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供应链金融与产业集群发展研究[1]

2011-05-31 11页 doc 102KB 31阅读

用户头像

is_076205

暂无简介

举报
供应链金融与产业集群发展研究[1]供应链金融与产业集群发展研究 供应链金融与产业集群发展研究 一、 供应链金融与产业集群概述 1. 供应链金融概述 供应链金融(Supply Chain Finance),SCF,是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一个专业领域(银行层面),也是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一种融资渠道(企业侧面)。 供应链金融,指在供应链生产活动中,银行灵活运用金融产品和服务将核心企业和上下游企业联系在一起,使物流产生价值增值的一种融资模式。主要涉及三方主体:客户、物流企业和银行,其中客户包括核心企业及与其构成供应链联盟的上下游企业和最终用户。供应链金融的最大特点就是...
供应链金融与产业集群发展研究[1]
供应链金融与产业集群发展研究 供应链金融与产业集群发展研究 一、 供应链金融与产业集群概述 1. 供应链金融概述 供应链金融(Supply Chain Finance),SCF,是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一个专业领域(银行层面),也是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一种融资渠道(企业侧面)。 供应链金融,指在供应链生产活动中,银行灵活运用金融产品和服务将核心企业和上下游企业联系在一起,使物流产生价值增值的一种融资模式。主要涉及三方主体:客户、物流企业和银行,其中客户包括核心企业及与其构成供应链联盟的上下游企业和最终用户。供应链金融的最大特点就是银行在供应链中寻找出核心企业,并以其为中心出发点,为供应链提供金融支持,最终将所有客户连成一个整体。通过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一方面资金注入到处于相对弱势的上下游配套中小企业,整个“链条”的运转被激活,从而有效解决供应链失衡问题;另一方面,银行信用融入上下游企业的购销行为,增强了中小企业的商业信用,改善了其谈判地位,使供应链成员更加平等地协商和逐步建立长期战略协同关系,进而提升供应链的竞争力。 供应链金融是跨入21世纪后,企业适应全球竞争的有效途径。加入WTO使中国企业更直接地感受到全球市场的激烈竞争,用供应链思想指导运作,已经为各类企业所重视。但一直困扰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却直接影响了产业链的正常运转,成为我国供应链健康快速发展的掣肘。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创新发展,为突破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瓶颈,拓宽融资渠道,加强供应链的整体竞争力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   《欧洲货币》杂志将供应链金融形容为近年来“银行交易性业务中最热门的话题”。一项调查显示,供应链融资是国际性银行2007年度流动资金贷款领域最重要的业务增长点。在肇始于次贷问题的金融危机中,供应链金融在西方银行业的信贷紧缩大背景下一枝独秀,高速增长的态势依然。    一般来说,一个特定商品的供应链从原材料采购,到制成中间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在这个供应链中,竞争力较强、规模较大的核心企业因其强势地位,往往在交货、价格、账期等贸易条件方面对上下游配套企业要求苛刻,从而给这些企业造成了巨大的压力。而上下游配套企业恰恰大多是中小企业,难以从银行融资,结果最后造成资金链十分紧张,整个供应链出现失衡。“供应链金融”最大的特点就是在供应链中寻找出一个大的核心企业,以核心企业为出发点,为供应链提供金融支持。一方面,将资金有效注入处于相对弱势的上下游配套中小企业,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和供应链失衡的问题;另一方面,将银行信用融入上下游企业的购销行为,增强其商业信用,促进中小企业与核心企业建立长期战略协同关系,提升供应链的竞争能力。在“供应链金融”的融资模式下,处在供应链上的企业一旦获得银行的支持,资金这一“脐血”注入配套企业,也就等于进入了供应链,从而可以激活整个“链条”的运转;而且借助银行信用的支持,还为中小企业赢得了更多的商机。 2.产业集群概述 产业集群是指在特定区域中,具有竞争与合作关系,且在地理上集中,有交互关联性的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金融机构、相关产业的厂商及其他相关机构等组成的群体。不同产业集群的纵深程度和复杂性相异。代表着介于市场和等级制之间的一种新的空间经济组织形式。   许多产业集群还包括由于延伸而涉及到的销售渠道、顾客、辅助产品制造商、专业化基础设施供应商等,政府及其他提供专业化培训、信息、研究开发、制定等的机构,以及同业公会和其他相关的民间团体。   因此,产业集群超越了一般产业范围,形成特定地理范围内多个产业相互融合、众多类型机构相互联结的共生体,构成这一区域特色的竞争优势。产业集群发展状况已经成为考察一个经济体,或其中某个区域和地区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从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角度看,产业集群实际上是某种产品的加工深度和产业链的延伸,在一定意义讲,是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   从产业组织的角度看,产业群实际上是在一定区域内某个企业或大公司、大企业集团的纵向一体化的发展。   如果将产业结构和产业组织二者结合起来看,产业集群实际上是指产业成 群、围成一圈集聚发展的意思。也就是说在一定的地区内或地区间形成的某种产业链或某些产业链。   产业集群的核心是在一定空间范围内产业的高集中度,这有利于降低企业的制度成本(包括生产成本、交换成本),提高规模经济效益和范围经济效益,提高产业和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从产业集群的微观层次分析,即从单个企业或产业组织的角度分析,企业通过纵向一体化,可以用费用较低的企业内交易替代费用较高的市场交易,达到降低交易成本的目的:通过纵向一体化,可以增强企业 生产和销售的稳定性;通过纵向一体化行为,可以在生产成本、原材料供应、产品销售渠道和价格等方面形成一定的竞争优势,提高企业进入壁垒;通过纵向一体化,可以提高企业对市场信息的灵敏度;通过纵向一体化,可以使企业进入高新技术产业和高利润产业等。   产业集群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如按形成机制可分类为市场主导型产业集群和政府主导型产业集群;按要素配置可分类为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资源密集型产业集群、技术密集型产业集群;按产业类型可分类为传统产业集群和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按资金来源可分类为外资主导型产业集群和内资主导型产业集群;按企业类型可分类为几个大企业主导型产业集群、中小企业主导型产业集群和单个龙头企业带动型产业集群;按创新程度高低可分为模仿型产业集群和创新型产业集群。 二、 我国供应链金融发展历程及现状 2001年下半年,深圳发展银行在广州和佛山两家分行开始试点存活融资业务 (全称为 “动产及货权质押授信业务”),年底授信余额即达到20亿元人民币。利用特定化质押下的分次赎货模式,并配合银行承兑汇票的运用,结算和保证金存款合计超过了20亿元。之后,从试点到全系统推广,从自偿性贸易融资、“1+N”供应链融资,到系统提炼供应链金融服务,该行于2006年在国内银行业率先推出“供应链金融”品牌,迄今累计授信出账超过8000亿元。 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供应链金融在我国仍是一个较新的商业活动。2005年,深发展先后与国内三大物流巨头——中国对外贸易运输(集团)总公司、中国物资储运总公司和中国远洋物流有限公司签署了“总对总”战略合作协议,正式拉开了我国供应链金融活动的序幕。但短短一年多时间,已有数百家企业分享到了供应链金融平台带来的融资便利与物流增值,展现出它的魅力。据统计,仅2005年,深发展探索的“1+N”供应链金融模式就为其贡献了2500亿的授信发生额,0.57%的不良率,以及约25%的对公司业务利润贡献率。截止到2006年9月末,三家合作物流公司从中新增物流与货押监管货值累计将近500亿元。 2008年下半年开始,因为严峻的经济形势带来企业经营环境及业绩的不断恶化,无论是西方国家还是我国,商业银行都在实行信贷紧缩,但供应链融资在这一背景下却呈现出逆势而上的态势。根据2009年一季报数据,六家上市银行(工行、交行、招行、兴业、浦发和民生)一季度新增贴现4558.25亿元,较去年底增长66.4%,充分显示出中小企业对贸易融资的青睐及商业银行对供应链结算和融资问题的重视。   供应链金融巨大的市场潜力和良好的风险控制效果,自然吸引了许多银行介入。深发展、招商银行最早开始这方面的信贷制度、风险管理及产品创新。随后,围绕供应链上中小企业迫切的融资需求,国内多家商业银行开始效仿发展“供应链融资”、“贸易融资”、“物流融资”等名异实同的类似服务。时至今日,包括四大行在内的大部分商业银行都推出了各自特色的供应链金融服务。 同时,随着外资银行在华业务的铺展,渣打、汇丰等传统贸易融资见长的商业银行,也纷纷加入国内供应链金融市场的竞争行列。 三、 我国产业集群发展总体特点 (一)产业集群分布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中西部地区尚处于培育期 我国当前的产业集群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特别是集中在江苏、浙江、山东和广东四省。由于当前我国产业集群主要集中在制造业,我们按制造业产业集群的分布情况统计(以县为单位的行业产量占全国比重前十位的区域为产业集群区),东、中、西部地区的产业集群数量比例约为79:12:9,东部地区远远高于其他两个地区,其中江苏、浙江、山东和广东四个省约占全国制造业产业集群总数的54.5%。中西部地区的产业集群尚处于培育期,其中中部地区的河南、湖南、湖北和西部地区的四川所分布的制造业产业集群数量相对也较多。 表4 全国产业集群区域分布和特点(制造业) 地区 数量(个) 占全国比重(%) 东部地区 3630 78.8 其中江苏 678 14.7 山东 661 14.4 广东 608 13.2 浙江 561 12.2 中部地区 557 12.1 其中河南 177 3.8 湖南 105 2.3 湖北 98 2.1 西部地区 418 9.1 其中四川 112 2.4 广西 60 1.3 合计 4605 100 (二)东部地区的产业集群对市场环境依赖性高,中西部地区以资源依赖型为主 按区位熵1计算各个地区的相对优势产业可以发现,各地区区位熵大于1的优势产业数量相对较为均衡,东、中、西部地区的比例约为2:1:1.2。东部地区的优势产业门类非常丰富,既有农副食品加工、食品制造、家具制造等技术含量低的产业,也有各种设备制造、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计算机及各种电子仪器仪表制造等技术含量较高的产业。中西部地区主要为资源初加工的产业,如农副食品加工业、烟草制品业、金属与非金属矿物,多为资源依赖型产业。 表6 中国各地区优势产业分布 地区 区位熵大于1的产业个数 相对优势产业 东部地区 133 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纺织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家具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橡胶制品业;塑料制品业;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它电子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工艺品机及其它制造业 中部地区 68 农副食品加工业;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 西部地区 82 饮料制造业;烟草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医药制造业;非金属矿物;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比较不同区域产业集群的聚集度、出口率、创新率和增长率可以发现,不同区域产业集群的平均规模差异不大,基本都保持在5%以上;东部地区产业集群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出口率和创新率都比较高,其中出口率是中、西部地区的2-3倍,尤其是广东、浙江、江苏等地,这说明东部地区产业集群发展对市场环境的依赖性较强,外向型和创新型产业集群所占比重大。中部地区优产业集群的利润水平较高、增速也较快,显示中部地区的产业集群发展有很大潜力;西部地区的产业集群利润率较低,增速也较慢,显示西部地区的产业集群还处于培育期,仍以资源的初加工为主。 (三)产业集群的主导产业以制造业为主,尚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 我国产业集群广泛分布在第一、二、三各个产业中。第一产业如山东寿光蔬菜产业集群、云南普洱茶产业集群;第三产业如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的金融、物流、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第二产业的产业集群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绝大部分为制造业产业集群,多为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中低端的生活消费品,如纺织、服装、鞋业、标牌、玩具、家具、机电、不锈钢器具等,整体上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 我们以聚集指数来分析制造业的区域集中情况,可以发现,我国制造业聚集程度高的行业主要有化纤制造、烟草制品、饮料制造、有色金属冶炼、各种仪器仪表设备制造等。在这些聚集指数较高的行业中,有一部分行业本身规模大、聚集指数又高,行业整体的集群现象较为显著,如化学纤维制造业、各种仪器仪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等;一部分行业由于其产业规模小、产业区域个数小,因而集聚指数比较高,但行业整体的集群现象并不显著,这些产业主要是技术依赖程度较高的产业,如航空航天工业;一部分行业受资源约束,聚集指数高,行业整体的集群现象业较为显著,如烟草制品业、饮料制造业等。 表8 我国聚集指数较高的行业(制造业) 行业 聚集指数 行业 聚集指数 化学纤维制造业 0.53 烟草制品业 0.51 饮料制造业 0.50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 0.48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0.48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 0.48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 0.47 专用设备制造业 0.45 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 0.45 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 0.42 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 0.41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0.40 注:聚集指数反映了某一产业在区域分布上的不均衡程度,该值越大,说明该产业在某些地区的聚集程度越高。 除此之外,还有很大部分产业,尽管其整体集聚指数不高,但集群现象显著。原因是其产业规模大、行业分布广、产业区域个数多,几乎是全国每个县都有相应的产业,从而使得行业集聚指数较低,而按单个地区来看,以产业内企业数量、从业人员等指标衡量,产业的集群现象非常显著。主要是一些消费类产业,如纺织、鞋帽、机电等。以纺织服装业为例,其集聚指数仅为0.36,与全国平均水平持平,但纺织服装业的产业集群现象非常典型,产业集聚度超过3%的区域在全国共有22个,远远超过烟草、化学纤维制造等整体产业聚集指数较高的行业,其中浙江绍兴县在丝绢纺织及精加工业上的产业集聚度高达34.32%。 (四)产业集群主体以中小企业为主,少数大型企业正在引领产业集群发展 我国产业集群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正在进行升级和转型,在这个过程中,集群内的企业规模将会不断扩大、竞争力会不断提高,大企业在产业集群中的作用会越来越突出。但现在这个阶段,我国产业集群主体仍以中小企业为主,仅有少数大企业在引领产业集群发展。其中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从集群发展的历史来看,由于计划经济时代我国国有工业经济主要集中在中西部,集中在大城市,而产业集群却发端于东部,特别是东部沿海的中小城市和农村,资本稀缺、规模小、起点低等特点,使得中小企业密集一直是我国产业集群的一个突出特点。第二是有产业性质所决定的。由于我国产业集群主要集中在纺织、服装、鞋业、玩具、家具、家电等产业,这些产业的企业进入门槛低,规模效应不显著,且企业规模小、运行灵活等特点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下还是一大优势,大规模生产反而会是包袱,因此以中小企业为主体就成了我国众多此类产业集群一个共同特点。 在东部地区广泛分布的130多个纺织业产业集群中, 2005年的企业平均产值为825万元,仅为全国规模以上企业单位规模的15%。如西部的成都鞋业产业集群,全部是由民营企业构成,且90%以上的是日产2000双以下或年均产值在50万元左右的中小民营企业。2005年限额以上制鞋企业仅有60多家,占全部企业数量的5%,年均产值400万元左右,产值过千万元的企业仅有20多家。再如广东中山市,作为我国产业集群分布的主要区域,全市共有10个以专业镇为单位的产业集群,2004年企业平均产值多在1000万元以下,最大的为家电产业集群,1712万元,最小的为灯饰产业集群,仅有227万元。 (五)产业集群形成与经济开放有内在的逻辑关系 我国产业集群兴起与发展主要得益于三个条件:传统的手工业优势、市场化的制度环境、不断扩大的内外市场需求,其中后两个因素都同我国经济开放密切相关,因而可以说我国产业集群的发展同经济开放有着内在的逻辑关系,市场力量主导了我国产业集群的发展。 价格改革和对外开放是我国经济开放的中心环节。价格改革从终端产品和居民消费品市场开始,逐步向上游产业推进,这就意味着在下游产业可以按市场价格出售商品时,上游产业还暂且按计划价格销售产品。在我国传统的产业布局下,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以重工业为主。由于全国市场对居民消费品的强大需求,刺激了江浙一带服装、纺织、制鞋、机电、小手工等传统产业的发展,结合先行建立起市场经济体制,从而确立了经济转型过程中的竞争优势。这就为东部地区产业集群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随后逐步扩大的对外开放,使得我国外贸需求大幅增长,同时与全球经济的融合又给我国带来了大量外商直接投资。在内外需求的刺激下,在外商直接投资的带动下,结合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我国东部地区的产业集群在数量、类型和品质上都有了显著提升,众多集群在市场竞争中开始成熟起来,产业集群发展整体上进入了转移和升级阶段,中、西部地区的产业集群也随之快速发展起来。 在产业集群形成过程中,究竟哪些因素在起决定性作用?是资源禀赋,还是社会文化,或是政府推动?不同的产业集群有不同的决定因素,但市场力量主导集群形成是我国产业集群成功发展的重要特点。 (六)政府在推动产业集群发展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产业集群最初大都发生在包括资源、人力、文化等自然条件较好的地方,是自发产生的。但随着各地对产业集群发展的规律和作用认识的加深,各级政府制定了有利于产业发展的系列文件,提出了加快产业集群的各种措施,从而使我国拥有产业集群区域越来越多。 地方政府在推动本地产业集群发展中主要发挥了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是出台系列政策引导和鼓励集群发展。如2003年9月江苏省出台的《关于培育产业集群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意见》、2004年11月广东省在出台的《关于建设产业升级示范区加快产业集群发展的意见》、2004年12月福建省出台的《关于加快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的若干意见(试行)》等都是有关产业集群的专项政策。二是主导工业园区以集群方式发展。我国目前有上万个工业园区,工业园区建设与产业集群发展有重大关联,各地园区建设大多都遵循了“园区集群化”的发展思路,通过自发和自主选择园区的主导产业,使得各园区集群现象显著。 4、​ 供应链金融与产业集群的关系 产业集群不仅强调相关企业在一定地域意义上资源、产业的聚集,更有产业上的专业化特征。它们在价值链/供应链上存在横向的规模化和一定产业范围内纵向的专业化,这种横向的规模化不仅仅体现于生产制造上,同时也在产业链各专业方向如研发、物流、营销、售后服务等价值环节上得以体现,从而形成集群网络价值链/供应链。如果没有供应链特征存在的集群网络会导致组织内企业生产同质化、无差异的产品,最终的结果是相互间的恶性竞争;如果没有集群网络,供应链系统组织会因只有合作而无竞争而沦为低效率的组织。 产业集群和供应链两者在具体运行过程中相互依存、共同发展,具体体现在: (一)横向和纵向特征的互补 随着信息成本与交易成本的降低,生产沿着技术环节的结点不断的外部化,企业群在垂直与水平两个方向上分解,关联产业在空间上聚集,引起中小企业的“扎堆”,从而形成产业集群。因此,产业集群相当于企业群垂直分解的空间结果,具有以横向规模化的特征。供应链具有和产业集群类似的空间网络结构,但它也可以有单链式供应链的简单形式,它主要强调的是上下游节点企业之间的关系,具有纵向整合的特征。产业集群和供应链的横向和纵向特征互补,正好能从纵横两个方面为提高区域竞争力提供了全面的分析。 (二)地域集中带来的廉价交流和信息技术提供的快速交流之间的互补 产业集群是一种具有地域集中性的本地网络,企业之间的沟通和联系由于地理上的接近而降低成本。供应链网络则通常是跨地域的、分散的,主要通过EDI技术和互联网等途径来实现快速信息传递。前者的低成本沟通和后者的快速响应形成有利的互补,两者的结合能更好的实现信息共享的目的。 (三)生产灵活性与反应灵活性的互补 产业集群中生产常常采取“量体裁衣”、“量身定做”的方式,弹性生产和小批量生产代替了刚性生产和大批量的生产方式,使得企业面对市场变化能够实现产品的快速转换,并在短时间内调节产量。而供应链金融借助物流标准化和电子数据交换(EDI)技术将弹性反应引入生产系统,使得不同生产环节之间实现了无缝连接。这种反应灵活性恰是产业集群生产灵活性的互补。 (四)竞争与合作的互补 产业集群中,企业多从事相同或相近的产业,生产较高同质化的产品。因此,质量、技术、人才的竞争均较外部竞争更激烈,并且越具活力的产业集群其内部竞争越激烈,因为这些竞争更加有利于企业的创新潜能的发挥。而供应链网络上同一条单链供应链的主体为网络上分工明确的技术节点,链内竞争压力较小,其内部则以合作为主,企业主要受到来自链外的竞争压力,主要体现为链间竞争。于是,产业集群的竞争主导性和供应链的合作主导性形成了有利的互补,使竞争和合作共同存在、互相转换、协调发展,增强企业的活力。 供应链与产业集群具有互补的作用,因而进行供应链金融可以促进产业集群的发展和提高其竞争优势,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缓解产业集群内的恶性竞争 由于产业集群具有明显的横向联系特征,内部信息传递成本低,产品相似度高,企业竞争十分激烈,如果不进行供应链金融,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容易产生产品同质化、无差异的倾向,从而导致恶性竞争的发生。供应链金融的纵向整合特征恰好弥补了产业集群的这一缺点,促使产业集群的节点企业专注于其核心领域竞争力,实行技术创新,提升产品质量,并以供应链网络的整体利益为出发点来获取更大的规模效应。 (二)推动产业集群的发展进程 供应链金融强调企业的专业分工,促进产业集群企业产品的异质化,使分工进一步深化,并且对合作伙伴的筛选十分严格,极大地推动了产业集群的合作竞争意识和创新的步伐。因此,供应链金融带动着产业集群由小到大、由低级向高级的演化。 (三)提高产业集群竞争力 供应链金融为产业集群引入了基于信息共享的敏捷反应机制,使得生产和流通中的风险和库存大大减少,降低了产业集群运作中的不确定性,使产业集群能在更短的时间内,用更少的成本,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而且,在供应链全局协调下,产业集群内部各企业明确,整合内外部资源,增强了整个产业集群网络的核心竞争力,使产业集群在本区域乃至全球市场中的地位得以提升。 综上所述,产业集群中供应链金融思想的应用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明确产业集群的供应链金融主体。 产业集群是可以看成是一种“扩展”企业。产业集群的供应链金融主要有以下几类组织:①政府、宏观管理者。②核心企业。③相关中小企业。④其他组织。 从产业集群的各个主体关系来看,产业集群是一种以互补性分工为基础,以互利互惠为原则,通过相互依存的关系往来以一定的正式规则(契约)相互联系在一起的一种生产组织形式。核心企业凭借自己拥有的特质资本(技术、产品、品牌、管理以及优秀文化等),吸附并聚集其上下游企业(合作伙伴),引导着产业集群的发展方向,也是集群的竞争力之所在。因此,从供应链金融的角度来讲,核心企业在产业集群中处于优势地位,成为产业集群的领导者,供应链金融的主体。其他组织形式发挥其相应的管理作用,政府主要是政策引导和公共产品的建设;相关中小企业在在核心企业的引导下在纵向上与其进行协作并形成自己的核心能力,使核心企业不断强化其核心优势;中介机构能把核心企业与相关中小企业紧密结合起来,从而强化联合行动效应,逐渐形成企业网络,使分工进一步发展,集群的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高。 2、构建产业集群供应链运作平台。 供应链金融的主要对象是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实施产业集群的供应链金融,必须构建适合于供应链金融要求的运作平台,使集群供应链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衔接、通畅,各节点企业在相应平台上进行交流与协作,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除构建供应链金融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平台之外,产业集群的良性运作还需其他的硬件和软件环境建设,如构建知识传播体系,可以从建立企业家俱乐部、建立大学或与大学联合成立分校、设立产业链关键环节研究所等入手,建立企业的知识库、知识管理与创新体系、企业知识管理的风险防范体系、知识管理评价体系等。如构建信用平台,通过金融、供应链核心企业、社会中介组织等联合,建立集群内企业信用评价体系,提升集群的整体竞争力等。而构建产业集群供应链运作平台应以区域政府、行业组织、集群核心企业为主,集群内各个行为主体积极参与建设,共建、共享、共同维护。 3、产业集群的供应链的运行机制。 ①产业集群的协调机制。产业集群供应链协调机制在供应链运行中具体有以下几种策略方法:a.集群企业同步供应链计划。实施集群企业同步供应链计划既符合集群整体利益又是集群生存的需要。产业集群把各企业分散的计划纳入以产业中龙头企业为主的整个供应链计划中,集群内企业成员根据共享的市场需求、生产、库存、销售及流程信息而进行的具体生产安排、库存补充等措施,在联合和计划下对产业集群进行整体集成化管理,实现各项活动之间的相互协调与合作,从而使集群供应链有效地降低成本、改进质量、提高性能,对市场需求作出快速反应。b.协调业务流程。产业集群的供应链金融由于信息充分交流共享以及实施同步供应链计划,上下游企业与核心企业便形成步调一致的业务流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一些企业包括产业中的核心企业在供应链环境下合作设计流程并对企业业务流程进行再造或改进,并尽可能将流程机制化,实现协调、紧密、及时、准确和高效率。c.协同管理。一是库存的协同,通过库存的协同,使整个集群的供应链中的库存数据能够实时、快速地在各节点企业间传递,使各企业步调一致,形成合理的供需关系,降低库存水平。二是技术的协同,在产品研发、生产技术、产品质量控制等方面协同管理,在一定条件下共享技术资源,提高整个集群的技术水平,大大降低了集群运作成本。三是人力资源的协同。在集群内部实行人力资源的协同,能充分利用各企业的人力资源,并使人力资源优化配置,提高整体集群的人力资源水平等。 ②激励机制。在产业集群里实施激励机制,首先要进行一个全局性的合作规划,对各个成员的行动进行优化组合,使集群的供应链合作能够达到最佳利益点;其次要在全局规划的基础上,具体分析各个成员的要求,使集群的激励机制实现对成员企业的行动激励和利益的合理分配。一个良好的集群供应链激励机制应该满足以下条件:能够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仍然能保证对成员的有效激励,激励成员提供真实的信息,激励成员采取供应链合作规划所规定的行动;实现供应链合作总收益的合理分配,保持公平性;激励措施的适用范围要广,适应性强,容易实施;实现集群整体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最佳,竞争力最强。  ③集群文化。资源会枯竭,唯有文化才能生生不息。产业集群文化是指有区域上集中的企业在长期发展中逐渐形成的共同信念,它包括价值观、信仰、经营哲学、道德准则、、员工心态,以及由此表现出来的企业共同的风范和精神。它所倡导的信任与合作精神、共享的商业理念和行为、积极创新和奋发向上的事业态度是产业集群供应链运行机制的基础,否则,谈不上集群企业的协调与激励。产业集群是以彼此的共通性和互补性相联结而构成的企业群体。文化是一种“粘合剂”,集群企业因为集群文化所体现的共同的价值观、信仰、经营哲学、管理制度和道德准则而凝聚在一起。 4、产业集群实施供应链金融应注意的问题。 一是要发挥政府的作用。从供应链金融思想在产业集群中的应用来看,对于那些发展良好的极具活力的产业集群而言,物流、信息流是至关重要的,促进物流、信息流高效率的交换和流通,切不能忽视产业集群运作中政府作用,包括政策与信息引导,基础设施、投资环境的改善,和谐的、信用的社会环境的创建,地方品牌和龙头企业的培养等。 二是要建立促成区域经济集成化管理的产业、行业协会、商会等中介机构。政府起引导作用,提供公共政策和服务,而产业集群各企业凝聚(而非简单的聚集)则需要一个中介机构来制定和实施集群内企业共同的行为规范和管理制度,以及建设产业集群组织文化,促成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分工协作。三是建立企业之间的相互信任、密切合作的集群文化。产业集群作为一种“扩展”的企业,它利用文化将所有各自独立的节点企业连结成一个有机整体。一个拥有竞争优势的集群其内部必定包含社会与企业的相互影响、集群企业间的信任、共同的对市场前景以及先进产品技术的洞察。四是产业集群的区域性绝不仅仅是指行政区域,或是以行政区域划分的产业集群,否则,将成为地方保护主义。产业集群供应链只是社会(全球)供应链的一部分,供应链金融思想是在全球范围内集成优势资源,地区产业集群必将加入国际市场分工和进入国际市场竞争,以实现更高的配置效率和更强的竞争力。 1 区位熵是区域某产业销售产值占该地区工业总产值的百分比除以全国该产业销售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百分比的值,区位熵大于1说明该产业在本地区相对其他地区来说具有优势。
/
本文档为【供应链金融与产业集群发展研究[1]】,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