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学会计】2011年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会计基础讲义第一章【xuekuaji.com提供】

2011-02-23 19页 doc 256KB 30阅读

用户头像

is_042597

暂无简介

举报
【学会计】2011年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会计基础讲义第一章【xuekuaji.com提供】 一、单项选择题(本类题共20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学会计网(xuekuaiji.com)是会计人员网上交流学习探讨的专业网站,欢迎访问学会计论坛(bbs.xuekuaiji.com)和加入学会计QQ群(群号在论坛首页上有)。 2011年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会计基础讲义 第一章 第一章 总 论   本章内容共4节★★★   第一节 会计概述(概念、基本职能和对象)★★★   第二节 会计基本假设★   第三节 会计基础 第四节 会 计要素与会计等式★★★   【例题1?单选题】( )标志着现代会计的开始。   a.中国历史上最...
【学会计】2011年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会计基础讲义第一章【xuekuaji.com提供】
 一、单项选择(本类题共20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学会计网(xuekuaiji.com)是会计人员网上交流学习探讨的专业网站,欢迎访问学会计论坛(bbs.xuekuaiji.com)和加入学会计QQ群(群号在论坛首页上有)。 2011年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会计基础讲义 第一章 第一章 总 论   本章内容共4节★★★   第一节 会计概述(概念、基本职能和对象)★★★   第二节 会计基本假设★   第三节 会计基础 第四节 会 计要素与会计等式★★★   【例题1?单选题】( )标志着现代会计的开始。   a.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会计”一词   b.中国西周时期形成专职的“司会”官职   c.意大利复式记账法的产生和“簿记论”的问世   d.英国首创了执业会计师制度   [ 答案 ]c   【例题2?单选题】“零星算之为计,总合算之为会”,出于( )。   a.《周礼》      b.《孟子正义》   c.《大和国计》    d.《元和国计簿》   [ 答案 ]b   【例题3?判断题】我国历史上,最早在西周时期出现“会计”一词。( )   [答案]对   (二)定义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 反映和监督 一个单位 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理解:1、经济管理工作——主要表现为反映和监督经济活动(价值形式的管理);   2、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即货币计量。   (1)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例如:一辆夏利和一辆奔驰相比,哪个贵?奔驰,大多数人马上会说到。但我说的夏利是08年新款新车,而奔驰是小孩儿玩具车。如果我直接以金额表述相信就不存在问题了,夏利不超过10万,而奔驰在100万以上,也就是统一为货币计量了;但货币不是惟一计量单位,例如:春兰空调公司08年10月底空调存货为3504500元,假如只以价值量体现,那被盗一两台根本不会轻易发现;假如既以价值量体现,同时又以数量记录,则很容易发现。故货币不是惟一计量单位,而是主要计量单位;   (2)通常在经济活动中使用三种计量单位:   劳动计量单位、实物计量单位和货币计量单位。   ↓      ↓     ↓     二、会计的基本职能——核算和监督   (一)会计核算(也可称作反映),是会计最基本的职能。   会计核算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环节,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记账、算账、报账,为各有关方面提供信息的功能。   1、会计核算的四个环节(理解)   (1)确认——(能不能记账或用不用记账)是否应该或能够进行会计处理;   例如,公司新挖入一销售经理——不用做会计处理   公司新购入一批原料——应该记账。 第二节 会计基本假设(有的教材也叫基本前提)   会计基本假设是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是对会计核算所处的   ↓   ( 核算的3个环节 )   时间、空间环境所作的合理设定。   会计核算的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四项。   即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四项都是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   【例题1?多选题】下列事项中,属于会计核算前提的有( )。   a.历史成本计价   b.会计主体假设   c.持续经营假设   d.会计分期假设   e.货币计量假设   [ 答案 ]bcde   [解析]历史成本计价属于计量属性。   一、会计主体(站在谁的角度)   1、概念   会计主体是指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特定单位或者组织,是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   一般来说, 法律 主体(法人)必然是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 法律 主体(法人)。   (1)会计主体可以是具备法人资格的:xx有限公司(包括母公司、子公司)、xx股份有限公司——一般是强制要求会计核算的;   (2)也可以是不具备法人资格的:分公司、集团、分厂、车间、事业部、办事处、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等——一般是根据内部需要进行会计核算的。   2、意义   (1)将企业自身的经济活动与企业投资者的经济活动区别对待;   注:所有者,即股东可能是xxx(自然人股);也可能是xx有限公司(法人股)等。   如, 审计 查出某公司的凭证中有小孩儿入托费,公司理由是培养苗子。当然这是属于老板(企业所有者)自己的家庭支出,不能算作公司的经营活动。   (2)将企业自身的经济活动与其他企业单位的经济活动区别对待。   如,前面提到过的例子,甲销售给乙一批材料,甲做销售处理,而乙做采购处理。   总之,某会计主体的会计信息仅与该会计主体的整个活动和成果相关。   【例题2?判断题】一个会计主体一定是一个法律主体。( )   [ 答案 ]错   【例题3?判断题】会计主体所核算的生产经营活动也包括其他企业或投资者个人的生产经营活动。( )   [答案]错   二、持续经营(只是一个假设)   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会计主体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持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   现行会计处理方法大部分是建立在持续经营假设上的,否则一些公认的会计处理方法将缺乏存在的基础。   如,判断企业会持续经营下去,固定资产就可以根据历史成本计量,并按期(假如按5年)提折旧;否则,固定资产只能采用可变现净值计量,并要把未提取的折旧在清算前全部分摊。   例题:某一房地产经纪公司06年3月花50万购入一辆轿车。   这50万早晚是企业的费用,但肯定不能全部一次性的算作3月或4月或06年的费用,因为正常来说这车怎么也得用几年。假如平均按5年分摊算费用,即折旧费。买时的50万即历史成本。到08年3月由于市场不景气,准备关掉进入清算程序,则这辆车就不能再以50万核算,而要看它能卖多少钱,相当于可变现净值;当然,也不能再按剩下的3年平均提折旧,而是要把未提取的折旧在清算前全部分摊。   三、会计分期(为了及时提供信息人为划分成相等的期间)   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会计主体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人为地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以便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 财务会计 报告。   会计期间通常分为年度和中期。中期是短于一个完整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又可以分成半年度、季度和月度。这里的会计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均按公历起讫日期确定。   【例题4?判断题】在持续经营的情况下,分期核算的会计期间是人为划分的。()   [答案]对   四、货币计量(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   1、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会计核算过程中采用货币作为统一的计量单位,记录、反映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   2、在某些情况下,统一采用货币计量也有缺陷(结合会计定义: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即并非唯一计量单位)。   3、《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我国的会计核算要以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可简单理解为记账时用的最基本的货币单位)。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某种货币为主的单位,可以选定这种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进行会计核算,但编制的财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反映。在境外设立的中国企业向国内报送 财务会计 报告时,也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币种选择原则基本是:按信息需要者方便的来)   【例题5?判断题】会计主体假设确立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持续经营假设与会计分期假设确立了会计核算的时间长度,而货币计量假设则为会计核算提供了必要手段。( )   [答案]对 第三节 会计基础 ——两种制度:确认收入、费用的归属期   一、 收入和费用的收支期间和应归属期间   1、收入和费用的收支期间,指收入收到和费用支付的会计期间——款项实际收付的月份或其他会   计期间;   2、收入和费用的应归属期间,指应获得收入和应负担费用的会计期间——权利、义务期间。   3、(1)现销、现购的收支期和归属期一致;   (2)应收和应付是收支期在后,归属期在先;   (3)预收和预付是收支期在先,归属期在后。   4、会计处理中有两种相对应的会计基础: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   二、权责发生制   1、权责发生制基础(应计制、应收应付制),以权利或责任的发生与否为标准,来确认收入和费用。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无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计入利润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经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费用。   权责发生制原则主要是从时间上规定会计确认的基础,其核心是根据权责关系的实际发生期间来确认收入和费用。即在该期间产生了收款的权利,则在该期间确认收入增加;在该期间产生了付款的责任、义务,则在该期间确认费用增加,而不管钱是否收付。   2、《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定,企业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   三、收付实现制   1、收付实现制(现金制、现金收付制、收付实现制、实收实付制),是以收到或支付的现金(并非仅指库存现金)作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等的依据。   2、目前,我国的行政单位会计采用收付实现制,事业单位会计除经营业务可以采用权责发生制外,其他大部分业务也采用收付实现制。   例如,企业在2008年10月份发生以下经济业务,我们看看在两种确认基础下,收入和费用的归属期有什么差别:   经济业务 权责发生制 收付实现制   1、10月10日销售同时收款 10月,现销现收 10月   2、10月10日收款,约定12月10日交付商品 12月,预收账款 10月   3、10月10日销售,12月10日收款 10月,应收账款 12月   4、10月10日购入办公用品一批且付款 10月,现付现费 10月   5、10月10日预付明年全年房租 明年各月,待摊费用 10月   6、10月10日预提当月房租(约定全年房租于年底一次付清) 10月,预提费用 12月   【例题6?单选题】企业会计核算,应当采用( )确认收入和费用。   a.收付实现制   b.权责发生制   c.永续盘存制  d.实地盘存制   [ 答案 ]b 第四节 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   一、会计要素   (一)会计要素的概念   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进行的基本分类,是对会计核算对象的具体化。   ↓   (资金运动)   其又是会计报表的基本构件。   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等六大会计要素。其中:   1、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项表现资金运动的相对静止状态,即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   2、收入、费用和利润三项会计要素表现资金运动的显著变动状态,即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   (二)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   财务状况是指企业一定日期的资产及权益情况,是资金运动相对静止状态的表现。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包括以下三项:   1.资产   (1)概念: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2)资产具有三个特征:   ① 资产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例如购货意愿或者,不能确认为资产。   ② 资产是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   拥有是指拥有此项资源的所有权。通常判断资产属于谁,所有权是考虑的首要因素。   但对一些特殊方式形成的资产,企业虽对其不拥有所有权,却能够实际控制,也应当确认为企业资产。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就是最典型的一例子。   ③资产能够给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   资产预期能否会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是资产的重要特征。如果某一资产预期不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那么就不能将其确认为企业的资产。前期已经确认为资产的项目,如果不能再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也不能再确认为企业的资产。   例如,3月8日销售货物,价款30万元,对方没给钱。那我们就确认应收账款增加30万元。到年底出报告时需要对这30万元债权进行检查。假如发现最多能收回20万元,也就是有10万元收不回的可能性很大,此时要计提坏账准备10万元作为资产减值损失,即这10万元预期不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要将其从债权中减掉。   (3)分类   按其流动性,资产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长期资产)。   ①流动资产,指在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耗用的资产,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及预付款项、存货等。   ②非流动资产,指不符合流动资产条件的资产,即不准备在一年内变现或使用时间超过一年的资产,包括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等。   【例题7?多选题】流动资产包括( )。   a.现金     b.原材料    c.应收账款    d.预付账款   [ 答案 ]abcd   2.负债   (1)概念: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切记,非现实义务)   (2)特征:   ①负债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当前的债务。未来发生的承诺、签订的合同或借款意向书,不形成企业的负债。   ②负债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一般在将来清偿。 借款产生的应计利息应作为负债确认。   ③负债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一般要在将来以转移资产或提供劳务加以清偿,有的还可以通过借新债抵补。   (3)分类   按其偿付期的长短,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   ①流动负债,指在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包括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应付股利等。   ②长期负债,指偿还期在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债务,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   【例题1?单选题】( )是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a.资产      b.负债      c.收入      d.费用   [ 答案 ]b   3、所有者权益(有限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的所有者权益也可称作股东权益)   (1)概念: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即净资产。   (2)特征:   ①除非发生减资、清算或分派现金股利,企业不需要偿还所有者权益;   ②企业清算时,只有清偿了所有的债务后,才可以把剩余的资产分给所有者;   ③所有者能够参与利润分配。   (3)所有者权益的来源:   ①所有者投入的资本;   ②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   ③留存收益(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合称留存收益)等。   利得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流入。   损失是指由企业非日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利得、损失有的计入所有者权益,并入资产负债表;有的计入营业外收支,并入利润表。   (4)分类   包括股本(或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5)所有者权益与负债的区别   ①一般情况下,负债需要偿还,而所有者权益不需偿还;   ②使用负债需要另外支付报酬,如利息,而所有者权益不需另支付费用;   ③企业清算时,负债拥有优先清偿权,只有清偿了所有负债后如有剩余才分给投资者;   ④所有者权益可以参与企业利润分配,而负债不能参与利润分配,只能按约定条件取得利息收入。   【例题2?多选题】所有者权益与负债有本质的不同,下列有关二者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a.所有者权益一般情况下不需要归还其投资者   b.在企业清算时,负债拥有优先清偿权   c.企业使用负债形成的资金,都需要支付资金成本   d.企业使用所有者权益形成的资金无需支付资金成本   [答案]abcd   (三)反映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   1、收入   (1)概念: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收入表现为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或两者兼而有之,但一定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收入增加会导致利润增加(不能考虑费用),形成利润不再分配就是未分配利润,未分配利润属于所有者权益,所以收入增加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   (2)分类   ①收入按性质可分为:销售商品收入、提供劳务收入和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如,租金收入);   ②收入按经营业务的主次可分为:主营业务收入(如工业企业销售产品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工业企业销售材料收入,租金收入,运输收入)。   而企业收取的合同违约金、罚款(营业外收入)等与日常活动无直接关系,不能算收入,即营业外收入不是收入。例如,法人不是人。   【例题3?单选题】收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 )。   a.其他业务收入  b.投资收益    c.营业外收入   d.补贴收入   [答案]a   2、费用   (1)概念: 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①费用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   如日常活动中发生的工资、办公费、房租、广告费等,均为费用。但自然灾害等事故造成的损失,不能算费用(营业外支出)。   【例题4?判断题】   费用是企业在全部经济活动中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   [答案]错   ②费用是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费用是算利润的依据之一,而形成利润之后才有可能向所有者分配者利润,即发生费用是在向所有者分配利润之前的事情。即使二者均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但不是一回事。   ③费用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减少。   费用增加会导致利润减少(不能考虑收入),即会导致未分配利润减少,最终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   费用表现为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或两者兼而有之,但一定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   费用的分类   按是否形成产品成本分为:   (1)形成产品成本的生产费用: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与产品有关,计入产品成本,并入资产负债表;   (2)不形成产品成本的经营管理费用(期间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与期间有关,计入某一期间,并入利润表。   【例题5?单选题】   下列属于期间费用的是( )。   a.财务费用    b.待摊费用    c.预提费用    d.制造费用   [答案]a   【例题6?判断题】   对于工业企业,发生的所有费用最终都要计入产品成本,以便正确计算产品销售利润。()   [答案]错   3、利润 1)概念: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   (2)分类   ①按是否属于日常活动形成分为: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和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   ②按形成利润的过程分为: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   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失)+投资收益(-投资损失)   其中营业收入由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组成;营业成本由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成本组成。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   【例题7?多选题】以下选项正确的有( )。   a.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   b.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投资收益   c.营业收入=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   d.营业成本=主营业务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   [ 答案 ]abc   【例题8?单选题】企业本月利润表中的营业收入为450 000元,营业成本为216 000元,营业税金及附加为9 000元,管理费用为10 000元,财务费用为5 000元,销售费用为8 000元,则其营业利润为()元。   a. 217 000  b. 225 000   c. 234 000  d. 202 000   [ 答案 ]d   通常情况下,如果企业实现了利润,表明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将增加,业绩得到了提升;反之,如果企业发生了亏损(即利润为负数),表明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将减少,业绩下滑了。   企业应当严格区分收入和利得、费用和损失之间的区别,收入、费用都是日常活动形成的,而利得、损失均是非日常活动形成的。   二、会计要素的计量(简单了解)   会计要素的计量是为了将符合确认条件的会计要素登记入账并列报于财务报表而确定其金额的过程。    (一)会计计量属性(会计要素金额的确定基础)及其构成   会计计量属性主要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5种。   1、历史成本(过去发生的金额)   历史成本,又称为(实际成本),就是取得或制造某项财产物资时所实际支付的现金或者其他等价物。   2、重置成本(现在重新取得需支付的金额)   重置成本,又称(现行成本),是指按照当前市场条件,重新取得同样一项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金额。实务中,多应用于盘盈固定资产的计量等。   3、可变现净值(将来可以流入的差额)   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以预计售价减去进一步加工成本和销售所必需的预计税金、费用后的净值。   可变现净值=估计的(正常销售售价-至完工的成本-销售费用-相关税费)   实务中,通常应用于存货资产减值情况下的后续计量。   4、现值(折现后的金额,即若干时期后的某一金额可算作现在的多少)   现值,是指对未来现金流量以恰当的折现率进行折现后的价值,是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因素等的一种计量属性。(中级或 注会 中财管的基本知识)   例如,2008年11月1日存入银行10万元,1年期利率为3.87%。1年后,即2009年10月31日账户本利和为103870元。简单说,10万元即为103870元的一年期现值。   通常应用于非流动资产可收回金额和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价值的确定等。   5、公允价值(大家公认的公平金额)   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   主要应用于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计量等。   【例题1?判断题】   在重置成本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 ( )   [答案]错   (二)各种计量属性之间的关系   在各种会计要素计量属性中,历史成本通常反映的是资产或者负债过去的价值,︴而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以及公允价值通常反映的是资产或者负债的现时成本或者现时价值,是历史成本相对应的计量属性。   (三)计量属性的应用原则   企业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   【例题2?单选题】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 )。   a、现值   b、重置成本   c、历史成本   d、公允价值   [答案]c   三、企业会计等式   会计等式(会计平衡)是反映会计要素之间基本关系的恒等式。   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期末余额,不算会计等式。    (一)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静态会计等式)   资产最终都是来源于所有者的投入和从债权人借入的资金以及其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所产生的效益,即分别来源和归属于所有者或投资人和债权人。归属于所有者的部分形成所有者权益;归属于债权人的部分形成负债(即债权****益)。资产表明的是资源在企业存在、分布的形态(资金占用),而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则表明了资源取得和形式的渠道(资金来源)。   资产与权益之间的恒等关系,它是复式记账法的理论基础,也是企业编制资产负债表的依据。   经济业务的发生,所引起的会计要素变化,可归纳为以下4种(教材为9种,即细分,理解)   (1)某个要素内部一增一减;   (2)等式左右同增;   (3)等式左右同减;   (4)等式右边一增一减。   【例题3?判断题】任何经济业务的发生都不会破坏资产总额等于权益总额的平衡关系。( )   [答案]对   【例题4?单选题】企业受到购货单位汇来的前欠货款100万元,此项业务使得( )。   a.资产增加100万元,收入增加100万元   b.资产增加100万元,负债减少100万元   c.资产增加100万元,负债增加100万元   d.资产项目一增一减,资产总额保持不变   [答案]d   (二)收入一费用=利润   收入、费用和利润之间的上述关系,是企业编制利润表的基础。   (三)(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与(收入-费用=利润)的关系,即两张基础报表的勾稽关系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   =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
本文档为【【学会计】2011年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会计基础讲义第一章【xuekuaji.com提供】】,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