房产驱动向产业引领、创新驱动转型。“两翼”,就是以高端制造业、高技术服务业为新区发展两翼,形成双轮驱动发展格局。“三个走在前列”,就是“在长沙担当省会责任中走在前列,在‘产业项目建设年’中走在前列,在‘三大变革’中走在前列”。新区将2018年定为“产业项目建设年”,秉承项目为王、产业为中、人才为本,产业建设拉开了崭新格局。连续推出起航周、奋进月、攻坚季、蝶变年等多个重大主题活动,推行重大项目领导联点制、重大招商项目首席责任制度、新兴优势产业链链长制“三制联动”。2018年新区共签约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127个,总投资达1265亿元。伟创力、中国长城、杉杉能源、腾讯、京东、百度、大陆集团、博世等产业巨头纷至沓来。洞察国家级新区高质量发展白皮书29国家级新区存在问题30国家级新区高质量发展白皮书当前,我国国家级新区的发展呈现以点为据、各自为营的状态。新区作为所在省市的重要发展平台,处在区域城市群竞争的大棋盘之中,是城市竞争的先锋军,相互之间在产业、人才、资金和生态资源等各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竞争关系,难以形成区域联动合力。例如,天府新区和两江新区都是西南重要的产业高地,担负着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都是成渝城市群的发展高地,在发展定位上存在重合度,以目前状态来说是竞争大于合作的。一是产业规划同质化,大部分新区都将电子信息产业、新材料、装备制造、汽车产业等产业确定为主导产业,缺少依托于自身资源禀赋的特色产业设计与谋划。二是发展同质化,新区过度依赖热门项目建设,重项目引进轻产业运作,缺少对产业体系与产业链的精细运作。三是产业招商方式单一,缺少新区产业品牌,产业招商引资平台较少,招商成本过高。洞察新区协调联动不足01产城融合程度不高02产业同质化竞争严重03一是现有新区对周边地区辐射带动能力不足,从产业发展、城市培育模式等各方面来看自身发展能级不高,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不强,新区与周边地区联合发展、链式发展的模式还没有建立,跨区域利益分享机制仍不健全。二是部分新区综合功能区的定位模糊,内部产城融合程度不高,城市建设落后于产业发展,公共服务设施、城市基础设施、安居工程等高端城市功能仍面临着较大缺口。三是部分新区常住人口不足,人口密度低于主体城市城区人口密度,人口潮汐流动的现象突出。国家级新区高质量发展白皮书31部分国家级新区行政管理理念、体制和管理方式创新还不到位,对微观经济干预过多,未能正确认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理念。政府管理职能条块分割,行政管理职能有待进一步整合,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薄弱,重管理轻服务,服务创新不够,不能满足新区发展的需要。营商环境有待优化06部分新区在开发建设过程中采取的仍是全面铺开、遍地开花式的开发模式,开发主体多、对开发时序和项目布局的把握不够合理,造成基础设施重复建设,投资效率低下,发展分散化碎片化,土地生产效率不高,园区发展方式雷同,功能区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不断显现。2018年在各国家级新区中,仅有4个新区的地均GDP产值在3亿元/平方公里以上,大部分新区的地均GDP都集中在1亿-2亿元/平方公里,而兰州新区甚至仅为0.25亿元/平方公里。05经济密度不高当前国家级新区普遍存在着“重审批轻监督”的特征,虽然新区批复成立的文件中提出了国务院有关部门加强指导,省级人民政府具体负责组织领导的职责分工要求,但实际上大部分省级政府并没有认真履行监督责任,仅把国家级新区作为一块发展招牌。由于新区未建立动态管理机制,后续建设积极性无法保证,建设成效难以评估,同时随着密集批复国家新区,新区赖以生存的政策洼地逐步变小,因此,发展动力愈加成为每个新区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缺乏动态跟踪管理机制0432国家级新区高质量发展白皮书一是在管理体制上应探索建立“大部制、扁平化”的管理模式,根据新区的实际情况,下放某些特殊管理权限。全面推行国家级新区部省际联席会议制度,便于在更高层面上统筹推进新区融入区域战略。二是建立区域框架战略合作协议,围绕“一带一路”倡议和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重大战略,在总体规划、产业布局、土地利用等各层面建立协调机制,形成沿重点战略规划带的轴向支撑平台,借助与其他新区新城形成的发展合力,扎实推进落实区域战略。三是以轨道交通建设等高效率交通路网为依托,对接国际国内产业分工布局。对外,以“一带一路”重大倡议为导向,借助沿线交通网络的逐步完善,纵深对接国际产业分工布局,在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对周边经济形成拉动效应,进一步释放区域发展战略红利。对内,借助轨道交通建设加快产业要素流动,让一部分企业和产业沿区域发展带进行重新布局,深度挖掘区域经济发展潜力。方略形成轴带支撑,服务国家发展战略01一是国家级新区可依托自身土地空间优势和资源配置能力,通过承接城市核心区域功能和产业疏解,并在此基础上推动产业能级提升,进一步发挥其分散城区人口的作用。二是国家级新区需要与主体城市或周边城区融合发展以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资源。国家级新区应充分借鉴主体城区的规划、交通、文化、基础设施、配套设施等资源和布局经验优化新区发展空间,并考虑新区周边区域与自身的优势互补与互动、联动发力。三是国家级新区可积极探索通用航空、体育休闲、养老服务、安全等产业与城市融合发展的新机制和新模式,鼓励区内功能园区按照“功能园区+新型城市”的空间模式实现新型城市化,在用地指标、城市建设、人才政策等方面大胆实践、全面推开。重构同城效应,探索联动发展模式02国家级新区高质量发展白皮书33深挖产业链条,打造新区产业名片03注重跟踪评估,实现新区高质量发展04一是结合资源禀赋,通过对产业链的精准挖掘,尽快集聚一批创新型与高附加值的产业资源,实现对高端产业领域的超前布局和高端引领,打造一批具有领先意义的产业名片,实现产值规模大幅增长。二是开展品牌营造活动,围绕高端装备自主突破、智能产品迭代升级、关键技术产业化应用等领域打造一批名品,放大新区品牌效应。三是高质量建设园区载体,在此平台上聚焦世界一流企业、“独角兽”企业、“隐形冠军”企业三层梯队,培育一批名企,建设一批产业高度集聚、配套功能完善的特色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区。一是通过制定年度目标计划、形成任务清单、项目清单、责任清单、问题清单、措施清单制度,统筹重大事项进展,定期跟踪督查工作推进落实情况,加快形成激励约束机制。二是进一步引入第三方机构,立足于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要求,建立定期评估机制,从综合质效、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六个方面评估国家级新区发展质量和创新水平。三是引导各个国家级新区建立面向高质量发展的创新行动计划,突出体现落实国家重大改革发展任务和创新体制机制的试验示范作用,加快聚集特色优势产业,推动产城融合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保持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出新的贡献。34国家级新区高质量发展白皮书积极发挥现有产业形成的集聚效应,搭建“产业基地+产业社区+零星工业用地”的多形式产业园区体系,形成“区+园+小镇”的多容量载体空间,提高产业能级和土地绩效。其中,产业基地将重点承载国家战略功能,主要发展具有一定规模且用地需求较高的高端制造业,打造新区示范产业。产业社区则应结合产业发展布局和城市功能提升,打造与城镇发展定位相匹配、二三产融合发展、配套功能完善、环境景观宜人的产业社区,推动新区快速走向产城融合。零星工业用地则是可用于对符合产业发展导向的先进制造业或传统产业的规模以上企业,综合考虑产业类型、用地绩效、社会效应、安全红线、环保底线等因素,经过规定程序认定可少量保留。除此之外,可优化投资结构,促进投资建设集中集聚,形成高效集约的开发模式。同时加强对建设用地增长的监管,并作为国家级新区发展过程的重要管控手段。一是充分利用国家赋予国家级新区的先行先试的优势,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发,继续推进“放管服”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加强投资审批事革,制定投资事项政府内部审批事项清单,规范审批流程,精简审批事项。二是进一步提高企业生产经营便利度,推行企业涉税“全区通办”,办理申领发票、申报纳税、税收优惠等税收业务。创新监管理念,进一步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模式,根据企业信用状况确定抽查比例和频次。三是推进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建设全区的统一的政府服务网,大力破除“信息孤岛”,开放数据共享权限,打通全区政府服务系统。加强综合改革,引领营商环境提升06发挥集聚效应,提高新区产业密度05
/
本文档为【2020年国家级新区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