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缠论教材A4

2011-11-24 47页 doc 3MB 998阅读

用户头像

is_924343

暂无简介

举报
缠论教材A4缠论教材 第一课 分型 规定: 1:规定这里的k线没有阴阳之分。均以最高点最低点而非k线实体来看待。 2:除非特殊说明,这里的图都是1分钟级别的。从这里开始,大家要习惯把1F图当做默认的图来看。主要是一个精确度的问题。就像把显微镜跳到放大倍数最大的档次,看东西自然比别的清晰。 第一部分:分型的定义 1:K线的方向: K线方向定理: 从需要判断方向的k线堆里从最高(低)那k线开始向两边看,两侧分别找到不再是包含关系的那一根k线。单单比较这根与它左边一根的方向。 如图, 这里1这根k线是顶,从1开始向两边看,1/2/3都是包含关系...
缠论教材A4
缠论教材 第一课 分型 规定: 1:规定这里的k线没有阴阳之分。均以最高点最低点而非k线实体来看待。 2:除非特殊说明,这里的图都是1分钟级别的。从这里开始,大家要习惯把1F图当做默认的图来看。主要是一个精确度的问题。就像把显微镜跳到放大倍数最大的档次,看东西自然比别的清晰。 第一部分:分型的定义 1:K线的方向: K线方向定理: 从需要判断方向的k线堆里从最高(低)那k线开始向两边看,两侧分别找到不再是包含关系的那一根k线。单单比较这根与它左边一根的方向。 如图, 这里1这根k线是顶,从1开始向两边看,1/2/3都是包含关系,3/4没 有包含关系,所以比较3/4。4、3是上升K线,所以说4/3/2/1是上升的。而他 和右侧那k线没有包含关系且是向下的方向。 K线方向定理推论: 最高k线的某个邻域内的一组k线是向上的,当且仅当该最高k线的右侧邻域出现顶分型的右侧分型时,向上方向被破坏。 最低k线的某个邻域内的一组k线是向下的,当且仅当该最低k线的右侧邻域出现底分型的右侧分型时,向下方向被破坏。 注:“最高k线的右侧邻域出现顶分型的右侧分型”内容在后面,现在先提 出来,不理解的话放放,待会儿再看 解释:看图,前三根k线毫无疑问是向上的,第四根k线没有跌破最高k线最低 点,因此没有选择方向。这时候方向就是延续。而在第五根k线跌破红色的当下, 该最高k线的右侧邻域出现顶分型的右侧分型,向上方向被破坏。注:最高k线 的右侧邻域出现顶分型的右侧分型内容在后面,现在先提出来,不理解的话放放,待会儿再看 2: K线间的包含关系 K线的包含引理: 当最高(低)k线在某个邻域内包含两侧相邻k线时,称为K线的包含。 注意,这里必须是依次包含。 这个图为例,1包含2,处理后的新k线还包含3,因此说1/2/3是包含 关系。右侧虽然1包含了5和6。但是1包含5处理后的新k线与6不 是包含关系了,所以右侧仅仅1/5是包含关系。 注:包含处理在下面,这里不理解也先放放,没办法,为了这个引理严密,必须提出来 K线的包含引理推论: 一组k线(K1,K2,K3…)是包含关系,当且仅当K1与K2是包含关系, K2与K3是包含关系,以此类推。 3: K线间的包含关系的处理 K线的包含原则: 在向上时,把两K线的最高点当高点,而两K线低点中的较高者当成低点,这样就把两K线合并成一新的K线; 反之,当向下时,把两K线的最低点当低点,而两K线高点中的较低者当成高点,这样就把两K线合并成一新的K线。 特别的,当最高(低)那根k线同时包含左右时:最高(低)那根k线需要与两边都分别处理,这根是雷打不动的。 如图: 先找出顶底,这里1是顶,1左边是向上,右边是向下同时1左包含了23,右包含了56但是这里左右处理起来完全不同左边1需要先和2处理,再和3处理。右边1只需要和5处理。因为处理完后和6不再是包含关系注意,处理完后是这个图。左侧右侧分别有一根处理完后的k线。虽然不能够用一条k线来表示处理后的结果,但是必须这样处理。试想,顶两侧的k线互相之间没有关系。他们之间的包含就自然没有理由处理了 至于为什么要那么费劲地处理,因为处理包含的目的是为了形成分型。而分型是有左右两侧的。因此分型左侧的形成与左边那根处理后的k线有关;分型右侧的形成与右边那根处理后的k线有关。两侧互不干涉。 4:分型的确立 最高k线左端,处理包含后的新k线左侧那根k线跌破该新k线低点,则确认顶分型左侧分型成立; 同理,最高k线右端,处理包含后的新k线右侧那根k线跌破该新k线低点,则确认顶分型右侧分型成立。顶分型左侧右侧分型都成立,则确认顶分型成立。 低分型反过来就是,不累述。 再规定:顶分型的最高点叫该分型的顶,底分型的最低点叫该分型的底,由于顶分型的底和底分型的顶是没有意义的,所以顶分型的顶和底分型的底就可以简称为顶和低。也就是说,当我们以后说顶和底时,就分别是说顶分型的顶和底分型的底。 第二部分:分型的心理因素 显然,一个顶分型之所以成立,是卖的分力最终战胜了买的分力,而其中,买的分力有三次的努力,而卖的分力,有三次的阻击。用最标准的已经过包含处理的三K线模型:第一根K线的高点,被卖分力阻击后,出现回落,这个回落,出现在第一根K线的上影部分或者第二根K线的下影部分,而在第二根K线,出现一个更高的高点,但这个高点,显然与第一根K线的高点中出现的买的分力,一定在小级别上出现力度背驰,从而至少制造了第二根K线的上影部分。最后,第三根K线,会再次继续一次买的分力的攻击,但这个攻击,完全被卖的分力击败,从而不能成为一个新高点,在小级别上,大致出现一种第二类卖点的走势。 由上可见,一个分型结构的出现,如同中枢,都是经过一个三次的反复心理较量过程,只是中枢用的是三个次级别。所谓一而再、再而三,三而竭,所以一个顶分型就这样出现了,而底分型的情况,反过来就是。 现在,我们可以深入这三根K线的不同情况。 一:没有包含关系 意味着市场双方都是直截了当,没有太多犹豫。 二:有包含关系(只要不是直接把阳线以长阴线吃掉) 意味着一种犹豫,一种不确定的观望等,一般在小级别上,都会有中枢延伸、扩展之类的东西。 三:小阴小阳: (用没有包含关系的顶分型为例)。如果第一K线是一长阳线,而第二、三都是小阴、小阳,那么这个分型结构的意义就不大了,在小级别上,一定显现出小级别中枢上移后小级别新中枢的形成,一般来说,这种顶分型,成为真正顶的可能性很小,绝大多数都是中继的。 四:长阴: 如果第二根K线是长上影甚至就是直接的长阴,而第三根K线不能以阳线收在第二根K线区间的一半之上,那么该顶分型的力度就比较大,最终要延续成笔的可能性就极大了。 包含关系如果是直接把阳线以长阴线吃掉,是最坏的一种包含关系。 一般来说,非包含关系处理后的顶分型中,第三根K线如果跌破第一根K线的底而且不能高收到第一根K线区间的一半之上,属于最弱的一种,也就是说这顶分型有着较强的杀伤力。 第三部分:分型的实战操作 1:分型的当下操作(这里都以底分型为例) 分型后的两个重要位置:分型上沿与5日线 (1)分型上沿为底分型三K线的最高点(肯定不是中间根的高点,别搞错了)。 分型上沿是必然要震荡考验的。缠在108课中说的不多,但是在他的解盘中常常用,一旦底分型后站不住分型上沿,不用等到再出顶分型,可以直接走了。这个分型基本就是中继(或者说失败的)。 (2)5日线。缠说过,底分型后突破5日线,90%以上是要涨到顶分型的。反之亦然。 (3)分型的操作周期:日线、周线最好,60分钟也行。绝对不能少于30分。 (4)操作方法:很简单,考验的是作图,判断分型。一旦确认底分型,那么关注分型上沿与5日线,双双站稳,大胆进场 (5)分型的其他内容:结合买卖点、盘整背驰、表里结构。效果更好。这里的东西复杂了,以后还要回过来讲分型。 2:分型的表里关系 定义: (X,Y)代表一种当下状态。 X取值为1或-1;1代表底分型,-1代表顶分型; Y取值为0或1;0代表正在构造分型,1代表没有构造分型,该笔正在延伸 那么很容易得知: (1,1)代表着一个向上的笔在延伸之中 (-1,1)代表向下的笔在延伸中 (1,0)代表向上的笔出现了顶分型结构的构造 (-1,0)代表向下的笔出现底分型的构造。 任何的当下,都只有这四种状态,这四种状态描述了所有的当下走势。更关键的是,这四种状态是不能随便连接的,例如(1,1)之后绝对不会连接(-1、1)或者(-1,0),唯一只能连接(1,0);同样,(-1,1)只能连接(-1,0);而(1,0)有两种可能的连接:(1,1)、(-1,1);(-1,0)有两种可能的连接:(-1,1)、(1,1)。 表里关系定义: 任何相邻两个周期的(X,Y)状态组成该走势某两个周期的表里关系 有了上面的分析,我们就很容易进行更复杂点的分解。考察两个相邻的时间周期K线,例如1分钟和5分钟的。如果5分钟里是(1,1)或者(-1,1)的状态,那么1分钟里前面的任何波动,都没有太大的价值,因为无论这种波动如何大,都没到足以改变5分钟(1,1)或者(-1,1)状态的程度,这里就对1分钟的波动有了一个十分明确的过滤作用。如果你是一个最少关心5分钟图的操作者,你根本无须关心这些无聊的波动。 此外,如果5分钟是(1,1),1分钟也是(1,1),那么,5分钟是断无可能在其后几分钟内改变(1,1)模式的,要5分钟改变(1,1)成为(1,0),至少要在1分钟上出现(1,0)或(-1,1),而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都是必然要出现(-1,1)的。 因此,站在病的三阶段判断的角度,对于5分钟的笔状态,1分钟的笔状态的可能导致5分钟笔状态的改变,就是一种未病的状态。例如,对于5分钟的(1,1),1分钟出现(1、0)是一个小的警告,但这个警告如果只出现在1个5分钟的K线里,那么不足以破坏5分钟的结构,所以这个警告不会造成实质的影响,但如果这个1分钟的(1,0)被确认了,那么一个重要的警告就成立了,这就是将向欲病发展了。 但这个1分钟的(-1,1)出现并导致5分钟的(1,0)在形成中,就是一个欲病向已病发展了。当5分钟的(1,0)也确认向(-1,1)发展时,就确认已病了。 注意,这个最适合用于周线和日线的表里关系 看对应表: 这个表不是背,是要明白对应关系 作业: 分析下这个图,分析方向和处理包含 第二课 笔 一:缺口 根据缺口的是否回补,就构成了对走势行情力度的一个分类。 分类一: 一、不回补,这显然是强势的; 二、回补后继续新高或新低,这是平势的; 三、回补后不能新高、新低,因而出现原来走势的转折,这是弱势的。 分类二: 突破性缺口:极少回补, 中继性缺口:也就是趋势延续中的缺口,回补的几率对半,但都一定继续新高或新低,也就是至少是平势的。 衰竭性缺口:缺口回补后不再新高、新低,那么就意味着原来的趋势发生逆转.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就一定至少出现较大级别的调整,这级别至少大于缺口时所延续的趋势的级别。也就是说,一个日线级别趋势的衰竭性缺口,至少制造一个周线级别的调整。 二:笔 1: 顶分型与底分型经过包含处理后,不允许共用K线。也就是不能有一K线分别属于顶分型与底分型,这条件和原来是一样的,这一点绝对不能放松,因为这样,才能保证足够的能量力度; 2、在满足1的前提下,顶分型中最高K线和底分型的最低K线之间(不包括这两K线),不考虑包含关系,至少有3根(包括3根)以上K线。 3:形成顶底的k线不能互相包含 没有包含的标准情形: 满足条件为:中间至少有一根不属于两个分型的k线 再看有包含的图: 先看分解第一个图刚刚好两个分型,中间有三k线且两个分型独立第二个图和第一个图一样,注意,中间两个k线的包含关系不能处理。理由上节课说了,要从顶底向两边第三个图两个分型不独立,所以不行 这个图的问题就是第三个条件不满足,所以不可以。 3:缺口是否处理成笔: 向上的线段中,一个向下跳空缺口,看成一笔;向上的跳空缺口不看成一笔。向下的线段中,反过来就是了。 而有的时候缺口是顺势的,也就是向下线段中,缺口前k线组合向上的,这个时候缺口其实就是k线的一部分。 这个就是一笔的一部分,就算那缺口后面不足3k线,也要看成一笔 再看这个 这里就必须看成一笔了,向上的段出现向下缺口 分段 分笔 作业:判断是否成笔 第三课 线段 一:特征序列: 规定: 用S代表向上的笔,X代表向下的笔。那么所有的线段,无非两种: 一、从向上笔开始; 二、从向下笔开始。 简单起见,以向上笔开始的线段为例子说划分的标准。 以向上笔开始的线段,可以用笔的序列表示:S1X1S2X2S3X3…SnXn。容易,任何Si与Si+1之间,一定有重合区间。而考察序列X1X2…Xn,该序列中,Xi与Xi+1之间并不一定有重合区间,因此,这序列更能代表线段的性质。 定义: 序列X1X2…Xn成为以向上笔开始线段的特征序列;序列S1S2…Sn成为以向下笔开始线段的特征序列。特征序列两相邻元素间没有重合区间,称为该序列的一个缺口。 元素定义:(顶分型为例) 第一元素:顶点左侧的最近一笔 第二元素:顶点开始的那一笔 第三元素:顶点开始的右侧第二笔 二:标准特征序列 1:定义 标准特征序列定义:经过非包含处理的特征序列,称为标准特征序列 2:处理方法 (1)方向:从左到右,这个和k线的包含不同! (2)区间:同k线:向上的走势,两个高点取高的那个,低点取较高的那个,向下的反之 (3)关键点:不是同一序列(同一线段内)的元素,即使包含了也不能处理。简单来说就是第二元素包含第一元素 (1)(2)就看个例子吧 处理后如下 (3):不是同一序列(同一线段内)的元素,即使包含了也不能处理。简单来说就是第二元素包含第一元素 第二元素包含第一元素 因为这里规定了属于线段破坏,所以前三段是一个线段,后三笔是另一个线段,不是同一线段当然也不是同一序列,所以不能处理。 为什么规定这个算破坏,往下看 三:被笔破坏 定义 第一特征序列与第二特征序列之间缺口被笔完全封闭。无论是第几序列封闭这个缺口 如图,这里出现红色笔封闭缺口,成为被笔破坏。 被笔破坏在线段理论上100%没用。但是操作上有用。在风险较大市场中,被笔破坏就是被线段破坏的先兆。因此保守的卖家,激进的买家可以选择被笔破坏就采取一定操作。注意,这个是脱离缠论的。不符合缠论!但是操作时一定要结合外部坏境。所以外部环境极具机会或风险时可以这样激进操作 四:被线段破坏 第一种线段破坏 特征序列的顶分型中,第一和第二元素间不存在特征序列的缺口,那么该线段在该顶分型的高点处结束,该高点是该线段的终点;特征序列的底分型中,第一和第二元素间不存在特征序列的缺口,那么该线段在该底分型的低点处结束,该低点是该线段的终点; 如图。红色的三个元素构成顶分型。线段被破坏,前线段在顶点处结束。 第二种线段破坏 特征序列的顶分型中,第一和第二元素间存在特征序列的缺口,如果从该分型最高点开始的向下一笔开始的序列的特征序列出现底分型,那么该线段在该顶分型的高点处结束,该高点是该线段的终点;特征序列的底分型中,第一和第二元素间存在特征序列的缺口,如果从该分型最低点开始的向上一笔开始的序列的特征序列出现顶分型,那么该线段在该底分型的低点处结束,该低点是该线段的终点; 强调,在第二种情况下,后一特征序列不一定封闭前一特征序列相应的缺口,而且,第二个序列中的分型,不分第一二种情况,只要有分型就可以。 如图,缺口没关系。也视为破坏了 五:三个难点 1:区分两种的条件是第一第二特征序列之间有无缺口。如果 第三特征序列封闭了 这个缺口,单单是被笔破坏而已。算成第二种破坏。 如图现在大家可能觉得这个不难。但是由于很多人 忽视这点。到后面复杂 的线段就弄混了。所以这里强调下。这个图有缺口, 第三元素虽然 封闭了,但是依然是第二种破坏 2:第二元素包含了第一元素。 这里第一种情况(无缺口)与第二种情况(有缺口)处理起来截然不同。因此重点关注。分两种情况 (1)在线段的破坏第一种情况(无缺口)中,规定算成线段的破坏 先注意虽然这里有包含关系,但是不能合并处理包。 这里没有分型,也要看成破坏。为什么这里看成破坏呢?大家比较下两个图 右图是标准的破坏,左图破坏力度明显比右图大。右图都算破坏了,左图还不算吗?这里也解释了笔破坏的可操作性 (2)在线段的破坏第二种情况中:这种第二元素包含了第一元素,只可能在第二个特征序列分型中出现,但是这里不能看成形成分型。和上述截然不同。这个图完整是一笔 为什么?因为是原线段的强劲延续。请看缠的原文: 一定要注意,对于第二种情况的第二特征序列的分型判断,必须严格按照包含 关系的处理来,这 里不存在第一种情况中的假设分界点两边不能进行包含关 系处理的要求。为什么?因为在第一种情况中,如果分界点两边出现特征序 列的包含关系,那证明对原线段转折的力度特别大,那当然不能用包含关系 破坏这种力度的呈现。而在第二种情况的第二特征序列中,其方向是和原 线段一致,包含关系的出现,就意味着原线段的能量充足,而第二种 情况,本来就意味着对原线段转折的能量不足,这样一来,当然就 必须按照包含关系来。 (3)第二元素包含了第三元素。 这时候这里必须处理包含,因此把第一个高点处理掉了,所以这里会出现线段的端点不在最高点最低点的情况。 这里45是第二元素、67是第三元素。因此先处理包含,47连成一段。1-4的段被4-7-8-9破坏。此图1-4 4-9 9-12 作业:分段 第四课 线段补充、中枢、背驰 分段的关键点就是抓紧两个定义和两个要点 定义:1:无缺口,分型出现就是破坏;2:有缺口,需要两个分型 要点:1:什么时候不能处理包含,2什么时候必须处理包含 定义:1:无缺口,分型出现就是破坏;2:有缺口,需要两个分型 第一种线段破坏 特征序列的顶分型中,第一和第二元素间不存在特征序列的缺口,那么该线段在该顶分型的高点处结束,该高点是该线段的终点;特征序列的底分型中,第一和第二元素间不存在特征序列的缺口,那么该线段在该底分型的低点处结束,该低点是该线段的终点; 如图。红色的三个元素构成顶分型。线段被破坏,前线段在顶点处结束。 第二种线段破坏 特征序列的顶分型中,第一和第二元素间存在特征序列的缺口,如果从该分型最高点开始的向下一笔开始的序列的特征序列出现底分型,那么该线段在该顶分型的高点处结束,该高点是该线段的终点;特征序列的底分型中,第一和第二元素间存在特征序列的缺口,如果从该分型最低点开始的向上一笔开始的序列的特征序列出现顶分型,那么该线段在该底分型的低点处结束,该低点是该线段的终点; 强调,在第二种情况下,后一特征序列不一定封闭前一特征序列相应的缺口,而且,第二个序列中的分型,不分第一二种情况,只要有分型就可以。 要点:1:什么时候不能处理包含,2: 什么时候必须处理包含 下什么时候能,什么时候不能处理包含: 一:不能处理包含的情况: 各位只需要记住一句话,不是同一线段内的特征序列元素就不能处理包含。这个时候就要看顶和底,顶开始的右侧第一段(第二元素)和左侧的第一元素不能处理包含,这里规定这个图被破坏,因此不是同一线段内的,不能处理 二:能处理包含的情况:凡是同一线段内的特征序列都可以且必须处理+一个特例需要处理 1:凡是同一线段内的特征序列都可以且必须处理。这里是针对顶和底开始的右侧。第二元素和第三元素之间的包含关系 如图,两次处理后 再说这个大家总弄不清楚的图 4是底,右侧可以处理包含。处理后为47一笔,因此标准的破坏 2:最难的是这个特例。带缺口的第二种破坏情况下,后一特征序列必须处理包含。 这个图处理完包含后就没有底分了 再看这个图 这个图,尤其下图,大家弄不清楚就是因为没有处理包含。处理完后, 前面分型、笔、线段其实都是为现在开始的背驰、中枢服务的。我为什么一直有人说背了又背的话。其实问题就在于一点:没有找对比较对象。所以为什么我先讲线段,强调线段一定要会分。 走势必完美,真正的意义就在于唯一地分解走势。分解完后的产物,每一段,就是同一地位,同等单位的。就好比一排树木,中间枝叶交叉。而分线段就是把每棵树分开。这样才能比较树的大小,树上苹果的多少。之前我们做的是分开树的工作,现在我们开始比大小,数苹果。这就是缠论里的比较力度。 为什么要分线段?不分线段,夹在中间的苹果你算哪棵树?因此这课第一个难点就是选同一单位同等地位的线段来比较力度。至于具体是哪两段比?要等讲完中枢后再来讲。 一:中枢初涉 1:定义: 连续三段次级别走势重合部分称做该级别的中枢。 规定1分钟走势的次级别为线段。 2:中枢区间:三次级别走势的重叠 最基本的、最简单的中枢 奔走型中枢 3:中枢的多义性 我们来看中枢的生长 或 图中可以清晰看到,任何三次级别重叠都可以构成中枢。也就是走势的多义性。至于如何选择,将在后面分解走势的课程中学习。 4:中枢的作用 通俗来说,中枢的作用就是对离开中枢的走势有相同的回拉力。至于能不能拉回中枢就是另一回事了。但是回拉的力,或者说这种能量,力度,给了我们比较的空间。在谈背驰前,还要先说下走势 一:力度比较 1:如何直观地表示出线段力度 (1):均线法 (2):MACD法 1:均线。力度通过两次交叉之间两线的面积来表示。但是操作起来很困难。因为要找到两根均线,交叉两点刚好就是线段端点。 2:MACD。这个就很好办了。只需要把该线段内所有红柱子面积加起来(下跌绿面积)。其实MACD本质也就是均线,我仔细分析过MACD的计算法。无非是均线的复杂计算 2:如何比较力度 1:首先比较力度肯定是同单位的东西,也就是说这里都是线段与线段的比较。绝对不会说是线段和笔在比较。 2:比较力度,其实就是比较面积。拿MACD举例,只需要一分图上,比较两段所有面积。 3:选取最合适周期。举个例子,要比较某两段,这两段在1F图上都有7、8个面积,而切换到5F周期各有2个面积。再换到15分钟图,刚好各只有1个面积。所以当然比较15分钟图了。 如何选取最佳的?一般需要比较的两段都是长度接近的,这个时候就需要不断切换周期。最佳状态就是一个红面积,且红面积的两端点就是线段端点。注意,优先满足红面积的两端点就是线段端点这个条件,其次是个数。 二:背驰 背驰分为趋势背驰与盘整背驰,顾名思义趋势中的即为趋势背驰,盘整背驰是盘整中的。 1:趋势背驰 当段3力度不及段2时,就是趋势背驰 注意,这里其实还涉及买卖点的问题,趋势背驰必须在三买后才确立。但是不讲背驰就不能讲买卖点,不讲买卖点背驰又讲不清楚,只能混着讲。后面再回过来细讲背驰的 2:盘整背驰 当段2力度不及段1时,就是盘整背驰 另外,右图,当段2力度不及段1时,也规定算是盘整背驰 2:中枢与力度 仔细看这个图,蓝色三段构成中枢。其后粉绿段是企图脱离中枢的走势,其中黄段是脱离 失败回抽。那么,当下,当绿段确认完成后,如何判断绿段是否会回到中枢呢? 还是构成三买?注意,这里的方法就是拿绿段的力度与紫段、红段比。 比紫段小,必然回到中枢 比红段大,必然能脱离中枢,回抽一定不进入中枢(这里有一个小转大的 特例,以后会讲,99%的可能性如前所述)而比粉段大,且比红段小, 就不确定了。换句话说,这里红段力度是最大的,保证能脱离中枢。 比红段还大,肯定也可以了粉段力度是最小的,一定不能脱离, 比粉段再小,更不会了。 再看这个图。注意,在原方向还是反方向突破中枢,中枢的 回拉力度是一样的.当下就是和红段比,注意,这个时候是拿绿面积与红段的红面积相比 第五课 第一周复习及试题 第一周复习: 本周两个内容是关键:分型画笔与分段。分型画笔这里,只要掌握这个图,就没问题了 分段再复习下 第一种破坏:这三个图是基础 第一个图是标准破坏,第二个图规定为破坏,第三个图处理包含后线段最低点不在端点 本课第一个作业:都是上图第三个图的演化,慢慢玩 第二种破坏: 抓住这个图和处理包含,就能解决 绝大多数情况了 第一种演化( 第二种演化( 第三种演化( 第四种演化: (这个图还能构造出更多复杂图 好好复习,线段必须会分 本课作业:把第一周不懂的问题全部提出来 本周考试题:把本课件所有图分段 第六课 中枢 背驰 一:中枢初涉 1:定义:任意连续三段次级别走势重合部分称做该级别的中枢。 规定1分钟走势的次级别为线段。 这是四种中枢形态 2:中枢区间:三次级别走势的重叠 3:中枢的多义性 我们来看中枢的生长 或 图中可以清晰看到, 任何三次级别重叠都可以构成中枢。也就是走势的多义性。至于如何选择,将在后面走势的课程中学习。 4:中枢的作用 通俗来说,中枢的作用就是对离开中枢的走势有相同的回拉力。至于能不能拉回中枢就是另一回事了。 二:力度比较 1:如何直观地表示出线段力度 (1):均线法 (2):MACD法 (1):均线。力度通过两次交叉之间两线的面积来表示。但是操作起来很困难。因为要找到两根均线,交叉两点刚好就是线段端点。 (2):MACD。这个就很好办了。只需要把该线段内所有红柱子面积加起来(下跌绿面积)。其实MACD本质也就是均线,我仔细分析过MACD的计算法。无非是均线的复杂计算 2:如何比较力度 1:首先比较力度肯定是同单位的东西,也就是说这里都是线段与线段的比较。绝对不会说是线段和笔在比较。 2:比较力度,其实就是比较面积。拿MACD举例,只需要一分图上,比较两段所有面积。 3:选取最合适周期。举个例子,要比较某两段,这两段在1F图上都有7、8个面积,而切换到5F周期各有2个面积。再换到15分钟图,刚好各只有1个面积。所以当然比较15分钟图了。 如何选取最佳的?一般需要比较的两段都是长度接近的,这个时候就需要不断切换周期。最佳状态就是一个红面积,且红面积的两端点就是线段端点。注意,优先满足红面积的两端点就是线段端点这个条件,其次是个数。 三:背驰 背驰分为趋势背驰与盘整背驰,顾名思义,趋势中的即为趋势背驰,盘整背驰是盘整中的。 1:趋势背驰当段3力度不及段2时,就是趋势背驰 注意,这里其实还涉及买卖点的问题,趋势背驰必须在三买后才确立。但是不讲背驰就不能讲买卖点,不讲买卖点背驰又讲不清楚,只能混着讲。后面再回过来细讲背驰的 2:盘整背驰 当段2力度不及段1时,就是盘整背驰 另外,这个图,当段2力度不及段1时,也规定算是盘整背驰 四:中枢与力度 中枢是力度比较的基础,只有通过中枢这个平台,力度比较才有现实意义。因为中枢有回拉的能量。 1:基于中枢这个平台,中枢形成后的任何中枢波动段都可以比较力度。 这时,构成的是盘整背驰 两红段比较,力度不及就是盘整背驰 2:临界力度 每个中枢都有他临界力度,大于这个力度则能脱离,小于这个力度不能脱离。这个力度是客观存在的,但是这个绝对量只能相对比较出。随着中枢不断的延伸,可以通过区间并集无限趋近这个临界。 仔细看这个图,蓝色三段构成中枢。其后粉段、绿段是企图脱离中枢的走势,其中黄段是脱离失败回抽。 那么,当下,当绿段确认完成后,如何判断绿段是否会回到中枢呢?还是构成三买? 注意,这里的方法就是拿绿段的力度与粉段、红段比。比粉段小,必然回到中枢。比红段大,必然能脱离中枢,回抽一定不进入中枢(这里有一个小转大的特例,以后会讲,99%的可能性如前所述)而比粉段大,且比红段小,就不确定了。换句话说,这里红段力度是最大的,保证能脱离中枢。比红段还大,肯定也可以了 粉段力度是最小的,一定不能脱离,比粉段再小,更不会了。 3:反转力度 中枢前后在两个不同方向上的力度也是可以比较的。 看这个图。在原方向的相反方向突破中枢,中枢的回拉力度是一样的 ,也是可以通过比较力度的。当下就是和红段比。这里也算成盘整背 驰。临界力度的规律等一切以上结 论都可以运用。注意,这个时候是拿当下下跌的绿面积与红段上涨的红面积相比。 四:走势类型: 1:走势分为趋势(上涨,下跌)和盘整。 盘整:a+A+b。A是中枢,a、b是该中枢的次级别的走势。当然了,有向上盘整和向下盘整,就取决于ab的方向。趋势:a+A+b+B+c。AB是中枢,a、b、c是该中枢的次级别的走势。 以后说走势类型,都是中枢加中枢前后连接段。 2:走势类型形态标准: 不允许ab段不能突破A的范围。也就是说ab段要创出新高新低。a+A+b+B+c类型的则a+A+b和b+B+c都要遵循这个。换句话说不允许这样(如右图) 另外说一句,缠说abc是次级别以下级别的,甚至缺口,是线段没有提出的时候的定义。有了线段后,ab必须是次级别 3:走势的连接: 规定,除了在中枢扩展,其余情况分析走势时,必须中枢之间要有连接段。不允许中枢直接相连。 注意,这个是运用在后面走势分解的。先提出来下 五:中枢延伸(中枢震荡),中枢扩展 1:中枢延伸(中枢震荡):不断波动在中枢区间内。 中枢震荡操作法:(这里说的中枢都是中枢区间) 中枢区间内不操作 中枢上方,该段确认破坏的时候,观察该向上脱离段是否达到脱离中枢临界点。无法达到就抛出;达到就持有。如果力度处于中枢临界的不确定区间内,抛出。观察其后一段是否跌回中枢,跌回中枢重复该操作,不跌回中枢则构成第三类买点,买入 中枢下方,反之 2:中枢扩展 连续三段次级别走势重叠形成该次级别的中枢扩展。这里允许中枢之间相连。 规定扩展级别为:1F线段、1F走势、5F走势、30F走势、后面基本就不会涉及到了 看这个图,如果每段都是1F图上的线段的话 先看这个最标准的中枢扩展。可以拆分成3个1F级别的盘整 中枢区间如: 形成5F中枢 另外,在中枢扩展中,不需要中枢之间有连接段。也就是说,中枢波动9段就可扩展了 注意,这个时候三段次级别的走势的高低点是实际高低点,而不是首尾相连的点。 还有一种缠说的特殊的扩展。a+A+b+B+c中AB两个中枢区间不重叠,但是波动有 重叠。但是这个是到现在为止争议最大的地方。我也不想现在给你们灌输这里 争议的原因。不要看成扩展吧。这里看成a+A+b+B+c的趋势。 但是上图是没有争议的,必须看成扩展。 分解成三个盘整相连。蓝色是5F中枢 第七课 三类买卖点 Part1:第一类买卖点 一:第一类买点: 趋势中,第二个中枢之后的趋势背驰的精确确认点。 注意点: 1:必须是趋势,如果是一个中枢只能看成盘整背驰 2:最后一个中枢之后需要出现第三类卖点后的下跌 注意,圈圈是三卖,并且这里是三段红的加起来和绿段比,若力度不及绿段,最后段的精确确认点即为三买 为什么必须要三卖?如果没有三卖,只能算盘整背驰,看成脱离中枢的运动。 3:所谓精确确认点,就是理论上严格保证该走势完成,在这里也就是线段确认破坏,现在大家以线段破坏来看做精确确认点吧,一般我也是的,别的方法超越缠论了,以后讲 二:类第一类买点: 盘整中,中枢之后的盘整背驰背驰。 注意点: 1:盘整背驰的类第一类买点未必能拉回中枢(详见第一类买点与类 第一类买点的区别),有可能反抽形成第三类卖点。为什么呢? 虽然第一红段与绿段背驰,但是因为绿段未拉回中枢,因此第一红段 之后回抽段当然也未必了。 三:第一类买点与类第一类买点的区别 1:所处趋势、盘整 2:反弹力度不同:类第一类买后面形成三卖的可能性极大。而第一类买点后, 至少会达到中枢波动的最低点,也就是上图的类第一类买点,绝大多数是拉回中枢,甚至形成上涨。 为什么不必然拉回中枢呢?理由和上面一样,虽然与绿段背驰,但是因为绿段未拉回中枢,因此第一红段之后回抽段当然也未必。(详见第一类买点后的演化方式)。那么第一类买点与类第一类买点的区别在操作意义上有什么不同呢?最主要的就在于第一类买点的反弹力度远远大于类第一类买点,95%以上是要回到最后一个中枢的,大约33%的可能性,后面是两个中枢的上涨。 四:第一类买点后的演化方式: 1:最后一个中枢扩展 2:更大级别的盘整(不包括最后一个中枢) 3:背驰级别或该级别以上的上涨 1:最后一个中枢扩展 注意点 1: 这里即使是这种最弱的反弹,这个反弹不是线段反弹,而是1F级别的反弹,换言之这里至少有三段,构成最简单的中枢。老是有人不信,反驳我,注意了,这里没有争议,请看缠的原文: “注意,这种情况和盘整背驰中转化成第三类卖点的情况不同,那种情况下,反弹的级别一定比最后一个中枢低,而这种情况,反弹的级别一定等于或大于最后一个中枢的。因此,这两种情况,不难区分。” 因此,绝不是第一段就能拉回中枢最低点,但是这个1F反弹绝对可以拉回 2:第一种情况很少发生且和第二种情况有所类似,所以粗糙地说,也可以说背驰以后就意味着盘整和反趋势。那么,怎么分别这几种情况,关键就是看反弹中第1个前趋势最后一个中枢级别的次级别走势(例如1F下跌是,就看1分钟图上的第1段线段),是否重新回抽最后一个中枢里,如果不能,那第一种情况的可能就很大了,而且也证明反弹的力度值得怀疑,当然这种判别不是绝对的,但有效性很大。 2:更大级别的盘整(不包括最后一个中枢) 这里图不用画了,大家都明白,只有一个地方要注意,这里这里的盘整是不包括最后一个中枢的。也就是以第一类买点为分界点,前面是两个中枢的1F下跌,后面是5F级别的盘整。 看一段缠的原文,来理解下为什么盘整的中枢级别一定大于下跌中的中枢。 有人总是搞不明白为什么“下跌+盘整”中盘整的中枢级别一定大于下跌中的中枢,这里不妨用一个例子说明一下:例如,还是一个5分钟的下跌,那至少有两个中枢,整个下跌,最一般的情况就是a+A+b+B+c,其中的a\b\c,其级别最多就是1分钟级别的,甚至最极端的情况,可以就是一个缺口。而A、B,由于是5分钟级别的中枢,那至少由3段1分钟的走势类型构成,如果都按1分钟级别的走势类型来计量,而且不妨假设a\b\c都是1分钟的走势类型,那么a+A+b+B+c就有9个1分钟的走势类型。 而一个30分钟的盘整,至少有3个5分钟的走势类型,而1个5分钟的走势类型,至少有3个1分钟的走势类型,也就是一个30分钟的盘整,就至少有9个1分钟的走势类型,这和上面a+A+b+B+c的数量是一致的。从这数量平衡的角度,就知道为什么“下跌+盘整”中盘整的级别一定比下跌的级别大了,如果级别一样,例如一个5分钟的盘整,只有3个1分钟的走势类型,那和9就差远了,也不匹配。当然,“下跌+盘整”中盘整的级别一定比下跌的级别大,最主要的原因还不是这个,而是上面说到的,如果该级别一样,那只有两种情况,下跌延伸或下跌最后一个中枢扩展,和“下跌+盘整”是不搭界的。 有人可能还有疑问,如果下跌最后一个中枢扩展,例如5分钟扩展成30分钟,那和5分钟级别下跌+30分钟级别盘整有什么区别?这区别大了,因为在“5分钟级别下跌+30分钟级别盘整”,也就是“下跌+盘整”中,下跌和盘整都是完成的走势类型,这意味着是两个走势类型的连接。而下跌最后一个中枢扩展,是一个未完成的走势类型的延续,还在一个走势类型里。例如,在上面的a+A+b+B+c里,如果B+c发生中枢扩展,从5分钟扩展成30分钟的,那么a+A+b就是一个5分钟的走势类型,把a+A+b用a~表示,而B+c发生中枢扩展用A~表示,那么整个走势就表示成a~+A~,其后的走势还可以继续演化,形成a~+A~+b~+B~+c~,也就是扩展成一个30分钟级别的下跌,当然还可以有其他的演化,总之,是必须把走势类型给完成了,这和“下跌+盘整”的情况显然是不同的。 3:背驰级别或该级别以上的上涨 更不用讲了,都明白,注意了,这里上涨说明至少两个中枢。 4: 实际操作 缠讲的很清楚了 实际操作中,怎么才能达到效率最高。一个可被理论保证的方法就是:在第一次抄底时,最好就是买那些当下位置离最后一个中枢的DD=min(dn)幅度最大的,所谓的超跌,应该以此为标准。因为本章的定理保证了,反弹一定达到DD=min(dn)之上,然后在反弹的第1波次级别背驰后出掉,如果这个位置还不能达到最后一个中枢,那么这个股票可以基本不考虑,当然,这可能有例外,但可能性很小。然后在反弹的第一次次级别回试后买入那些反弹能达到最后一个中枢的股票而且最好是突破该中枢的而且回试后能站稳的,根据走势必完美,一定还有一个次级别的向上走势类型,如果这走势类型出现盘整背驰,那就要出掉,如果不出现,那就要恭喜你了,你买到了一个所谓V型反转的股票,其后的力度当然不会小。至于如何预先判断V型反转,这就不是本章定理可以解决的问题,必须在以后的课程里才能解决。 Part2,第二类买卖点 一:第二类买点: 第一类买点后的上涨段结束后的下跌段的精确确认点 1:第二类买卖点的意义在于应急! 应急:拿卖点为例,最简单的例子就是收盘时进入背驰段 (进入背驰段不等于背驰,因为继续上涨,红面积增加,可以走出背驰), 无法确认线段破坏,也就没有了精确确认点来作为第一类卖点。第二天大 幅低开,确认线段破坏,这时候一卖没有操作价值,也就是开盘的一刹那, 因此这个时候第二类卖点来应急就很重要了,比如530 (2)小级别背驰转大级别反弹,后面会讲 2:第二类买点后的演化方式: (一)、最强的情况 第二类买点刚好构成原来下跌的最后一个中枢开始的震荡走势的第三类买点,也就是第二、三类买点合一了,这是最强的走势,这情况,一般都对应V型反转的快速回升,是最有力度的。(后面会特别讲讲二三买重合) (二)、一般性走势 也就是前面两者之间的走势。这种情况下,第一、二、三买点,是依次向上,一个比一个高。 站在原来下跌最后一个中枢的角度,第一、二、三类买点都可以看成是中枢震荡的结果,因此,在第二类与第三类之间,可能会存在着更多的中枢震荡走势,不一定如第一、二之间是紧接的。那第二类与第三类买点之间的震荡买点,一般就不给特别的名称了,当然,也可以看成是第二类买点,这样,并没有多大的影响。 三)、最弱的情况 第二类买点跌破第一类买点,也就是第二类买点比第一类买点低,这是完全可以的,这里一般都构成盘整背驰,后面对应这从顺势平台到扩张平台等不同的走势 注意了,这里的东西都没有人严格结合两个理论来讲过,所以严禁拿出去招摇撞骗 走势的反弹能量依次递减:顺势平台,普通平台,扩张平台(扩散平台) 1:顺势平台: 这种在缠论上是最标准的第二类买点,一买后的强劲上涨,二买高于一买 2: 普通平台:力度不及前者,二者点位接近 3: 扩张平台: 这里就是特殊的二买低于一买的特例,这里分析起来很复杂。 从两个理论交集来看,这里扩张平台形成二买的前提条件有三个,如图, 也就是这个图要确立后面那个是二买,有三个条件 1: 一买开始的段超过一买之前段的初始点,如图,圈圈两个点 2:形成二买的段对于形成一买段要盘整背驰,如图 3:最后一个中枢开始后的段依然要对中枢前一段趋势背驰 看清楚了,是红的加起来和绿的比。符合以上三种条件,扩张平台的 二买确立。大家肯定要说,否则呢? 还是上面那个图 这就是一买后弱的两种情况:最后一个中枢扩 展,或开始更大级别的中枢盘整 PART3:第三类买卖点,反转买卖点,买卖点完备性 一:第三类买点 1:离开中枢后的回抽中枢段不破中枢区间的高点,该回抽段结束点即是第三类买点。 2:第三类买点后的演化方式 (1):成功的第三类买点:其后演化为趋势上涨 (2):失败的第三类买点:其后演化为更大级别的盘整,甚至反趋势 区分方式就是是否满足两个条件 1:三买后的段与离开中枢拉升段不能背驰;如图,即2段不比1段盘 整背驰(缠有时候说这里背驰的话后面会跌回这个类中枢,实际中其实 未必,但跌回的占多数) 2:离开中枢的段开始到三买后的那一段为止,与中枢前面段不能背 驰(这里盘整背驰或者趋势背驰都可能)此图就是红段加起来和蓝段比一旦出现上述条件,就将演化为失败的三买 其次,还要说的是,趋势中的第一个中枢的三买操作价值最大(这个时候其实还不能定义为趋势),而第二个中枢的三买就几乎没有价值了,而第三个中枢的三买就要非常小心后面的一卖了,而这个三买不需要参与了 二:第二类第三类买点重合 第一类买点出现后,一个次级别的走势凌厉地直接上破前面下跌的最后一个中枢,然后在其上产生一个次级别的回抽不触及该中枢,这时候,就会出现第二类买点与第三类买点重合的情况,也只有这种情况才会出现两者的重合。 当碰到这种情况时,十有八九是V型反转 三:类第一类卖点(反转形态) 买卖点至此全部讲完了,注意,缠论的关键不是买卖点,而在于力度的比较,力度的比较依赖于分段与背驰。这里补充一个中枢直接反转的类买点卖点 这里缠师讲过,但是没有系统地放入买点之列。这里讲一下,在期货中,这个也能带来不小的利润,尤其在变化迅速的走势中。 看图,这里如果红段比绿段背驰,那么前面讲过这个也是盘整背驰,因此这里可以看成盘整背驰形成卖点。注意,趋势背驰一定会拉回中枢,盘整背驰未必,因此这个图后面怎么发展都是可能的。形成三买或者继续中枢震荡或者下面出现三卖。 四:三类买卖点的完备性: 其实就是买卖点之间的联系以及对上述解释的补充,看缠的原文: 所有买卖点都必然对应着与该级别最靠近的一个中枢的关系。对于买点来说,该中枢下产生的必然对应着转折,中枢上产生的必然对应着延续。 而中枢有三种情况:延续、扩张与新生。 如果是中枢延续,那么在中枢上是不可能有买点的,因为中枢延续必然要求所有中枢上的走势都必然转折向下,在这时候,只可能有卖点。 而中枢扩张或新生,在中枢之上都会存在买点,这类买点,就是第三类买点。也就是说,第三类买点是中枢扩张或新生产生的。 中枢扩张导致一个更大级别的中枢,而中枢新生,就形成一个上涨的趋势,这就是第三类买点后必然出现的两种情况。对于更大级别中枢的情况,肯定没有马上出现一个上涨趋势的情况诱人,所以对于实际操作中,任何尽量避免第一种情况就是一个最大的问题。但无论是哪种情况,只要第三类买点的条件符合,其后都必然要赢利,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对于中枢下形成的买点,但如果该中枢是在上涨之中的,在中枢之下并不能必然形成买点,中枢下的买点,只可能存在于下跌与盘整的走势类型中。换言之,一个上涨趋势确定后,不可能再有第一类与第二类买点,只可能有第三类买点。而对于盘整的情况,其中枢的扩张与新生,都不能必然保证该买点出现后能产生向上的转折,因为其扩张与新生完全可以是向下发展的,而对于中枢延续的情况,中枢形成后随时都可以打破而结束延续,也不必然有向上的转折,所以盘整的情况下,中枢下也不必然产生买点。因此,只有在下跌确立后的中枢下方才可能出现买点。这就是第一类买点。 第二类买点是和第一类买点紧密相连的,因为出现第一类买点后,必然只会出现盘整与上涨的走势类型,而第一买点出现后的第二段次级别走势低点就构成第二类买点,根据走势必完美的原则,其后必然有第三段向上的次级别走势出现,因此该买点也是绝对安全的。第二类买点,不必然出现在中枢的上或下,可以在任何位置出现,中枢下出现的,其后的力度就值得怀疑了,出现扩张性中枢的可能性极大,在中枢中出现的,出现中枢扩张与新生的机会对半,在中枢上出现,中枢新生的机会就很大了。但无论哪种情况,赢利是必然的。 显然,第一类买点与第二类买点是前后出现的,不可能产生重合,而第一类与第三类买点,一个在中枢之下、一个在中枢之上,也不可能产生重合。只有第二类买点与第三类买点是可能产生重合的,这种情况就是:但第一类买点出现后,一个次级别的走势凌厉地直接上破前面下跌的最后一个中枢,然后在其上产生一个次级别的回抽不触及该中枢,这时候,就会出现第二类买点与第三类买点重合的情况,也只有这种情况才会出现两者的重合。当然,在理论上没有任何必然的理由确定第二、三类买点重合后一定不会只构成一个更大级别的中枢扩张,但实际上,一旦出现这种情况,一个大级别的上涨往往就会出现。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大盘在94年7月底部跌到325点后,8月1日跳空高开,5分钟上形成单边上涨突破前面的30分钟中枢,第二天大幅上冲后突然大幅回洗形成5分钟的走势级别的回抽,那时候最高已经摸到快500点,一天半上涨50%,又半天回跌15%,这样的回抽,一般来说是很恐怖的,但如果明白第二类买点与第三类买点的重合道理,就知道这是最好的补进机会,结果第三天又开始单边上扬,第六天达到750点。这是指数上最典型的一个例子了。而且,325点留下的缺口至今未补,中国几十年的一个大牛市,从指数上看,这是一个最重要的缺口了,将支持中国股市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大牛市。 作业 这节课的最关键地方开始了,就是作业。 作业其实不是作业,是课堂的精髓,留给大家自己去归纳了,首先独立归纳遍大家的印象远远深于被动看课文接受,其次也是个对缠论巩固的过程;还有就是在操作中有感觉,这种感觉是需要慢慢培养的,也就是俗称的盘整,对当下走势如何操作要非常敏锐 作业:大家理一理从第一类买点后操作方式 要求: 1:分类讨论,也就是先考虑有几种可能的走势,然后分析走出每一种走势应该如何操作;注意,这里不是只有一个地方要分类讨论,可能第一次分类的类别中的某一类别演化下去,又有可能走出几种走势,又要分类讨论 2:必须分析各种可能形成的二买 3:分析到标准的三种演化后结束,也就是分析到某走势演化到的情况时,已经确认是三种可能走势中的一种 4:以线段为单位开始分析 第八课 背驰 一:趋势背驰 1:详解a+A+b+B+c (1):AB构成趋势(等价于 A、B是同级别的中枢,abc是AB的次级别走势) 因为这里是严格意义上的趋势,所以要满足a+A+b+B+c是一个趋势,即A、B是同级别的中枢。否则,就只能看成是其中较大中枢的一个震荡。例如,如果A的级别比B大,就有a+A+b+B+c=a+A+(b+B+c),a与(b+B+c)就是围绕中枢A的一些小级别波动。 (2):c至少包含对B的一个第三类买卖点 这两条是契合的,当我在讲一买的时候,提出过必须先出现三卖,结果大家不理解。现在来解释为什么。因为一旦没有三卖,c就只能可以看成是B中枢的小级别波动,属于盘整背驰理论领域。 都是红段较蓝段背驰,左图属于盘整 背驰,右图属于趋势背驰 (3):必须见到新高新低 如果a+A+b+B+c是上涨,c一定要创出新高;a+A+b+B+c是下跌,c一定要创出新低。否则,就算c包含B的第三类买卖点,也可以对围绕B的次级别震荡用盘整背驰的方式进行判断。 都是红段较蓝段背驰,左图属于盘整背驰, 右图属于趋势背驰 2:背驰后的演化与操作: 参照第一类买卖点 二:盘整背驰 1:狭义上盘整背驰指中枢构造后的脱离中枢段的力度不及中枢之前的那一段的力度 当段2力度不及段1时,就是盘整背驰 2:广义上盘整背驰指中枢构造后的脱离中枢段的力度不及max{中枢之前的那一段的力度,中枢中相同或相反方向尝试但没有成功脱离中枢段的力度},包括反方向突破中枢,也属于盘整背驰 有的地方也指右图为盘整背驰,我这里不算!理由很简单,中枢都没,背驰什么呀??? 3:盘整背驰后的演化与操作 盘整背驰后面只有两种可能:回落不进入中枢形成三买以及回落进入中枢延续中枢震荡 分2种盘整背驰讨论 狭义上的盘整背驰,由于这时候没有较精确的段的力度来表示脱离中枢的临界力度,因此中枢前面那段是否达到这个力度未知。因此这里有两种可能:达到这个力度则能脱离,并且回落形成三买;不能达到这个力度则回到中枢继续中枢震荡。 操作上一定是该段结束抛出以规避风险,回落观察是否形成三买。 而如果是力度一定不及临界力度,也就是不及在中枢中的相同或相反方向尝试但没有成功脱离中枢段的力度,那么是一定要抛出的,参考中枢震荡操作。包括反方向突破中枢。 三:背驰级别 背驰级别即发生背驰的走势类型中的中枢级别。例如a+A+b(+B+c)是1F的走势类型,也就是说,ab(c)是线段走势,A(B)是1F中枢,若b对a背驰或c对b背驰,就称为这个是1F级别背驰。 趋势和盘整背驰都有两种 1、背驰级别等于当下的走势级别 2、背驰级别小于于当下的走势级别 1:背驰级别等于当下的走势级别 其后的演化参照第一类买卖点 2:背驰级别小于于当下的走势级别 也就是说,a+A+b,5F级别走势,其中b对a没有背驰,但是b这个1F走势内部发生了1F级别背驰。(广义上,当b为线段时,这里就是指笔的背驰。) 这个时候有两种演化,5F级别上没有发生转折以及发生转折。我们把发生转折的情况称为小级别背驰转化为大级别转折,简称小转大 当然,重点就是研究这个小转大,以规避市场风险
/
本文档为【缠论教材A4】,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