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常用版本目录格式

常用版本目录格式

2011-03-14 13页 doc 38KB 99阅读

用户头像

is_972766

暂无简介

举报
常用版本目录格式第七章:版本的目錄(上)——版本著錄與版本目錄 第七章:版本的目錄(上)——版本著錄與版本目錄 在版本研究從目錄學剝離出來獨立成學之後的相當一段時期內,至少在民初葉德輝《書林清話》問世之前,並沒有專門的版本學著作,版本學的研究形式和成果載體依然是各種目錄,那種以注記版本為主要內容的目錄,就被稱作版本目錄。所以古籍的版本目錄既屬於目錄學範疇,也與生俱來版本學的屬性。版本目錄是檢索古書版本、掌握版本資訊、考訂版本源流的必經之途和必備工具;而與此同時,即使在版本學已進入現代學術研究範疇的今天,撰作版本目錄仍不失為研究版本的一種學術方...
常用版本目录格式
第七章:版本的目錄(上)——版本著錄與版本目錄 第七章:版本的目錄(上)——版本著錄與版本目錄 在版本研究從目錄學剝離出來獨立成學之後的相當一段時期內,至少在民初葉德輝《書林清話》問世之前,並沒有專門的版本學著作,版本學的研究形式和成果載體依然是各種目錄,那種以注記版本為主要內容的目錄,就被稱作版本目錄。所以古籍的版本目錄既屬於目錄學範疇,也與生俱來版本學的屬性。版本目錄是檢索古書版本、掌握版本資訊、考訂版本源流的必經之途和必備工具;而與此同時,即使在版本學已進入現代學術研究範疇的今天,撰作版本目錄仍不失為研究版本的一種學術方式和形式。 本章主要講述兩個有關問題:一是版本目錄最基本的形態——版本著錄的基本原則,目的是瞭解自古以來,版本是怎樣記錄在目錄上的,以求能讀懂書目著錄中所蘊含的種種版本資訊;二是版本目錄的基本類型,以求能瞭解並掌握那些基本、必查的版本目錄,並能識別其功能的異同。 第一節:版本著錄的原理與規則 一、古籍的書目著錄 1、古籍著錄與編目。書目著錄就是把古籍的形式和內容特徵按一定的規則記錄下來,讓使用者通過著錄文字就能夠瞭解和確認這部古籍,從而起到揭示圖書的作用。著錄是編目的基礎,是書目體制結構的一個部分,把每部書的著錄按一定規則組織、排序、編纂起來,就成了古籍書目。 2、古籍著錄編目有一定的規則。其初大多著錄簡單,各行其事,隨著書目傳播交流的日趨頻繁,著錄規範逐步約定俗成。如現存最古的書目《漢書藝文志》,著錄就不規範一律:有先著書名而後系撰人、篇數者,如“《易經》十二篇,施、孟、梁丘三家”;有先著撰人而後系書名篇數者,如“劉向《五行傳記》十一卷”;有僅著書名篇數而不系撰人者,如“《周書》七十一篇”;有即以撰人為書名,僅系篇數者,如“《太史公》百三十篇”;有加文體於撰人後,即以為書名而系以篇數者,如“《屈原賦》二十五篇”,等等(參見姚名達《中國目錄學史》“體質篇”)。雖然如此,但仍可看出早期圖書著錄的基本要素:書名、篇卷數、著者。 3、書目著錄版本的緣起和歷史。早期圖書著錄不及版本,葉德輝說:“自鏤板興,於是兼言板本,其例創于宋尤袤《遂初堂書目》。”(《書林清話》卷一“古今藏書家紀板本”)然其初著錄簡單而無規範。如明梅鷟《雍志经籍考》:“《近思录》十四卷,完,计板一百八十一面。祭酒汪伟、司业景旸校,正德十四年刊。”又如明祁承 澹生堂书目:“《近思录》三册,十四卷,吕祖谦辑。新本,旧本,婺源本。”經過數百年的實踐和發展,直到清代中期,藏書家們才對圖書著錄的方法、內容、格式等形成比較成熟、完整、系統的認識和約定。其標誌性的文獻是孫從添《藏書紀要》中的“編目篇”:“寫某書若干卷,某朝人作,該寫著者、編者、述者、撰者、錄者、注者、解者、集者、纂者,各各寫清,不可混書。系宋版、元版、明版、時刻、宋元鈔、舊鈔、明人抄本、新抄本,一一記清。校過者,寫某人校本。下寫幾本幾冊,有套無套。”近人余嘉錫更進一步豐富版本著錄的內容,說:“余謂欲著某書之為何本,不當僅言宋刊本、明刊本已也。刻書之時有不同,地有不同,人有不同,則其書必不盡同。故時當記其紀元干支,地當記其州府坊肆,人當記其姓名別號。又不第此也,更當記其卷帙之分合,篇章之完闕,文字之異同。而後某書之為否,庶乎其有可考也。”現在國內外圖書館採用的古籍著錄方法和規則,就是在吸取傳統經驗的基礎上,結合現代圖書目錄著錄方法而制訂的。 4、書目著録的基本內容包括以下各項: ① 書名項:著錄書名、副書名、附錄及其卷數、回數等; ② 著者項:著錄著者、副著者的朝代、姓名及著作方式; ③ 版本項:著錄出版年、出版者、出版地、版本類型及批校題跋者等; ④ 稽核項:著錄冊數、函數、頁數及圖表等; ⑤ 附注項:對於書名、著者、版本項著録的補充或說明,如善本的牌記、扉頁、刻工、避諱、行款、紙張、裝幀、題簽、印章,以及序跋篇名、書名異稱、單刻合刻等;若知見聯合目錄,還需注記其收藏處。 《近思錄》十四卷,宋朱熹、呂祖謙撰。明崇禎九年張雋等刻本,四冊。九行二十字,白口,左右雙邊。 《近思錄集解》十四卷,宋葉采撰。元刻明修本,八冊。八行十八字,小字雙行同,黑口,左右雙邊。 《近思錄集解》十四卷,宋葉采撰。元刻明修本,八冊。八行十八字,黑口,四周雙邊。 《分類經進近思錄集解》十四卷,宋葉采撰。明嘉靖十七年劉仕賢刻本,六冊。九行二十字,黑口,四周單邊。 《近思錄集解》十四卷,宋葉采撰。明崇禎八年陸雲龍刻本,四冊。 二、版本項著錄的分析 顧名思義,版本項是書目著錄中專門反映版本情況的款項。查找書目著錄中的版本情況,主要看版本項著錄。版本項著錄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出版年,即版本刻印或抄寫的製作年代。出版年是鑒別版本最基本的界定標準和研究任務,因此出版年也是版本項中最重要的著錄內容。出版年著錄規則或慣例中有幾點需要瞭解: ① 著錄年代以版本最終完成的年代為准,終年不詳則著錄刊刻起始之年,刻書始終年代跨度大者記始年及終年。 ② 著錄出版年應包括朝代、建元、年份三項要素。年份難考則著錄前二項;建元也難考的,只能著錄朝代。有些朝代的時間跨度很長,不同時期的刻本形式差異較大,則有用“模糊”著錄法者,即分辨初期還是末期,或將二個相連建元同時著錄,如“明末刻本”、“清初刻本”,或“明正德、嘉靖間刻本”。有些連朝代也難以確定,也可用跨朝代的“模糊”著錄,如“元末明初”、“明末清初”。一般明初指明洪武至永樂年間,明末指明天啟至崇禎年間,清初指清順治至康熙中期,清末指清光緒至宣統年間。 ③ 修補續刻本和後印本,一併著録其原刻及續刻年,原刻及後印年。如《陳書》之“宋紹興間眉山刻宋元明遞修本”,《春秋屬辭》之“元至正20年至24年休甯商山義塾刻明弘治6年高忠重修本”。著錄時原刻年在前,修補續刻年、後印年在後。 ④ 重刻、翻刻、覆刻、影刻本,一併著錄其原刻及重刻、翻刻、覆刻、影刻年。重刻、翻刻、覆刻年著錄在前,所據原本之刻年著錄在後。如《新語》之“明天啟元年朱謀誠覆刻弘治15年李廷梧刻本”,《越絕書》之“明嘉靖30年梅守德重刻正德4年劉恒刻本”,《大唐六典》之“清傳寫明嘉靖23年浙江按察司刻本”。 ⑤ 叢書版本著錄除參照上述條例外,還有一些特殊情況:若叢書經匯印前人刻版成書者,應將原刻及匯印年代一併著錄,如《頤志齋叢書》之“清咸豐至同治間山陽丁氏六藝堂刻同治元年匯印本”。若叢書另種則需同時著錄叢書,叢書刊刻週期或長或短,會出現另種刻年與叢書刻年不一致的情況,版本年代一般依叢書刻年著錄,如叢書刻年跨度大,亦可依另種刻年著錄。如《周易通解》之“民國十一年吳興劉氏嘉業堂刻吳興叢書本”。若是一書單刻印行在先,編入叢書在後,即依單刻年代著錄,或者仍作叢書本處理,或者不作叢書本,但在附注項中注明。如《周易通論月令》之“清道光十四年一經廬刻本”,“此書後編入《一經廬叢書》”。 ⑥ “序年”。在舊時書目中,時有“某某年序刻本”的著錄,這是因為雖知大致年代而不能確定具體刻年,且依原刻序跋之年(序跋説明作序時其書即將付刻的)著錄作出版年。後世大都認同承襲,如大學教材《圖書館古籍編目》就說:“書內沒有題出版年,只有序跋文的年代,參照刻風、字體、紙張等條件確認刻書時間與序年大體一致時,可以序年作出版年,但在著錄出版時間時,應寫明某某年序,並在附注項內注明。”也有的著錄條例規定“將出版年代著錄為“某朝某某間刻本”,如《春秋正旨》之“明萬曆間刻本”(參見“《中國古籍總目》著録條例”)。 2、出版地,即版本的出版所在地,通常是指出版者的所在地。出版項中出現的地名有需要注意的地方: ① 出版地與刻書地之異同。出版地與刻書地通常是一致的。比如“宋紹興間臨安府刻本”《周易正義》,臨安府是出版地,府署在杭城刊刻地即在杭城。“宋嘉定間建安蔡琪一經堂刻本”《後漢書注》,建安既是出版者蔡琪的籍貫地,又是其“一經堂”所在地,也是《後漢書注》付梓之地。又如“明末虞山毛晉汲古閣刻本”《三國志》,汲古閣在虞山,刻書也就在閣中。但也有例外的情況。比如北宋國子監刻本,出版者國子監在京師汴梁,但絕大多數送浙江開版,實際上是浙江刻本的風格。又如“南宋紹興間兩浙東路茶鹽司公使庫刻本”《資治通鑒》,出版者兩浙東路茶鹽司官署設在臨安府,但刻書是在紹興府。象這種情況的版本,一般不再出現刻書地。所以嚴格地稅,版本項著錄的地名只是出版者所在地,而不是刻印書書籍之地。 ② 出版地與出版者籍貫地之辨別。古籍著錄條例一般規定:“凡個人刻印的書,應著錄出版者的籍貫、姓名及其齋堂室名。”(參見《圖書館古籍編目》)在大多數情況下,私家刻本的出版地與出版者籍貫地是一致的。如著錄“明新安吳勉學刻本”、“明吳興淩濛初刻本”、“清吳縣黃丕烈士禮居刻本”等,出現在出版者籍貫處的地名也就是出版地。但也有不一致的情況,比如出版者任官、遊學外地所刻之書。如“明余姚聞人銓刻本”《舊唐書》,余姚是聞人銓的籍貫地,書卻是他在蘇州任上刻印的;“清道光7年高郵王引之刻本”《經義述聞》,高郵是王氏籍貫地,出版地在北京;“清道光間旌德呂氏刻本”《春秋左傳詁》,旌德是出版人呂培的籍貫地,出版地卻在金陵。這種情況舊時書目大多不作反映,只著錄出版者籍貫地,而對事實上的出版地忽略不計。較規範的做法是二者都著錄,如“明正德12年閩中廖鎧關西刻本”《史記》;“清同治四年湘鄉曾氏金陵刻本”《船山遺書》。象這樣版本項出現二個地名,應能分辨哪個才是出版地。 ③ 出版地一般都著錄其原題地名(不改為今地名)。如“清歙縣鮑廷博知不足齋刻本”,實際上鮑氏祖籍歙縣,後移籍浙江桐鄉,築樓藏書、刻書抄書,但其刻抄書籍喜歡題名祖籍地,著錄時也就“名從主人”了。又如“清都城琉璃廠刻本”《明季稗史彙編》,即據原題著錄,不必改成北平或北京。 3、出版者,指書籍出版的“責任人”和“版權所有者”。按性質、身份分作機關團體、個人和書商三類,所刻之書即傳統說的官刻本、私家刻本和書坊刻本。出版者也是版本項著錄的重要內容,其中有些問題應予注意: ① 官府名與官方負責人名並著之辨別。 ② 出版者與藏版者之辨別。古籍版本的扉頁上或刻識某某處“藏板”。“藏板”表示對書版的專有權和使用權,或即“版權”之意。鐫刻“藏版”通常有二種情況,一是藏板者即出版者,如清代北京劉氏聚珍堂刻本《四書五經》的扉頁鐫識“京都隆福寺街路南聚珍堂書坊梓行”雙行牌記,版心鐫識“聚珍堂藏板”。二則藏板者並非出版者,因為書林中專售書版,出讓版權的事相當普遍。所以僅知道“藏版”處是不能貿然據為出版者著錄的。若已明確出版者的版本一般無需著錄藏板者,而著錄藏板者的版本大都是出版者未詳的版本。 4、版本類型: ① 各種印本與寫本之辨別。 ② 注意刻印鈔寫之特點,如翻刻與影刻、傳抄與影抄、初印與後印、單色與套印、單刻與叢書、木活字與銅活字、手稿與抄寫稿、初稿與定稿等。 ③ 注意版式特徵,如寫刻與仿宋、大字與小字、黑口與白口、朱印與藍印、紅格抄與藍格抄等。 5、批校題跋,要注意著錄的是名家批校題跋,還是普通批校題跋;是親筆批校題跋,還是過錄批校題跋。 三、其他著錄項的版本揭示 1、附注項中的版本資訊: 2、書名項中的版本資訊: ① 同書異名之辨別。 ② 書名冠詞。 ③ 分卷差異之辨別。 ④ 附錄及卷目。 3、著者項中的版本資訊:副著者。 4、稽核項中的版本資訊:殘缺。 第二節:版本目錄的類型 版本目錄是指那些專門或主要記錄版本特徵,不涉及或少涉及圖書內容的書目。版本目錄主要用於藏書目錄,尤其是私家藏書目錄,史志目錄大都不記或少記版本。以“辨章學術,考鏡源流”為宗旨的敘錄體目錄,如宋晁公武《郡齋讀書志》、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清《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等,其解題、提要雖亦偶及版本,可供參資,但畢竟是以平議圖書內容為主,故不在版本目錄之列。 黃永年先生將版本目錄分為四類:1、(標注版本的)藏書簡目;2、(為舊本書撰寫的)題跋;3、(題跋和書目合一的)藏書志;4、綜合(的)版本目錄。其中第四類綜合版本目錄,按其目錄性質,應屬知見經眼目錄。現分別敍述如下。 一、簡單注記版本的藏書簡目 藏書簡目是指僅對版本作簡單著錄(注記、標注)的版本書目。最簡單的著錄只注記“宋本”、“元本”,“刻本”、“抄本”,如清初錢謙益《絳雲樓書目》、錢曾《述古堂書目》等,舊時私藏書目最多這類“帳簿”式的簡目,因為只是自用,無需詳細。因其簡單,容易速成,因其簡單,參資少益。完整的版本注記應包括年、地、人等基本著錄要素,如《中國古籍善本書目》。完備而體例嚴整的版本著錄約形成於清康熙之後,孫從添《藏書紀事》是其標誌。詳備的並注記版框、書口、行款等屬於“附注項”的內容,版本資訊更為豐富,如臺灣《中央圖書館善本書目》。這種簡目已具有向藏書志過渡的特徵,或可稱之准藏書志。可見藏書簡目所記錄的版本信息量差異甚大,不可一概而論。自然是體例完整、資訊詳備者參考價值大,標注疏略者使用價值低。 二、鑒賞、考訂版本的藏書題跋記 題跋雖無目錄之名,卻有目錄之實,是傳統目錄的一種特殊形式體裁。題跋本是文章的一種體裁。古人云:“文章家取要言不煩、以少為貴者立三格:曰贊、曰銘、曰跋,皆具體而微。譬諸蝘蜒,以分寸之身,頭角四肢,宛然屈信變化,與神龍無異。”(《汲古閣書跋》天台摩珂衍人正止《毛子晉諸刻題跋引》)題跋文體通常用於古人對金石書畫古本的鑒賞或校讀,題寫在原作卷尾,故稱之跋。題跋屬隨筆劄記,隨趣而志,意到即就,寥寥數語,通部會歸。題跋不是為編目而作,但題跋描述的物件是圖書及其他文獻,所以也發生揭示圖書的作用,於是,輯錄零散單篇書跋而成的題跋集、題跋記也就具備了目錄的性質和意義。明人胡震亨說:“書之有題辭也,昉劉向較上敘錄。”(《汲古閣書跋》胡震亨《毛子晉諸刻題跋引》) 題跋文體的獨立城格和題跋集的產生約始于宋代。漢晉人文集無題跋,至唐集韓柳文中,才有“讀某書”、“讀某文題其後”之名。洎北宋歐陽修、曾鞏,始有跋語,“自坡仙、涪翁聯鑣樹幟,一時無不效顰”,宋別集中比比皆是,(《汲古閣書跋》,毛晉《〈容齋題跋〉跋》)並出現歐陽修《集古錄跋尾》、董逌《廣川書跋》、《廣川畫跋》等題跋集,以及後人輯錄單刻的《六一題跋》、《後村題跋》、《海嶽題跋》、《晦庵題跋》、《容齋題跋》、《宛丘題跋》等。但宋人題跋集多為金石書畫跋。直到明末清初,藏書跋方始見多,而乾嘉以降,更是層出不窮,最受藏家、學者青睞。 書跋本是自由的隨筆散文,只要圍繞書本,海闊天空,伸縮自如,可以談論版本,也可以評騭內容,沒有什麼限制。然而宋人多金石書畫題跋,金石書畫題跋多鑒賞、考訂,此為一傳統。明末清初以降,舊書版本亦成古物,故藏家、學者題跋並多以版本鑒賞、考訂為主,鑒賞版本時代、地域特徵,考訂版本源流與文字異同。故傳存至今的藏書題跋集,不是沒有對圖書內容的評價議論,然終以版本鑒賞、考訂為主流。題跋紀錄的是作者的版本研究心得和成果,其學術含量遠比一般版本著錄為高。如蕘圃藏書題識 “癸亥重陽前一日,訪友上津橋,過一骨董鋪中,適見是書,知為嘉靖時我郡袁氏所刊。主人重其有欽遠遊跋,索青蚨三星,余遂攜歸。明日瞿木夫招為登高之會,泛舟楞伽山下,坐間知有袁壽階。壽階固謝湖公族孫也,因攜示彼。壽階一見稱快,云此刻家藏尚未收得,欲豪奪而去。余亦許之,但須作跋數語以紀其事。余思謝湖一號石湖漫士,而壽階云謝湖草堂離石湖不遠,今此書因放舟石湖,為壽階所見,仍歸袁氏,可謂遇合之奇矣。蕘翁黃丕烈識。” “越歲己巳,壽階遽歿,遺籍失守,此書余仍易得。蓋在袁氏為家刻之可寶,而在人間為古本之難求,因代儲之。暇日當倩人影寫一本,以廣其傳。近聞江丈艮廷家有傅崧卿本,不知即是此刻否。袁刻《大戴禮世》尚有流傳,惟此《夏小正》竟絕無得有矣,勿輕視之。丁丑仲夏復翁記。” 藏書題跋集大多是限以某家藏書的題跋集錄,細分有三種類型:① 藏書家本人撰寫的藏書題跋集錄。如清錢曾《讀書敏求記》、陸心源《儀顧堂題跋》、近人李盛鐸《木犀軒藏書題記》等。② 以藏書家本人題跋為主,兼及他人題跋的集錄。如清吳騫撰、吳壽暘輯《拜經樓藏書題跋記》,清黃丕烈撰、繆荃孫輯《士禮居藏書題跋記續》等。③ 匯錄眾家題跋的匯錄。如瞿士良輯《鐵琴銅劍樓藏書題跋集錄》。除此之外,尚有不限於一家私藏的某人題跋集,如顧千里《思適齋書跋》,乃其四處觀書、校書之跋的匯錄,它反映的版本並非一家私藏,顯然具有知見目錄之性質。 三、注記、鑒賞、考訂版本兼有的藏書志 張金吾《愛日精廬藏書志》的體制結構:書目著錄、題跋、輯錄序跋、解題合而為一。顧千里:“開聚書之門徑,標讀書之脈絡。” 瞿鏞《鐵琴目錄銅劍樓藏書》、陸心源《皕宋樓藏書志》、丁丙《善本書室藏書志》、繆荃孫《藝風藏書記》、傅增湘《藏園群書題記》等。 四、綜合注記版本的知見經眼目錄 所謂知見經眼目錄,顧名思義,是指其著錄的並非一家私藏或公藏之書,而是訪書所知所見的版本,所以一般也可稱作訪書目錄。訪書目錄是清後期新起的一種目錄類型,它有二種形態。先是《四庫簡明目錄》問世以後,治版本者往往利用它來注記版本,即在《簡目》著錄之書下批註自己所知所見的版本。其典型即為邵懿辰《四庫簡明目錄標注》和莫友芝《郘亭知見傳本書目》。邵氏《標注》成於道咸時期,莫氏《書目》成于同治時代,雖然一時未及刻印,但傳抄者眾,甚至被人用作底本來增補批註,如孫詒讓、黃紹箕之批註邵氏《標注》,傅增湘之增補莫氏《書目》。《宋元舊本書經眼錄》問世以後,“世競傳之”,效尤者日眾。作為版本目錄學訓練的一種傳統“功夫”,這種在目錄書上批註版本的方法在清末民初的版本目錄學者中大為流行,朱學勤批點《四庫簡明目錄》,顧起潛先生也曾做過,但多未傳世。書商販書也常用此法記錄版本,著名者亦成為版本目錄,如孫殿起《販書偶記》、雷夢水《續編》,王文進《文祿堂書目》。還有象張之洞《書目答問》這樣的舉要、推薦書目,也具有這種“一書一目”著錄版本的性質。第二種依然是“一本一目”的著錄形態,但所錄之書並非一己之藏,而是訪書所知所見的版本,如莫友芝《宋元舊本書經眼錄》、楊守敬《日本訪書志》、傅增湘《藏園群書經眼錄》等。 知見經眼錄與其他版本目錄的區別在於所錄之書的收藏屬性,而不限目錄體制,故可以是簡目,也可以是藏書志,甚至題跋記。
/
本文档为【常用版本目录格式】,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