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2012高考地理真题分类解析汇编

2013-04-14 21页 doc 1MB 25阅读

用户头像

is_134012

暂无简介

举报
2012高考地理真题分类解析汇编2012高考地理真题分类解析汇编(1)、地球运动 (大纲全国卷6~7 )6月上旬某地约5时(地方时)日出,据此完成1~2 题。 1.该地可能位于 A.亚马孙河河口附近 B.地中海沿岸 C.北冰洋沿岸 D.澳大利亚 【答案】B  【解析】 :考查地球公转运动造成北南半球昼夜长短(日出早晚)的差异。6题6月上旬地方时5时日出,证明该地一定在北半球,排除A、D。C项北冰洋沿岸不可能,这个日期北冰洋沿岸离极昼区都不远,14个小时的昼长太短,而地中海沿岸则刚好合适。选B. 2.6月份该地看到的日出和日落方向分...
2012高考地理真题分类解析汇编
2012高考地理真题分类解析汇编(1)、地球运动 (大纲全国卷6~7 )6月上旬某地约5时(地方时)日出,据此完成1~2 题。 1.该地可能位于 A.亚马孙河河口附近 B.地中海沿岸 C.北冰洋沿岸 D.澳大利亚 【答案】B  【解析】 :考查地球公转运动造成北南半球昼夜长短(日出早晚)的差异。6题6月上旬地方时5时日出,该地一定在北半球,排除A、D。C项北冰洋沿岸不可能,这个日期北冰洋沿岸离极昼区都不远,14个小时的昼长太短,而地中海沿岸则刚好合适。选B. 2.6月份该地看到的日出和日落方向分别为 A.正东、正西 B.东南、西南 C.东北、西北 D.东南、西北 【答案】C 【解析】 :考查地球运动(太阳视运动)造成日出、日落方位的时空变化。直射点此时在北半球,故全球除极昼区和极夜区之外,都应该是东北起、西北落!选C. (安徽卷文综30~31)图11为我省平原地区某中学的操场和行道树示意图(晴天8:00前后,东操场大部分被行道树的树荫覆盖)。完成3~4题。   3. 为充分利用树荫遮阳,6月某日16:00-16:45该校某班同学上体育课的最佳场地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A 4. 下列日期中,阳光照射行道树产生的阴影在地面转动角度最大的是 A. 5月1日   B. 6月1日 C. 7月1日   D. 8月1日 【答案】C 【解析】该题考查的地球运动规律是:一天之内地物的影子在地面转过的角度反映了昼长状况。转过的角度越大昼长越长,转过的角度越小昼长越短;也就是说,昼长越长转过的角度越大,昼长越短转过的角度越小。据此,第31题就应选昼长最长(即离夏至最近)的 7月1日,C为正确选项。 (北京卷文综1~) 2012年7月27日~8月12日,第30届夏季奥运会将在英国伦敦举行。读图1,回答第5题。 5.在7、8月份,伦敦比北京 A.气温高,日较差大            B.风小雾大,降水多 C.正午太阳高度角小            D.日出晚,昼短夜长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球运动中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气候类型的判断和气候特征、中国锋面雨带的推移过程。伦敦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北京属于温带季风气候,7、8月份(夏季)伦敦比北京的气温低,日较差小,7、8月份我国东部锋面雨带控制华北地区,北京降水较多,伦敦降水比北京少;伦敦比北京的纬度高,正午太阳高度比北京小;夏季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伦敦比北京的纬度高,昼长较北京长。 (福建卷文综10~12)图5中N为北极点,A、M、B位于地球表面,NP为经线,MN的球面最短距离为2553千米。读图完成6~8题。  6.若AM为昏线,则此时节 A.巴黎香榭丽舍大道落叶遍地 B.日本富士山樱花烂漫 C.阿根廷潘帕斯草原牧草枯黄 D.北京颐和园雪飞冰封 【答案】D 【解析】 :考查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N点为北极点,表明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方向,若AM为昏线,说明北极附近为极夜,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是南半球的夏季,北半球的冬季。根据当地的物候现象容易判断正确答案为D。 7.若观测到M地日影最短的时刻是北京时间12时40分,则M地大致位于    A.66ºN,110ºE B.67ºN,110ºE C.66ºN,130ºE D.67ºN,130ºE 【答案】B 【解析】 :考查地球运动及其地方时意义。 日影最短的时刻为当地12时,结合北京时间是12时40分,可计算出当地经度为110ºE。MN的球面最短距离为2553千米,球面最短距离111千米对应的弧度为10,可计算出MN的纬度差为230,N为北极点,M的纬度为67ºN。 8.若在M地垂直立竿,则图6中MM´所示日照竿影朝向正确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D 【解析】 :考查地球运动及其日影问题。 图中MN为昼半球的中央经线,所以MN为12时,太阳位于正南方,日影朝向正北方向。 (广东卷文综1、 6)9. 剧烈太阳活动产生的太阳风吹袭地球,可能引起 A.人口迁移加快 B. 风力电厂增产 C. 生活耗能降低 D.卫星导航失效 【答案】A 【解析】该题考查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剧烈的太阳活动产生的太阳风吹袭地球,干扰地球大气层中的电离层,导致无线电短波受到影响,从而使得卫星导航失效,而对地球上的风力,生活耗能,人口迁移没有影响。 10.2012年春分日,我国甲、乙、丙、丁四地的日出时间(北京时间)分别为5:20、6:20、7:20、8:20。则四地的经度最接近105°E的是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答案】C 【解析】该题考查地球运动、日出和地方时换算。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各地地方时为6点日出,根据四地日出北京时间(120°E地方时)可以推出四地经度分别是130°E、100°E、85°E,则四地经度最接近105°E的是丙地。 (海南卷地理19~20)图7中的斜线示意晨昏线。甲地经度为15°E,假定西五区区时为6日0时20分。据此完成11~12题。  11. 图中甲地时间为 A. 5日5时20分 B. 6日6时20分 C. 6日5时20分 D. 5日6时20分 【答案】B 【解析】考查区时、地方时换算问题。甲地为15°E,即东一区,此时西五区为6日0时20分,东一区要比西五区早6个小时,即6日6时20分。选B. 12. 当日下列城市白昼最长的是 A. 悉尼 B. 上海  C. 雅加达 D. 莫斯科  【答案】D 【解析】考查地球公转运动昼夜长短问题。由晨昏线分布看出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甲地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选D. (江苏卷地理3~4)北京时间2011年11月3 日1时36分6秒,“天宫一号冶目标飞行器与“神舟八号冶飞船成功实现首次交会对接。 图2是“神舟八号冶与“天宫一号冶首次对接空间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13~14题。 13. 首次成功对接时,地球表面的晨线是 A. ①线  B. ②线  C. ③线  D. ④线 【答案】A 【解析】 :晨线和赤道的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6点,北京时间(东经120度)为1时36分6秒则6时,当天6时所在经线位于180度附近,所以A选项最合理。 14. 最可能干扰航天器与地面指挥系统通信联系的是 A. 云雾  B. 流星  C. 太阳活动  D. 太阳辐射 【答案】C 【解析】 :航天器和地面指挥系统联系主要靠无线短波进行,会受到太阳活动的干扰导致通讯衰减或中断。 (山东卷基测40~42)某同学对我国某地(地处120°E)每天的日出时间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持续观测与记录,绘成图9。完成15~17题。  15. 该同学的观测与记录持续了 A. 3个月 B. 6个月 C. 9个月 D. 12个月 【答案】D 【解析】由曲线发现在春分到来年春分间,刚好一年即12个月,选D. 16. 图9中a点对应的节目可能是 A. 端午节 B. 劳动节 C. 国庆节 D. 元宵节 【答案】B 【解析】由曲线发现在北半球、比较接近赤道(过春分日不久),选B 17. 在图9中b点对应的日期,世界各地可能会发生的现象是 A. 日本春光明媚 B. 北极出现极夜 C. 南非华人欢度春节 D. 澳大利亚冬雪纷飞 【答案】B 【解析】b在南半球、过秋分不久的秋季,选B. (山东卷文综4~6)某科考队结束了两个月的海上考察,于4月21日返回到P地。图3为P地所在区域当日某时地面形势图。读图回答18题。  18.科考队出发日P地昼长为11小时,返回到P地时,P地当日的昼长约为 A.10小时 B.11小时 C.13小时 D.14小时 【答案】C  【解析】本体组综合考查等值线(等压线)判断、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地球运动地理意义中昼夜长度变化。历时两个月考察,4月21日返回,即可推知2月21日出发,2月21日和4月21日正好关于春风日(3月21日)对称,2月21日昼长和4月21日的夜长相等,为11小时,所以4月21日得长为13小时 19.分布范围主要在 A. 亚洲    B. 亚洲和欧洲    C. 亚洲和北美洲    D. 欧洲和北美洲 【答案】D 【解析】 考查大洲经纬度定位。选D。 20. 观测显示,所测地区年平均降水量 A. 随太阳黑子活动的增强而增大 B. 随太阳黑子活动的增强而减小 C. 变化周期与太阳黑子活动周期吻合 D. 变化周期与太阳黑子活动周期无关 【答案】C 【解析】考查提取信息能力、太阳黑子对地球的影响。 (四川卷文综10~11)图4是以极点为中心的东半球图。此刻,曲线MN上各点太阳高度为0°,MN与EP相交于N点。该季节,北美大陆等温线向南凸出。读图回答21~22题。  21. 由图文信息可知 A. M位于N的西北方向 B. 悉尼正值少雨的季节 C. 此季节是南极考察的最佳时期 D. 这一天甲地日出时刻早于乙地 【答案】C 【解析】 题干和图中信息可知道,MN为晨昏线,大陆等温线向南凸,说明是1月左右,南半球为夏季,南极点附近出现极昼,所以是南极考擦的最佳时期选C. 22. 图示时刻 A. 东经10°各地处于夜 B. 澳大利亚与巴西不在同一日 C. 全球属于夜的范围大于昼 D. 地球位于公转轨道远日点附近 【答案】B 【解析】本题东经10°有昼有夜,C.昼半球和夜半球是相等的,D.1月是近日点附近,B.N点地方时为0点,澳大利亚在新一天,巴西在晚一天,所以选B. (天津卷文综6~7)第30届奥运会将于2012年7月27日19点12分(零时区区时)在伦敦开幕,结合图文材料,回答23~24题。 23. 各国学生若计算在本地观看奥运会开幕式现场直播的日期、时刻,可依据图4中的A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光照图的判读和日期分界线。A、B两图为日期分布图,根据7月27日19点12分(零时区区时),可计算出,此时地方时0时所在的经线是72°E经线,故此时将全球分为两个日期的界线是72°E和国际日期变更线(180°经线),A选项正确。C、D两图为光照图,7月27日,北极附近出现极昼现象,因此D选项错误;C图所示的伦敦此时为午夜过后,与题干19点12分不符。 24.伦教奥运会开幕当天,下列国家中白昼最长的是 A.菲律宾 B.巴西 C.新西兰 D.英国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7月27日,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南半球昼短夜长。 (2012浙江卷文综11)25.地表点Q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之间的纬度差为α,其正午太阳高度为H。若H等于α,则Q点的纬度变化范围是   A. 21.5°至68.5 ° B. 11.5°至68.5°   C. 21.5°至78.5 ° D. 11.5°至45° 【答案】A 【解析1】利用公式推导法: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角计算公式:H=90°-∣Φ-δ∣  其中 Φ为当地地理纬度,δ在当地冬半年取“-”,当地夏半年取“+”。 依据题意可知(1)、地表点Q的地理纬度为Φ;(2)、∣Φ-δ∣=a;(3)、H= a  →a=90°- a  →a=45° =∣Φ-δ∣  δ€〔0°,23.5°〕  Φ€〔0°,90°〕 ∣Φ-δ∣=45° 去掉绝对值符号 Φ-δ=±45° ①Φ-δ=-45°      ∵δ€〔0°,23.5°〕Φ€〔0°,90°〕 ∴Φ=δ-45°<0°舍去 ②Φ-δ=45° Φ =45°+δ   Ⅰ、夏半年时 Φ =45°+δ  ∵δ€〔0°,23.5°〕  ∴Φ1€〔45°,68.5°〕   Ⅱ、冬半年时 Φ =45°-δ  ∵δ€〔0°,23.5°〕  ∴Φ2€〔21.5°,45°〕    综上:Φ€Φ1∪Φ2  即Φ€〔21.5°,68.5°〕选A. 【解析2】画图求解法: (上海卷地理(十七)42、43)阅读“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移动轨迹示意图”,回答问题。(9分)   下图中长虚线表示北回归线,点线表示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的螺旋型移动轨迹。太阳直射点从某一经线位置出发,再次通过同一经线的时间间隔表示一个太阳日。 26. 6月22日当太阳直射点位于A点时,北京(116°E)的地方时是_________,北京的日期是________,与北京日期相同的时区范围是从_________区到东12区。(3分〉 27. 太阳直射点从A点沿移动轨迹向________方向移动,到达B点时,用时________小时。期间,地球公转的日地距离逐渐________,角速度逐渐_______,地球上出现极夜的区域范围逐日_______,B点的正午太阳高度逐日____________。(6分) 【答案】26. 6:24;6月23日;东2               27. 西略偏南;48;增大;减小;缩小;增大 【解析】综合考查太阳知识点移动、地方时、公转速度快慢、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等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做此题关键是判断A、B两点分别在夏至、北回归线(最北)和冬至、南回归线(最南)、地图切换时关键。 2012年高考真题汇编专题(2):自然地理环境中物质运动和能源交换 一、单选题 1.(2012广东卷文综4.)地球大气与海洋是相互作用的。下列作用过程及其结果符合事实的是 A. 大气通过降水将水分输送给海洋,驱动洋流 B. 海洋通过辐射等形式将热量输送给大气,影响大气环流 C. 大气通过对流将臭氧输送给海洋,加重赤潮 D. 海洋通过蒸发将水汽输送给大气,形成信风 【答案】 B 【解析】理解提示“地球大气与海洋是相互作用的”大气的水平运动形成的盛行风驱动洋流,海洋通过辐射等形成将热量输送给大气,影响大气环境。赤潮的形成于大气通过对流将臭氧输送给海洋无关,海洋通过蒸发将水汽输送给大气这不是信风。 【考点定位】该题考查大气运动和海水运动的关系。 2.(2012山东卷基测44)地球上的江河总是蜿蜒曲折,造成河流弯曲的根本原因是 A. 土壤条件 B. 植被条件 C. 气候条件 D. 地形条件 【答案】D 【解析】复杂的地形使得河流绝对不可能沿着直线方向一直向前流动而导致蜿蜒曲折的根本原因。但在宽阔的平原地区,河流也总是弯弯曲曲的,这是因为江河两岸的土壤结构不可能完全一样,土壤内部所含的盐碱等化学成分及其数量也不可能完全相同,所以当它们完全溶于水后,就不同程度地改变了两岸土壤承受水冲击力的能力。还由于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所以地球的自载作用也会改变河流的直线方向。它会使北半球的河流冲洗右岸比左岸厉害些,而南半球的河流则刚好相反。选D. (2012上海卷地理(四)7、8)板块运动造就了地球表面高低起伏的基本形态。回答下列2小题。 3.洋脊的形成主要是由于 A. 地震使海底抬升     B. 地震导致海底中间凹陷 C. 海底扩张处岩浆涌出 D. 海底扩张处沉积物大量堆积 【答案】:C 【解析】考查大洋脊的形成。洋脊是海底扩张岩浆上涌而形成 4.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可能形成 A. 岛弧和海沟 B. 海岭和海沟 C. 海岭和裂谷 D. 岛弧和裂谷 【答案】:A 【解析】考查板块构造理论解释海陆地貌。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碰撞,在大洋上往往形成岛弧和海沟。 (2012山东卷文综4、5、6)某科考队结束了两个月的海上考察,于4月21日返回到P地。下图为P地所在区域当日某时地面形势图。读图回答5~7题。 5.此时可能出现连续性降水的地方是 A.①B.②C.③D.④ 【答案】:C 【本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天气系统。难度中等。 【解题思路】由题目中“连续性降水”可知应该是暖锋降水而且靠近气旋中心的位置最易降水。故选③点。 6.在科学考察中,利用遥感技术可以 A.获取卫星云B.查询地理数据C.选择考察路D.对科考船实时导航 【答案】:A 【本题立意】本题考查3S的应用,难度较小。 【解题思路】此题用排除法,卫星云图是用RS但不是在船上RS的而是在卫星上,排除A;分析处理数据用的是GIS排除B;导航用的是GPS,排除D;因此选C。 7.科考队出发日P地昼长为11小时,返回到P地时,P地当日的昼长约为 A.10小时B.11小时C.13小时D.14小时 【答案】:C 【本题立意】本题考查了昼夜长短的问题。 【解题思路】关于春分日或秋分日对称的两天,期中一天的昼长等于另一天的夜长。该船2、21出发历经两个月4、21返回,这两个时间关于3、21对称,出发时夜长=24-11=13=返回时的昼长。  (2012江苏卷地理5、6)下图是2012年4月18日8时~4月19 日8时我国部分地区降水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8~9题。 8.形成图示地区降水的主要原因是 A. 高压脊控制 B. 锋面活动 C. 反气旋过境 D. 热带气旋影响 【答案】:B 解析:春夏之交在我国华南地区会出现的降水多为锋面雨。选项中A、C天气系统控制一般不会出现降水,D选项中热带气旋常出现在夏秋季节。 9.若图示降水持续多日,最易发生洪涝的地区是 A. 江汉平原 B. 四川盆地 C. 珠江三角洲 D. 长江三角洲 【答案】:C 解析:图中发生降水区域位于我国南方珠江三角洲降水最强,加上珠江三角洲地势低平、河网密集,若降水之间较长导致排水不畅极易引起洪涝灾害。 (2012天津卷文综1)读城市水循环示意图,回答下题。 10.在城镇建设中,提倡用透水材料铺设“可呼吸地面”代替不透水的硬质地面。采用“可呼吸地面”之后,图中四个环节的变化符合实际的是 A a 增加 B. b 增加 C. c 减少 D. d 减少 【答案】:B 【解析】城镇建设中铺设“可呼吸地面”代替不透水的硬质地面,增加了地表水的下渗,从而导致地表径流减少,地下径流增多,同时也使城市的蒸发量增加。 11.(2012广东卷文综).下图为某次长江洪水过程洞庭湖入、出湖径流量的变化。这段时间洞庭湖对长江洪水产生蓄积作用的时段是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洞庭湖对长江洪水产生蓄积分洪作用时,洞庭湖入湖径流量大于出湖径流量,结合图2可知,洞庭湖对洪水产生蓄积作用的时段为①③ 【考点定位】该题考查湖泊对河流径流的调节作用。 (2012新课标全国卷4、5)图1示意某流域水系分布(a)和该流域内一次局地暴雨前后甲、乙两水文站观测到的河流流量变化曲线(b)。读图1,完成12~13题。 12.此次局地暴雨可能出现在图1a中的 A. ①地 B. ②地 C. ③ 地 D. ④地 【答案】:D 【解析】分析b图可以得出甲乙两个水文站峰值都出现在降水12个小时之后,故此次降水汇流既影响到了甲,也影响到了乙,所以降水地点应该在两个水文站的上游,根据a图可以判定应该是④地。 13.乙水文站洪峰流量峰值小于甲水文站,主要是因为甲,乙水文站之间 A. 河道淤积 B. 河谷变宽 C. 湖泊分流 D. 湖水补给量减小 【答案】:C 【解析】本题是考查湖泊的“调蓄”功能。经过湖泊的分流调蓄,河流流量会变的更加平稳。 (2012上海卷地理(五)9、10、11)下图表示某河流水文测站春夏秋冬四季气温、降水量和径流分配状况。读图回答下列3小题。 14.该河流可能分布在 A. 恒河流域 B. 尼罗河流域 C. 长江流域 D. 亚马孙河流域 【答案】:C 【解析】径流为冬枯夏丰、春秋过渡,流域气温在0°以上,应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选C. 15.该地河流的主要补给形式是 A. 积雪融水补给为主 B. 雨水补给 C. 地下水补给 D. 湖泊水补给 【答案】:B 【解析】长江流域为季风区,应以雨水补给为主。 16.该地河流的径流量最低的月份出现在 A. 1月 B.2月 C. 11月 D. 12月 【答案】:A 【解析】由图可读为冬季的1月径流量最低。  17.(2012山东卷文综)下图为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图中甲地层褶皱后,该区域先后发生了 A.沉积作用、侵蚀作用、岩浆侵入 B.岩浆侵入、侵蚀作用、沉积作用 C.岩浆侵入、沉积作用、侵蚀作用 D.侵蚀作用、沉积作用、岩浆侵入 【答案】:D 【本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地壳物质运动中岩层的新老关系,以及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不大。 【解题思路】首先我们要根据题意得知该题是让我们判断“地层褶皱后”,各种地理过程的先后顺序。岩层的新老判断我们依据“覆盖者新,被覆盖者老;插足者新,被插足者老”的规律。该地先后发生了侵蚀、下沉、沉积、岩浆活动。 图中(2012海南卷地理)格陵兰岛大部分终年被冰雪覆盖,甲、乙分别是北美洲和英国的港口,甲乙之间的虚线示意航线。十八世纪邮政长官富兰克林调查发现,沿北美洲和英国之间航线航行的邮船往、返航程耗时明显不同。据此完成18~19题。 18.图中最有可能出现冰山的海域在 A.①附近 B.②附近 C.③附近 D.④附近 【答案】:C 【解析】冰山来源于冰川,而北极大陆冰川主要分布在格陵兰岛,在东格陵兰洋流的驱动下,最有可能在③海域区出现冰山。 19.沿甲乙之间航线航行的邮船往、返时间不同主要受 A.海浪的影响 B.暖流的影响 C.海风的影响 D.寒流的影响 【答案】:B 【解析】考查北大西洋暖流、中纬西风带对邮船的影响。综合考虑往返航线和不是帆船时代,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最主要。 (2012大纲全国卷)下图示意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初某时的气压系统,该气压系统以每天120千米的速度自西向东移动。据此完成20~21题。 20.24小时后甲地主要吹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答案】:B 【解析】据题干信息“该气压系统以每天120千米的速度自西向东移动”,可知24小时后甲地位于低压中心的东南侧,风从高压吹向低压,垂直等压线,北半球向右偏,则可知甲地主要吹东南风。 21.30~48小时之间,甲地可能经历 A.持续晴朗高温天气 B.连绵阴雨天气 C.强对流降雨天气 D.沙尘暴天气 【答案】:C 【解析】30~48小时之间,根据气压系统以每天120千米的速度自西向东移动可知,甲地在此期间处于低压控制,气流向中心辐合上升,夏初的长江中下游地区,甲地可能经历强对流降雨天气。 (2012江苏卷地理9、10)下图是某地地形剖面及其地下同一沉积岩层埋藏深度示意图。岩层的埋藏深度(岩层距 离地面的垂直距离)可以用来帮助恢复岩层的形态。读图回答22~23题。 22.属于背斜谷的地方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D 【解析】地下岩层向上拱起一般为背斜构造,地表为谷地则为背斜谷,根据这两个条件从图形中筛选出①④符合题意。 23.⑤处发生的地壳运动是 A.褶曲隆起 B.褶曲凹陷 C.断裂下降 D.断裂上升 【答案】:C 【解析】:⑤处地层发生明显的断裂和位移,岩层相对下降。 (2012北京卷文综10、11)下图为温带某景区导游图。读图,回答24~25题。 24.在图示景区的主要自然景观中, A.峡谷由河流下切塑造而成 B.河流补给主要靠冰雪融水 C.瀑布的落差受径流量控制 D.湖泊是火山口积水形成的 【答案】:A 【考点透析】本题主要考查流水地貌、河流补给、湖泊的成因。 【思路点拨】峡谷是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的。该景区所在区域山地较少,且海拔较低,冰雪融水较少,不是该区域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瀑布的落差与地质构造和岩石的坚硬程度有直接关系,受流量的影响相对较小;火山口积水形成的湖泊为河流的源头,与图示信息不符。 25.在景区服务设施中,依次布局游客中心、加油站、餐厅、巡防站的合理是 A.①③②④ B.②③①④ C.③②④① D.④①③② 【答案】C 【考点透析】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工区布局。 【思路点拨】游客中心应布局在服务设施较多,人流量大的地方,③合适;加油站应布局在靠近停车场且车辆经过的区域,②合适;餐厅应靠近游人多的地方布局,④合适;巡防站应该布局在郊外游人较少的地区,①合适。 二、双选题 26.(2012年山东卷基测88) 地表的千姿百态的地形均是由各种内外力共同作用塑造的。下列主要由外力作用形成的是 A. 黄淮海平原 B. 喜马拉雅山脉 C. 塔里木盆地 D. 崇明岛 【答案】AD 【解析】考查外力地貌。黄淮海为流水沉积外力为主;崇明岛为沙洲岛、外力沉积为主。选AD. 2012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专题(3):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一、单选题 1. (2012山东卷基测28)下图是某城市各月份气温变化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反映了该城市的典型气候特征,这个城市是 A. 罗马 B. 曼谷 C. 北京 D. 纽约 【答案】A 【解析】根据气温与降水柱状图判断为地中海气候:雨热反季、最低月温度在0°以上的亚热带气候、冬雨型等,选A. (2012天津卷文综10~11)读部分地理事物数量的纬度差异示意图,回答2~3题。 2.下列叙述,符合图中所示的动物种群数量分布规律的是 A.南半球的种群数量多于北半球 B.信风带的种群数量多于西风带 C.低纬地区的种群数量少于中纬地区 D.森林地带的种群数量少于草原地带 【答案】B 【解析】信风带位于赤道低压带与副热带高压带(南北纬30°之间)之间,西风带位于南北纬30°~60°之间,据图可知,信风带的种群数量多于西风带 3. 结合图中的信息判断,世界特大城市数量纬度差异的形成,主要由于 A.气候、土地资源的差异 B.生物、土地资源的差异 C.矿产、生物资源的差异 D.气候、矿产资源的差异 【答案】A 【解析】北纬30°~60°的纬度范围气候以温和的亚热带和温带气候为主,土地面积较广阔。 (2012安徽卷文综26~27)风经过森林后,速度会有所降低。下图表示四类不同结构的森林时风速的影响。完成4~5题。 4. 距地面6米以内,防风效果最好的森林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A 5. 从地域分异规律的角度考虑,在华北平原营造农田防护林,宜选择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B (2012四川卷文综1~2)下图是我国亚热带某旅游名山景观照片。该山山顶海拔3099米,属山地针叶林带。读图回答6~7题。 6.形成图中构造地貌的地质作用是 A. 断裂上升 B. 褶皱弯曲 C. 冰川堆积 D. 风力侵蚀 【答案】A 【解析】此组题用景观图片为载体考查了地质构造和自然景观。图片为峨眉山景观图,图中有明显的断层面,所以是断裂上升选A 7. 该山山顶能够出现可供游客欣赏的景观是 A.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B. 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 C. 层层梯田叠交错,犹如海上泛碧波 D. 春蚕作茧桑园绿,睡起日斜闻竹鸡 【答案】B 【解析】该山的山顶海拔为3099米,属山地针叶林带,垂直温差大,山顶气温低,夜间气温更低,所以早上能看到雪满山;海拔高.晴天观日出景观的好所以选B (2012山东卷文综1~2)下图为青藏高原及我国温带若干自然带的关系图式。读图回答8~9题。 8.R所代表的自然带可能是 A.苔原带 B.温带草原带 C.亚寒带针叶林带 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答案】B 【解析】1.从图中横坐标可以看出,R地位于温带、地处草原带,所有R所在地的自然带是温带草原带。 【考点定位】地理环境的地域性分异规律。   9.导致自然带沿OF方向发生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A.热量 B.水分 C.风力 D.光照 【答案】A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沿OF方向变化的自然带依次为高山荒漠、山地荒漠、温带荒漠,其差异主要在于海拔导致的热量的差异造成的。 【考点定位】地理环境的地域性分异规律。  (2012江苏卷地理1~2) 雪线高度是指永久性积雪的下限高度, 与所在地区的气温与降水有密切关系。 下图是根据我国气象台站观测模拟的各地雪线高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0~11题。 10.模拟的我国雪线高度分布的基本趋势是 A. 从南向北逐渐升高 B. 从西向东逐渐升高 C. 从西南向东北逐渐降低 D. 从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 【答案】C 解析:依据图形中雪线高度等值线分布情况可以看出:西南地区纬度较低,雪线高度分布自西南向东北逐渐降低,东北最低。 11. 梅里雪山位于横断山区,雪线高度4000米左右。该山雪线相对较低的主要原因是 A. 地形抬升,降水丰富 B. 纬度低,气温比较高 C. 距海远,降水比较少 D. 山坡陡,冰雪下移快 【答案】A 解析:根据高中地理所学珠穆朗玛峰南坡雪线低的原因是位于迎风坡降水较多,再依据梅里雪山的实际状况可以推断出雪线低是因为地形原因导致降水丰富。 (2012北京卷文综4~5)下图为某山地的垂直带谱示意图。读图,回答12~13题。 12.图中所示山地 A.各自然带的界线随季节变化而移动 B.北坡热量条件差,林带上界比南坡低 C.南坡冰雪带下界因降水量大而较低 D.南北坡山麓水平距离造成基带差异大 【答案】C 【考点透析】本题主要考查山地自然带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思路点拨】山地各自然带的界线不会随季节的变化而移动;林界的分布主要受降水的影响;南北坡山麓基带差异主要是山麓海拔高度的差异大;冰雪带的下界在同一山脉两侧的高度差异主要受降水多少的影响。 13.该山地位于 A.喜马拉雅山脉 B.天山山脉C.祁连山脉 D.昆仑山脉 【答案】A 【考点透析】本题主要考查山地垂直自然带。 【思路点拨】从图中山地海拔和山麓基带可判断出该山脉是喜马拉雅山。 二、综合题 14.(2012上海卷地理(十六))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2分) 海洋与大气之间进行着大量且复杂的水、热交换,对地理环境产生深刻的影响。厄尔尼诺现象就是大气、海洋相互作用而导致地理环境发生变化的典型。 ⑴说明厄尔尼诺形成发展过程,并据此概述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的相互作用。(12分) 【答案】:⑴厄尔尼诺现象严重的年份,东南信风减弱,太平洋南赤道暖流也相应减弱,太平洋中、东部向西流动的暖性海水明显减少,甚至东流。这一异常现象,一方面导致南美太平洋沿岸海水上涌减弱或停止,水中营养物质大量减少;另一方面使太平洋东部表层海水温度升高。由于南美太平洋沿岸温度升高和海水营养物质减少,导致浮游生物骤减、鱼类与鸟类大量死亡。同时,表层海水温度的变化对热带太平洋东西两岸的气候带来严重影响。热带太平洋东岸地区因海水温度升高,上升气流活跃,降水增多,引发洪涝灾害;而热带太平洋西岸地区因暖性海水减弱,表层海水温度相对下降,下沉气流活跃,降水减少,导致旱灾。 厄尔尼诺的形成发展说明,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是相互作用的,大气环流的改变,引起洋流的变化,从而导致海洋生态系统的破坏;而洋流的改变,表层海水温度的变化,有反作用于大气圈,引起降水异常。   (2012上海卷地理(十九)46、47、48) 地理环境特征既有整体性,又有差异性;自然景观的分布既有地带性,也有非地带性。阅读下图,回答问题。(10分) 15. 从气候、地形、水文、植被要素的相互联系,说明乙地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4分) 【答案】. 该地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位于刚果盆地,地势低平,这种气候和地形条件,造就了流量丰富的刚果河水系;湿热气候又为热带雨林植被的发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从而形成了该地的地理环境整体性特征。 【解析】考查地理环境整体性具体表现:组成地理环境诸要素之间相关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依赖而组成一个有机整体,不过本题需要具体说明气候、地形、水文、植被要素的这种整体性特征。  16. 甲、乙两地虽然气候类型相同,但两地的植被景观却略有差异。从两地全年降水分配差异的角度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3分) 【答案】. 甲地降水年内分配差异较大,7、8、9月多,12、1、2月少;而乙地全年降水均匀,因此造成两地植被景观的差异。 【解析】考查地理环境差异性形成的因素。注意:从两地全球降水分配差异的角度分析。  17. 丙地虽然远离赤道,但自然带类型却与甲、乙两地的相同,简析其原因。(3分) 【答案】. 该地处于迎风坡,终年受东南信风带来的海洋水汽影响;沿岸有马达加斯加暖流常年流经,因此丙地自然带类型与甲、乙两地的相同。 【解析】考查地理环境差异性、地方性地域性分异现象的原因。
/
本文档为【2012高考地理真题分类解析汇编】,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