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经济学说史(12)

2011-08-03 28页 pdf 364KB 57阅读

用户头像

is_515661

暂无简介

举报
经济学说史(12) 第十二章新剑桥 学派 坚持和发展J.M.凯恩斯的理论观 点,批判传统的新古典派经济理 论,力图建立与之相对立的新理 论体系,也被称为英国后凯恩斯 经济学。 一、基本理论观点 ™ 1、对传统的新古典派理论的全面否定。 从方法论说,他们主张摒弃新古典派的均衡概念(不论是马歇尔的还是L.瓦尔拉 斯的),树立”历史时间”概念。 罗宾逊认为”凯恩斯革命”的实质在于从”均衡概念”向”历史概念”的转变,《通论》 的基本观点是打破均衡论的束缚,考虑现实生活的特性:过去是不能逆转的,未 来是不能确知的。 罗宾逊认为人们一旦承认一种...
经济学说史(12)
第十二章新剑桥 学派 坚持和发展J.M.凯恩斯的理论观 点,批判传统的新古典派经济理 论,力图建立与之相对立的新理 论体系,也被称为英国后凯恩斯 经济学。 一、基本理论观点 ™ 1、对传统的新古典派理论的全面否定。 从方法论说,他们主张摒弃新古典派的均衡概念(不论是马歇尔的还是L.瓦尔拉 斯的),树立”历史时间”概念。 罗宾逊认为”凯恩斯革命”的实质在于从”均衡概念”向”历史概念”的转变,《通论》 的基本观点是打破均衡论的束缚,考虑现实生活的特性:过去是不能逆转的,未 来是不能确知的。 罗宾逊认为人们一旦承认一种经济是时间中的存在,历史是从一去不返的过去向 着未卜的将来前进的,那末,以钟摆在空间来回摆动的机械比喻的”均衡”就站不 住脚,整个新古典派的传统经济理论就需要重新考虑。 与之相联系,这个学派强调”不确定性”对分析资本主义经济的重要性,认为货币 的存在就是和这个”不确定性”有密切联系;对生产、就业、收入水平起决定作用 的投资之所以易于发生波动,正是由于这个”不确定性”。 他们批判新古典综合派在一些教科书里把传统的均衡概念恢复起来,移植到凯恩 斯理论中去,忽视”不确定性”的重要作用,认为这是一种倒退。 其次,他们坚持凯恩斯对新古典派理论作过的一些批判,如摒弃萨伊定律和资本 主义经济通过市场的自发调节作用总是可以达到充分就业的传统假定;摒弃储蓄 支配投资的传统观点,坚持投资支配储蓄的凯恩斯观点等。 再次,他们彻底否定以边际生产力论为基础的新古典派分配理论,认为这个传统 理论是为资本主义社会收入不均的现状辩护的,在逻辑上是一种循环推理。他们 也用斯拉法的生产价格论否定新古典派的主观价值论和均衡价格论。 2、从不均衡出发对资本主义经济进 行动态分析。 ™ 经济是在历史时间中增长的经济,但它的增长过程 是很不稳定的,因而处于不均衡状态是常规。为了 说明这种不均衡,他们在分析步骤上首先确定为保 证经济按稳定的比率不断增长所需的条件。 他们在哈罗德”有保证的增长率”(即可以保证经济 不断地稳定增长的增长率)公式 G ω=S/V(G ω是有保证的增长率,S是储蓄在国 民收入中的比率,V是资本-产出比率) 的基础上,把社会储蓄倾向(储蓄在国民收入中的 比率)S,分解为利润收入的储蓄倾向 S p和工资收 入的储蓄倾向S ω;这样,他们的增长率方程动态 化。 3、把经济增长理论和收入分配理论 溶为一体。 ™ 认为投资支出不仅是生产和就业水平的决定因素,而且也是 国民收入在利润与工资之间分配的主要决定因素。他们把国 民收入分为利润(或财产收入)和工资(或劳动收入)两大 部分,就社会阶级来说,即划分为工人与资本家两大阶级的 收入;并认为这两个阶级两种收入有着不同的消费倾向或储 蓄倾向。同时,他们还把国民生产分为消费品和投资品两大 部门。 利润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份额除了取决于投资率的高低外, 还取决于利润收入的储蓄倾向(成反比)或消费倾向(成正 比),即利润收入中的储蓄比率愈低或消费比率愈高,则利 润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份额愈大。 资本家的利润大小及其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份额取决于他们 的投资支出和消费支出的大小。 4、以具有垄断因素的不完全竞争作 为微观经济分析的基础。 ™ 各种商品的相对价格(指生产价格而不是市场价格)决定于它们的生产 技术条件和分配关系,而且商品的相对价格与利润率是同时决定的。这 就从根本上否定了以完全竞争为前提的新古典学派的主观价值论和均衡 价格论。 现代资本主义的市场竞争是不完全的,具有垄断因素。他们不认为个别 企业仅仅是市场价格的承受者,影响不了同行业的产品价格,特别是大 公司对本行业产品的价格是可以左右的。 其次,在他们看来,在短期内企业产品的单位可变成本(或称直接成 本)在相当一定的幅度内不随生产的增加而上升,而是不变的;只有产 量超过一定幅度后,可变成本才随之递增,因此,企业的成本曲线不如 传统的新古典理论所述的那样是 U型的。 再次,他们认为工业品价格形成的模式,一般是在可变成本之上加一定 比率的毛利,称为成本加成法。加成比率的大小则主要取决于产品的”垄 断程度”,这是从卡莱茨基那里吸取的观点。这样,在垄断程度一定的情 况下,工业制品的价格水平的变动主要取决于可变成本的变动,特别是 货币工资率的变动,这也是凯恩斯一贯主张的观点。 5、工资决定。 ™ 关于与物价相联系的货币工资率,依据凯恩斯的看法,认为 是由劳资双方的工资谈判决定的。关于货币工资所能购得的 消费品,则受企业资本家的投资决策左右,因为投资率提高 了,势必造成以较多的资源用于投资品生产,消费品生产的 比率相对减少,货币工资的实际价值随之下降。 在他们看来,既然价格变动主要取决于可变成本特别是货币 工资率的变动,而货币工资率又决定于劳资双方的谈判力量 对比,这样,当投资连续增长,投资品与消费品生产的比例 变化,造成利润上升、实际工资下降时,就会促使工人提出 提高货币工资的要求,导致物价-工资、工资-物价的螺旋式 上升的通货膨胀。 在这种情况下,就是大量失业也将难于制止物价的持续上 涨,这也就是英国后凯恩斯经济学对战后通货膨胀和滞胀问 题的解释。 6、政策主张。 ™ (1)承认收入分配不均是重要的社会弊端,争取一个趋向于均等化的 收入分配,是他们主张的一个政策目标。 但是他们的收入均等化政策决不意味着取消利润,因为按照他们的理 论,任何一个合理的经济增长率都需要一定的投资,而在私有制社会 里,利润是保持不断投资的动力。所以,他们所要争取的收入均等化, 不过是一种保持企业资本家利润而使收入分配有所改善的改良主义政 策。 (2)他们认为真正的凯恩斯政策应该既要维持高度的就业水平和增长 率,更要考虑就业和经济增长的内容。因此,他们提出要实行凯恩斯提 出过的对投资进行社会管制的政策。 (3)对于如何制止战后通货膨胀,他们反对以管制工资为主要内容的 收入政策,而主张实行某种含有调整收入分配意义的政策。 ™ 二、罗宾逊,J. Joan Violet Robinson (1903~1983)英国经济学家,新剑桥学派的主 要代表人物。在西方经济学界以尖锐批判传统的新古典经济理论著称。 1、生平和著作。 ™ 罗宾逊夫人出生于英国一个具有独立思想传统 的家庭,本姓莫里斯,祖父是一个基督教社会 主义者,父亲是皇家陆军少将,后任伦敦大学 玛丽王后学院院长。 ™ 罗宾逊夫人于1921年10月入剑桥大学学习经济 学,1925年毕业。次年与剑桥的经济学家A.罗 宾逊(1897~)结婚。 ™ 自1931年起在剑桥大学经济系先后任助理讲 师、讲师、副教授,1965年被选为教授。 ™ 1971年退休转为名誉教授后,仍然活跃于西方 经济理论界,直至病逝。 ™罗宾逊夫人对中国人民怀有深厚的感情。自 50年代起,她曾多次访问中国,发表不少论 著称颂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成就。 ™罗宾逊夫人的论著很多,内容涉及经济理论 的各个方面,从不完全竞争理论到就业理 论,从国际贸易理论到资本理论、分配理 论、经济增长理论,以至对马克思经济理论 提出自己的分析和评论。 主要著作 ™ 《不完全竞争经济学》(1933), 《就业理论引论》(1937), 《就业理集》(1937), 《论马克思经济学》(1942), 《资本积累》(1956), 《经济增长理论文集》(1962), 《经济哲学》(1962), 《经济学──为难之处》(1966), 《自由与必然:社会研究导论》(1970), 《经济异端:经济理论中若干过时问题》(1971), 《现代经济学导论》(1973年与剑桥青年经济学家J.L.伊特韦尔合著) 等。 此外,50年代起先后出版了五卷《经济论文集》(1951~1979),收 有她在各时期写的论文,其中不少对当时西方经济理论的发展有重大影 响。 晚年还自选两本文集:《现代经济学文稿》(1978)和《现代经济学文 稿续集》(1980),作为对自己思想发展的总结。 2、思想理论演变。 ™ 罗宾逊夫人的第一本著作是《不完全竞争经济学》。这是她 在P.斯拉法所写的《竞争条件下的收益规律》(1926)一文 的启示下,对不完全竞争市场的价格决定的一个开创性研 究,与同年出版的美国E.H.张伯伦(1899~1967)所著 《垄断竞争理论》(1933)一书的分析基本一致,两者一起 被认为奠定了西方现代价格理论的基础(见垄断竞争论)。 ™ 但后来,罗宾逊夫人对自己的这本早期著作很不满意,认为 它不过是对A.马歇尔、A.C.庇古的均衡价格理论的前提作了 这样那样的修正,未能跳出传统的静态均衡理论的框框。在 该书出版后,她就放弃了这方面的研究。 ™ 罗宾逊夫人是J.M.凯恩斯就业理论的热诚的信奉者和传播 者,而且对这一理论的形成,也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 1937年出版的《就业理论引论》,是传播凯恩斯思想的一本 简练的著作;在同年出版的《就业理论文集》中,她第一个 把凯恩斯的分析引伸到开放经济体系和国际贸易理论中去。 ™ 罗宾逊夫人认为:”凯恩斯革命”的实质,从方法论说,就是 从传统的均衡概念转变为历史概念。 一旦承认经济存在于时间过程中,历史是从不可逆转的过去 走向不稳定的未来的单行道,那么,建立在钟摆在空间中来 回摆动的机械学比拟基础上的、无时间的均衡概念,就是虚 无飘渺的。 ™ 同时,历史地考虑问题,就要考虑社会、社会关系因素 给予经济的影响。 ™ 这些都是她认为《通论》一书中的重要东西,也是她后来坚 持不渝,并用来批判新古典理论的基本观点。 对马克思的欣赏 ™ 1942年,罗宾逊夫人出版了《论马克思经济学》一 书。 ™ 该书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持否定态 度,认为剥削的存在和利润的来源可以无须通过价 值概念说明,但她自称写该书的目的不是为了批判 马克思,而是为了扭转资产阶级经济学同行的偏 见,提醒他们不应继续忽视《资本论》中许多深刻 的重要思想。 ™ 她赞扬《资本论》对资本主义经济分析的历史观点 和宏观的总量分析,称道再生产表式。 3、罗宾逊夫人的经济增长理论。 ™ ①把经济增长与国民收入分配紧密结合起来,在投资增长过 程中考察利润与工资相对份额的变动趋势。根据她的分析, 在工人将所有收入(工资)用于消费的前提下,利润率取决 于资本积累率(投资与资本存量之比)与资本家利润的储蓄 比率,与前者成正比,与后者成反比。 ②强调经济增长的不稳定性。她首先分析她称之为”黄金时 代”的假想状态(即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和长期充分就业)所 必需的条件,但她作此分析的目的,是为了揭示这一”黄金 时代”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实际中如没有政府干预是不可 能实现的。以后在《经济增长理论文集》中以此假想的”黄 金时代”为基准,分析了种种不稳定增长的类型和原因。 4、对新古典经济理论的抨击。 ™ 争论是从1953~1954年她对新古典综合派的”总生产函数”的批判开始 的。在”总生产函数”的基础上可以得出两个主要结论:①利息率(或利 润率)是由资本的边际产品决定的,这是说,资本之取得利息或利润是 天然合理的;②较高的资本-劳动比率或资本密集型技术总是和较低的 利息率相联系的。 这些带有辩护性的论点,受到罗宾逊夫人的批评。她指出资本价值及其 边际产品价值的计量,本身须先假定利息率为已知,说利息率取决于资 本的边际产品,这是循环推理,不能成立。 1971年,罗宾逊夫人再一次抨击新古典综合派,提出西方经济理论面临 第二次危机的论点。她认为战后西方经济学界一味强调保持充分就业和 经济增长,而不考虑就业的内容和怎样把生产资源和劳动投向有益于社 会的用途;对现代经济生活中存在的大量严重问题,如繁荣中的贫困、 种族歧视、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城市的精神迷惘、人口的过多增长、 战争、经济军事化等等则无能为力,以至熟视无睹。 她认为要解决这些问题,不仅要将社会的、政治的因素纳入经济分析中 去,还必须对未能被彻底否定以至正在复活的传统经济理论的谬误,进 行深入的批判。 三、斯拉法,P. ™ Piero Sraffa(1898~1983) ™ 英籍意大利经济学家。 斯拉法出生于意大利都灵,父亲是意大利商 法教授。斯拉法在都灵读大学预科,并在法 学院注册,但被征兵服役,参加大学考试而 没有随班上课。 ™ 他是意大利共产党创建者A.葛兰西(1891~ 1937)的亲密朋友,又是J.M.凯恩斯的得意 助手。斯拉法1924年开始他的学术生涯,在 佩鲁贾大学法学院任政治经济学教授,1926 年转到撒丁岛的卡利亚里大学任教授。由于 法西斯统治的日益强化,他于1927年夏移居 英国,接受凯恩斯为他提供的剑桥大学讲师 的职位 1、生平。 ™ 斯拉法从1928年秋起约有两年时间在剑桥大学讲 授”价值理论史”和”德国意大利银行制度运行”。 ™ 此后,他一直任剑桥大学三一学院的研究员。 ™ 从30年代初期起,斯拉法就着手收集、考订和编辑 D.李嘉图的全部著作和通信,在最后阶段,由于 M.H.多布(1900~1976)的协助,到1951~1955 年完成了《李嘉图著作和通信集》,共有10卷,先 后于1951~1973年由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 2、不完全竞争理论的线索。 ™ 斯拉法很少出现在世界学术会议上,不轻易发表论著,但是 他的著作却对20世纪资产阶级经济理论有过两次重大突破。 斯拉法于1925年发表了《成本与产量之间的关系》的长篇论 文,1926年发表了《竞争条件下的收益规律》。在这两篇论 文中,斯拉法指出,A.马歇尔的价值理论是难成立的,因为 其最基本的两个组成部分(完全竞争概念和利用相交的供求 曲线来决定价格与产量)在逻辑上是矛盾的。他对于要在单 位成本与产量之间确立一种函数关系进行了批评。他揭露了 传统经济学所普遍使用的完全竞争模式的突出弱点。斯拉法 的这些观点体现了不完全竞争理论的线索。 3、“新李嘉图主义者”。 ™ 经过30多年的准备和琢磨,斯拉法于1960年出版了 《用商品生产商品:经济理论批判绪论》一书。斯 拉法探究的问题是没有生产规模的变动或生产要素 中的比例的变动的经济体系的特征,认为国民纯产 品就是超过补偿生产所需要的产品的”剩余”, 把生产看作是同样的商品既表现为生产资料、又表 现为最终产品的一种”循环的过程”。 这种研究方法正是复兴了古典学派的思想,所以, 他时常被称为“新李嘉图主义者”。 ™ 斯拉法证明了如何有可能解决李嘉图终生困惑而未找出的” 不变的价值尺度”问题。他规定一种”标准合成商品”,或简 称”标准商品”,即经济体系中所生产的合成商品本身配合的 比例,必须等于参加生产该商品所需要的各种生产资料总量 的比例。 当收入分配发生变动时,用标准商品来计量的相对价格就未 变动,除非有了技术的变革。斯拉法还论证了在实际工资为 已知和特定的技术条件下,利润率和相对价格就被决定。如 果实际工资是用标准商品来测定的,那么整个经济体系的实 际工资和利润率之间的一种线性关系就能被确立,如:r=R (1-W)。式中R为纯产品对生产资料的比率,即最大利润 率;r为利润率;W为纯产品中支付工资的比率部分。 斯拉法体系被认为不仅解决了李嘉图在价值问题上遇到的难 题,而且是对新古典理论和边际主义的有力批判,从而激起 了返回李嘉图传统的思潮。 4、《用商品生产商品》一书的影 响——对新古典派的批判。 ™ 斯拉法的理论结构中,生产价格的决定所根据的均 衡条件仅仅在于每个部门的利润率的均等,这个假 说同为获得一定的生产量所必需的生产资料数量的 考察一起,就足以决定分配变量(利润率和工资) 和生产价格之间的关系。因此,这种研究方法是根 据客观材料,而与建立在消费者”偏好”的基础上的 边际主义理论是完全对立的。 这样,斯拉法的理论就对20世纪以来西方流行的”新 古典派理论”提出了严重的挑战。斯拉法的理论分析 促使60~70年代在西方经济学界就资本理论问题展 开了一场激烈争论。 四、卡尔多,N. ™ Nicholas Kaldor(1908~1986) 英国经济学家,新剑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 一。以提出与经济增长论相溶合的收入分配论和 建议以消费税代替个人所得税著称。 ™ 卡尔多出生于匈牙利布达佩斯一个比较富裕的犹 太家庭,父亲是律师。中学毕业后在柏林大学听 课。1927~1930年就读于伦敦经济学院。 ™ 1932年起,任该学院的助理讲师、讲师、副教 授,直至1947年。1947~1949年,去日内瓦任 欧洲经济委员会研究及组主任。 ™ 1949年回英国后,在剑桥大学经济系任讲师, 1952年升为副教授,1966年晋升教授,1975年 退休,转为名誉教授。 1、生平和著作。 ™ 在此期间,他先后担任过印度、锡兰、墨西哥、加纳、英属 圭亚那、土耳其、伊朗、委内瑞拉等国政府的税务顾问,也 出任过联合国拉丁美洲经济委员会的经济顾问。他还两度担 任英国工党政府财政大臣的特别经济顾问。1974年,因其参 政有功,被授予男爵爵位,成为上议院的终身议员。 ™ 卡尔多的经济研究领域很广,从厂商理论到福利经济学,从 资本理论、国民收入分配理论到经济周期、经济增长理论, 从国际贸易理论到货币政策、税收政策。从30年代起写作的 大量论文和, ™ 在1960~1979年间先后编成八卷经济文集: 《价值和分配论文集》(1960)、 《经济稳定与增长论文集》(1960)、 《经济政策论文集》(两卷,1964)、 《经济理论论文续集》(1978)、 《应用经济学论文续集》(1978)、 《税收报告》(两卷,1979)。 2、福利经济学理论。 ™ 提出判别社会福利是否提高的标准。 ™ 帕累托的”最佳状况”的标准是:在一部分人状况得 到改善的同时,没有任何人蒙受损失。但实际上, 采取一项政策,在一般情况下,总会使一些人得到 改善,另一些人受到损失。 ™ 卡尔多提出:假设(不必是实际的)通过重新分 配,使受损失的人从得益者那里得到补偿后,每个 人的状况比变化前都有所改善,即可判断这一经济 变化,使整个社会的福利得到了提高。 3、卡尔多经济增长模式。 ™ 若工资的储蓄倾向等于零,利润的储蓄倾向小于1(即不全用于储 蓄),则经济增长率必须保持同利润率的利润和储蓄比率之乘积相等, 才能使经济不断地稳定增长。 在哈罗德“有保证的增长率”(即可以保证经济不断地稳定增长的增长 率)公式G ω=S/V(G ω是有保证的增长率,S是储蓄在国民收入中的 比率,V是资本-产出比率)的基础上,把社会储蓄倾向(储蓄在国民 收入中的比率)S,分解为利润收入的储蓄倾向 S p和工资收入的储蓄倾 向S ω;这样,他们的增长率方程可用下式表示: (1) 式中Y为国民生产或国民收入量,P为利润量,K为资本量,即利润率; 为资本-产出比率,即哈罗德公式中的V。 若假定工资收入的储蓄倾向S ω=0,则上式成为: (2)这就是说,保证经济不断地稳定增长的条件,是要使经济增长率 满足等式(1)的要求;在S ω=0的情况下,要使增长率等于(利润率 与利润收入的储蓄比率的乘积)。然后,论证这个条件在实际经济生活 中是不可能实现的。 4、收入分配理论。 ™ 卡尔多以凯恩斯的投资-储蓄分析为基础,从宏观入手,结 合经济增长来说明国民收入的分配。 他把国民收入 Y分为利润(或财产收入P)和工资(或劳动 收入W)两大部分;认为利润在国民收入中的相对份额 P/Y 取决于投资率(投资对国民收入的比率 I/Y)和利润的储蓄 倾向(利润中的储蓄比率sp)与工资的储蓄倾向(工资中的 储蓄比率sW)之差。 在通常情况下,工资的储蓄倾向等于零,即sW=0,则利润 的相对份额就取决于投资率和利润的储蓄倾向。投资率愈 高,利润在国民收入中的份额就愈大。利润的储蓄倾向愈 高,则利润在国民收入中的份额就愈低。如果利润全部用于 储蓄,则利润的相对份额将与投资率一致。利润在国民收入 中的份额确定了,余下的即为工资的份额。这个分析是对边 际生产力决定收入分配的传统理论的否定。 卡尔多下列的收入分配方程为例: ™ (1) 式中P、Y、S p、S ω的含义同前列增长率公式;I为投资, 为利润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份额,是投资在国民收入中的比 重即投资率。 设工人消费其全部工资收入,资本家将其利润全部用于储 蓄,即S ω =0,S p=1,则上式变为: =(2)= 这就是说,在上述假定下,利润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份额取 决于投资率。投资率愈高,利润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份额愈 大。设资本家将利润收入一部分用于消费,一部分用于储 蓄,即S p<1,同时工人仍将其全部工资收入用于消费,则 等式(1)变为: =(3)= ™这表明利润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份额除了取 决于投资率的高低外,还取决于利润收入的 储蓄倾向(成反比)或消费倾向(成正 比),即利润收入中的储蓄比率愈低或消费 比率愈高,则利润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份额 愈大。总之,按照英国后凯恩斯经济学的观 点,资本家的利润大小及其在国民收入中所 占的份额取决于他们的投资支出和消费支出 的大小。 第十二章 新剑桥学派 一、基本理论观点 2、从不均衡出发对资本主义经济进行动态分析。 3、把经济增长理论和收入分配理论溶为一体。 4、以具有垄断因素的不完全竞争作为微观经济分析的基础。 5、工资决定。 6、政策主张。 1、生平和著作。 主要著作 2、思想理论演变。 对马克思的欣赏 3、罗宾逊夫人的经济增长理论。 4、对新古典经济理论的抨击。 三、斯拉法,P. 1、生平。 2、不完全竞争理论的线索。 3、“新李嘉图主义者”。 4、《用商品生产商品》一书的影响——对新古典派的批判。 四、卡尔多,N. 1、生平和著作。 2、福利经济学理论。 3、卡尔多经济增长模式。 4、收入分配理论。 卡尔多下列的收入分配方程为例:
/
本文档为【经济学说史(12)】,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