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课程与教学论_教学10

2012-10-20 1页 ppt 1MB 126阅读

用户头像

is_635369

暂无简介

举报
课程与教学论_教学10nullnullnull第二章 教学理论及主要流派第三章 教学过程第四章 教学模式第一章 教学概述第六章 教学组织形式第七章 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法 第八章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第五章 教学原则第九章 教学评价及其改革null第一章 教学概述 一、教学的定义 1.所谓教学,乃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统一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身心获得一定的发展,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王策三著:《教学论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91页) 第一节 教学的概念null ...
课程与教学论_教学10
nullnullnull第二章 教学理论及主要流派第三章 教学过程第四章 教学模式第一章 教学概述第六章 教学组织形式第七章 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法 第八章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第五章 教学原则第九章 教学评价及其改革null第一章 教学概述 一、教学的定义 1.所谓教学,乃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统一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身心获得一定的发展,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王策三著:《教学论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91页) 第一节 教学的概念null 2.以课程内容为中介的师生双方教和学的共同活动。(顾明远主编:《教育大辞典》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第178页) null 教学是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在我国,教学是以知识的传授为基础的,通过教学,学生在教师的有、有步骤的积极引导下,主动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体力,陶冶品德、美感,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教学是学校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null 二、教学与教育、智育、上课的区别 教学与教育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两者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教育包括教学,教学是学校进行全面教育的一个基本途径。除教学外,学校还通过课外活动、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等途径向学生进行教育。教学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 智育是指向受教育者传授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专门发展受教育者智力的教育活动,它是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教学是智育的主要途径。但不是唯一途径,智育也需要课外活动等途径才能全面实现,教学要完成智育任务,但智育却不是教学的唯一任务,教学也要完成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的任务。 教学与上课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教学是教与学两方面组成的,其中,教除了指教师在课堂上的教授工作以外,还包括教师在课间对学生的辅导活动。而学既包括学生在教师的直接教授下的学习,也包括学生为配合教师上课而进行的预习,复习与独立作业等自学活动。因此,教学包括上课,上课是教学活动的主要途径,但不是唯一途径,两者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null 一、教学的主要作用 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并围绕教学这个中心安排其他工作。 1.教学是严密组织起来的传授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 2.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 二、教学的主要任务 1.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 3.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第二节、教学的主要作用与任务null第二章 教学理论及主要流派 一、教学理论的概念 教学理论既要研究教学的现象、问,揭示教学的一般规律,也要研究利用和遵循规律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方法、策略和技术。 它既是描述性的理论,也是一种处方性和规范性的理论。 二、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课程理论的关系 1.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 学习理论是教育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它是指描述或说明人和动物学习的性质、过程和影响学习的各种因素的学说。 2.教学理论和课程理论 其中有两种极端的观点,一种观点是大教学小课程;另一种观点是大课程小教学。第一节、教学理论概念第二节 教学理论形成和发展的脉络第二节 教学理论形成和发展的脉络 一、萌芽阶段     早在我国古代就已经有许多精辟的教学论思想,不过这时对教学问题的研究,往往和哲学、政治、 伦理学的探索融合在一起。 最早可以追朔到春秋战国时代(公元前六世纪)的孔子 “学而时习之”,“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温故而知新”“教学相长”等关于教学的见解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 null 汉代的董仲舒、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朱熹等。特别是南宋朱熹,系统地总结了治学读书之道 在西方,古希腊智者学派(亦称诡辩派,公元前五-四世纪)以传授知识为职业,也发表了许多关于教学的言论。例如,“对于学习,天禀和练习是同样的需要;我们应从少年学起。” null 二、初步形成理论体系阶段 十七世纪捷克伟大教育家夸美纽斯所写的《大教学论》,举世公认为教育学发展史上的重大里程碑。从此,对教学的认识和研究,已经达到了系统化,概括化的水平了。 自然适应性 百科全书式 班级授课制 夸美纽斯null 十九世纪的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努力把教学理论建立于心理学的基础之上。代表著作《普通教育学》 他根据“多方面兴趣”的原理。论证了教学的任务和课程。他又根据统觉的原理,论证了教学过程的形式阶段。赫尔巴特的教学过程形式阶段赫尔巴特的教学过程形式阶段null 由夸美纽斯、赫尔巴特建立的教学理论体系被称为传统教学论,传统教学论强调的“三中心”:教师为中心,系统书本知识为中心,课堂教学为中心。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在欧洲出现了一种“新教育”思潮,它反对传统教育,并要为教育和教学寻找一种科学的方法,这其中有“新学校”、“劳作教学”、“实验教学”、“实用主义教育学”等。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学 。 null 实用主人教学论的创始人是美国现代资产阶级教育家杜威(1859-1952 ),他从实用主义哲学出发,提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的口号,反对以教师为中心,主张把学生从教师的束缚下完全解放出来,使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中心。 从此开始了两大派──所谓“传统派”和“进步派”(现代派)的长期论争。用我们通常的说法就是两个“三中心”的对立: 教师中心和儿童中心的对立; 系统书本知识中心和个人直接中心的对立; 课堂教学中心和活动中心的对立。 null  两个“三中心”的对立null三、马克思主义教学论的形成阶段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前苏联和各社会主义国家学校教学实践的发展及其经验的总结,逐步形成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教学论。这是教学论发展史上的一次根本性飞跃。 1939年出版了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这是第一本试图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阐明教育和教学规律的教育学,这也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诞生。 null     四、理论深化阶段 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西方各国先后兴起了教学改革的热潮,率先进行改革的是美国和前苏联。                (一)布鲁纳的课程结构理论       杰罗姆·S·布鲁纳是美国当代著名的认识心理学家。主要研究知觉、思维以及儿童的发展,并把心理学理论应用在教学改革上。   null 1957年前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 1959年全美科学院召开会议,讨论中小学的课程改革的问题。布鲁纳担任这次会议的主席并最后作了总结。1960年将总结报告的内容以《教育过程》为名出版。被称为“划时代的著作”,“有史以来教育方面最重要而且最有影响的一本书”。 在布鲁纳的推动和指导下,六十年代美国开展了以革新中小学课程为中心的教育改革运动。并扩展到国外,这就是六十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兴起的以强调“新三艺”(现代数学、现代自然科学、外语)为中心的课程现代化运动的由来。 null  布鲁纳教学论的主要论点是:      1、在教学目的上重视发展学生的智力 2、在课程内容上强调课程的基本结构 3、在教育时机上主张早期教学 “任何学科都能够用在智育上是诚实的方式,有效地教给任何发展阶段的任何儿童”。 7 ——80% 17——20%  4、在教学方法上倡导“发现法” 布鲁纳认为“发现并不限于那种寻求尚未知晓之事物的行为。正确地说,发现包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 null (二) 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理论 前苏联的教学改革比美国要广泛得多,研究课题多,涉及到教学与发展、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心理等一系列理论问题,出现了以下几个重要学说:教学过程积极化的学说(达尼洛夫、斯卡特金)、教学与发展学说(赞科夫)、发展理论思维学说(达维多夫、艾里康宁)、按阶段形成智力操作的学说(加里培林)、问题──发展性教学(马赫穆托夫)、合作教育学等。        赞科夫(1901─1977)是苏联心理学家、苏联教育科学院院士,在1957─1977年的二十年间, 组织领导“教学与发展”为课题的大规模实验,实验是在小学里进行的,1963年出版了《论小学教学》一书,1975年他对近20年的实验作了全面总结,写成《教学与发展》一书。 null 发 展: 尽最大可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最近发展区 潜在水平 最近发展区 现有水平null       赞科夫五大教学原则: ① 以高难度进行教学的原则  ② 以高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则 ③ 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    ④ 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的原则      ⑤ 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一般        发展的原则 (三)西德根舍因的范例教学理论 (三)西德根舍因的范例教学理论 战后西德的教育 各科教材庞杂臃肿, 学生负担加重, 学习主动性受到限制, 独立思考的精神受到压抑,加剧了质量下降。 针对这种情况1951年10月 国家在蒂宾根举行了一次以中学毕业生质量为中心议题的讨论会,形成了关于进行教育改革、提高科学教学效果的《蒂宾根决议》。 此决议建议用范例教学的理论来解决当时的教育问题。 null          1950年,根舍因在物理教学中提出“范例教学原理”。“范例教学”的主要论点,可以归纳为教学内容上坚持三个特性;教学程序遵循四个阶段;教师备课上做到五个分析;教学目的上四个统一。 null 1、教学内容上坚持三个特性:      第一阶段:范例地阐明“个”的阶段 第二阶段:范例地阐明“类”的阶段 第三阶段:范例地掌握规律的阶段 第四阶段:范例地获得关于世界经验的阶段 2、教学程序遵循四个阶段            基本性、基础性、范例性 null 3、教师备课要做到五个分析 ① 基本原理分析 ② 智力作用分析 ③ 未来意义分析 ④ 内容结构分析 ⑤ 内容特点分析   4、四个统一的最终目的 ① 教学与训育的统一 ② 解决问题的学习与系统学习的统一  ③ 掌握知识与培养能力的统一 ④ 主体与客观的统一 null 一、行为主义教学理论 行为主义理论又称刺激——反应理论,行为主义的教学理论以斯金纳的程序教学理论影响最大。 把刺激——反应作为行为的基本单位,学习即“刺激——反应”之间联结的加强,教学的艺术在于如何安排强化。 其理论的基本主张为:1.预期行为结果的教学目标,教学的目的就是提供特定的刺激,以便引起学生的特定反应。2.组织教学过程。对学习环境的设置、课程材料的设计和学生行为的管理做出了系统的安排。3.程序教学的方法。小步骤进行;呈现明显的反应;及时反馈;自定步骤学习。 第三节、当代主要教学理论流派null 行为主义教学理论促进了视听教学、程序教学及早期CAI的发展。但其理论有很多不足。它完全否认人类学习的内在心理机制,把动物实验的结果生硬外推至人类的学习,忽视了人类的主观能动性,难免走向机械主义和环境决定论,受到认知主义等学习流派的批判。 null 二、认知主义教学理论 提出认知教学理论的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和奥苏伯尔等,其中影响较大的是布鲁纳的认知结构教学理论。 其理论的基本主张为: 1.理智发展的教学目标。发展学生的智力是教学的主要目标。 2.动机原则、结构原则、序列原则、强化原则。 3.学科知识结构, 4.发现教学方法。null 三、人本主义教学理论 人本主义的教学理论又称“非指导性教学”理论,其思想源于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是罗杰斯。null 人本主义的教学理论的基本观点 1.教学必须以人为中心 罗杰斯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的教学观。他主张创造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范围,使学生信任自己的体验和价值,形成真实的自我概念。在这样的条件下,学生的创造性潜能才能充分的发挥。 null 2.教学目标 罗杰斯认为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使人成为真正自由独立的人,成为有主见、适应性强、具有鲜明个性的人。 null 3.非指导性教学过程 以解决学生的情感问题为目标, 包括五个阶段: 确定帮助的情境 探索问题 形成见识 计划和抉择 整合 null 4.师生关系 在非指导性教学中,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促进者”,不是教学的中心人物,不起组织作用、指示作用和评价作用。 null 6.教学评价 罗杰斯认不反对教学评价,但他认为在“非指导性教学”中的评价应由学生自己做出,他反对外部评价。 学生的自我评价是罗杰斯“非指导性教学”的重要特点,它不是一种抽象空洞的口号,而有具体的评价方式。 null第三章 教学过程 教学理论界长期以来对教学过程的本质进行了许多有关的探索,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归纳起来,代表性的观点有以下几种:第一节、关于教学过程本质的主要观点null 一是认识发展说。这种观点认为,教学过程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掌握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认识能力,逐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基础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过程。 二是双边活动说,这种观点认为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结合的双边活动过程。 三是多重本质说。这种观点认为,教学过程既然是多层次,多类型的,那么教学过程的本质也应该是多级别、多类型的。从而提出教学过程有认识论,心理学,生理学,伦理学,和经济学五个方面的本质。 四是交往本质说,这种观点认为,教学过程中学生和教师都是主体存在,师生之间只有通过交往,人的主体性才能确证,生成和发展。因此教学过程完全可以视为师生交往过程,交往即是教学过程的本质。null 一、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的关系 学生认识有两个方面: 一是获得直接经验,即学生通过亲自活动、探索获得的经验; 二是获得间接经验,即他人的认识成果。 (1)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间接经验; (2)学习间接经验必须以学生个人的直接经验为基础; (3)防止忽视系统知识传授或直接经验积累的偏向。第二节、教学过程中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null 二、掌握知识和培养思想品德的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引导学生掌握知识,而且要培养他们良好的思想品德,教学必须要注重教书育人。 (1)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以知识为基础; (2)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积极的态度才能使他们的思想品德得以提高; (3)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又推动他们积极地学习知识。null 三、掌握知识与提高能力的关系 掌握知识与提高能力的关系,一直是教学理论和实践的一个重要问题。 (1)能力的提高依赖于知识的掌握,知识的掌握又依赖于能力的提高; (2)引导学生自觉的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才能有效地提高他们的能力; (3)防止单纯抓知识教学或只注重能力提高的片面性。null 四、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关系 在教学中,学生在进行认识活动时,其心理是一个整体,不仅是智力因素,而且伴随着非智力因素。 (1)非智力因素依赖于智力因素,并积极作用于智力因素; (2)按教学需要调节学生的非智力活动才能有效地进行智力活动、完成教学任务。null 五、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关系 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下的学生的认识过程,因而如何处理师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与关系,一直是教学史上的一个主要理论和实践问题。 (1)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学生简捷有效地学习知识、发展身心的必要条件; (2)调节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是教师有效地教学的一个主要因素; (3)防止忽视学生主体作用和忽视教师主导作用的偏向。 null 一、 教学设计的概念 教学设计是以传播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从而找出最佳解决方案的一种理论和方法。第三节、教学设计null 二、 教学设计的过程和方法(后面附案例《军神》) 教学设计作为对教学活动系统规划、决策的过程,主要包括: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设计、教学评价设计等。 (1)规定教学的预期目标,分析教学任务,尽可能用可观察和可测量的行为变化来作为教学结果的指标; (2)确定学生的起点状态,包括原有的知识水平、技能和学习动机、状态等; (3)分析学生从起点状态过度到终点状态应掌握的知识技能或应形成的态度和行为习惯; (4)考虑用什么方式和方法给学生呈现教材,提供学习指导; (5)考虑用什么方法引起学生的反应并提供反馈; (6)考虑如何用教学的结果进行科学的测量和评价。null 【例】例如进行《故乡》一课的课堂教学设计时,在这三课时里用了3个不同类型的结构:null null 第一课时,使用“演绎型”教学法(图1),让学生认真思考,找出阅读的规律,分析出环境描写的作用;第二课用“归纳型”教学法(图2),教师借助投影片分析本文所用的四次主要对比,从而总结归纳出对比手法在本文所起到的作用,第三课用“发现型”教学法(图3),学生积极探究,分析特征,总结概括,最后理解作者写这篇小说的深刻含义。 资料来源:叶岗丽.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模式初探. 内蒙古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年4期.null 三、 教学设计的模式 1.系统分析模式 将教学过程看成一个输入——产出的系统过程,强调以系统分析的方法对教学系统的输入——产出过程及系统的组成因素进行全面分析、组合,获得最佳的教学设计方案。 美国心理学家加涅和布里格斯提出了系统分析模式的基本步骤:分析和确定现实的需要;确定教学的一般目标及特定目标;设计诊断或评估的方法;形成教学策略,选择教学媒体;开发、选择教学材料;设计教学环境;教师方面的准备;小型实验,形成性评价及修改;终结性评价;系统的建立和推广。null 【例】系统分析模式的设计思想一般如图1所示: 图1 系统分析模式图 null 2.目标模式 又称系统方法模式,是美国教学设计专家迪克和科瑞提出的教学设计模式。这一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强调教学目标的基点作用,即在课程规定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的条件下,如何根据学生的初始状态传递教学信息。基本程序包括:确定教学目标;进行教学分析;分析学生的现实发展水平;列出操作目标;确定测验项目的参照;确定教学策略;选择教学材料;进行形成性评价;修正教学。null 其基本程序有九步,呈直线型,如图2示: 【例】 null 这一模式的基本特点是强调教学目标的基点作用,也最接近教师的实际教学,即在课程规定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的条件下,如何根据学生的初始状态传递教学信息。 null 3.过程模式 美国新泽西州立大学肯普提出的教学设计模式。这一模式的设计步骤是非直线型的,根据教学实际的需要,设计者可以整个设计过程的任何一个步骤为起点。具体设计过程包括:确定教学目的和课题;列出学生的重要特点;确定学习目标;确定学习目标的主题内容,将学习目标具体化和操作化;预测学生已有的学习准备状况;构思教学活动,选择教学资源;评价学生学习,评价和修正教学方案。null 具体设计过程见图3 过程模式设计图 【例】null 一、 教学模式的概念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教学模式既是教学理论的教学化,又是教学经验的一种系统概括。第一节、教学模式概述 第四章 教学模式null 二、 教学模式的特点 1.简略性 简略性是以一定程度的抽象性为条件的,它使模式高于实践,为指导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服务。 2.针对性 任何教学模式都有明确的应用目的或中心领域,而且有具体的应用条件和范围。教学模式不同于传统教学中的一些“万能型”方法,它针对性强,只要选择和应用得当,就能有效地解决问题。 3.操作性 相对教学理论而言,教学模式更便于理解、把握和运用,因为它有安排具体教学活动的指南以及限定这些活动的要求和准则。 4.发展性 教学模式随着教学实践、教学观念和理论变化而不断发展,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人们在学习、模仿和运用教学模式的过程中,会根据自己的新经验和掌握的新理论,对现有模式予以修正充实,使之日臻完善。null 三、 教学模式的结构 教学模式通常包括五个因素,这五个因素之间有规律的联系就是教学模式的结构。 1.理论依据 教学模式是一定的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的反映,是一定理论指导的教学行为范型。不同的教育观往往提出不同的教学模式。 2.教学目标 任何教学模式都指向和完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教学模式的结构中教学目标处于核心地位,并对构成教学模式的其他因素起着制约作用,它决定着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和师生组合,也是教学评价的标准和尺度。 3.操作程序 每一教学模式都有其特定的逻辑步骤或操作程序,它规定了在教学活动中师生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各步骤应当完成的任务。 4.实现条件 是指能使教学模式发挥效力的各种条件因素,如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环境、教学时间。 5.教学评价 是指某种教学模式所特有的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的评价方法和标准等。由于不同的教学模式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和达到的教学目标不同,使用的程序和条件不同,当然其评价的方法和标准亦有所不同。null第二节、当代国外主要教学模式 一、程序教学模式 20世纪50年代,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根据在实验室中对动物实验总结出的操作条件反射和强化理论,提出学习材料程序化的思想。程序教学模式依靠程序编制者提出问题,通过教学机器或程序教材呈现,要求学生做出选择反应,然后给予正确答案以便核对。程序教学模式的主要原则为:教材分为小步子;学生对所学内容作积极反应;反应后有即刻反馈;尽量降低错误率;教学应自定步调。null 二、发现教学模式 发现教学模式是让学习者自己去发现教材的结构,结论和规律的教学方法模式,它由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布鲁纳非常重视人的主动性,强调把人当作主动参与知识获得过程的人。他认为学生的认知发展主要遵循其特有的认识程序,学生完全能够利用教师和教材提供的某些材料,去发现应得的结论或规律。 发现教学模式的目标在于发展学生的探究思维能力,让学生从已知事实或现象中推导出未知,形成概念,从中发现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性,并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独创精神,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发现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是:第一,创设问题情境。第二,利用材料,做出假设。第三,检验假设。第四,做出结论。发现教学模式在教学方法上以启发式为主,而不再是那种传统的讲解式方法。发现教学模式强调学习过程,注重直觉思维,强调内在动机,强调信息提取。null 三、掌握学习教学模式 掌握学习教学模式是指在“所有学生都能学好”的思想指导下,采取班级教学和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式,以班级教学为基础,辅之以经常,及时的反馈和矫正,提供学生所需要的个别化帮助和所需的额外学习时间,从而使绝大多数人达到学业规定要求的教学模式,它由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于20世纪60年代末提出。null 掌握学习教学模式的目标是:发挥学生的学习潜力和学习积极性,使大多数学生掌握教材所规定的知识技能,取得优良的成绩。掌握学习教学模式的实施步骤是: 1.详细规定长期目标,把最主要,最基本,具有较大潜在迁移性或应用价值的目标定为掌握目标,把其它目标作为一般了解目标。 2.把课程分解为一系列学习单元,制定单元教学目标,针对单元目标编制简短的形成性测验,诊断学生在本单元学习内容广度和深度上的掌握情况。 3.设计单元掌握学习计划,帮助学生达到单元教学目标,同时设计有效的反馈矫正计划,利用形成性评价测验提供的反馈信息,提供选择的教学材料及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帮助未掌握者矫正学习中的差错。null 四、暗示教学模式 暗示教学模式是指运用暗示手段激发个人心理潜力,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是由保加利亚心理治疗医生洛扎诺夫提出来的。 暗示教学模式实施的主要原则是:1.愉快而不紧张;2.有意识和无意识统一,既要发挥意识的作用,又要发挥无意识调节有意识的作用;3.暗示手段相互作用。如利用权威,正确设置外部环境以及利用音乐效应,语调色彩等。使学习者综合接受有意识和无意识的影响。 暗示教学模式的特点是:让学生处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运用暗示、联想、练习和音乐等综合手段、方式,诱发学生学习需要和兴趣,使大脑两半球协调活动,有意识和无意识心理活动相结合,形成学习的最佳心理状态,从而充分发挥学习潜力,提高教学效果。null 五、范例教学模式 范例学习为原联邦德国瓦根舍因等教育学者所倡导。 通过典型的内容和方式,使学生从个别到一般,掌握规律的知识和方法,发展独立学习,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策略。 范例学习的主要特点是:范例学习的核心是学习者的积极主动的学习,教学中的教是对学生的积极主动学习的帮助。范例教学的教和学的过程必须和学习者已达到的发展水平相联系,从学生的心理活动、认知、审美以及社交和道德发展水平出发。 范例教学选择在教材上,特别强调基本性、基础性、范例性。 范例学习的教学程序一般是:范例性的阐明“个”的阶段;范例性地阐明“类型”或“类”的阶段;范例性地掌握规律性,范畴性关系的阶段;范例性的获得关于世界关系的经验。null第三节、当代我国主要教学模式 一、传递接受式 该教学模式源于赫尔巴特的四段教学法,前苏联教育学家凯洛夫等人对该模式进行了重新改造。传入我国后,又作了适当的调整与修改,融入了我国的一些传统的教育思想与方法,成为我国中小学教学实践中长期以来普遍采用的,广为人知的一种教学模式。null 【例】基本程序 该模式的基本教学程序是:复习旧课—激发学习动机—讲授新课—巩固练习—检查评价—间隔性复习。 null (二)自学辅导式 中国科学院卢仲衡教授于1965年下半年,首次提出了班集体与个别化教学相结合的教育思想,并进行了数学自学辅导实验研究。 所谓“自学辅导”是指将学生自学与教师辅导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方式。其主要特点是把“学”放在教学过程中的中心位置,寓“导”于“学”,教学相长。是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和提高自学能力。null (三)引导发现式 该教学模式是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活动,着眼于思维力和意志力培养的教学模式,它是依据杜威、布鲁纳等人所提倡的“问题——假设——推论——验证”程序,并结合我国的一些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成果归纳而成的一种教学模式。null (四)情境陶冶式 该教学模式是使学生处在创设的教学情境中,运用学生的无意识心理活动和情感加强有意识的理性学习活动的教学模式。这一模式吸取了洛扎诺夫的暗示教学理论,并参照我国教学实际工作者积累的有效经验加以概括而成的。null (五)示范模范式 该教学模式是通过教师讲解、示范,学生进行参与性的练习而获得知识技能的一种教学模式。 null (六)目标导控模式 又叫“目标教学”模式,“单元达标模式”,是指以明确教学目标为导向,以教学评价为动力,以矫正、强化为活动中心,让绝大多数学生掌握教学内容的一种教学模式。null【例1】图示为目标导控模式一般过程流程图null (七)概念获得式 该教学模式的目标是使学习者通过体验所学概念原理的形成来发展学生的归纳、推理等思维能力,掌握探究思维的方法,该模式主要反映了认知心理学派的观点,即强调学习是认知结构的组织和重新组织。null第五章 教学原则 (一)教学原则的概念 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任务,遵循教学过程的规律而制定的关于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是指导教学活动的一般原理。教学原则是有效进行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它既指导教师的教,也指导学生的学,应始终贯彻于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第一节、教学原则的概念及确立依据null (二)教学原则的确立依据 1.教学原则是教学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人们在长期从事教学实践的活动中,不断探索出一些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对于这些经验或教训反复认识、不断深化,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经过概括抽象,对教学规律有所认识,从而制定了教学原则。 2.教学原则是教学规律的反映 教学原则虽然是人们主观制定的,但是反映了教学过程的客观规律,教学过程作为一个特殊认识过程,存在一些共同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可以说,只要有教学工作,就存在教学工作的规律。人们依据客观存在的教学规律制定教学原则,用以指导教学工作。 3.教学原则受到教育目的的制约 教学原则是教学规律的反映,它本身没有阶级性,但人们在制定、解释、运用教学原则时,无不受到一定阶级思想的影响,任何一个教学原则或教学原则体系的提出,必须服从于一定的教育目的。null (一)直观性原则 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 贯彻直观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1.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 2.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 3.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第二节、中小学教学的基本原则null (二)启发性原则 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贯彻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启发学习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4.发扬教学民主。null (三)系统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 系统性原则是指教学根据所传授的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结构以及学生能力发展、知识掌握的顺序,循序连贯地进行。 贯彻系统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1.处理好教学活动顺序与学科知识逻辑顺序,学生能力发展,知识掌握的顺序之间的关系; 2.教学时突出重点、难点,主次有别; 3.作业布置、复习、知识检查等各个教学环节,均宜有顺序地进行,培养学生系统学习的习惯; 4.及时发现和补救学生在学习中的缺陷。null (四)巩固性原则 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能够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以利知识技能的运用。 贯彻巩固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1.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 2.重视组织各种复习。 3.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null (五)量力性原则 量力性原则又称可接受性原则,是指教学的内容,方法,分量,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是他们能够接受的,但又要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他们经过努力才能掌握,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贯彻量力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1.要正确认识和科学估计学生的发展水平极其潜在的发展可能; 2.合理组织教学,使之在促进学生发展上起重要作用; 3.注意因材施教考虑学生认识发展的时代特点。 null (六)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的原则 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的原则是指教学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授予学生以科学知识,并结合知识教学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品德和正确人生观,科学世界观教育。 贯彻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1.保证教学的科学性; 2.发掘教材的思想性,注意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3.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思想修养。null (七)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 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1.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 2.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3.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 4.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null (八)因材施教原则 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 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2.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获得充分的发展。null第六章 教学组织形式第一节、教学组织形式的历史发展 第二节、班级授课制 第三节、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 null 在教学史上先后出现的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有个别教学制、班级授课制、贝尔—兰卡斯特制、道尔顿制、分组教学制和特朗普制。第一节、教学组织形式的历史发展 null 1.个别教学制 是指教师分别对个别学生进行传授与指导的教学组织形式。 其最显著特点在于教师能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使教学内容、进度适合 于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水平,但一个教师所能教的学生数量是很有限的。 我国商周至隋、唐时期的各级官学和私学,古希腊、罗马时代的各类学校以及欧洲中世纪的教会学校和宫廷教育等,均采用个别教学制。null 2.班级授课制 简称“班级教学”,它是指将学生按大致相同的年龄和知识程度编成人数固定的班级,教师根据各门学科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和固定的教学时间表进行教学的组织方式。 我国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就是班级授课制。null 3.贝尔—兰卡斯特制 英国牧师贝尔和教师兰卡斯特在英国小学进行了学生相互教学制度实验,设立“导生制”也成“贝尔—兰卡斯特制”。 其具体做法是,教学组织形式仍以班级为基础,但教师不直接面向全体学生,而是在学生中选择年龄较大、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充任导生,教师首先对这些导生进行教学,然后由他们去教其他的学生。 由于其教学质量较低,难以满足大工业生产对学校教学质量的要求,存在时间并不长。null 4. 道尔顿制 产生于1920年美国进步主义教育家帕克赫斯特在马萨诸塞州道尔顿市的道尔顿中学所进行的教学改革实验。 是指教师不再通过上课向学生系统的讲授教材,而只为学生分别指定自学参考书、布置作业,由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有疑难时才请教师辅导,学生完成一定阶段的学习任务后向教师汇报学习情况和接受考查的教学组织形式。 优点:重视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在良好的条件下,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他们学习能力和创造才能。 不足:(1)由于大多数学生尚不具备独立学习和作业的能力,若没有教师的系统讲解,他们往往在摸索中白白浪费了时间而无多大收获,学不到系统的知识。 (2)道尔顿制要求有较好的教学设施和条件,如较多的作业室、实验室和图书、仪器,一般学校很难具备。null 5.分组教学制 也称“多级制”或“不分级制”,它是一种将学生按智力水平或学习成绩分成不同的班或组,通过定期测验决定学生升级(组)或降级(组)的教学组织形式。 【例如】在新生入校时实行按考试成绩分班,或者是对已学习了一定年限的平行班学生重新按现时的考试成绩分班。 分组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是很难科学地鉴别学生的能力和水平; 二是在对待分组教学上,学生、家长和教师的意愿常常与学校的要求相矛盾; 三是分组后造成的副作用很大,快班学生容易产生骄傲情绪,而普通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普遍降低。null 6.特朗普制 特朗普制是由教育学教授特朗普提出的。 这种教学形式试图把大班、小班和个人三种教学形式结合起来,并采用灵活的时间单位代替固定划一的上课时间,以大约20分钟为计算课时的单位。 其教学时间分配为:大班上课占40%,小班研究占20%,个别教学占40%。 目前,这种教学形式尚在实验中。null 1.班级授课制的由来及发展 班级授课制萌芽于16世纪西欧的一些国家,兴起于17世纪乌克兰兄弟会学校,经过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总结、改进和理论升华,初步形成。自19世纪中叶起,班级授课制已发展成为西方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中国采用班级上课,始于清代同治元年(1862年)于北京开办的京师同文馆。 20世纪初以来,许多国家的教育界人士都致力于改革班级授课制。第二节、班级授课制 null 2.班级授课制的主要特征 (1)学生固定。把学生按年龄和文化程度,编成固定人数的班级。班级是学校进行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教师对全班学生进行集体教学。 (2)内容固定。向全班学生传授的教学内容是统一的,排定课表进度也是统一的,采取多学科并进,交错授课。 (3)教师固定。学校按照教师的业务专长和工作能力分配教学任务。 (4)时间固定。学年、学期和学日课业的始末时间相同,全校有固定的作息时间表。 (5)场所固定。各班的教师相对固定,学生的座次也是相对固定的。null 3.对班级授课制的评价 班级授课制的优势: (1)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由一位教师在同一时间内同时对几十名甚至上百名学生进行教学,大大扩大了教育对象,加快了教学进度,提高了教学效率。 (2)有利于加速普及教育和发展教育事业。 (3)有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4)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作用。 (5)有利于系统地传授各科知识。 班级授课制的局限: (1)对全班学生使用统一教材,按照同一进度和要求进行教学,不利于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 (2)不利于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内在潜力。 (3)容易使教学产生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null 当前的教学组织形式改革主要有两个方向: 1.使整个教学过程个别化、个性化,主张用自学辅导以及借助现代教学技术的程序、计算机辅助教学等新的教学组织形式来代替班级授课制。 2.以班级授课制为基础,吸收其他教学组织形式的优点,如分组教学、合作教学等,实现多种教学组织形式的综合运用,最大限度地发挥班级授课制的优势。第三节、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 null第七章 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法第一节、讲授法 第九节、自学辅导法 第二节、谈话法 第三节、讨论法 第四节、实验法 第五节、实习作业法 第六节、演习法 第七节、练习法 第八节、参观法 null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语言(主要是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它是教学中最为常用的方法。 第一节、讲授法 null 讲授法可分为讲述、讲解、讲读和讲演三种。 讲述:是以叙述或描述的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 讲解:是教师向学生说明、解释和论证科学概念、原理、公式、定理的方法。 讲读:主要特点是讲与读交叉进行,有时还加入练习活动,既有教师的讲与读,也有学生的讲、读和练,是讲、读、练结合的活动。 讲演:是教师对一个完整的课题进行系统的分析、论证并做出科学结论的一种方法。null 谈话法又称问答法,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第二节、谈话法 null 谈话法的基本要求: (1)要准备好问题和谈话计划; (2)要善问; (3)要善于启发诱导; (4)要做好归纳、小结。null 讨论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以全班或小组为单位,围绕教材的中心问题各执己见,通过讨论或辩论活动,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在班级团体情境中采取讨论教学法常以分成许多小组或小团体的方式来进行,故常被称为小组讨论法或团体教学法.第三节、讨论法 null 讨论法的基本要求是: (1)讨论的问题要有吸引力; (2)要善于在讨论中对学生启发引导; (3)做好讨论小结。null 实验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一定的仪器设备进行独立作业,观察事物及其过程的发生和变化,以探求事物的规律,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 第四节、实验法 null 实验法的基本要求是: (1)做好实验前的准备; (2)要使学生明确实验的目的、要求与做法; (3)注意实验过程中的指导; (4)做好实验小结。null 实习作业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一定的实际活动,以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方法。 第五节、实习作业法 null 实习作业法的基本要求是: (1)做好实习作业的准备; (2)做好实习作业的动员; (3)做好实习作业过程中的指导; (4)做好实习作业的总结。null 演示法的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或实验使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 多媒体演示。生物课细胞分裂中染色体的动态变化过程,肉眼是看不到的,照片也很难展示动动态过程,运用多媒体技术就可以给学生一个直观的印象。 运用模型演示。蛋白质模型,DNA双螺旋模型等。第六节、演习法 null 演示法的基本要求是: (1)做好演示前的准备; (2)要使学生明白演示的目的、要求和过程; (3)讲究演示的方法。null 练习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知识去反复完成一定的操作,以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 1.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作文的创造性练习,旨在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2.口头和书面解答问题的练习,在数学、物理、化学的教学中占有尤其重要的地位,旨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七节、练习法 null 练习法的基本要求: (1)提高练习的自觉性; (2)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3)要求严格。null 参观法是根据教学的需要,组织学生对实际事物进行观察、研究,以获得新知识和巩固、验证已学知识的教学方法。 地理学科、历史学科参观名胜古迹、博物馆,理化学科参观科学馆、艺术学科参观美术展览、戏剧表演等。 参观法的基本要求: (1)做好参观前的准备,明确参观的目的与内容,选定参观地点; (2)注意参观中的指导; (3)及时做好参观总结。第八节、参观法 null 自学辅导教学法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辅导下,以自学为主,使学生获得自学的方法,提高其自学能力的一种方法。 第九节、自学辅导法 null 自学辅导法的基本要求是: (1)教给学生“粗、细、精”的阅读方法; (2)让学生适应自学辅导教学这种学习方式,逐渐形成自学习惯; (3)培养学生的独立性; (4)在教学效果检查中,适当增加学生的自我检查,最终促进学生自检能力的形成。null第八章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第一节、备课第二节、上课第三节、作业的布置与批改第四节、课外辅导第五节、学业考评null 上课前,教师必须备好课,编制出学期教学进度计划,写好课题计划与课时 计划,写好教案。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 备课必须做好以下三方面: 一是钻研教材,做到“胸中有书” 【例如】明确教学目的、教学目标、教材的重点、难点,收集与教材内容有关的材料进行组织等。 如: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五册 “有多重”教案第一节、备课null。null 二是了解学生,做到“目中有人” 【例如】了解本班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能力、个性特点和身体状况,了解本班的学风、班风,重点掌握学习差的和学习好的学生的情况等。null 三是考虑教法,做到“手中有法” 根据课程标准的提示,教科书和教学参考资料的内容以及学生的特点,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手段。 【例如】在教学初中化学课《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时,教师会选择运用试验教学法,首先在实验室中演示一遍制取氧气的过程,然后让同学们每人亲自动手做实验,从而使学生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反应原理。而不是选择讲授法或讨论法来进行教学。null 上课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上好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上好一节课的基本要求主要有五个方面。第二节、上课null 一是有明确的教学目的: 教学目的是指一堂课所要达到的目标,它是一堂课的出发点和归宿。 师生双方对一节课所要达到的教学目的都应当十分明确,才能抓住主要矛盾,取得预期效果。 目的明确包括三层意思: (1)教学目的制定得切实可行,明确具体,切记空洞。 (2)师生双方都应明确教学目的,所以上课一开始,教师就要采用恰当的方式,把教学目的告知学生。 (3)课堂上的一切活动,教师都要围绕教学目的进行。null 二是保证教学的科学性与思想性: (1)要保证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技能以及思想观点必须科学、准确,经得起实践的检验。 具体要求是: 所讲内容具有科学性,讲清基本概念,讲明基本原理,讲透基本规律,讲准一切细节。 null (2)所讲内容的思想政治方向准确,教师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教学内容,并结合教学实际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等进行教育。 我国语文教科书思想性的内涵,包括树立劳动观点、群众观点、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培养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以及良好的意志和品格等等。 null 三是善于启发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计划 五是组织好教学活动,能灵活机智地处理课堂突发事件。 null 课外作业是课堂作业的延伸,是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合理而恰当的作业对于巩固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教师批改作业既能使教师了解每个学生知识掌握情况,提高此后课堂教学和课后辅导的针对性、有效性,也能够让学生清楚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及时调整方向。正确而及时的作业批改能有效地发挥反馈—矫正的作用。 【例如】老师布置作业的类型多样化,总结起来有如下几种: 1.有平时书面类如:书本、练习册等; 2.有实践类如:数学日记、反思卡、单元整理卡、出试卷、操作题和开放性习题等; 3.有
/
本文档为【课程与教学论_教学10】,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