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安全标准化幻灯片

2009-11-12 50页 ppt 2MB 21阅读

用户头像

is_966336

暂无简介

举报
安全标准化幻灯片null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 安全标准化介绍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 安全标准化介绍 许 东 83975433 83975434(传真) 介绍内容介绍内容安全标准化的提出 实施安全标准化的意义 安全标准化规范简介null一、安全标准化的提出 自八十年代以来,煤炭、冶金、有色、建材、黄金等部门,他们为加强安全生产基础工作,适应企业改革和发...
安全标准化幻灯片
null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 安全标准化介绍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 安全标准化介绍 许 东 83975433 83975434(传真) 介绍内容介绍内容安全标准化的提出 实施安全标准化的意义 安全标准化规范简介null一、安全标准化的提出 自八十年代以来,煤炭、冶金、有色、建材、黄金等部门,他们为加强安全生产基础工作,适应企业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在行业内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活动,为加强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打下了很好的基础,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一、安全标准化的提出 2004年,国家安全监管总局起草了《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征求意见稿)。 2005年,修订,形成《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规范》。2005年12月16日由总局正式发布实施。一、安全标准化的提出 2004年,国家安全监管总局起草了《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征求意见稿)。 2005年,修订,形成《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规范》。2005年12月16日由总局正式发布实施。 一、安全标准化的提出一、安全标准化的提出 安全标准化: 企业具有健全、科学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规章和安全操作规程,各生产环节和相关岗位的安全工作,符合法律、法规、规章、规程等规定,达到和保持一定的标准。 二、企业实施安全标准化的意义二、企业实施安全标准化的意义 国家的要求; 企业发展的需要; 社会责任。三、安全标准化规范简介三、安全标准化规范简介危险化学品安全标准化标准的构成 1、《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规范》 2、附件1:《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考核评级办法》 3、附件2:《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考核标准》 《规范》的结构 1.目的 2.范围 3.术语(9个) 4.管理要素(10个A级要素,51个B级 要素)null(一)目的 为了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及《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国发[2004]2号),规范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的安全生产活动,提升其整体安全水平,实现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形势的根本好转,切实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特制定本规范。 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管理是采用系统化的理念实现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null(二)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全国从事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与储存活动的从业单位。(三)术语(三)术语化学品 是指各种化学元素、由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及其混合物,包括天然的或者人造的。 危险化学品 是指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及有腐蚀特性,会对人员、设施、环境造成伤害或损害的化学品,包括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有毒品和腐蚀品等。 (三)术语(三)术语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 本规范所称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以下简称企业),是指依法设立且取得相关行政许可证的从事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储存活动的企业或者其分公司、子公司所属的独立核算成本的单位。 重大危险源 是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三)术语(三)术语安全标准化 企业具有健全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各生产环节和相关岗位的安全工作,符合法律、法规、规章、规程等规定,达到和保持规定的标准。 关键装置 包括在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易腐蚀、高温、高压、真空、深冷、临氢、烃氧化等条件下进行工艺操作的生产装置。 (三)术语(三)术语重点部位 (1)制造、储存、销售易燃易爆、剧毒等危险化学品场所,以及可能形成爆炸、火灾场所的罐区、装卸台(站)、油库、仓库等; (2)对关键装置安全生产起关键作用的公用工程系统等。(三)术语(三)术语资源 是指实施安全标准化所需的人力、财力、设施、技术和方法等。 相关方 关注企业安全行为或受其安全行为影响的个人或团体。 (四)管理要素(四)管理要素本规范由10个A级要素和51个B级要素组成。 采用P(计划)、D(实施)、C(检查)、A(改进)动态循环的管理模式,实现企业自主管理、政府部门监督的安全标准化管理模式,持续改进企业的安全管理绩效。 nullPLANDOCHECKACTION安全标准化运行模式nullnullnull(4.1 ) 负责人与责任(4.1 ) 负责人与责任4.1.1 负责人 企业的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应全面负责安全生产工作,落实安全生产基础工作和基层安全生产责任制,作出明确的、公开的、文件化的安全承诺,并确保安全承诺转变为必需的资源支持。 企业应实施安全标准化管理,推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安全管理和监督原则,形成良好的安全文化。 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应树立正确的行为榜样。各级管理人员应带头做好安全生产工作。从业人员负有履行正确的安全生产义务。(4.1 ) 负责人与责任(4.1 ) 负责人与责任实施安全标准化的先决条件 1、高层领导、单位各级领导要高度承诺、支持、参与 ·书面承诺(形成文件) ·提供资源支持(人力、物力、财力、技术、时间) ·参加安全标准化工作会议,发布支持信息等 ·参与者安全标准化监督、检查、考核、事故(事件)调查等 ·鼓励、奖励积极的安全行为 2、全员参与;加强宣传、教育与培训;提高安全意识、技能 ·全员参与风险识别、评价,消除隐患及不安全行为(4.1 ) 负责人与责任(4.1 ) 负责人与责任4.1.2 方针目标 企业应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主要负责人应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结合企业实际,组织制定文件化的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应满足: (1)形成文件,并得到本单位所有从业人员的贯彻和实施; (2)符合或严于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3)与企业的职业安全健康风险相适应; (4)与企业的其他方针和目标具有同等的重要性; (5)公众易于获得; (6)目标与方针相符。如可行,目标应予以量化。(4.1 ) 负责人与责任(4.1 ) 负责人与责任企业应签订各级组织的安全目标责任书,确定年度安全工作目标,并予以考核。各级组织应制定安全工作规划或计划,以保证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的有效完成。 单位应制订中长期目标和年度目标。在制订年度目标安全目标时,应做到: ·具体的 ·可测量的 ·可实现的 ·合理的与适当的 ·可验证的、有时限的(4.1 ) 负责人与责任(4.1 ) 负责人与责任制订目标要考虑的因素 方针法律法规标准要求目标风险计划规模技术水平财力运行情况经营要求相关方观点持续改进(4.1 ) 负责人与责任(4.1 ) 负责人与责任4.1.3机构设置 企业应建立安全生产委员会(以下简称安委会)或领导小组,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健全安全生产管理网络,并满足: (1)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具备与本单位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适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 (2)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经主管部门考核合格,并取得安全资格证书。 (4.1 ) 负责人与责任(4.1 ) 负责人与责任4.1.4职责 企业应明确以下人员的安全职责: (1)主要负责人或个人经营的投资人; (2)经理(厂长、总裁等)、副经理(副厂长、副总裁等); (3)总工程师、总经济师、总会计师、总机械师、总动力师及各副总; (4)各级管理人员; (5)各级专(兼)职安全员、安全工程师及技术人员; (6)从业人员。 (4.1 ) 负责人与责任(4.1 ) 负责人与责任企业应明确以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职能部门的安全职责: (1)决策机构; (2)安委会或领导小组; (3)安全生产管理机构; (4)机械、动力、设备部门; (5)生产、技术、计划、调度、质量、计量部门; (6)消防、保卫部门; (7)职业卫生、环保部门; (4.1 ) 负责人与责任(4.1 ) 负责人与责任(8)供销、运输部门; (9)基建(工程)部门; (10)劳动人事、教育部门; (11)财务部门; (12)工会部门; (13)科研、设计、规划部门; (14)行政、后勤部门; (15)其他有关部门。 企业应明确各生产基层单位的安全职责。 (4.1 ) 负责人与责任(4.1 ) 负责人与责任企业应建立安全责任考核制度,对各级管理人员、职能部门及从业人员安全职责的履行情况及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实现情况进行定期考核,予以奖惩。 企业在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中可参考“化工企业安全管理规定 ”null“化工企业安全管理规定”节选 第14条 班组长 1、组织职工学习、贯彻执行厂和车间有关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及要求。 2、组织班组级安全教育和安全活动。 3、认真执行交接班制度,做到班前讲安全,班中检查安全,班后总结安全。 4、检查岗位工艺指标及各项规章制度执行情况,做好设备和安全设施的巡回检查及维护保养,并认真做好记录。 5、严格劳动纪律,不违章指挥,有权制止一切违章作业,监督检查本辖区内的各种作业,维护正常生产秩序。 6、负责本岗位防护器具、安全装置和消防器材的日常管理,使之完整好用。 7、发现隐患要及时解决,并做好记录。不能解决的要上报领导,同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发生事故要立即组织抢救并保护现场,及时报告。 (4.1 ) 负责人与责任(4.1 ) 负责人与责任4.1.5安全生产投入 企业应依据国家、当地政府的有关规定,建立安全投入保障制度,确定安全费用提取标准,自行提取,专项用于安全生产,并建立安全费用台帐。企业的决策机构、主要负责人或个人经营的投资人应对由于安全生产所必需的资金投入不足而导致的后果负责。 依法保证安全生产所必需的资金投入包括: (1)安全培训教育所需费用; (2)为从业人员配备符合国家标准的个体防护用品及保健品的经费; (4.1 ) 负责人与责任(4.1 ) 负责人与责任(3)安全设施,如:安全联锁、报警、安全通讯、监测、防触电、防噪声和粉尘、防灼伤冲淋、员工洗浴和休息、应急救援等设施的投入和维护保养及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措施的资金投入; (4)保证重大隐患治理所需费用; (5)安全风险抵押金; (6)安全检查工作所需费用; (7)保证安全生产科学技术研究和安全生产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及其他有关经费投入; (8)建立应急救援队伍、开展应急救援演练所需的费用; (9)为从业人员缴纳保险费用等。 企业应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为从业人员缴纳工伤保险费。 (4.1 ) 负责人与责任(4.1 ) 负责人与责任企业应建立安全生产投入保障制度,明确安全费用的提取标准,专门用于安全生产,不得挪作他用。 国务院曾于 1979年规定“企业每年在固定资产更新和技术改造费用中提取10%~20%用于改善劳动条件”。93年新的财务制度规定“企业在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中发生的劳动安全措施有关费用,直接计入在建工程成本,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发生和劳动保护费用直接计入制造费用”。从而使安全费用不受任何比例限制。null 审查改善检查纠正危险识别风险评价 可容许危险 ?改善计划 或管理控制维持管理风险管理机制否是持续改进null4.2 风险管理 4.2 风险管理 4.2 风险管理 4.2.1范围与评价方法 企业主管安全生产的负责人应直接负责风险评价工作,组织制定风险评价程序或指导书,明确风险评价的目的、范围,选择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和评价准则,成立评价组织,进行风险评价,确定风险等级。企业的各级管理人员应负责组织、参与风险评价工作,鼓励从业人员积极参与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 风险评价的范围应包括: (1)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 4.2 风险管理 4.2 风险管理 (2)常规和异常活动; (3)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 (4)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的活动; (5)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 (6)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 (7)人为因素,包括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8)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 (9)气候、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等。 4.2 风险管理 4.2 风险管理 企业可根据需要,选择有效、可行的风险评价方法进行风险评价。 常用的评价方法有:工作危害(JHA) 安全检查表分析(SCL) 预危险性分析(PHA) 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 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 故障树分析(FTA) 事件树分析(ETA)等 4.2 风险管理 4.2 风险管理 企业在制定评价准则时,应依据: (1)有关安全法律、法规要求; (2)行业的设计规范、技术标准; (3)企业的安全管理标准、技术标准; (4)合同规定; (5)企业的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等。 null通过事先对风险的识别、分析、评价,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实现管理关口前移,实现事前预防,达到消减危害、控制风险的目的。 分析时机: 常规活动,每年一次; 非常规活动,开始之前。 企业应识别所有常规和非常规的生产经营活动,所有生产现场使用的设备设施和作业环境危害因素,通过工程控制、行政管理和个人防护等措施,减少事件,遏制事故,避免人身伤害、死亡、职业病、财产损失和工作环境破坏。null有计划地识别风险 风险存在于作业环境和作业过程中 人的不安全行为 物的不安全状态 有害的作业环境 安全管理缺陷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13类 4.2 风险管理 4.2 风险管理 4.2.2风险评价 企业应依据已确定的评价方法、评价准则,定期进行风险评价。企业在进行风险评价时,应从影响人、财产和环境等三个方面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分析,重点考虑以下因素: (1)火灾和爆炸; (2)冲击和撞击; (3)中毒、窒息和触电; (4)有毒有害物料、气体的泄漏; (5)其他化学、物理性危害因素; (6)人机工程因素; (7)设备的腐蚀、缺陷; (8)对环境的可能影响等。 4.2 风险管理 4.2 风险管理 企业应记录重大风险,确定风险控制措施。在确定重大风险时,应考虑: (1)有关法规、标准的要求; (2)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严重性; (3)企业的声誉和社会关注程度等。 null风险:风险是发生特定危害事件的可能性及后果的结合。 风险识别:认知风险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风险评价:确定(定性、定量)风险程度,并确定其是否在可接受范围的全过程。 可接受的风险:根据用人单位的法律义务和安全生产方针,用人单位可接受的风险。 风险度(R)= 可能性(L)×后果严重性(S) 发生频率 △ 现有的预防、检测、控制措施 4.2 风险管理 4.2 风险管理 4.2.3 控制措施 企业应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及经营运行情况等,确定优先控制的顺序,采取措施消减风险,将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程度,预防事故的发生。 企业在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应考虑: (1)控制措施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2)控制措施的先进性和安全性; (3)控制措施的经济合理性及企业的经营运行情况; (4)可靠的技术保证和服务。 4.2 风险管理 4.2 风险管理 企业选择的控制措施应包括: (1)工程技术措施,实现本质安全; (2)管理措施,规范安全管理; (3)教育措施,提高从业人员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4)个体防护措施,减少职业伤害。 null为有效控制风险,制定针对性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是必要的。 企业应根据风险评价结果、自身经营状况、财务情况和可选技术等因素,确定顺序,制定措施消减风险,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程度,防止事故的发生。 风险识别、风险评价工作对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至关重要,企业领导应高度重视,认真对待。企业主管安全生产的负责人应该组织有关专业人员进行风险识别,并提出控制措施。对于风险识别、风险评价的结果,应组织力量评审,以确定风险识别的全面性、风险评价的合理性和控制措施的充分性。null 选择的控制措施与运行经验和所采取的危险控制措施的能力相一致 停止使用该危险性物质,或以无害物代替改使用危险性较低的物质修改程序以减轻危险性隔离人员或危险限制危险工程技术控制管理控制个体防护消除危险降低危险个体防护 4.2 风险管理 4.2 风险管理 4.2.4风险控制 企业应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落实所选定的风险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程度。 企业对确定为重大隐患的项目,应建立档案,包括: (1)评价报告与技术结论; (2)评审意见; (3)隐患治理方案,包括资金概预算情况等; (4)治理时间表和责任人; (5)竣工验收报告。 企业应将风险评价的结果及所采取的控制措施对从业人员进行宣传、培训,使其熟悉工作岗位和作业环境中的风险及所应采取的控制措施。 null落实所确定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程度,消除或降低事故(事件)的发生。 (1)将已确定的控制措施,按优先顺序,逐项落实。对确定为重大隐患项目的风险,应该制定隐患治理方案,明确责任人、责任部门、技术方法、资源、时间表,并定期对方案的实话情况进行检查,确保隐患治理方案的有效实施。重大隐患项目治理结束后,有关部门应进行验收,形成报告。 (2)应将风险评价的结果、制定的控制措施,包括修订或新制订的的操作规程,及时向从业人员进行宣传、培训教育,以使从业人员熟悉其岗位和工作环境中的风险,应该采取的控制措施,保护从业人员的生命安全,保证安全生产。 4.2 风险管理 4.2 风险管理 4.2.5风险信息更新 企业应不间断地组织风险评价工作,识别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风险和隐患。应定期评审或检查风险控制结果。 当下列情形发生时,企业应及时进行风险评价: (1)新的或变更的法律法规或其他要求; (2)操作变化或工艺改变; (3)新建、改建、扩建、技改项目; (4)有对事故、事件或其他信息的新认识; (5)组织机构发生大的调整。 4.2 风险管理 4.2 风险管理 4.2.6重大危险源 企业应建立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按照《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的规定,确定企业的重大危险源。重大危险源应登记建档,进行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并制定应急,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采取的应急措施。 企业应将本单位重大危险源及相关安全措施、应急措施报地方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 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储存设施、新建企业与周边的防护距离应满足国家标准或规定。老企业与周边的防护距离不符合国家标准的,应采取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并在规定期限内进行整顿。 4.3 法律法规与管理制度 4.3 法律法规与管理制度 4.3.1 法律法规 企业应建立识别和获取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管理制度,明确责任部门,确定获取渠道、方式和时机,及时识别和获取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并定期进行更新。 企业应将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及时对从业人员进行宣传和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守法意识,规范安全生产行为。 企业应将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及时传达给相关方。 null目的是为使企业认识和了解与其活动相关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规范和标准,并将这些信息及时传达给从业人员和相关方,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规范安全生产行为。 企业建立识别和获取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的管理制度,规定责任部门,建立获取的有效渠道(如各级政府、行业协会或团体、数据库和服务机构、媒体、网络等)。获取活动应是主动的和经常性的,应对适用的法律、法规、规章、规范和标准条款进行识别,并按照适用的部门、单位进行识别。null企业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清单保存部门 : 保存年限: 年4.3 法律法规与管理制度4.3 法律法规与管理制度4.3.2符合性评价 企业应每年至少一次对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进行符合性评价,消除违规现象和行为。 null为保证法律法规的有效贯彻,规范从业人员的行为,消除违规现象,应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符合性评审,查找违法现象和行为。4.3 法律法规与管理制度4.3 法律法规与管理制度4.3.3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企业应制订健全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并发放到有关的工作岗位,规范从业人员的安全行为。 企业应制订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至少包括: (1)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2)安全培训教育制度; (3)安全检查和隐患整改管理制度; (4)安全检维修管理制度; (5)安全作业管理制度; (6)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制度;4.3 法律法规与管理制度4.3 法律法规与管理制度(7)生产设施安全管理制度; (8)安全投入保障制度; (9)劳动防护用品(具)和保健品发放管理制度; (10)事故管理制度; (11)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12)仓库、罐区安全管理制度; (13)安全生产会议管理制度; (14)剧毒化学品安全管理制度; (15)安全生产奖惩管理制度; (16)防火、防爆、防尘、防毒管理制度; (17)消防管理制度; (18)禁火、禁烟管理制度; (19)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 null在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时,应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尽量使规章制度最小化,力求简明、实用、易操作。规章制度的格式由企业自行规定。 企业在制订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时,应明确责任部门和协助部门,将职责和权限规定清楚。 企业应将最新有效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发放到相关部门和人员。4.3 法律法规与管理制度4.3 法律法规与管理制度4.3.4 安全操作规程 企业应根据生产工艺、技术、设备特点和原材料、辅助材料、产品的危险性,编制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规范从业人员的操作行为,控制风险,避免事故的发生。 安全标准化的精髓就是制定各岗位、各活动的操作标准。企业在制定安全操作规程时,应根据生产工艺、技术、设备的不同特点,采用工作危害分析法(JHA)或其它适用的方法进行风险分析,制订具有针对性的安全操作规程,并保证各岗位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的最新有效文件。4.3 法律法规与管理制度4.3 法律法规与管理制度4.3.5 修订 企业应明确评审和修订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的时机和频次,定期进行评审和修订,确保其有效性和适用性,保证岗位所使用的为最新有效版本。 企业应制订关于管理制度修订的制度,规定对管理制度修改的时机和频次,定期进行评审和修订。当发生事故时,工艺、技术、材料等发生变更时,应及时对管理制度进行修订,确保管理制度的适用性和有效性,并将最新版本的管理制度及时发放到相关岗位和相关人员。4.4 安全培训教育 4.4 安全培训教育 4.4.1 管理人员培训教育 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由有关主管部门对其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考核合格后方可任职。 其他管理人员(包括职能部门负责人、基层单位负责人)、专业工程技术人员的安全培训教育由企业人事、教育部门会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按干部管理权限分层次组织实施,经考核合格后方能任职。 4.4 安全培训教育 4.4 安全培训教育 安全培训教育的主要内容有: (1)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法律、法规和标准; (2)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及职责; (3)安全管理、安全技术、职业卫生等知识; (4)有关事故案例及事故应急管理等。 4.4 安全培训教育 4.4 安全培训教育 4.4.2 从业人员培训教育 企业应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教育和基本功训练,并经考核合格,保证其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和能力,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 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方可上岗作业,并按规定参加复审。4.4 安全培训教育 4.4 安全培训教育 企业应对从事危险化学品运输的驾驶员、船员、装卸管理人员、押运人员进行有关安全知识培训;驾驶员、船员、装卸管理人员、押运人员必须经所在地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交通部门考核合格(船员经海事管理机构考核合格),取得上岗资格证,方可上岗作业。 新工艺、新技术、新装置、新产品投产前,其主管部门应组织编制新的安全操作规程,并进行专门培训。有关人员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操作。 未经安全培训教育的从业人员,或培训考核不合格者,不得上岗。 4.4 安全培训教育 4.4 安全培训教育 4.4.3 新从业人员培训教育 企业应对新从业人员,进行厂(公司)、车间(工段、区、队)、班组安全培训教育。 厂(公司)安全培训教育内容主要是: (1)有关的法律、法规; (2)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基本知识; (3)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劳动纪律; (4)作业场所存在的风险、防范措施及事故应急措施; (5)有关事故案例等。 4.4 安全培训教育 4.4 安全培训教育 厂(公司)安全培训教育时间不少于24学时。 车间(工段)安全培训教育内容主要是: (1)本车间(工段、区、队)安全生产特点; (2)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 (3)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风险及防范措施; (4)典型事故案例及事故应急措施等。 4.4 安全培训教育 4.4 安全培训教育 车间(工段)安全培训教育时间不少于24学时。 班组安全培训教育内容主要是: (1)岗位生产工艺流程、生产设备、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及安全注意事项; (2)安全装置、劳动防护用品(用具)的性能、作用及正确使用方法; (3)岗位事故预防措施,事故案例等。 班组安全教育时间不少于8学时。 4.4 安全培训教育 4.4 安全培训教育 4.4.4 其他人员培训教育 从业人员转岗、干部顶岗以及脱离岗位六个月以上者,应进行车间(工段)、班组安全培训教育,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从事新岗位工作。 企业应对外来参观、学习等人员进行有关安全规定及安全注意事项的培训教育。 企业应对外来施工单位的作业人员进行入厂安全培训教育,经考核合格发放入厂证。进入作业现场前,应由作业现场所在单位对其进行进入现场前安全培训教育。 4.4 安全培训教育 4.4 安全培训教育 4.4.5 日常安全教育 企业应开展班组安全活动,做好基本功训练。安全活动应有针对性、科学性,做到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防止流于形式和走过场。班组安全活动应有负责人、有计划、有内容、有记录。企业管理人员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对安全活动记录进行检查、签字。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应定期参加班组安全活动。 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应结合班组安全生产实际,制定班组安全活动计划,规定活动形式、内容和要求。 4.4 安全培训教育 4.4 安全培训教育 班组安全活动主要内容包括: (1)学习国家和政府的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2)学习有关安全生产文件、安全通报、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及安全技术知识; (3)讨论分析典型事故案例,总结和吸取事故教训; (4)开展防火、防爆、防中毒及自我保护能力训练,以及异常情况紧急处理和应急预案演练; (5)开展岗位安全技术练兵、比武活动; (6)开展查隐患、反习惯性违章活动; (7)开展安全技术座谈,观看安全教育电影和录相; (8)熟悉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风险、防范措施; (9)其它安全活动。 null班组安全活动应形成制度,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制定活动计划,各班组应按照规定和活动计划,开展班组安全活动。班组安全活动可采用学习、讨论、参观、观摩、竞赛等形式。 企业各级管理人员要定期参加班组安全活动,企业的管理人员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要定期检查班组安全活动情况,在活动记录上签字。 班组安全活动内容应满足但不限于《规范》规定的内容。4.4 安全培训教育 4.4 安全培训教育 4.4.6 培训教育管理 企业应健全安全培训教育制度,定期组织培训教育,建立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教育档案,保证安全培训教育所需人员、资金和设施。 企业应依据国家、地方及行业的规定及岗位需要,制定适宜的安全培训教育目标和要求。根据不断变化的实际情况和培训目标,定期识别安全培训教育需求,制定、实施安全培训教育计划。 安全培训教育的责任人应严格按照培训计划实施培训教育,做好安全培训教育记录。 4.4 安全培训教育 4.4 安全培训教育 安全培训教育计划变更时,应记录变更情况。 安全培训教育的主管部门应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价。 企业的各级管理人员应为安全培训教育提供相应的资源保证。 企业应确立终身教育的观念和全员培训的目标,对在岗的从业人员进行经常性安全培训教育。 4.5 生产设施 4.5 生产设施 4.5.1 生产设施建设 企业应确保生产设施建设中的安全设施符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技术标准,并与建设项目的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三同时”)。 企业应对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总体开工方案、开工前安全条件确认和竣工验收六个阶段,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规范管理。 生产设施建设中的变更应严格执行变更管理制度,履行变更程序,并对变更全过程进行风险管理。 4.5 生产设施4.5 生产设施企业应积极采用先进的、安全性能可靠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组织安全生产技术研究开发,不断改善安全生产条件,努力提高安全生产技术水平。 “三同时”制度,是指我国境内新建、改建、扩建基本建设工程项目、技术改造和引进的建设项目,其安全设施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安全设施投资应当纳入建设项目概算。 建设项目“三同时”是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措施,是事前保障措施,对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改善劳动条件,防止发生事故,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5 生产设施4.5 生产设施4.5.2 生产设施管理 企业应制订生产设施安全管理制度,建立生产设施台帐,对生产设施进行规范化管理,保证生产设施的安全运行。 (1)企业的各种安全设施应有专人负责管理,定期检查和维护保养。安全设施应编入设备检修计划,定期检修。安全设施不得随意拆除、挪用或弃置不用,因检修拆除的,检修完毕后应立即复原。4.5 生产设施4.5 生产设施企业应根据危险化学品的种类、特性,在车间、库房等作业场所设置相应的监测、通风、防晒、调温、防火、灭火、防爆、泄压、防毒、消毒、中和、防潮、防雷、防静电、防腐、防渗漏、防护围堤或者隔离操作等安全设施、设备,并按照国家标准和有关规定进行维护、保养,保证符合安全运行要求。 (2)企业应建立特种设备台帐和档案,定期检测,证件齐全。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应持证上岗。 (3)企业应制定监视和测量设备管理制度,建立监视和测量设备台帐,定期进行校准和维护,并保存校准和维护活动的记录。 4.5 生产设施4.5 生产设施对生产设施安全管理,是为了生产设施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保证生产设施的安全、稳定、长期、优质运行。 企业应明确生产设施管理的职责,应对以下项目(但不限于)进行规范管理:设备定期检查和考核、设备定期检验和计量、消除设备缺陷和隐患;生产装置开、停车方案和设备停修吹扫和置换方案;压力容器和工业管道的运行维护管理;机、泵设备管理;设备防腐蚀管理、设备管道保温/保冷管理;电梯和起重设备管理;电气设备管理;通讯工具/设施管理;运输工具/设施管理;安全联锁设施管理。4.5 生产设施4.5 生产设施4.5.3 关键装置及重点部位 企业应制定关键装置、重点部位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实行企业管理人员定点承包的安全管理机制。承包点应设置“管理人员安全承包责任牌”。承包人对所负责的关键装置、重点部位负有安全监督与指导责任,具体内容是: (1)指导安全承包点实现安全生产; (2)监督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规、制度的执行和落实; (3)定期检查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与隐患; (4)督促隐患整改; (5)监督事故“四不放过”原则的落实; (6)解决影响安全生产的突出问题。 4.5 生产设施4.5 生产设施承包人至少每月到承包点进行一次安全活动,其活动形式包括参加基层班组安全活动、安全检查、督促整改事故隐患、安全工作指示等。 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部门每季度对承包人承包到位情况进行一次考核,并进行公布。考核情况应纳入承包人年度经济责任制考核中。 企业应建立关键装置、重点部位档案及安全检查书面报告制度。建立企业、职能部门、基层单位及班组监控机制,明确各级组织、各专业的职责,定期进行监督或巡检。 企业应组织制定、完善关键装置、重点部位应急预案,至少每半年进行一次演练,确保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的操作、检修、仪表、电气等工作人员能够识别和及时处理各种不正常现象及事故。 null企业应制定关键装置、重点部位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明确监控措施、预防措施和应急方案。 (1)对关键装置、重点部位实行企业管理人员定点承包的安全管理机制。 (2)企业应建立关键装置、重点部位档案和登记台账,应建立安全检查书面报告制度,考核情况应纳入管理人员年度经济责任制考核中。 (3)企业应建立关键装置、重点部位应急预案,至少每半年进行一次演练,确保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的操作、检修、仪表、电气等工作人员会识别和及时处理不正常现象及事故。null基层单位管理要求: 1)关键装置、重点部位要求的危险点,绘制出危险点分布图,明确安全责任人; 2)每月进行一次安全检查,对查出的隐患和问题及时整改或采取有效防范措施; 3)关键装置、重点部位设置专职安全工程师; 4)操作人员应培训合格并持证上岗。 班组安全管理要求: 1)严格执行巡回检查制度; 2)严格遵守工艺、操作、劳动纪律和操作规程; 3)按巡回检查制度定期对安全设施、危险点进行安全检查; 4)及时报告险情和处理存在的问题。4.5 生产设施4.5 生产设施4.5.4 检维修 企业应建立安全检维修管理制度,实行日常检维修和定期检维修管理。 企业在进行检维修前,应对检维修作业进行风险分析,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风险。 企业应制定检维修管理制度,明确日常检维修和定期检维修的责任部门、职责和频次。设备设施停工大检修时,检修项目应按照“五定”管理,即定检修方案、定检修人员、定安全措施、定检修质量、定检修进度。 企业在进行检维修前,应组织有关人员,对检维修活动进行风险分析、风险评价,制定针对性的安全措施,控制风险,确保检维修工作的顺利完成。4.5 生产设施4.5 生产设施4.5.5 拆除和报废 企业应建立生产设施安全拆除和报废管理制度,对拆除作业进行风险分析,制定拆除计划或方案。 凡拆除的容器、设备和管道内仍存有危险化学品的,应先清洗干净,验收合格后方可报废。 应制定拆除和报废管理制度,明确责任部门和工作程序。拆除作业前,应组织有关人员,进行风险分析、风险评价,制定针对性的安全措施,控制风险,制定拆除方案,落实风险控制措施。拆除生产设施时,如容器、设备、管道内仍存有危险化学品的,应先清洗干净,验收合格后方可报废。4.6 作业安全 4.6 作业安全 4.6.1 作业证 企业应对动火作业、进入受限空间作业、破土作业、临时用电作业、高处作业等危险性作业实施作业许可证管理,履行严格的审批手续。 由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对作业许可证进行审批,作业许可证内容应有针对作业活动的安全措施和有效期、责任人、监护人等,未办理作业许可证的,不得进行危险性作业。4.6 作业安全 4.6 作业安全 4.6.2警示标志 企业应在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场所的醒目位置张贴警示标志和告知牌。 企业应在检维修、施工、吊装等作业现场设置警戒区域和警示标志。 产生职业危害的企业,应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有关职业危害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和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企业应在可能产生严重职业危害作业岗位的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志和警示说明,告知产生职业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及应急救治措施等内容。 4.6 作业安全 4.6 作业安全 4.6.3 直接作业环节 企业应对动火作业、进入受限空间作业、临时用电作业、高处作业、起重作业、破土作业、施工作业、高温作业等直接作业环节进行风险分析,制定控制措施,配备、使用安全防护用品(具),配备监护人员,规范现场安全生产行为。 企业应对承包商施工作业现场进行安全管理,发现问题提出整改要求,提高承包商的安全生产水平。 企业应制定和履行严格的危险化学品储存、出入库安全管理制度及运输、装卸安全管理制度,规范作业行为,减少事故发生。 null高处作业安全管理规定 1、凡距坠落高度基准面2米及以上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必须按照化工行业《厂区高处作业安全规程》执行。 2、高处作业前,必须办理“高处安全作业证”,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指定专人负责,专人监护。 3、高处作业人员必须经体检合格,凡不适于登高的人员不得从事高处作业。 4、高处作业用的脚手架、吊篮、吊架、手拉葫芦等,必须按有关规定架设,吊装升降机严禁载人。 5、高处作业人员必须系好安全带,戴好安全帽,随身携带的工具、零件、材料等必须装入工具袋。 6、高处作业一般不应交叉进行,因现场原因必须在同一垂直线下方工作时,必须采取可靠的隔离防范措施,否则不准作业。在石棉瓦、玻璃钢瓦上作业,必须采取铺设踏脚板等安全措施。 7、在易散发有毒气体的厂房上部及塔罐项部作业时,应进行现场环境监测。 8、在邻近有带电导线的场所作业时,必须按《电业安全工作规程》执行。 9、遇六级以上的风力或其它恶劣气候时,应停止高处作业。 4.5 生产设施4.5 生产设施4.6.4承包商与供应商 企业应建立承包商管理制度,对承包商资格预审、选择、开工前准备、作业过程监督、表现评价、续用等进行管理,建立合格承包商名录和档案。 企业应建立供应商管理制度,制定资格预审、选用和续用标准,并经常识别与采购有关的风险。 4.6 作业安全 4.6 作业安全 4.6.5变更 企业应建立变更管理制度,对人员、管理、工艺、技术、设施等永久性或暂时性的变化进行有计划的控制。变更的实施应履行审批及验收程序,并对变更过程及变更所产生的风险进行分析和控制。 null对变更的要求: 1)明确变更的内容; 2)规定实施变更的程序; 3)对由于变更可能导致的风险进行评价; 4)根据评价结果,制定控制措施; 5)将变更的内容,及时传达给相关人员,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 变更程序: 1)变更申请; 2)变更审批; 3)变更实施; 4)变更验收。4.7 产品安全与危害告知 4.7 产品安全与危害告知 4.7.1化学品档案 企业应对其所有可能接触和产生的化学品(包括产品、原料和中间体)进行普查,建立化学品档案。基本内容包括: (1)名称(包括别名、英文名等); (2)存放、生产、使用地点; (3)数量; (4)危险性分类、危规号、包装类别、登记号; (5)安全技术说明书与安全标签(对非危险品要列出其理化、燃爆数据和危害)。 4.7 产品安全与危害告知 4.7 产品安全与危害告知 4.7.2 化学品分类 企业应对其产品、所有中间产品按照《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13690-92)进行分类,并将分类结果汇入化学品档案。 ※第1类 爆炸品 ※第2类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第3类 易燃液体 ※第4类 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 ※第5类 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 ※第6类 有毒品 ※第7类 放射性物品 ※第8类 腐蚀品 4.7 产品安全与危害告知 4.7 产品安全与危害告知 4.7.3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安全标签 企业生产的产品属危险化学品时,应按《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编写规定》(GB 16483-2000)和《化学品安全标签编写规定》(GB 15258-1999)的规定,编制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安全标签。 采购危险化学品时,应索取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安全标签,不得采购无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安全标签的危险化学品。 nullnull化学品标识危险性标志警示词危险性概述安全措施生产企业信息(地址、电话、应急电话)提示参阅MSDS标 签 格 式4.7 产品安全与危害告知 4.7 产品安全与危害告知 4.7.4化学事故应急咨询服务电话 企业应设立24小时应急咨询服务固定电话,并有专业人员值班。没有条件设立电话的,应委托危险化学品专业应急机构作为应急代理。 应急咨询服务电话要求: 1、设立专门应急咨询服务电话,电话号码应印在本单位生产的危险化学品的“一书一签”上,该电话不得挪作他用; 2、有专职人员负责接听并回答用户应急咨询,专职人员应当熟悉本单位生产的危险化学品的“一书一签”内容,以及国家有关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法律法规; 3、除不可抗拒的因素外,应急服务咨询电话应当每天24小时开通,并有专职人员职守。4.7 产品安全与危害告知 4.7 产品安全与危害告知 4.7.5危险化学品登记 企业应按照《危险化学品登记管理办法》的要求进行登记。 null危险化学品登记的范围: 1)列入《危险化学品名录》和《剧毒化学品目录》
/
本文档为【安全标准化幻灯片】,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