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历史的两个瞬间:韬光养晦与锋芒毕露

2012-12-02 3页 doc 26KB 23阅读

用户头像

is_178016

暂无简介

举报
历史的两个瞬间:韬光养晦与锋芒毕露历史的两个瞬间:韬光养晦与锋芒毕露 1904年,爆发了日俄战争。这场战争一个最荒诞不经的特点是:战争是在中国的领土上进行的,但中国却是“中立国”。在日俄相互宣战3天后,慈禧太后颁发了一道堪称千古奇闻的谕旨:“日俄两国,失和用兵,朝廷轸念彼此均系友邦,应按局外中立之例办理,着各省将军督抚,通饬所属文武,并晓谕军民人等,一体钦遵,以笃邦交而维大局,勿得疏误!特此通谕知之!钦此。” 清廷的“局外中立”政策,是在当时担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并且控制着“新式陆军”的袁世凯的极力主张下制定的。袁的主要理由是还需要时间“练兵”和改变“财力...
历史的两个瞬间:韬光养晦与锋芒毕露
历史的两个瞬间:韬光养晦与锋芒毕露 1904年,爆发了日俄战争。这场战争一个最荒诞不经的特点是:战争是在中国的领土上进行的,但中国却是“中立国”。在日俄相互宣战3天后,慈禧太后颁发了一道堪称千古奇闻的谕旨:“日俄两国,失和用兵,朝廷轸念彼此均系友邦,应按局外中立之例办理,着各省将军督抚,通饬所属文武,并晓谕军民人等,一体钦遵,以笃邦交而维大局,勿得疏误!特此通谕知之!钦此。” 清廷的“局外中立”政策,是在当时担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并且控制着“新式陆军”的袁世凯的极力主张下制定的。袁的主要理由是还需要时间“练兵”和改变“财力极窘”的状况。 1904年初,当战云密布之时,袁世凯上奏朝廷,说“甲午之役,关内外各军不下20万,仍每以兵单为忧。况现在俄日交哄”,更不能“引火上身”。因此,“不得不谨守局外”,“以为韬晦之计”。而慈禧太后最关心的也不是主权或者战区民众的生命财产,而是“东三省系祖宗陵寝所在,关系甚大”,在得到袁的死党庆亲王奕劻“陵寝当可无虞”的肯定答复后,也就欣然“准奏”了。 清廷决定“韬晦”、“中立”,虽然做到了“笃邦交而维大局”,但却使作为主战场的东北地区蒙受了空前的浩劫。在长达19个月的时间里,东北民众惨遭兵燹之灾,伤亡无计其数。日俄两军建筑炮台、挖掘战壕、修建车道时,拆毁民房、毁坏民地、砍伐树木、驱使民工,无一不使东北民众遭难。日俄双方还随意将中国平民当作“间谍”成批处决。清廷战后统计,东北人民死于战火的有2万多人,财产损失折银6900万两。 1964年,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已经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但当时对于是不是立即试爆,决策层是有分歧的。负责“两弹”工程的中央专门委员会反复研究,提出了两个,一个是“早试”,一个是“晚试”。“晚试”的目的就是要“韬光养晦”,避开锋芒,先抓紧三线建设。送到了毛泽东那里,这位不知畏惧的历史伟人权衡再三,一锤定音:原子弹是吓人的,不一定用,既然是吓人的就要早响。 清廷和袁世凯的“韬晦”及“中立”政策,并没有像他们预想的那样为“练兵”和改变“财力极窘”的状况赢得时间,清王朝反而因此丧失了最后一点合法性,在日俄战争结束之后仅仅6年就灭亡了。而日本在战胜俄国之后,获得了在东北驻屯军队的特权,这为以后的“九·一八”事变及对中国的全面入侵埋下了伏笔,中华民族几乎因此堕入万劫不复的深渊。而毛泽东“吓人”之后,虽然一时使中国显得“锋芒毕露”,但并没有“增加中国人民的不安全感”。相反,从那以后,中国遭受大规模入侵的危险,基本上一劳永逸地消失了。 文章原址: http://news.ifeng.com/history/zhongguoxiandaishi/detail_2012_12/02/19751040_0.shtml
/
本文档为【历史的两个瞬间:韬光养晦与锋芒毕露】,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