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浅谈会计学专业课程教学的改革与优化

2018-10-05 5页 doc 21KB 24阅读

用户头像 机构认证

精品文档

千万精品文档模板,下载即用

举报
浅谈会计学专业课程教学的改革与优化浅谈会计学专业课程教学的改革与优化 《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 年)》提出了2020 年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和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结构优化、素质较高、富于创新、乐于奉献的会计人才队伍。面对创新性、高素质、讲奉献的人才培养新目标,农业高等院校效仿式、灌输式的会计专业课程教学的局限性和弊端日益凸显,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必须对会计专业课程的结构和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改革,这无论是对推动国家经济发展、专业学科的建设和发展,还是对学生自身的成才,都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 高...
浅谈会计学专业课程教学的改革与优化
浅谈会计学专业课程教学的改革与优化 《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 年)》提出了2020 年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和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结构优化、素质较高、富于创新、乐于奉献的会计人才队伍。面对创新性、高素质、讲奉献的人才培养新目标,农业高等院校效仿式、灌输式的会计专业课程教学的局限性和弊端日益凸显,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必须对会计专业课程的结构和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改革,这无论是对推动国家经济发展、专业学科的建设和发展,还是对学生自身的成才,都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 高等农业院校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1.1 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特色被淡化 上世纪末,由于招生形势的需要,农业高等院校纷纷开办了会计学本科专业。从课程设置来看,理论课除了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程外,很多农业院校还在会计学专业开设了一些涉农的课程,如农业导论、农业企业经营管理和农业经济学等课程。实践课程由于受到实验条件和社会资源的限制,开设非常有限,一般仅对基础会计学和财务会计等课程开设了以会计核算为主的手工实验课程。随着校际教学、科研和人才交流的增加及会计理论和实务的发展和变化,会计专业相关课程所涉及的内容不断丰富,会计人才职业能力的培养备受关注,培养创新型和复合型人才成为各农业高等院校会计人才培养的目标。农业高等院校在修订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时,大多借鉴了财经类院校或985、211综合性高校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大大增加了实践环节的课程,一些分析性、综合性的实践课程逐渐出现并不断完善。同时,专业理论课程得到了重视,课程门数和学时数大幅增加,而涉农课程逐渐变成选修课或从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中消失。 1.2 会计专业课程设置重理论、轻实践 相对于实践教学而言,理论课程的教学对硬件设施的要求相对要低一些,一只粉笔、一块黑板或有多媒体系统就能开展理论课程的教学。而实践教学不仅对教师要求高,而且对硬件设施的配套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机房场地、电脑硬件、会计和财务软件、实验指导资料和实习基地等。农业高等院校在会计实践教学环节的建设上往往跟不上理论教学的步伐,体现在:第一,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不合理。农业高等院校会计专业的总学分一般在160~170 之间,其中,实践教学环节的学分大致在20~30 个学分左右,不足总学分的20%,个别学校甚至在10%以内。实践课程开设不足导致学生动手能力较差,进行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和撰写论文时常常感到无从下手。第二,实践课程以会计核算为主,缺乏针对会计思维形成的训练课程。目前农业高等院校的实验课程主要分为校内模拟实验和校外实习两个部分。校内模拟实验仍然以会计认知和核算为主。虽然,有的学校也设置了综合模拟实课程,如企业经营管理沙盘等,但是,类似的课程太少,学生的专业思维得不到充分的锻炼,职业能力难以形成。同时,放羊式的校外实习大多流于形式。学生实习内容的真实性,实习效果的差异性,考核起来都比较困难。实践课时不够,内容单调,不能满足学生进行会计实践的要求,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懂得基本的会计理论,而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都比较欠缺。 1.3 会计课程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效果差 农业高等院校的会计专业课程教学仍然存在以教师为核心的满堂灌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上,一般较注重会计理论知识的介绍,缺乏对会计理论和会计变迁的探究性讲解,课程缺乏前瞻性;知识讲解趋于表面化,很少有老师能够深入地阐述理论知识的合理性和恰当性;从会计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看,基本还是单向传播的传统方式,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课堂氛围沉闷,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随着多媒体的普及,会计专业教学对多媒体的依赖也日益严重,忽略了案例分析、讨论、微课堂和翻转课堂等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运用。多媒体制作粗糙,教师和学生缺乏互动,使得整个会计课堂教学单调而枯燥,学生体会不到所学知识的趣味性。学生没有学习兴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找不到成就感,教学热情淡化。实验课程教学也存在教学手段单一,缺乏趣味性的问题。学生在实验课上害怕出错,不愿意自己思考问题和动手实践,经常出现老师讲学生就动手做,老师不讲学生就不知所措的现象。教学手段陈旧也体现在校外实习环节。放羊式的校外实习,由于缺乏任务导向,学生不知道要做什么和该做什么本科论文写作情况也非常糟糕,学生偏爱剪刀加浆糊和主观臆断的论文写作模式,不愿意到校外进行调研和实习,也不知道如何结合调研和实习的情况来完成论文。教学手段陈旧,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本来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理论和实践教学环节均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1.4 会计专业课程建设不受重视,课程教学评价机制不合理 涉农学科是农业高等院校的优势学科,因此,对于专业课程建设的投入和评价标准的制定对涉农类专业更为有利。学校进行精品课程、网络课程和重点课程建设,其选择依据往往是学科点的发展水平。毫无疑问,农业院校的会计专业不具有学科优势,从而获得支持的课程数目和课程建设经费都非常有限。在专业实验室的建设上,学校总认为社会科学专业不需要什么硬件设施,教师也不需要经常进行学习和培训,因此,学校划拨给会计专业的实验场地面积和经费都远远低于涉农专业。 农业高等院校现有课程评价机制对会计专业老师也是不利的。目前,课程教学评价主要由同行评价、督导评价和学生评价三个部分构成,其中,同行评价占比一般在20%以下。会计专业的课程因为具有极强的逻辑性和社会性,课堂教学的组织和实施与涉农专业不尽相同,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可能与学校的相关规章相抵触,如,开放性的实验课需要学生借助图书馆和网络搜集信息,学生不一定总是坐在教室听课和讨论,遇到督导查课堂就需要进行解释。此外,学校的督导大部分是来自涉农专业的退休人员,对会计课程的内容和教学特点不了解,也是导致会计专业课程评价得分偏低的原因。还有,涉农专业招生人数少,教学班规模不大,有的专业在本科阶段就实施了导师制,从而使学生和老师的课堂互动和课后交流非常充分,师生之间的认可度非常高;而会计专业学生规模庞大,一个教学班往往近百人,师生互动的效果明显不如涉农专业好,因此,在学生的课堂评教中也往往处于劣势。 2 农业高等院校会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 2.1 培养专业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和源泉。浓郁的学习兴趣不仅稳定了学生的专业思想,而且发掘了学生求知的潜力,学生由要我学主动向我要学转变,广泛地涉猎会计学和相关专业知识,积极思考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其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充分发挥,创新性思维受到了激发,从而更容易感受到专业课程的魅力和享受学习的乐趣与成就感。 2.2 培养职业判断能力 会计的职业判断能力是指会计人员凭借其对专业理论的深刻理解和对会计实践的熟练掌握,对经济实践进行准确定性和分析,从而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合理化建议的能力。会计专业的学生就业后面临的是千变万化的经济环境和经济事件,如何将这些经济事件结合经济环境准确地用会计语言来描述,从而转化为对相关利益人有用的会计信息是会计专业毕业生应该具有的重要能力。因此,会计专业在课程教学上应该加强对学生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 2.3 实现特色化和差异化人才培养 较之财经院校,985、211综合性高校,高等农业院校在生源、师资、经费和社会资源等方面都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在激烈的生源和就业竞争中,农业高等院校探索如何通过课程优化,在夯实专业基础的同时,结合农业高等院校的资源优势,培养有专业特色的会计人才,实施差异化人才培养战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3 农业高等院校会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措施 3.1 优化课程结构和内容,形成会计专业特色 农业高等院校要形成专业特色,在课程的建设上可以考虑从两个方面着手。 (1)开设特色选修课,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环境会计、碳会计和农业会计等都体现了会计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而且,这种融合随着经济的发展,其值得研究和思考空间更大。高等农业院校可以利用现有资源,在会计学专业开设农业经济学、农业企业经营管理、生态经济学和生态学等课程,让学生不仅了解会计学的知识,也对农业经济和生态经济这些与会计结合比较密切的领域的基础知识有所了解,形成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 (2)利用优势资源,挖掘本土教学案例。案例资源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案例让课程教学的内容更加饱满和生动,调动了学生专业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通过开展案例分析和讨论,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思维,提升了学生的专业素养。教学案例要注意时新性和接地气,否则一说到财务造假就是安然、银广厦和蓝田股份那几个老生常谈的例子,达不到案例教学的预期效果。农业高等院校与一些农业企业和农村经济管理部门有密切的联系,所以,会计课程的案例建设应该充分利用学校的这些社会资源,挖掘身边的素材形成鲜活的案例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这样,不仅学生感兴趣,教学效果好,老师的教学科研水平也得到了有效提升。 3.2 加强实践环节教学,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要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和优化必不可少。会计专业的实践环节包括实验课程、实践课程和科创项目等三个方面。 (1)开发开放性实验课程。会计人才最终是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服务的,而企业的经营管理没有统一的范式可循,是一个开放的综合系统,为了让学生拥有应对企业经营复杂局面的能力,应该多开设一些开放性实验课程,包括课程开放性实验和综合开放性实验。课程开放性实验,如企业理财方案设计实验,学生可以通过对案例公司的投、融资分析,现金管理,存货管理和外汇管理的思考,加深对财务管理课程相关理论的理解。综合开放性实验可以打通学生本科期间所学的课程知识,如,成本管理综合实验需要将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课程中的知识融会贯通,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2)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现实经济环境的变化和企业不同阶段的需求差异,导致会计专业的课堂教学、实践模拟与实际工作有一定的差距,学生要适应未来工作岗位的需求就不能只停留在纸上谈兵上,应该到真实的企业环境中去历练和积累经验。这就需要积极想办法与学校的优势社会资源建立广泛的联系,建设会计专业实习基地,让学生通过在实习基地的锻炼和学习,做到学以致用和干中学。实习基地的项目和工作还有利于学生毕业论文的撰写,切实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鼓励学生参与科学研究。针对学习基础好,思维活跃的学生,可以鼓励他们参加挑战杯、大学生创新性实验和科技创新实验等项目,也可以邀请他们参与老师的课题研究。通过参与科学探索并进行有益的实践,可以让学生找到专业的兴趣点,提升其科研素养,为今后的进一步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3.3 丰富教学手段,合理组织专业课程教学 (1)根据课程特点选择教学手段。会计专业课程在内容构成上各有特点,有的侧重于基本的理论,如会计学原理;有的侧重于规则导向,如中级财务会计等;还有的既有理论性,又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性,如财务管理和审计等专业课程。因此,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要结合不同课程的内容和特点,使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如,教师可以将会计相关课程的理论典故,以及账务处理等规范性强的知识录制成慕课挂在网上,方便学生巩固和查询知识。 (2)灵活运用案例教学法。会计的理论是比较抽象的,而会计的实务却是非常具体的,案例的运用在抽象的理论和具体的实务之间架起了桥梁。在会计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使学生自觉进入角色,促使他们勤于思考、举一反三,变被动听课为积极思索。有助于训练学生有效的思维方式,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业务水平,实现教学相长的目的。案例教学的效果与案例选择有很大关系,一般选择课程案例应该遵循现实性、针对性和综合性原则,这样即突出了教学重点,化解了教学难点,又起到知识前后连贯的效果。 (3)广泛开展课堂讨论。教师针对课程教学内容设计讨论思考题,鼓励学生通过运用调研、查阅资料和数据分析等手段来思考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了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 3.4 主动融合,与涉农学科协同发展 要完善会计专业课程教学,提高本科生人才培养质量,就必须推动会计专业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在会计专业师资、经费、科研和学校支持力度都不占优的情况下,会计学科如何发展,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如何定位,以及会计课程教学如何组织实施,是高等农业院校面临的重要问题。涉农专业的学科优势不仅体现在学术地位上,还表现为对具体产业的技术支持与深度融合。涉农专业在参与产业化的过程中也意识到需要社会科学的助力。会计专业学科的发展应该抓住这些契机,主动寻求与涉农学科的融合和协同发展,积极思考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的目标,构建具有农业高等院校特色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并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特色来组织和实施课程教学,为社会输送既有专业基础又有专业特长,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会计人才。
/
本文档为【浅谈会计学专业课程教学的改革与优化】,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热门搜索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