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1--6章单元检测卷

2013-09-19 50页 doc 3MB 112阅读

用户头像

is_217591

暂无简介

举报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1--6章单元检测卷精彩文档 第一章 机械运动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选项 1.下...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1--6章单元检测卷
精彩文档 第一章 机械运动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选项 1.下列数据是小宇同学对身边的一些物理量的估计,其中基本符合实际情况是 A.教室地面到天花板的高度大约30m B.成人正常步行速度大约为1.2m/s C.人的心脏正常跳动一次时间约为3S D.八年级学生的身高约为50cm 2.从下图的两幅组成的画中,请你观察并判断两车的运动情况是( ) A.卡车运动,轿车静止 B.卡车静止,轿车运动 C.两车都运动 D.两车都静止 3.四位同学分别用同一把最小刻度为毫米的刻度尺测量同一支铅笔的长度,记录的数据如下,其中错误的是( ) A、171.2mm B、1.712dm C、1.712×10-4km D、1712m 4.如果我们用被拉长的皮卷尺去测量某一物体,测量结果会( ) A、偏大 B、偏小 C、无影响 D、都可能 5.第46届世乒赛已于5月6日在日本大阪闭幕,这是改用“大球”后世界乒坛上首次高水平较量,这里所说的“大球”是把乒乓球的直径增加了( ) A、2nm B、2mm C、2cm D、2dm 6.课本第10页图中,处在中央的两个红色小圆的大小的说法正确的是 A.看上去上面的大,实际上上面的大。 B.看上去上面的大,实际上上面的小。 C.看上去上面的大,实际上上面的和下面的一样大。 D.看上去上面的和下面的一样大,实际上下面的圆大。 7.为了赶去坐火车,大人牵着小孩一起快走了30m,其中大人共走了50步,小孩共走了110步,则走得较快的是( ) A、大人 B、小孩 C、一样快 D、无法确定 8.长50m的队伍,匀速通过一座长100m的大桥需1.25min,则队伍过桥的速度为( ) A、1.33m/s    B、7.2km/h     C、2.5m/s    D、4.8km/h 9.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 可知( ) A.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B.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C.速度不随时间或路程而变化    D.速度决定于通过的路程和时间 10.图甲是某物体运动的v-t图象,则图乙中能相应表示出该物体运动的s-t图象的是( ) 二、填空题 (每小题4分,共20分) 11.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所得出的结论也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具有__________, 自然界中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静止的物体__________。 12.请你根据下面的描述,判断下面标横线的物体分别是以什么作为参照物,并把它写在后面的横线上: (1)夜晚,小明抬头仰望天空,发现月亮在云中穿行            。 (2)小玲乘飞机旅行,在飞机降落时,看到地面正向她扑来                                          。 (3)小华看着车窗外边的白杨树,它们正急速地向后退去            。 (4)小强在行驶的汽车里看车地板,地板在振动而不见运动                                               。 13. 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10s内通过路程为200m,那么,它在第5s内通过         m,前5s内通过        m。 14.体育课上,同学们用刻度尺和秒表测平均速度,由四位同学分别测出李军跑步经过10m、20m、30m、40m处的时刻,并记录在下表: 路程/m 0 10 20 30 40 时间/s 0 3.2 5.3 6.8 9.2 根据表中数据,计算李军跑步的平均速度(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1)从起点到10m处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 (2)全程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 15. 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运动的图象如下图所示,由图象可知;运动速度相同的小车是 和 ;经过5s跑在最前面的小车是 。 三、实验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6.(1) 如图1所示,在“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实验中: ⑴ 气泡上升过程中,若以气泡为参照物,玻璃管口的塞子是_______ (选填“运动”或”静止”) ⑵ 若测得气泡从管子的底端运动到顶端的路程为56cm,所用的时间为7s,则在这个过程中气泡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m/s; ⑶ 为了判断气泡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需要测量气泡运动的路程和时间,为便于测量,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 (选填“快”或“慢”)。 16. (2)如图2所示,图中物体的长度是 cm, 秒表的读数为 s. 17. 一位同学想要测物理书一页纸的厚度,采取以下的步骤: A、量出100页的厚度L B、选用三角板,检查零刻度线是否完整 C、计算每张纸的厚度D=L/100 D、取物理书读出100页压紧 请将上述操作按合理的步骤排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 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_______进行测量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________。 (3)请根据图表中所给信息回答: , , 。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 偏____________(填“大”或“小”)。 四、应用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9.小明家距学校600m远,某天他上学时,以1m/s的速度走完前一半路程,为了不迟到,他改以1.5m/s的速度走完了后一半路程,他上学的平均速度为多少? 20.小明从家到学校前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为1m/s,后一半时间平均速度为1.5m/s,求他的全程平均速度。 我们是如何学会并掌握知识的? 物理知识是由一些物理现象,图片,图表,概念(如长度、时间、速度、机械运动、平均速度等都是物理概念),公式,定律等知识点构成的.我们通过看书,听老师讲解,做实验等活动,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逐渐明白了课本中所描述的物理知识.明白的事情还不能说是掌握了,只有在弄清了物理现象,图片,图表,概念,公式,定律之间的对应关系时,我们才能从一个知识点联想到多个相关的知识点,在头脑中形成关于这一部分物理知识的整体观念.如看到课本中的P18上有三架飞机一起飞行并加油这张画,我们就想到了“相对静止”,想到了“参照物”,想到了“速度”,想到了速度的公式,进一步还能想到“平均速度”,如何求平均速度等知识,这就是“联想”。每学习完一节或一章,必须及时地进行这种联想,把分散的知识点联系在一起,这样就不易忘记了,时间长了,我们反复的次数多了,在头脑中形成了深刻的记忆,永远也不会忘掉,这就掌握了。 你能写出这一章中的哪些概念呢?与它们有联系的有哪些?画一张本章的知识联想图,也可以叫知识树,画得不好也没有关系,只要你自己能理解就行。试一试吧。 第二章 声现象 命题人: 梁桂宝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选项 1.关于声音的产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有声带不停地振动才能发声 B.只要人耳听不到,即使物体在振动也不会发声 C.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D.以上说法都不对 2.我国正在进行登月的研究,按照计划,我国将在2007年将“嫦娥一号”送上月球,宇航员登上月球后,若有一块陨石落在他附近,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宇航员能够听到陨石撞击月球的声音 B.陨石撞击月球时不会使月球的地面产生振动 C.宇航员虽然不能听到陨石撞击月球的声音,但他可以感受到这个声音的存在 D.陨石撞击月球的声音可以在月球的表面向四周传播 3.我们生活在—个充满声音的世界中,关于声音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声音是一种波,它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我们能够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响度不同 D.我们常说声音“震耳欲聋”,是指它的音调很高 4.近年来,城市建设和发展越来越注重以人为本。如主城区汽车禁鸣、机场搬迁、轻轨两旁安装隔声板等。这些措施的共同点是 A.减少大气污染 B.降低噪声污染 C.缓解“温室效应” D.绿化居住环境 5.小沈阳在2009年春晚小品“不差钱”中模仿歌手刀郎的声音,观众感觉很像。从物理学角度看,小沈阳主要是模仿了刀郎歌声的 A.音速    B.音调    C.响度    D.音色 6.在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的音色会逐渐改变 B.声音的音调会逐渐改变 C.声音的响度会逐渐改变 D.声音的三要素都不会改变 7. 小聪同学在使用复读机时,先将自己的声音录了下来,再摁了快放键,则此时播放的声音和他原来的声音相比较 A.音调变低   B.音调变高    C.响度变小   D.响度变大 8.下列实际应用中,没有利用声音携带的信息的是 A.有经验的人选瓷器总是敲一敲分辨音质 B.远处隆隆的雷声预示着可能有一场大的暴风雨 C.我们在深夜看电视时应把音量关小 D.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判定固定钢轨的螺丝是否松动 9.如图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后,左边支架上的乒乓球会弹起来,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 A.声音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 B.左右两只音叉的频率相同,发生了共鸣现象 C.声音在钢铁中传播比空气中快 D.木箱可以传播声音 10.利用“B超”可以对病人的内脏进行检测,在提高诊断的准确性的同时又避免了对病人的伤害,但我们即使站在“B超”的旁边也无法听到它产生的声音,这是因为  A.“B超”发出的声音的频率大于人能够听到的声音的频率 B.“B超”发出的声音的频率小于人能够听到的声音的频率 C.“B超”发出的声音响度太大 D.“B超”发出的声音响度太小 二、填空题(5×4分,共20分) 11.请填出下列描述中所指的声音的特征:   震耳欲聋:     ;低声细语:     ;   超声波:      ;闻声辨人:     。 12.请你根据下表给出的一些声音的频率完成以下填空: 声音 频率/Hz 声音 频率/Hz 人能听到的声音 20~20000 海豚能听到的声音 150~150000 狗能听到的声音 15~50000 人能发出的声音 64~1300 人敏感的声音 1000~3000 钢琴上的最高音 4096 人最敏感的频率 2000 长笛或哨子 5000~8000 钢琴上的最低音 27.5 狗的叫声 450~1080 鼓或大提琴 100~200 钢琴的中央C 261.6 能够听到次声的动物:     。 能够听到超声的动物:     ,    。 表中所有乐器发出的声音都在人的听觉范围内,它们中发出声音最低的是           。 13.从环保的角度看,一切影响人的正常工作、学习、休息的声音都是           ,要减弱这种影响,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                ;                。 14.太阳和地球都在不断地扩展和收缩,这时会产生“呼吸”的声音,若用仪器在地球上进行探测,则仪器                   “听到”地球的声音,          “听到”太阳的声音。(填“能”或“不能”) 15.声音在遇到障碍物时会被反射回来形成            ,若声音被多次反射,则在原声消失后声音还会持续一段时间,这种现象叫        ,教室内的回声比空旷的原野要   (填“大”或“小”),歌剧院的设计      考虑混响问题(填“需要”或“不要”)。 三、实验题(10×3分,共30分) 16.(10分) 在声音传播的实验探究中,小红和小芳做了下面两步实验: (1)将两张课桌紧紧地挨在一起,一个同学轻轻地敲桌面,另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在另一张桌子上听传过来的声音大小。 (2)将两张紧挨的课桌离开一个小缝,然后重复步骤(1),比较声音的大小。 请你帮她们分析,将实验现象填入下表中: 声音大小 声音靠什么传播 两张课桌紧挨时 两张课桌之间有一个小缝时 (3) 如图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根据这一现象,你可以提出一个什么样的问题? 问题:                            17.(10分)如图1所示,用尺子作乐器探究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使钢尺每次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 实验发现: 由此可得出结论:音调的高低与 有关。 18.(10分)小明同学为了研究一组材料的隔音性能(材料为:泡沫塑料扳、玻璃、木扳、硬纸扳)设计并做了一个实验,他们先把闹钟放入一只烧杯中,然后从听到最响的声音位置开始,慢慢远离声源,测得听不到指针走动声音时的位置与声源间的距离.比较各种情况下这段距离的大小就可以比较不同材料的隔声性能。 进行实验收集到的数据为: 材料 听不到闹钟指针走动声音时的实际距离(m) 泡沫塑料板 0.3 玻璃 0.6 木板 0.4 硬纸板 0.5 按隔音效果由好到坏依次排列:     、    、     、    。 总结好的隔音材料的共同特点之一是:             . 四、应用题(10×2分,共20分) 19.科研人员为测出马里亚纳海沟的深度,在海面上向海底发出超声波,14.26秒后收到返回的声信号,请你计算出此处海沟的深度(超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31m/s)。 20.科研人员为测出海水中的声速,在海面上向另外一艘船发出超声波,另一艘船在4s后收到声音信号,两船相距6120m,请你计算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 物理知识体系像一棵大树 我们知道,树叶长在树枝上,树枝长在树干上,树干长在大地上。如果我们将物理学当作大地,声现象比作树干,这棵树干上有哪些树枝呢?各枝条上有哪些树叶呢?你画一画这棵树看看,它是不是枝繁叶茂?相信同学们会种好这棵小树,它将伴随我们一起成长,直到长成参天大树! 第三章 物态变化 命题人: 刘博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选项 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为0℃时,水已不存在,全部结成冰 B.温度为0℃时,冰已不存在,全部化成水 C.温度为0℃时,冰和水都有可能存在,但没有水蒸气 D.温度为0℃时,冰、水和水蒸气都有可能存在 2、根据表中所提供的数据,在大气压下,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物质 熔点/℃ 沸点/℃ 酒精 -117 78 水银 -39 357 铅 328 1740 A.80℃的酒精是液态 B.气温接近-50℃时.应选用水银做温度计的测温液体 C.-39℃的水银吸热,温度可能不变 D.铅的凝固点是-328℃ 3、下列物态变化,需要吸热的是( ) A.初春,皑皑的白雪开始消融 B.初夏,青青的小草挂上露珠 C.深秋,红红的苹果蒙上白霜 D.严冬,静静的池塘覆上薄冰 4、下列现象与形成原因搭配正确的是 ( ) A.灯泡用久了,灯丝会变细——熔化 B.太阳出来草地上的露水变干了——汽化 C.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干了——液化 D.水正在慢慢地结冰——凝华 5、下列现象形成的原因属于升华的是( ) A.冰封的河面解冻 B.钢水浇铸成车轮 C.秋天湖面上的雾气 D.冰雕展上,冰雕的质量会慢慢减小 6、小明和小华分别用相同的灶具和锅来煮鸡蛋,两人的锅中都加入同样多且足够的水、同样多的鸡蛋。当锅中的水烧开后,小明仍用强火煮,小华改用文火煮,但仍保持锅中的水沸腾,直到鸡蛋煮熟。关于他们两人的,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小明的方法比小华的方法省燃料,且省时间 B.小明的方法比小华的方法省燃料,但费时间 C.小华的方法比小明的方法费燃料,但省时间 D.小华的方法比小明的方法省燃料,两人的方法所用时间相近 7、现代建筑出现一种新设计:在墙面装饰材料中均匀混人颗粒状的小球,球内充人一种晶体材料,当温发升高时.球内材料熔化吸热;当温度降低时球内材料凝固放热,使建筑物内温度基本保持不变.下图1中表示球内材料熔化图象的是 ( ) 8、关于体温计和实验室温度计的异同点,下面哪种说法不正确 ( ) A.体温计示数的准确程度比实验室温度计要高 B.体温计玻璃管的内径有一弯曲处特别细,实验室用温度计没有 C.体温计可以离开被测物体测量,实验室用温度计也可以离开被测物体测量 D.体温计可以用力甩动使水银回到玻璃泡中,实验室用温度计不能用力甩 9、生活中的很多现象可以用学过的物理知识可以解释,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 A.天气很冷时,冰花会出现窗户玻璃外表面,这是一种凝华现象 B.“下雪不冷化雪冷”,这是因为雪在熔化时吸热 C.游泳后,刚从水中出来,感觉比较冷,这是因为人身上的水分蒸发带走热量 D.取出在冰箱中被冷冻的冰糕,放一会儿,发现包装外层出现小水珠,这是一种液化现象 10、魔术师把手伸进一锅沸腾“油”,1分钟2分钟-------再把手拿出来——没事!对这一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A.魔术师由特异功能 B.是因为“油”的沸点低 C.“油”在沸腾时的温度不断升高 D.是因为手上沾由水吸收了“油”的热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2分) 11、江河湖海、土壤、植物中的水不断蒸发变成水蒸气,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随着温度的降低,水蒸气变成了小水滴或变成了小冰晶,这就形成了云.当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长大到一定程度后,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又变成了小水滴,与原来的小水滴一起落到地面,这又形成了雨. 请依次写出上文划线处涉及到的物态变化的名称:             、            、               、            。 12、如图2是常用的一种体温计,它是根据液体 的规律制成的,此时它指示的温度是 ℃。 13、在做“探究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时,小丽同学在两块相同的玻璃片上分别滴上一滴水,如图3所示,观察图中情景可知她主要探究蒸发快慢是否与___________有关。小明同学则在两块相同的玻璃片上,分别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如图4所示,观察图中情景可知他主要探究蒸发快慢是否与_________________有关。 图3 图4 14、用蒸笼蒸馒头,是上层还是下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呢?小明仔细观察后发现:高温的水蒸气经过多层蒸格向上升,遇到冷的蒸笼盖时,大量水蒸气发生     现象,出很多热量,使   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有经验的师傅拿刚出笼的馒头前,先将手沾点水,这样做主要是利用     ,使手不会被烫伤。 15、 “炖”菜是鹤岗人喜欢的一道美食,最好的“炖”菜是应用煮食法,即把汤料和水置于炖盅内,而炖盅则浸在大煲的水中,并用蒸架把盅和煲底隔离,如图5所示,当煲中的水沸腾后,盅内的汤水是否能沸腾?为什么?(设汤水的沸点与水的沸点相同)       、                                        。 16、学习物态变化时,老师写了一幅对联,上联是“杯中冰水,水放热结冰温度不降”;下联是“盘内水冰,冰吸热化水温度未升”。该对联先后包含的两种物态变化分别是 和 ,它还说明了冰是一种 (填“晶体”或“非晶体) 17、如图6所示,将烧瓶内水沸腾时所产生的水蒸气通入试管A中,试管A放在装冷水的容器B内,过一段时间,观察到试管A中产生的现象是      ,同时看到温度计C的示数升高,这个实验说明了水蒸气液化时要     热量。 18、向云层投撒干冰是人工增雨、缓解旱情的方法之一。投撒到云层中的干冰________为气体,并从周围________大量的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__为小水滴或________为小冰晶,下落而形成雨。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36分) 19、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1)如图7所示,是小明同学用温度计测小烧杯中水的初温时的操作图。A是操作过程,B是读数过程,①A图中操作的错误是 ;②B图中读数的错误是 ; (2)小明同学在利用如图8所示的装置做实验时,发现从开始给水加热到水开始沸腾所用的时间过长,请你帮助他找出可能存在的原因。(写出两种即可) ①    ;②    。 (3)当水温升到88℃时,小明每隔1min读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3min后停止读数,数据记录如下表: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温度/℃ 88 90 94 96 98 98 98 98 ①、某次数据没有记录,当时温度计示数如图9所示,请将漏填的数据填在表格内; ②、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图10的小方格纸上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③、从图像可以看出水的沸点是 ℃,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 (升高/不变、降低); 20、某固态物质加热后成了液态,随后停止加热让它冷却,并记录温度与时间的变化关系如下表,请你分析实验数据并回答。 时间/min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温度/℃ 98 91 82 80 79 79 79 75 71 67 64 61   (1)该物质______晶体(填是或不是)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第10 min该物质存在的状态是 。凝固过程所用时间为 min。 (3)通过分析表中的实验数据,写出一条新的发现                                                    21、(1)在实验室里,三组同学测得水的沸点分别为97℃、93℃、102℃;有同学猜想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各组用的温度计有偏差.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方法验证这猜想: 。 (2)小星要自制一支能测水沸点的温度计,现有表中所列的两种物质,他应选用表中的           做测温物质,原因是              。在一个大气压下,把温度计先后放入冰水混合物和沸水中,分别标出温度计中液柱达到的位置A和B.将该温度计放在刻度尺旁,如图11所示,图中刻度尺上一小格为________ ℃ ,此时温度计显示的温度是:________。 物质 凝固点 沸点 水银 -39℃ 357℃ 酒精 -117℃ 78℃ 四、简答题:(每题4分,共12分) 22、在汉川的春季, 每当“回南天气”到来时,课室的墙壁、黑板和地板都非常潮湿,甚至会“出水”.(1)用所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这些“水”是如何形成的.(2)提出一个防止课室内“出水”的方法. 23、夏天,小明从冰箱冷冻室中取出几个冰块,放人装有常温矿泉水的杯中。过一会儿,他用吸管搅动冰块,发现这几个冰块“粘”到一起了,如图12所示。请解释这个现象。 24、对于小手术的麻醉,医生常用一种沸点为13.1℃的液体氯乙烷,把准备施行手术的部位“冻结”起来。请解释这个原理。 你的知识树成长了吗?它长出的枝叶有了什么变化?你知道树叶有彩色的吧,如果开花了,那就更美了。 八年级上学期期中测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选项 1. 音乐会上不同的乐器演奏同一首乐曲,人们也能够分辨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这主要是依据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 2.北国的冬天,真的很美。一代伟人毛泽东曾有诗词“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的描述,其中冰的形成属于物态变化中的 A.凝固      B.熔化      C.液化     D.凝华 3.下列控制噪声的措施中,属于防止噪声产生的是 A.会场内把手机调到无声状态 B.关闭房间的门窗 C.高速公路旁的房屋装隔音窗   D.机场跑道工作人员使用防噪声耳罩 4.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一些说法中正确的是 A.防虫用的樟脑丸日久变小,这是熔化现象 B.夏天揭开冰棒包装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汽”,这是凝华现象 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的露珠,这是液化现象 D.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也会变干这是汽化现象 5.用体温计先测得甲的体温为38℃,若此体温计没有甩过就用它去测乙和丙的体温,已知乙和丙的实际体温分别是37.5℃和38.5℃,那么在测量乙和丙的体温时,该体温计读数应是: A.37.5℃和38.5℃ B.38℃和38.5℃ C.37.5℃和38 ℃ D.38.5℃和38.5℃ 6.蜜蜂载着花蜜飞行的时候,它的翅膀平均每秒振动300次,不载花蜜时平均每秒振动440次,有经验的养蜂人能辨别蜜蜂是飞出去采花,还是采了蜜飞回家,养蜂人主要是根据什么特征来辩别的 A.声音的音调不同 B.声音的响度不同 C.飞行路线形状不同 D.飞行高低不同 7.下列关于运动和静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地球同步卫星围绕地球飞行时,以地面为参照物,卫星是运动的 B、月亮在云中穿行时,以云为参照物,月亮是运动的 C、飞机在空中加油时,以地面为参照物,受油机是静止的 D、漂流而下的小船,以沙岸为参照物,小船是静止的 8、火车站并列停着两列客车,突然,坐在甲车上的小颖看到乙车正在后退,则下列判断中一定错误的是 A、甲乙两车都静止原位置不动  B、甲车静止不动,乙车正在后退 C、甲车正在前进,乙车静止不动  D、甲车正在前进,乙车正在后退 9.以下测量数据中基本符合事实的是 A、一张试卷纸的厚度约为6mm  B、课桌的高度约为0.8cm C、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5m  D、文具盒的宽度约为35cm 10.针对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中,演凑者通过手指在弦上按压位置的变化来改变发声的响度 B.乙图中,敲锣时用力越大,所发声音的音调越高 C.丙图中,随着向外不断抽气,手机铃声越来越大 D.丁图中,城市某些路段两旁的透明板墙可以减小噪声污染 二.填空与实验题(40分) 11.(4分)小敏同学多才多艺,不仅钢琴弹得好,小提琴拉得也很棒。当她用不同的力弹钢琴时,钢琴发出声音的     不同。她弹钢琴、拉小提琴时,你是依据 的不同来分辨琴声的。 12.(8分)常用液体体温计是根据液体的____________规律制成的,图中体温计的读数是_____℃。图中体温计的分度值是_______℃。图中物体的长度是______cm. 13.(4分)烈日炎炎,上海世博园启动了雾森降温系统以缓解暂时的闷热,该系统自动向空气中喷洒水雾,水雾在 (填写物态变化名称)过程中从周围大量的热,导致周围温度明显 。 14.(6分)如右图为某晶体的熔化曲线图。则该晶体的熔点为 ℃,图中______ (选填“AB”、“BC”、“ CD”)段为固液共存状态,晶体熔化时是__________热。 15. (6分)温度计的使用: (1)按照温度计的使用步骤,下面的操作次序依次为 。(2分) a.取适当的温度计 b.估测被测物体的温度 c.让温度计与被测液体接触一定的时间 d.让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 e.取出温度计 f.观察温度计的示数 (2)(2分)上图为某同学用温度计测量温水的温度时的情景,指出他操作中的两处错误: ① ; ② 。 (3)(2分)右图温度计的分度值为 ℃,那么它的示数是   ℃. 16.(12分)右图是某同学做“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 (1)如果要适当缩短实验时间,可以采用的办法有:                   ;(任写一种)(2分) (2)在观察水的沸腾过程中,这位同学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右图所示,则图_______是水在沸腾前的情况。(1分) (3)当水温升高到90摄氏度时,每隔1分钟记录一次水温,得到下表的数据,根据数据分析可得出水沸腾时的温度是_______℃,当时的气压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标准大气压。(2分) (4)根据下表数据请在下图的方格纸上画出“温度——时间”关系图像。(2分)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温度/℃ 90 92 94 96 98 98 98 98 98 (5)该同学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分析数据得出如下结论: ①.沸腾是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的剧烈汽化现象; ②.前4分钟水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③.你还能总结出的结论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6)水沸腾后如果停止对水加热,水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继续沸腾。结合上面的实验现象可知,水沸腾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三.应用题(30分) 17、(12分)甲、乙两地的铁路线长2430千米,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途中通过一条长度为1050米的隧道,用了1分10秒钟。求: (1)(6分)火车通过隧道的平均速度是多少米/秒? (2)(6分)火车以这个平均速度从甲地开到乙地需要行驶多少小时? 18.(18分)利用回声可以测量声源到障碍物的距离。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从海面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4秒后接到回波信号。已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每秒传播1530米,请回答下列问题: (1)(6分)人耳能听到超声波吗?为什么? (2)(6分)海洋的深度是多少? (3)(6分)运用声波的反射,能否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为什么? 第四章 光现象 命题人: 许正军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选项 1、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下列物体中属于光源的是( ) A.地球      B.月亮      C.太阳     D.黑板 2. 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坐井观天,所见甚小”是光的折射结果 B、验钞机是利用红外线使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光从而辨别钞票的真伪的 C、光与镜面成30°角射到平面镜上时,其反射角为30° D、很厚的玻璃板看起来变薄了是由于光的折射引起的 3.宋代文学家范仲淹在脍炙人口的不朽名篇《岳阳楼记》中写道:“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文中( )   A、“皓月”是人造光源 B、“皓月”是自然光源   C、“静影沉璧”是反射形成的虚像 D、“静影沉璧”是折射形成的虚像 4.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太阳光进入地球大气层后,其传播路径会发生弯曲 B.光从水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C.光垂直射到平面镜上时,其反射角为90°, D.人离平面镜较远时,在镜中说成的像比人要小 5、如图1所示,一束光斜射到平面镜上,其中反射角是 A、∠1 B、∠2 C、∠3 D、∠4 6.右图2是为2008北京奥运会而建造的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其透明薄膜“外衣”上点缀了无数白色的亮点,它们被称为“镀点”。北京奥运会举办时正值盛夏,“镀点”能改变光线的方向,将光线挡在场馆外。“镀点”对外界阳光的主要作用是: A、反射太阳光,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B、反射太阳光,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C、折射太阳光,遵循光的折射定律; D、折射太阳光,不遵循光的折射定律. 7.“猴子捞月”的寓言故事说,猴子看到井中有一个月亮,如图3,以为月亮掉进水中了,就要去捞,结果什么也没捞到。关于水中月亮离水面的远近,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和天上月亮到水面的距离相等 B. 井有多深,月亮就有多深 C. 月亮就在水的表面上 D. 和猴子眼睛到水面的距离相等 8、夏天当人们戴上太阳镜后,看到的景色全是黄色的,是因为太阳镜( ) A、反射黄色的光 B、能吸收黄色的光 C、能透过黄色的光 D、能透过各种光 9、在下面四幅图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是( ) A B C D 10、如图所示的四个情景中,可以用光的折射来解释的是(  ) A B C D 11、下列光学现象及其解释正确的是( ) A.图a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因此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B.图b中,木工师傅观察木板是否光滑平整利用了光直线传播的性质 C.图c表示的是小孔成像情况,屏幕上出现的是物体倒立的虚像 D.图d表示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色散后的色光排列情况( ) A.红光      B.紫光     C.红外线     D.紫外线 二、填空题(24分) 13、一只白鹭在平静的湖面上飞翔,我们看到白鹭在湖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______造成的;古诗文中“潭清疑水浅”说是光的__________现象. 14、阳光下微风轻拂湖面,湖面上波光粼粼,这时产生的是光的_____ 反射现象;透过厚薄不均匀的玻璃看室外的电线,可能会看到电线粗细不均匀且弯弯曲曲,这时产生的是光的 ______现象、 15、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色光,这是光的_______现象;太阳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几种不同颜色的光,按这个顺序排列起来叫______ 16、汽车在大热天的公路上行驶,车里的人常见远处似乎有水,但当汽车行驶至该处时,水则消失了,这种公路上的海市蜃楼现象是由于光的_______引起的;茂密的树林下常见斑驳的亮点,这种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______传播的。 17、一束光以50°入射角到平静的水面上,在水面上发生反射,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 ________; 雷电是常见的自然现象,雷电发生时常常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这是因为___________。 18、如图是某同学的一幅写生画,在仔细观察后,请你说出两个物理知识: (1)                                                    ; (2)                                                   。 三、作图题(2+3+3=8分) 19、反射和进入空气发生折射,请在下图中画出反射光线和大致的折射光线的光路图. 20、如图所示,S为平面镜上的一个发光点,试作图确定S发出的光在平面镜上的哪一点入射时,反射光恰好通过P点。 21、如图所示,MN为光主轴,S是发光点,S′为它通过凸透镜所成像的位置。 ①请画出凸透镜所在的位置(凸透镜可用符号“ ”表示); ②并找凸透镜的焦点F。 四、实验探究(6+14+8+6+8=32分) 22、如图所示,是陈涛同学探究光反射规律的实验、他进行了下面的操作: (1)如图甲,让一束光贴着纸板沿某一个角度射到0点,经平面镜的反射,沿另一个方向射出,改变光束的入射方向,使∠i减小,这时∠r跟着减小,使∠i增大,∠r跟着增大,总是∠r______∠i(填等于、小于或大于),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乙,把半面纸板NOF向前折或向后折,这时,在NOF上看不到 ,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同一平面内。 23、小红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放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1)小红选择玻璃板代替镜子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有3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 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___________________。 (3)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__________关系。 (4)小红将蜡烛A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移走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_____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选填“能”或“不能”),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像。(选填“实”或“虚”) 24、研究完平面镜成像后,小马灵机一动设计了如下研究凸面镜成像的情况: ①器材;透明弧形(球冠形、厚度均匀)玻璃、光屏、长短不同的多支蜡烛、光具座. ②步骤:在光具座上,在透明弧形玻璃前某位置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先用光屏进行像的承接;然后再选择另一支相同的蜡烛,放在玻璃后面,直到与像的位置________,比较像与物的大小,观察像的正倒;改变蜡烛的位置做多次实验。 ③实验记录如下: 蜡烛离弧形玻璃的距离 光屏上的像 玻璃后的像 很近 无 缩小 正立 较远 无 缩小 正立 很远 无 缩小 正立 ④小马得出结论:凸面镜只能成_________(填“正立”或“倒立”)、________(填“放大”或“缩小”)的_______(填“虚”或“实”)像。 25、聪明同学用“可乐瓶”做小孔成像实验,实验装置如图(甲图)所示. (1)请在甲图中的半透明纸上画出蜡烛AB的像A′B′. (2)该同学发现蜡烛和小孔的位置固定后,像离小孔越远,像就越大.他测出了不同距离时的像的高度(见下表).请根据表中的数据,在乙图中的坐标中画出h与S的关系图象. (3)从图象中看出h与S是什么关系? 像到小孔的距离 s/m 2.0 3.6 6.0 8.0 10.0 12.4 14.0 像的高度 h/m 1.0 2.2 3.0 4.0 5.0 5.8 7.0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命题人: 刘博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选项 1.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对观察者所成的像是( ) A.物镜和目镜都成实像 B.物镜和目镜都成虚像 C.物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D.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2.小明同学用放大镜看自己的指纹时,觉得指纹的像太小。为了使指纹的像能大一些,以下做法,正确的是( ) A.眼睛和手指不动,让放大镜离手指稍远些 B.眼睛和手指不动,让放大镜离手指稍近些 C.放大镜和手指不动,让眼睛离放大镜稍远些 D.放大镜和手指不动,让眼睛离放大镜稍近些 3.某班同学拍毕业照时,照相机镜头上正停着一只苍蝇,拍出来的照片 A.会有一只正立放大的苍蝇 B.不会出现苍蝇,但有一个大黑点 C.不会出现苍蝇,但比正常情况下暗 D.会有一只倒立放大的苍蝇 4.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安保工作中将采用人脸识别系统(如图1),系统的摄像机可以自动将镜头前1m处的人脸拍摄成数码相片,通过信号线传递给计算机识别.摄像机的镜头( ) A.相当于凸透镜,焦距可为0.5m B.相当于凸透镜,焦距可为0.1m C.相当于凹透镜,焦距可为0.5m D.相当于凹透镜,焦距可为0.1m 5.我们经常提到的像有:①小孔成像;②平面镜成像;③放大镜成像;④电影银幕上的像;⑤汽车观后镜中的像。其中( ) A.由于反射而形成的像是②⑤ B.由于折射而形成的像是①③ C.属于实像的是①②③ D.属于虚像的是②③④ 6.小华同学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在光屏上得到烛焰缩小的像。然后他把燃烧着的蜡烛和光屏互换位置,这时在光屏上应( ) A.成倒立缩小的像 B.成倒立放大的像 C.成正立放大的像 D.不能成像 7、物体距凸透镜20cm时,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缩小的实像,若把物体向透镜方向移8cm,又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实像,则透镜的焦距是( ) A.20cm      B.10cm      C.9cm     D.5cm 8、关于人眼所“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透过窗户玻璃看到的像都是实像 B.通过近视眼镜看到的可能是虚像 C.通过近视眼镜看到的一定是虚像 D.人眼通过透明介质看到的像一定是实物的虚像 9.小明自制了一个简易投影仪(如图2),在暗室中将印有奥运五环(红、黄、蓝、绿、黑五色环)标志的透明胶片,贴在发白光的手电筒上,并正对着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调整手电筒、凸透镜、白色墙壁之间的位置,在墙上得到了一个清晰正立放大的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手电筒与凸透镜的距离应小于10cm,且胶片应正立放置 B.手电筒与凸透镜的距离应大于10cm小于20cm,且胶片应倒立放置 C.能从不同角度看到墙上五环标志的像,是因为光在墙面上发生的是漫反射 D.将白色的墙上蒙上一层红布,可以看到奥运标志的像中五环的颜色只有红色和黑色 10.把图3中的凸透镜看作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是视网膜。给凸透镜“戴”上近视眼镜,使烛焰在“视网膜”上成一清晰的像。若“取下”近视眼镜,为使光屏上的像清晰,在保持烛焰和透镜位置不变的条件下,应将光屏 ( ) A.保持在原来位置 B.靠近透镜 C.远离透镜 D.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使像清晰 二.作图题:(第11题6分,第12题6分,共12分) 11.请将图4中的光路图补画完整。 12.请你在图5甲、乙的虚线框内分别画出一个适当的光学器件,使它能够满足图中改变光路的要求。在图6方框内填入能矫正视力的透镜。 三.填空题(每空2分,共18分) 13. 要想利用凸透镜使小灯泡发出的光变成平行光,应把小灯泡放在凸透镜的______
/
本文档为【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1--6章单元检测卷】,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