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外语教学心理学_朱纯

2013-03-04 7页 doc 151KB 268阅读

用户头像

is_513184

暂无简介

举报
外语教学心理学_朱纯 第一章 心理学与外语教学 · 第一节 心理学在外语教学领域的影响及其演变: · 一、早期的机械主义与联想主义 (1)机械主义&翻译法 a.机械主义的主要观点: 一切语言源自一种语言,各种语言的语法,词汇所表达的概念是相同的,只存在发音和书写形式上的不同。 →b.外语教学的翻译法: 以机械对比和对译为主的教学法– 例子:哑巴英语 (2)联想主义&直接法 a. 联想主义有关观点: ⅰ. 一切知识始于感觉,较高水平的复杂概念,则由感觉并通过联想过程获得。 ⅱ. ...
外语教学心理学_朱纯
第一章 心理学与外语教学 · 第一节 心理学在外语教学领域的影响及其演变: · 一、早期的机械主义与联想主义 (1)机械主义&翻译法 a.机械主义的主要观点: 一切语言源自一种语言,各种语言的语法,词汇所表达的概念是相同的,只存在发音和书写形式上的不同。 →b.外语教学的翻译法: 以机械对比和对译为主的教学法– 例子:哑巴英语 (2)联想主义&直接法 a. 联想主义有关观点: ⅰ. 一切知识始于感觉,较高水平的复杂概念,则由感觉并通过联想过程获得。 ⅱ. 语言心理中起主要作用的不是思维而是感觉,……最强有力的感觉又是由音响表象所引起的—冯特。 →b.外语教学的直接法: ⅰ. 仿照幼儿学习母语的过程外语教学过程:以模仿为 主,无需先有理论,直接联系,口语为基础;强调培养语感,强调直觉。--例子:少儿英语学习节目,课堂话剧表演,图片展示,外国文化物品展示等。 ⅱ. 直接法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 帕默: 1.意识到教学理论中心理学规律的重要性,很重视学习者年龄、个性、动机、知识背景和过去学习语言的经验等诸多方面; 2.坚信学习语言最适宜的是导致形成 “自动化”习惯和不自觉地使用语言的学习过程。 斯威特: 1. 学习语言的心理学基础就是联想规律。 2. 学习语言的过程就是形成联想的过程。当我们学习自己的语言时,我们建立词、句和思想、行动、事件的联想。 3. 语法的功能是……总结我们用以理解和说我们自己的语言及所学外语的联想。 4. 强调重复和记忆的必要性。 · 二、巴甫洛夫学说 (1)巴甫洛夫学说&自觉对比法 a.巴甫洛夫学说主要理论:形成条件反射建立暂时联系,两个信号系统,强化,动力定型,兴奋与抑制过程相互诱导理论等 →b.自觉对比法(依靠本族语原则): 认为新的第二信号系统(外语)只有在旧的第二系统(母语)基础上才能同第一信号系统相联系。因此,主张进行语言对比以充分利用“正迁移”,预防“负迁移”。 (2)*自觉实践法 理论基础:别里亚耶夫的理论 — 主张从自觉学外语到直觉掌握外语。认为外语同本族语一样与思维直接联系,因此要培养外语思维。 — 提出区分语言和言语,知识、熟练和技能,向学生讲解语言理论知识,并在理解基础上通过实践活动培养言语熟练。 【后期列昂季耶夫发展出了“言语活动论”,提出了培养外语交际能力的理论。】 · 三、行为主义心理学 (1)行为主义心理学&听说法 a.行为主义心理学两大公式: 刺激—反应(沃森) 【侧重条件反射说】 刺激—反应—强化(斯金纳) 【重点在操作行为,认为强化作用是条件作用的规律】 →b.英语教学的听说法(40年代,美): 重视机械性训练,强调重复和模仿,同时也要排斥或限制母语以建立直接联系。 · (2)视听法(50年代,法) a. 在直接法和听说法基础上进一步突出了情景的视觉感受方面。 b. 以行为主义心理学为指导,把学习过程归结为刺激—反应的过程,但是强调图像和声音刺激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c. 受格式塔心理学影响,认为通过视听觉理解语言材料是以整体结构形式实现的。 d. 受认知语言学影响,把言语交际视为播发者(说话者)和接收者(听话人)的编码和译码传递信息的活动过程,从而排除了以母语和文字为中介的主张。 (3)*里弗斯对行为主义的批判分析 假设1. 外语学习基本上是一个机械的形成习惯的过程。 ---奥斯古德和莫勒的新行为主义更合适,较多关注学生的思想和感情。 推论1:习惯通过强化来巩固。 ---机械的运用某些的强化,并不考虑学生对外语技能目标的感知本身还不就是自动强化 推论2: 外语习惯有赖于作出正确反应而不是出错来最有效的形成。 ---解释太狭隘,可能引向固定的陈规反应,降低学生在可能的对象中进行选择的能力。 · 推论3:语言是 “行为”,而……行为只能通过引导学习者进行行为活动。 ---强调语言学习的动机和感情方面。 假设2:如果外语材料的呈示是先用口语后用笔语,就能更有效地掌握语言技能。 ---禁止使用书面符号? 假设3:类推较分析能为外语学习提供更好的基础。 ---用听说法阻止对意义的解释和自由处理是引导上的错误。通过分析发展对结构的理解和通过类比实际操作语言结构,学习者都能形成正确短语层次上以及在组织表达复杂思想要求更高的领域里达到对外语的掌握。 · 假设4. 一种语言的词汇对说该语言者所具有的意义,只能在触及说改语言人民的文化的基础上学到。 --- 语言交际涉及个人之间的关系,而不仅仅是短语的记忆与重复以及结构联系。 ★结论:应更多考虑学习者的感知、动机和感情,把重点从语言形式转向在社会语境中进行交际 · 四、认知心理学和心理语言学 (1)认知心理学&认知法 a.认知心理学代表人物及其观点 ⅰ. 皮亚杰: 发生认识论:掌握新知识是一种智力活动,每种智力活动都包含一定的认知结构。 (S→AT →R,一定的刺激S被个体同化(A)与认知结构(T)中,才能对刺激S作出反应R.) ⅱ. 布鲁纳: ▲ “基本结构”—概念,基本原理,规则等。 掌握基本结构有助于学生理解该学科,长期记忆所学知识,迁移并促进各科学习 ▲“发现学习”: 让学生通过对所学对象的观察、分析、归纳等逻辑思维活动自己发现应予学习的规则、原理。 ⅲ. 乔姆斯基: 语言是受规则支配的系统,学习语言最主要的不是模仿,而是掌握规则,主要是语法规则。人们借助这些规则听懂从未接触过的句子,说出从未学过的话语。掌握语言就在于掌握有限的规则以产生和理解无限的句子。 掌握规则途径:a.发现规则;b. 创造性活用规则(重点) →b.外语教学中的认知-符号学习理论: 强调发挥学生智力作用,重视对语言规则的理解,着眼于培养实际而全面的运用语言能力。 · (2) *功能法(交际法) a. 以社会语言学和心理语言学为理论基础 b. 出发点:在交际活动过程中表达意念。 由于人类有着共同的一般意念范畴,因而可以将常用意念目作为现代语言教学的共核来制定教学大纲。 c. 以培养学生掌握交际技能为目的,要求教学过程交际化,强调在真实的社会情景中使用真实的语言进行交际活动。 · 五、第二外语学习心理学 (1)“习得理论” &自然法 “习得理论”(克拉欣): 1.“习得”:在自然的交际情景中使用语言而发展语言能力;习得只有在理解说学语言的信息时才产生;人们是为了传播真实思想而使用语言时习得。 2. “学习”:在于了解规则,自觉的了解语法;仅限于监控和修正语言,不利于发展交际能力。 →自然法:强调语言的输入和输出,突出理解的重要性 · (2)结语 a.第二外语学习心理学的特点: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博采众长。 b.心理学提供一般的心理活动规律,关注作为语言使用者和语言学习者的个人。 外语教学法结合具体条件运用心理学规律,关心个人习得双重的运用语言能力。 ---对外语教学关注课的心理学思考则形成了一定教学理论 第二节 外语教学心理学的地位及其发展前景 · 一、早期语言的心理学研究 (1)苏,别里亚耶夫,《外语教育心理学》,1959. 对外语教学中的有争议的问题的心理学角度探索。 (2)美,里弗斯,《心理学家与外语教师》,1964. 对听说法的心理学论证。 *现状:多侧重于语言现象的研究,特别是探讨儿童语言的发展 · 二、外语教学心理学的地位、任务和研究对象 (1)地位:教育心理学领域内的一门学科心理学,是教育心理学的分支。 【必需综合运用实验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学习心理学、心理语言学的有关规律来研究外语教学的心理问题,尤其应当广泛开展教学实验,深入探讨外语教学的特殊规律。】 (2)任务:研究外语教学的心理基础,为建立外语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教学方法体系并正确组织外语教学工作提供心理学依据。 (3)研究对象:言语活动的心理特点和学习外语,掌握外语的心理活动规律。因运用语言本身就是一个心理过程,所以外语教学法与心理学的关系较其他学科与心理学的关系密切。 · 三、外语教学心理学的发展前景 1.社会的需要,使其具有经济效益的前景 2.科技发展带来学科的发展与完善 3.实践(教学法)与理论(心理学)的密切结合和互补 4.其他基础学科理论的影响(信息论,控制论等) -----尊重其他基础学科并与之配合发展的基础上,逐渐丰富自己发展成为能在外语教学方面起重要作用的一门独立的学科心理学。 *外语教学的几个主要方面: · a. 学生首先要接触到所学语言的言语材料; · b.学生要求理解所学语言材料和规则; · c. 学生要求模仿标准的语音语调和言语范例; · d. 学生要求反复模仿练习; · e. 学生要求进行各种即席口头练习; · f. 学生要求进行口笔语练习和运用语言的活动。 第二章 学习理论的发展 亚里斯多德 联系规律: 接近律 指同时产生的思想是想联系的 相似律 指在某种程度上彼此相像或一致的思想是相联系的 对比律 指与相反或颠倒的思想构成联想 经验主义 艾宾浩斯遗忘规律 理想主义 格式塔 信息加工理论 联想主义 桑代克 巴普洛夫 格思里 赫尔 托尔曼 斯金纳(一切行为主义)和机能主义派 第一节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一 桑代克的联结主义 最早的 刺激-反应学习 心理学 效果律 他认为学习的基础是感觉印像与反应知觉的联合或连结。 提出了‘尝试与错误’的学习理论。认为低级动物和人类学习最典型的方式是试误式学习,把学习视为一种渐进的 、盲目的、尝试与错误的过程,随着错误的减少,逐渐形成固定的正确的反应。 二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 刺激-反应学习理论 强化律 三格里斯的接近条件作用 接近率 ‘一组刺激如与某种运动随伴产生,当该刺激再度出现时,该运动将随之产生。’ 行为主义创始人;奥森 四赫尔的系统行为理论 需要-降低理论(本质上是桑代克的效果原则 对立 格里斯接近理论 五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最重要最有影响的行为主义家 他提出有机体的行为分两类;一是应答性行为,操作性行为。应答性行为时由已知的刺激所引起的反应。操作性行为则没有已知刺激,而是由有机体发出的,因而亦称自发性行为。 条件反射分两种类型;刺激型条件反射 反应型条件反射(工具反射) 乔姆斯基 对认知心理学的发展 起推动作用 第二节 认知学习理论 一 格式塔理论 顿悟说 似动现象 创始人 韦特墨 知觉结构原则(注意外围因素,不注意学习或经验的作用) 苛勒 二 托尔曼的符合学习 符号—完形说 把中间变量的概念引进心理学:环境刺激 生理驱动力 遗传 过去的训练和年龄 所以动物和人的行为,都能通过经验加以改变 三 行为主义加工理论 从工程学引入,信息加工语言如程序、子程序、输入、输出等被广泛运用。 四 认知理论新发展 认知心理学的核心观念是 企图把‘认知’概括为人的全部心力活动,并把人看成是计算机式的 信息加工系统。基本组成;感受器 效应器 存贮器 中心加工器 认知心理学 可以认为是 传统的意识心理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混合体。 皮亚杰 智力与思维过程:感觉运动起 前运算期 具体运算期 形式运算期 布鲁纳 三种表象 动作性- 形象性- 符号性- 学习有四个优点: 第一,能提高记忆保持,因为要求学生按有意义的方式组织信息 第二 能增长一般智力 因为可给学生提供为解决问题所需的信息 第三 通过使用过程中固有的满意和奖励克激发内在的动机 第四 促使习得进取能力和发现的启发性 总之,学生不仅可从发现学习得到概括或概念,还有发现过程本身。 ***奥苏伯尔 机械发现学习 机械阐释学习 有意义的发现学习 有意义的机械学习 第三节 社会学习理论及其他 ×××一班杜拉 观察学习 变量 示范者的刺激特点 示范者演示的行为类型 示范者的行为后果 学习者的动机定势 过程 注意— 保持— 动作复现— 动机— 二 加涅的 学习条件理论P36 范畴:智力技能 认知策略 语言信息 运动技能 和态度 八种类型:信号学习 刺激-反应学习 形成连锁 言语联想 多重辨别 概念学习 规则学习 解决问题 第三章 心理语言学的研究成果 奥斯古德和赛比奥克【心理语言学】 标志着 心理语言学的诞生。 乔姆斯基 【句法结构】 提出了转换生成语法 语言是交际工具,言语(听说读学)是用语言工具进行交际的过程和结果。 ×××语言的结构 语素 语音的最小结构单位是音素,可分为元音与辅音两大类,英语共有45个音素。 音节 虽然音素是可分辨的最小语音单位,但在言语活动中音节是比音素更易察觉的语音单位。音节有一个或多个音素构成。通常为辅音家元音结构。本身有意义的。如best。也是一个自由词素。 词素 词素是语音最小的意义单位,可有一个或多个音节构成。如greatest,est不是独立存在的自由词素,必须与其它词素结合。一个或多个词素可构成一个词。 词 词是用以构成句子或话语的最小单位,必须至少有一个自由词素组成。本身具有具体完整意义的词称实词,本身没有独立词汇意义,只能为某种结构提供语法意义的词称为虚词。 短语或词组 词按一定的语法联系可组成有意义的短语。短语不包含主语和谓语,往往作为句中的一个成分。根据在句中的功能,分为形容词短语,副词短语,名词短语,动词短语,介词短语,分词短语等。 副句 复合句可分解为两个或更多的副句。副句有自己的主语和谓语,可以是主句和从句,也可以是并列副句。在复合句中各个副句间,采用一定的连接词连接起来。 句子 句子包含主语与谓语(至少暗示二者)而表达完整的意思。是最大的语言单位。两个层次:由声音、词、短语和从句——大小不同的表层构成成分——组成并做线性排列的表层结构。以及有按并列关系、从属关系或补充关系互相结合的媒体组成的深层结构。 话语或语段 通常限于指单个说话者传递信息的连续话语。如段落、会话等。 语言的基本功能是交际。三个主要因素:说话者 听话者 信息系统 三项主要功能:叙事功能 表态功能 社会功能 哈利戴:构思功能 人际功能 话语功能 言语活动两方面:言语的理解和言语的产生 ×××言语的理解:1听者应能感知和理解言语中的词。2听者应能理解整个句子的结构。3 听者在理解单句后,还应转向理解整个话语。 ×××言语的产生:1说什么的。2言语计划的执行。分为以下步骤:第一步是建立成分的句法轮廓。第二步是选择名词、对此、形容词和副词,并将他们插入到适当的位置。第三步是插入功能词东他们的位置,并用上带适当前缀和后缀的实词为结束。最后一步是填入语音切分本身,并加上定时和节奏。 ×××第一语言的学习 幼儿语言发展可划分为三个阶段:1单独语句阶段,亦称命名阶段。2二三词句阶段,亦即电文阶段。3词素而后转换阶段 ×××第二语言的学习 1有计划的学习对学习者提出了心理和社会的要求。 2经过挑选的语言材料。 3学习语法规则 4非真实而且有限制的语言环境 5教学辅助手段和各种作业。 第四章 掌握外语的心理分析 知识是经验和理论的形式存在于人脑中的对客观现实的认识的结构,反映客观事物的属性与关系。 技能是顺利完成某种认为的活动方式,包括心智活动方式。(运动技能 心智技能) ×××语言技能层次:领会式掌握 复用式掌握 活用式掌握 领会式掌握 表现在对言语的感知和理解。当人能听懂或读懂言语时,便表明他已达到领会式掌握言语的程度。 复用式掌握 恢复过去感知和掌握的言语,例如利用背熟的语言材料讲话,这便是复用式掌握语言。(在形式上已经表现为主动的说或写,知识说和写的内容还不能按主观要求自由地表达停留在已熟记的现成材料水平上。) 活用式掌握 学习谓语达到能够不必依靠背熟的语言材料而比较自由地创造性地运用所日志和再现的材料进行说或写是,可以认为已经达到了活用是掌握语言的水平。 ×××掌握外语言语的两种基本心理类型 一感性直觉类型 二理性逻辑类型 外语能力划分为:掌握一定语言的能力(外语语法能力,外语修辞能力) 外语语感 外语思维 语感在心理学上应属于被称为理智感的情感范畴。 第五章 外语的感知 一、名词解释 1、感知:感觉和知觉的合称。感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主观反映,是知识的泉源,各种心理活动的基础。知觉是分析器对外界事物、现象的整体进行的直接反应,是脑形成整体性映像的认识过程。 2、音长:指一个语音发音所用时间的长度。 3、音色:指嗓音音质的特点,即基本频率和强度相同的情况下附加振动成分不同的声音能彼此区别开来的特殊品质。 4、共振蜂:在每个语音声谱中都有少数具有最大振幅的陪音,就是共振蜂。 5、重音:是多音节词中某一音节或句中某词发音响度较大的现象。 6、视敏度:视觉辨认客体或符号细节的敏锐程度。 7、语调:即音调变化所构成的旋律模式。 8、节奏:即话语中重读音节和非重读音节的音响运动模式。 9、峰端削波:即削减高振幅的变化。 10、视野:一般由一个约180度的水平弧和约60度的垂直弧组成,包括周遭和中央视觉以及视觉中的深度。 11、视觉幅度:也称周遭幅度,即一次注视所看到的量。 12、认知幅度:一次注视所认知和理解词的数量。 13、言语动觉:是由发音器官中的肌肉、肌腱和韧带内各种动觉感受器和传入神经将信息返转入大脑皮层第二、第三额回所产生的感觉。 ×××言语听觉:音高 响度 音长或音延 音色 ×××韵律音素:语调 重音 节奏 二、单选题 1、一般言语知觉不涉及的感觉是( D ) A听觉 B视觉 C动觉 D触觉 2、语言的音高由声音的( A )决定 A频率 B强度 C振动形式 D音质 3、对言语听觉有较大影响的主要有韵律因素,下面不包括在其中的是( D ) A语调 B重音 C节奏 D频率 三、填空题 1、言语理解的基本任务:对所感知的言语信号进行(解码)而揭示其思想内容。 2、在人们的言语交际中,言语的思想内容被(理解),而思想的语言外壳被(感知)。 3、如果从讲话的语气和修辞方面分析,音调不仅有丰富的感情色彩,而且音的高低实际可以伴生许多含义。这是因为由声音高低变化可以构成不同的旋律模式即(语调)。 4、句子的重音亦称(逻辑重音),对每种语言都同样重要。重音落在不同的词上突出了不同的意义。对重音的主要听觉线索是声音的(强度)。 5、通常在有声言语中起主要作用的是(言语视觉)。 6、视觉的适宜刺激是波长为760毫微米到380毫微米之间的光波,也叫(可见光)。 7、对书面语的感知和理解,也就是人类获取信息最重要的形式是(阅读)。 8、对感知书面语有重要意义的是(眼的运动)。眼运动是以注视、注视之间的运动即眼动,包括向后的运动即回视等为特征的。 9、语音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气流)是否受到阻碍,在何处和怎样受到阻挡。 10、词义感可以而且应该划分为词的(基本意义感)和词的(具体意义感)。 我们知觉音位 音节 词 句 和语段。 四、判断题 1、感知是感性的理解,限于第一信号系统的活动;理解是直觉的感知,为第二信号系统所制约。(√) 2、语言外壳的感知有直觉性质,相应思想的理解则有自觉推理性质。(√) 3、听觉的主观体验是音高、响度、音色,分别对应于声学上的三个基本量度:频率、强度、振动形式。(√) 4、响度是可以听到的声音强度,与音波的物理强度对应。音波越强,振幅越大,声音也越响;反之亦然。(√) 5、不同的语调要求作出不同的言语反应,构成不同的交际类型。问题语调要求回答;命令语调要求执行;请求语调要求予以同意或拒绝。(√) 6、即使在口语中也存在言语视觉的作用。当然,在感知书面语时,言语视觉才起着主要作用。(√) 7、能辨认客体或符号细节的尺寸愈小,视敏度就愈高。视敏度标志着视力的好坏。(√) 8、阅读所耗的时间有两部分:注视时间和运动时间。(√) 9、发元音时,气流不受阻挡,发辅音则气流总会在某个部位受阻。(√) 五、简答题 1、请问有哪些主要语调类型? 答:第一类由以下语调组成:问题,惊奇,诧异,感叹,警告等。这些语调的基本音调是升-降-升,是表示激情的语调。第二类由命令、劝说、邀请、温和的请求、训诫等语调组成,这些语调的基本音调是升-降,这是意志中的语调。第三类由叙述、列举、比较、漠不关心等语调组成,这些语调的基本音调是升-平,属于此类语调的是逻辑语调。第四类是肯定语调,第五类由训斥、威胁等语调组成。 2、语感的心理特征及外语语感的形成条件。 答:语感的心理特征,可归纳为如下三点:第一,语感不是普遍适应的;能感觉一种语言(本族语),并不就能感觉另一种语言(外语)。第二,语感不能遗传,是后天培养起来的。第三,语感是逐渐形成的。就外语语感的形成而言,以下几个方面是有帮助的:1.先天的素质,2.语言的理论知识,3.实际运用语言的言语实践。 3、人的知觉的特点。 答:人的知觉具有整体性、结构性、恒常性、意义性和具体性等特点。整体性指知觉反映的不是客体的个别属性或标志,而是客体作为整体的形象。结构性在于知觉具有从分散的不必同时感知的单位建立整体形象的能力。恒常性指“保持”真实客体继续变化的特性。意义性指知觉时使我们所看到的或听到的东西产生意义并予指称的特性。具体性在于人们所知觉的不是抽象的形象,而是实际存在的客体的形象。 4、言语知觉的过程。 答:首先,听到的词的知觉形象的形成,也是由于用发声器官进行特殊尝试的结果。其次,词的知觉能预见与知觉任何其他客体相同的特征。最后,一旦发现了必要的标准,我们将以其某些语音标志的特点与词联系起来,从而确信这的确是所需要的词。 5、言语中感知和理解的关系。 答:二者是紧密联系的。一方面,没有知觉不可能理解言语;另一方面,通过听来知觉一个最简单的句子,要拆开就取决于对句子的理解。知觉与理解的统一构成认知言语并作出反应的具体过程。 ×××语感形成(先天素质 语言的理论知识 实际运用语言的言语实践) 第六章 外语的理解 一、名词解释 1、词汇检索:人脑中存在类似词典的内部词汇,从记忆中寻找提取这些词汇的信息称为词汇检索。 2、间接言语行为:当言语行为与并非意图表达的话语相联系时就产生了间接言语行为。 二、单选题 1、在句子层级上进行处理的言语理解,下面哪一个不在影响因素之内。( D ) A结构 B功能 C加工 D序列 2、( B )是语义记忆中的结构,说明主要信息的一般安排。 A图片 B图式 C节奏 D词汇 三、填空题 1、在通过言语知觉形成语言表象后,进行言语理解的第一件事就是理解(词)的意义。 2、为了有处理后续词的余地,必须至少将前面的词分析到一定的程度。这便是加工的(即时性)。 3、理解的任务主要关系到发现(总的题目),然后揭示后面对主题陈述的关系。 4、话语实现连贯的另一重要方面是(前后照应),即后面材料照应前面材料。各种语言都有不少照应手段,最简单的办法是(重复)前面用过的词语。 5、句子的理解从句子的(结构)(功能)(加工)方面考虑。 6话语的连贯性是在(理解过程)中达到的。(重复词汇)达到连贯。 谈话的四项准则:量的— 质的— 关系— 方式— 四、判断题 1、储存在词汇中的第一种信息是语音。第二种信息是有关词的语法信息。第三种是词汇意义。(√) 2、词的关系分类主要有:对比,如wet-dry(湿-干);相似,如blossom-flower(开花-花);从属,如animal-dog(动物-狗);并列,如apple-peach(苹果-桃)。(√) 3、控制话语最基本的常规之一就是片段中各个句子之间应以某种方式相互联系。如果句子彼此很容易联系起来,那么话语就是连贯的。(√) 4、话语中句子的联系也并非任何时候都必须非常明确。有时适当省略,也读者自己去推理,也是可以的。读者的知识在话语理解中起重要作用。(√) 5、大多数句子都包含已知信息和新信息。话语的连贯性是在新信息与已知信息结合时达到的,已知信息和新信息的识别为此提供手段。已知信息应符合话题,而新信息则由某些未知的细节组成。理解是在新材料与已知和已懂材料相联系的过程中进行的。(√) 五、简答题 ×××1、影响内部词汇检索的因素。 答:一、词的使用频率。一般说来,词的使用频率愈高,检索愈容易,检索所需时间愈短。二、词素的结构。三、语境因素。词在句子和话语中的上下文,显然对从内部词汇中恢复其意义有影响。影响上下文对检索的有利程度的另一因素是词对认知的难易。易孤立的词难于认知。四、词的歧义。 2、言语行为在功能上的主要类型。 答:A述愿:说话者表示相信,意图使听者同样相信。B指向:说话者对听者的未来行动表示感兴趣,意图为这种行为给人提供话语。C许诺:说话者许诺做些什么。D感谢:说话者对听者表示感情,是真实的也是社会期待的感情。 3、谈话的四项准则。 答:1.量的准则:提供所要求的信息量,不必多于所要求的信息量。2.质的准则尽量使所提供的信息是真实的。3.关系准则:提供的内容应与进行谈话的目的有关。4.方式准则:要求明确。 4、加工限制的含义。 答:一般说来,我们倾向于一开始就对句子立即进行加工,而不是等到句子结束。 如果我们在不完全的信息基础上进行加工,我们可能会得出错误的理解。另方面,由于加工上的限制,我们不能完全推迟对前面一些词的处理;为了有处理后续词的余地,必须至少将前面的词分析到一定的程度。这便是加工的即时性。加工限制的另一含义是,我们可能有必要选择地处理句子。在听到一个句子时,按算法方式可考虑接受在最先出现的几个词后每个可能的句子结构。反之,按启发方式则仅仅选择那些有可能并将进一步处理的结构。一般说来,我们在句子加工方面使用启发式而不是算法式。 ×××5、句子的处理。 答:句子意义的吸取涉及句法和语义两方面因素。一是句法处理。一般的观点是,在得到关于句子的进一步信息时,我们展开关于句子结构的假设。如果后续部分倾向于肯定我们较早得到的印象,那么它们就很容易理解;如果不能肯定,则将延缓理解的过程,也许还要求对前面的材料重作某些分析。二是语义处理。单词的语义特征用于建构整个句子的连贯意义。这种处理称为语义构成,构成方式大体如下:首先,我们从句中提取单词,置入短语标志作为对句子的语法分析。此外,每个词的词汇表征在词汇中被激活。句法和语义在理解过程中自始至终是不断相互作用的。 ×××句子的理解:一、句子理解中结构、功能和加工 二、句子的处理 ×××话语的理解 :一话语的连贯性 二话语微观结构的模式 三图式与话语处理 6、话语微观结构模式。 答:金奇曾经提出过一种以命题为基础的文章模式,对丰富话语处理知识有重要贡献。按他的意见,命题是由谓语和一个或多个谈话中心组成的。谓语通常由动词、形容词或连词来表示;谈话中心基本上即命题所谈论到的,谓语即关于谈论中心的情况。 六、论述题 1、言语理解的几个层次是什么? 答:言语理解一般可在词汇、句子和话语这样三个层级来处理。如果把言语知觉的处理加上去,实际语言的处理可分为以下四个层级:言语知觉层级:识别语言信息中的组成单位。词汇理解层级:从记忆中恢复词的词汇表征并与继续展开的上下文结合。句子理解层级:在处理句子时决定其句法结构并储存句子的主要意思。话语理解层级:识别句子前后的上下文,并把句子的表征与上下文结合起来。 ×××2、关于内部词汇的几种模式的基本内容。 答:一、层级网络模式。网络模式认为,词的概念在记忆中以网络形式储存。网络是有层级的。记忆中的每个词都表现为网络中一定层级上的一个节点,并与别的词形成各种各样的关系,构成完整的系统。代表人物:柯林斯和奎良。二、扩展激活模式。是经柯林斯和洛夫特斯修正形成的。三、语义特征模式。 代表人物:史密斯、肖本和里普斯。他们区别了两种类型的语义:定义和特性。定义特征是一种必须作为概念部分实例提出的特征。特性特征严格说来对范畴成分并非必要,但仍然典型地与词相联系。 第七章 外语的表达 言语产生过程两个步骤:计划 和 执行 ×××计划考虑到: 1听话人的知识。说活人计划说活应估计对方知道些什么 2合作原则 谈话双方必须遵守合作原则才能顺利进行对话。 3社会语境 不同的社会语境要求使用不要的语言材料和表达方式。 4语言手段(词汇 短语乃至句子) 话语计划 一会话(如何依次讲话?如何开始讲话?如何结束会话?) 二描述 (层次 内容 次序 关系) 三话语的结构 ×××句子计划(所计划的句子的核心是它的命题) 一命题内容(概念特征 词语表达能力 相关性) 实现简便原则:1垂直排列2时间顺序3比较次序4肯定和否定 二言外内容 措辞适当条件(规则):命题内容规则 前提规则 意愿规则 实质规则 直接和简接语言行为 主要表现在礼貌方面 三主题结构 他们必须决定什么是主语,什么是谓语,什么是已知学习和新信息,以及什么是框架什么是插入语。 总的来说,计划一个句子时 说活者必须决定他们要说的命题内容、言外内容和主题结构,然后选择相适应的句子。 成分计划 说活者必须计划层次、内容、次序和信息之间的关系。结构是形成一个完整的计划,说明如何开始,遵循什么路线,何处结束。 言语计划的执行 言语是在话语句子和成分等层次上计划的。 提高言语表达能力,,应在言语计划和执行两方面下功夫。理想传输是人们知道说什么而且能流利地说出来。不在成分的交界处停顿的语言是很难理解的。在理想传输中,所以的停顿都落在句子或主要副句中的语法结合部上。 言语的停顿点:1语法结合部 2 其他成分边界成分中第一个实词之前 如表达发生错误,用插入叹词和改正 进行批注 拉施利:言语执行要求有个计划—引导这些发音动作排列和定时的计划,这个计划就称为发音程序。发音程序先要赋予一个轮廓,,填入名词、动词、形容词,然后填入功能词、前缀和后缀。最后,还应安排节奏和定时,调节言语速度。在理解中,有必要从最小到最大安排单位等级。区别特征(浊音化)语音切分(b)音节(bro)词(broken)较大的构成成分(the broken promise) 发音程序处理的构成成分不多与六七个词的长度。这样大小的构成成分是计划和执行的主要单位。 区别性特征(浊音化 鼻音化 粗糙化等)ANIMAL AMINAL,TERRY DERRY(两个切分浊音化) (预置 丰富 颠倒)区别性特征 语音切分 词都会涉及到。如A TANK OF GAS_A GAS OF TANK ×××发音程序的形成大体上有五个步骤: 1意义选择 第一步是决定考虑中构成成分具有的意义 2 句法轮廓的选择 第二步是建立构成成分的句法轮廓。它说明词位的连续,并指明哪些此为有主重音,次重音和无重音。 3实词选择 第三步是选择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以适合相应的词位。 4构成词缀及功能词 下一步是决定实词后,弄清楚功能词(如冠词、连词及介词等)、前缀和后缀的音位形态。 5语音切分的说明 最后一步是一个音节一个音节地建立充分说明的语音切分。 第八章 语音材料的记忆 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也是人类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基本过程 识记 保持 再认和重现。 输入和编码 有意识记 亦称“随意识记”,指具有预定目的,按一定方法、步骤,经毕业的意志努力所进行的识记。无意识记,亦称“不随意识记”,指没有预定目的、不经过任何努力的识记. 机械识记是依靠机械重复进行的识记,主要是根据材料的外部联系,采取简单的重复。意理识记是通过对材料的理解的识记,基本条件是对材料的理解。 储存 感觉记忆 短时记忆 长时记忆 识别言语的过程阶段:听觉阶段 语音阶段 音位阶段 感觉记忆的材料如被注意,就会进入短时记忆。进入短时记忆的信息,如不予重温,很快就会消失。长时记忆的形成是由于短时记忆活动痕迹的积累。 短时记忆的容量 5到9个信息单位(组块) 输出和恢复 影响再认的因素:1原始刺激在记忆中保持的牢固程度。2当前呈现的刺激与记忆痕迹之间的接近程度。 再认:也称认知,是指原始刺激再度呈现时仍然认识的心理过程。 重现:亦称回忆或再现,指过去经历过而当时并未呈现的刺激,在头脑中呈现出来的记忆过程。 冯雷斯托夫效应:一个三位数放在若干个三位数之间很难记住,如放在若干个四位数或二位数中间就显得容易记住。 一 词汇的记忆 词 是语音的一个单位,是可以单独用来构成句子或话语的最小单位。 词汇记忆分析: 以再认为主。首先应帮助学生理解生词意义。(一般说来,具体的实词最容易记忆,虚词使用复杂但量少,也不难掌握。问题是那些不易构成形象的词,即具有抽象概念的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 其次,词汇的记忆方面,形式可能比意义更主要。应以形式作为通向意义的主要通道。 ×××记忆方法:1地理位置 2对偶联合3身体动作反应4认知深度5按形态归类6按词根归类7多次强化8多通道输入 以重现为主 按意义集中词汇的方法 ××× 1情境系列2语意序列3隐喻序列4搭配5预制言语(固定短语 短语性框架 指示性用语 造句结构 情境用语 引语) 二 句子的记忆 句子 是介于词与段落之间能表达“完整意思”的语音单位。 1意义和表层形式的记忆 人们在听完句子后保存在记忆中是意义而不是表层形式。 2记忆中的命题 句子特征:逐字逐句表征(表层形式) 和命题表征(意义) 在句子的保持中,意义占主要地位。 命题由一个谓语和一个或数个中项组成。谓语通常用动词或形容词表示,中项通常用名词表示。 三 语段的记忆 语段的基本概念单位仍然是命题。命题是“连接”语段中各个部分的“纽带” 香克提出 图示理论 儿童的记忆不如成人,是由儿童还未形成适当的图示。对结构混乱内容含糊而没有标题的材料,我们很难理解,更难以记忆。 遗忘 消退说 遗忘是由于记忆痕迹未得到强化而逐渐消退。 干扰说 由于记忆痕迹受到内外因素的干扰,引起相应的神经抑制过程,呈现遗忘现象。(倒摄抑制 前摄抑制) ×××影响遗忘的因素与改善记忆途径P211 1 时间因素(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2材料性质因素(吉尔福特) 3材料数量因素 4输入方式因素(结合一定情境,视听动觉结合,学用结合) 第九章 外语词汇教学的心理分析 词的结构:从心理学观点分析,词的结构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在感知和理解口笔语是可以通过听觉和视觉 听到和看到的复合刺激物。另一方面,是口笔语中表达自己思想时可以通过发音和书写说出和写出的回答反射。 词的心理结构中包含词的听觉表象、视觉表象和动觉表象。 词义顾名思义 就是词所表达的意思。 词的具体意义指的是词对所表客体或现象的关系。词的中心意义则决定于词与概括地反映着小时的相应概念之间的直接联系。词的中心意义与个别意义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通常在外语教学中,对词的结构中的一定方面被忽视。比较普遍的是在释意方面往往简单地介绍词的某一具体意义,而未能让学生既了解具体意义,又理解中心意义。如CAR 其中心意义为有轮子能运行的车辆。 词是概念产生的必要条件。概念四种基本形式:从属关系 、全相合或同义、部分相合或交叉 、概念的互不相涉。它也是词之间的关系。 词义相合的词是极少的。两种语言中大多数的词是处于概念的从属或部分相合的关系中。 使学生正确理解词义最合理的方法,应当是根据词的特点,分别采用翻译、直观演示、构词分析、同义词、反义词、上下文等手段,并着重就词说表概念进行必要的讲解。例如:对一些抽象的词可先翻译,然后适当解释。具体的对象可用直观手段并伴以解释。对过去学过的词有同义、反义等方面关系,可以同义词和反义词启示再予解释。 对外语词的习得意味着学习者内与词汇的积累。 外语词的被习得表现在 1其意义被认知和理解(不是猜出),不受语境影响。2可自然而适合情境地使用,语音、语法正确。即表现在理解和表达两方面。教师如在组织词汇方面能考虑到构词特点与词族的分布,并适当指导学生运用构词知识有效地识记、内化、保持和反复运用,就有可能迅速大量积累内部 词汇。 ×××词汇习得的教学法 1词汇可以分出来集中学习。 2词汇释义应采取有效手段,力求简单而明确。 3词汇学习在形、音、义全面掌握要求下应特别重视语音。 4为丰富词汇,必须建立多方面词汇联想。 第十章 外语语音、语法教学的心理分析 语音教学范围:字母和音位的发音、一般读音规则、音位组合、音位交替、音节、重音、语调等。 要达到准确、流利地使用语音,必须在以后较长的学习期限中,进一步学习语音。可以结合言语训练提高学习者的语音能力,可以在外教教学过程中适当穿插语音练习或对语音知识作必要的补充,还可以安排一定的课时作为独立的语音课。 加涅把智慧技能 分为 1辨别 2概念 3 规则4解决问题 发音和书写都是运动技能,都是习得的能力。 运动技能三个阶段:1认知阶段或知觉学习阶段 2联系形成阶段 3自动化阶段 影响技能学习的因素:1有效的指导和示范 2练习(包含最初的尝试和模仿活动,任何负责的运动技能的学习都需要多次练习方能掌握。)3反馈和纠正错误。作为教学方法运用的首先是模仿。 教语音的方法分为 直接模仿法 和分析模仿法。 直接模仿法主要指单纯模仿,即在不作任何解释的情况学进行模仿。反之分析模仿法则需由教师说明所学音位的 发音部位和语音上的某些特点,让学习者自觉模仿。 对难掌握的音来说,教师有必要简略地介绍发音方法和发音器官的动作,必要时还须进行适当的比较,要求学生在模仿过程中自觉调节发音器官的动作。 行为主义强调有错必改正,认知论者不主张在学习者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多加改正。 教学中,如是培养基本的发音技能,必须重视发音错误,发现错误立即改正,如是训练语音的连贯性,则在事后作出改正。 语音教学活动:语音练习 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 语法,一般来说,是关于语言知识的系统描写。 语法学包括 形态学和句法学。是与语音学和语义学并列的。 语言学语法旨在 发现和展示 使说话者理解一定情境中任意句子成为可能的 机制,而教学语法则力图 为学习者获得理解和产生这类句子的能力。 亚历山大提出四种框架模式:第一种是纯功能框架(安排问好、接待、否定等一系列功能项目) 第二种是结构-功能框架(先提出一种结构,随即放入真实情境中体现一定的功能使用,初学者) 第三种是功能-结构框架(只能用于有一定基础的中高级程度学习者)第四种是题材框架或题材领域。 如果学习外语达到 熟练掌握听说读写技能 正确流利地运用语言教学言语教学的程度,这就是一活用式掌握语言为目的。活用式掌握语言 以创造性再现所学材料为标志,要求正确、流利、适当情景地选词造句 表达自己的思想,表现为产生性的言语技能。 为此,语法教学的目标在与帮助 学习者流利地产生话语并适合情景地使用语言进行交际。 领会式掌握语言,仅仅要求初步了解言语规则的用法,复用式掌握语言则要求初步掌握语言规则的用法。活用式掌握语言 不仅了解和掌握语言规则的用法,而且特别强调 语言的使用。 ×××语法教学的方法,从心理学角度,即从思维过程特点来划分,主要有三种方法:归纳法 演绎法 类比法 归纳法 归纳的过程即由特殊到一般的过程。采用归纳法的进行语法教学,在学习者就特定结构的使用 进行练习之前,先让他们接触一定数量的实例,使从中概括出该结构的有关规则。 演绎法 演绎的过程即由一般到特殊的过程。采用演绎法进行语法教学,先简单扼要地向学习者提出抽象的语法规则,随即举例说明,将抽象的规则引用与具体的语言材料,并以大量类似的练习材料帮助学生独立运用。 类比法 类比的过程是从特殊到特殊的过程。也是从具体到具体的过程。采用类比法讲授语法,既不先提出一般的规则,也不要去概括出规则,知识根据一类具体的实例来掌握另一类实例。 如按照句型掌握语法就是运用类比法。一般说,凡与材料在某些地方相同或相近的材料,都可用类比法讲授。 ×××语法教学应注意: 1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语法教学应在让学习者充分接触语言材料的基础上进行。 2提供大量变式和创造必要语境进行练习和运用。语言进行中通常使用的句型练习,就是变式练习。 3语法知识的系统化。在强调通过实践练习熟练掌握语法知识技能的同时,还应重视语法知识的系统化。对掌握的知识,到一定阶段应进一步归纳,使之形成系统。使学习者了解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从而能触类旁通。 教学具体活动:呈示教材(做法:通过举例和讲解,通过口语模式,通过表演角色)语法教学中首先是语法要点,可按内容犯贱分解较小的部分,即大项划分为小项,大步分为小步,称为结构分级。新的结构项应达到两个要求:1学习者能认知新结构,能构成形式2能明确所学结构的用法,能构成意义。 语法的练习应注意强调练习的多样化,1使用不同的练习形式,或对同一句型进行操练时使用不同这类的提示和线索。2练习的使用应尽多吸引学习者参与。3口头操练一般较书面联系更有趣味,能提高学习者的讲话能力。4学习者自己归纳出来的语法规则,一般比教师直接告知的规则记忆得好些。 ×××语法教学中常用的几类练习:P253 一 跟读或跟讲练习。 二替换练习 1简单的替换练习 仅仅替换一个词或一个成分。通常可按四步法进行练习(范句 提示 学习者答案 正确答案 学习者跟讲)2 复合替换练习 不同于简单替换是替换两处空位。3 相关替换练习 范句中一个成分被替换,要求句子其他部分做相应变化。 4 多项替换练习 在范句中任何成分位置是替换。学习者必须考虑全句的意义,变换替换重点。 三 转换练习 转换指在练习中将肯定句变为否定句、陈述句变为疑问句、简单陈述句变为加强陈述句、主动语态变为被动语态、现在时态陈述变为过去时态陈述等等。分为:一般转换练习(单句形式上的转换属于一般转换,通常是陈述句变为疑问句的转换。)并句练习(涉及复合句的结构)转告练习(直接言语与间接言语之间的转换) 四 改句练习 扩展练习(两个目的,一是严格要求进行语法的操作,首先对学习副词在句中位置很有用处。二是给予学习者岸基本句另行造句的机会) 删略练习 (扩展练习的相反过程,提高控制结构的灵活性) 续完练习 (以句子的一部分为提示内容,学习者应接下去按 提示已限定的意义 参照基本句 续完造句,句子语法结构应作相应变化。) 五 问答练习 一切要求作答的口头作业都是问答练习。 六 翻译练习 翻译练习鼓励学习者用外语思考。 第十一章 外语口语教学的心理分析 一、单选题 1、所有这些习得活动中,( A )是语言习得最重要的成分。 A理解输入 B解决问题活动 C交流情感活动 D吸取新知识活动 二、填空题 1、口语包含(说)和(听)两个方面。 2、通过课内外言语实践发展外语口语,是所谓(“交际法”)采取的途径。它以语言的功能意念为纲,强调教学材料的( “真实性” )。 3、(习得活动)是口语教学的核心,为了产生习得,用于每项活动的题目必须有意义、有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在话语的内容而不是形式上。 三、判断题 1、书卷语中用词比较正规和讲究,句子较长而复杂。会话语则常常很简短,而用词也较通俗。(√) 2、习得过程中实际上也包含着模仿强化和熟记。(√) 四、简答题 1、简述听和说的关系。 答:口语中听和说这两个过程,从传递信息的角度而言,说是主动的过程,听是被动的过程。一般说来,听是吸收的过程,输入的过程;说是表达的过程,输出的过程。但二者在口语中紧密联系,不可分割。听是说的基础,能听懂才能说出。但说的技能对听的技能的提高也具有很大帮助,能流利说出的东西才能很快地听懂。 ×××2、口语的特点有哪些? 答:(一)“说”是一种自觉或不自觉运用所学语种的词汇和语法规则,按一定的节奏和语调类型正确发音来口头表达思想的技能。(二)“说”受时间因素的限制。说话必须按语言结构的正确次序连续发音,不能在讲话过程中胡乱地把每个音或每个词拖长或作过长的停顿。(三)“说”受相互作用影响。 3、习得的产生条件。 答:习得只能在理解目标语信息时产生。不理解的输入看来无助于语言习得。外语课堂教学时间,主要用于引导学生进行真正的言语交际活动。用外语流利说话的能力不是直接教出来的,而是通过输入习得足够的能力之后自然形成的。 4、简述习得活动之一的交流情感活动。 答:涉及学生的感情、意见、愿望、反应、思想和经验。这种活动可采取日常对话、会见、选题问答、想象描述、扮演角色等形式。日常对话通常简短有趣,包含一定数量易于吸收的习语和句型。会见通常有明确的情景和主题重点。最好的会见是侧重学生自己生活中有趣的事件进行交际。选题问答是围绕一定方面展开的交际活动。例如谈论个人爱好。想象描述是要求学生想象某些情景、人物或可能产生的某种相互作用。让他们描写想象中所看到的景物。 5、简述习得活动之一的解决问题活动。 答:主要特点在于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就问题或情景找到正确答案。教师常在解释要解决的问题时作出可理解输入。解决问题可采取任务模式、序列模式,或借助图解、地图及假定的情景等进行活动。在任务模式中,常以描写某种活动的所有组成部分为目标。序列模式也是一种刺激学生解说和提供可理解输入的有效活动。通常由一系列能构成故事的照片或图画组成序列。学生应在其特定的水平上用语言创作故事。 6、简述习得活动之一的游戏活动。 答:游戏最能唤起参与者的兴趣,可以认为是很好的习得活动。游戏被认为是习得活动,因为学生在游戏过程中能吸收可理解的输入并轻松地运用习得的语言。游戏可采取许多种形式。在任何特定的游戏中,我们可以首先侧重词语、讨论、动作、竞赛、解决问题和猜测。 7、简述习得活动之一的吸取新知识活动。 答:吸取新知识活动强调学习题材广泛的新内容。重要特征仍然是保持学生兴趣并保证可理解的输入。这种活动课通过幻灯片、表演、报告和呈现、“看说”活动、音乐、电影、电视报告、新闻广播等形式成为口语教学习得活动中的一部分。 ×××8、影响口语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答:一、学习外语的先天素质、能力。二、对外语的学习态度。学习态度是一种个人意识倾向性,表现在对认识和活动对象的趋向和选择性上。三、熟记常用习语和句型。四、学生的年龄差异。 六、论述题 1、初始阶段的口语学习活动最重要的作用在于提供可理解的输入,保持最佳输入的方法主要有哪些? 答:一、每种习得活动一般都侧重一个特定的话题或情景,例如,学生昨晚做了什么、如何在饭店叫菜、如何道歉、如何拒绝请求、早餐吃了什么、喜欢在电视里看到什么等等。二、保证最佳输入的第二个方面是提供便于理解的手段。好的视觉材料是极有用的手段,能促进语言习得。除视觉材料外,附加的语言信息也可用于帮助理解。谈论的话题应在
/
本文档为【外语教学心理学_朱纯】,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