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高中历史史学常识

2017-09-18 16页 doc 34KB 74阅读

用户头像

is_841159

暂无简介

举报
高中历史史学常识高中历史史学常识 篇一:史学常识 史学常识 一、史料 1.根据表现形式(载体)的不同,史料被分为 ?文字(文献)史料指一切以文字形式记录的资料,如官私史书、档案文书、地方史志、传记谱牒、文集日记、野史笔记、报刊、杂志、信件等;如甲骨文、竹木简、24史。 ?实物史料指历史遗留下来的遗迹、遗址、遗物、出土文物等;如山顶洞人骨针、装饰品 ?口述资料:口头讲述并被记录下来的资料;神话、传说、故事、史诗、俗谚、遗训,回忆录、对话录、采访记、座谈录等 ?影像史料是指图片、纪录片、影视资料等。 2.按史料价值可分为第一手史料、...
高中历史史学常识
高中历史史学常识 篇一:史学常识 史学常识 一、史料 1.根据现形式(载体)的不同,史料被分为 ?文字(文献)史料指一切以文字形式记录的资料,如官私史书、档案文书、地方史志、传记谱牒、文集日记、野史笔记、报刊、杂志、信件等;如甲骨文、竹木简、24史。 ?实物史料指历史遗留下来的遗迹、遗址、遗物、出土文物等;如山顶洞人骨针、装饰品 ?口述资料:口头讲述并被记录下来的资料;神话、传说、、史诗、俗谚、遗训,回忆录、对话录、采访记、座谈录等 ?影像史料是指图片、纪录片、影视资料等。 2.按史料价值可分为第一手史料、第二手史料。 ?第一手史料(直接史料):即历史人物、事件、现象发生的那个时代留下来的材料,特别是当事人和目击者提供的史料,直接反映了所研究对象的情况。如实物史料。 ?第二手史料(间接史料)距离那个时代较远的记录、转述,或者是后人的研究成果,间接反映研究对象的情况。如 1 文献史料。 3(获取史料的途径 a、去图书馆或相关机构查阅档案、文字史料、图片史料。 b、上网搜索 c、观看纪录片的影视资料 d、到当事人活动过的地方探访遗迹或获取实物资料。 e、现场考古(或考古现场的实迹复原) f、参访当事人或目击者获得口述史料 二、历史观(人们对社会历史的根本观点、总的看法) 1.全球史观(也称整体史观)认为:人类历史是一个整体,是从分散发展到整体发展演进的历史。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来考查历史。 2.文明史观认为:人类历史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纵向看包括:采猎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横向看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说明现代文明是如何传承演变。 3.社会史观认为:人类历史不仅仅是政治、经济、思想、外交等大事件的历史,更是与平民百姓息息相关的小事件的历史,包括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等.其研究领域主要包括社会变迁史、社会日常生活史、社会习俗史、家庭婚姻史、城市进化和人口流动史、社会保障史、社会政策史、人与环境关系史等。 4.现代化史观(也称近代化史观)认为:人类历史是实现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其主要表现为经 2 济领域的工业化和市场化,政治领域的民主化与法制化,思想文化领域的理性化和科学化,社会生活现代化等。 5(革命史观认为人类历史是通过不断的革命斗争推动社会演进的历史。主要观点?在阶级社会里,两大对立阶级间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是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大基本矛盾,争取民族独立以反对帝国主义,争取社会进步以反对封建主义,是近代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并以此作为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主要。 二、尊号?年号?谥号?庙号 1.尊号:是对当权者尊敬的称号。以前的帝王称为天子、帝、皇、王、后。秦始皇统一后,定为“皇帝”。越到后来,尊号越长。如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受尊号为”开元圣文神武皇帝”;;清乾隆皇帝全部称号为“高宗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 2.年号:是封建帝王为纪在位之年而立的名号。最早的年号是从汉武帝时开始的。有的皇帝只一个年号,如唐太宗 “贞观”、明太祖“洪武”、清宣宗“道光”;有的皇帝有两个年号,如宋高宗“建炎”“绍兴”;有的皇帝有多个年号,如唐高宗有14个、武则天有17个年号。清朝的皇帝康熙、雍正、乾隆等都是指年号而非皇帝的名字。 3.谥号:是帝王、诸侯、大臣等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朝 3 廷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所给予的带有褒贬性质的称号。西周时即已出现。表褒的称号有文、景、武、明、穆等,如:晋文公、秦穆公、汉武帝;表贬的称号有灵、厉、炀、哀等,如:周厉王、隋炀帝。 4.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所起的名号。庙号始于西汉。开国皇帝一般被称为“祖”,如汉高祖、唐高祖、宋太祖、明太祖等;开国皇帝之后的嗣君一般称为“宗”,如唐太宗、宋太宗、明神宗等。 四、公元纪年与干支纪年的快速换算 1(干支纪法: 十天干:甲(jiǎ)、乙(yǐ)、丙(bǐng)、丁(dīng)、戊(wù)、己(jǐ)、庚(gēng)、辛(xīn)、壬(rén)、癸(guǐ);十二地支: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 (注:十二地支对应十二生肖: 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 2(干支纪法与公元纪年的转换和记忆方法: 举例来说,今年是1894年,尾数是4,对应甲。(特别注意的是0对应庚) 举例来说,1894除以12余数是10,那么10对应地支中的午。 4 (特别注意的是0,代表除尽,没余数,它对应申) ? 例一:鸦片战争爆发的1840年,换算干支纪年如下:第一步。1840年尾数为0,对应天干为庚。第二步。1840除以12得余数4,对应地支为子。于是1840年就是庚子年。 例二:如果公元纪年是单个数字,如王莽篡汉的公元9年,则在天干、地支中找出9相对应的“己”和“巳”,那么该年则为己巳年。 3(特例:公元前时间的公元纪年与干支纪年的换算: 天干: 尾数 7 6 5 4 3 2 1 0 9 8 天干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地支: 余数 9 8 7 6 5 4 3 2 1 0 11 10 地支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例如:秦始皇建立秦朝的公元前221年,换算成干支纪年为:用尾数1取天干中的“庚”;221除以12得余数5,对应地支中的“辰”。那么,该年则为庚辰年。 篇二:渗透史学常识、提升高中学生历史素养 龙源期刊网 .cn 渗透史学常识、提升高中学生历史素养 作者:邢慕菁 来源:《师道?教研》2013年第03期 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最直接、最有 5 效也是常被我们忽略的一种方法就是把史学常识渗透在我们的教学中。 一、转变教学观念 目前推行的新课程,提出了三维教学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如果教师本身缺乏一定的历史学科素养,就很容易回到过去那种以“知识与技能”为本位,轻视“过程与方法”,抛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的旧模式。所以,历史教师本身既要转变教学的观念,也要不断反思,提高自身的素养。 另外,现在的高考命题考查方向大多淡化知识识记,注重学科素养和学习能力, 70%以上的试卷分值都未直接涉及教材内容。然而,我们的教学却总也摆脱不了教材的束缚,与高考目标相差甚远。以本为本,拘泥于教材的体系、结构、篇幅和详略,对一些必要的史学常识认为可有可无是基本的教学现状。所以,顺应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的要求,顺应高考命题的改革,广大教师对现行教学进行深刻反思并寻找新的出路和对策是必要的。 二、坚持“论从史出” 历史教学的目的不是对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进行简单再现,而是要培养学生用正确的方法分析历史问题进而看待社会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史学常识,提升学生历史素养必须站在历史研究的高度来组织课堂 6 教学的各个环节,通过尽可能详尽的史料,从中总结和推断出认识和结论,即“论从史出”,才能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本的研究结论,培养他们综合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然,要达到教学效果,还需根据史论的不同性质进行有区别的课堂教学组织:对于现有的,已普遍被接受的史论,应侧重于引导学生摹仿。通过展示材料,使这种类型的历史结论具体化。对于史学界仍在研究,尚未定论的史论,应侧重于展示典型材料,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得出多元结论,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如在《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一课中,对于“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条件”这一问题,史学界仍在讨论之中,尚无定论。鉴于这种状况,我先在幻灯片上打出问题:“有人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欧风美雨?的产物,你认为呢,”让学生讨论,同时在问题的下面展示了林增平、徐新吾、吴承时等学者的观点,并展示一些参考资料,如《“近代”一词的含义》、《柯拜船坞的创建》等,作为讨论、分析、论证的参考。由于准备充分,学生讨论较为热烈,且基本能做到 “论从史出”。在学生阐述观点时,只要能做到“史论结合”、“以论带史”,结合资料论证观点都应该鼓励,如果在论证过程中有较为严密的逻辑思维或提出一些问题分析的新角度,更应大力肯定。比如在讨论中,有的学生提出 7 篇三: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策略一 史学常识与史学要素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史学常识与史学要素 史料研习 1(史料的分类 其一是为实物、文献、口传、图片影像史料。 (1)实物史料: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各种物件。如:遗迹、遗址、遗物、出土文物等。 (2)文献(文字)史料:一切以文字形式记录的资料。如:官私史书、文书档案、地方史志、传记谱牒、文集日记、野史笔记、报刊、杂志、信件等。 (3)口述史料:神话、传说、故事、史诗、俗谚、遗训、回忆录、对话录、采访记、座谈录音等。 (4)图片、影像史料。如:新闻图片、照片、纪录片等。 其二为直接与间接资料、原始和转手资料,或者是第一手资料和第二手资料。 (1)第一手资料是指某历史事实发生时产生的,有些本身就是该历史事实的某些遗存,如文物遗迹、原始文件、档案等。 (2)第二手资料又称转手资料,它是相对于第一手资料而言的,反映该历史事实的转载或复制资料,如历史学家的研究著作、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等。 真题示例1有学者根据材料一“昔汴都数百万家,尽仰石 8 炭(煤),无一家燃薪(木柴)者”,得出宋代开封生活燃料已用煤取代木柴的结论;又有学者根据材料二“赐在京(汴都)官员柴、炭各有差,柴578万,炭585万”,对上述结论予以反驳。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 ) A(两位学者所用材料相互矛盾,结论都不能成立 B(材料二否定了材料一,仅用材料一得出的结论难以成立 C(无论材料一还是材料二,都必须得到考古学支持才能成立 D(材料一指的是民众,材料二指的是官员,两条材料并不矛盾 解析:材料一仅用一段文字材料就得出结论,显然材料不充分,材料二作为反驳材料一的根据是有力的,所以,B项正确。 答案:B 典题练兵1史料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直接的史料;二是间接的史料。凡是未经中间人手修改或转写的,是直接的史料;凡经中间人修改或转写的是间接史料。下列属于直接史料的是( ) A(《史记》 B(姜子牙助周灭商神话 C(商朝卜辞 9 D(孟姜女哭长城传说 2(影响史学观点和史料运用的几个主要因素 (1)研究者的立场不同。 (2)研究的方法、角度不同。 (3)史料的选取和运用上的差别。 (4)时代的局限性等。 真题示例2李大钊说:“历史的真实,有二意义:一是说曾经遭遇过的事的记录是正确的,一是说关于曾经遭遇过的事的解喻是正确的。前者比较的变动少,后者则时时变动。”这是因为( ) A(历史学是人文学科,具有不确定性 B(历史学家阐释历史,难免有主观因素 C(人类知识不断增长与历史观的变化 D(历史认识总是越来越接近历史真实 解析:正确的历史结论受两个方面影响:一是知识的增长,比如考古学运用科技手段获得了前人无法获得的信息;二是史观的变化。史观的变化是主观的变化,知识的增长是客观的条件,都深刻影响了历史的“解喻”。 答案:C 典题练兵2司马迁在《史记》中写道:“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闚九疑, 浮于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 10 风,乡射邹、峄;戹困鄱、薛、彭城,过梁、楚以归。”这段材料告诉我们他获取史料的重要方式是( ) A(考古发掘B(实地调查 C(道听途说D(文献查阅 史观解读 1(全球史观 (1)基本观点: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世界各个地区、各种文明逐步打破孤立、分散状态,逐渐融合成密切联系的全球统一体,这种全球一体化进程是历史发展的客观主导趋势。 纪的中国政治家中,林则徐的形象和影响都超过了其他人。??比曾国藩、李鸿章早二三代人的时间,林则徐就已提倡和发动了向‘蛮夷’学习的自强运动。”这一评述体现的史学观点是( ) A(革命史观B(社会史观 C(全球史观D(近代化史观 解析: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迈出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林则徐向西方学习的思想推动了中国近代化。 答案:D 典题练兵1《史记》的研究对象侧重于帝王将相、名人名家等,而现行的历史教材把衣食住行等内容纳入了史学研究的范畴。这一视角的转换体现了( ) 11 A(近代化史观 B(社会史观 C(全球史观D(革命史观 2(文明史观 (1)基本观点:文明史观认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 (2)主要线索: ?从横向看,人类文明史的内涵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人类文明从范围上可以分成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中华古代文明、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社会主义文明等若干系统;一要注意不同文明类型的特点与主要成就,二要注意不同类型的文明之间的交流、借鉴、融合与碰撞。 ?从纵向看,人类文明经历了渔猎采集时代、农业文明时代(包括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工业文明时代(包括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 真题示例2以下是19世纪30、40年代中、英部分武器装备数据对比,这从一个侧面反 B(儒家文明与基督教文明的差距 C(农耕文明与工业文明的差距 D(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的差距 解析:从“19世纪30、40年代中、英部分武器装备数据对比”中我们可以得出,英国正在进行工业革命,中国依然是小农经济,这是农耕文明和工业文明的差距。 12 答案:C 典题练兵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按照官方统计,中书省及河南、辽阳、江浙、江西、湖广、陕西、四川、甘肃行省的驿站共计使用站马44 301匹,牛8 889头,驴6 007头,站车4 037辆,轿子378乘,船5 921只。 ——陈锋等主编《中国经济史纲要》 材料二 19世纪30年代,英国与印度的信件经海路往返需要两年时间。而到1850年,伦敦到孟买之间的信件往返只需四个月。??到1870年海底电缆使英国与印度之间的信息传递时间缩短为五小时。 ——杰里?本特利等著《新全球史》(下) 材料三 历史上的技术进步,如造船业的技术进步,为消除地区与民族之间的界线提供了方法,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今天电子通信技术使得时间和空间变得模糊。现代的观察家将我们的时代描述为存取时代。无线电、电视、传真机和联网的计算机传递产生了一个地球村,消除了以往在社会、经济和政治上的孤立。 ——杰里?本特利等著《新全球史》(下) (1)材料一所反映的时代鲜明展示了哪两种文明的交流融合, (2)依据材料二、三及所学知识,简要概述不同历史时 13 期推动人类信息传播速度加快的发明成就。 (3)上述材料分别反映了哪三种文明的演进,体现了哪些新的史学理论, 3(现代化史观 (1)基本观点:现代化是指人类社会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过程,主要包括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和转变。包括政治的民主化和法制化,经济的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思想的科学化、理性化,社会生活的现代化。 及的内容是( ) A(曲折中的近代化 B(近代化的弊端 C(片面的近代化D(全方位的近代化 解析:四幅图反映了社会生活、经济、政治的近代化成果以及近代化历程中出现的问题,如图2工业革命对自然的破坏、图4中的童工问题,故选择A项。 答案:A 典题练兵3叶圣陶在一则日记中写道:“课毕后阅报纸,见专电栏中有云:武昌已为革(命)党所据,新军亦起而相应??从此而万恶之政府即以推倒,亦未可知也。”这则日记中反映了19世纪后半叶以后近代化发展的一些信息,其中包括( ) ?军事近代化 ?政治近代化 ?技术近代化 ?文化生活 14 近代化 A(???B(?? C(???D(???? 4(社会史观 (1)基本观点:社会史观,也称社会史范式,主要指从社会的角度观察历史,着重研究历史的结构和进程,注重分析研究广义的社会问题包括政治问题、经济问题、文化问题等所有问题。 (2)主要内容:社会问题的核心是社会保障或社会福利及其相关问题。社会问题具有广泛性、综合性和阶段性等特点。其研究领域主要包括社会变迁史、社会日常生活史、社会习俗史、家庭婚姻史、城市进化和人口流动史、社会保障史、社会政策史、人与环境关系史等。 真题示例4传统史学的研究对象侧重于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等,但现行的历史教育,把百姓的衣食住行等内容也纳入了研究的范畴。这一视角的转换体现了( ) A(文明史观B(社会史观 C(全球史观D(近代化史观 解析:题干强调的是现代史学把百姓的衣食住行等内容纳入了历史研究的范畴,这些属于人类社会生活的内容,体现了社会史观,故B项符合题意。 答案:B 15 典题练兵4晚清的历史演进过程艰辛而悲壮,曲折而复杂,对此国内学术界进行了不同的解读和阐释,涌现出一大批成果,其中有这样一些著作:《动荡时代的知识分子》《社会剧变中的近代绅商》《晚清学堂学生与社会变迁》《从边缘走向中心——晚清社会变迁中的军人集团》。这些著作的研究视角主要是( ) A(社会变迁的角度B(现代化的角度 C(社会思潮的角度D(社会群体的角度 5(唯物史观 (1)主要含义:历史唯物主义,亦称唯物史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历史规律。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有其自身固有的客观规律。 (2)主要理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一般过程。?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推动一切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基本矛盾表现为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是进行社会革命,夺取国家政权。?社会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实践活动的历史,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真题示例5王亚南在《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一书中提出:“中国二千余年的专制官僚政治局面其所以是由秦国开其端 16 绪,乃因中国二千余年的地主经济,是由秦国立下基础。这种政治经济形态的配合,不但改变了中国封建性质,改变了中国官僚政治形态,且也改变了中国专制君主与官僚间,乃至官僚相互间的社会阶级利害关系。”该结论( ) A(夸大了阶级斗争对历史的推动作用 B(开创了现代化史观的研究新视角 C(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态度 D(肯定了政治对经济的决定性作用 解析:该题涉及了革命史观(A项)、现代化史观(B项)和唯物史观(C项),结合材料联系不同史观的含义进行解读。该结论强调秦代政治经济形态对中国社会的深远影响,符 合唯物史观。 答案:C 典题练兵5“每一次较大的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结果,都打击了当时的封建统治,因而也就多少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中国的封建社会里,只有这种农民的阶级斗争、农民的起义和农民的战争,才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毛泽东对中国古代农民战争的论述主要运用的是( ) A(文明史观B(阶级斗争史观 C(全球史观D(现代化史观 史学常识 17 一、中国古代四种纪年法 1(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以王公在位年数来纪年。如《左传?崤之战》:“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指鲁僖公三十三年。 2(年号纪年法。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如《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 3(干支纪年法:如《〈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序》:“死事之惨,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辛亥”指公元1911年。 4(年号干支兼用法。纪年时皇帝年号置前,干支列后。如《梅花岭记》:“顺治二年乙酉四月。”“顺治”是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的年号,“乙酉”是干支纪年。 真题示例1学习历史必然会涉及历史时间,掌握历史纪年方法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下列有关历史纪年的叙述,正确的是( ) ?秦朝建立于公元前3世纪晚期 ?民国二十六年全面抗战开始 ?康熙50年是康熙皇帝五十岁那年 ?中国近代史开端是庚子年 A(?? B(??? C(???D(???? 解析:秦朝建立于公元前221年,即公元前3世纪晚期; 18 民国元年是1912年,全面抗战开始于1937年,1937年是民国二十六年;中国近代史始于1840年鸦片战争,1840年是庚子年。康熙五十年是1711年,而其50岁是1703年。 答案:C 典题练兵1年号纪年是中国古代常用的纪年方式。它可以用来指称皇帝,如雍正皇帝;也可以用来表示历史事件,如贞观之治。下列选项符合后一种用法的是( ) A(辛亥革命B(商鞅变法 C(靖康之变D(光武中兴 二、阴阳五行学说 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 1(相生规律:生,含有资生、助长、促进的意义。五行之间,都具有互相资生、互相助长的关系。这种关系简称为“五行相生”。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2(相克规律:克,含有制约、阻抑、克服的意义。五行之间,都具有相互制约、相互克服、相互阻抑的关系,简称“五行相克”。五行相克的次序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真题示例2中国古代常用五行相生相克解释朝代更替,称作“五德”,每个朝代在“五德”中都有相应的次序。曹魏定为“土德”,通过“禅让”代魏的西晋应为( ) 19 A(金德B(木德 C(水德D(火德 解析:解题时抓住关键词“禅让”,即为相生关系,由上面可知,火生土,土生金。 答案:A 典题练兵2中国古代常用五行相生相克解释朝代更替,称为“五德”,每个朝代在“五德”中都有相应的次序。汉代被称为“火德”,通过“禅让”代汉的曹丕应为( ) A(金德B(木德 C(水德D(土德 三、姓氏起源与演变 相关热词搜索:史学 常识 高中历史 高中历史史学方法 高中物理历史常识 20
/
本文档为【高中历史史学常识】,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